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9 17: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周瑞家的+送宫花】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不满送宫花背后隐藏的明末历史真相
liuhuirong 2023-04-07 发表于湖北 | 3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七回因为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事黛玉使了脾气,那么黛玉的生气有没有道理呢?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尊卑伦序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尤其是贾府这样“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
那么半是客、半是主身份的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贾母两次安排坐序得到答案。
一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接风宴: 黛玉坐左边首位,然后依次贾府三春,再就是站着捧饭的李纨和安箸的凤姐两个媳妇,古时未出嫁的姑娘要比媳妇儿尊贵,所以即使不会留在贾母处吃饭的王夫人仍会“坐下进羹”意思一下,可李纨和凤姐却只能站着了。
再是第五十三回里贾母安排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跟她一起坐在首桌。所以在贾府里顺序应该先是黛玉、再是三春、最后才是李纨和凤姐。可薛姨妈不是贾府里的人,所以薛姨妈特意交代:“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作为贾府客人的薛姨妈给出的顺序是先贾府三春,再林黛玉,最后才是王熙凤,因为没有了挑选的余地,故而给四支,多给两支作为补偿。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黛玉都绝不应该是最后一个。
正因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深知这个尊卑先后的道理,所以她送宫花给三春和凤姐时是不厌其烦的详细“说明缘故”,请看原文“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平儿,说送花儿一事”。偏偏见了黛玉只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只提及黛玉一人,不敢“说明缘故”,唯恐暴露了薛姨妈的宫花是十二朵,是要送他们姊妹几个这样的事实。
可是黛玉何等聪明,若是宫花只送她一人,薛姨妈派个小丫鬟直接送过来就是了,如何敢劳动王夫人的陪房特意给她一人跑腿?故而才有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甲戌侧批:妙!看他写黛玉。】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甲戌双行夹批: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甲戌侧批: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在“看一看”上传神。】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甲戌眉批: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
本是应排在黛玉之后的却能先做挑拣,周瑞家的每送一处宫花,每解释一次送花的缘故,就是将黛玉的体面在各人那里折辱一次, 让别人明白:“我就是欺负黛玉,就是不给她体面!你们一个个都比她重要!”。《红楼梦》采用的是隐晦和间接的写作手法,借由微小的细节描写暗示和揭露隐藏的故事情节,从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句气愤抱怨;从黛玉一向谨小慎微,却会对最不可冒犯的王夫人的心腹陪房发怒这一激烈反应可知,周瑞家的这样作绝不是第一次,而是早已多次,黛玉在贾府中的这许多年里,只要是周瑞家的送东西,拿给黛玉的总是别人挑剩下的,次次都是如此,黛玉自然也就了然心中,故而一看就明白了自己又被轻慢苛待,这才让隐忍惯了的黛玉忍不住怒形于色,黛玉的发问和冷笑还有脂砚斋的不断批注提醒,这都是要读者注意到周瑞家的无视礼数的嚣张做法,从而揭示出王夫人等人对黛玉一贯的刻薄和欺侮。
那么这段周瑞家的无视礼数欺侮黛玉影射的是什么历史呢?前文解过了:周瑞家的就是周奎家的周后,“宫花”落在一个“宫”字上,原来周瑞家的送宫花影射的乃是周后分配宫廷待遇的历史真相!
以膳食花费为例,比较万历三十九年和崇祯十五年的膳食花费
膳食标准(银两/月)
万历三十九年正月数据A
崇祯十五年三月数据 B
差距( A-B)
皇帝
1173两
1046两
降低127两
皇后
335两2钱2分(万历的皇后王喜姐)
360两8钱(崇祯的周后和天启的皇后)
增加25两6钱
皇贵妃
324两3钱8分(王皇贵妃和郑皇贵妃)
无记录,应该359两左右
贵妃
无记录,应该140两左右
164两(皇贵妃田秀英和贵妃袁氏)
通过上表的数据对照可知,崇祯十五年的膳食标准无非是崇祯将自己的减了127两,自从崇祯十三年皇五子朱慈焕被装神弄鬼地吓死了后,崇桢就开始减膳,见《烬宫遗录》载:“皇五子薨,田贵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虽然只减了127两,但总归是个心意。虽然崇桢自己的膳食费减了些,但其他人都有所增加,好的领导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面子图名声的崇祯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那么参照皇后和藩王的膳食费分别增长了25两和38两,贵妃的膳食增长应该不少于20两,依此倒推回去,万历朝的贵妃的膳食月费应为140两左右。
明朝皇贵妃的膳食标准324两是贵妃的140两的2倍多,与皇后相差还不到一两,可见皇贵妃的地位和待遇之高,基本接近皇后。但根据孙承泽的记载:田秀英,虽然贵为皇贵妃,但她的实际待遇却剧减过半,竟与袁贵妃同为164两!
那么崇祯为何如此刻薄田秀英呢?是崇祯为人刻薄么?当然不是,崇祯就是对普通的宫女太监也是极为体恤的。
难道崇祯憎恶田秀英?当然更不可能!
史书明确记载的崇祯的妃嫔有袁妃、卢妃、陈妃、尤妃、刘妃、方妃、沈妃、选侍范、选侍薛、两个王姓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叶子眉、歌舞嫔数人、善弹琵琶的才人《烬宫遗录》:上喜琵琶。庚午辛未间,才人于干淸西暖阁赍曲柄琵琶弹商杂调,歌舞太平,上倾听不倦。以及众多没有名分的青霞女子,可是崇祯始终最宠田秀英,崇祯十年将其父田弘遇封为正一品左都督,并加封太子太保,成为明朝唯一被加封太子三师的妃嫔家族。太子太保属于太子三师,就算给皇后家族加封太子三师也是要非常谨慎的,即使明朝最得宠的万贵妃家里最高也不过是从一品都督同知。而且即使田秀英最后两年缠绵病榻憔悴不堪也始终是“妃最宠”,她的异母弟七岁的田敦吉被封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在田妃死后一年又得袭父职正一品左都督。关于史书上的浩繁的田妃受宠的记载就不一一列举了,仅说说田秀英憔悴不堪的病重时候,为了田妃,崇祯不但干脆的拒绝了周后为他重金购来的令人“欲仙欲死”的尤物陈圆圆,而且崇祯每日都会为田秀英的病情求神祝祷,而最后也就是因为他为田妃病情跑到别的殿烧香祈福导致未能及时赶回承乾宫与田秀英作临终诀别,“东宫田妃最有宠。是夏,田妃病笃,遍走群望,上咸躬致祷焉。临终,上适往他殿行香,不及永诀,回宫大恸,丧礼备极隆厚。”《烈皇小识》
崇祯不但给田秀英安排了隆重的丧礼,还写下了深情赞美的谥文,并拟定了高贵美丽的谥号“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思陵典礼记》载:“皇贵妃田氏谥册文,十五年岁次壬午七月二十四日壬辰皇帝制曰:“桂殿承芳辉冠三星之首,兰宫陨秀礼崇六列之先。惟昭德于生前,宜隆恩于身后。尔皇贵妃田氏,生有令质,早晋荣封,麟趾钟样式振衍绳之庆,鸡鸣效警时襄宵旰之勤。淑问方宣遗芳,遽掩望帷如在,悲空结于璠华辞辇犹闻名应髙于彤管欲彰懿范宜有褒旌爰稽素履。谥为: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灵其有知,尚歆宠渥。”
崇祯还把田秀英的画像与其母亲刘太后的画像一起放在长椿寺,清代进士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一》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兵火后,孝纯像仅存。” 长椿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长椿街。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明神宗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用以居水斋禅师,水斋大弟子为神宗的替修。神宗赐额“长椿”,意味着神宗祝愿他母亲健康长寿。李太后死后人们叫她“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崇祯因想念他的生母孝纯刘太后,让画家画了一张刘太后像,也挂在长椿寺内。田秀英死后,崇祯又将田秀英画像挂在长椿寺内。万历母亲李太后和田秀英的画像都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只剩下刘太后像,后也丢失了。
崇祯十六年的中元节,崇祯对逝世一年的田贵妃追思不已,便召人为她做法事,在玉河桥里放河灯。该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许多。《烬宫遗录》载:“中元节例作法事,放河灯于玉河桥。桥在乾明门之西,石梁如虹、直跨金海。是年法筵倍盛于旧,盖田贵妃以是月十五薨,特追荐之也。”。
而且看《清史稿》 卷四 世祖本纪一的记载 :“(顺治元年五月)己酉,葬故明庄烈帝后周氏,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并如制。”这里说的“神宗妃刘氏”就是那个在为朱由检选妃时力荐排名最后周后做了正妃的那个刘昭妃,崇祯待她极为恭敬,可是我们看到这位死于崇祯十五年的刘昭妃死了两年都未下葬,居然是明亡后才由清廷草草安葬了事!而同年死的田秀英却规制齐备地体面下葬了,侍郎陈必谦负责坟园营建。田妃墓墓圹、墓园的宽敞居然还引起乾隆的感慨:“一妃之費已如此,余诸帝者可知矣”。这葬仪和墓园也足以说明田妃的待遇问题。
既然崇祯始终都对田秀英最为宠爱,绝不会愿意苛待田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田秀英的宫廷待遇被削减过半呢? 这个原因应该是两方面:
1,主观上,田秀英主动为穷皇帝崇祯减负。史书记载田秀英为崇祯缝补衣物精制绣品,婉拒崇祯为她庆生,“田妃能书,甚有机智,诞日在四月,丁丑遇旱,上方斋宿武英已半月矣,至是欲暂还宫,妃遣人力辞曰:正为诞日,不宜还也。”,从这些细节来看田妃一贯是主动节俭开销,所以田妃主动裁减自己的待遇对一心省钱的崇祯来说求之不得;
2,客观上,后宫的把持者周后故意的刻薄苛待田妃。崇祯为了换得后宫和谐以博取“齐家”的好名声,故而百般隐忍周后对田妃的欺凌。比如周后欺凌田妃,找不到田妃过错的崇祯于是命令田妃写一封冒犯周后的奏疏,然后以此为借口将田妃贬入启祥宫思过:“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于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可想而知,崇祯将田秀英进封为皇贵妃自然令周后更为不满。
《明宫词》记载了周后对妃嫔们的封赏:“袁贵妃谨退深宫,得后意,凡游赏嬉戏,每召与同,不召田也。五月十一日,后宣各宫觐见,屏左右,有密谕也。赐宴,赐东西两宫金珠各十二颗,银牌各二事。余俱赐银牌二事。”皇贵妃的待遇与皇后很接近,是贵妃的两倍多,可是周后的封赏却将待遇悬殊的田妃和袁妃等同,而《明宫词》的作者为了掩盖周后蓄意打压田妃的事实,竟然篡改了袁妃的位阶!来看史料:
《烬宫遗录》载: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
《崇祯宫词》载:“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
《崇祯实录》载:“崇祯元年夏四月,甲寅册立田氏为贵妃,袁氏为淑妃。”
《玉堂荟记》和《思陵典礼记》记载:“(皇)上初幸妃宫,谓之铺宫。田已立为贵妃,袁乃铺宫,相去七八年。袁固上即位时与田同选者也。袁仅生一女,宠爱去田远甚。”
《思陵典礼记》载:“崇祯十四年四月,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贵妃,仿万历中例也。”
各类史料都清楚地记载:田袁二人是天启年间同时选入信王府的,可是袁妃不受宠,以至于崇祯过了七八年才初次临幸她,七八年都被崇祯无视的袁妃的尴尬可想而知。因为不受宠,所以袁妃的位阶始终低于田秀英,当田秀英由礼妃升为贵妃时,崇祯才将袁氏册为妃。
可是《明宫词》为了掩盖周后刻薄田秀英的事实,居然将《思陵典礼记》的记载添加了个“皇”字给袁妃,变为“十四年春,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皇贵妃,仿万历中例也。”,就让无宠的袁妃从淑妃神奇地连升两级,变成了与受宠的田秀英一样的皇贵妃!这种骗人把戏,黄宗羲在《明史》中玩得更夸张,竟然将袁写作贵妃,将田写作妃,使得袁妃的位阶变得比田秀英还高一阶!(详见前文《“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为了美化周后,《明宫词》和《明史》真是绞尽脑汁、使尽花招!
由上可见,周后蓄意打压田妃的事实是再清楚不过了,田秀英的待遇减半应该也是周后的要求。为了安抚周后避免周后再生事端,崇祯只好让实为皇贵妃的田秀英的待遇等同袁妃、有名无实。尽管如此,在国家危难之时,收入不到周后一半、仅与袁妃等同的田妃却慷慨解囊,捐出三千两赈济官民,见《崇祯朝野纪》载:“崇祯十四年辛巳正月十一日,流寇李自成陷雒阳,福王自杀……缙彦奏:雒封失陷,凡王府宫眷,内外官绅士民,焚劫甚惨,急须赈济。上曰:朕即措发。除前发赈济银三万两外,御前发银一万两,坤宁宫(周后)四千两,承乾宫(田妃)三千两,翌坤宫(袁妃)二千两……”
再来看一段难以置信的记载,见李清的《三垣笔记》:“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于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又云,凡东西宫对上言,皆自称女儿。”
“自称女儿”是何意呢?明代时明令禁止人口买卖,所以明代买卖人口都是采用“收养”的名义,而不直接说“买卖”,这就是为什么《金瓶梅》里写各房的奴婢都要自称“女儿”,并要将男主人西门庆称为“爹”的缘故。
多奇怪,明朝宫廷沿用前朝传统,后妃都是以 “妾” 自称,如周后对崇祯说话,“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可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如果要对崇祯说话,却要学民间的被买卖的奴婢自降一辈“自称女儿”,妃子将皇帝当爹,这不是乱了朱明皇室的规矩和辈分了么?而且最为奇怪的是只有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两人才会如此自称,而崇祯的其他妃嫔,如陈妃卢妃尤妃等还有周后从江南采买来的“数个歌舞女子”却都不会使用“女儿”这一贱称。看史书记载崇祯为人不但爱惜名声遵规守矩,而且就连宫女太监也会同情体恤,这样的崇祯怎会不顾宫廷礼法故意羞辱他最是看重厚待的田妃袁妃,再说了崇祯一个自小长在宫廷的王爷哪里晓得民间违法买卖人口的称呼玄机?这肯定不会是崇祯的要求,可这“自称女儿”的自轻自贱如何又会是袁妃和田妃两人自己的心甘情愿,难道还要让宫女太监看笑话?
既然不可能出自崇祯的要求,也不是皇室规矩,更无可能是田妃和袁妃自愿使用奴婢的贱称,那么这到底是谁人安排呢?其实只要看看史料,理理逻辑就会明白,这“自称女儿”的羞辱只会是“性严慎”的周后的一手安排。
“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升即中选,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
“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
“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
父亲周奎是个街头行骗的算命先生,选妃决赛中偏偏又排名最后,出身贫贱兼条件不佳的周后如何能不对出身比自己强、排名又比自己前的田妃和袁妃心怀嫉恨?因为东林党和刘昭妃的黑幕操作,“名在第三”的周后居然出人意料的成为了朱由检的正妃,有了正妻身份的周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压制田秀英和袁妃发泄自己深深的嫉恨了。
结果通过官方的选妃的正规程序名正言顺入选的次妃田妃和袁妃两人被逼以民间被买卖的奴婢身份自称,而那些在崇祯登基后即使是真正被买来的“歌舞女子”都无需使用“女儿”这自降一辈的贱称,田妃和袁妃竟连这些被买来的“歌舞女子”都不如,始终都要“自称女儿”!周后是要让“自称女儿”的田妃和袁妃时刻谨记:她才是无比高贵的女主人,而田妃和袁妃永远只是身份低贱的低人一辈的奴婢“女儿”,是连她买来的“歌舞女子”都不如的。
虽然崇祯长在宫廷不了解民间习俗,但宫廷的整套规范的礼仪他总是熟悉的,收养崇祯的李康妃和李庄妃何曾对朱常洛“自称女儿”?更何况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自称女儿”这明显是差了辈分了,可是崇祯居然能十多年安之若素!“自称女儿”的这一小细节暴露出的是崇祯对周后违反宫廷礼制肆意羞辱欺凌田秀英的听之任之的默许纵容,精神上的羞辱再加上身体上的折磨,田妃在宫中的日子如何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可这一切却被东林党颠倒黑白的写作“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
在封建妻妾制度的压迫下,在崇祯的姑息纵容下,不受宠的袁妃还能曲意迎合讨好周后而获得周后欢心“得后意”,可因为受宠成为周后眼中钉肉中刺的田秀英即便再是恭顺小心也是无用,最终母子五人只有皇四子朱慈炤从周后的迫害下逃得性命。崇祯的治家就如同他治国只顾虚名一样都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和谐,这种人真是误尽苍生啊!郭沫若评价崇祯“口惠而实不至”“实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真是一针见血!
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儿”称谓,一份宫廷膳食的待遇清单,暴露出来的是被东林党层层美化的周后那可怕的报复和压制的狰狞嘴脸,以及崇祯沽名钓誉的冷漠虚伪,果然“细节是魔鬼”。正如“春花如海”所说:中宫如此明目张胆羞辱,其他宫人们跟着对田妃有踩踏的行为似乎也有可能,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果然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揭秘林黛玉的隐藏“大观园诸艳之归源”的《葬花吟》
下一篇: 《红楼梦》里狗儿为周瑞争买田地影射的明末真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