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2: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惜春的一生看似悲凉,实则她才是最大赢家
妙子的宅家时光 2023-05-05 发布于河南  |  2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惜春是贾府众小姐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虽然贵为贾府的千金小姐,模样好又会画画,刘姥姥初入大观园见到惜春的时候,给她的评价就是: “一个神仙托生似的女孩”。

可见惜春也算是大观园中比较有才貌的女孩,相比于贾迎春的懦弱和逆来顺受,惜春的性格相对比较好强任性一些。


说她性子倔吧,属实有那么一点痕迹,但是回看她这一生,就会发现惜春最后剃发为尼,虽然凄凉,但却蕴藏着很多希望。

相比于黛玉泪尽而逝、妙玉被劫持下落不明,迎春嫁入财狼香消玉殒,巧姐儿被狠心的舅舅贩卖为妓,惜春最终的归处可谓是好太多了。

虽然惜春的余生都跟古佛相伴,但是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活法,在贾府大厦倾覆之时,惜春的决定如此决绝,但又那么理智。

与其说是她情绪上的冲动,不如说是应对突发情况时做出的正常选择。

1、 明哲保身,精致利己

惜春之所以会出家,主要还是在于她冷漠的性格,当年贾府抄家的时候,惜春屋里的丫鬟入画,被查出来给外人传递的信物。

本来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连一向治理严格的王熙凤都说不碍事,稍加苛责几句就行了,但是惜春不依不饶,非说什么要杀鸡儆猴,还因此跟尤氏闹了矛盾。


在惜春看来,入画私自传递东西,本就是自己的一个污点,她害怕自己被连累,觉得如果不把入画赶出去,自己的清白也会受到损害。

别看惜春小小年纪心智不成熟,实际上很多事情她都看得明白,她自然也很明白周围发生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只是碍于她还是个未出阁的小姐,很多事情,她虽然看在眼里,但是并不明说,大多数情况下,惜春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一切。

宁国府闹出了多少不齿之事,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每个大家族多少都会有不光彩的一面。

连作为一个老奴才焦大都忍不住,痛骂那些爬灰之徒,可见宁国府堕落腐败的风气其实很早就有了。

还一些看客和多嘴的婆子,也难免会将这些丑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来二去的,大家心里也都自然清楚那些偷鸡摸狗的负面影响,不小心飘到主子那里也属正常现象。


那么惜春作为一名未出阁的小姐,她生平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声,尤其是加上她平时也听惯了那些闲言碎语,能避开的自然不去理,毕竟能保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为何惜春会极力维护自己的名声呢?她也是一个清高骄傲的小姐,能够跟妙玉相处得来的人,除了性格相投,三观也比较契合才能久处不厌。


惜春也喜欢跟妙玉聊天下棋,可见她骨子里也是有些高洁的影子,对于惜春来说能够有一两个知己,就已经很不错了。

她从小接触的圈子虽然不大,但是身边的也都是很有诗情画意的人,她们敢爱敢恨,真诚善良。

久而久之,惜春的涵养也得到了驯化,她对万事万物也有一定的鉴别力,自然也能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心性也是比较纯真的。

惜春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清雅,没有被丑恶玷污的环境,她一心向佛,并不是毫无原因。

她从小就生在一个贵族大户中,纵然锦衣玉食,身边也不缺玩伴,但惜春对万物的态度是避世的,虽然有些消极,但也确实折射出惜春真实的心境。

2、不被在乎的一生

惜春性格比较孤僻,每次大观园里众姐妹在一块联诗搞活动的时候,很少见到惜春的身影。

托老太太的任务,惜春本来就不喜交际,而她刚好可以借着这次画园子的任务,把自己封闭在自己屋里,没事的时候就琢磨琢磨画。

至于到底有没有完成画作的信心,大家都不知道,反正画画是次要的,想比于热闹的交际,惜春更喜欢一个人独处。


惜春那个年纪,正是处于好奇心萌发的时期,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她虽然不如湘云活泼,也不如黛玉那般爱打闹。

但是惜春她有自己的节奏,第一次周瑞家来送宫花的时候,她就半开玩笑地跟大家说,以后要去当姑子呢。

没想到当初的一句话,如今却一语成谶,惜春最终剃发为尼,回望她这一生,才发现惜春的一生,虽然一生无忧,但还是有缺憾的。

惜春从小就没了母亲,她的父亲一心在道观修行,也很少真正去慰问和关心,这个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女儿。


也好在因为老太太也喜欢姑娘们,惜春从小就被放在老太太身边养着,虽然惜春物质上很丰盈,但是长期因为缺乏亲友真正的关心。

导致惜春的内心,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她对人也总有一种距离感。

虽然大家都是一家子姐妹,偶尔说说笑笑可以,但总归是隔着一层距离,不如亲生父母给予的关爱更有感染力。

所以她宁愿一个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也很少跟外界进行更深度的链接。

尤氏得知惜春那里出了事,第一时间赶过来慰问,没想到惜春非但不领情,反而连带尤氏也说了一顿,说尤氏连累了自己,闹得两个人很不愉快。

那么惜春冷漠的性格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一点其实不难看出来。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一次黛玉跟宝钗推心置腹的时候,讲到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还有那些丫鬟婆子们的流言蜚语。

老太太虽然很疼爱她,但那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却很少真正了解黛玉内心的真实想法,忽略了对黛玉精神心理方面的照顾。

宝钗只是说了一句“看那些杂书不好”,黛玉就感动得不得了,自此她也是把宝姐姐当成自己的好闺蜜,殊不知人家只是表面上的一句关心而已。

可见就连最疼黛玉的贾母,都不曾真的给黛玉做心理建设,黛玉缺乏安全感也是正常的。

而惜春呢?她获得的爱其实要比黛玉更少,她刚出场,作者给惜春的印象就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她在三姐妹之间的存在感也是很低的,作者留给惜春的笔墨并不多,但恰恰就是因为用墨少,也说明这个人物并不受重视。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亲友们虽然也把她当成小姐来看待,但是却很少真正有人关心惜春,愿意给她送出温暖和关怀,时间久了,导致惜春悲观厌世,觉得人间不值得也很正常。

尤其是见惯了世事无常,一个大家族由盛转衰,逐渐妻离子散,亲友一个个惨遭命运的摧残,她的心就更加冰冷了。

所以出家,是惜春最好的选择外人看她很悲哀,一生无爱,但实际上她一出家,也意味着她也彻底解脱了,终于不必在炎凉的世俗中悲观消沉下去。

所以一切皆空,是她一生的执念,也是佛家给她最大的救赎。


+关注
undefined
妙子的宅家时光
分享有料的剧评书评和人物稿,带你从影视书中看见精彩纷呈的故事
共 367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妙子的宅家时光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父母爱情:看懂安杰的好意相劝,顿悟王秀娥为何悲情一生
下一篇: 父母爱情:江德福至死不知,被发落的欧阳懿,才是最幸运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暮春 - 宋代王安石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暮春》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暮春

创作年代
宋代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王安石

目录
1作品原文
2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安石,
暮春图,王安石画像
暮春图,王安石画像
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现为 抚州东乡县 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3: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夫子的坟多”
古典小说中的关羽崇拜。各举一例。



演义

却说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赍去。关公看了,推辞不受。辽曰:“据兄之功,封侯何多?”公曰:“功微,不堪领此名爵。”再三辞却。辽赍印回见曹公,说云长推辞不受。操曰:“曾看印否?”辽曰:“云长见印来。”操曰:“吾失计较也。”遂教销印匠销去字,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张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



“汉、寿”二字拆开用,不独演义。水浒赞诗亦有:“休言南极神驹,真乃寿亭赤兔。”



水浒

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待诏道:“小人这里正有些好铁。不知师父要打多少重的禅杖,戒刀?但凭分付。”智深道:“洒家只要打一条重一百斤的。”待诏笑道:“重了,师父。小人打怕不打了,只恐师父如何使得动?便是关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重。”智深焦燥道:“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待诏道:“小人好心,只可打条四五十斤的,也十分重了。”智深道:“便依你说,此关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待诏道:“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



据演义:“关羽造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少说一斤XDD



西游

老者道:“舍弟有个儿子,也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取名唤做陈关保。”行者问:“何取此名?”老者道:“家下供养关圣爷爷,因在关爷之位下求得这个儿子,故名关保,我兄弟二人,年岁百二,止得这两个人种,不期轮次到我家祭赛,所以不敢不献。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故曰预修亡斋者,此也。”



西游设定出发点是中土大唐。此地已是通天河畔的陈家村,作者仍写了关圣供奉。



金瓶

请看如今世界,你说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闭门不纳的鲁男子,与那秉烛达旦的关云长,古今能有几人?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追欢的,又当别论。还有那一种好色的人,见了个妇女略有几分颜色,便百计千方偷寒送暖,一到了着手时节,只图那一瞬欢娱,也全不顾亲戚的名分,也不想朋友的交情。起初时不知用了多少滥钱,费了几遭酒食。



从“关羽索妻”到“关羽不好色”的印象转变,体现了民间趣味。



红楼

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洛阳关林,偃师关羽墓,当阳关陵,成都关羽墓。



儒林

王胡子出去,领着鲍廷玺捏手捏脚一路走进来。看见花园宽阔,一望无际,走到书房门口一望,见杜少卿陪着客坐在那里,头戴方巾,身穿玉色夹纱直裰,脚下珠履,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关夫子眉毛。



文圣孔夫子,武圣关夫子。



…………







#关羽
时间:2019-01-02 评论:3 热度: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公何时敬称“关夫子”
2022年04月08日 06:19 媒体滚动
山西绛州二天门木版年画社收藏明代古版印刷《关公读春秋》山西绛州二天门木版年画社收藏明代古版印刷《关公读春秋》
  古代读书人以“夫子”特称文圣孔子,后来衍生出孟夫子、朱夫子等称谓,以致衍生出对德高望重者老师的敬称。宋代以来,关公被尊为武安王,与孔夫子对应,自然演化出了关夫子的称谓。目前所见,宋代已经出现“关夫子”一词,但非常稀见。

  南宋诗人赵崇琏《题关夫子》一诗“天挺孤忠世所钦,桃园口血誓坚金。单刀万古英雄胆,明烛一生节义心。蜀汉史书传不朽,春秋庙祀有余歆。当年无奈曹孙在,今日曹孙何处寻。”该诗说明宋代时期三国故事已有民间话本,时称关羽为关公或者关王,文人墨客偶尔以“关夫子”赞其夜读春秋。不过在当时乃至在元明时期,文人题刻使用“关夫子”题名的也不多见,依旧是多称关公。明代万历年间关王封帝,出现关帝、关圣、帝君的称谓。

  “关夫子”正式定名,始于康熙时期。清康熙四年1665年尊关帝为“夫子”,与孔夫子并称,雍正三年敕封“山西关夫子”。清朝雍正三年(1725),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关羽成为国祭主神,与文圣孔子并尊。也是在这一时期,山西解州关帝庙由解州知州龚廷飏题联云:“山东夫子,山西夫子,瞻圣人之居,条峰并泰岳同高。作者春秋,述者春秋,立人伦之至,涑水与洙泗共远。”

  以皇帝的名誉命名“山西关夫子”,必然上行下效,所以雍乾时期“关夫子”最为流行。乾隆初年的《儒林外史》第31回:“杜少卿……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关夫子眉毛。”《红楼梦》第51回:“那年上京的时节,便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身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

  雍正帝所钦定的称号“山西关夫子”,对理解《红楼梦》写作时代意义重大。在雍正之前将关公称为“关夫子”的只是极少数文人,而雍正以后由于皇上倡导“山西关夫子”,自然使得此尊号普及天下,《红楼梦》里贾府妇孺聊天都称“关夫子”,可见《红楼梦》写作完稿于雍正三年之后当无疑。

  天下关公墓仅有四座,即四川成都关羽墓、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山西解州关帝庙关冢。“关夫子坟”对《红楼梦》贾府“京中”地理位置的判断也意义重大,贾府人从金陵去“京中”一路上要见三座“关夫子”墓,这一地标意义有二,其一去京中走的路线是关公墓之路即金陵-当阳-洛阳-运城-京中;其二“关夫子”在当时特封“山西关夫子”说明京中离不开山西。至少肯定“京中”不是北京,如果是北京不必绕道洛阳、运城。京中也不是西安,因为如果去西安从洛阳西行即可,何必北绕运城多走几百里路?

  山西境内有资格称京中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唐代太原称北京;二是大同在辽金时期有西京别号。结合《红楼梦》“假借汉唐”一词,唐代太原北京正合“京中”地理,红楼梦里贾府所在“京营节度使”乃唐代官名,唯有北都太原“河东节度使”与之匹配。首都是不设节度使的,也可以排除直隶所在。京中音近晋中,而且明清时期,晋中是山西太原盆地的俗称,含义是山西中部。《红楼梦》京中南有地名平安州,此历史地名仅见平遥元代一度称平安州。

  曹雪芹巧借“关夫子”,暗示《红楼梦》贾府地理在山西晋中平原。(绛州二天门木版年画社吴百锁供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3: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花签“桃花又是一年春”暗含的信息
囡囡
囡囡
2019-01-17 09:00:40

                  
      一、暗隐袭人的归宿。袭人抽中的这个花签桃花,还题着“武陵别景”,后面还有诗“桃红又见一年春”。这其中的诗句来源于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全诗为: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诗的大意是把庆全庵这座寺庙比作逃避暴政的世外桃源,身处乱世,眼看国破家亡,希望在此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放在袭人的身上,国破家亡应该指贾府遭难被抄,袭人寻得可以躲避乱世的世外桃源,也就是戏子蒋玉菡娶了她,给了她安稳的富裕生活。对袭人来说,可不就是桃红又是一年春,这样的好日子让袭人短暂的忘记了伤痛,有了新的归宿。

      所以87版中,出狱的宝玉流浪走到蒋玉菡的门前,被袭人误认为是叫花子,可见袭人嫁给蒋玉菡虽然当时戏子的地位低,但富裕的生活还是有的,从袭人的穿戴上和使唤小丫头上可以看出袭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虽比不得怡红院的养尊处优,但抄家后能有这样的一个好归宿,袭人应该也知足了。

      二、对袭人一女侍二夫的讽刺。袭人曾对宝玉说即便是八抬大轿来抬她都不会离开宝玉,可在贾家家败人亡时,袭人就像陶渊明书中的桃花源人一样,转眼间躲入了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中,毫发未伤,又嫁给了蒋玉菡,过着桃花源一样的田园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寡妇改嫁都有争议,何况是一女侍二夫,袭人原本是宝玉的丫鬟,因为自以为已经给了宝玉将来做姨娘的,所以第一个与宝玉发生了性关系,算是宝玉未过名分的小妾,后又嫁给蒋玉菡,算是一女跟了二夫,这个花签也暗隐了对袭人一女侍二夫的讽刺,特别是桃红又是一年春,袭人的桃花运不错,怡红院里有与她惬意绵绵的宝玉,贾府被抄后,她摇身一变成了蒋玉菡的妻子,可谓是桃花运正红,对袭人来说嫁给蒋玉菡也是她的又一春。

以上说明袭人在群芳宴上抽取花签桃花的寓意是暗隐了袭人的归宿,当然也讽刺了袭人一女侍二夫的不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4: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枋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谢枋(bǐ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 ,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谢枋得


君直

别名
谢文节



叠山,依斋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目录
1简要介绍
2名字由来
3人物生平
4思想精神
5文学成就
折叠编辑本段简要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南宋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字君直,号叠山。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举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吴潜宣抚江东西时,他聚众万余守信州。五年为建康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暗讥时事,忤似道。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后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将吕师夔的围攻。信州失陷后入建宁唐石山,变姓名,已而卖卜建阳市。宋亡,居闽中。至元二十三年(1286)为程文海所荐,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有《崇真院绝粒》诗明其志。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1]​

折叠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谢枋得字君直,名中的“枋”字,读作bǐng。《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陆徳明释文:“柄,本又作枋。”贾公彦疏:“内史掌爵禄杀生之事,故执国法及国令。”得通“德”。《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焦循正义:“得与德通。”内史乃执法大臣,当以直为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故以“直”应“枋得”,意谓直乃柄法内史之美德。饰以“君”,乃男子美称 。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自幼聪慧

谢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目一看,终身不忘。《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他好说直话,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自奋,显得很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作为己任。徐霖称他为:“如受惊的白鹤伴云霄而飞,不可能用笼子来束缚他。”

怒斥奸佞

宋朝是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特别是南宋末期,当时,以理宗为首的南宋封建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祸国殃民,南宋的政治十分黑暗。

宝祐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谢枋得对策时,严厉地攻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本意希望擢升中进士甲科,到公布考生名单,考中乙科。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随即弃职而去。

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担任建宁府教授。未上,吴潜宣抚江南东、西两路,命他担任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保护饶州、信州、抚州,用科降钱米以作为地方民兵的食粮。谢枋得说服邓、傅二姓所属二社各大家,得到民兵一万多人,驻守信州,到兵退后,朝廷核实各项军费,差一点没有免除科降钱。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经他多方筹措,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

景定五年(1264年),他在建康当考官时,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奉币向蒙古军求和,加上蒙古大汗蒙哥刚死,内乱发生,忽必烈答应了条件,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蒙军刚撤,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逼他们破产赔偿。谢枋得极为愤慨,也对时局失望至极,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为此,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贾似道则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又诽谤他,追夺两官,贬谪兴国(今湖北阳新县),直到咸淳三年(1267年)才被放回家乡。此后,他隐居弋阳的家中,没有出仕,主要还是由于他厌恶统治集团的欺压百姓,昏庸无能,腐败透顶。这期间,他闭门讲学,向弟子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权贵,足迹不入豪门。

保家卫国

咸淳三年(1267年),朝廷赦免谢枋得,允准回居乡里,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

德祐元年(1275年),元将伯颜率元兵大举攻宋,降将吕文焕引导元兵沿长江东下攻占鄂州、黄州、蕲州、安庆、九江,凡是他的亲友、部下都被诱降而献出城邑,于是屯驻建康。谢枋得与吕师夔友善,于是应诏上书,以一族人举保吕师夔可以信任,希望分给沿长江诸屯兵让他统帅,以他为镇抚使,使之行程成功,又愿亲自到江州会见吕文焕与他议论。朝廷同意了,令他沿长江以察访使的职务成行,正当吕文焕北归而去,没有见到他就返回。

谢枋得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的身份担任信州知州。第二年正月,吕师夔与武万户分别平定江东一带,谢枋得以兵挡之,派前锋呼喊说:“谢提刑来了。”吕师夔的军队驰到军前,用箭射谢枋得,箭头一直射到马前,谢枋得逃入安仁,调淮士张孝忠迎战团湖坪,箭射完了,张孝忠挥动双刀杀死了一百多人。

流亡生涯

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由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畏战,左丞相留梦炎弃职逃跑,兵部尚书吕师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线将领也纷纷投敌,大片国土沦丧。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谢氏曾寄诏书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逃亡福建,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宋亡,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饶州安仁人,宁死不屈,与次女和两婢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谢枋得逃到福建后,曾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生活极其贫困。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谢枋得不做元朝的顺民,以卜卦、织卖草鞋或教书为生。曾到武夷山拜访遗民熊禾。在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和文,反映人民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对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艺术成就极高。

叠山精神[2]

谢枋得有《叠山集》,存词一首。

谢枋得被贬,谪居在兴国军的叠山,谢枋得就以此为号。苏东坡曾经作诗中有“溪上青山三百叠”,兴国军属江南西路管辖。它位处长江西南面,州城紧靠长江支流富川的北岸。黄州是在离兴国军不远的长江北岸。早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曾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居住,过着极其艰苦淡泊的生活,境况和谢枋得非常相似。当年,苏轼曾经在黄州城东东坡的数十亩营防废地上垦荒耕种,于大雪天在这里修建房子,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匾额,并从此自号“东坡居士”。谢枋得十分崇敬苏轼,苏轼在兴国军写的一首诗:《自兴国往筠宿石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谢枋得对这首诗的格调和意境,非常推崇,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苏轼还有这种洒脱的风度,于是谢枋得取首句“溪上青山三百叠”,模仿苏轼,也为自己的读书堂写了—块“叠山”二字的匾额,并从此自号“叠山”,而人们也因此尊称他为“叠山先生”。

绝食殉国

元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先後五次派人来诱降,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并写《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冬天,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强迫谢枋得北上大都。这时,谢枋得虽然形容枯瘦,但仍精神抖擞,慷慨赋诗赠别亲友。他一到大都,就问太皇太后谢道清坟墓和宋恭宗所在的方向,恸哭再拜,后拘留于悯忠寺(今法源寺),见壁间有曹娥碑,哭泣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并再次进行绝食斗争。留梦炎派医生拿了杂有米饭的药汤请他去喝,他一面怒骂,一面将药罐拂在地上。四月初五(1289年4月25日),谢枋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绝食五天,终于为国尽节,至死未降为元臣。

遗书自称“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二月,考终于正寝,某自今无意人间事矣!”。其子定之负骸骨归信州,葬故乡弋阳玉亭龚原。门人私谥他为“文节”。

谢枋得用死来表示抗拒,从出发北上那天起,就开始绝食。后来,为了能活着到大都,看见被元军 俘虏的谢太后和恭宗后,才每天吃少量的蔬菜水果维持生命。

到大都后,尚书留梦炎下令把他安排到悯忠寺休养。谢枋得住的那间屋子中,墙上有一块纪念曹娥的碑。谢枋得看碑后,痛哭地说:“一个年轻的女子尚能为父尽孝,我怎能不为国殉难呢?”从此,他开始绝食。5天后,谢枋得终于以死殉国,那年他64岁。

折叠编辑本段思想精神
构成谢枋得思想和精神境界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一是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成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主色调,也是最为后人敬仰的。第二,程朱理学对他的影响。第三,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爱国主义

谢枋得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他对人民的关怀,对故乡山河和亲人的眷恋,对中华文化的维护和认同,这可说是谢枋得爱国思想的核心,并使他的爱国思想远超出了单纯抗元斗争的范围。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除了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权之外,还指生养哺育人们的山川大地和人民群众,当然也包括故乡和亲人师友,包括儒家文化。正是对这一切的热爱,才使谢枋得强烈憎恨南宋的贪官污吏和蒙古贵族压迫者。

谢枋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爱国志士,这决不是偶然的。谢枋得生活在宋、元之际社会动乱的时代。他出身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的爱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父亲谢应诱曾任浔州签判,为人正直;母亲桂氏也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经常受到父母有关忠义爱国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谢枋得在被押赴大都时还高唱“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充分表达了他那威武不屈的民族骨气和贫贱不移的高尚志向。

当然,对谢枋得爱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更大的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谢枋得自幼博览群书,熟读四书五经,谢枋得非常熟悉祖国的历史,并常以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为榜样。他特别敬仰辛弃疾,一则他也是诗人,也是爱国者,情趣相近,志向相同;二则,谢枋得和辛弃疾均属同朝,辛弃疾长期在铅山定居,有亲切感。1271年,当元军长期围攻襄、樊,南宋国运垂危之秋,谢叠山曾与同志十七人在铅山金相寺集会祭奠辛弃疾,盛赞了他“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表示要将他的言行录于书史,

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谢枋得的爱国往往又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分析谢枋得忠君思想时,我们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谢枋得“从道不从君”,当皇帝代表民族和国家利益时,他才报以无限忠诚。当皇帝的旨义与谢枋得恪守的思想不一致时,他也不会无条件服从皇帝的命令。如他在参加进士考试时受抑,他不从还乡,可见他对皇帝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特别是1276年从大都寄来太皇太后谢氏命令南宋各地臣民降元的招书时,谢枋得并不服从。后来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可见,谢枋得对皇帝并非只是无原则的愚忠。

理学影响

谢枋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本人又是南宋大臣。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一生恪守封建道德,谢枋得誓不化元,从思想根源来说,一是为了捍卫中华传统文化,元朝初期斯文遭践踏,文坛萧条,儒生被欺凌,儒道被遗弃。同时元朝把人分为四等,汉人和南宋遗民地位最低,谢枋得反抗的是元朝的民族压迫,反对的是元朝对中华文化的破坏。二是程朱理学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皇权的建立,文化道德上的专制主义必然是皇权所要求的。汉代的《礼记》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来强调皇权和父权,董仲舒概括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构成了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宋朝,在河南洛阳学者程颢、程颐两兄弟和南宋婺源人朱熹,又把封建伦理道德理论推到了顶点,把传统的纲常学说加以理论化、通俗化,并把“三纲五常”当作社会最高道德标准。南宋后期,朱熹所提出的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尊为正统,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谢枋得深受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与参政魏容斋书》中说:“忠臣不化二君,烈女不事二夫,此天地常道也,……此某书中第一义也”。

道教影响

谢枋得信奉道教,这和南宋的历史环境有关,国破家亡的惨痛,使他对现实社会十分厌倦,逐渐滋生出世入仙的思想。道教的理想就是,世上没有战争,没有灾荒,人人安居乐业,信徒们希望通过修炼得道成仙。这种道教思想符合当时谢枋得的心理需要,谢枋得对功名利禄一向看得很淡,他不与豪门接近,生活俭朴,这与道教提倡的“清静无为”,非常接近。

谢枋得在青年时期就精通《易经》,中年时期又信奉道教,在晚年所交的人物中,多半是道与卜方面的朋友,也有一些书画及文友,在他的文集中有不少和他们往返的文字之作。如《贺蔡芳原判镇为道士启》云:“满目氛埃,儒术不胜其拘贱;游神清静,道家尚可逍遥”。四十三岁以后开始学道家的“辟谷养气”之学。“辟谷养气”,这种养生术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流行,要“养气”,首先必须保持情绪的和谐安定和心理的平衡,也就是平日要心平气飘安静养神,“乐天知命”。其次,还必须保持人体内的清新洁静。而谷物、荤牲等都会破坏“气”的清新洁静,所以要除欲、禁食。禁食,也叫“辟谷”或“绝粒”。据道教的说法,神仙就是“饮风吸露”,不食人间五谷的。

谢枋得为了练习“辟谷养气”,实行节衣缩食。从此,他不再服用丝绵衣被,常穿麻布服装。平时,他不吃或少吃荤牲,经常是只食少量蔬果。

他在流亡期间,曾遍访武夷山、龙虎山等道教圣地,还号称“依斋易卦”,为人卜课算命,几乎成了游方道士。在《宋史列传》中有关此事的记载云:“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履而已。委以钱,悉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子弟论学”。他在《与菊圃陈尚书札》中写道:“某少日酷信书,谓患难夷狄,皆可行道,辟世者小丈夫也。……今而知辟世者非小丈夫也。日读道家书颇有益,不敢号于人曰”。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散文

谢枋得为文推尊欧、苏,认为"欧苏起遐方僻壤,以古道自任,发为词华,经天纬地,天下学士皆知所宗"。他对宋末文风颇表不满,指出"七十年来,文体卑陋极矣"(《与杨石溪书》),于是以振兴斯文自任。

他的散文格调高奇,很有气势。他写了大量的书、序、记、启等方面的文章,“文词清丽,高迈奇绝,汪洋演迤,自成一家”。他所作文章,切中时弊,令人读之泣下。如《谒辛稼轩先生祠记》、《上丞相留忠斋书》、《上程雪楼御史书》、《与参政魏容斋书》等都是文中上品,不可多得。《上丞相留忠斋书》写得慷慨愤激,义正词严;《送史县尹朝京序》。则有见解有感情,于唐宋赠序文中,颇具特色。《宋辛稼轩先生墓记》记辛弃疾垂殁之语,以为其"精忠大义,不在张献忠、岳武穆下",高度评价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也正反映了他自己的节操。《上程雪楼御史书》中写道:“某三十一而仕,五十一休官,平生实历,不满八月,俸禄无一毫归家养亲,己不可言孝矣……亲丧在浅土,贫不能礼葬,苫块余息,心死形存”。所谓悠悠寸草心,十分感人。在《与参政魏容斋书》中“宋室遗臣,只欠一死。上天降其才,其生也有日,其死也有时,某愿一死全节矣,所恨时未至耳。”更足以证明他决心为国殉难,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诗词

谢枋得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诗风朴素端正,有时也饶有韵致。

如《武夷山中》写道:“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述其转徙山中的十年岁月,颇含隐痛。

《初到建宁赋诗一首》是他北上前的诀别诗,起句即以“雪中松柏愈青青”自喻,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亦感人至深。

所著《叠山集》16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他评点的《文章轨范》,以文章类别编选文章,是南宋一部重要的评注选本,被誉为集合宋人评点学之大成。

谢枋得的诗大都是在民族存亡严重关头,同南宋奸臣、蒙古贵族统治者作斗争时所作,因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元旦阻雨》、《春日闻杜鹃》、《寄谢叔鲁》、《思亲》等诗中,通过对故国的怀念舆留恋,表达了他对复国还乡的强烈希望,抒发了一个爱国者光阴磊落的胸怀。在《别二子及良友》一诗中,他又以雪中松柏自比,比喻自己永远独立不移的民族气节,表明他为坚持民族大义,敢于傲霜斗雪的铁骨松风。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南宋灭亡后,孤单一人,卖卜为生,因而深知人民疾苦,写出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蚕妇吟》中,就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他描写道: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天还没亮,蚕妇就起床查看,担心蚕多了,桑叶不够吃,而此时达官贵富们还在歌舞宴乐,多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枋得的诗还擅用隐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庆全庵桃花》。他借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其居民为避秦乱而隐居此地,来反映自己的处境。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的一些小诗也写得隽永清鲜,情意盎然。

如《觅茶》:

“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

再如《小孤山》: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绝命诗

《崇真院绝粒偶书付儿熙之定之并呈张苍峰刘洞斋华甫》

西汉有臣龚胜卒,闭口不食十四日。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

精神常与天往来,不知饮食为何物。若非功行积未成,便是业债偿未毕。

太清群仙宴会多,凤箫龙笛鸣瑶瑟。岂无道兄相提携,骑龙直上寥天一。

编辑《千家诗》

《千家诗》原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宋朝刘克庄编辑。南宋末年谢枋得对原有《千家诗》有所整理增删,成为谢枋得编辑《千家诗》。从此《千家诗》有两种版本并行与世。​

参考资料
1.谢枋得简介  . [2023-12-11]
2.谢枋得“叠山”的由来  . [2023-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真院绝粒偶书付儿熙之定之并呈张苍峰刘洞斋华甫
作者:谢枋得 浏览数:10104

西汉有臣龚胜卒,闭口不食十四日。我今半月忍渴饥,求死不死更无术。

精神常与天往来,不知饮食为何物。若非功行积未成,便是业债偿未毕。

太清群仙宴会多,凤箫龙笛鸣瑶瑟。岂无道兄相提携,骑龙直上寥天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4: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谢枋得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谢枋得蚕
养口资身赖以桑,终成王道泽流长。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
继续阅读
宋朝 谢枋得 8752
谢枋得竹
新篁娟娟如绿玉,潇然出尘澹无欲。清风明月谁主张,留得此群在空谷。
继续阅读
宋朝 竹子 谢枋得 8607
谢枋得谢人冬至送鸭酒
阳复且闭关,万物畏坤含。双凫飞天外,鹜食何贪婪。儒道又一泰,十年乱愈餤。谁家读书堂,庭阶无青藫。此时谈时书,莲经提鱼篮。平生太玄文,知者无一谭。之子爱野鹜,骥驹舞两骖。厚颜酒食馔,不猎县鹑鹌。寒威甚毒矢,三杯胜七{左金右函}。烂碎寻梅花,登峰吾尚堪。
继续阅读
宋朝 冬至 谢枋得 11804
谢枋得元旦阻雨二首·洪钧一转岁开端
洪钧一转岁开端,草木群生亦喜欢。安得明年此时节,江东重睹旧衣冠。
继续阅读
宋朝 元旦 谢枋得 9448
谢枋得荆棘中杏花
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豔自是宫闱花。曲池芳迳非宿昔,苍苔浊酒同天涯。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担卖彻东西家。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谁家园里有此树,郑重已着重帏遮。阿娇新宠贮金屋,明妃远嫁愁清笳。落花萦帘拂床席,亦有飘泊沾泥沙。..
继续阅读
宋朝 谢枋得 10693
谢枋得赏牡丹·洛阳园里草茵寒
洛阳园里草茵寒,梦想尧夫一寸丹。安得根头知上品,今人多是就花看。
继续阅读
宋朝 牡丹 谢枋得 8376
谢枋得赏牡丹·兰佩蓉裳骨相寒
兰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春深富贵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继续阅读
宋朝 牡丹 谢枋得 11109
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继续阅读
宋朝 谢枋得 7295
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color=rgba(8, 3, 3, 0.7)][color=rgb(102, 102, 102) !important][backcolor=rgb(238, 238, 238) !important]首页>古诗>庆庵寺桃花

[url=]搜索[/url]


热门搜索: 将进酒 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




庆庵寺桃花
作者:谢枋得 标签: 桃花 浏览数:13348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作者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简介

    译文
    当年的桃源人为了避秦之乱,找到这么一个男耕女织的佳地,但他们没有年历记载,只是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让桃瓣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遣:让。津:渡口。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译文

    简析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统治者花天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当然,这种桃源佳景,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4: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4薛诚德+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君子四德+女中君子佩服四德+】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知行学思 | 君子四德 2020-12-10 00:33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
孔子评价子产道:“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征用人民合乎道义。”
君子四德——行己恭、事上敬、予民惠、使民义,是儒家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四德”贯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
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郑穆公的孙子,世人称其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子产,上能辅佐君主,下能庇佑子民,孔子概括他有四种君子品德,不仅是对他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对他所具有的仁者风范的赞扬。


谢枋得:与文天祥并肩的爱国志士,誓死不降,绝食而亡
2024-03-26 07:29 发布于:广东省


谢枋得:纲常双肩担,铁脊对皇天
时冬渐深,各地的梅花伴着飞雪竞相争艳,暗香袭人,爱好文学的人们于是将喜欢的咏梅诗词从心底细细地拣出,和着梅香吟诵,为这香雪景凭添了几许浪漫的色彩。

喜梅的诗词多多,各有喜好,难计妍蚩,但对于咏梅明志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南宋谢枋得所作的一首《武夷山中》,全诗如下: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此诗作于南宋亡后,谢枋得逃亡在武夷山中,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叹,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孤苦无依。可是他还是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元人屈膝。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弋阳人,南宋文学家。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以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终于被强制送往大都,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

他是东坡先生的忠实粉丝,因喜欢东坡诗“溪上青山三百叠”之句,故号叠山。名字中的这个“枋”是个生僻字,也是个多音字,我一直是读作bng (饼)音,也记不起源从何来;但辞海却是注为fng(方)音,至于到底应该读什么音正确,就见仁见智了。

现在知道谢枋得的人应该不是很多,但有一首《蚕妇吟》的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吧。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对,这就是他的诗。很多选本和诗集中,都有这首深刻地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同时也揭露封建统治者荒淫腐败的诗作。



据《宋史》列传记载:谢枋得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谢枋得才华杰出,思路广阔,学识渊博,当年他和文天祥同榜考中进士,礼部会试时谢枋得名列第一,而文天祥则排名第五。但是在殿试时,因为在对答考题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的对策中,他直率地当殿揭露时弊:“民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 并指出当前的形势是:“权奸误国,必亡赵氏”。

如此大胆直言无异石破天惊,肯定是得不到好果子吃的,不过这理宗还是爱其才,将他被贬到“二甲第一名”,而文天祥则因名字吉祥高中状元。同榜进士中还有陆秀夫,此三人皆忠勇英烈,最后都杀身成仁,为国赴难,他们是南宋夕阳西下中的最后一抹余晖。

继而谢枋得在分配时也很不如意,只是被任命个掌户籍赋税的“司户参军”,于是脾气便上来了,大爷我不干了,不伺候了。随即他弃官不做,回家继续读书去了。



蒙古入侵,他被时任江西宣抚使的的吴潜任命为助主官办理司内事务的重要官职“干办公事”。 谢枋得在任上能积极团结当地的兵民,以捍卫自己的家园,地处赣东北的饶州、信州、抚州。他出资自筹了大量钱粮,以保障兵民的供给。

但当时正是贾似道权倾天下之时,谢枋得自然很是看不惯,他借在京城担任考官时借题发挥,以贾似道的政事为题向考生发问说:“权奸误国,兵必至,国必亡。”并且一再指出贾似道“窃政柄,陷忠良,误国毒民”的实质所在。这当然就得罪了贾似道,旋被革职回家。

谢枋得虽然在无官无职,但他心系天下,他同好友文天祥是肝胆相照的同志加战友,谢枋得曾与文天祥誓约:“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他只身前往敌营劝说已投降的吕文焕反正;组织兵民坚守信州,城破后,隐姓埋名入建宁唐石山,“日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



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屡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天下既定,遂居闽中。

一位名动天下的大儒,在山中恸哭失声念旧朝,被人疑为疯病,为谋食而算命卜卦,誓死不仕异族。而此时他的夫人李氏带着儿女和子侄,以及谢枋得的两个弟弟,一齐逃匿深山老林,采撷草木为食,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后来均自缢身亡。

如谢枋得这样的坚贞不屈的民族志士,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如李夫人这样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她以无私的正气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也赢得了古今朝野的一片称赞。她名登正史传颂至今。象谢枋得夫妇这样一齐彪炳于《二十五史》的并不多见,满门忠烈的谢枋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是诗人王令的《送春》诗,谢枋得在流亡时间中,编撰了至今通行于世的国学启蒙经典《重定千家诗》,他将这不太著名,但却能表达他心愿的诗选入,深切地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仍存希望的心情。

他逃亡的生涯是相当痛苦的,这远非隐居二字能形容;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这对他来说都是奢侈了,他早已是国亡山河改色,亲人俱全节离他而去。更糟糕的是,全国反元声浪渐息,他在颠沛流离之中,时时刻刻担心被人认出。

天下既定,卜居他乡,却感觉元廷不会轻易放过他,他在《庆全庵桃花》一诗中,充分表现出了那种忐忑不安的心境: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但谢枋得毕竟还是被认了出来,行踪暴露,被人荐于元庭,他坚辞不就,越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他依然拒不赴诏。但后来却被福建参政强行押往大都。在去大都路上,谢枋得不食“元粟”,只吃水果,衣弊履穿,趑趄于雪野冻土之中。

朔风凛冽,万物肃杀,在他的战友文天祥就义六年后,谢枋得步履蹒跚地经过文天祥当年南向而拜的地方,当元朝廷以文天祥之死来恫吓他的时候,他厉声正色道:“当年能和文丞相在集英殿得同榜进士,今日又能与他一样,视死忽如归,这难道不是我的幸运吗?”

他在问清了太皇太后谢道清及赵显安葬之处后,自称“大宋遗民”参拜恸哭。继而绝食,大汉奸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五天后而亡。



文天祥,字文山;谢枋得,字叠山,二人同为江西老乡,同年进士及第,一个在朝;一个在野,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二人肝胆相照,同时为自己的祖国而英勇献身,而也同为国人所敬仰,合称“文谢二山”。

他们两人如同两颗璀璨的星星,在不同的时空交汇的一瞬间,于历史的浩瀚星空中便划出了一道闪烁的爱国之光。

但可惜地是,现在时人只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而对这当年与之齐名的谢枋得却知之甚少,更不要说他的诗,他的文了。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4: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女中君子》四字该如何解释?
sfddfergtrtgrt2021.08.13浏览11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5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才德出众的女人,讲义气,行云流水,风度翩翩,丰姿绰约,淡泊明志,仗义疏财,心怀若骨,豪情万丈,飘洒脱俗,巾帼不让须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己任。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4:44 , Processed in 0.0688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