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士隐影射顽石No36500崇祯帝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贾宝玉,神瑛侍者是什么关系?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快乐老年435 2016-08-08   |  6743阅读  |  3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独影阑珊

首先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捧场,因为昨天在头条号的阅读量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有疏漏或者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同样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多多批评指点,欢迎一起交流。下面先回答一下昨天网友们对文章提出的疑问。

石头,贾宝玉,神瑛侍者是什么关系?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第一点,有个网友留言“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不是顽石”,这位网友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或者是我的表达有误(应该是前世今生这个词产生的误解),笔者的意思是,石头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跟主人公贾宝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贾宝玉的物格化,贾宝玉是其人格化,一僧一道称那块“宝玉”为“顽石”“蠢物”,是还未顿悟开窍的意思,到最后,贾宝玉终于大彻大悟而出家,石头也回到了青埂峰下,他们都回到了“出世”的状态,所以二者的合二为一是秉性,品格的统一,因此当石头丢了贾宝玉便疯了,它更像是贾宝玉的灵魂,并不是说石头等于贾宝玉,笔者没有这个观点。石头是因为动了凡心,被一僧一道幻化成通灵宝玉与神瑛侍者一起投胎下凡,所以石头是那块通灵宝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它相当于是贾宝玉的随行记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将自己在人间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回到青埂峰后身上已记满了文字,被空空道人抄录下来就成了《石头记》。在这里顺带说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有研究过,就是贾宝玉等于那块石头吗?经翻阅,因为版本的不同,在程高的通行本中,石头等于神瑛侍者等于贾宝玉,书中那道人讲过这么一段话“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所以显然是三者为一体,确实有点混乱,但是在脂批版中却没有这段话,那就很好理解,显然石头是通灵宝玉而神瑛侍者是贾宝玉,不同版本有文字出入,这应该是程高在整理此书时有作删改调整所致吧。另外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小讲》有这样的观点“绛珠入世成为黛玉,神瑛下凡成为甄宝玉,二人投在一处,而绛珠认错了恩人,以为石头是神瑛,难以审辨真假了,这就是双层的命运悲剧。”这是一说,所以有人称贾宝玉就是那块顽石,一僧一道带那块蠢货入世体验,说的就是顽石,而关于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明显是神界,一僧一道是绝不可能把他叫做蠢物的,所以,贾宝玉等于顽石等于蠢物,而神瑛侍者则另有其人,既甄宝玉。 贾宝玉是假宝玉,甄宝玉才是真宝玉,林黛玉其实还错了眼泪。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各有各的观点和说法,供各位网友参考。

石头,贾宝玉,神瑛侍者是什么关系?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第二点,网友留言“红楼梦如果只是揭露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腐败和糜烂,又怎么句句字字都是血泪了?”,当一部作品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它已经不仅仅只属于作者的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曹雪芹自己原来的用意如何不得而知,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了,或许就如他自己所说的其实不过是想记录几个闺阁女子而已也未可知。不过,小说写出来以后,主题就变得扑朔迷离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主题。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有三个:1、宝黛钗的爱情纠纷(这个绝对是主线,也是悲剧的来源,借鲁迅语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的破灭林黛玉的死都是必然的,);2、以王熙凤为代表的贵族家庭兴衰史;3、以贾元春为代表的政治斗争。我常怀疑红楼梦本事有没有被过度解读以至于红学家们研究得走火入魔,将许多可能原本作者都没有的用意强安上去呢。个人认为,贾王薛史的谐音即“家亡血史”,就是通过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败来影射当时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明清就是很好的例子,皇权的高度集中与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时必将走向衰败。而结合曹雪芹本人的亲身经历,曹家不正是一个现实版的贾府吗,这么惨痛的人生经历难道还不足以化作他的字字皆血泪吗。


就先回答这么多吧,有错误的或者是网友有不同看法的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下面开始今天的话题,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石头,贾宝玉,神瑛侍者是什么关系?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整部《红楼梦》,都建立在一个梦幻的基调当中,充满飘渺的色彩,所以作者在第一段就交代了“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对于现实与梦境,书中人感到疑惑,作者更是疑惑,要不怎么叫做红楼一梦呢。真假,虚实,有无,不仅是人生问题文学问题,更是哲学的一大研究课题,足以让人琢磨几辈子了。当然,这到底是谁的梦,是谁在做梦,我们慢慢读,慢慢品。

作者一开始并不是直接就讲宝黛钗,也不是讲宁荣府,而是先引出一个人物来,这人叫甄士隐,何意?开篇即云自己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所以这个名字其实是取“真事隐去”的谐音,同贾雨村(假语村言)一样,作者更提醒了此书中多处名称皆是取谐音而来,这也构成了《红楼梦》中极具特色的谐音隐义艺术,非常有意思,读者值得关注一下。在这里又要特别注意一点,既是梦幻,又何来真事呢,明显的自相矛盾,而“曾厉过”“故将真事隐”都说明并非虚幻,确实是亲身经历的实事,但是经历过后又确信只不过是一番梦幻,又是一个游离于现实与幻境之间的问题,到底那边是梦境哪边是真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那为什么要以甄士隐来开头呢,其一,要知道整部《红楼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悲剧,那怎么能让读者预先感受到这股悲凉的氛围呢,就必须先渲染一个悲剧的气氛,从一个乡宦家庭的悲剧讲起,“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这段对甄士隐的生活描写,不就是贾宝玉与众女孩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吗。所以其实甄士隐的悲剧是贾府这个大悲剧的缩影,写他是为了塑造一个经历了乐享天伦到遭遇飞来横祸,骨肉分离,半世坎坷落魄,最后终于大彻大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曹公自身的影子,也可能是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影子,他的彻悟也预示着贾宝玉未来相同的经历和结局,通过预演他的雏形故事第一次把《红楼梦》由盛到衰后彻底败落的必然这一主题传达给读者,是提系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石头,贾宝玉,神瑛侍者是什么关系?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其二,开篇是以女娲补天和石头的故事开始的,属于神话范畴,石头记则是以甄士隐的故事开始,属于现实范畴,如何让两者自然地衔接有机地结合呢,这就需要甄士隐的梦(又是古典小说中惯用的手法,通过梦来交代事情,这一梦就什么都有了,提供发挥空间,更不用交代什么来龙去脉,梦就是最好的理由,僧道携石投胎又是从发生学入手,整个梦都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将现实世界拉回神话世界,使得仙界与人间这两者的故事产生联系,从而引出僧道携石头入红尘,神瑛与绛珠的前世情缘等,而在现实中又以他的女儿甄英莲(真应怜)引出贾雨村的葫芦案成功带出另一个重要角色薛宝钗,最后遭遇女儿被拐,家中失火,投靠岳父,半世坎坷的他贫困交加尝遍人间冷暖,在解注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后与其飘然而去,所以他是个穿梭于神话世界与现实中的人物,是两者的链接。至此甄士隐退场(在八十回前没有再出现过,笔者认为八十回后甄士隐肯定会再度出现,他或许会在大结局里与同样颠沛流离的贾宝玉相遇),贾雨村登台,换由他带出林黛玉进府与薛宝钗进京的故事,让宝黛钗三大主角相会,并通过冷子兴的演说将故事的叙述一步步带往现实世界中的贾府,也借冷子兴之口让读者对贾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到这里故事的叙述已经成功地将读者带到了故事围绕的中心贾府中来。这便是甄士隐已去(真事已隐去),假语村言的开始。另外贾雨村在书中会有多次客串,都有其作用,这两个人绝不是仅仅作为配角出场那么简单,他们是《红楼梦》中关于真假主题的隐喻。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富贵繁华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想最好的解释莫过于太虚幻境门口两边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订阅我们的订阅号或同名微信公众号(ID:fengrenspea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刘姥姥两次从贾府“打秋风”得来的钱够她从青楼赎回巧姐吗?
下一篇: 《红楼梦》中薛宝钗会嫁给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与冷子兴的一段对话,道破了《红楼梦》的玄机
2017-11-18 17:52
贾雨村,这是《红楼梦》里面非常著名的一个角色。别看他只是个配角,而且风评也不好,但贾雨村可是全书提纲挈领式的人,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而这位满口“假语村言”的同志,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就发表过一番言论,其中大有深意。



贾雨村

原文:

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贾府的宁、荣二家)待我告诉你。……(主要就是介绍贾府五代人的状况,这边不多赘述,只列出了有关宝玉的那一段)

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贾政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甲戌侧批: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 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正是宁、荣二处支谱。]

(脂批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是这么评论的:“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从外人的角度侧写宁荣二府,正是别有一番滋味。)

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这人当然是指衔玉而生的宝玉)



宝玉

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移了!”[甲戌侧批:没有这一句,雨村如何罕然厉色,并后奇奇怪怪之论?]

(这一段文字,是冷子兴以正常外人的眼光对宝玉做的评判,所以大家会有种说不出来的熟悉之感)



冷子兴

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婬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诶,贾雨村明明是宝玉最讨厌的封建官僚啊,怎么突然就为宝玉这样不走仕途经济的异端说话了,简直是“知己”啊)

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



贾雨村:玉在匣中求善价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

(这边都是大善大恶的人,和宝玉没关系,大家要觉得佶屈聱牙,不妨跳过)



天地阴阳、正邪两气

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同上)

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

(正邪相遇转化,最终造就了不正不邪的局面来,这说的就是宝玉,何其透彻!)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云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马上要对宝玉做比喻了,这段要仔细看的)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



红楼梦

贾雨村列举了很多例子。像宝玉这样的人,如果出生在诗书清贫之家,则是陶潜(陶渊明)、阮籍、秦少游(秦观)、倪云林……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对号入座。如果生在富贵人家呢?那就是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

(宋徽宗:亡国君,但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唐明皇:一手导致了安史之乱,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却成为千古称颂的对象;陈后主:亡国君,还记得杜牧的“隔江犹唱后庭花”吗?诗里提到《玉树后庭花》的作者就是这位陈后主,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杨贵妃和唐明皇

这些比喻很有意思。这是曹雪芹超越历史的价值观,历史上总把这些皇帝当成昏君,而未曾重视这些皇帝们自身的艺术成就。曹雪芹说他们是“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云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实在是很贴切啊!

说了这么多,只有一句话:这不就是在说宝玉吗?

接下来再看《红楼梦》,宝玉为什么不爱仕途经济、宝玉的痴情、乃至宝玉的结局,似乎都豁然开朗了起来。



曹雪芹

这么有水平的话,我相信一定不是出自贾雨村这个角色。而是作者把自己的话煞费苦心的用贾雨村之口表达出来。

千万别小看这段话,既然把宝玉比喻成唐明皇、陈后主、宋徽宗。那宝玉的结局岂不是早已注定,宝玉与女孩子们一生都斩不断的情缘,不也早就注定。

就服曹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是《红楼梦》中谁的台词?mcjds545232015.08.22[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dtsgjgj2015.08.23


满意答案
一、“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是《红楼梦》中——贾雨村的台词。
意思是——天下的人,除了大好人和大坏蛋,其余都差不多。

二、附原文如下: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译文】
天下的人,除了大好人和大坏蛋,其余都差不多。大好人是应运生的,大坏蛋是应劫生的。应运时世间平安,应劫时就不太平。尧舜禹啊文王武王孔子孟子等等等圣贤都是应运的好人。蚩尤共工桀纣王秦始皇曹操安实禄山等等等乱臣贼子都是应劫的坏蛋。大好人治理天下,大坏蛋扰乱天下。
清明灵秀,天地中的正气,是好人身上体现的;残忍乖僻,天地间的邪气,是坏蛋身上体现的。现在,我们朝代兴隆太平盛世,好人是大大的有啊,朝廷有民间有,多的很。那些用不了的正气,就到处飘啊飘,成为甘露和风。因为没有坏人嘛,所以邪气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凝结在深沟大壑中,有时就吹出来一点半点的,正好遇到飘啊飘的正气,正邪相遇,谁也打不过谁,就溶合了,如果正好附在哪个人身上,这个人就特别了,成不了仁义君子,却也不会大奸大恶。在成千上万的人中,那个聪明,那个俊秀,一定是在万万人之上。可是,脾气古怪啊,不近人情啊,乖张不讲理啊,就在万万人之下了。若是生在公侯富贵人家,就是情痴情种,生于诗书清贫人家,就是逸士高人。就不好生在家庭环境很差的人家,也断不会做个平常的奴仆走卒,受那些庸俗人驱使,一定会去做最有名的优伶倡妓。比如前朝的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等等等,近日的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这些人,都是身上同时具有正邪二气的人。

三、作品简介:
《红楼梦》取材自曹雪芹所著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由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执导,于小彤、蒋梦婕、李沁、杨洋、王龙华、姚笛等主演。
该剧的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该剧于2010年6月24日在青岛电视台首播。

四、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 (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追问: 太棒了。有没有原创作品,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窗与南窗 | 杨焄
2018-08-04 08:00


苏轼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局部)

钱锺书在早年的一篇散文《窗》中提到:“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用来作为佐证的便是《归去来兮辞》和《与子俨等疏》里的片段。如果吹毛求疵一番,这两个例证似乎并不完全贴切。依照钱氏晚年在《管锥编》里的考察,《归去来兮辞》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陶渊明在挂冠临行时“悬拟倘得归之行事”,“非回忆追叙,而是悬想当场即兴”,因此文中所说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过是凭空想象辞官归家以后的情景而已,并非对亲身经历的真实记录,要说他对此“颇有会心”,不免稍有些牵强。至于《与子俨等疏》,陶渊明说得就更明白了,“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显而易见是盛夏苦暑时的体验,和“安坐了享受”春天并无丝毫关联。不过话说回来,陶渊明对窗户确实情有独钟,除了这两篇文章之外,在诗作中也屡屡言及,如“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停云》)、“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新葵郁北牖,嘉穟眷南畴”(《酬刘柴桑》)、“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拟古九首》其一)等等,寻常无奇的窗户被他信手拈来,不但能由此领略山野风物,更可以用来遣怀释闷。

陶渊明对窗户的这份偏爱,也不断引起后人的关注,频频予以激赏表彰。《宋书》《晋书》和《南史》在为他立传时,不约而同都提到了“北窗高卧”的细节,藉以展现他真率高蹈的性情。刘仁本在《寄傲轩记》中则指出“南窗寄傲”云云,“盖表其志之无他,而知自足也。知足故身不辱,无他故志不降,可以绝俗傲世,保身全节尔”,竭力推崇他恬退自守的志节。历代文士在创作时加以檃括点化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象征着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北窗”尤其成为众人心摹手追的对象。李白有一首《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由于郑晏任职所在的“溧阳”与陶渊明归隐闲居的“栗里”字面相近,诗人就顺势将友人比拟为陶渊明,以“清风北窗”等来称赏对方的高情逸致。李商隐在《自况》中感伤坎坷多舛的身世:“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俨然以辞官隐逸的陶渊明自居,不愿再为了区区俸禄而卑躬屈膝,舍弃悠游自在的生活。苏轼在《次韵子由绿筠堂》中铺叙隐士居所的清雅静谧:“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只应陶靖节,会听北窗凉。”情不自禁就联想到北窗下的习习凉风。提及“南窗”的在数量上虽然稍有逊色,但也不乏其例,如王之道的《渔家傲》:“携窈窕,南窗聊得渊明傲。”李曾伯的《减字木兰花》:“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对渊明斜倚南窗时的闲散孤傲都表达了钦羡向往之情。

北窗用来夏日纳凉,南窗可以冬日负暄,两者本来各司其职,可在展现诗人特立独行、超迈流俗的气度时倒是殊途同归。因此喻良能在《游柴桑怀渊明二绝》其二中赞叹:“南窗寄傲北窗卧,买断清风不用钱。”便将两者等量齐观而捉置一处,尽显渊明傲岸洒脱的襟怀。而李之仪在《题韦深道寄傲轩》中则故弄狡黠:“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来风各有方。”看似略有高下轩轾之别,实则两者依然各行其是而并行不悖。

有意思的是,后人在吟咏熔炼之际,会不经意地将“南窗”与“北窗”混为一谈。陆龟蒙在《和同润卿寒夜访袭美各惜其志次韵》里已经提到:“如能跂脚南窗下,便是羲皇世上人。”将原本在“北窗”之下遥想追慕的“羲皇上人”,移植到了“南窗”名下。王安石则恰好相反而又相映成趣,他在《北山三咏》其二中说:“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已经引录《归去来兮辞》中的相关内容,指明其渊源所自,可并没有解释诗人为何要把原作中的“南窗”替换成“北窗”。而杨时在《病中作》其一中感叹:“寄傲南窗容膝地,时时飞梦到羲皇。”虽然并未明白无误地道破,可在病榻梦境之中恐怕也有些莫辨南北。至于陆游在《北窗》中写道:“北窗无意傲羲皇,老返园庐味更长。”又在《农家》中提及:“何须北窗卧,始得傲羲皇。”尽管都意在翻案出奇,认为不必刻意仿效渊明高卧北窗,也能够充分感受无拘无束的山野闲趣,可仍然将原先由“南窗”寄托的“傲”杂糅进了在“北窗”遐想的“羲皇”之中。

在诸多移花接木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也许得算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他在这组论诗绝句的第四首中对陶诗有过如下的考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今人对此诗要旨多有考索,郭绍虞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综辑历代评析,强调前人多以自然论陶诗,“而元好问之语,更为概括,故后人亦视为定论”,可惜并没有进一步探究元氏为何要把“南窗”和“羲皇”截搭在一起。至于陈湛铨在《元遗山论诗绝句讲疏》中的推测“陶公置榻于北窗下,即是面迎南窗之凉风矣,故遗山变之云南窗也”,依照古人房屋的结构安排,北窗所在的位置略微偏东,与位于东南的门户遥遥相对,陶渊明卧于北窗之下,迎受的应该是从敞开的门户中吹拂进来的清风,与位置稍偏于西南的南窗并无直接的关系。

归根结底,不管是“南窗”,抑或是“北窗”,都能从中窥见陶渊明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和真淳狷介的性格特质,并没有此疆彼界、泾渭分明的差别。况且在他下笔之际,原本就含有蹈虚悬想的成分,并不都是据实直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李冶《敬斋古今黈》认为“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为章句细碎耳”,并指出《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以及《与子俨等疏》中的“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均与此语主旨相通。在看待“南窗”与“北窗”错综交织的现象时,也大可效法“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最重要的还是去涵泳体味陶诗的独特意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父
播报
编辑
讨论80
上传视频
五代十国南唐国君李煜作品展开17个同名词条
一分钟了解五代十国南唐国君李煜作品渔父
00:57
收藏
1425
6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渔父》是南唐李煜创作的一组杂言古诗。此词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
作品名称渔父
作品别名渔歌子
作    者李煜
创作年代南唐
作品体裁杂言古诗
目录
1渔父之一
2点评
3渔父之二
4解析
5赏析
6名家点评
渔父之一
播报
编辑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
世上如侬有几人?
译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一壶美酒在手上,一根钓杆在身边,世上像我这样快活的人有几个呢!
点评
播报
编辑
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李煜这首词,继承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开篇选取两 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环境,一是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境界阔大。浪花翻滚,本是“无意”,而词人说“有意”,就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和感。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娱乐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相怒放,把春天装点得十分灿烂。江上岸中所见,尽是美景。接着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身上挂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到哪就把船撑到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高兴了就唱首渔父歌,多自由,多快活!这世上像我这样的自由人,能有几个。结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实是作者对渔父的羡慕,就像王维《渭川田家》诗里所说的“即此羡闲逸。”
渔父之二
播报
编辑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解析
播报
编辑
棹:
1 zhào
◎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 划船:“或命巾车,或~孤舟”。
◎ 船:~夫(船家)。归~。
2 zhuō
◎ 同“桌”。
1 纶:lún
◎ 钓鱼用的线:垂~。
◎ 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丝带。
◎ 现用作某些合成纤维的名称:锦~。涤~。
2 纶:guān
◎ 〔~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缕:lǚ
◎ 线:千丝万~。不绝如~。
◎ 泛指线状物。
渚:zhǔ
◎ 水中小块陆地:洲~。~田。鼋头~(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边的一处著名风景区)。
赏析
播报
编辑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钓线和一个鱼钩,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名家点评
播报
编辑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前一首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 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是隋炀帝杨广的诗作。此诗基调昂扬,气魄恢宏,颂扬了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表现了隋朝军队的强大威势。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作品别名
《饮马长城窟示从征群臣》

创作年代
隋代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杨广

目录
1作品原文
2作品注释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⑴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⑵。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⑶。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⑷。

讵敢惮焦思,高枕於上京⑸。

北河秉武节⑹,千里卷戎旌⑺。

山川互出没⑻,原野穷超忽⑼。

摐金止行阵⑽,鸣鼓兴士卒⑾。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⑿。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⒀。

借问长城侯⒁,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⒂,晨光照高阙⒃。

释兵仍振旅⒄,要荒事万举⒅。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⒆。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⑴这首诗载于《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亦收录此诗。

⑵横漠:横贯北部边境的沙漠。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称北部边塞。

⑶"岂台"两句: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也可表示"我"的谦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辈们世代经营的结果。

⑷"树兹" 两句:兹,此。生,人民。这两句是说,定下这次远征辽东的长策,是为了统一国家,消灭战乱,让广大人民长期安居乐业,永世太平。

⑸"讵敢" 两句:讵,岂。焦思,忧愁焦虑。上京,即首都。这两句是说,我哪里敢惧怕劳苦焦虑而在京都高枕无忧地享乐呢?

⑹"北河"句:北河,河名。黄河由甘肃流向河套,至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一河称北河。《汉书·武帝纪》载:武帝曾于元封元年"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武节,犹武德,武道。《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诏:"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秉武节,有些版本作"见武节"。

⑺戎旌:军旗。

⑻出没:时隐时现。

⑼超忽:旷远之貌。

⑽摐金:摐,通"撞",打击金钲;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节制步伐,指挥行阵。

⑾鸣鼓:击鼓。军队用以振奋士气,发起进攻。

⑿关山:指关塞险隘,崇山峻岭。

⒀"缘岩"两句:乘空,犹凌空,耸立空中。这两句是说,送物资军情的马匹在边道上快速奔跑,空中燃起了战争的烽火。

⒁侯:古时候在关隘道路上迎送宾客、侦察敌情的小吏。

⒂天山:山名,即祁连山。以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这里泛指边塞。

⒃高阙: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赵武灵王自代旁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水经注·河水》谓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举望若阙,故名。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汉卫青率十万人击匈奴,败右贤王于此。

⒄释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战争。振旅:即整顿部队。古代军队胜利归来谓之振旅。这句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军事行动我们也振奋士气。

⒅要荒: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这句的大致意思是使远方向我朝俯首称臣。

⒆"饮至"两句:饮至,古代国君外出,临行必告于宗庙,返回也必告于宗庙。对从者有所慰劳,集群官共饮,谓之"饮至"。清庙:即宗庙、太庙,取其清静肃穆之意,故称。这两句是说,待战事结束,凯旋了,将告祭宗庙,设宴庆功,慰劳特士,赏赐功臣。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之时。

隋统一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纷乱的政治局面,为了张扬大隋在西域的国威,炀帝进行了这一次西巡。

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大兴城(今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

大斗拔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隋炀帝此行穿越大斗拔谷时,已是六月份,仍遭遇了暴风雪的袭击。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他的亲姐姐也被冻死。隋炀帝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了苦头。

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这首诗就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途中所作。

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杨广率军百万,亲征辽东时所作。此次用兵,于当年八月无功而还。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首诗颂扬了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长城是先辈的智慧的构想,是万世安宁的保障,令亿兆人民得以和平地生活。千军万马战长城,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单于来朝,远国归降,大军凯旋,饮庆功酒,终于可以在宗庙前告慰祖先的英灵了。

这首诗已成为千古名篇,后人评价此诗:"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由此也奠定了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杨广(569-618),即隋炀帝,隋文帝杨坚次子,隋朝第二代皇帝,604-618年在位。他有才华、头脑精明、有进取心。对于国政,他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搜索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马长城窟行
[ 魏晋 ] 陈琳
原文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注释
⑴长城窟:长城附近的泉眼。 《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

⑵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稽留,滞留,指延长服役期限。

⑶官作:官府工程。程:期限。

⑷筑:夯类等筑土工具。谐汝声:要使你们的声音协调。

⑸宁当:宁愿,情愿。格斗:搏斗。

⑹怫(fú)郁:烦闷。

⑺连连:形容长而连绵不断的样子。

⑻健少:健壮的年轻人。

⑼鄙:粗野,浅薄。

⑽他家子:犹言别人家女子。

⑾举:养育成人。哺:喂养。脯:干肉。

⑿慊慊(qiàn):怨恨的样子,这里指两地思念。

⒀久自全:长久地保全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马长城窟行
[ 唐 ] 李世民
原文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xí):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作者介绍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标题: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或出处:《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或注释: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
[1]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2]宿昔:指昨夜。
[3]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4]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5]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6]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7]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8]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9]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10]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已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饮马长城窟行》是首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从所述内容看来,可知是属于“民间乐府”,时代应该是在五言诗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汉末。
   这首诗中的“行”根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解释,乃是诗的体例之一。又诗体明辨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可见这样的诗体有行走顺畅,不受阻碍之意,同时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个方向行进的畅通过程。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况,同时也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最後一段是情节的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是乐府诗中最广为传送的“闺怨诗”。
   顺便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另有陈琳所作同名诗《饮马长城窟行》,内容却大异其趣。那首诗形式上是采对话方式,内容则描写了筑城徭役带给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较具社会写实的意义。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名句】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析赏)这两句一般都解释成,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枯桑且知天风,海水且知天寒,远行的丈夫竟会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对他的思念吗?
   这两句也可解释成:诗中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如今,春去秋来,岁月轮转,眼看天风拂吹,桑枯叶落,水冷天寒,伊人不归,年复一年,更加深内心的凄冷和对伊人的思念。原诗下二句:“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别人家的丈夫入门来,一家和和乐乐,相与嘘寒问暖,惟独自己,独守空房,冷落凄清,无人可相安慰。如今,看着天风的吹拂,落叶的飘落,海水的变寒;岁月飘忽,岁月虚度,触景生情,倍添内心的寂寞凄寒。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历代乐府歌词的名著,是我们研究乐府的最重要的典籍。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乐府诗集》一书,在编辑上有显著的优点;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均有考订。在编次上,古辞列在前面,历代模拟作品依次列在后面。尤其是集中还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由于汉代一度撤销乐府,中断采风,民间歌谣已流传不多。《乐府诗集》中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另外,集中所收,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吴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脸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全诗共 20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出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7首七言绝句,短短20个字,字字珠玑!
2022年05月14日 12:31 新浪网 作者 国学文化库

  李商隐7首七言绝句,短短20个字,字字珠玑!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因此一生抑郁不得志,他的诗词构思新奇、情感缠绵悱恻,隐晦迷离。

  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用诗歌形式写成的回信。北,即北方的人,具体指谁,说法不一。前两句先回复对方何时归来的问题,接着描述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形,只用“巴山夜雨涨秋池”七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当时的状况。

  2/《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从历史上看前代,无论是国还是家,成功都是由于勤俭,失败都是由于奢侈、腐化。

  3/《有感》

  李商隐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这首诗是诗人的有感之作,诗人感叹造化捉弄人,命运总是玩弄那些有才华的人们,看似是诗人看透了命运的无穷,实则是诗人对现实人生的不平之鸣。

  4/《华清宫》

  李商隐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此以汉事比唐事而深责明皇荒淫,以致召安史之乱。

  5/《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按单从诗语看,盖言险固不可恃,虽有龙盘虎踞之形势,不能保不亡国。程氏实以其时史事亦合。

  6/《宫妓》

  李商隐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封建帝王宫闱黑闇,实有不可形之笔墨者,故诗人托词言之。冯谓“不忍斥言”,犹欠一层。后人又有以为“同朝有不相得者,故託以为言”,则更非诗意。

  7/《咸阳》

  李商隐

  咸阳宫阙鬱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此与《咏史》诗同意。首二句极写秦之强盛,三四句故为抑扬之词以见作诗本意在不可恃山河之险,谓为戒诸镇可,谓为警凡有国者亦可。秦灭六国,二世而亡,可为前车之鉴,故诗人特举以为证。咏史事诗必如此作,方不至如胡曾辈之索然寡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为什么叫陈后主?
renglong123932021.10.18分享举报
1个回答
abcaaa365
2021.10.21
满意答案
   
因为李煜是南唐三代君主中最后一个,是亡国之君,还是俘虏。没人追赠他谥号,所以叫陈后主。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文学成就:

李煜多才多艺,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50 , Processed in 1.7738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