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14: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贾雨村+努尔哈赤//吴三桂+.甄士隐//李成梁】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有帝王气象的贾雨村是谁?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3-06 06:44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作者在第一回中这样写道:“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看上去贾雨村似乎不过是红楼梦的一个无实意的串联线索罢了,并不影射实际的具体人物,真的如此么?千万别中了作者虚虚实实的圈套,其实这是作者告诉读者万不可只看表面文章,表面文章皆假话,真相全在家亡血史中啊!


  看作者介绍贾雨村:"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隔壁”,国家犯边之患】葫芦【实为“胡虏“】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假话】, 表字时飞【实非】, 别号雨村【假于村言】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胡虏之州】人氏。"

  原来贾雨村文儒是假,犯边做乱的村言粗语的胡虏才是真!



解读贾雨村的诗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 汉人的王国正等着我出个好价钱将它拿下,后金正等待着我的领导,只要找好时机就能一飞冲天入主中原!(附上下面“小二哥李白”的补充:“玉在椟中”乃国字,“后汉时期,由于帝王封建思想越来越浓,于是对“国”字又做了进一步的简化,把国字中间的“或”字换成“王”字,从而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宋元时期,曾出现我们今天通用 的“国”之简体,由“王”字改为“玉”字,隐含“玉玺”之意,以其代表至尊皇权”(待考)。)

  再看看贾雨村的酒后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原为满(把)“清”光,后被高鹗改为“晴”】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表达得更是直白:只要等到了机会,满清的光芒就会将汉人的王国笼罩。那时所有的汉人都不得不屈服仰视。

  两首诗中的“玉”都是指汉人的国家。

  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十九日”,即是崇祯自缢的日子“1644年3月19日,满清入主中原的大好机会终于来了!

  这个后金满清蓄势待发的领导人是谁呢?就是后金的创建者----努尔哈赤!


  书中描写 “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外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娇杏”,谐音“侥幸”,有两层历史影射:

     

       1,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就因长得帅而被李成梁的小老婆偷偷放走的侥幸之事!《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



      2,最后贾雨村如愿得到丫鬟“娇杏”,乃是说满清入主中原实为“侥幸”之事。若无汉人内斗,断无满清成功可能。



  据一些史集记载,努尔哈赤在抚顺期间,曾被李成梁收养,成为其麾下侍从。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做小妾。或许是因为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而让李成梁觉得愧疚,李成梁在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上向努尔哈赤倾斜,一贯是谁强大谁出头就打谁的李成梁,打垮了蒙古、叶赫、哈达以及所有强大的部落,却唯独纵容了努尔哈赤,让最弱小的努尔哈赤部落不断强大。而且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李成梁就“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如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成梁迁走了六堡的十余万居民,将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放弃了作为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六堡拱手送给了努尔哈赤,使得努尔哈赤的军队从此得以毫无阻碍地纵横辽东。而后李成梁居然还以此向朝廷报功,称功招抚边民十余万,明朝实毁于李成梁之手!熊廷弼守辽东时,就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在李成梁死后三年,努尔哈赤诏告对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对明朝宣战。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原来甄士隐名叫甄费,其实就是作者骂李成梁“真废物”,最终养虎成患,害了明朝!


  “葫芦庙中炸供”,其实就是胡虏女真反叛,正式开始了对大明的烧杀抢掠!



原来“钗于奁内待时飞”并不是指薛宝钗最后改嫁给了贾化贾时飞,而是指薛宝钗所影射的女真族崛起的历史。

  “待时飞”可做待“时飞”,指女真族在等待努尔哈赤的出现完成统一变得强大;亦可作待时“飞”,后金满清在等待汉人内斗的时机以入主中原。一语双关,妙啊!


  第二回中贾雨村被革职指的是努尔哈赤在1626年的宁远大败,最后炮伤加上忧愤而死,这就是所谓的“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的来处。自此后,作者都用“补授”来形容贾雨村的官职,比如第四回中“补授了应天府”,第五十三回中“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也就是说被革职后的再做了官的贾雨村的“补授”都是作者对努尔哈赤的进一步地补充。

  贾雨村因着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靠着“宗侄”的关系,更是凭着林如海的荐书得到了贾政的格外优待层层请托,从此仕途顺遂,官运亨通,也都是影射是李成梁、也是明朝廷成就了努尔哈赤的历史。

 

  甄士隐,贾雨村

  原来亦可作

  真士隐,假愚存

  可叹!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有帝王气象的贾雨村的第二张脸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3-07 07:07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但是贾雨村仅仅只是影射努尔哈赤么?


  当然不是!四皇子的书中人物的影射多不单一,稍有疏忽就有遗漏,看红楼梦真是不容易啊!这才是看红楼梦的乐趣所在啊!


  贾雨村还有另一层影射---吴三桂。第一回中的《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写得正是吴三桂与陈圆圆之事。丫鬟娇杏“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又写“雨村不觉看得呆了”。后来在第二回里贾雨村向甄士隐的老丈人开口讨要丫鬟娇杏。“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甲戌侧批:一语道尽。】趋炎附势的封肃便在当天“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



      封肃:谐音“又疯又俗”,此人是甄士隐的岳父,为人奸险小气,趋炎附势。落魄的女婿拿银子委托他置买房地,他却半用半赚,只拿一些薄田破屋糊弄女婿。正是影射崇祯要自己的国丈周奎带头捐钱,他却跑去找女儿周后要了5千两银子,然后扣下了2千两,等于偷拿了崇祯5千两却最后仅用3千两糊弄崇祯的事迹。见《明季北略》:“(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十徵戚璫助餉  上按籍,令勳戚大璫助餉,進封戚臣嘉定伯周奎為侯,遣太監徐高宣詔求助謂:「休戚相關,無如戚臣務宜首倡,自五萬至十萬,協力設處,以備緩急。」  奎謝曰:「老臣安得多金?」  高泣諭再三,奎堅辭。  高拂然起曰:「老皇親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廣蓄多產何益?」  奎不得已,奏捐萬金。上少之,勒其二萬。奎密書皇后求助。后勉應以五千金,令奎以私蓄足其額。奎匿宮中所畀二千金,僅輸三千。(三月十九)城既破,有兵数人到府,奎厚犒之即去。”其他史书也都有记载。

  封肃见到公差说:“小人姓封(疯),并不姓甄(真)。” 正是影射崇祯将儿子送到周奎府中避难,却被他先送了李自成,后又将太子交给满清。在主审官钱凤览怒骂他“背主忘恩” 以真太子为假太子后,周奎却恬不知耻地回答说:“即以真作假,亦为国家除害。"



   “封”,拆字法重组就是“奎”,都是“圭”再加三笔,奎是头上“大”三笔,封是右边“寸”三笔,正是讥讽周奎舍头上的“大”义而取眼前的“寸”利的可耻面目! 封肃实乃“周奎世俗”也。



         贾雨村同封肃讨要娇杏乃是影射明末的一段真历史。请看史书记载:“(崇祯十五年春)戚畹嘉定伯以营葬归苏,将求色艺兼绝者,由周后进之,以分田妃之宠。因出重赀购(陈)圆圆,载之以北,纳於椒庭。一日侍后侧,上见之,问所从来?后对『左右供御,鲜同里顺意者;兹女吴人,且娴昆伎,令侍栉盥耳』。上制於田妃,复忧国事,不甚顾;遂命遣还,故圆圆仍入周邸。时三桂已累迁节镇,方奉诏出驻山海。嘉定伯饯之甲第,出女乐侑觞。圆圆适在列,轻鬟纤履,绰约凌云。每至迟声,则歌珠累累。三桂黯然魂消,停卮不语。诘朝,使人道意,有「紫云见惠」之请。嘉定欲拒之,或说之曰:『方今四方多事,寄命干城;严关锁钥,尤称重任。天子尚隆推毂之仪,将军独专受脤之柄;他日成功奏凯,则二八之赐降自上方,犹非所恡!君侯以田窦之戚坐膺绂冕,燕赵芳脂、吴越媚黛,皆得致之下陈,何惜一女子以结其欢耶』?嘉定许诺。三桂陛辞,上赐金三千;三桂分千金为聘。师行期迫,未及娶也。嘉定具奁饰,媵送其父勷家。”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出自陆次云的田妃献陈圆圆的谣言:“陆次云「圆圆传」略曰:『田畹者,怀宗妃之父也。甲申春,流氛火炽,妃谋所以解帝忧者,进圆圆。帝穆然,旋命归畹第。』”田妃早已于崇祯十五年七月病故,田妃父亲即田畹则病故于崇祯十六年底,而陆次云却写甲申即崇祯十七年田妃和其父献陈圆圆,造谣造的都不管人是死是活了,当真无耻!更不要说吴三桂进京是崇祯十六年五月的事,见《国榷》记载。甲申年春即崇祯十七年春吴三桂一直都在镇守宁远!而这错漏百出的荒谬谣言却广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实在令人无奈!


  为了能让田妃失宠,周后让父亲周奎巨资买得名妓陈圆圆献给崇祯。可是没想到令天下人倾倒的陈圆圆居然入不了崇祯的眼,被崇祯毫不犹豫地退回了周奎府邸。但是陈圆圆却迷住了吴三桂,让“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惦念不已,主动向周国丈讨要。为了结好新贵,周奎将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书中“娇杏”受宠被扶了正,但真实的历史是陈圆圆始终都只是小妾。陈圆圆后来年老色衰,渐渐失宠,加上吴三桂正妻悍妒,最后只得削发为尼,出家在五华山华国寺。


  贾雨村生的好相貌“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吴三桂也能对应得上。《庭闻录卷六·杂录备遗》中有记载:“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吴逆始末记•附〈觚剩〉一则》记载:“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


  "玉在椟中求善价"用在吴三桂身上,便是:谁出的价高,吴三桂就会把国家出卖给谁;

  "钗在奁中待时飞",薛宝钗代表的后金满清在明亡前,一直被遏阻于山海关外,不能进入中原。后金满清在等待贾时飞即吴三桂将他们领入山海关。


  第一回中的“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抗”的暗示,以及第二回中智通寺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明面上是对贾雨村这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暗里却是影射吴三桂深受崇祯重用,却最终引狼入室,投靠了满清;直到康熙撤藩时,才意识到兔死狗烹,他作为走狗已经无路可走,被迫举兵反清,却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题曰:“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这是骂贾雨村忘恩负义,只惦念着荣华富贵,只顾着向新主子邀宠,全不顾甄士隐待他的旧日恩情。但诗中的"捐躯报国恩"、"待君恩"分外扎眼,揭示吴三桂对明朝对崇祯的背叛。


  后文中薛蟠行酒令说:“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也正是借薛蟠之口骂吴三桂是乌龟(乌三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17: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甄英莲+南明四帝一监国】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副册第一人“有命无运”的甄英莲的大来历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3-27 08:04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接下来看看位列副册第一人、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女子,而且是贯穿前八十回的线索人物----甄英莲。

  为何甄英莲副册居首呢?

  甄英莲本是姑苏望族甄士隐的独女,没成想,本是大家小姐的她最后却成了薛蟠的小妾奴仆,受尽折磨而死;而她家的丫鬟娇杏却成了一路高升的贾雨村的夫人,从奴仆变成了主人,真是对比鲜明!这也正是影射了本是主子的大明王朝和原为明朝子民的满清地位转换的真实历史。这样的命运如何不是真应怜----甄英莲?


  甄英莲并不是简单影射某一个人,她其实是整个南明的悲惨写照,她是南明四帝一监国的总代表。

  ----香菱眉心中有米粒大小的从胎里带来的一点胭脂痣----“朱”砂痣,宝玉喜欢吃胭脂喜欢红色,批书人也自号脂砚斋,香菱眉心这一点朱红胭脂痣正是朱明标志。



      ----香菱苦命的一生:五岁被拐(暗示四帝一监国共5人),受尽凌辱折磨十几年,最后死于异地只能香魂返故乡。四皇子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的结局作为香菱结局的,香菱的死为整个南明史画上了句号。

  ----香菱“有些象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秦可卿是影射崇祯,暗示香菱是与崇祯本质相同的朱明后裔。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吟诗,而黛玉呢?偏偏说“昨夜的月最好”要香菱写咏月诗,“昨夜”已是过去,月是朱明,点出香菱实乃崇祯的学生----后继者----南明。

      
    原来甄英莲是惨烈败亡的南明!怪不得癞头和尚会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甲眉: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这开卷第一个女子甄英莲一露面就总起《红楼梦》家国灭亡的悲歌底调。悲壮抗清十几载最终失败的南明政权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武侯诸葛亮和武穆岳飞的不能收复中原的“二贤之恨,及今不尽”,知道了甄英莲的不幸历史,如何能不发出“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的悲叹!

   
  首个南明政权----弘光政权以“联虏平寇”为基本国策,派出使团与满清“议和”,谋求与清军联合剿灭农民军,妄图偏安。但由于大顺军已被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军击溃,而弘光政权内部又爆发了激烈的党争,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摸清了弘光政权底细的多尔衮于是自称正统,不但拒绝承认弘光朝廷,还要求它无条件投降,这就是书中薛蟠纳香菱为妾的来历。


  后来由于清朝再次宣布薙发令,导致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使得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这就是书中薛蟠调情遭暴打而外出避丑,使得香菱得以有机会向黛玉学诗的背后的历史。但可叹的是隆武帝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为了争夺正统地位而各自为战,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他们先后为清军各各击灭。     南明是亡于自己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可怜之人亦有可憎之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17: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被不断改名的历史大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3-29 07:15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原来,甄英莲是悲惨败亡的四帝一监国的南明政权。接下来结合判词谈谈关于香菱的不断被改名的历史大寓意。



代表南明的甄英莲中的“莲”也是“芙蓉”,与象征朱明的“芙蓉”黛玉又是暗合,可是英莲被象征满清的宝钗改名为香菱,何意?



指满清不承认南明的政治合法性!



看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这是朱慈炤强调香菱其实原是英“莲”,莲就是荷花芙蓉,也是朱明后裔。



----“平生遭际实堪伤”,打小被拐卖,世家小姐的尊贵出身却沦为任人欺凌的使唤丫鬟,影射了皇朱南明完全不被满清承认政权的合法性,最终被剿杀的悲惨历史,令人如何不心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即两个“土”加一个“木”乃是个“桂”字,桂致香菱魂返故乡,即指害死香菱的是夏金桂。 脂批特意提醒‘桂花夏家’的玄机【庚夹:夏日何得有桂?又桂花时节焉得又有雪?三事原系风马牛,今若强凑合,故终不相符。来此败运之事,大都如此,当局者自不解耳。】“八月桂花香”,桂花开在中秋农历八月,夏天怎能有桂花?四皇子朱慈炤是用夏桂即“夏日何得有桂”的其实“无桂”来影射吴三桂。夏金桂嫁给薛蟠时十七岁,即十七岁成为薛家(满清)的人,暗指吴三桂在崇祯十七年投靠满清。而脂批的“桂花时节焉得又有雪”又点出了夏金桂与薛家的互不见容,即吴三桂最后与满清的彻底决裂。




夏金桂又将香菱改名为秋菱,菱花同莲花一样夏天盛开秋天败落,盛开的香菱碰到了夏金桂就如同菱花进入秋天一般即将凋落,“秋菱”又谐音“丘陵”,暗指坟墓,这次改名暗示英莲即南明最终将在吴三桂手中败亡命丧的悲惨结局。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南明的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瓦城,获缅甸王莽达平达力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兵变,杀死其兄夺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      永历帝得到清军进入缅境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吴三桂,希望吴三桂能留他一条性命。1662年1月22日(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初三),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南明灭亡。1662年6月1日(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望日,清康熙元年),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即今天的昆明市五华区的华山西路。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17: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出的绝世难题:稀有茶具的惊天之谜【妙玉+栊翠庵+玄墓蟠香寺】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3-31 07:13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了几个珍贵的茶杯来招待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妙玉还强调了这几个茶杯“便是贾府也未必找的着这么一个的古玩奇珍”,那么这几个非同凡物的稀世奇杯到底藏有什么大名堂呢?

妙玉拿“分瓜bān 瓟bó斝jiǎ” 给宝钗喝茶,“分瓜瓟”即俗称的“葫芦”类的植物,暗指“胡虏”;第七十六回妙玉又现身的那一回里,写到:[湘云因联道:“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 其中的“分瓜笑绿嫒” 分外醒目,“分瓜bān”字分开写恰好是“分瓜”,这可不是我过度敏感,因为黛玉特意在此强调“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原来朱慈炤是用“分瓜bān瓟”讥讽薛宝钗是“胡虏绿嫒”,明点出宝钗的胡虏满清的身份!

  妙玉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点犀”乃是化用 “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谁能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唯有宝玉而已!妙玉就是宝玉,所以妙玉才会给黛玉用“点犀”,朱慈炤真是处处皆用心啊!


  妙玉给宝玉用的是自己的“绿玉斗”。妙玉就是出家时期的宝玉,“绿玉斗“,即“绿”和“玉”斗,暗指“满清”和“汉人政权”争斗。



      后妙玉又给宝玉换上了“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

  ----“九曲”指曲折;



      ----“十环一百二十节” 指被 “十” 环绕 后翻了倍成了“一百二十节”。
           那么我们就将“一百二十”除以“十”,120÷10=12, 原来“十环一百二十节”藏的是一个“十二”!

           这“十二”就是《红楼梦》一开篇脂砚斋所说的书的曾用名《金陵十二钗》,脂砚斋提醒得好!原来“十环一百二十节”就是指《红楼梦》这本书!


  ----“蟠虬”,都是“虫”字旁的不是正经龙,音似“番酋”,暗指满清;

  ----整雕,谐音“整掉”,指除灭;
        整雕,也指整理雕刻,暗喻编修篡改原来模样;

  ----竹根,谐音“朱根”,指朱明政权;
        竹根,“竹”又代指竹简,“根”又指本初。“竹根”暗喻竹简存记的历史原貌,即最初的真实史籍。


  原来宝玉用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是暗指朱慈炤“用曲笔隐写满清将朱明政权彻底灭亡并且完全篡改朱明历史的《红楼梦》这本大书”!




  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苏州确有“玄墓山”,但是却没有“蟠香寺”。

  ====“蟠香寺”,蟠是“薛蟠”的蟠,代指满清;香是“香菱”的香,代指南明,其实是朱慈炤暗示妙玉也就是自己是在满清和南明相持抗衡的时间段出的家。

  ====“鬼脸青”其实就是骂满清是长着鬼脸的恶鬼!

  ====“梅花上的雪”其实是暗指抗清义士的血!
  第五回里写到:“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甲侧:元春消息动矣。】”《红楼梦》中的傲雪“梅花”代指的是抗清的义士,因为元春是以夏完淳为代表的以身报国的抗清义士,故而作者用梅花影射元春。


  ====“花瓮”,隐喻“华坟”,华夏汉民被屠杀后的坟冢!

  原来“梅花上的雪收在鬼脸青的花瓮里”是指朱慈炤将凶残的满清对抗清义民的血腥屠戮收录存记!


  抛不尽的家国泪,书不完的家国恨!都说妙玉“天性怪癖”,又有谁人能真正悟得妙玉借“怪”传书存史的良苦用心啊!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22: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跛足道人的神镜“风月宝鉴”的惊世真相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6-08 07:26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开篇就写道【《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



脂砚斋怕读者无法意会书中各个借喻的深意,故而在开篇重点提醒:《红楼梦》有多个化名!这多个命名无非是朱慈炤使用的多种借喻罢了,是为了将《红楼梦》化入自身书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写作手法。。



----《红楼梦》是为了强调“昨夜朱楼梦”的“朱”,是为了暗示警幻仙姑的开口拿“春”字的“春梦随云散”的“春”其实就是”红楼“朱明;



----《风月宝鉴》是为了明示读者第十二回里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其实就是《红楼梦》这本书;



----《石头记》是为了强调唯一仅剩的补天之石的特殊身份,暗示小说的自传性质;



----《金陵十二钗》是为了暗示读者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来的奇杯“十环一百二十节的大海”,其实就是名为《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梦》。详情请看我前面的《妙玉出的绝世难题》那篇解密。





看第十二回描写:“跛足道人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




此处的脂批可谓是细致之极:

    ”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    正是明告读者”风月宝鉴"其实就是本书一开头强调的书的别名,风月宝鉴就是本书《红楼梦》就是《石头记》!怪不得贾代儒要毁镜子不是用摔也不是靠砸,而是架起火来烧!原因很简单:因为名为镜子的”风月宝鉴“不是真镜子,而是“以史为镜”的被比做镜子的真史书!



   “两面皆可照人”的宝镜----风月鉴就是“表里皆有喻”的悼明讽清的本书《红楼梦》! 毁书自然是要焚才能毁得彻底,所以必须要架火来烧!



       为何朱慈炤反复强调“风月宝鉴”只能看反面?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


       清风明月,“风月宝鉴”寓意就是《红楼梦》是鉴别明亡清兴真历史的红宝书,是还原被东林党颠倒了的真正明亡史的真史书!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脂批更是明点出被东林党贾代儒骂作“妖镜”的“风月宝鉴”就是“此书”《红楼梦》!



     【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脂砚斋强调凡是看《红楼梦》的人都必须要细心体贴的深入去看内里文章,这样的人才能看《红楼梦》,若是只会看表面的风月,却看不懂《红楼梦》的内里的真正文章,《红楼梦》当哭矣!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这句说的是:《红楼梦》明面上也就是风月宝鉴的正面是仿造东林党的伪史写的,故而千万不要被表面文章所迷惑。



     ”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说的是:风月宝鉴的背面文章也就是《红楼梦》的内里文章才是真实的历史血泪,一定要透过表象细细琢磨书中的内里真历史!



     

  想看懂明亡史? 那就请先看懂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对黛玉、晴雯的明贬暗褒,对宝钗、袭人的明褒暗贬。

  记住朱慈炤的血泪忠告:看明亡史就要像看《红楼梦》一样,一定要反着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千万不要相信东林党写的明亡清兴史,如果相信了满清官修的东林党版的明史,以假为真,那想要以史为鉴的读书人就永远无法了解真相!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22: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神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是谁?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6-13 07:22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是贯穿整个《红楼梦》的线索人物,是为了帮助读者读懂红楼梦的牵引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 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那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到底是何来历呢?



第一回里一开篇就介绍道: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该 批:作者自己形容。】“ 在这脂批写得清楚明白,这一僧一道二位神仙的帅姿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形容化身,原来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二人就是贾府的宝二爷----也就是补天之石----神瑛侍者朱慈炤的书中化身。李方远在《张先生传》里写过朱慈炤是位“风标秀整、议论风生“的美男子。



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写道:“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甲戌侧批:新雅不落套,是黛玉之文章也。】”脂批提醒这王嬷嬷和雪雁乃”是黛玉文章“,那么这作的到底是什么文章呢?



前面解过了:雪雁就是宝玉,第六十二会里黛玉替宝玉射覆说道:“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这折足雁就是雪雁宝玉,这“折足”就是“跛足”,原来这“折足雁”也就是神仙“跛足道人”!



被黛玉一同带来的奶娘姓王,正是为了暗示雪雁的姓氏为”王“,就如同毫无存在感的周姨娘乃是为了暗示赵姨娘的真姓为“周”一样。“折足雁”王雪雁就是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炤,也就是最后一回里的“跛足道人王一帖”!(具体请看我前面的《破解红楼梦仅仅八十回的终结之谜》解密)



原来这神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都是朱慈炤的书中化身!情僧、空空道人又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别称!《红楼梦》最终又改回原名《石头记》,其实这《石头记》本就是以补天之石朱慈炤的个人经历为主的自传体小说!





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在仙界中时,“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这就是神瑛侍者的本来模样!可是来到人间后,却大变模样,“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本是“骨骼不凡,风神迥别”的帅气神仙----朱明皇子,流亡民间后变成了“腌臜更有满头疮的癞头和尚”、“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的肮脏道人。”:

“癞头疮” 是形容被满清强剃了发后的可憎疤瘌头!

图片



  “一足高来一足低”是影射因周后暗算而折损手足、痛失三位爱弟的“折足雁”的悲惨经历!

   “浑身带水又拖泥”则是暗喻被把持着著史权的的满清统治者和掌握着笔杆子的东林党大泼污水、歪曲篡改后拿来展示给世人以愚弄公众的与真相大相径庭的伪面目!



       一句话,只因东林作伪史,想知真相颠倒看!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2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云山雾罩的江南甄家的惊人真面目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6-15 07:13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甄英莲是南明四帝一监国的总写照,经历悲惨真应怜!甄英莲来自姑苏望族甄家,那么富而好礼的“江南甄家”也姓甄,莫非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极了!此甄与彼甄还真是一回事。第二十九回里又写道:“香菱的丫头臻儿”,“臻”又音同“甄”,香菱的丫头臻儿是江南甄家,香菱也是江南甄家,江南甄家就是南明政权!



  看第五十六回四皇子借宝玉梦入甄家向读者揭示了甄家的奇怪:甄家园子与贾家大观园一模一样,甄家也有与贾家鸳鸯、袭人、平儿等一样的“一干人”,甄家人分不清甄宝玉贾宝玉不说,甄家的宝玉居然同贾家宝玉也是一样秉性,就连怕爹也是一样样的。诸君思来,奇也不奇!

  为何会有这般奇怪事?

 
  第二回中脂砚批道:“【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暗示甄贾宝玉间的映射关系。

      第十七回回尾写到贾政等人进入宝玉房中:“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庚辰侧批:石兄迷否?】益发见门子多了。【庚辰侧批:所谓投投是道是也。】”



    这玻璃大镜将人一般无二的反映成像,其实正是朱慈炤告诉读者:甄宝玉其实只是镜里的贾宝玉虚幻影像而已!

   
  因此朱慈炤在第五十六回甄贾宝玉梦中会面的结尾处特意写道:“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

       原来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镜中之影!

       贾宝玉是谁?既是朱明皇权的玉玺,又是朱明皇权的唯一正统继承人四皇子朱慈炤。

       而贾宝玉的虚幻影像----甄宝玉乃是传国玉玺的南明影像,或者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简单认为:甄宝玉是南明玉玺。

      
       贾宝玉含玉而生,是指朱慈炤他是名正言顺的朱明皇位继承人,但因为北京城破,崇祯殉国, 朱慈炤空有“补天之石”----“朱三太子”的正统身份,却从未真正继位称帝,所以他这个宝玉又是假的,故而起名“贾宝玉”----“假宝玉”。



     而江南甄宝玉并非含玉而诞,因为南明诸帝无一是崇祯之子,并非正统的朱明皇位继承人。但他们却都是实实在在称帝了的南明皇帝,所以他们都是真玉,故名“甄宝玉”----“真宝玉”。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言难尽!只有真正了解了这真真假假的区别,我们才能体会到朱慈炤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慨是为何意。



      贾府的朱明王朝包含了江南甄家的南明王朝,南明甄家是朱明贾家的一部分:南明总代表贾迎春就是荣国府的二姑娘,另一个南明总代表甄英莲(即“香菱”)也在大观园内生活。“江南甄家”即南明政权的结局就是贾府朱明政权的最后结局。简答说就是:南明甄家是朱明贾家的末代政权!江南甄家是贾家行将末路的最后阶段!



      第十六回赵嬷嬷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脂批强调:“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 甄家有5个姑娘,这分明是影射前后有4个皇帝(所以是接了4次驾)和1个未称帝的鲁王监国的共5个政权的南明。

  第六十四回中:“贾珍想了一回,向贾蓉道:“你问你娘去,昨日出殡以后,有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五百两,未曾交到库上去。”

  “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暗指宗祠祭祀的香火传承,“五百两”还是影射朱明政权的接续者----南明四帝一监国的五个政权。


  因为作者在书中没有特别暗示,那么甄家五个姑娘的大小排序应该是按照南明5个政权的先后时间顺序。

  ----“大姑娘”福王弘光朝廷,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建立于南京,1645年五月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满清,后弘光帝被俘而后送往北京杀害。

  ----“二姑娘” 唐王隆武政权,1645年六月二十八称监国,闰六月丁未称帝于福州,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同时又安抚难民,联络抗清义军,改变原来弘光朝廷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方针。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隆武却颇不得势,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就连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很快被其掣肘。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俘杀,隆武政权灭亡。隆武帝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所以贾母道:“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正是暗褒朱聿键。

  ----“三姑娘”,鲁王监国政权,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建立于绍兴,与唐王隆武互争正统,自相残杀。次年1946年六月,满清贝勒博洛乘鲁王朱以海主力与南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但朱以海逃往海上后,仍坚持抗清。

  ----“四姑娘”绍武政权,1646年十一月初二,隆武朱聿键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被杀。绍武政权仅存41天。

  ----“五姑娘”桂王永历政权, 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1662年四月永历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 



  第七十一回中脂砚又批道:“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随着江南甄家被抄家的结局的出现,《红楼梦》所隐写的明亡史实就昭然若揭了。


  第七十四回通过探春的口说道:“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还有第七十五回通过尤氏的口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甄家被抄家是影射南明5个政权被清朝灭亡的结局,也预告了朱明贾府的穷途末路。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23: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体仁院总裁+甄应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的“体仁院总裁”的大来历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6-17 07:12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二回中写道:“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甲戌侧批: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甄家,【甲戌眉批:又一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甲戌侧批: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中的 “寓怀”二字很眼熟,正是第一回中的贾雨村所做的诗名《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帝王野心,王霸气势啊!看来“体仁院”与帝王有关联,果不其然,皇宫里还真有“体仁”存在处!只不过叫做“体仁阁”。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坐东朝西,与弘义阁相对立。体仁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为“文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文昭阁”,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改称“体仁阁”。

  明朝体仁阁的用途,见于记载的仅有永乐十八年三殿大火后到嘉靖年间,体仁阁一直用来存放《永乐大典》;嘉靖三十六年遭灾后,体仁阁的使用情况不得而知。明代大朝会或颁诏大礼,钦天监于文昭阁报时、鸡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洪武朝,相对武楼作为公主出嫁的典礼所在,文楼则作为皇帝大婚仪式、皇太子纳妃仪、万寿节赐宴的地方。


  康熙十八年三月(1679年),诏举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试诗比赋,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共同纂修《明史》。


  原来体仁院是明帝王举行或参与重大仪式的文楼!康熙又在此招募《明史》的写作班子,那“体仁院总裁”可不就是暗指明朝帝王家么!




     体仁院也就是明朝的文楼,嘉靖四十一年改成文 “昭” 阁,加了一个“昭”字,昭通“炤”。

  明朝大朝会或颁诏大礼,钦天监于文昭阁报时、鸡唱:“照万方、光四表”。又是“照”和“四”!《明史。诸王传五》前面记载:“庄烈帝诸子:太子慈烺;怀王慈烜;定王慈炯;(四皇子)永王慈照;(五皇子)悼灵王慈焕;悼怀王” ;后部详细介绍:“庄烈帝七子:田贵妃生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同一部《明史》,四皇子名既作“慈照”又作“慈炤”,这是因为“炤”是“照”的同音异体字,“炤”是完全等同于“照”的,故“照”就是“炤”,“炤”就是“照”,二字完全是一回事。






  怪不得紫禁城里那么多的建筑物的名字不用,偏偏要用“体仁”,又是为了昭告自己的名字!

  “体仁”乃是作者自报家门:四皇子朱慈炤!



       再看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在大观园内下舆后,写到大门处 "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 这亦是暗示江南甄家就是大观园贾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11: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坠儿+马士英+阮大铖】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为林红玉和贾芸传情的墜儿是谁?
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8-08 07:56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墜,音似“赘”又似“罪”。这个被脂砚视作“赘疣”的“罪儿”,先是为红玉和贾芸传情讨要酬劳,后因偷金被逐的眼皮子浅的小丫鬟坠儿是谁呢?

  墜,本字为“隊”。“隊,從高隕也,俗字做墜。”原来墜儿名字本应是“隊儿”,“隊”字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羣隊也”;二是“從高隕也”。“墜儿”即“隊儿”是两个人,我们先来看为林红玉和贾芸传情,即扶立弘光帝继位的弘光朝首辅马士英。

  先看帮贾芸传情给红玉,即拥立福王朱由崧----传“秦”给弘光帝的马士英的历史。

  马士英其实并非阉党,马士英于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升宣府巡抚,不久因贿赂权贵被太监王坤举发削职,寓居南京。马士英闲居南京时与曾投靠过阉党的阮大铖交厚,后更因阮大铖帮助而得以复出担任凤阳总督一职。马士英上任不久就平定了保定总兵刘超的叛乱,显示了一定的能力。崇祯十七年,马士英因策立之功担任弘光朝首辅后推荐重用阮大铖,因此而得罪了东林党和复社众人,被大泼污水并称为“奸佞”。

  马士英在弘光朝覆灭后,被南明唐、鲁两王势力拒之门外,马士英于是盘桓于浙江一带,期间多次参与反清战役,在江浙抗清将领吴易吴日生的部队兵败后,马士英亦遁入空门躲避清廷缉拿,后因叛徒出卖,被满清抓获,英勇就义。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对马士英做了这样的叙述:“根据比较可信的材料,马士英并没有降清。清实录记载,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伪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等。捷闻,令斩士英等,其有功将士,所司察叙”②。蒋良骐《东华录》卷五载,顺治三年“六月,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进剿太湖逆贼,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俱被获,伪大学士马士英潜遁新昌县山内,都统汉岱追至台州,士英属下总兵叶承恩等降,并报称马士英披剃为僧,即至寺拘获,并总兵赵体元,令斩之”。时人所作《吴城日记》记同年“八月中,闻吴日生、马士英旨下俱论斩讫”③。按时间推算,二书完全符合。当时芜湖抗清志士沈士柱有《祭阮大司马文》,开头就说“丙戌长至(指冬至)之后二日,近故降大司马阮公之丧至自浙东”,下文云:“使公同受戮西市,一生恶迹补过盖愆。天夺其魄,委贽后方糜烂以死,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共荣名,天实为之也”①。可见,沈士柱在当年冬天即已知马士英不屈遇害,晚节“荣名”。在马士英之前殉难的夏允彝论及马士英时稍有恕辞,在马士英之后死难的沈士柱也不掩没其晚节。黄宗羲却一笔抹杀:“今古为君者,昏至弘光而极;为相者,奸至马士英而极,不待明者而知之也,有何冤可理?”②平心而论,马士英在弘光朝秉政时毫无作为,弘光垮台后他投奔鲁监国和隆武帝,招来的是一片讨伐声。王思任写的“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一语脍炙人口,就是直接针对马士英的,责令他盂水自裁。张岱以鲁藩旧臣的身分上疏鲁监国,“恳祈立斩弑君卖国第一罪臣”马士英,“疏入,监国召岱至御榻前,诏以先杀后闻。岱即带兵数百人往蹑之,士英宵遁江上,见其私人方国安,挟制鲁王,斥逐张岱。令士英统兵汛地,协守钱塘”③。马士英在唐、鲁两政权中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清方④,而是尽力以抗清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佳形像。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①。1646年六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就义,实属难能可贵②。相形之下,黄宗羲、张岱在鲁监国政权处境艰难时,转入清方统治区遵制剃头,以明朝“遗民”自居,既不能见危授命,也大可不必那样义形于色地痛斥“奸臣”马士英以显示自己才是正人君子。”

  我前面已经讲过了:《明史》的真正主编是躲在幕后的狡猾卑劣的黄宗羲。当时的各种历史资料证明马士英是被满清俘虏后因为不屈就义而死,无计可施的黄宗羲和他的得意门徒万斯同于是迂回的在《明史》马士英传中这样写道:“大兵巢湖贼,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俱擒获,诏俱斩之。事具国史。而野乘载士英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我兵搜获,大铖、国安先后降。寻唐王走顺昌。我大兵至,搜龙扛,得士英、大铖、国安父子请王出关为内应疏,遂骈斩士英、国安于延平城下。”

  看到问题了么?马士英被擒斩是“事具国史”清楚无误的,可是万斯同却偏偏还要画蛇添足的再多余地加了一段含糊暧昧的野史,写马士英被俘后,“大铖、国安父子先后降”,以此暗示马士英也同时投降了,并写马士英被杀于福建延平城,马士英始终在浙江北部抗清,哪里去过福建?

  东林党故意把错误百出、歪曲真相的野史放在正史之后,就是为了扰乱视线、诋毁为国就义的马士英是投降的叛徒!东林党其心之歹毒,其德之卑劣真是令人发指!

  还有自称“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的孔尚任的《桃花扇》更是无耻,居然将在“顺治八年,出应乡试,中式副榜。”妄图求取满清富贵却不成的东林党人侯方域写作是大忠良,却把因坚持抗清而被满清杀害的马士英歪曲成亡国的奸臣,孔尚任还居然写马士英被雷劈死!

  东林党人的颠倒黑白的把戏果然十分有效,导致很多专门研究历史的专家也就此而误认为马士英是投降被杀,比如说如历史学家谢国桢就在《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写道:“后来士英投降清朝,也被害了。”东林党歪曲历史的遗毒之久之广之深可见一斑。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隐藏 “晴雯撕扇” 密码的偷金的墜儿又是谁?[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8-10 08:14
[color=rgba(0, 0, 0, 0.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墜儿实为“隊儿”,实为两个人。为贾芸红玉传“秦”的墜儿是影射扶立弘光帝的马士英,那么偷金的墜儿又是谁呢?

  
先来看《板桥杂记》中一段记载:“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始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墜。” 看到了么,“香扇墜”,墜儿的第二个影射的秘密就在这“香扇墜”----李香的身上!

  李香就是李香君,在秦淮八艳中,不论是样貌还是才气,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是她却高居秦淮八艳榜首,这可全是孔尚任《桃花扇》的功劳。由于孔尚任的血溅桃花扇的描写而让世人深深地记住了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并深深地唾弃残酷迫害李香君和侯方域的阮大铖。

  原来这偷虾须镯的墜儿就是孔尚任笔下迫害“香扇墜”李香君的明末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的大戏曲家阮大铖!


  
     可是有谁知道,声称“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的《桃花扇》中的那把桃花扇其实是完全不存在的,“血溅桃花扇”根本就是自称忠于历史的孔尚任凭空编造出来美化东林党的呢?侯方域专门为他和李香君的事写了《李姬传》,根据侯方域自己写下的回忆,他和李香君之间只有赠诗赠歌,从未赠过什么扇子,更没有发生过什么被阮大铖迫害血溅扇面之事。

      来一起看看当事人侯方域自己写的《李姬传》原文: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候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日:“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日:“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末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并非阮大铖】,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事实上根本不存在阮大铖打击报复逼婚李香一事,即便就是田仰与李香之间也并未发生流血事件,不过就是斗斗嘴罢了。却被造假能手孔尚任捏造出来阮大铖丧心病狂地迫害侯方域和李香的《桃花扇》,孔尚任极力塑造渲染李香君血溅扇面、杨龙友画血为桃花一事,成功欺瞒了世人三百多年,比如深受影响的林语堂就专门写了很是出名的的《为香君题诗》: 

  “香君一个娘子 血染桃花扇子
  气义照耀千古 羞杀须眉汉子
  香君一个娘子 性格是个蛮子
  悬在斋中壁上 教我知所管制
  如今天下男子 谁复是个蛮子
  大家朝秦暮楚 成个什么样子
  当今这个天下 都是骗子贩子”
  我思古代美人 不至出甚乱子”



  墜儿向红玉要酬劳:“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后又偷了平儿的金镯。 这都是影射阮大铖的好利和喜欢政治投机。

  阮大铖本是东林党干将,更是东林党领袖左光斗的同乡好友。天启四年(1624年),吏部都给事中缺,按序应是阮大铖当迁,可是东林党为了党争需要将序列靠后的东林党骨干魏大中提拔,却将阮大铖补去排行最末的工部,由此而导致阮大铖与东林党结怨,于是转而改走阉党的门路。历史上的阮大铖其实并无大的劣迹,但是叛徒总是更被人恨,阮大铖因为叛党而被东林党视为仇敌永不原谅,东林党“其诋排大铖不遗余力”。

  少年英雄夏完淳(也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对阮大铖的评价还是公允的:“圆海原有小人之才,且阿璫(指阉党一案)亦無實指,持論太苛,釀成奇禍,不可謂非君子之過。阮之阿璫,原為枉案。十七年田野,斤斤以十七年合祘一疎,為楊左之通王安,呈秀之通忠賢,同為通內。遂犯君子之忌。若目以阿璫,烏能免其反擊乎?”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写道:“平心而论,东林—复社人士门户之见极深,他们把阮大铖打成逆案很难自圆其说,比如说他谒见魏忠贤后随即行贿给魏的门子赎出名刺,就是莫须有的罪状;说他在魏忠贤得势之时即辞职还家是早已看出魏忠贤必定垮台,更站不住脚。阮大铖在魏忠贤垮台之后还看不清政局的走向,怎么能说他在天启年间就预知朱由校会短命、崇祯帝将即位?总之,“阴行赞导”的罪名难以成立。阮大铖触霉头是在崇祯初出于投机得罪了东林党人。”

  墜儿所偷的“虾须镯”,谐音“瞎虚诼”,正是暗讽东林党对阮大铖的指责不过是瞎虚诼的门户偏见罢了。



  但是阮大铖最后投降清朝,也就是墜儿偷金的故事所指,偷金,其实是“投金”,意为“投降后金”。

  “宝玉气的是坠儿小窃;叹的是坠儿那样一个伶俐人,作出这丑事来。”
  麝月骂“这小娼妇也见过些东西,怎么这么眼皮子浅。”
  晴雯用“一丈青” 戳坠儿手也是暗喻阮大铖最终因投降一丈青“满清”之故再也难以洗脱罪名。

  陈垣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中说:“惟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与阮大铖之先附阉党,后复降清,究大有别。”如果阮大铖能如马士英一样宁死不降,也许就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如此恶劣的骂名了。阮大铖最终因为投降清朝而罪无可赦,骂名难逃。

  诚然,阮大铖人品不怎么样,爱搞政治投机,但我们要尊重事实,据实而述。不管孔尚任编的多逼真多成功,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因为《桃花扇》写得好,就认可他的卑劣捏造、恶意诋毁!《桃花扇》成功地将“香扇墜”李香君和变节侍清的东林党汉奸侯方域塑造成了爱国的大忠良,而黄宗羲、吴梅村等东林党亦借修书著史成功地颠倒黑白、歪曲明史,实现了美化自己、诋毁政敌、讨好满清的可耻目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金麒麟黄宗羲+】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满清官修《明史》究竟是谁人主笔?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5-29 07:32
 as1144771727 提出:“ 明史是顺治二年修的 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 这些人中有阉党 降臣 还就是没东林党 且时间到乾隆四年才定稿 那个时间东林党还有活的吗?”

  明史究竟是谁主笔的,我这里简单理理脉络。

  雍正和乾隆时期参修《明史》的清代经学家杨椿在《孟邻堂文钞》中写道:“《明史》之初修也,在顺治二年,时……仿《通鉴》体仅成数帙。”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三藩之乱基本平定后,《明史》的纂修工作才正式开始。康熙诏举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成立明史编纂小组,以徐元文为监修,“布衣”万斯同、黄百家、范锡同等纂修《明史》。

  修史主要集中在康熙二十九年之前,徐元文曾上呈《请购明史遗书疏》,请求“征遗献”。黄宗羲、毛奇龄等人建议放弃设置《道学传》,只立《儒林传》。康熙二十二年左右,明史稿基本完成,康熙二十三年史馆拟定《明史》修纂的纲领性文件《修史条议》六十一条。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二月冬熊赐履进呈《明史》稿416卷,四月八日,万斯同在京师王鸿绪家中去世。

  黃宗羲自己不出面,但却派了得意弟子萬斯同和爱子黄百家一道去參與明史的編纂,而编写明史的明史料原稿500卷,无一不是以黄宗羲治下的阳明派的文件为依据写出的。全祖望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中写到:“宗羲不入史局,而史局大事必咨之,其所辩论,史局常依之资笔削焉。”

  张廷玉等最终完成的明史不过是以万斯同版明史稿为基础做了些改动罢了,说白了:满清的官修明史就是东林党的歪曲加上清廷的进一步丑化。两者不过是臭味相投,各取所需罢了。

  杨椿又言:“《明史》成于国初遗老之手,而万季野(即黄宗羲爱徒万斯同)功尤多。纪、传长于表志,而万历以后各传,又长于中叶以前。袁崇焕、左良玉、李自成传,原稿皆二巨册。删述融汰,结构宠肃,远在宋、元诸史上。”

  东林党编纂明史的目标是明确的:万历以后是重点,袁崇焕、左良玉、李自成等皆要特别照顾,这为的是什么呢?看看我前面解密的朱慈炤对东林党的扒皮就清楚了,《红楼梦》又名《掰谎记》,为得就是掰拆东林党的“满纸荒唐言”!



说到这里,不免要提及一下另一面高高飘扬的东林党的旗帜----亭林先生顾炎武。

  庄廷鑨曾通过顾炎武的好友潘檉章和吴炎的关系邀请顾炎武一起编写《明史》,结果遭到顾炎武的断然拒绝,康熙二年的《明史》案发,参与编史的潘檉章和吴炎被凌迟处死。而有先见之明的顾炎武因为没有列名而躲过一劫。63岁时,顾炎武因为好友傅山说他的脉象显示仍可生子,于是在山西以北的静乐纳了妾。

  顾炎武同黃宗羲一樣,一面是不与满清合作,一面是让自己的外甥兼得意门生徐乾学和徐元文参与明史修撰。徐乾学顺治七年与吴梅村等在嘉兴组织了十郡大社。“昆山三徐”的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都是由一甲进士作了满清的高官,世称“同胞三鼎甲”,名噪天下。其中的老小徐元文更是被顺治称为“佳状元”。他们三兄弟为满清忠心效力,深得清廷嘉许。徐元文于康熙十八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他举荐万斯同入史局,修明史主要是万斯同负责,但徐元文负责监修审查。老大徐乾学亦是《明史》总裁官。

  世人都认为顾炎武不耻自己的为满清效力的三个外甥,其实不然。钮琇《觚剩续编》记载:“亭林先生……鼎革后独身北走,凡所至之地,辄买媵婢,置庄产,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已不顾。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无困乏。东海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 这被善于治财的大财主顾炎武大力资助的“东海两学士”就是徐乾学和徐元文。

  康熙五年(1666年),即墨黄家的家奴黄(家奴随主姓黄,后改回宗姓姜)元衡告发黄家藏过逆书,顾炎武还到过黄家搜辑刻印《启须录》,导致顾炎武因黄培诗狱案牵连,当时顾炎武正住在他的北京的三个外甥----昆山三徐的府邸里。徐元文官至文华殿学士,在康熙身边备顾问;徐乾学官至刑部尚书;徐秉义官至内阁学士。为了不牵连在清廷做高官的三个外甥,顾炎武径由北京前往济南府投案自首。为营救舅父,徐元文亲到山东大力疏通关系,而顾炎武又频繁投书谭吉璁,并通过谭吉璁获得了一位高官的帮助,最终于当年十月出狱获释。“欲乞一问南夏诸公,若天生至晋,可为弟作书促之入京,持辇上一二函至历下,必当多有所济,弟已别有字往关中矣。一切统希垂照,不宣。舟书可互观之”。“凡所以入险能出,困而不踬者,皆知己扶持之力。当世世尸祝,不敢以楮默宣矣”“弟候命下结案,即诣都中叩谢,如尚迟,则俟舍甥北上时,代弟九顿台墀”。(见《亭林佚文辑补•与人书》)

  所谓顾炎武厌恶三个在满清作高官的外甥而离开北京全系为顾炎武博取义名的欺世谎言,看看顾炎武在离开北京定居陕西山西后与外甥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就一清二楚了,详见《亭林文集》和《蒋山佣残稿》,顾炎武只不过是为了自保才远避关中的,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讨论写史时写道:“惟是奏章是非同异之论,两造并存,而自外所闻,别用传疑之例,庶乎得之。此虽万世公论,却是家庭私语,不可告人以滋好事之腾口也。”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从这“家庭私语,不可告人”的淳淳告诫中我们不难看到顾炎武是把外甥们当作家里人看的,所以言语亲密直接。他同外甥们间的关系始终是亲如一家的。

  貌似一颗红心,其实两手准备,名利双得这方面东林党堪为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17 , Processed in 1.5856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