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朱三太子+李自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深得李自成欣赏的朱三太子 (2020-02-24 22:46:16)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朱三太子        分类: 独家明史真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些无一不是提示读者:《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拙作《红楼隐史》16开本,分为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均有售,将会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既然李自成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太子朱慈烺,那么《明季北略》中关于太子朱慈烺面对李自成时的英勇无畏的慷慨陈词自然也就完全不存在了。那么这么具体的事迹到底是凭空杜撰的,还是被了移花接木的张冠李戴呢?



仍然是钱士馨给出了我们真相:确实有一个崇祯皇帝的儿子在被抓后,面对李自成不卑不亢,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气概,这个令人钦佩的人不是崇祯儿子里年纪最大的太子朱慈烺,反而是年纪最小的永王朱慈炤!



请看《甲申传信录》卷九的《戾园疑迹》中的明确记载:“大行皇帝遗三子,长太子,甲申年十六岁。次永王,甲申年十二岁。次定王,甲申年始十岁。……闯犯阙时,上遣太子及二王出匿,命太子至成国公府,命定王至嘉定侯府,命永王至田皇亲府。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闯问:‘早来曾食乎?’王曰:‘尚未用膳。’因进饭,与之共食。是日午刻,得上崩驾信,闯谓二王曰:‘若父皇何苦自缢?即存,孤将与分治江南,不忍有弒君之名。今即自缢,非我弒也。今无伤,俟天下大定,孤将裂地而封尔,无忧也。’因发交伪权将军刘宗敏,令善养之。二王既至宗敏所,尚衣赤,谓监视军士曰:‘我当衣素,奈何衣红?可取素衣来。’军士曰:‘何来素衣?将往取宫中,可乎?’王曰:‘不可。’遂罢。二十二日,二王复入朝,闯语在廷者曰:‘我将以杞、宋之礼待之。’往来皆乘骡。  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

为了正本清源、去伪存真,钱士馨花费了七年时间在北京四处走访、多方采证,历尽辛苦终于写成《甲申传信录》十卷,由于钱士馨身在民间,所以他对那些发生在宫廷之内、朝堂之上的事难以全面了解,但是对于发生在朝堂和宫廷之外的京城百姓得以亲历目睹的事情,比如二王和太子的下落问题,他的如实记述就成为了非常难得的珍贵资料。



有了钱士馨的《甲申传信录》,后世的我们才有幸了解到了这样的事实经过:年幼的朱慈炤的不屈服,不仅没有激怒李自成,反而令他获得了李自成的敬重,李自成不但亲自陪同他俩吃饭,而且命令刘宗敏善待二王,还又安排二王为父亲崇祯送葬,并且对臣属们说:“我将以杞、宋之礼待之。” (杞、宋之礼,典出周武王封夏朝的后代于杞(今河南杞县),周成王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使二者承夏、殷之祧。) 这句话表明了李自成决定善待前朝后嗣的态度,但也正是李自成说的这句“我将以杞、宋之礼待之”,被人利用了以讹传讹地制造出“李自成封太子朱慈烺为宋王”的欺世谣言。



面对永王朱慈炤宁死也决不肯向他下跪的顽抗,李自成不仅丝毫不予怪罪,反而是十分欣赏年幼的朱慈炤的过人勇气。正因为亲身经历了李自成始终宽宏、始终礼遇的态度,朱慈炤才会在他的《红楼梦》里写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也是义侠豪杰,朱慈炤的这一结论的作出是出人意料的,只有在了解了这背后的历史渊源后,我们才能体会到他写下的这“义侠豪杰”几字的真实分量。



朱慈炤年纪虽小,却能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这不仅令李自成十分欣赏,亦令其他的农民军将领们佩服尊敬,李自成败逃出北京之时,京城一片混乱,人人自顾不暇,可是朱慈炤却得到了素昧平生的农民军将领毛将军的保护,因此得以全身逃出北京,而那个在皇宫中只知作威作福、动不动豪掷千金贿赂讲师的定王朱慈炯却无人理会,最终在混乱中死于北京的城西空苑。



肯定会有人质疑:永王明明比定王小一岁,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写得清楚:“时,太子年十六,定王十三,永王十二”,钱士馨却写“长太子,甲申年十六岁。次永王,甲申年十二岁。次定王,甲申年始十岁。”这年龄记载的错误怎么解释?



其实,钱士馨的关于二王的年龄错误恰恰证实他对于此事的记述是完全真实的。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王世德虽然交代了二王的年龄,但他没有说明一件事情,什么事呢?就是崇祯儿子们的身高问题。



周后个子极为矮小,《旧京遗事》记载周后“少颀颀之美”,“颀颀”就是身材修长个子高的意思。周后参选信王妃时,也被天启皇后嫌弃“弱小”,即使是民间普通百姓选妻还要“种贤、多子、端正、长、白”,个子高是重要指标,何况是高标准、严要求的皇室选婚?明朝选后妃的规矩极其严格:“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去之。凡遣归者千人。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胫、肩、背,有一不合法相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其声之稍雄、稍窜、稍浊、稍吃者皆去之。” (《纪晓岚文集第三册卷一·明懿安皇后别传》)



不要说个子太高或太矮无法入选后妃,就是个子稍高或是稍矮的都是不合格的,且不说假造京籍的周后压根就没有参选信王妃的资格,就算她有资格,但凭她那过于矮小的个头,也会在第一天就被早早淘汰,还怎么可能连过八关?



可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出身、户籍、相貌、才华、以及身高一无是处的黑乌鸦反而一路挺进决赛,并且最终被特拔为信王妃,仅此一条也足以说明信王选妃的作弊之深了。



而周后的矮小基因最终拖累了她的孩子们,俗语说“父矬矬一个,母矬矬一窝”,崇祯朝的文渊阁大学士黄景昉在《宦梦录》中明确说已经十五六岁的太子朱慈烺身材短小,“睿体差、短、小尔”。



明末沈颐仙的《遗事琐谈》中则是记载:“宫称定王为三王子,永王年与(定王)均,而体壮大。”永王比定王小一岁,年龄相差不大,可是年小的永王与定王相比却是身材高大健壮,这奇怪的反差就是因为定王受母亲周后的遗传也是个小矮子,而永王的母亲田秀英“生而纤妍”高挑绝妍,而且是文武双全热爱运动,所以朱慈炤长得高大健壮,蓬莱公李方远在《张先生传》中也写皇四子“丰标秀整”,是个长身玉立的美男子。



因为永王与定王相比身材高大许多,所以不清楚二王年龄的普通百姓们完全是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身形外观上判断二王的年龄大小的。《甲申传信录》写:“永王,甲申年十二岁。次定王,甲申年始十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永王的身高和年龄是完全一致的,十二岁的永王的个头就是十二岁的男孩的正常身高,而生活优渥、营养过剩的定王则不同,已经十三岁的定王的个头仅仅相当于正常标准的十岁男孩!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我就拿联合国WHO2017年的统计数据作个参考,考虑到虚岁与周岁的不同,下调一岁:九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是135厘米,十一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是146厘米,十二岁男孩约153厘米。也就是说:虚岁十三的定王比小他一岁的永王至少矮了11厘米,与同龄人相比则至少短了18厘米,当之无愧的矮人一头!



所以,沈颐仙的《遗事琐谈》用笔可谓狡猾,明明是定王生的个子太过短小,可他却扭曲视角写身高标准的永王“体壮大”,让不知内情的人看了还以为皇四子永王是个形如金刚一样的巨无霸,不得不让人感慨沈颐仙那热切维护周后的拳拳之心啊!



如此悬殊的身高差,相信所有亲眼看到站在一起的定王和永王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英武不屈的身材高大的永王是哥哥,而怯懦畏缩的个子非常矮小的定王是弟弟。



由此可知:令大学士感叹身材太过短小的太子朱慈烺虽然年龄上要比永王朱慈炤大四岁,但个头不会比朱慈炤高多少,甚至可能比朱慈炤还要矮,东林党能够将被李自成俘获的永王和定王二王歪曲成太子和定王二人,并将永王面对李自成的威武不屈的英勇事迹嫁接到太子的头上,就是利用了永王的身材高大作文章,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兄弟中年纪越大的个子越高、性格也会越成熟,因此将个高的永王朱慈炤说成是年纪最长的太子朱慈烺很容易就骗过了不知内情的普通民众,从而实现了他们的张冠李戴,欺世盗名,计六奇和张岱的错误记载就都是来自东林党散布的无耻谣言。



虽然周后母子们个个都是低矮短小,“少颀颀之美” ,但心机却多,周后不但害死田妃母子四人,并成功地暗中操纵朝政,而太子能够瞒住多疑的崇祯在婚前偷偷鬼混风流,就是年纪最小的定王也是嚣张跋扈,私下用千金贿赂收买讲师,《红楼梦》中写同父异母的贾环总是借机构陷和谋害宝玉,比如造谣宝玉强奸丫鬟金钏、比如意图用蜡灯的热油烫瞎宝玉的眼睛,这些何尝不是朱慈炤在揭露太子和定王对他的歹毒暗算。



只不过周后母子们的心机都用在了害人渔利上,真正的危急时刻,太子是好歹不分、执迷不悟,最终自取灭亡;定王是畏缩怯懦、只知保命,始终龟缩在年幼的永王身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写:“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宝玉与贾环的云泥之别正是对现实中的永王朱慈炤和定王朱慈炯的如实描写。



时穷节乃现,崇祯的三个儿子里,竟是年纪最为幼小的朱慈炤毫无惧色、宁死不屈,从而获得了李自成和农民军的赞赏和尊重。而他历经十年心血著就的千古奇书《红楼梦》不仅荟集中华文化的千年精萃、更是为人间存留了难得的明史真相,壮哉、伟哉,生儿如此,足慰母亲田秀英的在天之灵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朱慈炤又重复了他母亲遭受的不公遭遇,朱慈炤令人钦佩的不屈言行又被别有居心的人移花接木地写作是太子朱慈烺的事迹。但是,就算他们使尽手段把太子朱慈烺粉饰得再出色又有什么用呢?这些无耻的谣言党们既不能改写朱慈烺愚蠢的自取灭亡,也不能将明亡的史实彻底湮灭,所有的这一切终将会有个水落石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被偷梁换柱的崇祯皇后本应是谁?----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十五) (2017-11-28 11:52:12)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明朝 朱三太子        分类: 独家明史真相
要想知道崇祯的皇后本应是谁,只要找出信王选妃决赛中的另外两人是谁就可以了,来看史料:



《烬宫遗录》:“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故正位后深德之。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

《明史》:“庄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天启中,选入信邸。”

《明宫词》:“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



可见天启年间与周奎女儿一起参选信王妃的最后两人是田秀英和袁妃,那么究竟谁是第一呢?



选后妃首先看长相,要“容貌端洁,德性纯美”;其次就是看才华,要“试以书算诗画诸艺”,而田秀英不但“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而且才艺超凡,琴、棋、书、画、刺绣样样精通,还善骑术、蹴鞠,其才貌即使是惜墨如金的《明史》也破例为她写道“生而纤妍、多才艺”,就连拼命诋毁污蔑田秀英的东林党吴梅村也不得不承认她的“丰容盛鬋固无双,蹴踘弹碁復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很明显,这才貌第一的只能是田秀英,而周奎女儿就连袁妃都比不过,劉昭妃再作弊也只敢在半决赛中将其排在第三,可见周氏比田秀英差得有多远。



原来半决赛选出的第一名是田秀英!如果不按皇太子选妃的 “选一陪二”的 三人进入决赛,而是依照藩王选妃的“选一陪零”的只能是半决赛第一名单独一人进入决赛的规矩,那么排名第三的周奎的女儿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为信王选妃的决赛,唯一能够进入决赛的只能是第一名田秀英!



真正的信王妃本该是田秀英!



可是有人却说:田秀英和袁妃根本没有参选信王选妃,她俩是信王成婚以后,由周后另外选出的小妾。因为《天启实录》记载:“六月二十一日壬辰,以信王婚礼,命诸王馆选择女子。选中大与县民周奎女”,而《烬宫遗录》的记载是:“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周后选于诸王馆,田袁选于朱阳馆,三人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那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么?



当然是错!很遗憾,她们被《烬宫遗录》误导了,这里有两处错误:首先,“朱阳馆”是根本不存在的,是《烬宫遗录》捏造出来迷惑人的。



明代处理王族和入宫事务,无论是为皇子选婚选淑女、为公主选驸马,还是拘禁皇室叛王、培训命妇入宫朝贺的礼仪,都是用诸王馆,其记载随处可见,摘选如下: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五》:“凡驾诣郊坛、及亲王出府之国成婚、开设举场、修设斋醮、发送宫人。率领火甲供事。凡选妃。礼部仪制司行各司选报该管地方良家女子、送诸王馆备选。”

《明史 志第三十一 礼九》:“凡选驸马,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报名,司礼内臣于诸王馆会选。”

《建文皇帝遗迹》:“佥举以实闻,章皇帝诏厚养于诸王馆中。未几,一夕暴卒,众皆疑其遇毒也,后命以公礼葬于郊外。”

《明武宗实录卷之六十六》:“五年八月○甲午○太监张永远自宁夏献俘……上戎服御东安门,文武诸大臣候于桥东。寘鐇及亲属十八人有旨:送诸王馆领系。”

《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十九》:“嘉靖九年十一月○辛卯礼部奉旨采选淑女于京城内外得一千二百五十八人请行钦天监择日送赴诸王馆。”

《明神宗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三》“万历四十七年六月○辛未 上谕 桂王妃搬移诸王馆。”

《万历野获编》:“【命妇朝贺】明制三品以上命妇,遇太后中宫大庆元会令节,例得朝贺。先三日赴诸王馆习仪亦然,此闻之故老者。”

《宛署杂记二》记载,为万历皇帝大婚选出的各地淑女都会送至京师的诸王馆,“奉敕至诸王馆选婚,宛、大两县带领女子稳婆候选,各省淑女七位,各母随住诸王馆供奉外,其各女父并从人俱会同南馆安住。”

《酌中志》载:“凡诸王馆,选中淑女,候钦差某封,某位娘娘亲到元晖殿。选不中者,送出。凡选中者,或后或妃或王妃,皆先居于此,以便次第奏,举行吉礼也。”



诸王馆的位置记述见《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四引《悫书》:“皇极门外两庑四十八间,除旷八间,实四十间。东二十间为实录、玉牒、起居诸馆,及东阁会坐,公揖在焉。西二十间,上十间为诸王馆,下十间则会典诸馆也。定王书堂在西第六间,为读书处,第五间悬先师孔子画像,四配侍侧,盖摹吴道子笔也。及永王出阁,因移定王第四间,而永王在第六间。”其方位就是今天的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的已拆除的豫亲王府处。



而且,藩王在大婚后只有在嫡妻生不出儿子而且年过25岁的情况下才能打报告请求纳妾,根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又另行征选侧妃。明初对宗室的媵庶的征选和名额的限制难以查到,很可能是没有。但是从孝宗开始,则可看到明确的规定,《礼部志稿》 :“郡王除正妃外,妾媵不过四人,镇国、辅国将军除夫人、奉国将军除淑人外,妾媵不过三人”,并且不允许强买民间子女,根据《宗藩条例》的规定,只有在嫡妻无子的情况下,才允许选娶妾媵“为嗣续之计”。而嘉靖皇帝则在嘉靖二十三年制订了更加具体严格的藩王选妾的审核:藩王们上奏请求选妾媵时,“必明开年纪若干,有无嫡子,及曾否娶有几妾, 系礼部查明,果系乏嗣及例应娶者,方与行文,覆勘是实,方许选娶。例外滥收者,听礼部题奏,革退。”嘉靖三十一年又规定“世子郡王选婚之后,年二十五岁嫡配无出,具启亲王转奏长史司仍申呈巡按御史核实具奏于良家女内选娶二人。以后不拘嫡庶,如生有子则止于二妾。至三十岁复无出,方许仍前具奏选足四妾。长子及将军中尉选婚之后年三十岁嫡配无出照例具奏选娶一人,以后不拘嫡庶如生有子则止于一妾。至三十五岁复无出方许仍前具奏。长子将军娶足三妾,中尉娶足二妾,至于庶人必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 而且还要求“各王府每年备将妾媵姓氏来历,并入府年月,攒造文册送部,其子女生年月日,并名行次,即注本妾项下,以备名 封查考。但有不遵明例,或年未及而预陈,或巳生子而复娶,将本宗参奏,罚治所生子女。中尉以上照滥妾例行。庶人不给名粮。” 万历十年,经议准遂成定制。



再看《酌中志》记载:“万历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二更,传谕内阁:皇长子及诸皇子册立冠婚,敬奉圣母命蒙嘉许,卿等传礼部择日具仪行礼。至十月十五日册立光庙为东宫,封皇三子为福王,皇五子为瑞王,皇六子为惠王,皇七子为桂王,实允首辅沈相公一贯之揭请,始施行也。光庙大婚礼成之后,自孝元郭皇后外,未有举生者。至三十一年十一月,偶有“国本攸关”之事,神庙震怒,亲降特谕,以释中外之疑。继将生光正法,以杜谗惑之口,仍特命光庙多选淑媛以侍左右,实从先监陈矩之密请也。”就是身为皇太子的朱常洛也只能在大婚两年后,因为年已21岁却还没有儿子才被允许再选淑女,而16岁的信王刚刚大婚没两天就又申请再另行征选侧妃,这在明朝的制度上是完全不被允许的,而且从上奏申请à核实审议à批准à选妃à迎娶的执行程序上看在短时间内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丁卯天启七年二月三日庚子,信王出府成婚”,仅仅六个月后天启皇帝驾崩,信王朱由检离开信王府入宫登基为帝。所以“天启中选妃,入信王邸”的田秀英和袁妃参加的只可能是天启六年六月二十一日在诸王馆中举行的信王选妃,田秀英和袁妃就是与“天启中,选入信邸”的周奎女儿同时进入选妃决赛的前两名!



再看作者不明的《烬宫遗录》的记载:“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其他作者明确的史书清清楚楚写明田秀英是天启年间通过选妃进入信王府的,而不是在崇祯登基后才被周后迎入皇宫的,是“选入信王邸”而不是“迎入宫”,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含义却是天地之别!



《烬宫遗录》居然先是通过伪造了“朱阳馆”将袁田二妃与选妃的诸王馆割裂开,又通过写“周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田居承乾宫”将袁田二妃又同信王府割裂开,从而成功地制造出周后是独一无二的天命人选的假象。就如同黄宗羲主笔的满清官修《明史》故意将“田贵妃”和“袁妃” 的品阶颠倒地写作“田妃”“袁贵妃”以制造出田秀英阶位低于袁妃的错觉,以掩盖周后肆意欺凌羞辱田秀英的事实真相,详见前文《红楼梦中“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为了掩盖信王选妃中周奎女儿作弊上位的真相,这个不敢公开自己姓名的作者短短一句话连撒两谎,够拼够无耻。



真正的信王妃、真正的崇祯皇后本是容貌无双、才华绝世的天香美人田秀英,却被操纵选妃的东林党偷梁换柱。为了掩盖真相,东林党处心积虑地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而这“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错误终将让明朝付出难以挽回的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寳玉的住所为何起名怡红院?朱三太子的孙子的怪名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3-02 22:07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是崇祯皇帝的四皇子----朱三太子朱慈炤。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从《清实录》的“朱三太子案”的记载中我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没有随朱慈炤父子被押送北京而下落不明的朱慈炤孙子的名字是“钰寶”,因他是金字辈故名字的第二字必须有金字偏旁,而“钰寶”去掉金字偏旁后倒过来就是“寳玉”!【详情请见前文《解析《朱三太子案》史料中的四皇子》】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根据《明史•诸王世表一》:“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





  谱名规矩如下: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可是只传到了允字辈,就被燕王朱棣夺权。



  然后我们来看燕王朱棣这一支的谱名规矩:“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可惜传到了“由”字辈的“木”——朱由检手里,明朝灭亡,朱慈炤的儿子们依照谱名规矩当属“和”字辈的“土”,而四皇子朱慈炤后来之所以被满清发现,就是因为他坚持按自家的传统,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都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从而被人注意到。



  按照燕王这一支的谱名规矩,朱慈炤的孙子属“怡”字辈的“金”,但奇怪的是朱慈炤坚持为自己的儿子们按族谱规矩起名,却为本应用“怡”字的孙子起名“钰寶”!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朱慈炤给儿子们起的怪名字已经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再按照族谱给孙子起名必然彻底暴露自家的皇室后裔的身份,而康熙正在极力搜寻捕杀他们,所以朱慈炤决定低调些,但儿子们的名字已经用了很久,广为人知,不好再改,否则难免令人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想法,因此,朱慈炤只将给孙子按照祖规起的名字藏了起来。

那么朱慈炤把孙子的名字藏到哪里去了?朱慈炤的孙子“钰寶”的真实名字到底是什么呢?

朱慈炤的孙子的真正名字叫“朱怡钰”!朱慈炤把这个不能公开的真实名字藏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住的怡红院中!



为了身份的保密,朱慈炤不能让孙子使用按照祖谱规矩起的名字“朱怡钰”,但朱慈炤又不愿放弃祖宗的族谱规矩中“怡”字,从书中交代的《红楼梦》创作十年的时间可以推断,孙子“朱怡钰”出生时,六七十岁的朱慈炤正在创作《红楼梦》。为了寄托为朱明存亡继绝的心愿,朱慈炤将孙子的真实名字化入了自己的心血之作《红楼梦》中,他将这个不能公开的“怡”字用在了他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上。《红楼梦》明写了要颠倒看,而“靌玉”颠倒过来就是“玉靌”,“钰寶”这个假名其实就是来自书中的“靌玉”!因为孙子按谱名排序为“金木水火土”中的“金”,必须要用“金”偏旁,故而朱慈炤改孙子名为“钰寶”。



再看朱慈炤给贾宝玉安排的住处叫什么?“怡红院”!



“怡红院”中的“怡”字就出自朱慈炤孙子的族谱排名!“红”为“朱”,“宝玉住怡红院”取其简要就是“玉怡红”,颠倒过来为“红怡玉”,即“朱怡钰”的化形!



就这样,“朱怡钰”变成了“朱钰寶”,而无法公开的“朱怡钰”这个名字则被朱慈炤拆分了又颠倒了藏入了自己《红楼梦》中。朱慈炤之苦心,历历可见,思之扼腕叹息。



虽然“朱怡钰”终身无法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最后也只能以“朱钰寶”这样不合祖规的名字出现在《清实录》中,但他应该欣慰,因为他的爷爷已经将他的名字深深地嵌入了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中,这是朱慈炤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朱怡钰”这个生前未能叫出的名字终将随着《红楼梦》的伟大而不朽!



“朱怡钰”,就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吧,记住这个名字背后家国民族的血泪苦难,记住这个名字背后朱慈炤的百折不挠,也记住这个名字背后朱慈炤的殷殷期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晴雯的“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附视频]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18-03-07 09:44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世人总是不解:执政十八年来,一向对人刻薄寡恩的崇祯怎么就唯独对杨嗣昌一人始终信任、恩遇非常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一切只有在拨开东林党制造的伪乱后,才能获得答案。

通过我前面的细致分析还原,我们发现真实的历史是:杨嗣昌不但是明末极为难得的高明的帅才、出色的战略大师,更是忠君爱国、大局为重的忠良之臣。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认为杨嗣昌的“十面张网”是“纸上谈兵”,可是事实是杨嗣昌差一点全歼了农民军!所以崇祯才会悲叹:“自杨嗣昌殁,无复能督师平贼者!”杨嗣昌制定的总体策略是正确的,具体战术也是不错的,他个人更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我不得不佩服伯乐田秀英的慧眼独具,可是杨嗣昌的优秀和忠诚却还是没能挽救明朝的衰亡。

为什么?因为崇祯朝东林党独大!虽然在己巳之变后,崇祯开始认识到东林党结党营私的问题严重,可是爱面子的崇祯却绝不肯启用东林党人痛恨的逆案中人,虽然崇祯开始重用无党派的孤臣周延儒、温体仁等,但由于崇祯的阉党逆案的打击面过大,导致朝中的无党派孤臣的力量过于薄弱,东林党独大的情况根本无法改变,而且周延儒后来也是因为投靠了东林党才得以东山再起。东林党们热衷于党争,除了党同伐异、大搞攻讦外根本不做正事!明朝边防稳固时,东林党是暗中支持袁崇焕的和谈、并指使杀害不肯归附东林党的毛文龙;明朝无力两线作战时,东林党却坚决主战、两边开打!东林党处处抵制牵掣杨嗣昌,而拥兵自重的东林党将领左良玉更是不听命令,“九檄皆不至”,杨嗣昌的作战计划无法得到贯彻执行,最终导致了杨嗣昌的失败。

有人讲杨嗣昌的失败是因为错用了熊文灿。可是有谁知道,杨嗣昌之所以会推荐熊文灿完全是因为崇祯的关系!《明史*熊文灿传》中记载得清楚:“会帝疑刘香未死,且不识文灿为人,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往觇之。既至,文灿盛有所赠遗,留饮十日。中使喜,语及中原寇乱,文灿方中酒,击案骂曰:“诸臣误国耳。若文灿往,讵令鼠辈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中使曰:“吾见上自请之,若上无所吝,即公不得辞矣。”文灿辞穷,应曰“诺”。中使还朝,果言之帝。初,文灿徙蕲水,与邑人姚明恭为姻妮,明恭官詹事,又与杨嗣昌善。嗣昌握兵柄,承帝眷,以帝急平贼,冀得一人自助,明恭因荐文灿,且曰:“此有内援可引也。”嗣昌喜,遂荐之。”

事实是崇祯派太监考察熊文灿在先,考察后十分满意,崇祯对农民军一贯主张以抚为主,说“寇亦我赤子,宜抚之”,熊文灿提出的“五难四不可”的剿匪要求自然也就不算什么。杨嗣昌与熊文灿并无交集,是姚明恭向杨嗣昌透漏了崇祯对熊文灿十分看重,告诉他用熊文灿就能获得崇祯的“内援”,希望得到崇祯更大支持的杨嗣昌才据此推荐了熊文灿。熊文灿实为崇祯所喜所用者,杨嗣昌不过是想崇祯所想、急崇祯所急,给崇祯铺路搭桥而已。这也就是后来当杨嗣昌反对熊文灿对张献忠的招抚优待,主张“厉兵剿杀”时,反被崇祯斥责:“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的原因,因为崇祯还是更听信太监刘元斌和他自己相中的熊文灿!对熊文灿的一味主抚,杨嗣昌是十分不满的,但因为有自己的推荐,更因为崇祯的支持而无可奈何, “嗣昌亦心非之,既已任之,则曲为文灿解。”

张献忠向熊文灿投降,杨嗣昌是不相信的,因为张献忠的投降记录太差了!不但有“渑池渡”和“车厢硖”两次的诈降记录,而且还刨了老朱家的凤阳祖坟!对这样的怙恶不改的张献忠,杨嗣昌如何能信呢?于是他向崇祯建议让张献忠去打李自成建议让张献忠先袭杀李自成和马守应证明诚意后才可招安,否则应“厉兵剿杀”。可惜崇祯是要做千古仁义圣主的,这样不仁不义的做法自然是不可以的。崇祯要展现他的仁慈大度,刨祖坟那都不是事,崇祯坚持他从前的看法“寇亦我赤子,宜抚之”,不但第三次接受张献忠的投降,还允许他保留着完整的武装。于是,兵源不足的大明王朝有了这样一副奇景:张献忠带着手底下4万人吃着朝廷的招安兵饷在谷城好吃好玩,而这4万人却只听张献忠一个人的命令。当张献忠再次造反时,崇祯对杨嗣昌不满了,可问题是:这是杨嗣昌的错么?!!





史书写“嗣昌虽有才,然好自用,躬亲簿书,过于繁碎。军行必自裁进止,千里待报,坐失机会。”

  说这话是根本不看客观环境。杨嗣昌的谨小慎微都是被东林党逼的,杨嗣昌因为不肯依附东林党而受尽攻讦,而一些忽明忽暗的阉党也不是他的朋友,他是孤独的,是无助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崇祯,却又是不可靠的。想想真是伤心,议和一事他把利害关系说得如此清楚,他不惧背上骂名冒着议和被诛的危险只身一人与满朝的东林党抗衡,可是崇祯一看到卢象升主战便立刻改弦更张,他的呕心沥血便全部付之东流,但他还是以大局为重,尽量配合卢象升。杨嗣昌深深了解崇祯的摇摆不定,在外督军剿匪的他虽无惧军旅辛苦、无惧局势艰难,但他却怕那满朝东林党不断射向他的暗箭,三人成虎,何况东林党远远不止三人!无奈之下,杨嗣昌只好一面是事无巨细处处把关、殚精竭虑唯恐疏漏;一面是挤出时间不停上疏澄清辩解那些无休无止的不实攻讦,他的成败性命就悬在崇祯那微弱的信任上。朝中无人,深畏三人成虎的杨嗣昌不得不谨小慎微,唯恐出了差错被东林党抓了辫子,所以不敢放开手脚。这是杨嗣昌的错么???


  谁能体会杨嗣昌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谁能感受到杨嗣昌的殚精竭虑、孤愤悲凉?也许只有田秀英了,可是此时的田秀英不但爱子五皇子朱慈焕因为借餉一事而惨遭周后毒手,自己也被毒害一病不起,而崇祯则是沉迷在周后花费巨金为他购献的成群的美女的温柔乡中!宫廷内,朝堂上,“风霜刀剑严相逼”!于是杨嗣昌死了,田秀英母子四人也死了,东林党周后这些正人君子们胜利了,而晴雯的那微弱的抗辩声只能藏喻于朱慈炤笔下的《石头记》中了。


  杨嗣昌的失败其实是崇祯的错误造成的失败,责任尽在崇祯而不在杨嗣昌!杨嗣昌不但见识过人、才华非凡,更是忠肝义胆、勇于任事,是想崇祯所想、急崇祯所急,熊文灿是崇祯想用,张献忠是崇祯要抚,但杨嗣昌却不顾自己的名节,将责任一肩扛下,维护崇祯的面子威信。

  崇祯好面子可崇祯不傻,在他执政的十八年里,可还有第二个如杨嗣昌这般能力卓越而又忠心任事的能臣忠臣么?没有!杨嗣昌忠君爱国,一心务实、踏实做事,利害关系先讲清楚,可是如果皇帝执意不听,杨嗣昌就无怨无悔地按照皇帝的意愿去执行,但真正出了问题,杨嗣昌又毫不分辩的一肩扛下,所以出了那么多的错,崇祯都不会去责罚杨嗣昌,因为是杨嗣昌替他崇祯背了黑锅!

  至于加饷之罪,《绥寇纪略》卷七:“至以加饷殃民为武陵罪,则剿冦需兵,用兵需饷,前督师卢象升早已建议请行矣。世之君子未尝设身处地而苛求不已,恐未可为定论也宜乎。思陵有云:“功虽未成,志亦可悯。”武陵亦可瞑目于九泉矣。” 就连东林党吴梅村也不得不承认:增兵加饷“前督师卢象升早已建议请行矣”,可是杨嗣昌提出来便成了天大的罪过,这完全是东林党君子的门户之见!

  清中叶文献学家邓显鹤评价杨嗣昌:“公才识明练,博涉经史,多识先朝掌故,夺情孤立,授命于疆事既坏之际,二三年暴露行间,转战数千里。事之不济,以死继之,亦可谓蹇蹇匪躬者矣。徒以不附东林,而一时同乡诸人首腾谤书,天下乃哆然和之。虽以其子长苍、仲丹之贤孝,亦无解于悠悠之口,悲夫!”





杨嗣昌最后病死于沙市徐家园,崇祯后来梦到杨嗣昌为自己辩冤,“十一月某日,帝语辅臣曰:"朕夕梦故辅杨嗣昌,稽颡庭下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诸臣不公不平,连章见诋,故归诉于皇上!'。"语毕,天颜惨恻久之。前嗣昌在蜀于顺庆公署题匾,自旌曰"盐梅大将"。” 崇祯为杨嗣昌书写祭文,“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入参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凯还朝,麟阁铭鼎,讵料乘箕谢世,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爱颁谕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祗服,钦此”。

田秀英病重时候,崇祯每日都会为田秀英的病情求神祝祷,而最后也就是因为他为田妃病情跑到别的殿烧香祈福导致未能及时赶回承乾宫与田秀英作临终诀别,“东宫田妃最有宠。是夏,田妃病笃,遍走群望,上咸躬致祷焉。临终,上适往他殿行香,不及永诀,回宫大恸,丧礼备极隆厚。”并写下谥文,见《思陵典礼记》:“皇贵妃田氏谥册文,十五年岁次壬午七月二十四日壬辰皇帝制曰:“桂殿承芳辉冠三星之首,兰宫陨秀礼崇六列之先。惟昭德于生前,宜隆恩于身后。尔皇贵妃田氏,生有令质,早晋荣封,麟趾钟样式振衍绳之庆,鸡鸣效警时襄宵旰之勤。淑问方宣遗芳遽掩望帷如在悲空结于璠华辞辇犹闻名应髙于彤管欲彰懿范宜有褒旌爰稽素履。谥为: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灵其有知,尚歆宠渥。”

《红楼梦》中晴雯病死,宝玉不及永诀,而后特为晴雯创作祭文乃是影射这两段心酸历史,而宝玉夜梦晴雯正是如实再现崇祯夜梦杨嗣昌死后辨冤的这段悲愤真历史。

晴雯的死预告了黛玉的死,红楼梦在晴雯病死后仅两回就戛然而止了。一部恢弘巨著《红楼梦》,其实就是为惨遭构陷暗算的晴雯之死的辩冤之作!

我曾深深的同情崇祯,可是在了解了田秀英和杨嗣昌的遭遇后,我却不得不说:晴雯的出现是崇祯的大幸,却是晴雯的大不幸!崇祯不算坏人,但却绝不是个称职的皇帝,无论崇祯临死前如何为自己辨冤,如何将亡国的责任尽推于文臣,这都改变不了他是明亡的主要责任人这一残酷的现实。是谁大搞众正盈朝?是谁放任了张献忠?是谁决定两线作战?是谁葬送了杨嗣昌打下的大好局面?是谁巨金购置成群美女纵情声色却没钱给剿匪缺饷的杨嗣昌?

我赞叹杨嗣昌和田秀英的绝世才华和超凡见识,更悲痛他们的不幸经历和惨遭诋毁,他们是那个不幸时代的一抹亮色,他们的逝去也最终带走了明王朝的最后希望。

寿夭多因诽谤生,世事不平余长恨,伊人逝去音容远,多情公子空牵念。


附上一段视频链接《武陵人远》,凭吊那一段令人痛心的悲亡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 ... 8151799953253796692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蝶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2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严嵩训子,探春劝母,哪个故事更高级
姜子说古书 2024-04-11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严嵩训子,探春劝母,哪个故事更高级?

  文/姜子说书

  《大明王朝1566》那场封神的严嵩教子,还不如《红楼梦》中的探春怼母精彩!只不过在红楼世界里,有着阴微鄙贱的见识的人是赵姨娘这个当妈的人,而在嘉靖年间,那个满脑子昏愦想头的人是严世蕃。甚至可以说,探春劝母的桥段,是严嵩训子那场戏的祖宗。

  《大明王朝1566》故事里,严世蕃的见识可谓是阴微鄙贱至极,他竟然以为嘉靖重用自己的父亲严嵩,是因为严嵩会看皇帝脸色行事,嘴甜会奉承嘉靖,他真把拉帮结派当成最重要的能力了。



  于是乎,严世蕃总以为只要自己的父亲有着取悦嘉靖的能力,就能够达到皇帝拉扯他父亲,他父亲拉扯着他鸡犬升天的永久效果。他总以为他父亲受到重用,是当奴才当得好,还以为自己能够子承父业,在大明朝只手遮天。

  《大明王朝1566》故事里,严世蕃对胡宗宪有着十二分的不满,因为在他眼里,胡宗宪是他父亲拉扯上来的,就应该像他用的那些奴才式官员一样,对他们严家父子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绝不敢反驳违抗半分。


  严嵩在嘉靖在大明朝的地位,在严世蕃看来,就好似赵姨娘眼里,理家的贾探春在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一样,可以横着走,作威作福,肆意结党营私。这些昏愦的人总以为这世界只是简单的人情社会,和光同尘是理所当然,同流合污也是无妨的。



  赵姨娘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

  《红楼梦》故事里,赵姨娘一心只惦记着贾探春能够额外照看赵家,以为三姑娘的行为是“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大明王朝1566》故事里,严世蕃同样觉得胡宗宪只顾着讨好皇帝和百姓,只顾着自家的清誉和名声,却忘了严家对他的栽培,是忘了根本。嘉靖为啥离不开严嵩?是为了一己之私吗?严世蕃不懂,严嵩只得“明牌”。



  严嵩:“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二十年了,你爹不光杀人,治人,罢人,也会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朕,跟皇上过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

  其一、嘉靖是个有私心的皇帝,而且极其要面子,他怕死,想成仙,为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他需要用严嵩这样的贪官主动自觉给他的私库攒银子,需要严嵩这样的佞臣替他背锅,替他对付反对者。若是贤臣,只怕不耻为之。

  嘉靖提拔陈洪这样的酷吏,也是为了借他的非常手段和无耻去解决一些人和事,因为稍微有点格局的人,都不愿意去做那些事。只是陈洪和严世蕃的见识差不多,狂妄自大,毫无自知之明,一味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远不如吕芳和严嵩、徐阶这些老狐狸有胆有识。


  其二、嘉靖肩负祖宗社稷,首要任务是守江山,他作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户部尚书,整个国家的财政和税收都了如指掌,他可不是什么浊世昏君,他知道宰相首辅的第一要务是识人用人,稳固社稷,而严嵩有这个能力。



  就如严嵩自己所说,他有自己的私心,但也晓得为国用人,他对待胡宗宪,以国士相待,就是这个道理。严嵩虽有十分为自己着想的心思,他也必得在皇帝跟前表现出七分为国用贤的诚意,不然皇帝凭啥留着他?《红楼梦》故事里,贾探春反驳赵姨娘的话,一语点破了这个真相。

  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红楼梦》故事里,贾探春认为,赵姨娘要求她拉扯赵家,就是置她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境地,是作践她。如若她没有秉公替太太办事的态度和能力,她就不配接替王熙凤来管家,她若没这个资格,赵家就更没有后路了。贾府众人三番五次都是看着贾探春的面子,才留赵姨娘三分体面。



  平儿笑道:“这也倒是小事。如今便从赵姨娘屋里起了赃来也容易,我只怕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别人都别管,这一个人岂不又生气。我可怜的是他,不肯为了打老鼠伤了玉瓶。”说着,把三个指头一伸。袭人等听说,便知他说的是探春。

  《大明王朝1566》故事里,严嵩知道这个道理,严世蕃却不懂。正因为胡宗宪“公忠体国”,在嘉靖面前有三分体面,皇帝才会因为胡宗宪也给严家父子留三分体面。

  若胡宗宪是严世蕃选中的那种严家走狗,不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且不说有一天为了自己利益会出卖严家,便是在皇帝面前,哪讨得半分面子呢?正因为胡宗宪有原则,不肯当小人,他才有能力和格局尽量保全恩师。



  《大明王朝1566》故事里,严世蕃自以为去西苑闹事,就是替严嵩在前面顶着,却不知道自己除了给老父亲生事、惹麻烦,越忙越乱,别无用处,不如歇着。贾探春对赵姨娘,也是如此的期待。

  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贾探春和严嵩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与其惦记着别人拉扯自己,不如成为一个在贵人面前得用的人。李时珍则告诉我们,官场无朋友,朝事无是非,只有“利害”二字。还有,别总觉得自己的领导是个废物,世人往往都如赵姨娘、严世蕃、陈洪一般,小瞧王夫人和嘉靖,把人家当傻子,其实人家只是装聋作哑的家翁罢了。

  《大明王朝1566》故事里,嘉靖还告诉我们,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大旨谈情是什么意思?情种宝玉为啥会是祸胎孽根

红楼梦:林家是草木之人,薛家是蛇鼠一窝

作者写宝琴,就是为了揭露红楼真相,你看她写了什么诗?太直白了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67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0: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昭明太子朱慈炤谓《石头记》不得与俗人读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宝玉笑而不答。【䝉侧批:黛玉之问,宝玉之笑,两心一照,何等神工鬼斧之笔。䝉双行夹批: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脂批:此岂宝玉所乐为者?然不入家塾则何能有后回“试才”、“结社”文字?作者从不作安逸苟且文字,于此可见。】【脂批:此以俗眼读《石头记》者,作者之意又岂是俗人所能知。余谓《石头记》不得与俗人读。】

发布于 2023-07-28 18:17・IP 属地河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0//YYX--11允载时良正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昭明太子+朱佑杬===单人旁+独立木===朱】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朱佑杬[yuán,1476年7月22日(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1519年7月13日(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松林山之原。代表作有《恩纪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朱佑杬

外文名
Zhu You Yuan

出生地
北京

生    母
宸妃邵氏

性    别


逝世日期
1519年7月13日

民    族
汉族

国    籍
中国-明朝


谥    号
恭穆献皇帝

代表作品
《恩纪诗》

受    封
兴献王

葬    于
松林山之原

职    业
兴王,追尊皇帝

出生日期
1476年7月22日

庙    号
睿宗

主要成就
朱厚熜的生父,(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

目录
1人物生平
2家庭成员
3陵寝墓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期经历
兴献帝坐像
兴献帝坐像
朱佑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出生于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1476年7月22日),生母宸妃邵氏。

因为是邵氏的第一个儿子,对于朱佑杬的启蒙教育,邵氏十分注重,她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朱佑杬的教育上。朱佑杬从懂事起,邵氏就开始教他熟读诗书。所以朱佑杬从小就养成了喜爱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折叠受封兴王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朱佑杬被封为兴王,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将武将之女蒋氏御赐给弟弟朱佑杬当王妃,并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

朱佑杬爱好诗歌和书法,不喜纵情享乐,热衷于艺术和文学。弘治十三年,朱佑杬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此后朱佑杬又有四女。正德二年,次子朱厚熜出生。朱厚熜从小就聪敏好学,深得朱佑杬喜爱,后来更是亲自指导其学习诗书礼仪。

折叠去世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佑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为纯德山)[2]。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折叠父母
父亲:明宪宗朱见深
母亲:孝惠皇后邵氏
折叠妻妾
正妃:慈孝献皇后蒋氏,明世宗母,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去世,合葬显陵,谥号为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
侧妃:淑妃王氏,善化公主生母,嘉靖四年(1525年)九月册封淑妃[3]。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去世[4]。
折叠子女

1.岳怀王朱厚熙,兴王妃蒋氏所出,生于弘治十三年六月十二日(1500年7月7日),生后五日(1500年7月12日)而殇。

2.明世宗朱厚熜,兴王妃蒋氏所出,生于正德二年八月十日(1507年9月16日),崩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


1.长宁公主,生于弘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1501年11月26日),兴王妃蒋氏所出,卒于弘治十七年四月二日(1504年4月16日)。

2.善化公主,生于弘治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1503年7月21日),兴王淑妃王氏所出,卒于正德七年五月初一日(1512年5月15日)。

3.永福公主,生于正德元年四月二十八日(1506年5月20日),兴王妃蒋氏所出,卒于嘉靖四年五月三十日(1525年6月20日)。

4.永淳公主,生于正德六年九月十一日(1511年10月2日),兴王妃蒋氏所出,卒年不详。

折叠编辑本段陵寝墓地
明显陵
明显陵

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上。

显陵是嘉靖时期"大礼议"的产物,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上与其他帝王陵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陵寝结构为"一陵两冢",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圆形内外明塘等,都是明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

明末清初遭战火破坏,建筑物逐渐残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国家政府对其开始进行修复工程,因工程过于庞大,于2004年3月才全面竣工,历时11年之久。在2000年11月时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是我国二十九处世界文化遗产基地之一[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失落千年的男神江畔传说关注IP属地: 安徽
0.1472019.02.10 23:58:05字数 2,166阅读 7,502



       《诗经》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子都,春秋郑国人,容颜俊美,武艺高强。古代著名的美男子,要不能让女孩在大树下痴痴等待。然子都虽然貌美,却心狠手辣,并非良人。
       历数列位美男子,多有不足。宋玉美貌多才,但性情软弱。兰陵王英气夺人,却不谙政治。潘安痴心一片,但趋炎附势。卫阶温润如玉,却体弱多病。




       有这样一位公子,兰陵萧氏,帝王之家,姿态俊美,举止文雅。一目十行,文为一时之冠;性情高洁,德称天下之范。
       他出身显贵,勤于治学,身边聚集一大批文人雅士,编撰了我国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他的府邸藏书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他就是梁昭明太子萧统。
       《南史·萧统传》记载,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才比子建,貌比潘安,勤奋敏学,博闻强志,他才是失落千年的真正男神。
一、寻找男神
       穿过茂密秦岭,沿汉水顺流而下,至于岘山。蜿蜒的唐白河在此与汉江交汇,形成天然屏障。汉水南岸,有一座古城揽山溪之险,沿江竦峙,四面环水,宛如江南,这就是襄阳城。城正中,有一楼阁,远眺汉江,巍峨壮丽,名为昭明台,为古城第一胜迹。因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萧统生于襄阳,其父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不久,萧衍建立梁朝,立萧统为皇太子。萧统在襄阳的时间并不长,但这座城市却永远记住了他。后人为他修建了昭明台,名列襄阳十大历史名人。
        顺流而东,过武昌,穿安庆,到池州。池州乃长江南岸一座小城,山河秀丽,此为昭明太子的封地。天监年间,池州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从南京匆匆赶来,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在池州修建着昭明太子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世代代都供奉着昭明的牌位。




       后来我发现,不止在襄阳、池州,在中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昭明的名字。不论是昭明大道,昭明中学,还是昭明禅寺。在江苏镇江,有昭明太子读书台,这是他和友人编撰文选的地方。在浙江乌镇,有昭明太子读书阁。寻遍大江南北,仿佛处处都有他读书的地方。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有书香的地方,就有昭明太子,何必再寻访仙人足迹。翻开一部《昭明文选》,细细品读,就与男神不远了。
二、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颜值、才华、人品,俱为上佳者,方为男神。在魏晋这个风度翩翩的时代,少年英才实在太多,但多困于浮名。而位居皇储之尊,超然于名利之外,性情高洁,淡然若隐士者,唯有昭明。
       他在文中描绘自己:吾少好斯文,迄兹无倦。谭经之暇,断务之余,陟龙楼而静拱,掩鹤关而高卧。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文林。
       在南北朝时代,前有晋司马氏家族先困于贾南风,后又七国之乱,引得蛮族入侵。后有北齐高氏兄弟残暴异常,每每突破世人的认知局限。梁萧父子均为一时文豪,堪比曹魏父子,也是南朝奇景。虽然笔者草根一枚,但客观来说,出身显赫的公子成为纨绔的确实不少,但谦谦君子也多出于豪门。如王羲之父子,谢安父子。只有解决了六便士之忧,才有心情看月亮啊。从这点来看,以太子之尊,潜心治学,忘却名利,昭明是真正的君子。
       有所思
公子远于隔,乃在天一方。
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
别前秋叶落,虽后春花芳。
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
怅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
              -----梁·萧统
       饮马长城窟行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
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
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
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
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
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
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
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
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
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
            -----梁·萧统




       梁朝虽然只拥有半壁江山,却地处江南胜地。昭明太子在泛舟的时候,臣子建议让女子演奏音乐以助幸,他则引用左思的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予以拒绝。这哪儿是皇太子,更像隐居山林的君子。几百年后,苏轼在黄州写下这样的句子,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以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喧嚣与奢华是最微不足道的,越接近天然的事物才是越是美好。
       招隐诗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岗,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西晋·左思
       十六岁时,萧统母亲生病,他从东宫搬出,日夜守候。母亲去世后,茶饭不思,形容消瘦。在父亲的催促之下,才勉强进食蔬菜水果。
       他曾代父亲萧衍巡视全国各地,在短短的一生中,走过很多地方,也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故事。
       相传,萧统为了编昭明文选,前往顾山隐居。邂逅采茶女子慧娘一见倾心,相知相爱。可惜,好景不长,太子终要回京。临别前,太子承诺等事情一了就来迎娶她。但当他终于来到顾山时,慧娘早已烟消玉殒,坟土生出了红豆树,萧统望着红豆陷入无限哀思,从此红豆也有了相思豆这一名字。
     三、英年早逝,无限唏嘘
       公元531年,昭明太子萧统刚刚31岁。在后池泛舟,摘芙蓉花之时,不幸落水,后虽被救出,但腿部受伤,不久而去,未及即位,留下无限遗憾。
       历史上总是造就一些灿如星辰的美丽人物,却又早早地让他们离去,他们是扶苏、王勃、李贺、纳兰容若----,但昭明太子绝对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生在帝国之家,却看淡浮名,潜心治学,他是地位尊贵的隐士,是温润如玉的君子,是失落千年的真正男神。

[color=rgba(150, 150, 150, 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风月宝鑑》《石头记》三部曲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朱慈炤创作《石头记》的生平、时间简介

皇明官方记载:《思陵典礼记》: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册立永王,东宫田贵妃出,以壬午封,亦十岁。《宦梦录》卷四:永王:眉宇并天人,诵书清圆,作字端楷。讲罢,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

《石头记》真作者朱慈炤:昭告天下

㈠本应该是崇祯皇帝嫡子皇太子的朱慈炤:被东林党暗箱操作篡改。

1626年,朱由校准备为16岁的朱由检选一位王妃。朱由校的张皇后张嫣(东林党幕后操纵)依照刘太妃(明神宗万历帝的昭妃),将身材瘦弱的女子:周氏周玉凤定为弟媳:便是间接导致北明亡国的末代皇后-周金莲(东林党陈仁锡培养的扬州瘦马)。

北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最喜爱的一直是:貌美、聪慧、不善言语,会骑马射箭,善写钟王蝇头小楷的田秀英。

1、扬州瘦马周金莲在东林党幕后操纵,先已经,生了3个儿子:朱慈烺、朱慈炯、怀隐王朱慈烜,认为胜券在握。东林党放松警惕:才开始让朱由检田秀英:生儿育女。

2、皇四子朱慈炤,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初十生,田贵妃田秀英所出。

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1642年阳历5月8日),册立永王,东宫田贵妃出,以壬午封,亦十岁。

1632年-1644年的朱慈炤,从乳母、后宫太监、东林党刘太妃(朱由检的祖母刘氏)及扬州瘦马周金莲的监视中,一步步如履薄冰,心惊胆战的小心翼翼的:活了下来。等封永王的时候,朱慈炤已经知道自我保护了。

3、1632年-1639年:扬州瘦马周金莲忙着培养不争气的后代,没工夫勾心斗角。

崇祯十五年(1642年)3月21日封为永王。等封永王的时候,朱慈炤已经知道自我保护,周金莲下手太晚了,所以只能继续害死了已经五岁的朱慈焕,6子、7子,直至母亲田秀英。

周金莲一直把田秀英生育的三个皇子害死。直至田秀英抑郁生病后,最终被善于做假花、说假话的周金莲的毒燕窝:慢慢害死。

4、永王朱慈炤身体继承了田秀英的健康:百毒不侵。

为人处世继承了田秀英的性格:沉默寡言。

外貌继承了田秀英的貌美:生得骨格不凡、丰神逈异:朱慈炤真像:老祖宗朱元璋朱棣。

㈡ 皇四子朱慈炤在崇祯送出宫的三个儿子里:序齿为三,故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第四子永王朱慈炤,被民间称为“朱三太子”。

朱慈炤从出生后记事以后,就被母亲田秀英培养成:谨慎小心,慈悲的性格。朱慈炤从来没想过,像太子朱慈烺和朱慈炯去投靠犬丈周奎和所谓的皇亲贵胄家中,朱慈炤太清楚1644年前后京城这些文武百官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党同伐异了。

㈢朱慈炤必须逃离京城。

12岁的朱慈炤被李自成手下一个姓毛的将军给带到了河南耕田。后来13岁的朱慈炤为了不剃发易服,第一次出家为僧。扮成僧人乞讨,到了自己的祖籍安徽凤阳。遇到了一个王姓乡绅,便改名:王士元(原是永王),隐姓埋名读书。

18岁的朱慈炤,王姓乡绅去世,为了不牵连别人,不被清金追杀,离开了凤阳。辗转多地之后,朱慈炤害怕被清朝找到,于是找了个小庙出家为僧。再后来,朱慈炤来到浙江余姚的一座古庙中安定下来,打算自此:青灯作伴,了却余生。朱慈炤第二次为僧(贾宝玉也当了2次和尚)。

朱慈炤知道,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改变清朝成为统治者的现实,所以自从他决定当和尚开始,他就没有想过什么“反清复明”,他只是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过完一生。

浙江余姚的朱慈炤,原本打算就在庙中做一辈子和尚,但是一个姓胡的乡绅来到古庙,他在与朱慈炤的交谈中发现朱慈炤不是一般人,于是把他带到自己家中,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朱慈炤的家庭:发展成一妻一妾和六子三女的大家庭。

1664年甲辰年(龙年,纪念真龙天子朱由检33岁)33岁的朱慈炤开始着手构思准备用风花雪月世情小说《红楼梦》隐写明真史《石头记》(因为猖獗惨烈的清金文字狱)。因为明末清初野史杂乱无章,真明史被清金:篡改、抹黑。

饶阳县令李方远《鸡林旧闻录》:有人介绍朱慈炤到山东教书,叫王士元的他便改名张用观(字潜斋)来到了山东汶上。朱慈炤在山东稳定下来之后,把妻儿也都接了过去。朱慈炤还在山东结交了很多名士,他本人也成为了山东当地一位很出名的学者。

期间用笔名、化名等等写了许多风花雪月世情小说《红楼梦》隐写明真史。例如西周生,山东汶上人,作品有《醒世姻缘传》。钱彩(为了生计),字锦文《说岳全传》等。

谨小慎微的朱慈炤,就这样一直躲藏了60多年。浙江有些人知道张用观父子实姓朱,更有一些密友:石涛等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所以“朱三太子”这个传闻就不胫而走,成为当时"反清复明"的芸芸众生:反抗清廷的号召和精神支柱。实际上,朱慈炤父子与反清组织并没有任何联系,清廷将他逮捕后,曾抓来一些义军头领对质,他们并不认识这位真正的:罒皇子朱慈炤。

㈣明代宗室朱慈炤全家被清廷残忍杀害。

清廷官方记载《清实录卷》康熙47年4月10日(初十戊午日)(戊子年1708年鼠年)。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76岁(1632年)。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清朝终于发现了放松警惕的朱慈炤,一举将其抓获。那么他是如何被捕的呢? 

原来,按照朱家的传统,朱慈炤的下一代应该是"和"字辈,和字应该放在名字的中间。而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按照明朝皇族用"水木火土金=朱常洛、朱由检、朱慈炤、朱和兟、朱怡钰"来排序的习惯,朱慈炤的下一代名字最后一个字都有一个土字旁。虽然朱慈炤那个时候已经把自己儿子的姓氏改成张了,但是他的儿子的名字的特殊性(张兟、张㞷、张壬、张在、张坤)还是被一些人发现了,于是最后都被抓了。

朱=王=张。

朱慈炤的儿子的名字组合:兟、㞷、壬、在、坤=朱明皇子皇孙:人在活着。

注:朱慈炤的儿子朱在,一个“在”字,就充分证明《石头记》真作者是朱慈炤,观者自知。

按照有明一代,朱家的传统。石頭記开篇,筆=⺮聿=朱玉=朱明瓷器=朱慈炤四皇子。

有明一代的大明宝船、瓷器:天下闻名。

《说文》:所以书之器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

朱慈炤唯一清廷官方记载的孙子朱钰宝,原名:朱怡钰。

朱慈炤的孙子:朱钰宝 (朱怡钰)。【怡红院,宝玉。"怡"字辈金】

(朱钰宝)朱怡钰16岁应该是被清金害死在北京狱神庙(北京东岳庙)。

碑刻明真史,铭记:朱慈炤的儿子:朱和兟、朱和㞷、朱和壬、朱和在、朱和坤。

因为朱慈炤终于全部完成了《石头记》放松警惕的人容易麻痹大意。

1664年甲辰年(龙年,纪念真龙天子朱由检33岁)33岁的朱慈炤开始着手明真史《石头记》

因为朱慈炤终于全部完成了《石头记》放松警惕的人容易麻痹大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76岁的畸笏老人朱慈炤被抓,此后再没有人真正的用朱批《石头记》了。

朱慈炤创作《石头记》的时间简介

崇祯朱由检皇贵妃田秀英的:皇四子朱慈炤,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初十生。

朱慈炤从33岁到76岁至少创作了三个版本的红楼梦、风月宝鑑、石頭記。

1、人=红楼梦

1664年甲辰年(龙年)33岁的朱慈炤开始着手构思准备,用风花雪月世情小说《红楼梦》隐写明真史《石头记》(因为猖獗惨烈的清金文字狱)。

1693年癸酉年(鸡年,距1664年南明灭亡基本30年)基本完成108回《石头记》61岁的笏叟朱慈炤。

2、家=风月宝鑑

1694年甲戌年(狗年)完成脂砚斋(缅怀老祖宗朱元璋朱批)重评《石头记》:62岁的笏叟朱慈炤。

1699年己卯年(兔年,虎兔相逢大梦归)脂砚斋(朱元璋朱批)再评《石头记》:己卯冬67岁畸笏朱慈炤。

3、国=《石头记》秋㝎本

1700年庚辰年(龙年:英菊、菊英)脂砚斋 凡四閲評過=朱元璋后代正统补天之石被清金基本彻底杀害了,四皇子朱慈炤:秋㝎本。

1702年壬午年(马年)脂砚斋(朱元璋)畸笏再评《石头记》壬午季春(3-19)。70岁的畸笏朱慈炤,开始特意:避“秋”字。

1703年癸未年(羊年,康熙清金羊:开始大统一江山社稷)

1704年甲申年(猴年,北明灭亡60年:甲申之难1甲子)

1705年乙酉年(鸡年)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73岁的朱慈炤。

1707年丁亥年(猪年,朱明正统彻底灭亡)

75岁的畸笏叟朱慈炤:今丁亥夏,只剩老朽、朽物:朱慈炤一枚,宁不痛杀!

1707年丁亥年冬(猪年,朱慈炤基本完成《石头记》前80回的批注(红楼梦结合所有朱慈炤的批注,应该明白1572年-1662年=90年的真明史):隐藏了真明史的后28回)

4、昭告天下,朱慈炤:炤公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76岁的畸笏老人朱慈炤,被清廷凌迟处死,此后再没有人敢用朱批《石头记》了。

註:1707年丁亥年冬(猪年)炤公朱慈炤,将三个阶段的全本《石頭記》抄写完成后,交于身边的 密友知音、仁人义士,出于安全和慈悲菩萨心:吩咐再过60年后,再传播:昭告天下。

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轮回。

美好愿望:朱慈炤唯一清廷官方记载的孙子朱钰宝,原名:朱怡钰:下落不明。…闻朱三同众犯谋欲放火希图越狱,设想仁人义士越狱救出朱怡钰,76岁的朱明老人朱怡钰及后人,在乾隆年间1767年开始广泛传播《红楼梦》《风月宝鑑》《石头记》三部曲。

1767年,中国农历丁亥年,生肖猪年(朱明一代),属清朝乾隆三十二年。

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第六十七回末有一行字:石頭記第六十七回終。按乾隆年問抄本,武裕菴補抄。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庚: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 ◇缺中秋诗,俟雪芹。 □□□ 开夜宴 发悲音 □□□ 赏中秋 得佳谶 。

在抓捕朱慈炤的时候,他家族的女性成员全部自杀,男性成员六人全部被清廷抓获。清朝在对朱慈炤审讯之后,朱慈炤承认自己是崇祯第四子。

但是皇四子朱慈炤否认自己参与谋反。可朱慈炤不知道的是,即使自己没有参与谋反,他也是死路一条。不过当时清朝在判定朱慈炤死罪罪名这个问题上,遇到了一点点小麻烦,

因为清朝不能将他以崇祯皇帝亲儿子的身份处死,清朝入关的时候,其实打着的是帮助明朝复仇的旗号进来的,而且清朝后来特别重视与汉族的融合。特别是在康熙时期,康熙皇帝十分尊崇汉人的文化,为了笼络天下汉人学子,他甚至几次到朱元璋的坟(明孝陵、明陵)前祭拜。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堂而皇之地公布朱慈炤的真实身份,并且把他杀掉的话,对于康熙皇帝的统治极其不利。

为了掩人耳目,清朝故意将朱慈炤和朱慈焕混淆,把朱慈炤说成是假冒的朱慈焕,然后以假冒明朝皇子的罪名将朱慈炤全家杀害。

当时朱慈焕已经76岁,康熙清廷将其子孙三代全部无比残忍的凌迟处死杀害。

在清史上的记载也是把朱慈炤当作假朱慈焕来记载的。 

《清实录卷》康熙47年五月-丁巳。侍郎穆丹等所审浙江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仍照前议其立斩……匪类称朱三者甚多,着将朱三即王士元、伊子朱兟、朱㞷(山主)、朱壬、朱在、朱坤、伊孙朱钰宝等带至京城问明正法……闻朱三同众犯谋欲放火希图越狱,内中朱飞虎随即出首,按察使武国楹往查,见虚套铁索锁内无簧,因将锁灌铅,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旨:朱三即王士元、着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着立斩。孙子朱钰宝:下落不明。

(朱钰宝)朱怡钰16岁应该是被清金害死在北京狱神庙(北京东岳庙)。

朱慈炤死后,康熙皇帝以为天下就太平了,可是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台湾一个叫做朱一贵的人仍然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造反。由此可见,朱三太子其实就是一面旗号而已,他代表的就是那些对于清朝统治不满的人。

历史发展到今天,崇祯皇帝儿子的最终结果,《脂硏版·石头记》告诉你,朱慈烺、朱慈炯均被犬丈周奎100両艮子卖给清金,其他人大致上都已经被清金引诱出来、残忍的杀害了。朱元璋的后代朱慈炤们,最终其实都没有了:与清朝为敌的想法,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依然对他们十分不放心,这也显示出清朝皇帝对于坐稳江山是怀有忧患意识的,也展示出清朝皇帝为了维护统治是不择手段的。

朱慈炤的预感准:清金太残忍。

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

壬寅年元春:木人三太子

1662年到2022年整整360年。

引语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未经账号允许,禁止转载内容或将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谢谢合作!

发布于 2023-07-10 15:33・IP 属地河北
《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6: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连环第11单元第5回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95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水月庵 龄官 挞贾蔷 狱神庙 茜雪 慰宝玉
九连环第11单元第5回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95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水月庵 龄官 挞贾蔷 狱神庙 茜雪 慰宝玉 【吾拟一回目"醉金刚 风雨 行侠义 痴丫鬟 危难 献忠贞"。 可作筛选。松斋朱慈炤】 【回前批:寂寞谁人同蜃海?荡涤嚣世喜与哀。 我思尘古我亦匿,上古桃花舜世开。】 诗云: 黄巾 电扫 苑已暮,哀弦 一曲 向…阅读全文​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石頭記》真作者補天石朱慈炤:昭告天下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石頭記》真作者補天石朱慈炤:昭告天下

清廷官方记载《清实录卷》康熙47年4月10日(戊子年1708年鼠年:初十戊午日)。上谕大学士等曰。山东巡抚赵世显拏获:朱三父子,解往浙江:交穆丹处。

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76岁(1632年出生)。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得旨:朱三朱慈炤即王士元、张用观等,著凌迟:处死。伊子:朱兟、朱㞷、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斩。孙子朱钰宝(朱怡钰):下落不明。

曹雪芹,清廷官方记载:查无此人。

清朝以冒名顶替朱三太子的罪名:王士元的儿子:王兟、王㞷、王壬、王在、王坤。

朱慈炤的儿子的名字组合:兟、㞷、壬、在、坤=朱明皇子皇孙:人在活着。

注:按照朱元璋朱家的传统,燕王朱棣谱系: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慈炤的下一代是"和"字辈土,和字应该放在名字的中间。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明朝皇族用(朱翊钧)金水木火土金(朱怡钰)来排序,朱慈炤下一代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有一个土字旁。

朱慈炤的儿子:朱在,一个"在"字(源自:朱由检的有),就充分证明《石頭記》真作者是朱慈炤,观者自知:朱怡钰(怡红院)。

明亡述略:丁未,内城陷,帝崩于西山。

史:秦 玉 金,冤 应 叹 息,西 翘 庙 完。=金陵十二钗

(十二金钗:盛京)金人的陵墓:明孝陵(林之孝):

金陵十二钗正册。

史湘云:秦可卿、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妙玉、李纨。

《红楼梦十二支》金陵十二钗正册学名:

史湘云(史記):秦可卿(秦隨)、林代玉(林孤)、薛宝钗(薛虺),贾元春(贾完)、二木头贾迎春(贾崧)、玫瑰花贾探春(贾森)、贾惜春(贾耷),王熙凤 (王贤)、贾巧姐(贾長:长平公主)、常妙玉(常淓)、李纨(李嫣:李宫裁)。补:薛宝琴(薛蜂)

结合明真史,才能实现全本108回《朱慈炤石頭記》珠联璧合:全本不合理的情节就全部合理了:融会贯通。

理解以上文字以后,请喜欢《金陵十二钗》文字之美的读者,想象成自己就是"朱三太子"四皇子補天石朱慈炤,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让《情僧录》如何躲避清金残酷的"文字狱冷子兴",才能将《风月宝鑑》万古流传。再进行阅读第三阶段《脂硏版·石頭記》的遵循隐学春秋左传的体例,感谢配合。

补:《红楼梦》必须是108回(功德圆满之数);大主角的结局必须符合第5回的谶语神图:否则都是伪《金陵十二钗》……前80回和脂砚斋、畸笏叟等等批红墨批:结合在一起=全本《風月寳鑑》。

后28回《情僧録》因清金文字狱不能广泛流传。成就了补天石朱慈炤只有一个人的血泪独立创作《石頭記》……昭告天下。

凡是世间还在鼓吹曹雪芹曺公是《红楼梦》《石頭記》作者的文字,都是从根本上,就没看懂《石頭記》烟云模糊处的糊涂人。【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朱式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朱慈炤: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曹雪芹,明清读书人:補天石朱慈炤】

註:炤公朱慈炤将三个阶段的全本《石頭記》抄写完成后,交于身边的 密友知音、仁人义士,出于安全和慈悲菩萨心:吩咐再过60年后,再传播前80回、脂砚斋、畸笏叟等的批红墨评:昭告天下。 后28回《情僧録》因涉及流寇戎羌,不便他人得观,知音亲友阅后:藏于密室。

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轮回。

发布于 2023-07-21 1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23:53 , Processed in 0.0771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