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锦瑟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范成大/曹唐&温庭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6: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 唐 ] 李商隐
原文
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

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

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

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

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楼迥波窥锦,窗虚日弄纱。

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

舞妙从兼楚,歌能莫杂巴。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刻烛当时忝,传杯此夕赊。

可怜漳浦卧,愁绪独如麻。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6: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诗人一首小众怀人诗,忧伤淡雅,如雾里看花
唐音宋韵
2021-02-20 23:37
唐中期著名诗人戴叔伦,生长于隐士家庭,即使安史之乱后他出来作官,也是作得很“佛系”。对于一个恬淡的人来说,其诗作风格多是清新典雅,少有雄浑之气,这在唐中期的诗坛也算一股清流了。
戴叔伦对诗作的品味非常明确,他认为作诗就要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一论调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一起品读他的一首七言诗,忧伤典雅,别具韵味。

《苏溪亭》唐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在今浙江省义乌市。
本诗是诗人前往任上的途中,过义乌苏溪亭时,看满眼春色,想到故友旧朋,有感而作。
本诗第一句,诗人于苏溪亭上远望,芳草郁郁青青,漫无边际。
青草的意象在古诗中代表着怀人、思念。白居易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本诗首句,以青草起兴,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谁倚东风十二阑
乐府诗《西洲曲》中有这样的诗句:“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第二句一出,一幅画面就已呈现在读者眼前:碧草连天,春风涤荡,满眼的春景本就极易引人浮起联翩,诗人亦不例外。
诗人在亭中远眺,遍倚栏杆,思绪远走,不知所念之人身在何处,是否也如自己一般,在遥远的地方对着春风凝睇。

第三句,诗人写“燕子不归春事晚”,春事晚,即春日将尽。而此句未必是诗人眼前实景。按照自然规律,当芳草连天之时,春燕早已归巢,但是诗人却嗟叹春天已快过去燕子还没有归来,因此,本句中的燕子指的不是自然界中的燕子,而是远方的游子。燕子这一文学符号在本诗中借代的是诗人的好友,诗人心系友人,借“燕子不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思念。

最后一句,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边的平地。
诗人看到水边的杏花,已失去了鲜活的色彩,此刻在烟雨濛濛中日见枯萎,短暂的春天即将逝去了,杏花凋零,人似飘萍,含蓄中略带遗憾,遗憾处自有淡淡忧伤。
本首诗是诗人怀人之作,短短四句,隽永清逸,展现出的画面美如淡彩水墨,烘托出的情感美如雾里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6: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极浦书》原文内容及翻译是什么?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海关有哪些禁运商品?查到后怎么办?
乄小兔几
2018-01-15 · TA获得超过7278个赞
关注
《与极浦书》

【唐】司空图
【原文】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然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
愚近有《虞乡县楼》及《柏梯》二篇,诚非平生所得者。然“官路好禽声,轩车驻晚程”,即虞乡入境可见也。又“南楼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假令作者复生,亦当以著题见许。其《柏梯》之作,大抵亦然。

【注释】
极浦:汪极,字极浦。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司空图的友人。戴容州:指中唐诗人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市)人。曾任容管(容州管内)经略使,故称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蓝田(今属陕西)产美玉,在阳光照耀下,远望烟岚缭绕,近视则无,故曰“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歌作品在表面的境象和景物描写之外还含蕴着多重的境象。谭:同谈。题纪之作:指纪实题咏的诗歌作品。目击可图:意谓眼前事物可以看得很清楚。体势自别,不可废也:意谓对于眼见之各种不同的事物景物应该分别用不同的体式,不可偏废。愚:自谦之词。《虞乡县楼》及《柏梯》二篇:司空图所作的两首诗,全篇已佚。下引“官路好禽声,轩车驻晚程”和“南楼山色秀,北路邑偏清”两联均是《虞乡县楼》诗中之句。著题:犹谓切题。见许:犹言见称,得到称赞。
【译文】
戴叔伦说:“诗人笔下的景物,就如同蓝田的美玉,被阳光照耀,而烟岚缭绕,但是那缠绕的烟岚只可远望,不可近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难道是可以轻易谈说做到的吗?然而纪实题咏的作品,眼前的各种实景实事,清晰可见,(要描写它们)体式上自当有所分别,不可以废弃。
我最近写了《虞乡县楼》和《柏梯》两首诗,实在不是我平生得意之作。然而“官路好禽声,轩车驻晚程”两句,却是刚一入虞乡就可见到的。又“南楼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假设即使以前著名的作者复生,能够看到这两句,也会夸赞其切题。至于《柏梯》这篇作品,大抵也是如此的。

【拓展】

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指出:“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里前后两个“象”,两个“景”的涵义是不同的,第一个“象”,第一个“景”是指客观事物,自然风景;而后一个“象”,后一个“景”是指艺术形象,也就早成熟于作家的头脑中,表现于成功的作品中,再现于读者心目中的“意象”。司空图还把从“意”、“象”到“意象”的思维规律,概括为“思与境偕”、“万取一收”,也比较准确地揭示了创作过程中主观、客观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及集中概括、想象、抽象互相补充,相辅而行的思维规律。司空图在《诗品》等著作中对于“意象说”的发展,以及在《与李生论诗书》等文章中,对于“韵味说”的阐述,可以说是他的诗歌理论的精华所在。《诗品》对“韵味”虽未直接论及,而其精神实质却是完全一致的。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1    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北京星辰互动
2024-08-13广告
**道德经汉帛书版简介**道德经汉帛书版,古籍之珍。其文简约,寓意深远,反映了古代哲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此版本文字古朴,虽历经岁月,仍不失其光华。其教诲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至今仍为世人所传颂。此版道德经,不...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星辰互动提供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7: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图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司空图


表圣


知非子、耐辱居士


所处时代
唐代

主要作品
《二十四诗品》、《司空表圣诗集》

目录
1人物生平
2诗论成就
3影响
4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仕宦
司空图做过唐朝的知制诰,中书舍人。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吏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官至郎中。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司空图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时年三十三岁,受到王凝赞许,名声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表请随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请他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离开王凝,拖延逾期,被左迁为光禄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卢携罢相,正居于洛阳,对他的才华和为人很爱重,常相往来共游。有一次,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曾热情地向他宣传起义军的各种好处,劝他往迎起义军,他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后来他听说僖宗在凤翔,便入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又回到河中。从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一种消极的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折叠隐退
司空图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又处在黄巢起义和唐王朝行将覆灭的时代,在历史的大动荡中,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就采取避世隐退的人生态度。回乡以后,他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丁未岁归王官谷》),“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当时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很仰慕他的名声,常多馈赠,他都拒绝不纳,后骗他作碑文,并赠绢数千匹,司空图就把绢堆放在虞乡市上,任众人取用。后来他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在这“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唐昭宗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也。”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复咏叹“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折叠殉唐
天复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迁都洛阳,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开平二年(908年),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1]

折叠编辑本段诗论成就
折叠诗论主张
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在文学史上,他主要以诗论著称。他的《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璠、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夐”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勍而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狂题》 、《偶书》 、 《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别有伤心怀抱。

《二十四诗品》是他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与钟嵘《诗品》以品评作家作品源流等第为内容是不同的。

折叠美学思想
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其美学代表著作《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亦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自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对人为。刘勰在《文心雕龙》篇中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谓:“俯拾即是,不取之邻。”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搜寻,所以下二句接着说:“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俱道”,《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而成春,无须竭力去追求。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如花之开,如岁之新,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非依人力而产生。“真与不夺”之“真”,即指自然之真,与,同予,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后四句言“幽人”居于空山,不以人欲而违天机,雨后闲步,偶见苹草,随意采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为语助词,如《诗经》云“采采芣苡,薄言采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钧”,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流转不息。《庄子》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天钧,别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平衡运行。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

司空图艺术风格上体现了由阳刚、阴柔两种基本风格美所发展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风格美。《四库总目提要》说它“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许印芳在跋中也说“其教人为诗,门户甚宽,不拘一格”。然而《诗品》在艺术风格理论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从一般地论述文学的语言风格转向研究文学的意境风格。唐代开始诗文分论,诗论中的风格论逐渐转向诗歌的意境风格,这在皎然的十九字风格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诗品》则是纯粹的诗歌意境风格论。这就和刘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折叠诗论影响
《二十四诗品》影响深远。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表示了向慕之忱。严羽《沧浪诗话》提倡兴趣、妙悟,与司空图主张韵味也是一脉相承的。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之说,更奉司空图、严羽的论说为准则。他在《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鬲津草堂诗集序》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论者或对其所取不满,如《四库全书总目》说,诗品: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王士祯但取其“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又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之极则,其实非图意也。王士祯对二十四诗品的撷取确有其片面性,但所取却不能不说是司空图诗论精神的重点所在。《诗品》在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还有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郭麐的《词品》等。[2]

折叠编辑本段影响
在文学史上,司空图主要是以诗论著名,他的《诗品》(还有《与李生论诗书》等几封书信)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炼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但他的诗论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特别是片面强调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宣扬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脱意境,忽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重大的社会作用。这些都为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渔洋诗话》等所继承和发挥,对后世的批评和创作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3]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清代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

《鬲津草堂诗集序》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

《四库全书总目》说,诗品: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新唐书》评价:(司空图)节谊为天下大闲,士不可不勉。观皋、济不污贼,据忠自完,而乱臣为沮计。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倾朝复支。不有君子,果能国乎?德秀以德,城以鲠峭,图知命,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

《唐五代词境浅说》说:“表圣为唐末完人。”[3]

参考资料
1.司空图简介,司空图的诗词全集-诗人  . [2023-11-22]
2.司空图 - 中文文化平台  . 中文 . [2023-11-22]
3.司空图简介、轶事典故、家庭成员_古诗文网  . 古诗文网 . [2023-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最难懂的一首诗,全诗词藻华美,内含千古名句!
最美诗画
2018-02-26 11:01
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回顾平生遭遇,感慨身世的作品。因句意隐晦,故素称难解,歧说纷纷。然首联云“思年华”,故揣度全篇应是表达对逝去的美好年华不胜伤感之情。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由见锦瑟而心生怨恨写起,起得突兀。传说古瑟本为五十根弦,后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听到弦柱之间所奏出的悲声,引起了对往日美好年华的追思,顿觉年华易逝,身世飘零,故而触物伤情,埋怨锦瑟没来由地却有这么多弦,奏出如此悲声,引起盛世之感,又或以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五十岁的年龄。

颔联和颈联都是用典故。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之后,不知到底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传说周末蜀国君主,号望帝,后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每当春日悲啼不已,乃至于有吐血。这一联既是描写锦瑟之音迷离哀怨,如梦似幻,又暗喻自己身世辗转飘零,凄凉迷惘,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叹,恍然若失。古人认为沧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的盈亏相对应,又传说海底有鲛人,眼泪能变成珍珠,故有“沧海”“月”“珠”“泪”之语。蓝田是著名的产于之地,又司空图“与极浦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一联仍是既写瑟声的圆润空阔,清廖悲苦,有飘渺朦胧,如远观之景,同时隐含了自身的寂寞悲凉,往日壮志,都如瑟声一般虚无飘渺,望之若有,近之则无。

最后一联看似易解,这一切难以琢磨,朦胧飘渺的感情,怎是今天成为遥远的回忆的时候才令人惆怅的呢?在当初,乃至事情发生的当时,已经令人无法捉摸、不胜迷茫了。

诗人用的都是常见的典故,却不在描写具体的事件,只是表达内心复杂的心情,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所以引发读者猜测,千年不衰。这或许正是这首诗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良玉生烟典故 良玉生烟意思

凌鼎圣风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中唐人戴叔伦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传说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因为爱慕韩重,但是没有因为没有嫁给他而郁郁而终。当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知道这一事情之后,前往她的墓上哀悼。这个时候紫玉忽然出现,还将明珠送给韩重。当韩重抱住紫玉的时候,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在《锦瑟》这首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运用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创造了朦胧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真挚而又浓烈的深思。

“蓝天日暖玉生烟”还出自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传说杨伯雍救了一位老人,而这位老人就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为了报恩,就送给他一斗碎石,相传这个碎石可以种出一斗的玉石,然后杨伯雍就凭借这一斗玉石娶了一位貌美的姑娘。

蓝田玉是一种极品玉,温度都和平常的玉是不一样的,这种玉分为冷玉和暖玉,但不管是冷玉还是暖玉,它的表面都会形成一层氲!这氲在光下会有流动的感觉,象烟云流动,古人又称之"良玉成烟"!现在人们用“良玉生烟”比如人才本身给人的一种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拼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标签: 吊古吊古伤今目的
译文 注释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08: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羊公碑 - 湖北襄阳古迹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羊公碑又名"堕泪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岘山上,是当地百姓怀念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建立的。引申义:借喻死者德高望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羊公碑

别名
堕泪碑


属性
功德碑

地址
湖北襄阳

目录
1基本信息
2历史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为纪念曹魏末年西晋初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羊祜的碑石,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1]。在羊祜死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

原文:

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

公讳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其先晋羊舌大夫之胄,当汉中兴,始自南阳家于岱野,缨冕相继,九世于兹矣。显祖南阳太守,考上党太守,咸有能名。公承俊烈之高风,应明哲之盛代,德擅规模,仁成兹惠;其器量宏深,容度广大,浩浩乎固不可测已;其志节言行,卓尔不群,游神玄默,散志青云,弘之以道籍,博之以艺文。于是仁声远耀,芳风遐流。年十有七,上计吏察孝廉,州辟不肯就,群公休之,四府并命,盘桓累载,及公车徵,拜中书侍郎秘书监。于时当晋之盛,明扬英俊,乃引公为相国从事中郎,迁中领军,遇革命之期,任受禅之会,秉文经武,以集大晋之祚。皇采增辉,帝威远迈,伟绝代之风,弘唐虞之绪,帝嘉厥庸,酬以大国。公乃逡巡固让,裁居小邦。天子俞咨,仍复公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内厘王度,外绥区域,严恭寅畏,帝命允饬。运国威于句陈,握皇枢于紫极,于时之盛,未有上公者也。拜卫将军尚书仆射,以揆天极,崇成大业。帝道缉熙,泰阶永肃。

折叠典故
羊祜,字叔子,原费县南城(今属平邑县)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相貌英俊,德才兼备。魏末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掌管军事机要。晋武帝时,升任尚书左仆射,卫将军。

折叠羊祜施行仁政
荆襄一带因连年战事,百姓流离失所。羊祜利用边境暂时的稳定,采取减免赋税的政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东吴军民感其仁政,纷纷归附。咸宁元年,羊祜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当地军民闻讯无不悲痛欲绝,就连

东吴将士也为之泪下。二年后东吴平定,武帝在庆功宴上流着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政绩突出,文学成就也很高,被时人称为"文为辞宗,行为世表。"

折叠百姓为其立碑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 ,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年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山也。"

羊祜死后,襄阳百姓在其生前游憩之地岘山建庙立碑,以示纪念。每当人们至此,睹碑生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堕泪碑"。后人则用望碑堕泪来借喻死者德高望重。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岘山坐落在湖北襄阳(今襄阳市)城南七里,东临汉水,与紫盖山、万山并称"三岘",而岘山为之首,故又名"岘首山"。其山虽不高峻雄奇,却因羊祜而闻名遐迩。羊祜非常喜欢山水风光,相传他早年曾登临华山,攀上日月岩南的念岘台,俯览群峰,心有所感,乃挥毫题下"念岘台"三个大字。及其出镇襄阳,每年春秋之季,他都步出襄城,攀跻岘山,置酒咏诗,终日不倦。羊祜还曾在岘山下植柏一株,留作纪念,后人名此树曰"晋柏"(《名胜志》)。羊祜登岘山时,曾深有感触地对僚属邹湛言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山也。"邹湛答道:"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历史证实了邹湛的预言。羊祜逝世之后,襄阳百姓便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憩的地方建碑立庙,岁时祭飨。每当游人瞻望羊祜庙前的碑石,无不为之落泪洒涕。接替羊祜镇守襄阳的大将杜预,便将此碑命名为"堕泪碑"。

"堕泪碑"传至南齐时一度遭到毁弃。据《南齐书·张敬儿传》载,军阀张敬儿统治襄阳时,"欲移羊叔子堕泪碑,于其处立台,纲纪谏曰:"羊太傅遗德,不宜迁动。"'敬儿曰:"太傅是谁?我不识也。'""堕泪碑"可能在此时被毁。但过了不久,即南梁大同十年(544),"堕泪碑"又被重新竖立。并由刘之遴撰文,记重立始末,刘灵正书丹,刻于碑阴。这便是《金石录》中所著录的《梁重立羊祜碑》。宋人《集古后录》记述此碑云:"羊公'堕泪碑',不著撰人名氏,《襄阳耆旧录》谓李兴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驾从事刘伯雄撰模立此本。碑一丈一尺。"《隋书·艺文志》总集类有"《羊祜堕泪碑》一卷",或即指此碑本。梁碑传至唐代,尚属无恙,故孟浩然诗中有"羊公碑尚在"之句。

到了晋永兴年间(304~306),大将刘弘出任荆州刺史,刘弘早年曾为羊祜参军(见《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对羊祜久怀钦慕,其莅任荆襄之后,恭谒羊公祠下,并命幕僚李兴重撰了一通羊祜碑记,刻之祠前。此即晋文名篇《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李兴为当时文学名家,《晋书》卷八八《孝友传》中称其"有文才","在弘府,刘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所撰《羊公碑》感情充沛,笔触深沉,颇为时人所推重,遂将"堕泪碑"之名移贯此碑(见《襄阳耆旧传》)。

北宋庆历七年(1047),知襄阳州事王洙奏请主持重修羊祜祠,得旨允准,遂兴工重新庙貌,洙并题诗志盛,一时名流如范仲淹、知河阳事李淑、知蔡州事吴育、知光化军事李宗易、祠部员外郎张去惑、太常博士孙抗、太子府率李康伯、著作郎范微之、大理寺丞韦不伐、襄州通判贾黯、蔡州通判刘敞、河阳推官裴昱、沧州推官马云、宣城县令连庠、郧乡县尉黄通等皆有唱和之作。上述诸人之诗均刻于石幢,立于羊祜祠中。清人王士禛《蜀道驿程记》、陆征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十七)对此皆有著录。又岘山旧有亭,"世传为叔子之所游止也",南朝后梁时曾加修葺,并立碑记(《舆地碑记目》中有《后梁重修岘山亭记》)。至宋熙宁间,襄阳太守史中辉又重加整修,以纪念羊祜、杜预两位先贤,欧阳修为撰《岘山亭记》记中尤对羊祜盛德予以称颂。

五代或宋初,岘山羊祜"堕泪碑"再次被毁,宋人《集古后录》已称碑"今不存矣"。直至明弘治四年(1491)方被重新刻立,碑文仍用李兴《羊公碑》之辞。重刻之碑拓本流布甚广,《襄阳金石略》、《全晋文》诸书皆据以采录。

与"堕泪碑"同时构建的羊祜庙,亦屡废屡兴,至明代仍崇祀不替(见《大明一统志》卷六十)。清乾隆时羊祜后人羊克厚在《羊氏魁公宗谱序》中,述其"道经襄阳,曾停帆登太傅祜之庙,敬礼稽首,随观堕泪碑,叹吁再四。"

岘山羊祜祠与"堕泪碑",在近世兵燹中不幸损毁。为了存此胜迹,1982年襄樊市(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又于旧址重立新碑一方,碑正中有现代书家所书"堕泪碑"三个草书大字,笔墨酣畅,碑倚山而立,十分壮观。

历史典故

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

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据《晋书·羊祜传》载,一次,羊祜登岘山,对同游者说:"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镇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接着,描述登山所见,"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诗人把视线从羊祜庙暂时移开,远眺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浅,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

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更远处,无边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句,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是晋初的名将,相隔四百多年,但因为羊祜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又为国建立了功业,所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不得已才以隐逸终了一生,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灭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岂不令人感伤?自然就要"读罢泪沾襟"了。

搜索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1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楼
[ 唐 ] 李商隐
原文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4 0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九日》鉴赏、赏析和解读
2024-02-04可可诗词网-名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离乡背井,孤身在外,总是要怀念亲人的,而每逢节日,这种怀念之情尤其强烈。凡是曾客居他乡,远离亲友的人,都有过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说,这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一种较为典型的心态。

牛李党争,李商隐深受其害。被误解的苦恼,仕途的困顿,使商隐耿耿在心,一生难以释怀。转眼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到了,旅途劳困的商隐执樽独酌,万般思绪一起涌上心头……

“九日樽前有所思”,商隐此时在想什么呢?“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记得那也是一个重阳佳节,自己与恩师令狐楚在一起饮酒赏菊。那是一个多么畅心快意的日子啊!遍地轻霜,洁白的菊花拥廊绕阶,吐蕊溢香。令狐楚礼贤下士,以诚相待,彼此胸怀坦白,一如霜菊。和他在一起饮酒赏菊,这美好的时光实在太令人难忘了。“山翁”,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山公,山涛也。《晋书》 涛所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 《山公启事》,以比令狐楚为宜。”李商隐以山涛比附令狐楚,誉其奖掖后进,甄拔人才之美德,暗寓敬重、赞美之意。的确,令狐楚于李商隐是有厚恩的。还在李商隐弱冠无名的时候,令狐楚就慧眼识英才,有意将他留在身边,令其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攻读诗书,演习文章。体恤关照他,无异于亲人。令狐楚赴郓州任节度使的时候,甚至还给李商隐一个节度使巡官的职位,带他同往。在郓州,人们常可看到,新来的节度使身边总有一个白衣少年在左右侍奉。“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委曲款言,绸缪顾遇”(李商隐 《上令狐相公状》)。由于有令狐楚的厚爱与资助,开成二年,李商隐终于金榜题名,荣为进士。对令狐楚“培树孤株”之恩,“骞腾短羽”之德,李商隐表示“碎首糜躯,莫知其报效” (《上令狐相公状·五》)。“士为知己者死”,他怎能不衔恩图报,以示心迹呢?遗憾的是,他及第不久,令狐楚便弃世而去了。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如失巢的孤雁,飘泊无依,再无定所。其后(开成三年),他娶当时被认为是“李党”的王茂元之女为妻,无意中犯了“牛党”之大讳。“背恩”、“无行”、“去牛就李” ……一时间诋诟之声,不绝于耳。商隐有口难辩,不胜冤抑,然终无可奈何。令狐楚之死,与王茂元联姻,成为李商隐政治生活中的双重不幸。从此,令狐与他日渐疏远。他在党争夹缝中,饱受挤压之苦,再无一天舒心日子。时逢重阳,念及旧事,他怎能不心绪骚动,感慨万分呢?

“霜天白菊绕阶墀”,令狐楚素爱白菊,所居之处,必有白菊相伴。当时刘禹锡曾有“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诗》)诗叙其事。诗人选取“霜天白菊”这一与思念之人有密切联系的典型性景象,追忆出自己当年与恩师饮菊,绸缪顾遇的欢乐情境,将思故念旧之情,感恩戴德之意,巧妙地融入菊花,融入这满阶氤氲之中了。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恩师弃世,一去十年。黄泉路远,音信杳然。“十年生死两茫茫”,再无恩师夤夜秉烛,评点文章;再无水槛花朝,菊亭雪夜,杯觞间的朗朗笑声;也再无恩师在仕途上的有力举荐……留给自己的,只是重阳节独酌的孤寂、惆怅和沉重的思念。诗人写到这里,是很动感情的。令狐楚死后,他曾做祭文,其中有 “送公而归,一世蒿蓬” 之句,此语不幸而言中。令狐楚之死,对他来说如泰山崩坍、失去傍依,再无仕进之望,只能一世在野了。

随着诗人思绪的流动跳跃,五六两句,笔锋骤转。由对令狐楚一往情深的思念,一变为对令狐綯的怨望与讥刺。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汉书·西域传》:大宛“俗耆酒,马耆目宿。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栽苜蓿,以移种苜蓿喻提拔人才。李商隐借此感叹令狐綯不像他父亲那样荐贤举能,重视自己。“楚客”,大中二年,桂州刺史郑亚被贬官,李商隐不得不离开郑亚幕,买棹北归。身在楚地,故自比楚客,其中正有楚客行吟泽畔,以屈原自况之意。“江蓠”,蘼芜。屈原 《离骚》:“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蓠。”指芳草变得不芳,暗喻令狐綯不肖其父。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郎君”,《唐摭言》:“义山师令狐子公 (楚),呼小赵公(綯)为郎君。”“官贵”,令狐綯在大中二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充林学士。“施行马”,在门前设置行马,阻止人骑马通过。行马,用木头交叉,中有木横贯之具。“东阁”,《汉书、公孙弘传》:“开东阁以延贤人。”这里是说,从前令狐楚象汉相公孙弘开东阁纳贤那样热情接待我,现在令狐綯门下却是壁垒森严,献技无望了。这既是怨望之言,也是反激之语。

细考全诗,“九日樽前有所思”一句,乃全诗之枢纽。特别是一“思”字,如一缕金线,将诗的意脉灿然勾通。从前四句看,“思”是思前——追忆令狐楚提携自己的知遇之恩,思得很甜,很忘情。从后四句看,“思”是想后——忧虑令狐綯刻薄寡情,阻塞自己的仕进之路,想得很苦、很惆怅。诗人思前想后,“追思其父,深怨其子”(冯浩 《玉溪生诗集笺注》)。可见,此时他的心境是多么复杂。

吊古往往是由于伤今。大中二年,郑亚贬官,李商隐离开桂州幕府,乘舟北上,另寻寄身之地。此诗吟于重阳,成于旅次,虽叨念先恩,尽诉怨望之情,但干谒之意仍隐隐在。李商隐有没有借追颂令狐楚之贤达,去打动令狐綯,以期消弥前嫌、重修旧好之心呢?这个问题,也许只有他自己能够回答了。

下一篇: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鉴赏、赏析和解读
上一篇:李商隐《乱石》鉴赏、赏析和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53 , Processed in 1.8061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