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5: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乡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濮阳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汇处。濮阳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西与安阳市、滑县、汤阴县接壤,西南与长垣县毗邻,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接壤,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接壤,东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 全市土地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 ,总人口384万人。

濮阳是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杂技源远流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龙乡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

地理位置
河南省·濮阳

面积
4188 km²

下辖地区
濮阳县、台前县、范县、清丰县、南乐县、华龙区


电话区号
0393

人口数量
3.84 亿

著名景点
戚城公园、子路坟、张辉墓

车牌代码
豫J

历史人物
仓颉、颛顼、张辉、子路

目录
1概况
2历史沿革
3考古研究
折叠编辑本段概况
濮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濮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不少诗篇都描绘了"桑间濮上"的繁荣景象。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如造字圣人仓颉、军事家吴起、政治家商鞅、思想家吕不韦、天文学家僧一行等。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濮阳是著名的中原古战场,历史上曾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著名战役。 1986年在这里出土了距今六千四百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四百多年,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龙乡"。悠久的历史、丰厚的积淀,使濮阳有着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

据介绍,当初当地只是为了修建蓄水池,没想到却发现了一座古墓,后经鉴定此处为仰韶文化遗址。经过发掘,出土了三组用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图案,以及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而三组龙虎图案轰动了国内外,并引起学术界的长期关注。

第一组为一墓葬,墓主人居中,在其左右两侧分别摆一龙一虎图案;墓主人脚边还有一用两根人胫骨和蚌壳组成的勺形图案。第二组为龙虎图案鹿和石斧。第三组为人骑龙、奔虎。三组图案按子午线方向"一"形排开,彼此相距20米。

这是仰韶时代先民举行的一次宏大的葬仪,以龙虎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规格如此之高,在中国史前考古史上实属罕见。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虽不能确认墓主人是谁,但实为和伏羲、黄帝等传说中中华人文先祖同一级别的人物。如此,三组图案遗迹堪称具有考古学依据睥真正的"中华第一帝陵"。而第一组中的龙图案,形象逼真,其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而且经中国社会科学院C14测定,年代为距今6460±135年,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传统龙形象的直系祖先。专家们称誉之为"中华第一龙"。

折叠编辑本段考古研究
我国研究古代天文学的专家经过分析认为:龙虎墓所有迹象都可以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是中国古代天文"四象"体系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最早雏形。龙虎陈设是中国最早的天象图。这一研究成果已于1990年8月在伦敦召开的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得到展示。

龙是中国的象征,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太多的内涵和独特的感情。三组图案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成为当之无愧的龙乡也让濮阳人为之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应该重视仕途经济,迎娶宝钗吗?见识还不如鄙陋的贾赦
where5
2021-10-25   |  1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贾宝玉应该重视仕途经济,迎娶宝钗吗?见识还不如鄙陋的贾赦!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有两个姑娘和两个丫环,分别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这些姑娘都围着贾宝玉转。

  很多人都说,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刘姥姥为何能从贾府要走一车财物?你看看她要钱要物的本领有多强
小涵读书 2021-02-23   |  143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刘姥姥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她二进荣国府,住了两三天,不仅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历过了,而且还带走了一车的财物。


  



很多人以为是贾府里的人怜老惜贫,看刘姥姥可怜,所以才会慷慨解囊相助。其实不然,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没有人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王熙凤给她二十两银子,主要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并非真心实意地帮助她。

那么刘姥姥用了什么法子满载而归呢?其实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直接开口

对于自己需要的珍贵东西,刘姥姥借着自己的老脸,以穷人的身份直接开口。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贾母身边的鸳鸯打发刘姥姥走时,说过这样的话:


  



这包皮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皮着,总包皮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皮,带着顽罢。”

由此可知,刘姥姥是向贾母过过药。在当时,药品非常稀缺,贾府在自己配药的药房,刘姥姥无论是受人所托,还是预备以后使用,不管什么原因,因为是治病的,所以直截了当开口索要。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平儿在打发刘姥姥走时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皮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平儿给她这些东西其实也是刘姥姥开口要的。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林黛玉房间,大家说起窗纱,王熙凤拿来样子给大家看,刘姥姥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贾母听出弦外之音,当场说道:“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第二种方法,巧妙地动作暗示

刘姥姥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对于想要的却又很名贵的东西,她无法当众开口。但是她有一个巧妙办法,就是舍不得放手,或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喝酒时,一面说笑,一面慢慢吃完了酒,不管众人,只管细玩那杯。这个杯子是贾母珍藏之物,是用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价值不菲,刘姥姥自然没法索要。但是她的这个举动却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


贾母带着众人到妙玉的栊翠庵里喝茶,妙玉给贾母用成窑杯奉茶,贾母喝了一口后递给刘姥姥。杯子收回后,妙玉嫌弃刘姥姥要将成窑杯扔掉,宝玉开口替刘姥姥要了下来,在她走时,打发人送给她。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大家吃点心时,刘姥姥见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皮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众人都笑了。贾母道:“家去我送你一坛子。你先趁热吃这个罢。”

在她离开时,平儿果然准备了点心。原文如下:“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

第三种方法,以物换物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平儿看到她时,见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刘姥姥见到平儿之后,连忙解释说,“今年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平儿在打发她走时,专门交代刘姥姥带的是两条口袋,并说明她在口袋里装满了东西。原文如下:


  



“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

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刘姥姥心知肚明,她带来的两袋瓜果,离开贾府时,绝对能换回比瓜果更贵重的礼物。事实证明刘姥姥的判断和做法都是对的。


刘姥姥索要礼物的三种方法,无论是直接开口,还是巧妙暗示,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她摆正了自己的身份,没有瘦驴拉硬屎,而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出现。坦然承认自己是一个需要救助的乡下人,所以要的自然,要的顺利。

人生在世,其实最怕迷失自己,我们是需要有硬骨头,需要有骨气。但是作为普通人,在生活面前,面对现实生活,想办法改善生活,才是最实在,最接地气的。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刘姥姥做法是最强大的,也是最普世的,值得我们很多人效仿。


  



声明: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关注
undefined
小涵读书
喜欢读书,贩文为生
共 1896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小涵读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王熙凤的欲望有多强?脂砚斋2字批注,写的入木三分
下一篇: 贾元春为何要暗示金玉良缘?你看看她此前对林黛玉做了什么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通灵宝玉===传国玉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个“印”
where5
2021-10-13   |  13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个“印
《红楼梦》新解
作者: 闲石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长什么样子?请看《红楼梦》第八回的文本: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甲戌眉批: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

图片


这段话的真实意思是作者想映射的真玉比这个大,可以正常看清字样。这段文字附加的甲戌本批语可以佐证我的猜测。如果将这段话当真,那么这段解释完全没有必要,这就是作者的狡猾之处。

小说中附有通灵宝玉镌字的图示,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篆体字,正反面还有其余文字若干都是篆体。其实其他文字都是陪衬,用于掩盖八个大字的玄机。后面薛宝钗颈前佩戴的金璎珞上也有八个字,并且字义与通灵宝玉上的是相对应的。

首先“仙寿恒昌”四个字明显可见秦始皇命李斯在和氏璧(传国玉玺)上镌刻的“既寿永昌”的影子。李斯也是在上面镌刻了八个虫鸟文篆书,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三国志》载其“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龙”(通灵宝玉则是五色花纹缠护)。《汉书》又载传国玉玺上面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八个字,不管怎样,玉玺上有“寿”和“昌”两个字是肯定的。传国玉玺事关政权的合法性的大问题,所以作者断然不敢明写,但是毫无疑问小说以通灵宝玉暗示传国玉玺。否则,作者完全没有必要把传国玉玺上的字眼镶嵌进去,也完全没必要画出篆体字样。至于“莫失莫忘”是对帝王眷念玉玺的那分嘲笑,带有喜感——不想失去的东西虽然瞑目难忘,但偏偏总是失去。


图片


薛宝钗的璎珞上是这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字义与通灵宝玉相对应。不过,两件物体上的前四个字分别是“莫、失、莫、忘、不、离、不、弃”,这八个字单看全部都是否定式,用于否定表示吉祥的后八个字,实际上是表示不吉祥。作者这样设计可谓苦心之至。这里包含有否认帝权专制的思想倾向明亡后,很多贤哲意识到正是一家一姓的私欲导致天下涂炭,不限制皇权无以致天下的长治久安,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一篇中说: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小说作者不像黄宗羲、唐甄等人那样明言正词谴责君主之害,但是他显然也是对君权并无好感的。小说带有平等、自由的思想倾向。

看似金璎珞和宝玉是一对。但仔细看小说,我们会发现通灵宝玉是天赐灵物,宝钗的金璎珞是自家打造或购置的,只是癞头和尚送了八个字錾在上面,和宝玉的有天壤之别。


图片


小说中总是描述宝玉动作“扭股儿糖似的”,传国玉玺上都有螭纽(或蟠纽),就是一条龙扭股儿糖似的附在印方上面。

第三十五回贾宝玉烫了手没有知觉,作者表面上是描写宝玉的情痴之状,实际上是暗示他的真身就是那块无知无觉的石头。

宝玉喜欢找姑娘们讨胭脂膏子吃。第二十一回史湘云从镜子里面看到宝玉又在吃胭脂,便斥责他。吃胭脂是宝玉的真像,因为他是玉玺,玉玺要吃印油才能发挥作用。宝玉说的胭脂膏子就是指朱印之油。

以上都是暗示宝玉是象征传国玉玺的细处证明。

最有意思的是贾宝玉与蒋玉菡、袭人的三角关系。袭人是贾宝玉的第一个女人,蒋玉菡与贾宝玉有龙阳之好,根据判词推断袭人将来又会嫁给蒋玉菡。这可能是古今最奇特的三角恋情。


图片


早有人发现,蒋玉菡有一处隐秘的住所叫紫檀堡,无非是一只紫檀木的盒子,传国玉玺是无价之宝,当然要用最名贵的紫檀木盒子来装。玉菡,就是玉函,装玉的盒子。毫无疑问,作者想把蒋玉菡隐喻为一只木盒子,而且是用来装玉(玺)的。进一步从侧面证明,贾宝玉是玉玺的象征。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第一回中贾雨村所咏的对联。世人对此有多种猜测。其实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之后,不难明白其真意是“玉玺躺在紫檀木的盒子里面等待逐鹿中原获胜的那方,金兵正逡巡在山海关外等待关内的局势之变。”这一联讽刺意味十足。本联中,钗是薛宝钗不错,钗从金,是影射建州人的;玉则是贾宝玉,佚回中他可能会在紫檀堡避乱。

袭人的象征意味在小说中很隐蔽。且看第十九回贾宝玉在东府的书房里捅破纸窗窥见茗烟与卐(音万)儿正在干那警幻所训之事,然后追问茗烟,但茗烟对卐儿其他一无所知,只知道她的名字是因为她母亲怀她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卐不断头的花样”。

图片



作者编这段故事的正解是隐伏袭人的身份。这段故事前后都是讲袭人,宝玉窥见有人干警幻所训之事必然联想到袭人,所以卐儿就是袭人的隐喻。卍儿年龄跟袭人一样,长相跟袭人一样,不是袭人的幻影又是什么?所以这匹锦正是袭人的真实身份。

一方玉玺,一只木盒子,一块缎子——玉玺是不会直接装进盒子的,必须先用一块缎子布包着再放进去。原来作者暗指的是玉玺套装三者是一整套,木盒子与缎子都是玉玺的附属品。缎子每天都要和玉玺亲密接触;包裹着缎子的玉玺迟早也要放进檀木盒子;有一天玉玺丢失了,只剩下缎子布与檀木盒子相依为命。小说中的奇异三角恋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三十二回:

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这里作者说漏嘴了,可能也是有意为之。史湘云应该说的是把“玉”丢了,这里偏写成“印”。印丢了什么关系?能比金麒麟重要吗?显然这里指通灵宝玉。也坐证在作者心里,玉就等于印。一切真相大白了吧!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春秋笔法”是《红楼梦》的重要写作手法
下一篇: 《红楼梦》|贾府的不分嫡庶告诉我们:关于嫡庶,别被影视剧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红尘+风尘+】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里“红尘”与“风尘”有别,它们有什么样的寓意
where5
2021-10-13   |  701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兰国沧海客

红尘、风尘,这两个词语在《红楼梦》里多次出现,特别是在第一回,还多次同时出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先是那女娲补天剩余之石,听见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高谈阔论,特别是谈到了“红尘中荣华富贵”,“不觉打动了凡心”。然后茫茫大士将它幻化成通灵宝玉,携入红尘,去历幻一番。后来石头重新回到大荒山,将这段经历显现在大圆石上,空空道人看见抄录下来,便是《石头记》。

又说“地陷东南处”的姑苏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同样的故事里,同在第一回里,有时又用“风尘”一词。

比如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第一回回目又叫“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后面更有妙玉判词曲子里“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的悬案。

这“红尘”和“风尘”究竟有何区别?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红尘、风尘,都是“尘”,都是从“尘世”一词衍生而来。那问题来了:

一、尘是何意?

尘,大家都会望文生义,尘,小土也,就是飞扬的细小的灰土。并因此说明汉字是多么形象生动。但这在古代就会闹笑话了,因为“尘”是简体字,繁体字为“塵”,上面一个“鹿”,下面一个“土”。要是你说鹿跑过去而扬起的灰土即为“塵”,那就说得通了。









鹿跑过去而扬起的灰土即为“塵”,那鹿为什么会慌不择路地跑?那很可能是有人在追逐。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一个词:逐鹿!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因为天下人都在“逐鹿”,于是搅得整个天下都是漫天灰尘,故称天下为尘世。

于是“尘”又衍生出另一个意思来,即“战事、兵祸”。天下大乱,四处战乱,是为“尘”。

例句: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四方渐泰,表里无尘。”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年洪武爷扫荡胡尘,定鼎金陵,是为南京。”

这里又延伸出一个词:胡尘。

二、《红楼梦》有“胡尘”吗?

胡尘,当然不是指胡人扬起的灰尘,而是指“胡人发动的战争兵祸”。“洪武爷扫荡胡尘”,指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的事。

可能你要问:你扯了半天,又是“战争兵祸”,又是“胡尘”的,这些跟《红楼梦》有啥关系?《红楼梦》里又没有战争,没有胡人!

如果你觉得没有关系,觉得《红楼梦》没有战争,没有胡人,那代表你没有理解透“尘”的意思,也没有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女娲补天,又说地陷东南;书中又多次提到“末世”;贾政在说“林四娘”的故事时,又假借“黄巾、赤眉”之汉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之事,如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下大乱的“末世”,难道不是兵祸乱世?

那《红楼梦》里有没有“胡尘”的字眼?那倒没有,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与“胡尘”是同出一源,就是“泪尽”。

林黛玉,第一女主角,是绛珠仙草为“还泪”而转世,泪尽了,人也死了;

贾宝玉,第一男主角,为木石前盟,“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作者,难以考证,但写成“满纸荒唐言”,皆因“一把辛酸泪”;

曹雪芹,第一批删人,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畸笏叟,著名批书人,见“芹泪逝”,他也“常哭芹,泪亦待尽”;

书中的闺阁儿女,也是泪水涟涟,以至于“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灌愁成海……

《红楼梦》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眼泪?而且还是血泪?

《红楼梦》里为什么女主角、著书人、批书人,最后都“泪尽而逝”?

这血泪究竟为谁而流?这血泪究竟因何而“尽”?

说到“泪尽”,不能不提到一句千年流传的诗句,那就是南宋陆游的那首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正是其中的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如此看来,《红楼梦》里的血泪,乃是遗民的血泪;《红楼梦》里的泪尽,是泪尽胡尘!

陆游说的遗民,是指北宋遗民,所说的胡尘,是指女真的金国攻灭北宋,掳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整个南宋,中原的汉人都活在靖康耻、胡尘泪的耻辱血泪之中,等了一年又一年,始终没见收复中原的王师回来。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泪尽”,是为了引出“胡尘”来的话,那联系到《红楼梦》所处的大体年代,就自然很容易理解:

《红楼梦》里之血泪,也是遗民之血泪;《红楼梦》之泪尽,也是泪尽胡尘里。

《红楼梦》里隐藏的遗民,便是明亡后的明朝遗民;《红楼梦》里暗示的胡尘,当然就是后金大清。

公元1127年,女真金人灭了汉家王朝北宋;几百年后,女真的一支后金大清灭了汉人王朝南明。这是金人带给汉人的两次耻辱,这不能不让明朝遗民文人,在其诗词文章中,做这样的关联。何况由于清朝残酷的文字狱,不能直言后金灭明之事,只好借古喻今,借金灭北宋之史,来隐喻明亡清兴之事。于是才有了《红楼梦》里让人雾里看花的谜团。但作者有意无意地留下很多关键字眼,比如“泪尽”,比如“血泪”,……这些散落在书中的字眼,如同蒙尘的珍珠,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并串起来,就是一条条的证据链。

三、红尘繁华地

理解了尘、尘世、还有胡尘,我们再来看《红楼梦》里的红尘、风尘,就好理解得多。我们先看红尘。

红尘原本是指闹市街衢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后来引申为人世间。《红楼梦》里的“红尘”,显然是本来的意义多一些,因为书中“红尘”总与“荣华富贵”关联在一起。那石头要到红尘历幻一番,是要投胎到一二等的富贵风流之地,而贾府正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果是小家小户,甚至贫苦人家,通灵宝玉是绝对不去的,那样的生活也不配称“红尘”,顶多是“风尘”。比如作者说自己“风尘碌碌,一事无成”,而不会说“红尘碌碌”,要知道作者晚年过的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穷苦生活。

所以书中的“红尘”,是与荣华富贵相关联的。又说“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甲戌本批语说是指“金陵”。金陵即南京,俗称石头城,它是大明的帝都之一,绝对是“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贾府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绝对是荣华富贵之家。但天下最富贵风流最荣华富贵的地方,当属帝都帝王家。通灵宝玉真要去红尘历幻,当然首选帝王家,那才是真正的荣华富贵啊。





而这“红尘”之“红”,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之“红”。前面说了,作者在书中隐藏了很多关键字眼,就如同散落的珠子,那“红”字正是那颗最大的“明珠”。

“红”字在书中太耀眼了:

贾宝玉叫怡红公子,住的地方叫怡红院,题匾额为“怡红快绿”,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灿如明霞”;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绛为红;枫露茶为红;红豆为红;血泪为红;更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书名又叫《红楼梦》;……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红”的字眼,以前我们在解读书名的时候就说过了,《红楼梦》乃朱楼梦,红即为朱也,朱又为朱明王朝即大明也。

那红尘岂不可以说“朱尘”?

朱尘,有这个词吗?

有的,与红尘的意思差不多,而且比红尘出现早得多。

《楚辞·招魂》:“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南朝·梁·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清·袁枚《随园诗话》:“ 独《咏桃花》颇婉丽,其词曰:'寂寂朱尘度岁华,又惊春色到桃花。五陵游客知何限,只有渔人最忆家。’”

将“红尘”与“朱尘”联系起来,那就好理解了,原来作者说的红尘,乃是大明朝时的富贵红尘,通灵宝玉在红尘历幻,所看到的大明帝王家的末世晚景。但最后大厦倾、油灯枯,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白骨如山忘姓氏,万户萧疏鬼唱歌,所谓的荣华富贵,已是明月梅花一梦。

红尘繁华不再,神州四海正风尘! 那风尘又做何解?

四、四海正风尘

红尘之红,是指朱,指朱明王朝,红尘指大明时代;

那风尘之风,当然是指清,指大清王朝;风尘指清朝时代。

“风”为什么是指清朝呢?这当然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字戏尔。清风指清朝,明月指故国明朝。在清初文人常常玩这种“清风明月”的隐喻游戏。而到雍正朝时,徐乾学之子徐骏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遭杀头大祸,这就是清朝文字狱中的“清风诗案”。

其实不唯是汉文人这样说,就是清朝官员,也自诩八旗军入关是“紫气东来的清风”。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在2005年辽宁沈阳市政府就隆重举行了“紫气东来,庆祝满清入关360周年”庆典。

那《红楼梦》里有没有这种“风”的隐喻呢?太多了。

《红楼梦》最初的书名就叫《风月宝鉴》,表面上是写风月儿女的小说,其实是写“清风明月”的小说,写的是明亡清兴的历史,所以才称作“宝鉴”(以史为鉴)。

那风月宝鉴的镜子,是风月两面,一面是花容月貌的美人(即月的一面,代表大明时代);一面是白骨森森的骷髅(即风的一面,代表大清时代)。

书中林黛玉是怨东风,因为风把花草树木都吹凋残了,“莫怨东风当自嗟”,“风刀霜剑严相逼”……

而薛宝钗却是赞东风,“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对“风”的态度,宝黛二人截然相反,因为宝钗是代表“金”势力、“风”势力,黛玉代表“木”势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黛玉当然不喜欢“风”;同时“金克木”,黛玉也不喜欢“金”。

汉文人将清朝说成“清风”,或者“东风”,其实有暗藏鄙视唾骂之意,因为“风”的繁体“風”里有个“虫”字,暗示“風势力”的人都是蛇虫鼠蚁之辈,是包藏祸心之徒。反映在《红楼梦》里,那些名字里有“虫”字的,往往是作者不喜的人物,比如薛蟠,薛蝌,宝蟾,多浑虫,母蝗虫、……

说清楚了“风”和“清”的关系,那“风尘”自然是指清朝的时代。

作者“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是说那时的他已经生活在清朝了;妙玉“风尘肮脏为人愿”,后来很可能“堕入风尘”,也暗示她遭受清朝尘世之祸。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他要在“风尘”谋功名富贵,即要为清廷效命。

在清朝初年,那些明朝遗民文人,或抗清义士,常在诗句里将当时的人世间,比作“风尘”。吴梅村的诗句:“牢落悲风尘,天地徒茫茫。”而最有名的当属少年英雄夏完淳的诗:

万里飞腾仍有路 莫愁四海正风尘。





对明朝遗民来说,大明的红尘富贵已成一梦,清朝的漫天风尘,让人憋闷悲屈。想必这便是《红楼梦》里“红尘”与“风尘”之隐喻的区别吧。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的“末世”是从何时开始?
下一篇: 秦可卿之死最悲痛的人是谁?贾宝玉吐血的深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贾敬末世+】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的“末世”是从何时开始?
where5
2021-10-13   |  11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至真斋主


Image


在《红楼梦》第一回,那块顽石从尘世回到青埂峰下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书刻在石头上,空空道人看了认为“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我们的很多读者包括一些专家学者都信了空空道人的话,也认为这部书时代背景“失落无考”。《红楼梦》抄本在这里有两条批语,甲戌本批语说:“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蒙府本批语却说:“妙在无考。”这两条批语是否矛盾?我认为并无矛盾。甲戌本批语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可以考证出来的,而蒙府本批语意在说明这部书的写作手法很巧妙,“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蒙蔽那些读书不求甚解的人,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文字狱时代的文网,同时也使这部书的主旨思想更具有跨越时代局限的普遍性。然而,纵观全书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此悲愤强烈,自云:“字字看来皆是血。”作者对世事的指向应该特别明确,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时代背景,却在用“末世”这个词来隐晦透露。这正是作者的智慧之处。

关于对“末世”的理解和定位在红学界争议很大。胡适派红学受上世纪中叶特殊时代的思潮影响,把《红楼梦》中的“末世”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末世,似乎《红楼梦》作者穿越了,头脑中能有产生于十九世纪的“封建社会”概念。而更多的读者和学者,把《红楼梦》中的“末世”狭隘错误地理解成贾府一个家族的“末世”。那么我们就解析一下“末世”一词是什么含义。

“末世”一词的“末”字在这里应该不会有歧义,只当“最后”、“终了”讲。如末尾、末日、末代。“世”字跟“末”字搭配时,“世”字可以有两种意思:1、父子相继为世。如果“末世”针对家族,那就是这个家族绝种不再延续。2、时代、朝代。如果“末世”针对时代或朝代,那就是指这个时代或朝代的最后阶段,即行将结束或灭亡的时期。例如:《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荀子·议兵》:“ 秦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我们再看《红楼梦》中“末世”一词的用法。在第一回贾雨村出场的时候,书中说:“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在这里作者用了“末世”一词,很显然是指贾雨村生在朝代的末世,而不是指贾雨村的家族到了末世。贾雨村正值人生旺年,何来家族绝种而到了末世一说?而且本段情节的批语:“又写一末世男子”,透露了《石头记》正文出场的第一个男子甄士隐也出生在末世。


Image


(贾雨村)

在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谈论宁荣二府的时候,冷子兴叹道:“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在这里,甲戌本有两条批语提到“末世”,其一:“记清此句。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其二:“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第一条批语的“末世”很显然指的是贾家,但是贾家境况无论怎么萧疏都不能用“末世”来定性,是批书人用词不当吗?非也。《红楼梦》的写作手法是“以家喻国”,第一回甄英莲出场时有批语:“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批书人已经很明确提示我们本书“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以贾家影射皇家、国家,批书人用“末世”一词定性贾家恰恰提示了作者的用意。第二条批语说得更明确,作者只想写朝代的末世,贾府影射皇家、国家当然就到了末世。

在第五回,贾探春的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处,甲戌本有夹批:“感叹句,自寓。”判词明确说明贾探春生于“末世”,这“末世”既是指朝代的末世,也是指贾府作为皇家、国家影射的末世。批语指出贾探春的境遇也是作者自寓,透露了作者也生在末世。在王熙凤的判词有“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也出生在“末世”。书中这么多人物包括作者都出生在末世,还能说《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家族的末世吗?“末世”只能是指一个朝代的末世,这个朝代就是明朝。而清朝相对于灭亡的明朝来说是新兴王朝,康雍乾清初、清中时期是史学界公认的盛世。《红楼梦》作者和批书人是对灭亡的明朝怀有追忆怀念之情的明遗民,他们身处新朝却怀念旧朝,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罪过。作者表面用“假语村言”敷衍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故事,实则写“真事隐”明末清初的史实,隐去“朝代年纪,地舆邦国”,这实在是既高明又无奈的笔法。

那么,《红楼梦》的“末世”是从何时开始的?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中透露了玄机。贾雨村说“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这就是“末世”的起点。唐伯虎生于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1524年(明世宗嘉靖三年)。祝枝山生于1461年(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这“近日”有多近?就是唐伯虎、祝枝山晚年生活的嘉靖朝。《红楼梦》中有一个好修道的人物“贾敬”,谐音正是同样好修道的“嘉靖”。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关于贾敬影射明朝的嘉靖而不是影射清朝的雍正,我们吴氏红学慧读古典的文章《<红楼梦>里的贾敬究竟影射谁?是雍正皇帝还是嘉靖皇帝》,做了充分的论证,我不再赘述。


Image


《红楼梦》作者把明朝末世的开始定在嘉靖朝,在书中通过批书人的批语也向我们做了提示。在第二回冷子兴说:“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在这里甲戌本批语:“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蒙府本批语:“偏先从好神仙的苦处说来。”如果“末世”指一个家族,贾敬是贾家第三代,不是贾家末世子孙,何来“末世”一说?因此,《红楼梦》里的“末世”是指朝代末期,贾家隐喻皇族、国家。

关于明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败的,从明朝明亡之后到当今一直争论不休。很多史学家认为明朝的衰败从万历朝开始,而《红楼梦》作者的观点很特别,认为明朝的衰败是从嘉靖1542年“壬寅宫变”后,从此迷恋修道不上朝开始的。《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曲·好事终》:“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箕裘”是指先辈的事业。判词和曲子都把贾家的衰落归咎于贾敬。在此处批书人感慨道:“深意他人不解。”“深意”就是隐喻,从《红楼梦》诞生到现在三百年,能理解作者深意的人并不多。


Image


(嘉靖帝)

嘉靖帝前期力革前朝时弊,集异纳谏,勤于政务,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大赦天下,诛杀佞臣,任用贤臣,整顿朝纲,总揽内外大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在经济上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极大地缓解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在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守兵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在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天下翕然称治”。然而“壬寅宫变”后,嘉靖开始不上朝,而且迷信方士,炼丹修道,好长生不老之术。大兴土木,虚耗国库,任用奸臣严嵩专国二十年,吏治败坏,残害忠良,边事废弛。大礼议之争造成“礼崩乐坏”,明朝的党争之风也由此开始。真是“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红楼梦》作者把明朝衰败的开始时间定位在嘉靖朝,这与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的观点不谋而合。谈迁在私修史书《国榷》中对嘉靖评价道:“吏治繁伪,兵政窳惰,民力虚耗,亦由是始。”《红楼梦》作者不愧为大史学家,他是站在中国历史朝代治乱兴衰循环规律的高度,来看一个朝代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走势,这与当今史学家把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中兴”,视为中华帝国历史上第三次盛世顶点惊人的一致。而从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朱厚熜开始,不但明朝开始走向衰落,中华帝国也开始步入衰落的历史周期。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中贾家败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前八十回早有交代
下一篇: 《红楼梦》里“红尘”与“风尘”有别,它们有什么样的寓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历代亡国之君有相同的梦
where5
2021-10-13   |  2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逄冠卿


图片


每当手持《红楼梦》徘徊于花前月下,掩卷冥思那个每日“闲愁胡恨”不已的“绛洞花王”贾宝玉之际,便总有那么几个与之同病相怜者相伴涌上心头:陈叔宝,李后主,昭明太子……。他们都“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造诣不同凡响,虽没有治国理家的雄才大略,却不乏悠游于鲜花美女之间的万种闲情,千般旖旎。他们以秾艳哀婉的诗词歌赋,抒发了亡国破家之际的无尽感伤。古往今来,人们没有更多地去谴责他们作为“末世”人主的无能和庸懦,却不时面对他们“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亡国诗人感伤之作,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

读一读《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好了歌》、《红豆曲》,再读一读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李后主的《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吧——任谁都会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共振与共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与“故国情思”、“离愁别绪”纠缠在一起的时候,诗人笔下的感伤总是有共存并互通的缕缕血痕与泪痕。

图片



《红楼梦》太过柔美了,那是足以叫人心碎的弱柳扶风之美,柔美中又带着些许孱弱,些许哀怨,些许感伤,任何具有文学感悟能力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从繁华到“末世”衰亡时期那无可奈何的哀婉之音。这种纤弱、秾艳、哀伤之情,源自于对末世浮华的病态依恋,源自于繁华一梦破碎之际的无尽哀怨。从这个意义上看,《红楼梦》作者抒发的“末世”感伤,与陈后主、李后主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哀思,应该同为“末世”环境下顾影自怜的一种文学呓语。这种文学风格源自于从六朝、五代、南宋直至晚明绵绵不绝的那种江南文化气脉,金粉浮华中的放纵、女性情结下的眷恋以及梦幻破灭后的哀怨,乃是这一文化气脉的三大典型特征,也是《红楼梦》文学气质的三大特征。正如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云:“江南之士,轻薄奢侈,梁陈诸帝之遗风也。”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乃是红楼诸美之居停,其自身也是唯美之园林建筑。史载,南朝至德二年,陈帝叔宝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看了这则史料,您不感觉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吗?贾宝玉的大观园何异于陈叔宝光照殿前的人间仙境?陈后主与张丽华以及龚、孔妃嫔等分别居住在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并复道交相往来,与宝、钗、黛分别居住在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并复道交相往来,又何其相似乃尔!


图片


(大观园全景图 清·孙温)

江南文化是一个以“美”为中心的精致文化,是文人雅士们把真善融铸为美的文化。在千年绵延的文化长河中,江南文化先后出现了四次璀璨瑰丽的波峰:第一次波峰是六朝金粉。《昭明文选》的文采之美,《文心雕龙》的文心之美,《世说新语》的文人之美,共同构成了飘逸潇洒、玉树临风的南朝文化之美。第二次波峰是五代南唐。冠带诗书的“元和之风”,翕然大肆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以南唐二主李璟、李煜为代表的感伤、婉约、精致的凄美词风,开启了此后江南文人感伤抒情的文化传统。第三次波峰是南宋偏安。文人士子们在经历了“胡尘卷地,南走炎荒”的精神阵痛后,在前朝或华丽或疏狂或隐逸的文化背景上,又印上了一抹沉痛、感伤的民族色彩。集江南文化大成的第四次波峰是明末清初。将六朝的精致之美、南唐的凄婉之美,南宋的感伤之美,置于一炉熔铸为“情本文化”之美。而《红楼梦》恰恰是这个“情教”流行时代的产物,是把“情”之一字渲染为天下至美的哀婉之歌。   

我们把明末清初这一文化现象称为“晚明文化气脉”,最先感觉到《红楼梦》与晚明文化气脉联系的是徐晋如教授,他说:“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它金粉浮华而内里虚弱,它极度放纵却又道貌岸然,它满口色空理论却满足于平庸的幸福,它抱怨理学的不合理却窒息了真人的生机。这又是一个极度女性化的时代,它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尽哀怨和病态依恋荒谬地和平共处。在这种文化气脉影响下,首先产生了以水磨腔为音乐特征的昆曲,接着,又产生了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作传的《红楼梦》”。虽然徐晋如教授并不完全是从正面看待《红楼梦》据以产生的文化气脉的,但他还是正确地指出了《红楼梦》与“金粉浮华”、“极度女性化”之江南文化的渊源关系。晚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江南文化标志就是昆曲与歌行体,故亦可称《红楼梦》为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   

在江南文化千百年来的累累堆积下,金陵、杭州、姑苏逐步形成了三大文化中心,也可谓江南文化的三座高峰;《红楼梦》中的十二钗皆以“金陵”冠名,僧尼与戏子多来自苏州,此绝非作者信笔所至的无意安排。作者所谓的“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乃是江南山水与人文的特指,也是对江南文化世族特征的艺术概括。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江南文化乃是江南世族的文化。鲁迅先生说,呼吸领略大观园内“悲凉之气,遍布华林”者,唯有贾宝玉一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乃是江南文化的优秀继承人,同时也是江南世族无可救药的糟糕继业者。东晋时期的“王谢堂前燕”,千百年来并未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径直飞到了明末清初四大家族的厅堂。在清廷的铁蹄踏上草长莺飞的江南大地后,由于“奏销案”、“明史案”、“通海案”、“哭庙案”等四大案的残酷打击,江南世族的历史方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中谢幕,最终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呱呱坠地于此时此刻,正所谓江南文化在高潮中的谢幕曲,也是江南世族末世绝望中如泣如诉的挽歌。   

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自古以来就十分鲜明:北方山河雄壮巍峨,西风塞外,铁马金戈,呈现出的是一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阳刚文化之美;江南山河葱茏清秀,枯藤古木,小桥流水,呈现出的是一种温柔旖旎、丝竹笙歌的阴柔之美。这种泾渭分明的美学特色,体现在小说戏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混同的文化表现形式。

《红楼梦》不论是在文学诗词、书画金石上,还是在园林建筑、饮食起居上,体现的都是江南文人那种儒雅含蓄、精致唯美的情趣追求;《红楼梦》作者所展示出的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精湛融通的艺术才华,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都带有江南文人雅士的深深印痕,决非北方旗人出身的曹雪芹所能道也。要想读懂《红楼梦》,必须要懂得江南世族在晓风残月、花间柳下的金粉浮华生活,必须懂得六朝、南唐、南宋、晚明诸多末世文化氛围下江南文人的心理。在沙尘暴笼罩下的北京胡同十七间半曹氏故居中,是悟不出《红楼梦》的文化底蕴的。   

《红楼梦》的表象是一部小说,本质却是一首诗。诗无达诂,不能解,只能悟。不论读《红楼梦》还是评《红楼梦》,都不应该强作解人,必须做诗人心境下的心灵“感悟”。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红楼梦》迥然有别于其它小说:传统小说旨在叙事,《红楼梦》却旨在抒情;传统小说重在描写,《红楼梦》却重在刻画,书中几乎所有意象的表达都是为抒发作者之情而服务的。作者对于那种纤弱绮丽之美的鲜活灵动渲染,为全书塑造了一种浓烈的诗情画意。这正是在我国江南这方神奇土地上潜伏隐跃的古典文化的最佳展示,正是以对诗情画意的感悟为灵魂的江南文化的最好诠释。《世说新语》里说有一个叫桓子野的人,“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一旦听到野外有人唱歌,他就要想哭,就捶首顿足地说:“怎么办?怎么办?”读《红楼梦》倘若读出了桓子野的境界,读出了江南文化长歌当哭的那种感觉,可以说算是进入了“悟”的境界。那种在北京西山“曹家店”中,对旗人家庭生活所做的种种“索隐”及“考证”,皆可休矣。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晴雯究竟是谁害死的?是不是袭人告的密?
下一篇: 《红楼梦》中贾家败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前八十回早有交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红楼梦》批书人脂砚斋真实身份
where5
2021-10-13   |  104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脂砚斋在《红楼梦》流传过程中,担当着整理誊抄的重任,并留下了诸多破解《红楼梦》背后“真事隐”的提示性批语,将作者不便于书中言明的隐喻提示给读者,与润色人曹雪芹可谓是珠联璧合。但脂砚斋究系何人?与曹雪芹是何关系?至今说法不一。今天,我们依然从文本、批语入手,去寻找与其真实身份有关的蛛丝马迹。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眉批:〖甲戌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该长批前文中“壬午除夕”当为上条批语时间落款,对此吴雪松老师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这里出现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点:甲午八日!而靖本此处落款为“甲申八月”:



     “甲午”是1714年,“甲申”是1704年,相差十年之多,究竟哪个时间才是正确的落款时间呢?根据干支纪年习惯,年份之后当紧接着月份,除非是特殊节日(如壬午除夕),且每月均有“八日”,如此纪年不合常理。而“日”、“月”两字字形也接近,所以甲戌批语中抄写的“八日”当是“八月”的误笔。月份确定下来以后,更重要的是年份,我们在另一条靖本批语中找到重要信息:【靖朱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靖眉(墨):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丁亥年夏天时,润色批书集团的很多成员都已经相继去世,而丁亥年是1707年,所以甲戌本中的“甲午”当为误笔,“甲申八月”才是该条批语正确的落款时间。这条批语透露出两条重要信息!第一,雪芹逝世于甲申八月即1704年八月之前,从批语语气来看,甲申年时雪芹已逝世有一段时间了。第二,脂砚斋“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以及“大快于九泉”之语,则言明脂砚斋此时自知大限将至,所以才和泪写下这绝命批!也就是说脂砚斋逝世的时间当在1704年八月或以后,不会离八月份太远。这样一下子就缩小了脂砚斋的可能人选范围!吴雪松老师率先提出,脂砚斋非常有可能是康熙年间的韩菼。韩菼是何许人也?我们先来看其简介。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人(今苏州)。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修《孝经衍义》百卷。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徐乾学病逝,韩菼总裁《大清一统志》,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满清入关暴政》(《江阴城守纪》为其第一卷)等。

      大家可能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韩菼的死期:1704年!如果韩菼死期更精确一点,就能排除或增大其是脂砚斋的可能性!没错,韩菼确实死于1704年八月!朱彝尊在给韩菼写的墓碑中记载:礼部尚书兼掌翰林院学士长洲韩公,康熙四十有三年秋八月,以疾卒于官。



死期高度吻合!而韩菼的做官经历,也让其充分具备抄阅批书的条件。康熙十八年(1679),韩菼告假回家改葬父母,而这一去就是五年!改葬父母当不需如此长时间,个中原因,史书并未记载,留给人遐想空间。而康熙二十六年(1687),韩菼再次托病辞归乡里,在家一住又是八年!即1687-1695,这与《石头记》甲戌本成书时间段又高度重合!1693癸酉年是试评本抄成年份,具有遗民思想的韩菼,于归乡之际参与《石头记》抄阅批书的可能性再一次提高!

       除了上述两条论证以外,在反复阅读脂砚斋的众多批语时,我发现他是个极重天伦亲情之人。如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姐弟逢五鬼”:


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甲戌侧批:是大家子弟模样。〗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侧批:余几失声哭出。〗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甲戌侧批: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甲戌侧批:慈母娇儿写尽矣。〗

      短短一段家常情景描写,脂砚斋连批三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幼年丧母”!所以每每看到作者描写慈母爱儿的文字,自小便经历丧母之痛的脂砚斋不禁悲从中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书中多次能见到类似批语的原因了。如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回目中“收养”二字旁,有一侧批:〖甲侧: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再如第三回: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甲侧: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批书人与黛玉同遭此丧母之痛,所以才有此滴血之批。而韩菼也确实是幼年丧母!其第一次祈假归家的理由,就是改葬父母。“幼年丧母”这一重要信息,可以给诸位研究脂砚斋的人士一个很好的判断依据。

       除了重天伦亲情之外,脂砚斋的个人生活特点还有一条,就是喜饮酒。例如,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且说宝玉近因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心中是件畅事;无奈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也着实悬心,不能乐业。〖甲戌眉批: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却无丝毫牵强,且有许多令人笑不了、哭不了、叹不了、悔不了,唯以大白酬我作者。〗

    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顽,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顽。你不听我的话,反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蒙侧批:借人发脱,好阿凤!好口齿!句句正言正礼,赵姨安得不抿翅低头静听发挥?批至此不禁一大白又一大白矣!〗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若要迟延一时半刻,不过烧些纸钱浇些浆饭,那鬼只顾抢钱去了,该死的人就可多待些个工夫。〖庚双夹:好奇之至!古来皆说“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至五更”之语,今忽借此小女儿一篇无稽之谈,反成无人敢翻之案,且又寓意调侃,骂尽世态。岂非之至文章耶?寄语观者:至此一浮一大白者,以后不必看书也。〗

      批语中的“大白”指酒。“浮一大白”,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而韩菼晚年因议政失宠,多次因病乞归,但康熙均未准,诏令:“韩菼因擅长诗文而屡被擢用,至礼部尚书。从前翰林院掌事时,对庶吉士不勤加教习,每天带着他们喝酒,致使庶吉士都殆于学习。各部大臣商讨国事时,韩菼也不直言,只随声附和几句,他的行为远不如他的才学。他如今知罪了,托病求罢,不合臣子之义。命他仍留任礼部尚书,戴罪立功!”

      综合以上信息,在《红楼梦》明遗民创作集团中,韩菼是脂砚斋最大可能的人选!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山中高士】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山中高士”是对真隐士的赞美,是对薛宝钗的反讽
where5
2021-10-13   |  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至真斋主

高士是指那些志趣、品行高尚的人。山中高士本指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后来把那些大隐隐于市的真隐士也称为“山中高士”,他们都过着超脱世俗,与世无争,自由恬淡的生活。
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的南朝骈体文大家孔稚珪(447-501),写过一篇著名的骈体文《北山移文》,赞美真隐士的风度和思想。他写道:“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大意是:真隐士有正直拔俗的格调,潇洒出尘的理想,品德纯洁像白雪一样,人格可与青云比肩。他们亭亭玉立、洁身自好超然物外,他们视千金如草芥,视万乘如敝屣可以随手抛弃。他们悠然自得地在洛水之滨吹笙作凤鸣,在延濑采薪而歌。

孔稚珪在文中列举了几位真隐士。上古时代的隐士许由相传曾做过尧的老师,尧知其贤德,欲禅让于许由。许由闻听,坚辞不就,洗耳颍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巢父是与许由同时代的高士,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尧欲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尧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巢父隐居聊城,以放牧终此一生。巢父和许由共同创造了一段千古佳话“许由洗耳”:“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许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尚子平,又作向子平,东汉隐士,“有道术,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尚子平在儿女婚嫁后,即不再过问家事,恣意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仲长统,东汉末年隐士,每当州郡召请他,他就称病不去,曾叹息说:“若得背山临水,游览平原,此即足矣,何为区区乎帝王之门哉!”
图片

在《红楼梦》中也有一位真隐士,那就是甄士隐。书中介绍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甄士隐家住姑苏阊门,是个“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像甄士隐这样没有隐居山林,而是大隐隐于市,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是真正的隐士。当然,大隐隐于市的甄士隐并未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也喜欢交友,跟寄居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来往密切,时常把贾雨村请到家中饮酒。贾雨村要赴京赶考无奈囊中羞涩无法成行,甄士隐慷慨赠与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夜里宴请完贾雨村,转天一觉醒来,甄士隐还惦记着再写两封荐书与贾雨村带至神京,使贾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他为贾雨村想得细致而周到。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纯粹是乐善好施行为,不求任何回报。后来他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被拐子拐走,家中又遭遇火灾烧没了房产只好投奔岳丈。因不善经营田产而生活日渐穷困之后,甄士隐看破红尘,跟随跛足道人遁世而去。甄士隐从大隐隐于市到隐居山林,彻底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真隐士生活。
孔稚珪在《北山移文》中歌颂了真隐士之后,紧接着就挖苦讽刺了“周子”一类的假隐士。他写道:“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核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大意是:当今有一个姓周的人,卓立世俗,文章超群,知识渊博,既通玄学,也擅长史学。可是他偏学颜阖、南郭遁世隐居,混迹于草堂滥竽充数,住在北山冒充隐士,哄诱山中的松桂,欺骗云崖。他虽然在江边假装隐居,心里却牵挂着功名利禄。当初隐居的时候,他把巢父、许由都不放在眼里。甚至瞧不起百家学说,蔑视王侯的尊荣。风情之高盖过太阳,志气之凛盛过秋霜。他一会儿慨叹当今没有真隐士,一会儿又怪王孙不远游。他大谈佛家的四大皆空,纵论道家的玄之又玄。他自视上古时代的隐士务光都不如他,涓子都不配与他为伍。等到皇帝派使者捧着诏书来到山谷,请他出山,他立即兴奋地手舞足蹈,心旌摇荡。在使者的宴席上,他撕破了隐居时穿的衣裳,立即露出一副庸俗的嘴脸。

最后,孔稚珪调侃道:“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大意是:因为有周子这样的假隐士,山林都感到羞耻,溪水都感到惭愧,秋桂不飘香风,春萝不笼月色。西山的隐士们议论纷纷,东皋的有德者发出评论。周子整理行装,乘船去京城。虽然他心中想的是朝廷,但或许会到山里借住。我们岂可让芳草背上厚颜之名,薜荔遭受羞耻,碧岭再次被侮辱,丹崖重新被污浊。他的足迹会弄脏兰蕙之路,许由曾经洗耳的清池也会变得浑浊。我们要锁上山洞的窗户,掩上云门,收敛轻雾,藏匿泉流。到山口拦住他的车,到郊外堵住他乱闯的马。山中的树丛和草芒看见他勃然大怒,飞落的枝柯打折他的车轮,低垂的枝叶遮蔽他的路径。请你这位贪恋富贵的俗客回去吧,我们为山神谢绝你这位逃亡者的光临。
在《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终身误》这样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首曲子是写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仍不能忘怀死去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纵然薛宝钗举案齐眉,贾宝玉心中也不快乐。最后贾宝玉悬崖撒手离开薛宝钗,留她一人独守空闺,误了终身。曲子里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指的是薛宝钗。如果单纯看这支曲子,作者把薛宝钗比作“山中高士”确实是对她的赞美。第八回贾宝玉去看薛宝钗,作者这样描述:“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在梨香苑的居室很简朴,门帘是半旧的,她的衣着也是“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她不喜欢打扮,不抹口红,不画眉毛。不事张扬,为人低调。

在第四十回,贾母陪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薛宝钗住的蘅芜苑,书中这样写道:“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薛宝钗雪洞似的毫无生气的房间连贾母看了都觉得不吉利,连忙让鸳鸯搬过几样东西来布置一番。从这段情节描述来看,薛宝钗不是疏于布置自己的房间,而是刻意为之,以显示她生活简朴,与世无争的姿态。这似乎也跟红楼梦曲《终身误》说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相合。然而,从薛宝钗的行止来看,她根本就不像“山中高士”。她随母亲、哥哥进都中是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这是典型的入世行为。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木石前盟”,他们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贾府上下都知道将来宝黛成婚是必然的事情,薛宝钗当然也不会不知道,可是她偏偏在这件事上“人谓藏愚”、“自云守拙”,明显带有主动求婚性质地拿自己的金锁跟贾宝玉的通灵玉相比,说那是一对儿。薛姨妈还到处宣传自己的女儿要找有玉的相配。如果不谈影射,只从婚姻上来说,这就是不道德的第三者插足行为。
图片

我们再看“宝钗扑蝶”的情节。“一双玉色蝴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出双入对、比翼齐飞的爱情象征,薛宝钗不惜香汗淋漓娇喘吁吁一路追杀,这是作者在暗示和影射薛宝钗极力阻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接下来的情节就是薛宝钗偷听到滴翠亭坠儿与小红的私房话。当薛宝钗发觉自己的行为有可能败露时,她马上使个“金蝉脱壳”计,把偷听的事情直接转嫁到林黛玉身上,让小红和坠儿误以为是林黛玉在外面偷听,从而嫁祸于人。这段情节为薛宝钗的“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做了形象的反面注解。书中还有大量的薛宝钗争竞、玩心计的情节,不再赘述。有些喜欢薛宝钗的红迷把我们对薛宝钗行为不道德、心机狡诈视为故意黑她。其实薛宝钗的行止只要带入你的生活中思考分析一下,你就不再欣赏她了。当你正在热恋一个人时,有人不顾一切地第三者插足撬走了你的最爱,你会是什么心情?当有人偷听到别人的私密谈话,而他却嫁祸于你时,你作何感想?
综上所述,红楼梦曲《终身误》说薛宝钗是“山中高士”,其实是对薛宝钗的反讽。要知道什么是反讽法,首先要知道讽刺法。讽刺是用比喻、荒诞、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或者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厌恶的人或事物。讽刺的笔法分为如下几种:1、明讽:以立场鲜明的方式对人或事物进行讽刺;2、暗讽:不对人或事物直接进行讽刺,而是采取夸大其辞,或言之无理等方式,让受众领悟。3、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人或事物的错误、缺陷、不合理等;4、反讽:又称倒反法、反语,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意义,而实际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与字面的意义相反,这种手法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具体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让读者产生思考和判断,去发现人或事物的本质。

反讽法的特点是观点与事实对立。作者首先设定一种观点,并且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来表达,然后通过事实或情节来推翻自己一开始设定的观点,也就是自己否定自己,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感悟作者的真实意图。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反讽体现了字面意义和实际要表达意义的对立。作者一般在下列情形下使用反讽:1、在某种事实或现象上进行反讽,2、在人们普遍认知的概念上进行反讽,3、在人或事物的名称上进行反讽。反讽的主要类型有: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悲剧反讽、总体反讽等。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经常运用反讽法。例如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为汉文帝的博士,后升为太中大夫。由于主张政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长安,郁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李商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它是根据汉文帝召见贾谊的一段史实写成的。前两句从正面写起,汉文帝在研究国家大事的“宣室”接见贾谊,显示出汉文帝求贤若渴之心,对贾谊很器重。但是接下来笔锋一转,道出了汉文帝的真实意图:“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汉文帝关心的不是向贾谊讨教治理国家、惠及百姓的大计,而是问“鬼神”之事!讽刺意味尽显。在这强烈的反讽之中,我们看到帝王的昏聩,贤士的无奈,国家的悲哀。
《红楼梦》作者对贾雨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本性描写得很直观露骨,一看便知很少争议。然而,作者对薛宝钗的描写很隐晦,是采用反讽的手法;再加上今天的读者对书中用词和反讽手法不甚了解,造成了对薛宝钗这个人物争执不断,甚至走向了两个极端。其实作者对薛宝钗这个人物有很明显的讽刺倾向,只是作者采用的是反讽法。《红楼梦》作者以语言反讽表现人物性格和本性,以情节反讽昭示荒唐的行为,以悲剧反讽衬托喜剧的荒唐,或暗示未来的悲剧结局。在贾天祥正照凤月鉴一回,批书人反复提醒读者:“不可看正面,只可看反面”、“只不要被瞒过”、“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勿作正面看为幸”等。其书的“反面”主要是指隐喻的历史事件和隐喻的主旨立意,而有时候也是指对某些人物和事物的反讽。作者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在有的地方很隐蔽,需要联系前后情节深入思考才能领悟。我们切不可被作者高超的笔法瞒过。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脂砚斋最喜欢《石头记》书名,这个书名内涵最深刻
下一篇: 宝玉不一般的通灵玉和宝钗令人生疑的金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7: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石头记+】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脂砚斋最喜欢《石头记》书名,这个书名内涵最深刻
where5
2021-10-13   |  2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至真斋主

Image

《红楼梦》一书有好几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见一块大石上刻着字,记录这块大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化成通灵玉,随赤瑕宫神瑛侍者下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与“石兄”(也就是这块大石)一番对话后,把“石兄”亲身经历的故事从头至尾抄录下来,问世传奇。空空道人看了这部书后易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后来“吴玉峰”把书名改为《红楼梦》。“孔梅溪”又把书名改为《风月宝鉴》。从《石头记》书名的几番更改来看,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都或多或少地对该书进行了增删,如果只是朋友之间借阅,未对书的内容进行改动,单单改动书名干嘛呢?最后,一个化名“曹雪芹”的“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从第一回“楔子”来看,除原创者“石兄”外,增删者“曹雪芹”对该书的贡献最大,且未增删完就去世了。有批语为证:“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楔子”结尾说:“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甲戌本的书名全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说明在这几个书名中,脂砚斋最喜欢《石头记》书名。我们从该书的主旨立意来看,书名用“石头记”内涵也最丰富、最深刻。
Image

一、作者自譬石头,记录亲身经历之事,同时透露作者信息
甲戌本“凡例”说:“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这里明确告诉我们,所谓“石头记”就是作者假托石头记录书中发生的故事。再根据“凡例”和“楔子”交代的写作手法,书中表面故事是作者敷衍的“假语村言”,“只取其事体情理”,不“拘拘于朝代年纪”,其表面故事可以“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在这里作者又明确告诉我们将亲身经历的真事隐去了,隐去的真事必然有干涉朝政的史实,否则就没必要将真事隐去。这是在提醒我们解读此书的方法,要把作者隐去的真事找出来,就要采用索隐的手段。
在青埂峰下,一僧一道出场的时候,书中这样描述:“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在这里,蒙府本批语:“这是真像,非幻像也。”靖本批语:“作者自己形容。”这一僧一道也是作者幻化的形象。作者不会是出家人,如果作者出家只能在道教和佛教之间二选一。而这里的批语提示作者既信道又信佛,平时也会以佛道双重身份自居,在名号中也会透露信仰佛道的信息。作者亦僧亦道形象,是考证作者的重要内证之一。

在第一回作者自云中也有作者的重要信息。作者说“曾历过一番梦幻”,这“梦幻”是指作者家庭的重大变故导致人生的大起大落?还是亲身经历了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社会变迁?这只有结合书中的描绘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总之,这场“梦幻”对作者来说一定是刻骨铭心的,这也是作者创作该书的强大动力。不管是书中表面上描写的“家败”和“情变”,还是隐写的朝代邦国社会重大变故,都会跟作者有紧密关系。作者说“何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说明作者性格懦弱,优柔寡断,知难而退,逃避现实。作者曾“赖天恩祖德”,说明作者出身于诗书礼仪之家,且受过皇恩。曾经过着“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作者做过违背父亲、兄长教育训导的事情,不听恩师、朋友的规劝,做过对人生影响重大的错误行为,导致后半生穷困潦倒,带着负罪感在深深的忏悔中创作本书。作者自称“有罪”、“不肖”,必然在书中作为重要的思想内容来书写。
二、作者自譬被遗弃的补天石,透露时代背景和主旨立意
作者自譬被女娲遗弃在青埂峰下的补天石,它虽有补天之心却无补天之能,“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作者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说明这块石头的来历,似乎把读者带到了远古时代。其实这是作者用的障眼法,意在借远古神话来写作者那个时代的故事,书中发生的故事是作者的亲历,距离作者写书时代不远。作者为什么要用补天石引出故事?这里大有深意!
Image

女娲补天的传说在《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上有记载。早期的女娲补天故事,和祝融(有的说是颛顼)共工大战并无交集。即在先秦、西汉古籍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是一个神话,祝融(或颛顼)与共工大战,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生灵涂炭,是另外一个神话。祝融是官职名,掌管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官职大司马、兵部尚书。祝融在后来被奉为火神。共工是氏族名,又称共工氏。共工在后来被奉为水神。祝融(或颛顼)与共工的大战发生在黄帝之子少昊统治末期,那时国力衰落,共工氏族崛起,少昊已经无力约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统治权发起挑战。少昊指定的继承人颛顼率领重、黎两部落打败了共工部落。
到了东汉时期,王充把女娲补天与祝融共工的故事拼接在一起。共工与颛顼争做天子没有成功,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于是女娲炼石补天。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怒撞不周山两则本不相干的神话故事,融合成了一则完整的救世神话。唐朝的司马贞《三皇本纪》则把“共工与颛顼争做天子”改为“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以后的“女娲补天”神话故事都是沿用司马贞的观点。

《红楼梦》虽然从思想内涵上把女娲补天与祝融共工的故事视为一个整体,但是在行文时却把两个故事拆分来写,即写补天石来历时说它是女娲炼石补天被遗弃的,在写《石头记》正文时大胆地来一句:“当日地陷东南”,给人的感觉似乎女娲补天与“祝融共工大战导致地陷东南”并无直接关系。这其实是作者的狡猾之笔,意在淡化这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不让读者一下子明白本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立意。
“补天”在文人的诗文中常常用来比喻收复被侵占的故土。南宋诗人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清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这是辛弃疾在担任建康通判时,接受江防前线军事长官史致道宴请时作的这首词。辛弃疾希望史致道抗金复土,“补”宋朝已经缺了西北的“半边天”。
在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中,他把“积翠岩”视为被女娲遗弃的补天石,与《石头记》青埂峰下那块被女娲遗弃的补天石意象相同。《石头记》作者受到了辛弃疾这首词的启发吗?《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大意是:“我嘲笑共工为什么发怒,撞断巍峨的擎天柱。那个忙着补天的女娲也很可笑,却把积翠岩这块补天石投掷在荒闲处。旷野飘烟荒草没路,我特意拄着拐杖来看你。倚靠着长满苍苔的积翠岩,轻轻抚摸悄声探问:千百年来你经历了多少风雨?常常被儿童敲击玩耍苦不堪言。时时有牛羊磨犄角,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去。积翠岩忽然以其千丈翠屏的雄姿巍然屹立,清澈的甘泉敲击着岩石,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如果在这里建几座小亭子,待到春暖花开时,此间自有歌舞盛会。仔细想一想,自古以来的寒士,虽然有怀才不遇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那一天。”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此时辛弃疾罢居瓢泉。赵晋臣敷文,即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人。庆元六年(1200)罢职家居,与辛弃疾过从甚密,彼此多有唱和。赵曾为敷文阁学士,故称以“敷文”。辛弃疾这首词托物寄意,借神话传说,谓友人虽具擎天之材,终无补天之用。这首词中“补天”的含义与他的前一首词是一致的。

明末清初的陈子龙在抗清活动中写下七律《九日登一览楼》:“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含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崖。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得屠龙空缩手,剑锋腾踏绕霜花。”在明遗民看来失去了江山就是天塌地陷。在陈子龙这首诗中他期望像女娲补天那样恢复被清人侵占的明朝江山。
Image

《石头记》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很容易让人想到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为争夺政权而交战。而明朝尚火德,清国尚水德,耐人寻味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也尚水德,按照易学思想水克火,两个水都要灭掉大明的火。《石头记》将古老的神话与易学思想相结合,把时代背景指向明末清初,主旨立意为补天济世。其实,在通灵玉“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回到青埂峰复归原形后,记录自己经历的《石头记》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处,甲戌本批语明确指出补天是书之本旨。
从介绍青埂峰下补天石的来历看,也透露了作者的一些信息。“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如果作者是明遗民,说明他并未亲身参与抗清活动,这就排除了一些作者说。
三、补天石幻化为通灵玉影射玉玺皇权,《石头记》是政治小说
补天石经过锻炼以后灵性已通,凡心已炽,既然不能去补天,就想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僧道二仙告诫它,红尘中的富贵不能久持,“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瞬间就会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石头苦求再四,僧人“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第8回对通灵玉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其外观“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批书人在此处提醒道:“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批书人认为是“大关节处”,可见这个通灵玉很不一般。通灵玉正面篆书“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在此处有批语:“《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这就是一笔两意的意思。我们再看通灵宝玉的背面,也是篆书,内容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通灵玉很容易让人想到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正面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明代《集古印谱》和方以智《印章考》记载,秦代有小玺,其文为“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这跟通灵玉背面的文字何其相似!作者采用影射的手法,用通灵玉影射传国玉玺。
Image

Image

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问林黛玉有没有玉。林黛玉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贾宝玉一听,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批书人看了贾母说通灵玉是“命根子”,提醒读者道:“一字一千斤重!”可见这个通灵玉很不一般,事关贾家的命运。这更加说明通灵玉影射玉玺,因此,拥有通灵玉的贾家就是影射皇家。和氏璧产于荆山,秦始皇命李斯制作成玉玺,自此玉玺就成为皇权的象征。历史上为了争夺江山统治权和这块玉玺,发生过无数次血腥的厮杀。在贾宝玉给薛宝钗展示通灵玉时,那首对通灵玉的嘲讽诗也揭示了这个问题。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在“好知运败金无彩”处,甲戌本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由此可知,诗里的“金”指宝钗。为什么在影射皇权玉玺的通灵玉诗中“加入宝钗”?“薛宝钗”的名字有带金字旁的“钗”字,她还佩戴金锁,影射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割据政权和皇太极改国号的清国。贾宝玉人物本身也有影射玉玺皇权之意,薛宝钗追求贾宝玉寓意争夺皇权。薛宝钗的金锁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玉玺是装在盒子里的,用金锁锁住。这样,薛宝钗和贾宝玉成亲隐写的内涵就相当丰富了。我们不得不为作者高超的笔法而赞叹仰视!在“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处,甲戌本有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这是什么特殊时代会有“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惨景?这只能是指明末清初大清、大顺、大西政权与明朝和南明争夺江山的战争惨景。
四、石头能言,寓意《石头记》“真事隐”的改朝换代血泪史
补天顽石经过锻炼以后灵性已通,又叫通灵玉。“通灵”就是通于神灵。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通灵玉影射传国玉玺,玉玺是皇权的象征,皇帝都认为自己统治天下是“受命于天”,象征皇权的玉玺当然也就通灵。围绕着玉玺有很多通灵的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抛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东汉未年,董卓叛乱,天下豪强在袁绍、袁术的率领下讨伐董卓,洛阳城内一片混乱,董卓弃城逃往长安。孙坚率兵驻扎在洛阳城南宫殿中,一天突然发现宫殿中一口井内闪着五彩的光,孙坚感觉奇怪,于是命令手下人下井探望,捞出一位宫女的尸体,脖子上戴着一个锦囊,打开一看,内有一个用金锁锁着的朱红小匣,启开小匣,里面有一玉玺,上面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缺一小角。孙坚大喜过望,这正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Image

在青埂峰下,僧道二仙来到石边,谈论人间荣华富贵,这块顽石听了羡慕不已,便口吐人言,央求二仙携它到红尘中去受享一番。顽石幻化成通灵玉后有了“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功能。在元妃省亲的时候,通灵玉自言自语起来:“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
关于石头能言有典故。周景王六年、楚灵王二年(公元前540年)冬,楚灵王亲率附属诸侯国攻打吴国,但无功而返,为在国人及诸侯国面前讨回面子,他大兴土木,始建极为华丽壮观的章华宫,以此向国人及诸侯国夸耀威力。四年后,章华宫落成,楚灵王遍邀各诸侯国参加落成典礼。时为各诸侯国盟主的晋国国君晋平公效尤楚国,于晋平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34年),在汾水之旁,竭尽民脂民膏,建造背汾面浍、侈华精美的虒祁宫,意与章华宫媲美。建造期间发生了魏榆石头说话的怪事。据《左传·昭公八年》记载:“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徵,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大意是:八年春季,在晋国的魏榆有块石头说话。晋平公向师旷询问说:“石头为什么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不能说话,是有的东西凭借着它说话。否则,就是百姓听错了。下臣又听说:'做事情违背了农时,怨恨诽谤在百姓中发生,就有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宫室高大奢侈,百姓的财力用尽,怨恨诽谤一齐来,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性命。石头说话,不也是相宜的吗?”当时晋平公正在建造虒祁之宫,叔向说:“子野的话真是君子啊!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诗》说,'不会说话多么伤心,话不能从他舌头上出来,只有劳累他自己。会说话的多么美好,漂亮话好像流水,使他自己安居休息’,说的就是这个吧!这座宫殿落成,诸侯必然背叛,国君必然有灾殃,师旷已经知道这一点了。”然而,晋平公没有听取师旷、叔向等人的多次劝阻,一意孤行。宫殿建成后,晋平公在此大宴诸侯国国君和使臣,并常年游乐于虒祁楼台上,日夜沉湎于靡靡之乐、红袖歌舞之中。自虒祁宫落成不到三年的时间,晋平公终因淫乐过度心悸之症复发而死。
李商隐的七绝诗《明神》也引用了“石言平阳”的典故:“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这首诗的意思是劝人为善,少干坏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然石头都会说话。
《石头记》作者设计石头能言,寓意书中暗藏重大隐情。在明末清初那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为了争夺华夏江山统治权,大清、大顺、大西地方割据势力与明朝和南明展开了血腥厮杀,造成大量生灵涂炭的惨剧。而在官修史书中很难见到真实的记载。清统治者掩盖这段历史,而经历了那段血腥历史的明遗民在《石头记》中,采用“真事隐”的特殊写作手法记载了那段历史。正如凡例诗所言:“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五、把补天石所历之事刻在石头上,让历史教训传递子孙,永世不磨
Image

书中虽然说地域邦国、朝代年纪无考,其实作者用了很多方法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比如:“末世”、“南直召祸”、“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海啸”等。除了以上隐写的时代背景外,书中开篇补天石被女娲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也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时代背景暗示。民间红楼梦研究者朱光东先生在他的《红楼梦汉民族精神研究》一书中,对这个隐写的时代背景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即今长白山。因此“大荒”应该是隐指满洲贵族的发祥地长白山地区。清初吴兆骞在《长白山》一诗中写道:“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山海经》记载的大荒山东西南北都有,何以见得《石头记》中的“大荒山”就是专指东北的长白山呢?作者用“无稽崖”给予了明确定位。“无稽”是“勿吉”的谐音,古代“勿吉”、“肃慎”都是满族人的称谓。“青埂峰”谐音“清根峰”,暗喻清人的发祥地。这样的谐音是很合理的,因为与整部书发生的故事立意相合,这也是《石头记》作者大量采用谐音法的原则。我们解读这部书也要遵守这样的谐音原则,否则就是胡乱猜测了。
作者用补天石被遗弃之处隐写了时代背景,表明这个地方天塌了却无力补上,寓意大金割据势力的产生。《石头记》把明清改朝换代的故事刻在石头上同样寓意深刻,因为古今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碑都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石头记》的故事镌刻在石头上,矗立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里也可以作为明遗民避世归隐之所。《石头记》抚慰着明遗民伤痛流血的心灵,并传递子孙,永世不磨。纵观漫长的历史,朝代更迭本是规律的必然,然而历史的教训要世世代代铭记。

最后引用唐朝诗人李嘉祐的诗《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做结尾:“征战初休草又衰,咸阳晚眺泪堪垂。去路全无千里客,秋田不见五陵儿。秦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回首青山独不语,羡君谈笑万年枝。”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风月宝鉴》表里皆有寓,关键是“风”“月”二字
下一篇: “山中高士”是对真隐士的赞美,是对薛宝钗的反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6 10:35 , Processed in 0.0739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