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元春凤藻宫·怒其不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的原因,就像王熙凤不喜欢薛宝钗,话都懒得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曹雪芹最善于“伏笔”,有些是“草蛇灰线,伏线千里”,有些是对比和影射,如“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但有些影射却很有意思,让人啼笑皆非。比如贾元春对林黛玉的“看法”,便借由王熙凤对薛宝钗的关系还原出来。


贾元春只在省亲当天回了一趟贾府,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和看法,远不如和史湘云从小看着长大亲密。

如果贾元春对钗黛有立场,肯定受王夫人影响。毕竟皇帝下旨“每月逢二六日,椒房眷属可以入宫觐见”。王夫人每月都能与元春见面,她对钗黛的看法,必然对贾元春产生主观影响。

如果贾元春明辨是非还好,偏偏她是个不辨是非,任性而为的人,就导致她容易偏听偏信,跟随母亲不喜欢林黛玉,转而支持薛宝钗。

元春省亲当天和事后的几件事,都反映出她不喜欢“姑表妹”林黛玉,支持薛宝钗。好巧不巧,同样是“舅表姐”的王熙凤,也对“姑表妹”薛宝钗不喜欢,支持林黛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元春对林黛玉的看法,原文写的很隐晦,两人除了元春省亲当晚再也没有机会交流,甚至当晚应该也没机会讲几句话。

但原文的几处细节,还是暴露出贾元春的真实立场。

一,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

去掉的“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指的是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

“蓼汀”预示了宝黛姻缘,大雁预示林黛玉,贾元春去掉蓼汀,意为她反对宝黛姻缘。

“花溆”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采莲曲》,“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诚然“溆”也是指水塘边,但却失去了《雁》。

而莲为芙蓉花签林黛玉的象征,“采莲”,注定牺牲莲,也是林黛玉日后为贾府牺牲,做了人参养荣丸之谶。


二,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

当时贾政问贾宝玉怡红院题额“依你如何”,贾宝玉回复“若依我,题红香绿玉才两全其妙”。

“红香绿玉”实际也是宝黛姻缘之谶。

元春去掉了“香、玉”二字,换成“怡红快绿”,也就去掉了“绿玉”。

林黛玉的黛玉,就是绿玉。

黛者,山青为黛,远方的“绿”呈现出青黑色就是黛,底色还是绿。

绿鬓黛眉,也是形容女孩子的眉发颜色。

贾宝玉被改掉了“两全其妙”的绿玉不死心,又写“绿玉春犹卷”。结果被薛宝钗提示:“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

贾宝玉便听了她的话改作“绿蜡春犹卷”。殊不知“绿蜡”如何比得“绿玉”?


“蜡”看着像“玉”,哪有玉的品质。这也是后文“小耗子偷香芋”故事说得“盐课林老爷的千金才是真香玉”呢。

贾宝玉这一改,舍弃“绿玉”林黛玉,换成“绿蜡”薛宝钗,丢了西瓜捡芝麻。

贾元春“不喜欢”绿玉,也说明她“有眼不识真香玉”。

作者通过“绿玉”,折射出贾元春对林黛玉的观感。

三,端午节赐节礼

(第二十八回)袭人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袭人道:“……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


贾元春将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礼物一样,尤其像“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更有姻缘的指向,分明就有赐婚的意思。

随后的打醮清虚观,果然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那位小姐虽没提是谁家,却分明就是薛宝钗。

显然贾元春支持王夫人,有眼不识真香玉,不喜欢林黛玉,支持金玉良姻。

元春对林黛玉的立场,原文至此完结不再提,后文贾元春自顾不暇也就没有更多的“干预”。但她的表态仍旧对贾母和林黛玉产生很大影响。这却不提。

贾元春明确不喜欢表妹林黛玉。曹雪芹还算写得隐晦。可王熙凤不喜欢薛宝钗,却写的明确。


贾元春是林黛玉的舅表姐。王熙凤也是薛宝钗的舅表姐。通过凤姐和宝钗的关系,也能反映出贾元春对林黛玉的态度。

王熙凤与表妹薛宝钗关系如何?从原文八十回前两人没有一句对话和交流就能体现出来。

曹雪芹不写二人的对话和交流,不是说二人没交流,却说明二人关系不亲近。

凤姐对薛宝钗的评价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明褒暗贬的明确,就是不认可薛宝钗的行事作风。


薛宝钗提到王熙凤,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也都是“凤丫头长,凤丫头短”的不离口,看似亲热却并不尊重。

对王熙凤来说,薛宝钗图谋金玉良姻,赖在贾家不走让她作为王家人很没面子。关键金玉良姻若成了,就会抢走她的管家权。薛宝钗是她的“敌人”必须反对。

反之林黛玉身体不好,嫁给贾宝玉后,王熙凤十有八九继续管家,加之二人性格相投更有共同语言,妯娌间也就更和睦。


表姐“不喜欢”表妹,也就成了《红楼梦》里的一个伏笔和影射。主要的原因还都是事关姻缘,更证明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贾府内部的不同立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4-07 09:5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08: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贾宝玉“情如母子”的贾元春又是谁
liuhuirong 2023-04-15 发布于湖北  |  2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元妃影射的宝玉之师是少年天才、抗清义士夏完淳,那元妃影射的与宝玉“情状有如母子”的女子又是谁?

  且看作者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元妃被封贵妃前插入的一段王熙凤害死张金哥的描写:“那凤姐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庚辰侧批:所谓“老鸦窝里出凤凰”,此女是在十二钗之外副者。】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庚辰侧批:一双美满夫妻。】”


  这段插入乃是大有缘故!是何缘故?是为了暗示张金哥与元妃的影射关系! 张金哥被李衙内逼死,又隐隐与“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对应,揭示朱明王朝的行将末路。


  李衙内逼死张金哥影射的是清廷官修《明史》所写的“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张)后自缢。”李自成入北京,懿安太后即天启皇后张嫣张宝珠自缢殉国!守备之子投河而死影射的是天启在西苑泛舟落水受了惊吓寒气而死。

原来张金哥影射的正是王熙凤影射的魏忠贤的生死对头——天启皇后张嫣张宝珠是也!作者一开篇就告诉读者看《红楼梦》要颠倒着看,历史上张宝珠扶立崇祯即位除去了魏忠贤,书中却是王熙凤受贿逼死了张金哥!颠颠倒倒,实为隐史!

作者在元春被封贵妃前刻意插入张金哥殉情以影射张宝珠,完全是为了提示读者元春的另一层影射——宝玉养母——《明史》记载中自缢殉国的天启皇后——张嫣张宝珠!


《崇祯宫词》:“田贵妃所遗二子,托懿安抚养,十六年元旦,上朝懿安于仁安殿,行四拜礼毕,复四拜,谢抚皇子也。”田秀英死前将儿子托付给了懿安太后,也就是天启皇后张嫣张宝珠抚养,张嫣对皇四子有近两年的抚养之恩,正是书中“其情状有如母子”的来处。

元春判词中“榴花开处照宫闱”中的“照”正是暗指皇四子朱慈照。见《明史。诸王传五》前部总写:“庄烈帝诸子:太子慈烺;怀王慈烜;定王慈炯;永王慈照;悼灵王慈焕; 悼怀王” ;后部详细介绍:“田贵妃生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一部《明史》,皇四子名既作“慈照”又作“慈炤”,因“炤”是“照”的异体字,“炤”是完全等同于“照”的。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里“元春赏的端午儿的节礼独宝钗的和宝玉的一样,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而赏黛玉和三春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明白地表达了元春选宝钗而弃黛玉的态度。这是何故?


其实这正是忠于历史的描写:元春是懿安太后张嫣,宝钗是周后,黛玉是田秀英,这一段端午赏礼的描写正是影射为崇祯选正妃的历史。《明史》载:“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升即中选,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 “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

再看红楼梦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说的是张宝珠亡国被逼缢死。张嫣不是自缢而死的么?为何我却说张嫣是被逼缢死?这其中深藏了一个被东林党苦苦掩盖的明末的大秘密,详见后文解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奇”在哪里?细翻历史才发现真的很“奇”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家第四代大小姐贾元春时说了两条重要信息,不但很特别,更隐含不少贾府当年的隐秘“故事”。


“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这段话我认为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真正“精华”处,交代了当时荣国府基本情况:贾代善死后爵位由长子贾赦世袭,荣国公爵产荣国府却由次子贾政继承当家。


贾政没有继承爵位却当家这件事很反常,从来世袭继承人只有一个。比如宁国府,谁袭爵谁当家,从宁国公到贾珍就没变过。没见过荣国府这种“长子袭爵,次子当家”的个例。显然是荣国府第三代世袭出了问题。对此,冷子兴的讲述,确有贾代善死前上遗本,皇帝插手贾府继承的事实。

正常情况,荣国公世袭传承并不需要亲自皇帝插手。贾代善生前选中继承人,走相关继承流程就好,嫡长子贾赦袭爵当家,也是走流程。最终皇帝接见认同即可。根本不用皇帝“即时令长子袭官”之说。

冷子兴小人物含糊其辞,主要源于他是荣国府二房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不太好细说给贾雨村知道。但他提到皇帝插手,侧面证明贾赦的嫡长子继承权出现问题,没能够全面继承,只是袭爵却失去爵产。


曹雪芹不可能遗漏如此重要的线索,便借由贾赦、贾政的名字表现出来。贾赦字恩侯,顾名思义说他“被赦免恩典后继承爵位”,印证贾赦当时的继承人资格出了问题,是父亲上遗本为他求得皇帝开恩才获得爵位世袭。而贾政能够当家自也是皇帝的意思。贾政字存周,字面意思就是效仿周武王以次子出身继承周文王的合法性。如果不是皇帝插手,极可能贾政便全面继承荣国府了。

如此一来便解决了贾政二房当家荣国府,是合法继承不是“鸠占鹊巢”的问题。否则无论什么理由,贾府都不敢私自安排让贾政当家,官方也不可能听之任之不管。

曹雪芹在设计贾赦、贾政兄弟二人名字时,就已经为荣国府的分裂、分治作了设譬伏笔。

不过,贾赦好好的为什么犯错,犯了什么错?这在书中并没有提及。贾政作为二房因贾赦之错而获利当家,终究难逃背后“兄弟阋墙”的诟谇之词。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取得名正言顺的立场,堵住悠悠众口。


于是,女儿贾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便被拿来做文章。冷子兴用“奇”来形容元春生日,就属于宣扬二房的特殊舆论。随后贾宝玉更是“衔玉而生”,身具福缘祥瑞,彻底替父母扭转了不利口碑。

既然贾政能接连生出身居“奇特”的女儿和儿子,他获得荣国府继承权,自是天命所归。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被以“春”为名,才有迎春、探春和惜春的名字排行,改变了贾府女儿与儿子同排行的习惯。别小看这种名字改变的潜移默化影响。正是元春被强调出生在大年初一的“奇”特,才折射出二房为求自证而大做文章放大舆论的效果和迫切性。当然,“元、迎、探、惜”自有作者命名深意,比如谐音“原应叹息”为女儿薄命作谶,则是另一层原因。

贾元春生于大年初一,究竟何“奇”之有?还真别说她的生日着实凑巧和奇特,不光奇在“新年”第一天,更与“春节”同日才叫“奇”!

可能这么说容易更让人糊涂。实际说出来并不复杂。如今大年初一作为农历新年第一天与农历春节被合在一起没什么稀奇,源于是近代的历法合并,与古代不同。

清代及以前,除夕第二天的大年初一为一元初始,是“元”的由来,也是新年的第一天,却不是春节。春节实际是指立春日,曾经的生肖更迭也以立春日为始,是“春”的由来。而大年初一正巧赶上立春日,却是极为少见的“奇特”日子。


查询历法可知,正月元日与立春的春节重叠,百年不过一两次。单生在大年初一不奇,生在立春日也不奇,但生在大年初一的立春之日,元春的生日确实很“奇”。

正因如此,贾政二房以“元春”为名对外强调神奇,凸显二房的不凡,被贾府上下认同也是事实。

不仅如此,第六十二回贾探春还说了贾元春生日的一奇:“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元春与祖宗同日生,在古人的孝悌传承观念中,也有“神奇”福泽加持的特别之处。

我推测贾元春正因以上三个“奇”处,才会被贾政送入宫中。毕竟贾家迷信,皇家也同样迷信。类似“受命于天”的巧合都可为元春“加分”。

而薛宝钗后面进京,对外宣扬的选秀秀女身份以及冷香丸和金锁,就与元春的“奇”是一个“药方”,只是换汤不换药。王家的“外孙女”们都有类似神奇,难免人工痕迹太重,值得商榷。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唯一被蠢死的金钗,《恨无常》曲子还原她骨子里的“作”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府背后涉及太多利益得失,但贾元春却不用考虑那么复杂。作为皇帝的贤德妃,她只需要平衡自身、皇帝和贾府三方利益,做好皇帝与贾府之间的桥梁,就可保余生富贵尊荣。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贾元春性格中缺陷,在入宫和晋升后不但害了自己更害得贾家万劫不复。归结起来就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描写的是贾元春的最终结局,却从名字到内容都充满讽刺。曹雪芹一点没给贾府这位大小姐留面子,将她无知、愚蠢的本性完整的拉出来尽情鞭挞。

“恨无常”,是说意外来的太突然,让贾元春“没活够”就丢了性命而遗恨。反证她生前并没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机意识,更是死到临头懵然无知,没有未雨绸缪,也没想过生命会早早结束。

当然,谁也不可能预见生死,贾元春也不例外。但生为权力中心的女人,她没有危机意识,不懂未雨绸缪,未免太过无知和愚蠢了。


就说皇帝突然晋升她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从“贵人”直接封“贵妃”,如此异常的跨越加封,别说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就算再得宠的妃嫔也不可能实现,都需要按部就班晋升才是。

“事出反常必有妖”,贾元春作为皇帝身边人,是否得宠她自己最清楚。皇帝封的异常,别说开心,换个人估计要吓得慌了手脚才是,怎么可能心安理得享受起荣华富贵?还“喜荣华”正好?何喜之有呢!

“恨无常”的“恨”充分表明贾元春危机意识淡薄,政治觉悟低下,至死都没明白她被无常索命的原因,还将“错”归咎于无常而恼恨愤懑。如此自我认知缺陷的人要么天真要么愚蠢。贾元春显然属于后者。

既然愚蠢,往往离不开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缺点。也注定她不能辨别是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回头再看《恨无常》曲子的内容,就会发现作者对她的辛辣讽刺。


正欢喜获得荣华富贵遂了心愿,却突然被“无常”夺去性命,含恨而死。心有不甘的抛却所有,眼看着魂魄逐渐消耗。想要回家时,才发现路远山高不能归去。只能托梦告诉父母:女儿已死,灾祸临头,你们要早点抽身防范。

表面看是不是挺感人?贾元春能在死后还想着爹娘,不忘托梦告知早点防备,避免大祸临头。但细琢磨就品出别样滋味,这个《恨无常》有问题。

一,贾元春先“喜”,喜的是自己做了贵妃荣华富贵。此“喜”与贾家听闻她被晋升贤德妃后“人人面有得意之色”异曲同工,是不管晋升蹊跷只求“富贵”临头。政治觉悟和危机意识为“零”。

二,贾元春再“恨”,恨是最强烈的情绪,以至于成为曲子名字。为什么才享受荣华,大好生命竟被剥夺?她恨夺去生命的“无常鬼”,也恨让她韶华殒命的皇帝。唯独没有一丝自我悔恨和检讨。

三,贾元春的“死后觉悟”。经过一番“自怨自艾,悔天恨地”后,才算认命自己确实死了。终于想起自己的死不寻常,想起爹娘、亲人和家族,哎呀,我死了他们也好不了,赶紧托梦告知父母家人快想退路,灾祸要临头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贾元春是真死到临头都不知道自己“该死”,死后也是“恨”意在胸,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杀她,更是半天才醒悟皇帝杀了她后,肯定要对贾家动手。不是可笑又可悲么?早干什么去了?这会儿托梦告诉还有什么用?

我们再看贾府第一个死的秦可卿,她在被贾珍“造衅”惨死在天香楼后,按说更应该心中有恨,对贾家弃之不顾。可秦可卿非但没有一丝怨怼仇恨,依旧饱含深情的托梦王熙凤,将生前筹谋的两件贾府未来败亡后的退路安排告知。如何做,怎么好,都说得一清二楚。贾家照着执行就可。

那时候还有大把机会为日后未雨绸缪,这才是真正的“贤德”。

反观贾元春含怨而死后,先考虑自己最后想起爹娘家族,却只告诉“快跑”,怎么跑,怎么保全都没有,因为她也知道“完了”也“晚了”。

秦可卿死后就已经提到“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暗示贾元春注定对贾家无所作为。尽管“三春”可指三年、迎探惜三春,但我更认为三春就是指“三姑娘”探春。探春被远嫁后不久,贾府就迎来了最终的败亡。而探春出嫁的写照《分骨肉》,更反衬出元春《恨无常》的可悲。


《分骨肉》说:“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就叮嘱父母家族,荣华富贵皆有定数,要认清现实不要为了富贵而行悖逆之事。与富贵相比亲人们的平安才最重要。这番叮嘱叫“事前诸葛亮”,远比贾元春“事后诸葛亮”高明。更可贵的是贾探春认为人命安全比富贵更重要,与贾元春死了还“喜荣华、恨无常”的“要钱不要命”相比,格局和胸怀的高下立判。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29 10:2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入宫做女史是什么身份?讲清楚才知她突然晋升贤德妃多恐怖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政成为荣国府第三代当家人,子女们最受益。贾元春不但为四春“定名”,更取代迎春成为荣国府大小姐,出生便享受富贵。否则作为荣府二房女儿,只能像喜鸾、四姐那样作为“分支”女儿,根本入不得贾府女儿排行,更奢谈被送去宫中作女史了。


贾元春被送入宫中做女史,肯定是从贾府的政治利益出发。作为二代荣国公的长孙女,元春进宫做“女史”,肯定不是指魏晋以前的宫中女官,而是曹雪芹借以对照“凤藻宫尚书”,暗示元春入宫之初的身份。

古代皇帝后宫效仿前朝,以六宫对应六部,各级嫔妃的品级实际对应了各级官员,且各有“职司”。

比如“凤藻宫尚书”就对应的是六部尚书,为“正一品夫人”贵妃衔,执掌凤藻宫及下辖的所有嫔妃、事物,向皇后负责。

“女史”肯定隶属于像凤藻宫下辖的低阶妃嫔“职司”,究竟什么品级原文虽没写,却留有一条重要线索可为佐证。第十六回,贾琏和王熙凤、赵嬷嬷说起太上皇下旨妃嫔可以回家省亲时说:


“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非有八九分了?”

既然吴贵妃与贾元春同为“贵妃”,那么大胆推测贾元春入宫作的“女史”,妃位就应该是贵人。皆因这两位嫔妃不光品级差异大,且姓也很特别。

吴贵妃,可作“无贵妃”,就是贾贵妃的“假贵妃”。

周贵人,可作“诌贵人”,就是贾贵人的“假贵人”。

曹雪芹借贾琏提到这二人与贾元春一同省亲,“无和诌”又都有“假”的意思。说明贾元春被晋升肯定不是因宠,而是皇帝针对贾家的阴谋。

“贵人”在清朝的后妃品级中就是五品,不但与一品夫人的贵妃相差很远,更可与贾政的从五品工部员外郎内外对照,也佐证了“女史”是贵人的可能。


如果贾元春真是从贵人被晋升但贵妃,不啻贾政突然由工部员外郎坐上工部尚书位置,岂能不让人警觉?

只可惜,如此不同寻常的晋升,贾府上下非但没觉得奇怪,书中更写他们得知消息后:“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什么叫“小人得志”?贾府这种就是了。他们非但不觉得元春突然晋升的异常,反而认定皇帝迫于压力在向他们屈服让步,这份觉悟也难怪日后落得抄家结果。

关于贾元春突然晋升的原因并不复杂。之前秦可卿的葬礼上北静王率众出席,既表现出不臣不轨企图,又拉拢贾府结党明显。四王八公抱成一团有不轨之心,皇帝肯定投鼠忌器。他被迫晋升贾元春为贤德妃,便有安抚贾家并分化与北静王关系的用意。


按说皇帝意图明显,也向贾家抛出橄榄枝。贾府顺势而为效忠皇帝以捞取最大利益才是。然而,当时的朝堂格局的复杂性让贾家很难向皇帝靠拢。关键他们就像骄狂自大的焦大一样,仗着曾经的功劳横行霸道惯了,并没将新登基的皇帝放在眼里。既然皇帝晋升了贾元春为贵妃,显然是怕了贾家,日后肯定还有更多封赏给到他们。

他们陷入这种思维定势,全然不觉贾元春的晋升是一次致命“诱惑”,既是皇帝的缓兵之计,也是对他们的终极“试探”。

按说贾元春被晋升为贤德妃,贾家与皇帝形成正式翁婿关系,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应该一致对外。问题在于皇帝野心极大,登基后便想要削藩夺爵,清除先帝老臣四王八公的掣肘和威胁。

以贾家为例,早在秦可卿死前,他们最核心势力“京营”的节度使王子腾,就被皇帝明升暗降为九省统制,由中央调配去北部边防任职。贾府失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便丢了掌控数十年的京营军权,顺势被皇帝接手将他们踢出权力中心,如何能甘心?


这也导致秦可卿葬礼上贾家与北静王眉来眼去结党的意图。显然皇帝不只针对贾家一家,而是对四王八公们都下了手。皇帝想要消除老臣威胁,势必不会善罢甘休。贾府要向其示好忠顺,肯定要作出表率交割出让其余的核心利益。问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贾家一旦毫无保留再被皇帝“鸟尽弓藏”怎么办?

所以,一个贾元春的贤德妃,根本无法消除双方隔阂的根本利益冲突,也不可能让贾家向皇帝屈服效忠。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29 10:28・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贾元春死于43岁?薛宝钗揭开她的年龄之谜,死时年轻的过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元春被晋升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件事非但不是贾家“回光返照”,反而是一道“催命符”。就像秦可卿死后托梦王熙凤所告知的那样:“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满是盛极而衰的凶险寓意。结合皇帝下旨在临敬殿召见贾政、夏守忠传旨的不同寻常,尤其是在秦可卿死后北静王出场的背景下,梳理书中蛛丝马迹,都能窥见其中惊心骇目的危机。






然而,身在风暴中心的贾元春,对这些危机仿佛“无知无觉”。正是她在随后的幼稚行为,彻底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以及贾家持续三代的荣华富贵。对此,曹雪芹在元春判词中,借由两个典故说明她的人物短板,导致结局“恨无常”的自作自受。

贾元春的四句判词分别涉及两个典故。可以简单分上下两部分解读,就能够清楚明了的认识。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贾元春的人物性格。“榴花开处照宫闱”,借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进行佐证和诠释。

“三春争及初春景”,以同为帝王妃、且庶出的贾探春比较嫡出的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借《论语》记载的典故,佐证和诠释贾元春可悲可笑的“恨无常”结局。






整个四句判词不复杂,就是在说明和还原贾元春的性格决定自己和贾家命运的事实。但重点要落在两个典故之上。

“二十年来辨是非”,这一句不要想的太复杂。“年”在这里不是指时间而是指年岁。意思是说“二十多岁的人,已经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于贾元春的年纪,容易被《程高本》八十回后续书所写的四十三岁带偏,实际上贾元春省亲时只有二十多岁,最后死亡也不到三十岁。这从原文时间线就能梳理出来。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贾元春入宫前,贾宝玉已经长到了三四岁。虽然元春入宫时多大原文没交代。但从薛宝钗进京参加选秀时只有十三岁来推测,大概可知贾元春入宫至多不会超过十五岁。






古代女儿十五岁及笄代表成年,需要开始找婆家定亲。像史湘云、薛宝琴、贾迎春、邢岫烟大差不差都在十五岁左右“名花有主”。皇家选秀,或者臣子送女进宫,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定亲”前提,大多会选择女儿十五岁之前。此处倒未必一定对照清代的选秀。清代以前尤其明朝选秀女的年纪,一般也是在十五岁左右。

推测贾元春进宫时极限年龄在十五岁左右,贾宝玉五岁那样。他们姐弟年纪最大差不过在十岁左右。而从林黛玉七岁进贾府开始到最终死于十七岁,不久《红楼梦》结束,明确就是十年。贾宝玉十八九虽不到二十岁,可推算出贾元春死前只有二十八九岁。






元春省亲时贾宝玉明确只有十二三岁,她最大也只不会超过二十五岁。正符合“二十年来”的说法。是以“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贾元春长到二十多岁,早到了明辨是非的年纪。但是,转折的“意思”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中。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04 10:0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判词里的骇人真相:怀孕遭皇帝下旨处死?榴花二字大有故事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榴花开处照宫闱”,看似赞颂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像五月绽放的石榴花那样红极一时。但也就真是“红极一时”。

榴花在此处要提一句,并不是指“石榴”。石榴出西域,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传入中原后分为两种。一种是石榴,以果实为主,且代表多子多福之意。一种是榴花,尤其是重瓣榴花,大多为花卉观赏之物,结果也畸形不良。






苏东坡《贺新郎·夏景》·下阕: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所以,“榴花开处照宫闱”的榴花,当不作石榴多子之意,反而隐喻贾元春“有花无子”事实。

曹雪芹在此处借用“榴花”,实际只为引出“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对贾元春的人物进行比对影射。






潘淑,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少弟孙亮的生母。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五·妃嫔传》记载:性险妒容媚。是说她性格偏狭、善妒、容貌绝美。注意陈寿评价潘淑的五个字对理解贾元春人物很有借鉴意义。

“性险妒容媚”,是说容貌美艳娇媚,但性格狭隘极端,善妒。可以说王熙凤身上“负面”的影子,都可由“性险妒容媚”五个字形容。而王熙凤被王家当作儿子教养。可侧面影射王夫人、薛姨妈在家时受的教养。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和薛宝钗肯定要受到母亲影响心性。薛宝钗相对较少,但贾元春被影响极深。






说回潘淑,本是罪臣之女入宫充做织工,因容貌美艳被孙权看中惊叹为“神女”之姿,充为“妃嫔”,因在众夫人中年纪最小而得宠。潘夫人后生下少帝孙亮,被孙权册立中宫皇后。却在孙权晚年病重时,突然遭遇宫人缢杀而香消玉殒。注意“宫人缢杀”这个细节对贾元春的影射。

正史、野史关于潘淑的传说很多,最值得注意的有两个。

一,榴环台。是说有一回潘淑醉酒后吐酒于壶中,竟掉出一只红宝石戒指。她命人将戒指高挂在石榴枝上,引孙权在当地建立高台称作“环榴台”。后因“吴蜀争霸,‘还刘’不吉”之说改名为“榴环台”。后世因此将潘淑推举为十二月花神之五月榴花神。

二,死于非命。关于潘淑的死历来争议颇大。有宫人缢杀说,也有“母壮子少”孙权下旨处决说,还有孙弘暗杀说等。但无论如何,潘淑被缢死的结局都与她不辨是非、糊涂卷入孙权后期的皇权之争有关。






据说太元元年(251年)冬,孙权重病卧床,潘淑曾遣人向中书令孙弘请教吕后代幼主临朝执政的旧事。身为孙权皇后、太子孙亮生母,潘淑贸然有“效法”吕后之举,无疑是她突然身死的关键。也是她不能明辨是非,“性险妒”的性格短板。

虽然潘淑有子,但曹雪芹显然只是借鉴了潘淑性格和结局,预示贾元春像潘淑一样是非不明卷入皇权之争落得被宫人缢杀身死的下场。

从贾元春的线索来看,她的晋升与“怀孕生子”没有一点的关系。潘淑因子得宠为“真”,她这个“假”贵妃“无子无宠”也是“真”。有观点因榴花而认为她是怀孕后被缢杀,站不住脚。榴花开却多无子。与石榴树结果不同。






元春判词图画的“弓”代表权力之争,“香橼”心有不甘,恰是潘淑典故的写照。“二十年老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揭示出贾元春身居贤德妃高位,却糊涂卷入皇权之争被像潘淑一样害了自家性命的事实。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04 10:0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的生死玄机,就在判词图画那张弓上,看破才知其中的恐怖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别看贾元春贵为贤德妃是贾府身份最高的女儿。但论心胸、眼光和格局差秦可卿、贾探春太多,也远不如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此,曹雪芹在其判词中毫不客气的用比对和讥讽,揭露出贾府败亡结局,贾元春所要承担的责任和相关联系。






当然,曹雪芹并非指责贾元春是贾家败亡祸首,而是感叹身为贵妃,元春最有能力也有责任归正贾家错误,尽其所能保全贾家不以败亡结局收场。可惜她的任性和不作为,反而加速贾家覆灭,才最令人诟病和叹息。

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的判词同样分图画和判词两部分。我始终认为“图画”要比判词更重要。元春判词图画的关键,就在那长“弓”以及弓上挂的“香橼”上。






何为“弓”?指弓箭。

“弓”的第一印象谐音“宫”不错。贾元春被送入宫做女史,后晋升贤德妃。“宫”所代表的皇宫是她身份的象征。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既然贾元春贵为贤德妃,应该以宫殿彰显其高贵,为什么偏偏用“弓”作隐喻?显然作者另有所指,贵妃的殊荣可能是最浅层的寓意。我认为有这么几点需要想到。

一,弓确实谐音“宫”,预示着贾元春贵妃身份。但由于元春晋升的很蹊跷,恐怕是祸非福,曹雪芹才不直用“宫”而以“弓”谐音“假宫”,暗示其贵妃身份名不正言不顺,不伦不类。

二,弓指弓箭,交代出贾元春身上三个祸端的根源。

其一,宁荣二公军功起家,贾府至今传承三代,依旧在军中具备强大影响,势力强悍。细数贾府影响的势力,全部与军权有关。






王子腾任九省都检点,为北部边防重镇一把手。

粤海将军邬家与贾府关系密切,为南部边防重镇一把手。

贾雨村任大司马参赞朝政协理伦理,为中枢的兵部尚书。

平安节度使,长安节度使等也都是地方封建大吏。

贾府在军方如此势力。“弓”所代表的意义,当借由贾元春暗示贾家的军权势力,也隐喻出元春与贾家的败亡,是源于军事之祸。

其二,贾元春省亲当晚所点四出戏,第二出《乞巧》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有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






《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杨贵妃就死于安史之乱和马嵬驿之变。“安史之乱”是权力争夺,“马嵬驿之变”是军事冲突。都可由这张“弓”作隐喻。可见贾元春日后的死和贾家抄家,当源于一场权力争夺的冲突,以一场“马嵬驿之变”终结。

其三,弓影射“鸟尽弓藏”。贾府作为先帝的功勋老臣,尽管悖逆不轨,抄家败亡咎由自取。但从贾元春突然被晋封贤德妃的事出突然,以及随后省亲后,皇帝对贾府的封赏迟迟不到位,都在暗示这一代皇帝登基后,针对贾府这些四王八公老臣的意思非常明显,大有“鸟尽弓藏,兔死狗崩”的意味。

尤其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在宁国府逗蜂轩卖给贾珍一个五品龙禁尉。“逗蜂轩”的“蜂”蜇人,属于古代臭名昭著的“蜂麻燕雀”四大骗局之一。“蜂”指一群人设下复杂骗局让受害人家破人亡。






贾蓉担任的五品龙禁尉,就相当于大内侍卫。一旦龙禁尉对皇帝意图不轨,贾蓉和他背后的贾家就将卷入谋逆不轨的大罪。皇帝借此将贾府抄家,不但师出有名,更可避免诛杀先帝老臣之不仁不义罪名。

是以,贾元春判词图画中的“弓”,也在交代贾府败亡的终极原因是像胡惟庸、蓝玉、鳌拜一样为皇帝所忌,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谋逆的不归路,再设局诱杀之。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01 19:23・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奇”在哪里?细翻历史才发现真的很“奇”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家第四代大小姐贾元春时说了两条重要信息,不但很特别,更隐含不少贾府当年的隐秘“故事”。


“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这段话我认为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真正“精华”处,交代了当时荣国府基本情况:贾代善死后爵位由长子贾赦世袭,荣国公爵产荣国府却由次子贾政继承当家。


贾政没有继承爵位却当家这件事很反常,从来世袭继承人只有一个。比如宁国府,谁袭爵谁当家,从宁国公到贾珍就没变过。没见过荣国府这种“长子袭爵,次子当家”的个例。显然是荣国府第三代世袭出了问题。对此,冷子兴的讲述,确有贾代善死前上遗本,皇帝插手贾府继承的事实。

正常情况,荣国公世袭传承并不需要亲自皇帝插手。贾代善生前选中继承人,走相关继承流程就好,嫡长子贾赦袭爵当家,也是走流程。最终皇帝接见认同即可。根本不用皇帝“即时令长子袭官”之说。

冷子兴小人物含糊其辞,主要源于他是荣国府二房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不太好细说给贾雨村知道。但他提到皇帝插手,侧面证明贾赦的嫡长子继承权出现问题,没能够全面继承,只是袭爵却失去爵产。


曹雪芹不可能遗漏如此重要的线索,便借由贾赦、贾政的名字表现出来。贾赦字恩侯,顾名思义说他“被赦免恩典后继承爵位”,印证贾赦当时的继承人资格出了问题,是父亲上遗本为他求得皇帝开恩才获得爵位世袭。而贾政能够当家自也是皇帝的意思。贾政字存周,字面意思就是效仿周武王以次子出身继承周文王的合法性。如果不是皇帝插手,极可能贾政便全面继承荣国府了。

如此一来便解决了贾政二房当家荣国府,是合法继承不是“鸠占鹊巢”的问题。否则无论什么理由,贾府都不敢私自安排让贾政当家,官方也不可能听之任之不管。

曹雪芹在设计贾赦、贾政兄弟二人名字时,就已经为荣国府的分裂、分治作了设譬伏笔。

不过,贾赦好好的为什么犯错,犯了什么错?这在书中并没有提及。贾政作为二房因贾赦之错而获利当家,终究难逃背后“兄弟阋墙”的诟谇之词。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取得名正言顺的立场,堵住悠悠众口。


于是,女儿贾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便被拿来做文章。冷子兴用“奇”来形容元春生日,就属于宣扬二房的特殊舆论。随后贾宝玉更是“衔玉而生”,身具福缘祥瑞,彻底替父母扭转了不利口碑。

既然贾政能接连生出身居“奇特”的女儿和儿子,他获得荣国府继承权,自是天命所归。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被以“春”为名,才有迎春、探春和惜春的名字排行,改变了贾府女儿与儿子同排行的习惯。别小看这种名字改变的潜移默化影响。正是元春被强调出生在大年初一的“奇”特,才折射出二房为求自证而大做文章放大舆论的效果和迫切性。当然,“元、迎、探、惜”自有作者命名深意,比如谐音“原应叹息”为女儿薄命作谶,则是另一层原因。

贾元春生于大年初一,究竟何“奇”之有?还真别说她的生日着实凑巧和奇特,不光奇在“新年”第一天,更与“春节”同日才叫“奇”!

可能这么说容易更让人糊涂。实际说出来并不复杂。如今大年初一作为农历新年第一天与农历春节被合在一起没什么稀奇,源于是近代的历法合并,与古代不同。

清代及以前,除夕第二天的大年初一为一元初始,是“元”的由来,也是新年的第一天,却不是春节。春节实际是指立春日,曾经的生肖更迭也以立春日为始,是“春”的由来。而大年初一正巧赶上立春日,却是极为少见的“奇特”日子。


查询历法可知,正月元日与立春的春节重叠,百年不过一两次。单生在大年初一不奇,生在立春日也不奇,但生在大年初一的立春之日,元春的生日确实很“奇”。

正因如此,贾政二房以“元春”为名对外强调神奇,凸显二房的不凡,被贾府上下认同也是事实。

不仅如此,第六十二回贾探春还说了贾元春生日的一奇:“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元春与祖宗同日生,在古人的孝悌传承观念中,也有“神奇”福泽加持的特别之处。

我推测贾元春正因以上三个“奇”处,才会被贾政送入宫中。毕竟贾家迷信,皇家也同样迷信。类似“受命于天”的巧合都可为元春“加分”。

而薛宝钗后面进京,对外宣扬的选秀秀女身份以及冷香丸和金锁,就与元春的“奇”是一个“药方”,只是换汤不换药。王家的“外孙女”们都有类似神奇,难免人工痕迹太重,值得商榷。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06: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注释
玉女:对他人之女的美称。
闻道:“闻”听说,在这里引申为“得到”,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是懂得道理。
画不成:一种惋惜之情。
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
萱草:属于一种植物。
创作背景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还乡,有感而作的。

简析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主要讲述了好友张仲谋拥有一个容颜貌美、身材苗条的女儿,说其女儿小时候就很漂亮可爱,想必长大后更加美丽绝伦。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诗人送别友人时,一方面感叹时光的悄然流逝,另一方面也是对友人的劝慰,让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的友人,在伤感离别的时候,想一想家人。

端午节的古诗十首
播报文章



戚力玉成
关注


2021-09-05 00:54









端午节的古诗1:己酉端午
贝琼 〔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端午节的古诗2:端午日
殷尧藩 〔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端午节的古诗3:浣溪沙·端午
苏轼 〔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节的古诗4:端午
李隆基 〔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译文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端午节的古诗5:端午即事
文天祥 〔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端午节的古诗6:和端午
张耒 〔宋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端午节的古诗7:南歌子·游赏
苏轼 〔宋代〕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端午节的古诗8: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宋代〕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译文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端午节的古诗9:乙卯重五诗
陆游 〔宋代〕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端午节的古诗10:端午日赐衣
杜甫 〔唐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中国古诗词【萱草花】篇 hshzhbo 2016-06-04   |  16512阅读  |  9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国母亲花——萱草花】萱草是萱草科萱草属植物,别名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现杂交育种品种已达万种以上。萱草又名忘忧草,一如萱草(借指母亲);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母亲的生日为萱辰;母亲的别称为萱亲, 故萱草称母亲花。是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它就是中国的母亲之花。号称忘忧(忘忧草),《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又称此名。



  唐.王涯 【春闺思】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

  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唐.孟郊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唐.聂夷中 【游子行】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唐.陆龟蒙 【庭前】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

  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唐.白居易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

  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唐.李中 【所思】

  门掩残花寂寂,帘垂斜月悠悠。

  纵有一庭萱草,何曾与我忘忧。

  宋.苏轼 【萱草】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晚唐.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

  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

  唐.沈颂 【卫中作】

  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

  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

  唐.钱起 【秋夜送赵冽归襄阳】

  斗酒忘言良夜深,红萱露滴鹊惊林。

  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唐.卢纶 【玩春因寄冯卫二补阙戏呈李益(时君与李新除侍御史)】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

  萱草丛丛尔何物,等闲穿破绿莓苔。

  唐.羊士谔 【斋中咏怀】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唐.薛能 【折杨柳十首】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

  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

  唐.白居易 【别萱桂】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唐.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芳晨临上月,幽赏狎中园。

  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

  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

  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唐.韦应物 【对萱草】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

  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馀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唐.钱起 【送郎四补阙东归】

  无事共干世,多时废隐沦。

  相看恋簪组,不觉老风尘。

  劝酒怜今别,伤心倍去春。

  徒言树萱草,何处慰离人。


  唐.元稹 【生春二十首(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

  镂琼冰陷日,文縠水回风。

  柳爱和身动,梅愁合树融。

  草芽犹未出,挑得小萱丛。

  唐.刘言史 【林中独醒】

  晚来林沼静,独坐间瓢尊。

  向己非前迹,齐心欲不言。

  微凉生乱筱,轻馥起孤萱。

  未得浑无事,瓜田草正繁。


  唐.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药栏】

  野人清旦起,扫雪见兰芽。

  始畎春泉入,惟愁暮景斜。

  未抽萱草叶,才发款冬花。

  谁念江潭老,中宵旅梦赊。

  唐.李商隐 【韩翃舍人即事】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

  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

  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唐.李商隐 【牡丹】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唐.温庭筠 【禁火日】

  骀荡清明日,储胥小苑东。

  舞衫萱草绿,春鬓杏花红。

  马辔轻衔雪,车衣弱向风。

  □愁闻百舌,残睡正朦胧。


  唐.陆翱 【闲居即事】

  衰柳迷隋苑,衡门啼暮鸦。

  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

  唐.皎然【答豆卢居士春夜游东园见怀】

  春意赏不足,承夕步东园。

  事表精虑远,月中华木繁。

  开襟寄清景,遐想属空门。

  安得纚芳屣,看君幽径萱。


  五代.贯休 【闲居拟齐梁四首】

  果熟无低枝,芳香入屏帷。

  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

  苦吟斋貌减,更被杉风吹。

  独赖湖上翁,时为烹露葵。

  五代.贯休 【相和歌辞·善哉行】

  有美一人兮婉如清扬,

  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

  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珰,

  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唐.万楚 【五日观妓】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唐.杜甫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明.高启 【萱草】

  幽华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

  乱叶离披经宿雨,纤茎窈窕擢熏风。

  佳人作佩频朝采,倦蝶寻香几处通。

  最爱看来忧尽解,不须更酿酒多功。


  唐.李咸用 【萱花】

  芳草比君子,诗人情有由。

  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

  积雨莎庭小,微风藓砌幽。

  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

  元.王冕【偶书】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宋 .苏辙 【萱草 】

  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嘴。

  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

  纤纤吐须鬣,内冉随风哆。

  朝阳未上轩,粲粲幽闲女。

  宋 .朱熹【萱草 】

  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

  北堂罕悴物,独尔淡冲襟。


  清 .姚永概 【咏常季庭前萱草 】

  阶前忘忧草,乃作贵金花。

  六出向我笑,须端缀粟芽。

  君持杯谓我,所忧胡琐琐。

  酌酒对此花,自计未为左。

  我思植瑶草,灌以醴泉流。

  枝叶日茂美,佩之百疾瘳。

  世间闲草木,那得解余愁。

  斯言傥不遂,愿逐庐遨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52 , Processed in 0.0760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