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为《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 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 鸳鸯道:“右边是‘三长’。” 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 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 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 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我们再看宝钗“牙牌令”的第三张牌:“当中‘三六’九点在。” “三六”是指杂九中上三下六的“平九”,也就是上面三个,下九六个,所以才被称为“‘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这句是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是描写金陵风光的,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其中的“三山”是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金陵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三山半落青天外”是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但如果从《红楼梦》隐写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山”既然原来是金陵的山,所以这里应该是指金陵,也可以暗指大明,因为书中的金陵都有影射大明的意思。所以“三山半落青天外”应该有大明江山沦为满清天下之意。
我们再看看宝钗这三张牌合在一起的骨牌名,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我们看这副牌的样子确实有意思,一共有五个斜三点,围着中间六点,这六点仿佛是一叶孤舟,被五个铁锁锁住,非常形象,古人也很有创意,取出来的骨牌名都很有意思。在第六十二回里,湘云行的酒令中,也提到了这个骨牌名,不过有些区别: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湘云说的是“铁锁缆孤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两种写法,会不会这两部分内容不是一个人写的呢?无论是哪一个,我们都会感觉到这叶孤舟受到几方牵制,无法寸步难行,所以宝钗回答的是:“处处风波处处愁。”这句出自明代唐寅的《题画》的第二十四首: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一幅秋天的景气,到处是芦苇,一艘船在风雨中归来,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水中的浪汹涌之极,让人心情很紧张。作者用水来象征着满清,所以很有象征意义。感觉此诗描写的情况很危险,有一种江湖险恶的感觉,所以“处处风波处处愁”应该是象征满清统治下到处受到牵制,处处有危险,时时需谨慎,到处是四面楚歌,时时担心被汉人赶走,一副愁苦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作者在暗地里咒骂满清的日子不好过,汉人们的反抗没完没了,这股“热毒”一浪高过一浪。居然是用一艘船来象征满清!其实其中寓意深刻,暂时不方便透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