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元春凤藻宫·怒其不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郎归·初夏
[ 宋 ] 苏轼
原文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沉:即“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1: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救红楼梦,从完全破解贾元春判词判曲说起(29. 贾元春判词判曲解读)
墨城海石
墨城海石
​关注
25 人赞同了该文章
5. 破解贾元春命运

前戏了这么久,是时候迎来高潮了。今天公布最后答案。

在强调一遍,请大家务必先把我之前解读其余14人判词的过程快速浏览一遍,明白我用的是怎样简单但是系统的方法对待这么谜语。否则等会看到贾元春判词答案,你会因为太过简单准确而瞠目结舌。

首先看一下书中的结局,第95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中: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医调治。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简单说,元春在书中得了富贵病,肥胖而死。然而续书者为了凑“虎兔相逢”,让元春死于卯年寅月,死时43岁。先不说这个卯年寅月是不是有道理(我不清楚当时人们会不会这么用),这个安排最大的缺陷就是元春年纪太大了。这样往前算无论她进宫、选妃年龄都不合适,王夫人甚至要10岁生元春,更不要说元春前面还有一位贾珠。再说这个过程和判词里暗示的内容几乎没关系,所以这个给出的结局很难令人信服。

但是我首先提一点,这位续书者给出的结局考虑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我所看的材料,几乎没有一位红学家注意到的一点,因此对他们猜测贾元春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下面我就通过驳斥一种常见的错误答案帮大家分析这个重要方面是什么。

估计对贾元春命运感兴趣的红学爱好者都会听过“元春缢死说”。这种说法结合画中香橼 “挂”在弓上,判词中暗示出来的宫廷斗争,然后后面判曲中有“荡悠悠”,然后脂砚斋批语又暗示元妃点戏“《长生殿》伏元春之死”。所以贾元春作为皇妃最后就是死于政治斗争,不得不自己上吊或被别人用弓弦勒死了。

整个思路看似串起所有给出的贾元春谶语,但仔细一看,全是破绽。

首先我们之前就很明确了,所有人死法都不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上吊情有独钟。有人要吊死林黛玉,吊死香菱,现在又要吊死元春。都忘了秦可卿早就先一步吊死了。曹家虽然是历任江宁织造60多年,也产不出这么多白绫让这么多人吊死吧。画和判词我等会解释,单说判曲“荡悠悠”,这12个人的判曲中加上元春有三个人出现了“荡悠悠”,还有惜春和凤姐,总不能把她俩也吊死吧。反而真正吊死的秦可卿没有“荡悠悠”。

点戏就更牵强了,四出戏就是大体点出书中故事情节而已。《长生殿》就是告诉读者皇妃要死了的故事,并不是真的要让元春和皇上生死离别一番然后上吊,真要较真的话你说红楼梦是不是也要安排一段“安史之乱”呢?显然不可能的。有一点我再次强调一下,曹雪芹写红楼梦是要创作自己的小说,写自己的故事,没必要把已经发生在其他作品里的情节生搬硬套进自己的文章,这样会限制自己想象力的发挥。

除了上述的例子,所有希望元妃死于政治斗争的猜测全部是错误的,并且还是大错特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者怕惹祸上身。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创作于文字狱最盛行的清代中期。虽然说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因为创作小说而获罪(毕竟小说当时是不入流的东西,是写出来给大众消遣的,朝廷根本不在乎),但是当时的文人毕竟生活在那个时代,自己听的、见的多了,谁都不愿意给自己惹麻烦。纵使书里要涉及一点擦边球的情节,也都是草草写过去,绝不敢花大量篇幅写这些这些让自己脑袋搬家的故事。

红楼梦中前80回有写过“小骚达子”、“耶律雄奴”之类的,也就是几笔过去完事。你要作者花大篇幅写元妃死于宫廷斗争,那作者肯定把笔给你说:“要写你去写,反正我不写。”所以续书者就写了个很自然、很容易让皇室接受的死法让元春领盒饭。为啥?续书者也不想找麻烦。高鹗、程伟元就更不想惹麻烦了,书上可是写了他们名字的,一查一个准。

所以曹公开始就把整个红楼梦故事放到了一个非常太平的政治环境中,“甲戌本”凡例上来就写明白了: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脂砚斋也怕死的。。。(当然凡例到底是不是脂砚斋写的就另说了,这里不讨论)

第二回贾雨村对愣子兴大谈特谈自己的“正邪两赋论”时,也说了: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就在贾宝玉63回给芳官起名“耶律雄奴”时,接下来赶快接着补上:

“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

所以在这个社会中你会看到太监敲竹杠,衙役吃拿卡要,官员贪污腐败,大臣被抄家,义忠亲王老千岁也会坏事,但是唯独皇上是圣明的,大局是稳定和谐的,正所谓刑不上“正皇级”。这也算是清一代文人创作的高压线吧。

后来贾府被抄之后,文中还一再出现皇帝亲自过问,要给贾家网开一面,并且最后天下大赦的情节。很明显就是出自曹公以外的其他补书者之笔,充斥着一味奉承讨好统治者的低俗写作伎俩,与写出“黛死钗嫁”情节的肯定不是一个人。这种情节显然违背了曹公笔意,读起来令人作呕。

所以你想让红楼梦书中皇上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妃去缓解政治危机,让元春惨死,可能吗?有本事你跑到清朝去这么写红楼梦,再加上自己的大名,我就服了你。或者你现在敢写个啥啥的,我也服你。续书者自己担心受怕,给元妃来个了富贵病。当然我们是不满意的,那我们就自己看看元春到底怎么死的。原文如下:

“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我们现在一起来解解这个百年谜团。

先看画,“弓”和“橼”是“谐音点名的方法点“宫”和“元”,指明这首词说的是住在宫中的贾元春。这些大家都没有意见。无非就是怎么理解,香橼“挂”在弓上。当然我们已经排除吊死这种说法了,到底是什么我暂时不说,等会大家自然便知。

再看判词。

第一句话“二十年来辨是非”,我认为此句乃破题关键之所在,这句话解出来了,剩下三句就迎刃而解。这句话有一定难度,我愿评为第三难度,仅次于王熙凤和李纨判词中那两句。但其实这句话没什么太难的,毕竟王、李二人的难度就放在那里,曹公就用了个雕虫小技而已,没想到让往后二百多年这么多读者、学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都能想象出曹公当时制此谜时脸上略带得意的坏笑。

曹公啊曹公,你这一骗可就是近270年啊。

通过对其余14人的分析,我们知道曹公设置这一批谜语也就是两大方法:一是描写,写性格、经历。二就是点名。这句话看上去很明显就是用了“人物经历描写”的方法叙述贾元春的命运是吧,而不是什么其他人,那我们就回书中找答案吧。

可巧贾元春本人很特殊,由于是皇妃,故事开始时就不在贾府住,所以直接描写她的地方很少,就“元妃省亲”一处。这相当于曹公非常非常照顾我们,大大缩小了难度呢,就18回一回文字而已,太简单了,赶快回去看书吧。

然后,大家傻了。。。

这里面既没有什么“二十年”,更没啥“辨是非”。元春在大观园就待了几个小时,连半天都没有,跟20年差远了。前前后后也就是看看院子,改改牌坊、建筑题名,评价弟弟妹妹们的诗,又看看戏,这用“是非”来形容,也有点太上纲上线了吧。再者由于红楼梦书中年代顺序比较混乱,人物有时大有时小,前后年龄经常有矛盾,尤其是贾元春自己的年龄大小书中就介绍的非常离谱,所以“二十年来”对我们的解题帮助真的很有限。所以大家就在“辨是非”上下功夫吧。

这下可好了,大家彻底没什么头脑了,到处乱猜,什么在皇宫20年、长大懂事用了20年、20岁入宫云云。“辨是非”就是辨皇上的是非、宫廷里的是非、生活上的是非、人生的是非,甚至秦可卿的是非。。。在一众人的安排下,贾元春摇身一变成了侦探、卧底、哲学家、思想家。。。算了,我就不多说了,很明显这些都不对,书里根本没有文字支持。

其实解读这些人的判词就是猜谜语,是有趣味性的。胡适先生在1921年他的《红楼梦考证》就一再提醒后人,看红楼梦千万不要猜笨谜。可惜大家都忘了,把自己困住了。

我刚才一开始就提醒大家了,如果说这些女子的判词是一把把锁,曹公钥匙都给大家了,真不多,就两把。我们试了第一把钥匙200多年还开不开锁,说明了啥?

钥匙不对啊,亲们!别头铁了,换个钥匙吧。

那就是“点名”那把钥匙啊!!!

怎么点名?无非就是直接、拆字、形象和谐音点名。

先把“贾元春”三个字再写一遍告诉大家,一个个看:

直接点名?没有,过。

拆字点名?没有,过。

形象点名?没有,过。

谐音点名?没有,过。

。。。

对不起,我就是先帮大家把错误答案都排除了,没有故意吊大家胃口。(我真没笑。。。)

认真脸开始。

显然“贾元春”三个字跟我们寻找的答案没什么关系,但这绝不是意味“点名”不是我们需要的钥匙。因为“描写”那把钥匙大家已经试了快270年,对的话早就试出来了(不对的话有些人也快把锁硬生生捅穿了)。我们不妨在多用几分钟考虑一下点名的方法。

既然不是点“贾元春”三个字,那会是点哪个字让我们一下就意识到这是贾元春而不是书中其他人呢?

想想她的身份是什么?

贵妃!贵妃!贵妃!!!

在贾家,你叫贵妃也好,贾妃也好,元妃也好,没有人会有歧义,大家都默认贾元春就是“妃”,“妃”就是贾元春。看书的人也是,你看到“妃”,除了贾元春基本不会想到其他人。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这14首判词是个大的有机体,一定要从整体进行把握。贾元春这首判词的制谜方式肯定和其他人的一样,无非就是描写和点名两个方法。而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12钗中贾家四姐妹又是一个小的有机体,所以在她们四个人的判词中作者都没有去点元、迎、探、惜四个字。元春的画中已经点过“元”字了,也没有必要在判词里再点一次。针对元春本人的特殊身份,作者就用点字法点个“妃”字。不得不说这一点在所有判词中是特有的一例,但也是因为贾元春的特殊性而量身定制的,并没有跳出整体的难度水平。

再看这句话,就很明显了吧。“辨是非”不是有什么“是非”让贾元春去辨,而是用“谐音点身份”的方法点个“妃”字,“辨是非”其实就是“便是妃”。这里的“辨是非”就是一个幌子而已,就像香菱的“自从两地生孤木”,王熙凤的“三人木”,作者打了个字谜一样,你根本不用去联系书里的内容去解释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只要看出来隐藏的那个“桂”和“休”字就好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贾元春出生20年来(虚岁21)当了贵妃。

是不是有种三观全毁,世界观崩溃的感觉?没必要,这就是我所说的这些谜语的趣味性(虽然曹公这里有点恶趣味,但是一个能安排贾政讲笑话的作家,能这么制谜也不奇怪),贾元春判词和其他人判词难度一样的原因,因为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作家柯南道尔借他塑造的经典形象大侦探福尔摩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翻译成中文就是:

“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个即使再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

不是我让答案这么简单,因为答案本身就这么简单。下面,我将不借助任何其他书籍,仅用红楼梦书中的原文完善我的答案。

首先验证验证这个“二十年来”。这个二十年来就指自从出生过了二十个自然年,贾元春当贵妃时,年纪应该是虚岁21岁但是不满22岁。我的思路是既然我现在确定贾元春加封贵妃的年纪是虚岁21,那应该搞清楚贾宝玉此时多大。然后回推贾元春入宫的年龄,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看看是否符合。这样的话我就要利用红楼梦中的年谱进行验证。之前说过红楼梦中的年岁增长比较模糊,但是大体上根据书中文字还是有据可查的。我所参考的红楼梦年谱出自中文维基百科,链接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6%E5%B9%B4%E8%B0%B1

打不开链接也没问题,我已经截图如下(图15)。由于整体跨度很长,我就不全部列出,仅包含从第1回到第16回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时间。这个年表采用贾宝玉纪年法,也就是贾宝玉出生的那年是元年,往后每年都是表示贾宝玉的虚岁。同其他各种红楼梦年表一样,虽然大概没问题,但是大大小小错误频出,其中列出贾元春的时间、年龄全错,我就不一一改正。这里最重要的只是确定贾宝玉此时的年龄,从而得到贾元春和贾宝玉的年龄差,年表里的其他信息我不负责正确性。


图15. 红楼梦年表(部分)
这个年代我就根据书中的文字一一验证,发现贾宝玉的年龄在图中画圈的地方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贾瑞的死亡经历。首先贾瑞被凤姐戏耍发生在十年十二月时间很明确,第11回文字中,贾瑞初见凤姐事情发生在“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前。冬至过后“到了初二日”,凤姐探望秦可卿。然后12回中,当天白天贾瑞找凤姐,凤姐诓他“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贾瑞中计,“过后两日,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真是精虫上脑。。。)凤姐又骗他:“今日晚上,你别在那里了。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我,可别冒撞了。”贾瑞又中计:“来,来,来。死也要来!”(无语。。。)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贾瑞被贾蓉、贾蔷捉弄一番,大病了一场,各种病状全来了:

“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

“百般请医治疗,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下面又来一句:

“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不久贾瑞就照风月宝鉴死了。所以问题就在这里,贾瑞死的时候距他被凤姐戏耍已经过了一年多,这年春天其实是十二年(贾宝玉虚岁12岁),不是上图年表中的十一年。然后这年贾政过生日的时候听闻贾元春加封贤德妃。

贾宝玉此时的年龄还在25回得到验证,两年后,贾宝玉和凤姐被马道婆扎小人,此时一僧一道前来施法解救,直言需要通灵宝玉救人。贾政就把玉给了癞头和尚:

“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13载就是13年,所以贾宝玉就是虚岁14,与两年前元春封妃时间恰好吻合。

绕了个大圈子,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贾宝玉和贾元春差9岁。懂的人都知道这个信息多么重要。

然后往回推测贾元春什么入宫的。第18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

这段话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那就是贾宝玉4岁后元春入宫。按照红楼梦书中一贯的年代表达方式,很有可能就是贾宝玉5、6岁时元春入宫,彼时她虚岁14、15。

嗯,我查了一下,清朝选秀女的年龄要求是14岁。

第4回介绍薛宝钗当时是怎么说的: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

这个14岁入宫我就不需要多解释了吧。

再细了我就不说了,也没什么必要。当然元春入宫具体年龄可能有1-2岁差距,但完全不影响。我们只需要知道贾元春虚岁21加封贵妃是完全符合书中逻辑和当时历史背景的。

到这其实剩下的三句我都不需要去解释了,太简单了。。。

嗯,算了,还是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吧。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象征什么?“石榴花花语:成熟的美丽、富贵和子孙满堂。”这句话是我网上随便找的,不过大家应该都清楚石榴花的寓意。

所以这句话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贾元春怀孕了。

这句话本应该是用“人物经历描写”的方法叙述贾元春怀孕这件事,可惜因为后40回部分文稿的缺失或改动,我们看不到这段文字了(这里有个彩蛋放在附录一讨论)。不过这种大白话般的描写大家应该都很轻松就看出来了吧。

86回,宝钗说之前有人给元春算命,说了句:“天月二德坐本命,贵受椒房之宠。”也应该是暗示元春怀孕。当然接下来的“寅年卯月”就不足为信了。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也很简单。用“人物经历描写”的方法叙述贾元春的三个妹妹都是希望能有姐姐这么看似美好的人生,至少她们的家人是会这么想。这个“三春”也是“直接点名”,和惜春判词中的“三春”遥相呼应,再次说明贾家四姐妹的判词是个有机的小整体。如果有谁把“三春”理解为“三个春天”,我不想浪费口舌解释了,我只能说他没看过任何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不懂这些小说中谶语的意味。

第四句“虎兔相逢大梦归”中有个著名的“兔”“兕”之争,这个红迷们都很清楚。但其实这本来就根本算不上问题,且不论程本都是虎兔,所有脂本中,有第五回文字中6个版本是虎兔,包括最早的“甲戌本”和最全的“庚辰本”。只有“己卯本”和“梦稿本”是虎兕,并且更早的“己卯本”抄手在原文旁更正为“兔”。这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概率问题,有些人偏偏要做一番文章。

就按字面,大家觉得可能是“兕”吗?一再重复多遍,我都说烦了,这些判词都是一个难度,作者都生怕你猜不出那种。其他判词有没有这种生僻字?不是曹公不认识这个“兕”,是人家根本不想写这个字,后面别人抄错了而已。曹公后面真要耍酷,写个“ 瓟斝”还怕你不认识呢?

有人还要继续狡辩,“虎兕”也是有出处的啊,是用典。于是乎洋洋得意的翻开了《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我服了,您真是博学。敢问您解读其他判词时有没有翻一下四书五经查一下典故啊?怎么到这就忍不住卖弄自己的学识了呢?

还认为“虎兕”的,请出门左转吧,我就不送了。

所以这个“虎兔”到底是啥啊?我求求大家别再给我去翻什么诸子百家去查“虎兔”的典故了,就最简单的理解方法,小学生就会的那种。

嗯,就是虎年和兔年。寅虎卯兔,大家小学一年级就知道了吧。

所以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啊,就是用“人物经历描写”的方法写出贾元春死于虎年兔年相交的那个除夕夜。并且文中早就暗示了,她必须死在除夕那一天。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介绍宁荣二府时,是怎么点出贾元春的: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

为什么生在一年中的第一天大年初一就奇了?因为她将来肯定死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

看官们寻思寻思是不是这么回事?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用“谐音点身份”和“人物经历描写”方法写出元春出生20年后封妃;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用“人物经历描写”方法写出元春怀孕了;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用“直接点名”和“人物经历描写”方法写出元春生产前的荣耀无比;

第四句“虎兔相逢大梦归”,用“人物经历描写”方法暗示元春死于虎年兔年相交的除夕夜。

以上160多字就把贾元春判词彻底解读完了,和其他判词一样简单。全文意思就是:贾元春生下来20年的时候当上了贵妃,后来她还怀孕了,就在她的妹妹、家族为她的命运前景报以很大的期望时,元妃终于是死在了虎年兔年相交的那个除夕夜。

这里面包含了贾元春的生卒年,加封贵妃的时间,暗示了死因,一清二楚。到此,红学界四条不解之谜之首“贾元春判词之谜”完全告破。并且我们都几乎可以猜出来贾元春的具体死法了,那就是难产。

下面就是我说过的,贾元春判词、判曲本质上就是一个谜,分开解读就是大错特错。那我们就用这首曲来验证我们对判曲的解读对不对。相比于判词,判曲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了。原文如下:

“第四支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首先就是曲名《恨无常》,曹公精心挑选这个题目就是暗示了贾元春的命运也是急转直下,和史湘云的《乐中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很明显,贾元春在即将登上人生命运的巅峰时,突然就死了。

第二句“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贾元春死时很痛苦,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接受死亡的到来。

第三句“望家乡,路远山高”。这句解读会对很多人产生干扰,认为贾元春死在了远方,于是又联想到流放,扯回了宫廷斗争说的老路。这种解读是非常呆板的,也就是所谓的猜笨谜。这句话的还是要回到原文根据贾元春的人物设定去理解。元妃省亲,回到贾府,看见家人的第一句话: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句话一针见血,点出了贾元春在宫中的孤独凄凉。虽然贾家就在皇城,但是由于残酷的皇室管理制度,贾元春根本不可能出来和家人团圆。这次省亲还是皇家格外开恩才有的机会,贾府上下准备了一年多,盖了如此奢华的大观园,结果贾元春回来不到半天。可见看上去她住的住的皇宫和贾府直线距离很近,然而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即。一墙之隔,天涯永别。所以这句就充分描写了贾元春死时内心对家人的思念。

可惜,你一旦入了这个门,就再也出不去了,到死也是皇宫里的一条孤魂野鬼。惨!这里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贾元春判画中,香橼“挂”在弓上,就是这个道理,她生的时候困在皇宫,死了还是皇家的鬼。

在这里我忍不住再贴一段接下来元春和贾政之间的对话: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犁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

这可是亲闺女和亲爹之间的对话啊!元春开始稍微有点想抱怨,结果被她亲爹含着泪硬生生把这个话题给压下去了,元春听了也知无趣,就止住不谈了。我觉得贾政当时脸上是在流泪,内心却是在流血。

最后一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就是点名贾元春的死标志着贾家最大的靠山垮了,贾府破败正式开始,并且再也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这首曲就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之前对判词的解读,贾元春已经怀孕且即将分娩,她将母凭子贵,把自己和整个贾家带上权力的最高峰。可惜无常到,她死于难产,眼睁睁看自己离开人间。并且死后自己的灵魂还是逃不开这个困了她半辈子的皇宫,无法和家人永别。只能托梦告诉家人早日抽身,面对贾家不可避免的衰落。

到此,红学界四条不解之谜之二“贾元春判曲《恨无常》之谜”完全告破。

当然还是有人怀疑元妃是否死于难产,没问题,我们看书中其他材料。

首先是元妃点戏《乞巧》,用《长生殿》一剧点出自己将死。这点到此为止,就不需要继续解读了。

然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材料,那就是第22回,贾元春自己作的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炮竹。炮竹是什么样子呢?原本肚里包着火药,后来点着了,火药炸了,最后自己只剩一层皮,再也没有用处了。这是不是描述贾元春难产的死亡经历呢?自己肚中的胎儿不幸死亡,自己也就再也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就像爆炸之后的炮竹。

贾元春人生轨迹就是这样,生于大年初一,比贾宝玉大9岁,大约自己14、15岁时入宫,21岁加封为妃。后来怀孕了,但不幸死于难产,当时正值虎年和兔年相交的除夕之夜。

至此,红楼梦书中贾元春的命运我已经完全破解了。

二百五十余年来,于贾元春一处深解曹公之意者,独予一人耳。

发布于 2020-04-20 06: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郎归·初夏
[ 宋 ] 苏轼
原文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沉:即“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别梦得
[ 唐 ] 柳宗元
原文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译文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注释
梦得: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梦得”是他的字。

二十年来: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诗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岐(qí)路:岔路。《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氏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皇恩:皇帝的恩德。《文选·张衡〈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李善注:“皇,皇帝。”归田:谓辞官回乡务农。《艺文类聚》卷六六引晋鲁褒《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晚岁:晚年。唐杜甫《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邻舍:邻居。《后汉书·陈忠传》:“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作者介绍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1 21: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房中,有“安禄山掷伤太真乳的木瓜”,究竟有什么含义?
2022-04-03 00:30:45 来源: 唐德看世界  举报
1393
分享至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前,在秦可卿房中看见琳琅满目的陈设。很多人对此各有解读,多数“香艳”。其实细数其中陈列物品正好十二件,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是对应“金陵十二钗”,秦可卿的房间就是“太虚幻境”,贾宝玉就像脂砚斋说的那样,一入房中就入梦了。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十二样物品对应金陵十二钗,相比其他陈设,“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最香艳最扑朔迷离。



木瓜又叫“木李”“海棠”,是个黄色的果子,与现在普遍食用的水果“番木瓜”不一样,《诗经》中木瓜与琼琚分别代表女性和男性,木瓜有子代表女性,女性将木瓜赠给男性,寓意以身相许。男子回赠美玉,就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由来。

不过,曹雪芹关于秦可卿房中陈设的这段描写,除了画家唐寅,学士秦太虚是作者不得不提外,安禄山是作为唯一男子出现在物品的描述中。尤其还煞有介事的附会“掷伤过太真乳的木瓜”,令人不免想入非非。

其实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根本就没有过安禄山掷伤过杨贵妃(杨太真)的木瓜。正史不载野史也没有。但民间传说却绘声绘色造就出著名成语“禄山之爪”。



据传安禄山拜杨玉环为干娘后,时常出入宫闱,搞出极多不成体统荒唐事。一次安禄山与杨贵妃“狎戏”胡闹,吵着要吃母乳,不慎将杨玉环的玉乳刮出一道伤痕……“禄山之爪”由此而来。安禄山不久后发动著名的“安史之乱”,觊觎皇权,百年盛唐就此倾颓。他之前与杨贵妃的胡闹行径都是故意做作,后世用“禄山之爪”比喻某人有野心。

《红楼梦》第十八回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揭秘贵妃贾元春最后结局与杨贵妃一样,死于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军事冲突。



秦可卿房中陈设影射金陵十二钗,“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并非影射杨贵妃荒淫,而是借“禄山之爪”的典故,将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死因对应贾元春判词,揭开贾元春之死和贾家抄家真相。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判词中,以她的身份,应该是佛手而不是“假佛手”香橼。暗示贾元春的贵妃是假的。皇帝与她无情,木瓜外形与香橼类似,都是黄黄的果子,味道酸涩,又代表爱情,偏偏是安禄山掷给杨贵妃,似乎影射贾元春与逆臣贼子有关联。



元春判词印证这一点,明确指明《红楼梦》背后有“马嵬驿之变或安史之乱”一般的“军事冲突”。“弓”除了隐喻皇宫以及贾元春贵妃身份以外,还代表军事冲突。“虎兕相逢”本义就是军事战争,“大梦归”代表死亡。贾元春判词内容与安禄山杨贵妃“禄山之爪”故事一样,是贾元春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之前分析贾家抄家时,根据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在宁国府“逗蜂轩”卖给贾珍一个“龙禁尉”的实职给贾蓉。“逗蜂”二字暗示贾家抄家背后,落入太上皇和皇帝联手布下的古代著名骗局“蜂麻燕雀”中,参与到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叛乱——聋子(龙子)放炮仗——惨被抄家。

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是她偶然发现太上皇与皇帝阴谋,想要通知父母“须要退步抽身早”,不想被皇帝发现将她赐死。

元春被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下手重)缢死,死状很惨。与五月榴花神孙权皇后潘淑以及杨贵妃双双被缢死结局一样,都因卷入皇权争夺。



秦可卿房中“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并不是说背后香艳故事,而是曹雪芹借香艳外衣,暗示“禄山之爪”,影射贾元春之死和贾家抄家真相。就像焦大醉骂本质是揭露贾家抄家是因为“谋反”,却因“爬灰,养小叔子”所谓丑闻,掩盖住前边那段真正重要的“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反话”。

总之,“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说的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贾元春,与秦可卿无关,她的房中陈设也都是贾家布置的她与贾蓉婚房,并非秦可卿趣味。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1 2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学又一大发现,曹雪芹的石头记是唐朝历史,贾元春就是杨玉环
2021-09-27 14:55:58 来源: 黑白文章泽渊诗  举报
61
分享至
导语:

红楼梦博大精深,从上古神话到未来科幻,无不包容在这本小说中,说尽满城风雨,肠断红尘往事,满纸荒唐言,不解其中味,曹雪芹架空历史,映射时代背景,独具一格,匠心雕琢,三删五减,十年如一日,书未成,自己泪尽而亡。

成书旅途心彷徨,创作路上欲断肠。

那么曹雪芹所写的时代背景是唐朝吗?今天就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悬念来分析一下,曹雪芹的初衷和为何将时代隐去。真正的事情是什么呢?



一、曹雪芹在书中自己隐隐约约说,这本书是在写唐朝的。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曹雪芹用石头畅言,说:

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假借汉唐等年纪填缀,又有何难?
从这句话看来,红楼梦这本书真的是架空了历史,因为这本书所写的朝代并不确定,写的是人性、统治、风月笔墨和梦幻,要把这个人世间的情缘放在那个朝代,都可以找出不一样的原型,这么说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红楼本不是画,可映射了一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生五味,同时孕育着一种文化和文明进程,是思想的集结号,也是历史的释然,看了可以消愁,也可以解闷,深挖还可以成为一门学问,终究是一把辛酸泪,不解其中味。

正如一句话说的,红楼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红路。



二、杨玉环和贾元春身迁极为相似,都拥有才华。

从贾元春的家庭来看,贾府是王公贵族,杨玉环的家族也很厉害,是宰相家族中的千金小姐。齐国公杨玄琰之女。贾元春的美貌,书中并未做详细的描述,但是这个女子绝对是一流的姿色,不然不可能进入皇宫,被皇帝看上,成为妃子,才华和容颜是贾元春升迁的两大法宝。

杨玉环也有两大法宝,一个是容颜,这个历史有记载,是四大美人之一,美得天花乱坠,即便是出家剃了头发,也是楚楚动人,一个就是杨玉环的才华,这个才华不是诗词艳赋,而是跳舞唱歌,迷惑了皇帝,封为妃子。

这两个人都天生丽质,家庭教育跟得上,文化修养比较高,白居易都说一朝选在君王侧,曹雪芹说贾元春的了一个凤藻宫尚书,前所未闻,如果红楼梦的朝代是清朝,有这样一个职称吗?唐朝也没有,总之要说的意思就是很特别,属于绿色通道。

三、杨玉环和贾元春的下场都是悲惨的。

杨玉环的下场是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本来陪着唐玄宗逍遥,可没有想到最后被士兵叛乱,李隆基流亡蜀中后不得含恨赐死杨玉环,贾元春省亲太嚣张,回宫后大臣上奏,要求承办贾府,就拿贾元春开刀,书中说暴病生亡,其实就是皇帝赐酒。

杨贵妃得宠后,七大姑八大姐都得势封官,贾元春得宠后,皇帝大赦,让其省亲,贾元春和家人团聚,阵势浩大,当年杨贵妃和唐玄宗游华清池,也是如此风光,总之这一切都是乐极生悲,曹雪芹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与其灭亡,必先其猖狂,还有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

这两个人都是悲剧,也是皇帝身边的人,且伴君如伴虎,最后被虎害。



四、杨玉环和贾元春都和月有关。

贾元春省亲是在月光下,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月明之时,恰恰是阴晴圆缺,贾元春伤感之余说皇宫毫无意趣,杨玉环有很多和月有关系的故事,和唐玄宗也是在皇宫的月光下相遇,经常把酒言欢,纵情行欲,不误朝政。

贾元春的舅舅也是暴病而亡,杨国忠和安禄山等都是被剿灭,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红楼梦的悲剧的确有些唐朝的味道。

总结:

贾元春和杨贵妃都是女性,而女性因为得宠,让家族得势,因为这两个人的结束,家族都走向了衰落,不管是现实历史,还是小说情节,无不告诉世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阶级意识,皇权至上和礼教束缚的古代,女子的命运掌握在他人的手中,到最后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红楼梦架空历史是逃避现实,杨玉环和出家有关,红楼梦几度出家描述,杨玉环的故事是皇家和贵族之间的争斗,红楼梦也是几大家族和皇权之间的战争,最后伤害的都是看戏的人和做梦的人,红楼梦,梦红楼,红楼一梦解千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1 2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静王的一件东西,还原出贾元春之死,结局凄凉又耻辱
2022-02-01 14:20:12 来源: 荒野兄弟  举报
2
分享至
北静王的一件东西,还原出贾元春之死,结局凄凉又耻辱

鹡鸰香念珠是秦可卿出殡当天,北静王出场路祭时,召见贾宝玉,从手腕上撸下来做见面礼的御赐之物。这就有几个问题了。



首先,北静王作为当权郡王,不应该出席秦可卿的葬礼。从后文贾敬死后,皇帝下旨“王公以下,准其吊唁”看,分明就指出北静王贸然出席贾府“冢孙妇”的葬礼,不合法,不臣不恭不敬!

其次,北静王将御赐鹡鸰香念珠,随手送给贾宝玉,是对皇帝的藐视。别说御赐之物不好随便带在手上。就是普通人,兄弟给的礼物,也不好随便送给别人。尤其鹡鸰香念珠背后还有特别深意。

最后,北静王是四王八公之首,他们虽然不是一个整体,但利益趋同守望相助。是横亘朝堂数代,影响新皇帝执政的最大势力。



历代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争取这些老臣效忠。他们臣服则皇位稳固,他们不服则皇位不稳。

北静王与皇帝算是堂兄弟。皇帝赐给他鹡鸰香念珠,就是拉拢,希望得到扶持之意。《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脊令”就是鹡鸰,说的是鹡鸰鸟群居,常发出短促明亮的叫声。一有危险会及时提醒通知其他鹡鸰鸟,就像兄弟守望相助一样。

皇帝赐给北静王鹡鸰香念珠是明显拉拢。北静王却转手送给贾宝玉,既是对皇帝不敬,也是对贾家拉拢。为人臣子藐视皇帝,拉拢其他臣子结党,他是忠臣还是逆臣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本文主要不说北静王,而是要从鹡鸰香念珠入手,说一下贾家抄家和贾元春之死。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我们发现《红楼梦》里有很多唐代的影子。比方国都叫长安,皇宫是大明宫,戴权是大明宫内相。贾母父亲史公是尚书令,唐以后就没有这个官称。包括太上皇与皇帝同朝,也是唐朝最多,最有影响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红楼梦》里关于他们的线索引用很多。

曹雪芹当然不是写唐朝历史,而是借唐朝一部分典故铺陈《红楼梦》的故事线索,以便于读书人理解故事。后面宋朝、明朝和清朝的一些线索引用都是这个道理。

鹡鸰香念珠的典出,第一时间让人想到唐明皇唯一传世的书法《鹡鸰颂》,就是描写他与几位兄弟的兄弟情。



唐明皇李隆基,史称唐玄宗。他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第三子,开创了开元盛世。晚年却因宠幸杨贵妃和杨国忠,酿成安史之乱,盛唐由此而终。

马嵬驿之变后,杨贵妃被缢死,杨国忠被杀,杨家灰飞烟灭。唐明皇西进入川,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登基为皇帝,是为唐肃宗,尊唐明皇为太上皇。

唐肃宗启用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接回唐明皇,一时间两皇同朝,李白有诗“双悬日月照乾坤”,《红楼梦》也有引用。史湘云的酒令说过。

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就是借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湘云与丈夫的爱情悲剧。

唐明皇做了太上皇,与李亨同朝。《红楼梦》中也有太上皇。贾元春晋升后,贾政先拜见皇帝,随后去了“东宫”,就是去见太上皇。



大明宫又叫东内,是唐太宗给太上皇李渊修建的宫殿。而李隆基晚年被李亨由兴庆宫迁到太极宫。太极宫就是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的统称。贾政去东宫就是去拜谢太上皇。

贾元春省亲,更是太上皇的旨意,贾家积极响应,代表对太上皇念兹在兹,忠心臣服。必然引起皇帝不满。不提。

唐明皇晚年思念杨贵妃的故事,被白居易写成《长恨歌》,清代戏剧家洪升据此创作了《长生殿》。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戏《乞巧》就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暗示元春与杨贵妃一样下场。

根据元春判词图画“弓和香橼”影射贾家心有不甘参与谋逆,“虎兕相逢大梦归”代表落实冲突,以及北静王拉拢贾家图谋不轨,焦大叫嚣“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反了)”,戴权卖给贾蓉五品龙禁尉是个“请君入瓮”的骗局等种种线索,《红楼梦》最后有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军事行动,贾家对皇帝图谋不轨失败,惨被抄家。



宁国府介入深,灰飞烟灭。荣国府被连累抄家后主犯治罪,其他人遣散自生自灭。贾元春在行动发生前,发现皇帝设圈套害贾家,被下旨由夏守忠处死,结局与杨贵妃一样,又凄凉又耻辱。

综上,鹡鸰香念珠背后,是曹雪芹借唐明皇的马嵬驿之变,讲述贾家与贾元春的下场,就像杨家与杨贵妃,卷入皇权斗争而灰飞烟灭。

鹡鸰香念珠典出唐明皇的《鹡鸰赋》,暗示《红楼梦》的政治格局和故事走向脉络。

当然,《红楼梦》吸收了很多历朝历代的故事片段,丰富了“兴亡”二字的真谛。至于什么“唐宋明清”历史云云,不过是以史为鉴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是贾府败亡罪魁祸首?她虽鼠目寸光又愚蠢,但这个罪她不背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元春愚蠢、不辨是非,毋庸置疑。

曹雪芹在判词和原文中几次暗示她鼠目寸光。

比如,元春省亲后,作者借贾宝玉给林黛玉讲的小耗子偷香芋故事。小耗子对大耗子说:“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香玉”,便是讽刺不认识林黛玉好处的王夫人和贾元春,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又比如元春判词引用的两个典故:

一,五月榴花神潘淑不辨是非,在孙权晚年卷入皇权之争,惨被宫人缢死结局,是贾元春重蹈覆辙。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是作者借潘淑,反讽贾元春二十多岁还不能明辨是非。

二,虎兕相逢出于《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讲的是孔子教训弟子冉有和季路要明辨是非,恪尽职任。做为季氏的“相”,他们有归正季氏犯错的责任,避免季氏与鲁国君主出现君臣对立之事。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便揭示出元春既没做到孔子要求学生的明辨是非,在皇帝与贾家之间做好调和作用。也没有探春那样的心胸和志气,落得与潘淑和杨贵妃一样,被缢死的结局。


还有元春判词中的“香橼”,特性是心有不甘,与[恨无常]曲子的“恨”对应解读,就发现元春省亲当晚,说“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将家族、父母和皇帝全都抱怨,又对贾政抱怨如今富贵,不如平常人家儿女天伦这等“胡言乱语”,彰显她心胸狭窄和鼠目寸光。

更别提她借修改“蓼汀花溆”“红香绿玉”反对林黛玉和宝黛姻缘的立场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如此贾元春,被贾府安排在皇帝身边,肯定起不到调和君臣矛盾的作用,也起不到任何加分作用。

对贾家,她没有约束,一意孤行纵容贾府操办省亲,对皇帝不臣不恭。

对皇帝,她心有怨怼,认为让她彰显荣耀皇宫,都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如此元春,势必为皇帝所厌,更助长了对贾府的不满。

而皇帝的立场,贾元春也没有及时发现反馈给贾府,让父母家族摆正立场,早做筹谋。


等到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过后,贾元春如杨贵妃一样香消玉殒,堂兄贾珍父子与杨国忠父子一样身首异处,贾家与杨家一样轰然倒塌后,她才“后悔”。

[恨无常]说: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人都死了,家都亡了,才想起来向爹娘托梦报信,与秦可卿死后托梦“未雨绸缪”两件事比较,贾元春简直是可笑、幼稚和无知。

而她直到死前尚有恨意。恨“无常”索命太早,还没享受够荣华富贵就殒命,岂不是幼稚、狭隘的可笑!

贾元春完全没有做好和领会贾家派她进宫,与皇帝拉近关系,为贾家发展和安全作出贡献的任何努力。

甚至,她凭借一己之力,反倒将贾家与皇帝的关系越推越远。

如此贾元春,难免让人又恨又无语。

但是,不能因此就将贾府败亡的责任,推到元春的身上。将她定为贾府败亡的罪魁祸首。

贾府的衰败和灭亡是两回事,更与元春没有

贾府衰败,根本不可避免。宁荣二公获得的爵位是宗室世袭,远比功臣世袭好处大,但缺点也明显。


功臣世袭只有爵位和俸禄,如果世袭罔替,会以爵传世,比如史家的保龄侯。也有三代而终,比如林家的侯爵。甚至一代而止,比如王家的伯爵(存疑)。

宗室世袭享有爵位、俸禄和爵产,富贵收益远胜功臣世袭。但缺点是降等世袭。贾家要降到宁国公世袭四等爵、荣国公世袭四等爵,相当于明清的奉恩将军,才会停止爵位降等和爵产降低,并以此爵传世。

既然爵产和爵位双降,注定掌握的实权也会降低,远离权力中心,衰败是必然。

宁国公和荣国公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里是后世贾家世袭的将军可比!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肯定是事实。

又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也是事实。


但衰败与灭亡是两码事,衰败的人家很多,也不是都会灭亡。

贾府最终被“抄家”,富贵戛然而止。核心问题是他们像焦大那样“骄狂自大”,对新皇不忠不顺,更威胁“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有谋逆之心。

尤其他们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结党营私,严重威胁了皇权。

皇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哪怕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

贾家之亡是咎由自取。皇帝是“必杀之而后快”。既消灭潜在威胁,也能以儆效尤,更可将贾府的利益重新分配。

就像贾元春判词图画的“弓”,所隐喻“鸟尽弓藏”一样。既然贾家无能、无用还不听话,就要重新洗牌。

贾家与皇帝的关系和立场出了大问题,才是被抄家灭亡的关键。与贾元春无关。

贾元春本是贾家一个最好机会。

她但凡能明辨是非,贾家就有机会避免抄家结局,最不济也会减小损失。


举个现实的例子,就是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兄长是桀骜不驯的年羹尧。

年妃在宫中恪守本分,极识大体。她一面与皇帝关系极为融洽。一面严肃督导骄狂自大的年羹尧和年家。

尽管年羹尧最终还是为皇帝所忌除掉,年家却得以大部保全,更还保留部分富贵。年妃也没有受到牵连,生前死后都有殊荣。

雍正曾亲笔评价年妃:“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

贾元春但凡如年妃一样明辨是非,贾家绝不会落得抄家收场。

正因她不辨是非,纵容了贾家与皇帝虎兕相逢的对立,也放弃了拯救贾府的最后机会。她本有机会救贾家,这是她的问题。

至于贾家败亡的责任,不应该由她背。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05 19:07・IP 属地四川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9: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2023-05-13可可诗词网-唐诗评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说是女子,有说是男子。说是女子的,认为“车走雷声语未通”用了《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的典故,分明是男子驱车而过,女主人公未能与他通语。认为抒情主体是男子的,则以为唐宋时一般是女子乘车,男子骑马,而七、八句已经点明男子把青骢马(斑骓)系在垂杨岸边,深切地盼望。

李商隐诗“斑骓”共用了三次,除这一首外,《无题》云: “斑骓嘶断七香车”,《对雪》云: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六郎”,都是男子骑马,而抒情主体又似乎都是诗人自己。

我们不妨也把这诗的抒情主人公看作诗人自己吧。

首联是作者的拟想之辞:自己所爱恋的人一定在深夜缝制着凤尾纹的碧罗帐呢,那帐子薄薄的,散发着绮罗的芳香,不知有多少层呢……正是这深挚的怀恋,给诗人插上了彩凤的双翼,对恋人的居室加以美化、情化。原来这种多层的复帐,唐人叫“百子帐”,一般是在婚礼时用的。首句“罗”用“香”(相),次句用“缝”(逢),寄意显然;而“缝”又有“合”的意思。看来,诗人已经进入了梦幻之境了。三、四句回顾他们一次匆匆相遇的情景。她用圆月般的团扇,遮住那羞红的脸蛋,可是却只是含羞半掩。当车子隆隆急驰时,诗人抢前一步,他们都想说一说心中的话儿,但谁也来不及倾吐。这一戏剧性的细节,刻画入微。李商隐另有《无题》云: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这首诗中也是女子乘车,诗人骑着斑骓,正可为“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一联作注脚。或许,在萦回的白道上邂逅的人,竟是诗人此诗所写的心中深切怀恋忆念的女子。五、六句转写相思的无望,用灯暗和春尽作比,比中有赋。“曾是”,已然,已是。“金烬”,灯盏上的残烬。出句说,无数个夜晚,都是伴随着残灭的灯花,孤寂地度过。“石榴红”即石榴花,五月始开。对句进一步计数相思难耐的日子,说从春等到了夏,你一点消息都没有。两句既写自朝至暮,从春到夏的夜夜相思,日日企盼,又以“金烬暗”(灯灭)和“石榴红”(春尽)象征爱情的无望。孔绍安《石榴》诗: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第六句暗用此意,于无望的相思中,又寄托着一丝微茫的悔恨。末联反照三、四句,告诉她:前次相遇匆匆,未能一诉情怀;如今我的马儿离你并不远,就在垂杨岸边等着,你就不能来吗?诗人搔首踟蹰,急切等待。可是咫尺天涯,相会难再。曹子建的《七哀》诗: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给了诗人以灵感,于是在无望的怅惘之中,忽作奇想:那里去等来一阵西南好风,把她吹到我身边来呢? “西南待好风”即“待西南好风”。“何处”二字极写企盼之急切。诗以幻想起,也以幻想结,而情真意挚也正在这虚构之境中。

李商隐的爱情诗极少对女子的外貌作形象的描述,但使人觉得每一个女子都十分美丽,其间环境的烘染,细节的选择,心态的揣摹,乃至象征暗示的运用等等,交叠使用,织就了一幅幅各具容态而皆秀色可餐的美人画卷。李商隐的爱情诗是以情写容,容情并美,而以情取胜,因而情思茫茫,极具含蓄朦胧之致。


此咏所思之人,可思而不可见也。上半首,言守礼谨严,凤尾香罗,重重深护;月扇遮羞,雷车隔语。深闺丽质,自应如是。下半首,言殷勤难寄,外不通内,伴金烬之寂寂;内不通外,断石榴之消息。斑骓隔岸,漫待好风,真所谓人远天涯近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五言自朝至暮,唯有寂寥;六言自春徂夏,略无消息。(陆昆曾《李义山七律诗解》)

详“车走”句,则一,二乃车帷也。三言仅能睹面,四言未能交语也。五、六夜深灯尽,消息难通。七、八言安得好风吹汝来也。(屈复《玉溪生诗意》卷十一)

下一篇:《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
上一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凤尾罗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凤尾罗,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织有细纹的丝织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凤尾罗


  • 外文名称

    fènɡ wěi luó



  • 释义

    织有细纹的丝织物


  • 出自

    《红楼梦》第二八回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fènɡ wěi luó

凤尾罗

织有细纹的丝织物。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红楼梦》第二八回:"却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尾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凤尾罗,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织有细纹的丝织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凤尾罗

外文名称
fènɡ wěi luó


释义
织有细纹的丝织物

出自
《红楼梦》第二八回

目录
1释义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fènɡ wěi luó

凤尾罗

织有细纹的丝织物。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红楼梦》第二八回:"却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46 , Processed in 0.0657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