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8: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方以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明季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身为明末遗臣,决然出家拒绝进入清廷



陈杂历史2018-02-12 14:22



方以智(1611-1671)是明末冠绝一时的“四公子”之一,也是明季遗臣的重要代表。方以智家境优渥,出生于明末以易理之学闻名于世的桐城“桂林方氏”家族。因此方以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秉承家学到青年时期才情已经誉满江南,与冒辟疆、侯方域、陈贞慧并称“明季四公子”。这时候的方以智翩翩君子、风华正茂,而他也乐得广交好友、遍访名士,纵情山水之间。如果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值繁盛之际,那么方以智这一生可能真的会过那种交三五好友、读书著述交游的闲适贵公子生活。




(方以智)

然而他出生在明朝末年,正值国家衰微时局动荡之时,朝廷宦官专政和“东林党”横行,他的父亲方炤在朝廷任职时曾因忤逆魏忠贤而被削职,后来甚至锒铛入狱。因此种种他曾与“四公子”一同讽议朝政,痛斥阉党专权,积极参与复社活动。但是与此同时,他又不得不承袭父辈意愿考取功名。但是直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方以智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才取得进士,不幸的是在同一年他父亲被陷害入狱,方以智两次为父申冤最终感动崇祯帝而被释放。此后方以智在明廷为官,也因此成为明末遗臣的重要代表。




(方以智山水图)

所谓“明末遗臣”是指在明朝覆灭之际,既没有为民族气节选择身死殉国,也没有为保存身家性命而投降清朝再次入朝为官,而是选择逃避世俗进入边缘社会寻找生存空间,比如说进入寺庙成为僧人。方以智之所以如此也是被迫选择,他曾经试图南下想要再续明统,然而现实总是不能如愿,他在弘光、永历处多次遭受冷遇。一直到顺治七年(1650),清兵攻破桂林,方以智被迫出家为僧以逃避再做清朝臣子。




(方以智出家后的画像)

出家后,方以智一方面继续自己青年时期的意愿,游历山水、结交有识之士、读书著书,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并且拜在觉浪道盛门下,法号弘智,至此他还参加佛学活动,曾到江西禅游、主持青原法席等。这样的环境使得方以智的思想开始不断成长融合儒、释、道三教之精髓于一体。另一方面,他也并未放弃反清复明的想法,也曾秘密策划反清活动,却并未成功。后来受师之命去往青原担任法席之后,慢慢投身佛学,心境逐渐趋于平和,直到1671年被清廷押往岭南的路上病逝而死,也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但是作为一个学者而言,他曾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其成就和贡献都不可否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8: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都贤 朝代:明
已收录作品:3首
相关诗词 (26)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益阳人,字天门。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中官至兵部侍郎。后见义军四起,南都政局浊乱,知势不可为,乃剃发为僧,隐于玉沙湖,号顽石,又号些庵。种菊自娱。竟客死。性恬退谦和,工诗文,擅书法,兼能绘事,写竹尤妙。有《补山堂诗集》、《些庵杂著》。

东林寺门联 明 · 郭都贤
对联
洗菜莫教流去叶;见桃犹记旧曾花。

祖师殿联 明 · 郭都贤
对联
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天。

园联 明 · 郭都贤
对联
此间无这座桥梁,辜负园林一胜;
对岸借他人田亩,凑成丘壑双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都贤墓碑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高风千古郭都贤+红楼梦菊花诗】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郭都贤个性严介,风骨泠然。一生为人恬适谦和,嫉恶如仇。洪承畴坐事落职入狱时,曾多方营救,极力为其辩诬,奏请免罪起用。洪深感知遇之恩,视为恩师。洪降清并获重用后,专程至桃花江乡下拜望,执礼甚恭,郭坐厅中故作目眯状。洪惊问“何时得目疾”,郭回答说:我认识你时眼睛就瞎了。郭才气卓荦,博学强记,工诗文。著有《衡岳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破草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其书法瘦硬苍劲,绘画善写兰竹,有“高风千古”之评。清代《中国画家大辞典》评价:“人得其片纸寸素,皆珍藏之。”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江山携手 2018-06-10   |  452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对红楼,鲁迅先生则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是是非非,谁能言尽,何不读之,静心体味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妙语。
妙语之中有诗香,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是以,红楼梦残,十二菊花诗香,一语诉尽人世悲欢!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忆菊》

宝钗(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苑为宝钗的住所,看似稀疏平常的名字却暗藏着心机。蘅芜苑亦是“恨无缘”,无缘而忆,忆菊实是忆人,所忆何人?当乃离家出走之宝玉。“秋无际”、“梦有知”道出怅惘,道出忆,心随归雁飞远是为寻你,人瘦,断肠,何日会有期?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访菊》

宝玉(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忆之不得,故访而作。贾政外出,宝玉与姐妹们少了束缚,多了几分快活,最是人生惬意时。明朗的秋天,不淹留,乘兴访菊,“情得得”、“兴悠悠”是为得意风流。墨笔之下将访菊的痴情推向高潮,一腔热情倾泻而出。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高风千古郭都贤}】
《种菊》

宝玉(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种花而盼花,必细心呵护。种菊,又似一种比拟,以花喻人。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又有谁不是如花美玉?又有谁不需要护惜?宝玉护花的诚挚之心亦是他对女子们的态度。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对菊》

湘云(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文如其人,对史湘云而言大抵如此。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此诗的魅力便是以男性视角来写,“科头坐”、“抱头吟”两句活脱脱地勾勒出对菊的身影、神情,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可以说,大观园中,只有湘云才能做出这样的诗。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供菊》

湘云(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古来都是赏花而后摘花以供,可此诗却倒插,先言几案上的菊花婷婷幽香,后联想到旧游之景,以景入情,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内容。且弹琴饮酒,赏菊作诗,傲世而沐浴春风,实是羡煞旁人。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咏菊》

黛玉(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一入诗便似着了魔一般,不知昏晓,绕篱推敲。写以毫端蕴秀之心,吟当对月口角之香。又转入自怜自艾之情,谁能解我情愫之问?最后借陶之志以达意,咏菊花的亮洁高风,喻自己的高洁之志。黛玉三首咏菊诗夺冠,此诗更是三首之冠。想来诗之造诣最深,最具才情。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画菊》

宝钗(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画”是承“咏”而来,“画菊”其实是较难抒发的,常有画意而乏诗意,或是有诗意而乏画意。难能可贵的是,宝钗此作在不动声色中兼具“诗、画”两意。且末句有“画饼充饥”之意,暗示未来宝钗与宝玉的夫妻关系有名无实。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问菊》

黛玉(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李纨将此诗评为第二,是为新颖别致,表其个性。荣府险恶,孤弱的女子陷于苦痛,如何不相思?如何不寂寞?“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与其说是询问,莫不如说是控诉。湘云更是称赞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簪菊》

探春(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她把荣府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也正因为清楚,探春才能洁身,不随风流俗。此诗同样借喻陶渊明爱菊之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重阳节簪菊的情致。洋溢着令人神往的生活情趣。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菊梦》

黛玉(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此诗写菊花之梦,也是写咏菊者之梦。拟人的笔法写菊花的梦境,实写难言的情思。秋菊酣睡,梦境清幽,旧忆被打断,幽怨同谁诉。虚与实之间,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追求破灭是黛玉对悲剧命运的预感,和对黛玉结局的暗示。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菊影》

湘云(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秋光之下见菊影,叠叠复重重,可见菊影之形态。透过疏窗灯影,描摹在地上浓淡不同的远近菊影。“魂应驻”却“梦空也”可谓情愁黯淡,一切成空。一个“空”字是对未来命运的暗示,结局似乎早已写好,唯有人不知罢了。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红楼梦菊花诗)
《残菊》

探春(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盛”要以“残”作结。十二金钗恰作菊诗十二首,看似巧合,却是有意为之。诗常“借物抒怀”,“残菊”即是“残局”,明为咏物,实则咏人,咏十二钗的命运,咏大观园的命运。叶残花缺,万物同悲,一败涂地,唯此而已。

以忆菊起,“忆之不得,故访”,是为《访菊》

“访之既得,便种”,是为《种菊》

“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便是《对菊》

“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即是《供菊》

“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是为《咏菊》

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是为《画菊》

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即是《问菊》

“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是为《簪菊》

“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

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9: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出自 [ 清代 ] 曹雪芹 的《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写诗抒怀
翻译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注释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高风:高尚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 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 ‘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收起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咏菊》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作者让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借用李纨公评《咏菊》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9: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桃花武潭魂!【方珹+郭都贤甄士隐】6073--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拍品信息
拍品名称郭都贤 箕山诗札 书法 10幅 镜心作者郭都贤 (1599~1672)拍品分类中国书画>书法尺寸整体18.5×345.5cm估价JPY 50,000-80,000 RMB 2,550-4,080成交价未提供
拍卖日期2023-06-06 上午10:00(北京时间)拍卖公司横滨国际拍卖专场云章卧游拍卖会2023夏季拍卖会
材质水墨纸本形制镜心题识钤印:郭都贤印(白文)、顽秃(朱文)
军司马印(白文)
题识:僧隐顽石原石郭都贤拜手【甄士隐】。
拍品描述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湖南益阳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幼聪慧异常,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行人、郎中,出为江西学政,后以佥都御史兼任江西巡抚。他博学强记,学者称“天门先生”,工诗文,书法瘦硬,体势遒劲。兼善绘事,写松、兰、竹尤妙,有“高风千古”之评。着有《衡岳集》《些庵集》《些庵杂着》《湘痕秋声吟》等多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0: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都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益阳桃江县三堂街合水桥人。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殿试高中进士。历任吏部稽勋、验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和江西巡抚等官职。都贤为官清正,吏治严明,颇有贤声。 明亡束发入益阳浮邱观修道,号顽道人,又号些庵先生。性严介,风骨泠然。博学强记,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松、兰、竹尤妙。

基本信息
本名
郭都贤


天门


些庵


出生日期
1599年

逝世日期
1672年

目录
1人物评价
2人生履历
3主要作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郭都贤才气卓荦,工诗善画,著有《衡岳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其书法瘦硬苍劲,绘画善写兰竹,有"高风千古"之评。清代《中国画家大辞典》评价:"人得其片纸寸素,皆珍藏之。"

折叠编辑本段人生履历
时张献忠已逼境,贼骑充斥。都贤昼夜缮守御,兵饷无措,乃大会属僚,凡官司一应供给,皆捐以助饷。左良玉屯兵九江,骄蹇观望,都贤恶其淫掠,檄归之,而募士兵为戍。会有尼之者,遂乞病,弃官入庐山。逾年,北京陷,悲愤不食。

南都建号,史可法开阃扬州,荐授以官,辞不赴。桂王立肇庆,以兵部尚书召,而都贤已祝发为道矣。先是洪承畴坐事落职,都贤奏请起用,至是承畴经略西南,以故旧谒都贤於山中,馈以金,不受;奏携其子监军,亦坚辞。都贤见承畴时,故作目眯状,承畴惊问何时得目疾,都贤曰:"始吾识公时,目故有疾。"承畴默然。

都贤笃至性,哀乐过人,严而介,风骨崭然。博学强识,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竹尤入妙。号顽道人,又号些庵先生。茹苦,无定居。初依熊开元、尹民兴於嘉鱼,住梅熟庵;已,流寓海阳,筑补山堂:前后十九年。归结草庐桃花江,客死江宁承天寺。

有女名纯贞,许字黔国公沐氏,变后,音问梗绝,遂终於家。纯贞能诗,自署曰郭贞女。

都督所著有衡岳集、止庵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破草鞵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书。

都贤为官时曾写下对联:

何以副生平试清夜自思在国在家曾行几事;

不须谈特起但高身处地于今于古象个甚人。

时明王朝朝政腐败,眼见一己之力无可回天,愤而辞官归里。明亡后,1646年在桃花江东林寺落发为僧,其后20余年间往返湘鄂两省,最后客死于湖北江陵承天寺。 作为明代遗臣,其高风亮节,忠烈情操,民族气节,为后人所传颂。都贤在吏部为官时,洪承畴坐事落职入狱。他曾多方营救,极力为其辩诬,奏请免罪起用。洪深感知遇之恩,视为恩师。洪降清并获重用后,专程至桃花江拜望,执礼甚恭,郭坐厅中故作目眯状。洪惊问"何时得目疾",郭回答说:我认识你时眼睛就瞎了。洪承略为报昔日知遇之恩,馈送都贤金钱,都贤不受。又请都贤之子出任督军,都贤仍然谢绝。不久,洪承畴残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在长沙制造冤狱,拘禁了100多人,宁乡名士陶汝鼐也在其中。人们设法营救,但都没有结果。有人提议请郭都贤出面。都贤虽不想见洪承畴,但这是100多条性命呀,不能不去,都贤在长沙见到洪承畴,要洪承畴免杀无辜。洪承畴无奈,只得将那100多人全部放了。临别时,郭都贤拱手道:"多谢两朝元老。"洪惭愧地回答:"下官是千古罪人"。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桃江县名胜大都有他撰写的楹联和诗作。

浮邱观祖师殿联云:

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

三堂街龙牙寺联云:

万山烟雨锁龙宫,被樵子流连,看破一盘棋局;

千古水云迷洞口,问渔郎消息,放开几片桃花。【{大观园+秦人旧舍//桃花源//武林别景}】

鸣石滩联

此间少这座桥梁,辜负园林一胜;

隔岸借他家地亩,凑成邱壑双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0: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都贤
历史人物

郭都贤怎么写好看:
郭都贤怎么写好看

郭都贤历史词典解释
字天门。湖南益阳人。明天启进士,授行人,分校顺天乡试,录得史可法等六人。历官员外郎、四川参议、江西学政、分守岭北道、江西巡抚。明末乱起,辞官隐居。明亡,削发为僧。历庐山、嘉鱼梅熟庵、海阳补山堂,益阳桃花江诸处。南明时,史可法荐举授官;明桂王时又以兵部尚书召之。皆辞不就。僧号顽石,又号些庵。为人严介,风骨崭然。学识广博,擅长诗文、书法,兼善绘画。著有《衡岳集》、《止庵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破草鞍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卒于江宁承天寺。

明湖广益阳人,字天门。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中官至兵部侍郎。后见义军四起,南都政局浊乱,知势不可为,乃剃发为僧,隐于玉沙湖,号顽石,又号些庵。种菊自娱。竟客死。性恬退谦和,工诗文,擅书法,兼能绘事,写竹尤妙。有《补山堂诗集》、《些庵杂著》。【观花修竹甄士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新甲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陈新甲(?~ 1642),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今重庆市长寿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十一年,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后于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中因指挥失误而大败。在内外交困之下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被杀。其人在边疆多年,有才干,有魄力,习边事,可为文人统帅之典范。然不能持廉,才亦不可大用,终屡误国事,贻后世以骂名。

图片来源于某电视剧

基本信息
本名
陈新甲

所处时代
明末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

逝世日期
1642年

主要成就
主和失误被杀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评价
3家族成员
4人物成就
5史籍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陈新甲(?~ 1642),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今重庆市长寿区),万历(或确说为三十六年)举人,任定州(今河北定州)知州。

崇祯元年(1628)入朝为刑部员外郎,进刑部郎中,迁宁前道兵备佥事。宁前道,大致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凌河、小凌河,是山海关外的重地,陈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

崇祯四年(1631),大凌河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城被攻陷后,新甲被罢了官。辽东巡抚方一藻爱惜他的才干,上书请朝廷留用他,朝廷没有答复。监军宦官马云程也上书帮忙求情,朝廷才答应留用。陈新甲说:"我受到戴罪任职的恩典是因为监军宦官的奏疏才得以批复,我心里自觉羞辱,清议也会随着而来批评我。我不敢接受这个恩典。"朝廷不许他推辞。不久,陈新甲又升任副使,仍在宁远(今辽宁兴城)任职。

崇祯七年(1634)九月擢右佥都御史,接替焦源清巡抚宣府。因为军备长期松弛,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走过前人足迹没到过的地方,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对这些加以整顿,边防因此有了保障。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跟陈新甲一起共事,由此了解到他的才干。崇祯九年(1636)五月,陈新甲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守丧。

折叠总督宣大
崇祯十一年(1638),宣大总督卢象升父亲去世,辞职回家守丧。由于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推荐,崇祯帝诏令陈新甲回京任职,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不久,卢象升阵亡,孙传庭代领他的部队。陈新甲与孙传庭相互支持,但最终不敢出战。

崇祯十二年(1639)春,京郊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弹劾陈新甲逗留不前,干扰作战的罪过。陈新甲一一列举自己的功绩,并且说刘呈瑞是挟私仇图报复。崇祯帝没有追查这些。陈新甲开赴部队驻地后,上书建议改编队伍、严加侦探、强化训练、整顿马政、演习火器、查禁贪占等事务,朝廷批准。他部下的士兵有一天夜里发生了哗变,陈新甲上书请罪,崇祯帝也不追究。给事中戴明说曾经弹劾陈新甲,崇祯帝用随便评论重臣的名义,扣发了戴明说的官俸。

折叠升任尚书
崇祯十三年(1640),接替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举人没有做过尚书的。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陈新甲为人有魄力,起用傅宗龙、孙传庭等人。朝见过后,陈新甲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其中大多是廷臣曾经说到过的。只是他讲到天寿山后边应当设置总兵,徐州也应设一重镇,开通两京咽喉,向南保护皇陵,中间防守漕运,崇祯帝都采纳了。陈新甲又讲了兵部事务的四个要点及军事方面存在的四种失误,崇祯帝就命令他加以整顿。

崇祯十四年(1641)三月,李自成打下洛阳、襄阳。福王和襄王两位藩王遇害,陈新甲贬官三级,继续任职。按照原先的规定,府、州、县城郭失守的,长吏要判处死刑。宛平知县陈景建议说:"村镇被焚掠三处的,长吏也应当判处充军"。陈新甲同意他的意见,上书说:"各级官员能兼顾城乡的,就给以记功;如果四面的郊区受到攻打,与贻误军机同罪。"崇祯听从了他的意见。不过当时中原各地都是强盗,他的办法并不能完全执行下去。杨嗣昌死在军队里,陈新甲推荐丁启睿过去接任,议论的大臣都埋怨他用错了人。不过傅宗龙、孙传庭当时都因为一点小罪被关在监狱里,陈新甲在召对时称赞他们的才干,退出来后又上书极力推荐。他们两个得到重新任用,都是靠陈新甲出的力。不久由于边境上秋防的战功,新甲恢复了贬下的三级。

折叠大败松锦
崇祯十五年(1642),松锦之战爆发,当时锦州被围困很多天,外边的援兵断绝。有士兵从锦州逃出来,传祖大寿的话,请大部队用车营逼过去,但不要轻易开战。总督洪承畴召集了几万部队过去增援,也没敢决战。一开始洪承畴和崇祯帝都认为应该持重缓进,承畴以兵分力弱,意主持重以待。帝以为然,但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遣张若麒游说,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结果大败,明军被围歼,洪承畴被俘虏,后终于降清,三月,松山、锦州相继失守,言官皆弹劾新甲、张若麒之失误,陈新甲乞罢不许。

陈新甲很有才干,晓习边事,但是不能以廉洁自持,所使用的都是他欠了人情债的军官。他和宫廷中的宦官深相结交,引以为援,其中与司礼王德化尤其亲近,所以言官批评他都不能使皇上入耳。是时,李自成入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农民军,先后毙命。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崇祯帝总是慰留他。

折叠泄密被杀
早先,陈新甲因为南北交困,派遣使者来与大清议和,背地里告诉过傅宗龙。宗龙离开京师时,把这事告诉了大学士谢升。谢升后来看到疆事大坏,就把宗龙的话讲给了崇祯。崇祯帝召陈新甲过来质问,陈新甲叩头谢罪。谢升进言道:"那边如果肯议和,和也可以。"崇祯帝默然不语。不久指示陈新甲秘密进行这件事,朝廷里边人们都不知道。后来言官有一回去拜见谢升,谢升说:"皇上的意思是主张议和的,希望你们不要多话。"言官一听大为吃惊,纷纷上书弹劾谢升,谢升于是被罢官而去。崇祯帝在把议和一事交给陈新甲以后,和他手诏往返过几十次,都告诫他不要泄漏出去。朝廷里人们渐渐知道了,所以屡屡上书争议,但是他们都没有掌握到证据。

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一日,兵部职方马绍愉从边关发回议和条件的密函,陈新甲置于案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起泄露,群臣哗然,给事中方士亮首先举报他,崇祯帝恼火极了,把奏疏压在宫中不发下。过后,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严厉批评新甲,要他自我解释。陈新甲不引罪自责,反自诩其功。崇祯更加愤怒。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新甲。

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二十九日将陈新甲下狱,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崇祯不许。新甲只得贿赂高层,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多方营救,刑部侍郎徐石麒据不答应,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大力援救,并且说:"按照国法,敌兵不打到城下来,不应当杀掉兵部尚书。"崇祯说:"别的不说,使我的七位亲王遇害、受辱,不比敌兵打到城下更严重吗?"。刑部侍郎徐石麒曰:"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九月二十二日斩于市。陈新甲既死,明朝丧失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

陈新甲受到过杨嗣昌的引用,他们的才能、心术相似。在兵部期间,军书往来频繁,陈新甲马上可以裁答,从不拖延。崇祯帝起初很信任他,后来特别讨厌他泄漏机密,并且暴露了主上的缺点,因此毫不迟疑地杀掉了他。此后给事中沈迅极力抨击陈新甲的过失,崇祯帝说:"假使你是新甲,恐怕还不如他。"沈迅惭愧地退了出来。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债帅。深结中贵为援,与司礼王德化尤昵,故言路攻之不能入。当是时,闯贼蹂躏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贼,先后陷殁,贼势愈张。--(清)张廷玉等《明史》

新甲为杨嗣昌引用,其才品心术相似,军书旁午,裁答无滞。旁初甚倚之,晚特恶其泄机事,且彰主过,故杀之不疑。厥后给事中沈迅力诋其失,帝曰:"令尔作新甲,恐更不如。"迅惭而退。--(清)张廷玉等《明史》

折叠编辑本段家族成员
兄弟

陈新第(?~1648),字见恒,新甲兄。定番知州。张献忠将艾(张)能奇攻定番,坚守,斩数百人,经死。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成就
陈新甲曾整顿、负责边防,有一定功劳。又上书保救入狱的傅宗龙、孙传庭,使得二人重新被任用。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明史》原文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缮悉倚赖焉。及城破,坐削籍。巡抚方一藻惜其才,请留之,未报。监视中官马云程亦以为言,乃报可。新甲言:"臣蒙使过之恩,由监视疏下,此心未白,清议随之,不敢受。"不许。寻进副使,仍莅宁远。

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屡疏请于朝,加整饬,边防赖之。杨嗣昌为总督,与新甲共事,以是知其才。九年五月,内艰归。

十一年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外艰,嗣昌方任中枢,荐新甲堪代。诏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夺情任之。会大清兵深入内地,诏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协御。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

十二年春,畿辅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劾其前后逗挠。新甲历陈功状,且言呈瑞挟仇,帝不问。既赴镇,列上编队伍、严哨探、明训练、饬马政、练火器、禁侵渔诸事,报可。麾下卒夜哗,新甲请罪,亦不问。给事中戴明说尝劾之,帝以轻议重臣,停其俸。

十三年正月,召代傅宗龙为兵部尚书。自弘治初贾俊后,乙榜无至尚书者。兵事方亟,诸大臣避中枢,故新甲得为之。陛见毕,陈保邦十策,多廷臣所尝言。惟言天寿山后宜设总兵,徐州亦宜设重镇,通两京咽喉,南护凤陵,中防漕运,帝并采用之。复陈枢政四要及兵事四失,帝即命饬行。

十四年三月,贼陷雒阳、襄阳,福、襄二王被难,镌新甲三秩视事。旧制,府、州、县城郭失守者,长吏论死。宛平知县陈景建言村镇焚掠三所者,长吏当戍边。新甲主其议,言:"有司能兼顾乡城,即与优叙。若四郊被寇,与失机并论。"帝即从之。然是时中原皆盗,其法亦不能行也。杨嗣昌卒于军中,新甲举丁启睿往代,议者尤其失人。然傅宗龙、孙传庭并以微罪系狱,新甲于召对时称其才,退复上章力荐,两人获用,亦新甲力也。寻论秋防功,复所镌秩。

时锦州被围久,声援断绝。有卒逸出,传祖大寿语,请以车营逼,毋轻战。总督洪承畴集兵数万援之,亦未敢决战。帝召新甲问策,新甲请与阁臣及侍郎吴甡计之,因陈十可忧、十可议,而遣职方郎张若麒面商于承畴。若麒未返,新甲请分四道夹攻,承畴以兵分力弱,意主持重以待。帝以为然,而新甲坚执前议。若麒素狂躁,见诸军稍有斩获,谓围可立解,密奏上闻。新甲复贻书趣承畴,承畴激新甲言,又奉密敕,遂不敢主前议。若麒益趣诸将进兵。诸将以八月次松山,为我大清兵所破,大溃,士卒死亡数万人。若麒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新甲力庇,复令出关监军。锦州围未解,承畴又被围于松山,帝深以为忧,新甲不能救。十五年二月,御史甘惟爃劾新甲寡谋误国,请速令举贤自代,不纳。三月,松山、锦州相继失,若麒复自宁远遁还。言官劾若麒者,悉及新甲。新甲屡乞罢,皆不从。

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债帅。深结中贵为援,与司礼王德化尤昵,故言路攻之不能入。当是时,闯贼蹂躏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贼,先后陷殁,贼势愈张。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帝辄慰留。

初,新甲以南北交困,遣使与大清议和,私言于傅宗龙。宗龙出都日,以语大学士谢升。升后见疆事大坏,述宗龙之言于帝。帝召新甲诘责,新甲叩头谢罪。升进曰:"倘肯议和,和亦可恃。"帝默然,寻谕新甲密图之,而外廷不知也。已,言官谒升。升言:"上意主和,诸君幸勿多言。"言官骇愕,交章劾升,升遂斥去。帝既以和议委新甲,手诏往返者数十,皆戒以勿泄。外廷渐知之,故屡疏争,然不得左验。一日,所遣职方郎马绍愉以密语报,新甲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于是言路哗然。给事中方士亮首论之,帝愠甚,留疏不下。已,降严旨,切责新甲,令自陈。新甲不引罪,反自诩其功,帝益怒。至七月,给事中马嘉植复劾之,遂下狱。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不许。新甲知不免,遍行金内外。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营救于刑部侍郎徐石麒,拒不听。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于帝前力救,且曰:"国法,敌兵不薄城不杀大司马。"帝曰:"他且勿论,戮辱我亲籓七,不甚于薄城耶?"遂弃新甲于市。

新甲为杨嗣昌引用,其才品心术相似,军书旁午,裁答无滞。旁初甚倚之,晚特恶其泄机事,且彰主过,故杀之不疑。厥后给事中沈迅力诋其失,帝曰:"令尔作新甲,恐更不如。"迅惭而退。新甲初自阳和入都门,黄雾四塞,识者以为不祥,及是果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竭蹶踬顿也抒怀——记方以智
赠顽石居士郭都贤。晚年的方以智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境地。在青原山归阁忆亡友瞿式耜,作墨石图数帧,磊落形奇,嶙峋骨傲,写尽胸中之意。时人评曰:“石耶?人耶?分明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2章 勤劳持家,一意举业

黄宗羲长传 作者:方祖猷 编

第12章 勤劳持家,一意举业

黄宗羲是家中长子,他既要主持家事,挑起生活重担,又须出外读书和应试。其时,上有老母姚氏,妻叶氏;弟四人:宗炎、宗会、宗辕、宗彝;子三:百药、正谊、百学(后改名百家)。一家十口,生活、子弟的教育乃至婚事,都需他一肩挑。他自己说:吾母五子,唯不孝亲乳。先忠端公殉节之后,室如悬磬。不孝支撑外侮,鞅掌家塾;吾母课垄亩,省廪窖,婚嫁有无,棺槨重复,无一日之暇。壬午(崇祯十五年)冬,吾弟皆以授室,食指繁多,遂别晨舂,然夏税秋粮,犹不孝一人办之。《全集》第十册《吾悔集题辞》。黄百家后来也谈到他父亲的家务之重:“叔父辈四人,王父被难时,四叔父司舆、五叔父孝先更幼,读书任之外傅;二叔父晦木年十一、三叔父择望年九,府君身自教之。……此真宇宙间之劳人也!”《全集》第十一册黄百家《先遗献文孝公梨洲府君行略》。所以,在他三十四岁明亡以前,虽然后来弟弟分居,但他又要扶养自己的子女,不但“劳”,而且家境并不好。除此外,他又要葬父,迁墓,建祠。对他一家打击最重的是崇祯十三年(1640)点解南粮事。

原来明朝征田赋,采取“里甲催征,粮户上纳,粮长收解,州县监收”《明史》卷七十八《食货二》。的措施。由于土地兼并,富者田多而赋轻,贫者田去而赋存,甚者贫民逃亡而赋仍在。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其实都名实不符。但明政府仍按册征收,“不复比较经催里甲负粮人户,但立限敲扑粮长,令下乡追征”。粮长如果有势力,“则大斛倍收,多方索取,所至鸡犬为空”。粮长如果没有势力,则为豪强地主欺凌,“耽延欺赖,不免变产补纳”,甚至“一人逋负,株连亲属”,“州县一年之间,辄破中人百家之产”。

黄宗羲恰好在那一年,成了“点解南粮”的粮长。而且余姚连年受灾害之后,那里收得到粮?全家只好相向而泣,不知怎么办才好。黄百家说:庚辰(崇祯十三年),点解南粮,充是役者,家无不覆。又值岁连大祲,叔祖辈皆相向而泣。府君告糴黄岩,一身竭蹶,又值遏禁甚严,驰驱台、越间,谋于王峨云、倪鸿宝、祁世培三先生,而其事得集。《全集》第十一册黄百家《先遗献文孝公梨洲府君行略》。倪鸿宝即倪元璐,上虞人,历任户、礼两部尚书;祁世培即祁彪佳,山阴人,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王峨云,待考。他们都是高官,有钱有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或为黄尊素所提拔,或是黄宗羲友人,且都是绍兴府人。王峨云在黄岩,所以他“驰驱台越间”告糴,在他们帮助下,终于避免破产。

在奔波台越间时,他曾至临海,拜访往年在杭州读书社时认识的故人、曾任靖江知府的陈函辉(木叔)。并游天台雁岩,有《台宕纪游》。

是年,次子黄正谊(直方)生。

此后,黄宗羲继续过着读书、应举的生活。十四年,他因南京亲戚黄居中七旬大寿,至南京祝贺,得以尽阅其千顷斋藏书。这一次他看得比较彻底,“番阅殆遍”。当然,他是边看边抄,千顷斋藏书后来成了黄宗羲续钞堂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到南京城内的著名道观朝天宫阅《道藏》,“自《易》学以外,干涉山川者,皆手抄之,矻矻穷日”《全集》第二册《四明山志》卷五《丹山图咏》。所抄包括以四明山名胜为内容的《丹山图咏》。他又听说南京的焦氏藏书欲出售,急往询问,而对方仅愿整体出售,索价二千金,他无力购买,求助于在南京做官的往年文昌社盟主之一的冯元飙,然未成。

其时,《南都防乱公揭》参加者梅郎中在南京,黄宗羲借宿于鹫峰寺,与梅郎中或于雨花台赋诗,或至观音阁听鸟声,或同看书画、赏红叶,或上燕子矶看渔舟集岸,斜阳挂网,相处共晨夕有数月之久,交谊日笃。

冯元那时主南京通政司,时冯京第与吴应箕同入南京国子监,他们也常相过从。黄宗羲后来有诗记他与梅郎中、冯京第、吴应箕在南京所过的这段愉快的日子:重九南都看叶红,留将好句广场中。雨花台上诗虽少,压倒清凉数十通。

天街月色烂如银,共上酒楼四五人。不道霜花犹抱树,瞥然重见病中身。

小窗风味绝尘嚣,未画幽兰香在毫。一纸风波投绛烛,只因曾与共登高。《全集》第十一册《南雷诗历》卷三《红叶本事诗》。正在他吟风弄月之中,忽然接到岳父叶六桐逝世噩耗,匆匆回里。是年十一月葬于余姚西龙蟠山。

崇祯十五年(1642),黄宗羲三十三岁。他因在杭州、南京多次乡试不中,这次北上,到北京应试,与陆符共读书于万驸马北湖园约半年。万驸马即万炜,为万泰族父。李文胤《孝廉万先生墓碣铭》说:万泰“有族父曰‘炜’,尚长公主。主贤,而都尉雅折节喜士”。李文胤《杲堂诗文集》,《杲堂文钞》卷六《孝廉万先生墓碣铭》。万泰当年至京应试,也馆于万炜处。由于这一年朝廷有保举之旨,浙江学使原推荐万泰,万泰辞不受,转荐陆符。陆符与黄宗羲都是万泰知交,故万泰介绍他俩馆于万炜府第。黄宗羲与陆符因而相交益深,他俩“生平凡事不相隐”《全集》第一册《思旧录·陆符》。

这是黄宗羲在崇祯元年为父袖锥讼冤十六年后,第一次至北京。在京重逢故交,也结识新友。周镳、方以智、冯京第、恽日初、顾玉书都是老朋友。关于《防乱公揭》南中与吴中有分歧,吴中独周镳不欲宽恕阮大铖事,就是周镳在这一年告诉他的《全集》第一册《思旧录·周镳》。旧友中有一位为冯元子冯沛祖,冯沛祖是在顺治年间力救黄宗炎于宁波死狱的主要人物。新识则为时任佥都御史的金光房,他是列名《公揭》的金光辰之兄,特地从二十里外至驸马府来访。当时天启死难者朝廷尚未赐谥号,黄宗羲遂公疏请他上奏补谥。他答应了,后来因京师戒严而未果天启死难者的谥号,在南明弘光元年已补谥,黄尊素谥“忠端”。见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一。《年谱》说:“后十七年,管侍御绍宁疏请,得谥‘忠端’”。有误。

北京应试榜发,黄宗羲仍不举。时内阁首辅周延儒欲推荐他为中书舍人,他坚辞。于此年十一月离京回里,与宗炎、宗会在大雪中游四明山,回来后作《四明山志》。

崇祯十六年(1643),黄宗羲三十四岁,浙西崇德澄社社员孙爽来访,于是共至京口(镇江),在金陵别离,是为他与孙爽结识之始。

此年,他为母五十祝寿,副院施邦曜先期以文来祝。刘宗周、徐石麒也有文来。刘宗周的祝文由其子刘汋带来。此外尚有方震孺(孩未)、瞿式耜、孙嘉绩的诗。方震孺在崇祯十四年与他相识,孙嘉绩为余姚人,后为浙东抗清义兵主帅,他也是刘宗周弟子。而陆符与万泰则如期亲至黄竹浦祝贺。祝贺时尚演出《凤鸣记》一剧。

黄宗羲参加复社的“党人”时期约十五年左右,正是他的青壮年时期,这段经历,对他以后一生有重要影响。复社原是以“文章道义”杜登春《社事始末》说,复社、几社诸君子以“文章道义、互相切劘”。掀动天下。由于复社的文章,主于应付科举的时文,虽然标榜“复兴古学”,然在时文下复兴古学,必然肤浅。而科举得捷,则将他们继承东林的“道义”渗透到地方乃至朝廷结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势力,而这股势力,使他们足以自上至下,与以温体仁、薛国观等阉党余孽展开斗争,以实现他们的“道义”。这样文社与政社就合而为一,发展为明末的一次政治运动。

从黄宗羲个人讲,这段时间的确为他的“文章”打下了基础。但专攻时文,则使他疏于对蕺山理学的了解。他十余年应举,而十余年不得一售,他是过来人,使他在明亡后,痛感科举之失,为他以后批判科举制度的深切反思,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综观黄宗羲在复社的始末,他并非复社的首要者。复社几次大会,崇祯元年的成钧大会,二年的尹山大会,他尚未入社。三年的金陵大会,他才初入社,自然影响不大。崇祯五年的虎丘大会,他也没有参与。复社名士在朝廷与阉党余孽温体仁、薛国观之流的斗争,更没有见他的身影。只是到了崇祯九年以后,他才在南都参加桃叶渡大会、《南都防乱公揭》大会和国门广业社秦淮河大会等反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但就是这几次大会,他也并非是重要人物。桃叶渡大会主角是冒襄,次为魏学濂、陈则梁,《南都防乱公揭》主角为吴应箕、顾杲、陈贞慧。然而人们尊敬他、同情他、帮助他、鼓励他,与他相濡以沫,是因为他是天启死难于阉党的东林子弟。从“道义”上讲,他的确受到继承东林遗风的复社这块土地的养料而成长。然而从根本上来说,是他家庭的惨变所激起的仇恨,使他积极投身到这一扬正驱邪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来。

崇祯末年,阮大铖是入“逆案”的重要分子。但他后来的确想讨好复社,多次哀求,桃叶渡大会后讨好侯方域,遭拒;于是他“日夜自赎”,甚至向复社表态:“苟使大铖得改事诸君,所谓先死而肉骨也。”《全集》第十册《陈定生先生墓志铭》。向他们“乞好以输平生未有间”。吴伟业《梅村文集》卷三十六《冒辟疆五十寿序》。又为所拒。阮大铖得知《南都防乱公揭》将发,他再次“以书来,书且哀”,再为周镳所拒。拒则拒矣,而拒的手段为“醉而且骂且称善”冒襄《同人集》卷二陈维松《奉贺冒巢民老伯暨伯母苏孺人五十双寿序》。、“抚掌狂笑,达旦不休”,且罵其为“珰儿媪子”,对其来书,“不启视就使者焚之”陈贞慧《书事七则·防乱公揭本末》。阮大铖人品的确很坏,但这种做法,是将本来可以利用的助力,不仅仅化为阻力,而且推向死敌了。果然,阮大铖只好求助于当时为相的周延儒,推荐马士英任凤阳总督。这就为后来南明弘光之立及马士英与阮大铖联手捕杀复社人士的张本。

当然,复社中也有一部人看到这一问题,崇祯十四年周延儒为相,是张溥等人设法推荐上去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与阉党余孽的斗争,在朝廷推行他们的政策。据说在这件事上阮大铖也参与,助银万两文秉《烈皇小识》卷七。张溥、吴昌时、杨维斗等之所以不同意南中对阮大铖太决裂,恐也有怕打乱他们整个步骤的缘故。

黄宗羲在南中与吴中诸子的分歧中,是倾向南中的,以他后来对此事的说法可以证明,他说阮大铖在南都“溺灰阳焰”,沈寿民保举入京劾杨嗣昌时,“并及大铖妄画条陈,鼓煽丰芑”,《公揭》出来后,“大铖咋舌欲死”《全集》第十册《陈定生先生墓志铭》。等,他还在秦淮河畔与侯朝宗、冒襄、沈昆铜、梅郎中一起骂阮大铖,边饮酒,“边咀嚼大铖为乐”。仇恨使他失去了黄尊素“深识远虑”的政治目光。后来全祖望指出,黄宗羲生平受人“余议”有二,“其一,则党人习气未尽,盖少年即入社会(社集、文会),门户之见深入,而不可猝去”。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四《答诸生问南雷学术帖子》。这一评论是中肯的。正是他深刻的“党人习气”,使他失去了父亲的“深识远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2:37 , Processed in 0.1765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