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2: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妃省亲,命众姊妹作诗,迎、探、惜三春的诗作不仅粗劣而且搞笑
不红居士
2020-04-03 16:28

《红楼梦》中才女众多,留存的诗稿有数百篇之多,其中尤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最为优秀,但这三位姑娘到底都是外来客,贾府自家的姑娘们的诗作水平其实都很一般,正如林黛玉初入贾府时贾母当众评价迎、探、惜三位姑娘:“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有人认为贾母是自谦,当着新来的林黛玉,不便夸奖自家亲孙女,但笔者认为,贾母此处说的乃是实话,因为后来元妃省亲时,命贾府众姊妹作应制诗,其中林黛玉、薛宝钗作品甚好,得到元妃的夸奖,但迎、探、惜三春的诗作却水平低下,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笔者抄录下以供大家评论:
旷性怡情(迎春)园成景备特惊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由来宁不畅神思?万象争辉(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文章造化(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诸位细品,这三首诗水平如何?笔者觉得十分粗浅,而且搞笑,尤其是读到那句“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更是觉得无比尴尬,不止是笔者这么认为,脂砚斋也有侧批:牵强至极!

当然,迎、探、惜三春发挥不好,这跟诗歌的选题有很大关系,元妃让众人题匾额作应制诗,说白了就是要歌功颂德,赞赏歌舞升平的太平生活,这个题材对姊妹们来说有些难度。在古代,女子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与政治相离甚远,作这类应制诗一般都是朝廷文官的任务,所以迎、探、惜三姐妹诗作粗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提到林黛玉,同样是做应制诗,她也很不耐烦,所以书中记载,林黛玉“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而已”,但诗作水平却远在众姊妹之上。同样拍马屁,歌功颂德,黛玉亦有“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样的经典之句,可见林黛玉后来的“潇湘妃子”之名名副其实,此女果系才华横溢!

但想必有读者会感到奇怪,为何林黛玉的诗作水准高出迎、探、惜三人这么多呢?其实除了天赋,更多还是后天教育的影响,林家乃是书香门第,一直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信且看林如海当年给林黛玉选的老师,那可是贾雨村,曾中进士、当过知府的人物,所以林黛玉从小受到的教育水准是极高的。

反观贾府,似乎根本不注重对女孩子的文化教育,贾母称贾府姊妹们“只是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的瞎子罢了”,笔者认为并不是自谦,而是贾府的实际情况。林黛玉的老师是进士贾雨村,迎、探、惜三春的老师却是李纨,书中曾有原文记载:
李守中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这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织诵读而已。——第四回

也就是说,贾府的小姐们,即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她们的文化水平都承继自李纨,但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对李纨的教育很不上心,只是教她认字,再看上几本贞洁烈女的书就算完事了,所以李纨的文化水准其实也不高,而在她的教诲下,迎、探、惜春岂能有所进益?

顺便一说,贾府三姐妹中,也只有探春自己比较争气,而且酷爱读书,所以她后来创建海棠诗社,以及在螃蟹宴上做菊花诗,水平都跟元妃省亲时大为不同,进步很大,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进步,除了天时、地利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人自身的努力,我等后辈须效探春之形状。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极品剩女傅秋芳,背后保媒太硬核,薛宝钗、林黛玉险被呛夫

安阳源易缘

2024-03-25 20:14河南

红楼极品剩女傅秋芳,背后保媒太硬核,薛宝钗、林黛玉险被呛夫

红楼骨灰级剩女傅秋芳,在千金环绕的宝玉身边,显得又穷酸又可笑!

论门第,她没有根基,身份低于林黛玉、史湘云等侯门千金;

论年龄,她是廿三岁的老姑娘,如果宝钗是李莫愁,她老是孤独求败;

论厚脸皮,宝钗要败下风,傅家把“高攀”贴在了脑门上,内帷、外宅人尽皆知,在以“藏珠”为道德的古代,简直是块笑料!

可惜这位给人带来欢乐,让宅男无限遐想的傅姑娘,在35回昙花一现,此后就查无此人。(80后完全瞎掰,不算噢)


曹翁写这个欢乐的傅姑娘,目的是什么?

多数网友认为傅姑娘是影射宝钗,暗讽宝钗穷酸,薛家攀附(傅试谐音“附势”)。

一句话,网友都认为傅姑娘是来打酱油的,是宝钗的副产品,对宝钗、黛玉构不成威胁。

事实真是如此吗?

恐怕不是!为傅家保媒的人可不简单!

傅试背后的保山

1、古代婚姻讲究门第。傅家的门第是什么?

傅家表面上是【暴发的】,无爵不贵,配不上世家大族国公府。

但傅家攀亲的是贾政!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也无爵位。其实和傅试的官品差距不是很大。

同朝为官,傅试嫁妹妹给贾政儿子,无论从辈分,还是地位,也算说得过去。

但贾政能看上傅家,有更重要的目的。

2、联络有亲

“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
傅试是贾政的【门生】,这里大有玄机。


【门生】起自东汉,最初是儒家的一种师承关系,通常门生对授业者有依附关系。

至明清时期,门生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科举主考官对及第考生的称【门生】。

二是通过举荐做官的人,自称是举荐官的【门生】。

【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正说明傅试是通过贾政的举荐上位的,这也是傅试的性格内核——附势!

在古代,门生和老师是一种强依赖关系,门生攀附老师升官;对应的,门生对老师应尽义务,与老师共同进退。

贾政和傅试等于是结成的新利益集团,这是贾政在四大家族外发展的新势力,是自己的力量。

按照红楼惯例,家族之间建立稳固关系,就要【联络有亲】,这是护官符的实质。

“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

四大家族是靠联姻结成利益联盟,贾政建立自己的新利益团体,也要联姻。


所以,别看傅秋芳各样比不上黛玉、湘云等人,但人家的保媒是贾政啊,你说硬核不硬核?

古代子女的婚姻,天经地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政是最有资格定宝玉姻缘的人。

有贾政做保媒,你说傅秋芳有没有实力?她会是打酱油的角色吗?她对黛玉、宝钗没有威胁吗?

傅家婆子出现

傅秋芳的保山这么强,最不济也该和宝钗、黛玉一样,成为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外的第三股力量。

但事实是傅姑娘只是昙花一现,35回之后,再没了消息?

为什么会这样?

傅家和傅秋芳对荣国府是外人,他们本来无足轻重,但曹翁郑重其事地写傅家,折射的是贾政的家族地位。

护官符告诉网友,联姻是利益集团的纽带,所以宝玉的妻妾选哪个,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

宝钗代表的是王夫人及王家集团,黛玉代表的是贾母,傅秋芳代表的是贾政。

荣国府上下只知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说明贾政的话语权很低,本来不足以和贾母、王夫人相比。


但在贾政暴打宝玉后,傅家婆子出现了,有意思吧?

贾政打宝玉,杀了王夫人的威风,下了贾母的脸面,结果傅家婆子就出现了。

这间接证明,贾政打宝玉后,贾政势力抬头,傅秋芳的地位自然上升。

傅秋芳消失是谁的悲哀?

傅家婆子来看宝玉,实际是代表傅秋芳来和宝玉来增进感情的。

实际是宝玉也确实是个多情种子,愿意了解这个才貌俱全的琼闺秀女。

但傅秋芳能赢得宝玉的青睐吗?

事实是不能!

“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知识的】。闻得宝玉要见,【进来只刚问了好,说了没两句话】……宝玉也不吃饭了,洗手吃茶。【又和那两个婆子说了两句话。然后两个婆子就告辞出去】,晴雯送至桥边方回。”
这就是宝玉和傅家婆子的相处。对宝玉来说极不愉快。

1、无知识。

什么是无知识。知识是什么?是经验,是见识。


婆子没知识吗?没见识吗?不是,她们走出怡红院,就开始笑话宝玉【呆气】、【呆子】,如果毫无见识,怎么会嫌弃别人?

所以她们的【无知识】,是不懂宝玉心中的道理而已。

宝玉对傅家婆子无话说,婆子对宝玉也是只有两句话,就没话说了。

2、鸡同鸭讲。

没话说,是两方没有共同价值,根本难以沟通。

表面是宝玉和傅家婆子没话说,背后暗含的却是贾政父子的亲子关系。

傅家是暴发的,说明在傅试之前,傅家根本就没有贵气的基础。

傅家靠傅试暴发起来,傅试就是傅家的头脑,傅试的三观和为人,就是傅家的三观。

而傅试的引路人是谁?就是青睐他的贾政啊!

本质上傅家婆子的见识,就是贾政见识的低配,宝玉和傅家婆子没话说,自然和傅秋芳、贾政都没话说。


不仅没话说,傅家婆子嘲笑宝玉,其实是贾政在心里看不上宝玉。相对的,宝玉也和贾政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贾政想靠傅秋芳笼络宝玉,看来在情感这块,贾政已经输了。

傅家的笑话

傅家婆子代表傅秋芳来怡红院见宝玉,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这种生扑和倒贴行为,在现代或许还能被美化成勇敢追爱,在明清时代,只能被定义为不要face。

而且傅家的名声,曹翁明写是【暴发的】,这等于公开嘲笑傅家是煤老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固然傅家的行为值得被嘲笑,但应该被嘲笑,和真的被公开嘲笑,这两者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比如宝钗,她和傅秋芳一样,都是生扑女,但荣国府的人敢说薛家是暴发的吗?


不敢,因为惧怕王夫人!

但他们敢公然嘲笑傅家,为什么?打狗看主人,因为贾政太不给力,全家只知道王夫人和贾母是权威,这个真正的男主人,只是空气哦!

所以,傅家的笑话,实际是贾政的笑话。贾政打宝玉一回奋起了一阵儿,但最终不敌夫人,他做保山的傅秋芳,自然在荣国府不必再提,再提就是打王夫人的脸,后果很严重哦……

一个傅秋芳,折射的全是贾政的无力、窝囊,荣国府掌家人尚且被妻子拿住,和古代以夫为纲完全颠倒。

颠倒,是贾家走向衰败的根源!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4: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和薛蟠都被抛弃?史湘云成风尘女子?答案都在一个酒令里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86:行酒令,贾宝玉情断林黛玉,换汗巾,蒋玉菡结缘花袭人

冯紫英的宴会上,最惹人注意的是妓女云儿。这个与史湘云同名的清倌儿,注定是史湘云的一个“影”。至于“史湘云”为什么会出现在冯紫英的酒宴上,根据[悲愁喜乐]酒令和史湘云[乐中悲]曲子的关系,毫无疑问,曹雪芹在暗示史湘云的定亲对象就是冯紫英!






回头再说贾宝玉提议作[悲愁喜乐]酒令。上文说明酒令固然是个人姻缘写照,却也对应在座其他三人。也就是[悲愁喜乐]四个字,分别要对应贾宝玉、冯紫英、薛蟠和蒋玉菡一人。不可一概而论。

不同的只有冯紫英和云儿的酒令是互相对应,伏笔冯紫英与史湘云的姻缘,以及史湘云的结局。

而[悲愁喜乐]酒令本就是对照史湘云[乐中悲]曲子去的。与她后面出场就订婚作为呼应。

贾宝玉的提议当然让薛蟠很糟糕。他就像后面刘姥姥游览大观园一样,成了酒桌上的篾片相公。薛蟠的商人身份,在王孙公子们中间成了被玩笑的对象。就算表弟贾宝玉也不那么尊重他,有了机会也会戏耍,拿他取笑。不提。

[悲愁喜乐]酒令非常重要,是难得从男子的角度去诉说女儿。尤其对于补充史湘云的结果至关重要。但对于林黛玉、薛宝钗、袭人、香菱和夏金桂,同样很重要。算是秦可卿房间陈设、判词、曲子、谜语、花签之外,另一种谶语形式。下面就讲一下众人所作的酒令。






贾宝玉「悲愁喜乐」: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是说夏金桂。夏金桂臭名在外没人要,她自己又目空一切,嫁给薛蟠时年纪不小。才会完全不问薛蟠如何,仓促嫁了过去。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说薛宝钗。贾家抄家后,二宝夫妇像甄士隐夫妇一样投奔岳父母家,必然遭受薛家“白眼”。薛宝钗劝导贾宝玉振作起来,读书科举,也是贾宝玉唯一能做的事。他是一家之主,不能再一无是处。

可惜,贾宝玉万念俱灰离家出走。当然原因与薛宝钗劝读书无关。但薛宝钗心中有坎,认为自己的劝“逼”走了贾宝玉,很后悔。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是说花袭人。花袭人就是镜中花。[枉凝眉]说“一个是镜中花”也是袭人。嫁给蒋玉菡后,“可怜公子无缘”。

袭人与蒋玉菡夫妻和美,丈夫早晨在镜中目睹妻子娇颜,是幸福之意。正是“堪羡优伶有福”。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是说史湘云。史湘云就是个淘气的。既可以荡秋千,也可以掏蟋蟀。而丈夫宠爱,才是“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预示湘云得了好姻缘。






盖因此时在座的冯紫英就是湘云夫婿。二人即将大喜!是湘云之[乐]。当然,“秋千”无依无靠,也伏笔湘云日后之坎坷。

(第二十八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

贾宝玉的《红豆曲》,说得是他在黛死钗嫁之后的“意难平”。他娶了薛宝钗虽然夫妻和美,到底不忘林黛玉。

“雨打梨花深闭门”出自唐寅《一剪梅》,说得就是[终身误]的故事,契合宝黛钗三人故事。

下该冯紫英,说道: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说毕,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

冯紫英的酒令与众不同,说得是他与史湘云的姻缘。你看他唱的那个“可人”“多情”“刁钻古怪鬼灵精”,就是湘云的淘气。他对娇妻的疼爱,也是史湘云匹配的“才貌仙郎”的幸福。






而[喜乐悲愁]顺序与其他人的[悲愁喜乐]全不相同,却是为了对应[乐中悲]而来。酒令与曲子的内容含义也几乎重叠。

“养了双生子”是说史湘云生了双胞胎,对应“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双星就是双生子,两个金麒麟,送了双生子。白首不是白头到老,而是指姻缘。

“掏蟋蟀”也是湘云的脾性,代表冯紫英对妻子宠溺。

“儿夫染病在垂危”,是说冯紫英遭难,在家败前受到仇都尉儿子报复,伤重垂危。

“大风吹倒梳妆楼”,是说史湘云家破人亡,丈夫死了,又剩下她孤零零一人抚育两个儿子。

“鸡声茅店月”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商山又叫“楚山”,是为“湘江水逝楚云飞”。

而温庭筠的红颜知己鱼玄机,因爱出家又成了名妓。对照了史湘云的结局,由妓女云儿给了补充。

下该云儿「悲愁喜乐」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说完,便唱道: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唱毕,饮了门杯,说道:“桃之夭夭。”

云儿的酒令和小曲符合她“妓女”的身份。也突出史湘云日后流落到烟花巷的苦楚。她卖艺不卖身,必然受尽折磨。曲儿是“艳曲儿”,是她辛苦卖笑的悲苦。而“桃之夭夭”才是她心中坚持的真情!






薛蟠「悲愁喜乐」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是说薛宝钗。乌龟指和尚。影射贾宝玉不负责任出家为僧。贾宝玉也说他日后“掉池子里,被癞头鼋吞了去,变成个大王八。”

当然这里一语双关,也点出后文夏金桂造谣贾宝玉和香菱绯闻。香菱因此而死,贾宝玉因此离家出走出家而去。

还有夏金桂抛弃薛蟠,回了娘家,又嫁了别人。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是说花袭人。大马猴就是戏班里的暖场,也代指伶人。薛蟠只将蒋玉菡当成个“玩物”。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是说史湘云。从史家、冯紫英和贾宝玉的立场,薛蟠也不敢怠慢史湘云。所以这一句作者有意写薛蟠说得特别雅。皆因此时冯紫英和史湘云正要定亲。而“朝慵起”,也与“史湘云醉卧芍药茵”对应。

女儿乐,一根XX往里戳。是说夏金桂。这就没什么说得。二人的婚姻完全是混账对混账。






薛蟠便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众人都道:“罢,罢,罢!”薛蟠道:“爱听不听!这是新鲜曲儿,叫作哼哼韵。你们要懒待听,边酒底都免了,我就不唱。”众人都道:“免了罢,免了罢,倒别耽误了别人家。”

薛蟠的《哼哼韵》,其实是对众人调侃他的一种辛辣讽刺。也是作者对权贵的嘲讽。与后文刘姥姥的酒令和自嘲对看。蚊子和苍蝇,都乱不得人心,无关紧要,开心就好!算是薛蟠的大智慧。

蒋玉菡「悲愁喜乐」: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是说薛宝钗。贾宝玉离家出家后,一去不归。只剩下薛宝钗一人独守空闺,寂寞余生。要与薛蟠、贾宝玉的酒令对看。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是说夏金桂。薛家后面败落,养不起夏金桂,她必然会闹着回娘家抛弃薛蟠。夏金桂自诩“嫦娥花”,嫦娥就抛弃了丈夫后羿而去。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是说史湘云。与冯紫英成亲洞房花烛夜灯花爆了双蕊,预示珠胎暗结怀了双胞胎。对照冯紫英的“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以及薛蟠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是说花袭人。蒋玉菡是伶人,是“唱”。袭人跟了谁就一心一意,是“随”。夫妻和和美美正是“堪羡优伶有福”的“羡”的由来。花袭人前半生被卖为奴很坎坷,结局被嫁蒋玉菡却意外得了幸福。






说毕,唱道: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蒋玉菡的唱曲,是将“好姻缘”唱了出来,也算对“女儿”的祝福。他的身份最低,必有谦恭讨好之意。所以他的曲儿最好听、最吉祥、最喜乐。最终“花气袭人知昼暖”,扣住花袭人,也点明他的姻缘是花袭人。为下文的“茜香罗汗巾”作引子。

至此,几个人的酒令也说完。至于是不是这回事。就见仁见智了。蒋玉菡说完酒令,薛蟠突然不干了。那么,这个呆霸王又有什么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7-19 11:54
贾宝玉
曹雪芹
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书房名叫绛芸轩,有什么隐晦的含义吗?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空调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用凡惜R
2020-12-23
关注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住的地方叫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当然是怡红院。

  没错,贾宝玉是住在怡红院。不过,怡红院只是他在大观园中的住所,而早在他还没进入大观园之前,还住在贾母那里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的书房起了另外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做"绛芸轩"。

  




  大观园里的“绛芸轩”匾额

  在红楼第8回中,曾提到贾宝玉写了一副字,命晴雯贴在了书房的门斗上,黛玉见了还夸他字写得好,这三个字写得正是"绛芸轩"。在他写的一首《秋夜即事》的诗里,也有"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的诗句。

  到了第23回,贾宝玉随着众姐妹一起搬入了大观园中,虽然住处名叫怡红院,但他的书房名字仍然是绛芸轩,第59回的回目叫做"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芸轩里召将飞符",就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把贾宝玉的书房名设计为"绛芸轩"这三个字呢?这个名字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其实,"绛芸轩"这三个字看似普通,实则暗藏了两个人的名字,
在80回后,贾府被抄家,贾宝玉也遭遇了大难,被监禁在狱神庙中。而这时他遇到了两位恩人,这两个人就是小红和贾芸。




  小红和贾芸

  绛芸轩中的"绛"字,就是红的意思,代指的是书中的红玉,也就是小红。而"芸"字,则指的是贾芸。曹雪芹将这两人的名字化入绛芸轩中,暗示这两人对宝玉最终命运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起小红和贾芸,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一见钟情"这个词。小红本是宝玉的丫鬟,后来转到了王熙凤的手下,而贾芸则是宝玉认的干儿子,他二人本来互不相识,却因为在大观园中的一次偶遇,以及一个手帕的传递,进而发展出了一种一见钟情式的爱情。通过宝玉指定和凤姐的撮合,小红与贾芸最终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对恩爱的夫妻。而他们两个也的确是重情重义的人,当得知贾家落败,宝玉和凤姐落难狱神庙之后,就想方设法地展开了营救的行动。




  小红和贾芸一见钟情

  有人会问:你说的这些到底有没有证据?当然有,这一切的证据都藏在脂砚斋的脂批中。

  在第26回,写道小红和佳蕙一段对话时,脂砚斋有批注: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

  第27回,写红玉与凤姐的对话,旁边又有脂批说:

  "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见"。




  小红剧照

  从脂批可以看出,在80回后,应当有一篇关于"狱神庙"的关键文字,写得正是贾府被抄家之后,宝玉被关押在狱神庙中,茜雪和小红等人前来探望和营救的情节。小红前来,贾芸自当参与其中。他夫妇二人辗转疏通,最终成功将宝玉和凤姐救出。

  那么,小红和贾芸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将宝玉营救出来的呢?

  红楼第24回,回目名称叫做"醉金刚轻财尚义侠",说的是贾芸有个街坊名叫醉金刚倪二,他虽然是个泼皮无赖,但向来非常侠义。他看到贾芸急缺钱用,便豪爽地借给贾芸银两,而且不要利息。




  醉金刚倪二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非常重要。脂砚斋在这里批注:

  "此乃书中必不可少之文,此人乃必不可少之人。"

  此可见,倪二正是一位"必不可少之人",他之所以必不可少,就是因为在80回后有一段重要文字,说的正是醉金刚帮助贾芸,一起将贾宝玉和凤姐等人营救而出的情节。在书中,醉金刚倪二被称为"义侠",是指他喜爱行侠仗义,扶危济困。而曹雪芹之所以要铺叙这个人物,正是为了后面狱神庙救宝玉的伏笔。

  另外,在第24回的脂批中,脂砚斋还提到:""醉金刚一段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这里说的"探庵"到底是何意思,目前还存在争论,不过可以断定的是,正是有了醉金刚倪二的侠义相助,贾芸和小红才可以将宝玉成功解救。




  倪二营救宝玉

  由此可见,小红和贾芸二人,一个是宝玉的丫鬟,一个是宝玉的干儿子,虽然在书中都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但却都是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他们两人的这种可贵品质,以及在80回后文中的重要性,被曹雪芹以"绛芸轩"的形式表达出来,像密码一样暗藏在了书中。其实,红楼梦这部书之所以伟大,正是由于曹雪芹将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也描写得有血有肉,精彩纷呈。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想一想高鹗的续书,竟然把贾芸这么一个知恩重义的人,给硬生生的写成了恩将仇报、拐卖巧姐的“奸兄”。实在是颠覆原著,遗毒无穷,不仅违背了曹公原意,而且还把千万红楼读者也给误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7: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房间,为什么叫“绛芸轩”?贾宝玉日后为此痛断肝肠
2020-12-16 10:05
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都是后来大观园的名字,都与居住人有密切关系。但贾宝玉最初的房间名叫绛芸轩,却是不同于怡红院。这个名字之所以重要,与宝黛爱情大有关系。



(第八回)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们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宝玉嘻嘻的笑道:“又哄我呢。”

绛芸轩,又叫绛云轩。具体是“芸”还是“云”并无定论。周汝昌先生认为绛云轩是绛芸轩之“隐笔”,是说贾宝玉与史湘云日后一段故事。本人并不认同。

所谓绛芸(云)轩,其实说得还是宝黛,借由晴雯之手彰显。而周先生又说与贾芸 小红有关,则赞同。

绛芸轩的“绛”同“红”字,与日后“怡红院”前后呼应。而绛者, 绛珠仙草,绛洞花王,正是宝黛之意。



“芸”同“云”字,云者,晴雯也。晴雯的名字就是好看的云纹。而有云纹则是“风”起的象征。所以贾宝玉身边四大丫头,晴雯、袭人、 茜雪、麝月为“风花雪月”。茜雪正是当日随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四个丫头之一的媚人改名。

晴为黛影,则“云”还是指林黛玉。贾宝玉有《春夜即事》诗隐喻林黛玉,其中“霞绡云幄任铺陈”也是借云霞说黛玉。贾宝玉房中丫头,绮霰、檀云、晴雯都与云有关,不是偶然。甚至他的外书房都叫“绮霰斋”。

后文宝玉题词怡红院匾额“红香绿玉”,认为两全其妙,就是代指他心中与 林黛玉才是绝配,称心如意。



绛芸轩指宝黛,还有另一层含义。贾芸和小红也是另一个宝黛。其中小红本名林红玉,按说更适合绛珠仙草转世后的名字,偏偏却叫成林黛玉。二人组成一对红与绿的对照。

贾宝玉的“儿子”名贾芸,乃草木人。与他怡红公子,又组成一对“红与绿”。

小红与贾芸日后修成正果,代表宝黛姻缘的另一个结果,恰是一段两全其妙的“红香绿玉”好姻缘。

贾宝玉与林黛玉虽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但由贾芸、小红演绎出另一种结果,也是一个圆满。



贾芸与小红生情,完全借由《西厢记》中故事而来。 坠儿替二人手帕传情,也与晴雯送手帕一样。贾宝玉、林黛玉想做不能做的事,被曹雪芹借由贾芸和小红都做了一遍。他们二人远比宝黛更自由,更能掌握自己命运,是为宝黛人生的另一个方向。也是“绛芸”二字的另一层深意。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深陷狱神庙,彼时林黛玉已经远嫁死去。贾芸与小红深情厚谊,会有狱神庙探望 凤姐、宝玉之后文。

【靖批:“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余三十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不便一一注明耳。壬午孟夏。】【甲戌眉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庚眉批多八字: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庚辰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甲戌: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脂批对小红贾芸在八十回有诸多批语。证明贾家抄家后狱神庙内,贾芸、小红冒着天大干系,仍旧勇敢探望谋逆罪臣贾家的亲人,真仗义!

贾宝玉彼时见此一对良缘,再想到“绛芸”二字,遂而再思及林黛玉,怎不万箭穿心、痛彻心扉?

绛芸轩,代表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一番痴情。最初借由晴雯之名隐笔。所以是晴雯磨墨,亲自张贴。然后又借贾芸和小红佐证。结果终究不复如意,晴雯与林黛玉香消玉殒,徒留一生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绛漫谈红楼,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
wunianyi
2016-02-27   |  184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编者冒红迷之大不韪注:对于《红楼梦》,尊曹贬高是主流,也无大错;然而贬低过甚,诋毁至极,就没必要了。先总理还说求同存异,世人岂可以刀笔充衔枚,以众议绝孤音?即便是错的、不好听的声音,存在即是合理。



漫谈红楼


文/杨绛



我曾想用批评西洋小说的方法,细评《红楼梦》。那时我动笔即错,不敢作此妄想。如今世移事异,妄想不复是妄想,但我已无心再写什么评论了。



近来多有人士,把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捧上了天,把高鹗的后四十回贬得一无是处。其实,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高鹗也有非常出色的妙文。



我先把曹雪芹的败笔,略举一二,再指出高鹗的后四十回,多么有价值。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言谈举止,至少已是十三岁左右的大人家小姐了。当晚,贾母安排她睡在贾母外间的碧纱橱里,贾宝玉就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据上文,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他们两个怎能同睡一床呢?







第三回写林黛玉的相貌:“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深闺淑女,哪来这副表情?这该是招徕男人的一种表情吧?



又如第七回:“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呀。’”林姑娘是盐课林如海的女公子,按她的身份,她只会默默无言,暗下垂泪,自伤寄人篱下,受人冷淡,不会说这等小家子话。



林黛玉尖酸刻毒,如称刘姥姥“母蝗虫”,毫无怜老恤贫之意,也有损林黛玉的品格。



第七回,香菱是薛蟠买来作妾的大姑娘,却又成了不知自己年龄的小丫头。



平心而论,这几下败笔,无伤大雅。我只是用来反衬高鹗后四十回的精彩处。



高鹗的才华,不如曹雪芹,但如果没有高鹗的后四十回,前八十回就黯然失色,因为故事没个结局是残缺的,没意思的。



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很多,我看到另有几位作者有同样的批评,可说“所见略同”吧。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多么入情入理。曹雪芹如能看到这一回,一定拍案叫绝,正合他的心意。故事有头有尾,方有意味。







其他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临终被冷落,无人顾怜,写人情世态,入骨三分。



高鹗的结局,和曹雪芹的原意不同了。曹雪芹的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当是嫌如此结局,太空虚,也太凄凉,他改为“兰桂齐芳”。我认为,这般改,也未始不可。



其实,曹雪芹刻意隐瞒的,是荣国府、宁国府不在南京而在北京。这一点,我敢肯定。因为北方人睡炕,南方人睡床。



大户人家的床,白天是不用的,除非生病。宝玉黛玉并枕躺在炕上说笑,很自然。如并枕躺在床上,成何体统呢!



第四回,作家刻意隐瞒的,无意间流露出来了。贾雨村授了“应天府”。“应天府”,据如今不易买到的古本地图,应天府在南京。



王子腾身在南京,薛蟠想乘机随舅舅入京游玩一番,身在南京,又入什么京呢?当然是──北京了!



苏州织造衙门是我母校振华女校的校址。园里有两座高三丈、阔二丈的天然太湖石。一座瑞云峰,透骨灵珑;一座鹰峰,层峦迭嶂,都是帝王家方有而臣民家不可能得到的奇石。



苏州织造府,当是雍正或是康熙皇帝驻驿之地。所以有这等奇石。



南唐以后的小说里,女人都是三寸金莲。北方汉族妇女都是小脚,南方乡间或穷人家妇女多天足。《红楼梦》里不写女人的脚。



农村来的刘姥姥显然不是小脚。《红楼梦》里的粗使丫头没一个小脚的。这也可充荣府宁府在北京不在南京的旁证吧。



《漫谈》是即兴小文,兴尽就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作者的医学修养
wunianyi
2016-02-28   |  6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I导读:原来宝钗的“冷香丸”是真有此药,并不是雪芹故弄玄虚编出来的啊!《红楼梦》真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巨著。



张爱玲说自己读《红楼梦》,不需要细看,若版本不同,稍微眼生一点的字会自己跳出来。虽然雪芹笔下的医学元素被各医家反复玩味过,但任老撰文,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手笔和亲切感。


《红楼梦》作者的医学修养



今年是伟大作家曹雪芹二百周年忌辰(任老1963年写的文章),他留给我们一部不朽巨著《红楼梦》,他用极高明的描写技术和方法,揭露了十八世纪整个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



把封建的婚姻制度、考试制度、奴婢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道德和司法等等,都在其婉转和隐晦的字里行间,作了尽致的攻击。




因此,我们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反封建思想最具体的表现。曹雪芹之所以伟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不朽名著,即在于此。



《红楼梦》作者的文章诗才,都是很高超的,红学家们已有不少的定论,就其对祖国医学的修养一端而论,也极有成就,绝非一般涉猎方书者之可比拟,试就下列三方面略述如次:



一、脉



秦可卿病的脉息



祖国医学的脉法,具有较高深的理论,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所领悟,所以有“读过王叔和,不如见证多”之说也。《红楼梦》作者在这方面,确乎有相当的造诣。尤其是描写贾珍儿妇秦可卿病的脉息,最为出色。



它说:“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应胁下痛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红楼梦》第十回)







这番“平脉辨证”的分析,把旁边贴身伏侍的婆子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张太医“说得如神”,这决不是偶然的。盖脉搏在沉部出现,多为藏府内伤,数为有热,伏为气机阻滞,脉来无力,是正气之衰;脉象细微,为血虚之兆。



因此,左寸脉沉而数,断为心虚生火、主病月经不调、这是心火不戢,血液流行,失其正常之所致。左关脉沉伏,断为肝经气滞血虚,而致两胁痛胀,因左关属肝,肝为藏血之脏,两胁为厥阴经脉之所分布,肝不藏血,不能为三阴之枢,势必经脉气滞,而两胁作痛或胀矣。




右寸脉细而无力,断为肺气虚损,也即头目眩晕之所由,夫右寸为肺气之大会,脉细无力,则肺虚而清气不及于头,头目之清阳不足,眩晕必随之而作。



右关脉细而无神,断为脾土虚弱,食少倦怠者,以右关为脾气之所主,脾虚不能健运,中气不充于周身,而见食少身倦,更为必然之事。能对脉理病情,作出这样丝丝入扣的分析,不是学验俱富的人,很难达到这个地步。



晴雯伤风外感内伤脉



一次晴雯伤风未愈,给宝玉补雀裘,一夜劳神过度,脉现虚浮微数(原文误作“缩”),王太医判断为“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般确切的分析,尤见工夫。



据晴雯原有发烧头痛,鼻塞声重等证状,如脉来浮数,则纯为外感无疑,乃虚浮微数,便兼有内伤了。盖浮数为有邪,虚而微,则为正气耗损,一虚一实之辨,临证时最是关键,不容稍有含混,尽管这是书中的一个小节,作者下笔竟精审到这般田地,益知其绝非记问之学。







尤二姐妊脉误判



“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尤二姐,受孕三月以后经不起王熙凤的折磨,病在床上,胡太医诊得肝脉洪大,是胎是火?终于把握不住,竟胡乱用药,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来,血流不止,尤二姐昏迷过去(《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这一情节的描写,也非常深刻。



高阳生《脉诀》说:“肝为血兮肺为气,血旺气衰应有体;两手关脉大相应,已形亦在前通语。”



尤二姐的肝脉洪大,正是这种妊脉,怎奈胡君荣学无根底,把握不住,竟被尤二姐恼气郁结的病色吓倒了,错误地断为瘀血凝结,用出下瘀通经的虎狼药来,作者给这位太医姓“胡”,其中大有“针砭”。



同时一般诊妊娠的脉,不凭两寸部,便凭两尺部,能诊肝脉的颇为少见,而作者偏能从一般少用的脉法来描写,弥足见其学力之深。



林黛玉肝郁积劳之脉



林黛玉由于长时期的忧郁,竟因一场恶梦,病倒潇湘馆,失眠头晕,吐血不已,王太医在脉案上写道:



“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肝气受病,脉多见弦,这是历试不爽的,弦而至数迟滞,便是气虚而郁积之征。惟左关肝脉独弦而洪大,郁甚而肝阳亢盛之象。肝和肺的关系,肺金本是制约肝木的,但是肝中挟有相火,肝阳亢盛,往往火藉风威,反而灼烁肺气,咳痰咯血诸证由之而作,这就是王太医所说:“胜所不胜”的道理。




脾土本是肝木所制约之脏,凭其亢盛之气,必然越发克制脾土,而致饮食无味,或不思饮食。这脉案寥寥数语,道出极其复杂的病变机制,亦指出了林黛玉所病的关键。虽着墨无多,而析理甚精,非有三折肱之术者,不能道此只字。







二、辨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无论什么病证,只要首先辨析其证候的性质为阴、为阳、在表、在里、属寒、属热、是虚、是实,从而确定治法或补、或泻、议温、议清,以取得卓越的疗效。



只要辨证确,必然论治准,这是多少年来,经过广大中医的实践,历试不爽的。《红楼梦》的作者,掌握这一知识,确亦颇具工夫。试从他描写林黛玉病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来看,便不难得到证明。



宝钗嘱咐黛玉“平肝养胃”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后,必犯旧疾,痰嗽时作,精神萎顿。宝钗对她说:



“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补气益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随时抑郁不舒,必然会带来肝木不畅,脾土常困的病变,因为脾主思,肝善怒,肝气抑郁过甚,势必亢逆以制脾土。




过思脾伤之极,益发无力以抗肝,结果是肝气愈来愈横,脾气愈来愈弱,黛玉直到“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始终是这样一个病变,宝钗“平肝养胃”之说,的有见地,非于仲景“甘药调中”之理有所领悟者,不能作此精辟之论断。



王太医“黑逍遥散”疏肝保肺



肝气未平,果然黛玉一次因听见窗外老婆子的谩骂,便一激而病倒了,咳嗽气喘,痰中带血,饮食不进。王太医竟用“黑逍遥散”来疏肝保肺。贾琏问道:“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



王太医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所以《内经》说: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柴胡用鳖血拌炒,正是假周勃以安刘的法子。”(《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肝性急而善怒,能调达则顺,不能调达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其成因,不是由于脾胃虚弱,不能助其生发,就是由于精血虚少,不能养肝。



林黛玉基本就是这样一个病变,正适合用黑逍遥散中的白术、茯苓,培脾土以遂肝木;当归、芍药、地黄,益营血以养肝木,薄荷解热,甘草和中,鳖血炒柴胡,疏肝而无辛散之弊,养阴又无腻滞之嫌。



这方处得恰如其分。他用“周勃安刘”的故事来喻鳖血制柴胡之用,其实全方的作用也何尝不是如此。治血证用柴胡,如无相当的学养功夫,断不可能有这般的见解。



后来黛玉因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一时急怒,便又吐出血来,神气昏沉,气息微息,王太医诊了脉说道:“这是郁气伤肝,肝不藏血,所以神气不定,如今要用敛阴止血的药,方可望好。”(《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前次仅痰中带血,肝气未平,仅用疏肝保肺之法,使肝气调达,肺气肃降就行了。这次吐血多,气伤而心不宁,急用敛阴止血法,阴得敛则神斯得守,气斯不散,血斯可止,虽不见其用药,其立法已经中的,不难知其为“六味地黄丸”及“生脉”、“补心”诸方矣。



他如论晴雯病之不宜用麻黄、枳实等虎狼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贾瑞受到王熙凤诈设相思局的毒害而病,无药可医(《红楼梦》第十二回)等,都可以说明作者于辨证论治是很有修养的。



注释:①“周勃安刘”,事见《汉书》,周勃为人木疆敦厚,辅佐汉高祖定天下,封绛侯。高祖尝说:“安刘氏者必勃。”后来吕后卒,诸吕作乱,勃与陈平谋,平息了诸吕之乱,汉文帝拜勃为右丞相。这里所以譬喻柴胡得鳖血之助,可以起到疏肝养阴,制遏邪火,治愈吐血的作用。



三、药方



《红楼梦》里最著名的方药,要算薛宝钗常服的“冷香丸”了。方药的组成是:



白牡丹花蕊十二两、白荷花蕊十二两、白芙蓉蕊十二两、白梅花蕊十二两。于次年春分日晒干为末,研极细,雨水节日天落水十二钱,白露节日露水十二钱,霜降节日霜十二钱,小雪节日雪十二钱,调匀,和蕊末为丸,临服,用黄柏煎汤送下一钱二分(《红楼梦》第七回)。



许多人都以为这方药是作者的匠心虚构,不一定有什么医疗价值,其实不然。我未学医前,在乡镇里从韩瑞卿先生学古文,先生为清秀士,本不以医名,但善治血证,课读之暇,有不少病血患者求治,先生即制有“冷香丸”备用。据云:



凡属虚火,不能以凉药攻,或者病人血腥浊臭颇重时,服之常获奇效。



后来我从刘有余先生学医,刘师亦说这方可以用,并给我解释道:凡属花药,多半性散、惟蕊尤能通心入络,上透颃颡,下达膜原,其效甚捷。第其所用雨水霜雪,不一定都要取自节日,只须在其节气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用。







因季节的变化,对药性的影响很大,所以桑叶必须经霜而后用,桂花必深秋而弥香,都是同样的理由。方中牡丹花蕊能入心包络,善于养血除烦热。荷花蕊颇同于莲鬚,清心通肾,涩精益血。



芙蓉花蕊,泻热凉血,清肺排脓。梅花蕊平肝安神,散郁生津。凡药赤白色之分,多半是赤者泻而白者补,故用赤白茯苓、赤白芍药的区别,亦复如此。



雨水节的天落水,禀春阳生发之气,利于升清和肝;白露节露水,禀清肃之性,最善于润肺降逆;霜降节的霜,甘寒解热,善泻相火;小雪节的雪,清降火邪,除秽解毒。



总之,这个方子善于清五藏的虚热,解诸经的瘀毒,泻火而不伤津,滋养而不凝滞,即用于温热诸证,亦甚适合。曹雪芹博学多识,又曾为清代的百年望族,我认为他这方子必有所本。例如张仲景的“王不留行散方”,



八月八日采王不留行十分,七月七日采蒴藋叶十分,三月三日采桑东甫根白皮十分。



《千金方》里类似这样组方的,亦不少见,但后人亦不能遽议之为妄。



张友士给秦可卿所处“益气养营补脾和肝汤方”,为: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云苓三钱,炙甘草八分,归身二钱,熟地四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半,黄耆三钱,香附米二钱,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真阿胶二钱,延胡索钱半,建莲子七粒,大枣二枚(《红楼梦》第十回)。



方由十全大补汤去桂加味而成,确具有益气养营、补脾和肝的效力。去桂,所以防助火之亢;加香附、柴胡、胡索,所以增强和肝的作用;加阿胶、莲子,所以养心调营;加山药、大枣,所以补脾和中。本方用于气血两亏而胸胁胀痛,必获捷效。



他如林黛玉曾经服过“八珍益母丸”、“八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贾宝玉曾服的“开窍通神散”,都是一般通用的名方,说明作者所处以上两方,决非完全出自虚构。不仅此也,就是贾宝玉问王一贴的膏药,王一贴说:



“共有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温凉兼用。”(《红楼梦》第八十回)



这几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因为以用膏药而驰名的吴师机,他的清阳、散阴、金仙、行水几大名膏,其药味都是在一百二十左右。



最可惜者,薛宝钗用来治桃花癣的“蔷薇硝”(《红楼梦》第五十九回),经史湘云等用过,甚是有效,这方的组成药味没有流传下来。



要之,《红楼梦》作者对祖国医学的修养,是很有根底的,尤其是于基本理论的修养,极有成就。书中涉及医药知识的,有二十六七回之多,均非肤泛之词。



即如上述诸例,无论察脉、辨证、论治、处方,既有论据,亦富经验。其论秦可卿之脉证最详,实为绝妙医案,其中步步分析,丝丝入扣之处,殊非一般医案所能企及。



至论林黛玉之脉案虽简,却精当不伦,中其肯綮,亦足为吾人临证书案语之范本,不能以其为野史家言而忽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4: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1)
半城湖之缘
2019-02-18   |  1428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博雅人物网 >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
相关人物
黄淮 (1367~1449) 1402年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黄淮,明朝首辅,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著有《省愆集》等。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永嘉人(现温州市鹿城区)人,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
解缙 (1369~1415) 1402年-1407年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
胡广 (1369~1418) 1407年-1418年 永乐五年二月进 十六年五月卒

  胡广,字光大,江西吉安人,(1369-1418),明朝书法家、大学士,建文二年状元,永乐五年至十六年(1407年-1418年)任内阁首辅,其父胡子祺,曾历任洪武年间广西按察佥事,彭州知府,延平知府,政绩斐然。 靖难之后,胡广与同乡好友解缙一同降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内阁首辅解缙被革职,胡广即不顾家人与……
杨荣 (1371~1440) 1418年-1424年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
杨士奇 (1366~1444) 1424年-1444年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 正统九年三月卒

  杨士奇(1366.2.3~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
杨溥 (1372~1446) 1444年-1446年 正统九年三月进 十一年七月卒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时人称为“南杨”。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
曹鼐 (1402~1449) 1446年-1449年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 十四年八月卒
  曹鼐,明朝政治家,正统年间内阁首辅,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当朝首辅。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
陈循 (1385~1464) 1449年-1457年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 天顺元年正月罢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统中,累进户部右侍郎。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英宗复辟,谪戍铁岭。石亨败后,循上疏自讼,释为民。循著有芳洲集十卷,与东行百咏集句,均《四库总目》行于世。1449年—1……
高榖 (1391~1460) 1457年 天顺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高榖(1391—1460),或称高谷,字世用,一字育斋,扬州兴化人。明诗文家生于139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日),死于146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日)。1457年(天顺元年)正月至二月代任当朝首辅一职。1415年(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仁宗时改任春坊司直郎,迁翰林侍讲。1435年……
徐有贞 (1407~1472) 1457年 天顺元年二月进 六月罢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汉族,生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卒于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年六十六岁。宣德八年(143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编修。他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
许彬 (1385~1461) 1457年 天顺元年六月进 七月罢
  许彬(1385-1461),字道中,号养浩,出生于明代兖州府宁阳县白里,祖籍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人。许彬“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少年时因丰县灾荒,十四岁随父迁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明朝大臣,著名学者,馆阁体代表作家。世称“东鲁先生”。少以文学知名,永乐九年(……
李贤 (1408~1467) 1457年-1466年 天顺元年七月进 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66年 成化二年五月复 十二月卒

  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谥文达,邓(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廉洁奉公,政绩卓著。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并著有著《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初入仕途李贤,……
陈文 (1405~1468) 1466年 成化二年三月进 五月降、1466年-1468年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 四年四月卒
  陈文(1405年月16日~1468年5月19日),字安简,号褧斋,江西庐陵人(即今吉安县桐坪镇人)。成化二年三月至五月(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二年(1451)出任云南右布政使,兴利除弊,政绩颇著。英宗复位,拜詹事府詹事。天顺七年(146……
彭时 (1416~1475) 1468年-1475年 成化四年四月进 十一年三月卒
  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1-2] ),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 。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
商辂 (1414~1486) 1475年-1477年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商辂(lù)(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
万安 (1417~1488) 1477年-1487年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 二十三年十月罢
  万安,约1417—1488年,字循吉。明代眉州人,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万冲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明宪宗宠臣、外戚,后为明孝宗朱祐樘罢官。万安青少年时期在眉山读书,据说他小的时候挺聪明,遗憾的是他长大后,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了钻营上。明正统十三年( 1449),万安考中进士,授庶吉……
刘吉 (1427~1493) 1487年-1492年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刘吉(1427-1493),字祐之。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代-成风,言官也喜欢管闲事,刘吉这种人自然成为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说了……
徐溥 (1428~1499) 1492年-1498年 弘治五年八月进 十一年七月致仕
  明朝大臣徐溥(公元一四二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公元一四五四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
刘健 (1433~1526) 1498年-1506年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刘健 (1433年2月27日 —1526年12月9日 ),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师从于薛瑄,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刘健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崇儒……
李东阳 (1447~1516) 1506年-1512年 正德元年十月进 七年十二月致仕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
人物导航
明朝状元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
宋朝皇帝
清朝皇帝
南齐皇帝
后晋皇帝
辽朝皇帝
金朝皇帝
西夏皇帝
南楚皇帝
南汉皇帝
北汉皇帝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名人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05121332号-3

站长统计

博雅文化旅游网
全球各地旅游景区、特产、文化介绍
查看
去澳洲留学中介瓦努阿图移民济南市出国留学留学服务机构
X
怎么选留学中介开始播放播放器出国留学办理留学平面设计
X
国外播放器学历提升附近单身的人申请域名
X
婚宴酒店人像摄影艺术5g概念龙头股紫砂壶价格表
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半城湖之缘 > 《明朝首辅》举报/认领
上一篇: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3)
下一篇: 影响大明王朝近300年的三十一臣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3) 半城湖之缘  2019-02-18   |  203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4)

下一篇: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1)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4)
半城湖之缘
2019-02-18   |  197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博雅人物网 >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4)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4)
张至发 (1573~1642) 1637年-1638年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张至发(1573-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明朝大臣。崇祯四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自世宗朝许赞后,外僚入阁,自至发始。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崇祯八年(1635年)升为刑部右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病死。历知玉田、遵化。行取,授礼部主事,改御史。时齐、楚、浙三党方炽……
孔贞运 (1574~1644) 1638年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孔贞运(1574年—1644年),明朝大臣、诗文家,字开仲,号玉横,江左池州府建德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孔闻敕次子。孔子的第六十二代孙。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庄际昌榜进士第二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天启五年(……
刘宇亮 1638年-1639年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座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王应熊,张己声誉,竟获大用。明年六月……
薛国观 (?~1641) 1639年-1640年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薛国观(?-1641)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四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 崇祯即位后,薛国观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罢职归里。崇祯九年(1636),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户部……
范复粹 (1580~1658) 1640年-1641年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范复粹 (1580——1658),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十三年六月至十四年五月(1640年-1641年)任大明内阁首辅。范复粹中进士后在河南开封任推官,崇祯元年进京任御史,在毛文龙是否迁移回内陆等问题上对崇祯作了进言,极力为袁崇焕辩解。因告发董懋中等,受到崇祯赏识。之后范复粹……
张四知 1641年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张四知,山东费县人。明末官吏,官至内阁首辅。出生于费县城南关儒林巷,大体位置就在费城街道中心校、南关小学一带。张四知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升检讨,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相当正国级别。曾辅佐一代明君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在位,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
陈演 1643年-1644年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陈演,四川井研人,崇祯十六年五月至十七年二月(1643年-1644年)任大明内阁首辅。陈演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崇祯即位後升至翰林院掌院,崇祯十三年升至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陈演善于勾结内臣,崇祯十三年四月从内侍口中暗中得知次日崇祯要问的问题,第二天对答如流,崇祯大喜,当即升至礼……
蒋德璟 (1593~1646)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蒋德璟(1593-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明泉州晋江福全人,其父蒋彦,进士出身,官至江西副使,广东布政司参议,有武功政绩,因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蒋德璟从小受到书香教育,受到父亲耿直性格的陶染,这对其以后成为明朝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无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生当明末,历事天启、崇祯……
魏藻德 (1605~1644)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魏藻德(1605—1644),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崇祯十七年二月至崇祯十七年三月担任内阁首辅,仅当了一个月的内阁首辅。 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州)人,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崇祯十三年(1640)状元。擅长辞令,有辩才,且深通崇祯的谋略,故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官至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三……
李建泰 (?~1649)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罢
  李建泰(?-1649年),字复余,号括苍。明末山西曲沃人。天启进士。崇祯十六年(1643年),提拔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次年春,请命驰至山西,以私财召募士卒御李自成农民军。刚出都门,闻家乡曲沃被占,胆惊而病。入保定,为大顺农民军俘获。清兵入关后,召为清内院大学士,坐事罢归。后姜瓖反大同,李建泰在……
史可法 (1601~1645)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 八月出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
高弘图 (?~1645) 1644年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 十月罢
  高弘图,字子犹,一字研文,号斋,明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因-触犯熹宗,夺俸两年。天启初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天启六年(1626年)因忤魏忠贤而被罢官。崇祯三年(1630年)春复官,任左佥都御史,后升任左都御史,崇祯五年(……
人物导航
明朝状元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
宋朝皇帝
清朝皇帝
南齐皇帝
后晋皇帝
辽朝皇帝
金朝皇帝
西夏皇帝
南楚皇帝
南汉皇帝
北汉皇帝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名人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05121332号-3

站长统计

博雅文化旅游网
全球各地旅游景区、特产、文化介绍
查看
来自: 半城湖之缘 > 《明朝首辅》举报/认领
上一篇: 明朝最能忍的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与宦官刘瑾周旋多年,凭一己之力智斗权臣
下一篇: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一览(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锤!《红楼梦》不是清朝历史,核心故事的历史原型都和清朝无关
www.163.com 2024-03-22 09:38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都说《红楼梦》是清朝故事,又是皇家权争又是江宁织造曹家故事。根据原文的伏笔来看,三大重要故事线,没有一个是发生在清朝的事。
或者只能说曹雪芹架空历史,在给清朝书写一座“警世钟”,以史为鉴,以警今人更合适。
《红楼梦》在借历史以鉴今人,不是以故事隐写历史,这是先后、是非的问题。

本文将要讲的三件事,涉及贾家创业、守业和败业三件大事。看看曹雪芹在贾家不到百年的历史中,引用了哪三些重要的历史典故以佐证兴亡,以史为鉴,和相关的历史典故。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家的历史,就是三件大事左右了兴亡:宁荣二公建功立业,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事和虎兕相逢大梦归。由兴到亡有条不紊的展开。下面就讲一讲这三件事。
一,宁荣二公建功立业
宁荣二公追随先帝建功立业,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建立京城贾家八房,富贵将近百年。书中的贾家,基本等同于京城贾家。
原文对当年宁荣二公的功业记录比较少,但从原文的蛛丝马迹,能够发现那段对应的历史。
宁荣二公武将军功,且被封爵为宗室爵位,与史家和林家的功臣爵位绝不相同。
焦大当年跟随宁国公从军,从死人堆里将宁国公背出来,可见战争的惨烈。

林家五代列侯,比宁荣二公早了两代。说明宁荣二公追随的先帝,起码是王朝的第三代,且是军功坐上了皇位。
宁荣二公最初在南京当官,有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宁荣街。后来迁往京城,被分了敕造宁国府和敕造荣国府,这下历史范围就瞬间缩小,基本有了历史原型标的。
贾琏奶娘赵嬷嬷说祖上曾与扬州一带监造海舫,更进一步锁定了出海的大海船。
宁国府的贾代化任京营节度使,相当于三大营设总督京营戎政,更将历史进一步缩小。
结合以上线索,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宁荣二公辅佐先帝建功立业的故事,是曹雪芹借鉴了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的典故。
林家侯爵比贾家公爵早了两代,表明林家类似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贾家是追随朱棣的靖难功臣。
朱棣靖难之役后,“叔叔睡了侄儿的床”当了皇帝不久,就迁都北京,南北二京的设定就此展开。
也正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才出现了当时王公贵族府邸在南京有一处,在北京也有一处,且是敕造的情况。皆因北京是姚广孝奉旨督造的。

而迁都北京后,便发生了郑和下西洋监造海舫,以及兵出漠北设立京师三大营的故事,与《红楼梦》所写贾府经历的故事,基本严丝合缝对应。
可见宁荣二公追随先帝建功立业的历史,就是借鉴自朱棣的靖难之役。
不过朱棣取代朱允炆,永乐取代建文,是小宗取代大宗,历史评价并不高,却是成为整部《红楼梦》的主基调。
贾家宁荣二公,荣国公是弟弟,爵位比荣国公高一等。
宁国府贾敬是继子二儿子当家宁国府。
荣国府贾政是次子当家荣国府。
保龄侯史鼐是弟弟取代哥哥继承爵位。
王家老二王子腾也是更出色。
薛家薛蝌也比薛蟠更好。
所有的二爷都有善终,但大爷非死即伤,注定《红楼梦》是个小宗取代大宗的故事,也注定要败亡于这件事上。果然,贾家就出事了。

二,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事
秦可卿死后,薛蟠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板献出来。不是秦可卿身份多重要,而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身份太重要。
义忠亲王如何“坏了事”先放下,可薛蟠父亲亲自给他带来的这副“樯木棺材”,明显是万岁木。是帝王所享用之物。
贾政看出其珍贵,才劝贾珍“此木非常人可享”,奈何贾珍不听。
薛家能为义忠亲王准备万岁木,说明他具备资格成为帝王。这个身份是注定其他藩王、王子不敢的,除非义忠亲王是太子。
薛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公然支持义忠亲王,也预示了四大家族的暗中立场。

然而,义忠亲王竟然坏了事,没有当成皇帝。计算薛蟠父亲去世的时间,以及朝廷的情况就会发现义忠亲王坏了事后,薛蟠父亲和叔叔先后去世薛家败亡,太上皇退位,皇帝登基……这段历史显然不是清朝故事。
义忠亲王作为前太子,他“坏了事”的结局竟然是连准备好的棺材板都不能享用,可知下场极为惨烈。
而他死后,太上皇退位,皇帝登基,显然是皇帝与义忠亲王争夺皇位,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支持义忠亲王,这件事在历史上似乎屡见不鲜,但实际最有名的非玄武门之变莫属。
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发生兵变冲突,李建成被杀后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就是唐太宗。依旧是小宗入大宗之事。依旧是二房“得位不正”。
而太上皇退位后,居于大明宫,也从大明宫内相戴权得以佐证就是借鉴自唐初这段历史。
皇帝将四大家族支持的义忠亲王干掉,让他们做扶龙之臣的希望落空,双方必然不和睦。
贾家作为老臣,对“得位不正”的皇帝,就像焦大看不起贾敬、贾珍父子一样,骄狂自大不放在眼中。

皇帝对贾家等四大家族,乃至于四王八公老臣的不忠不顺,自然更不放心。双方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你死我活”的结局。
贾府的败亡只是一方面,重点还是皇帝对四王八公这伙老臣的削藩夺爵。
君臣不睦互有算计就是“虎兕相逢”。
三,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的判词中引用了两个典故:
第一个典故是五月榴花神潘淑在孙权晚年病重时,不辨是非参与进了皇权之争。导致她被宫人莫名其妙缢死。
第二个典故是鲁国大夫季康子专权,想要吞并颛臾氏壮大自己,对鲁国公甚不敬。
孔子的弟子冉友和季路当时在季氏身边做家臣,认为不妥便问计于老师。

意思是说在其位谋其政,要有责任担当。季氏有错就要劝谏,以德威服四海,而并非行武力暴政。
这两个典故的共同点都是在说正确的是非观,以及责任和义务。
潘淑作为皇后,她儿子已经是太子,却趁着皇帝病重而图谋,是典型的不辨是非。
季氏为鲁国臣子,却不忠顺国君,对内乱用兵事。冉友和季路作为家臣应该明辨是非,起到扶持于正的作用,而不应该听之任之。
两个典故的意思是说贾元春作为贤德妃,是沟通皇帝与贾家君臣关系的桥梁,奈何她二十多岁不辨是非,心胸和见识与同为帝王妃的妹妹贾探春相去甚远。
她自怨自艾于娘家将她送入宫中,又抱怨皇帝对她无宠。就像判词图画中的香橼一样“心有不甘”,满心怨怼,元者,怨也!
结果一场元春省亲,不但败光贾家家财,更因相应太上皇旨意而彻底与皇帝闹掰。
贾家掌握军权,元春判词中的弓,以及大明宫内相戴权卖给贾珍的五品龙禁尉,焦大追着贾蓉骂“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王熙凤说:“告我们谋反也不怕”以及“聋·子放炮仗”等伏笔,都注定贾家与皇帝最终就是“虎兕相逢”,导致贾元春惨死,贾家被抄家。

而关于贾元春之死,元春省亲当晚她点的《乞巧》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便注定了“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原型,对照的是马嵬驿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明皇携带杨贵妃和太子李亨西逃入蜀,在经过马嵬驿时天降大雨。禁军哗变逼迫唐明皇杀死红颜祸水的杨贵妃和祸国殃民的堂兄杨国忠。杨贵妃被赐缢死,杨国忠父子被杀,杨家灰飞烟灭。
随后唐明皇入蜀,太子李亨西去灵武称帝为唐肃宗,尊唐明皇为太上皇,是为李白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与《红楼梦》中太上皇与皇帝一样。
太上皇为残阳,代表旧势力。
皇帝为新月,代表新势力。
所以,《红楼梦》里的日月便隐喻了太上皇与皇帝。元春省亲被放在正月十五月圆之夜,为贾家之祸,在于暗示皇帝势大未来会对贾家不利。
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源于白居易在牛李党争的新旧势力倾轧之下所作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说明《红楼梦》开篇,新旧势力的冲突就非常激烈。
贾元春像杨贵妃一样,在一场类似马嵬驿的冲突中被皇帝下旨缢死,她的堂兄贾珍和儿子贾蓉也因此被杀。是为“虎兕相逢大梦归”,“造衅开端实在宁”。
而杨贵妃被缢死,五月榴花神潘淑被缢死,贾元春也被缢死。她们既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是不辨是非的典型,
贾家和四王八公在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中被消灭,皇帝削藩夺爵成功,彻底没有了老臣威胁而掌权。
纵观贾家的崛起,典故源于靖难之役。转折典故源于玄武门之变。败亡典故源于马嵬驿之变。是与清朝历史全然无关的。
如果硬要与清朝故事结合,勉强与康熙皇帝诛鳌拜,平三藩类似。可这样的故事历史上哪朝哪代都一箩筐。就说刘邦杀韩信、英布,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等,不也是类似?
曹雪芹显然是借鉴历史讲故事,而不是讲故事影射历史,读书人倒也没必要多思多想。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岂不正是唐太宗的话?贾家面对的皇帝,恰似唐太宗的气魄,他们不忠不顺岂有不败?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9: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惊讶!王夫人是续弦?一件桃红色衣服,竟藏着红楼梦最大隐秘?
www.163.com 2024-03-20 09:31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有争议很正常,别说八十回后故事缺失,续书与前文并不对榫。就算只说八十回前故事,介于曹雪芹娓娓道来的写作方式,就仿佛与熟人聊天一样,很多细节并不做过多赘述和交代,难免导致读书人稍一不慎就有不同理解。
不过,不同的声音导致《红楼梦》这般持续热度,无疑益大于弊。

君笺雅侃红楼秉承“多歧为贵”的阅读立场,基本不反对其他人的不同看法,只讲自我观点。
比如今天要讲的“王夫人是不是贾政原配”这件事,就源于最近不断有人“纠正”本人,王夫人给袭人的“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褂”,代表她不是原配而是续弦。
由于本人受限于知识面,便先查了一些资料后才有了这篇文章。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王夫人是不是贾政的原配夫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已经交代的清楚。
政老爹就是贾政,夫人就是正室夫人,王氏就是王夫人。

尽管冷子兴没说王夫人是贾政的原配,还是续弦,但他的话中实际有体现。
古人讲究嫡庶,嫡出为妻子所生,庶出为妾所生。
妻子又分原配发妻,续弦填房。
原配是指第一任妻子,只有原配才能叫结发妻子。
续弦是指原配去世,丈夫重新娶的妻子,又叫填房。补充原配去世,正室空虚之意。
无论原配还是续弦都是正室女主人,生下的孩子都是嫡出。但原配无疑从家世、人品和教养方面要优于续弦。
古代能甘愿与人做续弦的,要么是亲戚姐妹,如苏轼续弦王润之是王弗堂妹,要么是小户攀附如尤氏,要么就是老姑娘或者“丧妇长子不娶”者,如邢夫人。
具体到王夫人身上,冷子兴直说她是贾政的夫人,生了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
这里要注意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时,介绍的妻子都是原配。

比如宁国府的女主人一个没说。到贾代善时提到贾母,肯定是原配妻子。到贾珠时,提到“娶妻生子”,指李纨。到贾赦时不提,到贾琏时提到了王熙凤。
贾母、李纨和凤姐,全都是原配妻子。难道王夫人就例外成了续弦?
而且冷子兴是谁?是王夫人八房陪房之一的周瑞女婿。他对王夫人是不是原配最是清楚。
如果是续弦,他肯定要在贾雨村跟前儿炫耀一下他的知情权。毕竟这种贾府内宅事,可不是外人随便就知道的。
冷子兴没说,结合她提到的几个媳妇全都是原配,就能肯定王夫人是原配夫人无疑。
王夫人嫁给贾政,陪房竟有“赵钱张李,周吴郑王”八房之多,这个数量是顶格儿的,如果是续弦肯定不可能陪如此多。王家这样舔太丢人。
还有嫁妆,王熙凤对贾家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不屑一顾,却对自己和王夫人的嫁妆极为自信。如果王夫人是续弦,王熙凤虽不至于像对邢夫人和尤氏一样,却也不会与有荣焉。

同样是姑母,她对薛姨妈可没像王夫人一样儿。
还有贾元春如果是续弦女儿,在明清背景下的后宫,想要晋升一品夫人的贤德妃,怕是不容易。
王夫人是县伯都太尉统制王公的嫡孙女,王家太爷最看重的女儿。当年只有她和哥哥王熙凤父亲陪侍在父亲身边,在京当官。说明当时王家太爷的妻子去世,带着女儿在京城“当家”为女主人主事。
王夫人尽管被刘姥姥称为王家二小姐,但从王熙凤父亲是大哥,她是二小姐来看,极有可能王家女儿与兄弟一起排行。她就是王家嫡长女。
作为伯爵的嫡长孙女,王夫人出身豪门,更是“东海没有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四大家族王家大小姐,以她的身份又怎么可能给二代荣国公没有爵位继承顺序的次子贾政做续弦呢?
贾政取得荣国府的继承权成为当家人,肯定是娶了王夫人之后的事。

毕竟贾宝玉含玉而生的痕迹,与薛宝钗的金锁冷香丸异曲同工,都是王家手笔。
暗示当初贾政能够取得继承荣国府的资格,是王家在背后为女婿做了大量见不得人的事,害了贾赦才获得。
闲言少叙,如果贾政没能当家荣国府,他注定要成为叔叔贾代儒一样被分家的小户,既没有富贵也没有地位。如果不是贾府要培养王子腾接班军权,王夫人不可能嫁给贾政受委屈。要知道薛姨妈可是嫁去薛家做女主人的。
都说薛家是商贾,四大家族之一的商贾,紫薇舍人是先帝的亲信,能与宁荣二公平起平坐,薛家哪是一般商贾?
薛姨妈尚且如此,何况王夫人!以她的出身完全可以嫁给贾府嫡长子,最不济也能嫁给侯爵、伯爵的嫡长子获得富贵和地位。怎么可能做人续弦!
以上是介绍王夫人的出身和原文的相关线索。下面再介绍一下被说成王夫人是续弦的关键线索“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
不太清楚这个观点有什么证据。但显然衣服并不能证明续弦身份。

首先,衣服的制式。
“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被作为新媳妇的衣服,具有多子多福的意思。
王夫人找出这件早年的衣服送给袭人,既代表她认可袭人身份,也是对袭人的鼓励,希望她能给贾宝玉“开枝散叶”。
关于这件衣服重点是两个:一个是桃红色。一个是银鼠袄。这就注定它是一件常服。
尽管缂丝很贵重,尽管百子有多生多育之意,但对荣国府女主人,荣国公的儿媳妇来说,并不算什么。
之所以说是一件常服,在于明清以来大婚的吉服都是凤冠霞帔。图案也都必然饰以龙凤。而吉服作为礼服不可能是袄的形制,隔离不可能有银鼠的白色裘皮材料。
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服饰》记载:无论品官士庶,其子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清代小说很多也印证妻妾都可以穿着红色。真正区别在于凤冠霞帔,而不是颜色。
妾不能穿凤冠霞帔,原配夫人和续弦妻子婚礼时,都以凤冠霞帔作为吉服,不可能穿着一件银鼠袄结婚。
既然是银鼠袄,就是银鼠皮毛制成的皮裘。外表桃红色内里必然是白色皮裘。这都不符合古人结婚的颜色和吉服材质、制式。

第一,没有迹象表明王夫人嫁给贾政时是冬天,又怎么可能穿银鼠袄?
第二,就算是冬天结婚,婚服凤冠霞帔,内里穿着的也必然是纯色大红的袄,男龙女凤的纹饰,怎么可能有银鼠的白色皮毛这种婚礼忌讳颜色,没有凤只有百子图案在上?
所以,“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肯定不是婚礼吉服,而是日常常服,更不能因此证明王夫人是续弦。
何况王夫人再糊涂,也不会把她的婚服送给丫头穿。婚服作为礼服更不适合日常穿着,招摇过市。
其次,桃红的颜色。
虽然桃红色有点近似于粉,却并不是什么身份的专属色。不但续弦可以穿,正室原配也可以穿。

刘姥姥第一次见到王熙凤时,她就穿着一件“桃红撒花袄”。王熙凤能穿桃红色,王夫人年轻时自然也能穿。
明清两代一改唐宋的红男绿女妆扮,也允许民间百姓结婚时用凤冠霞帔。颜色方面除了皇家忌讳的黄色之外,大多时候并无其他限制。也没见史料记载续弦要穿桃红色。
黄色为帝王家专有色,明初妃嫔的常服制式,便规定用诸色团衫、金绣鸾凤,而不用黄色。皇后的常服是诸色团衫、金秀龙凤纹,能够用黄色。
皇后作为皇帝的妻子,无论原配还是续弦,可以具有穿黄色和龙纹的特权。
由皇家至贵族到百姓家,原配和续弦的服饰颜色基本没有特别规定,有也是地方的风俗而不是官方规定。凤冠霞帔的制式也基本相同,略有差异也在细节处,但绝不是颜色。
到了清朝,上至皇帝、皇后、皇贵妃可以穿明黄色,贵妃、妃也可以穿金黄色。

至于说妾不能穿红色,也并无明文规定。别说妾,贾府的丫头们也都穿红着绿。晴雯、芳官都穿着过大红色的衣服。
薛宝琴送给香菱和袭人的石榴裙也是红色。袭人是丫头还好说,香菱可是薛蟠的小妾。
所以,除了黄色外,其他颜色不过是朝堂官员和诰命夫人的区别。用之民间常服上很少特别规定。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可能今人对于女人服饰颜色的差别,要追溯于明初。
《大明会典·卷之六十一》:……凡妇人袍衫、止用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顏色。不许用大红鸦 ... 青黄色。带用蓝绢布。凡女子在 ... 又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顏色。其餘不得穿用。
《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从之。文武官朝服: ... 金绣,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女子 ... 乐人衣服,止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色。俳、色长,乐工,俱皁头巾,杂色绦。

明初规定女人的衣服只能穿桃红、紫、绿等浅颜色,不能用大红、青黄等正色,虽与《红楼梦》不太一样,却反而证明桃红色人人可穿。
史料记载也是只有妇人之分,没有妻妾之别,更没有原配和续弦的差异,不能因桃红就断定为续弦颜色。
关于桃红色,最后多说两句。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燕脂》记载详细:“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红妆。”明代《西湖游览志》也记载:“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桃红用银朱燕支合”。
红蓝花就是红花,作为桃红的底色而用,读书人知道就好。
不管如何,王夫人都肯定不是续弦,而是正室夫人无疑。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00:51 , Processed in 0.0819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