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09: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脉往事·《诗经·大雅/周颂》名句赏析
考拉阅读
考拉阅读
深夜十点,伴您阅读,愿书香入您梦乡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大家好,我是考拉,大家如果喜欢中国古诗词或者对各朝代文学大家的趣人趣事感兴趣的话,可关注“考拉阅读”订阅号,会定期与大家分享“文脉往事”系列,谢谢大家。深夜十点,伴您阅读,愿书香入您梦乡。

1.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翻译: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赏析:《荡》全诗暗讽周厉王,重心长寓意深刻,有如晨钟暮鼓,可以振聋发聩。只是厉王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或许他也明白这道理,但却绝不会感觉到自己所作所为实与殷纣、夏桀无异。知行背离,这大约也是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的一个原因。

2.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大雅·文王》

翻译: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赏析:《文王》全诗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借成王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

3.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经·大雅·生民》

翻译: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赏析:《生民》描述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之的长篇史诗

4.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经·大雅·民劳》

翻译: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赏析:《民劳》全诗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确实,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恶,“极小人之情状”是给周厉王一个镜子让他照照自己。

5.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经·大雅·桑柔》

翻译: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平,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

赏析:《桑柔》据史记载这是西周卿士芮良夫(芮伯)谴责周厉王暴虐昏庸,任用非人,终于乱政而作的诗。

6.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诗经·大雅·江汉》

翻译: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赏析:《江汉》据史记载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

7.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诗经·周颂·噫嘻》

翻译: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赏析:《噫嘻》全诗叙述了周王祭毕上帝及先公先王后,亲率官、农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努力耕田,共同劳作的情景。

《诗经·小雅/大雅/周颂》按照郑樵的在《六经奥论》中所描述“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小雅》和《大雅》,正所谓正声雅乐,指的就是《雅》诗中的宫廷宴会乐歌,含有与政治有关的歌功颂德和针砭时弊,也有少数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其中《大雅》的31篇都是西周时期的作品,创作者多为上层贵族,对政局的见解都十分准确且含义深远,所以谓之“大”。而《小雅》中的47篇诗歌有少数篇目出自于东周时期,其作者包含了朝廷中的上层贵族和另外一些地位较为低下的人群,《小雅》中的诗歌除了歌颂朝廷的伟大功绩之外,也含有许多对政治制度的不满与怨愤,所以谓之“小”。

而《周颂》被称为宗庙之音,相对于风和雅来说,颂的曲风较为舒缓,而且都是宗庙祭祀用的音乐,主要用于歌舞娱乐和赞扬祖先。其中《周颂》一共31篇,都属于西周初期的作品,其祭祀对象多为祖先、天地和农神。而4篇《鲁颂》则诞生于春秋中叶,全都是赞美一代明君鲁僖公的诗歌,而鲁僖公正是由于节俭的治国理念和宽厚的德行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与喜爱,与整篇《颂》中的咏叹格调十分相符。而《商颂》则诞生于殷商中后期。整篇《颂》中的诗歌,都像我们呈现出了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宫廷那些繁杂的祭祀仪式和人们对神话的深信不疑和高度赞扬。由于颂需要搭配舞蹈要演奏,所以曲风较为柔和缓慢,也是一种赞美良好德行的表达方式,将世间万物的生活向神明虔诚地传达,对于考察早期的宗教历史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发布于 2020-04-03 10:10
诗词
唐诗宋词元曲
睡前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颂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商颂》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五篇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它们主要用于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因此在内容上显得庄重而神圣。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商颂》

作者
殷商后裔

作品别名
宋颂

创作年代
商朝→春秋


文学体裁
诗歌

流传地点
商丘及周边地区

收录作品
《诗经》

目录
1作品简介
2作品收录
3作品原文
4诗词鉴赏
5作品评论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商颂》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有5篇,为先秦时代的宋国诗歌。

《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它共有五篇。前三篇《那》、《烈祖》、《玄鸟》是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不分章,据推测其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早,可能在周朝之前。这三篇诗歌主要用于祭祀商朝祖先,展现了古老而庄严的神性色彩,同时也流露出纯真而雄壮的感情。

后两篇《长发》、《殷武》则是歌颂商朝武丁伐荆楚的胜利,这两篇诗歌的产生时间较晚,晚于宋襄公时期。《长发》和《殷武》皆分章,它们以威武壮观的战争场面和赫赫战功来展现商朝的强盛,传达出豪情壮志和崇高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商颂》是《诗经》中“颂”部分的组成部分,与《周颂》、《鲁颂》共同构成了“三颂”。这三颂都是古代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收录
《商颂·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折叠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折叠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折叠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折叠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折叠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2]​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那》

《诗·商颂》首篇。旧说为祭祀殷汤的乐歌。陈述音乐舞蹈之盛,以纪念其先祖。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3]

《烈祖》

与《那》同为祭祀成汤的乐歌。

《毛序》:“《烈祖》,祀中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详此诗,未见其为祀中宗,而末言汤孙,则亦祭成汤之诗耳。”

《那》诗专言乐舞,此诗则及酒馔。或疑作乐时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玄鸟》

这是宋君祭祀并歌颂祖先的乐歌。

《毛序》:“《玄鸟》,祀高宗也。”三家《诗》则以为宋公祀中宗之乐歌。朱熹不信《序》说:“此亦祭祀宗庙之乐,而追叙商人之所由生,以及其有天下之初也。”朱说较胜。

诗中追叙部分,带有神话传说及史诗性质,可作史料读。关于契及其母有娀氏的传说,在屈原、吕不韦时代也继续流传:《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吕氏春秋·音初篇》:“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箧。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北音。”此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王充《论衡》及刘向《列女传》均有记载。但最早的首推此诗。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帝),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长发》

这是宋君祭祀商汤,伊尹配祀的乐歌。

王先谦《集疏》:“此或亦祀成汤之诗。诗本亦主祀汤,而以伊尹从祀。其历述先世,著汤业所由开,非皆祀之。否则,宋为诸侯,礼不得禘帝喾,又安得及有娀乎?”王说切合题旨,可从。

《楚辞·天问》:“初汤臣挚(伊尹),后兹永辅,何卒官汤而尊食宗绪?”可见在屈原时代就有伊尹配祀汤庙的传说,一直到春秋商的后代宋君仍从惯例祭祀汤和伊尹。

《毛序》:“《长发》,大禘也。”据陈奂说,禘即祭,这未免太笼统了。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帝)。

《殷武》

这是宋君建庙祭祀高宗的乐歌。

《毛序》:“《殷武》,祀高宗也。”《孔疏》:“高宗前世,商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高宗有德,中兴商道,伐荆楚,修宫室。既崩之后,子孙美之,追述其功,而歌此诗也。”

王先谦《集疏》:“《韩说》曰:宋襄公去奢卽俭。”见于《史记》司马贞《索隐》、《文选》张衡《东京赋》李善注引《韩诗》。证明这是宋诗,祭者为宋襄公。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斵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评论
《商颂》叙事具体,韵律和谐,要优于《周颂》。

《商颂》的评价主要来自一些著名的学者。在汉时,传诗者分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都主《商颂》为周时宋人所作,而毛亨承子夏之传,则主《商颂》为商代之作。自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毛传》作笺之后,遂使毛说畅行,三家之说废止。然而,迄至清代,经学研究复盛。据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王国维等的考证,认为《商颂》即《宋颂》,是春秋代的作品,产生于宋首都河南商丘地带。陆侃如、冯沅君《诗史》说《商颂》“一仿《周颂》,一仿《二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另一方面,王国维先生在《论商颂》中解释得更为详细:他认为《商颂》可能是宗周中叶宋人所作,以祀其先王。并提到商末纣王暴虐,天怒人怨,于是武王伐纣,而纣王发兵抵挡,结果纣军掉转矛头,往回冲杀,纣王鹿台自焚而死。

但是,通过山西大学刘毓庆等学者审慎研究,从新出土的文物与相传资料看,认定《商颂》为《宋颂》实属错案,大有辩明的必要。刘毓庆的学术文章《《商颂》非宋人作考》指出:《商颂》全部,俱显盛世之德,毫无亡国之思,大有“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气势。绝非正考父之流所能为。

参考资料
1.商颂  . [2023-12-28]
2.诗经  . [2023-12-28]
3.颂  . [2023-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鲁颂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鲁颂》,《诗经》三颂之一,是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四篇。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创作时间为春秋时代,产生于春秋鲁国的首都。可分为两类,《閟宫》和《泮水》是歌颂鲁僖公(公元前659-公元前627年在位)的,风格似《雅》。《駉》和《有駜》体裁类《风》。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鲁颂》

作者
劳动人民

创作年代
春秋


作品出处
《诗经》

文学体裁
诗歌

目录
1词语
2诗经
3历史背景
4详细解析
折叠编辑本段词语
鲁颂(鲁颂)

折叠拼音
lǔ sòng

折叠词语解释
《诗》"三颂"之一。共四篇。 周成王 封 周公 、 伯禽 于 鲁 , 周公 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 鲁僖公 晚年,为 春秋 中期作品。《诗·鲁颂》"《鲁颂》谱" 孔颖达 疏:"《駉》颂序云:' 史克 作是颂。'广言作颂,不指《駉》篇,则四篇皆 史克 所作。

《閟宫》云:'新庙奕奕, 奚斯 所作。'自言 奚斯 作新庙耳。而 汉 世文人 班固 、 王延寿 之等,自谓《鲁颂》是 奚斯 作之,谬矣。故 王肃 云:当 文公 时, 鲁 贤臣 季孙行父 请于 周 ,而令 史克 作颂四篇以祀。是 肃 意以其作在 文公 之时,四篇皆 史克 所作也。"

折叠编辑本段诗经
鲁颂是《诗经》中《颂》的一部分,共4篇。可分为两类,《閟宫》和《泮水》是歌颂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的,风格似《雅》。《駉》和《有駜》体裁类《风》,孔颖达说:"此虽借名为《颂》,而实体《国风》,非告神之歌,故有章句也。"他已看出了《鲁颂》的实质。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閟宫》中有"奚斯所作"一句,薛君《韩诗章句》:"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段玉裁作《奚斯所作解》一文,也证明《閟宫》确为奚斯所作。奚斯亦名公子鱼,与鲁僖公同时人,约生于公元前650年左右。由此可见,《鲁颂》是春秋时代作品,产生于春秋鲁国首都山东曲阜一带地区。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解析
折叠駉
图片
图片
这是歌颂鲁公养马众多,注意国家长远利益的诗。 《毛序》:"《駉》,颂僖公也。僖公能尊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於垧野,鲁人尊之。於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

王先谦:"史克作《颂》,惟见《毛序》,他无可证。三家《诗》说皆以《鲁颂》为奚斯作,扬雄文云:'昔正考父尝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睎正考父矣。'说《鲁颂》者首雄,但云奚斯,不云史克睎考父,此《鲁》说。班固《两都赋序》'昔皋陶歌虞,奚斯颂鲁,皆见於孔氏,列於《诗》《书》,其义一也。'此《齐》说。曹植《承露盘铭序》:'奚斯颂鲁。'此《韩》说。而皆不及史克。史克见《左传》在文公十八年,至宣公世尚存,见《国语》。奚斯见闵公二年,《传》已引《閟宫》之诗,不应季孙行父请命於周之前,已有史克先奚斯作《颂》,知《毛序》不足据矣。"王氏引三家《诗》说,证明《毛序》之谬,是可信的。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駵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折叠有駜
这是颂祷鲁公和群臣宴会饮酒的乐歌。

《毛序》:"《有駜》,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据史书记载,鲁国多年饥荒,到僖公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克服了自然灾害,获得丰收,此或为《序》所据。

朱熹《诗序辨说》:"此但燕饮之诗,未见君臣有道之意。"朱说近是。诗中表达了喜庆丰收、宴饮欢乐、君臣醉舞的情景。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

折叠泮水
这是一首赞美鲁公战胜淮夷以后,在泮宫祝捷庆功,宴请宾客的诗歌。

《毛序》:"《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诗中描写了鲁公能继承祖先的事业,整修泮宫、征服淮夷的文治武功。

《毛传》:"泮水,宫之水也。天子辟廱,诸侯泮宫。"姚际恒不信《传》说,他说:"宋戴用培、明杨用修皆以为泮水之宫,非学宫。其说诚然。按《通典》载:'鲁郡泗水县,泮水出焉。'泮为水名可证。"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折叠閟宫
这是歌颂鲁僖公能兴祖业、复疆土、建新庙的诗。

《毛序》:"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朱熹《诗序辨说》:"为僖公修庙之诗明矣。"他们都重点地提出了诗的主题,但不全面。

全诗共九章,一百二十句,是《诗经》中最长的一篇。首章追叙周的始祖姜嫄和后稷,次章叙周的兴起由于太王、文王、武王。三章叙伯禽受封为鲁公及僖公祭祀祖先。四章叙僖公的祭祀并祝其昌大。五、六两章夸他的战绩并祝其长寿。七章夸他的土地广大。八章颂他能恢复旧土,家齐国治。末章叙僖公作新庙、奚斯作颂。(照朱熹《诗集传》分章)

《文选·班固〈两都赋序〉》:"奚斯颂鲁。"李善注引《韩诗·薛君章句》云:"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可见此诗确是他的作品。或因其文辞铺张扬厉,谓开汉赋之先声。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旗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孔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常。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高祖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玄孙遥指杏花村。

清明
[ 唐 ] 杜牧
原文 译文对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煌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张煌言(公元1620年-公元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为南明时期的儒将、诗人,以抗清活动而著称,与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同列为西湖三杰。

张煌言出生于鄞县的官宦之家,自幼饱读经典,志存远大。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时,22岁的他考中举人。随着明朝灭亡,张煌言将反清复明作为己任,与南明的同仁如郑成功、张名振等密切协作,领导部队在多地奋力抗击清军,坚持了近二十余年。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永历帝逃往缅甸后被杀,郑成功、鲁王等人相继因病离世,反清复明的活动陷入低谷。张煌言带领着手下退守孤岛,多次拒绝清廷的招抚。到了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张煌言意识到复明大业难以实现,于是解散了部众,隐居在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岛上。

然而,康熙三年八月,张煌言却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清廷抓捕,同年九月在杭州被杀害,享年四十五岁。他的遗骸被安葬在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张煌言追谥为“忠烈”。在明末清初,黄宗羲对张煌言赞誉有加,认可其忠于国家、殉节的高尚情操。同时,明史专家顾城也将张煌言视为南明一朝最为杰出的政治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张煌言


玄著


苍水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浙江鄞县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8日

逝世日期
1664年10月25日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轶事
3相关作品
4后世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六月九日,张煌言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他的父亲张圭章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成为举人,曾在山西盐运司担任判官,后升至刑部员外郎。张煌言的母亲名叫赵氏,在张煌言十二岁时因病离世。在年少时,张煌言性情豪放,喜欢与人讨论时政和军事,较少关注琐碎小节,这引起了父亲张圭章的多次训斥。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张煌言十六岁时参加了县试。当时,明朝内部正面临着农民起义的威胁,外有满清虎视眈眈,朝廷希望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才,因此在文试之后增设了一场骑射考试。在与张煌言同场的其他士子中,大多数人对骑射技术了解甚少,在考场上表现平平。唯独张煌言拉弓射箭,三发皆中,表现出色。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受国家形势的影响,他决定投身保卫国家的行列。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占北京,导致崇祯皇帝在景山自杀,大明王朝灭亡。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支持福王朱由崧即位,建立南明弘光政权。然而,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南下,攻克扬州、南京、嘉定(今上海嘉定区)等地,南明弘光政权陷入危机。在宁波城内城隍庙广场,南明官员钱肃乐等人召集千人集会,呼吁勤王组织义军抵抗清军。张煌言与同僚钱肃乐商议决定支持迎鲁王朱以海北上,建国于绍兴。鲁王授予张煌言翰林修撰一职。[1]​

折叠效忠鲁王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五月,清军渡过钱塘江,回避了鲁监国政权的正面军队,采取两侧水陆夹击的方式突袭。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明军防线全线溃败,导致绍兴及台州等地相继被清军攻陷。随着台州的沦陷,鲁王率领部众逃往闽南沿海地区,但在舟山群岛,守将肃虏侯黄斌卿以自己是隆武帝臣子为由,拒绝接纳鲁王一行人。明将郑彩前来迎接鲁王,并将其护送至厦门。张煌言返回家乡,与父亲妻子告别,然后南下出海,继续追随鲁王。他被鲁王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兼任兵部侍郎。局势稳定后,张煌言随张名振再次前往舟山及浙江东部地区,进行反清复明的义军招募活动。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苏松提督吴胜兆不满之前清廷对其罚俸六月的处分,同时与清江宁巡抚土国宝关系矛盾。在部下戴之俊、吴著等人的劝说下,他决定反清复明。吴胜兆请名士陈子龙写信与驻守在舟山的南明官员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支援。张煌言与张名振等人认为机不可失,建议出兵前往吴淞接应吴胜兆。双方约定在四月十五日、十六日里应外合,收复松江、苏州两府地区。然而,四月十三日,张名振率领两百艘战船,任命张煌言、徐孚远为监军,从舟山出发前往松江。但到达崇明岛附近时,不幸遭遇飓风,导致许多将士所乘船只触礁沉没,舟山明军被迫回师。张煌言座船亦被海浪撞毁,他在海滩上被清军发现抓捕,被困七日之久,后趁夜色逃脱。苏松提督吴胜兆见援兵未能如期到来,仓促间发动起义被清廷镇压,吴胜兆的反清复明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七月,清廷分三路进攻舟山,试图一举消灭以鲁王为首的反清复明势力。张煌言随鲁王率领水兵攻打吴淞地区,意图减轻舟山驻军的压力。在海上,张煌言等人所率领的部队成功战胜了浙江台州清军及江苏清军的吴淞水师。然后接到舟山驻守明军战报,得知战况危急,他们迅速返回支援舟山守军。舟山驻守明军奋勇抵抗清军的进攻,但最终人数众寡不敌,九月舟山被清军攻陷。鲁王在张名振和张煌言的保护下率领残部逃至福建。在那里,郑成功军队尊唐王朱聿键为正统皇帝,而鲁王和郑成功一直存在分歧。鲁王到达福建后,郑成功拒绝承认鲁王的地位,将其安置在金门,以藩王礼相待。

折叠三入长江之役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张名振和张煌言率领数百艘战船从福建出发,沿海北上,最终抵达长江口崇明岛一带的沙洲。当时,崇明城中的清军由于数量有限,并未敢出城与其交战。张煌言和张名振率领的军队围困崇明城长达八个月,随后将崇明岛及沙洲作为他们的基地。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九月,他们率领明军船队成功攻入黄埔港口,当地居民纷纷表示欢迎。上海县令阎绍庆多次向清廷上书请求援助,江宁巡抚周国佐率军前来支援上海。张煌言等人在崇明岛坚守,联合其他反清势力,积极进行兵员招募和资源储备以壮大自己的实力。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正月二十一日,张煌言和张名振等人率领部队冲破清军江上的封锁,抵达瓜州,缴获了清军十座防江大炮、钱粮以及火药。随后,他们登上金山寺,远程祭拜明孝陵。张煌言等人在镇江短暂停留后返回东返。三月初六日,张煌言和张名振的军队在扬州府吕四场一战中击败了防守的清军,成功登岸并缴获了大河营守备印,标志着初次入长江的胜利结束。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三月二十九日,张煌言和张名振率领部众再次进入长江,他们在仪真城外烧毁了数百艘盐船,然后返回崇明一带的驻地。这一行动导致清朝财政收入损失高达数十万两。在同一年,郑成功派遣忠靖伯陈辉率领部队,乘坐数百艘大船前来支援张名振和张煌言。九月初六,张煌言率领军队第三次进入长江,来到上海城下。十二月,张煌言和张名振的部队逼近南京,清廷东南地区的官员们纷纷出兵,试图彻底消灭张煌言和张名振的部队。然而,由于张煌言和张名振的力量有限,难以对抗清军,因此在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年末,他们率部退出长江地区。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张名振在出兵收复舟山后猝死于军中,临终前交托将军队交由张煌言统领。在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鲁王朱以海取消了监国称号,派遣使者上表永历皇帝,承认永历政权为南明的正统。次年,南明永历皇帝封张煌言为兵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清廷两江总督郎廷遣使者试图招抚张煌言,但遭到了张煌言的严词拒绝。[2]

折叠联郑抗清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郑成功与张煌言的部队联合北上,但在抵达羊山一带时再次遭遇飓风,导致明军船只受损严重,最终罢兵并被迫撤回厦门。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朝主力与南明李定国在西南地区展开激烈战斗。郑成功看到清军东南沿海地区的防御相对薄弱,便趁机大举北伐。张煌言认为崇明岛地势险要,有悬洲可守,是江海的门户,建议郑成功先攻占此地,作为基地修整军队。然而,郑成功并未采纳张煌言的建议。

清军在瓜洲(江苏省扬州市)金、焦二山间设置横亘江面的铁索,并在两岸布置西洋大炮构筑瓜州外围防线。张煌言冒险逆流而上,率领十三艘战船成功突破清军长江防线。在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他率领明军成功收复瓜州城,次日郑成功率军抵达瓜州。占领瓜州城后,郑成功计划先攻取江宁(南京),而张煌言建议全力攻夺京口(江苏省镇江市)。他提议先派遣偏师佯攻观音门,使江宁(南京)清军不敢全力救援京口(江苏省镇江市)。郑成功最终听从了张煌言的建议,双方约定在芜湖地区汇合。六月,张煌言率部顺利攻占观音门和京口。七月,他顺江而下,派遣使者沿江到各郡县张贴招降布告。原明故吏和忠于明朝的百姓纷纷响应起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煌言率领部下成功收复攻占安徽四府、三州和二十四县,夺回近三十座城池。

郑成功攻占京口后,张煌言提出兵贵神速的建议,主张趁清廷援兵未到之际迅速登陆江宁(南京),迅速攻占江宁城。然而,郑成功认为江宁城内清军势力强大,难以一战而胜,因此选择重兵包围而不直接攻击,希望通过围城逼使城内清军降服。为赢得当地百姓的支持,郑成功还派遣大将安抚周边郡县百姓。然而,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郑成功因为多方面考量而未对城市进行实质性的攻击,导致错失了攻城的最佳时机。

至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七月十五日左右,清将梁化凤率领援军进入江宁城,同时东南地区的清军也纷纷赶来支援江宁。在七月二十二日晚上,江宁守军趁郑成功军队不备的情况下发动突袭,造成郑军溃败。郑成功在攻打江宁失败后,放弃瓜州,撤回到长江口。随后,他改变方向攻击崇明岛,但由于遭受挫折,并未及时通知张煌言,便撤回福建。

折叠孤军奋战
郑成功撤回福建后,深入敌境的张煌言部队陷入了困境。清廷两江总督郎廷佐调集舰船追击张煌言部,同时派遣使者试图招抚张煌言。张煌言再次拒绝了清廷的招抚,试图进入鄱阳湖途中,与清军湖北水师主力相遇。在这次交战中,张煌言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几百人侥幸生还。他毁掉舰船,带领残兵从桐城经过英山、霍山,到达东溪岭时,清军骑兵赶来追击。张煌言的余部四散奔逃,他本人则通过换装继续逃跑。为了躲避追兵,他花费巨资贿赂当地向导,在夜间穿越崎岖小路。由于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张煌言的脚伤加重,只得向当地居民求助。村民见到张煌言一行疲惫不堪,认为他们可能是坏人,因而拦下他们。为了脱身,张煌言只得支付一笔款项给村民。在长途跋涉中,经过东阳、义乌等地,张煌言返回天台,召集旧部重新组织义军。得知张煌言幸免后,郑成功也将一部分军队交给他指挥。张煌言向永历帝报告了自己的战败消息,永历帝予以安慰,并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西南的李定国在与清军的战斗中陷入不利局面,为减轻永历朝廷的压力,张煌言派遣使者试图与夔东十三家联络,共同出兵,以分散清军主力。然而,由于夔东十三家长期与清军激战,损失严重,且力量有限,最终未能提供支援。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北伐遭遇挫折后,决定收复台湾作为复明基地。对于郑成功的计划,张煌言表示保留意见。在《上延平王书》中,他指出成功大业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团结和地理条件的优越。认为如今清廷已经衰弱,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迁徙东南沿海百姓以防止与明军勾结。考虑到台湾地理狭小且远离大陆,即使攻占台湾对反清复明也并无实质好处。然而,郑成功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出兵攻打台湾。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人投降,郑成功成功收回台湾。同年四月,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率军入缅,杀死南明永历帝,永历政权覆灭。得知消息后,张煌言深感痛心,多次上书鲁王,希望他挺身而出,继续领导明朝遗臣进行反清斗争。然而,由于郑成功未予支持,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去世,其子郑经继任延平王。十一月十三日,鲁王朱以海去世。在此后的时期,张煌言带领余部坚守孤岛,继续与清军作战。

折叠英雄末路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六月,张煌言解散反清义军,选择隐居在海岛,与友人罗子木、仆从杨冠玉为伴。清廷对张煌言在明朝旧臣中的声望感到忌惮,因此逮捕了他的家人和妻子,同时在民间大肆搜索张煌言。张煌言在海岛上养着两只猿猴,安排它们警戒放哨。如果有船只靠近海岛十里以内,猿猴会发出尖叫作为预警,借此张煌言得以避开清朝官兵的追捕。然而,清朝官兵通过叛徒的口供得知了张煌言的具体位置。于是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七月十七日的夜晚,清军绕过岛屿,猿猴未能发觉,张煌言与罗子木、仆从杨冠玉遭到了抓捕。浙江总督赵廷臣曾多次劝说张煌言投降,但张煌言坚决拒绝。九月七日,清廷发布处决令,张煌言端坐接受刑罚,终年仅四十五岁。与他一同被处决的还有罗子木和杨冠玉。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张煌言在杭州弼教坊被处决,万斯大等人按照他的遗愿将其葬于西湖南岸、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高宗命令记录前朝“殉节诸臣”,并予以褒谥和祭祀。张煌言被追谥为“忠烈”,并被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3]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折叠忠孝难全
南明隆武帝政权在清朝的入侵下灭亡后,张煌言告别家人,护送鲁王朱以海前往舟山,在那里组织义军,展开反清斗争。张煌言的父亲张圭章在清朝官员的逼迫下,被迫写信劝说张煌言投降。然而,张煌言认为这封信是清廷的阴谋,因此在回信给父亲张圭章时表达了“儿不孝,宁为赵苞,不为徐庶!”的观点,以彰显自己不愿受敌人影响,坚守舍家为国的忠贞信念。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张煌言的父亲去世,由于种种原因,张煌言未能回家参与丧礼,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折叠社祠梦神
相传张煌言少年时放荡不羁,沉湎声色喜欢赌钱饮酒。有一次张煌言喝醉后睡在社祠里面,梦见天神对他说:“君宜自爱,他日成大事者,君也”。张煌言梦醒之后痛改前非,从此用功读书,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考中了举人。

折叠千年鹿
传说中,张煌言早年曾经在一次海上作战中遭遇飓风,导致所乘船只被风暴摧毁,漂流至一座荒岛。在荒岛上,张煌言因饥饿难耐而不知不觉地入睡。据说他在梦中遇到一位金甲天神,后者表示愿意提供一只千年鹿作为食物,但要求在十九年后将其归还。张煌言醒来后,发现荒岛上竟然真的出现了一头黑色的鹿。他于是将这只鹿杀死,并以其肉为食。令人奇异的是,张煌言在吃了鹿肉后连续数月都没有感到饥饿。

后来,一艘船经过该岛,将张煌言送回了他的家乡。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七月十六日,张煌言在被抓捕的前一天梦到金甲天神手捧符节,称上帝欲征召他。令人惊讶的是,张煌言从流落荒岛到身故正好为十九年,因此一些当时的人们认为张煌言的死并非偶然。[4]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作品
张煌言在一生中创作了丰富的著作,其中以抗清复国为主题的诗词为主。他的作品突显了反清战争的残酷现实,同时强调了他本人为实现复国理想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因而被誉为“诗史”。清代文学评论家沈光宁曾对张煌言的诗歌给予高度评价:“其诗痛而不摧,郁而愈壮。”他认为张煌言以舍身殉国的爱国气节,可与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相媲美。由于战乱的影响,部分张煌言的诗词已经失传,后来有人将其作品整理并编成《张苍水集》。

张煌言的代表作品包括《北征录》、《武林狱中作又一首》、《与蔡无能论兴复》、《放歌》、《代内人狱中有寄》、《上延平王书》等。[5]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在南明历史上,明史专家顾城认为张煌言是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尽管张煌言偏居浙江、福建海隅,没有地方实力的支持,但他在形势变化中灵活应对,与清廷对抗周旋数十年,其政治洞察力和魄力甚至超过了晚明名臣史可法、何腾蛟等人。

在历史学者陈宝良的《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一书中指出,在明代一部分士大夫中,有人能够毫不犹豫地实践儒家的节义精神,而张煌言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们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为了忠君报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张煌言已经成为千古之人物,将其比作宋朝的文天祥,这个观点得到了世人的共鸣。

鄞县(浙江省宁波市)人高允权在《哭苍水》中写到:“壮心未得同狐偃,大节还能愧李陵。十九年来精卫恨,故人永夜哭寒灯。”

李国文先生认为,虽然明朝皇嗣断绝,南明覆灭,但作为明朝遗臣的张煌言仍然坚持统兵,其存在象征着大明王朝尚未完全灭亡,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张煌言这个名字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他的逝世标志着明朝的最终灭亡。[6]​

参考资料
1.沈冰壶 - 张公苍水传 - 张公苍水传 . 1.
2.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  . [2023-12-10]
3.顾诚 - 南明史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932.
4.冯励青 - 张煌言年谱 - 独立出版社 . 1.
5.略论张煌言诗歌特点  . [2023-12-10]
展开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煌言」诗词全集(5)首)
1
《长相思 秋》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2
《甲辰八月辞故里》
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
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
怒涛岂必属鸱夷。?
收起
3
《满江红 怀岳忠武》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4
《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问主人,呢喃泪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舫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呢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
北来春社添恶况。一处靡芜兵燹红,
朱门那得还无恙!最怜寻常百姓家,
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
烟火萧条千里孤;春燕巢林木,
空山啼鹧鸪。只今胡马复南牧,
江村古木竄鼪鼯。万户千门徒四壁,
燕来亦随樯上鸟。海翁顾燕且太息,
风帘雨(左巾右莫)胡为乎
收起
5
《忆西湖》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忠肃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汇




忠肃,读音是zhōng sù,汉语词语,意思是忠诚恭敬。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忠肃

  • 拼音

    zhōng sù


  • 注音

    ㄓㄨㄙ ㄙㄨˋ

  • 解释

    忠诚恭敬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忠诚恭敬。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孔颖达 疏:"忠者,与人无隐,尽心奉上也。肃者,敬也,应机敏达,临事恪勤也。"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忠肃内发,款诚外昭。"

《隋书·经籍志二》:"致令允恭之德,有阙於典坟;忠肃之才,不传於简策。"






张名振播报编辑[url=]上传视频[/url]

明末抗清名将





一分钟了解明朝将领张名振
01:15



















收藏
113
11



张名振,字侯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一说山西人,南京锦衣卫籍。 [1]原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弘光元年(1645年),安宗被俘,招集义师,共图恢复。与张煌言等拥立鲁王监国于绍兴。 [2]后奉监国鲁王之令从福建金门回到舟山。
鲁监国二年(1647年),获悉苏松士绅起义,统战船进至崇明,覆舟兵败。清军进逼,迎鲁王居舟山。舟山失陷,又奉鲁王依郑成功。其后与张煌言多次攻崇明、镇江,进窥金陵,力图恢复。永历八年(1654年),随郑成功收复舟山,死于军中。 [3]

相关星图

[url=]明末抗清名将[/url][color=rgba(0, 0, 0, 0.6)]共16个词条10.4万阅读


袁崇焕
[color=rgba(0, 0, 0, 0.6)]成就: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阎应元
[color=rgba(0, 0, 0, 0.6)]成就:领导江阴抗清运动,城破坚贞不屈




李过
[color=rgba(0, 0, 0, 0.6)]成就:率大顺军联合大明何腾蛟抗清




史可法
[color=rgba(0, 0, 0, 0.6)]成就:拥立福王,抗击清军











全    名张名振
字侯服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
逝世日期1654年
主要成就拥立鲁王监国,进攻长江下游
主要作品《登金山遥祭孝陵》

目录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张名振少时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游历京师,东厂太监曹化淳引为上宾,与东林党关系甚密。崇祯末,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
弘光元年(1645年)夏,南京、杭州相继失守,钱肃乐等起兵拥鲁王监国于绍兴,张名振以兵赴。
鲁监国元年(1646年),鲁王败退入海,张名振扈从。不久,鲁王去厦门,张名振留舟山待机。
鲁监国三年(1648年),又迎鲁王还浙东。
鲁监国四年(1649年),联合阮进,讨伐奉隆武年号之舟山总兵黄斌卿,黄被阮进沉海灭之,张迎鲁王正式驻跸舟山。此后和张煌言等领兵三入长江,希图收复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
永历八年(1654年),第三次攻克舟山后,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舟山军中。遗言以所属军队归张煌言统率,继续抗清。

轶事典故
播报编辑

据说明朝末年,鲁王逃到了舟山,辅佐鲁王的是舟山人张名振。张名振是东海抗清名将,屡次击败清军。鲁监国六年(1651年)的除夕,清兵趁张名振率兵远出攻打松花江之机突袭海城,清军逢人便杀,他们相约,一直杀到鸡鸣为止。他们杀了舟山百姓18万多人,最后只剩下六户人家。当清军杀到刘家岙时,忽然听到了公鸡的叫声,便停止了杀人。正是由于这一声鸡叫,才救了舟山的这最后六户人家,舟山人才得以繁衍下来。从此,这一纪念公鸡挽救人们性命而除夕不杀鸡的风俗就流传下来。

史料记载
播报编辑

张名振,字侯服,应天人。崇祯末,为石浦游击。鲁王次长垣,率舟师赴之,封定西侯。以所部屯舟山,移南田,迎王居健跳所,与阮进、王朝先共击黄斌卿。斌卿,莆田人,崇祯末为舟山参将,唐王时封伯。名振奉鲁王如舟山,不纳。既,以王命进侯。斌卿法严急,配民为兵,籍大户田为官田,先后戕荆本澈、贺君尧。王次健跳,令进告籴,又不应。至是,名振破舟山,沈斌卿于海,迎王居焉。使日本乞师,不应。成功袭破郑彩,名振因声彩杀熊汝霖、郑遵谦罪,击破其馀兵。俄,又袭杀朝先。师攻舟山,名振与煌言奉王南依成功。成功居王金门,名振屯头。成功初见名振不为礼,名振袒背示之,“赤心报国”四字,深入肤,乃与二万人,共谋复南京,攻崇明,破镇江,题诗金山而还。复与成功偕出,师次羊山,飓作,舟多损,惟名振部独完。再攻崇明,复入镇江,观兵仪真,侵吴淞,战屡胜。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卒于军。或云成功之。

亲属成员
播报编辑


弟:左都督张名扬,清朝谥烈愍。 [5]

主要事迹
播报编辑

永历七年(1653年)八月,张名振和监军兵部侍郎张煌言带领五六百艘战船向北进发,来到长江口的崇明一带沙洲。崇明城中的清军兵力有限,不敢出战,被围长达八个月。张部明军以崇明和附近沙洲为基地,如清方一份档案中所说:“筑圩耕种,近城十里之外,贼众充斥。百姓菜色相望,饥馑难支。为我用者恹恹待毙,为贼用者欣欣向荣。”“崇明产米之乡皆在平洋山前东、西阜沙,今被贼踞。”张名振部明军的进驻崇明沙洲只是为长江战役作准备,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长江。 [4]九月,明总兵张名振与邑人顾忠等,统率战船百余艘,驻泊排沙洪。九月十一日进入施翘河,迎战守将吕公义。十八日,张名振率战船乘晚潮直抵高桥洪,吕公义退兵入城,张率部千余登岸。半夜,张部从岸上截杀河口墩兵,并燃响号炮,引诱吕公义出城。吕在天妃宫与张部相遇,中枪身亡。把总华本德同时战死。张名振乘胜直抵城壕,包围县城。二十一日凌晨,张部攻打西南城,毁城墙五堞。接着又攻打西北城,遭守军炮火还击,乃退。二十三日,张部占据平洋沙,又分船停泊大安、山前各沙,并派船截断各渡口,使县城与外界“匝月塘报不通”。直至十一月张部才退兵。
永历八年(1654年)正月十七日起,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部明军乘船分批进入长江口,冲过狼山(今江苏南通市南面沿江重镇)、福山(与狼山隔江相对)、江阴、靖江、孟河、杨舍、三江等清军江防汛地,二十一日到达瓜州。明军在金山上岸,缴获清军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药、钱粮等物。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带领五百名军士登金山寺,朝东南方向遥祭明孝陵,题诗寄慨。 [4]
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六日,明末名将郑成功率部自宁南退,来攻崇明。八日,郑成功派部将梁栋宇等至城下劝降。十一日黎明,郑军包围县城,用巨炮轰击,毁西北角城楼百余堞。接着,又填没护城河,架起云梯猛攻。郑军连续七次攻城,并在城楼与守城清军展开肉搏战,仍未攻克县城。十四日,郑成功引兵南去。

作品欣赏
播报编辑


作品

登金山遥祭孝陵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①。
鹑首义旗方出楚②,燕云羽檄已通闽③。
王师桴鼓心肝噎④,父老壶浆涕泪亲⑤。
南望孝陵兵缟素⑥,会看大纛祃龙津⑦!

题解

这首诗是张名振在一次和张煌言带领数百艘战船直上长江,登金山遥祭孝陵的时分所写。这次进兵是为了配合晋王李定国的军队在西面向清军的进攻,诗中写出了张名振对成功进军的冲动和悲观心境。

正文

①钟山——在南京,即紫金山。
②鹑首句——鹑首,星宿名,相当的地域在秦,属雍州,今陕甘一带;这里借指桂王从西面收兵。楚,指长江中游南北各省,那时桂王的军队由瞿式耜何腾蛟等带领,在湘赣等省活动。
③燕云句——燕,指北京,这里燕云羽檄指桂王收回来的调兵文书。闽指闽浙一带,事先作者等活动的地域。
④王师句——王师,指明军。桴,击鼓槌,这里作动词用。心肝噎,冲动人心。
⑤壶浆——见张煌言《师次圌山》注⑥。
⑥南望句——孝陵,明太祖的陵墓,在南京钟山。缟素,白色的丧服。
⑦大纛句——大纛指军旗。祃,班师前祝祷成功。龙津,《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上则为龙。李义山《春日寄怀》诗:“欲逐风云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这里借指长江。

语译

十年来纵横海上,一个大明孤臣。
钟山美妙的风光远远看得清楚。
西面高举的义旗才出湘赣之地,
君王调兵的檄文曾经抵达浙闽。
王军的战鼓紧擂,响声冲动人心;
父老们流着眼泪,劳军如见亲人。
南望太祖的陵墓,全军一色缟素,
便要竖起大纛旗,江头祭祷皇陵。

人物墓地
播报编辑

墓葬舟山芦花岙,于当月动土兴建,翌年正月竣工。墓碑刻"皇明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太子太师定西侯侯服张公之墓,永历丙申正月吉旦"等字样。同年,张苍水作《哭定西侯墓》诗日:
牙琴碎后不胜愁,絮酒新浇土一抔。
冢上麒麟哪入画?江前鸿雁已分俦。
知群遗恨犹瞠目,似我孤忠敢掉头?
来岁东风寒食节,可能重到剪青楸。
阴文隶书,字大0.13米见方,旁题‘永历丙申正吉旦。民国《定海县志》载,清末民初该墓已经毁坏。今据当地老年村民回忆,此墓在解放初期还有土堆和墓碑、残柱等,1958年"大跃进"平整土地时全部夷平。二十世纪70年代村民建房,牌坊柱和墓碑作石料砌入墙体,今尚存遗物于民居墙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1: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过
播报
编辑
讨论2
上传视频
明末抗清名将展开4个同名词条
一分钟了解李过
00:57
收藏
181
8
李过(?—1649年),字补之,后改名李锦,南明隆武帝赐名李赤心,陕西米脂县人。李自成之侄。绰号“一只虎”,史称他“年少骁勇善战”。 [3]
1632年冬,李过破辽州及傍近郡县。1638年4月,李过护卫老营家属往指定地会合。1643年3月,李过被李自成委任为后营制将军;10月,李过奉命先占临潼 ,直抵西安。 [3]1644年,李过被封为亳侯。 [4]1646年正月,李过等部围攻荆州;3月,李过被隆武帝赐御营前部左军挂龙虎将军印,封兴国侯,改其名为李赤心。1648年,李过等部大举出兵,7月,收复彝陵,南下湖南,占领常德;10月,攻克益阳;11月,兵锋直抵长沙城下。 [5]不久,晋封李过为兴国公。1649年5月,李过、高一功部进至梧州,终获暂时立足之地。 [6]1649年冬,李过因心劳力瘁病死于南宁地区。 [7]
根据新发现的大顺政权档案和李过撰写的《李过日记》《南源突围大事记》《皇城惊梦》《平江四十八寨图》《读史随笔》《圣祖公墓记》等数部著述,李过并没死,而是隐居于江西修水县,湖南平江县与湖北通城县三省交界的黄龙山当了道士,改名李绣,号黄龙真人。 [8]
人物关系

李来亨
养子

李自成
叔父
别    名李锦
字赤心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陕西米脂
逝世日期1649年
主要成就联明抗清
本    名李过
爵    位兴国公
目录
1人物生平
2家族成员
3主要成就
4历史评价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少从李自成起义,曾败孙传庭于潼关,又长驱直入山西。大顺政权建立,任权制将军,封亳县侯,为大顺军主要将领之一。
李自成自北京败退时受命镇守陕北,统帅三万人自新安进攻府谷、大同,与清军阿济格部作战三月,牵制清军南进。
随李自成渡江,破太平、东乡、达州、夔州(今重庆奉节)、新宁,转战湖广。
李自成在通城县九宫山遇害后,李过与高一功、刘体仁会合,自通城入岳州,后率大顺军联合大明何腾蛟抗清。
绍宗皇帝赐其名为赤心,授总兵、龙虎将军,统御营前部左军,封兴国侯。命其营“忠贞营”,归堵胤锡监督,所部两万人,为精锐诸军之首。
隆武元年(1645)七月,攻荆州不下。九月,败清军于荆州新城。隆武二年(1646),围荆州,收复房县、武当山,攻商州大败,屯夔州、施州(今湖北恩施)、当阳,数次进攻荆州不克。
永历元年(1647),自巫山、大宁(今重庆巫溪)屯建始。永历二年(1648),晋封兴国公,收复宜城、襄阳、常德、湘潭、湘乡、衡山。强攻长沙不克,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山东河南义军十万人,与李成栋一起援救南昌的金声桓,由于意见不合,屯兵茶陵不进。
永历三年(1649)三月,兵溃,转战衡州、永州、当州、宁州,至南宁,陈邦传怂恿李过夺桂平、肇庆,劫持昭宗以令诸将,被李过严辞拒绝。永历四年(1650),军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殁。 [2]
家族成员
播报
编辑
叔父:李自成
养子:李来亨
子随驾缅甸,后隐居腾越,今云南腾冲腾越镇,改姓段氏。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在明末起义中与李自成同生死共战斗15年,转战秦、晋、豫、皖、鄂、川等省,参加战斗数百次。封大顺制将军、都督。永昌二年(1645)镇守陕北,与清军阿济格所部作战3个多月,牵制清军南进。大顺军放弃西安后,同高一功率部经汉中、川北、鄂西到达荆门。李自成殉难后,李过部与其余部队在湖南岳州会合,改名“忠贞营”,联合明大臣何腾蛟、堵胤锡等共同抗清。后随晋王李定国转战湘、桂,坚持斗争5年。 [1]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李过在抗清斗争中英勇不屈。清统治者在弘光元年一年中“招抚”他六次,结果“人信不还”,表达了坚定的抗清决心。他率领的部队多次打败清军,有力地支持了大明朝廷。李过因病去世后,原大顺军由高一功率领,继续进行抗清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龙山 - 湘鄂赣交界山脉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黄龙山是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风光迷人的旅游胜地--山川深重,钟秀奇多。

黄龙山东麓的黄龙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黄龙宗拥有信徒从多,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均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黄龙山自古就是吴之头楚之尾,如今则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和自然分水岭,因其山幽林静,向来为佛道所钟情,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信徒遍布世界的黄龙宗就诞生在这里,还有日、韩的黄龙后裔组团到黄龙来拜谒祖山祖庭,而黄龙的特殊区位、原始植被、秀丽风光、奇峰异石、天然温泉,更是被世人誉为江南的香格里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龙山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目录
1黄龙山概况
2黄龙山风光
3黄龙山人文
4黄龙寺历史
5实用信息
6主要景点
7工艺品
折叠编辑本段黄龙山概况
黄龙山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在江西修水黄龙乡境内,山北为湖北通城,属幕阜山脉(江西庐山,湖南天岳山同属此山脉),主峰只角楼,伴随着雄伟挺拔的黄龙山而闻名遐迩。立足幕阜山顶峰黄龙山上的龙王峰,只角楼,极目远眺,湘、鄂、赣三省尽收眼底。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有多处名胜古迹,令游客流连忘返,自然风景秀丽,系幕阜山脉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的自然观而著称,被誉为湘鄂赣'的香格里拉",同时其历史底蕴厚重,影响深远。黄龙山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黄龙山自古未遭人为破坏,至今一派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始风光,自然景观大小难以胜数,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达人贤士题诗赋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又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景区内曾被历朝三次封赐的祖庭黄龙寺至今犹存,香火兴旺。
黄龙山
黄龙山

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位于江西修水黄龙乡白桥村)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山蕴藏丰富的常年不低于70ºC的温泉,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为方便游客,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选。

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鸣水瀑布、黄龙寺摩崖石刻、刘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亩、泰清温泉、玉皇殿、石龟问松、八卦石、鲤鱼朝天等40多处。

折叠编辑本段黄龙山风光
折叠景观
通城黄龙山雪景
通城黄龙山雪景
走进黄龙山,这里的原始生态、天然地貌、奇峰异景会让你目瞪口呆、惊喜莫名,这里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树木繁茂、禽兽满山……这样一方净土、人间乐土、世外桃源,竟然存留在人烟稠密的江南水乡,当真是一个异数。

黄龙能有如此原始的生态、奇丽的景观,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黄龙山山势陡峭、垂直落差大,不适宜人类生活,现实中黄龙山海拔800米以上, 是根本看不到人烟的,远离了人类的践踏与破坏,是黄龙山原始风貌能硕果仅存的主要原因;其次黄龙山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距任何象样点的城市都在200公里以上的闭塞条件,使黄龙山长久以来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得以独享清静、独自悠闭,使黄龙有幸远离了"粉黛"的浸染,脱离了"铅华"的污浊,免遭了人为的雕饰,保持了她青衣素面的天然面目。

黄龙山的景观更是奇特诡异,到了黄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等类似的字眼。这里有栩栩如生的金鲤承露,有神灵活现的石龟间松,有维妙维肖的蛤蟆石,有恍然如真的营盘幕,有叹为观止的耸天石瀑,有惊心动魄的试剑石,有天设地造的玉女穿梭,有今古奇观只角楼、令人心驰神往的云之巢、人间少有的石田三亩、惊天动地的黄龙四重瀑,更有神秘的八卦图、诡异的不二法门、自然奇观寒牛不出栏……

总之遍布黄龙的一百处自然奇景,不仅能让你心旷神怡、神魂颠倒、心喜若狂、留恋忘返,其饱含的历史成份与人文内涵更会让你心旌动摇、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坐看东西州"。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海拔1500余米的黄龙山,由于独立千仞,是登高望远的绝好去处,重阳之季,秋高气爽,黄龙之上,望得见万里长江的白帆点点,鄱阳洞庭的波光粼粼。东西走向的黄龙山,由于峰峦叠障,树木葱郁,加上地处亚热带中部,雨量充沛,因而溪涧密布,瀑布丛生,是修江、汨罗江、隽水三河的发源地,因此黄龙山自古就有"一山观两湖,一水发三江"之说。

黄龙山素以清静旷远、山高林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著称,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上佳去处,而且是修身养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为佛道所钟情,山上道观寺庙众多,只角楼的云巢,就因为东晋著名的道士葛玄在此修身炼丹、并成仙升天而名扬天下;东麓的黄龙寺更因为开创了有世界影响的黄龙宗,而被古今传颂。至今山上还有黄龙寺、回龙寺、三清宫等香火不断、钟鼓不绝。

黄龙山除遍山奇特的石景外,植被也很有特点,层次分明,山下是阔叶乔木,山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再上是耐寒的矮曲林,山顶为寒地草甸,草甸中稀有的树木则株株龙盘虬曲,比盆景还赏心悦目。南侧山坡清一色的杜鹃,俱在二米左右高,蜿蜒几十里,每到春暖花开,漫山灿烂,香动三省。山上珍贵树竹、珍贵药材、天然水果繁多,而且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穿山甲、云豹、白鹇等。黄龙山气候独特,南承暖气,北御寒流,冬春之交,南面山花盛开,北有冰凌积雪,所谓"涧深春积雪,岩幽夏无暑",实为天然的避暑胜地。

折叠文化
黄龙山不仅山川秀美,景色奇特,而且历史渊远,文化厚重。相传大禹治水就曾登此山,并勒石铃铭,山上多存历代道痕佛迹,至于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赋联,更是不可胜数,仅黄庭坚的石刻手迹就有十多处,如"黄龙山"、"法窟"、"三关"等,古代遗迹如观音井、三塔嘴、灵源桥、僧浴池、上天梯等也有很多,此外,山南天岳关作为抗日时期天岳关特别区政治局所在地,有国民党修建的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上有蒋中正手迹"气壮山河",山北清代所建的苦竹岭石卡,其侧巨石上蜀人杨汉域率兵破倭的记事仍历历在目。当然,最有影响的,还是信徒遍天下、跻身禅宗七宗之一的黄龙宗了。

自唐乾宁年间(758-759年)超慧创建黄龙寺,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黄龙寺就名声大振,只是其经宗经超慧、海传、至愿三代即绝,五代战乱更是废为民居,虽然唐、宋曾三次敕封,但黄龙寺空有"三敕崇恩禅院"之名,直到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清临济名僧慧南入主黄龙,创立黄龙宗,黄龙寺才名至实归、丛林侧目。

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11岁出家,先拜靖安县宝峰寺云门宗怀澄为师,后学衡山福严寺临济宗匠石霜慈园,得印可后先后住持永修同安寺、庐山归宗寺,晚年住持黄龙至园寂。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三关"说教,开说话禅先河,赢得"三关陷虎,生断十方"之美名,自成一宗,名动天下,声振丛林,被奉为一代宗主、黄龙祖师。慧南之后,黄龙更是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被天下"。

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为名山大寺的住持,而且这些高僧与朝庭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张浚、周必大和权臣徐俯、韩驹、李邴、张九成、郭功甫、张镃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吕本中等相交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可见当时黄龙寺的影响之盛,黄龙也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与倡导下风行全国。

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而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黄龙宗通过日、韩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黄龙宗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在佛教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另外,作为吴头楚尾的黄龙山,自古就经受了两国文化的激烈碰撞,如今更是三省互通婚姻、三省共用方言,兼收并蓄的结果是在湘鄂赣边区、以黄龙山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黄龙文化,这是修水文化异于我市其他地方的一个突出特点。黄龙文化不仅蕴育产生了象黄庭坚、陈门五杰等文化巨人,为修水赢得了"文章奥府"之美名,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空里,还将继续造就和影响修水文化的品位与走向。

折叠开发
自1998年6月,日本东京驹泽大学永井政之教授率团来修水黄龙山寻根礼祖为开始,日本信徒来黄龙山觐礼祖山祖庭的已有好几拨了。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崇尚重返大自然,而黄龙山以其原始植被、自然生态、天然景观、旖旃风光,正好满足了社会的这种需要,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黄龙山因之被人们誉为当代的世外桃源,江西的香格里拉!

如今的黄龙山可热闹了,登山游览的、探幽访古的、论证考察的、朝觐参拜的等等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尤其是号称"三省第一泉"的黄龙山泰清温泉,水温长年在摄氏80度左右,水中含有多种微量矿物质,对很多种疾病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此自古就受到三省人民的青睐,近年更是车如龙人如潮,虽然浴位增至八十多个,仍然通宵达旦,应接不暇,这些来人中,不仅有本地的,有周边城市的,更有上海、浙江、福建以及国外的。

2003年,深圳某旅游开发公司与日本某株式会社,看中了黄龙山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开发潜能,准备联合投资人民币3.68亿元,整体开发黄龙山风景区,意向性合同都签订好了,后来由于公司资金运作的问题,开发被推迟。但从此却揭开了黄龙山的开发热潮,各路联系开发黄龙山的人马络绎不绝。鉴于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修水县委县政府为此制订和确定了"高标准、高品味、高起点"的"三高"开发要求与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审慎而持重地与众多开发商商议着黄龙山风景区的开发前景。

黄龙山,江西的香格里拉,明天一定更辉煌。

折叠编辑本段黄龙山人文
修水自古"山川深重,可供游览","大江以西山水之秀甲天下,洪州分宁(修水)钟秀居多",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古有风山献朝阳、犀津夜月、谦溪书院、山谷钓台、旌阳剑池、黄龙法窟、石壁温泉,、栖霞柱石等。可供游览之地有黄龙山、清水岩、南山崖、双井村,大湖山等,其中尤以黄龙山为最。

黄龙山又名幕阜山,以幕阜山脉名之。幕阜山脉横亘于修水西北,西出湘、鄂边境,东延余脉到庐山。属褶皱断块山。在修水县境内从西部黄龙山逶迤到北即太阳山,横跨黄龙、白岭、全丰、大椿、港口、布甲等乡镇,全长约90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28处,该脉有黄龙山、白米山、狮子山、凤形山、将军旁、大湖山、九曲岭、九龙山、太阳山等山体。

黄龙山位于幕阜山脉中部、修水县西部,为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黄龙山凤景区方园数十里,凤景美丽、壮观、奇绝,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有晋代葛洪《幕阜山记》为证:

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山,高于平地一千八百丈,周五百里,二十四气,福德之乡。洪水之灾,居其上可以度世,又有列仙之宝坛场在其侧。旁有竹两本,修翠猗然,随风拂拂,各扫坛竹。其上有池,水正澄洁,时有二鱼游泳其中。

有葛仙翁(即葛玄,三国吴琅邪人,葛洪的从祖父)炼丹井,药臼尚存。山无秽草,惟杞与芳之属。有石如丹珠。绝顶有石田数十亩,塍渠隐然,非人力所能为!有僧园曰长庆,有宫曰玉清。鸟道断绝,不可登览,左黄龙,右凤凰,皆在山麓。

更有宋初诗人陈抟《游黄龙幕阜山》云:

折叠编辑本段黄龙寺历史
修水佛教活动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幕阜山记》。文中载幕阜山"有僧园曰长庆"。隋代修水佛教活动渐盛,黄庭坚《兴化禅院记》载:隋初在"幕阜之东,黄龙山之下"的青龙山"背山向溪"有道场叫灵台院。至唐代,由于朝廷倡导,禅宗盛于江南。修水以山峭水幽、民风乐施吸引着很多禅侣,一时寺院林立。黄庭坚在《分宁云岩禅院记》中追记唐时修水佛教盛况时称"江西多古尊宿道场,居洪州外境内者以百数,而洪州境内禅席居分宁县者以十数"。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禅师均先后在本县进行过弘法活动。

唐乾宁二年(895年),超慧禅师首创黄龙寺。超慧,俗姓张,字诲机,法讳真熹,清河(今江苏淮阴县)人(见《中国名人大辞典》),进士出身,官至凤翔太守,擢福建节度使,辞而不受,弃家云游,曾受法于青原六世玄泉彦禅师,至黄龙山后,引为观止,曰:凝三山之灵秀,蓄九泉之源流,九关十三锁,真佛境也。遂受法于黄龙山永安寺马和尚,不久继主永安寺。传说永安寺在黄龙山西北,今湖北通城境内,因风水山向不宜,几年不振,其时永安寺内有一典座,名司马头陀,亦称神眼头陀,掌众僧斋粥之事。一天他去寺侧白龟井洗筲箕,忽见一只大白龟正在吃筲箕上的剩饭,他未惊动。第二天、第三天亦如此。头陀对它很怜悯,从此,每天给白龟供食。这样冬去春来,过了若干年。一天夜晚,头陀忽然梦见白龟对他说:“我是东海龙王侍卫,因受不了龙宫拘束,且爱黄龙山清泉,偷逃至此,现龙君知道了,限我今晚五更三刻回龙宫,我受你供养已久,不知如何报答。”说罢寂然而去。五更时,头陀复又梦见白龟回来,对他说:“因你养育过我,龙君恨你,将于五更三刻用神剑伤你二目。用常药无效,需用我涎沫方可治愈。我将涎沫遗于井石之上,明晨你可用它点双目,不仅可治眼疾,且可左观天文,右察地理,但你得速离黄龙,否则祸将及你。”说罢欲去。头陀不舍想抱住白龟。但闻空中风雷交加。突觉眼前金星一冒,双目疼痛。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唯目痛难忍,不可抵耐。头陀便披衣起床,按白龟所指,果见井石上有诞沫。他将一小点滴入右眼后,谁知突然昏天黑地,右眼剧痛,有如刀剜,他不敢再点左眼了,仅片刻双目皆愈,而右眼更是大放光明,再看井石上已无诞沫,于是头陀深知地理,头陀遵照白龟之嘱,离开黄龙,遍游名山大川,凡风水胜地,皆立记留钤。葬莹安居能富能贵。

数年后,超慧禅师因原永安寺狭小,又宗风难振,即请头陀相风水,另建寺院。头陀选定五虎出洞的平阳于玕地,并留钤记道:"地禀三山之秀气,接六八之精华,当兆四十八代禅师"。后黄龙寺果然应其所言。但头陀此次回黄龙,已被等候多时的东海龙王爪牙螃蟹精发现。龙王得讯,亲自追杀,头陀逃至奉新百太山,因龙王串通地神铁甲将军,被擒遭杀。百丈山大智祖师题一偈吊司马头陀,偈曰:"神眼头陀,其革奚五雨,生寄黄龙,死葬百丈"。

神眼头陀虽死,但按其相指,位于幕阜山脉主峰黄龙山(原名辅山,又名天岳)东麓的黄龙寺却拔地而起,因该寺集三山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寺与地相接,气与神相合,建后不久,即神侣云集,宗风远振。

黄龙山
黄龙山
却说吕洞宾在庐山巧遇汉钟离,拜为师傅,汉钟离传吕洞宾长命术,下山前送吕洞宾神剑两把,并再三叮嘱道:"此去逢龙莫欺,遇虎莫斗"。吕洞宾下山后,游历四方。一天,他从岳阳出发,途经分宁(修水)黄龙山,见该山气势磅礴,紫云成盖。知有异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烟缭绕,栋宇非凡。正值黄龙寺超慧祖师给弟子传经授法。于是洞宾潜入法堂。仅片刻,猛听一声断喝:"座旁有窃法者"。洞宾只得上前揖见祖师道:"晚辈贸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师息怒。敢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法术怎样?"祖师怒道:"你这守尸鬼,怎如此无礼?你只煮得铛内的,却煮不得铛外的。偷法应遭我打,拳打所盗之法,自然化为乌有"。即离洞宾二丈多远出拳,洞宾似觉身上隐隐作痛,即对祖师大叫:"你且等着!"怒奔出寺。

祖师见洞宾已走,便对弟子说:"刚才洞宾剑放毫光,今晚必飞剑来取老纳"。众僧听后,惊讶不已,不肯离去。祖师说:"你等放心,老纳自有办法对付"。

祖师见众徒离去,即端从禅床,双手合什,闭目念经。晚二更,突然两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宾飞来二剑。双剑在堂中回旋穿梭,只见祖师凝神静坐不动,默念神咒,等剑近前,将拂尘一扬,断喝一声"落"!双剑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观音井中。

当晚,洞宾久久不见双剑返回,知道超慧祖师果然法力高超,宝剑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庐山,求助于师傅。汉钟离责道:"黄龙超慧法力不在为师之下,你不听叮嘱闯出祸来,现别无良策,只有速去请罪,求赐还宝剑"。于是洞宾边夜赶回黄龙山。次日晨,洞宾到寺内求见祖师,再三施礼请罪,祖师才说:"你须在寺内做三年侍客僧,否则难成正果。还剑之事,三年后再说吧!"洞宾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祖师有意传授佛给自己,当即谢恩应允了。原来祖师早就知道洞宾是可造之材,只是年轻气盛,门户之见持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锐气,再传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两全其美。

洞宾在黄龙寺中,边干侍客杂务,边学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于佛道之间的法师了,超慧命其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山门。

超慧命洞宾取剑,其时洞宾虽是法力大增,用手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洞宾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其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两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洞宾手痕足迹仍如当初。

自吕洞宾与超慧禅师斗法败北成为其护法弟子后,黄龙寺名声日震,影响日远,有"法窟"之美称,寺前三门冲口石梁上"法窟"二字至今完好。传其统者,分居于庐山,武昌等地,庐山黄龙寺即为其弟子所造,朝廷鉴于超慧祖师的突出贡献,先后于光化二年(899年),元估元年(904年)旌表他为"黄龙大德祖师","黄龙祖师"。超慧之禅经黄龙海传至黄龙志愿,三代即绝。

五代十国时期,黄龙寺因战乱废为民居,宋代黄龙寺渐次修复,并获得空前发展。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敕赐黄龙寺为"崇恩黄龙禅院",故该寺便有"三敕崇恩禅院"之称。

宋治平年间,程公孟为洪都太守,游黄龙寺,捐金置田,并于治平二年(1605年)敦请丛林名僧慧南入黄龙寺为住持,是为黄龙第四代僧(见慧南墓石刻墓志铭)。慧南,本信章,信州玉山(今玉山县)人,少年出家,遍参禅法,曾受法于临济宗七世石霜慈明,其至黄龙寺,断往开来,起禅宗于末运,以"三关"说教,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因而举世闻各名。《五灯会元》载:"师(慧南)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问:'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间,学者莫有契其旨。脱有酬者,师未尝可否。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主要理论是"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黄龙三关"强调了学人触机即悟,《禅林室训》云:黄龙室中有三关语,纳子少契其机者,脱有训对,惟敛目危坐,殊无可否,廷之益扣之。黄龙曰:"已过关者掉臂而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丰富发展了禅宗接引学人的方法,开"看话禅"之先河,"三关"基本上概括了黄龙宗的教义,继承了临济宗的禅风,又更看重于通过问答启迪的特点。黄龙寺前三关桥边石亭上即有"已过关者"诸语,寺右化人坑左崖石壁上"三关"二字至今尚存。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深为惠南所折眼,曾盛赞其"真丛林主也"。

慧南主黄龙寺时,至门下受法且广其传者34人,再传弟子则"横批天下"。后是宗经晦堂祖心、灵源惟清、长灵守卓、育王介谌、万年县贲雪庵从谨、虚庵怀敞相继传承。并于谆熙十四年(1187年)由日僧明庵荣西传到日本,首创日本禅宗。至今日本禅宗守黄龙法道者犹分为妙心寺派、建长寺派、圆觉寺派等15个支派,信徒遍布全国。黄龙寺自慧南之后,高僧代出,见于《五灯会元》者有:祖心、惟清、死心、元肃、慧庆、道震、德逢、法忠等。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均分居各大寺院为住持,如元右禅师就是雪居真如禅院住持,其中以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三禅师门叶最为繁茂,时称黄龙三系,其影响遍及海内外。正因为如此,前往受法者亦盛,有所谓"鹿野狐园,众千二百神僧"之说。宋朝是黄龙寺的全盛时期,寺庙宏大,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众高僧中祖心(《中国名人大辞典》、元肃得慧南亲传,道行高深,惟清、死心兼通儒释,为儒释两家大师,黄庭坚与之交往甚密,现存的《山谷全集》中有庭坚寄给他们的诗信多篇。足见黄龙寺当时在朝野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明代,黄龙寺亦盛,万历年间第47代禅师盛庵主黄龙寺,宗风远振,门徒众多,香火兴旺,盛奄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将殿宇寮房田产等分东、西两序(据《黄龙崇恩禅院传灯宗谱》),在当时两相并举,共振宗风,但不久就衰弱了。

清代康熙年间,冰鉴禅师入主黄龙寺,是为四十八代高僧,正应了神眼头陀"当北四十八代禅师"之言。冰鉴禅师入主后,创佛印、教海、南禅三院,开堂说法,至门下受法者"多至五百众",鼎盛一时。自冰鉴禅师后,黄龙寺未出高僧,然道统历历相传,虽衰不绝。至清末,已传70余代。

民国时期,因连年征战,民不聊生,黄龙寺基本没落,民国十七年(1928年)寺遭火焚,损失惨重。民国十九年(1930年)本忠住持,仅剩田租400担,和尚3人。28年(1939)侵华日军由湖北通城往白岭桃树港、太清温泉等地,在全丰苦竹岭与川人杨汉域部苦战,日军出动飞机支援,黄龙寺被日军飞机投弹炸中,魏峨的大雄宝殿毁于一旦,目击被炸现场者,至今犹存。

解放后,尚存的观音堂,东方丈等尽毁于"文化大革命",至1994年,仅存西方丈废为牛栏。1994年,尼仁玉法师当家黄龙寺,仁玉法师,本姓戴,修水全丰大湖山人,中年出家,拜永修虎山慧参为师,在福建崇福寺受戒,之后云游四方。1994年当家黄龙寺,苦修谨行,广纳信徒,弘扬佛学,光大道场。自1994年以来,在地方党政、各地寺院、居士香主的支持帮助下,募集资金愈百万,修建了佛堂、观音堂、祖师堂、观音井、祖师塔、钟楼及进寺道路,重塑了佛堂菩萨、幽冥钟,收集了若干古法器、古牌匾、古对联等文物,为黄龙寺重兴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法师于2001年在西林寺圆寂(详见拙作《仁玉法师与黄龙寺》)。

现在黄龙寺当家的是仁玉法师的俗家女儿,1983年出家的惟白法师。法师天资聪慧,佛根甚深,修行甚笃,游历甚广,1983年在永修宁塘寺削发,1985年到福建开平寺学法,1988年在广东南华寺受三坛大戒,1989年到福建崇福寺增戒,之后在陕西吉祥精舍精研佛学3年,1993年去五台山文殊院参禅,1994年随仁玉法师到黄龙寺至今。如今的黄龙寺日益兴旺,寺院有僧尼十多位,成为我县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要接待国内外朝觐观光旅游的客人3万多人次,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近年三次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正应了黄龙山虎五百年睡,五百年醒之说。

折叠编辑本段实用信息
成人票35元,仅包含景区门票,游玩其他项目需另收费。

儿童票20元,仅包含景区门票(儿童身高1.2-1.4米),其他游玩项目需另收费。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景点
黄龙山位于幕阜山北麓,距通城县城东南方向40公里处,东西走向,绵亘百里,巍娥高内峻,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3米,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黄龙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三区",即黄龙中心旅游景区、天岳关旅游景区、只角楼旅游景区、凤凰翅旅游景区。现就"一心三区"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折叠只角楼景区
黄龙乡-平等公路以北,牮楼嘴-只角楼石台阶路以东,以湖北与湖南、江西交界的山脊线为界线。线该区分三个景区:三省景园、轩辕景区、农牧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折叠三省景区
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以三省的交界点为中心,在湖北境内形成面积约1000亩的山脊观景娱乐区。该园位于三省交界地段,站在界碑处,体验一脚踏三省的感觉,让人倍感兴奋,同时可远眺华中三省的旖旎风光,如天高气爽还可远望洞庭、鄱阳二湖。一年四季三面胜景各不相同:往湖北方向远观平等高山牧场,牛羊成群,农庄掩映在崇山绿树草坪之间;往江西方向,近处一座山峰悬崖峭壁,山势险峻而优美,自然让人联想到与江西的庐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往湖南方向,一条绿色大峡谷直冲远方,两边山体上万条绿色沟壑并排奔腾而下,汇于谷底。待傍晚时分,云雾缭绕,华中三省天上龙脊若隐若现,山脊上地势开阔,森林茂密,奇峰怪石构成了该景区的又一大亮点。如:神龟驮经、玉女抛梳、不二法门等,相传葛稚川曾在此修炼,结庐名"云巢",遗留有炼丹所用的石槽、石钵等。

折叠凤凰翅景园
该区域原始自然风貌保存良好,古朴素雅,风情浓郁,凤凰池山峰高峻,山顶平圆且积水,有如天池常年不竭,相传周朝时有凤鸣于此,登其峰可远眺洞庭湖美景,又可享受山水的灵犀。凤凰池峰南有溪流集山水倾泻而下,飞瀑喷雪,蔚为壮观,其下水潭深不可测,名曰老龙潭。附近还有应声石、漂水岩、赛牛等不出栏等景点,景观奇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折叠凤凰台景园
该区域古树名木众多,森林资源保存完好,原始藤架,参天古树,人工林相整齐,植物树木种类繁多,环境偏静,面积广博,更有自然神奇的高山湿地,比较适合科学考察探幽。

折叠龙王峰
位于黄龙山顶部,海拔1511米,驻足峰巅,环览群山,脚下云飞雾走,天高气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观洞庭碧波,极目东望能见鄱阳湖光,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折叠黄龙寺摩崖石刻
黄龙寺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咏颂,亦有珍稀手迹传世而存。江西诗派诗祖黄庭坚亲笔手书有"灵源"、"黄龙山"、"法窟"等。众多的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龙湫池
见方的水井。亦即石马龙王井。井水清甜,终年不涸,《义宁州志》载"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黄龙山因此而得名。

折叠编辑本段工艺品
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遂昌良渚黑陶、云和木制玩具土特产:处州白莲、庆元香菇、云和黑木耳、景宁惠明茶、仙宫雪毫茶、云和雪梨、遂昌薯脯、石练菊花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1: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十二钗的含义是什么
a19871132022.12.21· 北京浏览3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ouhaoyiyuan2
2022.12.22 · 上海
满意答案
金陵十二钗:金陵(南京),影射朱明;钗(金钗),影射清;十二,影射朱明传国十二代。金陵十二钗,暗寓朱明传国十二代后被清取代;影射明亡清兴。《红楼梦》正面是文学背面是历史。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脂砚斋谐音自言哉,即是作者。甄士隐谐音真史隐,即是《明史》。《红楼梦是校正明朝清初历史的一部正史》。曹雪芹是伟大的史学家。作者在书中校正:建文帝出家东明寺、李自成出家五台山、朱慈烺出家梅州、孝庄下嫁确有其事、李岩确有其人、李过出家为道、杨嗣昌服毒而死、孙可望狩猎时为清军射杀、李自成霸占陈圆圆、明武宗一代明君……中国明清史需要《红楼梦》校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献忠的“沉银遗址”找到了,闯王李自成的宝藏会是真的吗?
2017-03-22 20:25


张献忠和李自成同为明末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现在传说中张献忠“沉银”被证实了

那传说中“闯王李自成的宝藏”

会是真的吗?





历史上关于张献忠的传闻很多,当然大多是不好的评价

传闻张献忠带领军队入川后屠过蜀,杀了几十万人传川人传为“杀人魔王”

真假不知道,这几百年人们记得更多的应该是张献忠那传说中的"1000艘船的金银财宝"

371年后,张献忠“江口沉船”终于现世了,据媒体报道出土的文物有几万件!

还有盗贼团伙都抓住几十个,缴获赃物无数

当然不管是地下的还是水底的都是属于国家的文物

明末关于“宝藏的传说”张献忠沉银算是被破解了

还有一位比张献忠更牛的李自成

这位打进了北京城,真正做了皇帝的“闯王宝藏”到底是不是真的?



关于闯王李自成我就记得那句顺口溜

吃他娘,穿他娘

打开大门,迎闯王

闯王来了,不纳粮

后来就是吴三桂、陈圆圆、李自成

那“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说故事

虽然关于“闯王宝藏”也有很多传说

包括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

就是根据“闯王宝藏”传说为主题写的

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军队攻破了北京城

拷打明朝王公大臣获得白银七千五百万两

黄金三千七百万两,不久就带着财宝撤出了京城

来到西安城,第二年在清兵的围剿下,被迫撤离西安城

来到了湖北省,江西省,至于撤离的时候有没有带财宝?

后来在江西省和湖北省的交界处的深山老林里,经常出现了

多顶,金皇冠、金凤冠,具体的位置就是湘鄂赣交界的深山老林里

在幕阜山一带,经常还流传出闯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国的遗物。

至于到底有没有宝藏不好说,问题是“闯王李自成”有时间带着大批的金银财宝撤退吗

何况从西安城撤离到湖北省和江西省,带着大批的财宝还拖家带口,怎么摆脱追兵

或者所有钱财都被兵将分了,都传说“闯王的宝藏”是明末最有价值的

我倒是觉得一路溃逃之下,最后应该只剩下小部分了

关于“闯王宝藏”最后的下落,就落在了李自成的继承人李过的身上

根据江西省幕阜山存有的李过的回忆录中,江西修水县白岭镇的黄龙寺就是大顺军最后的大本营

传说李自成出家当和尚了不知道真假,他的继承人李过倒是真的在黄龙寺出家为僧了,不过号“黄龙真人”

不知道是为僧还是为道了,最后的线索——江西修水县白岭镇的黄龙寺

传说就是真真假假,张献忠的沉银是真的,“闯王李自成的宝藏”或许也是真的

从西安城——湖北省——江西省,这一路撤退的路线,流下了一路的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7:41 , Processed in 0.0770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