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那么多人研究《红楼梦》?-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红楼梦》问世已近300年,她身上的众多谜团不但没有解开,反而有更多的人借助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参与进来,各持自己的另类解读,渐呈“百家争鸣”之态:

“索隐派”坚信《红楼梦》之所以要用“假语村言”,是因为其中涉及到政治内容,即所谓的“碍语”,认为《红楼梦》中一定包含了正史没有记载的真实历史,例如,根据“怀金悼玉”和“红楼梦”提示的线索,认为书的主旨是反清复明,再据此推断出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有反清复明之心的明朝遗老,如“吴梅村”;根据书中重要道具“风月宝鉴”的相关提示,正面是骷髅,反面是美女,每一个美女对应一个已成骷髅的历史人物,如王熙凤+平儿+倒读+谐音=平西王吴三桂,秦可卿=李自成?,王夫人=孝庄?金陵十二钗=秦淮八艳?!,人数不对没关系,因为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等等不一而足。我一直有个疑问,应不应该就此相信这些索出来的“隐掉的史实”?

“考证派”是像考古一样,根据某些线索到现代社会去寻找“遗迹”,比如说如认为作者是曹雪芹,就要找到史书上记载的有关曹家的内容,来证明曹雪芹和曹寅的关系;还要考证大观园的实际位置到底是北京的恭王府还是苏州的随园?不过据说曾在北京西郊的黄叶村?的一个废弃小屋的墙壁上找到了曹雪芹的两句题诗;

“探佚派”则是竭尽所能想弥补上《红楼梦》“残缺”的部分,当然首先要认定《红楼梦》确实没写完,依据是脂批有一条“书未完而芹溪逝”。不过有不少人认为高鹗是曹雪芹的合作者不是续写者,即使高鹗真的“狗尾续貂”,续的也是当时最好的“狗尾”,要好过现代人去续“狗尾巴草”。

当然无论是什么派别,都是值得尊重的“一家之说”,他们在探索考证的过程中都付出了很多努力,都有着各自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逻辑,当然也都还存在各自的盲点。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置喙”,只是管窥蠡测举个例子。

说到我自己,读了那么多遍《红楼梦》,初衷很单纯,就想给“十二衩”找到能说服自己,让自己安心的结局。若说给自己找个组织,我会站“探佚派”这队。不是说高鹗写得不好,我只是不能认同他对黛玉结局的设定,拿常理来说,哪有外婆不喜欢外孙女去喜欢一个外人的?看韩剧,儿子即使犯了罪,母亲也会“坚定不移”地替他辩护,这就是血缘,“一段子木头”轻易掰不开。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认为只要是写作,即使是写传记也不可能完全用史笔,无所避讳,直笔书写,只适用于史书。

《红楼梦》无论是作者自传也好,隐含了宫廷秘史也好,说到底还是归类为小说,那么作者采用“春秋笔法”来暗示一些真实的政治事件很平常,左丘明早将“春秋笔法”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即所谓的微言大义。

我认为两个多世纪以来,《红楼梦》一直让一代一代的探索者们“兴趣盎然”的原因在于几个方面:

1、作者一开始就自布谜团,称红楼梦的故事将“真事隐去”说的是“假语村言”,那么若想读懂此书是不是就需要破案——从书中的假语中找到真相?

2、《红楼梦》一书字字珠玑,无一冗笔,无一赘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虽然作者没给出结局,但从文中的谐音、双关、字谜、暗喻、一诗、一曲中都能找到线索,对于喜欢解谜的读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乐此不疲。

3、《红楼梦》就像人生的大百科全书,在生活细节的描述中包罗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人群似乎都能从中找到可以作为参考价值的东西。

发布于 2018-01-09 09: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0: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没有读了假的红楼梦?-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红楼梦》的流传历经沧桑,版本复杂,因此产生了不该有的一些争议,比如作者之争,比如贾宝玉是不是通灵宝玉之争,比如《红楼梦》是不是反清复明之争等等。

所幸经红学家们跨世纪的不懈努力,现在基本梳理清楚了《红楼梦》的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个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抄本系统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印本系统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做了较多修改,续写了后四十回。

被骗的感觉有没有?读《红楼梦》多年才知道原来读了假的《红楼梦》,因为程高印本是普及本,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都读的是这版。

唉,说啥也没用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红楼——《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啥样吧。此书开篇空空道人听石头说了此书的来历,书中写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之后出现一条很重要的批语:

甲眉: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这一大段批语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1、正是曹雪芹用辛酸之泪哭成了《红楼梦》一书,说作者不是曹雪芹的看来都被他巧妙的烟云模糊的画家笔法骗过了。

2、《红楼梦》一书确实没有写完。我想喜欢红楼的人都和脂砚斋一样,真的会痴望石头能发挥神力替曹公“写”出来剩下的部分。

3、脂砚斋不仅见证了《红楼梦》的写作,而且还通过“脂批”参与了《红楼梦》的写作。因而“脂批”提供的线索是十分可信的。

看来再也没必要争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无疑,所说的故事不可能是反清复明。那么贾宝玉和通灵宝玉是怎么回事呢?




贾宝玉 通灵宝玉

关于石头如何变成了通灵宝玉,书上是这样写的: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很清楚,“通灵宝玉”是石头入红尘的幻化。扇坠大小,切记。我们都知道,神瑛侍者入红尘化做了“贾宝玉”,说到神瑛侍者,大部分版本和我们现在看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一样:

……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绛珠草长在三生石畔,受了赤霞宫神瑛侍者的雨露灌溉之恩,和那块无材去补天的石头没有关系。

但我看过的一个版本《王梦阮索隐红楼梦》中是这样写的: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

这样一来,石头就是神瑛侍者,那么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了。难怪有人会认为“贾宝玉就是通灵宝玉”,这完全是版本问题造成的,拿红楼语说:“是被版本所误”。再读《红楼梦脂评汇校本》这段: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侧: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侧:荒唐也。无稽崖甲侧:无稽也。炼成高经十二丈、甲侧: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侧: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通过脂批我们才知道红楼各钗的来历和石头的来历相同。这就把版本问题上升到了真与假的问题,呵呵。

发布于 2018-01-10 16:19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解读证真不易,证伪不难-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原创 暗香疏影 关注公众号:有心拾萃

解读红楼梦是一件很伤情的事情,解读的过程就仿佛穿越到作者笔下的荣国府,化身为贾宝玉,在和大观园的一众闺阁女子共享青春的刹那芳华时,堪破每一个人终将无奈消陨的命运,为之一大哭。终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说神瑛有赤暇,只因他看破却回天乏力,心上的痛凝成了心头之血。

从《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每个喜欢红楼梦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的知音,形形色色的各类解读纷至沓来,有学术派?有草根派?有乌龙杂合派?我不太知道这些派是怎么来的,只是看到零几年的时候,刘心武的“秦学”掀起的千层浪,所以打了问号,欢迎知道的读者给我留言。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部小说的作者,即便是悬疑小说,也一定不想看到自己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之后,读者却不知所云。何况《红楼梦》是曹雪芹用自己的眼泪和心头血洒成的!

正如他第十三回的回前诗所说“生死穷通何处真?英明难遏是精神。微蜜久藏偏自露,幻中梦里语惊人”,他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正是他的自露,“微蜜久藏”是他的烟云模糊法。

第五回是《红楼梦》的大结局预告,金陵十二正钗,香菱,袭人,晴雯十五人的判词,十四支曲,本应该“泄露《红楼梦》全书的天机”,却因为鱼龙混杂的解读让“红楼梦书未完”成为所有红迷的永恒之痛。

我自己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没入草根派),在此写文完全是出于热爱,因热爱而不喜欢看到有人吐槽作者有败笔(只因他自己误读),因热爱而不喜欢看到很多解读乱象,因热爱而理解红迷们渴望看到能“自圆其说”的解读。

因为我实在草根,写文至今愿意关注我的人不多,我的设想本来是按照文本的顺序来读真红楼,可第五回就面临大结局的揭秘,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自认为符合逻辑的独家解读,因而在关注人数达到我的预期之前,我想把第五回的揭秘暂且“微密久藏”一下下,不过为了增强大家对我的信心,我想在证真之前,先来证证伪。

有人在天涯给我留言,说你的文是不是你原创的,我在此不想声明,明眼人一定看得出,除了引用,所有的字都是我一个个敲出来的,因而有一些错误,看来大家也都谅解了,哈!

一、关于作者和脂砚斋?

1、有人考证是明末的文学大家,如吴梅村和冒辟疆,这个我之前已经说过,书中所写的时代一定是康熙第四次南巡之后。

2、有人考证作者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颙,脂砚斋是他的叔叔曹頫。作者是不是曹颙我不好说,但脂砚斋一定是个女子,因为很多脂批提到的生活都是王熙凤身边的事情,如点戏,如送秦钟金锞子。

二、关于金陵十二钗和秦淮八艳?

这个我只问一句,秦淮八艳那样的身份会成为哪个人心中圣洁的象征?

三、关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顾名思义是一面镜子,一面用来对照自身行为的镜子,它的寓意很明显,就是当你沉迷于“女色”的时候,不要忘了你会因为这个耗尽精神,早早成为“骷髅”。

冯梦龙的三言二拍和蒲松龄的聊斋都有这样的故事,也都有这样的寓意。

有人认为风月宝鉴正反两面意味着书中的人物可以男女互换,杜撰出了洋洋大论,将红楼梦的每一个女子都对照成历史男性人物,甄宝玉说如果亵渎了女儿二字,会承受“凿牙穿帮”之痛,不知?

四、秦可卿到底是谁?

我也认为红楼梦的解读最重要是解读秦可卿和贾元春,我也认为秦可卿不会是书中所写的身份,她的仙界身份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人间身份地位不会低,但不可能是太子的女儿,因为古代帝王家也好,平民百姓也好,虽然儿子获罪,但绝对不可能牵连到孙子,何况还是嫡子嫡孙。

五、贾元春将近三十岁?

书中人物的年龄有些模糊,但我觉得是作者有意为之,不然增删五遍有可能没捋顺,增删十遍呢?但这不是意味着你可以随意捏造一个年龄,书中各个人物不是独立存在的,没明写就需要推算,再怎么推算也不可能二十大几,近三十岁。

我个人认为我对贾元春的解读是最成熟的,大家敬请期待。还有诸如:

六、贾母喜欢宝钗超过黛玉?

这个问题是最让我无语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的,从人伦常理,从作者的褒贬。看到这个观点,我为作者一哭。

七、贾宝玉的生日是芒种节?

书中明写这一天是“遮天大王”的生日,居然有人敢说宝玉是“遮天大王”,试问如果这个“遮天大王”不是民俗人物,谁敢在书里这样称呼一个普通人,不是要造反吗?

八、贾母喜欢薛宝琴是因为想她做孙媳妇?

九、作者对李纨是褒?

十、王熙凤的结局?

好了,证伪相当于证真,不能再说了。

要么留言

要么关注

发布于 2018-01-23 13:24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4: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八回回前诗正解-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八回回前诗正解

原创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

我个人最重视甲戌本石头记中的脂批。不但批处择取精确,批语显示的文学素养高,而且很类似作者的行文风格,逗漏出许多有价值的线索。遗憾的是甲戌本石头记现仅存十六回,即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



我们来看第八回的回前诗,题曰: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道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先看前两句,意思是古鼎新燃了香气袭人的凤髓香,翠斝当中盛着醉人的美酒。结合正文可知,这里用凤髓香比喻宝钗冷香丸的香气。

本以为这两句诗很好理解,看了某词条解释,觉得必须多说两句:

古代贵族生活的日常,模仿宫廷生活,尤其是贵族女子,房中的香炉里面时刻都焚着香,所以闺阁又称“香闺”。

“凤髓香”是很有名的一种香,相当于名牌香。我看过一些古文中有提到,不过最喜欢的是宋.夏竦的词《喜迁莺·霞散绮》:“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某词条却是这样说的:"古鼎新烹凤髓香"--"古鼎":古朴典雅的鼎器。鼎,古时用来烹煮的器物,一般由青铜制成,三足两耳或四足两耳。"凤髓香":在书中特指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的奇香异酒,名曰"万艳同杯"。……

先不说用古鼎盛酒或烹煮是不是俗了些?只说凤髓香是不是指奇香异酒?我们来看原文“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凤乳之麯应该是发酵的乳汁,散发香味的是百花之香气。而且如果还是指酒的话和下一句明显重复,古人作诗之大忌也。

再看后两句,绮縠是女子贵重的服饰,常常用来比喻贵族女子,这里用绮縠代指“身着绮縠”的宝钗。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宝钗平日里罕言寡语,藏愚守拙,似乎缺少了点风韵,可是一旦对上玉郎却……

某词条说: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的意思就是:不要说贵族子女的婚姻没有爱情的风韵,请看宝钗与宝玉的奇缘吧!此诗乃是对贾宝玉、薛宝钗之间美满伟大的"金玉良姻"而发出的高度盛赞。反映了曹雪芹尊崇宝钗、赞美一僧一道制造的"金玉良姻"的真实立场!

我无需再做评价,红楼梦文本会告诉我们金娃对上玉郎到底如何?我们下文再说。

欢迎大家和我互动,期待你的留言!

如果你也想在有心拾萃发表你的《红楼梦》解读高论,请发Email到我的QQ邮箱:1553115801.qq.com

发布于 2018-02-02 12: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4: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一张特别药方-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的一张特别药方
原创 2018-02-19 暗香疏影

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才发现,第十回是很特别的一回。其一,文字特别少,不到六千字;其二,回目“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提到的两个人都是整部书唯一一次出场;其三,一张药方很特别。

影响力巨大的刘心武解读《红楼梦》,就是以秦可卿为杠杆,张太医开出的这张药方为支点,撬动了红学巨石。不过这个支点太过薄弱,似乎经不起一点点触碰。但无论如何,每个人的解读都值得尊重,尊重的是他们对《红楼梦》的热爱。



其实也难怪红学家们对这张药方“情有独钟”,因为不仅秦可卿的病让人迷惑,看病的张太医显得神秘,这张药方还是书中唯一的药方。

我们先来看书中人如何描述秦可卿的病:

1、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

2、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

3、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非止近世,从古有之。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4、我才告诉他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的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碍无妨碍,所以我这两日心里着实着急。

前三段都是尤氏说的,第四段是贾珍说的。我们不是医生,是读者,因而只能分析一下这些文字:

1、秦可卿过了两个月的经期,大夫却说不是喜。有可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分泌失调。

2、这段话说秦可卿素常心思过重,听了秦钟不三不四的话后,加重了病情。暗示了秦可卿已经有了不能说的心病,因而疑心更重。

3、这阵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会诊,几个人轮流频繁诊脉,还是对秦可卿的病下不了定论,有这么困难吗?

4、答案揭晓,原来重点在于断不透是喜是病。那就又有两层含义了:

a.并不是没有好太医,而是这些有名有姓的太医都无法明言,担不起责任;

b.秦可卿的病说病也是病,说喜也是喜,介于二者之间,太迷惑了有没有?



前面的铺垫就是为了迎接张太医出场。

冯紫英说张太医姓张名友士,是他幼时从学的先生。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一个先生,学识渊博很正常,兼精通医理也有可能,但兼断生死?

接下来文中又有家人向贾蓉转述张太医的话:“医学浅薄,本不敢当此重荐,因我们冯大爷和府上的大人既已如此说了,又不得不去,你先替我回明大人就是了。大人的名帖实不敢当。”

最后,当张友士对秦可卿的病,穷源了之后,开出了传说中的这张药方: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文本细读还不能断章取义,因而将相关文字都贴上之后我们再做推理:

1、就像史湘云的出场一样,冯紫英也是自然而然出场,显然冯紫英是贾府人都熟悉的一个世交。

2、冯紫英没有说张友士是太医,张友士自己也不敢自承太医的身份,因而没有收下贾珍的名帖,到贾府看病完全是受冯紫英所托。

3、友士很多人谐音“有事”,尤其刘心武所说的惊天大事。我个人分析就是字面意思,他精通医理,但不是太医,只是先生,况且能断人生死,更像一位“术士高人”,不会随便出面,只有冯紫英一样的“友”才能请得到他。因而贾珍才会深信:这么看来,竟是合该媳妇的病在他手里除灾亦未可知。

4、按常理分析,很多地下情的暴露都是因为“珠胎暗结”,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之后,我在同一张药方里也不难找到证据,见粗体字,连起来就是“身怀真,引子早”。是不是也合理呢?

5、在贾蓉和张友士的对话中,二人都互称对方高明,有尽在不言中的意思。据此推断,张友士并不是来看病的,而是来“断生死”的。

发布于 2018-02-19 15:43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捋一捋《红楼梦》的时间线-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捋一捋《红楼梦》的时间线

原创
2018-03-06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

http://mp.weixin.qq.com/s/NfaW6iqZmkMdwSoAGjWh2Q

上文说到由贾瑞吃了几十斤的药名谐音出五个字“贵子假冬卒”,又有“假冬”和“假卒”之分,再结合文中的时间线: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注意,中国古代计时用的是农历,腊月之后是正月,按节气来算还是冬天,这里说的春回是第二年的意思。因而可以得出贾瑞“假卒”的结论。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证据不够充分,没关系,下文我会详细分析。在此只是先和大家做个谐音游戏,为的是说一说《红楼梦》的时间线问题。

不细读或没读懂《红楼梦》的话很容易去吐槽作者的时间线混乱,其实不然,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理得清时间线,方是会看。

就拿十一回和十二回为例,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捋一捋,打个样。

1、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2、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呢?

3、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

4、秦氏说道:“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

这是十一回到十二回从秦可卿生病开始的时间线。很清楚,中秋节过后到十二月初三,秦可卿的病基本上已经无望了,王熙凤提醒尤氏准备后事,回复贾母也用到了“精神还好”这样的字眼。因此,作者在此搁笔秦可卿转写贾瑞。

王熙凤碰到贾瑞的时间点是上一节提到的九月半,因此“黄花满地,白柳横坡”的景致描写很合理,并不是有人“误解”的冬天。然后,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再然后,谁知这年五月底(“五月底”,各本均作“冬底”,与上下文时间不衔接。据林冠夫说改。),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

前面我解释了,腊尽春回指的是第二年正月还是冬天,所以冬底即立春之前接林如海书信很合理,这里将“冬底”改做“五月底”完全是自说自话,弄巧成拙。还是应该以原本大多数的“冬底”为准。

再看第十三回,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这里故意没有明写时间点,是因为通过第十回张太医断命: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已经早早地定了日子:“第二年的春分”。

秦可卿,贾瑞,林黛玉,三条线都很清晰,觉得乱,那就是没看懂。

不过也难怪,因为理清时间线的前提是看得出表里,表面文字是说过了春分病就能好,里面文字其实是春分敲响了丧钟。

发布于 2018-03-08 08: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之壹号天机-有心拾萃
《红楼梦》之壹号天机-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之壹号天机
原创 2018-03-10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合集http://mp.weixin.qq.com/s/rV4BB0Fg-O2qu1erOyh9_A

接上文,按照我们的惯例,想解释清楚问题,就要回到文本细读: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己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己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己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己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己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眉: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己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己夹: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己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侧:谁人识得此句!己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己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其实正文关于“风月宝鉴”的文字并不多,但脂批很密,显见是“大关键”处,我们有必要细细地来分析一下。

这一段的正文中跛足道人明点《风月宝鉴》是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所制,一句话道出了天机:

1、和第一回的神话故事相照应,警幻仙子安排了《风月宝鉴》一干风流孽子的“风流公案”,包括通灵宝玉。也就是说此部书的故事都出自于警幻仙子的策划,警幻仙子不是编剧也是导演。

2、警幻仙子是“风月宝鉴”的制造者和所有者,那么正面照见的“王熙凤”必定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

a.如果所有的人照,都照见的是王熙凤,那么王熙凤必定就是警幻仙子。

b.如果正面照见的人因人而异,那么据下一节的脂批提示,“王熙凤”就是“红楼掩面人”的象征。

3、强调了书中重要人物的仙界身份,使得《红楼梦》的悲剧人物有了一个没有那么悲伤的结局。

这一段的脂批也给到我们几层暗示:

1、有意提到褡裢,虽然是问句,暗示了书中的人物“甄士隐”与《风月宝鉴》这本书有关,结合第一回的“凡例”,不难推测出甄士隐就是空空道人,亦即“情僧”,自号悟空者。

2、《红楼梦》的书名有空虚幻设之意,亦即人生如一场“红楼”大梦。又因“通灵宝玉”要到人间去“受享受享”,因而“红楼”是红尘富贵的意思。

3、“聪明俊杰、风雅王孙”是春秋笔法,脂批用两个“毕真”明点此书入世的意义:用以拯救“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瑞之流。注意,这首西江月用于宝玉是明贬实褒,放在这里用于贾瑞正合适。

至此,本书的一个立意脱文而出:“假语背后的真言”专治“邪思妄动”,有“济世保生”之功。再结合第二回贾雨村的“正邪大论”来看,“风月宝鉴”想要阐述的主题是:“应劫而生”的“补天之才”只有经历“家亡血史”的生死洗礼之后才能真正成为济世之才,建立“济世”之功,福泽子孙后代。





再看下一段: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己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侧: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己夹:奇绝!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己夹:写得奇峭,真好笔墨。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蒙侧:此一句力如龙象,意谓: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己夹:所谓醉生梦死也。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己夹:可怜!大众齐来看此。蒙侧:这是作书者之立意,要写情种,故于此试一深写之。在贾瑞则是求仁而得仁,未尝不含笑九泉,虽死亦不解脱者,悲矣!——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这一段的几句脂批同样耐人寻味,“所谓醉生梦死也”揭示了贾瑞是梦死,即沉迷在《红楼梦》表象的幻情中不能自拔,因此没能走出镜子,最终是被镜子中的两个人锁住了。注意是两个人,不是牛头马面这样的地狱使者。就是说啊,看错了书,还能致死?这个死是说他丧失了元阳精神,灵魂已死。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历来是索隐派拿来大做文章的一句话。我简单列举几个,不置评说,让大家可以多一些思考。

1、“青冢”指昭君墓,“红楼掩面人”指黛玉,暗示了黛玉和亲的结局。

2、崇祯皇帝死时以发覆面,因而红楼掩面人就是崇祯皇帝,《红楼梦》揭示的是明朝覆灭的历史真相。

3、《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掩了面,因而需要反过来看,每个女儿都对应了明末历史上的真实男儿。

我的观点已经在前文有说,这句话完全与第八回一句重要的诗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合榫:

1、正面所见的“王熙凤”象征了公子红妆,同时也是公子红妆的“情之所钟”,应该会因人而异,贾瑞照见的是王熙凤,贾宝玉照见的一定是林黛玉。

2、“红楼掩面人”实际上说的是一旦成为骷髅,原来谁是谁就分辨不出来了,也没必要分辨出来,因为青冢和骷髅都是死亡的代名词。

实际上,这两句话正是“风月宝鉴”的大立意,也是内涵更为广博的《红楼梦》的终极主旨。

作者借这两句话提出了他对人生的大命题:“每个人来到世上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死亡的结局,为什么仙界之人还会‘凡心偶炽’,纷纷要求下世历劫呢?”

而《红楼梦》一书正是对这个大命题所作的探索:人生到底是“情”之体验,还是“名”之追求?到底是“财”之聚敛,还是“德”之修行?人生的真谛究竟归于何处?“大观园”中的世情百态体现的人生之大观莫过如是,正所谓看不懂红楼者看不懂人生。

编辑于 2018-03-12 09:09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的仙界身份是解开《红楼梦》密码的总密钥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王熙凤的仙界身份是解开《红楼梦》密码的总密钥
原创 2018-03-11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合http://mp.weixin.qq.com/s/rV4BB0Fg-O2qu1erOyh9_A

上文我说了,跛足道人一语道破天机:“警幻仙子是“风月宝鉴”的制造者。这句话对于解读者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天机是解开红楼谜题的一把总钥匙,恰当地运用这把钥匙,就可以轻松解开层层相扣的一道道红楼谜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逻辑严谨地来论证一下这个天机的真正意义。

1

警幻仙子制作了“风月宝鉴”,与第一回神话故事中警幻仙子的职责相符,也就是说警幻仙子安排了《红楼梦》中各人物的命运,是整部红楼大梦的策划和导演。

我们还是要回到第五回找证据:“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甲侧: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

如果不细读文本的话,会想当然地将《红楼梦》曲等同于薄命司十二钗的册书,是女娲补天时炼的经书,因而大部分读者错过了堪破天机的机会。这一段明点《红楼梦》仙曲是新填的,而且是警幻仙子亲自创作。

2

“风月宝鉴”正面照见的是王熙凤,意味着王熙凤就是警幻仙子的人间幻象。脂批其实已经处处逗漏:甲侧: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侧:此等笔墨,真可谓追魂摄魄。

这两句脂批几乎在明点,警幻仙子是作者,阿凤是她三魂六魄的幻象。

再来看第十二回的这段文本: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庚侧:可怕是“招手”二字。“招手”两个字为什么可怕?因为“警幻”谐音“镜唤”,“招手”即是“镜唤”,是在“追魂摄魄”。

3

第二回甲眉: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第七回甲侧: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又何如治之。还有第六回刘姥姥进了王熙凤的院子: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甲夹:是冬日。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先是闻到奇香,然后云里雾里的感觉,和贾宝玉进太虚幻境有一比,再结合王熙凤的穿着描写和屋内装饰的奢华描写,分明一直都在暗示王熙凤的仙界身份。

我在前文中说过,书中人物的仙界身份需要经过一僧一道点明,王熙凤是唯一的一个例外,这个例外的解释只能是:王熙凤的仙界身份是警幻仙子自身,只有她去点化人,如贾瑞,哪有人点化她的?

4

再看第七回脂批,纸上虽一回两回中或有不能写到阿凤之事,然亦有阿凤在彼处手忙心忙矣,观此回可知。第十二回,凤姐因见他自投罗网,庚侧:可谓因人而使。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庚侧:四字是作者明阿凤身份,勿得轻轻看过。第十三回,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甲侧:荐凤姐须得宝玉,俱龙华会上人也。……



正如我在前文多次提到的,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大V,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是“龙华会”上人,是警幻仙子的人间幻象,阿凤手忙心忙之下,“指点”着《红楼梦》中的芸芸众生。

小结

站了这样的立场之后,我后文的解读就会轻松很多,也就是说,一旦堪破王熙凤是警幻仙子的身份,而警幻仙子又是出于作者且高于作者的“红楼梦”策划和导演,即相当于掌握了破译《红楼梦》密码本的总密钥,一个个红楼谜题从此不难解开。比如下文我要说到的“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真相。

编辑于 2018-03-12 09:12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得意识阿凤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春风得意识阿凤
原创 2018-04-07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解读合集(4月10日)https://mp.weixin.qq.com/mp/prof ... 124#wechat_redirect





和第七回一样,第十六回的内容较多,可作者的如椽巨笔写来依旧是那么的流畅自如,尤其阿凤戏贾琏一段如见如闻般赏心悦目:正值凤姐近日多事之时,无片刻闲暇之工,甲夹:补阿凤二句最不可少。见贾琏远路归来,少不得拨冗接待,庚侧:写得尖利刻薄。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甲侧:娇音如闻,俏态如见,少年夫妻常事,的确有之。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庚侧:却是为下文作引。不知可赐光谬领?”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庚侧:一言答不上,蠢才蠢才!凤姐的当家之威常常让人忘记了她的年龄,其实凤姐此时才二十出头的年龄,在贾琏面前的娇俏多情是她的本色出演,从贾琏的对答可以看出,此时贾琏对凤姐也是欣赏和喜爱的,因而才会默认顺从。





一面平儿与众丫鬟参拜毕,献茶。贾琏遂问别后家中的事,又谢凤姐操持劳碌。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夯,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无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得我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了,不肯习学了。殊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汗儿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甲眉:此等文字,作者尽力写来,欲诸公认识阿凤,好看后文,勿为泛泛看过。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甲侧:独这一句不假。[脂砚。]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观虎’、‘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纪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更可笑庚侧:三字是得意口气。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庚侧:得意之至口气。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还抱怨后悔呢。你这一来了,明儿你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就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他的。”甲眉:阿凤之待琏兄如弄小儿,可思之至。

这一段不能泛泛看过,逗漏出很多信息:

1、凤姐自嘲的这段话:“见识又浅,口角又夯,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一定要翻过来看才是真凤姐:“见识多,口角伶俐,心肠弯弯绕,喜欢拿大出风头,耳根硬,不讲情面”。直与第六回周瑞家的口中的凤姐: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相呼应。

2、“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得我连觉也睡不着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是实情。一方面说明凤姐是个有担当的人,做了就力求做好;另一方面说明王夫人才是荣国府掌大局的主导和决策人。

3、管家奶奶们都是“坐山观虎、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全挂子的武艺,可见凤姐素日的“劳心劳力”,为“生前心已碎”伏脉。

4、协理宁国府是凤姐的得意之作,也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口碑。是凤姐的登高之处,为后文的登高必跌重伏脉。

编辑于 2018-04-10 11:08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5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8: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怎解红楼:《红楼梦》的成书时间
pengxq书斋 2017-05-12   |  461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看我怎解红楼:《红楼梦》的成书时间
(2012-12-19 19:34:51)



《红楼梦》的成书时间

文本及点评: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世”,应该是中国人的时间单位,30年为一世,其依据大概是某个时间段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吧。“劫”,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概念,是世界由完全到毁坏的一个轮回,说法不一,大致是几千万年到十几亿年。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批书人一句遮掩的话,又将读者带入“自叙说”之中。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甲戌侧批: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这种不失时机的批注并非调侃也不是噱头,是对曹雪芹掩盖之语的揭露,也可以说是索隐派的依据之一。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作者在上文刚刚进行了遮掩,这里就以大实话糊弄人,而且有些锋芒毕露。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这是阅读红楼、理解红楼的另一把钥匙。虽然红学家也将《红楼梦》界定为“稗官野史”,但是《红楼梦》要比他家之稗官野史更具政治意义、历史价值。尤其是书背后的故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正确评价纵贯一百三十多年所谓的“康乾盛世”以及康雍乾三朝的皇帝。但是作者只能说情理,最多是偶尔爆料几条“片花”,作者实在不能也不敢如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一样,直抒胸臆的写一部编年史。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此处的“半世”之“世”,又与上文“几世几劫”之“世”有所区别。这里的半世,当指半个世纪,与废太子胤礽的生年暗合。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作者一方面大谈“朝代年纪地域邦国失落无考”,另一方面又言之凿凿“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种反反复复、自相矛盾的语言,让人一眼即可以看出作者“自欺欺人”的手段,目的就是鼓励读者深钻细研是书,鼓励读者探索隐藏在书背后的历史故事。所谓批语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也。笔者在此放一句大话,红学的未来,就是以考证为手段、索隐为目的的工作。颠覆曹寅、曹頫、曹霑祖孙三代生活过的那段官方历史,复原活跃于康雍乾三代政治人物的本来面目,是《红楼梦》爱好者、曹雪芹崇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历史使命。【甲戌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甲戌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 。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甲戌眉批:斯亦太过。】本处两条批语的剖析,请参看笔者《红学概论》第五章“关于脂砚斋暨‘脂学’”。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作者不忘开脱贫者、指斥富者。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是的,没有避世之心难观此书,不是避世之人难作此书。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解惑释疑:

如上一大段文字,是《红楼梦》书中少见的闪烁其词的章节。作者既想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又要避开抨击时政的嫌疑,因此才显得言不由衷,甚至是顾左右而言他。其实《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本不应该在解读第一回的时候谈及,因为只要把一百二十回文本理解个大概,是书成书时间的问题,即会迎刃而解的。

关于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其实已经算不上未解之谜,集旧红学之大成的蔡元培先生早已定位于“清康熙朝政治小说”,虽然说不上十分正确,但相较于蔡先生的前人已是相当地正确了。因为蔡先生独树一帜,而且是唯一正确,反而被漠视、被边缘化,这就是存在于红学之中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例子。令红学爱好者不可思议的是,除了周汝昌先生之外的新红学精英们,包括毛泽东、鲁迅诸先生都对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讳莫如深。尤其是一批以否定周汝昌先生为荣耀的新新红学家崛起之后,因为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而衍生出来的《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和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成了红学的新问题。笔者在此不愿一一拨正,仅就书中给予读者的信息证明一下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的正确性。

作者在第一回书中一再申明故事发生的“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但作者明白,越是这样遮掩,读者越会尽可能的无一遗漏的捕捉字里行间所有的时空信息。作者愈是遮掩愈可以证明书中的故事是让当朝统治者忌讳的,凭此一点就基本可以证明,作者所书所写恰恰是作者经历的事、遭逢的事,起码是作者熟知的事,是刚刚发生的事甚至是正在发生的事。轻轻撩开《红楼梦》的面纱:“失落无考”就是不用“考”嘛!《红楼梦》的真面目就是这么直观!对此作者自己进行了注释:“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试想这样的文字不就是一篇“报告文学”吗?会是与作者不相干的历史陈迹、趣闻轶事吗?

第一回书作者提到的历史人物并不多,远自西汉时期的卓文君、三国时期的曹子建,近到元明戏曲中的红娘,这些人物看起来离作者生活的年代很远,而且说明不了《红楼梦》成书的准确时间,但是作者却是有意的将红楼梦故事可能发生的时间拉近到了朱明时代。第一回书作者真的跟读者玩了一把“浅尝辄止”,对红楼梦故事发生时间的披露如蜻蜓点水,几乎看不到涟漪。第二回书中贾雨村大谈“正邪两赋论”时,所提到的张居正、祝梓山、唐伯虎、红拂、薛涛、崔莺等人,都是朱明时代的人。其本意亦在进一步阐明,红楼梦故事发生在朱明王朝以后。真正将红楼梦故事带到现实中来的文字有很多,第十六回书中赵嬷嬷的话即是其中之一。“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这才是作者本意】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原文从甲戌本)。”在没有读通读懂全书以前,这是最具权威的能够证明《红楼梦》成书时间以及红楼梦故事发生时间的一段话了。因为在中国,和平时期的皇帝大多是不愿走出皇宫的。俗语说“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对皇帝老儿尤其如此。再者是,走出都城的皇帝,其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保障。始皇帝在位之时,赫赫威势能冲牛斗,但是仍然有人敢拽老虎胡须,秦始皇二十九年,竟有人用重锤砸坏了他的副车。要不是刺客情报不准,不知道始皇帝究竟坐在哪一辆车里,恐怕大秦王朝连二世皇帝都不会有的。秦始皇光顾“天尽头”之后而客死沙丘,隋炀帝采风江南地之后而亡命江都,这两个皇帝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弄得国势衰微,瞬间倒台,留下千古骂名与笑柄。历史上,凡肆意寻欢作乐,无限度役使人民百姓的皇帝,几乎都是短命皇帝、亡国之君。隋炀帝之后的皇帝们或许是借鉴了前人的教训,虽然也出现过唐明皇、李后主、宋徽宗之类的享乐皇帝,但是他们或囿于宫中,或限于京城。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大规模四处行走的皇帝,清康熙帝是隋唐以降第一人。赵嬷嬷的话锋直指康熙帝,当不容置疑。而康熙六次南巡,一家接驾四次的虽然未必只有曹家,或许还有包括李煦在内的其他官员,但是赵嬷嬷“独他家接驾四次”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曹寅是“接驾”的主力,而且其中还有“康熙帝就是奔着曹寅去的”深层意思。“我们亲眼看见”更是将看似“过去完成时”的皇帝南巡拉近到了“现在进行时”。凤姐与赵嬷嬷的对话,“独他家接驾四次”一席话所透露出来的,既有对“江南甄家”的羡慕;也证明了“江南甄家”当时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荣耀;同时也有“江南甄家”因接驾而遭遇家破人亡的心酸。因为第十三回书秦可卿教诲凤姐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也必然体现于“江南甄家”身上。

他们为了接皇帝驾而不顾“罪过可惜”,就是说“甄家”在接驾的同时,已经犯下了“罪过”。读者细想,赵嬷嬷的话是怎样的富有哲理,即便司马迁作这段历史,也未必使用这样的逻辑。

同样一个“亏空”,在康熙朝可以看作曹寅的“孝敬”,到了雍正朝则成了曹家的“罪过”,如此史实与书中文字严丝合缝符契若合的例子,在曹雪芹脂砚斋生活的年代,除了曹李两家,恐怕绝无仅有。第十六回书赵嬷嬷和凤姐的对话,即是第十六回书的核心、精髓,它告诉读者,眼前发生的事,正是在康熙帝六次南巡之后。康熙四十六年之后,康熙皇帝似乎彻底失去了再次南巡的好心情,南巡之事戛然而止。是什么原因让正值壮年时期的康熙帝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四十七年开始发生的一废再废太子和紫禁城内的“九王争储”大战,虽然看不到硝烟,但确是你死我活互不相让,或许就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书中“宝玉被魇”、“宝玉挨打”、“宝玉失玉”、“宝玉失灵”、“宝玉失(出)家”等等都是历史的再现。经过如上分析,基本可以解决红学中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另一个是曹雪芹的著作权。

关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第五十四回书贾母的一席话,也是强有力的佐证。书中原文:(贾母)“指湘云道:‘我象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众人都道:‘这更难得了。’”贾母的话,提及了元人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人高濂的《玉簪记》,这是多数读者知道的。但是贾母的话其含金量不在读者们知道的,而是存在于读者不知道的地方,那就是《续琵琶》。《续琵琶》的作者曹寅,正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比洪昇小十三岁,比孔尚任小十岁;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介于洪昇与孔尚任离世年份之间,可以说他们三人是真正的同时代人。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贾母的话,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曹寅在有生之年排演过《续琵琶》,这个时期应该是在康熙皇帝并不知道曹李两家有巨额亏空之前,也就是说在康熙第六次南巡之前,即康熙四十六年(1707)之前,因为那时候正是曹寅志得意满、其乐融融的时候,尚有自编自导的闲情逸致。即使退一万步说,至晚不能晚于曹寅逝世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2、贾母在第三十九回书中自称比七十五岁的刘姥姥还小好几岁,表明贾母亦是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而眼前的史湘云不过十四五岁,“他爷爷”排演《续琵琶》,应该是五十多年前的事;3、贾母在第三十九回书所演绎的“眼前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曹寅排演《续琵琶》之后的五十多年,大约在1760年前后。而《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所影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应该在1705至1765年之间,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即应该是《红楼梦》成书的大致时间。笔者因此认为,作者引用《续琵琶》的掌故,一为证明作者与曹寅的渊源;二为证明作者著书的时间;三为证明红楼故事并非“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四为证明红楼故事主要发生在《续琵琶》“公演”之后,亦即康熙六次南巡之后因太子被废而引发的“九王争储”。

关于曹寅的《续琵琶》,有必要多说几句。曹寅的剧本何以定名《续琵琶记》,大致有两条原因:1、在此之前,元代文人高明已有剧本《琵琶记》,戏文所写蔡中郎蔡伯喈乃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士蔡邕,但对蔡中郎多用贬语,反而对蔡妻赵五娘大加褒扬。曹寅《续琵琶记》的主角蔡文姬正是蔡邕的女儿,作者用一个“续”字,似乎不费力气即可以说明蔡文姬与蔡邕的血缘关系,也可以表明两个剧本的传承关系。2、由于《琵琶记》的故事颇类似于新编现代历史京剧《秦香莲》,很有看点和卖点,作者用《续琵琶记》之名,亦有吸引眼球的故意。可惜的是,由于作者曹寅在剧中为曹操正名,与传统文化和国民意识不睦,加之曹寅因疟疾病发而英年早逝,以致《续琵琶记》未能广为流传。

笔者还有一种感觉,曹寅《续琵琶记》开了为曹操正名的先例,他的新视点新观念、他的睿智和勇气,或许影响了后世的郭沫若先生。参照清时文人对《续琵琶记》的评论,对看郭沫若的剧本《蔡文姬》,总感觉有相似之处。另外,曹寅既然有为曹操正名的勇气和胆魄,那么曹雪芹在第二回书中挖苦一次曹操,也体现了某种“精神的传承”。

如果还需要为《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成书时间继续提供“旁证”文字的话,只要我们细读文本,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说凤姐房里的自鸣钟,那是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带进来的贡品,是真正的洋货,是得以进入中国传教的敲门砖。即便到了乾隆初期,自鸣钟依然是皇帝的爱物儿,不是绝对的贵族,是无缘使用的。贾宝玉动辄从怀里掏出来看一看的怀表,在康熙朝仍然是稀世珍品,除了皇帝和太子,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拥有。在前八十回书中,能够掏出怀表的人,大概只有贾宝玉一人,也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时空符号。

我们所联系到的这一切,基本可以解决红学中的两个问题:即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红楼梦》成书的时间。另外我们还为肯定曹雪芹的著作权提供了佐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20:33 , Processed in 0.0675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