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4: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忠臣良将一定是好的吗?浪荡子贾琏凭啥被评为正人君子
 姜子说古书 2024-03-03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忠臣良将一定是好的吗?浪荡子贾琏凭啥被评为正人君子?

  文/姜子说书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古至今,大凡大英雄大豪杰,忠臣孝子,至其真极,不过一死。所谓死谏之臣,必是忠臣;所谓死战之将,必是良将。然而,在红楼世界里,作者却讲述了一番看似推翻了前面所有理论的大道理,称这两者为不知大义的须眉浊物。



  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表示,死谏之臣,是置君王于昏庸不仁之地,死战之将,是置百姓社稷于不祥之地,是为沽名钓誉而多事致乱者,并非正人君子,远不如闺阁女儿死得其所。

  袭人不服,直言忠臣良将之死,是出于不得已,是为国为民,恰是英雄豪杰之死,却被贾宝玉寥寥数语,再次揭了底。



  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红楼梦》故事里,男主人公贾宝玉认为,文臣武将的职责,是读书治国平天下,如若不能,便是亵渎职能,祸国殃民,以仁义道德那套标准粉饰自己,不过是欲盖弥彰。

  贾宝玉的这番理论,与《史记》中苏秦的一番话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世之所谓君子,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名声在外,却不能做到“食君俸禄,为君分忧”,于国于民无益,并非真正的忠信者。比起当个无用的好人,很多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有何价值。



  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一宿於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行进取於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卻齐之彊兵哉?臣所谓以忠信得罪於上者也。”

  甚至于书中贾宝玉称呼贾雨村等读书上进者为禄蠹,也是取用于《韩非子·五蠹》之寓,作者借用袭人之口,分明告诉世人,贾宝玉不喜读书是假,他只是反对假仁假义的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袭人道:“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

  古语有云,失道失德而后言仁义。那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仁义二字为啥为人诟病呢?



  道者,自然也,以正以直以中道为人所仰望,无是无非无分别,无仁义,亦无不仁义,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德者,承道顺道者也,庖丁解牛所谓“以无厚入有间”也!崇仁尚义者,分别心起,崇名而别之,追名可逐利,故是非之地生也!

  《红楼梦》故事里,“富贵不知乐业”的贾宝玉,为啥被作者比作可以“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的通灵宝玉本身呢?琏是古代祭祀时盛食粮的器皿,贾琏是浪荡子,觊觎尤二姐,竟拣了半块尤二姐吃剩下的槟榔撂在口中吃了,还违旨背亲偷娶外室,凭啥用九龙珮定情呢?



  《礼记》:“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贾琏一面接了茶吃茶,一面暗将自己带的一个汉玉九龙珮解了下来,拴在手绢上,趁丫鬟回头时,仍撂了过去。二姐亦不去拿,只装看不见,坐着吃茶。只听后面一阵帘子响,却是尤老娘三姐带着两个小丫鬟自后面走来。贾琏送目与二姐,令其拾取,这尤二姐亦只是不理。贾琏不知二姐何意,甚是着急,只得迎上来与尤老娘三姐相见。一面又回头看二姐时,只见二姐笑着,没事人似的;再又看一看绢子,已不知哪里去了,贾琏方放了心。

  正如前文贾宝玉论死之言,君子知大义而不拘小节,伪君子拘泥于小节而不能守大义。宝玉种种不肖,不过是作者自愧之言,论起一生,却是重情重义、体贴入微。贾琏虽滥情,却真心待二姐,不念旧恶,恰是君子风度。



  尤二姐道:“我虽标致,却无品行。看来到底是不标致的好。如今既作了夫妻,我终身靠你,岂敢瞒藏一字。”贾琏听了,笑道:“你且放心,我不是拈酸吃醋之辈。前事我已尽知,你也不必惊慌。”

  更如石呆子事件,贾琏宁可挨打,也不肯动用贾家的关系和手段,不像贾雨村这种读书上进的伪君子,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却自恃能为。红楼一梦,贾琏是浪荡子,私德有亏不假,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保持了正直中道,便是待下,也存了一份善心,不忍心白糟踏一个人。

  今凤姐问贾琏可说了没有,贾琏因说:“我原要说的,打听得他小儿子大不成人,故还不曾说。若果然不成人,且管教他两日,再给他老婆不迟。”

  《红楼梦》故事里,三姑娘贾探春也被称为贾家的正人,意即为公为正为直,不争高低,秉公执法,按规矩办事,顾全大局,不徇私情,正所谓君子风度。



  探春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

  世上之人,喜欢标榜道德,往往不过是沽名钓誉,以此道德绑架别人为自己付出。越是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想付出的男人,找对象的要求越多,想索取的就越多。越是标榜自己是好男人,越是指望女人除了长得好看之外,还要一分钱不花就好看,更要替他们家传宗接代,替他尽孝,替他们家操持全部家务,替他养家。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史记》、《韩非子·五蠹》、《礼记》、《老子》

读完了红楼梦,你就知道,男女关于孩子的最大冲突,压根不在冠名权上

红楼未解之谜之华夏篇:花家和夏家!房宿即天帝,夏至即奇点,红楼与易经息息相关

红楼梦:给二宝赐婚的另有其人,是张道士和贾雨村!黛玉讽刺迎春的话,恰是被抄家的根源

读懂了金瓶梅和红楼梦,你才明白古代女人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读完了红楼梦,你才明白为啥现代女性没有结婚意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空空道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梦中的空空道人到底是道还是僧
 等待MYLOVE 2015-12-16   |  681阅读  |  4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梦中的空空道人到底是道还是僧



空空道人

《红楼梦》开篇便有一段非常滑稽而且荒唐的描写:有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字迹分明,于是同“石兄”进行了一番关于文学创作理论的对话,最后把石头上刻的故事“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空空道人”因受石头上的故事感动,“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把自己改名为“情僧”。

在中国文明史上,释道两教都可谓源远流长,关于两教信徒事迹的记载车载斗量,但对于《红楼梦》开篇如此荒唐的描写,相信两教的任何大师都要大摇其头的,文人雅士见此描写,也只会付之一笑,不予深究的。自红学诞生以来,未见哪位学者专门考证或索隐过“空空道人”的事迹有无真假;过去,笔者也一直以为这么荒唐无稽的描写,不过是《红楼梦》作者用笔狡狯而已,“石头”、“情僧”和“空空道人”大概都是作者的假托,那段关于文艺理论的谈话也只是作者文艺思想的内心对白,所以,对这个居然改名为“情僧”的“空空道人”,并未作认真的考证。

《红楼梦》中的这个“空空道人”,并非假托枉拟,而是实有其人。《红楼梦》对“空空道人”与“石兄”的对话以及“空空道人”把《红楼梦》“抄写回去、问世传奇”的描写,实实是“追踪蹑迹”的忠实记载,并非凭空杜撰。现将笔者考证的结果汇集如下,以飨诸位同仁:

一.《红楼梦》中的“青埂峰”,就是京东盘山的“青沟禅院”。

笔者曾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考证》一文中,论证过“青埂峰”应是北京东北四十里盘山的“青沟禅院”。据《盘山志》记载,盘山自古便有“盘古”在此开天辟地的传说;盘山有女娲庙,传说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的所在。盘山上有个“砂岭”,明代大文学家曹能始游历盘山的游记中记载,“砂岭”悬崖陡峭,艰险难行。清初盘山上的寺庙渐多,游人不绝,庙众遂把“砂岭”悬崖凿缓,变成坦途。洪升到盘山“逃禅”时,发现“砂岭”现状与曹能始的记载不符,曾驳斥曹能始记载的“砂岭”是个荒诞“无稽”的悬崖。因此,断定《红楼梦》中所写的“大荒山”就是盘山,“无稽崖”就是砂岭,是有充分根据的。

盘山上有一个“青沟禅院”,应是《红楼梦》中“青埂峰”的谐音出处。“青沟”、“青埂”谐音应无疑义,但一个寺庙何以又称为“峰”呢?其中大有玄妙!晚清以降,盘山不太有名了,但在康乾盛世,盘山却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名山之一,乾隆皇帝便有“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诗句。盘山当时有名, “青沟禅院”当时更是名动天下!据康熙朝位居刑部尚书的大官僚、大诗人王士祯《居易录》、《渔洋续集》记载,康熙二十五年,皇帝本人亲自游历盘山,曾在 “青沟禅院”小住,风雅的皇帝玄烨同寺院住持智朴和尚联诗酬唱,心情大为高兴,御书“天外一峰”四字,赐给“青沟禅院”。从此,文人雅士把“青沟禅院”又称为“青沟峰”,这就是《红楼梦》中“青埂峰”的真实来历。把寺庙称为“峰”,在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红界同仁对此应无疑义吧!

二.《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就是“青埂峰”住持智朴和尚。

据《盘山志》和王士祯等康熙朝文人的著作记载,智朴和尚号拙庵,俗姓张。江苏徐州人。十五岁出家。三十五岁至盘山,在青沟“结庐”,是“青沟禅院”的创建人和寺院住持。这个智朴和尚十分了得,他不仅佛学造诣很深,更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的“诗僧”,一生吟咏不辍,著述颇丰,可谓性情中人,称“情僧”应是名至实归。他不仅曾同当朝皇帝吟咏唱和,同京中的众多公卿士大夫,都有几乎不拘行迹的密切往来,与康熙朝的著名文人如朱彝尊、王士祯、王泽弘、李天馥、洪升等,往来尤其密切。这在智朴所修的《盘山志》、《盘山志补遗》、《电光录》以及上述大师的作品集中,都有丰富的记载。

智朴这个“情僧”,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还确实有“道士”的双重身份,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空空道人”!智朴号拙庵,时人一般都尊称他为“拙上人”、“拙和尚”、“拙大师”,谁能料到,他居然还有一个别称“拙道人”!康熙朝江苏巡抚、著名诗人宋荦的《西陂类稿》卷十七就记载有《盘山青沟拙道人远道见访留住沧浪亭两首》诗,诗后附有智朴《次韵奉酬》诗。既然“奉酬”了,就说明本人也承认了“拙道人”的称呼。

其实不仅在称呼上可证明智朴这个“情僧”同时就是“空空道人”,在行为上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智朴这个人是个对儒释道三教都有浓厚兴趣的智者,他出诗集,修山志,大量刻印佛经,也曾刻印过道教的最高经典《道德经》!康熙三十二年,他就曾捎书王士祯,委托他为刻印的《道德经》作“序引”王士祯的《居易录》对此有明确记载。智朴不仅为同他交往的文人雅士讲经说法,劝他们看透仕途人生,还经常给他们送去盘山所产的草药“黄精”、“紫芝”等,在王士祯、李天馥、洪升等人头上出现白发时,他都曾捎去“黄精”,据说可治白发,令这些人深受感动,在他们的诗集中都有记载。采药治病是“道士”的行为,从这一行为也可看出智朴身份的释道二重性。

三.“青埂峰”自怨自艾的“石兄”,就是青沟禅院酝酿创作《红楼梦》的洪升。

关于洪升的身世和生平,笔者在《怀金悼玉诉情种,寂寥伤怀话石头》、《〈红楼梦〉创作背景分析》等系列考证文章中以作过详尽阐述,读者可自去寻阅,在此不再重复。这里重点探讨一下洪升同智朴和尚的交往,亦即《红楼梦》中“石兄”同“空空道人”的对话来源。

洪升自康熙十年遭逢“天伦之变”的“家难”,逃离了“赫赫百年”正处于“末日”的家庭,在北京一边做“国子监生”,求取功名;一边卖文为活,为人撰写“碑文”“祭文”,换几个小钱糊口。《红楼梦》中“悼晴阌”、“祭金钏”,严肃题材用滑稽文字,祭文之多之滥,总使读者感到奇怪,这实实是洪升真实生活的曲折反映。除了撰写碑文之外,洪升的重要生活来源就是写传奇剧本,搬演时觅得几文赏赐。著名传奇《长生殿》,就是在困苦生活中,于康熙二十七年在北京创作完成的。

这种困苦的生活,使得从小一直过优裕生活的洪升心境十分烦恼,查洪升诗作,描写生活困苦的诗文,大概是有史以来所有诗人中最多的。除了生活上的困苦以外,功名上的不如意,更使得洪升困惑万分。洪升天分甚高,自负也甚高,视拾取功名如草芥,但却布衣终生,比蒲松龄还要悲惨。康熙十八年,朝廷开 “博学鸿词科”,大量网络汉族文人,凡蒙荐举者几乎都被授予一官半职。这样好的机会,洪升偏偏“未庸荐举”。什么原因呢?是洪升才学不够、声名不高么?显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洪升因家庭矛盾,背负着“不肖”的恶名!此时的洪升,产生虚无主义思想,同世外僧道交往,就势所必然了。

洪升同智朴和尚的直接交往,有据可查的有两次:一次是康熙二十年春,洪升陪同工部尚书王泽弘去东陵“送灵”,归途中顺访盘山,专程往青沟寺拜访了智朴禅师。洪升此次游历有八首记游诗,今存。此时的洪升,正处于未被举荐“博学鸿词”的忧郁之中,见盘山满山“大石”的胜景,用手指摇动形影相吊的 “风动石”,听智朴讲盘山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正触动满腹心事。这应是他在《红楼梦》中,慨叹“娲皇”用了三万六千块,“独留一石未用”的心境的真实描绘!

洪升同智朴的第二次交往,是在康熙二十九年春。上年中秋,洪升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革去了“国子监生”,并受了三个月的牢狱之灾。在功名彻底无望、哀莫大于心死之际,洪升“牛衣肿目”,骑着一头毛驴来到盘山,到青沟寺同老友智朴“逃禅”。

洪升向老友倾诉了自己“愧则有余、悔又无益的大无可奈何”心情,试想,此时的僧人智朴会如何劝慰洪升呢?只能是《红楼梦》中所说的话:“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想好,便须了,若不了,便不好”。智朴唱《好了歌》、洪升答《好了歌解》,应是此时两位老朋友之间当然的行为,也正是洪升创作《红楼梦》的动机所在。洪升此次在盘山写了许多思想消极虚无的诗,洪升的诗集中节录收入一部分,其余都被智朴收入《盘山志》中,读者可自去查阅。


四.“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就是“江南扫塔”的“拙上人”。

康熙三十年,洪升携家返回故乡杭州,直至康熙四十三年洪升逝世,十三年间未见同老友智朴直接交往的记录,但二人的共同朋友朱彝尊、宋荦、王士祯、李天馥、王泽弘等其间多次南来北往,互传一些朋友的信息是完全可能的。

在此期间,洪升潜心创作《红楼梦》。他筑“稗畦草堂”于孤山,必然熟知冯小青的故事;他多次游历灵隐寺,必然掌握“三生石”的传闻;他专程去苏州桃花坞去祭扫唐寅墓,也必然了解唐六如“葬花”的掌故。这些都被洪升自觉不自觉地写进了《红楼梦》中,倘非杭州籍作家,很难做到这一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四十一年。这年初春,洪升创作的《红楼梦》初稿终于杀青了。时值朱彝尊来杭,洪升把初稿拿给朱彝尊看,朱彝尊作了《题洪上舍传奇》诗记叙此事。“洪上舍”者,洪升也;洪上舍所作的传奇,就是洪升以自己“亲历亲闻”所作的传奇。朱彝尊诗中说,此传奇内容过于悲伤,令人“不忍终读”,他劝洪升把此书“莫付尊前”,就是别拿到眼前,避免像《长生殿》那样惹祸,最好是“沉阿翘”,即让你的关于女人的故事最好“藏之深山、投之水火”。此《洪上舍传奇》应是《红楼梦》的初稿。

也是这一年,洪升的老友智朴和尚静极思动,长途跋涉三千里,到江南去“扫塔”,兼看望老朋友。所谓“扫塔”,就是拜谒寺庙,访求高僧大德,探讨宗教哲理。智朴这次下江南是以什么名义去的呢?居然是以不可思议的“道士”名义去的,有宋荦诗中“拙道人远道见访”字句为证。“道人”去拜访各个宗教胜地,就绝不仅仅是“扫塔”而已,而是“访道求仙”。这与《红楼梦》开篇说“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就完全吻合了。

“拙道人”智朴和尚在江南期间,曾在苏州的沧浪亭与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相聚,当时恰巧朱彝尊也正好从杭州赶来苏州,三人在沧浪亭饮酒赋诗,畅叙友谊。三人的诗后来被智朴和尚编为《沧浪高唱》诗集,求王士祯作序。在王士祯《蚕尾续稿》中可见对此事的记载。此次相聚,三人是否谈及洪升及其新作品,于史无征,但洪升同三人都有深厚友情,朱彝尊又是刚同洪升在杭州分手便赶来苏州,三人曾议论过洪升的新作,就可想而知了。

“拙道人”智朴此次江南之行,还有可能直接拜访过老友洪升。智朴此行的目的既然是“扫塔”,而杭州的“六和”、“保淑”诸塔是江南塔中翘楚,焉有不祭扫之理;智朴到杭州,又焉有不拜访老友洪升之理?智朴在“访道求仙”之余,拜读了洪升的新作,以他“情僧”的性格,“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红楼梦》中“石兄”同“空空道人”那一大段关于文学创作理论的谈话,很可能就是当时二人之间真实谈话的记录;洪升在《长生殿》序言中,也曾记录了大段同友人探讨文学理论的谈话,可见这种写法是洪升作品“开篇”的通常写法。

五、白家疃空空庙

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杨奕先生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着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22: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通灵宝玉+传国玉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通灵宝玉VS传国玉玺
虚花悟
虚花悟
道理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以下内容来自:抖音-大车轱辘-乱侃红楼系列,转来只为与诸君共赏。

《红楼梦》用通灵宝玉影射传国玉玺,书中多处进行了暗示,今天我们来汇总一下:

1、“通灵宝玉”上的文字。①通灵宝玉正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对应于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②通灵宝玉背面写有它的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但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通灵宝玉并没有发挥这三项功效,作者为什么给通灵宝玉赋予这三个功能呢?在《顾氏印谱》中记有秦代小玺刻有: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这是通灵宝玉背面文字的原型,作者用通灵宝玉正反面文字作为两条定位线,让其交叉于“秦玺”这个点上,以此暗示通灵宝玉影射传国玉玺。

2、贾宝玉发疯摔玉。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第一次出场之时就突然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了去,急的贾母直喊:何苦摔那命根子。其实这是作者特意的安排,指向了“掷玺责莽”的典故,在《后汉书》中记载:王莽篡汉,派人去向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太后怒斥王莽不忠不义后,便将传国玉玺摔到地上,导致玉玺碎了一角。贾宝玉刚刚出场作者就安排他摔玉,是用贾宝玉摔玉影射传国玉玺被摔。

3、贾宝玉祭奠金钏。金钏投井死后,贾宝玉与茗烟就跑出城去,特地到了水仙庵去祭奠金钏,茗烟感到困惑,问贾宝玉道:“二爷最厌这水仙庵,如何今儿又这样喜欢?”,贾宝玉解释说:“水仙庵里供的是洛神,今儿却合我的心事,借他一用。”进庵后,二人便在台上焚香祭奠金钏。为什么庵中供的洛神符合贾宝玉的心意呢?这段文字也暗示着传国玉玺的一段故事: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作为先锋,首先抵达洛阳,看到宫殿的井中有五色光升起,孙坚便叫人下井打捞,结果捞上来一具宫女尸首,脖子上挂着个锦囊,锦囊里装的正是传国玉玺。作者让贾宝玉在洛神庵的井边祭奠金钏,是在指向洛宫井中女子悬玺而亡的典故,以此暗示其传国玉玺的化身。

4、贾宝玉“化灰化烟”。贾宝玉经常诅咒自己“化灰化烟”,专家解释说这是贾宝玉对爱情的浪漫,难道化作夕阳下的满天红霞、亦或化作晨雾中的露珠就不浪漫了吗?为什么要“化灰化烟”呢?其实,作者用“化灰化烟”也是指向玉玺的典故,据《五代史》记载,五代时期石敬瑭反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携传国玉玺,在玄武楼自焚而死,自此传国玉玺不知所踪。后世皆认为传国玉玺与李从珂一同化作灰烬。作者让贾宝玉拿“化灰化烟”来发誓,实际上是在以此指向传国玉玺的结局。

5、贾宝玉的辫子。贾宝玉头上有一根辫子,很多人将其当成是清朝的符号,其实,贾宝玉的辫子根本不是金钱鼠尾辫,书中说先将一转短发结成小辫,再攒至顶中总编一根大辫,这是古代编绳子的手法。贾宝玉的辫子实际上是一根丝绳,作者用贾宝玉头上的辫子比喻印钮上的绶带,以此暗示贾宝玉脖子上带的是一枚玉玺。


【大车轱辘老师在抖音的视频作品,声音很好听,而且有图片证据参考,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关注下,体验更佳】

发布于 2022-08-13 14:37
误读红楼:通灵玉和贾宝玉影射传国玉玺是绝对性谬误
啸风

咨询顾问







玺者,印也。玉者,美石也。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千年帝制时代皇帝特有的印玺。一般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是价值连城的国之重器,也是皇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传国玉玺是封建王朝皇帝发布命令和行使权力的重要凭证。
在红楼梦的各种理论中,宝玉和通灵玉影射传国玉玺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而通灵玉影射传国玺竟然成了索隐派的共识。最早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就有不少人如此认为。比如《石头记微言》作者孙渠甫说:“《石头记》一书,影书也……即言钗黛之争天下也。在书面言,上,宝玉谓宝玉之人,下,宝玉谓口中所衔之玉。在底中底言,则上下混同为一,即指石头,即指舆地,即言钗、黛所争之天下也!在书底言,上,宝玉为宝玉,是天子,下,宝玉即宝玉,传国之玺。”《栖霞阁野乘》作者孙静庵说:“宝玉非人,寓言玉玺耳!著者故明言为一块顽石矣!......《红楼梦》所隐必系国朝第一大事。”就连民国大师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也说:“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许多红学家看不懂贾宝玉的真实身份,依然持此传国玺一说。比如潘重规说就认为那个补天石幻化成的“通灵玉”影射国之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玺”,“通灵玉”和“宝玉”都是影射“传国玺”。这些所谓的红学家,包括蔡元培都以为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室,林薛争夺宝玉,即是明清争夺政权。林薛之存亡,即是明清的兴灭。他们还坚持认为“通灵玉”和“宝玉”都影射“传国玺”在书中有大量证据。第一,通灵玉和传国玺上面都有字。通灵玉正面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类似于传国玺上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二,通灵玉和传国玺的外形具有相似性。传国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而通灵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第三,通灵玉正面镌刻的字就是“通灵宝玉”。不但如此,他们还把贾宝玉爱吃女孩子嘴上胭脂的嗜好暗示玉玺和硃泥的关系。
其实这样的理论是一种绝对性的谬误。通灵玉和传国玺是绝对不同的,通灵玉是贾宝玉含在口中带来的,很小的一块圆石,可以用克称重,而传国玺则是一块相对巨大的四方玉石,用斤来称重。通灵玉背面的篆文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正面也有文字,属于贾珠的魂魄的寄居之所,以贾珠为代表的贾府对皇权是没有企图和胆量的。传国玺也是背面有字,可是其他地方都是雕刻而成。因此通灵玉和传国玺只是材质相同而本质绝不相同。
另外一种理论更是荒谬,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一人一物,人与物怎么能划等号?红楼梦里以花喻人,比如芙蓉花是公主朱红玉的代表花,菊花是贾母的代表花,桃花是林黛玉的母亲的代表花,这样比喻是对的,反过来就错了。我们不能说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是一样东西,比如说贾宝玉是一块肥皂,而林黛玉是一枚戒指,薛宝钗是一根簪子,这样就乱套了。将通灵宝玉影射玉玺也没有价值,而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室,林薛争夺宝玉,即是明清争夺政权这样的说法也是看不懂红楼梦的荒谬的牵强附会。我们已经知道了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甄府的二小姐和大小姐,她们通过贾敏和薛姨妈的家庭秘密来到贾府,就是为了通过婚姻躲过改朝换代的大灾难。林黛玉和薛宝钗既然不代表物体,更不会代表一个朝代,如果她们代表一个朝代,而红楼梦是发生在固定年代,固定场所的故事,那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身后就必须有两个瞬间穿越的时光机,两个人不断地穿越时空来到贾宝玉的身旁,又不断地乘坐时光机离去,显然这是极其荒谬的。




发布于 2021-12-31 20:01
红楼梦(小说)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红楼梦》通灵宝玉铭文为何要模仿传国玉玺?
沈抱书

红楼梦新解达人








文/沈抱书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对贾宝玉所佩戴的玉印象深刻,这块宝玉作者命名为“通灵宝玉”,上面刻有铭文。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铭文为篆书,喻意与传国玉玺神似,象征天命永恒。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玺文的功能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我们单从这三大功能上无法预判。
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领悟作者主旨,也不难分辨曹学虚伪。首先,曹家距离皇帝还差十万八千里,作者要写自传实在不着边。其次,在大清文字狱盛行的时期,臣子要有一点点觊觎皇权的想法,必遭遇灭顶之灾。其三,根据甲戌和庚辰手抄本原件看,图式字体采用的是篆体无疑,后经学者考证,这既不是大篆也不全是小篆。仅从铭文上看,加之曹学蛊惑近百年,当下读者大多不懂其义。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国玺,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秦朝的传国玉玺,现代人考证,上刻有李斯亲书的篆体铭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传至后唐遗失,但此后历代王朝刻印国玺,玺文无一例外的都是篆书。所以,通灵宝玉铭文采用篆书,绝对不会是现代一些人讲的象征原罪,这只能是胡诌八扯的解读,因为他们实在无法用曹学谬论还原作者本意,就用玄学解读显学。“理、情、欲三次锻炼,剩一石幻化为通灵宝玉”,“通灵宝玉之原型为雨花石”,曹学主导下的解读有多么奇葩,真真无法用语言形容。




发布于 2022-05-20 19:24



《红楼梦》系列——通灵宝玉影射传国玉玺的五大铁证原创2022-06-15 13:34·飞哥讲诗词
红楼梦里的通灵宝玉背后隐藏着惊天秘密,那就是它影射的是传国玉玺,证据如下所示,本文所讲证据均来自于《红楼梦》原文:
(1) 证据一: 通灵宝玉正面文字为篆书: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传国玉玺正面文字也为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体一样,意思相仿。

传国玉玺


通灵宝玉的背面写有它的功能有三句话: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在《顾氏印谱》中记有秦汉小玺刻有: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这是通灵宝玉背面文字的原型。以秦玺正反两面的文字来暗示通灵宝玉就是传国玉玺。

秦汉小玺


(2)证据二: 贾宝玉摔玉,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因听说黛玉没有玉,于是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指向了掷玺责莽的典故,说的是王莽篡汉后,派人向太皇太后索取传国玉玺,气的太皇太后破口大骂:“先帝从未亏待于你们,可你们竟然不知感恩,做出如此忘恩负义,大逆不道之事,便将传国玉玺取出,愤而将玉玺砸到了地上,为此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后来用黄金补齐,这也成为金玉良缘的来源。” 贾宝玉刚出场就安排他摔玉,无疑是向读者暗示通灵宝玉就是传国玉玺。

金镶玉


(3)证据三:从外形看,第五十七回薛姨妈说:“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他,岂不四角俱全?”形容宝玉用了一个词“四角俱全”,而传国玉玺正是四角俱全,曾崩了一角,以玉补玉,补起来岂不是四角俱全,可惜最后是以金镶玉补全了,注定宝玉黛玉无缘。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和宝玉有一段对话。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可见通灵宝玉是一个印,正与传国玉玺相同。而更巧的是宝玉喜欢吃胭脂,正如传国玉玺需要红色印泥一样。

宝玉湘云对话


(4)证据四: 宝玉祭奠金钏,金钏投井,贾宝玉与茗烟跑出城去,特地到水仙庵去祭奠金钏,水仙庵里供着洛神,今儿却合我的心意,借他一用。进庵后二人在井台上焚香祭奠金钏,为什么庵中的洛神符合贾宝玉的心意呢?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作为先锋首先抵达洛阳,看到宫殿的井中有五色光升起,就派人去打捞,结果捞出来一具女尸,脖子上挂着个锦囊,锦囊里装的正是传国玉玺。这就指向了悬玺而亡的典故, 以此来暗示通灵宝玉就是传国玉玺。

宝玉祭奠金钏


(5)证据五:贾宝玉化灰化烟,贾宝玉经常诅咒自己化灰化烟,化灰化烟也是指向了传国玉玺的典故。 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兵攻陷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从此销声匿迹,很多人说传国玉玺当时就随李从珂一起被烧毁化灰化烟了,但是传国玉玺后面忽又重现人间,几经辗转最后被皇太极用武力夺去,皇太极到手以后,才发现这块玉玺,上面写着“制诰之宝”,并不是秦始皇的那一块,所以是得到的是假宝玉,即贾宝玉。

宝玉黛玉


《红楼梦》作者用其博古通今、汪洋恣肆的才情把传国玉玺的一系列故事用瞒天过海的手法穿插于整部书之中,希望后世的风流俊杰、儒雅王孙用慧眼看出其中的玄机,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url=]#今日头条#[/url][url=]#我要上 头条#[/url][url=]#成都头条#[/url][url=]#红楼梦#[/url]
红迷朋友,您还看出了哪些玄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举报

评论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23: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振兴
振兴
诚信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



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基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著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可刘伯温之言而估计得到答案,之后刘伯温继续说道:「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明太祖也不得不为之赞叹。烧饼歌当然未完,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



刘伯温说:「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北已平,国事也步入正轨。虽然皇太子是直系血亲所传承下去的,但皇上仍应该慎防以后子孙手足相残,兄弟内斗。还有也要防国土内封侯王爷各据一方,且北方势力将强大,南方之王室,将会被北方侯爷消灭。」



太祖曰:「朕今都城得以坚固守密,何防之有?」



刘伯温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飞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位)。」



刘伯温随即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燕王国号永乐)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英宗北狩得还)



太祖曰:「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曰:「天下大乱矣。」



太祖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答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精龙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英宗复辟)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指魏忠贤)(明成祖篡夺江山时,宦官之功劳不小,后来建立了东厂,八千女鬼就是指东厂的宦官)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争国乎?」



刘伯温曰:「非也!树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顺则止(遇顺治皇帝而明灭),至此天下未已。」

烧饼歌(下)

太祖曰:「何为未已?」



刘伯温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万历子孙)



祖宗山上贝衣行,



八侯不复朝金阙,(崇祯)



十八孩儿难上难。(明朝从太祖朱元璋至崇祯皇帝共经历十八位传人,包括其年号及特征,都在刘伯温之预言中。)



刘伯温随即卜卦曰:



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李自成乱)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吴三桂)(木下一了就是「李」字,目上一刀指「自」,一戊丁指「成」字,就是说明朝末年李自成自立为闯王,与张献忠等兴兵作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李自成抢夺其爱妾陈圆圆,三桂大怒之下大开城门引清兵入关,终导政明朝灭亡。)



太祖曰:「偶遭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刘伯温曰: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耳吉在中,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崇祯崩于梅山)



太祖问曰:「莫非梅花山有人作乱?朕从今命人看守,又如何?」



刘伯温曰:「非也。」



刘伯温曰:



迁南迁北定太平,佐王佐帝定牛星,



运至六百又得半,梦花有子得心惊。



太祖问曰:「大明有六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国师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刘伯温亦有些意,于是又歌曰: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这里主要说吴三桂将城门打开给北方满人入关,是明亡之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历史再次出现,吴三桂再一次作乱,最后给胡人平定了)



刘伯温曰:



水浸月宫主上立,(清字)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八旗军之编制)



太祖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刘伯温说:「臣罪该万死,实不敢隐瞒真象,明朝共业辗转演变至此,早就灭亡许多年了。」



当朱元璋一听大明江山早已灭亡久矣时,极为震惊,并且问刘伯温说:「此人(指灭明朝的人)生长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理天下又如何?」



刘伯温曰:



还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民夫。



太祖曰:「自古胡人无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刘伯温曰:



雨水草头真主出,



路上行人一半僧,(清朝百姓头发一半光头一半扎辫子)



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才说,



须是川页合成出,(预言顺治皇帝)



十八年间水火夺,



庸人不用水火臣,(预言康熙年号)



此中自己用汉人,(康熙开始学汉语及用汉人)



卦分气数少三数,



亲上加亲亲配亲。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刘伯温曰:「非也。」



刘伯温曰:



螺头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自分,



一止当年嗣失真。(即雍正在位十三年)



泥鸡啼叫空无口,



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



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称贺,(指「乾隆」)



逍遥周甲乐饥荒。(指清乾隆时国富民强,且在位六十年,再享三年后驾崩)



太祖曰:「到此胡人败亡否?」



刘伯温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气运犹未尽也。



刘伯温曰:



廿岁力士双开口,



人又一心度短长。(嘉庆年)



时佐寺僧八千众,



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道光皇帝)



嫦娥虽有月无光。(在位三十年)



太极殿前卦对卦。(咸丰的“丰”字)



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



犬吠猪鸣泪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



方能复正旧朝纲。(同治)



火烧鼠牛犹自可,(焚毁圆明园)



虎入泥窝无处藏,(虎入泥窝,即清朝末年洋人及略强瓜分中国,英法联军等)



草头加上十口女,(慈禧)



又抱孩儿作主张,(慈禧已控制了光绪)



二四八旗难蔽日,



思念辽阳旧家乡。(指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光绪逃往热河,思念故京)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各国的代号)



分南分北分东西。(各国在华建立势力范围)



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行万里寻安歇,



残害中女,四木鸡,六三人,(外国在华残害百姓)



不识山水倒相逢。



黄龙早丧赤城中,(指光绪之瀛台泣血)



猪羊鸡太九家空,



饥荒灾害皆并至,



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指国父孙中山)



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籴,



父死无人兄弟抬,(指辛亥革命后中国军阀割据,兵灾连连)



金龙绊马半乱申。(指孙中山于中国尚未统一就在北京病亡)



二十八星问土人,



蓬头女子遇蓬头,



揖让新君让旧君。(袁世凯违反协议,先破坏临时约法,后称帝)



太祖问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刘伯温曰:



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



炮响火烟迷去路,迁南迁北六三秋。(中华民国成立后,先有袁世凯称帝,再有张勋复辟,南北分裂,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内战,到民国十八年才统一,正是六三一十八之数)



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尽灭胡。



黄牛山上有一洞,可藏一万八千众,(指台湾约一千八百万同胞)



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指中国未来统一前,两岸将持续对峙一段时间,在一段时日后,将会出现一万民永戴的领袖,来弭平动乱,统一神州。)



刘伯温随后就说出对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各位且仔细看刘先生为中国日后命运所下之注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



八面夷人进贡临,宫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黄金,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令南军诛灭形,匠马单骑安外国,



众将揖让留三星,三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这里一看便知中国将会成为超级大国,而且伟人将出。







扩展资料: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刘基

发布于 2020-02-06 02: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23: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烧饼歌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烧饼歌》创作于明太祖洪武年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道人刘伯温。

该书讲述了刘伯温与朱元璋关于明朝国运对答的一部诗歌体预言,它不仅揭示了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甚至对明清之后的若干年的历史都有预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烧饼歌

作品别名
刘伯温谶语对话

作者
刘基(刘伯温)


创作年代
明太祖洪武年间

文学体裁
散文语录体

目录
1简介
2原文
3创作背景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明·刘伯温《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难于理解,视为神撰。据卦撰词,《烧饼歌》是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1]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开视果然。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

基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

随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者何?”

基曰: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难顺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

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

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

基又曰:

“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遇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基曰: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二吉在中,奸人机发去西东;

黄河涉过开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

‘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

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帝又曰:“天机卿难言明,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狄。’

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基又曰: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帝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在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何如?”

基曰:

“还是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土牛。”

帝曰:“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基曰:

“雨水草头真主出,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才说,须是川水页台阙;

十八年间水火夺,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中自己用汉人,卦分气数少三数;

亲上加亲又配亲。”

帝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基曰:“非也!胡人英雄,水火既济,安享太平,有位有势。时值升平,称为盛世,气数未尽,还有后继。

‘宝剑重磨又重磨,抄家灭族可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诛戮多;

李花结子正逢春,牛鸣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自分,一止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口,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庆贺,逍遥周甲乐饥荒。’”

帝曰:“胡人到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数未尽也。

‘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

时俺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姮娥虽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卦,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汨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网;

火烧鼠牛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行万里寻安歇,残害中女四木鸡;

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

黄鬼早丧赤城中,猪羊鸡犬九家空;

饥荒灾害皆并至,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要粜,父死无人兄弟抬;

金龙绊马半乱甲,二十八星问士人;

蓬头少女蓬头嫁,揖让新君让旧君。’”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

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灭尽胡;

黄牛山下有一洞,可投拾万八十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盈。”

帝曰:“胡人此时尚在否?”

基曰:“胡人至此,亡之久矣。

‘四大八方有文星,品物咸亨一样形;

琴瑟和谐成古道,左中兴帝右中兴;

五百年间出圣君。

周流天下贤良辅,气运南方出将臣,

圣人能化乱渊源,八面夷人进贡临,

宫女勤针望夜月,乾坤有象重黄金,

北方胡掳害生灵,更会南军诛戮行,

匹马单骑安国外,众君揖让留三星,

上元复转气运开,大修文武圣主裁,

上下三元无倒置,衣冠文物一齐来,

七元无错又三元,大开文风考对联,

猴子沐盘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

文武全才一戊丁,流离散乱皆逃民,

爱民如子亲兄弟,创立新君修旧京。’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长短论。”[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 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报告刘伯温觐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着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府青田县(今属浙江省)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末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进士,立志报国,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因朝廷昏庸腐败,屡受排挤,遂辞官归隐。元末农民大起义中,被朱元璋邀请出山,成为朱元璋参赞军务的重要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深通军事韬略,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称道。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因与丞相李善长不和,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辞归。后受构陷,忧愤而死。

刘基博通经史,兼擅诗文,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散文善用寓言形式,文笔生动,富有形象性。其作于元末的《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触及当时社会许多重大问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3]​

参考资料
1.烧饼歌  . [2023-12-29]
2.烧饼歌全文解析(烧饼歌全文解析 知乎)  . [2023-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元培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金玉良缘意味着什么?
2022-04-28 07:10:02 来源: 青溪话红楼  举报
1
分享至
贾宝玉比喻传国玉玺,这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感觉有些荒唐。经过思考研究,感觉大有意味,蔡元培的观点也颇有根源。

《红楼梦》这部奇书被誉为小说界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哲学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一《红楼梦》和《庄子》的渊源

《庄子》的思想在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有着很多体现,比如:

1 贾宝玉续《庄子》

第二十二回贾宝玉听曲词悟禅机,在薛宝钗生日这天,薛宝钗为贾宝玉讲解《寄生草》的曲词,遭到林黛玉的嘲讽。后来宝玉为了调和他所认为的湘云和黛玉之间的矛盾,闹了个两面不讨好的结果。自己一时心灰意冷,因为看了一段《南华经》,便续了一支《寄生草》。

2 文章是庄子的最好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收到妙玉的拜帖,上面署名“槛外人”。宝玉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帖,正要找人去问,路上碰到邢岫烟。邢岫烟说妙玉时常称赞庄子的文章最好,并把自己称作“畸人”,寓意为“畸零之人”。

3 庄子的物化观

庄子的《齐物论》中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庄子·齐物论》中最著名的寓意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书中写道: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段故事的意思是: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在空中翩翩飞舞,四处游荡,觉得自己真是一只蝴蝶,忘记了自己本来是庄周。过了一会儿,庄周忽然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庄周。他想着那个梦境,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最后他认为,蝴蝶和庄周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是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物化。



所谓“物化”,就是物的转化。庄子认为,不同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万物都是气的凝聚,他们的性质相同,所以可以相互转化。

4《红楼梦》中的“气必赋人”论

《红楼梦》中也表达了“气”和人的关系,第二回贾雨村有一段论正邪之气赋人的理论,原文如下: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

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



气必赋人的说法,其文化根源便是庄子的物化论。根据这一理论,便可以产生千变万化。

脂砚斋评石头记,常说作者是“幻笔”“攒花之笔”“天女散花之笔”,这些说法,都在解释《红楼梦》中隐藏着许多物象之间的转化。

人和物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人可以物化为蝴蝶,也可以物化为木头、玉石、金锁等等任何事物。

《红楼梦》中有时候以物喻人,譬如以花比喻诸钗;反过来也会以人喻物,比如:蔡元培提出来,贾宝玉是传国玉玺的化身。

这种人与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说起来很抽象,但是如果提到《西游记》,大家就马上能够心领神会了。

二、西游记中的神通变化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以变化为不同的人、物甚至妖魔鬼怪等。他和杨戬更是展开过比较变幻的本领大战,上古仙人真能做到这些神通变化吗?我看未必,这也只是作者对于“幻笔”的运用,通过这些变化来譬喻某些情境。



三、红楼梦中的幻笔

《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幻笔,和《西游记》不同的是,《红楼梦》中的幻笔是隐秘的,作者用到之处完全没有提示,没有写明“摇身一变”的字样,可是笔下的人或物的形象已经悄然转化。

这些暗笔使得文章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而无着落。其中关系前后纠结、错综复杂,这些都为解析其中隐去的真相设置了障碍。可是正是这些障碍才使得《红楼梦》这部奇书得以在严酷的文字狱中得以存留下来。

人可以物化,贾宝玉因为衔玉而诞被比喻为玉玺。和通灵宝玉对应的,是薛宝钗的金锁。那么,薛宝钗拥有金锁,她是什么象征呢?

四、薛宝钗的物化意象是太子金宝玺

在清朝的皇帝宝玺之中,有一枚金玺:“大清嗣天子宝”。这枚金玺的用途是“以章继绳”之用,专门在嗣皇帝登基时使用。

新皇帝继位诏书上,要加盖大清嗣天子宝,表示大清的皇帝是按照上天的指示来统治人间的。

每一位继承皇位的清朝皇帝,都使用且仅使用一次这枚玉玺。



这枚金质传位玉玺的使用有前提限制:

首先,必须要有传位诏书;

其二,传位诏书上首先要加盖上一任皇帝的皇帝之宝。

五、金玉良缘的寓意

贾宝玉比喻传国玉玺,薛宝钗比喻嗣天子金宝。金玉配在一起意味着皇帝建立太子,这是皇帝传位的首要条件。

所以,金玉良缘譬喻的是皇位承继的国家大事。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物化意象分别是传国玉玺和嗣天子宝,他们所影射的人物原型则是皇帝和“太子”。

薛宝钗影射的“太子”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他的身份是癞头和尚操作出来的,其真假还需要进一步探析。



太子要继承皇位,只有得到加盖了前任皇帝之宝的传位诏书,才算合法有效。否则,仅仅有一枚嗣皇帝之宝毫无意义。

在合法的皇位传承中,传位谕旨(或诏书)、皇帝之宝、嗣皇帝之宝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薛宝钗的金一定要玉来配的本质。



金玉良缘的起源和发展

金玉良缘是薛家吹出来的风,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癞头和尚。癞头和尚一手打造了通灵宝玉和金锁,来暗中撮合金玉良缘。

下面来看原著中对这两个物件的描述:

1、通灵宝玉

第一回、初造: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闪现:

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第三回、口传:

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

第八回、全貌: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玉宝灵通     三 二 一  

仙莫      知 疗 除  

寿失      祸 冤 邪  

恒莫      福 疾 崇  

昌忘

通灵宝玉的全貌,经过多次渲染,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作者描绘了它的色、形、质,以及上面的字迹。



还有一个细节,是作者极力想要引起注意,由不能太彰显的:通灵宝玉上面有一个眼儿。

天生有眼儿以备“继绳”之用

通灵宝玉的这个特性,每次出场几乎都有写到,只是轻描淡写。

癞头和尚初造时,把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可配”的扇坠是通灵宝玉的形状,这里隐含着有眼儿的意思。

这个眼儿的存在,袭人对黛玉描述通灵宝玉时特意提到了“上面还有现成的眼儿”。

宝钗看玉时,贾宝玉把通灵宝玉从脖子上摘下来,这也暗写了这个眼儿的存在。



作者不方便在原文中特意凸显通灵宝玉上的眼儿,批书人脂砚斋给补上了。

蒙府本第三回有两条回前批都写到了这个眼儿: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

[宝玉衔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宝爱此玉之意也。]

玉器上有眼儿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作者和批书人为什么要强调它呢?

因为眼儿是用来“系绳”的。

金质嗣天子宝的用途是“以章继绳”之用”,通灵宝玉的眼儿正是预备“系绳”的,“系绳”谐音“继绳”。

癞头和尚幻化通灵宝玉真正的目的,全在这个眼儿上。通灵宝玉为联结金锁打造的,为的是继承大清基业。

2、金锁

第八回、因玉而现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璎珞正面式

  音注云:不离不弃。

  璎珞反面式

  音注云: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第二十八回、扰乱木石姻缘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

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



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第三十四回、金锁需有玉的“正配”

薛蟠见宝钗说的句句在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回她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从以上原著中提到金锁的这几处,我们可以看到金玉良缘在薛家人口中在逐步演变。

初次呈现时,宝钗姑娘和丫鬟莺儿上演了一出双簧,半掩半露地吊足了宝玉的胃口。在宝玉的央求下,宝钗才被缠不过迫不得已地让宝玉看了。这欲擒故纵的手段高明得很。

金玉良缘由莺儿露了口风之后,薛姨妈上场了,她到王夫人那里打进一层,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句话大有意味。

贾宝玉比薛宝钗小一岁,出生时就把通灵宝玉带来了。

薛姨妈这“日后”两个字从何说起?这金锁肯定先于通灵宝玉存在了。难不成,这金锁也变成了薛宝钗出生时候从娘胎里带来的了?

这玄乎套玩的,那叫一个高。为了让金锁匹配通灵宝玉,薛家和癞头和尚真是操透了心。



到薛蟠再提到金玉良缘时,他说的是: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

这个过程我们看到金玉良缘的三级演变、逐层递进:从试探性的“是一对”,到一般的“可结为婚姻”,再到高标准“正配”。

古代富贵官宦之家的男人可以有多房妻妾,“结为婚姻”不一定是做正妻,“正配”则必须是嫡夫人了。

通灵宝玉和金锁都是癞头和尚出品,他以二者为信物散播了金玉良缘的谣言。

癞头和尚为什么要全力打造金玉良缘,因为他是薛宝钗的一个幻身。这一点请参看拙作《癞头和尚就是薛宝钗,怪不得他如此热衷维护金玉良缘》。

结论

综上所述,通灵宝玉影射皇帝传国玉玺,金锁比喻嗣天子宝,金玉良缘影射的是皇位传承。

笔者上一篇文章《木石前盟你真懂了吗?它们合成的“柘”字竟然是皇帝专利》中指出:木石前盟中隐含的是黄袍加身、皇帝登基的国家大事。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共同存在,暗示皇位传承中出现了争夺。《红楼梦》的两条婚姻主线,影射的是围绕皇权的斗争。

思考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哪一种才是合法正统的结合方式?这一正一邪、一阴一阳的斗争是怎样展开的?最终鹿死谁手?且待后文解析。

正是:

通灵宝玉可“继绳”,金锁配对成良缘。

木石前盟何所置,皇位争夺补天难。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通灵宝玉的正反面暗示其影射意义
吴氏红学
吴氏红学
揭秘《红楼梦》的真相
17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九峰真人 潇湘夜雨


《红楼梦》里,通灵宝玉的由来,充满着瑰丽与传奇。通灵宝玉本是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顽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口吐人言。在一僧一道施展法术后,顽石变成扇坠大小的美玉,又蒙一僧一道携入红尘,贾宝玉衔通灵宝玉而诞。
通灵宝玉是作者设置的为主角贾宝玉服务的符号性道具。那么通灵宝玉有何影射意义呢?理解了作者设置通灵宝玉的影射意义,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小说的思想内涵了。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通灵宝玉是什么模样。小说第一回,通过甄士隐视角对通灵宝玉进行了简要描写:“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直到第八回,通灵宝玉的细致描写才呈现到读者面前:“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通灵宝玉正反面分别镌有篆文,正面的篆文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的篆文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通过通灵宝玉正面的篆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秦国所制的传国玉玺。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传国玉玺上刻的篆文与通灵宝玉上刻的篆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多么的相似。


再来看通灵宝玉的反面篆文。在明代,关于印章的著书中,例如《集古印谱》等载秦代有小玺,其文为“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与方以智《印章考》等书记载一致,相传此小玺一直流传的到了雍正时期才不知下落,当今古玩市场,仍然有类似的物品偶现拍卖行。如果在秦小玺三个功能前加上序数字,“一疢疾除二永康休三万寿宁”,这和通灵宝玉的反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也是如此的相似。


通过上面的对比,通灵宝玉影射传国玉玺的喻意不言自明。而贾宝玉作为通灵宝玉的拥有者,是传国玉玺的人格化,影射皇权。《红楼梦》第五回“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说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林黛玉本身绛珠仙草转世,因此阆苑仙葩说的是林黛玉。而贾宝玉是赤瑕宫神瑛侍者转世,何来无瑕呢?其实美玉无瑕指的是传国玉玺的前身和氏璧,暗喻贾宝玉乃传国玉玺。
其实和氏璧就曾被称为过宝玉。《韩非子·和氏》记载了和氏璧的故事: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替之以石,贞士而命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传国玉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意味着“受命于天”,失之则意味着“气数已尽”,所以传国玉玺也可以说是“莫失莫忘”。
关于通灵宝玉和贾宝玉影射传国玉玺,早在清朝,已经有不少人持这个观点了。 晚清孙静庵在他的《栖霞阁野乘》中言“宝玉非人,寓言玉玺耳!著者故明言为一块顽石矣!”并认为,《红楼梦》“所隐必系国朝第一大事”,“而非徒记载私家故实,谓必明珠家事者,此一孔之见耳”,“此书所包者广,不仅此一事,盖顺、康两朝八十年之历史”。比孙静庵略早一些的《石头记微言》作者孙渠甫说道“《石头记》一书,影书也……即言钗黛之争,天下也。在书面言,上,宝玉谓宝玉之人,下,宝玉谓口中所衔之玉。在底中底言,则上下混同为一,即指石头,即指舆地,即言钗、黛所争之天下也!在书底言,上,宝玉为宝玉,是天子,下,宝玉即宝玉,传国之玺。”


清朝之后,红学家潘重规也认为:贾宝玉所指的是传国玉玺,理由简单如下:1.那石头是宝玉的命根子,这石头也即是宝玉,而这宝玉的形状和镌刻的文字是有深意的。宝玉上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但根据《三国志孙坚志》的记载,孙坚从水井中讨得的传国玉玺(描述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赫然写着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并且“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是“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简写。“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转译。2.印玺必须用朱泥,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又偏偏爱吃胭脂。一颗玉玺配上印泥,这极有可能便是作者欲说之意。3.除此之外,通过贾宝玉身边的丫鬟戏子也能另行旁证:他身边的袭人,通过历来已久的拆字法正是龙衣人,而他喜欢的戏子叫琪官的正是蒋玉菡,玉玺身边是龙衣之人,玉玺爱玉函似乎就是无懈可击了。(《红楼血泪史》)
既然通灵宝玉和贾宝玉影射传国玉玺和皇权,那么《红楼梦》写作目的和思想内涵就呼之欲出了。《红楼梦》是明遗民创作于清初的一部悼明的政治影射小说,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末世,以家喻国,借贾家之败影射明亡,借黛钗对宝玉的争夺影射的明清争夺天下。红楼梦,朱楼梦也,书中多次出现朱楼和朱楼梦。“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说的是昨天夜里还做着朱明王朝的旧梦,今天晚上我们就在清国吟诗作词了,暗喻明清易代。《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清风明月以史为鉴之意。在明遗民的诗文中,“风”常常暗喻“满清”,“月”常常暗喻“明朝或南明”。例如,吕留良《述怀》:“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大意为:清人纵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也绝不会屈服于他们。我依然有明朝故国情怀。虽然现在明朝已经灭亡,将来也会有恢复明朝江山那一天。王夫之曾参加抗清斗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说,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他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清廷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风”指清廷,“明月”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联表现了自己的晚节。《风月宝鉴》这部小说其实也是对明亡清兴进行深刻反思。
对此民国大师蔡元培和潘重规也持相近观点。
蔡元培认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石头记索隐》)
潘重规认为:《红楼梦》并不是曹雪芹所写,而是由亡国之恨的明朝遗老所作,最后借曹雪芹之名出版发行罢了。宝玉是传国玉玺,那么黛钗对宝玉的争夺,就是代表明清争夺皇权了。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绛红即是影射明朝的国姓朱(红的意思),它是代表明朝的。薛宝钗之名曰钗,钗于文即是又金,又金即是后金,而后金则是史界公认的清朝。金之色白,所以宝钗即姓了“丰年好大雪”的薛。薛宝钗之兄名蟠,蟠者,番也。从虫着犹狄从犬,羌从羊,言其是番人也。(《红楼血泪史》)


《红楼梦》开篇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增删小说,悼红其实是悼明之意,悼念当日之女子,只不过是作者的障眼法而已,正如戚蓼生在戚序本中序言所说的“一喉二歌,一手两犊”。作者采用这种笔法写作《红楼梦》是为了躲避清朝文字狱的迫害。清朝文字狱从顺治年间开始,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变本加厉。雍正年间,翰林官徐骏只因一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处斩。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红楼梦》不可能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红楼梦》只能成书于康熙年间。那时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廷政权并不稳固,尚未完全顾及文化统治。那时候明遗民大量在世,他们或隐遁山林,或偏居一隅,在他们的诗文中常以隐喻的手法表达对明朝故国的强烈怀念之情。《红楼梦》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与明末文学相近,思想情怀与明遗民相通。《红楼梦》只能出自明遗民之手。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根据一些自相矛盾经不起推敲(关于胡适考证的漏洞,我们之前文章多次论述,在此不再赘述)的清人记载得出:《红楼梦》是曹寅之孙曹雪芹写的自叙性质的小说,书中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作者。如果这样的话,通灵宝玉的影射意义和贾宝玉没有丝毫关联,作者设置通灵宝玉又有何意义呢?胡适所谓的考证完全脱离了小说文本,其实是牵强附会而已。而建立在胡适观点基础上的主流红学研究到现在为止还继续“考证”着曹家事,完全背离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也许有的读者是第一次见到本文提到的很多前人观点。原因很简单,这和主流红学的观点相悖。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观点就是错误的,相反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大部分都是真知灼见,尽管也有瑕疵。胡适红学自创立以来,已近百年,但胡适红学研究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死结。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红楼梦》真的是曹寅之孙写的曹家事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管本文的观点广大读者是否认可,笔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了解这些观点,多启发思维,就能离《红楼梦》的真相越来越近。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发布于 2020-01-23 1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3: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诗,作尽“安福、尊荣之贵介:公子”也。壬午孟夏。伏第107回:乞丐即事诗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九連環 第3單元 第5節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23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廂记会真记 妙词 通戏语 
牡丹亭还魂记还魂梦 艳曲 警芳心
【䝉回前诗:群艳 大覌中,柳弱 絮春风。惜花 与度曲,笑看 利名空。】

話説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覌园: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録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覌园:勒石,为千古凨流雅事。

因此,賈政命人各处选拔:精工、名匠,在大覌園:磨石、镌字,賈珍率领蓉、苹等监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因賈蔷又管理着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并行頭等事,不大得便問,因此賈珍又将賈菖、賈菱唤来监工。一日,湯蠟釘硃,动起手来。这也:不在话下。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覌园来,賈政正想着要打發道周金莲到各庙去分住。不想后街上住的賈芹朱慈烺、朱常洵之母周氏周金莲、郑梦境,正盘算着也要到賈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也好弄些银钱使用,可巧听見有这件事出来,便坐轿子来:求凤姐。

凤姐因見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想了几句话【庚辰侧批:一派心机。】便回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承应。倘或散了花,若再用时,可是又费事。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竟送到咱们家庙里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完了。说声用,走去叫来,一点儿不费事呢。”

王夫人听了,便商之于賈政。賈政听了笑道:“倒是提醒了我,就是这样。”即时:唤賈琏来。
  当下賈琏正同凤姐吃饭,一闻呼唤,不知何事,放下饭便走。

凤姐一把拉住,笑道:“你且站住,听我说话。若是别的事我不管,若是为小和尚们的事,好歹依我这么着。”如此这般:教了一套话。

賈琏笑道:“我不知道,你有本事:你说去。”

风姐听了,把頭一梗,把筷子一放,【䝉侧批:活跳。】腮上似笑不笑的,瞅着賈琏道:“你当真的,是玩话?”

賈琏笑道:“西廊下五嫂子孝和皇太后王氏的儿子芸儿朱由校朱由检:来求了我两三遭,【䝉侧批:发人一笑。】要个事情管管。我依了,叫他等着。好容易出来这件事,你又夺了去。”

凤姐儿笑道:“你放心。园子東北角子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種松柏树,楼底下还叫種些花草。等这件事出来,我管保叫芸儿:管这件工程。”

賈琏道:“果这样:也罢了。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䝉侧批:粗蠢、惜景:可笑。】【䝉侧批:后将有大覌园中:一段奇情韵,不得不先为:此等丑语一造势?!,以作:未火先烟之像。】【庚辰侧批:写凤姐风月之文如此,总不:脱漏。】

凤姐儿听了,“嗤”的一声:笑了,【庚辰侧批:好章法!】向賈琏啐了一口,低下頭便吃饭。
賈琏已经笑着去了,到了前面見了賈政,果然是小和尚一事。賈琏便依了凤姐主意,说道:“如今看来,芹儿倒大大的出息了,这件事竟交予他去管办。横竖照在里頭的规例,每月叫芹儿支领就是了。”賈政原不大理论这些事,听賈琏如此说,便如此依了。

賈琏回到房中告诉凤姐儿,凤姐即命人去告诉了周氏。賈芹便来見賈琏夫妻两个,感谢不尽。风姐又作情,央賈琏先支三个月的,叫他写了领字,賈琏批票画了押,登时发了对牌出去。银库上按数发出三个月的供给来,白花花二三百两。

賈芹随手拈一磈,撂予掌平的人,叫他们吃了茶罢。于是命小厮拿回家,与母親商议。登时僱了:大脚驴,自己骑上,又僱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已迳往城外铁槛寺去了。当下无话。
  如今早说賈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覌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覌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賈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謬冷落。

况家中,現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庚辰侧批:韵人:行韵事。】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長大,【䝉侧批:何等:精细?!】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賈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庚辰眉批:大覌园原係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見一丝扭捻。己卯冬夜。】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書。
賈政,王夫人:接了这谕,待夏守忠去后,便来回明賈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掃,安设帘幔床帐。别人听了还自由朱由检可,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无不可。

正和賈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見了丫环来说:“老爷叫宝玉。”【庚辰侧批:多大力量写此句。余亦惊骇,况宝玉乎!回思十二三时,亦曾:有是病来。想时:不再至,不禁泪下。朱慈炤12岁封永王;悼灵王朱慈焕生五岁而病】

宝玉听了,【䝉侧批:大家:风范!】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掃去兴頭,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賈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

清朝官修的《明史》反而交代了真相:“永王朱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朱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賈母只得安慰他道:“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曲了你。【䝉侧批:写尽:祖母溺爱,作后文之本!】况且你又作了那篇好文章。想是娘娘叫你进去住,他吩咐你几句話,不过不教你:在里頭淘气。他说什么,你只好生答应着就是了。”一面安慰,一面唤了两个老嬷嬷来,吩咐:“好生带了宝玉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老嬷嬷:答应了。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三寸金莲,偵彳贞【甲戌侧批:〔彳贞〕字神理。】【庚辰眉批:禎:撑去声】到这边来。

此处甲本有侧批:〔彳贞〕字神理。(甲戌本侧批) 可見此处原稿文字的确是“〔彳贞〕”(下面还有庚辰本的批语可以再次证明)。

舒序本把“〔彳贞〕”抄成了“侦”,这是因为两个字实在太像了,难得可贵的是,它依样画葫芦,还没走样;

己卯本抄成了“缜”,此原因难觧;后面又有人朱笔改成了“〔彳真〕”,原因也难觧;可能是“〔彳贞〕”和“缜”外形相似的原因?缜,后面朱慈炤朱笔改成了“〔彳真〕”,原因觧:崇祯。避崇祯「嫌讳」之所致。

蒙戚本直接改成了“蹭”,梦觉本写作“蹭”,楊本和庚本则改成“走”,程本更是离谱,改成了“蹲”!

可巧,賈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底下站着呢,一見宝玉来,都抿着嘴笑。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庚辰侧批:有是事,有是人。】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庚辰侧批:活像、活現。】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只得挨进门去。

原来賈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只見賈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賈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見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賈环:站了起来。
賈政一举目,見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庚辰侧批:“消气散”用的好。】看看賈环,人物委琐,举止荒踈,忽又想起賈珠来,【庚辰侧批: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朱慈炤昭明太子】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親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䝉侧批:为天下年老:父母一哭!】

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頭嬉逰,渐次踈懒,如今叫禁管,【庚辰眉批:写宝玉可入园,用“禁管”二字,得体理之至。壬午九月。】同你姊妹在园里:读書、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王夫人便拉他在身傍坐下。【䝉侧批:活現!】他姊弟三人:依旧坐下。
  王夫人摸挲着宝玉的脖项说道:“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宝玉答道:“还有一丸。”

王夫人道:“明儿再取十丸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襲人伏侍你吃了再睡。”

宝玉道:“只从太太吩咐了,襲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庚辰侧批:大家细细听去,活似小儿口气。】

賈政问道:“襲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頭。”

賈政道:“丫頭,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

王夫人見賈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餙道:“是老太太起的。”

賈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

宝玉見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襲人知昼煖’。因这个丫頭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王夫人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

賈政道:“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庚辰侧批:几乎,改去:好名。】只是可見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说毕,断喝一声:【庚辰侧批:好收拾。】【䝉侧批:严父、慈母,其事异,其行则一。】“作业的畜生,还不出去!”

王夫人也忙道:“去罢,只怕老太太等你吃饭呢。”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頭,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
  刚至穿堂门前,【庚辰双行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掃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掃雪辨奇冤】

《西游记》原著第62回《涤垢洗心惟掃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和第63回《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只見襲人倚门立在那里【䝉侧批:何等:牵连?!】,一見宝玉平安回来,堆下笑来问【庚辰侧批:等坏了,愁坏了。所以有“堆下笑来问”之话。】道:“叫你作什么?”

宝玉告诉他:“没有什么,不过怕我进园去淘气,吩咐吩咐 ”【脂批:就说大话,毕肖之至!】一面说,一面回至賈母跟前,回明原委。

只見林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哪一处好?”

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庚辰侧批:颦儿亦有盘算事,揀择清幽处耳,未知择邻否?一笑。】忽見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庚辰侧批:择邻出于玉兄,所谓:真知己。】【䝉侧批:作后文:无限章本。】
  两人正计较,就有賈政遣人来回賈母说:“二月二十二日明朝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

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賈迎春住了缀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頭,除各人奶娘、親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掃的。

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庚辰双行夹批:八字,写得满园之内处处有人,无一处不到。】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龙抬头”的日子,也是传统的“龙舟節”之一。在佛教中,二月二十二是“涅槃節”。这一天是纪念佛陀达到涅槃的日子,也被称为“佛陀圆寂日”。
  闲言少叙。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頭们一处,或读書,【庚辰侧批:末必。】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庚辰侧批:有之。】斗草簮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略记几首云:
    春夜 即事
  霞绡云幄 任铺陈,隔巷蟆更 听未真。
  枕上轻寒 窗外雨,眼前春色 梦中人。
  盈盈烛泪 因谁泣?点点花愁 为我嗔。
  自是小鬟 娇懒惯,拥衾不耐 笑言频。

    夏夜 即事
  倦绣佳人 幽梦長,金笼鹦鹉 唤茶汤。
  窗明麝月 开宫镜,室霭檀云 品御香。
  琥珀杯倾 荷露滑,玻璃槛纳 柳风凉。
  水亭处处 齐纨动,帘卷朱楼 罢晚妆。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 绝喧哗,桂魄流光 浸茜纱。
  苔锁石纹 容睡鹤,井飘桐露 湿栖鸦。
  抱衾婢至 舒金凤,倚槛人归 落翠花。
  静夜不眠 因酒渴,沉烟重拨 索烹茶。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 已三更,錦罽鹴衾 睡未成。
  松影一庭 惟見鹤,梨花满地 不闻莺。
  女儿翠袖 诗怀冷,公子金貂 酒力轻。
  却喜侍儿 知试茗,掃将新雪 及时烹。

【庚辰眉批:四诗,作尽“安福、尊荣之贵介:公子”也。壬午孟夏。伏第107回:乞丐即事诗】

发布于 2023-09-13 10:00・IP 属地河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绛云轩”
星云熠熠
2020-04-06 07:05
好妹妹,又哄我呢?

话说宝黛二人在梨香院已顽了许久,便准备离开。
黛玉看着宝玉因为丫头不会带斗笠而不满,便喊到:“罗嗦什么?过来,我瞧瞧罢。”
宝玉欣喜地看了黛玉一眼,忙就近前来,稍稍低头。
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仔细地端相了端相。
笑着说:“好了,披上斗篷罢!”
宝玉披上斗篷,轻牵起黛玉的手一同离开了。

图片来源于87版电视剧
宝玉回房,经晴雯提醒,方想起清早写了三个字,被晴雯亲自贴在门斗子上了。
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哪一个好?”
黛玉抬头看,写得是“绛云轩”三字,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们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
宝玉嘻嘻笑着说:“好妹妹,又哄我呢?”

图片来源于87版电视剧
黛玉也轻轻笑着,见宝玉又问袭人,又觉得有些疲累,没有惊动其他人便离开了。离开之前,又回头细细地看了看“绛云轩”,嘴角微微扬起。
宝玉问完袭人,恰巧茜雪捧上茶来,宝玉因让“林妹妹吃茶!”身边的丫头们都笑了起来,说道:“林妹妹早走了,还让呢?”
宝玉痴痴地笑了笑,又瞧了瞧门外。
(未完……
(补充:本文中的“绛云轩”一直以来在“云”和“芸”存在争议,小编采用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章中的“云”字,希望大家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0: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绛云轩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红楼梦》中宝玉的住所。"绛"是深红色,"绛云"暗合"红楼梦"的"红"。与曹雪芹"悼红轩"遥遥相应。

基本信息
作品出处
《红楼梦》


第一次提到
第八回

第八回中第一次提到"绛云轩",是宝玉从薛姨妈处吃酒回来,晴雯上来诉苦,说宝玉一早上起来让她磨墨,才写了三个字"绛云轩"就走了,她还爬高上梯把三个字贴在门斗上,冻得手冷了一天。宝玉替晴雯渥手,这时黛玉来了,仰头看字,说写得不错。

宝玉后来虽然搬到了大观园,住在怡红院,但仍然多次在诗词中提到绛云轩,用绛云轩三个字指代自己的住所。"绣鸳鸯梦兆绛云轩""绛云轩里召将飞符",红楼梦中一些重要的情节都发生在绛云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6 22:50 , Processed in 0.0604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