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薛宝钗串演皇太极·任是无情也动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7: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是“偷听”惯犯?贾宝玉向林黛玉告白时,她就隐藏在侧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情节,实际一环套一环相互牵扯。

比如王熙凤生日后,贾赦突然派邢夫人向贾母讨要鸳鸯,明显就是针对儿媳妇肆无忌惮的妒忌,捉奸贾琏大闹的事而起。

本文将要讲的这件事,也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这就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话说当日史湘云端午节后来贾府有两件事发生。一件是打醮清虚观贾宝玉得了一只金麒麟要留给湘云,又因张道士做媒宝黛二人大闹一场才刚好。一件是史湘云被冯家相看,几乎定下来许配给冯紫英,具体第二十八回“悲愁喜乐”酒令已有伏笔。

这两件事是“诉肺腑”的诱因,关联倒不大。不过林黛玉与贾宝玉闹别扭,却各自心知肚明,只是心中情意难出口,同心反成了异志。

当初宝黛生情就因《西厢记》引起。如今金麒麟不免让黛玉生心,过来听墙根。

谁想因贾雨村突然到访,贾政唤宝玉出去应酬,导致宝黛二人路上相遇,将几天的各种情愫搅在一起,贾宝玉终于忍不住向林黛玉敞开了心扉。

谁想曹雪芹设计的太巧妙,偏偏林黛玉离去,贾宝玉并不知道。反而拉着从后面赶来给他送扇子的袭人说出了“肺腑之言”。林黛玉没听见,袭人听了去,而薛宝钗极有可能也隐身在暗处听到了全文。


(第三十二回)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哪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贾宝玉是一出事就只会跑,当初调戏金钏儿惹怒王夫人也是一溜烟的跑走,如今又再跑了。

不过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曹雪芹可隐藏了不少线索。

一,贾宝玉向林黛玉诉肺腑,代表的是宝黛姻缘。

二,袭人送扇子,“袭为钗副”代表薛宝钗,扇子代表“散”,宝黛姻缘因宝钗介入而“散”。

三,贾雨村此时到来,应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佐证贾雨村是导致宝黛离散,给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机会的主因。

四,贾宝玉诉肺腑时,林黛玉离去,暗示黛玉结局是先离开贾府而去,也与贾雨村有关。


五,贾宝玉“惹祸”又跑了,预示贾雨村让他在宝黛姻缘上做了逃兵。结合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和“石呆子扇子案”,就知道贾宝玉实为贾雨村所害。他见贾雨村后挨打的事也是佐证。

六,林黛玉虽然没听到贾宝玉的“告白”,但她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不需要贾宝玉多说。

花袭人尽管“袭为钗副”,实际她从珍珠改名袭人就成了“草木人”,又与林黛玉同一天生日,都是二月十二的花朝节。

袭人既影射宝钗,又影射黛玉。她听到贾宝玉的“告白”,也相当于林黛玉听见了。

至于袭人外嫁蒋玉菡,便是林黛玉离开贾府之谶:被迫外嫁。

芙蓉花签作为林黛玉的姻缘伏笔,“莫怨东风当自嗟”就是昭君出塞典故,解决了林黛玉先行离去是“外嫁”原因,也解决了潇湘妃子的伏笔。


七,林黛玉先去,贾宝玉再去,薛宝钗随后登场与袭人“交接”……与黛玉去后,宝钗嫁给宝玉为妻,宝玉在袭人出嫁后也出家而去,留下宝钗守活寡的结局顺序伏笔,一丝不差。

显然,曹雪芹通过这段故事,在贾宝玉第一次对林黛玉诉肺腑“表白”时,交代出宝黛钗三人真正的姻缘结局。所有该出场的人物全到齐。尤其重点是贾雨村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黛去钗嫁玉再去”的结局便藏在其中。不提。

(第三十二回)袭人正裁疑间,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宝钗道:“宝兄弟这会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见走过去,倒要叫住问他呢。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我故此没叫他了,由他过去罢。”袭人道:“老爷叫他出去。”宝钗听了,忙道:“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袭人笑道:“不是这个,想是有客要会。”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袭人笑道:“倒是你说说罢。”

要注意薛宝钗出场与袭人之间的言语机锋格外的犀利。

袭人明明哭了,宝钗故作不知,反而问她出什么神?这句话里就有一个套子。如果袭人嘴巴不严,估计就会将刚才发生的事透露一二。薛宝钗显然在试探,说明她刚才就在暗处。


袭人不上钩,顾左右而言他,说看两只鸟打架一语带过。其实两只鸟儿何尝不暗示的宝黛?算是作者的小心机。

薛宝钗不死心又提贾宝玉,注意她话里“才看见走过去……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既表明她没有旁听,打消袭人疑虑。又暗示她知道了贾宝玉刚才说得“没有经纬的话”,这就让袭人听到后心里“不上不下”。到底宝钗听没听到已经不重要,如果这件事一但外泄被人知道,就是她袭人的责任。

所以,薛宝钗的出场与袭人短短两句话,带出来了两个意思:

一,试探袭人口风。

二,堵住袭人的嘴。

不得不说薛宝钗的厉害。而这实际也正中袭人的下怀。她并不担心薛宝钗听不听到刚才的话,反而担心她自己一个人承担不了这份责任和压力。


可薛宝钗既然暗示她没听说,也就绝了袭人对她帮忙解决问题的“痴想”。薛宝钗绝不可能告诉王夫人,也暗示袭人也不能说,那这件事要如何处理?

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大丫头,如果有一天贾宝玉和林黛玉真的做出了什么“丑祸”,袭人一直“没发现”,也是吃不了兜着走。可她要真跑去一五一十和王夫人讲了,她就成了个背后告密,嘴巴不严的小人。就算薛宝钗取代林黛玉嫁给贾宝玉,这件事终究让她耿耿于怀,绝不可能再容留袭人。

袭人就想好好给贾宝玉做个妾,无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谁做了宝二奶奶,她都不能得罪,不能让她们反感。现在这件事给她一个选择,既要管,还不能告密,向左向右,袭人的煎熬可想而知。

所以,当她一听婆子跑来说“金钏儿投井死了”,第一时间是不相信,随后就潸然落泪。既是与金钏儿的旧感情,也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她在这一刻的纠结心理,既然来源与宝黛生情被她发现的巨大震撼和束手无策,也源于薛宝钗出场给她带来的压力。


怎么做才能既解决宝黛生情的危机,还能避免自己步了金钏儿的后尘,才是真正“煎心难熬”的处境。

正是金钏儿的死,宝黛钗三人给到的压力,才让袭人不得不在当天贾宝玉被打后,彻底背弃贾母倒向王夫人,皆因她已无路可走。否则下一个“金钏儿”极可能就是她。

当然,袭人对当日的事始终守口如瓶,任由王夫人试探也没说。

可王夫人并不傻,当袭人求她将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时便有了察觉,自然对林黛玉极为不利,并不会真担心薛宝钗。不提。

这边金钏儿因贾宝玉,被王夫人撵出去后,投井自尽而死。情节是一处“重复”。

后面晴雯因贾宝玉,被王夫人撵出去后,一气而死,与金钏儿之死前后呼应。

不同的是,金钏儿是王夫人的丫头,得到了赏赐和厚葬。晴雯是贾母的丫头,被拉出去火化后在乱葬岗扬了,真正是挫骨扬灰。

王夫人对待金钏儿和晴雯的态度,就是对待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


金钏儿确实是薛宝钗之影,她也穿着宝钗的衣服下葬。金钏儿、宝钗,钗钏本就是一体。

而金钏儿死后生日,贾宝玉去水仙庵祭奠,莲花(芙蓉)被称水中仙,又是林黛玉的体现。

所以,金钏儿和晴雯,都是被王夫人撵走后死去,也预示林黛玉确实被迫离开贾家后死在了“外头”。宝钗和黛玉的各种伏笔纠缠交织,就源于钗黛合一。

综上,从“诉肺腑”开始,林黛玉离去,袭人赶来送扇子,贾宝玉告白后逃走去见贾雨村,宝钗出场试探“警告”袭人,金钏儿突然传来死讯……一系列故事都在伏笔宝黛钗三人姻缘的最终结局。还要读书人多注意点。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8: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有两副面孔,书中写的只是一个,另一个面孔藏得太深难发现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整支牡丹花签的重点。如何解读需要了解这句诗的出处以及和牡丹花的关系。而这句诗背后涉及的典故,才是曹雪芹影射薛宝钗的关键。


与“莫怨东风当自嗟”一样,“任是无情也动人”也有两个出处。且先诗后词,词由诗出。但由于原文直言“一句唐诗”,便只能先由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花》诗开始讲起: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然而,看过罗隐的《牡丹花》诗后就会发现问题。原诗所写是“任是无情亦动人”,花签上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个差别看似不大,却与林黛玉修改“留得枯荷听雨声”为“留得残荷听雨声”完全不同。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枯荷”与“残荷”的区别,是李商隐与林黛玉面对的时间不同。枯荷当为九月后,荷花枯死于莲塘。残荷尚是八月底,将枯而未枯。林黛玉将枯改作残,是契合她当时的人生和身体状况,这一改非常贴切。

但罗隐原诗明确是“任是无情亦动人”,花签却改作“任是无情也动人”,从“亦”到“也”看似差不多,但典故的出处就不同了。

我认为曹雪芹如此写,实际是借罗隐的《牡丹花》诗,引出“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真正典出:秦观秦太虚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我们按照顺序,先讲罗隐这首《牡丹花》诗对薛宝钗的姻缘伏笔。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东风伴着牡丹花开肯定有原因,红纱细罗般的花朵是那么的美丽。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若能善解人意化作女儿,定是位倾国倾城美人。即使不如人愿,也美的让人心动。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芍药甘作牡丹的近侍陪衬,芙蓉也避其妍丽开于盛夏池中。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可惜韩愈贪恋功名,辜负了韩湘的牡丹诗谶,蹉跎一生,失去仙缘。

罗隐的这首《牡丹花》诗,以拟人手法写出牡丹花的艳冠群芳,却又以韩愈的典故表达“错失”的遗憾。全诗的重点有三个。


一,牡丹真国色,却遗憾不能“善解人意”。用在薛宝钗身上,就有金玉良姻悍然卷入宝黛姻缘导致有情人不成眷属之意。虽宝黛情断错不在薛宝钗,到底导致贾宝玉失去林黛玉的遗憾。岂非“终身误”所指的“到底意难平”!

二,牡丹让芍药作陪衬,芙蓉退避三舍。完全是钗、黛、湘三美的写照了。

芍药被称“小牡丹”,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或为花副称之。曹雪芹为了对应此处伏笔,白日专门设计一出“史湘云醉卧芍药茵”的情节。以芍药影射史湘云。芙蓉自不消多说,就是林黛玉的象征。

贾宝玉三个表姐妹,薛宝钗、林黛玉和史湘云,从原文的线索关联来看,都有与他姻缘的机会。最合适当属门当户对的史湘云。但林黛玉来后取代了史湘云。等薛宝钗再来,才有金玉良姻与木石姻缘的直接对抗。


史湘云最早退出与贾宝玉的姻缘之争,与薛宝钗日渐亲密。她在大观园中也一直住在蘅芜苑。前文讲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也是说史湘云与薛宝钗日后互相扶持,后文还会再讲到。

正是薛宝钗的金玉良姻“不解人意”,插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两情相悦”,导致林黛玉离开贾宝玉远嫁而去,最后是薛宝钗与史湘云姐妹扶持到老,可不就是“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这句诗中意所影射?

韩湘少年修道有成,放荡不羁。韩愈忧心侄孙,有意劝学。不想韩湘拿来一个花盆,聚土浇水种上一株牡丹,竟在冬日开出两朵牡丹花,花间现出金字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借以反劝韩愈弃官学道得大自在。韩愈没有开悟,后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带头反对迎法门寺真身塔中释迦文佛指骨舍利,上《论佛骨表》奏疏被贬潮州任刺史,即刻启程不得延误。韩愈大祸临头顾不上家中妻子亲人被逼上任,行至蓝田关被侄孙韩湘追上,赠以“七绝”一首,诗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才恍然记起当年韩湘妙法演化的牡丹花谶语,原来一切早有预兆。


罗隐在《牡丹花》中,以韩愈劝学,韩湘修道,佛骨舍利,韩愈辜负牡丹之谶等事罗列收尾,讲述辜负“牡丹花”之意,极为巧合的与薛宝钗劝学,被贾宝玉辜负,离家出家的“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结局对照上。

所以,有理由相信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姻缘的设定和发展,就借鉴自罗隐的这首《牡丹花》诗。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便是解开伏笔的“钥匙”。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6 19:3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终成弃妇的原因,就藏在一幅画像中,牡丹花签揭开这个秘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薛宝钗的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乍一看就出于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时,以其诗中“辜负”之意,隐喻薛宝钗终为贾宝玉所弃的姻缘结局。

不过,“任是无情也动人”实际并不出于罗隐的《牡丹花》诗,而是典出秦观修改“任是无情亦动人”后所作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据说秦观欣赏了唐代歌姬崔徽的肖像画后有感,便作了这首词。他还另有一首《词笑令·崔徽》,也是介绍崔徽生平坎坷境遇。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据北宋张君房纂辑《丽情集》记载:


“崔徽,蒲妓也。裴敬中为梁使蒲,一见为动,相从累月。敬中言旋,徽不得去,怨抑不能自支。后数月,敬中密友东川白知退至蒲,有丘夏善写真,知退为徽致意于夏,果得绝笔。徽持画谓知退曰:‘为妾谢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为郎死矣。’明日发狂,自是移疾,不复旧时形容而卒。”

崔徽情重,却终为裴敬中所负。所绘画像传世便可能是秦观所见到的这一幅。

崔徽的故事和经历,颇有薛宝钗为贾宝玉所负之意。裴敬中一去不归,贾宝玉也一去不归。

无论罗隐的“任是无情亦动人”,还是秦观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所讲都是“辜负”。注定牡丹和崔徽所隐喻的薛宝钗,最终姻缘不得幸福结果,是曹雪芹最擅长的设譬伏笔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秦观这首《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对崔徽的容貌描写,与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容貌形容,颇有“类似”之笔。

上阕“水剪双眸点绛唇”,分明是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写实。

下阕“谁记当年翠黛颦”,则近似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所引的“颦颦”之名以喻“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虚写。


而“东邻女”既出于宋玉之《登徒子好色赋》,又可引出《孔雀东南飞》被焦仲卿母亲看中的东邻富家女。宋玉之于“东邻女”有倾慕之情,可喻宝黛之情。焦母所选“东邻女”则有毁婚之意,则恰如宝黛之情由于薛宝钗介入,“任是无情也动人”导致三人“终身误”结局。

所以,曹雪芹以秦观词中崔徽容貌以喻宝钗和黛玉,圆融“钗黛合一”妙笔。再辅以“东邻女”的“有情、毁婚”两个典故双解,谶“终身误”结局,可谓妙手偶得之。


不仅如此,秦观秦太虚于《红楼梦》的意义更重大。他首出于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秦可卿房中那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就是作者假托秦太虚之作,进而引出太虚幻境。可见曹雪芹设定的太虚幻境,当与秦观词中之情有重大关联才是。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6 19:3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 (2013-02-06 21:16:13)
标签: 杂谈 红楼梦 林黛玉粉丝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翻译】:焚花散麝,直译是:花瓣离开花朵依然有暗香,烧了;麝香有沁人之香,抛洒不要。
         意译: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闺阁中人就能都隐藏起她们的劝诫了。
          注一: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
               含其劝,隐藏她们的劝诫。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戕,残害。灰,毁灭,
        灰飞烟灭。意译:残害宝钗的仙姿仙容,毁灭黛玉的文思才情,使得钗黛无情寡义,这样闺
        阁中的人物美恶相同类了。美恶相同则使人(读者)不辨闺阁中的美恶善丑。
        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参、商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两颗星座,但是它们不会同时出现,
        在这里是意见不合之意。意译:袭人麝月闭上嘴巴,看谁还敢多嘴多舌?
        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意译:将宝钗黛玉变成蠢笨无比的傻
        大姐,还会有谁爱慕她们美丽的容貌和过人的才情呢?
        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张其罗,张,张扬;罗,
        外表。罗罗清疏,是指人的外表。隧其穴,隧,隧道;穴,这里用作动词,是“挖掘”之意。
        意译:于是钗、黛、袭、麝徒有其表,被抽走了思想感情,所以才能去迷惑天下人。

《红楼梦》的时代是拼爹的年代,“上下一双体面眼”,就是生动的描写。贾宝玉也犯这个臭毛病。在二十一回里他和袭人闹别扭,上纲上线无端扯上了宝钗黛玉。残害宝钗黛玉美丽的姿容,毁坏她们的文思才情,可谓何其毒也的文字。我们说在贾宝玉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难道他是在自我批判吗?如果说钗黛的生活原型取自作者的表姐表妹,那么他也太狠了吧?
是的,《红楼梦》是中国版的《忏悔录》,作者是中国的卢梭。在前八十回里,怡红公子就像变形金刚一样,贾宝玉被放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中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期达到自我批判的目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自我批判,作者站在哲学高度来进行自我反省和批判。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八十回之后这种批判的锋芒不复存在,代之以存的是对封建上层建筑的最无耻的吹捧。这种篡改是不能忍受的,必须对篡改者进行思想上的清算。“程伟元、高鹗保存《红楼梦》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词达”。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红楼梦》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批判意义,那么就一定会招来“小偷”胠箧。胠(qu区),从旁边打开。箧(qie窃),小箱子。胠箧,指开箱盗窃。原来《红楼梦》告诫我们,一定要防备文化小偷胠箧,胠箧之后留下空箱子,它还会有价值吗?这个文化小偷是谁呢?“曹雪芹”三个字留下了线索,他就是江南织造府的曹寅。曹寅,字子清,号雪芹,又号雪樵。他在藏书《书史记原》上亲笔写下了题记:“雪芹校字”。《红楼梦》原稿原著是吴梅村,在书中原作者以大量的篇幅,声声泪字字血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大明王朝的覆灭作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批判。原书书稿到了曹雪芹手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即是曹雪芹干的好事。某地还修了纪念馆,出丑啊。但是,他能删的干干净净吗?
二十一回,“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红楼梦》声东击西虚晃一枪,真实的目的是这样的:

原文:【宝玉道:“横竖我不出门,又不戴冠子、勒子,不过打几根辫子就完了。”说着又千妹妹万妹妹的央告。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子,并不总角,只将四周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子),红绦(红绳)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着:“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妨被人捡了去,倒便宜他。”黛玉旁边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去了。”】

贾宝玉脑后拖了一根大辫子,辫子上系了四颗珍珠,但是少了一颗原配,用别的珠子代替,被湘云发现了。辫梢用金饰品作坠脚。这么一个形象是什么样子?清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再来看第三回贾宝玉第一次出场的描写:

原文:【及至进来,原是一个青年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这是贾宝玉出门的发型。回到家,则又是另外一幅摸样。原文:【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即编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成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稍,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
从先秦到明朝,两千多年什么时候男人脑后留过“一根大辫”?这样的装束只在清朝有过。很显然,贾宝玉出门的时候是明朝的装束,回到家里则是清朝的发型。
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地域邦国不敢影射朝政。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也能信?《红楼梦》将贾宝玉写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二姨子”,不就是曲曲折折反映了作者怀念家园故国的心情吗?白纸黑字,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读。思考一下,林黛玉爱上的是明朝装扮的贾宝玉还是脑后拖“猪尾巴”的贾宝玉?

再来看袭人。袭人姓花,本名珍珠。四颗珍珠中的一颗不见了,黛玉旁边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去了。”黛玉怀疑鱼目混珠是送给了花袭人。“四朱”剩了“三朱”,不见的“一朱”影射北京城的崇祯朱由检,下剩的“三朱”影射的是南明三个朱姓政权。作者设计安排了这样的情节,不也是反映了他创作时的心情——为大明王朝招魂吗?
于是袭人生气了,生林黛玉的气。干嘛嘴巴那么刻薄话说得那么难听?林黛玉一肚子委屈。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和花袭人上床,地点是在“碧纱橱”旁边,这不是成心恶心人吗?黛玉是极洁净极有自尊的女孩儿,你贾宝玉犯不上这么恶心人吧?荣国府是你家,袭人是你的丫鬟,自然你作得,给个珍珠也使得。日后王夫人还给“二两银子一吊钱”的赏赐也使得。刻薄袭人一句就使不得了?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林黛玉见到贾宝玉续庄子文,不禁提笔讥讽贾宝玉:

无端弄笔是何人? 剿袭《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 却将丑语诋他人。

红楼作者吴梅村是姑苏太仓人氏,林黛玉也是苏州人氏。嬉笑怒骂皆文章,仔细品,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9: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薛宝钗有多可恶?她做的一件恶事与薛蟠有一拼
kanglanlan 2019-01-20   |  420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本文约1100字/速读约3分钟/精读约5分钟

红楼梦是歌颂女性,赞美女性的。尤其是金陵十二钗之中,每一个女性都光彩照人,都让人印象深刻。在他们美丽的人生中,我们会看到自己或者是身边人的影子,为了生活,为了爱情,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与生活抗争,与世俗妥协,甚至是正邪聚于一身。好人也做坏事,坏人也做好事。是是非非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在这些人中,薛宝钗做人做事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所做的一件坏事,甚至比他哥哥薛蟠还有可恶。


薛蟠是出了名的呆霸王,仗着薛家有钱有势,无论在什么地方胡作非为,惹是生非。尤其是进京之前遇上了香菱,竟纵容底下打死了人。他自己倒怎么担心,反而是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格外关注。做人可恶至极。

薛宝钗是知书达理之人,虽是薛蟠的妹妹,但是为人和善,受人尊敬。她到贾府之后,不仅受到样母的关注,更是受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所有人的喜欢。林黛玉和她相比,都相形见绌,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做了一件儿助纣为虐的事情。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贾宝玉中午在王夫人的房间与金钏儿嬉闹,不料被假睡的王夫人发现,打骂了金钏儿之后,金钏儿投井自尽,在贾府里引起了恐那慌。薛宝钗得到消息之后,赶到王夫人房里进行安慰,替她开脱,“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薛宝钗这番话听到王夫人耳朵里,十分受用,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一种恶行。


王夫人本来就是可恶的,虽然她天天念佛,但是他和王熙凤一样,从来不体恤仆人,对手下的人非常的狠毒。金钏儿之死皆因贾宝玉而起,王夫人心里也十分内疚害怕。薛宝钗此时的做法,表面对于王夫人来说是一片好心。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她用自己所谓的“糊涂人”说法,努力帮助王夫人洗脱罪名,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真的说成假的。在帮助王夫人解脱心理恐惧的同时,还种下了一粒罪恶的种子。这种“诛心”之恶,比起薛蟠打死人的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命不值钱”。听了薛宝钗的道理之后,王夫人果然心安理得,让人把金钏儿的母亲叫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后来又把金钏儿的月钱给了妹妹玉钏儿,此事就不了了之。


“思想决定行为”。有了这种想法做指导,妥善处理金钏儿之事,王夫人找到了自己做“恶”的处事路径。抄检大观园中,晴雯进入她的视野之后,第一次亲自审问,第二次则不由分说,把在病中的晴雯无情地赶了出去。此外,戏子芳官等人,甚至贾兰房里稍微有一些姿色的奶妈也被悉数驱赶。王夫人之所以这样狠毒,除了她自己对下严苛,最主要的还是薛宝钗教给了她这种说法。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有教养的薛宝钗比糊涂的薛蟠更可恶。

本文由大愚原创,一家之言,仅供闲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kanglanlan > 《红楼梦谭》举报/认领
上一篇: 焦大醉骂的真相之一:曹雪芹埋伏线索,贾家抄家真相借口焦大揭开
下一篇: 红楼梦中那些有意思的姓氏,有一个证明八十回后非曹雪芹原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9: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薛宝钗招黑的事件不少,但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还是这一件
读书旅行茶
2020-07-07 22:02

《红楼梦》中,喜欢薛宝钗的人很多,黑薛宝钗的人也不少。而导致薛宝钗招黑的事件,我认为主要有四件,其中,最后一件最招黑。
01.滴翠亭嫁祸林黛玉
《红楼梦》第27回,宝钗去潇湘馆找黛玉,因见宝玉进去了,便决定抽身回来。
正是在回去的途中,宝钗见着了一对玉色蝴蝶,就想着扑来玩耍。谁知蝴蝶忽起忽落,穿花度柳的,累得宝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却不曾扑着,还把她引到了一个叫滴翠亭的亭子上。
这便是《红楼梦》中的名场面“宝钗扑蝶”,也是宝钗难得的一次流露出少女活泼可爱的一面。

但宝钗的接下来的举动却成为了她永远也抹不去的黑点。
且说宝钗追蝴蝶不到,便欲放弃回去,谁知这时突然听到了亭子里面有人说话,古语说非礼勿听,宝钗煞住脚往里细听就算了,
更过分的是,她听了小红和坠儿的墙角,知道自己会被两人发现后,用一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将偷听之事全部“嫁祸”给根本不在场的林黛玉。
宝钗先是故意放重脚步,笑着叫“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这还不算,还要煞有介事地说黛玉刚刚就在这里蹲着弄水玩,让小红和坠儿都认定林黛玉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我当时读到这里,就觉得宝钗城府很深。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她情急之下做出来的举动,但这不正说明,在宝钗的潜意识里,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栽赃嫁祸给他人来为自己脱罪的。
这乃其一。
02.说金钏儿的死不为可惜

除了“嫁祸”林黛玉,宝钗面对金钏儿之死时的冷酷无情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话说王夫人因为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一怒之下要把金钏儿赶了出去,谁知金钏儿也是个烈性的,哀求无果后跳井身亡了。
宝钗闻得这事儿,忙来到王夫人处道安慰,王夫人当然没有将真相告知,只说是金钏儿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因此打了她几下,还说:“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听到这里,就回答道: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这里宝钗虽是为了安慰王夫人,但还是能感受到宝钗面对无辜生命死亡的那种无动于衷,没有同情,没有怜悯,甚至把罪责推到死者身上,让人不寒而栗。
03.对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家不以为意
如果上面是为了安慰王夫人,那接下来这件事儿,宝钗是真的毫不在意。
宝钗的哥哥薛蟠因为龙阳之癖觊觎柳湘莲,结果被柳湘莲设计遭一顿毒打,两人因此结下了梁子,没想到后来因为薛蟠遭到歹人抢劫被柳湘莲救了,两人又结拜成了兄弟。
薛蟠知道柳湘莲要与尤三姐成婚,还让薛姨妈帮他张罗婚事,只是后来柳湘莲悔婚,导致尤三姐自刎表决心,柳湘莲痴情眷恋,却被道人几句话点醒,然后跟着道人走了。

薛姨妈听闻后难过不已,就连呆霸王薛蟠都哭了。
但宝钗听了,却并不在意,还劝薛姨妈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回来半个月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宝钗说的有错吗?没错,但同时也能看出,宝钗面对人生的生离死别,至始至终都很冷漠,仿佛看透一切,却也少了人情味儿,反观她哥哥薛蟠,平日里惹是生非,却还有几分真性情。
04.成了好姐妹心上人的妻子

以上三点是很多人都公认的宝钗招黑的原因,但我认为宝钗最招黑的,还是嫁给了她好姐妹的心上人,贾宝玉。
虽然《红楼梦》80回以后的章节遗失了,但根据前面作者留下的线索,最后宝钗嫁给贾宝玉是一定的。
而在高鹗续写的章目里,由贾母授意、凤姐儿巧施“掉包计”,让宝钗与宝玉成了亲,林黛玉闻听后,凭着最后的力气将所有的诗稿焚烧,最终魂归离恨天。
虽然这事不能将所有的罪责怪到宝钗头上,毕竟她也做不得主,但还是不能抹去宝钗嫁给了自己好姐妹的心上人这一事实。
在前文书里,林黛玉对薛宝钗早已“孟光接了梁鸿案”,将薛宝钗当成了亲姐姐,将薛姨妈当成了亲妈,甚至连着宝钗的堂妹宝琴也是当成是自己的亲妹妹,叫的时候连姓都省了。
放在今天,薛宝钗与林黛玉就是一对好闺蜜。
可这个掏心掏肺的闺蜜,却背着林黛玉嫁给了她最爱的人,还间接导致了林黛玉的离世,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么让人喜欢得起来呢?
因此,我认为这才是宝钗最招黑的。

当然,薛宝钗也非完全冷漠无情,像湘云、黛玉和邢岫烟等就就受过她的帮助和恩惠,而且宝钗的优点有很多,比如博学、聪慧、圆融,有大局观,特别是她的管理能力,就连被王熙凤称赞不已的探春也不遑多让。
俗语说“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吧。
宝钗抽花签抽到的评语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评语倒是贴切。
【end】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9: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有多虚伪?史湘云说了两个字,彻底揭穿她的真面目
播报文章

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
关注
2020-10-25 15:50
品质柴犬幼崽价格大公开,选购心仪小宠
品质柴犬幼崽价格大公开,选购心仪小宠
轿车改装床车,享受高品质旅途新体验!
轿车改装床车,享受高品质旅途新体验!
二胡视频教学618巨献,赶快来体验!
二胡视频教学618巨献,赶快来体验!
史湘云是个孤女,因为自幼便失去了父母,一直由叔叔婶婶抚养成人。贾母心疼这位侄孙女,便不时接她过来在贾府中住几天,散心解闷。
史湘云自从到了贾府后,一开始是和黛玉住在一起。看到宝玉对黛玉的情意,史湘云潜意识里是不舒服的。因为感觉黛玉的到来剥夺了宝玉和她的情谊,还有一个潜意识,就是史湘云对宝玉是心存爱慕的,不过隐藏得很深而已,所以对于林黛玉,湘云是有些妒嫉的,曾当着众人多次说黛玉小心眼儿、为人刻薄爱生气。

广告
肝囊肿的人群请注意!这个坏习惯赶紧戒除!
×
然而,史湘云口口声声批判的黛玉,却从来没有和史湘云发生争吵,或是当面反驳。
对于另一位居住在贾府的亲戚薛宝钗,史湘云则是彻底的膜败,完全是“脑残粉”的感觉。
她逢人就夸宝钗为人大方温和,善解人意,直言如果宝钗是自己的亲姐姐就好了,并且再也找不到比宝钗更好的姐姐了。
为了笼络人心,大观园内起诗社,史湘云不假思索地放话出来,自己要做东请客。

闻知此事的宝钗急忙说史湘云自己做不了主,不如自己赞助几大篓螃蟹,再抬一些酒,这样就不兴师动众,漂漂亮亮地起个诗社。
史湘云一听,哎,宝钗真是想自己之所想,急自己之所急。自己一冲动,根本就不考虑经费从哪里来,宝姐姐实在考虑周到。
于是,宝钗按照给湘云出的主意,大张旗鼓地帮湘云张罗螃蟹宴,惟恐天下不知。又有谁不知道是宝钗出钱办的呢?
也正是这一次,史湘云不妥当的行为,引起了贾母的反感,明确对她下了逐客令。

广告
淘出你的风格,让每一次购物都充满惊喜!
×
抄检大观园之际,王熙凤以宝钗是亲戚为由,搜遍了整个园子,却独独撇下宝钗住的蘅芜苑不搜,使得宝钗处于一种非常窘迫的境地,无法自证清白。
第二天,宝钗就以母亲病了为由,急匆匆向李纨告辞,说自己要搬出去,并根本不和一直与自己住在一起的史湘云打招呼,就像丢包袱一样,把史湘云扔给了李纨。
紧接着的中秋之夜,贾府最后的盛筵,薛家母女没有参加。而史湘云,也终于认识到了宝钗的真面目,向黛玉说,可恨宝姐姐,也不参加。
在宝钗灰溜溜搬出大观园后,史湘云终于认识到了宝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真的薛宝钗
快乐老年435 2017-06-27   |  3466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镌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薛宝钗的金锁上则镌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真的薛宝钗

《红楼梦》原也叫《石头记》,石头指的是大荒山无稽涯青根峰下的一块顽石,上面记载着一些云云往事——通灵宝玉。可见贾宝玉诞生的时候,通灵宝玉是像人一下生下来的,是天造的、先天的东西,上面镌刻的字自然也是上苍给贾宝玉的提示。薛宝钗的金锁却不一样,她的锁是后来、经过人为锻造的,上面的字迹自然也是人的力气造就的。或许是因为小说总不能把什么都写的明明白白,现在读《红楼梦》时,并不能够知晓薛宝钗佩戴的金锁是何人所造。放下这些无法知道的,这十六个字却是极其对应的。

这个事发生在《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寒酸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真的薛宝钗

那一日,宝玉好不容易避开了贾政的提问,前往薛姨妈的住处探望薛宝钗。贾宝玉先是独自去往薛宝钗房中的,正和宝钗说话间,宝钗注意到了宝兄弟佩戴的通灵宝玉。说是,往日里只是听说这玉神奇,却从未仔细的瞧过,今日定要瞧一瞧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看着便念出了镌刻在上面的字迹,当时在一旁的丫鬟听见了,讲出了薛宝钗的金锁也有刻字,并且是一对的想法。贾宝玉的性子是必要看到的,于是有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真的薛宝钗

大观园中识字的丫鬟并不多,甚至是王熙凤也不能识得很多的字。但是薛宝钗的丫鬟却能清楚的知晓,自己服侍的姑娘佩戴的金锁上有什么字,又能明白和什么字是一对,可见是有一些文化知识的。这是不是能够反映出薛宝钗是一个好学的人呢?或者是她曾教过丫鬟识字?我们可以想象薛宝钗的私生活,其实并不全是圆滑世故,反而有许多有情趣的事情。

薛宝钗不过也是平凡女子,在大观园里,尤其是薛家出事之后,她又有什么出路?

宝姐姐三个字,真是奇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红豆歌》太残忍,字字锥心,扎的薛宝钗鲜血淋漓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宝钗的姻缘结局,是如何通过其他人“”悲愁喜乐的酒令,还原出真实的她呢?可以拣选出来一看便知。


贾宝玉的“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写薛宝钗之“愁”,在贾宝玉离他而去的原因。

冯紫英的“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写薛宝钗之“愁”,在婚后贾府抄家家破人亡。

薛蟠的“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写薛宝钗之“悲”,在贾宝玉离家出家作和尚而去。

蒋玉菡的“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写薛宝钗之“悲”,在余生苦守丈夫一去不回归。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所以,“喜乐悲愁”酒令,四个人的“两愁两悲”才写尽薛宝钗的婚姻不幸。而她更不幸的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而是贾宝玉心中有挥之不去的“林黛玉”。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酒面《红豆歌》,是贾宝玉的自我独白。细读会发现其内容与《终身误》曲子的意思有颇多类似之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相思的血泪像红豆般,一颗颗持续落下。这句通林黛玉的《题帕三绝·三》和《桃花行》。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黄昏的风雨透过纱窗让人睡不安稳。这句又通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新愁叠加旧愁让人无法忘怀。“旧愁”当是宝黛之情,“新愁”则是金玉良姻。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美味的饭菜噎在喉间食不下咽。就像金玉良姻“美中不足,到底意难平”。是食不下咽的现实隐喻。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菱花镜子里没有了那个消瘦的人影。以紫鹃“菱花镜”隐喻林黛玉远嫁离去。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紧皱眉头不得舒展,整夜无眠,苦捱更漏,天怎么还不亮。表达黛去钗嫁后,夜不能寐的痛苦。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哎!思念就像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又真实存在。愁绪就像绿水悠悠,抽刀断水水更流。青山如“黛”,绿水如“玉”,忘不了的“黛玉”就在脑海心头。


整首《红豆歌》,贾宝玉全在陈述他在林黛玉离去后,虽娶薛宝钗,却无法隐藏心中的相思之痛。

歌中唱出对林黛玉曾经在诗中表达的伤情的感同身受,唱出对与薛宝钗婚姻“美中不足”的意难平,更唱出了薛宝钗人生的巨大悲情。以“林黛玉的殇,贾宝玉的愁,薛宝钗的悲”为主旨,讲述了《终身误》对于薛宝钗灾难性的悲剧。


酒令至此,看似贾宝玉作为主要陈述方,实际字字锥心扎向了薛宝钗。丈夫心中忘不掉她人,食不下咽、夜不成寐,妻子该是何等痛苦和悲哀?

所以,属于薛宝钗的,只有“悲与愁”,没有“喜和乐”。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10 11:1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10-06 22:22:31)
标签: 薛宝钗 袭人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朱光东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把“宝黛孰优孰劣”称为“红学的第一大公案”。可见问题的复杂性。由于薛宝钗是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不理解薛宝钗,就不能说理解了红楼梦,因此有必要对薛宝钗作深入的分析。

大家知道,红楼梦臧否人物有个重要标准,即“清”、“浊”。如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 “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第二十回)可见作者喜“清”厌“浊”。什么是“清”呢?“清”就是纯洁、善良。

林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晴雯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些都是“清”、“洁”。在作者的眼里,女儿都是“清”“洁”的。

但是,薛宝钗是个例外。第三十六回写道: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在作者眼里,薛宝钗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清净洁白”,而是“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的、“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的“浊物”。 所谓“国贼禄鬼”,就是贾雨村之类人物。作者最鄙视贾雨村之类的贪官污吏,所以作者说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是对宝钗很严厉的谴责。薛宝钗是作者贬谪的一个人物毋庸置疑。

一、冷酷无情、利欲熏心的薛宝钗

(一)、冷酷无情

第五回写道:“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这是人们对薛宝钗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对的吗?薛宝钗真的值得下人喜爱吗?

其实,人们被薛宝钗的假象迷惑了。在金钏落井死后,薛宝钗在第一时间赶到王夫人那里,对王夫人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又说:“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这说明,在薛宝钗的心中,金钏的死不可惜。“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种思想与其兄薛蟠“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第四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无视普通人的生命。

宝钗上述的话,只对王夫人说,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作者这样写道:“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独有王夫人”,没有第三人。作者行文滴水不漏。如果有第三人在场,宝钗也不会说这样无情的话。

因此,下人心目中善良、体贴、可亲可爱的宝姐姐形象,只是一个假象。冷酷无情才是薛宝钗的本质。

(二)、利欲熏心的薛宝钗

第三十四回写到:

(宝钗)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宝玉)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

什么叫“外头大事”?无非是像贾雨村一样,当官发财,争权夺利,鱼肉百姓。可见宝钗对权利、金钱有强烈的欲望。她希望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那么她自己做什么呢?

第五十七回写到:

一语未了,忽见湘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口内笑道:“这是个帐篇子?”黛玉瞧了,也不认得。地下婆子们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教人的。”宝钗忙一把接了,看时,就是岫烟才说的当票,忙折了起来。

人们一般认为,宝钗忙把当票折起来,是为了避免岫烟难堪,说明宝钗体贴人、善解人意。其实不然。这段描写,恰恰是对宝钗的深刻鞭挞。为什么?作品接着写到:

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方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众人笑道:“这又呆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薛姨妈因又问是那里拾的?湘云方欲说时,宝钗忙说:“是一张死了没用的,不知那年勾了帐的,香菱拿着哄他们顽的。”

这段话是说:开当铺都是很会想钱的(重利盘剥,贪得无厌)。薛家开当铺,所以也是很会想钱的。“天下老鸹一般黑”,薛家也是很黑的。正因此,宝钗不敢承认是自家当铺的当票,而说是一张过期的死票。宝钗是为自己遮羞。作者借此鞭挞了贪钱的宝钗。

人们或者会说:当铺是薛姨妈经营的,跟宝钗何干。其实不然。第四回写道:

(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这家计自然包括打理薛家庞大的当铺生意。第五十七回写道:

薛姨妈用手摩弄着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从宝钗瞒当票这件事可以看出,宝钗的心机、城府、权变远在其母之上。宝钗协助母亲打理着薛家的当铺生意。这“天下老鸹一般黑”,是包括宝钗的。宝钗是一个对权利、金钱有强烈欲望的“浊物”。

二、狠毒的薛宝钗

(一)、薛家进驻贾府的目的是实现“金玉良缘”

薛家进京,有三个地方可住:一是薛家的老房子,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二是王子腾家;三是贾府。三个地方,首先应该是自己家。其次是母舅王子腾家,因为母舅比姨妈亲。所以薛蟠的第一反应就是住王子腾家。书中写道:

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甲戌侧批:陪笔。】或是你姨爹家。【甲戌侧批:正笔。】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第四回)

自己有房不住,母舅家不住,偏偏选择亲戚家贾府住。薛姨妈说“慢慢的着人去收拾”,但一直没有收拾搬回去住。薛姨妈甚至说:

你的意思我却知道,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你既如此,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子投你姨娘家去,【甲戌侧批:薛母亦善训子。】你道好不好?”

这就是说,宁可一家人分开,宁可放弃对薛蟠的约束管教(“薛母亦善训子”是讽刺薛母),薛姨妈和宝钗也一定要住进贾府。可见住进贾府才是薛家母女的目的。所以脂批说“住舅舅家”是“陪笔”,住“姨爹家”才是“正笔”——根本目的。

那么薛家为什么一定要住进贾府?为什么一住就不走了?难道真如薛姨妈所言,“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吗?当然不是。

第八回回目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微露何意?

书中写道:“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所以“微露意”就是“金玉是一对”的流言。与此同时,薛母也到处散布流言。第二十九回写道: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作者说宝钗“总远着宝玉”。其实不然。第二十六回写道:“黛玉便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

第三十六回写道:

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宝钗走近前来,悄悄的笑道:“你也过于小心了,这个屋里那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赶什么?”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起身悄悄笑道:“姑娘来了,我倒也不防,唬了一跳”……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为宝玉绣兜肚,反映了宝钗是如何频频接触、想方设法亲近宝玉的。

宝琴出现以后,贾母马上喜欢上了薛宝琴。宝钗就说道:“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宝琴)。”(四十九回)这说明宝钗一直在努力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是“金玉良缘”计划的积极参与者。

到此,薛家进住贾府的目的已经很清楚了,即宝钗要嫁给宝玉。只要薛家一天不搬出贾府,就说明薛家一天不放弃这个企图。在以后的日子里,薛家母女在贾府所作的一切,主要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薛家所以要与贾家联姻,是因为薛父已死,薛家需要政治保护伞。而贾府不仅地位显赫,还有元春做后台,所以是薛家最理想的目标。

(二)、宝钗知道“金玉良缘”计划必然置林黛玉于死地

宝钗追求宝玉本身没有错。但是,“金玉良缘”是以牺牲林黛玉为前提的。宝钗一步步实施“金玉良缘”计划的过程,就是把林黛玉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从“金玉良缘”流传开始,林黛玉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十八回,黛玉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第二十九回写道:

“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第三十二回宝玉对黛玉说道:“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这说明林黛玉是心病,而宝钗母女的抢婿阴谋,是造成林黛玉病情一日重似一日的原因。

为此,宝玉对“金玉良缘”做了激烈的反抗。

在宝钗为宝玉绣兜肚时,“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第三十六回)

贾宝玉甚至用砸玉的办法,来表示对林黛玉忠贞不二的爱情。第二十九回写道:

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宝玉见没摔碎,便回身找东西来砸。

宝玉砸玉,一方面对林黛玉表示爱情,同时也告诉薛家母女:既然你们说金要配玉,我把玉砸了,没有了玉,看你们还配什么玉。

也许是受到宝、黛的真情、悲情的感染,考虑到宝玉和贾母爱黛玉,薛姨妈也一度对“金玉良缘”计划产生了动摇。她说:

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第五十七回)

尽管薛姨妈到处散布“金玉良缘”的谎言,但贾府上下都知道宝、黛是天生一对,也希望他们成为一对。就在薛姨妈说了上面这段话之后,就有人马上表示赞同。书中写道:

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

到了此时,如果薛姨妈真是“慈姨妈”,宝钗真是黛玉的“金兰姐妹”,那么她们就应该终止“金玉良缘”计划,玉成宝、黛婚姻。

但是,薛姨妈的话再没有下文,没有为黛玉提亲。是什么使薛姨妈言而无信?大家知道,薛姨妈是一个城府不深、心机不重的人。一时感情冲动就说了为黛玉提亲的话是可以理解的。但宝钗不同。她是不会因感情冲动而改变计划的人。薛家长住贾府的目的就是抢婿,为了薛家的根本利益,她必须把“抢婿”进行到底。而她完全可以、也只有她可以让薛姨妈放弃为黛玉提亲的想法。由于宝钗在薛家的主心骨地位,薛姨妈最后没有为黛玉提亲,宝钗脱不了干系。

为什么薛姨妈提亲对宝黛婚姻很重要呢?因为一直以来,她都在散布“金玉良缘”的谎言,而且成功地争取到了王夫人的支持,否则薛家也不可能一直住在贾家。所以薛姨妈只说“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而没有说到王夫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成全宝、黛婚姻,就必须放弃“金玉良缘”。所以薛姨妈的态度很重要。

由于宝、黛已经表达了“活在一起、死埋一块”的决心,因此,即使薛姨妈这段话不是真心,如果宝钗是个善良的人,如果宝钗为宝玉、黛玉着想,也可以做母亲的工作,停止“抢婿”计划。但是没有,薛姨妈没有为黛玉提亲。这说明宝钗母女继续实施她们的“抢婿”计划。而宝钗很清楚,这一计划必然置林黛玉于死地。

(三)、薛宝钗是迫害晴雯的背后推手

到第七十四回,发生了“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的事件。这一事件看似因“痴丫头误拾绣春囊”而起,其实其意义远远超出“误拾绣春囊”这件事本身。因为在这一事件中受迫害的不仅是嫌疑人司棋,还包括与之毫无关系的晴雯、芳官等人。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而晴雯受迫害,表面看似乎是由于王善宝家的进谗言。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书中写道:

如今且说宝玉只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料必不能挽回的。(第七十七回)

“所责之事皆系平日之语,一字不爽”,说明在此之前,就有人不断告密。王夫人对宝玉身边的事了如指掌。事情的发生是迟早的事。

那么谁是告密者?书中写到道:

宝玉听如此说,方回来,一路打算:“谁这样犯舌?况这里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

宝玉道:“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

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袭人)和麝月秋纹来?”

袭人细揣此话,好似宝玉有疑他之意,竟不好再劝。

由于平时的一些“私自顽话”只有袭人知道,因此宝玉怀疑、读者也相信袭人是向王夫人告密的人。

但是,有一个人同样对宝玉身边的事了如指掌,那就是薛宝钗。第二十一回写道:

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套问”、“留神窥察”表现了薛宝钗心机之深。既然有第一次,以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也就是说,宝钗利用了袭人。在袭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宝钗完全可以通过诱骗的办法让袭人把知道的都讲出来,从而就可以对宝玉身边事了如指掌。

因此,可能向王夫人打小报告的,除了袭人,还有宝钗。当然薛宝钗的打小报告的策略肯定是非常高明的。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宝钗对宝玉身边的“人事安排”完全知情,甚至参与了这一安排。

第三十四回写道:

袭人忙回道:“……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王夫人所谓“不辜负”,就是给予袭人妾的待遇。而这个消息宝钗立刻知道了。第三十五回写道:

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方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

而这个消息,王夫人在第三十六回时才告诉王熙凤。书中写道: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凤姐一一的答应了,笑推薛姨妈道:“姑妈听见了,我素日说的话如何?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薛姨妈道:“早就该如此。模样儿自然不用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

这说明宝钗比王熙凤和薛姨妈更早知道这一消息。而这一消息,王夫人到第七十八回才告诉贾母。王夫人对贾母说:

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袭人)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第七十八回)

如果这件事与宝钗无关,那么王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提前把这一消息告诉她。由于薛姨妈亲自向王夫人说过宝钗“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因此王夫人提前把为宝玉选妾的事告诉她,说明王夫人已经内定宝钗为未来的儿媳妇,王夫人很可能与宝钗商量后才做出以上决定。

既然王夫人内定宝钗为宝玉之妻,与宝钗一起谈论了袭人,那么一定也谈到宝玉身边其他人,包括晴雯。因为袭人、晴雯都是宝玉身边同等级的奴婢。宝钗通过袭人提供的情况和自己的观察,把有关情况告诉王夫人,是十分自然的事。

第三十四回写道:

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

在背后夸袭人的人当中,自然少不了王夫人最信赖的宝钗。既然宝钗可以说袭人好话,自然也可以说晴雯坏话。因此,晴雯受冤屈而死,与宝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宝钗把晴雯的真实情况告诉王夫人,晴雯就不会受此不白之冤。

那么宝钗为什么要抬举袭人而除掉晴雯呢?因为袭人是完全听话的哈巴儿,而晴雯是敢于反抗的奴婢。

第二十六回写道:

黛玉便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一个奴婢竟然敢顶撞主人,真是胆大包天!我们再看袭人是如何做的:

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宝钗)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

宝钗来看宝玉,目的是亲近宝玉,增进感情。袭人有意避开,让宝钗与宝玉独处;而晴雯竟然骂宝钗半夜三更来烦人。对于宝钗来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袭人受抬举而晴雯受迫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恩格斯指出:“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作者倾向和见解很隐蔽的作品。用戚蓼生的话来说,《红楼梦》“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长期以来,读者被宝钗美丽、豁达、智慧的画皮所迷惑,不能认清其丑恶面目,与不了解作者“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的表现手法有关。作者只是真实地描写人物的行为,而不对人物进行评价。比如王熙凤,两面三刀,心狠手辣,草菅人命,还放高利贷获利,无恶不作。但作者并不把自己的倾向明显地表现出来,把她描绘成一个面目狰狞的人物。我们只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

作者这一表现手法,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因为客观世界展示给人们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的表现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由潇湘夜雨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29 , Processed in 1.6629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