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4: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香菱身上有黛玉的影子,她们其实是不同时空的同一个人!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4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雪月溪

《红楼梦》第一回里,作者从开始就交代,英莲三岁。并述夏日里,士隐作梦,梦醒见到雨村。

然后是来年中秋,士隐赠银,雨村别赴京城就考。

转过年来,正月十五元宵夜,英莲不幸被人拐跑。

至后士隐遭受各种打击,不幸便一宗连着下一宗,接踵而来。

先是英莲失踪,堪堪过去俩月,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失火,直烧了一夜,池鱼之殃烧没了士隐的家。



接下来士隐搬到田庄,谁知祸事不断,盗贼猖獗,不得安生。

没奈何,士隐便投到了丈人的门上,苟安了两年,为那丈人情薄不耐,便也就随人出了家。

两年后,当年落拓的穷酸,侥幸得官荣升,重回故处,物是人非,个中备细,不作细言。

这时雨村娶了当年心仪的甄家丫鬟娇杏为妾。一年后得子,半年后,为嫡妻先亡,便把娇杏给扶了正。



其间,雨村为被参没官,后就林家课徒,初识林黛玉。

英莲失踪的时候,是五岁,雨村初识黛玉,这黛玉同样是五岁。

一年后,黛玉六岁。这时雨村为求起复,陪了黛玉一起进京到了贾府。

俩月以后,赖贾政之力,雨村候了一个缺,补任到了应天府,这时,接手理案,涉事的,正是士隐当年丟了的女儿——英莲!



雨村的大如州经历,不外是娶妻生子没官和课徒。这就中情由有重叠,不出一年没官和林家课徒一年,和他一年后得子半年后把娇杏抬举,实际都是在同一个阶段。

那我们来盘算,那得到的结果是,打英莲失踪,到雨村带林黛玉进了贾府,从前到后一起算,是过了五年八月。

换言之,黛玉进贾府时,英莲失踪是五年八月。那么同样的,士隐丟失女儿,到此,也是过了五年八月。



自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至雨村再遇故人之女英莲,一样是五年八月。

那我们也知道,《红楼梦》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这便是诔文里提到的一个细节:五年八月!



如此,我便要问下众人,可知英莲失踪这五年八月,她是到哪里去了?叫我说,她就是迷失在大观园里了。

《红楼梦》一宗疑案,久悬人不能决,就是为《红楼梦》里所讲的这段故事,太离奇了。它异乎寻常的奇妙构想,独绝千古,太玄了!

它也就象大观园这座迷宫一样,引人入胜,游客进入其中,流连忘返,虽身临其境,受其所感,感同身受,已跟这胜境奇景浑然一体,精妙一时言不尽,倒忘了自己身在何处。那作者是谁?我又是谁?



事实上,英莲也就是在大观园里。只是,据作者交代,她已改名叫香菱,已不再是英莲了。

英莲失踪到贾雨村与林黛玉进贾府是五年八月,三月十五炸供到雨村起复也是五年八月,晴雯在贾府,待了五年八月。

如此,黛玉进贾府,实际上也就是说,英莲的魂,已经随着雨村到了贾府,林黛玉身上有英莲的影子。

我们再从另一个途径“应天府葫芦案”来看:



那原告道:“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这说明些啥呢?雨村处馆到进贾府是一年,两月后到任,这场官司已打了一年,这件事,作者交代是从第三日始,它的起因是从正月十五英莲迷失便伏下了的。

第三日,应该是正月十七,也就是后文王子腾的亡日。那么,现在是什么时候?五月十七!这是哪天的事?



这一场官司,是始于一年前,死主冯渊,实际上也就是王子腾的影子。那么,王子腾又是影谁呢?

据李过日记记载: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吾率军至通城,随令大军屯驻,辰时,自令小股队兵下乡寻觅粮草补充军需。申时,接兵丁急报,万岁在九宫山遭奸人杀害,吾急率兵往视,其头已被击,吾大恸,发誓将杀奸人,以报此仇。

这里所指永昌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我们再看看这个: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 初一,李自成在西京王城宫殿(明秦王府)会见群臣,称大顺王,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宣布“三年免征”,奖励开荒种田。建立军制,宣布军律:“马腾入田苗者斩”。



正月十五日,大顺政权发布讨明檄文。

正月十七日,大顺王率李双喜、周凤梧、高一功、李过、田见秀等部约40万人马,出师东征,直指北京明王朝。

由此可见,《红楼梦》里所提到的正月十五,其实也就是指永昌元年(崇祯十六年)大顺政权发布讨明檄文这件事。这样看来,所谓的李自成死于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一事,根本就是假的。这个五月十七日,其实也就是从正月十七日化来的。

那么,至此来看,我们还能说《红楼梦》与李自成毫无关系吗?



点点有墨,行行有据,事实一一记录在案,真实的历史可考可查,我们还能说《红楼梦》,它说的这些事情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它不过是改变了一种方式,改换了一付新面孔,给真实的历史人物穿上了戏装在台上演戏,读者为剧情所感,为剧情所迷,复为剧情所惑,倒忘了事情本身的起因。

《红楼梦》这场墨,是从甄士隐出场开始的。但是这事情本身,其实都是由贾雨村引出来的。

《红楼梦》第一回里,作者交代,幻梦惊醒,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



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这便是故事的始因。

贾雨村进京求取功名,他的目的何在?他的目的地是在哪里?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岁比应考,这考点设在哪里?春闱在哪里?秋闱在哪里?



自前岁来此!是雨村在前岁以前,便已出门,在外打拼过一场。这样,应该是没有考中,心里觉得有愧,羞见故人,怕见乡里乡亲,为没脸还乡,才跑到这穷乡僻壤躲灾避难来了。

那么,想想1644年3月19这场考试,李自成,他考的咋样?他当时的经历,不就和贾雨村这个状况差不多吗?这样的话,他会到哪里去?他是不是也和贾雨村似的,找个地方躲起来啊?



那我们再想一想,他是哪里人?他会不会还乡?如果不还乡,那他又会到哪里去?他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进身荣显,既不能如愿,他会不会因此就作罢?

他会不会也象贾雨村一样先蛰伏,然后,卧薪尝胆,以利再战。他不想东山再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的学习,须得是好好学习,要天天向上!这样,为保他日后有胜出的希望,他就得先要总结过往得失,谋一良策。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21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六耳猕猴没死,他一直跟随唐僧,眼见三藏被悟空推入凌云渡!
下一篇: 李世民游地府,十殿阴君无意间说漏嘴,揭露了三界的一个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4: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进贾府,香菱丟失,皆是五年八月,谁才是芙蓉女儿?
www.jianshu.com
黛玉进贾府,晴雯进贾府,香菱丟失,皆是五年八月,谁才是芙蓉女儿?
《红楼梦》作者在七十八回里面曾这样说:宝玉杜撰成一篇长文,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宝玉泣涕念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不必再看后文,仅此一语,便令人伤心不已,不由叫人堕泪!宝玉!宝玉!这《芙蓉女儿诔》,端的是叫人辛酸悲切,不忍卒读!
回想过往,英莲失踪俩月,之后士隐生变,四年后雨村转来娶了娇杏,一年后生子,又半年扶正了娇杏。
他没官和林家处馆的时间并算其中,至送林黛玉到贾府!
这前前后后,众人不妨算一算,英莲失踪至此,是不是五年八月?不偏不倚,不多不少,这么巧!
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这是晴雯!
英莲失踪,同是五年八月。这么巧?实在是不能再巧!
晴雯进贾府,是赖大家把她孝敬了贾母开始至死在府中待了五年八月。
正月十五到雨村携黛玉进了贾府是五年八月,这时英莲丟失五年八月,三月十五到雨村起复接手理案(英莲涉案)同样是五年八月。
那么,请问,宝玉这祭的是何人?是晴雯?是黛玉?还是袭人或是宝钗?
回想《红楼梦》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酒令为戏,轮着袭人时,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
桃红又是一年春。
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
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
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探春笑道:“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
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说的众人都笑了。可我,实在是笑不出来!
据书中所言,众人须当省记,香菱便是英莲。
英莲失踪到士隐失火,正月元宵到三月十五,是俩月。雨村赖贾政之力“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一样是俩月,到任接手理案,距他跟英莲分别,不还是五年八月有畸?
作者故用移形换位的乾坤挪移法,鬼斧神工,不着痕迹,叙述了一段历史的常权曲隐。那么,事实到底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5: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身上有黛玉的影子,她们其实是不同时空的同一个人!
www.jianshu.com 1644年3月19
香菱身上有黛玉的影子,她们其实是不同时空的同一个人!
《红楼梦》第一回里,作者从开始就交代,英莲三岁。并述夏日里,士隐作梦,梦醒见到雨村。
然后是来年中秋,士隐赠银,雨村别赴京城就考。
转过年来,正月十五元宵夜,英莲不幸被人拐跑。
至后士隐遭受各种打击,不幸便一宗连着下一宗,接踵而来。
先是英莲失踪,堪堪过去俩月,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失火,直烧了一夜,池鱼之殃烧没了士隐的家。
接下来士隐搬到田庄,谁知祸事不断,盗贼猖獗,不得安生。
没奈何,士隐便投到了丈人的门上,苟安了两年,为那丈人情薄不耐,便也就随人出了家。
两年后,当年落拓的穷酸,侥幸得官荣升,重回故处,物是人非,个中备细,不作细言。
这时雨村娶了当年心仪的甄家丫鬟娇杏为妾。一年后得子,半年后,为嫡妻先亡,便把娇杏给扶了正。
其间,雨村为被参没官,后就林家课徒,初识林黛玉。
英莲失踪的时候,是五岁,雨村初识黛玉,这黛玉同样是五岁。
一年后,黛玉六岁。这时雨村为求起复,陪了黛玉一起进京到了贾府。
俩月以后,赖贾政之力,雨村候了一个缺,补任到了应天府,这时,接手理案,涉事的,正是士隐当年丟了的女儿——英莲!
雨村的大如州经历,不外是娶妻生子没官和课徒。这就中情由有重叠,不出一年没官和林家课徒一年,和他一年后得子半年后把娇杏抬举,实际都是在同一个阶段。
那我们来盘算,那得到的结果是,打英莲失踪,到雨村带林黛玉进了贾府,从前到后一起算,是过了五年八月。
换言之,黛玉进贾府时,英莲失踪是五年八月。那么同样的,士隐丟失女儿,到此,也是过了五年八月。
自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至雨村再遇故人之女英莲,一样是五年八月。
那我们也知道,《红楼梦》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这便是诔文里提到的一个细节:五年八月!
如此,我便要问下众人,可知英莲失踪这五年八月,她是到哪里去了?叫我说,她就是迷失在大观园里了。
《红楼梦》一宗疑案,久悬人不能决,就是为《红楼梦》里所讲的这段故事,太离奇了。它异乎寻常的奇妙构想,独绝千古,太玄了!
它也就象大观园这座迷宫一样,引人入胜,游客进入其中,流连忘返,虽身临其境,受其所感,感同身受,已跟这胜境奇景浑然一体,精妙一时言不尽,倒忘了自己身在何处。那作者是谁?我又是谁?
事实上,英莲也就是在大观园里。只是,据作者交代,她已改名叫香菱,已不再是英莲了。
英莲失踪到贾雨村与林黛玉进贾府是五年八月,三月十五炸供到雨村起复也是五年八月,晴雯在贾府,待了五年八月。
如此,黛玉进贾府,实际上也就是说,英莲的魂,已经随着雨村到了贾府,林黛玉身上有英莲的影子。
我们再从另一个途径“应天府葫芦案”来看:
那原告道:“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这说明些啥呢?雨村处馆到进贾府是一年,两月后到任,这场官司已打了一年,这件事,作者交代是从第三日始,它的起因是从正月十五英莲迷失便伏下了的。
第三日,应该是正月十七,也就是后文王子腾的亡日。那么,现在是什么时候?五月十七!这是哪天的事?
这一场官司,是始于一年前,死主冯渊,实际上也就是王子腾的影子。那么,王子腾又是影谁呢?
据李过日记记载: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吾率军至通城,随令大军屯驻,辰时,自令小股队兵下乡寻觅粮草补充军需。申时,接兵丁急报,万岁在九宫山遭奸人杀害,吾急率兵往视,其头已被击,吾大恸,发誓将杀奸人,以报此仇。
这里所指永昌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我们再看看这个: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 初一,李自成在西京王城宫殿(明秦王府)会见群臣,称大顺王,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宣布“三年免征”,奖励开荒种田。建立军制,宣布军律:“马腾入田苗者斩”。
正月十五日,大顺政权发布讨明檄文。
正月十七日,大顺王率李双喜、周凤梧、高一功、李过、田见秀等部约40万人马,出师东征,直指北京明王朝。
由此可见,《红楼梦》里所提到的正月十五,其实也就是指永昌元年(崇祯十六年)大顺政权发布讨明檄文这件事。这样看来,所谓的李自成死于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一事,根本就是假的。这个五月十七日,其实也就是从正月十七日化来的。
那么,至此来看,我们还能说《红楼梦》与李自成毫无关系吗?
点点有墨,行行有据,事实一一记录在案,真实的历史可考可查,我们还能说《红楼梦》,它说的这些事情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它不过是改变了一种方式,改换了一付新面孔,给真实的历史人物穿上了戏装在台上演戏,读者为剧情所感,为剧情所迷,复为剧情所惑,倒忘了事情本身的起因。
《红楼梦》这场墨,是从甄士隐出场开始的。但是这事情本身,其实都是由贾雨村引出来的。
《红楼梦》第一回里,作者交代,幻梦惊醒,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
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这便是故事的始因。
贾雨村进京求取功名,他的目的何在?他的目的地是在哪里?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岁比应考,这考点设在哪里?春闱在哪里?秋闱在哪里?
自前岁来此!是雨村在前岁以前,便已出门,在外打拼过一场。这样,应该是没有考中,心里觉得有愧,羞见故人,怕见乡里乡亲,为没脸还乡,才跑到这穷乡僻壤躲灾避难来了。
那么,想想1644年3月19这场考试,李自成,他考的咋样?他当时的经历,不就和贾雨村这个状况差不多吗?这样的话,他会到哪里去?他是不是也和贾雨村似的,找个地方躲起来啊?
那我们再想一想,他是哪里人?他会不会还乡?如果不还乡,那他又会到哪里去?他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进身荣显,既不能如愿,他会不会因此就作罢?
他会不会也象贾雨村一样先蛰伏,然后,卧薪尝胆,以利再战。他不想东山再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的学习,须得是好好学习,要天天向上!这样,为保他日后有胜出的希望,他就得先要总结过往得失,谋一良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5: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出处
A292221112023.02.13· 北京浏览31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zuixinquan
2023.02.14 · 北京
满意答案
   有凤来仪和非梧不栖,分别出自两个孝厅乎地伏销方:
有凤来仪,意思是指古时巧悉吉祥的征兆。出自《尚书·益稷》。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明非而止,是为不争。
意思是,凤凰,不是梧桐它不歇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出处:《庄子·秋水》的《惠子相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5: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凤来仪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成语
有凤来仪,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fèng lái yí,意思是指古时吉祥的征兆。出自《尚书·益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有凤来仪

拼音
yǒu fèng lái yí


注音
ㄧㄡˇ ㄈㄥˋ ㄌㄞˊ ㄧˊ

出处
《尚书·益稷》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辨析
3成语用法
4成语典故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近义词】:凤凰来仪、凤皇来仪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有凤来仪作宾语、定语;指吉祥征兆。

示例

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三国·凤仪亭

"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吕布知道董卓携貂蝉入府,收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乘董卓上朝时节,入府窥探貂蝉,并邀至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假意哭诉被董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戟来,直刺吕布,吕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动吕布,剪除了董卓。

《红楼梦》匾额

《红楼梦》中匾额。宝玉题。后元春赐名"潇湘馆"。为林黛玉大观园居住地。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其形据《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后多用以比后妃。

因此,说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所以此题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尚书·益稷》上说:当演奏虞舜时期的箫韶乐时,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了。箫韶,尚书中指虞舜乐;九成,九奏也,简单说,就是《箫韶》乐章,分九章,尽演可奏九遍,所以《箫韶》又称《九韶》。先秦时期,各方面都盛推九韶为最美好的音乐。《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箫韶九成,亦言"圣主"之盛德至极,故生"瑞应"。"瑞应"就是"凤凰来仪"。所以也是颂圣语。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即指此。

又传说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见《庄子·外物》)。这里题咏的地方有很多竹子(即后来的潇湘馆)。这里是整部《红楼梦》中唯一有竹子的地方。竹之风骨也用来暗喻黛玉。后来此地归黛玉居住,又有称赞黛玉为"人中之凤"的意味。故脂砚斋在这里批:"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宝玉为其作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这对联影射黛玉,赞其幽美清丽。"指犹凉"也暗示出黛玉最终的悲剧结局。

元春赐名"潇湘馆",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

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

后元春要求作诗。宝玉作的《有凤来仪》云:"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庚辰本脂批道:"妙句!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此评极恰。"竹密不妨流水过"出自唐朝天复年间禅师善静与中南乐普禅师的对白,原表达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这里反其义而用之,也表现出宝玉的聪慧。"凉"字在《红楼梦》诗词中本不多见,且黛玉之"凉"与宝钗之"冷"不同。今于对联、诗两处见'凉',且皆为省亲颂圣等热闹处,既有对黛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暗赞,亦有对其终归"离恨天"之哀挽。

千古神女弄玉吹箫有凤来仪

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在她生的那一年,有人献上玉璞一块,经能工巧匠雕琢成碧绿的美玉。在小女孩百天的时候抓周,什么东西都不要,单单取那块美玉来玩。怎么让她放手都不放,因此穆公给她取名为弄玉。

弄玉慢慢的长大,变得越发的漂亮聪明。她特别喜欢吹笙,可是说来奇怪,她吹笙是无师自通,而且吹出来的音乐无比的动听。秦穆公让能工巧匠把那块碧玉雕成玉笙,每当弄玉吹起来的时候,就像凤凰鸣叫那么好听。穆公最爱弄玉,给她筑楼建馆,楼曰"凤楼"。楼前又搭高台,叫做"凤台"。

在弄玉长到15岁的那一年,穆公想给她找一个佳婿。弄玉知道后就对穆公说,"女儿曾发誓,能做我丈夫的必须会吹笙,要能和我唱和,不然宁死不嫁。"于是穆公让人遍访全国,楞是没有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

有一天晚上,弄玉一个人在凤楼上卷帘斜坐,皓月当空、天宁宇静。弄玉一时兴起,吩咐丫鬟焚香取笙。弄玉依着窗户慢慢的吹起,声音清越悠扬,飘入天际。忽然天边微风徐徐,似有应和之声,渐远渐近、飘飘扬扬。弄玉心生奇怪,停声静听,那应和的声音亦停止。弄玉独揽朱栏迎风而眺,凤台上空空如也,只有月光撒了一地。

弄玉若有所失,独自一人发呆到半夜。月沉香消,弄玉把玉笙放置床头,恍惚间进入梦乡。梦到西南方天门大开,飘出朵朵五彩祥云。说完,从腰间拿下赤玉做的萧,倚栏而吹。那彩凤随着箫声翩翩起舞,引颈高鸣。凤鸣声与箫声唱和相应,如天籁一般。

弄玉被这奇乐弄的深思迷茫,不觉间问那男子"这是什么曲子啊,我能学么?"

那美男答道"这是华山吟的第一弄。若成婚姻,还怕学不会?"说完,径直上前拉住弄玉的手。

弄玉猛的一下惊醒,原来竟是南柯一梦也。

第二天早晨,弄玉把梦里的事告诉秦穆公,穆公当即派孟明(百里奚的儿子)到大华山寻访。孟明到大华山脚下,问砍柴的樵夫,果然在山顶上住有一人。从七月十五日到来,自己搭屋结庐。每日不灶火饭食,只有晚上的时候下山喝酒,每夜对月吹箫。

孟明想这一定是他要找的,于是上山。果真见到那人,奇男子姓萧名史,谈吐不凡。孟明讲清来意,随即拉萧史回宫复命。

穆公坐于凤台之上,见萧史长的眉清目秀,仪表不凡,心中暗是喜欢。问他"听说你萧吹的非常好听,先生可会吹笙啊?"

萧史对曰"臣只会吹箫,不会吹笙!"

穆公叹曰"唉,可惜啊。我女儿只嫁给会吹笙的。笙箫不是同一种乐器,看来你不是我的佳婿啊。"

穆公想让萧史告退,弄玉急忙派丫鬟来给穆公传话"笙箫本是同类,他既然善萧,哪里有不试试就放他走的道理啊。"

穆公命令萧史吹箫。萧史取出赤玉萧,玉色温润,红光耀人夺目,真是稀世珍宝啊。才吹一曲,清风自习习而来。吹至第二曲,彩云聚合。吹到第三曲,白鹤展翅高空,孔雀翱翔起舞,百鸟和鸣。

弄玉在帘内看的真切,心中窃喜"这就是我夫啊!"

穆公也非常高兴,见弄玉有意,便对萧史说"寡人有爱女弄玉,颇通音律。我今天欲把她嫁给你,你可愿意啊?"

萧史连忙下拜"我本是山野村夫,怎敢高攀。"

穆公哈哈大笑"我女儿曾经有誓言在先,又有八月十五的梦境征兆。此正是天作之合,你不必再推辞了。"

穆公随即叫史官选良辰吉日晚婚,史官说今日中秋正是大吉之日。于是当夜大摆宴延,送萧史弄玉到凤楼成婚。

萧史本名萧三郎,是上帝派往周去整理史籍的神仙,因在周对史籍有功,又被人称为萧史。萧史与那弄玉每日在凤楼中吹箫弄笙,好不和睦快活。弄玉每天跟萧史学吹箫,也学导气之术,渐渐的可以不食烟火。

日月如梭,一晃萧史与弄玉在凤楼就生活了半年多。一天夜半,萧史弄玉在月下萧笙齐鸣,正在高潮之时突然有龙凤从天而降,集到凤台。萧史说"我本是神仙,因为与你有夙缘,所以下界结尾婚配。如今夙缘已结,人间不可久留,你我当返于天庭。"

萧史说完即带着弄玉乘龙跨凤,穿越祥云直飞而去。成语中的"乘龙快婿"就是从这里来的。

说点后话。第二天,穆公知道了这事之后非常的茫然。自己叹气道"人家的都说有神仙,今天看来是真的。假若有龙凤来迎接我,我还要这山河干嘛。"从此秦穆公便远离国事,一心修炼。

三年之后,穆公在凤台上看月亮,突然想起了弄玉。可是弄玉箫史之事尚不可信,况穆公乎?只是人间有这"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优美传说流芳千古,足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2: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女儿诔,诔谁?+ 为什么写晴雯十六岁,五年八月?落日荒丘,零星白骨?+ 黛玉为什么提醒曹娥碑?黄绢幼妇,著名谜碑!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2】



《芙蓉女儿诔》:

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跟后面的“金天属节,白帝司时”一样,正面看是八月金秋时节,反面看,表示宝玉或者石头或者作者在作此书、作此诔时,是金天,满清统治时期,所以说“白帝司时”。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这是明显错误。上回刚写“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赖大家买晴雯时,已十岁。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晴雯已在伏侍宝玉,当时宝玉八岁,到如今宝玉十九岁,过了11年,晴雯怎么才十六岁?

宝玉生日,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袭人同庚,这年黛玉都十六岁了。宝钗过了十五岁生日已好几年了,晴雯怎么才十六岁?我们前文也讨论过,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袭人同庚,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作者在多处故意写了这几人不同岁,比如宝钗十五岁生日那年,袭人说她那个穿红的两姨妹子十七岁。但晴雯与袭人、宝钗,都比宝玉年龄大,在宝玉已过了十七岁生日两年后,写晴雯十六岁显然是很明显的错误。

为什么?为什么要写成如此明显的错误?还是一贯的错误提醒: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第五回晴雯伏侍宝玉至今,过了11年,为什么写“五年八月”?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熊廷弼传:

“帝怒,遂以五年八月弃市,传首九边。”

“五年八月”:是熊廷弼被斩首弃市的时间,是天启五年八月。

这种与史书明确的细节吻合,可作为证据,证明晴雯的反面人物正是一代名将熊廷弼。

我们读到“落日荒丘,零星白骨”,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黛玉重复提醒“红绡帐里”?说“现成真事”,而且宝玉重复提醒读者:“什么现成的真事?”

什么现成的真事?

“红绡帐里”之前的“落日荒丘,零星白骨”,不是比喻,不是修辞,也是现成真事,晴雯熊廷弼死后,曝尸白骨!

熊廷弼被“弃市”,就是死后不许家属收尸归葬,要曝尸以儆人。

崇祯元年,工部主事徐尔一讼廷弼冤:“廷弼以失陷封疆,至传首陈尸,籍产追赃”,论其“罪无足据,劳有足矜”,“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凌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撄众怒,共起杀机,是则所由必杀其躯之道耳”,“乞赐昭雪”。结果是,崇祯“不从”。

崇祯二年五月,大学士韩爌等言:“廷弼遗骸至今不得归葬,从来国法所未有。今其子疏请归葬,臣等拟票许之。盖国典皇仁,并行不悖,理合如此”,“身死尚悬坐赃十七万,辱及妻孥,长子兆珪迫极自刎。斯则廷弼死未心服,海内忠臣义士亦多愤惋窃叹者。特以封疆二字,噤不敢讼陈皇上之前”,“今纵不敢深言,而传首已逾三年,收葬原无禁例,圣明必当垂仁”。

这才“诏许其子持首归葬”。这已是熊廷弼“弃市”四年之后。

诔文中还有所隐真事,比如:

“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
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
箕、危、虚,都属二十八宿,“箕”位于东方,“危”和“虚”位于北方,这三个星都是东北之星。抑、卫于“东北”!只是巧合吗?

黛玉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

曹娥碑是天下知名的谜碑。

蔡邕读碑文后,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杨修和曹操破解:

“黄绢”是色丝,即“绝”字。

“幼妇”是少女,即“妙”字。

“外孙”是女之子,组成“好”字。

“齑臼”是捣姜蒜的容器,受辛之器,“受辛”是繁体“辞”字。

谜底是:绝妙好辞。

李白有五言诗赠仙人东方生,中有曹娥碑、黄绢语: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所以,“曹娥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字谜,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鼻祖,而其所在地上虞,也成了中国谜界公认的灯谜发源地。

黛玉提醒“可与曹娥碑并传”,明确指出了诔文中有文字谜语,有隐语,而且不仅隐了晴雯真事,还隐了别的谜底。如前文说过的,在晴雯死的前后,先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后有池上芙蓉、木芙蓉,解密宝玉生日的芍药、木芍药;还有“靛青”,揭示“靛儿”找“扇子”的谜底。红楼梦这本书有个特点,是很多线索齐头并进,如同电脑程序中的多线程,所以切莫局部、单一看这本书,在晴雯处并非只写晴雯事。芙蓉诔中,也隐了别的谜底,比如:

“文瓟瓠以为觯斝兮”:揭示了妙玉的古董茶具“ [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的谜底。

句中的“瓟”、“斝”二字很明显,提示了“瓟瓠”。而且随后的,“瞻云气而凝盼兮”,“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出现了“盼”、“倩”,让读者能想到“ [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和诗经中的“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瓟”、“斝”二字,“瓟瓠”提示,“瓟”、“犀”两种材质:读者便能一下得到“齿如瓠犀”的谜底。原来妙玉是指出:葫芦、子。

本节只解晴雯,不解诔文,仅提醒朋友们,对黛玉“曹娥碑”的提示,以及“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这种说雪雁手炉子的话,我们要能听懂,朋友们可把诔文当作曹娥碑,猜谜把玩,很有意思!

我们也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诔晴雯用了这么长的篇幅,作了这么长的诔文?从随后宝玉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无限狐疑乱拟,反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也能看出,此祭文表面诔晴雯,实则诔黛玉,所以名《芙蓉女儿诔》,黛玉也是芙蓉,此文诔的正是“芙蓉女儿”。此处用“我本无缘”,“卿何薄命”,明确写“我”诔“卿”,是宝玉或石头或作者祭奠黛玉崇祯,也是预演。

看!“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祭完黛玉崇祯,就到了迎春弘光的时期。这些细节,都能对榫。

唉!写不完的晴雯,滴不尽的血泪,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点击下一个:林红玉:袁崇焕 + 林红玉的手帕在说什么?滴翠亭事件:暴露了“宝钗扑蝶”的秘密?为什么红玉怕林姑娘听到?宝钗施计陷害谁?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23 11:24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红学
​赞同 8​
​3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3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是,书中作者故意写错的地方很多,本文指出的少说也上百个了吧
典型的错误比如:
花气袭人知昼暖,把诗句写错,还多次写昼暖,显然是故意写错的;
事理的故意错,比如:宝玉生日,芍药花、牡丹花同时出现;
情节的故意错,比如:秦可卿春天死,七七四十九日后出殡却到九十月份了;
还有荣国府的贾赦、贾政兄弟,不符合千年以来的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很多,这些作者故意写的错误都成规律了:错误提醒。
错误提醒读者:隐真事。

这本书要反面读,作者在贾瑞之死特意嘱咐过读者。
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在正面美女,而在反面,所以要读反面。
蔡元培、胡适虽然见解各异,但人家至少都在看反面。
只看正面,只在正面讨论各种问题没意义。
2021-11-23
​回复
​3

Conge的日常
所以晴雯去世16岁是故意写错的吗
2021-1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5: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廷弼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明朝后期名臣








收藏



0


0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人,明朝后期名臣。

熊廷弼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提督南直隶学政,两年后因卷入党争而罢官回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后金击溃,熊廷弼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辽东,任上斩逃将,造军器,修城堡,派兵扼守各要塞,互为应援,召集流民,安定人心,守备大固,使后金军不敢轻进。明熹宗即位后,他因不进兵而为言官所劾,请求辞职,获得批准。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之策,但与主战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今辽宁北镇)失守,熊廷弼随之下狱,又卷入党争,于天启五年(1625年)被斩,崇祯时获昭雪,谥号襄愍。

熊廷弼遗著有《熊襄愍公集》《辽中书牍》等,今人整理为《熊廷弼集》。 [4-5]












































全    名熊廷弼
别    名熊蛮子
字飞白
号芝冈
谥    号襄愍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广江夏
出生日期1569年
逝世日期1625年
主要作品《辽中书牍》《熊襄愍公集》
最高官职辽东经略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巡按辽东
▪首次沉浮
▪临危受命
▪再任经略
▪下狱处死
2主要成就
3历史评价
4史书记载
5后世纪念
6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熊廷弼祖籍南昌,出身当地大族豫章熊氏。弘治年间,该家族中的熊智宦游湖广,落籍江夏,其子熊万邦(字道兴)就是熊廷弼的曾祖父,移居江夏后世代以务农为生。 [16-17]熊廷弼生于隆庆三年二月初九日(1569年2月24日) [18],长大后身长七尺,颊须较少,有膂力,能向左右射箭。 [19]他在读书方面也显示出很高的禀赋,自幼聪明,记忆力好。他六岁入读乡塾,十岁就辍学,一边放牛,一边挂着牛角读春秋战国到唐宋的演义小说以及《水浒传》。十五岁时,父亲和祖父确信他是读书的料,便让他受业于家族中唯一的生员从伯兄熊廷立,熊廷立后来由于丧父母而无法教导他,他寻找其他先生,但因家贫交不起学费,所以主要以自学为主,终于在十九岁时考中秀才,成为江夏县学生员,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第二年,江夏连续三年饥荒,熊廷弼不得不一边忙于应付家中困境,一边读书。在饥荒期间,除了姨母和以卖油为生的邻居老夫妇外,熊廷弼的其他亲戚以及曾赞赏过他的乡绅们都不接济,熊廷弼由此尝遍世态炎凉,曾当众谩骂同学,他后来的暴脾气也由此形成。尽管家境如此贫穷,但每当熊廷弼一家快饿死时,县学就组织考试,熊廷弼因名列前茅而获得粮食奖励,才渡过了这几年的难关。 [20]

万历十九年(1591年)和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熊廷弼在两次乡试中落榜,随后父亲熊柏也在看不到儿子出人头地的郁闷心情中去世。熊廷弼为父亲服完丧后,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第三次参加乡试,一举夺魁(解元)。 [21]翌年,他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以三甲第一百十五名获赐同进士出身,观政于工部。 [18]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获授保定府推官,任上精明干练,尤其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旱灾和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水灾两次救荒中表现出色,受到直隶巡抚汪应蛟的赏识,被评为“天下理官(即推官)第一”。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行取入京,因支持同乡官员郭正域而得罪郭正域的政敌内阁首辅沈一贯,再加上拒绝推荐沈一贯的同党孙善继的亲戚,所以只被授予工部屯田司主事一职。 [22]




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八月,熊廷弼经过考选,升为试监察御史,分管浙江道。 [23-24]两个月之前,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弹劾辽东巡抚赵楫和辽东总兵李成梁强制内迁宽奠等六堡军民、将此千里之地拱手让给建州女真,明神宗欲派御史核实弃地情况,但一直都没人敢去辽东。等到熊廷弼上任浙江道御史十天后,便被廷推为辽东巡按。据说这就是沈一贯一党(即浙党)为了刁难他而故意给他安排苦差。而熊廷弼本来也“有志四方,喜谈陈汤、傅介子之事,每愤蓟、辽之间虏众骄横”,因此不顾友人劝告,毅然出关巡按。 [24-26]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一月十八日,熊廷弼抵达辽阳。二十六日,就与辽阳道谢存仁、开原道石九奏东行勘察疆界。熊廷弼到了抚顺鸦鹘关,建州女真的酋长努尔哈赤派儿子和女婿带着貂皮、马匹、鹿狍肉和酒来拜见。熊廷弼谢绝了貂皮、马匹,只留下了鹿狍肉和酒,用作野外餐饮之需,十二月二十二日完成勘界,返回辽阳。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熊廷弼确认从清河堡到鸦鹘关失地七十里,孤山新堡失地八十里,宽奠、大奠、永奠、长奠、新奠五堡失地三百里,强制六万四千余军民内迁,而赵楫和李成梁要对此负责,因此他历数赵、李二人丧权辱国、欺君罔上的八项罪状,要求将赵、李二人处斩,并处置其麾下的参将韩宗功、道台张中鸿等文武官员。神宗留中不发,此事不了了之。 [27]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熊廷弼继续留在辽东。上年年底,新任辽东总兵杜松在辽西塞外哈流兔地方大败蒙古插汉部(察哈尔部)中的拱兔部落的捷报,而宁前道副使马拯则参劾其误攻“款夷”(已归顺明朝的部落)、擅起边衅,这些事务都需要熊廷弼参与处理。熊廷弼内心也不赞成杜松“杀款”之举,但为了避免刺激杜松并伤害士气,在奏疏中肯定了杜松的胜利,同意发下赏赐,并严防拱兔报复,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28]到了三月,拱兔果然发起报复,在大胜堡(今辽宁锦州凌海市大胜堡村)奇袭明军,屠杀百姓,熊廷弼将此败归咎于杜松“杀款”,使其被罢免。 [29]言官宋一韩、朱一桂又弹劾熊廷弼苛责杜松、偏袒马拯,并且不应重视“款夷”,熊廷弼则在数月内五疏驳斥,还举出了杜松强买人参、貂皮以及滥杀降夷、克扣饷银等更多罪行(后又驳斥两次,但与杜松无关)。 [30]熊廷弼还特别注意到努尔哈赤逐渐强大及其对明朝的威胁,而辽东的“屯塞、城堡、墩台、壕堑、军马、器械、钱粮之类一无足恃”。 [31]他在六月十八日借努尔哈赤的军队在靖安堡踩踏田禾以及在抚顺关勒索人参钱等事警告朝廷,辽东兵备松弛,如不“蚤发内帑,以济紧急”,辽东将失,进而危及蓟州乃至京师。神宗同意从一些部分抽出三十万两运往辽东,整顿兵备。 [32]经过他对辽东的一番巡按,辽东地区“风纪大振”。 [33]




首次沉浮

熊廷弼在辽东功劳卓著,朝廷欲直接起用他为辽东巡抚,被熊廷弼推辞。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许弘纲提议让熊廷弼提督北直隶学政,但与熊廷弼、郭正域为敌的言官段然不想让熊廷弼来北京,便向吏部尚书孙丕扬提议将熊廷弼调任提督南直隶学政,理由是“南中人才盛,非文望莫能鉴;士风悍,非威望不能警”,熊廷弼文武兼备,十分合适,于是孙丕扬同意调动。 [34]六月二十三日,熊廷弼正式被任命为提督南直隶学政。 [35]七月二十五日,熊廷弼入山海关,八月初七日抵京,在向神宗呈上了请求赈济遭受水灾的京东百姓的奏疏后,南下赴任督学。 [36]




辽东形势图
熊廷弼在南直隶,针对当地士子沉迷诗文、不看《性理大全》《通鉴纲目》等书、“无实学”的特点,厉行整顿士风、扭转学风,考试时鼓励在“经(经义)”“论”中选择“经”的学生,打压选择“论”的学生,由此罢黜了乡绅权贵子弟,提拔了许多寒微之士。他还对地方权贵毫不顾忌,曾有一次将考试中行为不当的一名州籍大官的公子绑起来杖责,迫使该大官闯入其衙门救出自己的儿子。他的刚正严明让许多南直隶士子愤愤不平,骂他“与士为雠”,东林党人尤其对他不满,认为他就是存心打压东林党,因此他与江南乡绅的关系十分紧张。 [37-39]随后,熊廷弼惹上了麻烦,太平府生员梅宣祚勾结他的族中兄弟梅振祚、梅子祚、梅羽祚、梅俞祚、梅望祚以及宣党首领汤宾尹的族人汤必守将一名姓徐的妇人藏在家中作为性奴,宣城生员苏海望、李茂先、冯应祥、芮永缙等报官,最后双方都受到官府处罚。万历四十年(1612年),熊廷弼到宣城巡视岁考之际,有人向他举报苏海望、李茂先、冯应祥、芮永缙的劣迹,熊廷弼为了整顿士风,对这些滋事生员予以杖责,其中芮永缙被打死。翌年正月,应天府巡按御史荆养乔在辞官时弹劾熊廷弼为献媚其好友汤宾尹而故意杀死芮永缙。左都御史孙玮着手调查此案,熊廷弼也被迫回籍听勘。负责调查的御史徐应登证明熊廷弼并无讨好汤宾尹之事,本身也对梅家深恶痛绝,其所作所为无可指摘,熊廷弼得以过关。 [40]
尽管如此,熊廷弼并未复职,而是在家中赋闲。此后他不过问朝政,“一切除目、邸报不入目者七年”,除了修桥筑堤等涉及民生的事项外,他从来不主动拜谒官府。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母亲去世后更到乡下居住,即使有时回城也是在园中种树、养鱼、下棋而已。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杨镐被起用为辽东经略。朝廷本来也想起用熊廷弼为监军,但杨镐之前任辽东巡抚时就与时任巡按的熊廷弼不和,所以阻止了此议。翌年三月,杨镐组织的进剿努尔哈赤的明军于萨尔浒之战中溃败,群臣纷纷建议起用熊廷弼,于是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二十二日拜熊廷弼为大理寺左寺丞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宣慰辽东军民。四月十二日,熊廷弼接到圣旨,四月十七日离家北上。 [41-42]本来廷议是想让他取代杨镐,但当时的首辅方从哲袒护杨镐及李如柏,又压了两个月。等到开原陷落,神宗才在六月二十二日正式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41] [43]




临危受命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初六日,熊廷弼陛辞,随后带着尚方宝剑前往辽东。行至锦州的十三山驿,得知铁岭陷落,辽东局势更加危急。八月初二日,熊廷弼在海州(今辽宁海城)与杨镐交接,翌日兼程进入辽阳。熊廷弼一路上都看到往西边逃窜的辽东军民,不断派人劝止。等他到了辽阳后,就逮捕了将家眷搬出城的前知州李尚浩,并要求富户把搬到城外的家眷迁回,由此人心得以稳定。接着,他还斩了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及贪将陈伦,设六坛以哭祭死难军民,并赶到最前线的沈阳,布置防御事宜。 [44]然而此时辽东精锐丧尽,援兵迟迟不来,尤其是能够制敌的火药只剩一千余斤,令熊廷弼吓出一身冷汗。 [45]所幸努尔哈赤在打下开原、铁岭后并未进攻辽阳、沈阳,而是转攻北关(叶赫部),因此辽东明军得以有喘息之机。在努尔哈赤攻北关之际,熊廷弼派辽东三总兵李如桢(驻沈阳)、李光荣(驻沈阳)、贺世贤(驻虎皮驿)到抚顺一带虚张声势,途中遇到一千后金兵,贺世贤将其赶走,但其他两总兵退却,因此贺世贤仅斩获十级。熊廷弼不仅未能达到声援北关的目的,还更加看穿辽军战斗力之低下。八月二十四日,沈阳各营军丁正在挖营盘时,得到北关陷落的消息,纷纷逃走。熊廷弼赶紧派开原道佥事韩原善去镇抚,韩原善不敢去,熊廷弼又派分守道阎鸣泰到沈阳,行至虎皮驿,看到南逃的军人后也回到辽阳,力言沈阳不可守,应专守辽阳。贺世贤也有这样的建议,熊廷弼也赞成此议,遂采取“并沈保辽”之策。 [46]他还反复强调李如桢不堪任用,遂改由李怀信代之,并将李光荣调往辽西,由援辽总兵柴国柱与贺世贤、李怀信镇守辽东。 [47]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熊廷弼见努尔哈赤并未进攻,便重新部署沈阳的防守事宜,为此筑沈阳城与奉集堡,同时亲往抚顺故城,查勘地势。 [48]数月劳累之下,熊廷弼在五月二十一日一度呕血,六月初一日才重新办事,初四日就前往新修的奉集堡视察,接着又前往清河、宽奠、镇江一带视察,十六日才回到辽阳。 [49]在此期间,后金又开始对辽东展开小规模骚扰,先后袭击了秃老婆山城、花岭山城、王大人屯、白官人屯等山城、屯寨。七月底,神宗驾崩,努尔哈赤趁机于八月亲自率军进攻沈阳,熊廷弼于二十一日披甲从奉集前往沈阳督战。贺世贤在野战中被后金击败,退守沈阳,此时熊廷弼已率副将李秉诚、赵率教等赶到,后金军撤退。此役明军伤亡三百余人,只斩四级,但保住了沈阳城,熊廷弼也看到了“奴贼渐知内地之有兵,官兵亦渐知自身之有胆”的些许变化。 [50]




熊廷弼
在熊廷弼守辽东的一年间,屡屡催促朝廷调来道将(监军道和将领等文武官员)、援兵及饷银等,但进展十分缓慢,令性急的熊廷弼十分恼火。他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点名大骂“兵部尚书黄嘉善、户部尚书李汝华身担兵饷重担,皆图全躯保妻子,莫有肯为皇上拼死力争、上紧干办者,何况各省镇督抚诸臣?……日挨一日,不致亡辽东、危北京而使皇上独当大祸不已也。当此之时,即按丁汝夔、王忬、王汝孝等故事尽戮诸臣,亦何补于成败存亡之数哉!” [51]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五月,患病的他在上疏中批评“朝臣太平优游,官盛任使;皇上深居静摄,禁不闻声”,并大声疾呼“请问皇上要辽东否? 再问朝臣要辽东否?” [52]此语被视为“要挟”“无人臣礼”。 [53]神宗生前并未责怪他言辞激烈,而是称赞他“一意振刷,恢复封疆,朕深切倚赖”。 [54]等到神宗死后,朝臣就开启了对他的弹劾。第一个弹劾他的是奉命巡视辽东的太常寺少卿姚宗文,在八月二十五日上疏指责熊廷弼在五、六月间应对后金骚扰的过程中前后说法不一,掩过邀功,并数落他“兵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附戢,至工作之无时而已,刑威之有时而穷,废群策之不足以图大功;恃独贤之不足以成大事”。 [55]据说此次弹劾是因为姚宗文此前请熊廷弼帮他办事未被答应以及认为熊廷弼待他无礼所致。 [56]在此次弹劾尚未解决之际,明光宗驾崩,明熹宗登基,对熊廷弼的弹劾仍在继续。熹宗登基六天后的九月十二日,御史顾慥弹劾熊廷弼逗留不进,存在讳败、邀功、劳师、耗财、傲气、告病等诸多罪状。 [57]翌日,另一御史冯三元弹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熹宗遂命九卿科道讨论熊廷弼的问题。 [58]张修德、魏应嘉、杨涟、王继曾等科道官纷纷指出熊廷弼任上的各种过失。熊廷弼一面辩解,一面求去。最后吏部尚书周嘉谟等开会决定罢免熊廷弼,九月二十一日得到熹宗批准。 [59]十月十七日,熊廷弼与新任经略袁应泰交接,卸任辽东经略。 [60]不仅如此,朝廷还要派人去辽东查勘熊廷弼的过失,熊廷弼在给友人的信中感慨“辽已之亡而致存,不佞(指他自己)且之生而致死”,随后回籍听勘。 [61]本来朝廷准备派弹劾熊廷弼者之一的魏应嘉去辽东,后来受到阁臣方从哲、刘一燝等及言官吴应奇、杨涟的反对,才派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去。 [62]至天启元年(1621年)闰二月,朱童蒙呈上了一份肯定熊廷弼功大于过的报告,认为熊廷弼能保全辽东数万生灵,其错误在于任性使气。熹宗遂下旨嘉奖熊廷弼“力保危城,功不可泯”,决定“及时起用”。 [63-64]



再任经略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还没等朝廷给熊廷弼安排新的职务,后金就大举攻明,辽阳、沈阳等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全部陷落,袁应泰、贺世贤等文武大员死难。阁臣刘一燝将这一局面归咎于罢斥熊廷弼,要求重新起用他。 [65]不过兵科给事中郭巩反对起用“丧师误国、假病欺君”的熊廷弼。 [66]熹宗斥罚了郭巩,于三月二十四日起用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 [67],四天后下达敕书,表达之前罢免他的后悔之意。 [68]熊廷弼对辽事感到悲观,在给家乡友人张五云的信中说自己“外无应援,内无帮助,七尺之躯,已拟交付朝廷,置成败死生于度外矣”。 [69]五月,熊廷弼抵达北京,觐见熹宗,请求不要追究当初弹劾自己的言官的过失,熹宗不听,将姚宗文革职为民,贬谪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郭巩等出京。 [70-71]六月初一日,熊廷弼提出封锁后金、稳扎稳打的三方布置之策,主张复设经略于山海关,统筹指挥。 [72]六月初六日,熊廷弼被升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等处军务。 [73]一个月后,熊廷弼陛辞,熹宗除专敕外,加赐敕书一道、尚方剑一把,副总兵及以下将官允其先斩后奏,另外拨给他京营五千人,随行领军将官纻丝一表里、银二十两,标下各军每名银二两。熹宗还赐给熊廷弼大红麒麟服、纻丝四表里、银五十两,并赐宴都城外,五府、戎政、部院堂上掌印官陪饯,表现出对他极高的期待。 [74-75]

熊廷弼上任后不久,就与驻扎辽西最前线——广宁(今辽宁北镇)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王化贞主张在三岔河(辽河下游)岸上布防,以图进取;熊廷弼明确反对,认为辽河狭窄,后金军骑马就能渡过,到了冬天,河水结冰,渡更加容易,而且沿河堡垒小,难容重兵,这种防线十分脆弱。熊廷弼的意见是在河岸布置小股侦察兵,然后多置烽火台,保持预警系统畅通;大部队集结在广宁附近,构筑若干营盘,互为掎角,围绕广宁坚城进行防守。 [76]监军御史方震孺支持熊廷弼,王化贞之议也就作罢,但“经抚之争”的局面从此开始。 [77]在其他方面,熊、王也多有争执。七月,王化贞派毛文龙奇袭镇江(今辽宁丹东九连城镇),熊廷弼认为此举打草惊蛇,为时过早 [78];八月,王化贞要渡三岔河袭击海州,熊廷弼不得已率十几名家丁前去接应,但奏称海州取易守难,不宜轻举,王化贞果然无功而还 [79];九月,王化贞以为能借得蒙古林丹汗四十万大军来助 [80],熊廷弼则强调蒙古人不可靠,应注重培养明军自身的力量。 [81]就连各地援军的名号叫“平辽”还是“平东”,熊廷弼和王化贞都要起争执,王化贞要用“平辽”,熊廷弼认为这会刺激辽人,主张改为“平东”或“征东”。 [82]双方矛盾可以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朝中的兵部尚书张鹤鸣则骗他王化贞,与熊廷弼为难。 [78]如熊廷弼想起用佟卜年招抚辽人,就遭到张鹤鸣的反对,所以佟卜年未能被用于辽东。 [83]十月底,王化贞又准备渡辽河,由于张鹤鸣和王化贞一直主张经略出关,熊廷弼不得已率麾下五千人出关,十二月初抵达广宁右屯卫(今辽宁凌海市右卫镇)。 [84]此时,王化贞又自以为李永芳能当内应,再加上首辅叶向高是他的座师,更加得意忘形,扬言“请兵六万进战,一举荡平”。 [85-86]熊廷弼则奏请按王化贞说的办,并马上罢免自己,“以无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经抚之争”由此达到高潮。 [87]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十二日,熹宗命九卿科道开会讨论“经抚之争”的问题,27人支持王化贞,52人中立,只有李精白和徐扬先二人明确支持熊廷弼。讨论的结果是赐王化贞尚方剑,命其专管广宁事,熊廷弼改用他任。还没等熹宗正式下旨,就得知努尔哈赤入犯的消息,熹宗只好责令熊、王二人以大局为重,继续合作。 [88-89]努尔哈赤于正月二十日渡过辽河,进攻广宁。此前熊廷弼已部署刘渠以两万人驻守镇武堡,祁秉忠以一万人驻守闾阳堡,罗一贯以三千人守西平堡。由于内奸孙得功作祟,广宁在两天内就失陷,罗一贯安排的三员守将先后战死,王化贞从广宁城中仓皇出逃,其所期盼的林丹汗援军并未及时赶到。努尔哈赤进攻广宁时,熊廷弼听从监军道邢慎言的建议,于二十一日率兵前往闾阳应援广宁,但佥事韩初命反对救援,熊廷弼又在二十二日傍晚出闾阳,整队前往大凌河。 [90]翌日,熊廷弼见到了狼狈的王化贞,挖苦道:“六万军荡平,竟何如?”王化贞深感惭愧,接着询问防守宁远、前屯之计,熊廷弼表示因王化贞贪功冒进,一切为时已晚,护送百万军民进入山海关才是当务之急。 [91]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回到山海关,辽西遂被放弃。 [90]但努尔哈赤占领广宁后没有选择长驱直入,因此广宁之战的后果并未扩大化。




下狱处死




熊廷弼致友人手札
熊廷弼回到山海关三天后即上疏请罪,说已经在准备囚车,只等将数十万乱军难民安置好,就把自己装进囚车前往北京。熹宗回旨:“封疆失守,熊廷弼罪将何辞? 姑准戴罪守关、立功自赎。” [92]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初六日,熹宗又听从兵部侍郎王在晋的建议,敦促熊廷弼、王化贞等出关收复失地,以立功赎罪。 [93]内阁首辅叶向高也写信给熊廷弼,警告“不出,则于法无贷,吾再不能救护”,但熊廷弼已经预知自己未来“终不免于逮且死耳”的命运,并未出关。 [94]二月十一日,通政司右通政许维新、朱一桂与大理寺左少卿冯从吾、太常寺少卿董应举、太仆寺少卿何乔远合疏请逮熊廷弼、王化贞。 [95]两天后,御史贾毓祥请求逮捕熊廷弼、王化贞,叶向高票拟逮捕王化贞,命熊廷弼回籍听勘,得到熹宗批准。 [96]礼科给事中周朝瑞上疏请求留用熊廷弼,叶向高票拟“熊廷弼留着用”,熹宗大怒,命宦官询问叶向高为何如此票拟,叶向高回答:“熊廷弼似胜王化贞。”熹宗知道后,讽刺道:“熊廷弼走得快,果胜。”随后不再有留任熊廷弼的呼声。 [97]三月初四日,新任大学士孙承宗上疏请求逮捕熊廷弼,熹宗乃下令将熊廷弼下法司提问。 [98]四月初一日和初九日,新任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两次会审熊、王二人,熊廷弼主张自己的本职是驻守山海关,对广宁陷落没有责任,王化贞则坚称广宁陷落是由于熊廷弼不来救援。 [99]三法司认同王化贞的说法,认为熊廷弼逃跑弃地的责任不可推卸,于四月十七日上奏,请求将熊廷弼、王化贞都判处死刑,特别提到熊廷弼判死刑存在是与之前的经略杨镐、袁应泰比较的结果,说他“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若厚诛化贞,而廷弼少及于宽……不唯无以服天下万世之心,恐无以服杨镐、袁应泰之心矣”。熹宗依拟。 [100]
不过,三法司的审判结果只是迎合皇帝,迟迟没有确定熊、王二人行刑的时间,尤其是参与审案的刑部主事顾大章认为熊廷弼罪不至死,所以熊廷弼、王化贞都未被立即处死。阁臣叶向高和孙承宗虽然起初并不站在熊廷弼一方,但始终不同意处死熊廷弼。 [101]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即将进入秋天,御史刘徽上疏催斩熊、王,叶向高票拟等法司决定,而法司却拖了下来。 [102]九月,叶向高以王化贞在蒙古人中有威信为由,请求停刑赦免熊、王二人,熹宗允许暂缓处死,但没有赦免二人。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又到秋后问斩之际,叶向高又趁熹宗第一次郊祀之机,请求停刑,熹宗允许。 [103]天启四年(1624年)秋,叶向高已去,正在关外督师的孙承宗又上疏请求给杨镐、熊廷弼、王化贞减刑,熹宗允诺不杀他们。 [104]朝中也一直存在伸救熊廷弼的声音,先是周朝瑞与徐大化之间的互劾,接着又是王纪和大学士沈㴶之间的互劾,此外还有杨维垣参劾顾大章收了熊廷弼4万两银的贿赂,为其辩护免死,周朝瑞、王纪、杨维垣都是东林党人,他们或反对处死熊廷弼,或拖延熊廷弼行刑时间,而徐大化、沈㴶、杨维垣则是浙党或齐党,先后投靠了熹宗宠信的宦官魏忠贤,他们要求立即处死熊廷弼,就这样,熊廷弼的生死直接与党争挂钩。由于东林党在朝中尚有相当的势力,所以熊廷弼的行刑一直悬而未决。 [101]

天启五年(1625年),东林党失势。徐大化于二月上疏提醒有股势力(即东林党)在包庇熊廷弼,导致其迟迟没有行刑,并暗示熊廷弼向东林党人行贿。 [105]其后熊廷弼向汪文言贿赂求生的证供被提交,甚至还有人说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奏疏就是熊廷弼起草的 [106],形势急转直下,催斩的奏疏接踵而来,从五月到八月,连续有御史门克新、石三畏等人相继上疏请诛熊廷弼。压倒熊廷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冯铨。据说他看到绣像小说《辽东传》中有其父子奔逃一回,而此书又将熊廷弼描述得十分正面,因此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文华殿经筵中与顾秉谦等阁臣一起举出此书,奏请杀熊廷弼,得到熹宗批准。八月二十五日,熹宗正式宣布诛杀熊廷弼。 [107-108]八月二十八日五更,山东司主事张时雍去提人,熊廷弼已经醒了,从容换洗收拾,把衣冠整理好。狱卒催他赶紧的,熊廷弼正色道:“我大臣也,还要拜旨,岂得草草?”张时雍见其胸前挂着一个执袋,问是什么,熊廷弼说是谢恩疏,张时雍说:“你没读过《李斯传》吗?囚犯有资格上书吗?”熊廷弼说:“这是赵高的话!”张时雍为之语塞。随后前往西市被斩首,临刑前作“可惜复可惜,报国心寸赤”的长篇绝命辞。 [106] [109]

明熹宗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后来,御史梁梦环说廷弼侵盗军费十七万两。御史刘徽说熊廷弼家产值百万两银子,应该没收了充作军费。魏忠贤便矫诏命令严加追赃,熊廷弼家全部资财不够,连亲戚、本家都被查抄。东夏知县王尔玉向熊廷弼的儿子勒索貂裘、珍玩,得不到,就要打人。熊廷弼的长子熊兆珪自杀身亡,熊兆珪的母亲喊冤,尔玉就扒掉她两个丫环的衣裳,打了她们四十板。无论远近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叹息、愤恨。 [1]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下诏书停止追赃。那年秋天,工部主事徐尔一上书诉说熊廷弼的冤屈,说:“当年广宁兵十三万,粮草百万担,全都交由化贞管理。廷弼只有五千名援辽部队,驻守在右屯,距离广宁只四十里。化贞忽然之间同三四百万辽民一下子都败退下来,廷弼只五千人,不一起败退就够了,还能指望他屹然不动,坚壁固守吗?廷弼的罪在哪里呢?我请为他平反昭雪,用以激励有苦劳的大臣!”明思宗不同意。 [2]

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大学士韩爌等上书说:“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据国法是从来没有过的。”明思宗颁发诏书允许熊廷弼的儿子拿他的首级回去安葬,谥号襄愍。 [3]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主张三方布置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4]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明史》:①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②惜乎廷弼以盖世之材,褊性取忌,功名显于辽,亦隳于辽。假使廷弼效死边城,义不反顾,岂不毅然节烈丈夫哉!广宁之失,罪由化贞,乃以门户曲杀廷弼,化贞稽诛者且数年。 [4]

朱童蒙:臣入辽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策马趋救,何其壮也?及见官兵驽弱,遽尔乞骸以归,将置君恩何地?廷弼功在存辽,微劳虽有可纪;罪在负君,大义实无所逃。此则罪浮于功者矣。 [4]

刘一燝:①使廷弼在辽,当不至此。 [4]②廷弼守辽一年,奴酋未得大志。

韩爌: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焦脣敝舌,争言大计。魏忠贤盗窃威福,士大夫靡然从风。廷弼以长系待决之人,屈曲则生,抗违则死,乃终不改其强直自遂之性,致独膺显戮,慷慨赴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 [4]

计六奇: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 [6]

夏允彝:自有辽事,所用人,鲜能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为庶几;而武臣如刘綎、杜松、满桂、祖大寿、吴三桂,其最着也。 [7]

乾隆帝:①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②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③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时。抒诚效命。所奏诸疏。具见忠鲠。而其时主闇政昏。不惟不用其言。转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8]

汪荣宝:明自用兵以来,督师者如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辈,皆以盖世之才,能称其职;而诸将委身许国,效死不屈者亦前后相望。 [9]

蔡东藩:熊廷弼、孙承宗二人,为明季良将,令久于其位,何患乎满洲?廷弼可杀,承宗可罢,镇辽无人,满军自乘间而入。明之祸,满洲之福也。虽曰天命,宁非人事? [10]

萧一山: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皆以盖世之才,治辽事而有余,然或内毁于阉党,外罹于反间,不终其位。 [11]

学者阎崇年则认为熊廷弼第一次巡佐辽东有功,第二次有功,第三次则有功、有过。他虽被委以重任,其三方布阵的构思也曾经被认同,而实际上根本无法实施,即使没有王化贞扯后腿,广宁(今辽宁省北宁市)之失也是必然的结果。当时广宁虽然失守,但后金军尚未到达广宁,仅有叛将孙得功哗变,“守御之具甚备,即贼至城下,未必可攻而入也。”以熊廷弼在军中威信,又有一支可靠的兵马,应是可镇压乱兵。再者,即使广宁确定已不可守,如王化贞所言,守卫宁前(宁远、前屯),后金兵力有限,无力深入,整个辽东也未必沦陷。但熊廷弼只是看王化贞闹笑话,将物资一律烧毁,引导数十万军民退守山海关,却没有进行最后的广宁保卫战,于是金兵不费一兵一卒占领辽东,成为后来魏党杀熊廷弼的一大口实。 [12]




史书记载

播报
编辑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4]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熊廷弼公园
熊廷弼公园位于江夏区纸坊城南青龙水库旁(乘公汽901路可达)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中园,以明代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熊廷弼(江夏纸坊人)之名命名。公园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1。9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0.93万平方米,绿地率为83.41%。公园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公园内林木葱茏、碧水涟漪、山清水秀、曲径通幽、风景如画,分陆地景点区和水上游乐区。陆地景点区建有曲廊八角亭、儿童乐园、停机坪、熊廷弼塑像、项英塑像、飞白亭、熊公祠、熊公墓等,水上游乐区建有标准游泳池,可供体育比赛。

牌楼1986年建成,高12米、宽16米,基座采用大理石,上盖绿色琉璃瓦,位于公园正门。牌楼上“熊廷弼公园”几个大字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题写。

熊公祠1987年建成,占地面积为120平方米,屋面盖黑色布瓦,中央为天井,两边设回廊。正厅内有熊廷弼座像,整个建筑庄严肃穆。熊公墓位于熊公祠后面。墓道两侧苍松翠柏,墓前立石碑一座。碑文为清代所刻,上书“明兵部尚书辽东经略谥襄愍熊廷弼之墓”。

飞白亭位于熊公祠右前方,1989年建成,四翼角,绿色琉璃瓦屋面,面积26平方米。中央立有石碑一座,上刻清乾隆皇帝论熊廷弼和熊廷弼传略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6: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留着两三寸长的指甲,葱管一般,究竟做什么用的?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之前撰文分析过晴雯的指甲。曹雪芹曾两次描述晴雯指甲,一次三寸,染了红色;一次两寸葱管一般白色。从两次指甲的颜色和长短,隐喻晴雯悲剧的一生。那么,晴雯平时留那么长的指甲到底做什么用?








古人三寸约等于现在10厘米,这个长度的指甲,可以肯定是无名指和小指所留。能长这么长,平日必然加倍呵护,小心翼翼,稍一不注意就会折损。晴雯在怡红院仗着贾宝玉宠爱,十指不沾阳春水,真真与千金大小姐无异了。

古人留指甲久已有之,在清代的宫廷剧中特别常见的看到的“护甲”其实汉朝就有出现。那些妃嫔们人人皆有长长的“护甲”,材质装饰根据身份不同而有差别。但功用只有两个:保护指甲和美观。

长指甲可以令手指变得更加修长和美丽。而美甲也不是现在人才有的时尚。晴雯生病,胡庸医看到的晴雯的指甲,就是装饰过的。

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

金凤花不是现在所说的金凤花,而是凤仙花,古人常用凤仙花的根茎染指甲,现在每年端午,很多地方也有这个习俗。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记载: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比起现在的指甲油,凤仙花染的指甲,经年不退,又不厚重黏腻,是古代女子最好的指甲修饰选择。








清代洪亮吉《十二月词之七》中云:七月七日侵晓妆,牛郎庙中烧股香……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红。斜簪茉莉作幡胜,鬓影过处绕香风。


晴雯留那么长的指甲,本身没有特殊作用,就是为了“美”。当莹白柔若无骨的纤纤玉手配上两三寸长或鲜红,或葱白一般的指甲,别说男子,哪个女子见之都应该羡慕吧。而古人对这种细节处的美的追求从来不曾中断。常有诗文歌咏之。

元代乔吉在《朝天子》词中说: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玉葱,翠峰,娇怯琵琶重。

晴雯的职责就是贾宝玉身边红袖添香人。贾母认定她模样、言语、行事风格都符合给贾宝玉做妾的标准。晴雯知晓自身定位,才在容颜上着重修饰自己,以求名副其实。

唐代韩翭专门《咏手》诗,借以赞叹女子手的柔美,其中指甲被他写得尤其美:

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背人细睰垂胭脂,向镜轻匀衬脸霞。
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折花。

古人对美的要求是苛刻甚至有些不符合人情常理。比方三寸金莲这种扭曲的“美”,而三寸长的指甲也未必多美。但古人推崇,女为悦己者容,晴雯留着长指甲,也是为贾宝玉而留。

只可惜,就像霸王护不得虞姬,贾宝玉这“混世魔王”也护不得晴雯。终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被王夫人撵走后香消玉殒。她那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也随着贾家抄家成了留给贾宝玉最后的一段思念。








晴雯排名《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虽说缺点很多,但其身上自洁自爱的品性深深令人敬爱。曹雪芹树立晴雯这样一个女子是告诉世人,作为最底层的一类人,即便“身为下贱”,仍能像那些千金小姐一般自尊自爱,这种对人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最难能可贵的品格。这一点,贾家奴才中唯有晴雯做到了。

晴雯的两根葱管一般指甲最终被剪断交给贾宝玉,代表晴雯与自己、与贾家、与贾宝玉、与世俗的彻底割裂。从那一刻起,她只是个没有人疼爱的可怜女孩子。她死前喊了一夜娘,是她一生最真挚的渴望,娘不在,谁能爱她?

以上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发布于 2019-10-23 0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8: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四=====晴雯为谁点?【女儿痨】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27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王夫人为“女儿痨”撵晴雯,这到底是什么病?真的无可救药吗?



栖鸿看红楼

栖鸿看红楼



文人





王夫人在第七十四回就召见了晴雯,并且当面说过:“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接着又向凤姐说:“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





这时候王夫人已经决定了要撵晴雯,并且公布了她的决定。但是这次见面:“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王夫人对晴雯的了解,还停留在名字和本人对不上号的阶段,她哪里能知道晴雯有病?更不用说了解晴雯有什么病了。





晴雯有病,是袭人探母那回,只穿着小衣到院子里吓唬麝月,着凉感冒。本来这不是什么大病,第二天已经请医生看了,而且以宝玉的细心和杂学,看出第一位太医不靠谱,换了可靠的王太医。换理说,晴雯的病应该很快就会好。





但是出了一点波折。一个是平儿悄悄告诉麝月坠儿偷东西的事,被宝玉偷偷听到,转述于晴雯,晴雯发怒责打坠儿;另一个是宝玉不小心烧坏了珍贵的雀金裘,晴雯带病连夜加班补衣。两件事都加剧了晴雯的病情。





不过,在接下来的寿怡红等情节中,晴雯又生龙活虎、嬉笑如常,算是已经病愈。但是留下了隐患,大概遇到“时气不好”就会重新发作,所以王夫人召见之时,“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





真正使晴雯由病而死的,是王夫人召见羞辱斥责,晴雯“这气非同小可”,以至于“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以及被逐后“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才会“病上加病”的。也就是说,晴雯的死,倒有一大半是王夫人促成的。





至于王夫人向贾母汇报“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完全是王夫人的小题大作、加油添醋,甚至是无中生有:用“女儿痨”这个严重的、具有传染性的病症,作为逐晴的理由,隐含着保护宝玉身体健康的因素,使得贾母也无可挽回了。

发布于 2020-06-22 2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2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筼筜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汉语词语








收藏



0


0











筼筜是一个汉语词语,指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有时也指地名。












































中文名筼筜
拼    音yúndāng
注    释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其他释义地名


目录

1注释
2词汇





注释

播报
编辑

拼音: 筼 yún 筜dāng

注释,

[tall bamboo poles grown along the river]。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陕西洋县筼筜谷所产之竹。

2:地名,厦门思明区内一个街道办事处,筼筜街道办事处,来源于筼筜湖。

3:地名,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镇筼筜村。

4:地名:浙江省瑞安市筼筜桥村。来历:古时村边塘河桥以竹搭建(现为钢混结构),由此而得村名。历史名人:清朝水师将领陈步云。




词汇

播报
编辑

筼房(竹房);

筼簦(有长柄的竹笠);

筼筼笋(大竹笋)






筼筜(2张)



筼筜既是一种竹名,那么它是什么竹子呢?陈松河通过考证大量相关文献得出结论,“筼筜竹”高应为7米以上,围径应是34.5厘米(换算成直径约为11厘米),节间长(一节相距)应是1.38米。以此标准来衡量,称之为“大竹子”、“巨竹”实不为过。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厦门地区的确有这么大的竹子,因为厦门地区属于南方大型丛生竹分布区,出现大的竹子类型并不为怪。
陈松河说,曹毗《湘中赋》“竹则筼筜白,乌,实中,绀族”指出了筼筜竹是一种白(皮)竹子,相关记载又进一步推断筼筜竹的表面应覆盖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的东西,而且该竹“叶疏而大”。

一些人也许会纳闷,为什么筼筜港没有“筼筜”的记载呢?如厦门最早的方志《鹭江志》、民国时的《厦门志》和《同安县志》均不见有“筼筜竹”。

陈松河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方志记述的时候筼筜竹分布范围较窄,确实漏记了。二是这些方志有记述,只是叫法不一样。其中《鹭江志》中的“雪竹”、“长枝竹”,《同安县志》中的“箭竹”、“钓竹”等,皆有可能是筼筜竹,只是史料上没有详细特征描述而无法确证罢了。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粉单竹真的是筼筜竹,那么,重现“筼筜渔火”美妙胜景时,可适当考虑种植一些,展现其挺拔、脱俗的身影,增添一份诗情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7:12 , Processed in 0.0649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