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巧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05: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江月·新秋写兴 - 南宋词人刘辰翁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西江月·新秋写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所写的一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上片主要描写七夕时儿女幸福欢快的景象,下片主要描写词人的感受,寄寓了词人故国之思。全词含蓄委婉,引人深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江月·新秋写兴

外文名
Xijiang Yue Hing new autumn

作者
刘辰翁


作品出处
《须溪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西江月①·新秋写兴

天上低昂②似旧,人间儿女成狂③。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④,阅尽银河风浪⑤。[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②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

③成狂:指欢度七夕的景象。

④“梦从”句: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⑤“阅尽”句:本指牛郎织女七夕经历银河风浪,暗寓人间经历风浪险恶。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阅:经历。

折叠白话译文
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景象跟从前一样,人间男女依然如痴如狂,陶醉在节日的欢乐中。七夕夜,处处可见着新装的人们,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

不经意间感觉新秋凉意似水,因为思念故国,我两鬓已如霜。我梦见自己在海底跨越枯桑,又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自南宋亡后,词人抗节不仕,常于节日作追忆故国之词。此词题为《新秋写兴》,实咏七夕,自词中“两鬓如霜”句看,词应写于晚年,距宋亡有一二十年。[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意境图
意境图
​这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词,词人借七夕节时天上人间一如既往的狂欢景象,抒发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感慨和对人们麻木心灵的悲叹。

上片重在描写七夕节。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既是对事实的描写,同时又暗含自己的心痛。天上的日月星辰依然故我地升升落落,七夕之时自然也不例外。 “似旧”二字映射人间的沧桑巨变。接着,词人写人间儿女欢度七夕,疯狂依旧。节日狂欢本无错,但如今正值国破家亡之际,人们却依然追寻自己的快乐,实在令词人心痛。看人们依旧着“新妆”、庆七夕,丝毫没有国土沦丧的耻辱和要恢复国土的打算,孤独的词人只能暗自悲伤。

下片重在抒发感情。 “不觉心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写凉凉的秋意加重了词人的哀伤。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浓,浓到两鬓都已成霜,而这华发中又隐藏着哀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怕是词人此刻境况的真实写照。“梦从海底跨枯桑”两句看似是对梦境的叙述,实则暗喻现实。如今,国土沦丧,虽然山河俱在,但过半都已更名换姓,不再是宋朝疆土,词人身处这样一个沧桑巨变的时期,恰如“海底跨枯桑”、 “阅尽银河风浪”。词人借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兴盛衰亡的慨叹,升华了词境。

全词没有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豪情万丈的慨叹,词人用柔笔写感伤,将自己对故国的相思之情通过隐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虽是柔笔,却依然荡气回肠,引人深思。[1]

折叠名家点评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3]

参考资料
1.西江月·新秋写兴  . 古诗文网 . [2017-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7: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和香。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依稀如洛汭,倏忽似高唐。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17: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梦中有《长生殿》,为什么没提《桃花扇》?巧姐为什么名巧?
2023-07-16 13:20:40 来源: 长安昭阳王 陕西  举报
1
分享至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4】

(接上文)

《张先生传》此文所记,与《清实录》所载严丝合缝。

对比《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

四月戊午(四月十二)。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六月乙丑(六月二十)。九卿遵旨再议,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得旨:匪类称朱三者甚多,著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
十月丁未(十月初五)。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
注意:孙子朱钰宝并未押解至京,也没提是否死、死于何因何处。朱钰宝,反过来是“宝玉”,加“金”为钰,金是这一辈的五行排序。《红楼梦》中也用部首排辈,比如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对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七十六岁老人,凌迟处死,全家灭门,欲加之罪,斩草除根,这是所谓“圣君”康熙干的事!为了诬陷四皇子为假,康熙故意混淆四皇子和早死的五皇子,把几位皇子的名字抖乱得至今乱七八糟,却被清朝自己官修的《明史》打了嘴:

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

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清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从顺治到康熙几十年来,一直有人举朱三太子旗帜反清,也说明很多人都知道朱三太子没死,在民间流传甚广,不是秘闻。从《红楼梦》中写永王的情况分析,红楼作者是根据民间流传版本,并不知道此案信息。原因如下:

一是,此案说的很清楚,皇子是太监出卖给闯贼的,没舅家什么事儿。而《红楼梦》中是“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显然是民间流传的周奎家出卖给李自成的版本,“爱银钱忘骨肉”说明是出卖骨肉换得赏钱,还不是闭门不纳以避祸。

二是,势败家亡,因济刘氏,得遇恩人。势败家亡是李自成破京,刘氏显然是刘姥姥李自成,并未杀永王,有不杀之恩。十二岁的永王从战场逃脱,没有丧命,也没有落到吴三桂或清兵之手,显然是得到李自成部下兵将的帮助,有活命之恩。巧姐哭闹要佛手,荒村野店,美人纺绩,是民间流传的流落江南,农家生活。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传说版本,与此案信息都无关。

三是“上有苍穹”,就是老天有眼,并无悲惨下场。前文在“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也分析过,白首双星指隐居的太子和永王,两人都活到白头了。而此案结果是永王被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直到割死,这是人类加在同类身上最丧失人性的恶行之一,禽兽从来不这样干。所以永王应是十二钗反面人物中结局最惨的一个,而不是《红楼梦》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此案在当时明末遗民中影响一定很大,而《红楼梦》中并不知1708年永王被捕,被康熙凌迟,全家灭门的悲惨结局。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初稿已完;二、作者已死。当然还有其它可能,比如红楼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永王,只是又一个假朱三太子案。但仅从当朝对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采用凌迟之刑,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又说“明系假冒”,还说“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等,以红楼作者对皇子们的熟悉程度,看错的可能性有多大?




1708年还有一个大事件,是《桃花扇》首版刊印。以《桃花扇》反映的明末内容和轰动效应,却在《红楼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可怀疑。1688年的《长生殿》,在《红楼梦》中有,这就给我们一种可能性:在1688年到1708年的二十年间,《红楼梦》初稿完成,或者作者逝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

1644年甲申之难时只有十二岁的永王,在1708年都已七十六岁高龄了,亲身经历亡国之痛的这代人,应都相继凋零了,计六奇、张岱、万斯同等人也都已谢世。

当然也不排除在1708年之后的那个甲子中才写《红楼梦》的可能性,应在多种可能性中去求证。比如第一代人积累了素材,设计了框架,但没来得及成书便去世了,可由其子孙、弟子接力,写完整部书,并用很长的时间增删修订。

因为在第一回本书来历中,空空道人见到石头记录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并抄录、曹雪芹增删之前,书中交待的很清楚:“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按本回甲戌脂批,一劫就是三十年。

巧姐之名:从黛玉,出自宝玉读《庄子》那段:“故绝圣弃知……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所以“巧”有“人含其明”、“大巧若拙”两重含义。黛玉是“庄”,前文已探讨过,巧姐是“庄”之子,即崇祯四子之一。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2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植.七启(并序)全文欣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辞赋精选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曹植.七启(并序)全文欣赏 来源:天下心 曹植 (192~232)19岁时创作,非曲直汉族,字子建,是李白、苏轼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曹丕合称为“三曹”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是沛国谯(今著名文学家,曹操之子,、,南朝宋文学家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三人耳。

七启(并序)全文


昔枚乘作《七发》,搏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 并命王粲作焉。
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澄神定灵;轻禄傲贵,与物无营;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舆,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届玄微子之所居。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对芳林。冠皮弁,被文裘,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志飘飘焉,??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若将飞而未逝,若举翼而中留。于是镜机子攀葛?而登,距岩而立,顺风而称曰: “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今吾子弃道艺之华,遗仁义之英,耗精神乎虚廓,废人事之纪经。譬若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未之思乎?何所规之不通也。”玄微子俯而应之曰;“嘻!有是言乎?夫太极之初,混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盖有形必朽,有迹必穷,芒芒元气,谁知其终。名秽我身,位累我躬,窃慕古人之所志。仰老庄之遗风。假灵龟以托喻,宁掉尾于涂中。”
镜机子曰:“夫辩言之艳,能使穷泽生流,枯木发荣.庶感灵而激神,况近在乎人情。仆将为吾子说游观之至娱,演声色之妖靡,论变化之至妙,敷道德之弘丽。愿闻之乎?”玄徽子曰:“吾子整身倦世,探隐拯沉,不远遐路,幸见光临。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镜机子曰:“芳菰精稗,霜蓄露葵,玄熊素肤,肥豢脓肌。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毂,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山?斥?,鼎沸,酷烈馨香,可以和神,可以娱肠。此肴馔之妙也,子能从我而食之乎?”玄微于曰:“予甘藜藿,未暇珠翠之珍。寒芳莲之巢龟,脍西海之飞鳞,?江东之潜鼍,?汉南之鸣鹑。糅以芳酸,甘和既醇。玄冥适咸,蓐收调辛。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弹徵则苦发,叩宫则甘生。于是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此食也。”
镜机子曰:“肆布。雍容闲步,周旋驰耀。南威为之解颜,西施为之巧笑,此容饰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服之乎?”玄微子曰:“予好毛褐,未暇流景扬辉。黼黻之服,纱?之裳,金华之鸟,动趾遗光。繁饰参差,微鲜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妙微,符采照烂,若霜。绲佩绸缪,或雕或错,薰以幽若,流芳此服也。”
镜机子曰:“驰骋足用荡思,游猎可以娱情。仆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驷,饰玉路之繁缨。垂宛虹之长?,抗招摇之华旌。捷忘归之矢,秉繁弱之弓。忽蹑景而轻骛,逸奔骥而超遗风。于是溪填谷塞,榛薮平夷。缘山置?,弥野张罘。下无漏迹,上无逸飞。鸟集兽屯,然后会围。獠徒云布,武骑雾散。丹旗耀野,戈殳?旰。曳文狐,掩狡兔,捎??,拂振鹭。当轨见藉,值足遇践。飞轩电逝,兽随轮转。翼不暇张,足不及腾,动触飞锋,举挂轻罾。搜林索险,探薄穷阻,腾山赴壑,风厉焱举。机不虚发,中必饮羽。于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哮阚之兽,张牙奋?;志在触突,猛气不慑。乃使北宫、东郭之俦,生抽豹尾,分裂?肩,形不抗手,骨不隐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野无毛类,林无羽群。积兽如陵,飞翮成云。于是?驶?钟鸣鼓,收旌弛旆,顿纲纵网,罴獠回 迈。骏?齐骧,扬銮飞沫。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 方外。此羽猎之妙也。子能从我而观之乎?”玄微子曰;“予乐恬静,未暇此观也。”
镜机子曰:“闲宫显敞。云屋?旰,崇景山之高基,迎清风而立观。彤轩紫柱,文榱华梁,绮并含葩,金墀玉箱。温房则冬服??,熙天曜日。素水盈沼,丛木成林。飞翮凌高,鳞甲隐深。于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乃使任子垂钓,魏氏发机,芳饵沉水, 轻缴弋飞。落翳云之翔鸟,援九渊之灵龟。然后采菱华,擢水苹, 弄珠螓,戏鲛人。讽汉广之所咏,觌游女于水滨。耀神景清室则中夏含霜。华阁缘云,飞陛陵虚,俯眺流星,仰观八隅。升龙攀而不逮,眇天际而高居。繁巧神怪,变名异形。班输无所措其斧斤,离娄为之失睛。丽草交植,殊品诡类,绿叶朱荣,于中?,被轻觳之纤罗,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歌曰: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此宫 馆之妙也。子能从我而居之乎?”玄微子曰:“予耽岩穴,未暇此居也。
镜机子曰;“既游观中原,逍遥闲宫,情放志荡,淫乐未终。亦将有才人华烛烂,幄幕张。动朱唇,发清商,扬罗袂,振华裳。九秋之夕,为欢未央。此声色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游之乎?”玄微子曰:“予愿清虚,未暇文轩、临洞庭,琴瑟交挥,左?右笙,钟鼓俱振,箫管齐鸣。然后姣人乃被文觳之华?,振轻绮之飘?,藏金摇之熠耀,扬翠羽之双翘。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长裾随风,悲歌入云,矫捷若飞,蹈虚远?,凌跃超骧,蜿蝉挥霍,翔尔鸿翥,疾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飞声激尘,依违厉响,才捷若神.形难为象。于是为欢未渫,白日西颓,散乐变饰,微步中闺。玄眉弛兮铅华落,收乱发今拂兰泽,形?服兮扬幽若。红颜宜笑,睇眄流 光。时与吾子,携手同行。践飞除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尔乃御 ,即闲房,此游也。”
镜机子曰;“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慑万乘,华夏称雄。”辞未及终,而玄微于曰:“善。”镜机子曰;“此乃游侠之徒耳,未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于也,皆飞仁扬义,腾 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陵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玄微子曰:“予亮愿焉,然方于大道有累,如何?”
镜机子曰:“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玄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震乎国富民康。神应休臻,屡获嘉样。故甘灵纷而晨降,景星宵而舒光。观游龙于神渊,聆鸣凤于高冈。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然主上犹以沉恩之未广,惧声教之未厉,采英奇于仄陋,宣皇明于岩穴,此宁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也。吾子为太和无外。超隆平于殷周,踵羲皇而齐泰。显朝惟清,王道遐均,民望如草,我泽如春。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是以俊?来仕,观国之光,举不遗才,进各异方。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散乐移风,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于是玄微子攘袂而兴曰:“伟哉言乎,近者吾子。所述华淫,欲以厉我,只搅予心。至闻天下穆清,明君莅国,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简介
曹植的《羽猎、宫馆七启》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本篇选自《全宫馆、声色之妙及游侠、俊公子之奇节异行,最后以赞颂“圣宰”(即曹操)容饰、羽猎枚乘《七发》大赋体制,假设镜机子与隐者玄微子问答联级成文,批评“耽虚好静”、“飞遁离俗”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曹操建安十五年(21O)发布《求贤令》后。令文有“今天下得三国文》卷一六。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主旨,大约作于无有者乎?”作者即据此兴感抒论。规摹汉代、“隐居大荒”的行为, 借镜机子分类铺叙肴馔、、之“翼帝霸世”、 “举不遗才”、“国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绩,说服玄微子 “从子而归”,表达了”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的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态度和理想抱负。篇制宏大,铺陈夸饰,辞采瑰丽,气势慷慨,变《七发》散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ci/cifu/36926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巧姐常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谁给孙子取名朱钰宝?王士元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台湾
1
2024.08.06 12:04:32
字数 2,844
阅读 69
【 红楼日月:连载23】
(接上文,妙玉人物解读)

2.3 巧姐是永王
巧姐经常不动声色地跟湘云、妙玉一起出现:

21回,第一次写湘云来贾府,给宝玉梳头,说到四个珠子,其后巧姐出痘疹。

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凤姐问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用茶盘托了来,又用茶盘托出宝玉的通灵玉,托进红色金麒麟。湘云的饰物是金麒麟。五月初六,湘云来贾府,可巧捡了这个金麒麟。

41回,在进栊翠庵之前,“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回”。栊翠庵品茶是妙玉第一次出场,却在妙玉前,巧姐忽然出现,这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然后写了一大段啰里啰嗦的话:

“那大姐儿因抱着个大柚子顽的,忽见板儿抱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嬛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面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毬踢着顽去,也就不要那佛手了。”

看到啰嗦,就是作者在强调什么,仔细看:柚子、佛手。

柚子:幼子,也是木由之子。

巧姐哭着闹着要佛手,是告诉我们,巧姐这个人后来去了南方。佛手是南方才有的特产,在浙江、福建、两广、云南等南方地区才有,北京、长安等北方地区都没有。

前面有妙玉出现在十二钗正册的先例,再看到巧姐出现在正册中,我们已经不感到奇怪了。虽说巧姐是宁荣两府草字辈儿唯一的女儿,但她每次出场基本都是只露个面,因年龄幼小,几乎没存在感。

从巧姐的判词和曲子看,势败家亡,遇到恩人,救了性命,荒村纺绩。在十二钗判词中,大部分是林中挂、雪里埋、大梦归等死亡的谶语;好点的是探春、惜春这样,骨肉分离,皈依佛门,但留得性命的结局;而巧姐是唯一被救后过上正常生活的人,虽然荒村耕织,不比大富人家,却是大众生活,这点不容忽视。

15回,秦可卿出殡,王熙凤在弄权铁槛寺之前,带着宝玉、秦钟,进了一个村庄歇息更衣。这等小事,却写了一大段,就要注意了。

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宝玉问小厮,也是作者问读者,要读者注意纺车。

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宝玉的表现是“陪笑”。二丫头说“我纺与你瞧”,是给读者瞧。纺车,和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纺与你瞧,我们应能想到第五回判词图谶的巧姐图画: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预演:巧姐纺绩
秦钟强调:“此卿大有意趣”,还是提醒读者强烈注意此卿。

临行赏钱,庄妇等来叩赏,内中并无二丫头,是说明二丫头不用叩赏。“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强调凤姐,让读者留心看:“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表现很奇怪:“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跟宝玉有情、云雨之人,往往是染指皇权或有皇权资格的人。但这个二丫头,似乎对宝玉这个皇权并不在意,安心过农家生活。

这又是用预演之法,预演凤姐之女巧姐后来的荒村农家生活。二丫头预演巧姐,或者说巧姐就是二丫头,就是“四个朱子”中的“小兄弟”,永王,年龄最小的一个: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

清初朱三太子案不下十起,基本都是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帜反清,直至康熙六十年,仍有人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与满清对抗,所以“朱三太子”更多地起到一个旗帜、大明正朔的感召作用。

《鸡林旧闻录》、孟森的《明清史论著集刊》等书都引用了李方进所著的《张先生传》一文。张先生即四皇子,李方进与之相识二十余年,而不知其身世。李方进做过饶阳县官,康熙四十五年冬,已解任家居,张先生来访,聘为西宾,教几个孙子读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初三,与张先生在书房下棋时,被官兵锁拿。李方进受牵连,被流徙三千里,康熙庚寅(1710年)冬月,书此文于流放地新城。

张先生者,初不知其何如人也。癸亥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得晤于路氏筵上。见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因私询其从来。主人曰:“姓张,号潜齐,浙中名士也。学问渊博,写作兼优,而且工于手谈,精音律。今为张氏西席。”

可见山东众人对张先生在浙江化名王士元都不知。被捕讯问时:

“你家教书先生是何人?”予曰:“先生姓张,名用观,系南方人。于二十年前,在东平州张家设教,曾认识。后于前年十二月,伊父子来至吾家,谆言寻馆度日。予有孙数人,从他读书。”

“他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你不知么?”余曰:“一毫不知。”

李方进所记张先生当堂供述到浙江的经历如下:

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到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崇祯十七年,流贼围困京城,先皇帝交于王内官,往民间藏匿。及城破,王内官献之闯贼。闯贼又交于杜将军。

未几,吴三桂同清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带吾到河南地方。弃马买牛,种地年余。清朝查捕流贼紧急,伊遂抛吾而逃。

时吾年甫十三,自往南行。至凤阳,遇一老乡绅王姓者,曾为先朝谏垣,细询根基,执手悲泣,留在伊家。余遂改姓王,偕伊子同学读书。又数年而王官病,吾年十八九,乃从江而南,举目无亲。

到一禅林,大士前削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游于浙,止一古刹中。

有胡姓者,余姚人也,亦明时宦裔,俱来寺中,与我谈经论文,愕然大咤曰:“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换衣帽,劝吾蓄发。伊居室之旁,有小园半亩,茅屋数间,俾吾住其中,后又以女妻焉。

《清实录》中记为“四皇子”,无“朱慈焕、定王”之词。种地年余、年甫十三,也符合四皇子的年龄,而非定王。下文审讯官钦差穆旦,在《清实录》中为吏部侍郎穆丹。

四皇子在浙江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王士元”反过来念“原是王”。后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改名张用观。他对自己身世守口如瓶,却按朱家传统,取名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辈,为儿子取名的字都含“土”,给孙子取名朱钰宝。

在山东抓捕后,经初审,奉康熙上谕,解往浙江,交穆丹审讯:

二十二日到杭州,在贡院质审。上坐者钦差见宰穆旦,次镇杭将军,次两江督,次浙闽督,次苏抚于,次浙抚王,共六大人。

问先生曰:“你是王士元么?”先生曰:“吾本姓朱,名慈焕,改名王士元是实。”又问:“你既是朱某,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曰:“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以避祸耳。今上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又问曰:“甚么三大恩?”曰:“流贼乱我国家,今上诛灭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吾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书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城,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不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正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余,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

旨内又云:着穆旦多加兵丁,沿途防护,将朱某带至京中,问明正法。

七月十二日登舟起解,从此与先生不获会面矣。季秋十七日进都,先生送刑狱,予在户圏。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最后编辑于 :2024.08.06 12:15: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22 , Processed in 1.3745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