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2: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脸若银盆】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脸若银盆”,到底长啥样?对比宝玉容貌,让人不寒而栗
c.m.163.com 2022-03-14 22:28
薛宝钗“脸若银盆”,到底长啥样?对比宝玉容貌,让人不寒而栗
《红楼梦》十二金钗,一个比一个美貌。林黛玉被誉为仙柳之姿,薛宝钗就是容貌丰美,品格端方,“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宝钗长得有多美,把倾国倾城的林黛玉都比下去了?
宝钗的美,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眼波流转,眉目传情,果然不可方物。唯一让人迷惑的,是她的长相,竟然是“脸若银盆”。
形容女子,多用小巧玲珑、可爱的物件形容,但曹翁送给宝钗这位大美女的容貌,却是“脸若银盆”。
用“盆”形容女子的脸,这脸得有多大?那得是个啥形象?
事有反常必有妖,曹翁用如此反常的一个物件,形容宝钗,曹翁在通过这个“银盆”,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
笔者对宝钗这个“脸如银盆”的容貌,很长时间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重读曹翁对宝玉的容貌,才知道宝钗这个“银盆”大脸,竟让人不寒而栗。
无情:纯白如雪的“银盆”大脸,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回,黛玉第一次见宝玉,看到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项上金璃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你看宝玉的容貌,脸的颜色是中秋之月,那是白里透红,色如春晓之花,那是蓬勃的春色,眉如墨画,那是浓墨重彩的黑,项上是璀璨的金璎珞,和五色的丝绦。
宝玉的容貌和装扮,都是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各种颜色,怪不得宝玉是“多情如此”,连他的容貌,都让人见之心生热爱。
宝玉的装扮,不仅颜色灿烂,而且很有温度,让人舒服。“中秋之月”,是秋高气爽,去除暑热时候的凉爽,“春晓之花”,是熬走严寒,春暖花开的温暖,宝玉之体贴、温和,全在这容貌里。
而宝钗呢?全书写到她,无非说她是“雪堆出来的”,“脸若银盆”,都是说她很白。
“雪”,本来就是冷丝丝的,又冷又白,而“银盆”,其实也是白,而且“银”也是冷冰冰,没有温度。
曹翁用“银盆”形容宝钗,第一层意思便是说她“无情”。
有读者说宝钗是个“冷美人”,从她没有温度的容貌上看,确是如此。
不过,天下高冷的女子很多,性格使然,也无须多做评价,但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宝钗“银盆”里的那个“盆”,非同寻常。
用“盆”来形容女子的脸,曹翁必定不是说宝钗有个大饼脸,而是说宝钗的脸肉肉的。
既然脸是肉肉的,整个身材当然也是肉肉的。金钏投井死后,贾环说她“身子这样粗,泡得实在可怕”。而宝钗的衣服竟然可以妆裹这时的金钏儿,可见宝钗有多丰满。
全书说到黛玉,都是“仙柳之姿”,“风流袅娜”,都是气质形的,从来没有具体眉眼、身材的描写。而宝钗则全在说她丰满而雪白,没有一丝温度,这是为什么?
冷若冰霜的美人,虽拒人千里之外,却没有攻击性。但宝钗无情,冷若冰霜,对人却有无法抵抗的欲望。
这就是为何宝玉去梨香院看望宝钗,宝钗以看玉、看金锁为由,让宝玉接近她,“宝玉与宝钗相近,只闻得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既无情,又有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也是第63回宝钗抽到的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的宝钗,杀伤力很大。曹翁送她一个“银盆”的脸,真不是白给的。
银盆能装:看清宝钗的真面目,全靠一个盆——装。
薛宝钗姓“薛”。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曹翁多次暗示“薛”通“雪”。
四大家族都是以利益为纽带结合在一起的,为何在四大家族的结构中,“薛”家通“雪”呢?
其实“薛”,就是雪花银的“雪”。所以用“银盆”形容宝钗的容貌。
“银”不言自明,是没有温度,是六亲不认,也是雪花银,实际曹翁正在暗示宝钗和薛家,是只认钱财,不认“情”的冷酷无情的人家。
那么“盆”呢?
盆子的功用是什么?是装东西的用具,那么宝钗这个“盆”是装的是什么呢?
第一,当然是用来装银子的。所谓“银盆”
第二,就是装淑女,装端庄,装大家闺秀。
其实曹翁正是用“银盆”二字,让读者看清宝钗的真面目,是假千金,是以肉肉的脸,勾起欲望,借以用来装银子的。
薛家来到贾家之初,曹翁就明确地写出薛家的状况是:“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识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薛家刚到家时,就已经穷了,但王夫人对薛家的认知却是“她家不难于此”,邢夫人对薛家的印象是“现今大富”,所以说,薛家能够住到贾家,全靠一个字——装,装着自己还是有钱人,混进贾家,其实真实目的,是以宝钗为跳板,攫取贾家的富贵和钱财。
所以,宝钗嫁给宝玉,注定是宝玉的一场灾难,薛家攫取不到宝玉的钱财,就会虐待宝玉,攫取完钱财后,也会抛弃宝玉。
其实甄士隐在岳父封肃那吃的亏,就是宝玉娶了宝钗后的下场——被岳母家榨取完最后一点财产,就开始骂宝玉无能,直至把他逼得出家为和尚,甄士隐做了和尚,其实和乞丐无异,宝玉的下场,也是如此!
多情总被无情误,古今一也!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端午节+龄官画蔷】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端午节为何怪事连连?被忽视的节气,隐藏着宝钗的真实面目
c.m.163.com 2022-06-05 22:38
红楼梦端午节为何怪事连连?被忽视的节气,隐藏着宝钗的真实面目
端午节吃粽子、系虎符,现代人只知道是传统风俗。但其实,节气的力量多强大,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比如《红楼梦》过端午节,就接连发生了许多怪事,先是金钏儿被撵出了荣国府,又是袭人被宝玉踢了一窝心脚,血都吐了出来,再是小戏子龄官儿,在地上不断画“蔷”字。
这还不算,宫里的娘娘元春赐出端午节礼,宝玉和宝钗的一样,林妹妹的倒不和宝玉的一样。
元春赐节礼,对宝黛婚姻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以还泪了情为己任的林黛玉,不啻于五雷加身的事件。
纵观整部红楼梦,端午节是一个关键节点,在此之前,大观园都是一片风花雪月的祥和时光,在此之后,很快发生了金钏投井、袭人背叛、宝钗地位迅速赶超黛玉的事件。
那么端午节到底有何力量,惜墨如金的曹翁下这么大力气,来写端午之事?
其实笔者认为,端午节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点——从传统阴阳文化上来论,这一天是极阳之日。
阴阳之论讲究阴阳变化,世界上大多数的事物都是,有阴有阳,此消彼长,才是常道。
但端午节却是极阳之日。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端午节这天是极阳之日,所谓盛极必衰,端午过后贾家便走向了下坡路。
除此之外,因为端午是极阳之日,所以阴邪之物无处藏身,蛇虫鼠害都被逼了出来。
比如金钏儿被撵出大观园,始作俑者是宝玉的一再挑逗,金钏本不愿和宝玉搭腔,可宝玉一会喂香雪润津丹,一会摘坠子,金钏儿为了打发宝玉,才推说让他去找贾环。
而王夫人没有追究宝贝儿子宝玉,却下死手打了金钏儿,并把她撵出了大观园,最终导致没脸见人的金钏儿投井而死。
在此之前,王夫人在外面的名声都是大菩萨,慈善人,而端午节这天,王夫人露出了凶残的一面。
为何偏偏在端午节王夫人露出了伪善的面目,那是因为王夫人及宝钗等薛家人,就是被端午极阳之气逼出了真面目的蛇鼠等五毒之物。
除王夫人外,袭人作为花家的姑娘,本来是贾母信任的人,所以派她到宝玉身边做了大丫头,而自这次端午节之后,袭人和宝钗勾连在一起,以为宝玉做女红为媒,让宝钗接近宝玉。
自这次端午节之后,袭人贤良的好名声,算是保不住了。
本来黛玉和宝钗是有婚约的,种种迹象显示,黛玉进荣国府之初,就是没有公开的未婚夫妇。
因此,元春通过节礼赐婚宝钗和宝玉,本身就是一种对林家的背叛,这是其一。
其次,宝钗得到元春赐婚后,平时不爱花儿、粉儿的宝钗,立马戴上红麝香手串四处招摇,和平时判若两人。
你看,过了一个端午节,存身在荣国府的蛇鼠之类邪祟,都露出了真实的面目。
龄官儿不断在地上画“蔷”字,是为什么?那是因为“蔷”,是墙上之草,墙头草,这个字,告诉人们金钏儿等红楼诸芳的悲剧下场,都是因为宝玉等男子如墙头草一样,不能抗事,没有风雨同舟的勇气。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2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蘅芜苑+菊花】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住的地方为何叫蘅芜苑?莲花和鬼馒头同居一院:惨绝人寰
c.m.163.com 2022-04-07 23:05
薛宝钗住的地方为何叫蘅芜苑?莲花和鬼馒头同居一院:惨绝人寰
林黛玉住的潇湘馆,远远一看,粉墙、翠竹,人人都赞“好个所在!”而薛宝钗住的蘅芜苑里,一株花木也无,都是些牵藤引蔓的植物。
潇湘馆是一眼能看到底的明媚、清凉,而蘅芜苑说起来就很复杂。贾政远望蘅芜苑,就毫不留情地说:“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等到进入门后,却态度大变,情不自禁赞道:“有趣!”
薛宝钗的蘅芜苑,为何远观和近看时,给人的感觉天差地别?
《红楼梦》向来以花草和居所寓人,笔者认为,植物杂乱丛生的蘅芜苑里,藏着宝钗及薛家的真面目:鬼馒头和香草美人共居一室,竟是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
宝钗的“无味”:蘅芜成菊花,君子之风只能远观,不能近看。
为何蘅芜苑远观时,让人觉得“无味”?
原著中介绍贾政,“起先本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是性情中人。远远看蘅芜苑,是“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没有一丝生机,除了朴素,就剩下了寡淡。自然觉得无味。
那宝钗为何要让自己远观时如此无味呢?
因为她要做三从四德的妇德表率,把自己伪装成花中君子——菊花。
《红楼梦》十二金钗,个个都有花名,比如宝钗,就是到处以菊花自比,卧室里什么装饰都没有,唯独在“土定瓶里供着几枝菊花”,在《忆菊》、《菊问》中,宝钗都以菊花自比。
但事实是蘅芜苑里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花,只有“花如金桂”的草。“花如金桂”,就是以草充当花的角色。
蘅芜苑里种的都是香草,原文写的是“一株花木也无”,宝钗为何到处以菊花自居呢?
看蘅芜君宝钗的真实面目什么?
蘅芜,原本是属于菊科的一种草本植物,本身就是一种草,却偏偏把自己伪装成大家闺秀的菊花。
她是怎么从匍匐在地上的草,伪装成花中君子菊花的? 就是远远看上去恬淡如菊,闲云野鹤,但实际上,她根本就不是什么花,只是一株蘅芜草。
这就是为什么宝钗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她的藏愚,和守拙,都是自云,是自我标榜。而她的沉默寡言,为的是“藏”,藏的是什么?且往下看!
宝钗的真面目:勾人射魄的香气, 使人情不自禁亵玩焉。
宝钗远看“无味”,在外人看来就是女中君子,大家闺秀的观感,为她披上了道德的外衣。
但一旦走近就会发现蘅芜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里面“实若丹砂,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正是这比花香还勾人的气味,让贾政“不禁道:‘有趣!’”
看到了么,一旦男子走近宝钗,就会发现她根本不是表面上的菊花君子,而是一个有勾人芳香的女子。
“花气袭人”,是袭人的手段,就是用和宝玉云雨开道,获得上位资格,“袭人”的本事,宝钗也有,不过都是私下里,暗搓搓的勾人慑魄。
周敦颐《爱莲说》里写莲花的品质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但宝钗却能做到“可远观”,也可近之而亵玩焉,她根本就不是什么君子,也不是大家闺秀千金之躯,本来面目只是一捧野草。
从远观的菊花,到野草的真面目,宝钗如何伪装得如此成功,蘅芜苑里藏着宝钗异常残酷的手段——惨绝人寰。
风连和薜荔:香草美人里混进了鬼风疙瘩,细思极恐。
蘅芜苑里的植物非常多,宝玉说,这些草都出自《离骚》、《文选》。
而《离骚》里,屈原最典型的就是用香草美人,来比喻君子之高洁,用杂草来比喻奸佞小人。
按说香草美人和奸佞小人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人,但蘅芜苑里表面上都是香草,是香草美人的居所,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细看这些植物,有香气扑鼻的杜若、蘅芜,有不香的薜荔、藤萝,有茝兰,有金灯草,有玉蕗藤,有藿蒳、姜荨,有纶组、紫绛、风连。
《离骚》中,茝兰、杜若等都是香草,是君子之植物,但其间也有异草藿蒳、姜荨等异草。
姜荨,别名鬼风疙瘩,薜荔,又名“鬼馒头”,都是心怀鬼胎的东西。
藿蒳,用红楼惯用的谐音法,就是“祸纳”,就是纳祸的草。
也就是说,宝钗和薛家,就是纳祸的小人,是鬼风疙瘩,来算计贾家和黛玉的人。
她们是怎么算计的?你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形象?
所有的植物,都有一个特点——像绳子一样,牵扯不清,不分你我。
这种牵扯不清的绳子,在大观园里四处结党营私,蝇营狗苟,最终为贾家招来泼天大祸。
更可怕的是,宝钗这些恶草要伪装成品格高洁的香草美人,就是要和“梅兰竹菊”等君子之花混为一体,不分你我,才能伪装成功。
所以宝玉说蘅芜苑里的这些植物是“《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但如今年深日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地唤差了也是有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香草美人和异草混为一谈,时间长了,异草也被看成了香草美人,而香草美人随之被沾染得如同贱草。
值得注意的是,蘅芜苑里的绛和风连,绛紫就是指的灵河岸边的绛珠草,是黛玉,而风连实际就是莲花,只不过,这时的莲花已经成了风中之莲,如同贱草,孤苦无依,被裹挟在这蘅芜苑。
让黛玉和杂草待在一起,日久成了贱籍,这才是黛玉最后的下场——“玉在椟中求善价”,成为通买卖的贱籍女子。宝钗的手段,对这些花样女子来说,可谓惨绝人寰,蘅芜苑简直就是黛玉等的人间炼狱。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5: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一提回薛家住,为何李纨就捂嘴笑?王熙凤轻松一招解决心头患




安阳源易缘

2022-07-18 22:09河南






宝钗一提回薛家住,为何李纨就捂嘴笑?王熙凤轻松一招解决心头患

《红楼梦》开宗名义,是为闺阁女子立传的书,王夫人检抄大观园就是棒打鸳鸯散的大悲剧。

一般读者都认为,这是王夫人战胜贾母,扬威立信的一场宣誓战,但其实,这场较量没有赢家:贾母固然处于下风,王夫人的威势也是肉眼可见地被质疑。





检抄大观园,不仅把晴雯和司棋两个丫头撵出了大观园,改变最大的千金小姐,恐怕就是薛宝钗了——第二天一早就慌忙来向李纨辞行,要回薛家照顾老妈几天。


听到宝钗辞行,一向稳重的李纨,表现得多少有些失态:“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



宝钗是仔细研究过措辞,才来向李纨请辞的,宝钗这段请辞的话,居然有四行字那么多,按照曹翁一向惜字如金的作风,宝钗可没一点开玩笑的意思。

这是在荣国府,是讲究假礼假面的家族,一个千金小姐一本正经地向嫂子李纨请辞,李纨不但不接话,反而和另一个妯娌尤氏互相看着笑,失礼吗?相当失礼!

李纨不是个家庭主妇,头发长见识短,她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是总管天下读书人的头儿。




纵观曹翁写的红楼梦,李纨只失礼过2次,一次是醉酒后,再就是这回。醉了失礼可以说是情不自禁,清醒的时候这样做,只能说发生了什么事,打破了原来的平衡。

检抄大观园发生了什么事,让李纨对宝钗失礼呢?

墙倒众人推:王夫人的威势,盖不住薛家蛇鼠的脸。

李纨在荣国府,最惧怕的人是谁?毫无疑问是王夫人。而宝钗能在荣国府以千金小姐的身份,上蹿下跳,肆无忌惮,靠的是谁?也是王夫人。

也就是说,李纨对宝钗,其实根本没什么尊重,她之前高看宝钗,怕的是王夫人而已。

那么,为何李纨之前对宝钗斯抬斯举,甚至在海棠诗社时,以一己之力,让宝钗夺魁,现在却当面嘲笑起了宝姑娘?

笔者认为,看似王夫人在检抄大观园一事占了上风,其实并非如此。检抄大观园,贾家女眷中,出现了抵抗王夫人的势力,还不是一个人。





邢夫人送绣春囊,让王夫人“性命脸面,要也不要”;探春面对检抄,“命众丫头剪烛开门而待”,不许搜丫头,并直言“要搜,你们只管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置,我自领……”

王夫人的势力护不住薛家了,李纨和尤氏才敢“想唱就唱”,袒露真实态度:薛家就是蛇鼠一窝,宝钗哪是什么千金小姐?

借力打力:王熙凤撵走薛宝钗,让李纨看了王家好戏。

王夫人势大,很大原因是王家派掌权且能干,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得力干将。

而宝钗被撵,不是出自别人之手,反而是王熙凤亲自撵走了。常年在婆婆王夫人压迫下生存的李纨,不内心欢喜才奇怪。

其实在检抄大观园前,王熙凤和薛宝钗不对付,早有端倪,但王熙凤迫于王夫人,忍了。




这次检抄大观园,王熙凤浑水摸鱼、借力打力,既撵走了宝钗,又没违背王夫人。检抄大观园时,王熙凤让众人放过宝钗:“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的原是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

薛宝钗原是王夫人请来的,王熙凤不愿宝钗进来分一杯荣国府的羹,邢夫人的陪房更不愿意,况且这个话在理,即便王夫人的陪房,也不好为难王夫人的亲戚的。

所以在轰轰烈烈地检抄大观园时,各房都查了,唯有薛姑娘的屋里没有查。

当时检抄大观园的目的,王夫人说得很明白:“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检抄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清白,如今不查宝钗,就没法洗清她的清白。

如今王熙凤名正言顺,就给薛姑娘扣上了个不清白的名声,你说宝钗不走吧,也说不过去。




这个道理谁都懂。按说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走了就是了,谁知宝姑娘不甘心呀,既要有走的姿态,又要给自己继续住在大观园留下活口:

“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好……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做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告诉大嫂子一声。”

宝钗这番话,可就太有意思了,既要当什么,又要立什么。你不告诉老太太和太太,太太也会知道,到时候就该过问王熙凤,再给请回来,面子、里子宝钗就都有了。





但在李纨和尤氏这俩人精眼里,宝钗为什么走,那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都到这个地步了,宝钗还紧紧抓着金玉良缘不愿松手,吃相就太难看了。所以李纨和尤氏相看两相笑,且一直没接话,直等到“一时尤氏盥沐已毕,大家吃面茶”后,李纨才答话宝钗“快去快回,别叫我担不是”。

《红楼梦》是世情小说,要想看懂曹翁的真正用意,还要从世情上入手去看,为人处事,一丝一缕的意思,全在一个表情一句玩笑间。用这个标准去看,宝钗是真小姐还是下贱坯子,一目了然。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把林黛玉斗得生不如死,却被夏金桂死死拿捏:宝蟾黄雀在后




安阳源易缘

2022-06-08 22:48河南






薛宝钗把林黛玉斗得生不如死,却被夏金桂死死拿捏:宝蟾黄雀在后

林黛玉一生,因为宝钗这个情敌的介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黛玉在宝钗和贾雨村的联手下,沦为待价而沽的商品。

薛宝钗在荣国府长袖善舞,史湘云揶揄黛玉:“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

在红楼诸芳——黛玉、探春、史湘云、宝琴、邢岫烟、李玟、李琦这些顶级美人中,宝钗被冠以花中之王——牡丹的头衔,她不仅斗过了黛玉,把史湘云哄得团团转,还把带刺玫瑰贾探春批判得一愣一愣的,没有招架之力。

宝钗判词中一句“举案齐眉”,把宝钗入主怡红院,成为宝玉嫡妻的婚后生活描写得入木三分。

可以说,宝钗就是红楼诸芳中最大的赢家!堪称情商、智商、颜值三高美人。





按说,这样的宝钗,该是女中无敌手了吧?其实并不是,在第79回,薛蟠新娶进门的媳妇——夏金桂,不仅把薛蟠拿住了,还隔着窗户和婆婆薛姨妈顶嘴,宝钗除了避让外,竟毫无办法:“气得薛姨妈母女每暗中垂泪,怨命而已”。

和黛玉、探春等红楼诸芳比起来,夏金桂简直就是一个泼妇,撒泼、打滚,样样不落。

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夏金桂,却把宝钗拿捏得死死的,这到底是为什么,曹翁为何要让夏金桂成为红楼诸芳的终结者?笔者认为,这里藏着红楼梦不能说的秘密:

黄雀在后:宝蟾站到了黛玉、宝钗、夏金桂的食物链顶端。

自然界的食物链,是弱肉强食的结果,动物吃植物,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大型动物吃小型动物……

而在整部《红楼梦》诸芳中,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食物链,宝钗通杀林黛玉等大观园诸芳,夏金桂吃薛宝钗,宝蟾吃夏金桂。




从林黛玉,到薛宝钗,到夏金桂,再到宝蟾,品德和格局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黛玉是有竹之高洁的灵河仙女,宝钗是读过书的皇商之女,夏金桂本是仙柳之姿,识文断墨的女子,但却养成个盗妒的性子,“自为要作当家奶奶……须要拿出些威来才弹压得住人”。

泼妇夏金桂已经有辱四大家族门风,谁知宝蟾一介丫头,更加失了下人的本分:“既和薛蟠情投意合,便把金桂忘在脑后。近见金桂又要作践她,她便不肯低服容让半点……”

这可是古语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宝钗以为自己获胜了,谁知后有夏金桂,夏金桂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但谁知黄雀在后,宝蟾这个丫头站到了食物链的最顶端。





《红楼梦》是以“闺阁昭传”为己任的奇书,不是什么胡言乱语的言情小说,那么作者为何要以夏金桂和宝蟾的败坏家风,作为前80回的结尾?前面笔者说了,这里隐藏着红楼梦一再被列为禁书的隐秘。

泼天大祸:四大家族遭遇覆灭的真正原因,是曹雪芹不敢说的秘密。

从林黛玉开始,到宝蟾结束,这条匪夷所思的食物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我们看贾家的身份是什么?那是“天下推为望族”的家族。天下的望族是什么家族?我们往下看!

林黛玉的娘家——林家是什么根基?原文说是“五世列侯”,来历已久,而林姓的始祖是谁?是比干!

比干当年被纣王、妲己剖腹挖心后,其妻躲到长林山中产下一子,周武王定鼎后,赐此子林姓,并封爵。

也就是说,林黛玉的根基,是比干的后人,难怪她虽身处荣国府这个大熔炉,但却保持了“真”、“节”、“义”。




秦钟第一次出现时,脂砚斋就侧批“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大小伙子秦钟,为什么要说“嫁”呢?

秦钟的姐姐秦可卿,没嫁人的时候是黛玉,嫁人后才改头换面,成了可卿。

什么意思呢?这里隐藏着一件泼天大祸——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的儒家就此断子绝孙。

但众所周知的是,秦朝之后,汉武帝时期,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不但死灰复燃,而且发扬光大。

不过,儒家虽然恢复,但却付出了代价,从先前的真“仁”、真“忠”,变成了“君权天授”的,为君权服务的儒家。儒家犹如嫁给君权的小媳妇,所以叫“可卿”,可着君权来,可不是可卿嘛!

但随之就来了一个问题,堂堂耀玉堂的儒家,成了为君权服务的小媳妇,就从真儒变成了假儒了,所以秦可卿嫁进了贾家(假家)。




这就是红楼梦发生时的大环境。红楼诸芳间的食物链,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黛玉之死:开启天下望族覆灭的魔轮,宝蟾横行玷污玉堂。

黛玉之死,是无可挽回的。儒家成了假的,成了换取利益的皇商宝钗的资本,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开启了世风日下的魔轮。

“忠”是假的,是忠君而不忠民的儒家,“义”也是假的,是为己之义的义。所以荣国府有诗书赞缨之族的样子吗?

有,只不过只停留在嘴上,停留在“假里假面”上,表面上孝,背地里敌对、下家伙、闹出人命的争斗。

宝钗之所以斗得过黛玉,是因为她是假儒,是顺应假儒时代的。

但她为何在夏金桂面前,丝毫没有抵抗能力?那是因为夏金桂连假儒的伦理都不遵守,只剩下“义利”二字。





夏金桂谐音“瞎金贵”,本质是没有父亲、父辈和家教的根基和原则的,是靠向宫里进贡“桂花”发家的商人。

“桂花”即“贵花”,是求富贵的商人,儒家已经到如此地步,你宝钗能耐她何?

当儒家已经没有底线时,世界就乱了套了,你夏金桂可以拿捏丈夫薛蟠,可以顶撞婆婆薛姨妈,可以把王八粉头放在嘴边,那你用什么规范其他人?

于是她的丫环宝蟾靠美色成功勾引薛蟠后,便毫无顾忌地挑衅当家奶奶夏金桂:

“先是一冲一撞地拌嘴,次后来,金桂急了,甚至于骂,再至于厮打。她(宝蟾)虽不敢还言、还手,便大撒泼性,拾头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薛蟠此时一身难以两顾……便出门躲在外厢……”




看到了么?没有道德的约束,长辈不是长辈,丈夫不是丈夫,主母不是主母,丫头不是丫头,乱了套了,这样的家族,不灭亡还等什么?

一个家族没有清明的文化约束会乱,天下推为望族的荣宁两府实际就是儒家的代表,从真家变成假家,为天下覆灭埋下了祸根。

曹雪芹的格局有多大?他敏锐地看到封建王朝必亡的根本——秦始皇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王熙凤抄检大观园】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母几次撵薛家都没成功,王熙凤凭啥不动声色逼走宝钗?静水流深




安阳源易缘

2022-05-17 23:12河南






贾母几次撵薛家都没成功,王熙凤凭啥不动声色逼走宝钗?静水流深

薛姨妈当初带着薛蟠、宝钗兄妹投奔京都,连薛蟠都说:“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地奔了去,岂不没眼色些?”

薛蟠被称呆霸王,尚且知道这样举家投奔亲戚家“没眼色”,但薛姨妈和宝钗两个如此精明的人,就是住进别人家,且一住就不走了。

薛姨妈和宝钗的没眼色,时间长了,贾母几次三番暗示薛家该走了,但无奈薛家母女假装听不懂,插科打诨就是不走!

贾母被称比王熙凤“巧”几倍的人精,都没撵走薛家,王熙凤却不动声色,让宝钗主动搬出了大观园。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为何贾母降不住薛家,王熙凤却降住了?王熙凤下的猛药,薛家承受不起。

王熙凤的假亲情:检抄黛玉放过宝钗,竟是对宝钗下的猛药。

按说四大家族都是要体面的人家,贾母这样敲打薛家,薛姨妈依然稳坐钓鱼台,可谓内心强大。

贾母撵不走薛家,那是因为贾母对薛家,只是说他们吝啬、打秋风,这种风评,只是格局低点而已,并不妨碍薛家根本。

但王熙凤撵走薛宝钗则不同,检抄大观园次日一早,宝钗便急匆匆跑到李纨家,说要回去照顾薛姨妈两天。

自这次之后,宝钗再没回过蘅芜苑。那么,宝钗为何急匆匆回薛家?

首先,“急匆匆”表明,这是临时起意,而非事先决定的事。也就是说,检抄大观园这件突发的事件,让在贾家赖了多年的宝钗,感到事态严重,立马搬出了大观园。




宝钗感到的事态严重,是因为检抄大观园本身吗?笔者认为并不是。

因为和宝钗一样客居在大观园的姑娘,有林黛玉,有史湘云,有邢岫烟,但检抄大观园后,立马搬走的,只有薛家姐妹——宝钗和宝琴。

所以说,宝钗搬出大观园的直接原因不是检抄大观园本身,而是检抄大观园时发生的,针对宝钗的事。

是什么事呢?

整个检抄过程中,关于宝钗的情节只有一个——王熙凤对王善保家的说:“要抄检的原是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拣抄不得的。”

对,就是这“拣抄不得”四字——在大观园里住的主子、小姐,每个人都抄了,唯有没抄宝钗住的蘅芜苑。

也就是说,宝钗恼怒的不是检抄大观园本身,因为这件事毕竟是王夫人定下的,宝钗一走了之如果是针对检抄本身,就是不给王夫人面子,这,宝钗是不敢的。

那就是说,宝钗搬出大观园的唯一理由,就是王熙凤提议的不去拣抄薛大姑娘。





那么,为何王熙凤看似对亲戚的关心,却反而让宝钗急匆匆走了呢?其实,王熙凤这招对宝钗有多厉害,你或许想象不到。

釜底抽薪:王熙凤的手段,揭开薛家的真面目。

检抄大观园为什么对整个大观园里的女子都很重要,你看此次检抄的目的是什么?王夫人说了:“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

看到了吧?检抄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清白”,证明谁的清白?所有在大观园住着的小姐、丫环。

既然是为了证明清白,那么检抄过没问题,就证明了清白,反之,没有检抄过的,你说你是清白呢,还是清白呢?

而清白这个东西,对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意味着什么,可能现代女孩是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对薛家来说,宝钗对薛姨妈和薛家意味着什么?薛姨妈一拖一窝地来到荣国府,又是选秀,又是炮制金玉良缘的,她是干嘛的?是以宝钗钓金龟婿的,是为薛家和薛蟠找富贵之路的!




但此时王熙凤居然把“不清白”的名头按到宝钗头上,你说你是不是在釜底抽薪吧!


•所以宝钗在急匆匆离开大观园时,李纨嘱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宝钗回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


宝钗为何说“卖放了贼”?

检抄大观园,真实原因大家都知道,是为了“清的清,白的白”,但却不能明着说,所以你看检抄怡红院时,宝玉问是“何故”时?凤姐是怎么说的?

“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去疑。”

看到了吧?检抄大观园明面上是为了查贼,所以宝钗正话反说“你又不曾卖放了贼”。其实宝钗的话已经很明显,她急匆匆回薛家,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被查,有了贼的嫌疑。

而此处的贼丢的是什么东西?是清白。

静水流深:搬出大观园,是宝钗对王熙凤的宣战。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宝钗搬出大观园,就能够自证清白了吗?其实并没有,就如宝钗自己说的,宝钗没有被检抄,就搬出了大观园,犹如丢了清白的贼,仓皇逃走了,不清白的名声更坐实了。

既然搬出大观园不能自证清白,宝钗为何还要搬出呢?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扳倒王熙凤。




宝钗住进大观园,那是元春下令,王夫人授意的。

如今因为王熙凤而搬走,王夫人会不过问吗,王熙凤是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也就是说,宝钗搬出大观园,并非要自证清白,也不是真心要搬出大观园,不信你看她是怎么向李纨辞行的?

“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

所以说,宝钗搬出大观园,就是为了让王夫人治罪王熙凤,但最终王夫人没有治罪王熙凤,宝钗反真的搬走了。

不过,宝钗搬出了大观园,还留给王夫人一个建议:“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





“园里一项费用可以免”,实际就是让黛玉等都搬出大观园,那她们往哪住呢?可能哪来的回哪去吗?比如黛玉,如今已经大了,还能再住贾母的碧纱橱吗?

所以宝钗的建议就是要遣散诸芳的意思,你说这宝钗狠不狠?

表面姐姐、妹妹,仁义亲热的荣国府,背地里是你死我活的静水流深。宝钗被迫迁出大观园,她也要把所有女孩都拉下水:我住不成,你们也别住。这,很薛宝钗!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冷香丸】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的“热毒”是什么病?冷香丸遮不住的羞事,让宝玉失魂落魄




安阳源易缘

2022-04-21 22:16






薛宝钗的“热毒”是什么病?冷香丸遮不住的羞事,让宝玉失魂落魄

总有读者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都是大家闺秀,千金小姐。二人是宝玉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不分伯仲,并驾齐驱。钗粉甚至认为,宝钗务实随和,比刻薄小性的黛玉,更适合做宝玉嫡妻。

其实,不仅读者有这样的感受,荣国府中的丫鬟仆妇,也认为贾宝玉的这个姨娘姊妹,比黛玉这个表小姐更端庄持重,更有当家主母的风范。


•但这只是贾家下人的想法,第五回原文就写道:“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笑


俗话说,听话听音,听鼓听声。曹翁在夸赞宝钗大得下人之心的时候,弦外之音恰恰在说,贾家的主子、小姐,并不吃她这一套,“小丫头子们多喜与宝钗玩笑”,说明彼时连“晴雯、紫鹃、鸳鸯”等大丫头,都不愿与其来往。





你是什么人,看朋友圈就够了。宝钗的朋友圈,决定了宝钗的身份:跟黛玉根本没有可比性。


•宝钗到底是什么人,人老成精的贾母,一眼就看穿了:“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她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没有根基,只有模样、性格儿好的女孩,在明清时代,身份不过是丫头,袭人、晴雯等都是此数。

也就是说,贾母指桑骂槐地指出,宝钗就是一个丫头胚子罢了,非要装千金小姐。

不过话又说回来,宝钗虽然就是一个丫头的底子,却有本事和黛玉及贾家四春一样,在大观园占一处房子——蘅芜苑,能够最终嫁给贾宝玉做嫡妻,这份本事,便没几个人能办到。




那么,宝钗如何从一个几近于丫头的身份,逆袭成国公府炙手可热的继承人宝玉的嫡妻?笔者认为,全亏她从胎里带来的“热毒”病,和她须臾离不开的冷香丸。

冷香丸都压不住的热毒是什么?选秀失败露出马脚。

宝钗的热毒到底是什么病? 宝钗说得云山雾罩,说是疑难杂症,叫做什么“无名之症”。简直纯属鬼扯。

宝钗真正的热毒之症是什么,可以根据一些细节推敲出来。

首先,宝钗说了,这病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医者用药讲究克制和平衡,宝钗的病既然是热毒,就要寒凉之药去克制。

而且从这“热毒”二字来看,是既热且毒,可见这“热”的程度,到了毒辣的地步。要想克制,就需要用寒凉的猛药去克制。

果然,宝钗说,秃头和尚给了她专治此症的“冷香丸”。

冷香丸的用料极其考究,用春夏秋冬的各色花朵做饵,用十二分的黄柏送服。





大多花茶,都具有降火的功效,不必说,单说这十二分的黄柏,就是寒凉至极之药。所以取名“冷”香丸,因为确实够“冷”。

这是从药效上说,从“冷香丸”的词义上说,“冷香丸”,实际是使动用法,是使“香”冷的丸药。

也就是说,冷香丸,是克制“香”,从而达到治疗宝钗热毒的药丸,可见这“香”字,就是宝钗的热毒,就是宝钗的病。

宝钗撒谎:热毒发作,不仅是咳嗽几声,甜丝丝的幽香才致命。

说到这“香”字,宝钗小恙梨香院时,宝玉就曾经闻到过。

“小恙”,就是有病,宝钗说是热毒发作。

宝钗明明有冷香丸,却依然克制不住热毒发作,这是因为什么?原文也说了,选秀失败,所以热毒发作。

也就是说,宝钗的热毒本不是真正的身体之病,而是性格之病。




选秀本为进宫攀龙附凤,获得富贵,但选秀失败了,追求富贵的心火炽烈燃烧,连极寒之药冷香丸也克制不住热毒,所以就病了。

周瑞家的曾问这病发作时怎样,宝钗说:“也不觉什么,只不过咳嗽些。吃一丸药也就罢了。”

但其实宝钗撒谎了,她的热毒发作,咳嗽只是幌子,真正发作的是香气勾人。

宝玉去看望小恙的宝钗时,宝钗让宝玉看自己挂在脖子上的金项圈。先是宽衣解扣,从外衣里掏出金项圈,又挂在脖子上,托着让宝玉看。

大家都知道,明清时最讲究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宝钗竟然让宝玉这样看金项圈,其实就是热毒发作,香气作怪。

恰恰就在这时,宝玉闻到“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气……”

香气来自宝钗身上,宝玉竟然吵着要吃产生香气的冷香丸,看到了吧,连冷香丸都克制不住的香气,就要袭击宝玉成功,恰好这时黛玉摇摇地走进来,使宝玉没有顺着香气陷进去。




其实,这是宝钗的第一次失态:平时端庄大方,三从四德的宝钗,在热毒发作时,就露出了本来面目:用香气袭人。

端午发作:宝钗羞笼红麝串,是真的很羞。

宝钗平时被称为冷美人,在众人面前,宝姐姐一向温良恭俭让,妇德满分,其实是她一直在吃冷香丸压制热毒的原因。

但选秀失败,宝钗的热毒太盛,就难以克制,因此一向不离荣国府的宝姐姐,一连几天不登贾家的门,在梨香院闭门不出。

因为克制不住热毒,就会现出热毒本性,香气袭人的本性要是让贾家人都看见了,宝钗还怎么充当千金小姐?

但这次热毒毕竟发作了,遇见合适的机会就会宣泄的,因此宝玉一去,宝钗就放出了幽香。其实这时的宝钗真的一反常态,和平时不爱花儿、朵儿的人设完全不同。

第二次冷香丸克制不住,热毒发作,原著没写宝钗发病,但其实是发病了,还是在宝钗不知不觉间。





端午节元春赐节礼,宝钗羞笼红麝串,一个“羞”字,读者只觉得是宝钗小女儿情态的羞赧,实际是当时真的很羞人。

宝玉要看宝钗的红麝串,宝钗竟然露出“雪白一段酥臂”,让宝玉都看怔了。

为何宝钗在端午节热毒发作,又用“香”去勾引宝玉?那是因为端午节是一年中的至阳之日,阳气太盛,逼出了地面上的蛇、鼠等五毒之物,顺便把宝钗的热毒逼了出来。

热毒之人碰见至阳之日,冷香丸也克制不住病情发作,宝钗在不知不觉间,在荣国府就显出了热毒,引得宝玉看怔住了,恰好黛玉此时出现,用一块手帕惊醒宝玉,才如梦初醒。

所以你看,宝钗这个人是非常矛盾的,平时看起来是冷美人,是一堆雪,那是常吃冷香丸的药效,一旦遇到特殊日子,或大事发生,热毒就窜出来,让冷美人一下轻狂起来,判若两人。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人参养荣丸+王熙凤调经养荣丸】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何林黛玉一死,贾家就被抄了家?看她进荣国府,吃了啥恐怖丸药




安阳源易缘

2021-04-27 22:53






为什么林黛玉一死,贾家就被抄了家?聪明如宝钗,搬起石头砸了脚

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大家就看出她“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红楼梦》里的女孩,大都有病。不过,她们犯的病也奇怪,只损害健康,却不致命,但终其一生,都治不好,真是让人奇怪。

其实,从林黛玉、贾宝玉的前世经历可以看出,她们下界是为了“造历幻缘”。所谓造历幻缘,就是她们思想上有了“病”,犯了佛家的“贪嗔痴”,道家的“清静无为”之病。所以需要一僧一道去度化。

而她们犯的病,并非身体上的,而是思想境界上出了“病”,所以警幻仙姑让她们造历幻缘时,为她们开出的药,也是有针对性的。





反观林黛玉得的病,既非伤寒,也非痨病,而是“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的怪病

虽然黛玉的病中医中从未见过,但却有药方可治——人参养荣丸。

脂砚斋评价《红楼梦》说,里面的人名、药名,都是随事命名,同样的药名,还有王熙凤吃的“调经养荣丸”——王熙凤用自己的本事,想尽了节俭的法子,支撑荣国府。

而黛玉的“人参养荣丸”的意思,应该就是“人身养荣丸”——用黛玉的人身,滋养荣国府。

而人参的作用是什么呢——吊气,就是元气大伤的人,用人参吊着一口气,以免立刻就死。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林黛玉这个人,本身就是荣国府的一棵人参,在为荣国府吊气续命,一旦林黛玉这棵人参不在了,荣国府也会立马大厦倾倒,树倒猢狲散。




那么,林黛玉一个藏在深闺的女孩,为何会这么重要,成为荣国府的护身符呢?细想之下,竟让人不寒而栗。

一、林黛玉进荣国府:是作为贾家威逼林如海的人质。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文中介绍道,“乃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林如海在扬州当巡盐御史,明清时期,江浙地区都是最富庶的地方,而扬州地区所属的淮盐,产量和销售区都是最大的。而盐业向来是古代朝廷的支柱产业,所以说,林如海在扬州做巡盐御史,是一个大大的肥缺。

而林如海家的“林”姓,自古就是历史上的富贵姓氏,是书香门第,清贵之家的家族,古代坊间流传有“无林不开科,开科必有林”的说法。

所以,林如海本人,应该是一个清廉为官的人,他虽然手握肥差,但原本并不是贪污之官。





但是,林如海清廉,却耐不住他的岳母贾家却是“一个富贵心,两支体面眼”的腐败家族。而彼时,贾家正如冷子兴所说“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为了弥补亏空,维持荣国府的架子不倒,贾家的手可能伸向林如海。

所以说,很多红迷都在讨论林家到底有没有钱,贾家有没有花林家的钱。

其实,林家本来并非贪墨之家,本身是没有什么钱的,这就是为何林黛玉初到荣国府,看到贾家的三等仆妇就感觉“已是不凡”的原因。

但林家虽没钱,但并不代表贾家没花林家的钱。林如海虽不会贪墨,但是贾家为了逼迫林如海渎职,变现钱财,供给贾家,却使出了非常手段——以黛玉为人质。

这从林黛玉入荣国府前的几个前后矛盾的细节,就可见一斑:

1、 林如海让黛玉守制读书。

黛玉母亲贾敏死后,林如海本欲让黛玉为母亲守制读书,因此留下贾雨村继续当黛玉的老师。




但是没过多久,林如海就改变了主意,让贾雨村护送黛玉上京都,投奔荣国府。

按照林家书香之家,最重“礼法”二字,让黛玉为母亲守制,最为妥帖。但后来忽然改变主意,必是另有隐情。

2、贾家接黛玉的仆妇只在码头等候。

原文说贾敏刚死,贾家就派了仆妇等人在码头接黛玉,这是很奇怪的。贾家是林家的亲眷,贾敏死了,贾家本该派人参加葬礼,既然参加葬礼,就应到家里吊唁。

但贾家很奇怪,主人一个没来,只派了几个下人来接,而且不上家里接,只在码头等候,为何?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拉行李的车辆”,看到了吗?是来拉林家的产业了,贾家如果到林家拉这么多行李,定会被外界认为是吃林家绝户,而由黛玉把行李带出来,那就是外甥女带的行李了。

3、林黛玉到荣国府不久,林如海就重病死了。

林黛玉到荣国府不久,林如海就重病,贾母指派贾琏护送黛玉回林家: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



贾母定要贾琏护送,又嘱托让仍带回来,是何用意?林如海是黛玉的父亲,父亲重病,贾母叫仍带回黛玉,真是有违人伦之道,但贾母就这样做了,为何?

正因为,黛玉到荣国府,是作为向林如海要财物的人质的。林如海不愿贪墨,但为了女儿黛玉的安危,违心地贪墨,供养贾家,高龄之人,不久就身心疲惫而患病,最后一命呜呼了。

这是黛玉作为人身养荣丸的第一步。

二、宝钗卖了黛玉,滋养荣国府,却遭来灭顶之灾。

贾雨村在尚未发迹时,就吟诵过一首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此句中的“玉”,作者认为“玉”就是黛玉,而“钗”即宝钗。“时飞”即是贾雨村的字,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宝钗在贾雨村的帮助下,把黛玉像商品一样待价而沽,价高者得。





卖了黛玉,既能扫清宝钗的障碍,又能为荣国府获得一笔价值不菲的银子,黛玉这“人身养荣丸”,贾家真是物尽其用,不利用完不罢休。

宝钗这样做,肯定是贾母去世之后,黛玉没有靠山,王夫人作为黛玉舅母,因为早已对黛玉恨之入骨,因此不管黛玉死活。

但是古代,黛玉本是千金小姐,宝钗要卖她,并非易事。必定是先将她的身份贬低成下贱之人,才能进行买卖。

恰巧,黛玉在她自己作的《葬花吟》中吟诵的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王夫人和贾家人的污蔑下,黛玉被如晴雯一样污蔑:“我虽生的比别人好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宝玉)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黛玉正是被王夫人死咬是狐狸精,勾引宝玉,被泼了一身污水,在荣国府臭了名声。

黛玉臭了名声,实际上已经是下贱之人。而出身上她仍是林如海的女儿,侯门之后,仍然不能买卖。

宝钗卖黛玉,其实是把她的出身,说成和黛玉的另一个分身秦可卿一样,是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子,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卖黛玉。

先前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真实情况是收养的林如海的女儿,而秦可卿也是被秦业收养的,收养的却是养生堂的孩子,你看,宝钗的智慧够用不?

至于黛玉被卖给哪个权贵,暂且不论,但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句可以看出,黛玉并未委身权贵,而是在此之前,就“质本洁来还洁去”,死了。

这是宝钗没有想到的,她算定了黛玉无依无靠,没有人为她做主,因此和贾雨村里应外合把黛玉卖了,但是她没有算到黛玉如“竹”一样的高洁,不会同流合污,竟然在这之前就死了。

黛玉一死,贾家答应卖给权贵的美人,竟成了一具枯骨,权贵者的愤怒,发泄到荣国府,直接导致了荣国府被抄家,大厦倾倒。

所以黛玉一死,贾家就大厦倾倒,宝钗机关算尽,最后把自家的前程也算了进去,她嫁给了宝玉,嫁进了贾家,而贾家却成了罪臣之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宝钗最后也落得一个“金簪雪里埋”的下场。

而黛玉,吃了一生的人参养荣丸,直到人身死了,不在了,她的痴情之病才好了,所以说,这人参养荣丸是她的一味药,只有她为情死了,才能醒悟,这就是一僧一道唱的《好了歌》的深意: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黛玉死了,痴情之病才了了。人生一世,贪嗔痴的执念,如不付出代价,是断不会悔悟的,而曹雪芹正是让后世人,从大观园诸芳的生死中,去开悟,不要执着,才能得幸福。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金玉良姻+】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2个投河自尽的人,暗示真正的金玉良缘另有其人:不是宝钗




安阳源易缘

2021-07-20 22:22






红楼梦2个投河自尽的人,暗示真正的金玉良缘另有其人:不是宝钗

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了宝玉一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和史湘云佩戴的麒麟正好是一对儿。

林黛玉生怕宝玉和史湘云因这些“小巧玩物”而遂终身,做出风流佳事来,忧心忡忡,因此和史湘云几次闹别扭。

但从前80回看,史湘云和贾宝玉根本没有成为情侣的迹象,黛玉也在偷听史湘云和贾宝玉墙根时,听宝玉说道:“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自此,林黛玉打消了对史湘云的怀疑:“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贾宝玉)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情投意合的红颜知己,但从宝钗的红楼梦曲《终身误》可知,宝黛的木石前盟,随着林黛玉的早死化为泡影,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最终成真。


《终身误》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薛宝钗最终嫁给了贾宝玉,不过可惜的是,宝钗只得到一个宝二奶奶的空头名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宝玉在婚后,让宝钗独守空房一辈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宝钗的金玉良缘是空的,假的。

《红楼梦》太虚幻境的牌坊上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既然有假的金玉良缘,那有没有真的金玉良缘呢?




直到重读《红楼梦》第38回——贾母枕霞阁溺水,才发现,宝钗的金玉良缘是假的,真正的金玉良缘,在林黛玉死后才出现。

投河第1人:寒塘渡鹤影,是投河自尽的贾宝玉。

在第76回,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月夜联诗,史湘云吟了一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用生命对了一句:“冷月葬花魂”。

史湘云“寒塘渡鹤影”,在红学界被解读为史湘云在80回后的谶语——成了秦淮河上的一名歌女,这在87版《红楼梦》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节。而林黛玉吟诵的“冷月葬花魂”,被解读为,林黛玉在月夜之下投河自尽而死。

笔者认为,这样的解读虽出自红楼大家的研究,但可能并不正确。

“寒塘渡鹤影”这句诗是怎样出来的,史湘云在原文中说“这个鹤有趣,到助了我了。”

这个助史湘云吟出此绝句的白鹤是怎样的呢?





史湘云和黛玉在大观园凹晶馆的湖边吟诗,林黛玉突然指着池中黑影让湘云看:“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往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

史湘云说:“等我打他一下。”随后拿着一个小石片掷去,原文说:“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从这个“寒塘渡鹤影”的叙述来看,走入池中的黑影并非黛玉,也非湘云,而是另有其人,是谁呢?贾宝玉!

我们看在“寒塘渡鹤影”前,黛玉和湘云吟诵的诗句:


“盈虚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这几句诗翻译成白话实际就是:世上的生死都莫定,比如黛玉虽死了,但她的魂魄还在(晦朔魄空存)。




夜深了,此时屋里计时用的壶漏马上就要干涸,灯火也逐渐昏暗。

此时,这个屋里的人突然走出屋外,投身寒冷的池塘里(寒塘渡鹤影),冷月之下,用自己之死,去祭奠、埋葬花之魂(黛玉之魂)”

“冷月葬花魂”,看似唯美,实际竟是宝玉为黛玉殉情的惨烈画面。

而最后这个黑影里的人死了吗?没有,他在史湘云用石片打了一下后,“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投河第2人:枕霞阁失脚的贾母,与史湘云竟是旧友。

藕香榭是什么地方?是惜春的住所,惜春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遁入空门,成了尼姑。因此,这白鹤飞往藕香榭,说明宝玉经过投湖自尽后未果,在史湘云的帮助下,如惜春一样,遁入了空门,做了和尚。

也就是说,史湘云在黛玉死后,和宝玉有了心灵的交织,成了他第二个红颜知己。

如果说仅凭这几句诗,就断定史湘云和贾宝玉成为红颜知己,有些牵强,我们再看第38回,同样在藕香榭溺水的一个人,和史湘云啥关系。




第38回,史湘云请荣国府女眷吃螃蟹宴,贾母游览摆宴的藕香榭,突然触景生情,说起一段让人细思极恐的陈年往事:

“我先小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候也只像她们这么大年纪时,同姊妹们天天玩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贾母的这个陈年旧事信息量很大:

一、贾母也是溺水,差点淹死。

贾母也是在像史湘云一样大的年纪,掉下河溺水的,她是如何“失了脚”掉下去的?是意外,还是去寻死?光看此处不得而知,往下看。

二、被木钉把头碰破了,木钉就是黛玉之死。

林黛玉的原身是佛国净地的一株绛珠草,固然是“木”,黛玉也曾说过,自己是“草木之人”,所以这碰破贾母头的木钉,实际就是林黛玉。





结合“寒塘渡鹤影”的情节,贾母的遭遇,实际就是在说宝玉投湖自尽的经历:宝玉是为林黛玉而投湖殉情的,

贾母被救上来,但却被木钉碰破了头,说明宝玉溺水被救上来,性命虽保住了,但被黛玉之死所受的情伤久久不能愈合。

更加让人奇怪的是,贾母碰破了头,别人都说活不得了,最后竟好了,她是怎么好的?

在螃蟹宴尾声,大观园诸芳咏菊花诗,大家给史湘云起的诗号是——枕霞旧友。

所谓“枕霞旧友”,表面上是说史湘云是贾母的旧友,实际说的是史湘云是宝玉的旧友。

为什么专门提湘云是宝玉的旧友?是因为贾宝玉溺水后竟然好了,是史湘云解开了他的心结,遁入空门,情伤才好了。

所以说,宝玉一生,有2个红颜知己,80回前,是林黛玉,黛玉死后,是史湘云。

真正的金玉良缘:是金麒麟中镶嵌绿玉,史湘云和宝玉夫妻和合。

黛玉死后,史湘云成为了宝玉的红颜知己,他们是以什么方式相处的呢?

在第31回,史湘云拾到一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和史湘云自己佩戴的金麒麟正是一公一母,是一对儿。




巧合的是,在湘云捡到这个金麒麟时,她和丫环翠绿正在讨论何为阴阳。

翠绿问:“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到没有阴阳呢?”

原文说:“湘云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

史湘云认为人有阴阳,就是下流东西,啥意思呢?

正在此时,翠绿和湘云拾起了宝玉的金麒麟,翠绿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

这段精彩的桥段,实际就是说,宝玉和史湘云分了阴阳,有了夫妻之实。

所以说,黛玉死后,宝玉名义上的妻子是宝钗,但真正的妻子则是史湘云,所谓的“金玉良缘”,表面上宝钗和宝玉,实际上是湘云和宝玉。

宝钗和宝玉的金玉之约,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项圈,金是金,玉是玉,互不干扰。




而真正的金玉良缘,是宝玉和湘云的金麒麟——赤金点翠的麒麟,玉中有金,金中有玉,互为一体,这才是夫妻。

湘云检金麒麟的章回题目,曹翁取的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说明即便宝玉最后做了和尚,也是有妻子湘云作伴的,宝玉最后为黛玉守墓到老,薄粥度日,幸好身边还有一个湘云作陪,也算不虚此生。

所以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探春笑称是效仿娥皇女英的故事,而实际、上,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是两个人,黛玉和湘云,都是走到宝玉心坎里的红颜知己。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金蝉脱壳+杨玉环+幻笔】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被叫杨妃为何恼羞成怒?一招金蝉脱壳,把脏水泼到黛玉身上




安阳源易缘

2021-11-04 22:01






薛宝钗被叫杨妃为何恼羞成怒?一招金蝉脱壳,把脏水泼到黛玉身上

《红楼梦》里有把神奇的风月宝鉴镜,正面照是红颜美人,背面照就是红粉骷髅。

为啥一僧一道要把这把风月宝鉴镜放到贾家?正是因为太虚幻境门口写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贾家作为一个赫赫扬扬近百年的大家族,滋养出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不论是红颜美人,还是慈善夫人,经这风月宝鉴一照,真相让人大吃一惊。

那么平时端庄体贴的宝姐姐薛宝钗,在风月宝鉴镜里是什么样子呢?

世界上庸庸碌碌的俗人,看不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就会被欺骗,而看清真面目,才能不受欺骗,打蛇打七寸。





在荣国府,恐怕第一个能看透宝钗的,就是那个人老成精的老祖宗贾母了。

元春省亲后的第一个端午节,袭人对宝玉说:“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让小丫头把元春赏给宝玉的节礼端出来——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袭人告诉宝玉:“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同数珠儿。”

元春赐给宝钗和宝玉的节礼一样,黛玉同贾家的姐妹一样。对元春的身份来说,这些礼物并不贵重,但其中的意味却耐人寻味:宫里的娘娘赐婚宝钗和宝玉。

这对薛家来说,无疑是好消息,薛家为了响应元春,不爱花呀粉儿等东西的宝钗,特意戴上了红麝香串子。




但元春此举非常有意思,她只是用节礼暗示,而不是正大光明的赐婚,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在荣国府这个加上仆人近千人的大家族里,就会人心浮动:到底是贾母支持的木石前盟,还是王夫人支持的金玉良缘胜出,宝玉的嫡妻人选,实际就是荣国府未来权力的风向标。

表面上看是宝钗和黛玉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新旧权力间你死我活的斗法,接下来贾母一出手,就让宝钗名誉扫地,让金玉良缘成为一个笑话。

张道士捧出的金玉法器:宝钗被嘲笑为杨贵妃。

元春赐礼后,宝钗就总远着宝玉,原文里说:“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宝钗远着宝玉,参照邢岫烟和薛蝌订婚后,邢夫人就“本欲接出岫烟去住”,说明在红楼时代,有婚约的男女二人,在结婚前就该避嫌了,所以宝钗远着宝玉,说明宝钗已经把婚约当回事,因此才戴上红麝香串子。

红麝香串子实际是薛家向荣国府上下宣告婚约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贾母的炫耀。





贾母接下来就让薛家母女知道了什么叫“姜是老的辣”,她迅速安排了清虚观打醮,与张道士一唱一和,就让宝钗成了一个笑话。

宝钗根基太低

张道士一见贾母,先夸宝玉:“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宝玉像国公爷,说明宝玉有祖风,而荣国府的祖上,那是国之栋梁,说明宝玉身份尊贵如此。


接下来张道士就给宝玉提亲,贾母赶忙回绝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她几两银子罢了……”



贾母这话直接就是针对薛家了。




当初宝钗向周瑞家的透露金玉良缘时,就说她的金项圈是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这里贾母偏说和尚说的,宝玉不易早娶。这明显就是以其人之道,否定薛家自以为是的金玉良缘。

接下来更狠,薛家是打着自家富贵的幌子,来求婚的,贾母偏偏说“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她几两银子罢了”,言下之意是荣国府看不上薛家的那点银两,更看不上薛家的根基。宝钗要想嫁给宝玉,也行,那得是贾家花几两银子买来就是了。贾家花钱买来的女子,那是什么身份——是妾,是丫头。

张道士的法器:金玉良缘就是个笑话。

薛家借口和尚给的金项圈,就想跟宝玉结亲,张道士就让手下的小道士们拿来一盘子法器,进献给宝玉让他挑,还特意交代:“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哥儿便不稀罕,只留着在房里玩耍赏人罢!”

薛宝钗的金项圈是和尚给的,这张道士就让一众道士给了三五十件金的玉的。还说跟宝玉的通灵宝玉一比,就“没什么敬贺之物”,就是告诉荣国府上下,宝钗的金项圈根本配不上宝玉的通灵玉。

更绝的是,贾母质疑张道士:“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哪里来的(金银法器)?”就是要质问薛家,一个癞头和尚,怎么会有金的玉的项圈,明着说张道士胡闹,实际就是告诉荣国府:薛家胡闹,金玉良缘就是薛家攀亲的一个谎言。




张道士和贾母这一唱一和,真是把宝钗这个未出阁的黄花大姑娘撕得名誉扫地。

贾母这一出,实际是在荣国府立了威:荣国府还是我贾母说了算,因此之后,宝钗就得了一个外号——杨妃。

金蝉脱壳:宝钗轻松把脏水泼给黛玉。

一个未婚女孩,清誉是最重要的,一场清虚观打醮,让宝钗在荣国府成了“给她几两银子”就能买来的丫头,名誉扫地。很快荣国府上下就说起了宝钗的闲话。

当时宝钗说自己怕热,宝玉竟没头脑地对宝钗说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其实宝玉说这话本无心,他肯定是听旁人说宝钗是杨贵妃,却不知何意,看到宝钗怕热,才想起杨贵妃也是体丰怯热,因此不自觉说出此话。

虽然宝玉懵懂无知,但这个细节却透露出荣国府给宝钗起了杨妃这个外号。而这个外号对宝钗这个未出阁的姑娘来说,实在是极大的侮辱。

说宝钗像杨贵妃,潜在意思是宝钗为了兄弟出卖自身求富贵。用杨妃形容宝钗,实际是贾母清虚观打醮后,荣国府上下对薛家及宝钗一家的准确而具有侮辱性的戏谑。





宝玉这没头脑的居然直接把这种话说到宝钗脸上,宝钗自然大怒。

好巧不巧,一个叫靛儿的小丫头偏偏此时来找宝钗寻丢失的扇子,宝钗顿时大怒,原文说:“宝钗指着她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

宝玉指宝钗是杨妃,实际就是当面指出薛家和宝玉攀亲,宝钗趁着靛儿的火候,指桑骂槐地骂宝玉:我根本没和你宝玉玩过,你为何疑贾母说的不自重的姑娘是我?谁跟你嬉皮笑脸天天一处玩,谁才是那没皮没脸,跟你宝玉攀亲的姑娘。

宝钗说的这个姑娘是谁?恰巧黛玉这时问宝钗看了什么戏?宝钗阴阳怪气地说看的是负荆请罪。

什么是负荆请罪,正是因为元春赐婚宝钗,黛玉吃醋和宝玉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宝玉又跟黛玉赔不是,此所谓负荆请罪。宝钗此时提起这事,实际就是说和宝玉嬉皮笑脸的姑娘就是黛玉,负荆请罪就是一例。

宝钗此举,实际是把丢失清誉、和宝玉暧昧的脏水泼到黛玉身上。




此回的章回题目叫《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脂砚斋侧批:“借扇机带双敲,是写宝钗金蝉脱壳”。

脂砚斋说宝钗“金蝉脱壳”耐人寻味,宝钗要逃脱什么?自然是名誉被污,她是怎么脱壳的?那就是祸水东引,把脏水泼向黛玉,自己就洗刷了清白!

宝钗斗不过贾母,但对付一个不擅长阴谋的黛玉,还是绰绰有余。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7:38 , Processed in 0.0871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