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3-22 1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里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2019-01-05 01:46
十二、吴梅村板上钉钉是《红楼梦》的脚本《石头记》的作者
我们在第一章里说过一条批语:【雪芹不肯署名,答曰:“何妨假以梅村、醉茶、西村、箨庵、石林缀之乎?众皆系作者熟客。”】这些人都应该具有署名权,根据我们现在的发现,西村邹漪所著的《风月宝鉴》被揉进了《红楼梦》中,当然应该具有署名权了,而且西村还极有可能刊刻印刷了《石头记》,这是他对《红楼梦》的贡献,但这样的贡献也只能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二位的是醉茶冒辟疆,他的主要贡献应该是在对“大观园”的设计上,为红楼儿女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必要的理想场所。围绕着大观园,冒辟疆应该也有不少的文字在书中。而排名第一的梅村吴伟业则应该对本书的贡献最大,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贡献呢?我们还得重复的引用《红楼梦》书中的一段文字: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记》《牡丹亭》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这里李纨有一大段关于关夫子的坟的论述,关夫子虽然史鉴上可考,但因为后来人敬爱他生前的为人,所以给他修了许多坟,而且不光是关夫子,自古有名望的人,坟就不少。其实关夫子的都是庙,统称关帝庙,但李纨一定要说是坟,这个坟就大有深意。我们接下来就要研究一个坟,艾玛呀!你要当摸金校尉呀?不是,我只是带大家去看,因为这个坟太奇葩了,值得一看。
我们经过对秦松龄的研究发现,秦松龄是吴伟业的得意弟子,又和王世禛是同年,而且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我们更知道《红楼梦》改编于《石头记》,是经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这样看来《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的前身,跟《会真记》和《西厢记》、《梧桐雨》和《长生殿》是一样的模式。《红楼梦》应该是《石头记》的改编和扩写。《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人:王世禛。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原名王世禛,因避雍正皇帝胤禛讳,故改王世祯,属于去世以后避皇帝讳。他是明末清初第二代文坛领袖,第一代文坛领袖是钱谦益。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为江左三大家,诗名并称。
他在《池北偶谈》有这样的记载:吴骏公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略曰: “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死后殓以僧装,葬我邓尉、灵岩之侧,坟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
王世禛的这段文字记载绝对真实可靠,一是消息来源真实可靠,即使不是亲闻亦是来自圈里;二是这样另类的遗嘱凭空编造是编造不出来的,是超乎想象的,三是以王世禛的文声和官声,他绝对不可能捕风捉影的来记笔记,不管是谁,写笔记都应该是写实吧。因此具有研究《红楼梦》这部书的史料价值,而且价值非常的大。王世禛应该能感觉到几世几劫之后,《石头记》的作者问题会给后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疑惑,所以他用笔记的形式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给后人提供可靠的研究资料。
吴梅村史鉴上也可以考,清史《贰臣传》里有他,清史还收集了他的不少的文稿,也做过挺大的官,也是民主党派中屈指可数的重量级人物,也是文坛泰斗级别的人物,也算是有名望的人,这些都与李纨的描述契合,至于后人敬不敬仰他,我不知道,反正他是有个与众不同的坟。而这个坟,史料上肯定不会为他记载,后人只能把它当做古迹的标准范围来瞻仰凭吊怀古。
“骏公”是吴伟业的字,我们再来看看吴伟业的简历:
吴伟业(1609~1672) 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复社重要成员。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他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
那么,王世禛记录吴骏公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呢?
吴骏公为什么要“死后殓以僧装,···坟前立一圆石”呢?原来是为了“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
那么,吴骏公作的是什么书,以至于让他在瞑目前如此另类的精心安排自己的后事呢?
我们读过《红楼梦》的人、甚至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还有《情僧录》、《石头记》等一些名字。这应该会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到吧?而且吴骏公很知道孤证不立的原则,弄了两个标记,“僧装”和“圆石”,来相互支持。人们常说“死无对证”,今观骏公所为,非也。显而易见,这是死证。还有什么证据比这个证据还可信的呢?以死来作证,足资可信。
三风太守吴绮(也就是绮园)有诗掉伟业:
江关萧索古今愁,宗衮文章八代忧。
雅志岂须题墓见,余生端为著书留。
乱山短梦传佳咏,落日高台忆旧游。
青史飘零华屋冷,羊昙空自哭西州。
“雅志”就是创作《石头记》的志向比较文雅,“题墓见”就是“殓以僧衣”“立一圆石”,“余生端为著书留”,没有死就是为了著书,和司马迁受宫刑后没有死也是为了写《史记》是一样一样的,这首诗可以印证吴伟业遗嘱的真实存在。“乱山短梦”可以理解为《石头记》和《红楼梦》,是说《石头记》挺乱,应在没有撰出目录、分出章回上;《红楼梦》很短,至于短到什么程度,我们以后再说。这是一个旁证,也非常的有力。
那么,吴骏公有没有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呢?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学识渊博,著述甚多。他不但工诗能文,而且熟悉音律,擅长度曲填词,杂剧传奇、绘画等。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取经唐人,各体皆工,而以七言歌行最能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与钱谦益、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代表作《绝命词》《圆圆曲》、《秣陵春》。
更为惊奇的是我们发现《秣陵春》竟然是酷似《红楼梦》。让我们重点看一下《秣陵春》,对比一下两部书,看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秣陵春》是个半文半白的本子,书中以宋初为背景,怀念前唐旧主的故事,也就是小说第五十五回里“男王熙凤”的情节中提到的“残唐五代”,是关于一个王朝灭亡的故事。此剧本与我们看到的《红楼梦》有很多惊人相似的地方:
(一)、两书书名相合。“秣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有三个别称:“石头城”、“金陵”和“秣陵”,所以《秣陵春》就是《石头春》或者叫《金陵春》,这个书名跟《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一起。
(二)、两书都以“真”、“假”作为姓氏。《秣陵春》里有“真大爷”、“贾姐姐”,《红楼梦》里有“甄宝玉”、“贾宝玉”。
(三)、两书都以“曹”姓人物做起始。《秣陵春》以曹善才谈琵琶怀念旧主开头,又以曹善才弹琵琶迎送旧主亡灵为结束,《红楼梦》以曹雪芹在悼红轩写作开始,又以曹雪芹在悼红轩悼念朱(红)明王朝而结束。
(四)、两书都是以“玉”和“镜子”为道具,并贯穿全书。《秣陵春》书中有展娘的玉杯、有旧主所赐的“宜光宝镜”,《红楼梦》里有贾宝玉的宝玉、有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风月宝鉴”。
(五)、两书都隐写了对前朝的思念。
(六)、两书都以各种离奇的梦幻做渲染和警示。
(七)、两书都采用了时空错乱的写作手法。
还有很多相似之处,细读还会找出一些,但这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我估计是因为《秣陵春》半文半白不是针对大众的,流传不开,就像美声唱法似的,欣赏不来,所以吴伟业萌生了在《秣陵春》的基础上再构思一部能让一般老百姓都易于接受的作品来,使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也可能是《秣陵春》表达的思想主题不够爽,所以萌生了写这样一部奇书的动机。
再看看吴伟业的其他作品,我们同样发现他写过一首小诗,名曰《破砚》:
一掷南唐恨,抛残剩石头。江山形半截,宝玉气全收。
毋庸置疑:“南塘恨”---《秣陵春》;“剩石头”---《石头记》。宝玉---《红楼梦》中贾宝玉戴的“通灵宝玉”。
以上三个证据已经足够说明吴伟业是《石头记》的作者了,这三个证据绝对是铁证。那么,《红楼梦》这部书里有没有关于吴伟业的蛛丝马迹呢?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文字: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乃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这是《石头记》第一回,脂砚斋评本。
原文里出现“吴玉峰”、“孔梅溪”两个人名,而在批语里又补上个“棠村”。这段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石头记》到孔梅溪手里后,孔梅溪把《风月宝鉴》的内容加进来了,也就是说孔梅溪题曰的《风月宝鉴》是《石头记》和曹雪芹旧有的《风月宝鉴》的总和,然后传到了曹雪芹手里,而曹雪芹原来也有一本《风月宝鉴》,这是单纯的《风月宝鉴》。我们看这段批语主要是想表达“睹新怀旧,故乃因之”,故乃因之”什么?“乃其弟棠村序也”是棠村作的序,棠村的序很重要吗?从这句批语中分析,《风月宝鉴》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棠村有可能是曹雪芹的弟弟,也有可能是《风月宝鉴》作者的弟弟,这样模糊的交待也说明是谁的弟弟也不重要,那么棠村这个人重要吗?“今棠村已逝”就是告诉我们棠村这个人也不重要,因此棠村的序也不是那么重要,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短短的批语出现两个“棠村”,明显是为“棠村”这个名字有意而为。所以,棠村作序应该是幻笔。因为批书人也发现了这里有“吴”、“梅”二字后,为了让读者将来考证作者是谁而提供的线索呢?这样我们就可以认定“吴梅村”三个字就是这条批语所要表达的目的,是批书人间接的向我们暗示了作者是谁。
这段文字出现一部书五个书名,而五个书名又是不同的人题的,最后归结到一个书名《红楼梦》,那么不同的人的名字可不可以归结出一个名字呢?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多名一书对应的应该是多名一人才可以平衡,心里才展洋儿?
我们考证了吴伟业的家乡有个地标性的山峰,叫“玉峰山”,书中的“吴玉峰”应该是当时人们对古代名人惯常的称呼,把他家乡有名或者有特点特色的标志冠以名讳,称呼起来顺嘴,还亲切,雅俗共赏,比如岑嘉州、米襄阳、韩昌黎等。因为作者把这部书拿给了吴玉峰看,吴玉峰看后又改了书名曰《红楼梦》,而且我们知道这部书就是以吴玉峰题的名字传世的,那么吴玉峰应该是个重量级的选手,应该是当时文学界的顶尖高手,而当时围绕玉峰山一带能有这样能力的吴姓中人只有吴伟业。
从很多版本将“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删除情况分析,吴玉峰确实是实指吴梅村。
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根据林黛玉是崇祯的化身,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而《红楼梦》作者就是《石头记》的石头,即贾宝玉嘴里含着一起出生的那块“通灵宝玉”,这“通灵宝玉”就相当随军记者的身份,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所以《红楼梦》的作者跟贾宝玉是同一年出生的,即1609年。吴梅村正是这年生人。崇祯1610年出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就是《石头记》又名《情僧录》的作者。
后文所涉此公,皆用吴梅村,以示尊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