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07: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5: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二;子系中山狼,源自《西游记》的猢狲,姓孙的金猴,中山狼的典故;“猖狂”的典故,是“夷”侵“汉”疆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0】


(接上文,迎春身份揭秘)

图:

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谶: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读:

迎春的图、谶,和下面的词曲,都强调“狼”,是恶狼,中山狼,无情兽,子系中山狼。

“子系”是个“孙”字,表面看起来,说的是迎春嫁的孙绍祖。但在反面,迎春不是女子,嫁也不是婚嫁,嫁给姓“孙”的显然另有所指。

在《红楼梦》中,木石前盟,金玉良姻,作者巧妙的用了“木”、“金”二字:因“朱”字本意是松柏之属的赤心“木”,所以“木”作了朱明的关键字,代表人物便是林黛玉;因满清初时名“金”国,所以“金”作了满清的关键字,代表人物便是薛宝钗。

薛宝钗、林黛玉二人争“宝玉”这个“玉”,此“玉”名“宝玉”,名中是“宝”,“宝”字是皇帝大印的御名,秦始皇始命名为“玺”,武则天改“玺”为“宝”,沿用至今。武则天是女皇,《红楼梦》中也把林黛玉这样的“木”的皇帝,把薛宝钗这样的“金”的皇帝,都写作女子,假借“叙闺中之事”,用假语,隐真事,躲避满清文字狱。反面却是“金”国的薛宝钗,来争林黛玉的这个“宝”、玉玺、江山,便是此书梗概。为什么说薛宝钗是争林黛玉的“宝”?因为木石前盟,三生石,绛珠草,赤瑕宫,神瑛侍者,三生是前生、今生、来生。

所以书中薛宝钗以“金”为特征,戴金项圈,说金玉配;林黛玉以“木”为特征,绛珠(红,朱),姓林,说自己是“草木之人”。

“木”、“金”又属“五行”。在《红楼梦》里,“五行”中的“木”、“火”是朱明的关键字,“金”、“水”是满清的关键字。

在《西游记》里,是金猴、木猪,孙猴是“金”猴。金猴的师父说他像个“猢狲”,便是从“胡”字、“孙”字讲解,因“子系”正合婴儿之本论,故教金猴姓“孙”。

《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的“孙”家,很明显是有意留下了《西游记》的“子系”姓“孙”的孙猴线索,是提醒读者:孙、胡、猢狲,都因“金”猴,表示满清。更妙的是,满清,“金”国,正是“胡虏”,所以写薛家出场时,回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用两个“葫芦”,重复强调这是“胡虏案”。清兵入塞,抢人、打死人,正是“胡虏案”。

所以贾母说“猴子身轻站树梢”的谜语,说“吃猴儿尿”的笑话,前文都解过,孙猴在《红楼梦》中,表示满清,所以贾母说孙行者、阎王庙!

宝钗生日,唱的第一出戏是什么?是宝钗点了一折《西游记》!宁府唱戏,也有《孙行者大闹天宫》。这个“金”猴,闹的是谁家的“天宫”?

“子系”的这个“孙”家,反面指满清,书中喻为中山狼,恶狼;迎春是美女,反面指弘光帝。则1645年清兵南下,屠扬州,取南京,追捕弘光,正是:追扑、欲啖,得志、猖狂!与这段历史完全吻合。

谶语中的“中山狼”、“猖狂”,“花柳质”、“黄粱”,都是用典。




“中山狼”的典故家喻户晓,出自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被简子射中。狼逃,遇东郭先生,狼哀求相救,并说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许愿效龟蛇之诚,报生死大恩。

东郭先生将狼藏匿于书袋中,躲过了简子追杀。不料刚放出狼,狼便凶相毕露,扑过来要吃先生。东郭先生无奈,说按民俗,必询三老,来决定你该不该吃我。

先问一老树,老杏树以自身遭遇作比,说二十年来,硕果累累,现今老矣,将被砍伐,求生不得。你何德于狼?怎能幸免?狼该吃你。

再问一老牛,老牛诉说一生辛劳之功,却还是要被宰杀,不知死所。你何德于狼?怎能幸免?也说狼该吃你。

然后见到一位老人,东郭先生乞丈人一言而生。狼狡辩说,先生闭我囊中,压以诗书,其意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老丈说不足信,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才知谁对。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狼置囊中。老丈说“禽兽负恩如是!”于是助东郭先生杀死了囊中之狼。

“中山狼”的特征是“负恩”!明朝的马中锡讲这个故事,说的仅仅是狼吗?明显是用比喻的手法,讽刺“负恩”之人。

“子系”的“孙”家,“金”国,满清,是“负恩”之人吗?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在永乐年间,便受明朝招抚,授建州卫都指挥使。其后世代为明朝边将,直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还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受皇恩。

觉昌安父子死于明军攻打古勒城之役,李成梁便将努尔哈赤兄弟收留军中培养,并让他世袭父职,还加以扶持。明朝对努尔哈赤,更有再造之恩。

那么,努尔哈赤父子是怎么“报答”的呢?

正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趁明朝内乱,偷取京城,而且侵略江南,占领南京,到处屠城,抢夺明朝江山,并把朱明皇家斩尽杀绝。这不是“中山狼”是什么?

79回回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我们看看孙绍祖这个“孙”家:

“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

“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现袭指挥之职。”

正面这个“子系”的“孙”家,完全是照“金”国敷演的故事,甚至“袭”的“指挥之职”都一样。

注意:《中山狼传》的第一句,“赵简子”。

“赵简子”是什么人?《赵氏孤儿》大家都知道,荣国府中庆元宵、开夜宴,“戏演的是《八义》”,《八义》就是《赵氏孤儿》的戏。《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长大后复兴了赵氏。赵武之孙,便是这个叱咤风云的赵鞅,因谥号“简”,称“赵简子”。

上文说到钱海岳的《南明史》:弘光帝“谥曰简皇帝”。

什么是解读密码?

迎春弘光帝判词的第一句,是“子系中山狼”,典出《中山狼传》。

这《中山狼传》的第一句,“赵简子”,是个谥号为“简”的人。

而弘光这个皇帝的谥号,恰恰也是“简皇帝”!

这便是解读密码。

还有,迎春看《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也是。

“子系”的“孙”猴,猢狲,胡、孙,正好是“金”猴。

金玉良姻、金玉配的“金”,正好是满清的前身“金”国。

薛家一出场,就抢人、打死人,正好是“胡虏案”。

薛家到贾府,正好就住在“东北”角上的梨香院。

这些都是解读密码。



“猖狂”的典故:

“猖狂”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庄子·在宥》: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但《庄子》中的“猖狂”,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显然并不是恶狼的“猖狂”之意。

恶狼的“猖狂”,典出汉代扬雄的《赵充国颂》: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
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
杨雄以辞赋闻名于世,所以这篇短短的赵充国颂文,广为人知。

先零“猖狂”,先零是“戎羌”,侵“汉”西疆。

赵充国是什么人?“汉”之虎臣,威震匈奴,平定西羌,是名垂千古的“麒麟阁功臣”之一。

黄道周评价:“充国老将,识夷最真。”

《汉书·赵充国传》:“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所以对了解先零“猖狂”典故和赵充国平先零、击匈奴、知四夷的读者来说,“子系”的这个“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是“夷”侵“汉”疆,是类似先零、匈奴这样的“夷”,侵略“汉”的国土。这个“子系”的“孙”家,“金”国,东夷满清,忘恩负义,要吃掉迎春这个“简皇帝”,弘光帝。

(迎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4: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一;揭秘攒珠累丝金凤,累丝是什么?弘光帝是怎么死的?迎春拿出《太上感应篇》的秘密,太上曰:祸福无门
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03 11:31・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07: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6: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三;一载赴黄梁,是一年还是车载?赴黄梁的典故;金闺花柳质:为什么用“金闺”?质字何意?是金国的人质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1】


(接上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花柳”出自唐诗典故,初唐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是首送别诗: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后来的王勃,更晚的李白、杜甫,也都有“花柳”诗句。

《红楼梦》中也有多个“花柳”: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

花柳质:表面是资质娇嫩,如鲜花嫩柳。

迎春这样的佳人、帝王,显然娇嫩、尊贵。

“金闺花柳质”:为什么用“金闺”?

“金”还是指“金国”,暗指迎春这个弘光帝被金国软禁关押,如闺房一般,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

前文说过弘光帝这段历史,清兵占领南京,弘光出逃,被追捕、俘获。多铎回京,用车载弘光、惠王朱常润、潞王朱常淓等人,押回北京,然后软禁关押。对这些前朝宗室,不能像囚犯一样关进牢房,而是拨给房舍院落,并岁给养赡银几百两,软禁关押。

从“金国”软禁关押的意义上看,“花柳质”的“质”,就不能理解为表面上的“资质”,而是“人质”、“质押”之“质”。

“金闺花柳质”:反面看,是金国的人质。

对清廷给以“日费”、“房屋”,潞王朱常淓就在顺治二年十一月初九日上疏清廷,“恭谢天恩”。

但“天恩”不长,被俘仅一年,清廷便以“私匿印信,谋为不轨”作借口,将“故明诸王”斩尽杀绝。

迎春弘光帝当然不能幸免,所以谶语下句是:“一载赴黄梁”。

我们看“黄梁”的典故,“黄梁”典出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说的是唐玄宗开元七年,有道士吕翁,在邯郸一旅舍遇少年卢生。卢生言其穷困,吕翁以枕授之,时主人方蒸黍。

卢生一枕入梦,娶富美,中进士,步步高升。凿河济民,邦人利之,刻石纪德,升京兆尹。

皇帝方事戎狄,帝思将帅之才,卢生任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拓地千里,归朝册勋,恩礼极盛。

后为人所忌,被贬三年。再入为贤相,执政十余年,荣显一时。不料又遭人陷害,下狱之际,对妻子说,吾家有良田,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如今下场,思敝衣而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

数年后,平冤,复职,封公。子孙满堂,显贵天下,奢侈淫乐,享尽荣华。年渐衰迈,病中候问,名医上药,无微不至。上疏谢恩,皇帝赐诏,令高力士就第候省。是夕,薨。

卢生醒来,蒸黍未熟。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幡然醒悟,再拜而去。

“黄梁”典故,无人不晓,甚至成为成语“黄梁一梦”。

汤显祖据此改编为戏剧《邯郸记》,是“玉茗堂四梦”之一。

“黄梁梦”,或“邯郸梦”,说的是享尽荣华富贵,却到头一梦,梦醒之时,黄梁未熟。人生之适,不过如梦。

“一载赴黄梁”,同样是机带双敲:

上句“金闺花柳质”,是金国的人质。那么,“一载”就是一年,“赴黄梁”,就是赴黄梁之梦,最终是“薨”。

在“黄梁梦”中,卢生是过完了荣华一生,最后,“薨”,死了。

所以第一层意思,就是迎春弘光帝一年而死。符合弘光帝被俘后一年被杀的历史细节:1645年五月被俘,1646年五月被杀,正好是一年,所以迎春谶语写“一载”。

“载”,除了“年”的意思,还有“用车运”之意。弘光在南京被俘,是“车载”押到北京的,最终在北京被杀。所以按用车一载,然后赴黄梁,“薨”,也符合此人经历。

《红楼梦》中的多音多义,一石多鸟,比比皆是,都成了规律。比如上句“花柳质”的“质”字,既能理解为“资质”,也能理解为“人质”。我们读《红楼梦》,注意到这种多音多义,才能更多体会到红楼作者用字的精妙。

“一载赴黄梁”,还有一层意思,也符合弘光帝:

“黄梁梦”是享尽荣华富贵的美梦。在弘光帝一年而死之前,是身为皇帝也享尽了荣华富贵,多久?一载!弘光1644年五月登基,1645年五月被俘,正好一年。

所以“一载赴黄梁”还可理解为:弘光一年荣华,美梦一年而终。

请注意:“猖狂”的典故,“黄梁”的典故,都有“戎狄之事”!在“猖狂”的典故中,是赵充国平定戎羌;在“黄梁”的典故中,是卢生大破戎虏。正好对应“子系”的“孙”家,“负恩”的“金”国,西戎对东夷,妙!

现在就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迎春为什么“嫁”给姓“孙”的?

是姓“孙”的“金”国“负恩”,“夷”侵“汉”疆,弘光帝被俘为质,被“金”国软禁关押。

这种“质押”、“关押”的意思,原著中提醒过读者:

80回,迎春自己说的,姓“孙”的指着迎春的脸说:“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

正常情况下,丈夫能这样对待妻子?更何况这妻子是公府千金!

“把你准折卖给我的”:有无“质押”之意?

“打一顿撵在下房里”:有无“关押”之意?

所以我解“质押”、“关押”,不是瞎猜、胡说,都是根据原文、典故。比如“猖狂”:引用“先零猖狂,侵汉西疆”,其实意思很明显。对不愿去了解典故的读者,就只能看到表面的意思了。

弘光帝一年后被杀。所以在80回,迎春说离了姊妹们,眠思梦想,记挂旧房子,“死也甘心”,“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王夫人说是“丧话”,显然迎春死期已近。

正如《枕中记》: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红楼梦》,岂其梦也?明末清初,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迎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5: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二;子系中山狼,源自《西游记》的猢狲,姓孙的金猴,中山狼的典故;“猖狂”的典故,是“夷”侵“汉”疆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05 11:37・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07: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7:迎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四;“喜冤家”何解?“淫荡贪还构”何解?还构的典故;《红楼梦》中最无情的人是谁?质同蒲柳的典故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2】


(接上文,迎春判词解读)

第八支〖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解读:

迎春之曲,是“第八支”?

若按“元迎探惜”的正常顺序,迎春应排在探春之前。即便按重要程度、“用反”等原因,迎春也应紧随探春之后,放在湘云之前,至少应在妙玉之前吧?

即便随图谶之序,在图谶中迎春是第六,在曲中怎么就是第八?

还有,“喜冤家”的“喜”字,非常刺目。

“冤家”本义是仇人、死对头。又引申为“情人”,因又恨又爱。

可迎春对孙绍祖,既谈不上“情人”,又无“喜”可言,说仇人、死对头倒还符合。

我们一向对红楼作者的用字,深以为妙,对这个“喜”字,却当如何理解?

又是跟读者玩射覆,覆“喜”,射“福禄寿”。

“福禄寿喜”:本是中国神话中的四位神仙,是分别掌管降福、爵禄、长寿、吉祥的四神。

“福禄寿喜”在民间流传已久,是大众非常喜闻乐见的俗语,与“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四字词一样常见。有很多“福禄寿喜”的字画、年画等。

比如启功的“福禄寿喜”书法:




再如民间的“福禄寿喜”年画:




中国邮政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12年还发行了一套《福禄寿喜》的特种邮票,志号为2012-7。全套四枚,图案分别为篆字和花体字的“福”“禄”“寿”“喜”,同时配以蝙蝠、梅花鹿、仙鹤、喜鹊之图。


中国民间用蝙蝠的“蝠”表示“福”,用“鹿”表示“禄”,就是谐音法,在中华文化中很常见,《红楼梦》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第八支;覆“喜”,射“福禄寿”。

朱由崧:小字“福八”,又叫朱福八。还是“福王”。

我们一下就明白了。



中山狼,无情兽:

“中山狼”的典故,上文说过,马中锡讲“中山狼”,说的绝不仅仅是“狼”,是用比喻手法,讽刺“负恩之人”。

《红楼梦》中也一样,用“中山狼,无情兽”,指的绝不仅仅是“狼”和“兽”,而是“负恩之人”、“无情之人”!

《红楼梦》中有一人,以“无情”著称,人所共知:薛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而且,宝玉、黛玉都为读者指出过薛宝钗的“无情”。

所以,这个“中山狼,无情兽”,在反面指的正是薛宝钗代表的“金”国,满清。

跟上文解读的“中山狼”,“子系”的“孙”家,是“金”国,满清,完全一致。

“无情兽”,不是说“兽”,从文字上可对应到:“无情之人”。

“中山狼”,不是说“狼”,从文字上也有对应:“山中高士”。

“山中高士晶莹雪”的“薛”,典出“雪满山中高士卧”。

在《红楼梦》中,这个“薛”,是“雪满”!在作者生活的年代,以“金”为特征的“薛”、“满”,指什么?很显然:金国满清。

全不念当日根由:

“金”国,满清,是“负恩”之人,上文说过。从猛哥帖木儿到努尔哈赤,明朝都封为建州的都指挥使,对努尔哈赤更有扶持之恩。努尔哈赤却“全不念当日根由”,起兵反明,建立“金”国。其子孙更“不念当日根由”,夺明江山,还把朱明皇家斩尽杀绝。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甲戌本是“還搆”,庚辰本是“还構”,己卯本是“還構”。

“还构”,从正面读,完全不通。说几个版本都抄错,也说不通。

看《红楼梦》同时代的《康熙字典》: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

构:“【篇海】同構。楮木也。”

构:本义就是构树、楮树。

“楮”是多音字:除了chǔ,还有zhū音,“朱”!

还,也是多音字,还“音浮”。

“还构”,用多音来看,还、楮,念作:福、朱!

反面看,弘光帝朱由崧继承了福王朱常洵的荒淫、饮乐,书中又好色又酗酒的正是迎春反面的弘光帝。只是出于正面故事的合理性,不能写公府千金又好色又酗酒,所以把“又饮又淫”的特征,移到了迎春嫁的姓“孙”的身上。

一味的骄奢淫荡,正是“福、朱”,福王系的朱由崧,一味淫乐,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亡国。

这是从字典字义和《红楼梦》中常用的多音多义的角度来看的,再从典故的角度看,“还构”也是用典:

古文中只有被高欢所废的北魏皇帝元恭的《帝纪》中有“还构”这个词,《魏书·帝纪·卷十一》中“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

“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不正是弘光立朝的情况吗?甲申之难,崇祯吊死,京城失陷,国家处在危难关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朱明社稷危而复安,毁而还构。

还有比“还构”这个典故更贴切的吗?



以下,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的歌曲版。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表面看,是孙绍祖把佳人当贱婢,作践公府小姐。

反面同“金闺花柳质”一样。处于核心位置的字,是“侯门艳质”的“质”,和“公府千金”的“金”。而且,“质”的对偶字正是“金”。曲中再次出现“质”、“金”,明显是重复强调。也证明我们解读谶语“金闺花柳质”时,抓关键字“金”和“质”没有错。

同前,“质”还是“人质”、“质押”的“质”;“金”还是“金国”。

所以说“质同蒲柳”,“金似下流”。

迎春弘光帝作为人质,如同蒲柳一样低贱;下流的,是“金”。

“蒲柳”,典出《世说新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蒲柳的特征:入秋就凋谢。

在《红楼梦》中,“秋”一直是“金”国的关键字,“春”是朱明的关键字。迎春弘光,如同蒲柳,“望秋而落”,遇到“金国”就凋谢。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叹的是“魂魄”,说明是人新死。

荡悠悠:是吊死、勒死时的用词。

元春的曲中有“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我们解为脖子被勒、生命消耗的状态,指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

迎春的“荡悠悠”也一样,也是被满清勒死。前文“金累丝凤”,我们用谐音“金勒死凤”,解为金国勒死了迎春弘光帝。与“荡悠悠”被勒死的描写,可相互验证,不是孤证。

“一载荡悠悠”,与谶语中的“一载赴黄梁”一样,接着上句的“质”、“金”,被金国俘获后,正好一年,被金国勒死。与弘光帝的被俘、被杀历史细节,完全一致。

一载赴黄梁、一载荡悠悠:重复“一载”,一年!

弘光帝朱由崧做了“一年”的皇帝,被俘,“一年”后被勒死。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6:迎春判词图谶解读三;一载赴黄梁,是一年还是车载?赴黄梁的典故;金闺花柳质:为什么用“金闺”?质字何意?是金国的人质
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06 11:38・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07: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8: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独卧青灯古佛旁,看经独坐的典故: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勘破三春景不长,是哪“三春”?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3】


12.13 惜春
图: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谶: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读:

图中是古庙、美人,看经、独坐。

并没描述惜春的妆扮,是小姐妆扮,还是出家妆扮。但在下面的谶语中说明了:

“缁衣顿改昔年妆”,明确说明“缁衣”改了“昔年妆”。

缁衣:是僧尼之衣,并引申为佛教、僧尼。如唐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缁衣”。

“昔年妆”的“昔”,用谐音指出这是“惜春”之谶。同时说明,惜春改了以前的小姐妆扮,穿着僧尼之衣。

勘破三春景不长:

勘破:是佛教禅宗用语,看破、识透之意。

三春:表面是三月暮春,所以说“景不长”,春景将尽。

惜春是贾府四小姐,所以“三春”也指前面的元春、迎春、探春,三个姐姐好景不长。看到这层,千万别以为就是看到反面了,看到所隐真事了。如果看到的是惜春的三个姐姐,还是在正面。

反面,是看到元春的反面人物永历帝,迎春的反面人物弘光帝,探春的反面人物隆武帝。“三春”,即南明三帝。

所以,“勘破三春景不长”,是如同高僧看破了红尘,指惜春的反面人物看破了南明、“暮春”的“春景不长”,所以改了“缁衣”,皈依佛教了。

《红楼梦》中一直用“春”表示朱明,“春”、“花”都是朱明的关键字,“秋”是满清的关键字。所以,“暮春”、“春景不长”都是指朱明像春天一样,到了将尽之时。

在朱明将尽之时,“顿改昔年妆”,也是一件让当时的汉人泣血痛心之事:改妆,易服,改汉人衣冠,为金钱鼠尾、长袍马褂!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可怜尊贵的公侯小姐,孤独寂寞地守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这还是表面之意。

反面看,这里明显用了“独坐青灯”的典故:

我们看宋末刘辰翁的《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继承辛弃疾一派,受苏东坡、辛弃疾影响很深,风格豪放,慷慨沉郁。反映了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南宋遗民的生活状态、亡国心理,表现出浓厚的爱国之情和对故国故土的眷恋。

这首词第一句“铁马蒙毡”,点明京城临安已处于蒙古铁蹄蹂躏之下。“笛里番腔,街头戏鼓”,听到的都是“番腔”,不是故国歌声。

“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也是用典,用了同为亡国之人李煜的名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刘辰翁此时隐居故乡庐陵山中,所以说“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因为此时是“崖山海战”前一年,陆秀夫还没背着宋末帝跳海而亡。

宋亡后,刘辰翁矢志不仕蒙元,回乡隐居,埋头著书,拒不使用元朝年号,全用干支纪年。谁都知道:这是拒不承认蒙元。

《清史稿》也是,采用清朝的帝号和干支纪年,不用民国年号。很明显:不奉民国为正朔。

《红楼梦》呢?甲戌本、庚辰本等脂批本中,也是用干支纪年。用意同样很明显:不奉满清为正朔!

图中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谶语是:“独卧青灯”古佛旁。

因为“独坐青灯”太明显了,所以用了“独卧”,却在图中末字用了“独坐”。

“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独坐青灯:故国、月明。已经非常明显了!还要红楼作者怎么说?

这个青灯、古佛,古庙、看经,缁衣、改妆之人是谁?

此人特征很明显,自幼皈依佛教,终日礼佛 ---- 惠王朱常润。



第九支〖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解读: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是谶语中“勘破三春景不长”的歌曲版。

重复强调,要读者看破“三春”!是看破“三春”的反面之意。

“桃红柳绿”是典故,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朝烟”一作:“春烟”。

桃红柳绿待如何?带朝烟,或带春烟,都是“烟”。

先记下首句问读者“待如何”?典故是“带朝烟”。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韶华打灭:华灭。

清淡天和:清天。

华是“韶”华,韶是“舜”乐,“舜”是中华皇帝的代表,不是“夷”的帝王。前文多次强调过这点。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还是用典,还是唐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这首诗,占花名时探春占到,在前文“怡红夜宴”章节解读过。指出探春后来的高位和不归;芙蓉是黛玉,生在金秋,生不逢时。

桃、杏,都是春天之物,是“春”的代表。即便是天上、云中,一时盛、多,也是“春景不长”。

夭桃:是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典,强调的还是“华”!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到头来,谁捱过“金”秋?

“三春”也好,惜春也好,韶华也好,桃、杏也好,“华”也好,到最后谁捱过“金国”之秋?

没有人!

不仅芙蓉黛玉,探春和元春、迎春,没人捱过“金国”之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07: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9: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白杨村里、青枫林下的典故:青枫林下回天跸;连天衰草遮坟墓,黛玉的衰草寒烟典故:后庭遗曲,亡国恨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4】


(接上文,惜春身份和判词解读)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几句也都是用典。

“白杨”典故,我们看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相邻的两首古诗。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
“白杨”:都是描写“坟、墓”的诗句。

所以曲中写“白杨村里人呜咽”。是因为“下有陈死人”,所以在坟墓呜咽,痛哭死去的亲人。

“青枫林下”显然是用唐诗典故,孙逖的《丹阳行》: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燬。
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
诗中写的是丹阳,金陵。

五胡乱华,洛阳、长安两京失陷,所以诗中写“京都乱如燬”,“双阙戎虏间”。

衣冠南渡,五马渡江,司马睿“一马化为龙”,建立东晋,建都建康,即诗中的金陵、旧都、建业,就是南京。

石头,是石头城,南京的古称。京口,是丹阳北边的镇江。

青枫林下:“回天跸”,“转国容”。

天跸:是天子出行的车驾。国容:是国家礼仪,国家景象。

“回天跸”是天子出行的车驾不得不转回。因为“京口拒戎锋”,成了拒“戎虏”的“战场”,北方之地都改变了“国容”,被“戎虏”占领了。

所以说不见“河阳”树,故都洛阳北边的河阳,当然见不到了。

所以写只听到“建业”钟,建业是南京,是衣冠南渡后的都城。

在京都城门看不见“河阳”树,在皇帝车道只听到“建业”钟;青枫林下,皇帝车驾只能转回;杜若洲前,国家容貌已经改变。

这,便是诗人笔下的“痛失山河”!

诗是含蓄的情感表达,是含蓄的美,不是赤裸裸。中华的诗词、国画,甚至音乐,都讲求美的含蓄,这是国画、国乐、国学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不同于欧美非洲,也不同于游牧民族。

像《武林外传》中钱掌柜说的,一个美女,绝不是赤裸裸地站在你面前,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就被大嘴“油爆枇杷”了。

读《红楼梦》,“油爆枇杷”何其多!让我等奈何?万事成蹉跎!

我们把这种“含蓄的美”,称为“东方神韵”。

这种神韵,这种含蓄,源自诗经离骚,继之汉唐诗赋,早已融进这个民族的审美血液中了。

“青枫林下回天跸”如此,“杜若洲前转国容”也是,“青枫林下鬼吟哦”又何尝不是?

诗中的“杜若洲”,用《九歌·湘君》中的典故,“采芳洲兮杜若”。

在《红楼梦》中,也有“杜若蘅芜”,“杜若香飘明月洲”,说的正是薛宝钗的“蘅芜苑”。

“青枫林下鬼吟哦”:典出“青枫林下回天跸”,这样的诗句,这样的含义,金陵、旧都,“回天跸”、“转国容”,作者何意?不言而喻。

“青枫林下”吟哦的鬼,是“回天跸”的天子!“胡人”乱华,衣冠南渡,是都城在金陵、南京的天子!是最后丢了两京的皇帝!

对“油爆枇杷”的大嘴,岂止“不言而喻”?简直言了也不喻!大嘴不管秀才说的“藏一半儿、露一半儿”,不管露的是什么,也不管藏的是什么,把“琵琶”理解为“枇杷”,直接“油爆”完事儿。



连天衰草遮坟墓:

像读王维的诗,脑补此句图景:一片坟墓之上,遮着连天衰草。

在唐宋诗词中,“连天衰草”和“衰草”的典故很多,这里遮满坟墓的“衰草”,到底用的是哪个典故?

《红楼梦》中,也多次用到“连天衰草”和“衰草”:

甄士隐解注《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贾宝玉杜撰《芙蓉诔》: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
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可还记得潇湘妃子的《菊梦》?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衰草枯杨”,“连天衰草”,“衰草寒烟”,一下便明白了。

看典故:“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词,王安石的《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意,王安石这首《金陵怀古》,写的还是“金陵”!跟“青枫林下”的典故一样,也是写“金陵”。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建都“金陵”,就是南京。

《红楼梦》中,贾雨村也说过“金陵地界”、“六朝遗迹”、“进了石头城”的话。

“六朝旧事”、“六朝遗迹”,说的都是南京的往事!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更是直接用了杜牧的名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们也就知道了“寒烟衰草”的“寒烟”,原来是“烟笼寒水”。

中国最著名的“亡国之音”,便是陈后主的“后庭遗曲”!

所以黛玉说“衰草寒烟无限情”,是什么情?“亡国恨”!

所以黛玉跟读者说“同谁诉?”黛玉的“衰草寒烟”之情,读者可知?读者不知亡国恨,黛玉提醒后庭花。

对“连天衰草遮坟墓”的“衰草”,作者同样提醒过读者,首句便问读者“待如何”?典故是“带朝烟”。

对第一句就提醒读者“烟”,和黛玉在菊花诗中提醒“衰草寒烟”,第一回便提醒读者“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怎么就能用来解读第五回这句“连天衰草遮坟墓”呢?这不是胡乱联系吗?

我们在此文开始的“读红楼梦方法总结”中,就回答了这些问题,总结了《红楼梦》中的一些规律和解读方法,像关键字法,系统性,前后联系,重复强调等。

“连天衰草遮坟墓”,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不就是一个意思吗?都是往事随流水,只留下了坟墓,和衰草。

往事知多少?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所以这个“衰草枯杨”的“坟墓”,人呜咽,鬼吟哦,为什么?亡国恨!痛失山河!痛失亲人!

(惜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8: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独卧青灯古佛旁,看经独坐的典故: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勘破三春景不长,是哪“三春”?
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3-05-10 11:35・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画?【.宁国府+紫禁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从宁国府宗祠的大玄机看贾府的真实来历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2017-02-27 07:39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从第五十三回宁国府祭祖看贾府的真相: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庚辰眉批:此联宜掉转。】
  亦衍圣公所书。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铜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首先看宁国府的九道门,明清的官员家的大门是不允许超过五道的。霍国玲女士发现宁国府的九道门正好对应着紫禁城外朝中轴线上的九座主要建筑:

  大门 —— 正阳门(俗称前门)
  仪门 —— 大明门(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后大清门在修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即现在的毛主席纪念堂所在地))
  大厅 —— 承天门(即天安门)
  暖阁 —— 端门
  内厅 —— 午门
  内三门 —— 皇极门(即太和门)及其两侧的昭德门、贞度门
  内仪门 —— 皇极殿(即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内塞门 —— 中极殿(即中和殿)
  正堂 —— 建极殿(即保和殿)

  午门是紫禁城外朝的内外分界线,所以作者自内厅以内,都加上了“内”字暗示是自午门以内;皇极殿是用来举行盛大仪典的,所以朱慈炤为它起名“内仪门”;大明门是大内第一正门,只有举行重大仪典时才使用,因此被作者命名为“仪门”。只有在举行重大仪典时,这些建筑物的大门才会一路大开,宁国府除夕祭祀时一路九门大开,正是影射此处。


  国公宗祠只能有三间正堂,但贾府的是“五间正殿”,这无不是暗指贾府的帝王规制。贾府宗祠内有“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正是影射紫禁城中的太庙戟门(是一座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也正是紫禁城太庙中的白石铺地,遍布古柏。书中又写进宗祠前要在暖阁下轿,是暗指进入太庙前必须要在午门外的端门前下轿。贾府就是北京紫禁城!



  再看长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庚辰眉批:此联宜掉转。】” 脂批说要调转看,其实就是说长联的意思是说贾家是“功名貫天”让百姓“肝脑涂地”愿意万死效忠的紫禁城帝王家!

    (有人提出【庚辰眉批:此联宜掉转。】乃是指此对联违背了上下联仄起平收的规矩。 但问题在于“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是特殊的分段式的“长联”。 对于分段式长对联,“仄起平收”主要是对前半部分的主题词有要求,也就是“肝脑涂地,功名贯天”要符合仄起平落;而对后半部分的附加句则不严格要求。比如:苏东坡对黄庭坚联:“(黄庭坚)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苏东坡) 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又比如江西樟树铺惠列侯聂友庙联:“聂生三耳,听天听地听阴阳;丁着一钩,悬国悬民悬社稷。”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宁国府的这副长联要注意的是对联的上下联的内容顺序要调转,而非平仄。)





“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

  其中的“朱”、“照”、“金龙”以及后面的“大明”、“照”,正是暗示本应是“大明帝王”的“朱”慈“照”!

      
       见《明史。诸王传五》前部总写:“庄烈帝诸子:太子慈烺;怀王慈烜;定王慈炯;(四皇子)永王慈照; (五皇子)悼灵王慈焕; 悼怀王” ;后部详细介绍:“田贵妃生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同一部《明史》,四皇子名既作“慈照”又作“慈炤”,“炤”是“照”的同音异体字,“炤”是完全等同于“照”的,“炤”和“照”完全是一回事,故字体之异就不再多言了。


  再看“九龙金匾”边的对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九龙”,帝王仪制!

  “光昭”合起来为“照”,“炤”是“照”的同音异体字,“照”就是“炤”,作者两度自曝名字朱慈炤!

  “日月”合起来为“明”!

  “功名无间及儿孙。”乃是世袭永继之意! 暗藏“永”字!


  一般爵位都是世降一等,宁国府从宁国公传到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再到三品威烈将军贾珍,最后到江宁县监生贾蓉,如何敢称“功名无间及子孙”呢?更不要提这是“先皇御笔”的九龙金匾和对联!

  原来这“先皇御笔”的九龙金匾和对联是作者正告读者:吾乃先皇崇祯帝御封的永王----大明仅存的唯一正统皇嗣朱慈炤是也!





再看“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慎终追远” “至今黎庶念荣宁”写得明白:朱明已亡,“荣宁”皆成昨日追忆,都已不复存在!《红楼梦》一书是追忆痛悼朱明的朱楼梦!而非宁灭荣兴的水国吟!







         《红楼梦》中湘云穿龙袍(后面详解),修仙服丹而亡的贾敬升天要用皇帝驾崩的专用词“宾天”,贾府同北京紫禁城一样布局一般大小,正都是朱慈炤明告读者贾府就是北京的帝王家!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 。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书名
太上感应篇

别名
《感应篇》

作者
佚名

类别
古籍


译者
李朝杰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
9787802573437

出现时间
宋代

目录
1介绍
2内容概要
3原文
4白话文
5思想
6内涵
7历史
8补遗
9现实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太上感应篇》 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

《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正统道藏》太清部有《感应篇》三十卷,题"李昌龄传,郑清之赞。"《重刊道藏辑要》有《太上感应篇集注》等,《道藏精华录百种》有《太上感应篇樾义》二卷。该文思想可上溯至天师道的《赤松子章历》等书。《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人感应"和"道教承负思想"。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

折叠太上
折叠主旨
《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
地,必有报应也。"意即所谓"感应"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接着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

折叠理论
《太上感应篇》认为,"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于是人们的作为通过天地鬼神来裁决。当人非义而动、背理而行时,就会"大则夺纪、小则夺算",而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最终"算尽则死",人就离开了人世;如果死有余辜,还将殃及子孙。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翼。"若改恶从善,则将转祸为福。

折叠观念
该书中的承负观念,虽然与佛教因果报应有些相似,但又与佛教观念有一定的不同。佛教认为因果通前世、今世、后世三世,该书则
太上感应篇书影
太上感应篇书影
更强调现世与人对环境的蝴蝶效应,作恶有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消亡。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学,现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视现世,更加珍惜现实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长生者",就必须回避大大小小"有数百事"的过错,而与避恶相统一的是趋善,"善"能使人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得道成仙。因此,《感应篇》大谈行善的好处,它在道教宣扬的人生最高境界--得道成仙的理想下,竖起了一架可以登临的梯子,即现实的行善心态与落实。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概要
在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中以及各类道书中,成仙术多是外炼丹药、服食神果仙花、苦诵经文,甚至有朝一日骑龙乘鹤飞升,或是内练真气。这些成仙途径或空虚,或玄妙,都那么令人难以捉摸。而在《感应篇》中,"行善"成为成仙唯一的、现实的手段。"夫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里的"善",不再是《列仙传》中马师皇拯救神龙、子英善待金鲤的那种具有神话色彩的善,而是从家庭、社会人际伦理关系出发的生活准则。"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等。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辜,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折叠编辑本段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白话文: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
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人活一百天叫一算,十二年叫一纪)。不但年寿被减,而且罚他贫困损耗。患难的事情纷至沓来,大家都厌恨他,刑罚祸害跟着而来。吉祥之事,没有他的份儿。凶煞恶煞使他受灾殃。到了年寿已减尽时,就是死期。
还有三台神君、北斗神君,他们在人的头上,记录人的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的身体中,每到庚申日(每六十天有一日)时常进见天曹,检举人的罪过。每月最后一天,灶神也会检举一家的罪过。
罪过较大的就被夺除寿命十二年,罪过较小的削减百天。大小罪过,共有一百多种。想延年益寿的人,先要避免大小过错。
合乎道理的就要前进去做,不合乎道理的就必须退避不为。不走邪恶之途,不在暗处欺人。积聚德业,累进功绩。要将慈悲心扩及万物。对君长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兄长友爱弟弟,弟弟尊敬兄长。端正自己,劝化别人。怜悯孤独者,周济鳏寡者,尊敬衰老者,关怀年幼者。昆虫和草木,仍然不可以伤害。应该怜悯他人因作恶所招得的凶祸,赞叹他人因行善所获得的福报。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看见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样高兴;看见他人有所损失,就如同自己损失一样难过。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阻止恶行,赞扬善行。把多的推让他人,自己则取少的部分。受到侮辱也不怨恨。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感到意外,而不知所措。布施恩惠,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后,不再追溯后悔。
这里所说的善人,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也会保佑他,福报官禄会跟随他,众邪都远离他,善神也会保卫他。所作的事必定会成功,神仙的境界可以有达成的希望。想要求证天仙的人,应当积集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求证地仙的人,应当积集三百件善事。
如果对不正当的事动念头,违反道理做事,做了坏事,反说自己能干,忍心残杀人或物,暗中加害好人,背后欺瞒元首或双亲,对教师傲慢,对自己的职务不尽责,哄骗外行人,诽谤同学,以不实冤枉好人,以假充真骗人,挑剔同族亲戚。攻其阴私,气质刚暴无慈爱心,性情凶狠乖戾,一意孤行,不听善劝。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亲近恶人歹事,远离善人好事。为争取功赏,不顾民间疾苦,为求得宠,不惜用尽欺巧方法拍马屁,去迎合上峰的意思。接受别人恩惠不感谢不报答,受别人欺辱,怀恨于心,念念不休。看不起百姓,不重视民情。不为国为民,反而违法乱搅。奖赏不义之人,弄罚无罪的人。谋财害命,用计谋使人丢官司,然后乘机取而代之。杀死投城降服的人,驱逐正人,排拒贤人。凌辱孤儿,逼迫寡妇。接受贿赂,不遵照法律处理事件,是非曲直不明辨,只因贿赂瞎了眼。轻罪判重弄。看到临死刑的人,不哀怜,反而嗔怒他。不知廉耻,丧失天良,自己的罪过,故意牵扯别人,把济世养生的技艺,保密不公开。对圣贤讥笑又诽谤,迫害有道德的人。
射杀飞禽,赶捉走兽,掘挖蛰虫,吓惊栖鸟,毁损洞穴鸟巢,使虫鸟走兽无法居住,伤害怀孕的动物,弄破它们的蛋。希望别人有过失,怕别人成功,百般破坏,使别人陷于危险境地,以求得自己的安稳,扣减别人财物,增加自己利益,用自己不好的,换取别人好的,为了图谋私利,不惜妨害公益。偷取别人技能,如作品,设计图案,专利品等,掩蔽别人的优点,宣扬别人的丑事,指摘别人的阴私秘密,消耗或浪费别人的财物,搬弄是非,使人与至亲反目分离。侵夺别人心爱之物。帮助别人为非作歹,放纵意志,作威作福。侮辱他人以求自己胜利。损伤别人农作物,破坏人家的婚姻。
取非财致富,不知行善反而骄奢,侥幸逃过刑罚或难关,竟还敢做出没廉耻的事。别人所做的恩德,硬说自己的功劳,自己有过犯,则推到别人身上。自己该受的灾祸,自己的罪恶,移嫁他人。不务实际,凭财势奸巧争得地位,奖赏等美名,包藏奸诈害人之心。挫折别人才能,使人不能舒展,掩饰自己短处,不肯认错,仗著威势,胁迫他人,顺己之所为。放纵暴戾心性,或纵容恶人杀伤人物生命。为了时髦而裁制衣着,为自己的口腹,宰杀动物烹煮来吃,把养人的谷物,任意抛弃不珍惜。劳役人民,扰害百姓。使人破产,乘机取他的财宝,破坏堤防或放起大火,造成别人家宅毁坏,生命死伤。别人的事业具有规模,故意弄乱它,使之前功尽弃不能成功。损坏别人的器具物品,使他无法使用。
看到别人荣华贵显,希望他被降免。别人发财,希望他破产亡家。看到他人妻女貌美,便起了邪淫之心。欠人财物,希望他死,不必还债。非分的奢求,不能遂心,就咒骂怀恨他人。人家有不如意时,就议论他平日的过错。见外貌丑怪的人,不怜悯,反而讥笑,见人有才能,不称赞反而贬抑他。
暗地里埋下蛊毒,用邪术妖法魇魅人,用毒药杀伤花草树木。对老师怀恨,发怒,无礼之至。不孝双亲,不敬兄妹。取求之间诉诸强权,不讲情理法,喜欢用奸计暗取或恃强夺取。为求财富而掳人劫夺财物。不脚踏实地,以奸巧弄假的手段求得升迁。赏罚偏私,不公平,安逸享乐,放纵不节制。对部属佣人,刻薄残暴,虚张声势,使人害怕。
不如意的事,一味怨尤。风雨不调顺,就诃责怒骂。搬弄是非,使人打斗诉讼,从中取利,盲目加入不法的盟帮,会,社,随声附和。采纳妻妾不合道理的话,违背父母的教训。喜新厌旧,口是心非,贪污钱财,欺瞒上司。捏造不利人的坏话,造谣毁谤平白无辜的人。毁坏别人的名誉和人格,自以为正直,污骂神明自以为公正。离弃顺天理的事,去效法逆天理的事,背离至亲骨肉,反而向外人献殷勤。存心不良,反叫天地做见证,做污秽事,请神明照察。
施舍财物,后又懊悔,欠人财物不肯偿还。不守本分,妄想钻谋名利富贵。把精力都放在奢侈豪华布置。邪淫过分,纵欲不节。内心恶毒,外貌慈和。把变质脏腐的食物,拿给人吃。以妖法邪术迷惑大众。尺度不公,买入量长,卖出量短,秤升不平,卖出称轻,买入称重,以假货掺杂在真货内卖出。以不当正当方法获取利益。仗势恃财强迫清白人家操守贱业,欺骗愚笨的人。对名利财势,贪得无厌。对天地神祗咒诅,证明自己理直。
嗜酒如命的人,容易做出违反德性的事。与家人怨忿争执不忍让,男人不忠实,不行善。女人不温柔和顺。丈夫不善待妻子,造成家庭失和,太太对丈夫不敬重。夫妻之间,说话往往夸张不实。并且时常起嫉妒疑忌之心。先生对妻子儿女有不得体的言行,媳妇对公公婆婆不孝敬。对去世的父母祖宗,安葬时违礼制或祭祀不虔诚。违背长上的教令。平日所作所为,尽是对个人社会国家无益的事,暗中怀有私心。心有怨恨,自咒又咒人,待人不公,偏袒自己喜欢的人,排斥自己讨厌的人。
跨越水井或炉灶。跳过食物或人身。溺婴打胎。行为不能光明正大。月底年终歌舞,会误了正经事。每月初一及恨气恼,每天清晨怨而号哭,面向北方,擤鼻涕,吐痰,大小便。面向炉灶歌唱哭泣。用灶火点燃线香。用污秽不洁净之木柴烧饭菜,夜间起来赤身露体,一年八大节气:四立二分二至,施行刑罚。对流星吐口液,手指彩虹,常常以手指日月星,以眼注视日月。春季烧山林猎捕走兽。向北方口出恶言。无缘无故,杀伤龟蛇。
像以上的这些罪过,司命之神会随著所犯的轻重,夺除他的寿命(重的十二年,轻的一百天),寿命夺尽就死了。如果死后还有未完的罪责,就会殃及子孙。又有各种蛮横霸占他人财物的人,司命之神就会估算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情况,来让他遭受相等的报应,渐渐至于死丧;如果罪恶还不至于死丧,就会有水灾、火灾、盗贼、遗失器物、疾病、口舌等灾祸,来作为妄取的等量报应。又有冤枉杀人的,就像换取刀兵相杀一样。夺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吃有毒的肉来救饥饿,喝有毒的酒来止渴一样,不但不能暂时填饱肚子,死亡也会随即到来。
心中起了善念,善事虽然还没有做,但吉神已经跟随著他;如果心中起了恶念,恶事虽然还没有做,但凶神已经跟随著他。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所以下功夫从口讲、眼观、行动三样开始,吉祥的人,语善、视善、行善,一天有三件善行,积满三年,上天必定降给他福报。凶恶的人,语恶、视恶、行恶,一天有三件恶行,积满了三年,上天必定会降给他灾祸。为什么不勤勉地行善去恶呢?
折叠编辑本段思想
《太上感应篇》 它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太上感应篇展示
太上感应篇展示
则体现了儒家伦理。在儒家学说中,尤其强调五伦纲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亦以"扰乱国政","违逆上命"、"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为恶行的准则。可以说,《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和佛教因果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

折叠编辑本段内涵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 。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都有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过之神,天上的三台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们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人应该敬畏他们,对象征神鬼的日、月等物皆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视作恶行;而"无故杀龟打蛇"也会引起"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太上感应篇》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它以儒家现实的封建伦理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保证国家、社会、家庭的严谨秩序,故而博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同时,那些诚心修道者也推崇它,因为它不同于一味要求人们凝神思道,清心静虑的心灵修炼术,而是具体、现实地提出了行善得道的方式,这使得世俗道教从精神道教中分离出来,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现实的生活方式也能到达得道成仙的人生境界的愿望。

宋理宗在卷首亲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此后,为之作序、作注者代不乏人,影响十分广泛,乃至日本、朝鲜等国,皆有此书的流布。书中大义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若想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书中还列举了诸善与众恶条文,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

但在元代,《太上感应篇》既当过宠儿也当过弃儿。这就是元世祖在位前后有一场佛道论辩闹剧波及到对"伪道书"的禁毁。开始还没将它列入禁书目录,后来由于扩大了禁目范围才无从幸免。

折叠编辑本段补遗
成书时间和作者

《太上感应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自古迄今说法甚多。有人认为《太上感应篇》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如清光绪年间许越身在《太上宝筏序》中说:"《感应篇》与《道德经》同出于道祖李伯阳手笔。"也有人认为其书汉代就有,毛金兰在清同治年间叙述道:"尝考洪楚产云:"《感应》一书,历汉而唐,自宋而明,敬奉已久。'"还有人认为其书成于魏晋,作者是葛洪或慕容皝。征诸史籍,这些说法或为市井侈谈,或为臆测之说,无法令人相信其真实性。

正史记载

最早著录《太上感应篇》的正史是《宋史》。《宋史·艺文志》记载:"李昌龄《感应篇》一卷",许多人据此认定《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宋代,作者是李昌龄,清朝人惠栋、俞樾都持此说。

在宋代,至少有两位叫李昌龄的人。

一是北宋初年做过右拾遗、字天锡的李昌龄,《宋史》卷287 有他的本传;

一是南宋初年被称为"蜀士"或"汉嘉夹江隐者"的李昌龄。

惠栋等人认为是李天锡,也就是说,《太上感应篇》成于北宋初年。当今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南宋的李昌龄,即该书成于南宋初年。事实上,这两种意见均失于考订,为史书所误,因为《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是不准确的,无论是北宋初的还是南宋初的李昌龄都不曾作过《太上感应篇》。

要弄清这一点,只要注意以下的史实就行了;

一是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赐封为虚静先生的正乙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颂文讲:"人之一性,湛然圆寂。涉境对动,种种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狱。敬诵斯文,发立汗下。煨烬心火,驯服气马。既以自镜,且告来者。"这篇颂文收录在《道藏》中,题为《虚静天师颂》。

二是《太上感应篇》在北宋末年已被收录在《政和万寿道藏》中,这部《道藏》在南宋淳熙年间被太乙宫全部抄录,宋孝宗赐名为《琼章宝藏》,后来太乙宫道士胡莹微曾在《琼章宝藏》中读过《太上感应篇》。以上两点表明,在南宋之前《太上感应篇》即已成书。

三是《太上感应篇》的广泛流传是从南宋初年开始的,当时的官修和私修的目录之书也开始著录此书。而北宋的史籍中却寻不到《太上感应篇》的任何踪迹,如果此书真的成于北宋初年,以北宋统治者对道教典籍的重视及李天锡的地位,《感应篇》是不会没有影响的。这说明《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北宋末年,在南宋初年开始广为流传。

在《红楼梦》中提及

《红楼梦》中"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回中提到贾迎春翻阅《太上感应篇》,恰好准确点出了贾迎春的为人和性格。

在《子夜》中提及

《子夜》中"吴老太爷进城"一回中提到吴老太爷以《太上感应篇》为行为准则,恰好准确点出了吴老太爷与旧社会的为人和性格。

折叠编辑本段现实意义
《太上感应篇》作为一部道教经典,它所阐扬的入世行善以求长生乃至成仙的理论,使积善成仙这一修持法门得以流行推广,从而便利民众修道。该典籍含摄了儒、道两家的主流思想,最大限度地扩充社会的行善群体,促进了人间善业的发展。《太上感应篇》作为一本道德行为手册,加之其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提倡,更是对当今创和谐社会的实践与完成有积极明确的指导作用。

《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它成书于我国北宋末年,其作者不详。它是一部篇幅很短的道教典籍,全文仅1274个字。该道经由道教基本理念、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善恶报应说这三大素材结合而成,是三教合流较为成熟的产物。《太上感应篇》因其知名度倍受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的评注,然而他们多为考究该经的形成渊源或文本特征。为此,鄙文尝试性地对《太上感应篇》的现实意义作一探讨,望大家指正。

一. 推广积善法门便利民众修道

纵观宋以前的修仙法门大致有以下情形:先秦时期主要以"养神"、"服气"、"炼气"、"饵药"、"祀祷"方法求"羽化而登仙"。至秦始皇及汉武帝,人们既贵长生不死药,亦重坛场祷祀。其后《太平经》主要推介守一存神法门。东汉张陵五斗米道重视符箓咒语。东晋《上清经》则重存守人身三丹田之三一,及存守脑部九宫之"雄一"、"雌一"。先秦至唐,人们多重视外丹,即以矿物、植物等为材料,炼化成上、中、下三种药物(多以黄白为大药),欲借外在药物来改变自身体质,去除肉质凡胎而达长生、成仙。但因服食外丹有较大副作用,唐末人们改而修炼内丹。内丹即用导引吐纳、避谷食气等方法,以人身上、中、下丹田为鼎炉,炼化后天的精、气、神,使其转与先天的元精、元气、元神合为一体,以求长生、升仙。

《太上感应篇》当然也谈长生求仙,然绝口不提修炼、服食、导引、符箓,而只言:"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1]11"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1]12虽然早在《太平经》就认为,天地之间,寿最为善,积德行善乃长寿升天的要道。也尽管积善成仙说是先由西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提出进而被《太上感应篇》所吸收的,但积善成仙的修道法门却是随着《太上感应篇》的问世与流行,才逐渐受人们重视并践行的。宋代以降,在凡俗生活中成仙了道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取向,行善积德也演变成为一种必须的宗教实践,与其它修持方式相得益彰。如明清时期的道教修炼以行善积德为外功,认为只有多积外功,才能最终使内丹修炼有所成就。再如清末民初出现于四川西部的飞鸾教,其修持方法也是以静坐炼丹,彻悟至道为内功,而以力行善事、广积阴功为外功。[2]26-32或许是因为《太上感应篇》出现之前的积善成仙说犹如一缕轻烟般若隐若现,而其之后该修炼法门便如熊熊烈火般一览无余,方才有学者将今日道教的行善法门归始于《太上感应篇》,而无视《太平经》抑或《抱朴子内篇》。确切地说,《太上感应篇》对积善成仙的修道法门起到推广的作用,而并非其首创。该经对积善成仙法门的发扬与推广,一定程度上使道教的长生修仙术不再专属于贵族,也使修道之人可以摆脱以往服食炼养、斋醮科仪的繁缛礼节,为广大普通民众开启了相对便利的修道方式。

二. 融汇儒道思想广促人间善业

《太上感应篇》含有儒道两家思想。

第一,道之求长生、成仙,齐物畏神的思想。如经中提到道教的司功过之神:三台北斗神灵、三尸神、灶神,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人的表现,记录人们的罪过,以让天曹依此对恶者进行处罚。

第二,儒之伦理道德规范。占有该经最大篇幅的众善诸恶之说,共列出26条善行和170条恶行,多以儒家"三纲"、"五常"之义理为判断标准,如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衿孤恤寡,敬老怀幼"、"不彰人短,不炫己长"等为善举,而判"阴贼良善,暗侮君亲"、"虚诬诈伪,攻讦宗亲"、"轻蔑天民、扰乱国政"等为恶行。俞樾评价该书说:"此篇虽道家之书,实不悖乎儒家之旨"。

第三,道家三缄其口,三善、三恶、古之慎言之说。因而《太上感应篇》所言"吉人语善、视善、行善"、"凶人语恶、视恶、行恶"等。众善诸恶中的"纵暴杀伤"、"口是心非"、"造作恶语,谗毁平人"、"贪婪无厌"、"每好矜夸,常行妒忌"等,也多来自儒道。

《太上感应篇》不仅只简单地兼容了儒道思想,更是"突出了传统宗法性宗教的宗教思想--天道承负。大大缩小了宗教界限,得以劝化更多不同社会背景的群体行善积德。

再之,《太上感应篇》流传之广,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牧,各阶级各阶层几乎都有它的信奉者。当时许多世代书香人家,尽管门口贴着"僧道无缘"的标语,但在他们的案头大都放着教导子孙的教育范本,如《太上感应篇》与《文昌孝经》等。

其次,《太上感应篇》流传之久,从北宋真宗开始,赐钱刊刻,大显于世,历代受到推崇。半个世纪以前,佛家重印了《太上感应篇》,印光法师还亲自作序褒扬。而在七八年前,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又将其加以大量影印。一千多年来,这种善思想的传播也渐渐形成了以慈善为荣的社会风气。回顾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在官办慈善事业鼎盛的宋元时期,私人慈善活动开始零星出现,如范仲俺的"义田"、刘宰的"粥局"、朱熹的社仓等。至明清时期,社会慈善事业处于巅峰状态,诸如育婴社、普济堂、同善会、清节堂等大量的民间慈善团体组织也开始涌现。素有"古今第一善书"之称的《太上感应篇》,凭其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对人间善业的兴起、发展、普及自当功劳不小吧。

三. 倡导除恶行善助创和谐社会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则再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然而创和谐社会的实践已达数年之久了,社会各个领域的诸多不和谐现象仍屡见不鲜,如奢靡浪费、家庭纠纷、盗窃抢劫、巧取豪夺、贪赃枉法、毁坏生态等等。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曾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作过全面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从该阐述中,我们可推知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两个内涵: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所以若能促使这些关系趋于和谐,即是在创和谐社会了,而《太上感应篇》里所竭力提倡的行善去恶思想对此有导向作用。

《太上感应篇》首先宣劝了25个善举,如:"不履邪径,不欺暗室"、"忠孝友悌,正人化己"、"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积功累德,慈心于物"等等,实则教导我们树立善信念,并以慈善之心为人处世。倘若人人之心皆慈,人间之举皆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有什么理由不和谐呢?"行善积德"当属化解一切不和谐因素的良方。接着《太上感应篇》所竭力主张去除的170个恶行涉及世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有关个人品行、家庭、经济、政治和对自然界的态度等,林林总总,面面俱到。该作者认为,在个人品行方面的恶行有:"以恶为能,忍作残害"、"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讪谤圣贤,侵凌道德"、"耗人货材,离人骨肉"、"乘危迫胁,纵暴杀伤"、"斗合争讼"、"贪冒于财,欺罔其上"等等;在家庭方面的恶行主要有:"抵触父兄"、"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等等;经商的恶行有:"短尺狭度,轻称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等等。为官的恶行有:"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妄逐朋党"等等;对待自然所犯的恶行如:"用药杀树"、"诃风骂雨"、"无故杀龟打蛇"等等。世人但凡自省,在这物欲横流、钱权至上的社会里,此中有多少恶行是我们司空见惯并且习以为常了的 呢?诸恶不除,和谐社会永远只可能存在我们口头上,或在来世的彼岸里。所以,在当今邪恶已经累行的社会时期,"惩恶除恶"必然该是创和谐的一大手段。只要人人力除身上的种种恶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则将逐渐趋于和谐。若每个人都积极响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谐社会离我们还会远吗?

综上所述,《太上感应篇》虽生于中古,但对当时及现今广大民众修道成仙,对人间善业的发展,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都有不匪的现实意义,是一部极具生命活力的不老道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7: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画?【崇悊+禳明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高士咏·黔娄先生

[唐代]
吴筠

全文
拼音
译文
赏析
完善
复制
黔娄蕴雅操,守约遗代华。【朱由检字德约】
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
哲妻配明德,既没辩正邪。
辞禄乃余贵,表谥良可嘉。【{允载时良正}】
该古诗《高士咏·黔娄先生》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d20843ac9bd2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06: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鬓<大观楼长联>全文翻译
slaybear2013.06.20浏览489次外语分享举报
1个回答
BDKf9291
2013.06.20
满意答案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大观楼长联注解  

上联可译为: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的面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一片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叫人欣喜啊!  

请看:东边的金马山像神骏在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如凤凰在飞舞,北面的长虫山犹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似白鹤在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胜境,登上高楼欣赏一番呢?看那远处像螃蟹一样大的岛屿,像螺丝一般小的沙洲,像少女梳理秀发般摇曳的垂柳,还有满目皆景的水草、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犹如翡翠一般的小岛,天上飞动着的灿烂红霞。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垂的金稻,明媚阳光下的万倾沙滩,夏季花红叶绿的芙蓉,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可译为: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面对苍天感叹:历史上那些滚滚英雄,如  
今还有谁存在呢?  

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一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制造战船,操练水兵;唐中宗统一南诏后,在弥渡立过铁柱刻书以记功德;宋太祖在地图前挥动玉釜划大渡河为界;元世祖挥师南下,乘皮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烈丰功,是何等的显赫,真是费尽了移山心力!然而转眼之间朝代更换,如早晨的云、晚上的雨一样不能持久,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功德碑变成了断石残碑,在苍烟落日的照耀下倍感凄凉。到头来,只不过赢得了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20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07: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来!《红楼梦》里的诗渡瓜洲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2022-10-08 21:11
有人说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便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作者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确实,曹雪芹在写作时也是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非常真实。作为千年诗渡的瓜洲在书中更是被反复提起,与《红楼梦》,与曹雪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1
曹雪芹与瓜洲
作为江宁织造曹氏家族的一员,曹雪芹对于瓜洲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曹寅曾无数次泊船或者航行于瓜洲和京口之间,当年也写诗吟咏瓜洲的壮丽和繁盛......种种迹象表明曹雪芹相当熟悉瓜洲起航去往江南的水陆交通情况。而在瓜洲当地,时至今日还流传着曹雪芹画天官的故事。

一年冬天,曹雪芹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雇一只小船,顺大运河南下到瓜洲,遇漫天大雪,过不了长江,他登上大观楼眺望风雪长江美景,正好被瓜洲商人沈觐宸遇到,沈邀请他到沈家小叙,盛情招待。因叙谈投机,他在沈家住了十来天。临行前,他让沈拿出文房四宝为沈家画了一幅中堂《天官图》,那天官如活人一样,呼之欲出,那胡须飘然拂动,栩栩如生。画好了《天官图》,他辞别沈家渡江南去。沈家视图为传家宝,可惜“文革”中被烧毁。


02
《红楼梦》中的
瓜洲地名
大观楼
有文史专家考证,瓜洲的大观楼其实就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里的“ 风雪大观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长江四大名楼”。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更是和大观楼只有一字之差,大观楼远建于《红楼梦》成书之前,可以说给曹雪芹提供了不少的灵感。

图片来源于《瓜洲续志》
根据书上记载瓜洲城中南门女墙上有座“大观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复建于康熙年间,可惜在道光年间和曾经的瓜洲古镇一起坍入江中。

枕霞阁
瓜洲城西门的谯楼“枕霞阁”的名字也被曹公引用在书中。书中有多次明言贾母娘家(史家)也有个临水亭子枕霞阁,史湘云并因此得了个“ 枕霞旧友”的诗家别号。

史湘云/图片来源于影视
高旻寺
至于高旻寺,更是有专家推测是元妃省亲的接驾处原型。《红楼梦》中记载:“ 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当年康熙皇帝南巡时,曹寅就曾在高旻寺处兴建行宫。

曹寅等人还将“有凤来仪”等图案当作吉祥图案刻在高旻寺内的天中塔上,这与宝玉当年在大观园内取的名字也是高度重合。

而曹寅在扬州迎接康熙皇帝南巡,营建高旻寺塔湾行宫,造成巨大亏空,为曹家的急速衰败留下了祸根。也影射了元妃省亲便是贾府开始衰败的迹象。

03
《红楼梦》中
瓜洲相关情节
在《红楼梦》中和瓜洲有直接关系的情节也非常多。比如“冷惜春甘伴青灯佛,洁妙玉泥陷瓜洲渡”一节中先是讲述了“三春”之一的惜春在瓜洲出家为尼。

图片来源于影视
后是说了素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在贾府败落之后, 沦落到瓜洲渡一庵里静修,却被和尚掳走奸淫,还被逼着接客,几番寻死不得,只得屈从了现实。不禁令人感慨叹道:“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图片来源于影视
巧姐也是在《红楼梦》的尾期,被卖到瓜洲,然后有幸遇到刘姥姥和板儿帮她赎身, 刘姥姥也是散尽家财,帮巧姐赎身,最后她和板儿修成正果,这也是十二金钗当中,可能结局最好的一个。所以19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也在瓜洲这边有一个取景点。

图片来源于影视
有人说《红楼梦》里瓜洲渡不仅是一处 简单的地址,而是有象征意义,就像《红楼梦》里地名和人名里隐含的意义,瓜洲渡就是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人生主题。妙玉遁入空门以求洁癖,巧姐出身豪门,终了都在瓜洲沦落风尘,同样出身豪门的惜春在瓜洲匆匆一现,曾经是大观园众芳眼中“大蝗虫”的刘姥姥老远赶来瓜洲解救巧姐,——与瓜洲地面上的众生共同组成一幅人间百态图。
部分文字来源:《瓜洲续志》《瓜洲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3:55 , Processed in 0.147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