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林黛玉+无情燕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令黛玉伤心气恼的无情燕子是谁
liuhuirong 2023-04-08 发表于湖北  |  3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2021年1月11日,研读《红楼梦》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是言说不尽的辛劳求索,无法割舍,因为真相太可贵;提笔难书,因为真相太沉重,如己巳之变的个中秘密、又如崇祯南迁不成的背后隐情,等等等等,只有朱慈炤的《红楼梦》才能向世人揭示这些被精心掩盖起来的明亡真相,感谢大家的长久关注,我将继续努力!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就来好好说说《红楼梦》中众多谜团所指向的那个重要人物。

黛玉的《葬花吟》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梁间燕子太无情”,这“梁间燕子”究竟是谁?又是为何令黛玉伤心气恼的呢?要想知道这个秘密,就要好好了解一下连接史湘云与卫若兰的那只又大又有文采的金麒麟。我在第一部书中已经解密过:这只金麒麟不是一般人,而是满清官修《明史》幕后撰修者——黄宗羲。

黄宗羲出生于余姚的竹桥黄氏,明朝洪武初年,为了逃避征兵,黄家改姓为王,到了成化年间,家族中出了几位达官显宦,如南国子监祭酒黄殉、提学使黄韶,经他们联名向朝廷申请,才又恢复黄姓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后来的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就是黄宗羲的同族,只不过王喜姐家那一支没有改回原姓。

黄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黄宗羲的母亲梦见麒麟入怀而生下了他,因此给他的乳名就是一个“麟”字。虽然是麒麟投胎,但黄宗羲从小并无过人天赋,不过他的父亲黄尊素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东林党大搞党争的核心人员,天启三年,黄尊素被任命为都察院做山东道监察御史,黄尊素带着家人来到北京作官,而黄家在北京的府邸从此成为东林党的固定会面处,黄尊素也因为善于策划而被称为东林党智囊,因此,耳濡目染的黄宗羲自小就深受东林党党争的影响。凭借自己在东林党内的重要地位,黄尊素通过自己的东林党关系网,具体就是通过冯元彪的门路请托嵊县知县邓锡蕃,天启三年,十四岁的黄宗羲轻松取得了别人七老八十都难以考得的生员资格,这种通过走后门获得生员身份的事,黄宗羲自己在崇祯年间至少做过两次,一次是帮助自己的四弟黄宗辕、一次是帮助好朋友卓大丙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

天启五年,黄尊素让黄宗羲拜刘宗周为师。后黄尊素死在天启诏狱中时,黄宗羲十七岁。两年后,崇祯皇帝即位,黄宗羲带着经过著名山人陈继儒指点过的疏章前往京城替父鸣冤。崇祯登基后除灭阉党、优抚东林党,黄宗羲通过四下活动,在合肥金光辰、江西万时华、泰州李清等人的鼎力相助下,使父亲黄尊素获赠大中大夫太仆寺卿,正三品,予祭葬,赐葬费白银三百两,祖、父如所赠官,荫子一人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

崇祯元年五月,刑部两次会审阉党余孽。第一次会审许显纯、崔应元等时,黄宗羲用袖中所藏铁锥猛刺许显纯,使之流血遍体,又殴打崔应元,拔其胡须,而后又进入诏狱棰杀狱卒颜咨和叶文仲两人,可谓凶悍异常。六月,复审太监李实、李永贞,黄宗羲再次拿出铁锥猛刺李实。黄宗羲屡屡成功携带凶器在刑部的公堂之上和皇帝的诏狱之中行凶伤人,没有东林党提供便利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黄宗羲一而再、再而三干预司法、行凶杀人,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办,反而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嘉许,称其为“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清史稿???? 黄宗羲传》,不得不说,大明的律法到了崇祯和东林党的手里彻底变成了笑话。

崇祯年间,黄宗羲四次参加乡试,但均未能考取,因此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李洁非先生发现:身为普通生员的黄宗羲享受的居然是国子监监生的特殊待遇,明朝的两直隶的科举名额比其他各省至少高百分之三十,堪比目下高考北京、上海两地在录取比例上的优势。明朝的北京、南京各有一处国子监,只有国子监太学学生才可以选择原籍或顺天、应天两府中的一个为参加考试地点,黄宗羲能够例外,应该是走了国子监丞韩上桂的后门,因为黄宗羲的叔父黄等素跟韩上桂是隔墙邻居,黄宗羲还跟着韩上桂学诗法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但即便享受着国子监监生的特殊待遇,黄宗羲还是屡试不中,这是因为考举人毕竟不同于考生员,就算有关系也要有相当的文才才行,当时的黄宗羲并没有显示出多高的文才,落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时的黄宗羲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参与复社的签名《留都防乱公揭》驱逐阮大铖。

顺治二年(1645年),黄宗羲同二弟、三弟一起召集了黄竹浦数百青壮年组建“世忠营”武装抵抗清军,不久失败,后黄宗羲于顺治六年六月追随南明鲁王,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两个月后的八月,清廷为扑灭抵抗运动,颁发诏令,要求“以胜国遗民不顺命者,录其家口以闻”,黄宗羲为了让老母不受牵累,离开义军返家,隐居于四明山中。

顺治八年(1651年)的舟山陷落和1659年郑成功反攻南京的失败令黄宗羲彻底失去了抗清的斗志,这成为黄宗羲人生中的转折点,不仅是他思想上的转折点,也是他学问上的转折点,因为认为反清不可能成功,黄宗羲开始专心于讲学收徒和著书立说,他的学术成就从此开始建立起来。也是在这一时期,黄宗羲结交了吕留良。黄宗羲长吕留良19岁,吕留良对黄宗羲十分敬重钦慕,甚至在黄宗炎把黄宗羲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还不敢与之为友,最后在黄宗炎和高旦中的极力坚持下,吕留良这才开始同黄宗羲交往,两人互相欣赏,交往密切。吕留良还写诗《赠余姚黄太冲》,其中写道“绝学今时已荡然,与君一一论真诠”,表明他与黄宗羲结交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事业和切磋学问。

为了从经济上扶助黄宗羲,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吕留良请黄宗羲到自己家的梅花阁教其子弟读书,黄宗羲于是开始在吕家作家庭教师,一直作到康熙五年(1666年),这四年中,两人一起唱和访友,关系甚是融洽。

但在康熙五年吕留良放弃诸生即秀才出身,公然表示了与清廷的不合作态度后,黄宗羲的行为开始出现变化,两人的关系由此开始出现裂痕,并很快彻底决裂。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首先是黄宗羲在合伙购买绍兴祁氏藏书一事上欺骗吕留良。祁氏是东林党名臣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是晚明的大藏书家,弘光政权覆灭后,祁彪佳自尽殉国,其子弟因为牵连抗清,或死或放,祁家败落涣散,不得不低价处理藏书。爱书的吕留良得知后拿出三千两银子委托黄宗羲前去购买,黄宗羲对祁氏藏书心仪已久,于是以束脩入股,即吕留良雇用他担任西席时付给他的拜师费,数额自然不多,因此购书的资金其实主要是吕留良的三千两银子,但黄宗羲却利用吕留良对他的信任,将购得的藏书中的“奇秘难得” 的“精华”善本隐匿下来陆陇其《三鱼堂日记》:黄梨洲……尝为东庄买旧书于绍兴,多以善本自与。,仅交给吕留良一些没什么价值的散乱书籍全祖望《小山堂藏书记》:旷园之书,其精华归于南雷,其奇零归于石门。。

其次是黄宗羲在刻印《刘宗周遗书》一事上玩弄吕留良。吕留良想将《刘宗周遗书》编刻出来,于是拿出三百两银子找黄宗羲合作。问题来了,刘宗周的学生众多,黄宗羲从学时间较晚,而且并不出众,吕留良为什么偏偏要找黄宗羲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照顾朋友么?当然不是,出版《刘宗周遗书》是重大的学术任务,吕留良是非常严肃对待的,之所以非黄宗羲不可,是因为黄宗羲将次女嫁给了刘宗周的孙子茂林,凭借着姻亲之好,黄宗羲得以在业师去世以后,“从其家搜得遗书,乃大阐其说,而公之学问才思复足以通畅之”《黄梨洲先生年谱》康熙七年丁未条。黄宗羲也因此以蕺山真传自居,他的学术代表作《明儒学案》便是以蕺山思想作为纲领的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

可是黄宗羲拿了吕留良的银子后并没有刻书,而是带着自己誊录好的刘宗周遗著跑去找清廷官员姜希辙,请姜希辙出资刻印。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宗羲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写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完成于康熙元年(1667年)的《明夷待访录》,这个书名用意很深,“明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之卦名,表意是日之没于地下;隐喻之意便是贤明之人因逢暗主而被贬抑、迫害,不能伸张政见。《明夷待访录·题辞》中写:“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矣。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密其言也!” 黄宗羲在此使用了“箕子诏访”的历史典故,自比殷商时的箕子,箕子因为劝谏纣王而被迫害,周武王伐纣后,拜访箕子并向他请教,箕子于是将自己的治国策略贡献给武王,黄宗羲借这个题目暗示自己的治国兴邦的政治才能因为政治昏暗而无法施展,期望能够有贤明的君主像周武王对箕子一样拜访重用他。对于黄宗羲期望等待的贤明君主,无论是黄宗羲的朋友吕留良、还是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都认为黄宗羲等待的是清朝统治者,吕留良还因此而斥责黄宗羲“蛟龙变蝌蚪”孔定芳在《明遗民的“后王”理想及其恢复期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年第 3 期。由此来看,黄宗羲早在顺治十八年就已经有了投靠满清的念头,只是碍于要保持自己的清高的明遗民的姿态而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与清廷官员接触罢了。

最终,姜希辙成为了黄宗羲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姜希辙也是刘宗周的弟子,于康熙元年(1662年)回籍待缺,但黄宗羲一直找不到好的名头与之交往,直接找上门去不一定受人待见,而吕留良刻印《刘宗周遗书》的决定让黄宗羲有了一个好主意,黄宗羲于是劝姜希辙出资刻印已经由自己誊录好的《刘宗周遗书》,毫不费力就能享受《刘宗周遗书》出版人的名誉,作为刘宗周弟子的姜希辙对黄宗羲如此贴心周到的提议自然十分乐意,立刻操办完成。

靠着同为刘宗周弟子的同门之谊,更靠着刻印《刘宗周遗书》的合作,黄宗羲成功攀附上了姜希辙,并从此打开了他同清廷官员们交往的门路。可是白拿了吕留良三百两银子,这么一大笔钱总要给一个交代,黄宗羲于是将吕留良的名字以“后学”身份列为校勘者之一,以此糊弄吕留良。吕留良的《后耦耕诗》十首中的第七首中的“青火竹窗誊副本,白头兰幕出新书”句便指此事,严鸿逵注曰:“此专为太冲作也……是年又馆于宁波姜希辙家,悉出其所手录书以求媚”。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

在购书和刻书两件事上接连被黄宗羲坑骗,自然让吕留良十分愤怒,但在吕留良心中,贪财好利不过是小事,他看重的是黄宗羲心怀故国的大节,两人的共识和交情远重于三千三百两银子,更何况吕留良同黄宗羲的二弟黄宗炎又是至交好友,因此念及情面,并未深究,但随后发生的黄宗羲不告而别、转投姜家一事彻底让吕留良对黄宗羲寒了心。

康熙六年(1667年)的正月过后,二月,黄宗羲开始正式执教于姜希辙家,同时还与姜希辙、张应鳌一起积极筹备恢复刘宗周讲过学的证人书院,为了讨好清廷官员姜希辙,黄宗羲还时不时地对不与清廷合作的吕留良进行污蔑诋毁。而这一切,吕留良完全被蒙在鼓里,依然在家里的梅花阁中傻傻地等待黄宗羲前来教书,结果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四处辗转打听后,吕留良终于获知实情,十分气恼,气的是黄宗羲即使不愿来教书,也不该不同自己这个东家打个招呼,“汝居得所我亦喜,何子不复相过语”,恼的是黄宗羲为了献媚讨好新主而中伤诋毁自己,“故人诬诋余于现者之家”,又气又恼之下,吕留良于是作诗《问燕》和《燕答》, 自比“穷檐”,而以舍穷檐而居雕梁的燕子来暗喻投靠清廷新贵的黄宗羲王俊义《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

《问燕》中写:“从来期汝二月天,杏花雨点杨花烟。朝窗夕窗相对语,不与俗物相周旋。哺食唶华同护惜,点茵汙帽恣狼藉。寒堂无伴老影孤,满眼春风慰萧寂。何图今岁得雕梁,翻然一饱成飞飏。老巢当位占高栋,群雏分户泥生香。汝居得所我亦喜,何子不复相过语。呢喃闻汝向雕梁,咒尽穷檐不堪处。寄声留取当时面,黄姑织女犹相见。雕梁久住过穷檐,尚有突栾窠一片。我闻人苦不知足,天下雕梁难更仆。明年莫更绕天飞,又咒华堂当茅屋。”

而《燕答》则以燕子自白的方式,揭露黄宗羲的嫌贫爱富和趋炎附势:“畴昔置我虚斋里,茶烟香缕清如水。敢道周旋何日忘,顾我所思岂在是。投林择深木择荣,安能郁郁久居此。况君避世益荒寒,庭院无多帘箔单。瘦圃无花衔不得,破巢欲补愁泥干。昨夜侯家歌吹发,先放双飞入珠幕。贵人头上坐听看,羡杀笼鹦与屏雀。老来爱雏过爱身,常恐失足寻常人。新巢喜得依王谢,千门万户终不贫。自古恶宾胜旧友,世情如是君知否。但愿故人办得侯家官与屋,依旧呼雏梁上宿。”《吕晚村诗。梦觉集》

吕留良的弟子严鸿逵在诗后的注解中清楚写道:“此以下三诗皆为太冲作也。凡浙东之馆浙西者,皆必以二月到馆,又其轻薄情事者有与燕适相类者,故借以为喻。盖自丙午子即吕留良弃诸生,太冲次年便去,而馆于宁波姜定庵家,所以诬诋子者无所不至。此《问燕》、《燕答》之所为作也。”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原本有才、有钱、有声望、有功名的吕留良是黄宗羲热衷结交的对象,但是当吕留良放弃功名得罪了清政府后,黄宗羲就立刻改换了嘴脸。

后来发生的《高旦中墓志铭》事件,更是引发了吕留良对黄宗羲的极度不满。高旦中是远近闻名的名医,他家是宁波望族,十分富有,本不必行医,但为了资助抗清事业和人士,高旦中不但倾尽家产,而且还不辞辛苦地坚持行医以筹集资金,很多年里,黄宗羲兄弟完全是靠高旦中行医而存活。对于黄宗羲兄弟来说,高旦中不仅是挚友,更对他们有大恩,不但长期以行医接济他们,而且数次救他们于危难之中。高旦中的女儿与吕留良第四子订有婚约,但因多年行义,高旦中最后终至一贫如洗,于是写信给吕留良:“某病甚将死,家贫,吾女恐不足以辱君子,请辞。”竟因为太穷,备不起嫁妆,主动请求退婚,吕留良拒绝了。康熙九年(1670年),高旦中不幸去世, “死之日,贫不能备葬。孤寒啼饥,无或过而问者”。高旦中后人请黄宗羲写《墓志铭》,黄宗羲竟然在铭文中对高旦中大加贬低,说高旦中医术不精,还说高旦中不应该为行医疏怠学问,黄宗羲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高旦中靠着行医接济救助于他,他早就饿死了。黄宗羲如此尖酸刻薄、忘恩负义,令吕留良十分恼怒,在吕留良的阻拦下,黄宗羲写的《高旦中墓志铭》才没有被刻出来。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此事之后,吕留良与黄宗羲彻底绝交。

黄宗羲自己在清廷官员家任教还不够,还又请求姜希辙推荐其子到户部右侍郎周亮工家任教,吕留良获知此事后,作《管襄指示近作有梦伯夷求太公书荐子仕周诗戏和之》:“顿首复顿首,尻高肩压肘。俯问此何人,墨胎孤竹后(指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吕晚村先生文集》讥讽自我标榜明遗民的黄宗羲对清廷官员姜希辙磕头跪拜、阿谀奉迎的不堪模样。

吕留良还在《与魏方公书》中记录了黄宗羲的另一桩丑事。黄宗羲为了让自己的二儿子黄百家和三儿子黄百学获得清朝的生员资格,于是央求本省的某权势者帮忙,黄宗羲作这种事是个“老手”,早在崇祯朝,他便替弟弟和熟人的生员出身做过请托,眼下不同无非在于,所请托和谋取的乃是清朝的生员出身。但这位清廷的贵人办事有些马虎,竟将黄宗羲儿子的名和字记错了,不过在黄宗羲的眼中,这清朝生员的资格比名字重要多了,于是将错就错,将二儿子以字代名改作“正谊”,而将三儿子的名字从“百学”改为“百家”。李洁非先生查黄宗羲家谱,黄炳垕《年谱》所列《世系图》后发现:黄宗羲的三个儿子的名字从原本的百药、百家、百学变成了百药、正谊、百家,“百家”这个原本是第二子的名字被变更为第三子的名字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叁壹 余波,这一突兀的改变与吕留良的《与魏方公书》中所写完全一致。

康熙十四年十月,黄宗羲又想与名望日高的吕留良复交,于是派遣儿子黄百家“持书及诗扇三首来索文”,吕留良于是作《黄太冲书来三诗见怀,依韵答之》,其中以“王通弟子麒麟早”讥讽黄宗羲的甬上证人书院的弟子陈紫芝、董允璘、范光阳、仇兆鳌等纷纷中举成为朝廷新贵,并以“惭愧赏音重鼓动,枯桐久已断声闻”、“知君自定千年业,那许余人妄勘磨” 拒绝了黄宗羲的示好《吕晚村诗·零星稿》。

与吕留良主动放弃清朝的出身和功名、并劝说儿子不要参加清朝的科考相比,两人在道德操守上完全判若云泥。黄宗羲表面上不肯出仕清廷,但实际上却是一心名利,不但剃发易服,与清廷官员汤斌、李士祯、叶方蔼等频繁往来,在宁波姜定庵、海昌许三礼等清廷官员家教书,为清廷官吏作了不少文章,而且还与清廷官员们合作开办证人书院,积极为清廷培养科举人才。与黄宗羲交往的清廷官员中,徐乾学官声尤为不佳、揽权纳贿、草菅人命,黄宗羲却与其交往深厚,黄宗羲在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给友人的书信中,不但使用康熙的年号,称清朝为“国朝”、“本朝”,称清军为“王师”,还赞誉康熙皇帝为“圣主”、“圣天子”,并希望“庶几同学之士,共起讲堂,以赞右文之治”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等等,因此才会有“黄梨洲晚年居乡甚不满于众口”的记载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十,王俊义《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即使是黄宗羲的至亲弟弟黄宗炎也对自家兄长十分鄙夷,而亲历前后变化的吕留良对黄宗羲巴结权贵、讨好清廷的作为尤为不满,并因此评价黄宗羲“蛟龙变蝌蚪”,以前抗击清军是条龙,现在献媚清廷变蝌蚪。

刘世南在《从黄宗载的遗民身份谈开去》一文中列举了几位重要学者对黄宗羲的评价,并总结道:“庞石帚、黄宗炎、朱彝尊、查慎行、孟森、萧穆、严元照、陈确、李慈铭、张履作、沈清玉诸人外,就是全祖望和近、现代的章太炎和钱穆,也认为黄宗羲晚节可讥。”黄宗羲的第七代孙黄炳垕所作《黄梨洲先生年谱》中写得十分明确:“康熙三十四年乙亥,黄氏八十六岁,七月三日逝, 疾革,谕家人以时服敛。又书《梨洲未命》一篇,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亥'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黄宗羲要求死后穿“时服”、也就是要求穿清朝的服装下葬,而且嘱咐家人在坟墓前立上两根石柱,刻字宣传他是生活在圣朝之中的不爱当官的名士子陵、虞喜。子陵就是一代明君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好友严子陵,因为拒绝当官、不慕富贵而被后世称颂;至于虞喜之喻,刘世南先生解释得很透彻,黄宗羲是以此称颂康熙帝是“圣德钦明”,而自己则愿作“翼赞大化”、“敦励薄俗”的虞喜,其所持态度与顾炎武和王夫之完全不同。

作为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极力为黄宗羲辩护:“若谓先生以故国遗老,不应与时人交接,以是为风节之玷,则又不然。”“是可以知先生之所以自处,固有大不可得已者。盖先生老而有母,岂得尽废甘旨之奉。但使大节无亏,固不能意避世以为洁。”全祖望:《答诸生问南雷学术贴子》,将因为不齿于黄宗羲献媚清廷而与之疏离的黄宗羲的弟弟黄宗炎说成是“性极癖,虽伯子时有不满其意者”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卷三十九《寓公鹧鸪先生黄宗炎》。除此之外,全祖望还捏造了种种谣言污蔑吕留良,甚至将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友人关系硬说成吕留良是黄宗羲的弟子,很多历史学者都对全祖望囿于门户之见而不分是非作了细致的批驳,如卞僧慧的《吕留良年谱长编》、王俊义的《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等,这里就不多言了,作为一位史学家,全祖望如此不顾事实地颠倒黑白,倒也是颇得黄宗羲之风。

虽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但他并不是反对君主制,而是认为“无君则天下利不兴,害不除; 有君而君心不公也违背设君之道”,黄宗羲呼吁的是恢复“三代之法”,而不是恢复明朝的统治。在《明夷待访录》中他是将明朝作为“乱朝”来批评的,指责“有明无善政”,并将明朝灭亡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宦官专权和废除丞相,“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废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置相》,这样一部贬斥明朝的书有助于清廷巩固统治,这就是《明夷待访录》没有被康熙禁毁的原因。

因为黄宗羲的合作,清廷不仅给予了黄宗羲本人极高的优待和尊崇,就连黄宗羲的家人也获得了清廷得特别重视和礼遇,李洁非在《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中列举了几例:康熙二十五年1686,负责浙江文教的地方官王掞,“表章启、桢忠节,立'六贤讲院’,而以先忠端公为首”,并修葺祠堂,恢复祭祀。复建后五年中,共祭祀过九次,“烦有司往返四十里”;康熙二十九年1690夏,大雨导致大水,“祠屋遂沉”,“昆山三徐”联合姜希辙等诸多官员,“各出清俸”,在余姚新城南门附近另择新址重建,是更便于祭祀也,翌年建成,此时梨洲年已八十二。另外,母亲姚太夫人事迹也获入《明史.列女传》,梨洲为此所写姚氏传略得宣付史馆,这对重孝道的古人,是莫大安慰,梨洲称“是吾母屈于生,顾得伸于死,子孙当世不忘也”。

在《红楼梦》中,除了用史湘云和卫若兰的金麒麟是影射麒麟投胎的黄宗羲外,朱慈炤还多次引用了真正值得尊敬的真移民的吕留良讽刺欺世盗名的假遗民黄宗羲的典:

林黛玉《葬花吟》中悲叹“梁间燕子太无情”,这“无情的梁间燕子”就是那只令吕留良寒心的为了“雕梁”舍弃“穷檐”的燕子黄宗羲;

薛家之所以被安排住在梨花院,是因为与清廷一家亲的黄宗羲自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被世人称为“梨洲先生”;

李纨贪财,黄宗羲爱占小便宜,李纨的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吕留良曾以兰根、莲叶自比:“画得兰根无好土,拔来莲叶出淤泥”《迁耕瑶亭与改斋同坐次改斋韵》,吕留良是真遗民真兰花,黄宗羲却是若兰似兰的假兰。黄宗羲的字“太冲”广为人知,这是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他起的,黄宗羲自己起的字是“德冰”,这是他自诩自己的德行如冰一样透明纯洁,但后来呢?曾经的抗清义士变成了清廷的吹鼓手,冰化为了水,“如冰”变“水好”,最后留下的不过是令亲朋故旧唾弃的贾兰伪君子罢了。

再看看朱慈炤给薛蝌起的奇怪名字,按照常理,与薛蟠对应的名字应是是虬、螭、蛟才对,可怎么就成了根本不搭对的蝌蚪了呢?这是因为吕留良讥讽黄宗羲“蛟龙变蝌蚪”,黄宗羲本是抗击清朝的蛟龙,可惜晚节不保,投靠清廷成了蝌蚪,于是薛蛟变成了薛蝌。书中写薛蝌“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如果薛蝌自行入京、不跟着王仁的话,就没有拜访贾府的资格了,薛蝌追赶王仁暴露出他是个有心机、善钻营的市井小人,而这一处描写正是影射黄宗羲借着刻印《刘宗周遗书》的由头顺利攀附上清廷官员姜希辙,从而成功投靠清政府的精明操作。更多详情请看《揭底薛家虫》

朱慈炤花费十年心血创作《红楼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伤时感事、吊明讽清,而是要揭批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东林伪史党们的无耻谎言和欺世面目,为大明王朝和华夏民族保留珍贵的明亡真相。

黄宗羲派遣爱徒万斯同代他赴京修《明史》时曾作诗《送万季野贞一北上诗》,明确表示这是为了防止落在下风,为了抢夺历史的话语霸权:“是非难下神宗后,底本谁搜烈庙终。凭君寄语书成日,纠谬须防在下风。”

如果黄宗羲同清廷合作是为了留存真相,那我将会为他辩护,相信朱慈炤也定会如此,因为这是忍辱负重,是不拘小节以成大义,可惜事实恰恰相反,黄宗羲积极同清廷合作完全是为了通过把持话语霸权而篡改历史以颠倒黑白、欺世盗名,他的成功是对公义的无耻践踏,这才逼得朱慈炤不得不花费十年辛苦,写下了“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的《石头记》,只为批驳“满纸荒唐言”的《明史稿》,只为拆穿用话袭人的花袭人黄宗羲的满纸谎言,揭露伪若兰黄宗羲实为贾兰假遗民的不堪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揭开红楼梦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历史隐秘
下一篇: 揭秘“龄官画蔷”背后的明末历史真相




令黛玉伤心气恼的无情燕子是谁
liuhuirong 2023-04-08 发表于湖北  |  3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2021年1月11日,研读《红楼梦》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是言说不尽的辛劳求索,无法割舍,因为真相太可贵;提笔难书,因为真相太沉重,如己巳之变的个中秘密、又如崇祯南迁不成的背后隐情,等等等等,只有朱慈炤的《红楼梦》才能向世人揭示这些被精心掩盖起来的明亡真相,感谢大家的长久关注,我将继续努力!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就来好好说说《红楼梦》中众多谜团所指向的那个重要人物。

黛玉的《葬花吟》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梁间燕子太无情”,这“梁间燕子”究竟是谁?又是为何令黛玉伤心气恼的呢?要想知道这个秘密,就要好好了解一下连接史湘云与卫若兰的那只又大又有文采的金麒麟。我在第一部书中已经解密过:这只金麒麟不是一般人,而是满清官修《明史》幕后撰修者——黄宗羲。

黄宗羲出生于余姚的竹桥黄氏,明朝洪武初年,为了逃避征兵,黄家改姓为王,到了成化年间,家族中出了几位达官显宦,如南国子监祭酒黄殉、提学使黄韶,经他们联名向朝廷申请,才又恢复黄姓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后来的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就是黄宗羲的同族,只不过王喜姐家那一支没有改回原姓。

黄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黄宗羲的母亲梦见麒麟入怀而生下了他,因此给他的乳名就是一个“麟”字。虽然是麒麟投胎,但黄宗羲从小并无过人天赋,不过他的父亲黄尊素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东林党大搞党争的核心人员,天启三年,黄尊素被任命为都察院做山东道监察御史,黄尊素带着家人来到北京作官,而黄家在北京的府邸从此成为东林党的固定会面处,黄尊素也因为善于策划而被称为东林党智囊,因此,耳濡目染的黄宗羲自小就深受东林党党争的影响。凭借自己在东林党内的重要地位,黄尊素通过自己的东林党关系网,具体就是通过冯元彪的门路请托嵊县知县邓锡蕃,天启三年,十四岁的黄宗羲轻松取得了别人七老八十都难以考得的生员资格,这种通过走后门获得生员身份的事,黄宗羲自己在崇祯年间至少做过两次,一次是帮助自己的四弟黄宗辕、一次是帮助好朋友卓大丙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

天启五年,黄尊素让黄宗羲拜刘宗周为师。后黄尊素死在天启诏狱中时,黄宗羲十七岁。两年后,崇祯皇帝即位,黄宗羲带着经过著名山人陈继儒指点过的疏章前往京城替父鸣冤。崇祯登基后除灭阉党、优抚东林党,黄宗羲通过四下活动,在合肥金光辰、江西万时华、泰州李清等人的鼎力相助下,使父亲黄尊素获赠大中大夫太仆寺卿,正三品,予祭葬,赐葬费白银三百两,祖、父如所赠官,荫子一人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

崇祯元年五月,刑部两次会审阉党余孽。第一次会审许显纯、崔应元等时,黄宗羲用袖中所藏铁锥猛刺许显纯,使之流血遍体,又殴打崔应元,拔其胡须,而后又进入诏狱棰杀狱卒颜咨和叶文仲两人,可谓凶悍异常。六月,复审太监李实、李永贞,黄宗羲再次拿出铁锥猛刺李实。黄宗羲屡屡成功携带凶器在刑部的公堂之上和皇帝的诏狱之中行凶伤人,没有东林党提供便利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黄宗羲一而再、再而三干预司法、行凶杀人,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办,反而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嘉许,称其为“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清史稿???? 黄宗羲传》,不得不说,大明的律法到了崇祯和东林党的手里彻底变成了笑话。

崇祯年间,黄宗羲四次参加乡试,但均未能考取,因此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李洁非先生发现:身为普通生员的黄宗羲享受的居然是国子监监生的特殊待遇,明朝的两直隶的科举名额比其他各省至少高百分之三十,堪比目下高考北京、上海两地在录取比例上的优势。明朝的北京、南京各有一处国子监,只有国子监太学学生才可以选择原籍或顺天、应天两府中的一个为参加考试地点,黄宗羲能够例外,应该是走了国子监丞韩上桂的后门,因为黄宗羲的叔父黄等素跟韩上桂是隔墙邻居,黄宗羲还跟着韩上桂学诗法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但即便享受着国子监监生的特殊待遇,黄宗羲还是屡试不中,这是因为考举人毕竟不同于考生员,就算有关系也要有相当的文才才行,当时的黄宗羲并没有显示出多高的文才,落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时的黄宗羲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参与复社的签名《留都防乱公揭》驱逐阮大铖。

顺治二年(1645年),黄宗羲同二弟、三弟一起召集了黄竹浦数百青壮年组建“世忠营”武装抵抗清军,不久失败,后黄宗羲于顺治六年六月追随南明鲁王,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两个月后的八月,清廷为扑灭抵抗运动,颁发诏令,要求“以胜国遗民不顺命者,录其家口以闻”,黄宗羲为了让老母不受牵累,离开义军返家,隐居于四明山中。

顺治八年(1651年)的舟山陷落和1659年郑成功反攻南京的失败令黄宗羲彻底失去了抗清的斗志,这成为黄宗羲人生中的转折点,不仅是他思想上的转折点,也是他学问上的转折点,因为认为反清不可能成功,黄宗羲开始专心于讲学收徒和著书立说,他的学术成就从此开始建立起来。也是在这一时期,黄宗羲结交了吕留良。黄宗羲长吕留良19岁,吕留良对黄宗羲十分敬重钦慕,甚至在黄宗炎把黄宗羲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还不敢与之为友,最后在黄宗炎和高旦中的极力坚持下,吕留良这才开始同黄宗羲交往,两人互相欣赏,交往密切。吕留良还写诗《赠余姚黄太冲》,其中写道“绝学今时已荡然,与君一一论真诠”,表明他与黄宗羲结交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事业和切磋学问。

为了从经济上扶助黄宗羲,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吕留良请黄宗羲到自己家的梅花阁教其子弟读书,黄宗羲于是开始在吕家作家庭教师,一直作到康熙五年(1666年),这四年中,两人一起唱和访友,关系甚是融洽。

但在康熙五年吕留良放弃诸生即秀才出身,公然表示了与清廷的不合作态度后,黄宗羲的行为开始出现变化,两人的关系由此开始出现裂痕,并很快彻底决裂。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首先是黄宗羲在合伙购买绍兴祁氏藏书一事上欺骗吕留良。祁氏是东林党名臣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是晚明的大藏书家,弘光政权覆灭后,祁彪佳自尽殉国,其子弟因为牵连抗清,或死或放,祁家败落涣散,不得不低价处理藏书。爱书的吕留良得知后拿出三千两银子委托黄宗羲前去购买,黄宗羲对祁氏藏书心仪已久,于是以束脩入股,即吕留良雇用他担任西席时付给他的拜师费,数额自然不多,因此购书的资金其实主要是吕留良的三千两银子,但黄宗羲却利用吕留良对他的信任,将购得的藏书中的“奇秘难得” 的“精华”善本隐匿下来陆陇其《三鱼堂日记》:黄梨洲……尝为东庄买旧书于绍兴,多以善本自与。,仅交给吕留良一些没什么价值的散乱书籍全祖望《小山堂藏书记》:旷园之书,其精华归于南雷,其奇零归于石门。。

其次是黄宗羲在刻印《刘宗周遗书》一事上玩弄吕留良。吕留良想将《刘宗周遗书》编刻出来,于是拿出三百两银子找黄宗羲合作。问题来了,刘宗周的学生众多,黄宗羲从学时间较晚,而且并不出众,吕留良为什么偏偏要找黄宗羲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照顾朋友么?当然不是,出版《刘宗周遗书》是重大的学术任务,吕留良是非常严肃对待的,之所以非黄宗羲不可,是因为黄宗羲将次女嫁给了刘宗周的孙子茂林,凭借着姻亲之好,黄宗羲得以在业师去世以后,“从其家搜得遗书,乃大阐其说,而公之学问才思复足以通畅之”《黄梨洲先生年谱》康熙七年丁未条。黄宗羲也因此以蕺山真传自居,他的学术代表作《明儒学案》便是以蕺山思想作为纲领的曹国庆《旷世大儒— 黄宗羲》。

可是黄宗羲拿了吕留良的银子后并没有刻书,而是带着自己誊录好的刘宗周遗著跑去找清廷官员姜希辙,请姜希辙出资刻印。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宗羲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写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完成于康熙元年(1667年)的《明夷待访录》,这个书名用意很深,“明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之卦名,表意是日之没于地下;隐喻之意便是贤明之人因逢暗主而被贬抑、迫害,不能伸张政见。《明夷待访录·题辞》中写:“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矣。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密其言也!” 黄宗羲在此使用了“箕子诏访”的历史典故,自比殷商时的箕子,箕子因为劝谏纣王而被迫害,周武王伐纣后,拜访箕子并向他请教,箕子于是将自己的治国策略贡献给武王,黄宗羲借这个题目暗示自己的治国兴邦的政治才能因为政治昏暗而无法施展,期望能够有贤明的君主像周武王对箕子一样拜访重用他。对于黄宗羲期望等待的贤明君主,无论是黄宗羲的朋友吕留良、还是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都认为黄宗羲等待的是清朝统治者,吕留良还因此而斥责黄宗羲“蛟龙变蝌蚪”孔定芳在《明遗民的“后王”理想及其恢复期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年第 3 期。由此来看,黄宗羲早在顺治十八年就已经有了投靠满清的念头,只是碍于要保持自己的清高的明遗民的姿态而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与清廷官员接触罢了。

最终,姜希辙成为了黄宗羲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姜希辙也是刘宗周的弟子,于康熙元年(1662年)回籍待缺,但黄宗羲一直找不到好的名头与之交往,直接找上门去不一定受人待见,而吕留良刻印《刘宗周遗书》的决定让黄宗羲有了一个好主意,黄宗羲于是劝姜希辙出资刻印已经由自己誊录好的《刘宗周遗书》,毫不费力就能享受《刘宗周遗书》出版人的名誉,作为刘宗周弟子的姜希辙对黄宗羲如此贴心周到的提议自然十分乐意,立刻操办完成。

靠着同为刘宗周弟子的同门之谊,更靠着刻印《刘宗周遗书》的合作,黄宗羲成功攀附上了姜希辙,并从此打开了他同清廷官员们交往的门路。可是白拿了吕留良三百两银子,这么一大笔钱总要给一个交代,黄宗羲于是将吕留良的名字以“后学”身份列为校勘者之一,以此糊弄吕留良。吕留良的《后耦耕诗》十首中的第七首中的“青火竹窗誊副本,白头兰幕出新书”句便指此事,严鸿逵注曰:“此专为太冲作也……是年又馆于宁波姜希辙家,悉出其所手录书以求媚”。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

在购书和刻书两件事上接连被黄宗羲坑骗,自然让吕留良十分愤怒,但在吕留良心中,贪财好利不过是小事,他看重的是黄宗羲心怀故国的大节,两人的共识和交情远重于三千三百两银子,更何况吕留良同黄宗羲的二弟黄宗炎又是至交好友,因此念及情面,并未深究,但随后发生的黄宗羲不告而别、转投姜家一事彻底让吕留良对黄宗羲寒了心。

康熙六年(1667年)的正月过后,二月,黄宗羲开始正式执教于姜希辙家,同时还与姜希辙、张应鳌一起积极筹备恢复刘宗周讲过学的证人书院,为了讨好清廷官员姜希辙,黄宗羲还时不时地对不与清廷合作的吕留良进行污蔑诋毁。而这一切,吕留良完全被蒙在鼓里,依然在家里的梅花阁中傻傻地等待黄宗羲前来教书,结果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四处辗转打听后,吕留良终于获知实情,十分气恼,气的是黄宗羲即使不愿来教书,也不该不同自己这个东家打个招呼,“汝居得所我亦喜,何子不复相过语”,恼的是黄宗羲为了献媚讨好新主而中伤诋毁自己,“故人诬诋余于现者之家”,又气又恼之下,吕留良于是作诗《问燕》和《燕答》, 自比“穷檐”,而以舍穷檐而居雕梁的燕子来暗喻投靠清廷新贵的黄宗羲王俊义《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

《问燕》中写:“从来期汝二月天,杏花雨点杨花烟。朝窗夕窗相对语,不与俗物相周旋。哺食唶华同护惜,点茵汙帽恣狼藉。寒堂无伴老影孤,满眼春风慰萧寂。何图今岁得雕梁,翻然一饱成飞飏。老巢当位占高栋,群雏分户泥生香。汝居得所我亦喜,何子不复相过语。呢喃闻汝向雕梁,咒尽穷檐不堪处。寄声留取当时面,黄姑织女犹相见。雕梁久住过穷檐,尚有突栾窠一片。我闻人苦不知足,天下雕梁难更仆。明年莫更绕天飞,又咒华堂当茅屋。”

而《燕答》则以燕子自白的方式,揭露黄宗羲的嫌贫爱富和趋炎附势:“畴昔置我虚斋里,茶烟香缕清如水。敢道周旋何日忘,顾我所思岂在是。投林择深木择荣,安能郁郁久居此。况君避世益荒寒,庭院无多帘箔单。瘦圃无花衔不得,破巢欲补愁泥干。昨夜侯家歌吹发,先放双飞入珠幕。贵人头上坐听看,羡杀笼鹦与屏雀。老来爱雏过爱身,常恐失足寻常人。新巢喜得依王谢,千门万户终不贫。自古恶宾胜旧友,世情如是君知否。但愿故人办得侯家官与屋,依旧呼雏梁上宿。”《吕晚村诗。梦觉集》

吕留良的弟子严鸿逵在诗后的注解中清楚写道:“此以下三诗皆为太冲作也。凡浙东之馆浙西者,皆必以二月到馆,又其轻薄情事者有与燕适相类者,故借以为喻。盖自丙午子即吕留良弃诸生,太冲次年便去,而馆于宁波姜定庵家,所以诬诋子者无所不至。此《问燕》、《燕答》之所为作也。”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原本有才、有钱、有声望、有功名的吕留良是黄宗羲热衷结交的对象,但是当吕留良放弃功名得罪了清政府后,黄宗羲就立刻改换了嘴脸。

后来发生的《高旦中墓志铭》事件,更是引发了吕留良对黄宗羲的极度不满。高旦中是远近闻名的名医,他家是宁波望族,十分富有,本不必行医,但为了资助抗清事业和人士,高旦中不但倾尽家产,而且还不辞辛苦地坚持行医以筹集资金,很多年里,黄宗羲兄弟完全是靠高旦中行医而存活。对于黄宗羲兄弟来说,高旦中不仅是挚友,更对他们有大恩,不但长期以行医接济他们,而且数次救他们于危难之中。高旦中的女儿与吕留良第四子订有婚约,但因多年行义,高旦中最后终至一贫如洗,于是写信给吕留良:“某病甚将死,家贫,吾女恐不足以辱君子,请辞。”竟因为太穷,备不起嫁妆,主动请求退婚,吕留良拒绝了。康熙九年(1670年),高旦中不幸去世, “死之日,贫不能备葬。孤寒啼饥,无或过而问者”。高旦中后人请黄宗羲写《墓志铭》,黄宗羲竟然在铭文中对高旦中大加贬低,说高旦中医术不精,还说高旦中不应该为行医疏怠学问,黄宗羲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高旦中靠着行医接济救助于他,他早就饿死了。黄宗羲如此尖酸刻薄、忘恩负义,令吕留良十分恼怒,在吕留良的阻拦下,黄宗羲写的《高旦中墓志铭》才没有被刻出来。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此事之后,吕留良与黄宗羲彻底绝交。

黄宗羲自己在清廷官员家任教还不够,还又请求姜希辙推荐其子到户部右侍郎周亮工家任教,吕留良获知此事后,作《管襄指示近作有梦伯夷求太公书荐子仕周诗戏和之》:“顿首复顿首,尻高肩压肘。俯问此何人,墨胎孤竹后(指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吕晚村先生文集》讥讽自我标榜明遗民的黄宗羲对清廷官员姜希辙磕头跪拜、阿谀奉迎的不堪模样。

吕留良还在《与魏方公书》中记录了黄宗羲的另一桩丑事。黄宗羲为了让自己的二儿子黄百家和三儿子黄百学获得清朝的生员资格,于是央求本省的某权势者帮忙,黄宗羲作这种事是个“老手”,早在崇祯朝,他便替弟弟和熟人的生员出身做过请托,眼下不同无非在于,所请托和谋取的乃是清朝的生员出身。但这位清廷的贵人办事有些马虎,竟将黄宗羲儿子的名和字记错了,不过在黄宗羲的眼中,这清朝生员的资格比名字重要多了,于是将错就错,将二儿子以字代名改作“正谊”,而将三儿子的名字从“百学”改为“百家”。李洁非先生查黄宗羲家谱,黄炳垕《年谱》所列《世系图》后发现:黄宗羲的三个儿子的名字从原本的百药、百家、百学变成了百药、正谊、百家,“百家”这个原本是第二子的名字被变更为第三子的名字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叁壹 余波,这一突兀的改变与吕留良的《与魏方公书》中所写完全一致。

康熙十四年十月,黄宗羲又想与名望日高的吕留良复交,于是派遣儿子黄百家“持书及诗扇三首来索文”,吕留良于是作《黄太冲书来三诗见怀,依韵答之》,其中以“王通弟子麒麟早”讥讽黄宗羲的甬上证人书院的弟子陈紫芝、董允璘、范光阳、仇兆鳌等纷纷中举成为朝廷新贵,并以“惭愧赏音重鼓动,枯桐久已断声闻”、“知君自定千年业,那许余人妄勘磨” 拒绝了黄宗羲的示好《吕晚村诗·零星稿》。

与吕留良主动放弃清朝的出身和功名、并劝说儿子不要参加清朝的科考相比,两人在道德操守上完全判若云泥。黄宗羲表面上不肯出仕清廷,但实际上却是一心名利,不但剃发易服,与清廷官员汤斌、李士祯、叶方蔼等频繁往来,在宁波姜定庵、海昌许三礼等清廷官员家教书,为清廷官吏作了不少文章,而且还与清廷官员们合作开办证人书院,积极为清廷培养科举人才。与黄宗羲交往的清廷官员中,徐乾学官声尤为不佳、揽权纳贿、草菅人命,黄宗羲却与其交往深厚,黄宗羲在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给友人的书信中,不但使用康熙的年号,称清朝为“国朝”、“本朝”,称清军为“王师”,还赞誉康熙皇帝为“圣主”、“圣天子”,并希望“庶几同学之士,共起讲堂,以赞右文之治”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等等,因此才会有“黄梨洲晚年居乡甚不满于众口”的记载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十,王俊义《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即使是黄宗羲的至亲弟弟黄宗炎也对自家兄长十分鄙夷,而亲历前后变化的吕留良对黄宗羲巴结权贵、讨好清廷的作为尤为不满,并因此评价黄宗羲“蛟龙变蝌蚪”,以前抗击清军是条龙,现在献媚清廷变蝌蚪。

刘世南在《从黄宗载的遗民身份谈开去》一文中列举了几位重要学者对黄宗羲的评价,并总结道:“庞石帚、黄宗炎、朱彝尊、查慎行、孟森、萧穆、严元照、陈确、李慈铭、张履作、沈清玉诸人外,就是全祖望和近、现代的章太炎和钱穆,也认为黄宗羲晚节可讥。”黄宗羲的第七代孙黄炳垕所作《黄梨洲先生年谱》中写得十分明确:“康熙三十四年乙亥,黄氏八十六岁,七月三日逝, 疾革,谕家人以时服敛。又书《梨洲未命》一篇,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亥'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黄宗羲要求死后穿“时服”、也就是要求穿清朝的服装下葬,而且嘱咐家人在坟墓前立上两根石柱,刻字宣传他是生活在圣朝之中的不爱当官的名士子陵、虞喜。子陵就是一代明君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好友严子陵,因为拒绝当官、不慕富贵而被后世称颂;至于虞喜之喻,刘世南先生解释得很透彻,黄宗羲是以此称颂康熙帝是“圣德钦明”,而自己则愿作“翼赞大化”、“敦励薄俗”的虞喜,其所持态度与顾炎武和王夫之完全不同。

作为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极力为黄宗羲辩护:“若谓先生以故国遗老,不应与时人交接,以是为风节之玷,则又不然。”“是可以知先生之所以自处,固有大不可得已者。盖先生老而有母,岂得尽废甘旨之奉。但使大节无亏,固不能意避世以为洁。”全祖望:《答诸生问南雷学术贴子》,将因为不齿于黄宗羲献媚清廷而与之疏离的黄宗羲的弟弟黄宗炎说成是“性极癖,虽伯子时有不满其意者”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卷三十九《寓公鹧鸪先生黄宗炎》。除此之外,全祖望还捏造了种种谣言污蔑吕留良,甚至将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友人关系硬说成吕留良是黄宗羲的弟子,很多历史学者都对全祖望囿于门户之见而不分是非作了细致的批驳,如卞僧慧的《吕留良年谱长编》、王俊义的《全祖望《小心堂祁氏遗书记》有涉吕、黄关系史实辨正》等,这里就不多言了,作为一位史学家,全祖望如此不顾事实地颠倒黑白,倒也是颇得黄宗羲之风。

虽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但他并不是反对君主制,而是认为“无君则天下利不兴,害不除; 有君而君心不公也违背设君之道”,黄宗羲呼吁的是恢复“三代之法”,而不是恢复明朝的统治。在《明夷待访录》中他是将明朝作为“乱朝”来批评的,指责“有明无善政”,并将明朝灭亡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宦官专权和废除丞相,“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废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置相》,这样一部贬斥明朝的书有助于清廷巩固统治,这就是《明夷待访录》没有被康熙禁毁的原因。

因为黄宗羲的合作,清廷不仅给予了黄宗羲本人极高的优待和尊崇,就连黄宗羲的家人也获得了清廷得特别重视和礼遇,李洁非在《天崩地解:黄宗羲传》中列举了几例:康熙二十五年1686,负责浙江文教的地方官王掞,“表章启、桢忠节,立'六贤讲院’,而以先忠端公为首”,并修葺祠堂,恢复祭祀。复建后五年中,共祭祀过九次,“烦有司往返四十里”;康熙二十九年1690夏,大雨导致大水,“祠屋遂沉”,“昆山三徐”联合姜希辙等诸多官员,“各出清俸”,在余姚新城南门附近另择新址重建,是更便于祭祀也,翌年建成,此时梨洲年已八十二。另外,母亲姚太夫人事迹也获入《明史.列女传》,梨洲为此所写姚氏传略得宣付史馆,这对重孝道的古人,是莫大安慰,梨洲称“是吾母屈于生,顾得伸于死,子孙当世不忘也”。

在《红楼梦》中,除了用史湘云和卫若兰的金麒麟是影射麒麟投胎的黄宗羲外,朱慈炤还多次引用了真正值得尊敬的真移民的吕留良讽刺欺世盗名的假遗民黄宗羲的典:

林黛玉《葬花吟》中悲叹“梁间燕子太无情”,这“无情的梁间燕子”就是那只令吕留良寒心的为了“雕梁”舍弃“穷檐”的燕子黄宗羲;

薛家之所以被安排住在梨花院,是因为与清廷一家亲的黄宗羲自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被世人称为“梨洲先生”;

李纨贪财,黄宗羲爱占小便宜,李纨的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吕留良曾以兰根、莲叶自比:“画得兰根无好土,拔来莲叶出淤泥”《迁耕瑶亭与改斋同坐次改斋韵》,吕留良是真遗民真兰花,黄宗羲却是若兰似兰的假兰。黄宗羲的字“太冲”广为人知,这是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他起的,黄宗羲自己起的字是“德冰”,这是他自诩自己的德行如冰一样透明纯洁,但后来呢?曾经的抗清义士变成了清廷的吹鼓手,冰化为了水,“如冰”变“水好”,最后留下的不过是令亲朋故旧唾弃的贾兰伪君子罢了。

再看看朱慈炤给薛蝌起的奇怪名字,按照常理,与薛蟠对应的名字应是是虬、螭、蛟才对,可怎么就成了根本不搭对的蝌蚪了呢?这是因为吕留良讥讽黄宗羲“蛟龙变蝌蚪”,黄宗羲本是抗击清朝的蛟龙,可惜晚节不保,投靠清廷成了蝌蚪,于是薛蛟变成了薛蝌。书中写薛蝌“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如果薛蝌自行入京、不跟着王仁的话,就没有拜访贾府的资格了,薛蝌追赶王仁暴露出他是个有心机、善钻营的市井小人,而这一处描写正是影射黄宗羲借着刻印《刘宗周遗书》的由头顺利攀附上清廷官员姜希辙,从而成功投靠清政府的精明操作。更多详情请看《揭底薛家虫》

朱慈炤花费十年心血创作《红楼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伤时感事、吊明讽清,而是要揭批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东林伪史党们的无耻谎言和欺世面目,为大明王朝和华夏民族保留珍贵的明亡真相。

黄宗羲派遣爱徒万斯同代他赴京修《明史》时曾作诗《送万季野贞一北上诗》,明确表示这是为了防止落在下风,为了抢夺历史的话语霸权:“是非难下神宗后,底本谁搜烈庙终。凭君寄语书成日,纠谬须防在下风。”

如果黄宗羲同清廷合作是为了留存真相,那我将会为他辩护,相信朱慈炤也定会如此,因为这是忍辱负重,是不拘小节以成大义,可惜事实恰恰相反,黄宗羲积极同清廷合作完全是为了通过把持话语霸权而篡改历史以颠倒黑白、欺世盗名,他的成功是对公义的无耻践踏,这才逼得朱慈炤不得不花费十年辛苦,写下了“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的《石头记》,只为批驳“满纸荒唐言”的《明史稿》,只为拆穿用话袭人的花袭人黄宗羲的满纸谎言,揭露伪若兰黄宗羲实为贾兰假遗民的不堪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揭开红楼梦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历史隐秘
下一篇: 揭秘“龄官画蔷”背后的明末历史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2: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幻笔//灰黛玉之灵窍+朱慈炤//补天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何宝玉要“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
liuhuirong 2023-04-08 发表于湖北  |  5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有网友问:为何宝玉诋毁黛玉“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看红楼梦要注意上下文的整体性。第二十一回里的宝玉为何诋毁黛玉?

《庄子·胠箧》“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庄子宣扬“绝圣弃智”。

宝钗、袭人和麝月为了降伏宝玉故意时而撒娇时而嗔怒、忽冷忽热地令宝玉无所适从而十分的灰心苦恼。于是懊恼之下的宝玉就“逞着酒兴”写了这篇为了发泄的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这不过是宝玉一时糊涂的不分是非,所以错误地将真诚坦率的性情中人黛玉同心机叵测玩弄手段的宝钗和袭人麝月混为一谈,都写成是“张其罗而邃其穴”、“迷惑缠陷天下”,故而才会有紧接着的黛玉作诗驳斥宝玉的荒唐糊涂: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这是朱慈炤假借宝玉的一时糊涂来转述世人的那些将宝钗、袭人和麝月与黛玉相提并论的谬语,然后对此予以批驳痛斥:那些“无端弄笔”将黛玉同钗袭麝等同而论的完全是“无见识的丑语”!

朱慈炤的写作手法实在是巧妙高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藏愚守拙”的宝钗因何失态大怒
下一篇: 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9: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神瑛侍者+顽石//通灵玉+绛珠仙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神瑛侍者和顽石、通灵宝玉三者到底啥关系?
wunianyi
2017-01-19   |  6034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SS






【按:关于神瑛侍者、补天遗石和通灵宝玉三者关系,由于文本的暧昧不清,导致红学界的解读更是众说纷纭。本文的依据从容易被忽视的文本与脂批中搜罗爬剔,加以神话学的佐证,虽未定论,但足以成一家之说。惜未对其对立观点加以驳论,故立论稍缺一环。欢迎读者来稿商榷争鸣。】



摘要

《红楼梦》以上古女娲补天神话开篇,讲述了补天剩余一顽石,被弃之于青埂峰下,被一僧一道经由仙界——太虚幻境带入凡尘,于人世历劫,后还归本案的故事。然因作者在由神话传说到向传奇过度环节里,没有以文本形式明示「无用之石」与太虚幻境中神瑛侍者的同位关系。而在后文叙事中,小说家又多次陈述通灵宝玉即为青埂峰下顽石,因此导致许多读者得出「神瑛侍者是贾宝玉之前身,顽石则是通灵宝玉」之推论。本文旨在通过文本和脂批作为线索,对此一观点加以驳斥,再引文学批评中神话原型批评之相关理论,对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加巩固论证。为此一细节阅读障碍之读者,提供合乎文意、情理且更具文学意涵之诠释。







(一)承认顽石即通灵宝玉的文字说明

顽石因无才补天,被弃之于大荒山上,日夜嚎啕,偶听一僧一道提及红尘中荣华富贵,打动凡心,求二仙带入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为携带方便,一僧一道便将其变成:

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通灵宝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红楼梦》第一回)

紧接着:

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红楼梦》第二回)

青埂顽石已得下落。(第二回甲戌侧批)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红楼梦》第八回)

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第二十五回庚辰侧批)

笔者在文本和脂批中多处「顽石即通灵宝玉」文本论证,此一说明,仅为兼故本文叙述的完全性,只粗略带过,亦非本文重点。







(二)顽石即为太虚幻境(仙界)神瑛侍者之论证

与以往仙话著作不同,小说家在文本中,刻意加入由仙界至凡尘,必须历经的过程:即先得到警幻处「挂号」,笔者检索「挂号」,获取两条重要信息:

n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红楼梦》第一回)

n 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第四十六回庚辰双行夹批)

第一回中挂号主体为神瑛侍者,原因是凡心偶炽,动机是下凡造历幻缘。无可争议!

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脂砚斋认为:挂号者,乃石兄也。

两回相互照应,显然可以推断出,脂砚斋认为:挂号之人「石兄」即是神瑛侍者。

然,仅凭此一例便得出顽石(石兄)即是神瑛侍者的推论,不免孤证取义,似乎轻率,亦不为周严的学术态度。以下,笔者会以大量文本证据推导两者之间的同位关系。

《红楼梦》行文中道:因未能酬报灌溉绛珠之德,绛珠与神瑛侍者之间结下了一段「木石因果」。于是,绛珠愿尾随于他同下世为人,一生只用眼泪偿还他的甘露灌溉之恩。







众所周知,流泪与诗才可以并列为入凡间后的绛珠草,即林黛玉第一标签,而偿泪对象便是小说男主人公——贾宝玉。

小说家还写道:「……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此处脂批道: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甲戌眉批)

仙界之「木石因果」连接了绛珠草与神瑛侍者。发生灌溉关系的施受方分别与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绛珠草之草胎木质自无多疑,神瑛侍者須得具備石的本质,否則木石关系不得成立,而本文中出現的石头只可能是青埂峰下日夜嚎啕之弃石,由此,可以确认脂砚斋认为神瑛侍者即是青埂峰下顽石毋庸置疑的。此为证据之二。

在此,我们或许先勿要抑脂砚斋对文本理解有误,或扬读者独具慧眼?且回到文本,或许是停息争议的最好方式。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回中,红楼曲<终身误>有云:「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以及在第二十五回文本中「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两处出现「木石前盟」、「木石姻缘」,石即是俗界的贾宝玉无可厚非,若我们承认「木与石」之间的关系并非小说家信口开河,而是出于精心安排。那么神瑛侍者必须具有石的特性,即承认小说家与脂砚斋在此观点上的一贯认知,即:神瑛侍者必是顽石,此为证据之三。







同样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小说家在介绍神瑛侍者时,深谙小说创作底蕴的脂砚斋在此处批语,似乎别有深意,也阐述了神瑛侍者即是顽石这一即定事实,还十分顽皮地将其本质及特质告之读者,且看脂批如是说:

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

脂砚斋在此「赤」处点出「红」、「瑕」处点出「玉」,并给出「瑕」字的更一进步解释乃为「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即玉上带有小红斑,又称为玉有病。此一解释,上溯呼应神话故事中因无才补天而被弃之顽石,下则关联俗界中贾宝玉的本质(玉)以及特质(爱红的毛病)。

「瑛」即为「玉」。一则对应被一僧一道幻形后的通灵宝玉,一则又与俗界之贾宝玉形成对应幻形关系。此为「神瑛侍者即是顽石」证据之四。

不得不说,小说家安排的此一「似不说,却已说」的写作手法极为精妙,正好贯穿了由神话到现实,看似无稽却条理分明的逻辑关系,为《红楼梦》小说从神话藉由传奇走向现实奠定了基石。







(三)顽石与贾宝玉的同位关系

由于《红楼梦》结构复杂,情节编织过于交错,在阅读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的另一误解,便是以为顽石是贾玉玉是证据不足,很多读者只当顽石是贾宝玉所配带之通灵宝玉,而否认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实则二合一的命运共生关系,同时否认贾宝玉即顽石俗界幻形的即可事实。

诚然,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文本和脂批中看到顽石与通灵宝石的同位关系:第二回中提到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宝玉狠命摔玉「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萧然坦卧何如?」(第三回甲戌侧批);钗向玉索玉来看「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第八回甲戌双行夹批)。袭人渥玉。「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第八回甲戌双行夹批);贾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第二十五回)

然而,事实果真如读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以下,笔者仍是就文本和脂批为依归进行考察,再次从多个视角,论证二者(抑或三者)之关联。

前文在进行「木石前盟」、「木石因果」论证时,即已得到「神瑛侍者即是顽石」之铁证。文本中找出「木石前盟」在俗界之对应则为林黛玉与贾宝玉。由同位替代法,得出顽石即是贾宝玉。

尽管此结论并非牵强,为了避免文学批评常见的,以数学推导类推文学现象,有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发生,笔者愿意深探文本,从多方面辅证此一结论的可靠性。







文章开篇,灵性已通的顽石,听得「红尘中荣华富贵」,萌发了人类固有之种种世俗欲求,于是「凡心已炽」,对「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央一僧一道携其到那「富贵场、温柔乡中受享几年。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萌发往人间去受享富贵与温柔此一心念之主体为顽石。然在大观园里与诸钗众婢发生联系,温柔乡中受享之主体却是贾宝玉的血肉之躯。二者之因果关系无疑在是告知:贾宝玉必然是顽石人间幻形主体,否则这一关系无法成立。此一结论与部分读者的认知发生重大分歧,难道可以视而不见?诚如第二回提到贾宝玉自落娘胞,口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通灵宝玉即是贾宝玉的一部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试图理解:此二者更像是类似灵魂与肉体,乃是一非二的同体关系?

此外,从文本的所见所察,除第一回中空空道人和脂砚斋用此二字称呼顽石各一次外,脂砚斋曾在批注中多次用过「石兄」之称为来称呼小说人物贾宝玉:

n 焦大撒野「『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以二句批是段,聊慰石兄。」(第七回甲戌眉批)

n 宝玉心甜意洽,正和宝黛说笑「试问石兄:比当日青埂峰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第八回甲戌双行夹批)

n 宝玉醉掷茶杯「甲戌眉批:……今加「大醉」二字于石兄,……。袭人数语,无言而止,石兄真大醉也。」(第八回甲戌眉批)

n 贾政迷路「石兄迷否?」(第十七回庚辰侧批)

n 元妃省亲「如此繁华盛极花团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语截住,是何笔力!令人安得不拍案叫绝。试阅历来诸小说中有如此章法乎)」(脂批第十八回庚辰眉批)







n 贾政採宝玉之题联「石兄自谦,妙!可代答云『岂敢!』」(第十八回庚辰双行夹批)

n 李嬷嬷训袭人「幸有此二句,不然我石兄袭卿扫地矣。」(脂批第二十回庚辰侧批)

n 麝月体贴似袭人「每于如此等处石兄何尝轻轻放过不介意来?……」(第二十回庚辰侧批)

n 宝玉受委屈「这是委屈了石兄。」(脂批第二十一回庚辰侧批)

n 宝玉化灰理论,招湘云训斥「回护石兄。」(第二十二回庚辰侧批)

n <葬花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第二十七回甲戌眉批)

n <葬花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第二十七回庚辰眉批)

青梗峰上的石兄、摔玉的石兄、与钗黛玩笑的石兄、摔茶杯的石兄、袭人的主子——石兄、心思细密的石兄、受委屈的石兄、听黛玉咏<葬花吟>的石兄……脂砚斋在在提醒读者:顽石即是贾宝玉。

以上笔者通过文本取证方式得到论述结论是:顽石即是通灵宝玉,顽石即是神瑛侍者,顽石即是贾宝玉,从而得到贾宝玉即是通灵宝玉,且二者合而为一的同位关系。这样,从神界之「石」出发变形为俗界之「玉」,历劫毕后,再回归为「神界」之「石」,即构成了小说主角石头「出发(石)——变形(玉)——回归(石)」的生命三部曲。

石头既是本初,亦为归宿,原本从神界中来,经过俗界的红尘历劫,最终又必须要返回神界中去。此一观点,也吻合了梅新林先生的专著《红楼梦哲学精神》中引述到文学批评中的学者对神话原型批评的考查。







(四)《红楼梦》与神话原型批评的引证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查得出:《红楼梦》讲述了一块石头从上古神话出发,经由神界进入凡间,以凡间作为故事发生的主场,进行创作的故事构思以及写作方式并作曹雪芹之先验,这种创作手法古今有之,中外有之:

梅新林先生在其《红楼梦哲学精神》一书中指出: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赤瑕宫神瑛侍者,实质上就是原始神话中无才补天之弃石的「置换变形(displacement)」。他更是在其专著中细述了「置换变形」是弗莱在其名著《批评的解剖》中,提出的一个原型批评概念。

弗莱指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着文学的两极,在这两极之间则是传奇文学。这里所说的传奇不是文体样式,而是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一种倾向。传奇文学,它一方面使神话朝着人的方向置换变形,另一不同于现实主义,而是朝着理想化方向使内容程式化。例如,欧洲中世纪著名的传奇圣乔治屠龙的传说,就可以看作是俄狄浦斯的置换变形。在传说中英雄杀死国王的是女妖,英雄本身是国王的儿子;在传奇中英雄变成了国王的女婿,他所杀死的是巨龙。再往上溯,俄狄浦斯身亦可看作是更为古老的神话,例如克洛诺斯杀父娶母神话的置换变形。杀父娶母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事实,所以克洛诺斯在神话中并未受到道德谴责。到了希腊文明社会,俄狄浦斯虽然在无意识中杀父娶母,他本人却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再到中世纪,娶母乱伦的现实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要使同一个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在艺术上和谐,在道义上人普遍接受,就需要再度的置换变形。这与列维.斯特劳斯的有关「神话以螺旋形状不断旋转下去,直到产生这神话的智慧冲力枯竭」的观点可以互相参照。







梅新林先生在《神话——神人之间的魔幻世界》一书还指出:按照神话原型批评关于「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文学史观加以具体考察的话,由神话变形而来为中国所特有的仙话可以与弗莱所说的「传奇」相对应,因为以凡人成仙、神仙还俗为基本主题的仙话,既不同于以天生之神为主角的原始神话,又不同于后世的写实作品,是从神话向现实主义过渡,使现实向理想化方向发展并使内容程式化的特殊产物,这就决定了仙话在故事叙述结构上的亦神亦人、亦真亦幻、现实与理想混而不分的总体风貌与特征。「仙」之不异于「神」,是因为「仙」字从「人」,「神」从「示」(上天垂相),标明「仙」已从「神」的族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类的一员,具有与凡人一样的世俗欲望,故「仙」又可称为「仙人」。但「仙」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凡人,仍具有「神」的超凡魔力,故尔「仙」又可称为「神仙」。因此,所谓「仙」者,即是交织着「神」的超凡魔力与「人」的世俗欲望的矛盾统一体,是中国文化固有的强烈世俗精神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世界性的介于神话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传奇」的典型代表。

正如仙话是神话的变形又是神话与现实主义的中介一样,警幻仙子所辖仙界太虚幻境,同样也是神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变形,以及由神话世界向现实世界过渡的中介。在神界中,石头是以原始本真面貌出现的,而到了仙界,石头首次变形为神瑛侍者,再到现实世界,再变形成贾宝玉。神界——仙界——俗界,正与石头——神瑛侍者——宝玉的角色变形相吻合。







(五)结论

梅新林先生之观点无疑是对笔者综上所得结论的理论化。而无论是文本证据,还是基于文本同位关系的推导,抑或是基于文学批评方法,其结果均无一例外地指向小说家、脂砚斋以及笔者共同认可的同一事实,即「顽石——神瑛侍者——贾宝玉(通灵宝玉)」仍是神仙俗三界中的同位幻形关系。

笔者著此文的本意是以釐清思路和帮助文本理解为主要目的。当然,笔者亦不至自负到认为,此番得到「石」与「玉」之关系便是《红楼梦》小说二者关系唯一诠释。读者抑或仍可以保持旧有的观点,此亦不作苛求。仅希望此文能对《红楼梦》阅读过程中,有此疑问的读者提供一种立足本文之参考,便余愿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unianyi > 《名著经典》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花木志|蜡梅:明月梅花漫疑猜,知是红梅与黄梅?
下一篇: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几次摔玉?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在购买新能源车时,要注意哪些?
蓝澜无高
2021-01-22 · TA获得超过1072个赞
关注
有2次,一次是在黛玉进贾府时,宝玉问有玉没
黛玉答没,宝玉摔了一次玉
第2次因为张道士来向宝玉提亲,黛玉和宝钗拌嘴,宝玉气急了,又摔了一次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2: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译文对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标签: 情感感激唐诗三百首赞颂母爱乐府数字
译文 注释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2: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大明王菩萨来历?
anna1982pang2020.07.07浏览52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jlfbdghznukq
2020.07.08
满意答案
   目前孔雀大明王有两种说法:
一、
按照中土佛经的说法,孔雀出生后,生性凶残,好食人肉,且能从四五十里外吸人食肉,他居住的大雪山,方圆五百里没有人烟。一天佛祖游历来到大雪山,被孔雀张口稿指鲸吞,将佛祖的丈六金身吸入腹中。佛祖无奈,只得破其背而出,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本欲从其便门而出,却恐有污佛体,故破其背而出,踏至灵山。”

后来佛祖将孔雀“踏至灵山”后,心中起了杀意,想想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对手下说,吾欲为众生降灭之。一干众佛一听,那还了得,先不说这孔雀的父母凤凰出世时,连佛祖的菩提树都还不知在何处,光是那孔雀的兄弟大鹏金翅鸟,也不是一个善相与的主。(大鹏金翅鸟以善吃龙而著称)于是一千菩萨,佛陀,罗汉,尊者,齐声劝告说:“尊从其体出,伤之如伤尊母。”我们的释迦牟尼尊者权衡了利弊,找了个台阶下,照他后来宣扬的说法是“故宽之,且封为‘孔雀大明王菩萨’,受无上自在加持,以空乏其性。”

这句话说穿了就是“齐天大圣”的前传,将快活了这么久的孔雀以一个“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名号,困在了灵山上。后来果不其然,大鹏金翅鸟闹将起来,杀上西方极乐,打得满天神佛找不到北,最后佛祖无奈,定下了计策,和大鹏约战数日之后,点上佛界众生,和大鹏斗了几天几夜,方才擒下,带回灵山后,封为大鹏明王,依样困住。不过大鹏乃孔雀兄弟,故佛祖人前还会尊称他为舅舅。

二、
混沌初开。清而轻上升化天,浓而重下沉作地。日月既明,星辰环绕,逐万物滋生。百兽拜麒麟为帝,百鸟以凤凰为王。
凤凰,雄为凤者雌为凰,天地交合,逐生九种:金凤、彩凤、火凤、雪凰、蓝凰、孔雀、大鹏、雷鸟、大风。百鸟中以孔雀最美,华丽夺目,霞光漫溢,百花为之羞容,云彩为之失色。然性傲,不羁。佛曾尝与之交往,不得,乃怒,约之大战于昆仑山下。孔雀凶猛,鲸吞佛,佛艰难破其背而出,大惧,欲杀之。帝谓曰:不可。孔雀乃凤凰最宠,杀孔雀则伤凤凰,谅之,谅之。乃投之无间道中,放逐三界之外——魔界。
孔档滑雀堕于魔界,见满目创痍,遍地鳞骨,不解,问于一老妖。妖悲曰,魔界本与三界等份,同享阳日能源,共吸阴月精华。然佛恶其貌丑,体态畸形,乃逐魔全族于无间深渊,并以结界封印。渊内无日无月,漆黑一片,魔族日益凋零。偶有天赋魔王,破印而出,众神亦以滋扰三界罪名,群起而攻之,俱不得善终。
孔雀听罢,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逐潜心于魔界修炼,悲魔族之痛苦,哀魔族之愤怒。期间,唯地藏王菩萨念其不幸,常给予帮助。帝尝闻孔雀情形,知之,戏谓曰"撒旦"。

一千五百年后,孔雀率魔族众破印而出,直捣玄天,双方一触即发,史称"神魔大战"。期间愁云不散,三界不宁。战况日久,魔族渐渐不支,唯孔雀耀武扬威,无丝毫败迹。破三仙八岛,九王十星,满天神佛,无一能敌。然魔族败迹以露,孔雀亦无可奈何。地藏王菩萨苦谏之曰,魔族有其哀,三界有其苦,乱世则俱不得安宁。今战愈百年,三界凋零,已与魔界无异!佛亦曰,愿给予魔界日月精华键蠢配。孔雀仰天长叹,乃罢。
三界归位,魔族重回无间渊中,孔雀亦欲同去,众神苦劝乃免。归西天极乐,掌魔界管事,引日月精华,灌溉四界。周天万民,皆感其恩德。佛大悦,赐曰"孔雀大明王"。

天下平复,孔雀游沧海,立于一石,仰天长啸:遍观古今,看魔神同体,唯我孔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7: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周瑞家的+送宫花】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不满送宫花背后隐藏的明末历史真相
liuhuirong 2023-04-07 发表于湖北  |  3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七回因为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事黛玉使了脾气,那么黛玉的生气有没有道理呢?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尊卑伦序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尤其是贾府这样“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

那么半是客、半是主身份的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贾母两次安排坐序得到答案。

一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接风宴: 黛玉坐左边首位,然后依次贾府三春,再就是站着捧饭的李纨和安箸的凤姐两个媳妇,古时未出嫁的姑娘要比媳妇儿尊贵,所以即使不会留在贾母处吃饭的王夫人仍会“坐下进羹”意思一下,可李纨和凤姐却只能站着了。

再是第五十三回里贾母安排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跟她一起坐在首桌。所以在贾府里顺序应该先是黛玉、再是三春、最后才是李纨和凤姐。可薛姨妈不是贾府里的人,所以薛姨妈特意交代:“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作为贾府客人的薛姨妈给出的顺序是先贾府三春,再林黛玉,最后才是王熙凤,因为没有了挑选的余地,故而给四支,多给两支作为补偿。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黛玉都绝不应该是最后一个。

正因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深知这个尊卑先后的道理,所以她送宫花给三春和凤姐时是不厌其烦的详细“说明缘故”,请看原文“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平儿,说送花儿一事”。偏偏见了黛玉只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只提及黛玉一人,不敢“说明缘故”,唯恐暴露了薛姨妈的宫花是十二朵,是要送他们姊妹几个这样的事实。

可是黛玉何等聪明,若是宫花只送她一人,薛姨妈派个小丫鬟直接送过来就是了,如何敢劳动王夫人的陪房特意给她一人跑腿?故而才有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甲戌侧批:妙!看他写黛玉。】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甲戌双行夹批: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甲戌侧批: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在“看一看”上传神。】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甲戌眉批: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

本是应排在黛玉之后的却能先做挑拣,周瑞家的每送一处宫花,每解释一次送花的缘故,就是将黛玉的体面在各人那里折辱一次, 让别人明白:“我就是欺负黛玉,就是不给她体面!你们一个个都比她重要!”。《红楼梦》采用的是隐晦和间接的写作手法,借由微小的细节描写暗示和揭露隐藏的故事情节,从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句气愤抱怨;从黛玉一向谨小慎微,却会对最不可冒犯的王夫人的心腹陪房发怒这一激烈反应可知,周瑞家的这样作绝不是第一次,而是早已多次,黛玉在贾府中的这许多年里,只要是周瑞家的送东西,拿给黛玉的总是别人挑剩下的,次次都是如此,黛玉自然也就了然心中,故而一看就明白了自己又被轻慢苛待,这才让隐忍惯了的黛玉忍不住怒形于色,黛玉的发问和冷笑还有脂砚斋的不断批注提醒,这都是要读者注意到周瑞家的无视礼数的嚣张做法,从而揭示出王夫人等人对黛玉一贯的刻薄和欺侮。

那么这段周瑞家的无视礼数欺侮黛玉影射的是什么历史呢?前文解过了:周瑞家的就是周奎家的周后,“宫花”落在一个“宫”字上,原来周瑞家的送宫花影射的乃是周后分配宫廷待遇的历史真相!

以膳食花费为例,比较万历三十九年和崇祯十五年的膳食花费

膳食标准(银两/月)

万历三十九年正月数据A

崇祯十五年三月数据 B

差距( A-B)

皇帝

1173两

1046两

降低127两

皇后

335两2钱2分(万历的皇后王喜姐)

360两8钱(崇祯的周后和天启的皇后)

增加25两6钱

皇贵妃

324两3钱8分(王皇贵妃和郑皇贵妃)

无记录,应该359两左右

贵妃

无记录,应该140两左右

164两(皇贵妃田秀英和贵妃袁氏)

通过上表的数据对照可知,崇祯十五年的膳食标准无非是崇祯将自己的减了127两,自从崇祯十三年皇五子朱慈焕被装神弄鬼地吓死了后,崇桢就开始减膳,见《烬宫遗录》载:“皇五子薨,田贵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虽然只减了127两,但总归是个心意。虽然崇桢自己的膳食费减了些,但其他人都有所增加,好的领导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面子图名声的崇祯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那么参照皇后和藩王的膳食费分别增长了25两和38两,贵妃的膳食增长应该不少于20两,依此倒推回去,万历朝的贵妃的膳食月费应为140两左右。

明朝皇贵妃的膳食标准324两是贵妃的140两的2倍多,与皇后相差还不到一两,可见皇贵妃的地位和待遇之高,基本接近皇后。但根据孙承泽的记载:田秀英,虽然贵为皇贵妃,但她的实际待遇却剧减过半,竟与袁贵妃同为164两!

那么崇祯为何如此刻薄田秀英呢?是崇祯为人刻薄么?当然不是,崇祯就是对普通的宫女太监也是极为体恤的。

难道崇祯憎恶田秀英?当然更不可能!

史书明确记载的崇祯的妃嫔有袁妃、卢妃、陈妃、尤妃、刘妃、方妃、沈妃、选侍范、选侍薛、两个王姓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叶子眉、歌舞嫔数人、善弹琵琶的才人《烬宫遗录》:上喜琵琶。庚午辛未间,才人于干淸西暖阁赍曲柄琵琶弹商杂调,歌舞太平,上倾听不倦。以及众多没有名分的青霞女子,可是崇祯始终最宠田秀英,崇祯十年将其父田弘遇封为正一品左都督,并加封太子太保,成为明朝唯一被加封太子三师的妃嫔家族。太子太保属于太子三师,就算给皇后家族加封太子三师也是要非常谨慎的,即使明朝最得宠的万贵妃家里最高也不过是从一品都督同知。而且即使田秀英最后两年缠绵病榻憔悴不堪也始终是“妃最宠”,她的异母弟七岁的田敦吉被封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在田妃死后一年又得袭父职正一品左都督。关于史书上的浩繁的田妃受宠的记载就不一一列举了,仅说说田秀英憔悴不堪的病重时候,为了田妃,崇祯不但干脆的拒绝了周后为他重金购来的令人“欲仙欲死”的尤物陈圆圆,而且崇祯每日都会为田秀英的病情求神祝祷,而最后也就是因为他为田妃病情跑到别的殿烧香祈福导致未能及时赶回承乾宫与田秀英作临终诀别,“东宫田妃最有宠。是夏,田妃病笃,遍走群望,上咸躬致祷焉。临终,上适往他殿行香,不及永诀,回宫大恸,丧礼备极隆厚。”《烈皇小识》

崇祯不但给田秀英安排了隆重的丧礼,还写下了深情赞美的谥文,并拟定了高贵美丽的谥号“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思陵典礼记》载:“皇贵妃田氏谥册文,十五年岁次壬午七月二十四日壬辰皇帝制曰:“桂殿承芳辉冠三星之首,兰宫陨秀礼崇六列之先。惟昭德于生前,宜隆恩于身后。尔皇贵妃田氏,生有令质,早晋荣封,麟趾钟样式振衍绳之庆,鸡鸣效警时襄宵旰之勤。淑问方宣遗芳,遽掩望帷如在,悲空结于璠华辞辇犹闻名应髙于彤管欲彰懿范宜有褒旌爰稽素履。谥为: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灵其有知,尚歆宠渥。”

崇祯还把田秀英的画像与其母亲刘太后的画像一起放在长椿寺,清代进士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一》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兵火后,孝纯像仅存。” 长椿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长椿街。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明神宗的母亲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用以居水斋禅师,水斋大弟子为神宗的替修。神宗赐额“长椿”,意味着神宗祝愿他母亲健康长寿。李太后死后人们叫她“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崇祯因想念他的生母孝纯刘太后,让画家画了一张刘太后像,也挂在长椿寺内。田秀英死后,崇祯又将田秀英画像挂在长椿寺内。万历母亲李太后和田秀英的画像都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只剩下刘太后像,后也丢失了。

崇祯十六年的中元节,崇祯对逝世一年的田贵妃追思不已,便召人为她做法事,在玉河桥里放河灯。该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许多。《烬宫遗录》载:“中元节例作法事,放河灯于玉河桥。桥在乾明门之西,石梁如虹、直跨金海。是年法筵倍盛于旧,盖田贵妃以是月十五薨,特追荐之也。”。

而且看《清史稿》 卷四 世祖本纪一的记载 :“(顺治元年五月)己酉,葬故明庄烈帝后周氏,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并如制。”这里说的“神宗妃刘氏”就是那个在为朱由检选妃时力荐排名最后周后做了正妃的那个刘昭妃,崇祯待她极为恭敬,可是我们看到这位死于崇祯十五年的刘昭妃死了两年都未下葬,居然是明亡后才由清廷草草安葬了事!而同年死的田秀英却规制齐备地体面下葬了,侍郎陈必谦负责坟园营建。田妃墓墓圹、墓园的宽敞居然还引起乾隆的感慨:“一妃之費已如此,余诸帝者可知矣”。这葬仪和墓园也足以说明田妃的待遇问题。

既然崇祯始终都对田秀英最为宠爱,绝不会愿意苛待田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田秀英的宫廷待遇被削减过半呢? 这个原因应该是两方面:

1,主观上,田秀英主动为穷皇帝崇祯减负。史书记载田秀英为崇祯缝补衣物精制绣品,婉拒崇祯为她庆生,“田妃能书,甚有机智,诞日在四月,丁丑遇旱,上方斋宿武英已半月矣,至是欲暂还宫,妃遣人力辞曰:正为诞日,不宜还也。”,从这些细节来看田妃一贯是主动节俭开销,所以田妃主动裁减自己的待遇对一心省钱的崇祯来说求之不得;

2,客观上,后宫的把持者周后故意的刻薄苛待田妃。崇祯为了换得后宫和谐以博取“齐家”的好名声,故而百般隐忍周后对田妃的欺凌。比如周后欺凌田妃,找不到田妃过错的崇祯于是命令田妃写一封冒犯周后的奏疏,然后以此为借口将田妃贬入启祥宫思过:“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于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可想而知,崇祯将田秀英进封为皇贵妃自然令周后更为不满。

《明宫词》记载了周后对妃嫔们的封赏:“袁贵妃谨退深宫,得后意,凡游赏嬉戏,每召与同,不召田也。五月十一日,后宣各宫觐见,屏左右,有密谕也。赐宴,赐东西两宫金珠各十二颗,银牌各二事。余俱赐银牌二事。”皇贵妃的待遇与皇后很接近,是贵妃的两倍多,可是周后的封赏却将待遇悬殊的田妃和袁妃等同,而《明宫词》的作者为了掩盖周后蓄意打压田妃的事实,竟然篡改了袁妃的位阶!来看史料:

《烬宫遗录》载: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

《崇祯宫词》载:“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

《崇祯实录》载:“崇祯元年夏四月,甲寅册立田氏为贵妃,袁氏为淑妃。”

《玉堂荟记》和《思陵典礼记》记载:“(皇)上初幸妃宫,谓之铺宫。田已立为贵妃,袁乃铺宫,相去七八年。袁固上即位时与田同选者也。袁仅生一女,宠爱去田远甚。”

《思陵典礼记》载:“崇祯十四年四月,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贵妃,仿万历中例也。”

各类史料都清楚地记载:田袁二人是天启年间同时选入信王府的,可是袁妃不受宠,以至于崇祯过了七八年才初次临幸她,七八年都被崇祯无视的袁妃的尴尬可想而知。因为不受宠,所以袁妃的位阶始终低于田秀英,当田秀英由礼妃升为贵妃时,崇祯才将袁氏册为妃。

可是《明宫词》为了掩盖周后刻薄田秀英的事实,居然将《思陵典礼记》的记载添加了个“皇”字给袁妃,变为“十四年春,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皇贵妃,仿万历中例也。”,就让无宠的袁妃从淑妃神奇地连升两级,变成了与受宠的田秀英一样的皇贵妃!这种骗人把戏,黄宗羲在《明史》中玩得更夸张,竟然将袁写作贵妃,将田写作妃,使得袁妃的位阶变得比田秀英还高一阶!(详见前文《“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为了美化周后,《明宫词》和《明史》真是绞尽脑汁、使尽花招!

由上可见,周后蓄意打压田妃的事实是再清楚不过了,田秀英的待遇减半应该也是周后的要求。为了安抚周后避免周后再生事端,崇祯只好让实为皇贵妃的田秀英的待遇等同袁妃、有名无实。尽管如此,在国家危难之时,收入不到周后一半、仅与袁妃等同的田妃却慷慨解囊,捐出三千两赈济官民,见《崇祯朝野纪》载:“崇祯十四年辛巳正月十一日,流寇李自成陷雒阳,福王自杀……缙彦奏:雒封失陷,凡王府宫眷,内外官绅士民,焚劫甚惨,急须赈济。上曰:朕即措发。除前发赈济银三万两外,御前发银一万两,坤宁宫(周后)四千两,承乾宫(田妃)三千两,翌坤宫(袁妃)二千两……”

再来看一段难以置信的记载,见李清的《三垣笔记》:“田妃之宠,周后颇不能容。一日,妃疏列后过,上曰:“妃可无礼于后耶!”命罚处某宫半年。其实妃不能文,上故命为之,以讽止后,又量示罚处,以存大体耳。此亦十库内官为予言者。又云,凡东西宫对上言,皆自称女儿。”

“自称女儿”是何意呢?明代时明令禁止人口买卖,所以明代买卖人口都是采用“收养”的名义,而不直接说“买卖”,这就是为什么《金瓶梅》里写各房的奴婢都要自称“女儿”,并要将男主人西门庆称为“爹”的缘故。

多奇怪,明朝宫廷沿用前朝传统,后妃都是以 “妾” 自称,如周后对崇祯说话,“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可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如果要对崇祯说话,却要学民间的被买卖的奴婢自降一辈“自称女儿”,妃子将皇帝当爹,这不是乱了朱明皇室的规矩和辈分了么?而且最为奇怪的是只有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两人才会如此自称,而崇祯的其他妃嫔,如陈妃卢妃尤妃等还有周后从江南采买来的“数个歌舞女子”却都不会使用“女儿”这一贱称。看史书记载崇祯为人不但爱惜名声遵规守矩,而且就连宫女太监也会同情体恤,这样的崇祯怎会不顾宫廷礼法故意羞辱他最是看重厚待的田妃袁妃,再说了崇祯一个自小长在宫廷的王爷哪里晓得民间违法买卖人口的称呼玄机?这肯定不会是崇祯的要求,可这“自称女儿”的自轻自贱如何又会是袁妃和田妃两人自己的心甘情愿,难道还要让宫女太监看笑话?

既然不可能出自崇祯的要求,也不是皇室规矩,更无可能是田妃和袁妃自愿使用奴婢的贱称,那么这到底是谁人安排呢?其实只要看看史料,理理逻辑就会明白,这“自称女儿”的羞辱只会是“性严慎”的周后的一手安排。

“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升即中选,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懿安后疑(周)后弱小,将及其次,昭妃力赞之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

“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

“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

父亲周奎是个街头行骗的算命先生,选妃决赛中偏偏又排名最后,出身贫贱兼条件不佳的周后如何能不对出身比自己强、排名又比自己前的田妃和袁妃心怀嫉恨?因为东林党和刘昭妃的黑幕操作,“名在第三”的周后居然出人意料的成为了朱由检的正妃,有了正妻身份的周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压制田秀英和袁妃发泄自己深深的嫉恨了。

结果通过官方的选妃的正规程序名正言顺入选的次妃田妃和袁妃两人被逼以民间被买卖的奴婢身份自称,而那些在崇祯登基后即使是真正被买来的“歌舞女子”都无需使用“女儿”这自降一辈的贱称,田妃和袁妃竟连这些被买来的“歌舞女子”都不如,始终都要“自称女儿”!周后是要让“自称女儿”的田妃和袁妃时刻谨记:她才是无比高贵的女主人,而田妃和袁妃永远只是身份低贱的低人一辈的奴婢“女儿”,是连她买来的“歌舞女子”都不如的。

虽然崇祯长在宫廷不了解民间习俗,但宫廷的整套规范的礼仪他总是熟悉的,收养崇祯的李康妃和李庄妃何曾对朱常洛“自称女儿”?更何况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自称女儿”这明显是差了辈分了,可是崇祯居然能十多年安之若素!“自称女儿”的这一小细节暴露出的是崇祯对周后违反宫廷礼制肆意羞辱欺凌田秀英的听之任之的默许纵容,精神上的羞辱再加上身体上的折磨,田妃在宫中的日子如何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可这一切却被东林党颠倒黑白的写作“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

在封建妻妾制度的压迫下,在崇祯的姑息纵容下,不受宠的袁妃还能曲意迎合讨好周后而获得周后欢心“得后意”,可因为受宠成为周后眼中钉肉中刺的田秀英即便再是恭顺小心也是无用,最终母子五人只有皇四子朱慈炤从周后的迫害下逃得性命。崇祯的治家就如同他治国只顾虚名一样都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和谐,这种人真是误尽苍生啊!郭沫若评价崇祯“口惠而实不至”“实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真是一针见血!

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儿”称谓,一份宫廷膳食的待遇清单,暴露出来的是被东林党层层美化的周后那可怕的报复和压制的狰狞嘴脸,以及崇祯沽名钓誉的冷漠虚伪,果然“细节是魔鬼”。正如“春花如海”所说:中宫如此明目张胆羞辱,其他宫人们跟着对田妃有踩踏的行为似乎也有可能,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果然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揭秘林黛玉的隐藏“大观园诸艳之归源”的《葬花吟》
下一篇: 《红楼梦》里狗儿为周瑞争买田地影射的明末真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8: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林黛玉+葬花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秘林黛玉的隐藏“大观园诸艳之归源”的《葬花吟》
liuhuirong 2023-04-07 发表于湖北  |  27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回前脂批特注道:【《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践花日诸艳毕集之期。践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脂批提醒得清楚:《葬花吟》暗藏了大观园中各女子的来历和下落,还特意说到解读《葬花吟》不要拘泥于有无典故,只要取其韵会其意就好,那么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这葬花深意。

在“黛玉葬花”前,朱慈炤先写了“宝钗扑蝶”,然后是宝钗偷听滴翠亭里坠儿将贾芸的手帕交给小红。这“宝钗扑蝶” 大有寓意,正是与“黛玉葬花”两相对照!那“宝钗扑蝶”究竟是何寓意呢?宝钗扑蝶扑的可不是寻常蝴蝶,乃是“一双玉色蝴蝶”!去掉干扰视线的“一色蝴蝶”,宝钗扑蝶其实是为了扑“双玉”!双玉还能有谁?宝玉和黛玉!

但这还不够,宝钗扑玉又追扑到了滴翠亭里的林红玉!林红玉前文已经解过了,是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原来“宝钗扑蝶”其实是宝钗扑“三玉”,彻底灭亡朱明王朝!

为何还用扇子扑打?扇子是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代表的用来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东林党伪史,清廷不仅要灭亡朱明政权,还要用东林党文官汉奸诋毁污蔑朱明!宝钗扑蝶看似天真无邪的纯真之举,其实暗藏的却是清廷的穷凶极恶和阴险卑劣!

第六十二回里借袭人的嘴交代了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二月十二”在中华民俗里是“花朝节”,又称“花神节”。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清顾禄《清嘉录·二月》:“(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黛玉生在花神节,黛玉就是花神!

第三十七回里李纨又说宝玉是“绛洞花王”,这花神和花王有何区别?

“花王”即“华王”,宝玉朱慈炤乃是中华皇帝!

“花神”是离开凡尘已然仙去的花王,黛玉崇祯是已死的中华皇帝!

那么,与黛玉同一天生日的袭人又是什么缘故呢?前面已经说过,同一天生日是为了影射与田妃同时选妃同时嫁入信王府的袁妃。袭人同时又是影射原本侍奉花神崇祯的,却在明亡后投降依附清廷背主忘恩为虎作伥的“桃红又一春”的那些个崇祯旧臣。

《红楼梦》中写得清楚:“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侧: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 朱慈炤强调芒种乃是春天的最后一日。

前文解过:“春”,暗喻朱明政权扎根生长。

第五回警幻仙姑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歌,警幻仙姑唱的是什么?仔细听:“春梦随云散,【甲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飞花(华)逐水流。【甲夹:二句比也。】” 《石头记》后改名作《红楼梦》,警幻仙姑唱的“春梦随云散”,脂批说最是紧要,因为仙姑唱的其实就是“红楼梦随云散”,《石头记》的改名为《红楼梦》和脂砚的“最紧要”正是为了点出来《石头记》里的“春”其实就是暗指“红楼”,即“朱楼”,《石头记》里的 “春”指的就是朱明政权!

朱慈炤强调芒种是春的最后一日,其实就是暗示这是朱明的末日!!“芒种”实为“亡种”,汉人政权之秦种亡绝!

花就是“华”,原来芒种日黛玉葬花竟是朱明灭亡“黛玉葬华”!汉明的不幸覆亡,汉民的痛苦劫难,这怎能不让黛玉和宝玉 “心碎肠断”、“恸倒愁杀”?

接下来就听听“黛玉葬华”所悲悼泣诉的除了“花残花落”“华衰华亡”还有什么?

“游丝软系飘春榭,闺中女儿惜春暮,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游丝软系”、这“三月春暮”、这“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春残花落”、这“春尽人亡”说的不正是于三月十九春暮时节自缢殉国的明末华王——崇祯皇帝么?!

原来,朱慈照的《葬花吟》哀悼的不仅仅是惨遭清廷胡虏血腥屠戮的千千万万的华夏汉民!亦是他那以死殉国的壮烈父亲——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金钏投井”的惊世大秘密
下一篇: 林黛玉不满送宫花背后隐藏的明末历史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6: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林黛玉人生密码:七岁进贾府,十五岁与宝玉生情,十七岁泪尽而亡
君笺雅侃红楼 2022-03-22   |  94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林黛玉一生坎坷,有三个标志性阶段,分别是七岁、十五岁和十七岁或者将将不到十八岁。

七岁前的林黛玉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那时候她父母具在,家里虽然不大富大贵,却也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父亲林如海先是考中探花郎,任职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出任扬州。黛玉便与母亲贾敏也从家乡姑苏来到扬州,一切的改变就从扬州开始。

林黛玉有个小一岁的弟弟,在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之初夭折。林家子嗣单薄,没了儿子,父母便将她当作男儿教养,五岁时聘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为启蒙老师。

父亲是探花郎,母亲是国公嫡女,老师曾任知府进士出身,林黛玉可谓光环闪闪。虽说从小身体不好百药莫医,到底也是父母膝下宠儿,很是幸福。

变故来自母亲贾敏突然去世,父亲林如海执意要她进京依附外祖母和舅舅。这一别再见面,父亲也已到了生命尽头。



林如海一家三口相继死亡,林黛玉远走他乡投奔外祖,从第十九回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伏笔看,分明与两淮盐政的贪腐要案有关,林家人死的不寻常。

不管如何,林黛玉七岁来到贾家,邂逅年长一岁的表哥贾宝玉,从此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相携着长大。

而此时他们只有兄妹之谊,而无男女之情。直到那一年搬进大观园。

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和贾宝玉姐妹们搬进大观园。那一年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走后,林黛玉明确提到自己十五岁。而薛宝钗又提到“这一年何曾绕过这园子”表明还是元春省亲当年。



可以肯定这段时间设计有问题,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纪并没有同步。贾宝玉曾作《春夏秋冬即景诗》,就代表时间流逝,而贾政又出差三年,大观园却只走过四季。很难准确界定时间,林黛玉却突然就十五岁了。

曹雪芹如此安排,也算维护黛玉的声明。毕竟十五岁的女孩子成人,有了情窦初开不是问题。但未成年早熟是不好说的。

贾宝玉初入大观园,众女儿还处于懵懂之中,互相并不避讳接触。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自在起来,开始经常跑到外头去鬼混,还常常一个人独坐发呆。

此时贾宝玉的情况是觉醒两性意识的体现,之前对秦可卿的感情,与袭人偷试云雨情不过都是启蒙。

而他最关键的逃避,则是对林黛玉生出了莫名的感情。



这一天林黛玉葬花归来,发现贾宝玉独坐看书,就问他是什么?贾宝玉谎称是《四书》经典,被林黛玉识破,才知道他看的是《西厢记》。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林黛玉感情的爆发点。

偷看禁书之前,林黛玉的感情尚属于懵懂之中,见证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后,又听了梨香院排演《牡丹亭》,让她彻底敞开心扉,对贾宝玉生发出感情,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牡丹亭》直指林黛玉的死因。杜丽娘相思而死于中秋之夜。林黛玉则“冷月葬花魂”,泪尽而亡于中秋之夜。

那一年的林黛玉应该是十七岁不到十八岁,是她来到贾家的第十年。

通过原文的种种线索伏笔,此时林黛玉已经不在贾府,远在海外异国之上。

对此,《题帕三绝》、贾宝玉在水仙庵祭奠金钏儿都是伏笔。更有薛宝琴讲述西海沿子真真国的美人作诗前,送给林黛玉一盆水仙花,还有宝琴的丫头叫“小螺”,都指向海外。

君笺雅侃红楼根据“石呆·子失扇子”、潇湘妃子、芙蓉花签、杏花签等线索推测,林黛玉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林黛玉最终客死在异乡。

关于林黛玉离开贾家的伏笔,金钏儿被撵走而死,晴雯被撵走而死,林黛玉在《葬花吟》《菊花诗》《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和《柳絮词》中都作了伏笔,看诗文即可,不多赘述。



宝黛爱情最后压垮了林黛玉。她与贾宝玉心心相印却并不能得到祝福。王夫人和贾元春反对宝黛姻缘,坚决拥护金玉良姻,以至于林黛玉孤苦伶仃,贾母一时间也无法做主。

林黛玉自幼失怙,心性敏感,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根据慧娘的故事、刘姥姥讲述茗玉小姐的故事,《姽婳词》林四娘故事的伏笔,林黛玉最后牺牲自己成全贾家和贾宝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很快泪尽而亡,死的时候就是十七岁。

中秋夜她与史湘云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道尽二人之结局。

林黛玉与贾探春清明东风起处离开贾家,于中秋月圆之夜泪尽而亡。她的一生太过仓促,却历经磨难。

好在死前林黛玉与贾宝玉达成情感“和解”,从晴雯之死也是伏笔。



根据秦可卿和太虚幻境的设定,曹雪芹设定《红楼梦》的情之主旨借鉴了秦观的词中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初神瑛侍者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用甘露灌溉绛珠仙草,林黛玉最后埋骨西海沿子,也算尘归尘土归土。



再根据第二十三回贾宝玉要做大王八,替一品夫人(帝王妃品级)病老归西的林黛玉驮碑一辈子的谶语。贾宝玉实现诺言“你死了我做和尚”,循着远嫁之路找到妹妹贾探春,并在林黛玉墓前守墓余生。

以上,是君笺雅侃红楼的个人观点,简单梳理一下林黛玉的一生。

文|君笺雅侃红楼

请帮忙点赞、收藏、**,和赞赏一样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6: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林黛玉人生密码:七岁进贾府,十五岁与宝玉生情,十七岁泪尽而亡
君笺雅侃红楼 2022-03-22   |  95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林黛玉一生坎坷,有三个标志性阶段,分别是七岁、十五岁和十七岁或者将将不到十八岁。

七岁前的林黛玉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那时候她父母具在,家里虽然不大富大贵,却也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父亲林如海先是考中探花郎,任职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出任扬州。黛玉便与母亲贾敏也从家乡姑苏来到扬州,一切的改变就从扬州开始。

林黛玉有个小一岁的弟弟,在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之初夭折。林家子嗣单薄,没了儿子,父母便将她当作男儿教养,五岁时聘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为启蒙老师。

父亲是探花郎,母亲是国公嫡女,老师曾任知府进士出身,林黛玉可谓光环闪闪。虽说从小身体不好百药莫医,到底也是父母膝下宠儿,很是幸福。

变故来自母亲贾敏突然去世,父亲林如海执意要她进京依附外祖母和舅舅。这一别再见面,父亲也已到了生命尽头。



林如海一家三口相继死亡,林黛玉远走他乡投奔外祖,从第十九回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伏笔看,分明与两淮盐政的贪腐要案有关,林家人死的不寻常。

不管如何,林黛玉七岁来到贾家,邂逅年长一岁的表哥贾宝玉,从此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相携着长大。

而此时他们只有兄妹之谊,而无男女之情。直到那一年搬进大观园。

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和贾宝玉姐妹们搬进大观园。那一年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走后,林黛玉明确提到自己十五岁。而薛宝钗又提到“这一年何曾绕过这园子”表明还是元春省亲当年。



可以肯定这段时间设计有问题,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纪并没有同步。贾宝玉曾作《春夏秋冬即景诗》,就代表时间流逝,而贾政又出差三年,大观园却只走过四季。很难准确界定时间,林黛玉却突然就十五岁了。

曹雪芹如此安排,也算维护黛玉的声明。毕竟十五岁的女孩子成人,有了情窦初开不是问题。但未成年早熟是不好说的。

贾宝玉初入大观园,众女儿还处于懵懂之中,互相并不避讳接触。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自在起来,开始经常跑到外头去鬼混,还常常一个人独坐发呆。

此时贾宝玉的情况是觉醒两性意识的体现,之前对秦可卿的感情,与袭人偷试云雨情不过都是启蒙。

而他最关键的逃避,则是对林黛玉生出了莫名的感情。



这一天林黛玉葬花归来,发现贾宝玉独坐看书,就问他是什么?贾宝玉谎称是《四书》经典,被林黛玉识破,才知道他看的是《西厢记》。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林黛玉感情的爆发点。

偷看禁书之前,林黛玉的感情尚属于懵懂之中,见证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后,又听了梨香院排演《牡丹亭》,让她彻底敞开心扉,对贾宝玉生发出感情,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牡丹亭》直指林黛玉的死因。杜丽娘相思而死于中秋之夜。林黛玉则“冷月葬花魂”,泪尽而亡于中秋之夜。

那一年的林黛玉应该是十七岁不到十八岁,是她来到贾家的第十年。

通过原文的种种线索伏笔,此时林黛玉已经不在贾府,远在海外异国之上。

对此,《题帕三绝》、贾宝玉在水仙庵祭奠金钏儿都是伏笔。更有薛宝琴讲述西海沿子真真国的美人作诗前,送给林黛玉一盆水仙花,还有宝琴的丫头叫“小螺”,都指向海外。

君笺雅侃红楼根据“石呆·子失扇子”、潇湘妃子、芙蓉花签、杏花签等线索推测,林黛玉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林黛玉最终客死在异乡。

关于林黛玉离开贾家的伏笔,金钏儿被撵走而死,晴雯被撵走而死,林黛玉在《葬花吟》《菊花诗》《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和《柳絮词》中都作了伏笔,看诗文即可,不多赘述。



宝黛爱情最后压垮了林黛玉。她与贾宝玉心心相印却并不能得到祝福。王夫人和贾元春反对宝黛姻缘,坚决拥护金玉良姻,以至于林黛玉孤苦伶仃,贾母一时间也无法做主。

林黛玉自幼失怙,心性敏感,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根据慧娘的故事、刘姥姥讲述茗玉小姐的故事,《姽婳词》林四娘故事的伏笔,林黛玉最后牺牲自己成全贾家和贾宝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很快泪尽而亡,死的时候就是十七岁。

中秋夜她与史湘云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道尽二人之结局。

林黛玉与贾探春清明东风起处离开贾家,于中秋月圆之夜泪尽而亡。她的一生太过仓促,却历经磨难。

好在死前林黛玉与贾宝玉达成情感“和解”,从晴雯之死也是伏笔。



根据秦可卿和太虚幻境的设定,曹雪芹设定《红楼梦》的情之主旨借鉴了秦观的词中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初神瑛侍者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用甘露灌溉绛珠仙草,林黛玉最后埋骨西海沿子,也算尘归尘土归土。



再根据第二十三回贾宝玉要做大王八,替一品夫人(帝王妃品级)病老归西的林黛玉驮碑一辈子的谶语。贾宝玉实现诺言“你死了我做和尚”,循着远嫁之路找到妹妹贾探春,并在林黛玉墓前守墓余生。

以上,是君笺雅侃红楼的个人观点,简单梳理一下林黛玉的一生。

文|君笺雅侃红楼

请帮忙点赞、收藏、**,和赞赏一样重要!

+关注
undefined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多岐为贵
共 5862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君笺雅侃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贾家被王家谋害败亡,王夫人陪房的名字,暗示她有问题
下一篇: 红楼梦最惨人生:儿时被父母抛弃,生前遭诬陷,死后被挫骨扬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8:19 , Processed in 0.1446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