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0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首诗看方以智的心路历程--转贴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f2008rise
后起之秀7
1.《博依集》卷八《柬农父呈子远舅氏》
繁霜如雪南孤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鷃抱榆方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
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注释】
①周歧,字农父;吴道凝,字子远,宫谕应宾之子,是方以智的舅舅。方以智曾与周歧,吴道凝一起“课读桐城东郊慧业堂”。
②斥鷃(chì yàn):亦作“斥鴳”。即鷃雀。《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斥,小泽也。本亦作‘尺’。鴳,鴳雀也。” 成玄英 疏:“鴳雀,小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犹之斥鷃之挥短翅,以凌阳侯之波。”《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③牵牛负轭:轭è,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有“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的诗句
④龙眠山:在安徽省舒城县城西南40公里,舒城、桐城二县分界处。形如卧龙,故名。山分东、西支,东龙眠属桐城县,西龙眠属舒城县。方以智曾“课读桐城东郊慧业堂”,在此期间经常游历龙眠山。【讲解】
根据任道斌先生的《方以智年谱》,崇祯五年壬申(1632),22岁的方以智“溯舟长江,上南京,访杨文聪不遇。寄怀沈士柱。又寄怀周歧等,谓天下人才寥落,颇自负”,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时期。这首诗体现了早年方以智诗的特点“急于用世、心态浮躁,诗风超迈、豪爽”。
“繁霜如雪南孤征”,根据这一句可以推测出作者是在秋季从镇江坐船来到南京的。“繁霜如雪”,“孤征”这些词汇勾勒出一幅凄冷孤寂的画面,隐含了孤独、无奈的情绪。这一时期的方以智,征歌买醉,任侠放荡,频繁游学,广交名士,希望能够有所作为,因此那种为国效力的情感是十分热烈的。愿望终归是愿望,现实中的方以智却毫无作为,他19岁的时候,就曾写下“孟浪已经十九岁,明年还在石头城”(《博依集》卷八《江上初度,时王父年七十,方庐曾王母墓,家君子自长安将归,故志感云》)用以自嘲。如今已是年过弱冠,这种巨大的心里落差更让他难以承受。
“斥鷃抱榆方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斥鷃”的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牵牛负轭“源自《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的诗句。“斥鷃”力量弱小且目光短浅,但它却抱着高大粗壮的榆树,这种不自量力和贪婪成性的做派只能让人觉得好笑。那高高在上的牵牛星,既然它不能拉车驾驶,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这不是徒有虚名吗?这既讽刺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当权者的无知与愚昧,也表露出一种狂傲自负的姿态。
“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作者长期在外交游磨练,仗剑江湖,蓄势待发,就像一片蓄积了无数雨水的云,一旦时机来临,就要施展宏图了,然而现实却是“海内只今信寥落”,自己的满腔抱负无人理会,胸中豪气无处挥洒,只能郁郁无聊于龙眠山下。
2.《方以智密之诗抄·流离草·独往》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
畏听干戈信(也有作“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注释】
①麻鞋,也即是草鞋,是指用麻的径皮纤维制成绳索、布,再编成的鞋子。
入林,含有隐遁入山之意
②变姓:改名换姓。椎心:用手捶胸,非常伤心的样子【讲解】
根据任道斌先生的《方以智年谱》(148页)“(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丁亥,1647年)冬。十一月十八日,清兵入沅州,大索。密之逃入深山,潜转于湖广之靖州天柱山,黔之黎平、赤溪土司,湘之衡山、大埠瑶区。在大埠遭难。独来独往,一年三易姓名。除夕,离乱思亲,泪下沾巾”。这首诗当作于此时(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等一些书认为此诗作于康熙年间,有误)。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亡后,方以智先是落入李自成农民军之手,南下后又受到了弘光朝的缉捕,四处颠沛流离,最后流落到了岭南。永历朝建立初期,方以智“擢少詹”,后来由于与司礼内监王坤等权臣不合,被迫弃官出走。



送TA礼物
1楼2012-06-11 07:23回复

f2008rise
后起之秀7
方以智虽然已经不在永历朝廷做官,但是“永历帝有拜密之为内阁大学士之敕”(《年谱》141页),“虽不就,人亦以阁老称之”(《年谱》1页),所以他受到清廷的紧密通缉就很正常了。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作者穿着草鞋烂衫,孤身一人逃到深山老林,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且时常有性命之忧,痛苦心情,可想而知。此时他从前的好友(复社友人及其他),有的仕清或与清廷妥协(像龚鼎孳),有的慷慨就义或以身殉国(像吴应箕、陈子龙、夏允彝),有的退隐山林(像陈贞慧),也有的像他一样到处飘泊(像钱澄之),或天各一方,或阴阳相隔,再难以像从前那样诗酒酬唱,谈天说地了。
“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环境恶劣,险象丛生,迫使他不得不频繁地更换姓名,“十字九椎心”极言内心痛苦异常,一旦把这种情愫形诸文字,变成充满血泪的控诉,不但作者有痛彻心扉的感觉,就连读者也会随之心碎断肠。
在方以智四处逃亡的同时,弘光小朝廷,隆武政权先后覆灭,根基未稳的永历朝廷也时时受到清军的猛烈进攻,战火熊熊,生灵涂炭,在逃亡中惊魂未定的方以智变得“畏听干戈信”了,在无情的风雨的猛烈吹打下,饥寒交迫的作者内心的愁苦不断加重。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末尾这一句道出了作者的心声,经历了明清易代,妻离子散的痛苦,闯过了无数险象环生的鬼门关后,方以智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能以一颗平常的心看待自己的生死,但对失去挚友的苦痛却难以忍受,“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人生难得一知己,得到了可以推心置腹,患难与共的挚友,然后又被强行地拆散,这更是人生之大痛苦。末尾两句与开篇二句遥相呼应,把作者离群索居,沉痛悲凉的心绪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来,当为全诗的关键所在。
3. 《和陶饮酒诗》其七:(和陶诗见《浮山后集》,题为《饮酒》二十首)
衰柳蔽秋日,黄花纷落英。慨然一念至,一往无人情。不知天地热,
不知天河倾。溪水日夜流,蟋蟀随时鸣。哀乐所不受,乐的浮蝣生。【注释】
①黄花:亦作“黄华”。
 黄色的花。《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
 指菊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陆德明 释文:“鞠,本又作菊。”
②浮蝣:同“蜉蝤”。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肢,生存期极短。【讲解】
根据任道斌先生的《方以智年谱》(173页)“(顺治八年,南明永历五年辛卯,1651年)是年,密之困于梧州,贫病交加,‘冰舍’落成就居其中,充当伙夫,避世逃禅。慕陶渊明洒脱尘外之风,作《和陶饮酒》二十首遣兴”
写这首诗的时候,方以智41岁,在此之前,他为了不连累友人,曾到清帅马蛟麟处自首。方以智丝毫不为马蛟麟的威逼利诱所惑,最后马氏只好听任他出家。在明清之际的乱世,归禅实际就是一种归隐,方以智的出家正是归隐的表现。方以智少年不得志的时候曾说要“归隐”,青年不得意的时候也作诗抒写归隐之意“何时得遂藏轩意,归种丹丘墓下田?”(《方以智密之诗抄.痒讯.九月十一日吴太君忌日》),明朝覆亡后,几个南明政权,要么朝政腐败,要么内部争权夺利,方以智身受其害,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最后也逐渐冷淡下来。他辞官离开永历政权后,永历帝连下十道诏书命他入朝辅政,他十次上疏辞退。对时局的极度失望最终使他决定走上归隐之路。
方以智的这首诗与陶渊明《饮酒》诗第三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衰柳蔽秋日,黄花纷落英。慨然一念至,一往无人情”,“衰柳”、“黄花”这些意象,展现了一幅萧飒落寂的秋景图,“慨然一念至,一往无人情”,一念偶至,思索无穷,没有倾诉的对象,却也不至于寂寞。
“不知天地热,不知天河倾。溪水日夜流,蟋蟀随时鸣”,天地寒暑,日月星辰,溪水流淌,蟋蟀鸣叫,在作者眼里,这些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一切事物应该让它们自然发展,自己不必去理会,其中暗含的意蕴是,看待世事变迁,也应该像看待自然万物一样,不必加以干涉,只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就好了。
“哀乐所不受,乐的浮蝣生”,人世间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作者早已看淡了,只想让自己短暂的人生过得洒脱自然,但里面又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意味隐含在其中。如果说这一时期的方以智心中多少还存在着落寞无奈的情愫,那么他晚年在青原山“怨愤化为平和,交游不分僧俗宦儒”,“阐示教宗,释道互济,中和为本,远近人士,闻旨如梦初醒”,那时的他,俨然成了一代禅师。本文出处:http://dayilangzhijia.blog.sohu.com/11950722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0: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简介,方以智和红楼梦有何联系?
时间:2020/04/28 21:26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简介,方以智和红楼梦有何联系?

生平简述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是桐城地区这一时期主要的世族。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并且能学习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 ,除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性善绎》、《桐夷》、《迩训》、《桐川语》等。祖父方大镇在万历年间,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诗意》、《礼说》、《永思录》、《幽忠录》等数百卷。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外祖父吴应宾,精通释儒,著有《学易全集》、《学庸释论》、《宗一圣论》、《三一斋稿》等。父亲方孔,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 ... ,并且较早地接触西学,主张研习经世致用的知识,著有《周易时论》、《全边略记》、《尚书世论》等有《全边略记》等著作,《明史》有传。《周易时论》被《四库提要》列入存目。这书对方以智影响很大,方一生中经常提到它。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姑姑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除了家学,他所授业的老师亦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白瑜,长于词赋经史,崇尚实学。王宣则专攻名物训诂和《河》、《洛》之学,治学严谨,是当时治《春秋》的大家。傅海峰则是当时的名医。另外,家中还有藏书丰富,被誉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的稽古堂。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年时代的方以智受到了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由于其祖辈都直接或间接同东林党有关系。他从小也养成了关心时世的习惯。十四岁时,曾徒步到数百里外的考场参加会试,以此来磨炼意志。

成年后,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从而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他认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不识,四方之势不可不识,山川谣俗,纷乱变故,亦不可不详也。”他曾作诗曰:“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表达了自己非凡的政治抱负。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端,实行某些改革,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拟上求读书见人疏》等,决心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己任。他曾在《书鹿十一传后》中表示要“挹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曾与张溥、陈子龙、吴伟业、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方以智的父亲方孔任湖广巡抚时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怀血疏讼冤,方孔这才得释。一时传为佳话。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农民军对他严刑拷打,“两髁骨见”(《明史稿·方以智传》),但他始终不肯投降。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大难不死。当方以智在北京誓死不降农民军之事传入江南时,友人皆把他比拟为文天祥。

方以智辗转奔向南京投奔南明弘光政权,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不断受到排挤、迫害,于是不得不改名吴石公,流寓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不久,南明隆武帝以原官庶吉士相召,方以智不应,取名“三萍”,浪迹于珠江山水间。隆武二年,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由于父执瞿式耗的引荐,方以智参与了拥立永历政权的活动,任左中允,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方以智很快便发觉桂王政权朝不保夕,名不符实,内则门户纷争,奸人当道,外则与广州绍武政权同室操戈,兵戎相见。桂王更是胆小如鼠,稍稍闻风鹤即奔走靡常,这一切使方以智心灰意冷,后被太监王坤诬劾免职,不得不遁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湘、桂、粤西一带,过着“曲肱茅屋鸡同宿,举火荒村鬼作邻”的生活。

当清兵大举南下时,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永历四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清军在方以智的左边放了一件清军的官服,右边放了一把明晃晃的刀,让方以智选择。方以智毫不犹豫,立即奔到右边,表示宁死不降。满清将领相当欣赏他的气节,于是将他释放。获释后,于顺治七年,披缁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号大智、药地、愚者大师等。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净居寺,自称极丸老人。

康熙十年(1671年)冬,方以智为粤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十月七日(11月8日)因疽发卒于舟中。1972年当代美国华裔学者余英时在《方以智晚节考》认为方以智行至惶恐滩头,想起前朝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江殉国。

传奇人生
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频频,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自甲申从北京逃返南都,又经浙江,福建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晚年从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到康熙十年(1671年)六十一岁时,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这时期潜心学术,写出了大量理论著作。在对现实失望后,放弃了少年时的经世抱负,出家后,虽然看似逍遥法外,但仍不忘救世,讲学宏道,交朋纳友。

早期
从青年时代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

方以智青年时代活动地点主要是南京和桐城,也间或经过江浙各地,最后去北京。

桐城泽社的活动。当崇祯初年,方以智在他父亲所建的城郊泽园中,成立“泽社”。社中有方的堂叔方文(字尔止),妹夫孙临(字克咸),以及钱秉镫(又名澄之),周岐(字农父)等人。方或赋诗作文,或读 经、史,又关心“万物之理”,随时札记,积累了丰富知识,奠定了学术基础。方的两位业师,一是白瑜(字瑕仲),一是江西金溪人王宣(字化卿,号虚舟)。当时王已七十余岁,所著《物理学》对方以智以后写作《物理小识》多有启发。泽社中一群有朝气的青少年,往往慷慨酣歌,论天下大事。方自述说。“处泽园,好悲歌……好言当世之务,言之辄慷慨不能自止。”(《孙武公集序》)这个团体与当时东南一带的会社一样,不仅研究文学,也带上政治色彩。

那时,桐城阮大铖,是魏忠贤阉党的余党,崇祯初即被列入“逆案”名单。方的同学钱澄之曾加入阮大铖退居养晦时所创建的江社,经方以智劝阻后,又退出江社。《钱田间年谱》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条下记载了这件事:“方密之吴游回,与府君(即钱澄之)言曰:吴下事与朝局相表里,先辨气类,凡阉党皆在所摈。吾辈奈何奉为盟主?曷早自异诸!“吴下事”指张溥,张采成立复社的事。“辨气类”就是要分清东林、复社与阉党的界限。这样一来,钱澄之转而参加泽社的文课,凡江社的会期都辞谢不赴。而作为“乡先辈”的阮大铖开始对方产生仇隙。南都的《留都防乱公揭》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桐城“民变”,方以智移居南京。结交天下名士有黄宗羲、吴应箕、陈贞慧、冒襄、侯方域、顾杲、沈昆铜、陈梁等人。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他们大会东林党被害六君子的孤儿周茂兰、魏学濂等于桃叶渡。方以智和陈梁曾写长诗纪事,为东林党扬声吐气。这时阮大铖寄居南京,谈兵说剑,联络各方,希图再起。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陈贞慧与吴应箕共方以智的手书及作品同起草驱逐阮大铖的宣言《留都防乱公揭》。公揭以东林创始人顾宪

成之孙顾杲以及黄宗羲为首署名,共计一百四十人。阮大铖在千夫所指之下,隐藏到城外牛首山,不敢进城。尽管方以智这年春天回桐城,秋后重来南京应试,未曾在揭贴上署名。而阮大铖联系江社往事,仍认为公揭出于方以智主谋,因此怨毒更深。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弘光在南京即位,阮大铖夤缘通过关系成为兵部尚书,对大批东林后人以及复社成员进行了报复。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方以智被起义军郭营所得,不久乘机逃到南京。这时阮大铖当权,修复旧怨,借口方以智在李自成入京后没有“殉节”,而把方列入“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处理 ... 是“宜徒拟赎”。方以智在南都不能久留,由陈子龙介绍,经过浙江,福建辗转到达广州避难,结束了早年时代生活。这一时期中,由于方以智对经、史、百家知识基础坚实,“凡天人,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桐城耆旧传》卷六)。崇祯十四、十六年已分别开始写作《通雅》与《物理小识》。

方以智早年没有更多的研究哲学,而主要是写作诗、词和政治论文。他主张“公”和“明”。《通雅》卷首中说:“治在君、相,人在师教,学在实讲,公、明而已。”《中涓议》中又引证了朱熹的“惟公惟明,相道毕矣”。他认为“公”就是没有偏见,“明”就是“能好能恶”。这与一百年后戴震所强调的“去私”与“去蔽”的政治主张有相通之处。

中期
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至清顺治九年(1652年)在广州期间

方以智改名吴石公,后被 ... 令姚奇胤(字有仆)所发现。姚是方的故人和庚辰(公元1640年)考试的同年,他请方为其儿子姚端的老师。在 ... 令官署,方以智重新整理《通雅》旧稿。又曾写《锦缠玉》剧本,亲教伶人排唱。这时他写作的诗集取名为《瞻》。方到粤不久,其夫人潘氏携第三子方中履经福建来广州团聚。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监国,任方以智为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由于党派斗争,太监专权,他看到事无可为,坚决退隐在湖南广西交界的苗峒中。永历多次召他为东阁大学士,他十次上疏辞退。这些辞疏尚都保存,可以看出他当日对时局的观感。他的诗句“西南更望层云黑,谁把新亭泪眼看”!说明了他对永历朝廷的失望。

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清兵入广西桂林,瞿式耜与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共同守城殉难。方以智去昭平仙回山“披缁为僧”。方中履随方以智入山“父析子荷,父汲子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终于被清兵搜出。清帅马蛟反复逼降无效,最后听任方为僧。方以智于是去梧州,在梧州云盖寺居住两年。至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八月,偕同施闰章(宣城人,号愚山)至庐山,同年年底回桐城省亲。他的哲学著作《东西均》的开章即写于到达庐山之时。这一阶段是方以智一生的转折点,从轻衣肥马的贵公子到流离转侧的苦行僧,从红灯绿酒到黄卷青灯,从入世到出世。《桐城耆旧传》的作者马其昶论方以智说。“躬豪杰之才,遭逢季运,以占毕称,岂其志哉。”就在这一阶段,对政治和社会的理想与抱负无从实现,于是全部精力转入著书立说的学术生活中。在流离中缺乏图书资料,他自己说“作挂一漏万之小说家言,岂不悲哉。愚道人今年三十六矣,读书亦有命”(见《通雅》卷三附记)。然而在这一时期终于写成《物理小识》,《切韵声原》,《医学会通》,《删补本草》等书。

晚期
从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十年(1671年)

方以智晚年,从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算起,这年元旦,回到桐城南郊白鹿湖见到父亲方孔。他在《象环寤记》中说:“以祗支(袈裟,表示为僧)为退路,即为归路。”说明他在梧州为僧,其实际目的是为了回乡。安徽地方官要奏用他时,他说:“匹夫不可夺志,出世人安往(往何处),不得涅盘也?”“祗支”和“涅盘”成为他的遁词和借口。就在这年,他重去离别十年的金陵,皈依天界寺的觉浪道盛法师。觉浪是当时佛教曹洞宗的前辈,曾因文字中称朱元璋为“太祖高皇帝”被清 ... 逮捕下狱,后查明系明亡以前所作而释放。觉浪的另一门徒啸峰大然也就是崇祯末年与方孔同系诒狱的御史倪嘉庆。方以智“闭关”于金陵高座寺的看竹轩,潜心写哲学著作。作为曹洞宗的一个法门弟子,佛教对他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出家又只是与环境作斗争的一种手段。

学问与学说
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自幼塾中诵读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物理小识》卷五)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关书籍

方以智学识渊博,《清史稿》本传说:“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这一评价并不过分,他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到见解。例如,在学术分类问题上,他把学术分为三类,说:

“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专言治教,则宰理也。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通雅·文章薪火》)

在这三种学术中,他讲得比较多的是通几与质测。他说:

“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物理小识·自序》)

可见,所谓通几,是对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探讨,而质测则要求脚踏实地考察事物变化原因,按特性予以整理分类,总结验证已知规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显然,通几与质测是从研究目的和研究 ... 着眼对学术活动所做的分类。在中国,这种分类是方以智的独创。

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他非常重视,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识,并非盲从,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消化。例如他对于西方地圆说,就是首先考察了地圆说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然后才加以接受的。对于传教士的错误说法,他则予以批驳。例如传教士曾说,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60多倍,而太阳距地球只有1600多万里,方以智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据此计算(定地球圆周长约9万里),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距离的三分之一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运用自己的“光肥影瘦”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了解释,指出人目所见的太阳圆面比实际发光体要大,因此按几何 ... 进行的测量并不准确。他的这一理论后来被《历象考成》的作者所接受。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更有诸多创见。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认为: “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物理小识》卷一)

显然,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由此,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他并且指出,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他说:

“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可见矣,光可见,测而测不准矣。”(《物理小识》卷一)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所有这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很新鲜的。

另外,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对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对于色散,对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

在生物医学方面,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之处。他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认为中西之学各有所长,尝言西医“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故引用汤若望之《主制群征》中西医之解剖学,介绍于国人,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种医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我们难以窥其全貌。方以智可视为我国早期汇通思想医家之一,于我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

方以智其学博涉多通,自负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识熔于一炉,发明千古不决的道理,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有进步社会思想和唯物主义观点的哲学家。所著《东西均》中提出“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和矛盾运动,认为事物都是“相相胜而相成”,体现出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方以智对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由利玛窦、徐光启传入的西方科学作了记述、考辨,把整个科学技术按其对象,区分为“质测”(自然科学)、“宰理”(社会科学)和“道几”(哲学)三大类。他还立志邀集专家编译综合百科全书,但这个宏愿未得实现。

代表诗作
【独往】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

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清史文载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事具明史。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 ... 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康熙十年,赴吉安,拜文信国墓,道卒,其闭关高座时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於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家族
以智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

父亲方孔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 ... ,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等。方以智幼禀异慧,博览群书。

以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

墓地介绍
方以智逝世后,共有三座墓:江西青原山为衣钵墓;浮山华严寺后为爪发塔;浮山北麓“金牛架轭”地为肉身墓。墓地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由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构成,占地二百一十平方米。墓冢以花岗石相围,墓碑竖于《生事略碑》后,碑上因方氏子孙尊先生反清之志,未署清帝年号。左侧为潘氏夫人之墓。方以智墓冢前为石砌祭坛,并立有近人书刻《方密之先生事略碑》,西边配石刻对联:“博学清操重百世,名山胜水共千秋”。以下依次建拜台三道,迎出山脚。拜台前均有白石栏杆。其第一道拜台有石狮一对,分立左右。台下右侧立大理石标志碑一块。四周松青柏绿,郁郁葱葱,整个墓地居高临下,气势开阔,肃穆庄重。 方以智墓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0: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以智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方以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苏先生读史|方以智:明末四公子之一,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2020-03-19 17:55·天下达观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人称药地和尚。南直隶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文人方学渐之曾孙,明末四公子(复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


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自明朝灭亡后,从北京逃返南京,又经浙江、福建辗转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1671年六十一岁时,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这时期潜心学术,写出了大量理论著作。出家后,看似逍遥法外,但仍不忘救世,讲学宏道,交朋纳友。


因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

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姑姑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


所授业的老师亦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白瑜,长于词赋经史,崇尚实学。王宣则专攻名物训诂和《河》、《洛》之学,治学严谨,是当时治《春秋》的大家。傅海峰则是当时的名医。家中还有藏书丰富,被誉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的稽古堂。




从小也养成了关心时世的习惯。十四岁时,曾徒步到数百里外的考场参加会试,以此来磨炼意志。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从而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


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端,实行某些改革,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拟上求读书见人疏》等,决心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己任。他曾在《书鹿十一传后》中表示要“挹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曾与张溥、陈子龙、吴伟业、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任湖广巡抚时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怀血疏讼冤,方孔炤这才得释。1640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始终不肯投降。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不断受到排挤、迫害,于是不得不改名吴石公,流寓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


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方以智毫不犹豫,立即奔到右边,表示宁死不降。满清将领相当欣赏他的气节,于是将他释放。


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净居寺,自称极丸老人。1671年冬,方以智为粤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疽发卒于舟中。




方以智早年没有更多的研究哲学,而主要是写作诗、词和政治论文。他主张“公”和“明”。

《通雅》卷首中说:“治在君、相,人在师教,学在实讲,公、明而已。”

《中涓议》中又引证了朱熹的“惟公惟明,相道毕矣”。他认为“公”就是没有偏见,“明”就是“能好能恶”。
方以智在《东西均》一书里,方以智以广博的学识见解广泛地评判儒、释、道三家之学问特征及其优缺点,这是他会通三教的认识基础。方以智积极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提出了“尽天地古今皆二”的命题,深刻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东西均》中,方以智将“举一明三”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自幼塾中诵读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物理小识》卷五)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方以智学识渊博,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


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
方以智其学博涉多通,自负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识熔于一炉,发明千古不决的道理,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有进步社会思想和唯物主义观点的哲学家。


代表诗作
独往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

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柬农父呈子远舅氏
繁霜如雪南孤征,莫道能无故国情。

斥鷃抱榆方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

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

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举报

评论 1
  • 归零229




    追踪索迹:方以智字密之,定永和永王的老师。儒释道三教归一


    回复·2023年11月16日





红楼解密:智通寺老和尚的历史原型是晚明方以智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第二回文本里,贾雨村有一天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的庙宇前,门前题着“智通寺”三字,遇到一个老僧既聋且昏。可是智通寺的对联却睿智无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里是典型的反向描写,这个老和尚的历史原型其实是中国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学者方以智。方以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其深邃缜密的思想令人叹为观止。方以智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思想,一方面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之下学习并同化西方传入的思想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自然哲学思想其学博涉多通,发誓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识熔于一炉,发明千古不决的道理,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有进步社会思想和唯物主义观点的哲学家。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晚年为僧时号无可,又称愚者、药地、墨地、木立等,清安徽桐城人。公元1611年,方以智在安庆府桐城县一个士大夫家庭出生。他的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能将诸子百家融会贯通,有《易蠡》、《性善绎》、《桐夷》、等存世。他的祖父方大镇为万历年间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诗意》、《礼说》等书。他的父亲方孔照,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著有《周易时论》、《全边略记》、《尚书世论》等著作。方以智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因此从小就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他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方以智因为人生旅途异常坎坷导致思想丰富多彩,他出身士大夫家庭,赋诗作文,读经研史,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统一,论天理大事尤其在行。方以智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内容广博精深,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方以智的思想艰深,因此他的书晦涩难懂。清初有一位江西学者曾经在书信中讲过一个关于方以智的故事,他说方以智出家成为大和尚后,到易堂来看望他,方以智拿出两篇自己的文章给他们阅读,据说有人四五遍,甚至七八遍仍然不懂文章的意思。

方以智曾经加入弘光政权,后来扶持永历政权,继续反清斗争。方以智被太监王坤诬告免职,此后隐居湘桂一带。清军大举南下,方以智于是出家为僧,但是仍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后来被清军逮捕,拒不投降。康熙十年,为粤事牵连被捕,在押解广东之时途径万安惶恐滩,因背上生疮去世。

忆秦娥·花似雪

花似雪,

东风夜扫苏堤月。

苏堤月,

香销南国,

几回圆缺?


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

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独往

同伴都分手,

麻鞋独入林。

一年五变姓,

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

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

所痛为知音!

附录:

方以智小传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於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於世。

注:本文部分摘编自专业材料。

编辑于 2021-12-13 2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红豆曲+李清照一剪梅】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宋 ] 李清照
原文 译文对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行香子·天与秋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初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释】
  恓恓惶惶:不安状。
  那堪:怎么能忍受。
  砧声捣: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将秋冬衣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捣寒衣。
  蛩:蟋蟀。
  漏:计时工具。
  【翻译】
  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披上粗衣,饮着www.slkj.org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赏析】
  上阕 写近重阳,天气逐渐转凉,女主人百感交集,格外情伤。“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上片,秋光 ,近重阳,点明节序。此处的“黄昏”点明时间。落日的余晖已渲染在茫茫的天边,庭院里也变得昏黄、暗淡。一阵秋风吹来,又有庭树的叶子飘落,发出飒飒的声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个人在院子里感到惊恐害怕,凄凉的景象恰似她如水的情怀。白天 绿蚁曾使她醉倒,当夜幕要降临的时候,她酒劲过了,麻醉了的神经刚刚恢复正常,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北国沦丧,至今不的收复;家藏的大量的金石书画,荡然无存;相依为命的丈夫,在兵荒马乱中逝去'自己避乱江浙,飘泊无依,抚今追昔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愁肠寸断。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愁肠,极言愁事熬心。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永夜,漫漫长夜。易安《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郎士元《宿杜判官江楼》“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几个“永夜”都是同意。明月,是美丽的,有给黑夜以光明,故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奇妙的幻想。古今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诗文中未曾涉及过明月的,几乎没有。骚人有的望月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例也。有的望月怀人,如杜甫月下思念妻子儿女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有如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是念手足兄弟的;有的望月怀念故国,如李后主《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就是如此。李清照望着明月,思念逝去的丈夫。美好的明月,它的光辉照耀在词人身边的空床上。过去一起望月,同床共枕的爱人已经不在人世,旧恨新仇,又那忍受得了这般孤单无告的凄凉情景?《古诗·明月何皎皎》“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都是写女子思念丈夫的著名诗句。易安“明月空床”由此点化而成,将诗句浓缩简化,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古时妇女多在秋季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子夜歌》”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这是妇女在明月之夜听捣衣的声音,怀念远征丈夫的诗。秦观《满庭芳》"有时近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其时节与此词时节是相同的。李煜《捣练子》“深院静 ,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与易安词意境基本相同。都是表现 听砧人对亲人的怀念。易安在“往事愁肠”的情况下,写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
  “蛩声细”蛩,蟋蟀。人长夜不寐,听到蟋蟀细微的叫声,倍觉情怀凄切。唐人白居易《闻蛩》“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边”。杜甫《促织》“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悲诗与急管,感激异天真”。可见古人常用蟋蟀的哀吟衬托愁人的悲哀心境。促织,即蟋蟀。
  “漏声长” 。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用的器具。毛熙震《更漏子》“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古诗词调名与词的内容是一致的。《更漏子》作为常用词调,及其产生的本身,就说明更漏是诗人常写的素材。“长” 说明主人公久久不能入睡。
  易安在近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时他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它与李清照的心曲在节奏、旋律、情调上似乎是合拍的。
  下片 。写黄昏时她情怀悒郁,往事愁肠及永夜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作者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完美的表达了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这一题旨。之一艺术手段,在此词创作上的体现是昭著卓绝的。她首先选取的是四季风光中的秋光。秋光 是令人情伤的。从这一点说是典型的;写此季节的环境抓住“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这一秋天气候变化的典型特征来写;进而撷取秋光中“近重阳”这一时节,典型意义在于它是令人“倍思亲”的时节;写此时节的景物抓住了“金英”,因为菊花独放百花杀之一时期的独特特点;进而选取重阳时节中最易使人缅怀往事亲人的“黄昏”“永夜”;写这一时刻的环境时抓住“黄昏院落”“明月空床”“砧声”'蛩声”“漏声”这些使人愁发郁勃的典型景物和声音。作者写节序时所摄取的景物都是颇具典型的,通过综合、融化儿塑造出来典型的环境。这表现作者艺术技巧的高超和善于继承优良文学传统,同时也表现作者对生活体察的深微,感受的强烈。
  易安此词前结:“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后结 “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与她的另一首《行香子》“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都是有三个结构相同、个别一二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前人把它叫做“重笔”此类结句盖祖于温庭筠 《更漏子》结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前人评此句说“此种句法极锻炼,也及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作三日之想”,余韵无穷。温词结句是由两个结构相同、一个结构不同的词组组成。是“二重笔”到了苏轼,行香子》“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了“三重笔”,其中有一个重字“山”。易安两首《行香子》结句用的是“三重笔”二重字,向前发展了。辛弃疾有《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问蘧庐随笔》认为此句“胎易安语也”。明人 高启《行香子》“正一番风,一番雨 ,一番凉”更明显看出是从易安句化出。
  此词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古诗词常用叠字,《诗经》中“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柳依依”《<a href="https://www.slkj.org/b/987.html" title="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易安“凄凄惨惨戚戚”不胜枚举。此词六个叠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3: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有凤来仪+淇水遗风//睢园遗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庚辰双行夹批:浑写两句,已见经行处愈远,更至北一路矣。】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侧批:此方可为颦儿之居。】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庚辰双行夹批:不犯超手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庚辰侧批:一处。】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庚辰双行夹批:点一笔。】众客忙用话开释,【庚辰双行夹批:客不可不有。】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庚辰双行夹批:余亦如此。】又一个是“睢园遗迹” 。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庚辰眉批:又换一章法。壬午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庚辰侧批:知子者莫如父。】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庚辰双行夹批:又一格式,不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严父素体。】【庚辰眉批:于作诗文时虽政老亦有如此令旨,可知严父亦无可奈何也。不学纨绔来看。畸笏。】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庚辰双行夹批:明知是故意要他搬驳议论,落得肆行施展。】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果然,妙在双关暗合。】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庚辰双行夹批:“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
  幽窗棋罢指犹凉。【庚辰双行夹批:“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如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是什么典故evil247浏览3298次文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lvqzq推荐于 2019.11.08


满意答案
   出自 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棚慎运故。
彭泽是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喝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的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孝纳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
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
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
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
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
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链梁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
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睢园


淇水遗风历史词典解释
[size=17.3333px]借指清幽茂盛的竹林。《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政笑曰: ‘那四字?’ 一个道是 ‘淇水遗风。’ ” 参见:○淇澳园
词语分解:
  • 淇的解释 淇 qí 〔淇水〕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 遗风的解释 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扬郑卫之浩乐,结激 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



《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睢园”。

“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是在贾政“大观园试才”一回中出现的。当时的情况是贾政一行“忽抬头看见前面……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因此,“淇水遗风”“睢园绿竹” 都和竹子有关。

“淇园”是西周时卫国的竹园,位于“淇奥”(奥,yù,水之曲岸),是古代我国著名的三大产竹基地(渭川、南山)之一。由于《诗经》中的《淇奥》篇首开先河,歌咏淇园的竹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之后,历代古诗赋中咏及淇竹的诗句很多。

所以“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是形容大观园中的茂盛的竹子,简直犹如淇园、睢园的竹子那样。


渭川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河流




渭川,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渭川

  • 别称

    渭水、渭河

  • 所属水系

    黄河最大支流







渭川,即渭水,亦称渭河。在今陕西省中部(即关中),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至潼关县入黄河。



[size=0.48]聊聊淇竹





[size=0.32]雪儿

[size=0.3]2016-12-29

[size=0.3]阅读 1291








[size=0.34]作者   郭长敏





[size=0.34]我喜欢竹子, 尤其喜欢淇奧的“淇竹”。春天悄悄拱出疏松土地的嫩竹带给我们欣喜和希望,夏天竹子那青翠的绿色带给我们清凉和舒爽,秋天竹子那苍翠的绿色令我们心旷神怡,就是在严寒的冬季,竹子也会青翠欲滴,亭亭玉立,迎风傲雪,倍受我喜爱。

[size=0.34]喜欢的理由不外乎几点:
[size=0.34]淇竹的历史久远。据考证,竹子在中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密切关系。

[size=0.34]我市花窝村,属仰韶文化遗址,比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还要早,距今有7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竹子的故乡,又和千古淇河滨临,黄河文明发祥地之一,也少不了竹子,只是遗存中暂没有发现而已。

[size=0.34]不过,迨至商卫,已发现了竹物,其中之一就是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如: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汉字“册”即由此而来。







[size=0.34]淇竹的品种繁多。我们说的“淇奧翠竹”,是竹品种的总称,其实,竹的种类很多。据本市园林专家介绍说:竹是属于禾本科植物,竹分有斑竹、毛竹、刚竹、黄竹、淡竹、桂竹、母竹、金竹、孝顺竹、佛肚竹、紫竹、花竹、毛金竹、金镶竹、红壳竹、凤尾竹、菲白竹、苦竹、雅竹、方竹、倭竹、军竹、龟甲竹、人面竹、罗汉竹、箭竹等500余种。淇奧绿竹,是毛竹、淡竹等多种竹类的总称。因古代雨水较多的淇河流域水位较浅,竹子不仅适宜生长,而且十分茂盛,所以有人称绿竹是淇竹。诗曰:“翠竹青青林森森,淇水处处竹荫荫。风竹飘飘鸟儿鸣,庙宇座座围竹林。”
[size=0.34]竹子不仅是美化环境,改变生态文明,能为民增绿添福,它的用处多多。我国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在《卫风,竹竿》诗中写道:“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意思是说:“河边的竹竿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的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垂钓用竹竿总是少的,竹为民众的贡献却是多的。比如用淇竹编织、制作的乐器竹箫、竹笛、家俱、房屋建造等等。甚至还可以抗洪抗灾。



[size=0.34]淇奧的竹子种植较早。淇水三千年,淇竹少说也有三千年,甚至更早。真正形成气候是在卫国。时有“淇园”,是我国第一座公侯园林。面积约是今淇县高村乡、庙口乡、黄洞乡面积的总和。《述异记》载:“卫有淇园,出竹,在淇水之上。” 明朝袁宗道说的才早。他在《袁宗道集》中就有这样的话:“予记班彪《志》曰:“淇园,殷纣之竹箭园。又不始卫武公矣。”六朝人戴凯之《竹谱》也说:“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见(班彪《志》)。说明商帝辛时已种竹,叫竹箭园。淇园的主要特色是建有“武公祠”及卫武公栽种的淇竹。淇园多竹,规模大,种类多,斑竹、毛竹、淡竹、墨竹、紫茎竹、凤尾竹、湘妃竹等,应有尽有,约在百万株以上,堪与江南竹比美。已是我国三大产竹基地(淇园、南山、渭川)之一。据说南方的竹子,焦作博爱的清华竹,都是从淇园移栽过去的。





[size=0.34]淇竹不畏严寒。淇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严寒,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其所有财富奉献给人民。
[size=0.34]淇竹高风亮节。淇竹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具有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不畏严寒的精神,为人们所效仿,所称颂。



[size=0.34]千古名贤——卫武公,就是具淇竹品德的人:
[size=0.34]卫武公是春秋卫国康叔九世孙,卫釐公之子,姓姬名和,朝歌人。孙姓始祖。淇园是他建,淇竹是他栽。公元前812年继卫君,称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间,修康叔之政,从谏纳言,百姓和集。武公四十二年曾辅佐周平王平戎,很有功劳,被周平王封为公爵,深受周卫臣民拥戴,以贤明传世。《楚语》记云:“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他作《抑》,戒以自儆。”



[size=0.34]周卫人为感其德,曾赋《淇奥》绿竹,以颂其高风亮节:
[size=0.34]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size=0.34]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size=0.34]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size=0.34]之后,淇水关南有个村庄名叫槐荫店,后改思德村;一条河,原名美沟,后改思德河;一座桥,后改思德桥。均感于卫武公之美德。







[size=0.34]历史上凡到过淇卫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武官下马,文官下轿,无不到淇园武公祠瞻仰、凭吊先贤卫武公,吟诗作词,赞扬其美德,颂其为“淇园君子”,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些吟赋竹子的作品中,大部分都引用了“淇奥”、“淇园”、“淇竹”、“淇上”、“卫武公”这样的词语典故,几乎占到竹文学、竹文化的一半甚至更多,成为中国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size=0.34]如:元·李裕《青青淇园竹》即是:“青青淇园竹,莫作乐中笛。吹出长相思,愁人头发白。”(《元诗选三集·戊集<中行斋稿>》)意思是说:淇园是卫武公经营过的竹园,自从《诗经·卫风·淇奥》首开淇竹文化乃至华夏竹文化先河之后,青青淇园竹就成为卫武公这样的君子的象征,卫武公就是“有匪君子”的楷模,而像卫武公这样位尊而高尚的君子,实在是可望而难及。用淇园竹做成的笛子吹奏的乐曲,很容易激起人对卫武公这样的君子的思慕,甚至就像思慕心仪的情人那样而犯“相思”,抑或会因难以企及而“愁人头发白”。作者是把卫武公作为偶像来崇拜的。







[size=0.34]我们今天的大赉店镇、大赉店村,唐朝时曾叫过“君子乡”。这里的君子,就是指竹子而言。也是为纪念卫武公的品德而言之。
[size=0.34]我们说的“鹤壁文化”,实际上就是“淇河文化”,淇河文化实际上就是“竹子文化”。“竹子文化”的核心,就是坦诚无私,高风亮节,勇于奉献。所以“竹子文化”直至今天,仍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size=0.34]我们编《淇河古诗三百首》时有个感觉:历代写淇园诗的,没有不写到竹子的,而且吟咏竹子的诗句,每首都十分精彩。据不完全统计,《淇河古诗三百首》中,吟咏淇园和淇园竹的诗现存的有29首。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淇园“群峰供翠,泉随涧转,岚光树影,野花怪石,槛绕红藻,径穿翠竹,一尘不染,怡目骋怀”和淇竹的亭亭玉立、卓越风姿。如果再加上其它书上描写“淇园”、“淇河竹”、“淇奧竹”的诗篇,还有很多很多,恕不能每每列举。
[size=0.34]很可惜,淇竹后毁于历史上突来的天灾人祸和气候变异。对淇河、淇园竹林造成了严重破坏。







[size=0.34]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在加强文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与加强了淇河流域的绿色生态建设和保护。绿色植被大大增多,淇奧绿竹也在逐渐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在一河五园和社区娱乐休闲的地方,均可见绿竹荫荫,苍翠欲滴,高高大大,傲然临风。在日新月异的粗壮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游览观光,增添了无限乐趣。绿色竹子,绿色花草,绿色植被,成了新生活,新时尚,成了人们的天然氧吧和健康长寿的好去处。也是一个城市蒸蒸日上,生机盎然的象征。






[size=0.28]更新于 2019-01-03来自作品集郭长敏专辑。

溧阳竹文化园:国内最全面的主题展馆,竹产品的百科全书!
播报文章




愉快玩游戏
关注


2021-12-01 01:37





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与浙江北部交界地区拥有全国品种最多、产量最高的竹子产品,江苏南部的溧阳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南山竹海,竹海内有一座专业展示竹产品的文化园,它按照不同时代、地区以及竹子分布、品种以及竹产品经济与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展览竹子的前世今生。在溧阳竹文化园可看到国内最全面的竹文化展览,堪称竹文化的百科全书。
南山竹海是溧阳甚至是整个苏南各大城市很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作为苏浙皖三省交界的产竹基地,溧阳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交通优势,致力于开发竹资源并打造为长三角经康养地。在南山竹海最高海拔的鸡鸣村有个竹文化园,以系统的罗列竹产品为展览,堪称国内完善的主题展馆。



竹子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江下游重要城市的溧阳境内拥有成片的竹业资源。古代文人墨客都与竹子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竹林七贤、苏东坡等大家都是竹文化倡导者的代表。竹林七贤已将竹子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上了,其实古代不仅有禅茶文化,还有这竹文化。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溧阳竹文化游览区分为室外自然风光浏览区与室内竹产品展示厅,让游客在清爽无比的竹林中去感受竹文化的无穷魅力。竹文化展览区从竹种类、地理分布、文化习俗以及竹产品的发展等结合在一起,系统而全面的向广大游客展示博大精深的竹文化。



溧阳竹文化展览厅面积还是比较大的,以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为基础,让人耳目一新。在每个过道或墙壁上都展示着国内最代表的竹子品种,由于竹子产品细分太多,所以只能以重点产品作为代表进行展示。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竹文化展览厅第一展厅就从竹子的地理分布、生长习性以及种类数量这些常识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对于深入了解竹子本身的游客不妨在第一展厅都游览一番。



竹子是中国长江流域的的重要植物,祖先在利用竹子的历史已经几千年历史了,一般都用作家具和建筑领域。其中产量最高、分布最广且用途最宽的品种当属毛竹,溧阳毛竹与元竹久负盛名。与周边的宜兴、安吉、长兴、广德、宁国同时列入中国竹子之乡。



为了更好的展现出竹子的作用,展览厅将毛竹、元竹以及其它种类的竹子做成室内装饰品,进入展厅即可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竹子产品的强大作用。



种植竹子与使用竹子不是近代的事,早在几千年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使用竹子的历史记载了,相关历史在竹文化园展示厅里都有陈列出,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仔细观摩一番。



你知道竹子有多少用途吗?除了常见的竹椅、竹桌、凉床、凉席之外,还运用到各种农业生产上,可谓是包罗万象。在溧阳竹文化园的展览厅,可以领略到竹产品的无穷魅力。



山野君通过游览竹文化园的竹展览厅才发现竹产品的用途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多的竹产品可以到溧阳竹文化园的竹产品展览厅来了解一下。



竹文化园每个展厅之间都是独立的房屋,每个房屋之间都是由室外休息处连接起来,游览每个展厅都可以在室内稍作休息,在每个休息处都能看到竹产品在实际生活上的使用,非常有意思。



每个展示厅所 罗列的竹产品都不一样,以竹产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可曾见过呢?竹文化园的展览厅能够带你看看工艺产品里的竹子元素。



溧阳竹文化园不愧是竹产品的百度全书,只有与竹子有关的所有产品以及竹产品利用方面都已经涵盖进去了,我想在全国很难再有其他家想溧阳竹文化园这样事无巨细的介绍、展示竹子了吧?包括这种环境以及罗列的物件方面。



竹子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一直都被开发利用,竹子全身都是宝。无论是处级产品还是中高端加工品方面,竹子都能派上用场,连乐器都能用竹子来之作。展厅有专门介绍以竹笛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管类乐器。



全国各地对竹子的使用都沾染着当地人的习俗文化,通过竹产品传达地大物博的不同民族的华夏文明。游览溧阳竹文化园收获颇多,更赞叹这座竹产品百科全书给我们带来的敬佩与欢喜!



全国各地对竹子的使用都沾染着当地人的习俗文化,通过竹产品传达地大物博的不同民族的华夏文明。游览溧阳竹文化园收获颇多,更赞叹这座竹产品百科全书给我们带来的敬佩与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3: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淇水遗风历史词典解释
借指清幽茂盛的竹林。《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政笑曰: ‘那四字?’ 一个道是 ‘淇水遗风。’ ” 参见:○淇澳园

词语分解:
淇的解释 淇 qí 〔淇水〕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遗风的解释 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扬郑卫之浩乐,结激 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淇水遗风”是指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睢园”。

“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是在贾政“大观园试才”一回中出现的。当时的情况是贾政一行“忽抬头看见前面……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因此,“淇水遗风”“睢园绿竹” 都和竹子有关。

“淇园”是西周时卫国的竹园,位于“淇奥”(奥,yù,水之曲岸),是古代我国著名的三大产竹基地(渭川、南山)之一。由于《诗经》中的《淇奥》篇首开先河,歌咏淇园的竹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之后,历代古诗赋中咏及淇竹的诗句很多。

所以“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是形容大观园中的茂盛的竹子,简直犹如淇园、睢园的竹子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4: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滕王阁序
- 360国学
作者: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4: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罄南山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竹罄南山,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竹罄南山

读音
zhú qìng nán shān


解释
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出处
《汉书·公孙贺传》

解释:罄:尽,完。

出处:《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 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不可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示例: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4: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溧阳竹文化园:国内最全面的主题展馆,竹产品的百科全书!
播报文章

愉快玩游戏
关注
2021-12-01 01:37
印章_厂家直销_价格优惠
印章_厂家直销_价格优惠
热压支架机,抢100元大额券 ,抢5折神券,震撼来袭,引爆购物狂欢!
热压支架机,抢100元大额券 ,抢5折神券,震撼来袭,引爆购物狂欢!
网络心理咨询靠谱吗?
网络心理咨询靠谱吗?
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与浙江北部交界地区拥有全国品种最多、产量最高的竹子产品,江苏南部的溧阳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南山竹海,竹海内有一座专业展示竹产品的文化园,它按照不同时代、地区以及竹子分布、品种以及竹产品经济与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展览竹子的前世今生。在溧阳竹文化园可看到国内最全面的竹文化展览,堪称竹文化的百科全书。

南山竹海是溧阳甚至是整个苏南各大城市很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作为苏浙皖三省交界的产竹基地,溧阳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交通优势,致力于开发竹资源并打造为长三角经康养地。在南山竹海最高海拔的鸡鸣村有个竹文化园,以系统的罗列竹产品为展览,堪称国内完善的主题展馆。



竹子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江下游重要城市的溧阳境内拥有成片的竹业资源。古代文人墨客都与竹子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竹林七贤、苏东坡等大家都是竹文化倡导者的代表。竹林七贤已将竹子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上了,其实古代不仅有禅茶文化,还有这竹文化。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溧阳竹文化游览区分为室外自然风光浏览区与室内竹产品展示厅,让游客在清爽无比的竹林中去感受竹文化的无穷魅力。竹文化展览区从竹种类、地理分布、文化习俗以及竹产品的发展等结合在一起,系统而全面的向广大游客展示博大精深的竹文化。



溧阳竹文化展览厅面积还是比较大的,以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为基础,让人耳目一新。在每个过道或墙壁上都展示着国内最代表的竹子品种,由于竹子产品细分太多,所以只能以重点产品作为代表进行展示。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竹文化展览厅第一展厅就从竹子的地理分布、生长习性以及种类数量这些常识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对于深入了解竹子本身的游客不妨在第一展厅都游览一番。



竹子是中国长江流域的的重要植物,祖先在利用竹子的历史已经几千年历史了,一般都用作家具和建筑领域。其中产量最高、分布最广且用途最宽的品种当属毛竹,溧阳毛竹与元竹久负盛名。与周边的宜兴、安吉、长兴、广德、宁国同时列入中国竹子之乡。



为了更好的展现出竹子的作用,展览厅将毛竹、元竹以及其它种类的竹子做成室内装饰品,进入展厅即可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竹子产品的强大作用。



种植竹子与使用竹子不是近代的事,早在几千年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使用竹子的历史记载了,相关历史在竹文化园展示厅里都有陈列出,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仔细观摩一番。



你知道竹子有多少用途吗?除了常见的竹椅、竹桌、凉床、凉席之外,还运用到各种农业生产上,可谓是包罗万象。在溧阳竹文化园的展览厅,可以领略到竹产品的无穷魅力。



山野君通过游览竹文化园的竹展览厅才发现竹产品的用途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多的竹产品可以到溧阳竹文化园的竹产品展览厅来了解一下。



竹文化园每个展厅之间都是独立的房屋,每个房屋之间都是由室外休息处连接起来,游览每个展厅都可以在室内稍作休息,在每个休息处都能看到竹产品在实际生活上的使用,非常有意思。



每个展示厅所 罗列的竹产品都不一样,以竹产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可曾见过呢?竹文化园的展览厅能够带你看看工艺产品里的竹子元素。



溧阳竹文化园不愧是竹产品的百度全书,只有与竹子有关的所有产品以及竹产品利用方面都已经涵盖进去了,我想在全国很难再有其他家想溧阳竹文化园这样事无巨细的介绍、展示竹子了吧?包括这种环境以及罗列的物件方面。



竹子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一直都被开发利用,竹子全身都是宝。无论是处级产品还是中高端加工品方面,竹子都能派上用场,连乐器都能用竹子来之作。展厅有专门介绍以竹笛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管类乐器。



全国各地对竹子的使用都沾染着当地人的习俗文化,通过竹产品传达地大物博的不同民族的华夏文明。游览溧阳竹文化园收获颇多,更赞叹这座竹产品百科全书给我们带来的敬佩与欢喜!



全国各地对竹子的使用都沾染着当地人的习俗文化,通过竹产品传达地大物博的不同民族的华夏文明。游览溧阳竹文化园收获颇多,更赞叹这座竹产品百科全书给我们带来的敬佩与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20:23 , Processed in 0.0849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