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王熙凤风月宝鉴封面人物&主体影射崇祯帝朱由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和贾宝玉中魇魔法逢五鬼之谜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王熙凤和贾宝玉中魇魔法逢五鬼之谜

文:龍乡

2021-04-01 11:01

“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在互相撺掇中,决定用魇魔法暗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时,作为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悄悄的教赵姨娘的话。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主流红学的专家们,他们一边承认宝玉这个干妈马道婆贪财无厌、丧尽天良,是个搞建封迷信、邪魔歪道的混帐东西;一边仍然荒唐地坚持《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孙子“曹雪芹”,写的是“包衣家事”和曹雪芹“自叙传”,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专家们也不想想,或许是不敢去想:如果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颙的遗腹子,为马氏亲生的儿子,怎么会在书中创作出一个跟亲生母亲同姓的干妈马道婆,还龌龊不堪地暗害自己呢?



难道“作者”对自己的母亲马氏怀有刻骨铭心的怨恨,故意在书中用干妈马道婆的贪心狠毒去影射侮辱自己的母亲吗?对此主流红学的专家们没有人能够作出回答,也不能回答,因为,如果回答得合情合理,那寅孙作者说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其时在“曹氏家谱”中根本没有“曹雪芹”这个名字,当然,《红楼梦》既非寅孙所著,更非“包衣家事”和包衣“自叙传”。“曹雪芹”只是一个另有深意的化名。



正如,书中每个名字,都是经过仔细斟酌,含有深意一样,“马道婆”姓“马”所蕴藏的含义,其特殊性和唯一性,其它任何姓氏都不能替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马”字在隐喻着一个特殊日子的特殊事件。



所谓“特殊日子”,就是王熙凤、贾宝玉逢五鬼,中魇魔法的那一天:

“那一天”是何日,书中没有交待,但是,到了第四天,也就是过了三天后,癞头和尚与跛脚道人来给凤姐宝玉治病时说,“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归如初”,而宝玉病好的第二天为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



如此,咱们就可以往前进行一下推算:宝玉病好的那天是“芒种节”的前一天,那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再往前三十三天,即双真为凤姐宝玉治病那天,就是三月二十二日,而姐弟俩中魇魔法的三天前,不就是三月十九日吗?



“三月十九日”,的确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历史上的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大明王朝随之覆亡。




那么,这个三月十九明亡之日,是作者故意隐藏,还是作为读者的我在附会臆测呢?下面数条可证明是作者故意隐藏:



①,黛玉的生日为二月十二日“花神节”,离三月十九日三十七天,而三月十九日离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祭花神,也是三十七天。



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为农事之节日,而明朝皇室朱姓的得姓始祖,神农炎帝朱襄氏的生日就是四月二十六日。



③,黛玉第一次葬花写的是“三月中浣”,此后一天一天地描写到的第九天,就是宝玉中魇魔法的三月十九日。这天,黛玉从《牡丹亭》和《会真记》(西厢记)曲文,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音“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④,“三月中浣”即三月中旬,书中几乎一天不落地记述了九天,其中,宝黛共读《西厢》为三月十一日。《西厢记》中的蒲东寺在山西省南端,而1644年三月十一日,李自成渡过黄河,占领山西,开进宣府。三月十五日,贾环用蜡油烫伤了宝玉,1644年的三月十日,起义军占领了居庸关,兵临北京城下。






⑤,黛玉生日的“花神节”与三月十九日,三月十九日与黛玉葬花的“饯花神”日之间都是三十七天,无疑使黛玉在朱襄氏生日的芒种节埋香冢,写《葬花吟》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既是在埋葬自己,祭奠自己,不如说是在埋葬明朝,祭奠明朝。



⑥,宝玉病好那天,在聚宴上薛蟠说五月初三是自己的生日。历史上的1644年五月初三,满清进入北京,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标志着又一个时代的开始。



如果以上还觉得有所欠缺的话,那么,



李纨的判词和《推背图》就完全揭开了“五鬼”与“马道婆”之谜:

李纨的判词是: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盘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第一句中的“桃李”来自隋末唐初预言李唐代隋的谶语,“桃李子,得天下”,这里隐指李自成在“春风结子完”的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



第二句中的“兰”,代表着身份的高贵,借指皇帝宝座,此句在于质疑李自成有没有坐稳皇帝这个崇高宝座的能力和命运。



第三句中的“冰水”隐指来自极寒之地的满清,意为李自成是在为她人作嫁衣裳,自己推翻了明朝,却让满清获得了天下,空自留下无尽的妒恨。



第四句则是对李自成得而复失天下的挖苦讽刺。



李纨的这个判词,可以说与《推背图》第三十二象,“闯王灭明”的谶语如出一辙:



《推背图》中此象的谶语是:



马跳北阙,犬嗷西方。



八九数尽,日月无光。



颂言是:



杨花落尽李花残,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一枝春色占长安。



谶语前两句中的“马”和”犬”,分别来自“闖“字的中间,和“獻”字的右部,指的是闯王李自成从北边的居庸关和德胜门攻进北京,和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



那么,同样是在表达1644年九月十九日明亡,《推背图》中可以用“马”字代表闯王,《红楼梦》中为什么不能借用姓“马”的道婆来隐喻闯王呢?所以说,“马”道婆所要蕴含代表的特殊意义,是其它姓氏无法替代的。而这种意味在表示“闖”字的谶画中同样也能感受得到。






(马道婆之“马”来自“闖”字)



谶语后边的两句“八九数尽,日月无光”,意思浅显易懂,是说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后,明朝灭亡。



当然,书中以马道婆利用魇魔法暗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来隐寓闯王灭明,反映了作者是站在明朝的立场上,对农民起义军的态度更多的是怨恨与仇视。



我们再给颂言与李纨的判词来作个比较:



颂言的第一句,与李纨判词的第一句一样,来自李唐代隋的另一个谶语“洪水绕杨山”,借隐李自成三月十九日攻进北京。其中“李花残”既暗隐李自成,也表达时间,“花残”与“结子完”拥有同一含义,因为花残之时也是结子完成的时侯。可以说,“桃李春风结子完”,就是从“杨花落尽李花残”演化而来。



第二句中的“五色旗”,是以农民军打的旗帜有蓝、黑、白、红、黄五种颜色来代指李自成。“自北来”指起义军从北边的居庸关、德胜门进入北京。“到头谁似一盆兰”与“五色旗分自北来”存在着互补关系。而“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的“五鬼”,自然也是来自于“五色旗”。:



第三句中的“金陵”,是以太祖朱元璋始建都于金陵,来借指明朝,此句“太息金陵王气尽”就是叹息明朝气数已尽,这与李纨判词中的“如冰水好空相妒”完全是一种因果关系。



第四句里的“春色”,是以春天为青绿萌生的季节代指满清,“长安”则代指北京,此句“一枝春色占长安”,和“枉与他人作笑谈”形成的纯粹是一种对应对比的关系。



以上就是通过“马道婆”和“五鬼”所隐藏的特殊日子里的特殊事件,从而也可以得出,在解读《红楼梦》时,需要在仔细辨析中多转几个弯子,才有可能不会被表面的假语村言蒙蔽。

发布于 2022-06-21 1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出身显赫,为何婚前竟不识字?是她的父母不重视吗?
栖鸿看红楼
栖鸿看红楼
文人
​关注她
8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王熙凤没有读过书,不是个人的原因,也不是父母不重视,而是家族的传统。

像李纨的娘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到李纨这里,虽然“不十分令其读书”,但也读过《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并且能够写诗,至少有相当的鉴赏能力。




而王家呢,虽然是“四大家族”之一,却不重视女儿的文化教育。当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观点“女子无才便有德”。连饱读诗书的宝钗,也认为“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

怎么见得王家不重视女儿的文化教育呢?我们来看这个细节: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贾府,鸳鸯三宣金牙令,大家行酒令,“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




行酒令并不是太文雅太高深的文人游戏,连刘姥姥也能说几句,但是王夫人却说不出。她不会,大家也知道她不会,所以鸳鸯直接“代说了个”,没有丝毫的意外,都把她的没有文化视为既定事实。

也许你会说,同样出身王家的薛姨妈,也在这场酒宴上,也行了酒令,难道她也不识字吗?你别说,不会行酒令肯定是不识字没文化,而能行酒令的也未必识字。薛姨妈,恰好就是这个不识字的代表。




何以见得?我们再来看一个细节:第五十七回,宝钗答应替岫烟赎当,岫烟派人送当票来,被湘云拿到潇湘馆来和众人看。“黛玉瞧了, 也不认得”,“地下婆子们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教人的。’”宝钗则说:“是一张死了没用的,不知那年勾了帐的,香菱拿着哄他们顽的。”




注意,连婆子们都知道是什么了,有什么理由不让薛姨妈看?但是宝钗一说是“死了没用的,不知那年勾了帐的”,薛姨妈“听了此话是真,也就不问了”,马上就相信了。只要稍有文化,哪怕仅仅是识字,薛姨妈能看不出当票的新旧?不知道是最近的日期还是“那年勾了帐的”?




薛姨妈也不识字,只是在长期的夫家生活中,受到丈夫、女儿的熏陶,多少有一些文化水平,才能偶然行个酒令。王熙凤在娘家也没学过认字,但是出嫁以后“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 也颇识得几个字了”,甚至在芦雪庵能吟出“一夜北风紧”的诗句。




只有王夫人,在“白玉为堂金作马”、“翰墨诗书”的“诗礼之家”,陪伴着“诗酒放诞”的丈夫、“十四岁进学”的长子、“贤孝才德”的长女以及“怕读正经书”却酷好诗文的幼子,却拒绝任何文化知识的熏陶与影响,丝毫不吸收身边人们的优秀成分,换言之,她一点也不想提高自己的素质。




这样的人,心灵必定枯竭,生活必定无趣吧。难怪贾政在她身上无法投注感情,宁可去喜欢虽然粗鄙、却充满活力的赵姨娘了。

发布于 2020-07-16 2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9:王熙凤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从二令三人木
2024-07-06 11:47 发布于:陕西省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4】


(接上文,惜春判词解读)

12.14 王熙凤
图: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谶: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读:

冰山、雌凤、凡鸟:明确指出了王熙凤的反面人物——魏忠贤。

明末张岱的《冰山记》,写的正是魏忠贤之事。据张岱记载,魏忠贤死后,当时有戏剧传奇,名为《冰山》,演的就是魏忠贤。

再看“雌凤”:雄为凤,雌为凰。所以司马相如作赋《凤求凰》,向卓文君求爱,是男求女。

54回庆元宵,有段说书,“叫做《凤求鸾》”,说的很明白是“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这个《凤求鸾》的“凤”也是“公子”,男子。而且作者有意点明了:“这是二奶奶的名字”。

还有58回的回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是小生藕官哭祭小旦菂官,“凤泣凰”还是明明白白地对应藕官祭菂官,生哭旦,男泣女。

所以书中多次在重复强调:“凤”为男,为雄。不是孤证。

雌凤,相当于说女男人,是雌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雌雄人?在贾府这样的朱明皇家、皇宫里,太监就是雌雄人。而且这个太监能当家理事,作为王夫人天启帝朱由校的代理人,很容易认出魏忠贤。

“凡鸟”这个典故,大家基本都知道,出自《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简傲》篇写的都是名士风流、放荡不羁的小故事。此“凡鸟”是第四则,前两则写的是阮籍,三、四则写的是嵇康。

嵇康、阮籍,是什么人?

“魏”国人,“竹林七贤”的领袖。

我们一般笼统地说“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而阮籍、嵇康是在司马炎登基、西晋开始的266年之前都已去世,所以都是“魏”人,而非“晋”人。

“魏”人,指出了魏忠贤的姓。“竹林七贤”的“贤”,更是指出了魏忠贤之名!

所以说“冰山”这个演魏忠贤的戏剧,和“冰山记”这个写魏忠贤的文章,还有“雌凤”这个“雌雄人”的特征,以及“竹林七贤”和“魏”人,齐刷刷地指向同一个人:魏忠贤。您还觉得是巧合吗?不是作者有意的设计?

凡鸟偏从末世来:

在“十二钗”正册中,不是皇帝,就是皇子,至少也是孝庄这样的皇帝亲娘和皇帝奶奶,只有王熙凤魏忠贤是个“凡鸟”——不是皇家之人。那么,一个雌雄人、太监,为什么能入“十二钗”正册呢?如果这个太监是“九千岁”,就可以。毕竟皇子才是“千岁”嘛。

这个不是皇家的“凡鸟”,从末世来。书中多次出现“末世”,是一个明显的时代信息。顺治时入关、进京、平南,是清朝的开拓期,康雍乾又是清朝统治的上升期,不能说“末世”!书中何以多次重复强调“末世”?这是清朝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必须有合理解答。

都知爱慕此生才:

都知道,也都羡慕,王熙凤此人的才能。什么才能?早在二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便已显露端倪。而且,回末:“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这个“裙钗”,是“齐家”?还是“治国”?作者问,“谁治国”?

王熙凤当家理财的才能,正是魏忠贤的写照。魏忠贤把持朝政之时,国家能支撑袁可立、孙承宗的关海水陆对敌战争态势,对“金”国形成水陆挤压打击。增置炮台,打造战舰,在山东、大连到宁远卫的广阔海域,“舳舻相接”,张盘等猛将率水军飞船往来,攻袭于辽海各岛间,战线绵延至千余里。“出纳战舰,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这样的兵戎之盛,这样的战争规模,得花多少钱?战争打的是什么?钱呐!

还有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如没有魏忠贤的粮饷供应、后勤补给,能打胜吗?灾情严重,魏忠贤还时不时能赈灾。至少闯王高迎祥、王和尚他们的“三十六营”农民起义,都是在魏忠贤死后,才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的。李自成、张献忠等率众起事就更晚了。

王熙凤的“才”,还有一个,很突出,就是哄贾母、王夫人高兴。

看她刚一出场:“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一句话捧了两个人。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竟忘记了老祖宗!你说该打不该打?

《红楼梦》中,凤姐的说笑,堪称一大看点,经常逗得贾母开心。以致于中秋家宴,贾母说“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他一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看领导评价:抵得十个人!

这种“说话的艺术”,有些人就是能无师自通,天生就有这艺术细胞,一开口,便天花乱坠。

我们现在看到魏忠贤的史料,基本都是“谄媚”、“受宠”,专权,排除异己等,却不说此人当家理财等方面,明显有缺失。别的不说,排除异己也得有能力啊,否则早被一拨一拨的异己给排除了。能玩转这样一个庞然大国的政治、经济,把上下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没“才”能办到吗?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能够“只手遮天”,得有多大“才”,可想而知。

从书中对王熙凤的刻画,能看得出红楼作者对魏忠贤非常了解,才能画皮画骨,入木三分。在红楼作者看来,魏忠贤就是王熙凤这样的人物:其把持朝政,就如同王熙凤当家理事,而天启帝朱由校对魏忠贤的放纵,也正如王夫人不管事的态度,当然建立在王熙凤有当家理财之“才”,没把家给当烂了。这是比较客观的。一方面刻画魏忠贤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草菅人命,收取贿赂,无人不恨,又没人能拦。太会说话了,总是能在合适的时机说出贴合皇帝心意的话来,把皇帝哄得高兴,看不出其歹毒奸恶。另一方面,放眼假府,除了三姑娘探春,把这个家让谁当能胜过王熙凤?从王夫人这个天启帝的角度来看,把这个国家让谁当能比魏忠贤更强?能比魏忠贤更忠心?能比魏忠贤更省心?

所以书中这个雌凤、“熹”凤,既让人恨得牙根儿痒,死有余辜,又让读者惜其当家理财之“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在“三人木”之后,甲戌本脂批“拆字法”。在甲戌本中是“徔”,用了“從”的异体字,与“凡鳥偏從末世來”的“從”用的不是一个字。庚辰本却都是“從”,己卯本则都是“徔”。

前面既有一、二,则“三”不宜与“人木”组合拆字。“人木”,可拆为“朱”字、“休”字,前面是从、令两个动词,则不宜拆“朱”字,也拆作动词的“休”字更合理。所以结果为:一从、二令、三休。

前文我们一再强调,解读红楼应尽量简单,不能搞得曲里拐弯、匪夷所思。本来一个很简单的拆字,被搞得复杂无比,我极不赞同。

一从、二令、三休,早已有人解过,是说此人的三个阶段,开始委曲从顺,后来威重令行,最后万事皆休。

前八十回只能看到王熙凤的第二个阶段。14回协理宁国府期间,“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已点明了“威重令行”,正是二“令”。此前的“从”,在出嫁前,并无管家权力,遵从三从四德的大家小姐。此后的“休”,在八十回后才能看到。

看王熙凤反面的魏忠贤,明显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权倾天下,及其之前、之后。

第一个阶段是人下之人。开始是个混迹街头的泼皮,欠下赌债,走投无路,于是净身作了太监,直到伺候朱由校母亲王才人的膳食,一直都是无权无势,只能委曲从顺。

第二个阶段,在朱由校登基后,短短几年便上升为“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专擅朝政,威重令行。

第三个阶段,在崇祯继位后,从当年十月中旬,魏忠贤遭弹劾,然后辞去职位,再被贬去凤阳守皇陵,到十一月初六上吊自杀,总共不到一个月。魏忠贤从手握大权到万事皆“休”,仅仅十天。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上面说的第三个阶段,三“休”的结果,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

魏忠贤被崇祯贬去凤阳守皇陵,离京南去,便是“哭向金陵”。

因为平时大家都恨魏忠贤,只是莫可奈何,现在便痛打落水狗,墙倒众人推,弹劾奏折纷至沓来。崇祯又下旨,将魏忠贤缉拿回京。魏忠贤心里明白,回京只会死得更惨,于是在旅店中,痛饮至四更,上吊自杀。

所以,“事更哀”是相对于“哭向金陵”而言,指王熙凤魏忠贤在“哭向金陵”途中,求生不得,半夜里自缢身亡。

第十支〖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解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典故用苏、黄之诗。

黄庭坚的《牧童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及苏轼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指出此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作恶多端,草菅人命,到头来反算了自己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魏忠贤“喜事尚谀”,媚上邀功,同书中王熙凤爱揽事,好卖弄。“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生前操碎了心,灵性不通,至死不悟。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以家比国,在国家安宁之时,作为当家人,虑不到败亡倾颓之危,不做打算,不知日盈则亏,盛筵必散。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枉费机心,操劳半世,收金纳贿,到头来只是替他人作嫁衣裳。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在元春、迎春的曲中,都出现过“荡悠悠”,是吊死、勒死时的用词。此人的“荡悠悠”,也是上吊、勒死时的写照,人在空中的濒死感觉。

“三更”,指出此人死的时间,是在半夜。

死法、时间,这样的细节,都与魏忠贤完全吻合。

忽喇喇似大厦倾:

王熙凤倒台,在八十回中看不到。看魏忠贤,如大厦之倾,比喻此人的势力倒台,“忽喇喇”特意指出倾倒之快。

从十月二十六,贡生钱嘉征上疏,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魏忠贤震恐,引疾请辞,想保性命。几日后崇祯下旨,贬魏忠贤去凤阳守陵。在去金陵途中,没几天崇祯又下旨,将其缉拿回京治罪。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在半夜里上吊自杀。所以魏忠贤从大权独揽到死,仅仅十天。

此时,“荡悠悠”、好似梦,正是死前回望,从权力巅峰到死之将至,真是“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昏惨惨”是濒死状态,照应上句“荡悠悠”,气若游丝,油尽灯枯,魂消魄散,人之将亡。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叹人世,忽喜忽悲,难以逆料。昨日还是万人之上,大权独揽;今日忽然走投无路,求生不得。人世难定,人生如梦!

此曲细节,深合魏忠贤。读者也容易看出,书中的王熙凤,反面正是魏忠贤的化身。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18: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三,宝树唤婆娑典故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2: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绣春囊事件:为什么抄检大观园?+ 为什么王熙凤突然识字了?司棋表弟的字帖有什么秘密?+ 为什么紫菱洲的司棋被抄?为什么惜春的入画也抄出问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3】



然后太太来了,掷出绣春囊,绣春囊成为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因此在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一定还会有大鱼“首尾”的隐秘被揭开:

抄检到惜春的暖香坞,谁知竟在入画箱中搜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付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说明是宁府哥哥的。凤姐问“但不知传递是谁?”惜春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

作者为何写入画出问题?是提醒惜春的画“大观园图画”,应在去年早已画好了,但没再提过,这回交待完入画后,更不会再提了。反面是要读者参照“大观园图画”,解此“鱼头”和“鱼尾”的隐秘。

注意凤姐命人记下:后门上的张妈。也是让读者记下此人此事。

最后抄检到迎春的紫菱洲,从司棋箱中搜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突然识字了,读者就要格外注意:便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上面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我等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注意:张妈出现,便是那个“后门上”的张妈。前文说过,司棋与表弟“彼此里外买嘱园内老婆子们留门看道”,买嘱的是后门上的张妈,二人却跑到前门去偷情,前门那个位置不合理,此为验证。

潘又安的信,极正常,看不出来什么反面隐秘。王熙凤以“机关算尽”著称,注意看王熙凤怎么算这个账。凤姐突然识字,便不寻常,所以凤姐的指引是解开此谜的关键。

凤姐笑道:“正是这个账竟算不过来,你是司棋的老娘,他的表弟也该姓王,怎么又姓潘呢?”王善保家的见问得奇怪,只得勉强告道:“司棋的姑妈给了潘家,所以他姑表兄弟姓潘。上次逃走了的潘又安,就是他表弟。”凤姐笑道:“这就是了。”

可见凤姐算这个账,是从潘又安的姓入手。凤姐说“这就是了”,表示解谜的信息已够了。那么我们看“潘又安”这个姓名:

潘又安,显然源自中国四大美男之首、西晋文学家潘安。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小名“檀郎”、“檀奴”。

潘岳曾为河阳县令,颇有政绩,结合当地环境,令全县遍植桃树,浇花息讼,甚得百姓之爱,被誉为“桃花县令”。有“河阳一县花”的典故,庾信《枯树赋》中:“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诗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

潘岳还是魏晋第一流文学家,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即《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赞“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潘岳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留下“掷果盈车”的典故:潘岳美姿容,风度优雅,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少女、美妇、老妪都为之着迷,莫不连手共萦之,还用水果往潘岳的车里掷,把车都堆满了。

潘安这名字,始于杜甫的诗《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此后,人称潘安。

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是女人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比如鱼玄机的诗“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而“檀郎”也成为情郎的代名词,比如唐诗中的“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所以红楼作者给司棋的情郎取名潘又安,非常贴切,也不显山露水。

潘又安与潘安,是名有差异,那么看潘安的名“岳”,是“山”:“【六書正譌】从丘,山,象形。”

所以按凤姐的指引思路和示例,谜底很简单,是潘岳之名:山。

司棋和潘又安偷情之处,鸳鸯发现隐秘之处,傻大姐捡得绣春囊之处,是同一个地点,就是大观园门口的“山”,正是大鱼之“头”。

王善保家的还补了一句:“上次逃走了的潘又安,就是他表弟。”这是给读者递话,把司棋偷情,鸳鸯撞破,表弟逃走,直到如今这些线索全都串起来。

“你老可听见了?明明白白,再没的话说了。”这还是说给读者的话,说此事件谜底明明白白,再没的话说了。

再看司棋给读者的指引动作:“凤姐见司棋低头不语,他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可异。”司棋低头、不语,与迎春的提示动作一模一样,提醒读者“头”,此处紫菱洲是“鱼尾”,整个事件的“首尾”,都交待的明明白白了。

最后,以惜春入画作结,归结在“大观园图画”上的大鱼头尾。

惜春硬是让尤氏带走了入画,则“大观园图画”之事交待完毕。



点击下一个:贾赦为什么说父母心偏的笑话?+ 贾政为什么说二难典故?+ 一起下流火?还是下流货?七月流火,二十八宿,龙心明堂,父子三人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6: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4: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艳后,晚节不保?+ 用文盲对付文豪,谁想出这妙招?+ 谁对崇祯说:魏忠贤宜委用?+ 大司马袁可立,为什么被满清历史封杀?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0】



辽东战败,朝野震动,熹宗无奈,忍痛割爱,请两位帝师亲自赴边,掌控大局,便是著名的袁可立、孙承宗,这二人都是文武双全,入可为相,出可为将。袁可立人称袁青天,为官刚正,不畏权势,执法如山。比如万历年间著名的“董范案”,董份曾为礼部尚书,范应期曾是状元,案件震惊朝野,官员塌方式被问罪。而袁可立一个小小推官(七品,掌管刑典),在皇帝已开金口为董范两家撑腰的情况下,顶住各方压力,保护弱势民众,只取为首施暴者抵法,迅速平息事件。袁可立升任御史巡视京都,无论皇亲国戚,还是皇帝弄臣,一概不留情面,有弄臣杀人,万历已下旨赦之,“可立不为动”,抗旨将其正法。此次袁可立持节镇登莱,在山东半岛与大连之间,操练水师,并重陆战,打造战舰,增设炮台。重用毛文龙,在丹东、皮岛像钉子一样插入敌后。与山海关的孙承宗、天津卫的李邦华、对面的沈有容等相互策应,形成一个对敌侧后包围的水陆纵深战线,百里棋布的犄角之势,使努尔哈赤瞻前顾后无法施展。

袁可立运筹帷幄,驭事多方略,节制悍将毛文龙,“舳舻相接,奴酋胆寒”,对敌形成大兵压境之势,并暗中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复州总兵刘爱塔,打下金州,收复旅顺。收复辽南海岛疆土千余里,并形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军事封锁,使得擅长骑兵作战的后金处于被动,战略物资短缺。趁秋熟之际,后金来抢秋粮,数次被袁可立调动水陆多路军队,杀得大败而归。袁可立之战,贵在主动,赢在布局。

从以上简介的战绩和韬略来看,袁可立不愧帝师,似乎比熊廷弼、袁崇焕更棋高一着,上兵伐谋,其立意之高,眼光之远,水陆两用,对海军的重视,甚至对现代都有战略指导意义。那么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在历史上声名不著?因为清朝所禁!袁可立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对后金军心打击极大,使“伪将人人自危”,更使后金满清认为是奇耻大辱,恼羞成怒,对此人封禁!其实袁可立在万历年间,做推官之时便已声名远扬,做御史之时便已享誉天下,因言罢官,泰昌帝重新起用并嘉奖,天启尊为帝师,国家危难,毅然挺膺,排兵布局,打得努尔哈赤连吃败仗,三年不敢动。所以满清入主后,清修《明史》,对袁可立、刘爱塔等人都不立传,并在其后文字狱中毁其相关文献,袁公诗稿也遭禁毁,只有几首刻在石上的诗留了下来。

另一位帝师孙承宗,大器晚成,在万历时默默无名,做家庭教师,翰林院编修,熹宗即位后当讲官,知兵,有谋略,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孙承宗亲赴山海关,采用袁崇焕建议守宁远,修筑关宁锦防线,作为蓟辽督师,定编制、营垒、军需等,修筑炮台,重用袁崇焕、马世龙、祖大寿、赵率教、满桂等将领,整肃军纪,安置难民,与袁可立水陆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看似没有大胜仗,但拒敌于千里之外,所谓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与魏忠贤不和,辞官回家。

努尔哈赤侦知孙承宗去职,大举进攻,袁崇焕抗命不撤出宁远,凭借与孙承宗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与满桂、祖大寿等人坚守宁远,利用火炮,杀伤金兵甚众。努尔哈赤亲自指挥攻城,双方激战一天,明军在城上炮铳齐发,后金骑兵虽然悍勇,但无法近城,发挥不出骑兵优势,伤亡一万七千人,无奈撤军。这便是著名的“宁远大捷”。宁远一座孤城,便能抵挡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的后金骁勇骑兵,说明孙承宗、袁崇焕的坚城火器、积极防御、遏制骑兵的作战策略是对症的。十五年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十几万明军精锐集结宁远,也主张步步立营,其作战思路同孙、袁,但兵部和崇祯隔空瞎指挥,要速战速决,结果确是速了,迅速土崩瓦解了。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半年后毒疽发作,八月十一日遗恨而终。皇太极继位后,致信袁崇焕,“彼此和好”。但小冰期酷寒,女真人饥寒交迫,没法跟你和谐。第二年,皇太极亲率大军侵犯,守宁远的还是袁崇焕,已升任辽东巡抚,命总兵赵率教镇守锦州,构成宁锦防线,又令满桂、祖大寿率兵出城,形成犄角之势。金兵围困锦州,赵率教始终不与金兵野战,扬长避短,坚守锦州。皇太极又施围城打援之计,袁崇焕不为所动,固守宁远。皇太极数计落空,挥师攻打宁远,亲督代善、阿敏等兄弟率军猛攻,袁崇焕放排炮轰击,金兵一排排倒下,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伤。攻了十几天,宁远攻不下,金兵伤亡惨重,毛文龙又捣敌后方空虚,皇太极只能退兵,深知宁锦防线坚固,无法进入山海关,以后只有另谋出路。这是“宁锦大捷”,再次证明了孙承宗的筑坚固守、积极防御策略能够遏制后金骑兵。

朱由校被册立为皇太孙不久,万历、泰昌相继而亡,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进行系统教育便继位了,所以熹宗文化程度不高,对东林党人的慷慨陈词有时不大明白,也说不过这些文臣,但不愿受人摆布,便用魏忠贤这个文盲对付文豪。这招很厉害,你文豪是吧?你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我通不懂,你想干嘛?

熹宗爱好木工,是有名的木工皇帝。他用的床椅等用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心灵手巧,只要他看过的木器,都能做出来,精巧绝伦。比如他仿乾清宫造了一座宫殿,高不过三尺,小巧玲珑,巧夺天工。朱由校做木匠活儿兴趣浓厚,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挑灯夜干。魏忠贤就待他木匠活儿做到关键处,奏事请示,熹宗不耐烦听,就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便得以独断专行。

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陪同下,到西苑大船上饮酒作乐。一时兴起,坐上小舟往湖心去玩,却被一阵大风刮得船摇,跌入水中,同武宗朱厚照一样,熹宗也不会游泳,虽被救起,但呛了水,受了惊,落下病根。有人进献“灵露饮”的“仙药”,如同红楼梦中的玫瑰露,味道清甜可口,熹宗天天饮用,后来得了水肿,竟致卧床不起。八月二十二日,熹宗朱由校崩,仅二十三岁。

朱由校三子三女都早夭。其中第三子朱慈炅,其母为任容妃,在王恭厂大爆炸时,只有七个月,受惊而死。

朱由校无子,临终前召见五弟信王朱由检,将皇位传弟,信王惶恐不敢当,张皇后从屏风后走出,说:“皇叔义不容辞,事情紧急,恐生变故。”朱由检才敢答应。朱由校给弟弟朱由检嘱咐了三句话:

吾弟当为尧舜。

善待张皇后。

忠贤宜委用。

对前两句话,崇祯至少努力去做了,“善待张皇后”是做到了,“当为尧舜”却适得其反了。但对“忠贤宜委用”,朱由检应该是没明白哥哥的意思,直到亡国之前,才理解了哥哥为什么说这句话。

《明史》记载,甲申之难时,张皇后在寝宫上吊殉国。那为什么一直有流言说张皇后晚节不保,投降清朝,并受满清供养。还有其它版本,如受到李岩保护,如张皇后逃出宫外流落民间等等。传说往往随人们的意愿流传,比如传说杨贵妃没死在马嵬坡,而是逃到东海去了,还有传说是成为神仙了,都是人们的良好意愿,不愿美人罹难。张皇后的传说也是,因为张皇后在百姓中声望极好,人们希望这位贤后美人不要惨死。那“晚节不保”又是怎么回事?前述在王恭厂大爆炸中惊死的皇子之母,任容妃,据说是魏忠贤养女,为人“丽而狡”,因生皇子被封皇贵妃。甲申之难,任容妃逃出皇宫,流转民间,冒用张皇后声望以图存,被问及宫中事,皆能对,所以明末笔记中张皇后流落民间等事,源自此人。满清入京后,任容妃回到北京,受清廷赡养,由光禄寺每月供给,所以有人说张皇后失节,还是源自此人。

1644年,顺治帝命将张皇后和明熹宗合葬于德陵。所以张皇后下落,不需辩驳。

天启帝的特点是:木工皇帝,宠奶妈,不上朝,魏忠贤当政。

天启朱由校继承了朱见深的一些特点:宠奶妈,不上朝。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黛玉父母早亡、没有兄弟?+ 九千岁为什么不干掉崇祯?+ 为什么李自成在魏忠贤死后才揭竿而起?+ 东林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01 22:2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明朝历史
明朝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熹宗的雌凤,雌雄人魏忠贤 + 张岱《冰山记》和戏剧传奇《冰山》+ 内侄女,假充男儿,学名王熙凤,却不识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3】



9.8 王熙凤:魏忠贤
前文说过,仅从判词中画的冰山、雌凤,基本就能锁定魏忠贤。张岱的《冰山记》写的就是魏忠贤之事,当时的戏剧传奇《冰山》,演的就是魏忠贤。雄为凤,雌为凰,雌凤,是雌雄人,太监就是女男人,在贾府这样的朱明皇家,当家理事的太监,很容易认出魏忠贤。

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写的《凤求凰》,是男求女。54回,庆元宵时,女先儿说书,“叫做《凤求鸾》”,说的是“残唐”之时,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笑道:“你说,你说。”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罢,重名重姓的多呢。”

这里的错误太明显了。如果说这两个女先生是第一次来贾府说书,那有情可原,可作者写的很清楚: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生儿进来,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是“门下常走”的,从贾母问话也能看出,是常来说书的,怎么可能犯讳呢?入门问讳既是成语,也是入人家门的基本礼仪,出自《礼记》。所以这样的错误,显然是用错误提醒读者,前文见的很多了,并不奇怪。

贾母、众媳妇、女先儿、凤姐儿都在提醒读者:王熙凤是男!

而且“残唐”二字显然有用意,华夏后裔至今称汉人、唐人街,汉、唐这两个强盛朝代,一直是中华的骄傲和标志。第一回空空道人说无朝代,石头便答“假借汉唐”,也是用汉唐表示“华”的朝代,而绝非“夷”的朝代。“残唐”之“残”,表示一个汉唐朝代的末期,残存时期,而非中期、盛时。“残唐”之时的王熙凤,在唐寅至乾隆时期,只能是明代,不可能是清朝!

后面又说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

一再点明“凤为雄”,让读者意识到王熙凤的“雌凤”是雌雄人!

同时也在提醒读者:《凤求凰》的典故,准确理解王熙凤名字中这个“凤”,与判词中的“雌凤”串联起来,解出雌雄人的太监之意。

还有58回的回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说的是小生藕官哭祭小旦菂官,因为是戏子角色,所以是假、虚,而“凤泣凰”还是明明白白地对应藕官祭菂官,生哭旦,男泣女。作者多次在强调凤为男,为雄,不是孤证。

再看书中太监的出场:

第一次,是在秦可卿死后,来了“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明宫、掌宫内相,前文说过,只有明朝称太监为内相,戴权就是大权,所以甲戌本在“内相戴权”之右夹批:“妙!大权也。”此人是个笑面虎,卖官鬻爵,确实大权在握,堂堂户部尚书,在他口里不过是“户部堂官老赵”,“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说的好听是“说我拜上他”,可这话简直就跟吩咐孙子一样。想想看,在清朝,乾隆之前,有哪个太监滥权?没有,一个都没有!在明朝,像魏忠贤这样权倾天下,为所欲为,公然被称为“九千岁”的太监,中国人谁不知道?还有王振、刘瑾,都是明朝一手遮天的著名太监。

第二次,是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在贾政生辰,“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这个六宫都太监有名有姓:夏守忠。

魏忠贤入宫后改姓名为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魏,皇帝赐名“忠贤”。所以这个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和那个大权在握的掌宫内相,很明显都有魏忠贤的影子。

看第三回王熙凤首次出场,“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王氏之内侄女”的“内”:《康熙字典》中“天子宮禁曰內”,即帝王所居之处,比如:大内,《大内密探零零发》。这个“内”字,一石二鸟,一是指出王夫人的“天子”身份,二是这个“内侄女”,同内监、内相、内官之“内”,指出王熙凤的“太监”身份。正面读是王夫人娘家侄女;反面看,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不是女人,没有娘家,这个“内侄女”,就很明显是指内相、内监一类人物了。

“假充男儿”:太监,可不就是假充男儿么?

“学名”王熙凤:有学名,居然不识字!也只有红楼作者能写出这样的矛盾来,是强调王熙凤不识字的异常,在贾、史、王家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小姐不识字很不合理。魏忠贤就不识字,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按规定,不识字的太监就不能进司礼监,更别说做到秉笔太监的高位。能进司礼监的太监,都是内书堂出身,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老师都是翰林学士,所以文化素养相当高。

这个王氏内侄女,假充男儿的王熙凤,就是明熹宗的雌凤,太监。“熙”是熹宗的“熹”,凤是雌凤,太监。

《康熙字典》:

熙:光也。

熹:【說文】炙也。【玉篇】熱也,熾也。同熺,或作暿、熙。

很清楚:“熹”或作“熙”。红楼作者不敢用“熹”字,太明显,真事要隐,所以用了个等同的“熙”字,作为这个雌凤太监的名字。

王熙凤出场后: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说的“泼皮破落户儿”,不就是魏忠贤净身做太监之前的状况吗?当时就是个混迹街头的泼皮,如果不是破落户儿,欠下赌债无路可走,谁会不做男儿做太监?

注意看黛玉见魏忠贤,作者的用词:“接见”。

接见是在正式场合会见级别较低的来访者。

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每朝会之年,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

注意比较黛玉见其他人:

对贾母:方欲拜见时……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对大舅母、二舅母、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

对迎探惜春: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唯独对王熙凤用了上对下的“接见”。

王熙凤说黛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揭示了黛玉是贾母万历的嫡亲之孙。在红楼梦中,女儿才是王者,有点像母系社会的概念,所以贾母这个老祖宗的亲生女儿的亲生女儿,才是贾府中真正的嫡孙!比儿子的儿子、女儿更根正苗红,所以贾府中皇位最正宗的继承人,是贾母的女儿的女儿,黛玉!因此,从女儿的角度讲,不能把黛玉看作贾府的亲戚、外人。



点击下一个:一从二令三人木,王熙凤判词解读,荡悠悠半夜上吊,忽喇喇似大厦倾 + 为什么王熙凤认那么多干女儿?+ 为什么尤二姐打下男胎?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从二令三人木,王熙凤判词解读,荡悠悠半夜上吊,忽喇喇似大厦倾 + 为什么王熙凤认那么多干女儿?+ 为什么尤二姐打下男胎?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4】



王熙凤的判词图谶:

图: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鳯。

其判曰: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身才。
一徔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图上的“冰山”、“雌鳯”明确指出魏忠贤。

凡鳥:是鳯,指出雌鳯王熙鳯。同时指出,此人并非皇家成员,只是个凡鸟。

末世:前文已说过多次,一个朝代的末期才能叫末世,指明末。

都知愛慕此身才:此人理家之才,在红楼梦中无人能及。

一徔二令三人木:在“三人木”之后,甲戌本脂批“拆字法”。在甲戌本中,“徔”,用了“從”的异体字,与“凡鳥偏從末世來”的“從”用的不是一个字。庚辰本却都是“從”,己卯本则都是“徔”。

前面既有一、二,则“三”不宜与“人木”组合拆字。“人木”,可拆为“朱”字、“休”字,前面是从、令两个动词,则不宜拆“朱”字,也拆作动词的“休”字更合理。所以结果为:一从、二令、三休。

前文我们一再强调,解读红楼应尽量简单,不能搞得曲里拐弯、匪夷所思,本来一个很简单的拆字,被搞得复杂无比,我极不赞同。

一从、二令、三休,前人早已解过,是说此人的三个阶段,开始委曲从顺,后来威重令行,最后万事皆休。前八十回,从正面,只能看到第二个阶段,14回协理宁国府期间,“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作者点出了“威重令行”。此前的从顺,应是出嫁前,并无管家权力,遵从三从四德的大家小姐。此后的“休”,在八十回后才能看到。从反面看,这个太监魏忠贤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权倾天下及其前、后。第一阶段是个人下之人,无论是作为泼皮破落户,还是一个伺候膳食的太监,都是没权没势,委曲从顺。第二个阶段,在朱由校登基后,短短几年便上升为“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专擅朝政,威重令行。第三个阶段,在崇祯继位后,从十月中旬,魏忠贤遭弹劾,然后辞去职位,再被贬去凤阳守皇陵,到十一月初六上吊自杀,总共不到一个月。魏忠贤从手握大权到万事皆休,仅仅十天。所以认出王熙凤是九千岁魏忠贤后,可从反面预见到八十回后的情节:王夫人死后,王熙凤遭到清算,哭向金陵,在途中求生不得,半夜里自缢身亡。很简单,就是魏忠贤的写照。

哭向金陵事更哀:既然“三休”,结果便是哭向金陵、事更哀。魏忠贤被贬去凤阳守皇陵,离京南去,便是“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墙倒众人推,弹劾奏折纷至沓来,崇祯下旨,将魏忠贤缉拿回京,魏忠贤深知难逃一死,于是在旅店中痛饮至四更,上吊自杀。

从曲子中看:

机关算尽,聪明一世,金玉满箱,草菅人命,反搭上了自己性命。

爱揽事,好卖弄,操碎了心,灵性不通,至死不悟。

不知日盈则亏,乐极生悲,盛筵必散。

枉费机心,操劳半世,只是替人作嫁衣裳。

荡悠悠三更梦:“荡悠悠”是上吊写照,人在空中的濒死感觉。“三更”是此人死的时间,在半夜。

忽喇喇似大厦倾:王熙凤倒台看不到,看魏忠贤,如大厦之倾,比喻此人的势力倒台,“忽喇喇”特意指出倾倒之快。从十月二十六,贡生钱嘉征上疏,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魏忠贤震恐,找人商议对策,然后引疾请辞,想保性命,几日后崇祯下旨,贬魏忠贤去凤阳守陵,在去金陵途中,没几天崇祯又下旨,将其缉拿回京治罪,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在半夜里上吊自杀,所以魏忠贤从位高权重到死,仅仅十天。此时是死前回望,从权力巅峰到死之将至,真是“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昏惨惨”是濒死状态,照应上句“荡悠悠”,油尽灯枯,魂消魄散,人之将亡。

叹人世,忽喜忽悲,难以逆料,繁华落尽,到头一梦。

此曲固然是感叹王熙凤,所有这些也深合魏忠贤,看得出王熙凤就是魏忠贤的化身。

再看65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对尤二姐说王熙凤特征的话:

“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

“如今和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遇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

如把“家”改“国”,把“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改为“皇帝”,则这段话正是当时官员们给魏忠贤的画像:

一、大家都恨他,又怕他。

二、好卖弄,认为人都不及他。

三、一味哄着皇帝喜欢。

四、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独断专行,没人敢拦。

五、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皇帝说他会过日子。

六、苦了下人,他讨好儿。

七、遇着有好事,他先抓尖儿。

八、有了不好事,他找替罪羊。

九、别人有了错,他还拨火儿。

竟然丝毫不差!

“心里歹毒,口里尖快”,简直就是魏忠贤这个人的特色。

还有兴儿下面的话: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这话不就是在说魏忠贤嘛!

红楼梦中有一处让人大跌眼镜的事:

27回,黛玉葬花前,王熙凤向红玉笑道:“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红玉听了,扑哧一笑。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还作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都比你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红玉笑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我妈是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

王熙凤认干女儿,看来认了一大堆,不仅老少通吃,很多年龄很大的,赶着她叫妈,而且择人并不慎重,连这丫头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就要认作干女儿。王熙凤比红玉只大几岁,荣府的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竟然是她干女儿,现在居然又要认林红玉作干女儿。感觉王熙凤收一大堆干女儿的做法挺奇怪的,看看魏忠贤的光辉事迹就不奇怪了:

天启年间,魏忠贤的爪牙遍布朝廷,有主谋议的“五虎”,有主杀戮的“五彪”,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举朝阿谀,顺之者但拜为干父”。魏忠贤收了很多干儿子,比如“五虎”之首的崔呈秀,就是魏忠贤的干儿子,所以崔能权倾朝野,做到兵部尚书。

魏忠贤还有一个恶行:天启张皇后怀孕时腰痛,要找宫女按摩,客氏和魏忠贤勾结安插人,在按摩时使重手捶打,导致张后生下死胎,即怀冲太子朱慈燃。

红楼梦中也写了此事:

69回,尤二姐对贾琏泣说:“我这病便不能好了。我来了半年,腹中也有身孕,但不能预知男女。”贾琏亦泣说:“你只放心,我请明人来医治。”出去即刻请医生。

小厮们走去,便请了个姓胡的太医,名叫君荣。

胡太医道:“不是胎气,只是迂血凝结。如今只以下迂血通经脉要紧。”于是写了一方,作辞而去。贾琏命人送了药礼,抓了药来,调服下去。只半夜,尤二姐腹痛不止,谁知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于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过去。贾琏闻知,大骂胡君荣。

书中刻画王熙凤的“心里歹毒”,用“借剑杀人”之法,挑唆秋桐,“坐山观虎斗”,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最后吞金自杀。

尤二姐死后,贾琏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贾琏这话明显是针对凤姐的,在夫妻之间用“报仇”二字,实在不凡,也为八十回后王熙凤最终之“休”,和很多人来报仇,埋下了伏笔。

王熙凤设毒计,害人命,干很多坏事,都不用自己动手,跟魏忠贤一样,只要说几句话,自有下面的人去办。比如贾瑞之事,不用自己出面就把贾瑞收拾了,而且瑞大爷是哑巴吃黄连,跟谁都没法说。再如弄权铁槛寺,为三千两银子,害死了金哥两人,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恣意妄为,不消多记。可见这样的事情很多,跟魏忠贤的瞒上弄权,恣意妄为,一模一样。



点击下一个:王熙凤为什么济刘氏?谁连吃的都没有?+ 朱由校怎么落水的?魏忠贤是否忠心?+ 为什么魏忠贤当政能打胜仗?到崇祯时不堪一击?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29 1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为什么济刘氏?谁连吃的都没有?+ 朱由校怎么落水的?魏忠贤是否忠心?+ 为什么魏忠贤当政能打胜仗?到崇祯时不堪一击?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5】



前文历史中介绍过,魏忠贤也有赈济灾民的善举: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特来请姑太太的安,为什么却没见王夫人,见的是王熙凤?贾母、王夫人都是怜贫恤老的,为什么“济刘氏”的反倒是王熙凤这个“阎王老婆”、“夜叉婆”?只用王熙凤当家作理由未免不足,反面还有一个原因:前文交待历史时提起过,魏忠贤大事不糊涂,他掌权时,如天灾严重,能赈济饥民,目的是不让饥民造反,保住自己地位。刘姥姥来说的很清楚:“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刘姥姥这样的农民,已经连吃的都没有了,再看凤姐的话:“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二十两银子,不够贾府的小姐们吃顿螃蟹,却让刘姥姥一家五口,在天灾之时,不致冻饿而死。

按我们前文已给出的资料:

《陕西通志》记载:“崇祯六年西安旱灾,米脂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

左懋第上疏:“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这是崇祯十四年天津、山东的情况。

当然天启、魏忠贤时期,在此前一二十年,我们只是大概算个账:

二十两银子,能买到的米,在不到一石120斤,到二十斗米240斤的大致范围,一年按一天半斤米,刘姥姥一家五口,每天共半斤米!算这些账,总是让人为农人心酸,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以机关算尽的王熙凤,济刘氏的二十两银子,如放在饥荒、天灾之时,大概也就是让这家人不致冻死饿死,并不多。如放在万历、天启的太平年间,按官价一两银子就能买到1.66石米、1.11石米。如按刘姥姥算螃蟹账时说,二十多两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有个问题:金陵十二钗正册,基本都是皇帝皇子,太监能进来吗?如果这个太监是九千岁,就可以。

有人说王熙凤跟魏忠贤的形象反差太大啊,那是东林党的抹黑,东林党、复社掌握着话语权。

作者或者本书设计师老明公山子野,是熟悉魏忠贤的人,在作者看来,魏忠贤就是王熙凤这样的人,把兴儿给尤二姐说王熙凤的话,换作魏忠贤的名字,毫无违和感。但魏忠贤不是只干坏事,否则做不到九千岁,这是一个正常大脑很容易能做出的判断,就像王熙凤一样,在贾母、王夫人跟前,能以一当十,别人无法轻易取代,其管家理财的本事,换红楼梦里另一个人试试。而且魏忠贤整治打压东林党,显然得到了天启帝支持甚至授意,只是魏忠贤手太黑,心太狠,手段太残忍,太监做事从来不择手段,他们才没有读书人的心理负担,怎么干效果好就怎么来。

在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没有暴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灾严重时,朝廷还能赈灾,饥民们没有被逼到要么饿死、要么造反的地步。闯王高迎祥算是造反比较早的,也是在崇祯搞死魏忠贤之后,揭竿而起的口号是“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看,农民说话总是那么精辟!很简单,却往往合天理。当一个人左右是个死,就无所顾忌了,这对古今当官的一样通用,别把人逼到非对你动手的地步。

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如果没有魏忠贤的鼎力支持,能打胜吗?这是拿脚指头都能想到的问题。从崇祯朝的几次大战役来看,哪次不是财力物力支持不到位,导致军无战力、兵无战心。同样是汉人,且不说在徐达、蓝玉等人率领下,驱逐胡虏如秋风扫落叶,便是在袁崇焕、祖大寿、吴三桂带领下,遭遇清兵也能血拼,怎么到后来就那么不堪一击呢?同样的洪承畴,领着明军十几万,跟清兵一开打,士卒就“比赛逃得快”;领着清兵南下,又成了“秋风扫落叶”。关键在制度和后勤。像崇祯这种,朝令夕考,赏罚不明,谁能干就干掉谁的做法,把祖大寿都吓跑了。而后勤方面,魏忠贤无疑是强项,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就是有天赋,即便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比如《大宅门》里的二奶奶,管家理事就是有天赋,看问题别说比二爷通透,比老爷子都眼亮,而且对待老大、老三,也是深明大义。对王熙凤魏忠贤,很难用“深明大义”这样的褒义词,很多事只是她讨好贾母、王夫人,以攫取个人地位和利益的伎俩。但魏忠贤大事上不糊涂,比如对民变、对战事、对税赋、对支出、对国家、对皇帝,在这些大事上不乱来,不是说他愿意为大义牺牲他的利益,毕竟他是当家人,像王熙凤一样尽可能当好家,他才坐的稳当,坐的长久,他的算盘比读书人精多了。比如对外战事的支持不遗余力,战争胜了他也能邀功,何乐而不为?比如对皇帝,在崇祯上台后,魏忠贤极力讨好,包括送东西送美女,但崇祯吓得连皇宫的食物都不敢吃,揣着老婆烙的饼,饿了啃两口,此时魏忠贤如果有异心,想做掉崇祯,都不需自己动手,只要说句话,自有手下和那些削尖脑袋想往上爬的人去替他动手。在这个事儿上,不是崇祯有多英明,而是魏忠贤压根儿就没想动崇祯,即便被贬离京,即便知道崇祯要他的命,很睿智地选择了一根儿绳子,悄悄的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死了你还能把我怎么着?太睿智了!是杀了十八岁的崇祯怕没皇帝了吗?朱常洛这支虽然没了,万历还有四个儿子,孙子更多,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到此时已不下十万人,抓个小皇帝玩弄于股掌,比抓个阄还容易,是魏忠贤没想要这么干。

魏忠贤是否忠,一叶知秋,从一个小事就能看出来:朱由校落水,魏忠贤看到后直接扑下去了,“忽风起舟覆,二珰与上俱堕水,船上金大壶酒具尽没。当时两岸惊哗,皆无人色。逆贤、客氏手足无措,逆贤亦自投水,然远不济事。”魏忠贤下了水才知道自己不会游泳,直到自己也被救上来。这是一种没经过大脑的几乎本能的反应,我们对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吗?还真得先把你父母扔到水里,才能测出你的本能反应,说大话没用。所以这样的人注定他不会造反,对朱由校恐怕也要重新认识,除了是一个非凡的木匠,他对魏忠贤太了解了,知道他就是为自己所用的一条狗,不管怎样都不会反上天,所以放心大胆地用。在知人善任方面,朱由校比朱由检强多了,临终时还嘱咐弟弟“忠贤宜委用”,只是崇祯没懂哥哥的深意。崇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用人,比如袁崇焕、洪承畴,甚至孙传庭等人都用不好,内阁更是一年三换,这是他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典的反例是齐桓公,有人请示,桓公说告仲父,又有人请示,桓公还说告仲父,如是者三。旁边人就说啦,“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这为君也太容易了吧?”齐桓公说我找到仲父前难,找到后就容易了,所以齐桓公往那儿一戳,喝着酒就成春秋一霸了。找到合适的人,然后放手让他去干合适的事,这才是君王该做的事,而不是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地把国家或者公司搞垮。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儿,刘邦与群臣论得失天下,说项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这话用来说崇祯,一样合适。要才没才要德没德的刘邦何以得天下?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你能说刘邦是无才的无赖吗?

权力到了没有监督的时候,一定会被滥用,古今中外,没有例外,不独魏忠贤如此。所以魏忠贤的下场,就像凤姐之死,既让人拍手称快,死有余辜,又让人惋惜其理家之才,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是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也从不积德,无向善之心,这样的人现在比比皆是。



点击下一个:贾琏:东林党,是王熙凤魏忠贤的政敌 + 为什么贾琏不上班?不肯读书?+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为什么贾琏办理黛玉父丧?在哪里?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29 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琏:东林党,是王熙凤魏忠贤的政敌 + 为什么贾琏不上班?不肯读书?+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为什么贾琏办理黛玉父丧?在哪里?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6】



9.9 贾琏:东林党
在贾府的人物架构中我们看到,宁府里安排了三个皇帝和万历的亲弟潞王这一分支,荣府也一分为二,把万历最宠爱的儿子福王作为贾赦单分出去,邢夫人是另一个儿子瑞王,这对夫妻在反面是兄弟。而在贾政王夫人这一家,安排了王夫人朱由校之后的所有明朝皇帝,从崇祯到永历,因此王夫人这一支是皇家正宗。所以魏忠贤这个太监,不宜安排出自贾政家,安排在贾赦福王这个旁支,把九千岁变为儿媳更合适。而贾琏作为贾赦的儿子,便是王熙凤魏忠贤的政敌东林党,把对手配成夫妻,太精辟了!作者深谙夫妻之斗啊。你看人们出去对别人都客客气气,也能包容;而回到家里,夫妻之间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热战、冷战都奉陪到底,棋逢对手,平分秋色,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想必大家都心领神会。

贾琏是东林党?不是一个人。对此应毫不奇怪,荣府里,贾珠、宝玉都不是人。因为贾琏身上表现出来的,不是杨涟、左光斗等某个东林党人的特征,而是这个群体,跟阉党斗到底,甚至拔剑追杀。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这样说:“这位琏爷身上现蠲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到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同知”这种副职,官衔不高,虽只五六品,但职务很杂,管事繁多。奇怪的是,贾琏这个同知,却不去工作岗位,天天在家住着,帮着料理家务,至少这是个异常。反面看,这个“家”是“国”的话,那么东林党这帮官员,就是要料理各种杂事,国家管理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得管,而且在乃叔贾政家上班,不就是在皇家上班吗?

东林党都是饱学之士,这里说“不肯读书”,显然不是东林党啊!闭眼想想贾琏这个人的总体印象,大概是不怎么坏,也说不上怎么好,却无王熙凤管家理事的能力,还动辄得咎,不如王熙凤的八面玲珑。没错,这就是红楼作者对东林党人的看法,书中就是按这样刻画的。作者写东林党人好机变、好言谈,就是前文我们说东林党人的:勾心斗角,朋党之争,弹劾这个,评论那个,所以作者讽刺其“不肯读书”,是不按圣贤书行圣贤事,非君子所为,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的意思。红楼作者对东林党人并无偏向,并不褒扬,还不如对魏忠贤王熙凤,虽时时鞭挞其恶,却也对凤姐雷厉风行、以一当十的治家理财之能极尽刻画,用墨极多,“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也明显赞赏。

“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不在自己家,白天晚上都在叔家,还把媳妇也娶到叔家,正面看,多少有些异常。反面看,阉党、东林党都是群僚,不能出自贾政家,但让他们都在贾政家上班,帮着料理家务,就很好地解决了藩王府中人丁稀少、政治势力又不好安插的人物设计问题。

“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贾琏退的不是一步两步、三步五步,百步穿杨,一射之地超过百步。说明在魏忠贤掌权后,东林党已经退到百步开外了,已经被挤出权力核心了。

14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是贾琏送黛玉,贾琏办理黛玉父丧。反面看,朱常洛的丧事,确是东林党人尽心尽力,包括“移宫案”,东林党人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杨涟就是在朱常洛病重时,成为顾命大臣,受到朱常洛器重,所以在治丧、拥立其子朱由校时出了大力,怒斥宦官,逼迫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辅佐年轻的朱由校登基等事宜。史书记载,这六天之内,杨涟“须发尽白”,也是对泰昌帝朱常洛的信任器重心怀感恩,誓死报效。

同时也应看到,黛玉朱由检的父丧,也是王夫人朱由校的父丧。当时朱由检年幼,也就是书中黛玉的年龄,还处于年少不能任事之时。而秦可卿朱常洛的葬礼,在红楼梦中办的轰轰烈烈,并且特意强调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前文在秦可卿的章节也分析过原因,王熙凤是作为王夫人的代理人,即王夫人的替身,替王夫人朱由校料理父丧。朱由校作为储君,继而登基为帝,即使只守灵行礼,什么事也没干,葬礼的主办人名义上还是朱由校。所以王熙凤替王夫人协理宁国府,与贾琏办理黛玉父丧,没有矛盾冲突,人分两拨,办的是同一个事。

在东林党、阉党两大势力之间,崇祯明显偏向东林党,除掉魏忠贤,并钦定逆案,铲除阉党,为东林党人平反,在崇祯一朝,东林党一党独大。所以在红楼梦中,护送黛玉,料理黛玉父丧,扶柩回籍,并一路护送黛玉回到贾府,都是贾琏这个东林党。

在秦可卿葬礼过程中,有一人光彩夺目,越俎代庖,就是赫赫扬扬的王熙凤。有没觉得这个人手伸得也太长了吧?不仅替公公的兄弟管家,这次还替丈夫的族兄弟“协理宁国府”,看看我们自己家族,爷爷的堂兄弟家,到您这代还能多亲近?这不是过大事的“执事头儿”,这样的大户人家,“执事头儿”岂止两个三个?贾珍是因尤氏不能料理事务,里面无人,要请的是个能代替尤氏这个内当家的角色。而且此人是宝玉专门推荐的,宝玉“不便明言,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书中这样的话,就要引起读者思考,有什么不便明言?作者还在回末写了“齐家”、“治国”的诗句。

很显然,赫赫扬扬、威重令行的王熙凤是作者明着写的,王熙凤那口子贾琏呢?却是暗着写的。贾琏送黛玉去了扬州,跟贾琏的昭儿回来,两句话就交代了:“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贾琏、黛玉也在办理丧事,是在扬州府、苏州府,同王熙凤在宁国府协理的丧事,是明暗里外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这夫妻二人、明暗里外综合起来思辨分析,对王熙凤、王夫人、贾琏、黛玉的身份,和秦可卿、林如海的丧事,便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地理熟悉敏感的读者,看到宁国府、扬州府、苏州府,会一下意识到:这几个地方同凤阳府都属“南京直隶”!而南京直隶既是明朝曾经的京师直隶,也是明朝皇帝的籍贯。

44回凤姐生日,“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贾琏、凤姐大打出手,连平儿也动手打人,却被贾琏、凤姐你踢我打。平儿急了,便跑出来找刀子要寻死。这里凤姐见平儿寻死去,便一头撞在贾琏怀里,叫道:“你们一条藤儿害我,被我听见了,到都唬起我来。你也勒死我!”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贾琏逞起威风来,故意要杀凤姐儿。

一、凤姐认为贾琏、平儿一条藤儿害我,说的是反面人物关系。平儿夹在两方中间挨打,从反面看,平儿既不是东林党,也不是阉党。

二、凤姐说贾琏“你也勒死我”,是预演法,王熙凤魏忠贤最后就是勒死的。不是“自缢”吗?是上吊自杀,但是因东林党人弹劾、持续追杀,求生不得,才自己上吊勒死的。

三、“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东林党人有很多为了邀名留史,殊不畏死,确实不怕同归于尽。

四、贾琏逞起威风,故意要杀凤姐。说明东林党和魏忠贤的矛盾升级,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第二天以贾琏当面赔不是告终,“贾琏一肚子的委屈,不敢分辩,只认不是”,说明这次双方斗争结果,还是王熙凤魏忠贤占了上风。为什么?因为王熙凤有“上头”护着:凤姐跑到贾母跟前,爬在贾母怀里,只说:“老祖宗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呢。”凤姐当然把自己说的很无辜,罪责都在对方,“贾母等听了,都信以为真”,魏忠贤有本事搞定皇帝,所以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宝玉思及平儿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贾琏之俗,凤姐之威”,是作者对这两个相斗势力的看法,深切同情的不是贾琏这东林党,而是平儿遭荼毒。

在这里有个小插曲:

1580年,万历八年,万历帝十八岁的时候,有一次醉酒闹事,拔剑追杀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报告了李太后,太后怒责万历,并威胁说要废了万历,让其弟朱翊鏐做皇帝。万历酒醒后伏地认错,并由帝师张居正代写了罪己诏,这事儿才算过去了。

回过头再看这段贾琏持剑追杀王熙凤的戏,王熙凤告到贾母处,贾母怒斥贾琏,贾琏酒醒认错才罢。明眼人一看就知,反面贾母万历才是那个拿剑要砍太监的年轻人,斥责万历的是太后,这段写的就是万历年轻时干的糗事。书中故意张冠李戴,又用移花接木手法,贾母这个万历帝成了训斥的人,这样既符合老太太的身份,又把这段趣事描画出来了,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点击下一个:贾琏去平安州办什么机密大事?+ 爷在家庙里商议作百日的事,贾敬百日是六月底!+“老爷宾天”是何时?三月十九,大明亡国!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凤姐哭骂: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红楼梦里,时间真的混乱吗?+ 贾敬宾天,在三月还是四月?所有事件,时间列表,都能对榫!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0】



68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凤姐又哭骂贾蓉:“出去请大哥哥来,我对面问他,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我问问,也好学着日后教导子侄的。”

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这个问题被各种解说,各有道理,但似乎都不够解得切。

大爷,是伯父,贾敬是贾琏的伯父没错,亲大爷呢?只能说凤姐嘴乖,说亲大爷显得两家亲近,就像贾蓉磕头,一直口称“儿子”。但错误也明显,贾珍、贾琏是族兄弟,亲伯父的解释总是不能服众。

五七:过五七是三十五天,甚至有人从凤姐这个“金句”,推出贾敬死日,是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初三,前推三十天、三十五天,应该是月底、月初。这种盲人摸象,只看局部,不管整体的解读,经不起验证。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初三,前推三十天,正是“初四灵柩进城”。即便再往前推五天,贾敬宾天,时间也不够:飞马报信,贾珍告假,礼部具本请旨,天子诏问下旨,贾珍店也不投,连夜换马赶回,连夜分派预备,择于初四灵柩进城。别说五天时间不够,十天也不够。

凤姐这句话,看似骂贾蓉,说贾琏,但却是问贾珍!请注意看,作者指出的其实很清楚:“出去请大哥哥来,我对面问他。”是对面问贾珍的话!而且还补了一句:“我问问,也好学着日后教导子侄的。”三个“问”字,强调问贾珍。

大爷:除了伯父之意,“爷”字本身就是“爷爷”的意思,比如:大爷、二爷,是跟大奶奶、二奶奶同辈的“爷爷奶奶辈”的人物。

亲大爷:贾珍朱翊镠,跟贾敬嘉靖帝是什么关系?亲爷爷孙子。所以作者一直强调问贾珍,在反面,死者贾敬正是贾珍的亲爷爷。作者用这个明显错误的“亲大爷”,指出贾珍的身份,是嘉靖的亲孙子!

这里跟说秦可卿“养小叔子”一样,小叔子、小叔,是用了汉字的多义。“大爷”也有多义,伯父、爷爷,看似说贾琏的非亲伯父,反面其实是贾珍朱翊镠的亲爷爷,所以说“亲大爷”才对。

五七: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单七祭礼隆重,双七称为“空七”,亲友不来,孝子也不哭灵,所以一般只说头七、三七、五七、七七这些单七,不说六七、四七这些双七。

在做七中,五七祭仪尤重,除了隆重祭奠,还要办酒席,还要请僧道放焰口,念经超度。据说这是死人最后回来看看家人,然后就去投胎了,或去阴司居住了。有些地方还有召唤仪式,让儿子打着灯笼在房顶上大喊“爹爹回来!”能回来吗?我的神呀!My God!卖糕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人信!

七七,也称断七,也是隆重祭奠,祭过七七,烧七就完了。其后便是百日祭,俗称过百日,也简称百日。

注意,做七、烧七是个时间点的概念,不是时间段的概念。比如:三七,是在第二十一天才能做七,在第二十天都不能做七,因为二十天也没到三七。再如:58回,老太妃薨,“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就是做完三七,便起灵去先陵。

那么凤姐为什么说“亲大爷的孝才五七”?

五月初三,贾琏娶亲,距三月十九贾敬宾天,四十五天。

五七,是第三十五天;七七,是第四十九天。

五七,是四月二十三,已经烧过了;七七,是五月初七,还没到。

所以说,“亲大爷的孝才五七”,没有任何问题。

64回,贾母回家,按离家后“一月光景”,应在四月十五左右。“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送至铁槛寺。

从作者用字“数日”,应不超过十日。到五七,四月二十三日,没超过十日。所以可看出,贾敬送殡之期,应该就是五七,做过五七祭礼后,送殡至铁槛寺。老太妃是三七出殡,贾敬是五七出殡,秦可卿是七七出殡,都符合丧葬仪礼习俗。

而且,这一年中,前后事件时间都能对上:

二月二十五,老太妃薨。此时岫烟当了棉衣,换了夹的,其他人还都穿棉衣,符合此二月下旬的季节。

三月十五,老太妃三七,起灵去先陵,这天贾母离家,去送殡。符合清明节后不久,也符合“春困”的暮春时节。

三月十八,宝玉生日。正是牡丹盛开之时,香菱、芳官等人斗草,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牡丹亭与设寿筵的芍药圃相邻。牡丹、芍药不会同时开花,“立夏观芍药”,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此时芍药尚未开花,更不会是花瓣落了一身的落英状态,所以说湘云醉眠芍药是作者故意错,跟其它那么多故意错一样,不足为奇。湘云醉眠的不应该是芍药,应是“木芍药”,牡丹。“木”是朱明关键字,“木芍药”在77回宝玉特意提到。

三月十九,贾敬宾天。原话是:“老爷宾天了!”

四月初四,灵柩进城。距贾敬宾天有半月时间,贾珍连夜赶回,连夜分派预备,半月时间才够。

四月十五左右,贾母回家,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从贾母离家这天,起灵去先陵,到贾母回家,“得一月光景”。

四月二十三,贾敬五七,做过祭礼,送殡至铁槛寺。符合贾母回家后,“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贾珍、尤氏并贾蓉仍在寺中守灵,等过百日。

五月初三,贾琏偷娶尤二姐。老太妃薨时,敕谕天下:“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即从二月二十五到五月二十五,庶民皆不得婚嫁。所以凤姐安排张华告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停妻再娶。”如晚一个月的初三娶尤二姐,就没有“国孝一层罪”。

六月二十八,贾敬百日。符合“两个月光景”,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就可回家了。晚间回家时,因与他姨妹久别,竟要去探望。尤二姐对贾琏说“我如今和你做了两个月的夫妻”,从上月初到本月底,所以说“两个月”,时间都符合。

六月二十九,兴儿来请贾琏,说老爷叫呢。贾琏又忙问:“昨日家里没人问?”兴儿道:“小的回奶奶说,爷在家庙里同珍大爷商议作百日的事。”

六月三十,贾琏说远差,“出了月”起身,得半月工夫才回来。符合说话时是月底,就是隆儿说的机密大事,去平安州。

七月初,贾琏奔平安州。方走了三日,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柳湘莲说:“等弟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月中,即七月中旬,柳湘莲可进京,按路程算时间也合适。

七月中旬,贾琏回家,把柳湘莲的定礼鸳鸯剑交给尤三姐。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尽。

所有这些,前后时间,都能对榫。

这一年的时间清楚,不像有人认为的:红楼梦里的时间是乱的,是小说时间,不必当真!或者像有人说的,红楼梦里的时间理不出来!说理不出来,是自己没去仔细梳理。不仅这年的月份、日期能理出来,一到八十回的年份也能理出来,红楼梦里,时间不乱。

如贾敬死在四月,这些前后时间就对不上了。



点击下一个:贾蓉:潞王朱常淓 + 贾蓉重复多次的“太爷”是谁?你留神看太爷!+ 太爷是曾祖辈,贾蓉是嘉靖帝曾孙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01 11:38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36 , Processed in 0.0651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