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锦瑟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范成大/曹唐&温庭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2: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未解之谜:真的缺中秋诗吗?作者早把三人之谶写在了篇首!
姜子说书
2018-09-27 19:16
题:红楼梦未解之谜:真的缺中秋诗吗?作者早把三人之谶写在了篇首!
原题:“中秋诗”为何缺而不补
文/石兄说梦

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回目下,有回前墨“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开夜宴发悲音,赏中秋得佳谶。”
有学者认为,这因缺中秋诗而俟雪芹,属文献式记载,与其他明确雪芹撰此书相对应,足可成为判断作者为曹雪芹的铁证。曹雪芹作为《石头记》原著书人弘皙的继承人,将《石头记》“披阅增删”为《红楼梦》。要说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尚有情可缘。但真正意义上的原著书人,并非“曹子雪芹”。分析此批注,批注者用意,显然并不在说明谁是作者上。经过考究发现,这所谓“缺中秋诗”,并不是真的缺,而是因隐笔所限,不可以写在这一回中。所缺的中秋诗,写在了书中其它地方。
乾坤大挪移之法——缺“中秋诗”
其一,分析批注时间。作者“十年辛苦”用“血泪”著就此书。从作者去世年代说,可认定在乾隆二十八年左右。注明乾隆二十一年就已对清,在剩下的几年时间里,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补上。为什么没有补呢?如果说作者在乾隆二十一年后就没有动笔写此书的话,批书人对真情如此了解,凭其才学,足可将所缺的中秋诗补写上。更何况这批注之人就是本书的原著书人,哪里会有“俟雪芹”的道理?

其二,从所缺中秋诗的重要性来分析。这一回的主题就是“发悲音”和“得佳谶”。而得佳谶的中心内容,便是因“新词”。可是,这新词偏偏缺少待补。会有这种可能吗?绝不可能。前半回讲了宁府开夜宴,吹箫唱曲,魄醉魂飞,惊扰了先人而“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对应在主题发悲音上。而后半回荣府赏中秋,主题就应是道出这新词——中秋诗,才会有针对这诗文所得的佳谶。这样关键的内容,只可说是作者在故意回避,缺少只是说辞遮饰。
其三,再从题注下对回目的重复来看。亦是在有意加重所缺内容。故意留下的两组空格,看似待人添补之意。然仔细分析,是将“异兆”和“新词”都去掉了。是在提醒看书人注意,所缺少的内容与该回主题关系密切。
其四,从回目中“得佳谶”这一说法来看。说作者写书用的是隐笔,把真故事隐藏在书面文字背后。那么,诸如得佳谶一类的 文章,也就不符合作者隐笔的行文规范。试想,如果在文中直接写上中秋诗,然后再写明得到怎样的应谶,这部所谓谜书又有什么地方可以称为谜的呢?岂不成为有问有答的破解论文了?
其五,再从文中所谓缺中秋诗的方式上来看。这一节文字如说缺,就只能是作者当时的故意之笔。击鼓传花,宝玉、贾兰、贾环分别作了一首所谓中秋诗,但都缺少。而这样的诗文,不可能遗漏缺失,况又明言“对清”。难道说是作者当时没有把诗文定稿而等待将来再补?若如此,后来为什么仍未补?显然与“十年血泪”不相符。
贾雨村中秋夜作了三首诗

分析“缺中秋诗”真义,在于所谓“佳谶”的内容。书中有描述:贾环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道:“可见是兄弟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的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贾赦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正所谓“言谈之中有筋骨”,贾政和贾赦的话,可都是针对宝玉、贾兰、贾环所作中秋诗而言的。也算是对诗文的应谶。那么,从二人的谶语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首先,贾政之言是针对宝玉、贾环兄弟俩诗文所讲。“二难”有典:《世说信语》东汉陈寔有二子,长元方,次季方。元方之子与季方之子各论其父的功德,争之不能解,便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为兄弟二人才智都高,难分高下。但是,我们要是按这书面思路看下去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现作者真意。这里有一个疑问:从全书来看,宝玉与贾环的文才应该是有高下之别的,怎么唯独在这里却难分高下了呢?此处有脂批:“偏让贾政戏谑,已是奇文;而贾环作诗,更奇中又奇之奇文也。
总在人意料之外。竟有人曰:贾环如何又有好诗,似前言不搭后文矣,盖不可详。试问:贾环亦荣公之正脉,虽少年顽劣,乃今古小儿之常情耳,读书岂无长进之理哉?况贾政之教,使子弟自己大觉竦忽矣;若是贾环连一平仄也不知,岂荣府是寻常膏梁不知诗书之家哉?然后知宝玉这一种情思,正非有益之聪明,不得谓比诸人皆妙者也。”典型的囫囵语。不过,还是在讲贾环作诗不如宝玉,也是对那难分高下点出质疑。因此,我们看作者借用“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一典故的真意,并非取意于诗文才气难分高下。而是另一种解读含义,就是二人难成为兄弟。应谶着将来要分道扬镳。

其次,看贾政提及的温飞卿与曹唐。温飞卿,名庭筠,晚唐诗人,才思敏捷,长于词赋、音乐。作品以秾艳华丽为主,为“花间词”创始人之一。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曾为道士,作品以游仙诗为多。看这二人风格各异,用来说明兄弟俩的诗词,要说应谶的话必然是对将来兄弟分手后各自诗风的应谶。“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想来,这也是对这兄弟二人真身原型的评断。
最后,贾赦所言,则明显是在夸贾环胜过宝玉。到头来所谓世袭家业,还得是弟弟。这就与作者讲述的真故事相符了。哥哥(弘皙)后来家败而家史消亡,弟弟(弘历)却世袭了帝业。
归根结底,书中所谓缺的中秋诗,究竟写在哪里呢?用心的读者会有印象。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一节,贾雨村中秋夜作了三首诗,若移到第七十三回,宝玉、贾兰、贾环每人一首。宝玉:“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贾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环:“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将所“缺”诗文补进之后,仔细对照前后书文,便会觉察真情透出。贾环所作,预示弘历继承大统,成为万姓仰看的皇帝。至此,看官知道“中秋诗”缺而不补的缘故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冬大礼五首
[ 唐 ] 曹唐
原文
皇帝斋心洁素诚,自朝真祖报升平。

华山秋草多归马,沧海寒波绝洗兵。

银箭水残河势断,玉炉烟尽日华生。

千官整肃三天夜,剑佩初闻入太清。

海日西飞度禁林,太清宫殿月沉沉。

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

歌压钧天闲梦尽,诏归秋水道情深。

雪风更起古杉叶,时送步虚清磬音。

太一天坛降紫君,属车龙鹤夜成群。

春浮玉藻寒初落,露拂金茎曙欲分。

三代乐回风入律,四溟歌驻水成文。

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

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

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

侧闻左右皆周吕,看取从容致太平。

太和琴暖发南薰,水阔风高得细闻。

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

翠微呼处生丹障,清净封中起白云。

今日病身惭小隐,欲将泉石勒移文。

作者介绍

曹唐
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初为道士。返俗后,屡举进士不中,或云大和中进士。后为邵州、容管等使府从事。工诗,与杜牧、李远等友善。所作《游仙诗》,意境绚丽,颇为世传诵。又作《病马》诗以自况,颇传于时。咸通(860~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朝代】唐拼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标签: 中秋节唐诗三百首节日抒怀场景饮酒
译文 注释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查看更多
赏析 相关内容
这首诗以接近散文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不用譬喻,不用寄托,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共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块垒不平。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怎能不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称郡望为昌黎韩氏,为韩姓三大郡望之一,昌黎郡在今天辽宁义县。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未解之谜:真的缺中秋诗吗?作者早把三人之谶写在了篇首!
姜子说书
2018-09-27 19:16
题:红楼梦未解之谜:真的缺中秋诗吗?作者早把三人之谶写在了篇首!
原题:“中秋诗”为何缺而不补
文/石兄说梦

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回目下,有回前墨“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开夜宴发悲音,赏中秋得佳谶。”
有学者认为,这因缺中秋诗而俟雪芹,属文献式记载,与其他明确雪芹撰此书相对应,足可成为判断作者为曹雪芹的铁证。曹雪芹作为《石头记》原著书人弘皙的继承人,将《石头记》“披阅增删”为《红楼梦》。要说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尚有情可缘。但真正意义上的原著书人,并非“曹子雪芹”。分析此批注,批注者用意,显然并不在说明谁是作者上。经过考究发现,这所谓“缺中秋诗”,并不是真的缺,而是因隐笔所限,不可以写在这一回中。所缺的中秋诗,写在了书中其它地方。
乾坤大挪移之法——缺“中秋诗”
其一,分析批注时间。作者“十年辛苦”用“血泪”著就此书。从作者去世年代说,可认定在乾隆二十八年左右。注明乾隆二十一年就已对清,在剩下的几年时间里,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补上。为什么没有补呢?如果说作者在乾隆二十一年后就没有动笔写此书的话,批书人对真情如此了解,凭其才学,足可将所缺的中秋诗补写上。更何况这批注之人就是本书的原著书人,哪里会有“俟雪芹”的道理?

其二,从所缺中秋诗的重要性来分析。这一回的主题就是“发悲音”和“得佳谶”。而得佳谶的中心内容,便是因“新词”。可是,这新词偏偏缺少待补。会有这种可能吗?绝不可能。前半回讲了宁府开夜宴,吹箫唱曲,魄醉魂飞,惊扰了先人而“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对应在主题发悲音上。而后半回荣府赏中秋,主题就应是道出这新词——中秋诗,才会有针对这诗文所得的佳谶。这样关键的内容,只可说是作者在故意回避,缺少只是说辞遮饰。
其三,再从题注下对回目的重复来看。亦是在有意加重所缺内容。故意留下的两组空格,看似待人添补之意。然仔细分析,是将“异兆”和“新词”都去掉了。是在提醒看书人注意,所缺少的内容与该回主题关系密切。
其四,从回目中“得佳谶”这一说法来看。说作者写书用的是隐笔,把真故事隐藏在书面文字背后。那么,诸如得佳谶一类的 文章,也就不符合作者隐笔的行文规范。试想,如果在文中直接写上中秋诗,然后再写明得到怎样的应谶,这部所谓谜书又有什么地方可以称为谜的呢?岂不成为有问有答的破解论文了?
其五,再从文中所谓缺中秋诗的方式上来看。这一节文字如说缺,就只能是作者当时的故意之笔。击鼓传花,宝玉、贾兰、贾环分别作了一首所谓中秋诗,但都缺少。而这样的诗文,不可能遗漏缺失,况又明言“对清”。难道说是作者当时没有把诗文定稿而等待将来再补?若如此,后来为什么仍未补?显然与“十年血泪”不相符。
贾雨村中秋夜作了三首诗

分析“缺中秋诗”真义,在于所谓“佳谶”的内容。书中有描述:贾环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道:“可见是兄弟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的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贾赦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正所谓“言谈之中有筋骨”,贾政和贾赦的话,可都是针对宝玉、贾兰、贾环所作中秋诗而言的。也算是对诗文的应谶。那么,从二人的谶语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首先,贾政之言是针对宝玉、贾环兄弟俩诗文所讲。“二难”有典:《世说信语》东汉陈寔有二子,长元方,次季方。元方之子与季方之子各论其父的功德,争之不能解,便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为兄弟二人才智都高,难分高下。但是,我们要是按这书面思路看下去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现作者真意。这里有一个疑问:从全书来看,宝玉与贾环的文才应该是有高下之别的,怎么唯独在这里却难分高下了呢?此处有脂批:“偏让贾政戏谑,已是奇文;而贾环作诗,更奇中又奇之奇文也。
总在人意料之外。竟有人曰:贾环如何又有好诗,似前言不搭后文矣,盖不可详。试问:贾环亦荣公之正脉,虽少年顽劣,乃今古小儿之常情耳,读书岂无长进之理哉?况贾政之教,使子弟自己大觉竦忽矣;若是贾环连一平仄也不知,岂荣府是寻常膏梁不知诗书之家哉?然后知宝玉这一种情思,正非有益之聪明,不得谓比诸人皆妙者也。”典型的囫囵语。不过,还是在讲贾环作诗不如宝玉,也是对那难分高下点出质疑。因此,我们看作者借用“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一典故的真意,并非取意于诗文才气难分高下。而是另一种解读含义,就是二人难成为兄弟。应谶着将来要分道扬镳。

其次,看贾政提及的温飞卿与曹唐。温飞卿,名庭筠,晚唐诗人,才思敏捷,长于词赋、音乐。作品以秾艳华丽为主,为“花间词”创始人之一。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曾为道士,作品以游仙诗为多。看这二人风格各异,用来说明兄弟俩的诗词,要说应谶的话必然是对将来兄弟分手后各自诗风的应谶。“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想来,这也是对这兄弟二人真身原型的评断。
最后,贾赦所言,则明显是在夸贾环胜过宝玉。到头来所谓世袭家业,还得是弟弟。这就与作者讲述的真故事相符了。哥哥(弘皙)后来家败而家史消亡,弟弟(弘历)却世袭了帝业。
归根结底,书中所谓缺的中秋诗,究竟写在哪里呢?用心的读者会有印象。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一节,贾雨村中秋夜作了三首诗,若移到第七十三回,宝玉、贾兰、贾环每人一首。宝玉:“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贾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环:“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将所“缺”诗文补进之后,仔细对照前后书文,便会觉察真情透出。贾环所作,预示弘历继承大统,成为万姓仰看的皇帝。至此,看官知道“中秋诗”缺而不补的缘故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拟红楼梦中秋诗三首
上海陆华
来自: 上海陆华(梦正氤氲过此少,人皆砥砺得之多)
2013-10-26 09:20:50
宝玉:
风霜无奈鸟先愁
此夜芳园竟已秋
朗月应知伴侬去
排空又过岳阳楼

贾兰:
少年心事自悠悠
摘句寻章不禁秋
桂香天风偏我得
书窗好处傲公侯

贾环:
琼台仙阁一园收
今日废书同赏秋
为问嫦娥究竟处
珮环相击若含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十四夜月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八月十四夜月》。它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八月十四夜月

作者
范仲淹

创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处
《范文正公集》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目录
1原文
2作品赏析
3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八月十四夜月

光华岂不盛,赏宴尚迟迟。

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

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秋风送爽,皓月当空,最容易引起游子的怀乡之情。自古以来,圆月成了无数文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以寄托幸福、美满的希望。赏月诗如同一道风景线林立在中国古典诗苑里。这类赏月诗多以写景取胜,在景中寓情。这首诗则与传统写法颇有不同:它重在言理而兼以抒怀。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在平淡、畅达的语言中说理,毫无生硬、呆板之气,是宋代哲理诗的典范之作。

首联用散文化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中秋前夕,月已将圆而未全圆的景象。按常规写法,当运用华丽词藻浓墨重彩写月圆之美。范仲淹却仅用"光华"二字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至于何等"光华",作者用反问语"岂不"二字来加强语气,给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月光如练,本是赏月的最佳时光。读下句"赏宴尚迟迟"才恍然大悟:原来今日才八月十四,而八月十五才是人们赏月的固定时刻。叠字"迟迟"蕴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既有面对今宵似乎略有欠缺的月景流露出的一丝遗憾,也有对自己政治改革事业未能尽如 人意的惆怅和感喟。

颔联紧承首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的人们渴望万事得全的美好愿望,"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这种祈盼往往用八月十五的圆月来代表。虽是浓缩现实的一种心理,也是诗人在自我宽慰。

人的愿望总是美好的,当憧憬未来时就会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能事事尽如人意。尽管人们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内心仍常充塞着无以名状的失意。如同今晚的月光,虽千里共照,美不胜收,也还使人产生惆怅之情。"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一个"讶"字与"迟迟"互映,巧妙地展示人们面对美景欲罢不能又略带惆怅的矛盾心理。

最后一联,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是这首诗的落脚点:人生在世,万事不必刻意追求,而应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做到豁达,不受世俗羁绊。"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在这里,作者用淡淡的彩笔,抹上几许亮色,又带来几缕凉风,"澄霁"、"清风"与"光华"相呼应,便使整个画面色彩更加柔和而美丽,阵阵秋风又给惆怅的情怀平添了几分爽意。

综观这首诗,虽未致力于写景,却有如在目前之感,在全景的渲染上,注重个别景物的点缀和映衬以及色彩的调配,从而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于景中见理,理中显情,使得景、情、理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康定元年(1040),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出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邡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秸四年(1052),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佩凤偕鸾印象——读《红》札记(114)
2021-03-15 阅读1491

佩凤偕鸾印象

读《红》札记(114)



春日轻上秋千架,

荤素不论说笑话。

娇憨天真妾双并,

青春貌美年二八。

许是来自怡香院,

拟或买自穷人家。

颠鸾倒凤侍色鬼,

不知是草还是花?




注释

佩凤偕鸾:宁国府贾珍之妾。小说提到贾珍之妾有 “佩凤等四人”,指出名字的有佩凤、偕鸾、文花,还有一个名字不详。佩凤偕鸾在第63回首次联袂出场。佩凤另在第71回、第74回、第75回单独上镜,后40回中又与偕鸾一起两次并提(第106、107回)。偕鸾早期版本为偕鸳。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可喜尤氏又带了佩凤偕鸳二妾过来游顽。这二妾亦是青年姣憨女子,不常过来的,今既入了这园,再遇见湘云,香菱,芳蕊一干女子,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二语不错,只见他们说笑不了,也不管尤氏在那里,只凭丫鬟们去伏侍,且同众人一一的游顽。一时到了怡红院,忽听宝玉叫‘耶律雄奴’,把佩凤,偕鸳,香菱三个人笑在一处,问是什么话,大家也学着叫这名字,又叫错了音韵,或忘了字眼,甚至于叫出‘野驴子’来,引的合园中人凡听见无不笑倒。”大家先是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顽笑,又传花为令,热闹了一回。“这里众人且出来散一散。佩凤偕鸳两个去打秋千顽耍,宝玉便说:‘你两个上去,让我送。’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倒是叫野驴子(指龄官)来送送使得。’宝玉忙笑说:‘好姐姐们别顽了,没的叫人跟着你们学着骂他。’偕鸳又说:‘笑软了,怎么打呢? 掉下来栽出你的黄子来。’佩凤便赶着他打。”

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佩凤、偕鸾是 “青年姣憨女子”,健康有活力,单纯无追求,没多少文化,娇滴滴、憨哒哒,爱说爱笑爱玩,符合贾珍口味,应该是秦可卿死后,贾珍不甘寂寞买了来纵欲的。如第75回单单提到,“至四更时,贾珍方散,往佩凤房里去了。”第七十五回宁国府开夜宴,贾珍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令人魄醉魂飞。可见都是经过专门才艺培训的,因此二人很可能来自青楼歌坊。拟或是从穷苦人家买来,也不可知。

第75回,佩凤扮演了在贾珍和尤氏之间传话的角色。“佩凤答应去了”,“一时佩凤又来说”,“佩凤笑着去了,一时又来笑道”,一连跑了三次,每次都把话传得清清楚楚,而且有问必答。“笑着”“笑道”,也说明和言悦色。她跑来跑去,就像一只小燕子飞来飞去,并不会使人厌烦。这一大段琐琐碎碎的描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佩凤的活泼、轻盈、融洽和开朗,和第63回的形象完全一致。

后四十回,写贾珍因作恶多端,被人参奏,导致宁国府被抄,革去世职,发配海疆效力。佩凤偕鸾呢?第106回写道,“这里贾母命人将车接了尤氏婆媳等过来,可怜赫赫宁府只剩得他们婆媳两个并佩凤偕鸾二人,连一个下人没有。”第107回通过尤氏的心理活动交代,尤氏仍带着偕鸾佩凤住在荣府,“虽则老太太疼爱,终是依人门下。”

可见,宁府被抄家破败后,佩凤偕鸾并没有被赶走,而是仍然和尤氏在一起,这说明妻妾关系处得不错。虽说过着寄人篱下的苦日子,但相对来说,这结局还算是好的。

二八:16岁。

怡香院:妓院娼馆的别称。


发布于 2021-0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3: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家中秋夜宴,究竟是谁发出一声叹息,曹雪芹为何写得如此可怖?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中秋夜宴的贾家暮色沉沉,前脚刚经历了抄检大观园,又有江南甄家抄家在前,贾家已经是人心惶惶,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暗流汹涌人人自危。






宁国府因为贾敬去世不满三年不能过节,八月十四这一天,贾珍就与妻妾杀猪宰羊,提前聚一餐,权当过节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夜里,宁国府众人酒酣耳热欢乐无度时,从祠堂那边突然传出“鬼声”,引得人毛骨悚然,是《红楼梦》中最可惊可怖之事。

(第七十六回)贾珍有了几分酒,益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那天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吒,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得住些,心下也十分疑畏,便大没兴头起来。勉强又坐了一会子,就归房安歇去了。





宁国府的“鬼声”堪称谜案,出人意料之外。《红楼梦》虽说有神怪之事衬托,如此骇人描写却是唯一一段故事,比之《聊斋》不过如是。不但贾珍等人惊悚,读书人也觉得后背发凉,惊惧不已。

宁国府夜宴按说是应有之事。贾珍避开八月十五正日子,请嫡妻尤氏团圆,虽在孝中,也是家庭常事。酒宴气氛尽管浓烈,到底不太过分,不应该引得如此“当头冷水”。






深究“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这一回故事,要与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对看。警幻仙子本要引绛珠仙子回去,不想带去了贾宝玉。对此,警幻仙子的解释是宁荣二公求她照顾、提携贾宝玉,希望这个贾家希望之子能够经历红尘风月,趁早觉醒,以求肩负贾家未来中兴重任。

贾宝玉后来发展一定令宁荣二公有灵大失所望。寄予厚望的子孙靠不上,越发凸显出宁国府长房堕落的大罪。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古人对嫡长房从来都是寄予厚望。宁国府是贾家嫡长房,是贾家一族的领导者,因为贾珍、贾蓉不成器,祖宗才选中二房的二房贾宝玉。如果宁国府合适,又何至于舍本逐末?

所以,贾家末世即将来临之际,宁国府夜宴突然传来的鬼声,毫无疑问是宁荣二公对贾家末世的绝望叹息。也不排除是几十年前,年迈的宁荣二公担心日后子孙将他们九死一生创下的基业败光的惆怅和担心,跨过岁月长河应在了此时。






祖宗的担心被不肖子孙一一实现。江南甄家抄家,更是敲响贾家的丧钟。十四日那天早上,加上之前几天,贾家密集的出现甄家人的身影,都证明甄家抄家,贾家牵扯极深。

值此危在旦夕的时候,贾珍仍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实在令人无语。

贾家祠堂外的那一声“鬼声”,是怒后代子孙不争的哀鸣。也是宁荣二公“虎父犬子”的不幸。祖宗再厉害,不能护住子孙永生永世。这一“鬼声”,是对末世贾家最大的讽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发布于 2020-10-01 22:27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4: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农子试补《红楼梦》中秋诗(七)补贾宝玉的中秋诗
渔农子
渔农子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试补第75回贾宝玉的中秋诗。

贾宝玉中秋诗:木影依依石影幽,人间天上总相俦。飞卿不负闾阎意,才洒晴光好话秋。

注:

(1) 木、石:暗指黛玉和宝玉,第5回《终身误》有“俺只念木石前盟”。

(2) 依依:明指树木枝条柔弱,暗指黛玉身体虚弱和对宝玉依依不舍。

(3) 幽:谐“忧”,明指“幽暗”,暗指“忧愁”。

(4) 木影依依石影幽:这一句表面上描写树木和石头的影子,隐含的意思是,黛玉体弱多病,对宝玉依依不舍,宝玉为之担忧。贾政只能看到表面意思。

(5) 俦:陪伴。

(6) 人间天上总相俦:这一句双关。表面意思是,人间的影和天上的月相互陪伴。没有月就没有影,影和月就像一对伴侣。暗含的意思是,宝玉和黛玉在人间相互陪伴,在天上也相互陪伴(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此外,在黛玉死后,宝玉对黛玉仍然念念不忘,也可以视为人间(的宝玉)和天上(的黛玉)在相互挂念意义上的相俦。

(7) 卿:伴儿。飞卿:飞在天上的伴儿,指月亮。因为影和月是一对伴侣,影在人间,月在天上,所以飞在天上的伴儿即指月亮。“飞卿”暗指宝玉、黛玉和温飞卿。这里的“飞卿”一词共有四个意思,贾政能看出三个,所以后文说宝玉“公然自比温飞卿”。然而暗指黛玉的意思,贾政是看不出来的。

(8) 才:双关,明指“方才”,暗关“才华”。贾政都能看得出来。

(9) 晴光:指月光。《红楼梦》用“晴光”表示月光,而不用“清光”。“晴”谐“情”。

(10) 闾阎:既指百姓,也指人间。

(11) 飞卿不负闾阎意,才洒晴光好话秋:月亮没有辜负百姓的心愿,洒下晴光,让百姓好好地过中秋。隐含的意思是,黛玉洒下才情,没有辜负来人间一趟。

(12) 此诗在贾政看来,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以为宝玉自比温飞卿。温飞卿即温庭筠,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时称“温八叉”。贾政当然希望宝玉能像温庭筠一样有才情。而且“不负百姓”之类的话,是官员的口气,贾政当然希望宝玉将来做官。因此,在贾政眼里,此诗好像有佳谶似的,所以贾政对此诗是满意的。

(13) 此诗也可以视为曹雪芹自喻。雪芹留下才情,不枉此生。

编辑于 2022-10-29 12:05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6 14: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逸闻录:人间无路月茫茫
2021-02-20 16:02:29 来源: 日清月霁  举报
1
分享至
唐朝诗人曹唐,好仙道之事,年轻时做过道士,返俗后久举不第,后为邵州、容管等使府从事。咸通年间,曹唐经常去江陵的一座佛寺游玩,与寺里的一位僧人法舟交好。这座佛寺附近有一处幽静之地,曹唐常常到此游玩,以解仕途不畅,未建功名的愁闷心情。


这一天下午,他在此闲逛,隔着一片竹林,听到了潺潺水声。穿过竹林,看到有一潭碧水。水尤清澈,将蓝天白水映在水上。如此清丽的美景在他眼里却是另一番味道。想到自己并不如意的人生,见眼前幽幽之景,曹唐吟诵了两句:水底有天云漠漠,人间无路月茫茫。



曹唐回寺后将这两句诗写下来,反复品味,自己觉得此两句真是妙手偶得,之前自己写的那些诗句,没有超过这两句的,有些小得意。第二天,他又来到了小潭边,想继续得句,方成一诗。坐在潭边的青石上,捻须苦吟半晌,却没有思路。

正在愁闷之际,曹唐忽然看到岸边走来两个女子,身着素衣,姿色艳丽,婷婷袅袅漫步而行。她们说笑着经过他身边,曹唐听到其中一女子口中吟诵的分明是昨日自己写的那两句诗:水底有天云漠漠,人间无路月茫茫。曹唐心中疑惑:这两句是我昨天刚作的,没有告诉过别人,她们如何知道?



曹唐起身去追两个女子,小跑几步来到二女子身旁,问道:二位娘子,刚才所诵诗句,是从何处所得?两位女子好像没看到他一样,依然说笑着往前走。曹唐很是懊恼,又连着问了几句,二女子仍然没有半点回应。曹唐跟着她们走了几十步,二女子进了竹林,一晃不见了。曹唐站在竹林中四下观望,只有啾啾鸟鸣,竹枝随风而动。

曹唐满腹疑惑,回到寺中住处去找法舟。他跟法舟说了此事,说:我本来想做一首完诗后再展示于老友你,没想到今日在潭边遇到两女子吟诵的正是此两句,真是奇哉怪也。法舟听后面露惊奇之色:前日晚上,有一个青年男子来访,夜间昏暗,但觉此人身形容貌颇像老友你年轻之时。他从怀中掏出一纸碧笺,说自己写了两句诗让我观赏。你猜是哪两句?



曹唐颤声道:莫非是这两句?法舟点头:水底有天云漠漠,人间无路月茫茫。给我看后,他就将纸笺收回去了,我看那纸笺落款处,隐约是个“唐”字。二人面面相觑,沉默无言。此后几天,曹唐精神恍惚,不久后就死在了寺中。(出《宣室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20 , Processed in 1.5894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