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7: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明玉玺传国玉玺【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红楼梦文本研究员;陈道明表演解剖师
​关注他
2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从《西游记》和《红楼梦》中的“僧道杂糅”说起

文/荞麦花开

(独家成果,请勿转载,严禁剽窃)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电影《霸王别姬》

明清小说中的“僧道杂糅”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论《西游记》云:

(《西游记》)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按鲁迅论《西游记》“释迦与老君同流”,即佛老混同、僧道杂糅,为该书一大特点。参《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筒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
“道系”之镇元子,与“佛系”之金蝉子,五百年前在兰盆会上有传茶之谊,故旧之情;可知兰盆会听讲之者,不徒僧众,亦有黄冠。此微透世俗说部中僧道杂糅之信息矣。

再从师父金蝉子,说到徒弟孙猴子。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就书中所写菩提祖师及所侍之小仙、仙童形象而言,似是道系。然第一回又写“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上句“不生不灭”为佛家语,下句“全气全神”为道家语;又第二回写祖师“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则显然,菩提祖师兼佛道而并长。又第二回写祖师对悟空所传“妙诀”末二句云:“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并点“佛、仙(道)”。综合菩提祖师形象及所传之道,似可认为祖师兼修佛道,而以道为主。故第二十六回寿星道:“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第三十五回行者对银角大王亦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只为闹天宫,多时罢争竞。如今幸脱灾,弃道从僧用。……”“弃道从释”“弃道从僧”,正道出大圣师从源流;而道系祖师赐以佛系之名“悟空”,也便早埋此徒“弃道从佛”之前因?祖师兼修佛道,而以道为主,故不妨赐弟子名曰“悟空”——分明释家语也。看来,佛仙并用、僧道杂糅,实在是《西游记》一大特点。

道系之菩提祖师讲道,“说一会道”,而又“讲一会禅”,好比中国文学系教授,课上亦旁涉西方文学;而佛系之佛祖如来说法讲经,也颇涉道藏,匹似西方历史课上教师亦讲说中国古史。第五十八回:

那如来正讲到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按佛祖所讲,并非佛经,而乃道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这恐怕不是作者糊涂,而是故意为之。佛道杂糅,西游常态!

第八回:

那菩萨到(灵)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
又第九十八回:

……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
佛祖圣地灵山脚下,而却有道教之玉真观,佛祖卧榻之侧,安容道家鼾睡,可怪也哉,然揆诸西游世界之常例通则,则又无足怪焉。

《西游记》第二回写祖师“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又第四十七回写行者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对君臣僧俗人说道:“……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看来悟空果是菩提祖师之好弟子,“三教归一”云云,岂非正是谨遵祖师“三家配合”之教耶?

明乎此,便可知俞平伯先生《评〈好了歌〉》(载《红楼梦学刊》1991年01期)一文中此段疑惑,或当从“僧道杂糅”此一点去破解:

(《红楼梦》)前面原是双提僧、道的,后来为什么只剩了一个道人,却把那甄士隐给拐跑了呢?这“单提”之笔,分出宾主,极可注意。这开头第一回书,就是一个综合体、糊涂账,将许多神话传说混在一起,甚至自相矛盾。原说甄士隐是随道人走的,而空空道人却剃了头,一变为情僧,既像《红楼梦》,又像《西游记》,都把道士变为和尚,岂不奇怪!
《红楼梦》开篇,是“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又写“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按“道人”在吾国语中,除指道士外,亦指僧人,此道人既“访道求仙”,似是道士;而又冠以佛语“空空”之名,则又似是僧人。则“空空道人”为道为僧,作者似本就语焉不详。第一回又写“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按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则不论此前是道是僧,“悟空”后必是僧矣。《石头记》开篇之空空道人,《西游记》开篇之菩提祖师,为僧为道,书皆似语焉不详,而又兼赅佛道,就书中所写而论,空空道人似僧略多,菩提祖师似道略多,二书正当连类合观。然则俞平伯先生奇怪“这开头第一回书,就是一个综合体、糊涂账”,实则正不奇怪,俞先生又说道“既像《红楼梦》,又像《西游记》”,正是无意间道出了《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世俗说部“僧道杂糅”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实又根源于中国文化文学之一传统。钱锺书《管锥编》卷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五五•全北齐文卷八”论云:

朱元洪妻孟阿妃《造老君像记》:“敬造老君像一区[躯]。……愿亡者去离三涂,永超八难,上升天堂,侍为道君。芒[茫]芒三界,蠢蠢四生,同出苦门,俱升上道。”按卷九阙名《姜纂造老君像铭》:“敬造老君像一躯。……神光照烂,遍满阎浮;香气氤氲,充塞世界。……以此胜因,追资亡略[其子名],直登净境。……飞出六尘,……长超八难,弹指则遍侍十方,合掌则历奉众圣。……三涂楚毒,俱辞苦海;六道四生,咸蒙胜福。”虔事老子“求福”,始于汉桓帝,观《全三国文》卷六魏文帝《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敕》可知;盖相沿已久。然此两篇属词遣言,纯出释书,倘拓本上“道君”、“老君”之字漫漶,读者必以所造为佛像,而“清信士”、“清信弟子”乃奉佛之白衣矣。弘雅如庾信,撰《道士步虚词》,选藻使事,谨严不滥,而第一首第一句“浑成空教立”、第四首第六句“教学重香园”,未免阑入释氏套语;【增订四】六朝《真诰•运象篇》三九华安妃歌云:“芥子忽万顷,中有须弥山”;北宋《云笈七签》卷九七载此,改“须弥”为“昆仑”,盖恶道书之阑入释氏典也。《运象篇》三紫微王夫人诗:“虚刀挥至空,鄙拙五神愁”,亦似隐本僧笔临刑说偈:“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出于俗手之造像文字杂糅混同而言之,更无足怪。固由当时道士掇拾僧徒牙慧,如甄鸾《笑道论》所指斥者,故“清信弟子”耳熟而不察其张冠李戴;亦缘流俗人妄冀福祐,佞佛谄道,等类齐观,不似真人大德辈之辩宗灭惑、恶紫乱朱。《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下《竟陵王诞传》记有人名夷孙曰:“天公与道、佛先议欲烧除此间人,道、佛苦谏,强得至今”;可征六朝野语涂说已视二氏若通家共事。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两篇均为释氏作,而一则曰:“乃缁乃黄,凫趋梵庭”,一则曰:“宣道先生孙太冲命白作颂”;杜光庭道家巨子,而《全唐文》卷九三四有其《迎定光菩萨祈雨文》,至曰:“急难告佛,实出微诚”;陆游《入蜀记》记至庐山太平宫焚香,“自八月七日至一日乃已,谓之‘白莲会’;莲社本远法师遗迹,旧传远公尝以此一日借道流。”即此数例,亦征后世《封神传》、《西洋记》、《西游记》等所写僧、道不相师法而相交关,其事从来远矣。
揆诸钱锺书先生之所考论,“三教合一”实为古来传统,不徒“大传统”如宋代新儒家援道释两家而改造儒家学说,“小传统”自“六朝野语涂说已视(佛、道)二氏若通家共事”也。(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大体来说,大传统或精英文化是属于上层知识阶级的,而小传统或通俗文化则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一般人民。”)是故明清世俗说部中视“僧道杂糅”为当然,“后世《封神传》、《西洋记》、《西游记》等所写僧、道不相师法而相交关,其事从来远矣”。《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三藏道:“先生啊,你我都是一命之人。我是僧,你是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按“僧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正不啻堂而皇之为“僧道杂糅”“三教合一”作注矣。

细按《红楼梦》,可见书中可卿丧事、元妃省亲等重大礼仪事件中,都是佛道并用,并不偏废。第十四回写可卿丧事:

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
第十八回:

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
第二十三回: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发到各庙去分住。
钱锺书先生指出“流俗人妄冀福祐,佞佛谄道,等类齐观”,此即今之心理学所谓“多方投资”、“多头下注”也。戏谑言之,明清时基督教、伊斯兰教尚未盛行于中土,其入于人心之深,尚未及东汉时传入中土之佛教,故世俗小民之多拜码头,尚未及于上帝、真主也。

僧度女,道度男
而细按《红楼梦》,当发现一现象,即是僧道虽杂糅,而其“用”则似判然——道士度男人,僧人度女子,一似各有职分,不容淆混。

先看道士度男子:甄士隐、柳湘莲。

第一回:

士隐……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六十六回: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此段可注意者,湘莲既随道士而去,却不当束发为黄冠?而却“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意其随和尚去耶?且此“破庙”之旁,坐着的却不当是和尚?而却是“一个跏腿道士”。僧道杂糅,仙释合一。

甄士隐、柳湘莲是度化成功了的;还有度化不成功的,即贾瑞。

第十二回: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
此段殊可注意者,贾瑞见此跛足道人,不呼“道长”、“仙长”,却呼“菩萨”(“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菩萨救我”),遮莫病急乱投医,哦不,病急乱拜神?是故钱锺书《管锥编》卷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五五•全北齐文卷八”论云:

《红楼梦》中癞僧跛道合伙同行,第一回僧曰:“到警幻仙子宫中交割”,称“仙”居“宫”,是道教也,而僧甘受使令焉;第二五回僧道同敲木鱼,诵:“南无解冤孽菩萨!”,道士当诵“太乙救苦天尊”耳(参观沈起凤《红心词客传奇•才人福》第一二折);第二九回清虚观主张道士呵呵笑道:“无量寿佛!”,何不曰“南极老寿星”乎?岂作者之败笔耶?抑实写寻常二氏之徒和光无町畦而口滑不检点也?
揆诸钱公之论,则“和佛道二氏之光无町畦”遂“口滑不检点”者,亦有宝玉?第三十六回: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哈哈,其实说什么金玉姻缘的,只有和尚,何曾有道士来着?(第八回: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第二十八回: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宝玉为么子这番睡梦中一股脑儿“和尚道士”全说出来?还不就是红楼世界中僧道杂糅惯了,和尚道士连带说顺口了?煞是有趣。贾宝玉佛道不偏废,甄宝玉亦然。第二回:

雨村笑道:“(甄宝玉)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
甄宝玉口道释家阿弥陀佛、道家元始天尊,亦是佛道并提并尊。

又,道士不来度化,主动“和道士们胡羼”的,是贾敬。第二回:

子兴叹道:“……宁公死后……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是故为男性之国公爷出家替身者,亦必为道士矣。第二十九回:

且说贾珍方要抽身进去,只见张道士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了。”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再看和尚度女子,或和尚与女子有关:黛玉、宝钗、妙玉、惜春。

第三回: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第七回: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
第八回: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
第二十八回: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
妙玉虽“带发修行”,却是尼姑而非道姑。第十八回: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
第七回: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可戴在那里?”
今可对四姑娘戏谑一句,作姑子也不必非得剃头好伐,不见妙玉乎?

故红楼世界严格遵循“道士度男,和尚度女”之一法则,若数学“定理”然。是故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
此句后脂批(甲戌夹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脂批者或者从曹雪芹口中获悉过如是“法则”,或者从书中看出了如是“定理”,总之,癞头和尚来救凤姐,跛足道人来救宝玉,这是一丝不乱、一毫不错的。

僧度宝玉
“僧度女,道度男”此一红楼定则,果无错乱乎?然又似未必。

第二十九回: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照“僧度女、道度男”之“法则定理”,此处老太太岂非应道:“上回有道士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然则并不。

第三十回: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哪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三十一回: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照“僧度女、道度男”之“法则定理”,此二处宝玉岂非应道:“你死了,我做道士!”“你死了,我作道士去。”然则并不。

第二十五回: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照“僧度女、道度男”之“法则定理”,此处岂非应是那“道士”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然则并不。

非常有意思的是,红楼世界中似乎另有一特例通则,即是在“僧度女、道度男”而外,加一条“僧度宝玉”。曹雪芹为什么给宝玉特事特办?这绝非曹公笔误弄错了,要知就连“错”都错得如此一致,那就根本不可能是错,而是故意如此。那么,曹公故意要提醒的是啥?

答案只能是一条:宝玉遮莫是女儿。

第十五回可卿送殡:

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进。
第三十回龄官画蔷: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孩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她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她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第三十九回脂批注意:

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己夹:妙极!连宝玉一并类入姊妹队中了。】
第四十三回茗烟代祭:

茗烟答应,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口内祝道:“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说毕,又磕几个头,才爬起来。【庚夹:忽插入茗烟一篇流言,粗看则小儿戏语,亦甚无味。细玩则大有深意,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之小童哉?此一祝亦如《西厢记》中双文降香,第三柱则不语,红娘则代祝数语,直将双文心事道破。此处若写宝玉一祝,则成何文字?若不祝则成一哑迷,如何散场?故写茗烟一戏直戏入宝玉心中,又发出前文,又可收后文,又写茗烟素日之乖觉可人,且衬出宝玉直似一个守礼代嫁的女儿一般,其素日脂香粉气不待写而全现出矣。今看此回,直欲将宝玉当作一个极清俊羞怯的女儿,看茗烟则极乖觉可人之丫鬟也。】
第五十回梅花双艳: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她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她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说话之间,来至跟前,可不是宝玉和宝琴。
第六十三回双生兄弟:

一时将正装卸去,头上只随便挽着纂儿,身上皆是长裙短袄。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划拳。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倒象是双生的弟兄两个。”
第七十八回贾母论孙:

贾母听了,笑道:“……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她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书中三番五次的提醒读者,宝玉想必原是个女儿身——这,就是为什么“僧度宝玉”的真相所在了。金庸《笑傲江湖》第三十一回“绣花”:

东方不败又叹了口气,(对任盈盈)幽幽的道:“很好是谈不上,只不过我一直很羡慕你。一个人生而为女子,已比臭男子幸运百倍,何况你这般千娇百媚,青春年少。我若得能和你易地而处,别说是日月神教的教主,就算是皇帝老子,我也不做。”
东方教主的歆羡女儿之身,“一个人生而为女子,已比臭男子幸运百倍”,与怡红公子的心曲“保佑来生也变个女孩儿”,正可合观。然则宝玉与东方阿姨之不同,则在后者是挥刀自宫而成阉人,生理上已不是一个健全男人,故心理扭曲;而宝玉则生理上仍是一健全男子。尤三姐可谓宝玉之知己,第六十六回:

尤二姐道:“我们看他(宝玉)倒好,原来这样。可惜了一个好胎子。”尤三姐道:“姐姐信他(兴儿)胡说,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尤二姐听说,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头嗑瓜子。
话说白了,东方不败欲与女儿行房,事实上已无可能;宝玉则无此问题——此二人“歆羡女儿身”之最大前提不同也。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却并不食髓知味,耽溺肉欲。他看重的,非欲也,仍情也。拟不于伦,好比今日某人,大学寝室时,也曾参与过岛国动作片聚观活动,但也就那样,遇到看时也就瞟一眼,没得看时平时也从来不想;但至情至性之作如《霸王别姬》《恋恋风尘》,却深深种进心底去。这就是宝玉。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宝玉与袭人偷演警幻所训之事出现在第六回,在作者而言,也必有深意。依我个人的推测,这正是要表明此后宝玉在大观园中和那些清净的女孩们‘各不相扰’,乃由于不为,而非不能。倘若没有第六回的点破,则读者恐怕反而要疑惑到别处去了。”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沈治钧亦有略同之见。沈著《红楼梦成书研究》第二章:“他(宝玉)是个正常的男子——在大观园里他对女儿们秋毫无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成天在脂粉队里“混”,却保得姐妹们丫鬟们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这就是宝玉。如果曹雪芹直接把宝玉写成一个女儿,如同样重情不重礼的妙玉黛玉,或把宝玉写成一个生理上不能“人事”者如东方不败,或把宝玉写成一个男女癖好专为龙阳断袖者,都不足以彰显其难得。何则?你作案工具作案能力都没有,你如何证明你不作案是因为没有作案欲望作案动机?唯有写明宝玉是一个能力和取向正常的男子,他对女儿们的秋毫无犯,方显出真正的难得。曹雪芹再三点出、生怕读者读之不透似的再三点明,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其深心用意就在,宝玉除了“按礼守法”的时节(日后结亲成礼之后),是根本不可能给园中女儿带来肉体的侵袭的。曹公苦心,唯恐读者不知,故特意先设定了“僧度女、道度男”的红楼通则,再而用宝玉、唯用宝玉打破这一通则而自成其特定之“宝玉定则”——“僧度宝玉”——他就是要把底儿透个响亮:划重点,宝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读者若纠结宝玉具体的性别,到底是男是女,抑或雌雄同体?那就“着相”了。关口,在灵,在精神,而不在肉体,不在生理,不在皮囊。宋淇《论贾宝玉为诸艳之冠》(引自作者《红楼梦识要》一书)一文解析得切:“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出宝玉三个男性知己(秦钟、蒋玉菡、柳湘莲)都是女性气味极重的人,一方面面貌姣好,一方面秉性温柔,不论待人接物都是体贴异常,宝玉一向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所以和他们一见就意气相投,唯一的解释当然是‘物以类聚’了。同时,宝玉在潜意识中以女子自居,同时也目此三人为女子,所以宝玉和他们在一起时,非常之自然,完全是一种同性间相处的关系,丝毫没有使宝玉觉得他们是男、宝玉是女;或他们是女、宝玉是男。这一点作者当然没有明白道出,也不必明白道出。不过如果我们试用这种新观点去分析宝玉和他的男性知己的关系,或许会有一种新的体会和了解也未可知。”是故可知,《红楼梦》中第一难于读解之人物,恐非钗黛,而怕还是宝玉。稍有不慎,即成误读。是故博雅湛识如金庸,亦被曹公之烟云狡狯带偏,其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之《后记》乃云:“韦小宝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并没有贾宝玉那么多,至少,韦小宝不像贾宝玉那样搞同性恋,既有秦钟,又有蒋玉菡。”——实则贾宝玉与秦钟蒋玉菡,本就不是搞同性恋,也不是搞异性恋,因为这本就是同调气类之投缘契合、心灵精神之深层交接,而非缠绵情浓之“恋”,更非枕席互荐之“欲”。呜呼!宝玉之获误解,亦以深矣!

绛洞花王和诸艳之冠
此问题既涣然通解,两个版本校勘学上的问题——宝玉是“绛洞花王”还是“绛洞花主”?宝玉是“诸艳之冠”还是“诸艳之贯”?——也便迎刃而解。

第十七回脂批回前总批:

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
按戚序本、蒙府本作“诸艳之冠”,己卯本、庚辰本作“诸艳之贯”。对此“冠”或“贯”一字之异,红学界自来有两派:俞平伯、赵冈、宋淇、余英时等人赞同“冠”;吴世昌、胥惠民等人赞同“贯”。

又第三十七回: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
按宝玉之旧号作“绛洞花王”或“绛洞花主”,各脂本亦歧异不一。红学界中,俞平伯、余英时、周汝昌、梁归智等主“绛洞花王”;鲁迅(鲁迅先生虽不以红学家名,但红学界“必当留片席”与先生也。鲁迅有篇文章《〈绛洞花主〉小引》)、蔡义江等主“绛洞花主”。邓遂夫与蔡义江且有关于“花王”还是“花主”的报刊公开论辩。

笔者纵览了上列诸家关于此二异文问题之书著论文,真是各说各有理,颇令人有治丝益棼之感——然而,似乎从无一家从“僧道杂糅”、“和尚度女、道士度男”、“僧度宝玉”这一论析链条切入展开。笔者因试着从此一角度切入如下,并就教于世之研红说梦大雅君子焉:

作者三番五次,经心究意,要提醒读者“宝玉是一女儿”,所以宝玉实为大观园群芳之同类,故怡红公子当然是诸艳之“冠”,因为唯有同类,才谈得到排序次、论冠亚。宝玉之为“诸艳之冠”与第六十三回宝钗掣签之“艳冠群芳”并不矛盾,那金陵十二钗正册上,不也薛林并列册首么。同理,宝玉是“绛洞花王”而非“绛洞花主”。花主者,主人也,女儿们的主人,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虚竹为灵鹫宫主,《射雕英雄传》中欧阳克为白驼山少主,一正一淫,虽有分际,要之都是男性;花王者,花中之王,一方面说明姿容秀美,才性超群,艳冠群芳,一方面说明是王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同类,如《西游记》中美猴王亦猴,花王即花冠,所以还是“形体上的男儿”、“实质上的女儿”。更重要者,绛洞花主者,主也,相对于奴仆奴婢而言也,这是本就“重情不重礼”、心中不存不喜等级尊卑观念之贾宝玉,所无法接受的;而“绛洞花王”正“诸艳之冠”意也,尤应结合第七十八回宝玉对小鬟此语“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通共理解——原来,宝玉向来早就自居于“总花神”亦即女儿们总的护花使者之职,“总花神”“诸艳之冠”“绛洞花王”是一个意思三种写法。第三回王夫人对初进贾府的黛玉介绍表兄宝玉:“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句下脂批(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混世魔王”令人联想到《西游记》之美猴王。天生石猴如何作得美猴王?那是因为他给一众猴属谋得福利——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第一回: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名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所以“绛洞花王”与“美猴王”正可合观,纽带便是“为人民服务”五字,猴王之护佑猴属,花王之怡红护花,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可知,“绛洞花王”与“诸艳之冠”二者之破解钥匙实在是一把,厥为“宝玉与和尚”“宝玉精神上为女儿”;此亦反过来可证“绛洞花主”与“诸艳之贯”是无与于作者之深意的。

知乎网友“袁月白”:“噢,您这么一说就深了。如果把宝玉看作是总领群芳诸艳的花王花冠,那么的确就从根本上祛除了在怡红院乃至大观园里很多场景中的邪思淫念,一下子就清爽许多。”是也斯言!宋淇《论贾宝玉为诸艳之冠》(载作者《红楼梦识要》一书)一文论宝玉“以女儿自居”可谓深湛卓识:“贾宝玉的信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已成了尽人皆知的传说,连从来不读《红楼梦》的人都引为美谈。可是这并不是一句故意骇人听闻的谬论,也不止是脂评所谓“千古奇文奇情”,而是他整套人生哲学的一部份。……有了这种不可摇动的信念之后,宝玉当然会很自然的进一步以女儿自居。这种想法不知不觉在他的谈吐、行为、举动上透露出来。到第80回为止,他只有同袭人发生过关系,很多读者都认为他同秦可卿有关系,甚至有人进一步认为他同王熙凤和香菱有染,那都是把他看成好色的正常男人,而且纯然从男性的立场出发,与原作的事实和精神相违反,此地不必详论。总之,在大观园里,他周旋于诸姊妹丫鬟中,并没有丝毫狎弄之意,完全出诸于自然,好像是同性知己,只有怜惜,只有同情,只有体贴。所以大家对他也很自然,并没有丝毫戒备或提防之心。”宋先生论“大家对他也很自然,并没有丝毫戒备或提防之心”,举了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去探黛玉、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宝玉去探黛玉两处及脂批(第十九回己卯夹批:“若是别部书中写,此时之宝玉一进来,便生不轨之心,突萌苟且之念,更有许多贼形鬼状等丑态邪言矣。此却反推唤醒她,毫不在意,所谓说不得淫荡是也。”第四十五回庚辰夹批:“必云‘不留心’方好,方是宝玉。若着心则又有何文字?且直是一时时猎色一贼矣。”)为例,我这里不妨再为补充两条,即第五十一回宝玉为晴雯焐被时,麝月在前,不以为异;第六十二回香菱在宝玉在场时解裙(当然是“命宝玉背过脸去”,妙在宝玉懵懂,并无背过脸去的主动自觉,可见他稀里糊涂傻里傻气的,不存性别意识),袭人在前,不以为异。此二件事,非但可间接破解“碧痕侍浴”疑案之谜,且最足以令读者洞见所谓“怡红细事”之真相。原来,第二十八回一条脂批(庚辰眉批)推想“怡红细事”为“玉兄之风情月意”,实在是有带偏读者之嫌——所谓“怡红细事”之真相,不过是宝玉与女儿们亲昵而不亵邪、相处而不相扰;“怡红细事”,实不过儿女之情,实远于“风情月意”,岂有他哉!绛洞花王为诸艳之冠,怡红公子为诸芳之一,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第四章涉笔成趣,调侃宝玉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妙玉祝宝玉生日纸帖云‘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其以‘芳辰’为生日之别称未知所出,岂栊翠主人亦目怡红公子为群芳之一芳耶?一笑。”寅老下笔精准:“栊翠主人‘亦’目怡红公子为群芳之一芳。”着一“亦”字,则妙玉之前,诸艳尤其是大观园中群芳,已目怡红公子为群芳之一芳也。此正警幻仙姑谓宝玉曰:“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宝玉为众女儿之良伴闺友,却并非如今之娘气男生(所谓伪娘),GAY里GAY气,因性取向之不同而为女生之“姐妹”——宝玉仍是一性向正常之男子,他之爱“在脂粉队里闹”,乃是以纯粹艺术家之眼光,赏女儿之美,为女儿充役。这样男子,在中国文学长河中是破天荒的崭新艺术形象,其独特性即在今日亦难乎二见。

最后仍引“香港的俞平伯”宋淇先生(蔡义江语)《论贾宝玉为诸艳之冠》一文结语,以为本文结语,实可谓至恰至当,蔑以加矣:

在现代人心目中,贾宝玉可能不合潮流,因为现代人崇拜暴力,追求官能上的刺激和满足。可是在中国小说中,贾宝玉是最凸出的人物,理由很简单,因为《红楼梦》克服了各方面的矛盾,创出这样一个无古无今的人物——一个男人,而同时却又是诸艳之冠。这样一个人绝非19世纪西欧诸大家——如狄更斯、巴尔扎克,甚至托尔斯泰等写实主义大师所能创造出来的。我们幸而生为中国人,能从本国的文字直接体会和欣赏《红楼梦》的伟大,真是值得庆幸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回响】关于“绛洞花主”还是“绛洞花王”的再讨论
知乎网友“黄猫”:

有几个零散的想法与荞麦君分享:

1.“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与《围城》方鸿渐的挂名岳母“什么糖小姐酥小姐”对看。岳母大人听到苏小姐致电,替亡女吃醋,在那壁厢指桑骂槐,因“芝麻酥糖”而意外命中唐小姐。宝玉或是想骂和尚,嘴里带出个道士?

2.绛洞花主与花王。首见于“偶结海棠社”: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主(王)’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做什么。”

绛洞,既然是小时候的营生,应指“绛芸轩”,即宝玉幼时跟着贾母住的旧居(按:宝玉迁入大观园后,怡红院就成了新的“绛芸轩”,见四时即景诗“绛芸轩里绝喧哗”),晴雯研墨宝玉写斗方处,为茶撵茜雪处,本回甲戌本即题为“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与本回相去不远,宝玉奉命作题怡红快绿诗云: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是新绛芸,蕉棠对植,喻怡红院诸女儿绿鬓红妆。末一句“主人应解怜”一语双关,既是屋主,也是草木群芳之主。拙见再加一个主仆之主也未尝不可。

这个阶段的宝玉,不同于后面渐渐成熟之宝玉,这时候的他还是自我为中心的(“眼泪单葬我一人”),也是存在主仆意识的(大醉撵茜雪、误踢袭人、为扇子责晴雯等)。对幼年旧号,宝玉“笑道”“还提他做什么”,随着他自己精神世界的逐渐成熟,儿时的狭窄螺壳已经装不下日益丰盈的灵魂,但螺壳总还是螺壳,就那么大点儿(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因此,我认为旧号为“花主”无妨。

笔者回曰:

妙!其实诸艳之“贯”也解释得通,因为第四十六回脂批(庚辰夹批)“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把宝玉理解为贯串女儿们事件、活动的一根情节线索,亦通,亦妙。如果“贯”和“主”一点都解释不通,红学界也不会分为两派长期论争了。但如果二者只能存一的话,我以为还是“冠”和“王”,理由更充足。“诸艳之贯”和“绛洞花主”,无法联合起来解释。“诸艳之冠”和“绛洞花王”,可合观通解。加入这一考量因素,我还是站“‘王’‘冠’组合”——我们知道,文本内部的循环内证彼此勾连,是红楼很重要一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何以位列诸艳之冠
木柳书屋 2012-07-08   |  193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何以位列诸艳之冠


2012-05-21 08:49:13  (转自凤凰网·龙吟斋博客)




今本《红楼梦》虽未有“情榜”,但据第八回脂批,曹雪芹最后列出了情榜。这不难理解,因为《水浒传》有石碣,《儒林外史》有幽榜,《封神演义》有神榜等等,难于理解的是贾宝玉也在情榜之中,而且还位列“诸艳之冠”。

“情榜”除贾宝玉外皆为女子,至于情榜所列女子的数量说法不一,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只看了又副册两页、副册一页、正册12页,如此只36钗。脂砚说到了“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如此则60钗。周汝昌等人根据书中女子的形象,提出108钗之说。其实,多少无关,问题只在于曹雪芹既为闺阁立传,为何要将宝玉添列其中。这里不妨依据书中的描写和脂砚的批语作一推测。

其一,宝玉是“情痴情种”。在第十九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五回、第三十一回等处,脂批多次点明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正文中借贾雨村之口对冷子兴“将来是色鬼无疑”的评价给予了纠正,说:此种人“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高贵公侯之家,则为情痴情种”。

其二,宝玉虽为男子,但他是为女儿们而生的。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此言被脂批评作“千古奇文奇情”。在这个思想的左右下,宝玉把所有的赞美都给了青春女性,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青春女性。想必大观园里不会一个丑的也没有,但到了宝玉眼里,却是一个比一个的俊俏,及至见了邢岫烟、李雯、李绮、薛宝琴等,整个人都晕旋了,脚不沾地地跑回怡红院大呼袭人、麝月、晴雯快去看人:“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她这妹子,还有大嫂子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

当初成立诗社时,薛宝钗就取笑他,说他的外号是“无事忙”,可谓一语中的。宝玉并无半点文章经济之心,但却整日里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忙”几乎全是为女儿们忙的。王熙凤看望秦可卿他不但跟过去,还得在侄媳妇的床上睡上一觉。及至王熙凤料理宁国府,他也得跟过去,看个究竟。老祖宗到栊翠庵喝茶他更得去。大观园成立诗社,基本上就是女子诗社,唯独他一个浊气男人,尽管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他却毫不在乎,反倒因此如鱼得水,什么都肯干,包括到栊翠庵讨要红梅。

宝玉好象天生就是为女儿们服务的,而且无论贵贱,但是女子,俱当珍重。因此他在麝月无事之时,为其梳头;在平儿受辱之后,为其理妆;在晴雯挂题匾之后,为其暧手;在香菱棒打之后,为其问候。第三十五回,玉钏不慎将汤泼到了宝玉的手上,他反倒问候人家。下雨了,只去关心挨淋的丫头,自己却成了落汤鸡。二尤穿孝时,赶快挡在和尚和二尤之间,唯恐和尚的气味熏了她们。因此,第二十二回脂批有这样一段点评:“可知除闺阁外,并无一事是宝玉立意做出来的,大则天地阴阳,小则功名荣枯,以及吟篇琢句,皆是随分触情,偶得之不喜,失之不悲。”

其三,宝玉离不开大观园的女儿们。宝玉迷这些大观园的女儿们已经到了极限,他跟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听其言,简直就是严重的神经质。宝玉最担心的就是让他搬出园子,最怕的就是女儿们离开。晴雯、四儿、芳官被逐,他伤心得不行。女儿们出嫁,他也要大哭一场。一听到林妹妹要回江南,不等问个真假,就疯了,不许大观园里再有别的姓林的人。为了留住袭人,再苛刻的条件也都接受。只要晴雯喜欢,好好的扇子也准她撕了。老父亲打得再疼,只要口里乱叫着姐姐妹妹,便可解除了痛苦。湘云洗了面,不待翠缕泼掉,立马就着残水就洗了,连紫鹃递过去的香皂也不用。最大的向往就是“能够和姐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也就完了。”

其四,凡男人女性化的才去结交。如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如蒋玉菡,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如柳湘莲:“年纪又轻,生得又美。”还有一个,自然是北静王,也是英俊的一流人物,书中自有具述。

其五,宝玉恨自己是男人,他从心底里想做的是女人。第四十三回宝玉带茗烟到水仙庵上香,茗烟替宝玉祷告:“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确是说出了宝玉的心里话。因宝玉认定:“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子浊沫而已。”当宝玉在袭人家里见到她的两个漂亮姊妹时,即认为她们才该“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得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藕官为了祭祀药官这样的小行动,也能惹得他大发感慨:“天既生这样的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既做不了女人,宝玉只好就在服装、行为、气质上尽量往女儿方面靠,对脂粉的喜欢和热爱超过了女性。因此,凤姐说他“女孩儿一样的人品”,搞得贾母也犯了嘀咕:“想必原是个丫头,投错了胎不成!”所以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入荣国府的时候,平儿陪着她去见贾母,“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此处脂批曰:“妙极,连宝玉一并算入姊妹队中了。”

警幻对宝玉的这种言行称为“意淫”,脂批评为:“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同样的评价也出现在涂瀛《〈红楼梦〉论赞》中:“度花之风,意在花而不为花住;照花之月,意在花而不为花私。”

综上,宝玉作为诸艳之冠也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大名叫什么?《芙蓉女儿诔》中有写,你有没有发现?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宝玉的名字与贾府第四代所有兄弟们都不同。贾珍、贾珠、贾琏、贾环、贾琮,分支还有贾璜、贾㻞等,只有他被叫贾宝玉。


原文对他的名字也有说法,比如林黛玉初来就曾对王夫人说过:

“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贾母在第三十一回,也说贾宝玉、史湘云都是“小名”也就是乳名。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乳名。

乳名以外还有学名,李纨、王熙凤就是学名。

学名以外还有表字,李宫裁,林颦颦就是表字。贾天祥也是贾瑞的表字。

表字以外还有号:怡红公子,潇湘妃子……不多赘述。

那么,贾宝玉按说应该也有个学名与兄弟们排行,他应该叫什么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关于贾宝玉的“大名”一直众说纷纭,很多红学家对此都有自己的说法,读书人也常有各自观点。

比如贾瑛,贾玑,贾璧这几个名字就得到大量支持,认为贾宝玉的大名应该就出于这里。

“瑛”来自神瑛侍者,似乎与贾宝玉的前世有一定关系,甚至延伸也有“贾瑕”说法的。

“玑”来自“珠玑”说法,贾宝玉的哥哥名叫贾珠,他叫贾玑的话,便应了《后汉书·鲍氏传》:“珠玑之器,无暇于瑕疵”,联系神瑛侍者似乎也能说得通。

“璧”同样有“珠联璧合”之意,将贾琏也加入进去……

这几个名字表面看似乎都有道理,但其实也都有问题。


首先,贾玑、贾璧实际不太符合宋代以后国人取名习惯。这两个名字,结合来看不太雅。

其次,这几个字也都含义不够。

“瑛”是指像玉的美石。

“玑”指不圆的珍珠。

“璧”指中间有孔的扁平圆玉。

“贾玑和贾璧”直接淘汰,与女娲补天石完全无关。

“瑛”指像玉的石头,似乎与女娲补天石类似。然而,女娲补天石缩小后是通灵宝玉,一块色彩鲜明的“美玉”,也不可能用“瑛”字形容!

贾瑛看似与女娲补天石贴切,实际上像玉的石头,既不足以形容通灵宝玉,也不配形容女娲补天石。


由此也解开曹雪芹为什么一直不给贾宝玉“大名”的谜题,皆因没有任何一个“玉”字旁的字,能够“配”形容女娲补天石。

既然没有字能够形容,自然就干脆不给名字。

贾宝玉既可以是小名,也可以是大名。

看似与兄弟排行相冲,但宝玉的“玉”也与其他兄弟排行对应。

“玉”最特殊,其他全由“玉”衍生而出,才是贾宝玉的“特色”。

“排行”作为宗族子弟取名的关键。贾府排行也一直严谨。

一代宁荣二公从“水”。

二代贾代化、贾代善从“代”。

三代贾敬、贾赦、贾政从“文”。

四代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从“玉”。

五代贾蓉,贾兰,贾菌从“草”。


实际取的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说。

贾宝玉的名字,仿佛是其中格格不入的bug,从始至终没有明确,便只能以宝玉称之。

这种情况历史上也不鲜见,比如朱元璋的嫡长孙叫朱雄英,大概宁国府贾敷就借鉴了这个早夭的皇孙。

朱雄英的名字与弟弟朱允炆,朱允熥等不同。更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迥异。

注:“煦”字看似“⺣”底,其实还是“火”的变形。

还有霍去病与霍光,同父异母名字也不同。

像贾宝玉与贾珍、贾珠、贾琏已经算是排行无问题了。

至于是不是他就叫贾宝玉呢?曹雪芹原文并非没有写。


我们看《芙蓉女儿诔》,贾宝玉在开篇就写:

(第七十八回)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

既然是诔文悼词,贾宝玉于文中肯定要以“名字”示人。他虽用“浊玉”自谦,但“玉”肯定是他名字无疑,不可能是小名或者代指。

由此也能推测,“浊玉”要么是指宝玉,要么就单独指玉。

但无论贾玉或者宝玉都可以,不排除干脆是贾宝玉小名作大名用。

唯有“玉”字才能形容女娲补天石,宝玉就是宝玉,不可能其他字为名。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02 10:28・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赞同 6​
​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大名叫什么?原来早在第二十七回,曹雪芹就提前剧透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宝玉的大名叫什么,一直都让人好奇又众说纷纭。“宝玉”是小名,原文从冷子兴、林黛玉到贾母,说过好多次。

可一个豪门公子不可能只有小名。贾府第四代名字以“玉”旁为排序,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按照惯例也肯定也有一个“玉”旁的大名。

如果与兄弟们一样,就是“一字名”。

标新立异一点,“二字名”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贾宝玉叫什么,就成了众人热议的焦点。


有人根据“珠联璧合”,认为叫贾璧。

有人根据神瑛侍者,认为叫贾瑛。

有人根据“座上珠玑昭日月”,认为叫贾玑。

还有“贾璋”等等“玉”字旁的字为名。也各自能讲出一个道理。

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与众不同。认为上述的名字都不太可能是贾宝玉的大名。

原因也很简单,贾宝玉的“宝玉”源于通灵宝玉,也就是女娲补天石。

是女娲所炼补天之石,就使得其极为特殊又宏大。

以上这些“璧、瑛、玑、璋”等字,全都不足以甚至不配用来形容“女娲补天石”转世的贾宝玉。

估计这也是曹雪芹坚持不写贾宝玉大名的原因,因为“宝玉”才是最贴切的名字。

唯有“宝玉”和“玉”,才能够形容女娲补天石。


甚至贾家第四代以“玉”为排行名,也都源于女娲补天石,源于贾宝玉。

如此一来,贾宝玉怎么可能“自降身份”取一个没资格形容“自己”的字为名?

所以,最适合的名字,其实就是贾宝玉。符合女娲补天石,又贴切通灵宝玉。

但原文又明确写了贾宝玉是小名,他就肯定有另外的“大名”,应该是什么呢?

这个名字,既要与众兄弟同排行,又能形容女娲补天石,岂不仅剩下“玉”字最合适?

当然,这种“观点”都只是推测,不足以作为证据。

肯定还需要曹雪芹的原文文字来做证据。

那么,原文之中有证据么?还真有一条很容易被忽略的证据。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第二十七回)凤姐听了,十分咤异,因说道:“哦!是他的丫头!”又笑道:“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你十几岁了?”小红道:“十七岁了。”又问名字,小红道:“原叫‘红玉’,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小红本名林红玉,与林黛玉的名字一字之差。身为贾府家生子,她因重了贾宝玉的名,便避讳去了“玉”字不用,改名叫“红儿”。

表面看就是一个奴才避讳主子的名讳,没什么问题。

别说小红是奴才,需要避主人的讳。就是主人,也需要避讳父母、师长、领导的名字。不但坚决取名不能重字,在书写、阅读长辈尊长名字时也要避讳。

比如林黛玉因避讳母亲贾敏,写“敏”字肯定要少写一二笔。她写“海”字时,也同样如此。

但古人的避讳也是有规矩的,并不是什么都避讳。


小红父母给她取名林红玉时,肯定还不用避讳。有两个原因:

一是小红要比贾宝玉年纪大。

二是“宝玉”二字不用避讳。

为什么“宝玉”不用避讳?原因同样也有两个。

一,贾宝玉是小名,无论是宝,还是玉,并不用避讳。

二,就算贾宝玉是大名,二名不偏讳,“玉”字也不需要避讳。

林红玉这个名字,其实不需要对“贾宝玉”这个名字避讳。

就像王羲之的儿子叫王献之一样,因为“二名不偏讳”。避了“羲”字,就不用避“之”字。且顺序也往往是前字为先。

有人可能说观世音菩萨都要避讳李世民改用观音菩萨了。

其实这是讹传。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观世音菩萨和观音菩萨双名记载了。


且“世”字为先,要避讳也确实优先避讳。但“民”字起码在李世民时期不需要避讳。反而是李治登基后避讳了一阵。不提。

林红玉只要避了贾宝玉的“宝”字,就可以了。这是贾宝玉为大名的情况下。既然不是大名,也就没必要连小名都不允许重了。

真要如此仔细讲究,夏金桂的丫头名叫宝蟾,岂不是要避讳她的小姑子薛宝钗、薛宝琴的小名,必须要给丫头改了名字才是?

事实上宝蟾并没有因为薛宝钗改名字,可见“小名”无需避讳。

如此一来,能让林红玉避贾宝玉“讳”的情况,实际只有一种,就是贾宝玉的大名叫“贾玉”。单名必须要避讳。

无论林红玉是不是双名,她都需要避讳主子的“玉”字。

所以,原文写小红的原话是“因为重了宝二爷”,就是指避讳了“玉”字。

而小红当时用的是“宝二爷”,肯定是对主子的敬称。

但没有像其他人提“宝玉”二字,也不排除是作者暗示其名不讳“宝玉”,而讳“玉”字。

王熙凤更是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她也没说“宝玉”,也佐证了林红玉重的是“玉”的讳,而不是“宝玉”。

据此可惜大道假设一下,贾宝玉的名字,极有可能就因为“衔玉而生”,就名“玉”字。宝玉是“玉”字衍生而来的小名。

是以,晴雯死后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才会自称“怡红院浊玉”。

祭文、悼词这种正式文章,作者自称肯定是名,不是小名,也不可能是字号。

就像岳飞肯定自称“飞”,不会说“鹏举”什么的一样。

贾宝玉用“浊玉”自称,“浊”是自惭形秽之意,“玉”才是他的大名无疑。

所以,根据林红玉避讳“玉”,贾宝玉自称“浊玉”这两条文中唯一涉及贾宝玉大名的描写线索,几乎可以肯定他的大名,就是叫“贾玉”!

用借其他不相关的线索引证,比如珠玑等等,没有明确与贾宝玉大名相关,只能说是巧合,难免谬之千里。

为什么用“几乎”,也是因曹雪芹确实没白纸黑字明写,都是个人猜测举证。

您觉得是不是呢?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7-22 09:5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出自两汉佚名《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全文赏析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欣赏指要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忧伤女子?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阅读时,要细细体会诗中那种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

诗中的“托”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诗中的“歌者”是谁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

收起▲
译文/注释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注释
①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
②阿(e)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③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④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
⑤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⑥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⑦惜:痛。
⑧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⑨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此二句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⑩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收起▲

孔雀东南飞
[ 两汉 ] 佚名

原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吏妻刘氏,为仲吏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吏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吏,逼迫有阿母。吏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吏,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吏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吏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吏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吏的妻子刘氏,被仲吏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吏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

阿母听了府吏这些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默默不说话,再拜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是哽咽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阿母逼迫着要我这样做。但你只不过是暂时回到娘家去,现在我也暂且回到县官府。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当公鸡鸣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就生长在村野乡里。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许多金钱和财礼,却不能胜任阿母的驱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还记挂着阿母孤身操劳在家里。”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这个新媳妇初嫁过来时,小姑刚学走路始会扶床。今天我被驱赶回娘家,小姑的个子已和我相当。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每当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门上车离去,眼泪落下百多行。

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兰芝回到娘家进了大门走上厅堂,进退为难觉得脸面已失去。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会裁衣,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惭愧面对亲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便派遣了一个媒人来提亲。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亲娘便对女儿说:“你可以出去答应这门婚事。”

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

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

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是被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见阿母说:“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

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好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做母亲的为你去求婚,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

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在坟墓四周种上松柏和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注释

建安中:建安年间(—)。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

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素:白绢。这句话开始到“及时相遣归”是焦仲吏妻对仲吏说的。

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大人故嫌迟: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

不堪:不能胜任。

徒:徒然,白白地。

施:用。

白公姥(mǔ):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薄禄相:官禄微薄的相貌。

结发:束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岁,女子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始尔:刚开始。尔,助词,无义。一说是代词,这样。

致不厚:招致不喜欢。致,招致。厚,厚待。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

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可怜:可爱。

伏惟:趴在地上想。古代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取:通“娶”,娶妻。

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会不相从许: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会,当然,必定。

举言:发言,开口。

新妇:媳妇(不是新嫁娘)。“新妇”是汉代末年对已嫁妇女的通称。

报府:赴府,指回到庐江太守府。

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勿复重(chóng)纷纭:不必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

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

谢:辞别。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工作。

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

谓言:总以为。

卒:完成,引申为报答。

绣腰襦(rú):绣花的齐腰短袄。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箱帘:箱,衣箱。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

遗(wèi)施:赠送,施与。

会因:会面的机会。

严妆:整妆,郑重地梳妆打扮。

通:次,遍。

蹑(niè):踩,踏,这里指穿鞋。

玳瑁(dài 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可制装饰品。

珰(dāng):耳坠。

昔作女儿时:以下八句是仲吏妻对焦母告别时说的话。

野里:乡间。

兼愧:更有愧于……

却:从堂上退下来。

扶将:扶持,搀扶。这里是服侍的意思。

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隐隐:和下面的“甸甸”都是象声词,指车声。

誓不相隔吏……誓天不相负:这是府吏对兰芝说的话。

区区:这里是诚挚的意思,与上面“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若见录:如此记住我。见录,记着我。见,被。录,记。

纫:通“韧”,柔韧牢固。亲父兄:即同胞兄。

逆:逆料,想到将来。

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

颜仪:脸面,面子。

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子自归:你自己回来。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娘家得到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

无誓违: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愆违,过失。

悲摧:悲痛,伤心。

窈窕(yǎo tiǎo):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便(pián)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令,美好。

丁宁:嘱咐我。丁宁,嘱咐,后写作“叮咛”。

非奇:不宜,不妥。

断来信:回绝来做媒的人。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

更谓之:再谈它。之,指再嫁之事。

适:出嫁。

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

媒人去数日……丞籍有宦官:这几句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无法解释清楚。这里列出部分字的意义解释:寻,随即,不久。丞,县丞,官名。承籍,承继先人的仕籍。宦官,即“官宦”,指做官的人。

娇逸:娇美文雅。

主簿:太守的属官。

作计:拿主意,打算。

量(liáng):考虑。

否(pǐ)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这里指运气的好坏。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义郎: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太守的儿子。

其往欲何云:往后打算怎么办。其往,其后,将来。何云,这里指怎么办。

处分:处置。

适:依照。

要(yāo):相约。

渠(qú)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登即:立即。

尔尔:如此如此。等于说“就这样,就这样”。

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下官:县丞自称。

缘:缘分。

视历:翻看历书。

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合起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吏:你,指县丞。

交语:交相传话。

舫(fǎng):船。

龙子幡(fān):绣龙的旗帜。

婀娜(ē nuó):轻轻飘动的样子。

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的样子。

青骢(cōng)马:青白杂毛的马。

流苏: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

赍(jī):赠送。

杂彩:各种颜色的绸缎。

交广:交州广州,古代郡名,这里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

郁郁:繁盛的样子。

适:刚才。

不举:办不成。

榻(tà):坐具。

晻晻(yǎn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摧藏(zàng):摧折心肝。藏,脏腑。

人事不可量:人间的事不能预料。

父母:这里偏指母。

弟兄:这里偏指兄。

日胜贵:一天比一天高贵。

恨恨:抱恨不已,这里指极度无奈。

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用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

单:孤单。

故:有意,故意。

不良计:不好的打算(指自杀)。

四体:四肢,这里指身体。

直:意思是腰板硬朗。

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

情何薄:怎能算是薄情。

乃尔立:就这样决定。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

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黄昏:古时计算时间按十二地支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时至时)。下句的“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代的晚上时至时)。

华山:庐江郡内的一座小山。

交通: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

驻足:停步。

谢: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5: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是什么意思
hjgvbbdhjk2013.08.05浏览289次民族风情分享举报
三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谁能告诉我什么意思?
1个回答
o35v8a54q
2013.08.06
满意答案
   这是关于元春的诗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8: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偷梁换柱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偷梁换柱( tōu liáng huàn zhù),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意思为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常用于描述某人或者某组织通过欺骗、替换等手段来改变现实情况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或者某组织在交易、合作等过程中采取不诚实的行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偷梁换柱

外文名
steal the beams and pillars and replace them rotten timber-perpetrate a fraud

拼音
tōu liáng huàn zhù


注音
ㄊㄡ ㄌㄧㄤˊ ㄏㄨㄢˋ ㄓㄨˋ

解释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近义词
偷天换日、移花接木、以假乱真

目录
1成语
2发音t
3基本含义
4详细解释
5使用场景
6故事起源
7成语结构
8例句
9记忆技巧
10延伸学习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
偷梁换柱[1]

折叠编辑本段发音t
ōu liáng huàn zhù[1]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含义
指暗中更换原有的柱子或者梁,比喻暗中偷偷地替换或者改变事物的实质内容。[1]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成语“偷梁换柱”源自于古代建筑领域,原本指暗中更换柱子或者梁,以达到改变建筑结构的目的。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暗中更换或者改变事物的本质,常用来形容欺骗、替换、篡改等行为。[1]

折叠编辑本段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某人或者某组织通过欺骗、替换等手段来改变现实情况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或者某组织在交易、合作等过程中采取不诚实的行为。[1]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起源
关于“偷梁换柱”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有一则寓言故事与此成语相似。故事中,有一个人想要偷取一座庙宇中的金字塔,他想到了一个计划:他在夜晚暗中更换了金字塔的顶部,把金字塔上的金子换成了铁。第二天,当人们发现金字塔上的金子变成了铁时,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偷偷地更换某物的本质,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结构
偷梁换柱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偷”表示偷偷地,暗中地;“梁”指建筑物的横梁;“换”表示替换,改变;“柱”指建筑物的柱子。[1]

折叠编辑本段例句
1. 他在公司里偷梁换柱,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2. 这个政府通过偷梁换柱的手段,掩盖了真相。

3. 他利用偷梁换柱的策略,成功地改变了竞选的结果。[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8: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怡红院:贾元春对贾宝玉最可怕的控制,直到入住几年后才发现真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在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给出点评后,就带队来到了怡红院。

怡红院的点睛之笔,是院子里有几本芭蕉和一棵西府海棠,自然要以此为题,出一个好“对额”。

怡红院作为未来贾宝玉的住处,根据曹雪芹一贯伏笔的特点,必然对他要有强烈隐喻。


之前在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都是借“题对额”隐喻未来主人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侧面表现贾政对三个“儿媳妇”的评价,引出他对钗黛之争的立场。

怡红院题对额,也肯定与贾宝玉姻缘有关。

那么,贾宝玉的题额,和贾政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第十七回)宝玉道:“此处短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贾宝玉在论述怡红院的匾额时,提到芭蕉和西府海棠要兼而有之才妙。

芭蕉倒没什么特别,但西府海棠很有意思。

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

贾宝玉更进一步解释其“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才有女儿国野史之说。


“红香”二字,就是指西府海棠源于“女儿国之棠”的说法。

“红香”二字不是孤证。第二十八回,蒋玉菡将北静王送他的茜香罗汗巾转赠给贾宝玉,提起来历也说“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所谓“茜香”就是“红香”。

西府海棠野史传说是女儿国传入。

茜香罗汗巾则就是茜香女国传入。

二者前后呼应,明显意有所指,就看是指向了谁。

蒋玉菡给了贾宝玉茜香罗汗巾,贾宝玉则用袭人的松花绿汗巾互换。

红与绿,是红男绿女姻缘之谶。

果然,当晚茜香罗汗巾就被贾宝玉给了花袭人。预示袭人将外嫁蒋玉菡的事实。

袭人尽管被脂砚斋评作“袭为钗副”,实际她与林黛玉都是二月初二花朝节生日,姓花又都是草木人,更都曾“板上钉钉”与贾宝玉姻缘,却又都不得成功外嫁,都不是贾府“咱家人”。

茜香罗汗巾之于袭人,预示她外嫁。

红香之于林黛玉,也预示她外嫁。


此时的袭人是林黛玉之影,而不是薛宝钗的影。

袭人与秦可卿一样身兼“钗黛”属性。

袭人被外嫁给蒋玉菡。实际是宝黛二人姻缘的另一种呈现。蒋玉菡就是将玉含,“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但袭人事与愿违没能给贾宝玉做妾,就是她与贾宝玉以茜香罗汗巾为谶隐喻有缘无分。

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姻缘伏笔的芙蓉花签又是昭君出塞故事,预示她将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

由茜香罗汗巾隐喻袭人,再到西府海棠隐喻林黛玉,二者都出自“女儿国”,就注定无论“红香”还是“茜香”,都与贾宝玉“无关”,林黛玉会离他而去。

至于“绿玉”二字更明确,就是指黛玉,且与贾探春的关系密切。

黛者,“西方有石名黛,可作画眉之墨”。林黛玉前世西来,今生也要西去。

黛,指青近乎黑色。

山青为黛,就是绿到极致的黑。

古人形容的“六宫粉黛”,就是“红与绿”。黛眉绿鬓,也是形容女儿毛发健康的黑色光泽。

西府海棠的“红香”是黛玉,芭蕉的“绿玉”也是黛玉。


贾宝玉题“红香绿玉”,则是作者借以隐喻他希望与林黛玉长相厮守的未来姻缘结局。

绿玉,被用来形容芭蕉最是贴切。

只可惜,芭蕉与西府海棠放在一起,由袭人外嫁,注定林黛玉离去,与贾宝玉有缘无分。

其实,不光西府海棠借茜香罗汗巾的袭人外嫁故事,隐喻林黛玉外嫁。芭蕉同样借贾探春外嫁海外异国为王妃,隐喻林黛玉外嫁。

第三十七回,贾探春说她最喜欢芭蕉,给自己取名叫“蕉下客”,是借“蕉叶覆鹿”隐喻未来嫁去海外为王妃。

林黛玉调侃贾探春是鹿,被探春回敬以潇湘妃子的名号。

也因此,芭蕉林黛玉就与蕉下客的贾探春产生密切关联。

探春有多喜欢芭蕉?秋爽斋有一座晓翠堂,正她欣赏芭蕉的地方。

探春的杏花签,是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也是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蕉叶覆鹿是两个人得“富贵”。

潇湘妃子也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为王妃。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就看见贾母院子里放着一座紫檀大理石插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看见探春房间里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贾府其他人处,再无“大理石”描写。

是以,“石呆子失扇子”故事,才会以石呆子影射的贾宝玉。他失去的扇子恰好就是“湘妃(潇湘妃子)、棕竹(踪迹)、麋鹿(蕉下客)、玉竹(玉卒)”。

贾宝玉同时与林黛玉和贾探春失散,源于二女“离石(理石)而去”。

潇湘馆后院更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预示芭蕉会离去。与贾宝玉生离死别。

当然,此时故事刚开始,怡红院中的芭蕉和西府海棠作为林黛玉的象征。贾宝玉题“红香绿玉”,是想要两全其妙拥有“林黛玉”。


贾政问他“依你如何”,既是问此处题额,也是作者隐喻父亲问儿子的姻缘。

贾宝玉回复“依我题‘红香绿玉’才两全其妙”,既是说红棠绿蕉最合适。也是作者隐喻未来贾宝玉最想娶林黛玉,称心如意两全其妙。

贾政嘴里说着“不好,不好”却默认了。

结合他对潇湘馆的高评价,说“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就可知他支持宝黛姻缘,欣赏林黛玉的立场。

但是,贾政同意,贾宝玉认可也没用。

芭蕉和女儿棠的隐喻是“离石而去”,让贾宝玉得不到。


就像薛姨妈对林黛玉说姻缘:“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造成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的原因,是元春省亲回家当晚,修改的两处贾宝玉的题额,

一处是“花溆即可,何必蓼汀”,去掉了“蓼溆”。

一处是“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去掉了香玉、绿玉。

绿玉,是林黛玉。

香玉,也是林黛玉。

元春省亲后,作者就通过贾宝玉之口,讲述了“小耗子偷香芋”故事。“盐科林老爷家的千金才是真香玉”,香玉当然就是林黛玉。

而贾元春去掉“绿玉和香玉”,已经明确她不喜欢林黛玉,不支持宝黛姻缘的立场。且未来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也只可能与贾元春背后的皇权有关。

“怡红快绿”代表的是贾元春的喜好,否定了贾宝玉的“两全其妙”,他肯定不喜欢。


于是,在“怡红快绿”这首诗中,他再次坚持用了“绿玉春犹卷”,以维护“绿玉”。不想薛宝钗看见后,又劝他改掉:

“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

贾宝玉听从薛宝钗的建议,最终舍弃“绿玉”改成了“绿蜡春犹卷”。也就从此顺从的住进了怡红院中。

绿玉春犹卷,形容芭蕉非常贴切。

绿蜡春犹卷,形容芭蕉也很好。

但绿玉就是绿玉,品质如何是绿蜡可比?

绿玉是林黛玉。

绿蜡是薛宝钗。

舍了“绿玉”选择“绿蜡”,小耗子说:“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鼠目寸光,不就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怡红快绿,本不是贾宝玉所愿,怡红院这三个字,肯定也不是贾宝玉的“两全其妙”。

奈何他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妥协。

随后的三五年间,他住在怡红院,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绿玉”离他而去。

“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紫檀大理石插屏”,“花梨大理石大案”三个伏笔,结合“石呆子失扇子”故事,预告了林黛玉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离石而去的事实。

贾宝玉的人生和未来,也至此结束。


“怡红快绿”看似由心而发,赏心悦目,却根本没有形容和发现芭蕉和海棠的真面目和好处。就是鼠目寸光,有眼不识真香玉。

贾元春和王夫人看似“爱”贾宝玉至深,实际一直在“毁人不倦”,反害了他一生。

就像将他放在怡红院,才有后来抄检大观园,整顿怡红院的后文。

怡红二字,是贾宝玉一生的总结,却是对专情林黛玉的最大讽刺。

“怡红快绿”,沉湎儿女之情,也注定不能专一于林黛玉。

可见,一切皆有注定。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7-23 10: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7: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宝玉最终的结局是“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6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times-old)

因为红楼只存世前八十回,后数十回散佚,关于贾府及众人最终的结局,历来有颇多解读,莫衷一是,尤其关于宝玉及大观园一干儿女最终的结局,最为引人猜测,似乎成了一段悬案。

因为红楼以手抄本传世,故几百年来有各种版本留存,诸如甲戌本、己卯本、蒙府本、庚辰本、戚序本、杨藏本等版本,各版本之间不仅原著文字有不小的差异,就连一些脂批也有出入,加之后世不少红学家的各种解读,使得红楼结局更为扑朔迷离。

今天我们来试着说一下贾宝玉的结局。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了前八十回中有个人影射了宝玉最终的命运结局,即那个被贾雨村找个借口夺了扇子打了板子的石呆子,无论从其名,其行止,其生活现状,都像极了八十回宝玉的结局,喜欢的可以点击贾宝玉的命运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早有交代,穷的吃不上饭!

最近读脂批红楼,又发现了一条线索。

原文第十九回里说了一件事,元春省亲后,宝玉闲着没事,就偷偷地去了袭人家。原文有这样的文字:彼时他母兄已是忙另齐齐整整摆上衣着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

在这段话后,己卯本有一条很重要的脂批: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下半部红楼,宝玉的生活现状是大冬天下着雪,吃的是腌的酸菜,盖的是一张破毡,生活不可谓不寒酸。而原文第四十八回里说到的那个石呆子,也是穷的连饭也没得吃。可见,宝玉在贾府落败后确是落魄了。

而此时的宝玉尚在富贵风流之乡,对此尚无察觉,直到原文第七十七回,宝玉才对此有所体悟。这一回里宝玉身边与袭人同样重要的丫鬟晴雯被王夫人撵了出去。宝玉心下不舍,偷偷去看病重的晴雯,晴雯要宝玉倒茶与她喝。

我们来看原文:宝玉看时,虽有个黑砂铞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往桌上去拿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庚辰本在这段话后有一条脂批:不独为晴雯一哭,且为宝玉一哭亦可。

为晴雯哭很好理解,为什么说为宝玉一哭也可以呢?结合上面一条脂批,不难得出,这是批者脂砚斋的又一次“剧透”,他是在为宝玉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而哭。不仅如此,宝玉在给晴雯倒了茶之后,还有一段心理描写,更直白地交代了宝玉对贫富瞬间转化的顿悟。

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宝玉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这话出自《千字文》,前面两句是“具膳餐饭,适口充肠。四句话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们吃一日三餐,合自己的胃口,能吃饱就好。饱的时候大鱼大肉也不想吃,饿的时候即便是糟糠也是满足的。

细想这话,对比宝玉去袭人家,袭人见眼前总无可吃之物,宝玉的这话与其是在说当下的晴雯,毋宁说曹公借宝玉之口道出了他自己的命运结局。宝玉这么重要的一个顿悟,自然少不了脂批,庚辰本有一条脂批:妙!通篇宝玉最要书者,每因女子之所历始信其可,此谓触类傍通之妙诀矣。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宝玉是红楼一书的第一主角,常常是因为看到了眼前女子的经历,才慢慢悟到一些道理。就像他看到龄官不搭理他,但独对贾蔷用情时得出的“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和“从此后只是各人得个人的眼泪罢。”一样。

也就是说,宝玉在他眼前的女子所历之中,无形中照见了自己的结局,虽是说别人,其实映射的全是宝玉一人。

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已经是红楼前八十回的尾声,此时,江南甄家已经出事,元春失宠,迎春出嫁,宝钗搬出大观园,贾母身体也每况愈下, 那年中秋过得有些悲凉,已经伏了贾府之败的迹象,宝玉由晴雯之病得出的顿悟,想来离他“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已经不远了。

在贾府落败后,宝玉会否想到曾经因为一碗枫露茶大动干戈?会否想到贾母给他的那件被他不小心烧坏了一个洞的雀金裘?会否想及眼前的诸般女儿和昔日的荣宠?

其实,曹公在一开始就伏了宝玉的结局,开篇第一回里,甄士隐解读《好了歌》的一段文字,有这样一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侧批有语云:甄玉、贾玉一干人。可见富贵如过眼云烟,展眼即过,而“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恰恰是宝玉沦为乞丐的真实写照,与他曾经的富贵风流形成鲜明而又充满讽刺的对比。

所以,宝玉最终的结局是“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无疑。“虀”字各本不同,有作“荠”字的,有作“韲”字的,但意思大同小异,不影响解读。

关于宝玉的结局,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持宝玉与湘云劫后重逢的观点,对这一点,我个人赞同。原因是宝玉一生中最要的三个女性,黛玉、宝钗和湘云,黛玉和宝钗是先后与宝玉都有了一段情分,而湘云一直并未提及。

从与宝玉的关系来看,脂批也有交代,黛玉是近中远,宝钗是远中近,湘云则是近中近。宝玉与黛玉是木石前盟,与宝钗是金玉姻缘,与湘云则是因麒麟伏白首。

我们知道,宝玉最先接触的其实是湘云,其次才是黛玉,再是宝钗,但最后宝玉与三人的关系恰恰反了过来,即与宝钗成就了姻缘,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沦为乞丐后方遇到湘云。此不赘述,后会有专文解读。

编辑于 2017-04-09 2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9: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红楼梦》:贾宝玉摔玉摔给谁看?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阅读悦读之写乎
关注
2021-12-12 06:20来自四川原创
8旬女教授发现长寿的因素,与运动饮食无关,而是“它”在作怪!
8旬女教授发现长寿的因素,与运动饮食无关,而是“它”在作怪!
  一整个晚上,她如狼似虎的要了他一次又一次...
一整个晚上,她如狼似虎的要了他一次又一次...
“肺有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有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作者:韩雪丽


那块让贾府骄傲的通灵宝玉,是宝玉的护身符,他并不知道,这块玉于他的意义,可是却也知道,玉是好东西,比如,北静王爷就特特要看玉,也是要看一下传闻里的精灵。而宝玉呀,对于别人没有他有的东西,倒没那么热爱,姐姐妹妹们没有,他就感觉没趣了。

这孩子,是有些特别的审美。

这玉在贾母和王夫人眼中,就是宝玉的命根子,她们如此定位,可知这两位长辈,对这玉的重视,和对宝玉的重视是一样的。


一、第一次摔玉,因为黛玉无玉
宝玉见黛玉,张口就是这个妹妹我见过,而且解释,看着眼熟,好似久别重逢一样,他对黛玉,有着没来由的亲切与熟悉,这就是缘吧。

然后就问人家有玉无玉,黛玉说没有,他马上拿玉就摔,就有些小魔王的作派了,大家吓一跳,黛玉估计也吓得变了脸色,这样的事,黛玉没见过,以前林家哪里有这样的事,她没见过让家里溺爱的孩子是什么样,玉要摔坏了,黛玉能心安吗?


幸而,王夫人没在场,要不然,那当然就要皱眉,对黛玉更没好印象了,这一次摔玉,宝玉是摔给黛玉看的,我愿意和你一样,没有玉,你没有的,还有什么意思。

二、宝玉摔玉摔给谁看?
第二次,却是因为清虚观的张道士提亲的事,黛玉有了心结,宝玉也不安,让黛玉不爽的事,他就急,于是二人要解释,却成了争执,都要试探对方,两假相逢,必有一真,这一争,就争出麻烦了。黛玉提到好姻缘,宝玉恼了,马上摔玉,结果,还是袭人来了,才止住了。结果黛玉大哭大吐,这一次,宝玉也急了,他不明白,为什么黛玉不懂他的心,黛玉也委屈,你怎么不懂我的心。

不是不懂你的心,是你不懂自己的心,要如何的表白,此时的宝玉,还有些不明白,黛玉的委屈,一个没了娘家的人,心里如何有底气,而且,荣国府是高门大户,宝玉是元春的兄弟,如此的门第,与身份,黛玉能不知道,宝玉的姻缘,其实宝玉做不得主。


宝玉这一次摔玉,其实也还是摔给黛玉看,要黛玉明白,我重人不重玉,可这样刚烈的表现形式,让黛玉可承受不起。

黛玉也有她的心事,我当然知道你的心,可是你为什么要如此表达。这样的表达形式,让哪个能承担。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写乎》《作家荟》等刊物。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8:13 , Processed in 0.0751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