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余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9: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荒唐言之二: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玉无中生有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  17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有谁真得认为贾宝玉出生时会含着一块玉吗?我想不会的。衔玉而生只是作者设置的神奇环节罢了。

既然作者架构了这样的故事情节,顺着这个思路来说,谁能够散播这种传闻呢?

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贾宝玉的父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贾政和王夫人对通灵玉的态度。

一、贾政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提到了贾政对通灵宝玉的态度,原文如下: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

水溶细细地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再看第二十五回贾宝玉被魇魔以后,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出现了,书中写道: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那庙里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

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

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

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北静王问到通灵宝玉的奇特功能时,贾政说“没有试过”。

当贾宝玉被魇魔时,贾政也并没有想到通灵宝玉“除邪祟”的功能。在僧道的提示下,贾政想到了通灵宝玉,他意识到那上面虽然刻着“除邪祟”的功能,可是并不灵验。

这两个环节对照来看,贾政最开始就不相信这个谣传,他很清楚通灵宝玉是假的,也不具备“通灵”的功能。

古代男人是不允许进产房的,所以贾宝玉呱呱坠地的时候,贾政并不在场。

所以,贾宝玉衔玉而生这个大谎话的出现,和贾政没有关系。

那么,王夫人就是谎言制造的最大嫌疑人了,书中偏偏就没有正面写过王夫人对通灵宝玉的态度。

但是,作者还是非常不经意地写了这么一笔。第三回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因为林黛玉没有玉就上演了一出摔玉大戏。原文如下:


(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贾母哄贾宝玉说原来黛玉也有玉的,给母亲陪葬了。又说宝玉不能和黛玉相比,言外之意,宝玉现在有母亲,要尊重母亲地意愿。最后嘱咐宝玉摔玉的事情别叫母亲王夫人知道了,由此可知,王夫人十分在意通灵宝玉。

最能证明贾宝玉出生时口含玉佩的人,其实就是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衔玉而生这个虚构的事实,把贾宝玉和通灵宝玉捆绑在一起。

通灵宝玉不可能跑到王夫人的肚子里去,贾宝玉出生时自然什么都没有。平白地弄出一个通灵宝玉,这就是无中生有的事情。

可是,在王夫人授意之下,这件事情大肆宣扬开来。衔玉而生的传播,就是以假当真的开始,是假话的盛行流传。

从上一段摔玉的情节,也看出贾宝玉本人对于通灵宝玉非但不看重,而是非常讨厌。他之所以每天戴着这块玉,完全是出于遵照王夫人的意思。

摔玉事件发生过不仅一回,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回来后,因为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黛二人发生口角。宝玉又使劲摔起玉来,要砸碎了它。


原文写道:

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

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宝玉见没摔碎,便回身找东西来砸。林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吧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

二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后来见宝玉下死力砸玉,忙上来夺,又夺不下来,见比往日闹的大了,少不得去叫袭人。

袭人忙赶了来,才夺了下来。宝玉冷笑道:“我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干!”


贾宝玉和林黛玉闹矛盾,动不动就摔玉,说它是“劳什子”。“劳什子”的意思就是“骗人的东西”,可见,贾宝玉从骨子里非常厌恶和鄙视这块“通灵宝玉”。

总之,“通灵宝玉”对于贾宝玉一家三口来说,只有王夫人是最在乎它的。

“衔玉而生”这件事情就是王夫人杜撰出来的,是“无中生有”的事情。

这件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谎话和假货,能够得到认可和重视。由此可见,王夫人的势力非常强大,贾府上下几乎都在王夫人控制之下。

为了影射王夫人当权的事实,原著中让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故事。

那是第七十五回中秋晚宴上,贾母让众人击鼓传花,第一次花就停在贾政手中,这个一向迂腐呆板的男人,破天荒地说了个笑话。原文写道:


贾政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方欲说时,贾母又笑道:“若说的不笑了,还要罚。”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

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

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

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

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贾政忙斟了一杯,送与贾母。贾母笑道:“既这样,快叫人取烧酒来,别叫你们受累。”众人又都笑起来。


在这里庚辰有双行夹批:[这方是贾政之谑]。第七十五回临近尾声,作者安排这样一个情节。这是以戏谑的方式影射王夫人在荣国府的实权地位,贾政为什么不管事,因为王夫人一手遮天,他完全受王夫人的压制。

而贾宝玉摔玉影射的正是他对王夫人的反抗,是他向王夫人的权威发起的挑战。

王夫人是大谎话的制造者,而她的假话被当作真的奉行。荣国府府上下都在以假当真,这恐怕是荣国府必然衰败的内在根源之一。



红楼梦

青溪话红楼

沉醉红楼: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破解谜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注
undefined
青溪话红楼
共 361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宝玉和三个女子的三场重头戏证明,“通灵宝玉”是假货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  3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上一篇文章《从衔玉而诞的荒唐言看荣国府衰败的根源:以假当真,内室干政》中提到,贾宝玉“衔玉而诞”这件事是王夫人杜撰出来的。这种假话居然能够大肆流传,可见王夫人的权势非常厉害。

《红楼梦》作者迫于这种情势,在创作这部书的时候不敢戳穿这层窗户纸。这种假话的盛行是荣国府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在书中多次隐曲地揭示“通灵宝玉”虚假的本质。

分别有以下几处:


1

宝玉、黛玉:三生石上旧精魂

第三回林黛玉初次进贾府,在《红楼梦》中算是第一大事件。在这一回男女主人公首次相见,带着她们前世的记忆。瞬时间就认定了对方,彼此是前生的姻缘今世再见。


贾宝玉细细看过林黛玉的面貌形容之后,为她取了一个表字,叫作“颦颦”。我们看这段原文: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这一段通过探春宝玉二人的对话,引出“杜撰”这个词。“杜撰”的意思是“臆造;虚构;没有根据地编造”。

只看这一段兄妹之间的玩笑,却也并不知道宝玉说的“杜撰的太多”是有所指的。接着看下面的情节才恍然大悟,贾宝玉因为林黛玉没有玉,竟然把自己的“通灵宝玉”摔了。

书中写道: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书中把贾宝玉塑造成一个“惫懒顽童”,目的就是让他做出许多无厘头的事情,来揭露正常笔墨不敢触及的东西。

上文说到“杜撰”的东西太多,下文接着就摔“通灵宝玉”,说它是个“劳什子”“不是个好东西”。

这样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我们就不会认为贾宝玉的举动“似傻如狂”了。这种疯傻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于贾府虚伪的控诉,是他内心无助的呐喊。


2

宝玉、宝钗:“通灵对金锁”

薛宝钗从第四回进入荣国府,直到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才正式写到她出场。这算是《红楼梦》中第二大事件,第二女主和男主相见。

这次相见主要的笔墨却是用来描绘“通灵宝玉”的金锁的,“通灵宝玉”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从第一回就埋下伏笔,第八回才借宝钗眼中显露真相。书中写道: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借着宝钗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这块“通灵宝玉”的面貌。它的特点是“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块玉给人的感觉是光彩照人,晶莹剔透、五彩缤纷,好鲜明的一块美玉。

接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通灵宝玉”正反两面的字迹图式,这时宝钗的贴身丫鬟黄金莺趁机说宝钗的金锁和通灵玉是一对。于是贾宝玉就要看宝钗的金锁,宝钗被缠不过,“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金锁的表象是“珠宝晶莹、黄金灿烂”,也是极其光鲜亮丽、晶莹夺目。

有人也许会问,你说了这半天,这和“通灵宝玉”是假货有什么关系?不要着急,玄妙藏在《嘲顽石幻相》这首诗里,我们先回顾一下诗的内容: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上文分析了“通灵宝玉”和和金锁的共同特点是:光彩照人、鲜艳亮丽。


可是这首诗里却说“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这两种表述截然相反,影射的是两种不同的运势。通灵宝玉和金锁光彩四射,这说明它们正时旺运胜。补天顽石没有能够去补天,意味着它时运衰败,真正的补天遗石必定不会发光。


《嘲顽石幻相》诗中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一句,来嘲讽熠熠发光的通灵宝玉是个“假货”。

“女娲炼石已荒唐,更像荒唐演大荒”,这一句更是对全书故事的缘起进行了自嘲。

本来说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已经够荒唐了,在这个荒唐的前提下又演绎出来更大的荒唐是什么?是补天遗石幻化成通灵宝玉下凡历劫的故事。

谁都知道癞头和尚不可能有法术可以把补天顽石变成通灵宝玉,这是荒唐透顶的事。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这一句引用庄子的典故,比喻补天顽石幻化成人,进入人世。“臭皮囊”指人的身体躯壳,这里指顽石对应的人物。

这个“臭皮囊”在哪里?是光彩晶莹的通灵宝玉吗?当然不是。因为顽石运败,全然没有光彩。

所以,这块耀眼夺目的“通灵宝玉”根本就不是补天遗石,而是替代了他的好时运的假货。


3

宝玉、凤姐儿遭魇魔:通灵宝玉不除邪祟

《红楼梦》中贾宝玉凤姐儿被魇魔是一场重头戏,贾府上下都乱了手脚。二人眼见就活不成了,正在全家无计可施的时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敲着木鱼出现了。

贾政接见二人时有一段对话,原文如下: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那庙里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

癞头和尚把“通灵宝玉”托在手上,念念有词。“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癞头和尚告诉贾政,“通灵宝玉”现在已经显灵了,可以“除邪祟”了。


按照癞头和尚的指示,把“通灵宝玉”挂在卧室上门梁上,宝玉凤姐儿同处一室,王夫人亲自看守。这方法立竿见影,当天晚上宝玉凤姐儿就苏醒过来,要东西吃了。

这一回甲戌本回末总评说:[甲戌:通灵玉除邪,全部只此一见,却又不灵,遇癞和尚、跛道人一点方灵应矣。]

“除邪祟”是“通灵宝玉”三大功能之一,这块玉一直挂在宝玉脖子上,如果它能辟邪,那贾宝玉自然不会被魇魔了,可见“除邪祟”也是一句假话。

后来癞头和尚来了,对通灵宝玉进行了夹持,这时通灵玉竟然具备了驱邪的功效。通灵宝玉去不去邪,完全在于癞头和尚允不允许。不如说,真正“驱邪”的竟然是癞头和尚。


作者杜撰这样的故事,恐怕也是出于无奈,为了掩人耳目。所以,当癞头和尚夹持完毕通灵宝玉之后,写他“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

作者的这种手法和口吻,充满了嘲讽。所谓的“通灵宝玉”具有三大功能,“除邪祟、知祸福、疗冤疾”,不过是癞头和尚制造的噱头,这些话都是“更像荒唐演大荒”。

综合以上三点,原著中设置了重要的环节来反复影射“通灵宝玉”的假。这三个环节中,贾宝玉是男主角,其他三个人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这三个女角色,正是书中三大女主角。

以上这三个人和贾宝玉的对戏,竟然都暗中讲述着一个主题:通灵宝玉是假货。它不分人的高低、不通灵;它焕发着光芒炫耀自己,更像一个假货;它不能“除邪祟”,那三大特异功能也是癞头和尚捏造的假话。



红楼梦

青溪话红楼

沉醉红楼: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破解谜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14: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二十讲:这才是脂砚斋口中,西堂故事的真相!
摄影姥 2019-03-24   |  763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贾雨村与冷子兴对话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情节:

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甲戌侧批: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甲戌侧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甲戌侧批:好!写出空宅。)

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甲戌侧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甲戌侧批: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第二十八回,脂砚斋再次发出了一阵叹息声。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甲戌侧批: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

那么书中的“西堂故事”到底是什么故事?令脂砚斋发出一阵叹息和“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呢?它其实和康熙的嫡孙爱新觉罗·弘皙有关,和所谓的曹雪芹毫无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摄影姥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碧痕陪贾宝玉洗了五个小时澡得到了什么?
下一篇: 其实,庚辰本是伪造的,甚至连畸笏叟也是伪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15: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心有灵犀一点通

外文名称
Hearts which beat in unison are linked.

语句
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释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出处
《无题》其一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朝

近义词
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等

读音
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

目录
1解释
2由来
3出处
4示例
5近义词
6反义词
7语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折叠编辑本段由来
犀,是犀牛,词典里的解释是哺乳动物,形状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热带森林中.然而,灵异之处就在它那只角上。《山海经》中有记载,有一种犀牛就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既指心中若有灵犀角中的那条白线似的的纹理,我们的心灵便能默契相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角中有贯通两端的白色纹理线是犀所特有的,普通的牛角是没有的。可见,"犀牛角"的灵异。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其一

[今译]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原作]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折叠编辑本段示例
大师们的艺术手法,常常是"~"的。 ★秦牧《叠句的魅力》

折叠编辑本段近义词
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心有灵犀

折叠编辑本段反义词
格格不入、貌合神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15: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心有灵犀一点通+点犀乔&通灵玉//绿玉斗//补天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38&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古董大观(八)丨(分瓜)瓟斝 和 点犀(乔皿)

观复博物馆
关注
2022-07-15 15:28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观复零一 观复博物馆

(分瓜)瓟斝 和 点犀(乔皿)

瞅瞅这几个字,有多生僻。分和瓜组成的这个字念(ban)一声,瓜和包组成的字念瓟(pao)二声,最后一个字斝(jia)三声,乔和皿读(乔皿)(qiao)。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局部)

大连旅顺博物馆 藏

这是《红楼梦》里,第四十一回妙玉拉着宝钗和黛玉喝体己茶的时候,分别给他们用的杯子的名字。宝钗用的是(分瓜)瓟斝(音:banpaojia),黛玉用的是点犀(乔皿)(音:dianxiqiao)。

(分瓜)瓟斝

瓟,通匏(pao),是我国古代对葫芦的称呼。

(分瓜)、瓟,都是葫芦类。

斝,是饮器。

那么ban瓟斝,其实就是拿“斝”形的模子,套在刚结出的小瓟上,使小瓟按照斝形的模子生长,成型以后,再人工去掉瓟里的子、风干,之后人工修整,便是斝形的匏器了。

嗯……说白了,其实就是葫芦做的杯子,听起来,这ban瓟斝也不是什么厉害物件,为什么大家读起来就觉得它异常珍贵呢?


清乾隆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 藏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正在生长期的小葫芦被整个套在模子里,它是否能继续生存下去,并且成功突破自我的本性结构,完全按照模子给予的形状和纹饰生长?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成品率的问题。


官模子凤仪亭故事蝈蝈葫芦及木范

王世襄 旧藏

很明显,即便是简单形制的匏器,它的成品率也是完全不确定的。

所以,匏器的成品率和模子的形制又有一定的关系。

斝形是什么形呢?斝类似于爵,也是一种饮酒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沿至西周初期,斝的形制变化不大,多为圆体、三足。


商代 网纹斝

故宫博物院 藏

但是不论形制的难易,能真正完成“模子”使命的,真的太少太少了。可想而知,这斝形的小ban瓟,有多难成。小葫芦是真的不容易啊!

其后还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王恺珍玩”,王恺,晋代著名的富豪,喜欢收藏奇珍异宝。此处写“王恺珍玩”和“苏轼见于秘府”,意思是在表达其杯的珍贵!

点犀(乔皿)

犀,即为犀牛,此处指犀牛角。

犀牛角工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犀牛角制作器皿。犀牛角因受形状的限制,制作成品也有局限,多为杯碗之类的器皿。


清中期 犀角镂雕鹤鹿同春杯

故宫博物院 藏

一般犀角制成的器皿,不论白天或灯光下,都呈现不透明的灰褐色,只有上好的犀角制成的器皿,对着光看,呈现半透明的杏黄色,但极为罕见。

《岭表录异》里记载:堕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觔者,云是牯犀。额上有细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为胯具,斑散而浅者即治为杯盘器皿之类。

(乔皿),是碗类器皿。

此处,犀牛角做的杯子,以“点犀”取名,似在借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意。极言此(乔皿)的珍贵。

值得玩味的是,“模子匏器”出现于明末时候,在此之前,并无套模匏器,王恺珍宝虽多,却无缘后世“名匏”,又何来这异形的“ban瓟”呢?更何况于苏轼见于秘府,想来都是曹公对小说艺术的绘染,毕竟,从开片第一回就交代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想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真真假假、似梦如幻,不过尔尔,又何必太过认真这“满纸荒唐言”呢。

原标题:《红楼梦古董大观(八)丨(分瓜)瓟斝 和 点犀(乔皿)》
[tr][/tr]
[tr][/tr]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心有灵犀一点通

外文名称
Hearts which beat in unison are linked.

语句
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释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出处
《无题》其一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朝

近义词
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等

读音
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

目录
1解释
2由来
3出处
4示例
5近义词
6反义词
7语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折叠编辑本段由来
犀,是犀牛,词典里的解释是哺乳动物,形状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热带森林中.然而,灵异之处就在它那只角上。《山海经》中有记载,有一种犀牛就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既指心中若有灵犀角中的那条白线似的的纹理,我们的心灵便能默契相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角中有贯通两端的白色纹理线是犀所特有的,普通的牛角是没有的。可见,"犀牛角"的灵异。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其一

[今译]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原作]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折叠编辑本段示例
大师们的艺术手法,常常是"~"的。 ★秦牧《叠句的魅力》

折叠编辑本段近义词
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心有灵犀

折叠编辑本段反义词
格格不入、貌合神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19: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明公山子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娇杏为贾雨村生的儿子与通灵宝玉那剪不断的牵连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原创:龍乡



《红楼梦》的序幕从何处拉开(系列之四)



五.“正邪两赋”暗示了通灵宝玉和贾雨村儿子那理不清的关系



从补天遗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化为通灵,要带他“到昌明隆盛之邦、练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结果是娇杏为贾雨村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全书对婴儿诞生所作的唯一的一次直接描述,看似一笔带过,其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








从文学艺术性和行文中故事发展上的脉络而论,应该是在暗示贾雨村这个儿子便是通灵所转世。



然而,这样理解又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漏洞:



因为上面的话只是茫茫大士整段话的后半段,而前半段是这样说的:



“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上镌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接下来在“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梦境里,茫茫大士回答渺渺真人又说道:



“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殷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经历经历。”



所有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能看得出来,这明显是在说。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下的那块通灵宝玉便是遗石所幻化的通灵。



可是,以贾雨村儿子出生的重要节点,又能找出什么理由来否定他与“通灵宝玉”没有紧密关系呢?



难道是除了出生,书中再也没有他的任何踪迹吗,或者说是真的没有踪迹可寻了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情节中,对贾雨村儿子、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王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暗示。



书中脉络是:



在贾雨村第二次出场的叙述中,先是娇杏为他生下儿子后,贾雨村因“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而被革职。随后,贾雨村在扬州作了林如海家的西宾、林黛玉的老师。


一日贾雨村偶至郊外的智通寺,出来不久在一村肆遇到了旧识冷子兴,两人便开始攀谈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铺垫地直接谈到了荣国府,而且说着说着,就不可避免地说到了贾宝玉:



l“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在冷子兴列举出贾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怪癖言行时,引得贾雨村洋洋洒洒地即兴发挥出一篇数百字的“正邪两赋”论来。


随后又提起了金陵甄家的甄宝玉。奇怪的是这甄宝玉与贾宝玉不但名字相同,性情也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除此外两人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关联了。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贾雨村得子、做林黛玉老师、智通寺老僧、冷子兴说贾宝玉、贾雨村说甄宝玉等,这些情节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既象是各自孤立互不干涉,又似乎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说不清、道不明、理不顺的牵连。



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主要还是因为在这些情节中,集中使用了脂批中所说的“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音、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等笔法所致。



问题是这些情节的联系到底是什么呢?其中的“智通寺”与“正邪两赋”便是书中所设置的如何去解读的突破口。



在《红楼梦的序幕从何处拉开》系列之四,“智通寺老僧和“正邪两赋”论”,与《大明奸臣严嵩在红楼梦里露那一脸,直教贾雨村无所遁形》等拙文中,对此曾作过解读。简单归纳一下书中于这些情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些埋伏:



其一,“正邪两赋”论中共列举了四类人物,其中有三类皆截止于宋朝,却在逸人高士一类中多增加了“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而根据后两位皆去世于嘉靖时期,那么应世、应劫、奇优名倡这三类人中起码应该分别有海瑞、严嵩、王翠翘上榜;



其二,智通寺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与煮粥的聋哑龙钟老僧,于元明清三朝六百多年间,再也找不出1563年被徐阶、海瑞扳倒后,墓舍乞食的严嵩之晚境更加符的第二个人选了。



由此可以断定,智通寺与“正邪两赋”论便是为暗隐严嵩而设置。问题是,暗隐严嵩的作用和意义是为何呢?


以上是贾雨村第二次出场的情节,而在他第一次出场时,正与甄士隐在书房边饮边谈时,忽然下人通报“严老爷来访”。根据《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可以推知这个“严老爷”即是智通寺与“正邪两赋”中暗隐的严嵩。



书中正是以“严老爷”严嵩的“来访”才制造了贾雨村和丫鬟娇杏的偶遇,从而才使贾雨村第二次出场时娶了娇杏,并为自己生下一子。



书中这样的安排设置,解释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严嵩与贾雨村之子存在着某种关联。而这个某种关联,也就是利用智通寺和“正邪两赋”暗隐严嵩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某种关联”又究竟是什么关联呢?



文本中自从出现了“严老爷来访”后,再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过他;



贾雨村的儿子出生后,书中同样再也不曾让他露面于只言片语中。



幸亏书中并没有让他们成为断线的无头悬案,在后文中用“正邪两赋”暗隐了严老爷即是严嵩。贾雨村之子呢?则又是以贾雨村所论“正邪两赋”,是因冷子兴说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下通灵宝玉所引起,来暗示,严老爷与贾雨村儿子的关联,也就是严嵩与通灵宝玉的关联,从而也就得出了贾雨村之子即通灵宝玉的结论。



实际上“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已经是在预示“通灵宝玉”即将降入人世,紧接着“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后便有了儿,已是在隐晦地暗示这个儿子即为“通灵宝玉”转世。



但是“通灵宝玉”毕竟是一块美玉,是被“夹带”其间降入人世的,这样才有了贾宝玉的“衔玉而生”。通过这种一明一暗两条线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暗示贾雨村之子与通灵宝玉是两位一体的,只不过雨村之子为本象,通灵宝王是幻象。贾雨村之子之所以于后文中再也没有出现,完全是因为一直在利用通灵宝玉这个幻象来代替着他这个本象。


更重要的是,贾雨村之子这个本象仍然属于假语村言,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出其背后隐藏的真象是什么。



这还得从“正邪两赋”说起:



关于一点,我们是必须明白的,那就是书中暗隐严嵩,只是在利用他作为“真事隐去”的工具和媒介,来引导出贾雨村之子及其影子通灵宝玉隐藏着真象是什么。“正邪两贼”通过去世于嘉靖早期的两个“逸人高士”唐伯虎祝枝山,而引出了应劫而生的严嵩,说明了这个“真象”也应该与同时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一众冤孽历劫造世,通灵宝玉则是被“夹带”其中的,也证明了贾雨村之子也是“应劫而生”。



至此,“真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于嘉靖时期,能与严嵩相提并论的“应劫而生”之人,除了早于1563年严嵩被扳倒的四年前,即出生于1559年的努尔哈赤,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此时已经进入了嘉靖晚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唐伯虎祝枝山去世于嘉靖初期,同样相隔四年,究竟是巧合还是作者故意为之,就另当别论了。


如此说来,通灵宝玉所象征的就是努尔哈赤了吗?书中在隐写中告诉我们,并没有这么简单:



第三回是“林黛玉抛父进京城,贾雨村夤缘复旧职”,当时的林黛玉为六岁。在拙文《林黛玉父亲林如海之谜》中,有过这样的解读:象征明朝末世的林黛玉身上难免暗隐着许多大明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的信息。而在朱由检刚刚六岁的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正式宣布反叛明朝。之所以称“后金”,是相对宋朝时期的金国而言,可见“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也是因此而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贾雨村和通灵宝玉是贯穿全书的,其中贾雨村象征影射着从建州女真,到后金建立,再至满清全部取代明朝的满清发展历史;而“通灵宝玉”作为努尔哈赤的幻象,并不全部代表努尔哈赤,更多的是影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反叛始,最终完全取代明朝的行为与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红楼梦》又被称作《石头记》的原因:“红楼”代表朱明,“石头”代表满清。



(未完待续)

发布于 2024-06-01 14:08・IP 属地浙江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满清文字狱,书中把人名、真事都隐了,红楼作者会把自己的真名真姓写在此书来历中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

1.2 第二阶段:写清朝事
红楼梦照正面看的是精英鬼雄,想要看反面又不得其门而入时,最轻松的法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根据红学研究成果,听专家言:作者曹雪芹,写曹寅家事,康雍乾时代,随园的历史,袁枚的证词,敦敏敦诚与曹雪芹的交往和诗,富察明义的红楼诗及诗注等等。

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曹顒继任,精明能干却又英年早逝,曹頫过继给曹顒之母为嗣,补放曹顒江宁织造之缺。曹家在康熙的皇子势力中与雍正薄,雍正继位后以骚扰驿站的罪名,将曹頫先是革职,然后抄家。经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杭州等三处织造运送龙衣,经过长清县等处,于勘内外,多索夫马、程仪、骡价等项银两,请旨禁查,所以雍正在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令查封曹頫家产。

曹寅祖父曹振彦在天启年间即已投降努尔哈赤的后金,后归正白旗多尔衮,成为其属下包衣,就是家奴,其奴隶身份子子孙孙永不能变。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夺其正白旗,曹家成为皇帝家奴,归内务府。曹寅母亲做过康熙奶妈,所以曹寅父子与康熙关系密切。曹家也有老太太,也有姊妹是王妃。

太祖皇帝访舜巡,被认为是写清朝事、曹家事的铁证。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中说,顾颉刚考得“康熙南巡,除第一次到南京驻跸将军署外,余五次均把织造署当行宫”。胡适先生考证:

“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
“当康熙帝南巡时,曹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
“但我们却在这里得着一条很重要的证据。因为一家接驾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
“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不是很可靠的证据吗?”
对曹家接驾到底是不是4次:胡适先生的考证,语焉不清!考证中有“四次接驾”、“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的不同说法。

还有,接驾是在织造署,而不是曹寅家,官员在办公地点接驾,与他家接驾,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

还有贾氏宗祠的匾联,为“衍圣公孔继宗书”,还有宝玉生日,湘云说的“时宪书”,还有洪昇的《长生殿》,定稿于1688年,还有引用“曹寅作品《续琵琶》”,以及曹寅的“闲为仙人扫落花”等等,都被认为是写清朝事、曹寅家事的证据,不再一一列举。

但问题很明显:

我是写电脑程序出身,电脑执行的每个操作,都要符合前提条件,就是if语句。人的行为其实也一样,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前提条件,只是人们往往忽略,人的大脑考虑问题比电脑要粗的多得多。

比如我们为什么不去考证石头是红楼梦作者?作者自己都写了此书是石头记录的,所以书名叫《石头记》嘛,我们为什么不认可?因为有个前提条件:石头会写书吗?这个条件不成立。

同样,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这些人名就是作者真名真姓吗?判断一下前提条件:作者会把真名真姓写在此书来历中吗?

此书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因为真事真人不能直接写,才用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用甄士隐、贾雨村、林黛玉、薛宝钗这些演员来演绎真实事件,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作者故弄玄虚。如果直接写真人真事,书会被查禁,作者被杀头,全家被灭族,达不到作者构思这本书的目的,所以不管是曹寅后代揭露抄家真相,还是明末遗民揭露亡国真相,还是其它不能直接告人的情况,都不能在书中角色用真人真名,更不能在本书来历中写作者的真名,尤其是真姓,只要朝廷顺藤摸瓜能找到这家人的,都不能写,不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这是写书人最起码要考虑到的,所以这个前提条件不成立!

去考证曹家,无论随园主人说的什么,还是敦敏敦诚兄弟写的什么,或者其他跟曹家、曹雪芹相关之人说的什么,都不如作者亲自说的靠谱,是不是这个道理?作者亲自说是石头写的!与其考证曹家,不如考证石家,到石家庄去查他个底儿掉!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雪芹、芹溪、棠村等人名,和脂砚斋、甄士隐、贾雨村、石头一样,只能是化名,根本不必去曹家孔家吴家甄家贾家石家去考证。这是一个电脑程序员的基本逻辑。胡适教授当年在花时间考证曹家之前,近水楼台,或许应该先到北大其它教室听几堂逻辑学方面的课,我认为胡先生虽然博学多才,但在数学逻辑方面不如其文学方面突出。人无完人,都有短板,尤其是文豪们在数学逻辑方面好像天生有短板,江湖留下钱钟书的传说,是以英文满分、国文特高分、数学十几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的。包括令人景仰的周汝昌等大家,拿到一大堆正确的证据,却很随意地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比如周先生提出,“闲为仙人扫落花”出自曹寅《楝亭诗钞》卷一,《些山有诗谢梦,奉和二首,时亮生已南旋》二首,作于康熙二十七年夏天,是写给杜岕的诗注。杜岕字些山,著有《些山集》,比曹寅大四十多岁,生于万历年间,是典型的明朝遗民,曹寅尊其为仙人,愿为其扫花。这怎么能推导出“闲为仙人扫落花”只能由曹寅孙子曹雪芹引用的结论?从而形成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之一?这让律师们下巴要惊掉了,法官的榔头要敲脑袋了。逻辑严密的说法,应该是看到听到过“闲为仙人扫落花”的人都可以引用这句话。况且这不是原创,只是把李白的“闲与仙人扫落花”改了一个字,别人也改过,比如“闲看仙人扫落花”。其实曹寅、杜岕的文友们欣赏传颂这句诗,应该比他孙子从遗物堆里翻出来引用的力度更大,这不是传家玉佩、红木家具,只能由其孙子用。我举这例子不是个例,我们目前的红学成果有多少能经受住律师法官、电脑程序的逻辑检验?数学是一套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有的公式、理论都是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我们的文学爱好者恰恰在这块有普遍短板,所谓诗人气质,不可能受逻辑束缚,否则怎么会有“白发三千丈”的忧愁。说到忧伤,用《潜伏》里翠平说晚秋作诗的话:“你能说句姐姐能听懂的话吗?”

金无足赤,瑕不掩瑜,我们没有因为数学不好而减少对钱钟书、胡先生、周先生这些大家的仰慕。李白不也一样嘛,拿个微积分考一下李白,估计会得零蛋。那是不是红楼作者也是诗人风度,逻辑不强,一哆嗦把自己真名真姓给写上去了?以我看红楼梦这几十年,以及对北京、深圳、西安软件同行的了解,红楼作者逻辑之缜密,秒杀我们绝大多数写软件程序的同行,尚未发现这家伙脑子进水了进海了,脑袋让天安门给夹了的伤痕。宝玉八岁云雨、贾母八十大寿不是伤痕?还真不是,目前我看到的错误少说也有几百个,在反面都有合理原因,甚至本身就是揭秘反面事件的钥匙,在后面我们逐渐解读。书中回回留下侦破线索,好多事件是一点一点透露,要串起来才能窥到大象,比如说龄官的线索,从18回到36回,这回让你摸到个牙,下回让你摸到个鼻,在这儿摸到个耳,在那儿摸到个腿,网上有人摸到象腿和鼻子就骂龄官,就是没有串起来看到大象。有些线索很长,有多长?望不到头。比如贾芸和红玉,在24回出场后,只提了个头,后来这线索好像断了,贾芸还偶尔出现一下,红玉直接消失了。我们程序员管这种情况叫多线程,不用的时候线程挂起,需要的时候线程激活,在您操作电脑时很常见。作者不可能忘了,在贾府败亡之时之后,两人才会大显身手,一个是南天一柱,一个是北地之梁,所以宝玉的“绛芸轩”才会以这两人的名字命名,林红玉和林黛玉只一字之差,这名字难道是白叫的吗?能看完整的长线索,也举个例子:

比如宝玉的结局,大家都关心,其实作者在第二回就说了。贾雨村从黛玉家出来蹓跶,在碰到冷子兴之前,莫名其妙地跑到个破庙,叫智通寺,里面那个煮粥老僧,就是老年宝玉的幻相。那老僧既聋且昏,所答非所问,是雨村境界太低,根本听不懂老僧的话。就像其后甲戌脂批“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却先写一出世醒人”。为什么说这个既证之后的出世醒人就是宝玉的幻相、宝玉的预演呢?看77回末,芳官藕官蕊官寻死觅活要出家,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正好在王夫人处,等会儿,有点乱,咱们捋一捋:水月庵不就是秦钟得趣的馒头庵吗?当时被专门棒打鸳鸯戏水的宝玉按住,吓得不敢继续动的是智能,另一个徒弟叫智善,庵主就是那个口吐莲花的净虚,把凤姐奉承的云山雾罩,害死了长安县的金哥和未婚夫两条人命,什么时候冒出个智通做了庵主?而且这个智通巧舌如簧不输净虚,几句话就云雾了王夫人,“从此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各自出家去了”。多么希望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作者偏不这么安排,属宝玉的芳官单独跟了智通,属宝钗黛玉的蕊官藕官二人却去了地藏庵,宝钗、黛玉后来都没能跟宝玉在一起,这就是三人结局,不用各种猜,作者交待了。而宝玉的结局,作者用芳官、智通、智通寺、煮粥老僧也预演了。此线索长达八十回的一头一尾。

这个煮粥老僧,还有金庸的扫地神僧,还有一些真正的高人都是这样,回归本真,默默无闻,大隐于市,不显山不露水。



点击下一个:莺儿编花篮,为什么被骂?葫芦:胡虏 + 红楼梦中骂胡贬夷,耶律雄奴被骂野驴子,匈奴犬戎被骂跳梁小丑,作者会是满清包衣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发布于 2021-08-15 2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宝玉是朱明玉玺?+ 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是什么?印!+ 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是什么?贾珠宝玉:朱玉玺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



1.3.1 宝玉是朱明玉玺
宝玉是玉玺,反读红楼的人都知道,但宝玉是什么玉玺?

注意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二者的区别和联系:通灵宝玉即女娲补天所炼遗石,也是记录此书的石头,被茫茫大士化为扇坠大小,在贾宝玉出生时从口中衔下,贾宝玉整天戴在脖子上的通灵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瑛就是玉石,在三生石畔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下凡托生为贾宝玉。二者本各自清晰,一个是玉,一个是玉的侍者。但两者一体,“金玉良姻”是金项圈配通灵玉,但“木石前盟”的石却是贾宝玉,贾宝玉是通灵玉的拟人化、代言人,一般不特意区分,除非必要的时候才区分“玉”和“挂着玉的侍者”。

所以说“宝玉是玉玺”,准确地说是“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

通灵宝玉: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秦传国玉玺,是李斯所刻篆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比较:

----仙寿恒昌 = 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不就是“受命于天”吗?

此处作者三次强调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

“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感觉这段话很啰嗦,其实作者是在强调“受命于天”。

红楼梦中把一个词、一句话重复两遍强调,就要注意,如果重复三遍强调,一定是提醒读者:这个很重要,反面隐真事。

书中还特意说明,通灵宝玉上所镌的也是“篆文”!

所以总结为:通灵宝玉,莫失莫忘;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莫失莫忘:提醒后辈读者莫失莫忘秦汉以来代代传承的汉人江山!这是亡国之人的血泪嘱咐,就是“左脚反复,右脚清明”。

秦朝始有皇帝之名,李斯刻文的玉玺成为皇帝专用名,玺印区分,皇帝用的称玺,臣民用的叫印。帝玺之名,一直沿用。

武则天称帝后,改“玺”为“宝”,此后各朝都称宝,宝玺制度,直至明清。所以“宝”就是“玺”,“宝玉”就是“玉玺”。

贾宝玉是玉玺的拟人化,是皇权、江山的象征。争皇权夺江山,不是七手八脚抢夺贾宝玉项上之通灵玉那么野蛮直白,而是跟贾宝玉结婚、云雨、谈情说爱,这才是红楼梦的风格。

简言之,得宝玉者得天下!这个宝玉,既是通灵宝玉又是贾宝玉。

现在就很容易理解:第五第六回,八岁的宝玉先是梦中跟秦可卿云雨,然后又跟袭人云雨。秦可卿本身就是皇帝,所以秦可卿的葬礼是国葬,宝玉等人无论是否出五服都穿孝服没错。袭人一直伺候宝玉,就是守护江山,这个作耗的娼妇后来也称帝了,这些在后文贾府人物中再细解读。总之我们知道了,跟八岁的宝玉云雨,不是男女交媾,而是染指皇权,所以八岁的孩子云雨不是错。

警幻仙子说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然后秘授云雨之事,正面看这逻辑也有点乱,这事儿都要人教,竟然好意思称“第一淫人”!而且读完八十回也没觉得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淫人”这个用词恰当吗?您把“淫人”多读几遍,快快地读,对了,是:“印”!太恰当了。什么“印”敢称“天下古今第一印”?皇帝的“印”。

宝玉说不知淫为何物,也是提醒读者思考。警幻说“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意淫”二字,读快试试,还是:“印”!作者不能对读者口传语达,因为满清文字狱,不敢明说宝玉是“印”,所以要读者心会、神通。

32回,宝玉新得的金麒麟丢了,湘云捡了,说:“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湘云戴的是金麒麟,宝玉戴的是通灵玉,湘云宝玉说丢了麒麟丢了印的话,简直说白了:宝玉戴的通灵玉就是印,丢的是江山。

22回制灯谜,出现的第一个灯谜却是贾环的,这点应引起注意,贾环一直不是主要人物,这次灯谜却出现在第一个,甚至在贾母贾政灯谜之前,这属异常,对异常和对错误提醒一样要细究。看其灯谜: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贾环说谜底: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红楼梦中所有的灯谜、字谜等猜谜游戏,书上给出的谜底都是正面给的假谜底,或者不是真正用意,作者真正用意的反面解读或谜底,都未给出,需要读者自己去猜谜。谜语是个非常好的手段,有多种意思可给读者思考,并可用假谜底躲过文字狱。

贾环说的正面谜底完全不符合谜语的基本规则:谜底只有一个。“一个枕头,一个兽头”显然不是真正谜底,却提供了猜真正谜底的线索,“枕头”状方块上蹲个“兽头”是什么?玉玺。






请看此图,玉玺不就是“枕头”状方块上蹲个“兽头”吗?

在此灯谜前,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注意娘娘问是什么,是提醒注意,也是问读者,书中经常这样。且重复强调两个“三爷”,谜语中的“大哥二哥”也重复出现两次,三爷贾环的大哥是贾珠,二哥是宝玉,所以这个谜底玉玺,不是泛称的玉玺,而是大哥和二哥组成的:

贾珠 + 宝玉 = 朱玉玺。(别怪我用+=符号,我是写电脑程序的)

就是朱明的玉玺。

“太监记了,领茶而去。”这句需要写吗?啰嗦!如果看红楼梦时,觉得有些地方啰嗦,那就要想到:“这里在说什么?我没看懂。”红楼梦中没有闲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这句是说:太监记了谜底,领“明”而去。茶,是“茗”,是“明”,再次强调谜底要加上“明”,即:明朱玉玺。

书中有多处“茶”暗指“明”,茶是日常用品,因此是个很好的隐喻载体。在看反面隐写故事时,最多就是像“茶”指“明”这样,中间只拐一个弯“茗”,大多时候都不拐弯,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就像姨是夷,葫芦案是胡虏案,东胡同子是东胡。如果考虑某个答案时,中间拐了三四个弯,那一定是想多了、想错了。也曾看到一些牛人,解释红楼梦的隐情,用“B=C,C=D,……=X,所以B=X”的推理,这种“BX模式”,我绝不苟同。

蔡校长说宝玉是传国玺,指胤礽,代表清朝帝系,我不苟同。

红楼梦有个规律,隐写的事物一定不只说一次,因为隐,别人读时会有不同理解,有不确定性,所以作者会多次印证此意,不会是孤证。也可用此规则检验自己理解是否对,比如前面说的宝玉是玉玺,有多处证据能相互印证,不是主观臆猜。

贾环说的朱明玉玺,也不能是孤证,且看下面贾母贾政的灯谜。



点击下一个:两株枯木,一围玉带:是什么字?+ 猴子身轻站树梢:是什么字?+ 贾政灯谜:谜底是印?还是砚台?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1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学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赞同 16​
​10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欢迎参与讨论

10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青狗成王
青狗成王
秦皇有传世的随侯珠以及玉玺(和氏壁),随侯珠遗失因此只剩下一个传国玉玺,贾珠应当是指这个珠子。
2022-01-08
​回复
​3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多谢朋友们鼓励!是的,很多地方其实作者写的很明白,比如我看这个大哥二哥,我觉得很明显,您也觉得合理、巧妙,但正面读红楼的朋友,却觉得类似这样的解读,全都是牵强!
我也只能把话说给明白人。
2021-08-17
​回复
​2
虎王骑士
虎王骑士
红楼梦是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大背景就是明朝由盛转衰最后灭亡的过程。各种解读和影射放在这个明清易代的背景下,都是能相互印证,并加强了这个体系的正确性。比如嘉靖对应贾敬,贾宝玉是传国玉玺,黛玉影射崇祯帝,宝黛钗关系即明清大战等等。



而在这体系之外的影射和解读,放进去就显得突兀,莫名其妙。就比如把红楼梦看成曹家人的故事,比如把水溶说成影射永瑢等等。



我列了5个红楼梦之问,能解释得通,才是破解了红楼梦的谜团。
为啥作者开篇要写天塌地陷,女娲补天?
2. 真是隐,贾雨村。倒是隐去哪个真事。



3. 秦可卿死后封四品恭人,而其丧礼却是四王八公起来送葬,明显僭越,为啥?



4. 贾宝玉为啥爱红?



5. 突兀的芳官改名耶律雄奴何解?
2021-08-17
​回复
​2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虎王骑士
是的,赞同您理解的大方向。
您列的这几个问题,在我的龙蛇争玉专栏中,基本都涉及到了,只是有些长,后续我陆续发出来请您指正。
2021-08-17
​回复
​1
展开其他 1 条回复​
磨叽的蘑菇
磨叽的蘑菇
写的真好,能坚持真厉害,自从读到了红楼梦便是朱明史,我也想做这样一件事情,细读一遍,既没有恒心,也没有答主读的这么细致。
答主哪一篇里写到两射一覆,真真是红楼梦的作者对我们的提醒,是一个关键,读到这里,再想到红楼梦里的若干诗词,都是两射一覆,这是作者的苦心。通本书都是一喉二歌,真是绝唱。
2022-09-14
​回复
​1
appe
appe
“茶”字拆开上草下木中间人,黛玉自称 “草木之人”。
2023-11-02
​回复
​1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宝玉即玉玺,毛病爱红是因为玉玺与印泥的关系。宝玉刚出场第一次与袭人云雨,后面与袭人、蒋玉菡三人交换、赠送汗巾子,袭人指包裹玉玺的绸缎,蒋玉菡指存放玉玺的紫檀盒(他住在一个叫紫檀堡的地方)。所以,三人一体,即是指代宝玉即玉玺。

2022-07-08
​回复
​1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作者
袭人姓花,是桂花。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说花气袭人知昼暖。木樨:桂花。

所以此人不是姓花,而是名桂,服侍宝玉就是守护江山,还有当时最著名的【优伶】:“一代红妆照汗青”。

2022-07-08
​回复
​1
虎王骑士
虎王骑士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贾环说谜底: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这个解读真是巧妙,合理。答主大才!
2021-08-17
​回复
​喜欢

欢迎参与讨论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反面读红楼,昼暖玉生烟,月明朱有泪:一把辛酸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妙玉在十二钗正册?+ 为什么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老君眉?成窑杯 + 刘姥姥讲故事,为什么马棚着火?+ 刘姥姥为什么睡宝玉床?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



2.2 妙玉是定王
妙玉这个角色,有个显著问题:在书中连个配角都算不上,笔墨极少,总共只有两次出场,却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次十分靠前,紧随湘云之后,甚至排在贾府小姐迎春之前。跟元春也没有可比性,元春虽只出场一次,但地位显赫,因此不惜建个大观园,而妙玉表面看起来只是个边缘角色,为大观园中佛事添香而已,角色可有可无。李纨因情况特殊姑且不论,王熙凤绝对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儿之一,位次却要排在妙玉之后。那我们就从仅有的两次出场,来看看妙玉这个崇祯嫡子,定王。

2.2.1 栊翠庵品茶
妙玉第一次出场,已到了41回,是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从缀锦阁刚吃完饭出来散散,就蹓跶到栊翠庵的山坡下了。

到栊翠庵,不为拜佛,只为吃茶,有些奇怪:“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作者明确说是吃过茶才来的。

有些版本是“当下贾母等吃毕”,这样的版本就看不出问题了。还是忠于原著,让读者尽量看原貌。

2.2.1.1 刘姥姥这个李自成
宝玉留神看他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作者说宝玉留神看,是提醒读者留神看,看红楼梦时这种作者敲黑板的话一定要注意。

茶盘:亲自。以贾母级别,亲自是废话,不亲自礼数就不对了。没有“亲自”二字完全不影响整句话理解,所以“亲自”二字不自然,明显是强嵌入的废话。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

李自成连名带姓都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尝:这不是待客之道,贾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吗?前文有吃剩的东西给丫鬟,哪有给客人的道理!请客人尝,也不能给自己吃剩的,应另拿新的。所以作者用意很明显:这个“李自成”,就是给刘姥姥的。这里吃的不是茶,也不是茶道、茶文化,吃的是谜语。贾母、妙玉都心知肚明,宝玉也看出来了,所以直到刘姥姥临别,都没忘记: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

妙玉丝毫不掩饰对刘姥姥的厌恶,也表明了这个角色所站的位置,是朱明阵营。

在进栊翠庵前,刘姥姥说“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是作者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府,书上用的“头悬目眩”四字,现在就一下明白了:李自成破京城,使崇祯头悬,没用错字。

这次刘姥姥进荣府,所说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比如:

刘姥姥说“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用“歇马凉亭”就不奇怪了。

刘姥姥才说抽柴,马棚就着火了,谁放的火?马放的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李自成到北京放了两次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

刘姥姥说的第二个故事,一个老奶奶原本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李自成确实绝后。

宝玉问茗玉的事,刘姥姥说要打了塑像、平了庙。茗玉是明玉,表示明朝皇权。李自成打了明朝皇权,平了朱明朝廷。

现在就丝毫不难理解:刘姥姥喝了酒、拉完屎(别怪我用词不雅,从作者角度,李自成就是祸害京城),在大观园那么多能睡觉的地方,偏偏选择了睡宝玉的床。应该说,从大观园东北角那么远,一路走来,别的房子不进,却进了怡红院,从正面读就是不应该的巧合。即便进到怡红院里,也有很多可以躺下的地方,而且宝玉的卧室在最里面,门上还有一个开合机关,刘姥姥硬是全部通过,一个丫头、婆子都没拦截,不可思议地找到宝玉的床,扎手舞脚地睡在床上,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作者写的精彩,用词恰当,怎么看,都是李自成在京城的表现,“酒屁臭气满屋”一语道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刘姥姥睡宝玉的床,表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不是说跟宝玉云雨、谈情说爱表示染指皇权、称帝吗?如果刘姥姥跟宝玉云雨,或者谈情说爱,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书后面就没人看了。既然刘姥姥睡宝玉不合适,那就睡宝玉的床。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呐,睡床、睡人都能用一个字,睡,口型真性感!

所以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什么?灾!

站在作者明朝遗民的角度,把李自成这样一个罪魁贼首,却在正面故事中写成一个淳朴善良、让人同情的老农妇,可见作者笔力之深,正面故事和反面故事反差之大,所以读书时不应受正面故事干扰。



点击下一个:妙玉的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 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妙玉指出宝钗是胡虏 + 蟠虬竹根指妙玉:龙子!朱根!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19 , Processed in 1.8380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