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9: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是月桂,嫦娥仙子【水中月】
夏金桂//娇杏,吴刚

宝蟾

吴刚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灵===通灵宝玉+甄士隐//贾宝玉】
[ 唐 ] 宋之问

原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大观楼}】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天香楼}】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译文

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嫦娥仙子】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落香尘//柳絮词】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呆香菱诗魔】【观音遗迹释迦摩尼院//牟尼院】




[url=][/url]
[url=][/url]




注释[url=][/url]
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简析[url=][/url]
  《访妙玉乞红梅》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回。小说中,众人在大观园的芦雪庵即景联之后,贾宝玉因写诗“落了第”,众人罚他去访妙玉乞红梅,遂作这一首诗。本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展现出中国古代贵族一种极富诗情意趣的生活状态。全诗情节、结构精细严密,收到很强的艺术效果。


红楼梦十二曲 其十三 好事终
[ 清 ] 曹雪芹

原文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凌乱落香尘}蓉大奶奶品格】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9: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遇乐·落日熔金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拼音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标签: 元宵节宋词精选节日
译文 注释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n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 古诗文网>>
红楼梦诗词解析: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color=var(--GBK03A)]少读红楼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今天我来说红楼梦里第一首关于人物命运的诗词,这是关于香菱的一首诗。为便于解读,我直接将脂砚斋批语也对应附在每句诗后面。
  原文如下: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致使香魂返故乡&贾元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未若锦囊收艳骨}】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
  我们知道,香菱是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女性,她是甄士隐的独女,如果不是一僧一道的出现,也许她的一生会过得很平凡很幸福。
  俗语说,人的命运有时是上天注定的,这句话放在红楼梦里特别合适,尤其是这一干薄命之人,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下世来经历红尘的痴男怨女,香菱自然在其中,且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
  我们看第一句,这是那个要英莲而不得的僧人对甄士隐所说,他笑甄士隐对英莲的疼爱是痴心,这句话与后文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相呼应。
  好了歌的最后两句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对这个半生只得此一女的英莲,自然是疼爱异常,他自然不舍得送人。可在僧人眼中,纵是父母再疼爱,也不过是他们的痴心傻意罢了,因为子女早晚会离开,所以脂砚斋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脂砚斋这句话在宝玉挨打一回,更是多次提到。“ 为天下慈母一哭。”“父母之心,昊天罔极。”“使人读之声哽咽而泪如雨下。”“未丧母者来细玩,即丧母者来痛哭。”
  这话放在今天看,依然是金玉良言,儿走千里母担忧,自古以来,只有痴心的父母,稍有痴心的儿女。即便那儿女早晚也会为人父母,但在做子女时,最爱他的永远都是父母。
  俗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多的是不孝顺父母的儿女,世间之情,莫不如此,所以早就参透世情,预测到英莲命运的僧人,认为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
  这首诗的后三句,都是大关键,是僧人在泄露天机,但甄士隐身在红尘,哪里晓得未来之事?正如神游太虚幻境的宝玉,虽看完了十二钗判词,依然没有参透,警幻仙子还担心他“把仙机泄漏”,却没想到“痴儿竟尚未悟!”
  菱花指香菱,雪澌澌则暗指薛家,即薛蟠。菱花是夏日开的,而雪是冬天下的,菱花遇到了大雪,则是交代香菱的生不逢时,遇人不淑,这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菱花再美,也只能盛开在夏季,一旦到了漫天大雪的冬季,结果可想而知,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第二句话,既点出了香菱的生不逢时,也点出了她之后嫁给薛蟠的遇人不淑,故脂砚斋有是批。
  曹公用了一个“空”字,写出了香菱的优秀,薛蟠的不堪。
  香菱才貌品格在脂砚斋眼中,是“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的,可见其优秀,而薛蟠呢?则是大字认不得几个的呆霸王,“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让如此优秀的女子,面对如此不堪的呆霸王,自然毫无幸福可言,更不会有什么柔情蜜意,一个“空”字写出了香菱命运的悲哀和无奈。薛蟠娶了他做小妾后,果然“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
  后两句话则明确交代了香菱的结局,单从字面意和此回前后情节看,我们知道,香菱(当时叫英莲)正是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丢失的。甄家一个叫霍启的下人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小解,就把英莲单独放在了一家门槛上坐着,就这样英莲消失了。霍启,正暗示了祸起。
  烟消火灭这句话说的当不止一件事,而是三件事。其一,说的是香菱丢失一事;其二,说的是香菱丢失后,甄家被一把火给烧了这件事;其三说的是甄家一家不久也家破人亡这件事。
  虽然僧人已经点的很明白,就差直接跟甄士隐说了,但甄士隐依然不为所动,因为他身在红尘,正常人的反应,反而认为僧人说的是疯话,因而不去搭理他。
  这正是曹公的高明之处,总在当局者迷的时候,埋下命运的伏笔。什么时候人最容易迷失呢?不过红尘乐事四字,元春省亲是大喜之事,但点了四出戏却伏了四大悲。贾府过元宵猜灯谜是欢乐之事,但热闹之中偏用谜语伏下众人结局。
  仔细阅读会发现,这几次伏线都是在元宵节,元宵本是阖家团圆欢乐之事,曹公却在他们享受繁华人生时,埋下命运伏笔,这也正是开篇里僧道所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最后两句,其实还有一种解读,也许它不仅暗示了英莲的丢失,甄家的败落,乃至家亡人散,它还暗示了八十回后香菱的死亡。香菱在元宵节丢失,也极有可能在元宵节死去,烟消火灭,也许正是暗示香菱死亡继而甄家彻底灭亡一事。
  当然,如果把思维再打开一些,再放大一些,曹公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僧人是在借甄家在说贾家,他的一番话,似乎也正暗示了贾府最终结局。有没有可能元春省亲在元宵节,贾府被抄家也特意放在了元宵节?这样就形成了前后强烈的对比?注意看第三句脂批,似乎正是此意。
  贾府最后的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那“烟消火灭”之后,也是繁华退去,热闹散场,一切都接近了尾声……


【{胭脂痣===绛珠泪!}】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19-02-01 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12: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从香菱到湘莲,薛蟠的咸猪手染指过的地方,早已经尸横遍野 姜子说古书 2023-07-06 发表于上海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从香菱到湘莲,薛蟠的咸猪手染指过的地方,早已经尸横遍野!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最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是贾琏在平安州大道遇见薛蟠和柳湘莲成了一路人。这件事,琏二爷深为奇怪,脂砚斋等人亦为怪,书里书外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贾琏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方走了三日,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内中一夥,主仆十来骑马,走的近来一看,不是别人,竟是薛蟠和柳湘莲来了。
  《红楼梦》作者也晓得世人对此都不解,所以,忙让贾琏上前询问内中缘由,问他们当日闹成那样,众人都忙着和稀泥,却不见柳湘莲踪迹,为什么他两个今日倒在一处了呢?
  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
  被薛蟠视为亲弟亲兄一般意味着什么呢?《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作者已经用“契弟”两个字说得明明白白。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图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他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
  《红楼梦》故事里,薛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是一个典型的皮肤淫滥之蠢物,一生“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人供我片时之趣兴”,而且还是一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花心大萝卜,更无一丁点怜香惜玉之心。
  柳湘莲怎敢给薛蟠当小弟?那可是垂涎过他美色的大猪蹄子!想当年,薛蟠见柳湘莲年纪又轻,生得又美,又最喜串戏,直接把他当成优伶,口出不逊,要与他相交,这让一个随身佩剑有着贵族风范代表士族精神的世家子弟出身的柳湘莲如何能忍?

  早遇见薛蟠在那里乱嚷乱叫说:“谁放了小柳儿走了!”柳湘莲听了,火星乱迸,恨不得一拳打死。薛蟠忽见他走出来,如得了珍宝,忙趔趄着上来一把拉住,笑道:“我的兄弟,你往那里去了?好兄弟,你一去都没兴了,好歹坐一坐,你就疼我了。凭你有什么要紧的事,交给哥,你只别忙,有你这个哥,你要做官发财都容易。”
  《红楼梦》故事里,柳湘莲这个人物,虽然说他串的都是生旦风月戏文,但却是最有侠客精神的,你看他暴打薛蟠的情节,就晓得他是一个有些功夫在身上的大丈夫,再看他为秦钟修坟,及与宝玉一番对话,就晓得他是一个义薄云天的大英雄。

  宝玉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我想今年夏天的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去瞧了一瞧,果然又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一早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
  《红楼梦》故事里,湘莲轻描淡写的一句“这个事也用不着你操心,外头有我,你只心里有了就是”,足见他与真兄弟肝胆相照之心,更何况他原是一贫如洗之人,自己尚且顾不上,竟能先为兄弟先留下这一分。

  若是只把《红楼梦》当成寻常小说来看,大抵便以为世路艰难,即便是柳湘莲这样的硬汉,也总有一天会为五斗米折腰,为了做官发财而在薛蟠这样的无赖跟前妥协。若按此说,真真是错看了柳湘莲。
  《红楼梦》故事里,冷二郎若是这种人,又怎么会不惜得罪贾珍和贾琏乃至于贾宝玉等人,拒婚尤三姐,最后遁入空门呢?柳湘莲若是能在权贵跟前折腰,怎么会当着贾宝玉的面大骂宁国府,只怕巴不得跟贾府的连襟呢!要知道,尤三姐可是贾珍和贾琏的小姨子。
  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宝玉听说,红了脸,笑道:“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甚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
  《红楼梦》故事里,尤三姐为啥看上柳湘莲?只因五年前柳湘莲曾经客串过小生,被她看中了。尤三姐只是看上冷二郎的相貌身材吗?读者需知,红楼作者向来都是在借美人写圣主贤臣写忠义之士,在红楼世界里,颜值就是正义和正统,毫无疑问。

  你道柳湘莲的真身是谁?他到底在红楼世界客串什么角色呢?你只看薛蟠曾经为谁犯下人命案就明白了!香菱和湘莲这两个名字,读音是不是几乎一样?都是莲属是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都被薛蟠染指了,又意味着什么呢?
  《红楼梦》故事里,莲属等同于闺阁,林黛玉和晴雯都是芙蓉花神,贾府三春也都跟莲花有关。香菱代表南明,是根并荷花一茎香的第二春;湘莲代表明郑宝岛,是海棠无香的第三春。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代表满清,香菱被折磨而死,湘莲也被薛蟠染指,意味着尸横遍野、白骨如山,连最后一片净土也没了。要知道,无论是薛蟠还是薛宝钗,都是视人命如草芥的人物。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风月宝鉴的反面为啥是骷髅?盘点红楼梦中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
女主人难当,王熙凤没少得罪人,贾探春与薛宝钗辩论,一句话说尽了自古变法的弊病
阿房宫都住不下的史家,到底是啥来历?四大家族背后是白骨如山的历史
红楼梦:葫芦僧的话表明,贾雨村的前任是个好官,却遭逢冤孽而死
红楼梦:荣国府为珠,宁国府为珍,二玉合传到二宝合传的真相你看懂了吗
红楼梦:通灵宝玉是何来历?黛玉及其两个丫鬟的原型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原著中有明确的答案,并非曹雪芹





[url=]+关注[/url]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479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贾探春为啥不替赵姨娘做主?你听听林黛玉怎么说

下一篇: 金瓶梅里面的富姐儿为啥一定要找男人结婚?为啥当官的男人最吃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恽长征百燕
2019-08-13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关注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所以说,香菱完全体会了此诗句之味。如果勉强解之,也不过扩充诗句吧:沙漠的广袤使得人觉得与落日很近很近,落日格外的圆。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大漠无风,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是怎样体会王维的诗“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hayamixu2012.12.22浏览141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fesx6819
2012.12.22
满意答案
  有道理的。
  首先,香菱最直接的体会是:王维的诗非常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直接写出了王维诗作的最大特点:诗如画卷,美不胜收。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香菱又分析了“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认为念着“馀”和“上”这两个字,就想到了以前的一个场景,佩服王维是怎么想出来的。这里又体现了王维诗作的第二个特点: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

  于是,黛玉提出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更加淡而现成,香菱立刻体会出“上”这个字是从陶渊明的“依依”转化来的,被宝玉夸赞已得诗作的奥妙。这里点出了王维诗作的派系:山水田园诗派。这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送邢桂州
[ 唐 ] 王维
原文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
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

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

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注释
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桂州:唐州名,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桂林。

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京口:唐润州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位于长江边。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宋书·武帝纪上》:“公大喜,径至京口,众乃大安。”

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古由京口沿江而上,过洞庭,经湘水,可抵桂州。《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

赭圻:山岭名。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晋桓温曾于其麓筑赭圻城。《晋书·桓温传》:“隆和初,诏徵温,温至赭圻,诏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居之。”赤岸: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

击汰:拍击水波。亦指以桨击水,划船。《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扬舲:犹扬帆。舲是有窗的船,扬舲谓划船快速前进。南朝梁刘孝威《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⑹合浦:古郡名。汉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著名。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采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

使臣星:即使星。典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鹳雀楼
[ 唐 ] 王之涣
原文 译文对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作者介绍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唐 ] 王维
原文 译文对照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注释
1.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2.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3.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4.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5.渡头:渡口。余:又作“馀”。

6.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7.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8.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宣慰,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它叙写了作者奉命出使边塞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壮景奇观,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但作者对这次战争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34 , Processed in 0.0682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