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薛宝钗串演皇太极·任是无情也动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下抽柴故事细思极恐,薛宝钗婚礼当晚真死了人,却不是林黛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刘姥姥讲述抽柴的“小姑娘”的外貌形容之上。需要再细分来说。

刘姥姥说,“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当然就是影射的“薛宝钗”。刘姥姥一去,第四十五回,黛玉和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林黛玉十五岁了,薛宝钗比她正好大三岁,可不就是“十七八岁”。


刘姥姥又说,“梳着溜油光的头”。梳头虽说是每天要做的常事,但对于古代女儿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指“出嫁”,亦或者代指青楼妓馆的妓女第一次接客,也叫“梳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旧时妓院中未接客的女儿尚是处女的只梳辫,接客后才能梳髻,被称“梳拢”。《金瓶梅》便有“西门庆梳拢李桂姐”的故事。而女儿出家,同样要寻有年纪儿女双全的妇人为其“梳头”“开脸”,并由母亲或长辈妇人教授洞房花烛夜的夫妻之事。


第二十回贾宝玉给麝月篦头,晴雯回来取钱时正好撞见,便说:“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这里的“上头”就是指贾宝玉给麝月篦头,晴雯是在含沙射影二人背着人有过“偷试云雨情”的事。

所以,刘姥姥故事里的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就有女儿“出嫁”的意思。至于是不是,还要往下看。

刘姥姥再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这就更加证实了“梳头”预示的婚姻之意。

“红袄儿”尽管是那时女儿常穿的颜色,“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时,薛宝钗里边就穿的大红袄。但那是“金玉良姻”最初展现,就有姻缘的意思。而彼时薛宝钗的“大红袄”就要与此处的“大红袄儿”前后呼应,为金玉良姻的姻缘作谶。


关键是之前的大红袄是穿在里头,一般女儿也很少会穿在外头。唯有婚姻吉服才会外穿大红之色。至于红袄配“白绫裙子”,原文也从贾芸眼中看见袭人“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写出。但袭人是银红袄配白裙,外头还有青缎背心。与“大红”配“白绫”是两回事。

所以,刘姥姥说得“薛宝钗”的装束,极为奇怪和突兀。只因这两种颜色在古人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两个意思:婚礼的大红,葬礼的素白。

既然刘姥姥称贾母为“老寿星”预示其不寿,有没有可能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天,贾母意外撒手而去呢?这就要从薛宝琴的出嫁入手去抽丝剥茧来看。

薛宝琴之于薛宝钗,就像香菱与林黛玉,要比“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影射更重要。薛宝钗的很多重要人生线索和结局,要从薛宝琴身上引出。就比如出嫁这件事。


薛宝琴出嫁很奇怪,是薛蝌直接带着妹妹发嫁,进京寻伯母薛姨妈做主。关键是婆家梅翰林举家在外为官,并不知道薛家私自“发嫁”了女儿。

表面看似乎薛家急于嫁女闹了笑话,实际也确实是急于将薛宝琴出嫁,但却不是笑话而是个悲剧。第五十回薛姨妈对贾母说出实情:

“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

薛宝琴父亲去世后,她守丧三年,不想母亲又痰症。按说她应该在床前尽孝,何以仓促出嫁?只因按照古代守丧礼仪,父母去世,在家子女要守丧三年。宝琴母亲病重还没死,一旦死了守孝三年,她极可能就大了年纪耽误婚事,一旦梅家取不得再生意外。不得已才借为母“冲喜”出嫁,也是当时民间规避女儿守孝的风俗,直到如今也偶尔听闻。


薛宝琴既是薛宝钗的影,她为母“冲喜”仓促出家,便预示薛宝钗日后出嫁也当为人“冲喜”。只不过对象不是母亲而是贾母。

由此便接续上刘姥姥说的“不是客人”,“老寿星”的线索,以“梳头”隐喻婚姻,串联出一个完整的“意思”:贾母因黛玉和探春远嫁之事寝食难安,不久病倒很快病入膏肓,贾宝玉为了人伦大节,同意娶薛宝钗给贾母“冲喜”。不想婚礼当晚(古人夜里结婚),贾母撒手而去。如此一来就解决了好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解释了“大红袄,白绫裙子”含有“红白喜事”的意思。

第二,圆满了贾母一直不同意金玉良姻的初衷,与前后的伏笔都高度契合。

第三,贾母去世,贾宝玉和薛宝钗作为孙子和孙媳妇,按照规矩要守丧一年,期间不得圆房。

第六十九回,贾母留下尤二姐时也吩咐她不得与为贾敬守孝的贾琏圆房。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刘姥姥嘴里的那个女儿,明明已经“梳头”穿着“大红袄”有明确结婚之意,却还是个“小姑娘”,皆因没有圆房,尚是完璧女儿。

第四,重点是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意外却随之而来,“南院马棚起火了”。


与“雪”通“薛”一样,《红楼梦》里的“火”就要通“祸”解释。南院马棚,自然是养马的地方。此处要作两个解释:

一,贾府之“祸”在南方,对应了南安太妃的“难安”,“粤海将军邬家”的“无家”之意。贾母一死,贾府抄家之祸随之而至,树倒猢狲散。

二,贾家抄家之祸因,便是由“马”所隐喻的“军权”问题。

前文就讲过,贾府军功起家,掌握军权为皇帝忌惮。北边边防重镇掌握在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手中,南边边防重镇掌握在粤海将军邬家手中,两家都与贾府关系密切,甚至是“下属”势力。

皇帝忌惮贾家背后军权和掌控的兵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结果就是贾家被抄家“亡家”和“无家”,通过王子腾、邬家隐喻的再清楚不过。

“弓马”的特殊在于是古代兵事军情的象征。贾元春判词图画中的“弓”以及“虎兕相逢大梦归”的伏笔,就要结合“南院马棚起火”串联,以“弓马”伏贾家为军权所败,这条线索才算圆满。

至此,刘姥姥讲述的雪下抽柴故事,基本还原出薛宝钗的婚姻和贾府抄家真相。也为后文的(分瓜)爮斝茶具上的线索做了重要伏笔。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选沁园春十首诗全集,气势磅礴盖古凌今
欣然书斋 2023-06-01 发布于山东  |  143阅读  |  2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据考证,《沁园春》这个词牌最早出现于晚唐,但现在流传最广的是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首《沁园春》,气势磅礴盖古凌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0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

0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03、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沁园春·孤馆灯青》

【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描绘的是一处孤寂的客栈,深夜的灯光和鸡叫声回荡着在夜空中。旅客枕下的梦已经残破,渐渐的月华幽静,晨霜透骨,云山缀锦,朝露娇嫩。

世路是漫长的,而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沉默的享受这微弱的乐趣是何等的难得,在这里,看尽山河的文人墨客,吟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身处在这里,像是二陆少年时,文思敏捷,充满激情。铺开一千字,扬起万卷的书卷,我们致敬尧舜的典范,也感慨着人生的短暂和意义。我们时常用舍由时,可以在这里享受身心的释放,闻一座斗酒,斗月又斗风,留下幸福的回忆。

04、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宋·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辛弃疾在赋诗时,描绘了灵山斋庵的壮丽景象。山峰重叠,马儿奔腾,小桥横截,缺月惊艳。在龙蛇影外,吾庐小小,却风雨声中。千山万壑,谁能与龙腾争春?相比之下,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但这些景色都不够美,距离灵山斋庵还有不小的差距。新堤路,偃湖何时能修成,是否能见到美丽的湖景?此时烟雨蒙蒙,一切都充满了期待与不确定。

05、​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沁园春·有感》

[南宋]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陆游在《沁园春·有感》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孤鹤返巢,飞过广阔的天空,已经换了无数个春秋,旧人都已经离别。他叹息着,念着古时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无名小卒,最终都化为尘土。在荒芜凋零的墓地旁,他有缕缕的心境和梦境。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又一次感叹春光的短暂和岁月无情。交游灰飞烟灭,身世不可料,仅有的安慰是身体尚能自如,饮食近人,见识依旧。作者没有耽于过去,也没有过度期待未来,而是找到了人生的舒适点,消遣生活的无聊和无味。他与渔翁和溪友共醉,体味生活的美好,因为在这些人的陪伴下,即使是贫乏的生活也变得有趣和充实。

06、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南宋]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这景致,实非常惬意。看那香山居士、林和靖和东坡老一起驾驭舟船,斗酒彘肩,风雨渡江,真是尽兴而归。纵享天竺飞来的白云,眺望峥嵘楼观,感受美景的同时一边品味东西双涧的美酒,俯瞰两峰南北,高下云堆,让人陶醉其中。尽管逋说不然,但我依然暗香浮动,更加喜欢孤山先探梅。须晴走,尚未晚,让我们在此徘徊,访稼轩一回。

07、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沁园春·梦孚若》

[南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沁园春·梦孚若》写的是一个人物在梦中游历各地名胜古迹、追忆历史的场景。他登上宝钗楼、铜雀台,品尝东溟鲸脍、西极龙媒等珍馐美味,感叹天下英雄剑客奇才,以及那些车千乘,载燕南赵北的名士。他喝酒、打鼓,怀念旧时光,但也痛叹功名未立,机会不来。最后,他慨叹命运,盼望将来机会到来。这首词的意境深远,将人生的坎坷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08、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沁园春·恨》

[清]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这首《沁园春·恨》表达了郑燮对于人世间的绝望和厌倦。花开花落,月圆月缺,酒香酒浓,都无法唤醒他心中的灵魂。他用刀砍断花枝,用鹦鹉佐酒,焚烧砚台,打破琴弦,以声色之物来消磨时间。

尽管荥阳郑家世世代代悬壶济世,却无法改变人生的孤独寂寞,抑郁沮丧。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尽显的世界里,诗书画才被掩盖,让人感到几乎绝望。在这种氛围中,责难和自嘲中更加凸显了郑燮心灵的痛苦。

郑燮的字画诗品收藏无数,但追求却无法让他摆脱内心的恨。他对于人生的绝望直接映射在对物品的破坏和给人以深深悲痛的表现。他迷上了写下百幅乌丝,凝眸细观之下,只有触目惊心的凄清气息。身处世间的纷扰,他更是怀疑人神的存在。

09、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
《沁园春·念离群》

【宋】贺铸

宫烛分烟,禁池开钥,凤城暮春。

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

载酒追游,联镳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

逢迎处,最多才自负,巧笑相亲。

离群客宦漳滨。但惊见、来鸿归燕频。

念日边消耗,天涯怅望,楼台清晓,帘幕黄昏。

无限悲凉,不胜憔悴,断尽危肠销尽魂。

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

《念离群》是一首表现官场之苦的诗。诗人庄严地描绘了宫中的瑰丽绚烂和普通人的寂寞和忧愁。念离群之心,离群的客人在官场中,心灵早已疏离。诗人视角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忧愁的心态:看尽草衰时,却以浮名为乐;心存远志,却不忘安之本位。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热爱,但也表达出对官场现实的冷眼旁观和对远离虚名的思念之情。这种念离群的心态,表达了诗人悲凉无奈的情绪,既激励了自己又震撼了读者。

10、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宋】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丁酉岁,神州百年沉沦,太息何已?北州豪杰,东帝江山,如今射雕已破空;晨星残月,西风斜日,唯见荒凉古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该欣还是该悲?刘表坐谈机会弹指即逝,伤心事几度冰合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残灯斩剑,意欲何为?麒麟阁非中兴之人物,郁郁不得志,文人求之奈何?

这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经典词作,每一首都有其独特之处,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

五代:冯延巳

金波远逐行云去,疏星时作银河渡。花影卧秋千,

更长人不眠¤

玉筝弹未彻,凤髻黄钗脱。忆梦翠蛾低,微风吹绣衣。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

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欹枕不成眠,

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空断澄霜月。月影下重檐,轻风花满帘。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

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

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云远。花叶脱霜红,

流萤残月中¤

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翠被已销香,梦随寒漏长。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顾影约流萍,

楚歌娇未成¤

相逢颦翠黛,笑把珠珰解。家住柳阴中,画桥东复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1: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
冯延巳冯延巳〔五代〕

金波远逐行云去,疏星时作银河渡。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眠。
玉筝弹未彻,凤髻黄钗脱。忆梦翠蛾低,微风吹绣衣。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欹枕不成眠,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空断澄霜月。月影下重檐,轻风花满帘。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云远。花叶脱霜红,流萤残月中。
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翠被已销香,梦随寒漏长。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顾影约流萍,楚歌娇未成。
相逢颦翠黛,笑把珠珰解。家住柳阴中,画桥东复东。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3e4eac5829e0.aspx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152篇诗文 ► 126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西风袅袅凌歌扇》朝代:五 作者:冯延巳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人远。花叶脱霜红,流莺残月中。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翠被已消香,梦随寒漏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9: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66)

随分从时薛宝钗



那么说到薛宝钗理性美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她的处事态度。讲到薛宝钗的处事态度的时候,读者的感受,评论者的评价往往会出现一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就是有的人非常欣赏她,有的人非常贬斥她,这种肯定和否定两极分化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为“会做人”的薛宝钗在现实社会当中也许能够赢得大多数人的赞赏。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她也牺牲了作为个性美的某种价值,这是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当中有一种很有趣的写法,不仅仅是《红楼梦》小说,中国古代的小说都有这样的一种叙事手法,就是用叙事者貌似客观的口吻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某种评价,这个评价你不能完全当真,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当真,这是叙事者的评价。叙事者有可能是正面的评价,也有可能是带有反讽的一种评价。

比如说对薛宝钗的评价,在第五回中说道:“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这看起来是正面的一种评价,“行为豁达”肯定是好的,心胸宽广,能够宽容别人。 “随分从时”,就是不管好的待遇也好,不好的待遇也好,换个环境,好的环境也好,不好的环境也好,别人对我好也好,对我不好也好,我都能接受,“随分从时”嘛。没有一种什么特殊的要求,“从时”就是从世,遵循自己的本分来适应这个社会。

第八回,还有四句话的评价,叫做:“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守时,自云守拙。”“罕言寡语”,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在小说中可以看出,薛宝钗说话是比较少的,相当谨慎的;而且薛宝钗说话是要看人的脸色的说话,很可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要看人说话,要看时机说话。在不合适的时候她绝对不说。有的时候,她也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句话,但流露出以后,她马上收回去。比如说贾宝玉挨打,打得很惨,她去送药,送药的时候,就非常大度,光明正大的,她明明是心里疼贾宝玉,但外在表现上光明正大的。小说写得很有趣。写的是薛宝钗手里托着一枚药,那个药有必要这么托着吗?没有必要,让丫鬟带着不就行了吗?用布兜兜装着也就行了吗?那你为什么要托着那个药,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是来送药的,我没有任何的私情,光明正大地来了。来了以后,在袭人面前,一定要当着袭人把药交上来,还要当着袭人来对贾宝玉说话,一定是当着别人说。大家比较一下,后面林黛玉的出场就不一样,林黛玉哭得两个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那么大,就不愿见人,一听说有人来,立刻就躲起来了,她不能见人,因为她有一种私情,一种私爱,而这种私情、私爱她要遮遮掩掩的,不可能做得光明正大。薛宝钗就能把自己的情也能做得光明正大,这是她的“行为豁达”的一种表现。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启功先生,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文化等。出版《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杂志编委等。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系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圣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本项目中,郭英德讲解“四大名著”和古典文学阅读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宝钗在自己的生日宴上为何要点《寄生草》这首曲子?
2022-06-08 16:32:35
红楼梦中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众所周知,贾母为宝钗举办生日宴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纯粹用来举杯送客的。宝钗冰雪聪明,自然也看出了贾母的意图。但是,宝钗却并不想走,所以,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借用一曲《寄生草》来为自己求情“卖惨”。

当时的宝钗显得很“入戏”,代入感颇强,甚至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比喻成“寄人篱下、无处安家”的鲁智深。借题发挥影射贾母无情——竟然忍心把一个“落难之人”拒之门外。

然而,宝玉却不懂宝钗的用意,居然还当场拍手叫绝,夸赞宝钗“博古通今,无所不知。”

宝玉对《寄生草》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不是别的,而是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更主要的是:那句话——是从一个貌若牡丹、口吐芬芳的妙龄少女嘴里说出来的。

就凭这一点,宝玉就瞬间沦陷了,满眼都是桃色小红心,血脉也随之喷张起来。至于那段台词什么来历、什么背景,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隐情,都不重要了。

1:腹黑女子心机深,强把自我比古人,指鹿为马不知耻,颠倒黑白乱乾坤



由于“赤条条”三个字,是从宝姐姐那张曾服用过“冷香丸”的嘴巴里说出来的,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再配合宝姐姐的“脸若银盆,眼似水杏,脖颈如雪”,由此及彼深入联想——画面感好强啊!

大家不要以为宝玉的思想没那么下流龌龊,他但凡能结合“全剧”来审视那段台词,也不至于亢奋成那样。

放下宝玉不提,咱们重点来剖析一下宝钗的意图,这样生硬“碰瓷鲁智深”、并把自己比喻成“无处容身”的鲁智深合适吗、贴切吗?还是先来回顾一下原文吧,看宝钗是在什么场合下给宝玉说戏的,又说了些什么话?原文如下:

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镪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得极妙,你何曾知道。”

宝玉见说的得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罢,拍手叫绝,连连称赞宝钗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此刻的宝玉真的如同“二百五”,什么也不了解、什么也不知道就在那里乱吹捧。

也难怪黛玉嗔他“装疯”了,这算好听的,翻译成现在话就是:“你个傻瓜,发什么神经?听到什么了就在那里疯狂点赞?”其实,也别说黛玉要恼了,就连我这个局外人看到这一段时,都忍不住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宝玉只知道作为宝钗的粉丝叫好不迭,却并不知道这段辞藻到底“好在哪里”,宝钗单单挑出这一段来给他讲又是何意。类似这样的辞藻也就只有宝钗能讲得出,换做史湘云和林黛玉,是断断羞于启齿的。无论那句“赤条条”作何解释,都是十分“辣耳朵”的。

再说了,哪有根据一段台词就盲目对一出戏下结论的?要通盘考虑这首辞藻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衍生的。只有纵观全局,才能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

宝玉首先要了解的是:这出戏讲的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遭遇。鲁智深见义勇为,反而成了被官府通缉的“杀人犯”,四处躲藏无处安身。后来,被救者建议他落发出家,躲到寺庙里去,这样就可以暂时逃避法网了。



然而,鲁智深生来豪爽、秉性难移,在五台山文殊院剃度出家后,依然不知收敛锋芒。曾两度喝酒破戒、醉打山门甚至还打伤禅客。本来就有前科案底,如今又不能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还如此张扬惹祸,寺庙的主持怎能不恼?索性不再收留他,劝他移驾别处安身。因此,鲁智深不得不前往东京大相国寺,投奔智清禅师。

再说得具体一点,鲁智深是看到镇关西欺负金家父女,一怒之下才失手把镇关西打死的。尽管属于过失杀人又事出有因,但毕竟是杀了人,若要等着官府来定罪,至少也得判个十来年吧?鲁智深不愿坐牢或被发配,只能跑路了。

他的“出家”,纯粹是逃避罪责,与“悟性”无关,更不存在什么“禅机”,因此,宝玉硬从这段辞藻里悟出了“禅机”,还真是挺搞笑的,连鲁智深自己都没想这么多。还有,鲁智深并不是真的“出家”,也不禅悟不了,他的外号叫“花和尚”,不戒酒肉,倘若条件允许,即便娶个老婆也无所谓。

所以说,若从正面的字义上来看,我始终不明白宝钗为何要挑出这几句话来讲给宝玉听,分明啥也不是啊!而宝玉竟然还“悟了”,也不知道悟的啥?这里鲁智深的唱词不存在禅机,而是感叹世事无常、人情凉薄。

若说有助于宝玉灵魂层次的提升与净化,目前还不适用,此阶段他心里的“温香软玉一大堆”,怎么可能无牵挂呢?当前他对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理解就是“玉体横陈一丝不挂”,而并非“世间万物皆为空”。

当然,他硬要借着“禅机”做遮羞布来意淫宝钗,也无可厚非,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宝玉能这样理解一点也不奇怪,我就好奇这位自诩“贤良淑德、恪守妇道”的薛宝钗是怎么想的?

她为何单独挑出这么一段“辣耳朵”的话来解释给宝玉听?还把自己比喻成遭人驱逐、无处安身的鲁智深,不觉得脸红吗?自己配跟人家鲁智深比吗?你们的出发点和现实处境一样吗?

2:行侠仗义鲁智深,自身不幸为救人,天下虽大无处去,一往无前善做根

从源头上说,鲁智深之所以落得个无处安身的下场,起因就是为了“救人”。那金家父女被郑屠夫欺负得没法活了,他总不能冷眼旁观,见死不救吧?即便他的理智允许,他那一腔正义的热血也不允许啊。

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善良的本性和本能。尽管最终让自己成为逃亡之徒,却也无怨无悔。说白了,人家鲁智深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落得无家可归也是源于救别人。

而反观薛家是什么情况呢?薛蟠的行为与“镇关西”有啥区别?仗势欺人,打死冯源,霸占香菱,他是罪无可赦的“真正的杀人犯”。他们“搬家避祸”纯粹是自找的。根本算不得什么“遭遇”,而是造孽!



退一步说,即便是来京城“避祸”的,也并非除了贾家无处可去。他们明明在京城有自己的房子,还有一个舅舅家呢,安身的选项可不止一个。所以说,哪有像鲁智深那么惨啊?宝钗居然还恬不知耻的把“末路英雄”鲁智深比喻成“欺男霸女”的薛家,合适吗?

鲁智深无处安身、处境艰难,是事实现状,而薛家自喻“处境艰难,无处容身”,是无病呻吟、心怀不轨。倘若他们不是一进门就宣扬“金玉良缘”,他们的话或许还有几分可信,一进门就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图谋人家的孙子,还怨人家贾母“举杯送客”?

最可恶的是,宝钗明知道宝玉有些“难以启齿的癖好”,如:最喜欢与女孩子厮混、吃人家嘴上的胭脂、抚摸人家的大白脖子等等。她还投其所好,专门挑这种最容易引发宝玉联想,并“血脉喷张”的敏感词来刺激他。这不是居心叵测吗?

以宝玉的年纪和自身经历,怎么可能对鲁智深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以说,宝钗讲这段台词的用心真是令人费解。她的目的似乎不是让宝玉如何理解这些台词,而是想让宝玉记住给他讲解这段台词的人!

事实如她所愿,没隔两天,宝玉就把她的话完美引用上了:“你们是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由此可见,到底还是这句“赤条条物牵挂”走心啊,以至于令他魂牵梦绕、念念不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2: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把林黛玉斗得生不如死,却被夏金桂死死拿捏:宝蟾黄雀在后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安阳源易缘
关注
2022-06-08 22:49来自
薛宝钗把林黛玉斗得生不如死,却被夏金桂死死拿捏:宝蟾黄雀在后
林黛玉一生,因为宝钗这个情敌的介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黛玉在宝钗和贾雨村的联手下,沦为待价而沽的商品。

薛宝钗在荣国府长袖善舞,史湘云揶揄黛玉:“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

在红楼诸芳——黛玉、探春、史湘云、宝琴、邢岫烟、李玟、李琦这些顶级美人中,宝钗被冠以花中之王——牡丹的头衔,她不仅斗过了黛玉,把史湘云哄得团团转,还把带刺玫瑰贾探春批判得一愣一愣的,没有招架之力。

宝钗判词中一句“举案齐眉”,把宝钗入主怡红院,成为宝玉嫡妻的婚后生活描写得入木三分。

可以说,宝钗就是红楼诸芳中最大的赢家!堪称情商、智商、颜值三高美人。


广告
2024黄山门票价格出炉!价格低到无法想象!
×


按说,这样的宝钗,该是女中无敌手了吧?其实并不是,在第79回,薛蟠新娶进门的媳妇——夏金桂,不仅把薛蟠拿住了,还隔着窗户和婆婆薛姨妈顶嘴,宝钗除了避让外,竟毫无办法:“气得薛姨妈母女每暗中垂泪,怨命而已”。

和黛玉、探春等红楼诸芳比起来,夏金桂简直就是一个泼妇,撒泼、打滚,样样不落。

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夏金桂,却把宝钗拿捏得死死的,这到底是为什么,曹翁为何要让夏金桂成为红楼诸芳的终结者?笔者认为,这里藏着红楼梦不能说的秘密:

黄雀在后:宝蟾站到了黛玉、宝钗、夏金桂的食物链顶端。
自然界的食物链,是弱肉强食的结果,动物吃植物,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大型动物吃小型动物……

而在整部《红楼梦》诸芳中,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食物链,宝钗通杀林黛玉等大观园诸芳,夏金桂吃薛宝钗,宝蟾吃夏金桂。




从林黛玉,到薛宝钗,到夏金桂,再到宝蟾,品德和格局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黛玉是有竹之高洁的灵河仙女,宝钗是读过书的皇商之女,夏金桂本是仙柳之姿,识文断墨的女子,但却养成个盗妒的性子,“自为要作当家奶奶……须要拿出些威来才弹压得住人”。

泼妇夏金桂已经有辱四大家族门风,谁知宝蟾一介丫头,更加失了下人的本分:“既和薛蟠情投意合,便把金桂忘在脑后。近见金桂又要作践她,她便不肯低服容让半点……”

这可是古语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宝钗以为自己获胜了,谁知后有夏金桂,夏金桂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但谁知黄雀在后,宝蟾这个丫头站到了食物链的最顶端。


广告
在线征稿开启!为养生保健话题贡献您的声音
×


《红楼梦》是以“闺阁昭传”为己任的奇书,不是什么胡言乱语的言情小说,那么作者为何要以夏金桂和宝蟾的败坏家风,作为前80回的结尾?前面笔者说了,这里隐藏着红楼梦一再被列为禁书的隐秘。

泼天大祸:四大家族遭遇覆灭的真正原因,是曹雪芹不敢说的秘密。
从林黛玉开始,到宝蟾结束,这条匪夷所思的食物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我们看贾家的身份是什么?那是“天下推为望族”的家族。天下的望族是什么家族?我们往下看!

林黛玉的娘家——林家是什么根基?原文说是“五世列侯”,来历已久,而林姓的始祖是谁?是比干!

比干当年被纣王、妲己剖腹挖心后,其妻躲到长林山中产下一子,周武王定鼎后,赐此子林姓,并封爵。

也就是说,林黛玉的根基,是比干的后人,难怪她虽身处荣国府这个大熔炉,但却保持了“真”、“节”、“义”。




秦钟第一次出现时,脂砚斋就侧批“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大小伙子秦钟,为什么要说“嫁”呢?

秦钟的姐姐秦可卿,没嫁人的时候是黛玉,嫁人后才改头换面,成了可卿。

什么意思呢?这里隐藏着一件泼天大祸——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的儒家就此断子绝孙。

但众所周知的是,秦朝之后,汉武帝时期,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不但死灰复燃,而且发扬光大。

不过,儒家虽然恢复,但却付出了代价,从先前的真“仁”、真“忠”,变成了“君权天授”的,为君权服务的儒家。儒家犹如嫁给君权的小媳妇,所以叫“可卿”,可着君权来,可不是可卿嘛!

但随之就来了一个问题,堂堂耀玉堂的儒家,成了为君权服务的小媳妇,就从真儒变成了假儒了,所以秦可卿嫁进了贾家(假家)。


广告
2024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第一次去普陀山旅游费用-详细实用攻略
×


这就是红楼梦发生时的大环境。红楼诸芳间的食物链,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黛玉之死:开启天下望族覆灭的魔轮,宝蟾横行玷污玉堂。
黛玉之死,是无可挽回的。儒家成了假的,成了换取利益的皇商宝钗的资本,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开启了世风日下的魔轮。

“忠”是假的,是忠君而不忠民的儒家,“义”也是假的,是为己之义的义。所以荣国府有诗书赞缨之族的样子吗?

有,只不过只停留在嘴上,停留在“假里假面”上,表面上孝,背地里敌对、下家伙、闹出人命的争斗。

宝钗之所以斗得过黛玉,是因为她是假儒,是顺应假儒时代的。

但她为何在夏金桂面前,丝毫没有抵抗能力?那是因为夏金桂连假儒的伦理都不遵守,只剩下“义利”二字。




夏金桂谐音“瞎金贵”,本质是没有父亲、父辈和家教的根基和原则的,是靠向宫里进贡“桂花”发家的商人。

“桂花”即“贵花”,是求富贵的商人,儒家已经到如此地步,你宝钗能耐她何?

当儒家已经没有底线时,世界就乱了套了,你夏金桂可以拿捏丈夫薛蟠,可以顶撞婆婆薛姨妈,可以把王八粉头放在嘴边,那你用什么规范其他人?

于是她的丫环宝蟾靠美色成功勾引薛蟠后,便毫无顾忌地挑衅当家奶奶夏金桂:

“先是一冲一撞地拌嘴,次后来,金桂急了,甚至于骂,再至于厮打。她(宝蟾)虽不敢还言、还手,便大撒泼性,拾头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薛蟠此时一身难以两顾……便出门躲在外厢……”


广告
脑梗,心脑血管的“克星”来了,每天坚持1件小事,轻松还原健康
×


​看到了么?没有道德的约束,长辈不是长辈,丈夫不是丈夫,主母不是主母,丫头不是丫头,乱了套了,这样的家族,不灭亡还等什么?

一个家族没有清明的文化约束会乱,天下推为望族的荣宁两府实际就是儒家的代表,从真家变成假家,为天下覆灭埋下了祸根。

曹雪芹的格局有多大?他敏锐地看到封建王朝必亡的根本——秦始皇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3: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着急掣得牡丹花签,为何贾宝玉翻来覆去念到最后,沉默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延续了白天红香圃庆生的热闹,袭人等丫头凑份子单独给贾宝玉过生日。却因要玩“占花名”游戏人不够,春燕提议不如把宝姑娘林姑娘请来。年轻人最不怕事,于是便开门分头去请。最后除了贾迎春、邢岫烟和贾惜春外,大观园众人竟都来了。


按说参与群芳夜宴掣花签,就一定会有花签,但事实上却不是人人都有。除了薛宝琴,晴雯那么重要也没有,秋纹、芳官、四儿、碧痕、春燕等都没有。皆因没有的,不来的,都已经注定了姻缘结局,不用赘述。

“占花名”酒令通过掷骰子数人头,轮到的人“掣花签”,以签上花名和签词以喻自身。内容或为形容人物,或为隐喻姻缘,是当时女儿们喜闻乐见的闺房游戏。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待到众人都落座后便开始了游戏。这一次薛宝钗难得积极主动,最先要掣花签。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

其实,“群芳夜宴掣花签”的主旨,便是为众女儿的姻缘作谶。这从开头的牡丹花签为薛宝钗的金玉良姻伏笔就体现出来。


牡丹花签结合薛宝钗让芳官唱的《赏花时》曲子,都是金玉良姻的未来线索,值得认真理解和品读。

薛宝钗掣得牡丹花签,是“群芳之冠”花签之王,所有人都要陪她喝一杯,是为“艳冠群芳”共贺之。

薛宝钗容貌俊美、人品端庄、性格大气、博学多才,以牡丹形容堪称贴切,众人对此也服气,都说她“原配牡丹花”实至名归。


刘禹锡在《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之说,以喻牡丹之色倾国倾城。“艳冠群芳”佐证了薛宝钗雍容华贵、大气温婉的人物风姿,与林黛玉芙蓉花签“风露清愁”的淡雅如仙、冰清玉洁迥然不同。

不过,牡丹花签的重点以“牡丹花”、“任是无情也动人”和《赏花时》小曲,隐含三个典故以谶薛宝钗的姻缘,需要一个个解开。

既然主旨在姻缘,必然与贾宝玉有关。宝玉曾有旧号名绛洞花王,花王又是牡丹别称。注定二人会成就一对姻缘夫妻。


而白居易在《牡丹芳》中写道:“黄金蕊绽红玉房”,就以“金玉”“黄红”形容牡丹盛开之色,亦贴切“金玉良姻”之说。

是以,牡丹花签作为“占花名”第一签,也为这场游戏主女儿姻缘定调!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5 10:20・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娶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噩梦?探春用一条射覆酒令,将宝钗缺点全曝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设覆”酒令规则简单。一方提出问题,一方给出答案。但答案正确未必合适,难在又要正确,又要合适才是完美。

薛宝琴覆“吾不如老圃”,史湘云射“药”,对答完美。贾探春覆“鸡人、鸡窗”,薛宝钗射“鸡栖于埘”,虽不错,却与探春所“覆”核心思想谬之千里。


要理解“吾不如老圃”和“鸡人、鸡窗”两个设覆的意思,就要从贾府实际情况出发。看破木石姻缘和金玉良姻之争,实际是贾府未来两条发展方向之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木石姻缘代表林黛玉能帮助贾家实现“弃武从文”诗书传家的转型,短期效果虽不明显,且贾家危机不能消除。但重点在破而后立,续命以“药”,才得“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金玉良姻代表薛宝钗将延续贾家富贵传家的根本,不出意外让贾宝玉此生富贵无虞。再发挥“停机德”劝其读书科举,以求重振家业。

二者的重点在于,木石姻缘是要改变贾府门风,以求百年树人。金玉良姻则是强行逆转贾宝玉思想,以求他能脱胎换骨的结果。

答案如何不言而喻。史湘云代表贾母选择林黛玉这个“养荣之药”。薛宝钗却给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断肠之毒”

贾探春代表贾家有识之士,以“鸡人”“鸡窗”为题问询贾府子弟如何发愤图强?与“吾不如老圃”的“问学”相辅相成。薛宝钗仅仅给出“鸡栖于埘”的答案,直指金玉良姻的结果:贾宝玉离家后一去不归,留下她苦守余生,姻缘断绝。没有未来,谈何改变?


而薛宝钗会选择“鸡栖于埘”这个最差的答案,一点也不奇怪。她虽满腹诗社,博学多闻。但思想却受出身影响,更接近贾元春。不能说目光短浅,却也偏保守。她不但不推崇女儿读书为学,连对男子读书也有一番特别的见解。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她就对林黛玉说: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薛宝钗这番理论,就像“鸡栖于埘”对“鸡人”“鸡窗”一样没有错。可以用来劝阻林黛玉不要读“禁书”。问题是她秉持这种思想劝谏丈夫或者教育子孙,就不但有错还属于“毒鸡汤”无害无益。

她说女儿要恪守本分,读书作诗都不该被鼓励,无形中限制女儿求学增长见识的机会。只会相夫教子,女红针线的女儿,难免像她一样保守,如何传承?

她说男儿读书的意义是“明理,辅国治民”,无形中也限制收窄了读书的积极意义。更甚者,她认为如果不能“明理,辅国治民”,或者因有些人读了歪书学坏,干脆不如不读书。这个想法就很恐怖。难道就因为不是科举仕途那块料,就要放弃培养,去做农民或者商贾么?

如此狭隘,要如何培养一个家族的文气门风?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擅长读书科举,也有擅长诗词文章,更有喜欢杂学数术,甚至耕种买卖。要因材施教,才能有教无类。而不是一刀切下去,非正既反!

要不说“好儿媳妇旺三代”,儿媳妇的重要性就是相夫教子。尤其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后代,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最大的区分和比较。


我总以香菱学诗举例。香菱在薛宝钗跟前儿,就是个普通小妾。到了林黛玉手中,一经点播,就成了女诗人。所以,林黛玉才是“鸡窗”的那只“鸡”,薛宝钗只是“鸡人”的那只“鸡”。问题在于不会“教”,只督促努力勤奋,岂非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所以,贾宝玉最终因“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而离去,尽管错不在薛宝钗。但终究她落得“鸡栖于埘”的妻子苦等丈夫不归的下场,也让人一声叹息。

也因她携金玉良姻介入木石姻缘,导致林黛玉和贾宝玉姻缘不成,断了贾府一脉传承,就是牡丹花签所引的“任是无情也动人”。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5 10:1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44 , Processed in 0.0871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