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3-03-15 11:04
湘云说的“时宪书”,来自《崇祯历书》+ 为什么说湘云“诌断了肠子”?这鸭头不是那丫头,覆了个绿字,既遇着一江风:是什么江?鸭绿江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湘云说的“时宪书”,来自《崇祯历书》+ 为什么说湘云“诌断了肠子”?这鸭头不是那丫头,覆了个绿字,既遇着一江风:是什么江?鸭绿江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9】


(接上文,乾隆前的时宪书史料)

跟“继”字辈的衍圣公是明朝皇帝崇祯帝赐名一样,清初的历书“时宪书”、“时宪历”的来历,也是崇祯皇帝,来自《崇祯历书》。

明朝一直用的是《大统历》。到崇祯帝上台,做掉了魏忠贤后,想要励精图治、万象更新,崇祯二年,由徐光启主持,编修新的历法。徐光启是明末少有的大学士、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农艺等多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徐光启是万历进士,在万历年间就入了天主教,并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个中西贯通的学者,是中国早期接受和推动欧洲科学技术的先驱。所以徐光启主持编新历法,除了李之藻、李天经等人,还邀请了天主教会的传教士汤若望,一起编纂《崇祯历书》,这就使《崇祯历书》必然是中西结合的历书,有中西互补的先进性。从崇祯二年,1629年,到崇祯七年,1634年,历时五年才完成。

《崇祯历书》长达137卷,全书包括46种,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节次六目是关于历法,基本六目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等。书中引进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但是,《崇祯历书》编完之后并未颁行,为什么?明末的扯皮,在历书上也照常上演!有个什么事儿,不扯个十年八年别想正常进行。新历的优劣之争,竟然一直持续了10年之久,主要是国人思想守旧,导致对外来知识和科学体系的排斥。

其间,通过对日食、月食,以及对木星、水星、火星等的运动,对比中西历法的计算结果,崇祯帝“已深知西法之密”,于崇祯十六年八月决定颁布新历。但崇祯十七年,颁行《崇祯历书》的命令尚未实施,就遭遇了甲申之难,明朝亡了。

汤若望仍留在北京城中,删改《崇祯历书》,从137卷减至103卷,减了四分之一,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进呈清廷。

《清史稿》的《志·卷二十·时宪一》:

明之大统术,本於元之授时。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万历末,徐光启、李之藻等译西人之书为新法,推交食、凌犯皆密合,然未及施用。世祖定鼎以后,始绌明之旧历,依新法推算,即承用二百六十馀年之时宪术也。光启等龂龂辨论(牙齿都露出来了,比喻辩论之激烈),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

顺治元年六月,汤若望言:“臣於明崇祯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今将新法所推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京师及各省所见食限分秒,并起复方位,图象进呈,乞届期遣官测验。”从之。

七月,若望又推天象进呈。是月,礼部言:“钦天监改用新法,推注已成,请易新名,颁行天下。”睿亲王言:“宜名‘时宪’,以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从之。

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四十八秒,大学士冯铨,同若望赴观象台测验覆奏,惟新法一一菂合,大统、回回二历俱差时刻。敕:“旧法岁久自差,非官生推算之误,新法既密合天行,监局宜学习勿怠玩。”

十月,颁顺治二年时宪书。

若望又言:“敬授人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刻为重。今节气之日时刻分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远近推算,请刊入时宪书。”从之。十一月,以若望掌钦天监事。

顺治二年,十一月,若望以明大学士徐光启所译《崇祯历书》改名《新法历书》进呈。上命发监局官生肄习,仍宣付史馆,加若望太常寺卿衔。十年,赐若望通玄教师,以奖其勤劳。

《清史稿》的“时宪”部分,也明确说了,汤若望进呈顺治朝廷的《新法历书》,正是徐光启所编的《崇祯历书》。

当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谕:“宜名时宪历”。

乾隆登基后,避讳其名“弘历”,改为“时宪书”。

其中100卷本《西洋新法历书》,后来收入《四库全书》,因避讳 “弘历”,易名为《西洋新法算书》。《四库全书》全部完工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同年,《红楼梦》程乙本刻印。程甲本于1791年已刻印。



写于清初康乾时期的《红楼梦》,里面有“时宪书”这样的话,其来历却是《崇祯历书》,跟“继”字辈的衍圣公一样,隐有崇祯、明末的信息,“细谙则深有趣味”!

湘云为什么要用“时宪书”上的话?

湘云出的酒令,是谁接茬说的?黛玉崇祯帝,说的“鸿雁来宾”。因“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黛玉说的酒底“榛子”,正是崇祯之子,赢了的湘云。

其后是谁说的?湘云,崇祯太子朱慈烺,说的“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为什么“奔腾烹湃”故意写错?为什么说湘云“诌断了肠子”?

“不宜出行”,是因“遇着一江风”,风是清风,江呢?鸭绿江!

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就是野鸭。

绿:李纨便射了一个“瓢”字,岫烟便覆了一个“绿”字。射、覆二字故意写反,也是错误提醒。

江:“江间波浪兼天涌”,“既遇着一江风”,重复“江”。

如果您细心看这段,湘云说酒底时,一直给读者重复强调“鸭”:

“棟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湘云用箸子举着什么给读者看?

鸭头!

“鸭头”的“头”上讨什么?“鸭”!

(以前的书是竖排字,“头”上,正是“鸭”字)

棟了一块鸭肉,棟了出来吃脑子:把“揀”,故意错写为“棟”,用错误提醒读者注意,湘云拣出来的是什么?鸭!

多次重复“鸭”,与前面的“绿”、“江”串起来,是“鸭绿江”!

湘云说“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湘云这个酒令说的是谁?赢了的薛宝琴。酒底就是谜底,这个谜底所关人事,正是薛家的宝琴。

还有薛宝钗,占花名是“牡丹”,便知是“牡丹江”的“牡丹”。

“雪满”的薛家,“鸭绿江”、“牡丹江”流域,正是建州女真!满清的发源地。

这些与前文所有的解读,全都一贯一致。仅仅是巧合吗?

鸭头,就是“凫靥”! “凫靥裘”的秘密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见前文“宝玉生日”中“射覆”、“凫靥裘”等解密,不再赘述。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湘云说的“时宪书”,不是《红楼梦》成书在乾隆朝的铁证辨析
3 赞同 · 7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3-15 1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4: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3-13 12:12
湘云说的“时宪书”,不是《红楼梦》成书在乾隆朝的铁证辨析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cover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8】 11.3 时宪书 62回,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黛玉说的是:…阅读全文​
​赞同 3​
​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发表了文章
2023-03-07 11:14
红楼迷雾:贾敬死时,天气炎热?暑月不敢用冰?七月黛玉秋祭?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8下】



在【宝玉生日】的连载68之后,插入这一篇:

(接上文:宝玉生日,三月十八)

一直有朋友说,贾敬死时,书上写的很清楚,是“天气炎热”:“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三月,春天,怎么可能用“天气炎热”这样的词呢?

然后在下回,不到一个月,贾敬尚未出殡,书中写的很明确:“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宝玉“虽暑月不敢用冰”,可见此时已是盛夏——三月中旬过了不到一个月,怎么可能是盛夏呢?喝茶都要冰镇呢?

然后宝玉就往潇湘馆来看黛玉,林妹妹私祭,书中写的更明确:“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所以,“七月”,很清楚。则宝玉生日、贾敬死日就是“天气炎热”的六月份。

则:三月中旬,纯属无知瞎说,还说我对《红楼梦》的文本都不清楚,就胡说八道,还列表、论证,简直不值一哂。所以我列的表格,下文的三月论证,连一眼都不值得看,便直接否定了。

以上,是对《红楼梦》文本说不上如数家珍,但看过几遍,提起哪儿都不陌生,都知道大概,但从未系统分析过的红楼读者的普遍看法,很有代表性。

对类似这些“只看点,不看面,只看一面之词,不看整体信息”的观点,我遇到的多了,也习以为常了。这样看一般书,问题不大,甚至有“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成语。但这样看《红楼梦》不行,《红楼梦》是一本“藏头露尾”的书,是“用假语、隐真事”的书,当“一叶知秋”遇到“瞒天过海”,“管中窥豹”的结果,只能是“盲人摸象”。看《红楼梦》,一定要把信息看全,再系统分析。

书中一边写“天气炎热”,一边却写宝玉穿着“袷裤”,写“芳官满口嚷热”,却穿着“夹袄”、“夹裤”。您夏天还穿“夹袄”、“夹裤”吗?

我们一直说,《红楼梦》是一手二牍,同时写了正面、反面两个故事,正面故事“用假语”,反面故事“真事隐”。那么,贾敬死日,如何二牍?作者是以“真事隐”的方式写?还是写明“三月十九日”老爷“宾天”?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谁都能看出“三月十九”是甲申之难的日子!作者敢写那么明显吗?敢写的让人一眼看出来吗?

那怎么办?“隐”啊!“用假语”呀!

《红楼梦》这本书不是回回都这么写的吗?怎么读者到这回就忘了是“真事隐”,忘了是“用假语”了?

唱戏的芳官扮“野驴子”,是“用假语”骂人,骂耶律!骂匈奴!“天气炎热”当然也可以是“用假语”,在芳官她们女孩子们斗草,拿出“牡丹亭上的牡丹花”的时节,能有多热?“天气炎热”吗?

那“暑月”呢?“七月”呢?

显然错了呗!

这时,“朋友们”已经愤怒到不惜人身攻击了:伟大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会错?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比红楼作者还厉害?……

如果牛顿都会错,爱因斯坦都会错,只要是“人”,都会犯错。那么我说胡适错了,《红楼梦》里有错,怎么就戳了有些人的肝儿?

芳官她们斗草拿出牡丹花,湘云醉眠芍药!你家芍药和牡丹同时开花?有常识吗?

显然错了呗!

不是芍药错了,就是牡丹错了,必定有个错。我们要考虑的是,这里为什么写错?作者这样写何意?又在“用假语”瞒人,这里“隐”了什么事?您认为红楼作者连几月份开什么花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暑月”、“七月”的时候,往前、往后看下,很容易能甄别出:这里有错!显然是故意错。

此时贾母送灵回来了没有?没有。

其后贾琏回来了,说“老太太明日一早到家”。

老太妃薨,贾母送灵,离家、回家是一个月,58回写的很清楚,而且重复强调过:

“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又送灵去一月方回。”

贾母离家后还是春天,也很明确:“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微觉轻寒”,“柳叶才吐浅碧”。

所以贾母在“清明节”后的三月离家去送灵,四月底应该回家,差几天当然可以,但“端午节”怎么都到家了。

“暑月”、“七月”呢?贾母春天离家,七月秋天才回?送灵一个月的事,横跨夏天三个月?不是春天离家错了,就是七月回家错了,跟芍药、牡丹同时开花的错误一样,必定是有一个错了,太明显了。

再往后看:如果贾琏、贾母送灵回来前,已是“暑月”、“七月”,则:贾敬出殡后,下月初三,贾琏偷娶尤二姐,就应该是八月初三?又过了两月,贾敬百日后,尤二姐说贾琏:“我如今和你做了两个月的夫妻”。 这时是月底,贾琏“出了月”去平安州,那就应该是十月?

贾琏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怎么解释?八月,柳湘莲方才进了京?

所以前后综合一看,很容易就能看出:这里的“暑月”、“七月”,“天气炎热”、“盛夏”,跟前、后都对不上。这种作者故意写的错误,很容易能甄别出来。分析都不用,一对比就能发现。

贾母“端午节”前回家,也排除了贾敬“灵柩进城”的“初四”是五月的可能,因为五月初四,贾母就回来了。那么这个“灵柩进城”的“初四”,稍加分析,是不是便能看出是四月初四?所以贾敬死,是不是只能在三月?因为哪怕四月初一死,四月初四“灵柩进城”,时间都来不及,更别说五月、六月了。

这时又有人要老调重弹了:书上写“七月”,那就是“七月”,要以原著文本为准;三个多月后的“八月”,柳湘莲方进了京,足以证明《红楼梦》中时间混乱,并有其它“时间混乱”的例子可以佐证。

“时间混乱”的论调,是没有分析能力,在《红楼梦》提供的众多信息中,甄别不出明显的“错误”。比如这里的“七月”,只要前后对比分析,很容易甄别出来这是故意错。因为“八月”柳湘莲进京,尤三姐自尽,直到这年的“腊月十二日”,后面的时间也不混乱。

红楼作者敢故意写错,就是相信用心看书的读者,只要思考分析,很容易能发现这种“错误”,便能看到作者“隐藏”的真正的时间:

“八月”柳湘莲方进京。

则:七月贾琏去平安州。

六月底:贾敬百日。因为贾琏说“出了月”就起身去平安州。

让读者只用一个减法:六月底 - 贾敬百日。便能很容易算出:老爷“宾天”,在三月二十日前!

三月中旬这日期一出来,就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假语”、“隐真事”了。所以,显然是作者故意写错,在用“错误”提醒反面所隐之事。

本文列出的这种作者故意写的“错误”,少说也有上百个!

不是几个,几十个,是上百个!多到已能作为我们反面读红楼的一个规律,前文在“读红方法”章节总结过这种方法:“故意错”。

我把这种方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要能看出《红楼梦》中的这种“错误”。是作者故意错,不是真的写错、抄书抄错,有些错不是抄书能抄错的!

一个“错误”都没看出来的朋友,我只能说您看书太不细心了。

第二步,是思考作者故意写错的原因,在上下文里找重要线索。

第三步,在反面找到答案。答案都在反面,不用在正面找答案,红楼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本不在正面“假语存”,而在反面“真事隐”,所以我一直说要从反面读《红楼梦》。



点击看下一文:

长安昭阳王:宝玉生日、贾敬死在三月论证
5 赞同 · 9 评论文章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宝玉生日,三月十八!前后推算:半年时间,一天不差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到连载目录)

编辑于 2023-03-07 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4: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5​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收起​
发表了文章
2023-03-02 11:41
《红楼梦》贾府全图最新发布,绣春囊事件的大观园图,大观园中藏鱼龙和大蛇:龙蛇争玉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贾府全图最新发布,绣春囊事件的大观园图,大观园中藏鱼龙和大蛇:龙蛇争玉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18下】



(接上文,连载118贾府整体总图说明)

对贾府图做了细节更新,包括贾府全图,论证绣春囊事件的大观园图,和藏鱼龙、大蛇的大观园图,都更新了,重新发布。

1、贾府整体总图:


对贾府总图的说明,在已发布的连载118 - 连载122,详细说明过,不再赘述。



2、大观园图,藏鱼龙、大蛇:


把大观园图横过来看:惊现龙蛇!

一条四百米长的大鱼,跃出了水面,鱼头便是大门口的屏障山,正要跃过大门。中国人都知道“鲤鱼跃龙门”的神话,过而为龙!

一条四百米长的大蛇,从蘅芜苑到怡红院北边的山顶,便是大主山山顶之路。本应画为白色,但背景是白色,故用显眼的金色表示。

大蛇似与鱼斗,在争鱼头下的一颗玉。

鱼龙:是黛玉和三春。竹、春、红:朱,代表朱明。

大蛇:从蘅芜苑出来的薛宝钗。“雪满山中高士卧”的“雪满”,住东北,姨即夷,满清。

薛宝钗在争黛玉之玉,玉玺:所以说,龙蛇争玉,清争明玉。

《红楼梦》讲的就是清争明玉、耗子偷玉的故事。



3、绣春囊事件发生的大观园图:


绣春囊事件:

住在鱼尾的司棋,跑到鱼头处偷情,让鸳鸯看出“首尾”,是让读者看出大鱼的“头尾”,从而看出大观园中藏的鱼龙!

黛玉、湘云联诗,指出《元夕》的“一夜鱼龙舞”。还有黛玉特意指出:《画记》上,张僧繇,画龙点睛!

绣春囊事件,在连载60 - 连载63,详细论证过大观园中的大鱼,龙,不再赘述。



相关的这些文章链接:

长安昭阳王:宁荣两府和大观园:贾府整体总图 + 一射之地有多少米?大观园面积多大?超过18万平米,荣国府比雍和宫大5倍
30 赞同 · 9 评论文章

长安昭阳王:大观园图惊现龙蛇:蛇争龙玉!+ 黛玉和三春住在大鱼身上,宝钗李纨住在山坳,蛇鼠一窝 + 为什么从不写大观园里具体方位?
5 赞同 · 3 评论文章

长安昭阳王:绣春囊事件:鸳鸯看见司棋的首尾,是什么头尾?+ 鸳鸯为什么说凤丫头、虎丫头?龙头!+ 鸳鸯遇到司棋偷情,在哪里?
3 赞同 · 4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到连载目录)

编辑于 2023-03-02 11: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4: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08-28 13:37
《红楼梦》反复写酒令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邀!

宝玉生日,作者用牡丹花、石榴花、并蒂菱不断在提醒读者,这个明显错误:

牡丹开花时,芍药花未开!

那为什么要写湘云眠芍药呢?

看回目“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两个人:湘云、香菱,两个物:芍药、石榴,是在说:子。

芍,还有一个音义:“【正韻】丁歷切,音的。蓮中子也。通的。”

芍、的、菂:三字同音同义,都是莲子。

此前不久,清明节,藕官烧纸,为祭菂官。现在明白了吧?藕官分给了黛玉,祭的也是一个莲子。

黛玉是芙蓉,莲花,莲子是芙蓉之子,即崇祯诸子。

宝玉黛玉总是一体,宝玉生日这样的大事,回目标题却不提一字,而写湘云、香菱二人。芍是莲子,石榴多子,民间用石榴表示多子多福。前文提过,湘云说丢了一个朱子,被满清捡了去,是长平公主,显然是香菱,英莲第一回就丢了,被薛蟠抢了去。现在我们看到英莲的“莲”字,就恍然大悟了。所以本回虽是宝玉生日,但有个重点,是揭示湘云、香菱这样的莲子。

开筵后射覆,第一个射覆,宝琴对香菱,宝琴说“老”字,香菱射不着。这时注意看,湘云这个太子哥哥就出来帮忙了,看到门斗上“红香圃”,便知目标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悄悄教香菱说“药”字。偏偏被黛玉看见了罚酒,是点出黛玉,二人实为崇祯之子。

第一个射覆表面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继续看第二个,宝钗和探春,探春便“射”了一个“人”字,宝钗说“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射一覆也不泛了。”便又说了个“窗”字。

这里错误太明显了:把射、覆两字故意写反!应是探春覆人字、两覆一射。第二个射覆我们先不管,作者为什么要把射、覆写反,并说“两射一覆”呢?

回头看第一个射覆,我们并未解。对“圃”字,射“药”字,作者并未做任何解释。我们若按正面理解,“药圃”的诗很多,比如白居易的“药圃茶园为产业”,就忽略过去了。但作者给了提醒:是湘云看到门斗上“红香圃”三字,红香圃位于何处?芍药圃!所以“圃”字和“药”字再射一步,是“芍”字,这是作者真正要让读者射中的字,即莲子。

所以探春“射”人,是对第一个射覆的延续,是再射一步,提醒“芍”这样的人。

探春添一字“窗”,读者要让自己坐在他们席上,也看窗,看到窗外是什么?芍药圃!

所以探春说“两射一覆”,是要读者射第二步,自己射中“芍”字。

所以探春“射”人、“两射一覆”,从反面读没有错,非常准确!呼吁出版社的编辑大侠们:对《红楼梦》中的“错误”,请高抬贵手,不要替天行道,给校对“正确”了。有些编辑是真正的大侠,郭芙蓉式的大侠,把喜极而泣、终于出嫁的丑新娘,侠肝义胆、替天行道硬给送回娘家了。

作者在回目中用“裀”、“解”两字提醒,是要读者找湘云醉眠芍药之“因”,“解”石榴、芍药之意。

谢邀!

发布于 2022-08-28 13: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5: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1-12-20 11:25
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访”字何意?总共接驾几次?六次还是四次?+ 看正面还是看反面?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5】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甲戌本、庚辰本,都是“访”舜巡,不是“仿”字。

“访”字,在八十回中出现了二十多次,全部列出来看:

“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

甄士隐同疯道人去后,“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

“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

“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警幻仙姑“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

“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

“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

“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宝玉的诗“《访菊》”,说的更明白:“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

“所以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

“访妙玉乞红梅”。

“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

“一时难查,慢慢访查”。

“平儿一一的都应着,打发他们去了,却悄悄的来访袭人”。

“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

“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

抄检大观园前,凤姐的话:“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就吩咐他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要紧”。

“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

所以红楼梦中的“访”字,意思很清楚,可“访”人、物、事,不得,故访,访之,可得,也可能访不着。



我们细看这个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



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

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

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请问贾府、王府、甄家总共接驾几次?

答案:四次。

为什么不是六次?

为了摈除成见,客观计数,不被胡适先生的光芒夺目,我们换个题目、变个动词,把它变成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加减法数学题,这样我们就不需要鼓起质疑胡适先生的勇气,让一个小学生就可以来算了:

我们把“接驾”,变个动词“旅游”,让一个小学生来计算自家贾家,和两个亲戚王家、甄家,这三家总共“旅游”的次数。

注意凤姐和赵嬷嬷说的是几十年前的事,所以数学题这样描述:

请计算发生在几十年前的这三家旅游次数。

贾家:只预备旅游1次。

王家:也预备过旅游1次。

甄家:独他家旅游4次。

解答如下:

因为说的是几十年前的旅游,贾家“预备旅游”1次,他家预备过、安排过,显然最终没有成行,没有真正旅游,否则如今说起来,就不只是“预备旅游”1次,而是“旅游”1次。

所以,贾家旅游次数:0次。

同理,王家旅游次数:0次。

甄家:旅游4次。

这三家旅游次数合计:4次。

红楼梦中,接驾次数,也是一样,总共四次,不是六次。



前文解过,贾家甄家、史家王家,都是一家,朱明皇家。

所以这里说的“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说的也是朱家的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满清是红楼作者在书中一直蔑称的耗子、虫鼠、犬羊、腥膻、胡虏、猢狲、中山狼、无情兽、野驴子、骚达子、反叛肏的、中华之患、跳梁小丑,因此这里尊称的皇帝、舜巡、接驾、皇帝家,绝非薛家满清。

从“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的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提醒读书人,舜巡,崩,皇帝死了,不是“热闹”之事。

“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及侧批:【最要紧语!人若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也提醒读者,“热闹”是“虚”,这是“最要紧语”,读者要“自知”。

而且,“谁家”旁的脂批,和“皇帝家的”脂批完全一样,都是【是不忘本之言】,不忘皇家是不忘本,也提示读者:“谁家”?说的就是“皇帝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细看这段文字压轴的“一句话”:

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赵嬷嬷的“告诉奶奶一句话”,是这段“当年故事”的最末的话,是这段文字的总结性的话,显然告诉的不只是“奶奶”,还有读者,一定要看明白作者反面在说什么。

“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是问读者的话,谁家?是甄家吗?是王家吗?是贾家吗?

是谁家?“皇帝家”!这里一直说的是“皇帝家”、“皇帝身上”的事,不是真“热闹”之事。

如前文以往解读,他家,甄家,贾府,王府,其实都是朱明皇家。

所以,凤姐“纳罕”:他家,怎么这么富贵?皇帝家,当然富贵。

“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注意,不是负责招待,都是我们家“养活”,也只有皇帝家,才能这么说。

“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不是说我们家负责管理,说的很明确“都是我们家的”,谁家敢这么说?皇帝家。

那么,“皇帝家”、“皇帝身上”的事,不是“热闹”之事,“太祖皇帝访舜巡”的事,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事?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中一直把黛玉崇祯帝比作“舜”。舜巡,崩,在崇祯帝死后,朱明皇家有四个皇帝也追寻“舜”,先后死去,就是南明四帝,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也都先后崩,共四次。

所以“接驾四次”的“接”,是南明四帝前仆后继,一个接一个的“接”。

这跟我们前文解读“珍(珠:亡了)琏环琮,元迎探惜”,是“真(朱:亡了)连环从,原应叹息”,一贯一致,都是指南明四帝之事。

所以,是在“连环从”的贾琏之处,说“访舜巡”之事。

所以,是在元春永历“选凤”之时,说“访舜巡”之事。

所以,是在元春“省亲”的话之后,说“访舜巡”之事。

甲戌本第十六回有回前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就是说,“省亲事”与“南巡”:有关联。后面省亲的元春,是永历帝,正是“访舜”、“南巡狩”、“崩”的最后一帝。写此批语的时候,南明四帝已亡多年,朱明已亡,所以有“忆昔感今”之慨。

所以,现在回头再看“接驾”的几句话,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脂批:【又要瞒人】

脂批提醒了“预备接驾一次”是作者“瞒人”。

这句“预备接驾一次”,可与说“访舜巡”之前,说“省亲”的那段话最后,赵嬷嬷压轴的那句话一并看,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

看清楚:咱们家,就是咱们贾府,预备接元春的驾!原来如此。

所以,“预备接驾”,只是预备,并非真正接驾,跟前文计算次数我们理解的“预备接驾”,完全一致。

凤姐:“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

王府、贾府,都是皇家,也是这次:预备接元春的驾。凤姐理家,不就是凤姐在预备嘛。

从两段文字最后赵嬷嬷都是压轴的、关键的话,我们能看得出,赵嬷嬷“这会子跑来,到也不为酒饭,到有一件正紧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把读者都叫“奶奶”了,读者好歹记在心里:有一件正紧事!什么正紧事?是给儿子求事吗?从这俩栋梁后来再没出现过,甚至赵嬷嬷也再没出场,可知:赵嬷嬷“这会子跑来”的“正紧事”,就是给读者揭示反面秘密。

看赵嬷嬷说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甄,真:独他家,只甄家,真朱家,接驾四次。

甲戌本脂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我们也就明白了:“甄家”这个“大关键、大节目”!

“四次”:脂批【点正题正文】

正题是什么?“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

说起当年的故事:太祖皇帝访舜巡。四次!

与前面我们理解的南明四帝“访舜巡”:前后一致,相互验证。

赵嬷嬷说:“‘罪过可惜’四个字”。

赵嬷嬷这“四个字”揭示的秘密:“罪过可惜”!我们也就一下明白了:南明四帝,前仆后继,一个接一个,“崩”了四个,罪过可惜,原应叹息!

胡适先生明显不是看此书正面,也是看反面,却看的粗枝大叶,把“预备接驾”和“接驾”都划等号。对特意出场这一次,专门跑来揭示反面秘密的赵嬷嬷,也置若罔闻。既不看正面,也不细看反面,硬是把“访舜巡”考证成了康熙南巡六次、曹家接驾四五次的结论,硬是把这作为“可靠”证据,成了《红楼梦》是写曹寅家事的“铁证”!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把木石前明的《红楼梦》,生生变成了“金玉配”!

让黛玉死不瞑目,泪珠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让红楼作者,心事终虚化!

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大师,麻辣鸡丝赵丽蓉:

春季里开花,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是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这么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儿,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我的五姑娘啊!

正月里开迎春,十四,五?啊六!

阮妈妈报错啦。

没错!

那正月里,哪来的六哇?

是六!六,六,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那六九头!

王俊卿说的是李月娥!这媒婆硬是乱点鸳鸯,拉五姑娘来配。



点击下一个:衍圣公,孔家辈字,兴毓传继广,是哪个皇帝所赐?+ 衍圣公孔继宗书:曹家考证不成立!《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后?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4 1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5: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生石
霁月满庭芳 131419
霁月满庭芳 131419
花月铸金,天水盈池。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建元中,有世家子弟李源,因父母于变乱中亡故,深感世事无常,遂尽捐家产于寺庙,至此,常住寺中修行。寺中住持法名圆泽,为人温厚圆融更兼道法高深,与李源相交甚笃,两人终日悟经参禅,研习佛法,言谈间更觉志同道合,唯憾相知恨晚。如是三年,李源忽然想出去游学,早闻蜀中青城峨眉均为灵气蕴藉之地,于是便欲邀了圆泽一同去。圆泽听后,欣然应允,只是李源力荐水路,圆泽更倾陆路。最终,圆泽还是依了李源,走水路入川。只是,一路上,圆泽神色黯然,眉宇间似有淡淡的哀伤,言语也不似往常。李源一心贪看两岸美景,也并未多想。舟行南浦,忽见一孕中妇人于岸边汲水,圆泽怔立半晌,俄顷间,求船泊岸。李源惊问何故,圆泽长叹一声,泪落如倾:我避行水路,就是恐逢此女之意也。然天道有数,亦复何言。原来此女有孕三年未娩,只因圆泽未至矣。黄昏时分,圆泽圆寂,临去之时,嘱李源:三日后,你自去妇人家拜谒,我与你一笑为证。十三年后中秋之夜,你去杭州天竺寺外,你我还有一面之缘。言讫,合目而逝。三日后,李源依言登门,妇人举家正乱中,原来此男婴自落地始,即哭声未止,盖算来已三日矣。及见,婴哭声骤止,展颜一笑,熟稔竟似故人。李源心中凄怆,黯然拜别,从此天涯孑旅。十三年后,李源已鬓染微霜,漂泊羁旅,犹念中秋天竺寺之约。行至寺外葛洪川畔,忽闻牧童牛角清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应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闻歌,恍然若悟,知此牧童就是旧知圆泽,只是歌声渐远,已成隔世了。


流年锦瑟,情缘深浅,我们与至亲至爱的缘分,都不过是浮生一梦般。纵有圆泽的修为,也不过只续这一面之缘而已。你听,那窗外淅淅沥沥的风雨,都曾滴落在三生石上。你看,那心中放下的每一份执着,都写满了前世今生。

发布于 2021-12-03 15: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5: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1-11-28 11:03
乌进孝:张献忠 + 黑山村:黑山军,老砍人头!庄家人有意思?+ 儿子也大了:张献忠的著名养子!+ 黄柏木作磬槌子?焚皇陵松柏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0】



10.20 乌进孝:张献忠
黑山村的乌进孝,反面是“老砍人头”的张献忠,早有人解出过,本节只简述一下。

我们看乌进孝唯一的这次出场:

53回,祭宗祠前,人回:“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贾珍道:“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

禀帖上是“门下庄头乌进孝”,贾珍笑道:“庄家人有些意思。”

贾珍强调:庄家人!有意思!有什么意思?请读者仔细考虑。

如果写“黄巾村的黄庄头来了”,读者一看就是黄巾农民军头领。

黄巾、黑山,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黄巾是汉末最大的农民起义,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后汉书皇甫嵩传》载:“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贼帅常山人张燕,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贼。”黑山位于太行山脉南端,故史书称之为黑山军。

黑山村的乌庄头:姓乌,强调“黑”,一开始就指明了“黑山”。黑山村的“村”,乌庄头的“庄”,都指明是“庄家人”!头:头领。

再看名字:进孝。进孝、献忠,进献、忠孝,古人常说,家国之间,“忠孝难两全”。以家比国,“献忠”之名,不就是“进孝”嘛。

所以黑山村的乌庄头乌进孝这个名头,体现了农民军头领张献忠的特征。

“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的黑山军,并不是汉末最大的农民军,规模最大的是黄巾。这点同张献忠,明末农民军,最大的是李自成。黑山军首领张牛角、张燕,也都姓“张”,也同张献忠。

78回,贾政说姽婳将军林四娘,也说到:“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明确用汉末的“黄巾”,比指“流贼”。黄巾、黑山,李自成、张献忠,都是一样,被官方称为“流贼”。《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便是《流贼》,“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独志其亡天下者,立李自成、张献忠传”。《流贼》便是李自成、张献忠传。

张献忠有个特征,“老砍人头”,所以贾珍说“这个老砍头的!”指的就是“老砍人头”的张献忠。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明清的兴亡”一章,也写张献忠“一味好杀”。

张献忠还有个特征,著名的养子,《明史》中也记录了其“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李定国等皆为将军”,后来联合永历抗清,尤其是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贾珍见到乌进孝,第一句问候“你还硬朗”,第二句就问儿子,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说:“他们可不是都愿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失,再过几年就可放心了。”也能看出,是多个儿子,还没出场。

贾珍说:“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打擂台有多种意思,最本质的意思:向我来挑战,跟我来打斗。贾珍后面又重复:“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为什么会出现“打擂台”的情况?乌进孝也明确说了:年成实在不好!半年水涝,碗大的雹子,四五尺深的雪。贾珍也说,超过两成报了旱涝,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

对话中明确说到天灾,这些在第七章“时代环境”中都讨论过,符合明末清初的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四次小冰河期,前三次分别是商末、汉末、唐末,每次都伴随着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所以“碗大的雹子”,“四五尺深的雪”,并非小说夸张,明末实际上的天灾,比红楼梦中描述严重得多!这里只是点到为止,并未如实去写,以免太露,但已能让读者看出这个特殊的天灾时期。所以乌进孝说“小的并不敢说谎”,也是作者强调:真实!

贾珍一句:“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说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谁又为农人着想?从乌进孝上供的单子,可知“庄家人”税赋之重,到了天灾严重,交不起税赋,只剩饿死的地步,“庄家人”只能造反。

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家老实人,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张献忠也焚毁过皇陵和皇陵的松柏树。崇祯八年,张献忠“乘胜陷凤阳,焚皇陵”,“事闻,帝素服哭,遣官告庙”。所以贾珍说“他们庄家人”,“黄柏木”,反面是指皇陵、松柏树,被张献忠“他们庄家人”焚毁之事。

这跟刘姥姥“认木头”,说一定是“黄松的”一样,黄松指北京的皇陵、松柏树,被李自成烧了。“黄柏木”指凤阳的皇陵、松柏树,被张献忠焚了,两者也可相互验证,并验证乌进孝反面这个张献忠。



点击下一个:红楼人物解读:明确阵营,符合框架,自洽!+ 黄金莺:黄鸟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5: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了文章
2021-11-27 12:06
茗玉是谁?十七岁死了!+ 在潇湘馆一直说窗纱?刘姥姥是母蝗虫?是个庄家人罢?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为什么认木头?黄松的!茄鯗?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9】



吃完螃蟹,刘姥姥就来了:刘姥姥接茬螃蟹,是用“接茬法”,暗示了螃蟹讽刺的就是刘姥姥这个“坡仙曾笑一生忙”的李自成。

刘姥姥多次重复“庄家人”、“庄家活”、“庄家忙”,强调李自成的“庄家人”特征。

刘姥姥讲故事,“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李自成本为驿卒,所以说“歇马凉亭”。

刘姥姥说“下雪”,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茗玉”,抽柴烤火,结果贾府的马棚就着火了,这是鞭挞李自成放火:攻陷昌平后,放火焚烧十二陵享殿;离京时又放火烧了皇宫。注意是马棚着火,李自成属马,马棚里站个马是“闯”字。

第二个故事,刘姥姥说一个老奶奶原来该绝后,因天天吃斋念佛,菩萨给了个孙子。反面指出李自成“绝后”的特征。

“宝玉心中只记挂着抽柴的故事”,为什么?宝玉说“不如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岂不好?咱们雪下吟诗”,重复强调“雪”!林黛玉更强调:“咱们雪下吟诗?”不如“雪下抽柴”。

雪,是“雪满”。下雪,是大背景。

刘姥姥说:“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

刘姥姥说:“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宝玉说“平了庙,罪过不小!”

这些话,反面都在说什么?

“茗玉”是“明玉”,即明朝皇权。“庙”字,本有“朝廷”之意。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着“村庄上的人”,打了崇祯皇权,平了崇祯朝廷,罪过不小!茗玉十七岁,一病死了,不就是“甲申之难”吗?

这跟“雪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是“下雪”,不是皇太极灭掉洪承畴所领十三万明军精锐,那么李自成军能攻下京城、平了庙吗?茗玉会十七岁就一病死了吗?

宝玉“信以为真”!这是明显说给读者的话:刘姥姥说的,为真!

宝玉让茗烟去找“茗玉”的庙,茗烟没找到,回来说“东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庙里是个“青脸红发的瘟神”。

东北、破庙,青脸、瘟神,正是满清朝廷!

李自成平了庙,明朝廷已经找不到了,结果却成了“雪满”的庙,这讲的不就是明、清历史吗?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贾母领着刘姥姥先到了哪里?黛玉的潇湘馆!作者有意写刘姥姥在潇湘馆前跌了一跤,“跌跤”意指吃过亏。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说“窗纱”,在潇湘馆的对话,一直在说“窗纱”。“窗”字重复9次,“纱”字重复15次,很明显。

贾母甚至用“呸!”提醒读者,“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

反面看,用谐音,窗:闯;纱:杀。

离开潇湘馆前,刘姥姥说:“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李自成进了皇宫,不正是如此吗?

在探春晓翠堂吃早饭,刘姥姥说“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是李自成吃“朱”。是泪笔,用反,用笑写哭!

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倒茶,“茶”是“茗”,刘姥姥倒“明”、吃“明”,跟前面吃“朱”一样。

注意,对付刘姥姥李自成的,一直是鸳鸯,洪承畴,符合历史。

在探春卧室,板儿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蚂蚱:就是蝗虫,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是大灾害,符合李自成,是林黛玉崇祯帝的大灾。

蝈蝈:重复强调“李过”之名“过”。李过率大顺军联明抗清,被探春隆武帝赐名李赤心,所以板儿只有在探春处才格外活跃。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

李自成小名儿“黄娃子”,在陕西方言中,“娃子”就是“子”的意思。反面是作者骂刘姥姥李自成这个“黄娃子”,下作、乱闹!

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说:“是个庄家人罢。”贾母强调“说的好!”刘姥姥说“我们庄家人”,“是现成的本色”,突出李自成的“庄家人”本色。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还是强调李自成“放火”的特征,放火烧皇陵,放火烧皇宫。

刘姥姥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刘姥姥这句话,在41回开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说重复就是强调,刘姥姥这话重复两遍在强调什么?

倭瓜是什么?关中方言中有倭瓜,就是南瓜。南瓜在嘉靖年间的地方志中,从福建、广东到山东、河北都有记载,如《福宁州志》、《新宁县志》、《亳州志》、《邓州志》、《青州府志》等。倭瓜的形状,长得像什么?葫芦!

其实在现代的科目分类中,南瓜就属“葫芦目”、“葫芦科”、“南瓜族”、“南瓜属”,以前虽然没有目科族属这样的生物分类,但也可看出南瓜与葫芦的关联关系,至少我们从形状上一眼能看出葫芦状。

所以刘姥姥说的“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又是让众人大哭的话:花,“本作華”,“华”落了,结个“葫芦”瓜,胡虏,正是满清!

李自成带着庄家人把庙平了,把皇宫烧了,把“华”落了,然后弃京而逃,最终让胡虏结了瓜,这不正是刘姥姥的牙牌令说的花落结倭瓜的历史吗?书中提醒读者“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李自成正是这个落花、结瓜的庄家人,李自成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螃蟹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然后刘姥姥要木头杯,凤姐先命取“竹根套杯”,鸳鸯说:“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刘姥姥吃完了酒,鸳鸯问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说:“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的。”

黄松,皇松,即皇陵的松树,被李自成放火烧了。

既然没用“竹根套杯”,书中为什么要提“竹根套杯”这些啰嗦话呢?为什么还要重复强调“竹根”?竹根:朱根!皇陵是朱家祖宗的陵墓,正是“朱根”。对木头、黄松的含义,既是提醒,也是验证。

中间有个插曲:在刘姥姥用木杯喝酒的时候,“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菜”,此话极不合理。贾母命凤姐布菜,王夫人命凤姐布菜,都没问题,而薛姨妈不是主人,虽是凤姐的长辈,在此场合也不能命凤姐布菜,不合礼仪规矩,可看作异常提醒。其实,庚辰本是:“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来”,又改“来”为“菜”,可看作是错误提醒。

注意看凤姐儿给刘姥姥布了个什么菜?茄鯗!

贾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凤姐儿是听贾母说,依言搛的“茄鯗”。然后把“茄鯗”重复说了一大段,直到刘姥姥吃完了酒。

“茄鯗”在说什么?反面:窃香!

为什么说是“窃香”呢?看刘姥姥的提醒: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细嚼了半日”,还是提醒读者的话,要读者“细嚼”这些话。“茄子香”,很明显,“香”,已经揭示出来了。下句也明确说了“不是茄子”,跟“香”用了“鯗”的谐音一样,应考虑“茄”的谐音,很容易看出:“窃香”。

谁“窃香”?是谁命凤姐儿布菜的?薛姨妈!所以,“窃香”的,正是薛姨妈代表的薛家满清,“耗子偷香玉”。

薛家满清从谁手上夺取的京城?窃取的香玉?刘姥姥李自成!

看!这些理解,包括细节,全是一贯的一致的!也完全符合历史。

刘姥姥道:“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这是讽刺李自成这个“黑老鸹子”称帝。

贾母一行到了栊翠庵,宝玉“留神看”妙玉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茶盘:亲自。

茶杯:成窑。后面又三次重复强调此“成”窑茶杯。

茶:老君眉。老子姓李。

六安茶:乱明。六lu安an:乱;茶:茗,明。所以贾母不吃。

“李自成”姓名已指出来了,而且贾母、妙玉都指出李自成乱明。

所以刘姥姥走时,宝玉特意把这个“成”窑盅子送给刘姥姥带走了,一再提醒读者这个“成”窑盅子。

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爬下磕头,多次重复“庙”,说“那字就是庙的名字”,“是‘玉皇宝殿’四字”。“庙”是“朝廷”,指出这是“皇帝宫殿”,而且刘姥姥李自成来到了皇宫。

并且刘姥姥排除万难,睡到了宝玉床上,反面指此人染指皇权,李自成在北京称帝。

刘姥姥“鼾齁如雷”,“酒屁臭气满屋”,讽刺李自成在京的作为。

注意是谁把刘姥姥李自成从宝玉床上赶了出来?袭人吴三桂!

袭人向刘姥姥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

袭人吴三桂开始特意说在“山子石上”,后面却说“在草地下”,故意说错。“山子石”,反面是指吴三桂和李自成的“一片石”大战,李自成战败,离开京城,逃回西安。

这次刘姥姥进荣国府,所讲故事、所行之事,都与李自成相符。



点击下一个:乌进孝:张献忠 + 黑山村:黑山军,老砍人头!庄家人有意思?+ 儿子也大了:张献忠的著名养子!+ 黄柏木作磬槌子?焚皇陵松柏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1-28 1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5: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邢岫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邢岫烟:袁崇焕“通敌”吗?+ 邢岫烟与薛李两家来京:己巳之变!+ 凤姐、贾母来芦雪广做什么?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冬至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5】



10.18 邢岫烟:袁崇焕
上节解读林红玉时说到,袁崇焕被“磔”,是皇太极使反间计?还是袁崇焕“通敌”?红楼梦是从两方面都抓特征来刻画人物。但对林红玉的刻画,主要是滴翠亭薛宝钗皇太极使反间计,对袁崇焕是否“通敌”的特征,从林红玉这个角色没有充分反映。

所以红楼梦中又专门设计了一个角色,来反映“通敌”的袁崇焕:邢岫烟。邢岫烟跟薛家结亲,这“通敌”太明显了!但请注意,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谋之于凤姐儿,贾母去瞧凤姐儿时,凤姐儿便和贾母说,是贾母硬作保山,邢夫人“将机就计”便应了。这事老太太是主亲,还有一位媒人是尤氏,这两位可是万历帝和隆庆帝,那么能说邢岫烟是私通敌国,真的“通敌”吗?还是模棱两可!既刻画了此人“通敌”的明显特征,又不做定论,高!真高!

而且,注意邢夫人“便应了”之前的“将机就计”,“将机就计”是从“将计就计”这个成语化来的,也难说有什么错,但对“计”的强调却是很明显的,还是强调了袁崇焕“通敌”事件中:有“计”。红楼梦中,这种用字精微之处很多,很妙!从反面解味,更妙!

其实邢岫烟一出场,一作诗,就亮明了是袁崇焕:

先看邢岫烟出场,注意“来京”的几拨人马:

丫头们说“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

宝钗笑道:“我们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

李纨也笑道:“我们婶子又上京来了不成?”

首先强调了两拨:薛宝钗家的人,和李纨娘家的人。

邢岫烟一家是跟王家“一处来了”,李纨家的人是“半路遇见”,薛宝钗家的人是“随后赶来”,为“随后赶来”找了个什么理由呢?“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可是一到贾府,就再不提发嫁的事了,过了两三年,到八十回也不提发嫁,跟薛宝钗一样,来贾府就不走!

主角儿林黛玉的反应呢?“不免又去垂泪。”黛玉崇祯帝垂泪!

50回芦雪广联诗前后这几回,同样穿越了几十年好几件事同时在描述,其中明显就有“己巳之变”,前文在崇祯的历史中做过介绍。皇太极攻不破袁崇焕的关宁防线,只能绕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的骑兵为向导,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龙井关和大安口,从喜峰口破口,直趋北京城。袁崇焕亲率关宁铁骑,千里赴援,抢先赶到北京城外,拼死打退清兵之后,袁崇焕却被下狱,终以通敌谋叛之罪被凌迟。

到京来贾府的三拨人马:

李纨孝庄娘家的婶子,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孝庄是蒙古人,反面看这拨是蒙古人马,为清兵做向导的蒙古骑兵。

薛蝌和他妹妹薛宝琴,是薛家满清的人马。前文解过“真真国的女孩子”,女真,就是“外国美人”薛宝琴。

以邢岫烟为代表,跟王家一处来的人马。前文解过贾史王是一家,这路是朱明自家人马,便是袁崇焕率领的关宁铁骑,也确实分了两路,由平辽总兵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日夜奔驰,急救遵化,却被皇太极埋伏打援,全军覆没。这路官兵,包括大将赵率教,全部壮烈牺牲。

所以放在“己巳之变”的历史背景下看来京的这三拨人马,就很清楚了,也才能理解“半路遇见”、“随后赶来”这些原文用字的精妙。

他们来后发生了什么事?一场大雪!

我吟一句诗,一句词:

一诗:雪满山中高士卧。

一词:壮志饥餐胡虏肉!

不用多解释,能看长文到此的朋友,自然懂得“雪满”,和为什么在“芦雪广”吃“鹿肉”!

重复了6次“鹿肉”!重复了8次“芦雪”!“芦雪”入了回目。

湘云说“腥膻”,回目中用字也是“腥膻”!

张煌言临刑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大好江山,沦于谁手?

“己巳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崇祯二年的十月,至次年正月。

看看这几拨人来京时间:前一回香菱学诗,写的很清楚,薛蟠是十月十四日出行。薛蟠去哪儿了?金陵,南京!明朝是双京制,南京也是一个京城,其实这个提示已经很清楚了:薛蟠多尔衮去了“京城”。然后这帮人也来到“京城”,过了几天,一场大雪,“芦雪广”联诗,诗中的“龙斗”,大家自己去看,这里不解诗。然后薛姨妈来贾母处,一张口先说:“好大雪!”说请老太太赏雪的话,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

庚辰本:忽见雪(【雪】改作【薛】)姨妈也来了,说:“好大雪!”

注意老太太的话:

这是十月里头场雪,很清楚:这是十月。

还有,老太太提醒读者:“下雪的日子”!

为了强调“下雪的日子”,凤姐儿和老太太合伙儿说了段相声:

凤姐儿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竟先秤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到得了实惠。”凤姐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后面还有让众人“笑倒在炕上”的话,不多赘述。

“不用操心”,“不得忘了”,“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在说什么?“下雪的日子”!----妙极了!

作者通过重复、笑话等多种手段,一直在向读者强调:这是十月!下雪的日子。

也多次重复强调:正月!

吃“鹿肉”,平儿也来了,写的很清楚:“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

“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凤姐又来了!来干什么?

凤姐儿又问:“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众人听了都笑道:“可是到忘了,如今赶着作几个好的,预备正月里顽。”

重复“正月”:“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正月里顽”。

注意第三个“正月”:贾母也来了!贾母来说什么事?

贾母因问作何事?众人便说作诗。贾母道:“有作诗的,不如作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顽的。”

贾母又说“灯谜”,“正月里好顽”!

所以,“正月里作灯谜”,这句话本身就是谜语,谜底是:正月!

己巳之变:十月到正月。

凤姐不识字,竟然作了一句诗!而且是“芦雪广”联诗的第一句!

这显然是个很大很大的异常。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

重复三次“北风”!北、风,都是满清关键字。“北”是“北方”,“风”指“清风”,“下雪”必刮“北风”,凤姐说的很直白了。

芦雪广联诗,凤姐儿跑来,就说了重复的“正月”,和重复的“北风”,然后就走了,所以凤姐儿的来意,太明显了。

说到诗句,有人又要说“红楼梦中时间混乱”的话,这里反面解读的“十月到正月”的“己巳之变”的说法,恐怕靠不住,为什么?因为诗句明显写的是“冬至”: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之极,太阳到南回归线,所以是北半球的中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日,太阳回头,向北移动,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开始向东转,所以说“阳回斗转杓”是冬至的标志。

“葭动灰飞管”,更是古代用律管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把芦苇茎里的膜烧成灰,放入律管,“气至者灰动”,到冬至节气,阳气初生,里面的灰就会飞起来。我们祖先的智慧,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杜甫的诗《小至》,有“冬至阳生春又来”,“吹葭六管动浮灰”之句。所以,葭管飞灰,便确定是冬至。

冬至是十一月的节气,并非十月。联诗完后,贾母却说是“十月里头场雪”,这不是时间混乱吗?要是放在“己巳之变”的崇祯二年,冬至也是十一月初七日,跟老太太说的“十月”不是矛盾吗?

这就是我们从正面读红楼碰到的很多很多问题之一,从正面找不到合理答案,只能得出“红楼梦中时间混乱”的结论。

答案还是在反面!或者说这些问题只有在反面才能找到合理答案。

看“己巳之变”的几个重点时间:

十月二十七日,清兵攻破喜峰口。
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
十一月二十日,清兵到北京城下。
十一月下旬,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外激战。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帝逮捕袁崇焕。
很明显,北京城下的双方激战,正发生在冬至后的十一月。所以双方斗诗,说“阳回斗转杓”,阳回了斗柄转了,显然是过了冬至日。

所以,“十月到正月”,指出“己巳之变”;“阳回斗转杓”的时候,“龙斗阵云销”,是发生在“京城”的“龙斗”。反面看这些事件、时间、人物等,才没有问题。只在正面、曹家的沟沟坎坎里,再下功夫也没用!大方向错了。



点击下一个:冻浦不闻潮,空山泣老鸮:诗经《鸱鸮》+ 红梅花得红,岂是寻常色?庾岭、罗浮指谁?+ 邢岫烟为什么穷到无避雪之衣?岫烟名取自崇焕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30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1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5: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宝钗扑蝶+】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发表了文章
2021-11-23 11:13
林红玉:袁崇焕 + 林红玉的手帕在说什么?滴翠亭事件:暴露了“宝钗扑蝶”的秘密?为什么红玉怕林姑娘听到?宝钗施计陷害谁?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83】



10.17 林红玉:袁崇焕
林红玉在前八十回中,只集中出现在24回到27回,只写了三事:与贾芸手帕传情;在滴翠亭被薛宝钗施计谋;为王熙凤所用。

虽只四回三事,但对林红玉明显不像其他小丫头,比绮霰、碧痕等大丫鬟用墨都多,有多次专门场景来突出林红玉,让我们能认出其反面人物:袁崇焕。

林红玉第一次出场,是在绮霰斋,宝玉的外书房,是写贾芸正文带出来的角色,只是生的细巧干净,说话简便俏丽,连姓名都没给出。

第二天给宝玉倒茶,遭秋纹、碧痕一场恶意,刻画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容不得别人现弄、高攀,红玉却不用贾芸做借口,只说“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

然后只要写到红玉,就说她的“手帕子”,而且此回的回目也是“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帕”字重复11次,红玉的手帕子在写什么?

表面与贾芸手帕传情,但我们知道,红楼梦反面写的不是儿女情,种花木的贾芸,是南天一柱郑成功,与蓟辽督师袁崇焕不同时期,一南一北,没有交集,属于我们前文说的关公战岳飞,各写各的事。

“帕”字既然重复强调超过十次,我们就要弄清字义,看同时期的《康熙字典》,帕:“【廣韻】額首飾。【正字通】紅綃抹額,軍容也。【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除了手帕之意,还有:“軍容也”,并用韩愈的诗“以红帕首”作为例子。这个角色叫什么?小红,红儿,手帕,“以红帕首”反面可指“军容”。

像平儿的“镯”子,在《康熙字典》中,还有“【說文】鉦也。从金蜀聲。軍法,司馬執兩鐲。”除了首饰,还可指司馬執的軍法。

红楼梦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善用汉字的多音和多义,来表达“一手二牍”之意,前文讨论的多了。所以,红玉和贾芸的手帕子,既有“军容”之意,则反面表示两人都是统帅三军的将领。

而且,写林红玉总是与林黛玉这个崇祯帝故意联系,很明显:

袭人笑道:“我们这里的喷壶还没有收拾了来呢,你到林姑娘那里去,把他们的借来使使。”红玉答应了,便走出来往潇湘馆去。

小丫头佳蕙跟红玉说,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她,让红玉替她收着。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

就像红玉说的,“胡说!药也是混吃的?”明显是跟林黛玉故意联系。

还有在滴翠亭,宝钗无故提到黛玉,问红玉和坠儿二人:“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林红玉,与林黛玉的名字,只一字之差,这是个重要线索,表明此人与林黛玉关系重大。而且突出的是“红”字,“红”是朱明阵营。

所以,这些信息串起来,得到的线索是:与林黛玉崇祯帝有重大关系的将领,显然此人是朱明阵营。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前文解过,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反面看是宝钗扑打黛玉崇祯的江山。然后发生了滴翠亭事件。

亭里是红玉和坠儿,还在说“手帕子”!涉及到“爷们家”,私情传递,因此说誓,不告诉一个人,怕人听到。在宝钗看来,是“奸淫狗盗”,是“他的短儿”,而且仅从声音,宝钗便知是“宝玉房里的红儿”,说明此人早被宝钗留意,是个“素昔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

宝钗躲不及,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宝钗说黛玉“藏在这里”,来找黛玉。这话暴露了“宝钗扑蝶”的秘密:串起来看,宝钗是在潇湘馆门前,见到宝玉进去找黛玉,然后出现“一双玉色”蝴蝶,宝钗扑打,跟到滴翠亭的,这里说“看着林姑娘在这里”,来找黛玉。所以说那一双玉色蝴蝶比喻黛玉、宝玉,“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

一直有人说宝钗腹黑,陷害黛玉,这是没看清事实及后果。什么叫陷害?无中生有,对某人不利,才是陷害。薛宝钗是无中生有了,但相对于两个小丫头,对林黛玉能有什么不利?黛玉可是贾母宠爱的荣府小姐,不要说两个小丫头子,即便是袭人、晴雯这样的大丫鬟,能对林黛玉造成什么不利?丫鬟、小姐,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而且私情传递的是林红玉,不是林黛玉。没有不利,则陷害黛玉的说法就不成立。

薛宝钗陷害的不是林黛玉,是林红玉。从红玉的反应也能看出,“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红玉怕林黛玉听到!林姑娘一定听了话去了!了不得了!

综观滴翠亭事件,明确写了薛宝钗使了计谋,因“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之一,薛宝钗用计谋很明显。红玉有“短儿”,怕人听到,尤其是怕林黛玉听到!前文说过写林红玉总是故意联系黛玉崇祯帝,此处故意联系林黛玉更明显。而且书中明确用了“造反”二字:“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

读者很容易看出,这段反面是说皇太极施反间计,陷害袁崇焕。

清人修的《明史》中,也不止一次记载此反间计,在袁崇焕列传:“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末尾还有“庄烈帝又以谗间诛之”。

在《清史稿》的鲍承先传中,详细记录了“上”皇太极与鲍承先等人施此反间计:“上诫诸军勿进攻,召承先及副将高鸿中授以秘计,使近阵获明内监系所并坐,故相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有二人自敌中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经略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内监杨某佯卧窃听。越日,纵之归,以告明帝,遂杀崇焕。”

所以,“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的人,不是林红玉,而是林黛玉崇祯帝。所以红玉说“了不得了!林姑娘一定听了话去了!”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凤姐说认林红玉作干女儿?为什么林红玉做了王熙凤的丫头?+ 为什么坠儿说日后不得好死?袁崇焕因什么罪被“凌迟”?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08:41 , Processed in 0.0524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