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开国功臣贾复
2017-12-16 21:34·尔雅风行
东汉开国功臣



贾复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新朝末年,贾复为县吏,绿林军起义后,贾复聚众数百人在羽山响应,自称将军。23年(更始元年),刘玄称帝,贾复率领部众归附汉中王刘嘉,被任命为校尉。



贾复

公元24年(更始二年),贾复见更始政权日趋腐败,于是劝说刘嘉脱离刘玄,另树一帜。刘嘉不愿背叛刘玄,但却写信向刘秀推荐贾复。过邓禹引见,见到刘秀。刘秀对贾复非常赏识,任命其为破虏将军督盗贼,还将车驾左边的马赏赐给他。

25年(建武元年)四月,贾复在真定大战五校起义军,深受重伤。不久,贾复伤病痊愈,在蓟城追上刘秀,并随军攻破邺城。同年六月,刘秀称帝,贾复拜执金吾,封冠军侯。不久,贾复渡黄河攻打洛阳朱鲔,又大战白虎公陈侨,连战连胜。26年(建武二年),贾复加加穰、朝阳二县食邑。27年(建武三年),贾复迁左将军。同年,贾复在新城、渑池连破赤眉军,与刘秀宜阳在会师,迫使赤眉投降。

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刘秀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诸将每次论功,贾复都默然不语。刘秀便道:"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

37年(建武十三年),贾复定封为胶东侯,食邑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六县。

贾复知道刘秀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不想让功臣拥有兵权,就与高密侯邓禹辞去兵权,研究儒学。刘秀得知,罢掉左右将军,将贾复免职,只保留列侯的身份,不久又加特进。后来,朱佑等人荐举贾复担任宰相,刘秀虽因"功臣并不用"的政策未加许可,但仍允贾复、邓禹和李通三人参与国家大政。

55年(建武三十一年),贾复逝世,谥号刚侯。



60年(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就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晴天霹雳田+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晴天霹雳 - 汉语词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晴天霹雳,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或灾祸。出处《续传灯录·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 三汲浪峥嵘。" 巴金 《怀念萧珊》三:"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 冰心 《老舍和孩子们》:"这对我是一声晴天霹雳,这么一个充满了活力的人,怎么会死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晴天霹雳

拼音
qíng tiān pī lì


意思
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出处
《诚斋集·卷二十一·人日出游湖上》

目录
1详细信息
2同名言情
3内容简介
4作品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信息
【拼音】qíng tiān pī lì

【解释】 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出处】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一·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宋·陆游《四日夜鸡未鸣起作》诗:“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

【语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令人震惊

【示例】 冰心《老舍和孩子们》:“这对我是一声~,这么一个充满了活力的人,怎么会死呢?”

【近义词】 祸从天降

【反义词】 司空见惯

【灯谜】晴天霹雳(打一字)谜底: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8: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6薛文宣字宣子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宣子田于首山+住在翳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宣子田于首山 求翻译
hezheng8浏览30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asusxuanjh
推荐于 2017.11.23
满意答案
   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出处: 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url=]喜欢 (0)[/url]
热度:7℃标签: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解释
暂无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上一句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下一句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全诗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作者
左丘明。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 左丘明的诗

正气歌
[ 宋 ] 文天祥

原文
译文对照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注释

予:我,一作余。北庭:指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单扉:单扇门。

白间:窗户。

污下:低下。

萃然:聚集的样子。

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积水。

涂泥半朝:“朝”当作“潮”,意思是狱房墙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湿的。

蒸沤历澜:热气蒸,积水沤,到处都杂乱不堪。澜:澜漫,杂乱。

乍晴:刚晴,初晴。

风道四塞:四面的风道都堵塞了。

薪爨(cuàn):烧柴做饭。

炎虐:炎热的暴虐。

仓腐寄顿:仓库里储存的米谷腐烂了。

陈陈逼人:陈旧的粮食年年相加,霉烂的气味使人难以忍受。陈陈: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骈肩杂遝(tà):肩挨肩,拥挤杂乱的样子。

腥臊:鱼肉发臭的气味,此指囚徒身上发出的酸臭气味。

圊溷(qīng hún):厕所。

毁尸:毁坏的尸体。

秽:肮脏。

叠是数气:这些气加在一起。

侵沴(lì):恶气侵人。沴:恶气。

鲜不为厉:很少有不生病的。厉:病。

孱弱:虚弱。

俯仰其间:生活在那里。

于兹:至今。

无恙:没有生病。

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因为会保养正气才达到这样的吧。殆:大概。有养:保有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致然:使然,造成这样子。

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养的内容是什么呢?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其弟子将孟子言行变成《孟子》一书,为儒家经典。

浩然之气:纯正博大而又刚强之气。见《孟子·公孙丑》。

吾何患焉:我还怕什么呢。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浩然正气对于人身有无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天地有正气”两句:天地之间充满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这类观点明显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强调人的节操。杂然:纷繁,多样。

“下则为河岳”两句:是说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气形成的。

“于人曰浩然”两句: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它充满天地之间。沛乎:旺盛的样子。苍冥:天地之间。

皇路:国运,国家的局势。清夷:清平,太平。

吐:表露。

见:同“现”,表现,显露。

垂丹青:见于画册,传之后世。垂:留存,流传。丹青:图画,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迹叫画工画出来。

太史:史官。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把国君杀了,齐国的太史在史册中写道“崔杼弑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杀了。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都被杀,第三个弟弟仍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写在史册中。

在晋董狐笔: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称赞这样写是“良史”笔法。

张良椎:《史记·留侯传》载,张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韩国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县南)伏击出巡的秦始皇,未击中。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

苏武节:《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坚决拒绝,被流放到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边牧羊。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天到晚拿着从汉朝带去的符节,牧羊十九年,始终贤贞不屈,后来终于回到汉朝。

严将军:《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载,严颜在刘璋手下做将军,镇守巴郡,被张飞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见其威武不屈,把他释放了。

嵇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晋惠帝时做侍中(官名)。《晋书·嵇绍传》载,晋惠帝永兴元年(304),皇室内乱,惠帝的侍卫都被打垮了,嵇绍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惠帝,被杀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战争结束后,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张睢阳:即唐朝的张巡。《旧唐书·张巡传》载,安禄山叛乱,张巡固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每次上阵督战,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敌将问他:“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张巡回答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敌将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颜常山:即唐朝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新唐书·颜杲卿传》载,安禄山叛乱时,他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杀死。

辽东帽:东汉末年的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避乱居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

清操厉冰雪:是说管宁严格奉守清廉的节操,凛如冰雪。厉:严肃,严厉。

出师表: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汉后主刘禅,表明白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表文中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名言。

鬼神泣壮烈:鬼神也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感动得流泪。

渡江楫:东晋爱国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长江时,敲着船桨发誓北定中原,后来终于收复黄河以南失地。楫:船桨。

胡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过去史书上曾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五胡。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壮气概。

击贼笏: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段秀实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击朱泚的头,大骂:“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持的手板。

逆竖:叛乱的贼子,指朱眦。

是气:这种“浩然之气”。磅礴:充塞。

凛烈:庄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当其贯日月”两句:当正气激昂起来直冲日月的时候,个人的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地维赖以立”两句:是说地和天都依靠正气支撑着。地维:古代人认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撑着。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铜柱,高人云天,称为天柱,又说天有人山为柱。

三纲实系命:是说三纲实际系命于正气,即靠正气支撑着。

道义为之根:道义以正气为根本。

嗟:感叹词。遘:遭逢,遇到。阳九:即百六阳九,古人用以指灾难年头,此指国势的危亡。

隶也实无力:是说我实在无力改变这种危亡的国势。隶:地位低的官吏,此为作者谦称。

楚囚缨其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春秋时被俘往晋国的楚国俘虏钟仪戴着一种楚国帽子,表示不忘祖国,被拘囚着,晋侯问是什么人,旁边人回答说是“楚囚”。这里作者是说,自己被拘囚着,把从江南戴来的帽子的带系紧,表示虽为囚徒仍不忘宋朝。

传车:官办交通站的车辆。穷北:极远的北方。

鼎镬甘如饴:身受鼎镬那样的酷刑,也感到像吃糖一样甜,表示不怕牺牲。鼎镬:大锅。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鼎镬里活活煮死。

阴房阒鬼火:囚室阴暗寂静,只有鬼火出没。杜甫《玉华宫》:“阴房鬼火青。”阴房:见不到阳光的居处,此指囚房。阒:幽暗、寂静。

春院閟天黑: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天黑閟春院。”閟(bì):关闭。

“牛骥同一皂”两句:牛和骏马同槽,鸡和凤凰共处,比喻贤愚不分,杰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关在一起。骥:良马。皂:马槽。鸡栖:鸡窝。

一朝蒙雾露: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蒙:受。

分作沟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沟中瘠:弃于沟中的枯骨。《说苑》:“死则不免为沟中之瘠。”

如此再寒暑: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

百沴自辟易:各种致病的恶气都自行退避了。这是说没有生病。

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

“岂有他缪巧”两句:哪有什么妙法奇术,使得寒暑都不能伤害自己?缪(miù)巧:智谋,机巧。贼:害。

顾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满正气。顾:但,表示意思有转折的连接词。此:指正气。耿耿:光明貌。

仰视浮云白:对富贵不屑一顾,视若浮云。《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悠悠我心悲”两句:我心中亡国之痛的忧思,像苍天一样,哪有尽头。曷:何,哪。极:尽头。

哲人日以远:古代的圣贤一天比一天远了。哲人:贤明杰出的人物,指上面列举的古人。

典型:榜样,模范。夙昔:从前,讨去。

风檐展书读:在临风的廊檐下展开史册阅读。

古道照颜色:古代传统的美德,闪耀在面前。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8: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处: 左丘明 《晋灵公不君》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喜欢 (0)热度:7℃标签: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解释
暂无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上一句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下一句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全诗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乌呼!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壬申,朝于武宫。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作者
左丘明
左丘明。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 左丘明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8: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气歌
[ 宋 ] 文天祥
原文 译文对照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注释
予:我,一作余。北庭:指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单扉:单扇门。

白间:窗户。

污下:低下。

萃然:聚集的样子。

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积水。

涂泥半朝:“朝”当作“潮”,意思是狱房墙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湿的。

蒸沤历澜:热气蒸,积水沤,到处都杂乱不堪。澜:澜漫,杂乱。

乍晴:刚晴,初晴。

风道四塞:四面的风道都堵塞了。

薪爨(cuàn):烧柴做饭。

炎虐:炎热的暴虐。

仓腐寄顿:仓库里储存的米谷腐烂了。

陈陈逼人:陈旧的粮食年年相加,霉烂的气味使人难以忍受。陈陈: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骈肩杂遝(tà):肩挨肩,拥挤杂乱的样子。

腥臊:鱼肉发臭的气味,此指囚徒身上发出的酸臭气味。

圊溷(qīng hún):厕所。

毁尸:毁坏的尸体。

秽:肮脏。

叠是数气:这些气加在一起。

侵沴(lì):恶气侵人。沴:恶气。

鲜不为厉:很少有不生病的。厉:病。

孱弱:虚弱。

俯仰其间:生活在那里。

于兹:至今。

无恙:没有生病。

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因为会保养正气才达到这样的吧。殆:大概。有养:保有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致然:使然,造成这样子。

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养的内容是什么呢?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其弟子将孟子言行变成《孟子》一书,为儒家经典。

浩然之气:纯正博大而又刚强之气。见《孟子·公孙丑》。

吾何患焉:我还怕什么呢。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浩然正气对于人身有无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天地有正气”两句:天地之间充满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这类观点明显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强调人的节操。杂然:纷繁,多样。

“下则为河岳”两句:是说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气形成的。

“于人曰浩然”两句: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它充满天地之间。沛乎:旺盛的样子。苍冥:天地之间。

皇路:国运,国家的局势。清夷:清平,太平。

吐:表露。

见:同“现”,表现,显露。

垂丹青:见于画册,传之后世。垂:留存,流传。丹青:图画,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迹叫画工画出来。

太史:史官。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把国君杀了,齐国的太史在史册中写道“崔杼弑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杀了。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都被杀,第三个弟弟仍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写在史册中。

在晋董狐笔: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称赞这样写是“良史”笔法。

张良椎:《史记·留侯传》载,张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韩国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县南)伏击出巡的秦始皇,未击中。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

苏武节:《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坚决拒绝,被流放到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边牧羊。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天到晚拿着从汉朝带去的符节,牧羊十九年,始终贤贞不屈,后来终于回到汉朝。

严将军:《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载,严颜在刘璋手下做将军,镇守巴郡,被张飞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见其威武不屈,把他释放了。

嵇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晋惠帝时做侍中(官名)。《晋书·嵇绍传》载,晋惠帝永兴元年(304),皇室内乱,惠帝的侍卫都被打垮了,嵇绍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惠帝,被杀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战争结束后,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张睢阳:即唐朝的张巡。《旧唐书·张巡传》载,安禄山叛乱,张巡固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每次上阵督战,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敌将问他:“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张巡回答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敌将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颜常山:即唐朝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新唐书·颜杲卿传》载,安禄山叛乱时,他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杀死。

辽东帽:东汉末年的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避乱居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

清操厉冰雪:是说管宁严格奉守清廉的节操,凛如冰雪。厉:严肃,严厉。

出师表: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汉后主刘禅,表明白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表文中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名言。

鬼神泣壮烈:鬼神也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感动得流泪。

渡江楫:东晋爱国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长江时,敲着船桨发誓北定中原,后来终于收复黄河以南失地。楫:船桨。

胡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过去史书上曾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五胡。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壮气概。

击贼笏: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段秀实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击朱泚的头,大骂:“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持的手板。

逆竖:叛乱的贼子,指朱眦。

是气:这种“浩然之气”。磅礴:充塞。

凛烈:庄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当其贯日月”两句:当正气激昂起来直冲日月的时候,个人的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地维赖以立”两句:是说地和天都依靠正气支撑着。地维:古代人认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撑着。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铜柱,高人云天,称为天柱,又说天有人山为柱。

三纲实系命:是说三纲实际系命于正气,即靠正气支撑着。

道义为之根:道义以正气为根本。

嗟:感叹词。遘:遭逢,遇到。阳九:即百六阳九,古人用以指灾难年头,此指国势的危亡。

隶也实无力:是说我实在无力改变这种危亡的国势。隶:地位低的官吏,此为作者谦称。

楚囚缨其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春秋时被俘往晋国的楚国俘虏钟仪戴着一种楚国帽子,表示不忘祖国,被拘囚着,晋侯问是什么人,旁边人回答说是“楚囚”。这里作者是说,自己被拘囚着,把从江南戴来的帽子的带系紧,表示虽为囚徒仍不忘宋朝。

传车:官办交通站的车辆。穷北:极远的北方。

鼎镬甘如饴:身受鼎镬那样的酷刑,也感到像吃糖一样甜,表示不怕牺牲。鼎镬:大锅。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鼎镬里活活煮死。

阴房阒鬼火:囚室阴暗寂静,只有鬼火出没。杜甫《玉华宫》:“阴房鬼火青。”阴房:见不到阳光的居处,此指囚房。阒:幽暗、寂静。

春院閟天黑: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天黑閟春院。”閟(bì):关闭。

“牛骥同一皂”两句:牛和骏马同槽,鸡和凤凰共处,比喻贤愚不分,杰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关在一起。骥:良马。皂:马槽。鸡栖:鸡窝。

一朝蒙雾露: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蒙:受。

分作沟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沟中瘠:弃于沟中的枯骨。《说苑》:“死则不免为沟中之瘠。”

如此再寒暑: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

百沴自辟易:各种致病的恶气都自行退避了。这是说没有生病。

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

“岂有他缪巧”两句:哪有什么妙法奇术,使得寒暑都不能伤害自己?缪(miù)巧:智谋,机巧。贼:害。

顾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满正气。顾:但,表示意思有转折的连接词。此:指正气。耿耿:光明貌。

仰视浮云白:对富贵不屑一顾,视若浮云。《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悠悠我心悲”两句:我心中亡国之痛的忧思,像苍天一样,哪有尽头。曷:何,哪。极:尽头。

哲人日以远:古代的圣贤一天比一天远了。哲人:贤明杰出的人物,指上面列举的古人。

典型:榜样,模范。夙昔:从前,讨去。

风檐展书读:在临风的廊檐下展开史册阅读。

古道照颜色:古代传统的美德,闪耀在面前。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3薛孔训//丘明+君子之意//龙阳+YYX--04薛诚德春秋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左丘明(前502-422),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左丘明 - 春秋末期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文学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左丘明(前502-422),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左丘明

所处时代
东周

主要作品
左氏春秋、国语


主要成就
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民族
汉族

信仰
儒学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成就
3历史评价
4出版图书
5研究考证
6后世纪念
7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世代左史
后人研究认为,左丘明是齐开国之君姜太公二十一世裔孙,楚左史倚相之孙,鲁太史成之子。西周建立后,周公分封诸侯,姜太公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始封昌乐,再徙博兴,又迁临淄)。姜太公死后,嫡长子丁公继位,小儿子印依营丘居住,改姓为丘。 [1]​

丁公死后三世,哀公即位。这时,纪国的国君与他不和,遂向周王进谗,挑拨哀公和周王的关系,致使周王一怒之下烹煮了哀公。哀公的弟弟静被立为诸侯,即胡公。哀公同母之弟山不服胡公,组织同党率领营丘的人马杀死胡公,自立为国君,是为献公。当时,印的后人娄嘉被迫随山参与了此次宫廷之争。斗争虽取得胜利,但骨肉相残,又背着弑君的罪名,娄嘉担心祸及己身,于是离开齐国投奔到楚国,出任楚国的左史官。那个时代的官职,往往是父死子继,所以古人常以所任官职为姓。

娄嘉及其后人世代担任楚国的左史官,所以便改丘姓为左,长期在楚国定居下来。娄嘉的十二代孙倚相,史称“左史倚相”,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史官,在楚国政治地位较高。倚相生儿子成。成任左史时楚国发生争夺君权的内乱:楚公子比弑杀其君,随后又被公子弃疾杀死。

公元前506年,周天子率领诸侯讨伐楚国,为保存典籍,倚相带领子孙离开楚国来到鲁国,定居肥城石横衡鱼村,做了鲁国的太史。倚相把典籍献给了鲁国,以便保存下去。为使子孙后代不忘先人,他把姓氏定为老祖宗封地营丘的“丘”字。他的儿子亦通晓史事,被任命为鲁国的太史,成生子左丘明,后来左丘明又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继任鲁国的太史官。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折叠参政议政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

作为太史,左丘明非常关心国家政事,积极参政议政。如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徒,打算找三桓进行商议,事先征求左丘明的意见。左丘明说:“孔子是当今的大圣人。圣人一当政,犯错误的人就很难保住自己的官位。您要任用孔子,却又想和三桓商量,他们怎会支持您的主张呢?”鲁定公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同意?”左丘明笑了笑,回答道:“从前,周朝有个人很喜欢毛皮大衣,同时也很喜欢美味肉食。他想做件价值千金的皮大衣,于是就去和狐狸商量,直接向狐狸索要皮毛;他想办桌味道鲜美的牲祭,于是就去同羊儿商量,直接向羊索要羊肉。话还没说完,狐狸和羊儿便都躲藏了起来。因此,五年过去了,这人一件皮大衣也没做成;十年过去了,一次牲祭也没做上。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周人的谋略不对。你打算任命孔子为司徒,却召集三桓来商量,这同与狐狸商量做皮大衣、与羊儿商量做牲祭是同一个道理。”

左丘明这样说是因为孔子主张削弱三桓,加强君权,曾向鲁定公提出“堕三都”的建议。“三都”指三桓的三个据点: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睩邑和孟孙氏的成邑。“三都”是三桓对抗公室的私有据点。由于三桓住在国都,封邑由家臣掌管,因此“三都”对三桓本身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威胁。孔子通过游说曾一度使鲁公拆掉了叔孙氏的睩邑,如此这样,左丘明冷静地分析了三桓不会支持鲁定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看到了三桓与孔子之间的矛盾,所以当鲁定公征求自己的意见时,他便用两个寓言故事比喻说明,建议避开三桓直接任用孔子。于是,鲁定公听从左丘明的建议,没经三桓同意就直接任命了孔子。

折叠纂修史书
为了著述历史,左丘明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里查阅档案,回鲁后孔子便写了文字简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则写成了内容浩繁的《左传》。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相传周公治礼作乐,鲁国保存了前代的多种礼乐制度和文献,所以鲁国一向有“礼乐之邦”的美称。西周灭亡后,周室文化在西方荡然无存,却在东方鲁国保留得相当完整。当时鲁国的各种文献和档案资料,属于太史职掌收藏,左丘明既然为鲁国的太史,自然也就掌握了春秋时代中原最丰富的文献资源。因此,左丘明能够写出《左传》这样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也就不难理解了。《左传》的编撰,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其在中国思想史、史学史、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周敬王四十一年(约前479) ,晚年的左丘明,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左丘明辞官还乡后,建立了左史书舍,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左丘明纂修《国语》的时候已经失明了 。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成就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2]

折叠文学创作
左丘明相传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左传》记事相当详细,对历史事件一般都能做到首尾完整。此外,《左传》还吸收了其他史体的长处,把其他史体的史料按年代顺序组织进去,使编年体史书达到基本成熟的程度。所以,《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名副其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不仅如此,在历史编纂上,《左传》还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活动。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另外,在编纂学上,《左传》首创“君子曰”一栏。“君子曰”以议论形式升华史事,为史书作者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园地,成为一种优良的史学传统。

折叠思想主张
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一思考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丧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体现礼的众多礼节也要和义结合,对失礼行为持坚决批评的态度。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楚国的子囊在国君死后还不忘给他增加好名声,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不忘保卫祖国,他认为这就是忠;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纳谏,自认犯了罪而砍断双脚,他认为这也是忠。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叹,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如果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讲信,还要讲义。卫大夫石砏大义灭亲,将参与叛乱的儿子正法,左丘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纯臣”。让,就是谦让,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形成一种上下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那么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另外,君子还要从善不从恶,知道善不可以丢、恶不可以长,做到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践踏忠孝信义、品行恶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恶痛绝。

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须注重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这些准备包括:度德,即考虑自己的德能否争取到民众的拥护;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量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也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孔子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人,这与秉笔直书的春秋史官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孔子曾多次赞叹左丘明的“君子”风范。例如,有一次孔子前往齐国,路过肥邑,感叹道:“肥有君子焉。”意思是说,肥邑这块地方出了位令人仰慕的君子,对左丘明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另外,《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胜质才称得上史笔,文质彬彬才算得上君子,似乎也是敬重的左丘明。如果说《公冶长》是在赞扬左丘明的高尚品格,那么《雍也》就是在赞扬左丘明的史家文笔。[3]

《汉书》赞曰:“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国语》。”

春秋以后,左丘明的“君子”美称一直沿用下来,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称左丘明为“鲁君子”,可见左丘明“君子”美誉的深远影响。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

晋夏侯湛赋诗赞左丘明曰:“世乱谗胜,君子道忧。丘明达圣,致志《春秋》。微言逃难,旁行不流。庶几斯文,希志训猷。”

宋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亦诗赞左丘明曰:“猗欤左氏,闻道素王。依经作传,微旨用彰。词有余韵,人镣末光。庆封锡壤,广鲁之疆。”

元集贤大学士致仕李谦、翰林承旨张起岩均曾为左丘明赋诗作赞,或曰其“文章史学之治”,或称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

明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

明崇祯十五年(1642)朱由检封左丘明为“先贤”。

左丘明的故里,至今仍存有许多关于他的文化遗迹。“都君庄”,意思是君子的居住地,仅这一故里的名称,就生动地反映出左丘明当年的“君子”风范。左丘明的生平事迹,确实是充满了“君子”的美誉。

忠于历史是史家的天职,正是这种良好的史官文化和求真精神,铸就了左丘明那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博得了广泛赞扬和“君子”美誉。

折叠编辑本段出版图书
左传作者名称左丘明作品时间2008-10,《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

国语作者名称左丘明作品时间2015-8-1,《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谓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编成,近代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将存疑考证。该著作记...

折叠编辑本段研究考证
折叠姓氏考证
山东省肥城市《邱氏族谱》

从姜太公封齐、庶子印以丘为姓,到娄嘉奔楚、改姓左氏,再到成避乱迁鲁,左丘明的先人经过了自“姜”而“丘”,由“丘”改“左”的姓氏转换,同时也经历了齐、楚、鲁三地的坎坷迁移,可以说是家世遥远、演变曲折。

左丘明的儿子瞻,精通儒道,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孙子启同样博学多才,长期做鲁国的大夫。四代孙诚是位超凡脱俗的隐士,才华出众。王莽新政时,曾召集天下学者为其所用,十五代孙起也受到招聘。起因不愿为王莽效力,担心王莽加害自己,于是改姓为丘,逃避到陶阳隐居起来。

都君邱氏姓氏出于左丘明。《风俗通义佚文·姓氏》曰:“丘氏,鲁左丘明之后。”是左丘明后裔有姓邱氏者或邱氏有出左丘明者在东汉文献有证。丘、邱通用,耳旁为后加。左丘明及其早期后裔姓左,与都君邱氏在两汉之际改左为邱相连贯。

按《精舍志》记载,肥城都君邱氏即左丘明嫡传后裔,这支后裔世系清楚,两千多年来一直居守故邑祖墓。左丘明后裔邱氏宗族世守都君,其家谱《左传精舍志》所记左丘明以来的世系,北宋初年以后可靠资料日多,有不少史籍、方志、碑记、诗文等作证,可以不用怀疑。宋代以前从东汉初年开始渐有零星的佐证资料。汉人《风俗通义》谓邱氏出于左丘明。北齐《魏书·地形志》、唐《元和郡县志》都记载了左丘明墓,地址与都君吻合。

然《前汉书·鲍宣传》中凡王莽征召不出者具列姓名,其中并无邱起,且既改姓避莽,何以又筑左传精舍,使欲盖弥彰?” 礼部驳议看似不无道理,但毕竟有些不顾历史变迁而过于苛求古本。又王莽征召人才甚滥,《鲍宣传》焉能包罗“具列”不出者名单,而建左传精舍时已时过境迁,岂得谓其欲盖弥彰,后辈应该历史地去看待左传精舍与邱氏家谱的出现。东汉初年它们出现之前,左丘明后裔在文献中没有任何踪迹,这与《左氏春秋》原为独立编年史、尚未向《春秋》学演变相一致,如果当时有其踪迹才是怪事。西汉经学的兴盛和刘歆对《左氏春秋》的珍重使其开始向传演变,嗜好经古文学的王莽寻求左丘明后裔本在情理之中,而丘明后裔却不知是福是祸,不敢轻易登上王莽的险船。东汉初年江山易手,经学统治地位依然,尽管经今古文学家对《左氏》是否传《春秋》还在进行争论,时代却给邱氏提供了借经人仕和光宗耀祖的良好条件,于是邱氏宗族便开始有所活跃。对于古代重视宗统的文化家族,15代世系的记忆并非难事,所以“邱堂纂续旧谱”当有所据,尽管这段时期文献无征,但结合历史去看倒也基本可信。

可以说,都君邱氏即左丘明嫡传后裔。他们世居祖地,战国、西汉默默无闻,到新莽时改左为邱,东汉初年随着《左氏》传经而大修祠堂家谱,其后便在文献中逐渐露出了清晰面貌。

《左传精舍志》的主体资料基本可信,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不过左丘明与楚左史倚相没有血统关系,“姓谱”部分多属伪托。从现有资料看,左丘明后人当有左、邱二姓,其中作为嫡系后裔的肥城都君邱氏宗族比较可信,其余各地左、邱两姓中的旁支后裔尚有待探讨。

清雍正三年(1725)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折叠左、邱两姓考证
《精舍志》 卷五《谱系志》“姓谱”云:“太公封于营邱?支子印遂以邱为姓。”又云:“(邱明世为鲁左史官)因以左为姓氏,其后裔?去左袭邱,隐居陶阳,复以邱为姓氏。”“世系”对改姓记载同于“姓谱”。卷四《艺文志》所收“宋祥符二年平阴令范讽重修左传精舍记”碑记亦谓“乃避新莽之乱,去左袭邱。”这些资料透露出两点信息:一是丘明当有左、邱两姓后裔,二是邱姓并非皆出丘明。

按“世系”所录,左丘明及其后人为左姓时共15代,15代中第4、8 、9 、12四代各生二子,第6代生三子,其余各代都是单传。“世系”专记嫡长子,嫡长子所生之次、庶子或许有所忽略,因此所谓单传未必就是实际上的单传,旁支当比“世系”所录更多。即以“世系”所录计算,嫡长子一支始终为一,旁支在不同时间的四代中杈出有六,六支尚会继续分杈,是两者比例至少为1:6。邱起改姓时,第4、6两代的半数旁支与嫡长子的血缘关系己隔10代左右,8、 9代两个旁支也早已出了五服。他们或许已经迁离故土,或许继续守居祖墓,前者应当继续姓左,后者也不一定全部追随邱起改姓邱氏。例如,据《大明一统志》《山东通志》《曹州府志》《曹南文献录》等方志记载,定陶一带有陶丘,或名左山,有左丘明墓及左姓居民;又据地方调查,今汉上南陶村有不少左姓居民,皆奉左丘明为远祖。邱起“隐居陶阳”当与彼两地相关,很可能正是投靠那里的旁支同宗隐居。旁支后裔迁离故土定居,起一始祖坟墓供奉并不奇怪。上述两地左姓或许就是邱起之前左氏旁支后裔,不可轻易予以否定。邱起之前旁支保留左姓,且宗族规模应该大于改为邱姓的嫡支,邱起之后嫡支改为邱姓,是左丘明当有左、邱二裔。《姓谱》所谓太公支子以邱为姓,在《风俗通义佚文·姓氏》《通志·氏族略》《姓考》等姓氏文献中查之有据,是邱姓有出于周初姜太公者;《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有邾大夫丘弱,是邱姓有出于春秋邱弱者;《风俗通义佚文·姓氏》云“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是邱姓有出于西汉丘俊者。三者皆非左丘明后裔。又据《风俗通义佚文·姓氏》,汉代有常丘、商丘、瑕丘、蛇丘、佘丘、虞丘、渠丘、葘丘、谢丘等复姓,多为后世不见,或许去复为单而成邱姓。古人依邱而居即可姓邱,是邱姓多源,不出于左丘明者多也。左姓多出于左职,左职并非仅有左史,左史并非仅有左丘明,《淮南子·览冥训》《史记·龟策列传》有商末左强,是左姓亦为多源格局。

折叠生卒年
尚若倚相、孔子、左丘明系同一代人。孔子(前551-前479)生卒年代明确,无须考证。倚相始见《左传》昭公十二年,是年即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上文《精舍志》所云倚相事即本《左传》。当时倚相随军出征,能读《三坟》等书,年龄不会少于20岁。有人研究以为,“(楚)左史应是倚相与左史老的氏称”,“晋楚左史皆系氏称,氏称源于官名”,“楚左史当来自于晋左史”,是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与栾氏一起逃奔到了楚国”。其说并非毫无根据,倘若成立,则倚相不出于齐。另据《汉书·古今人表》倚相在时序上居于丘明之后。如果左丘明确系楚左史倚相之孙,则左丘明的家世或许可以向前追溯,但文献证明两人根本没有血统关系。

而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折叠墓地故里
千百年来,史学界对左丘明的姓名及其里籍、墓地等,却多有不同见解,有说枣庄峄城人。2000年9月2日至4日肥城市举办了中国首次左丘明文化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院校近40位专家、教授、学者以及海内外丘氏宗亲代表云集肥城,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有20多件论文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根据掌握的材料认定,左丘明的墓地与故里均在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左丘明是丘(邱)氏的祖先。大会成立了左丘明文化研究会。

公元前452年前后,左丘明因病逝世。根据左丘明生前嘱托,遗体安葬于其所植银杏树“一箭之地”的都君庄东高地上,在这里可东向齐都,南顾鲁城,表达了左丘明的齐鲁情缘。有关左丘明墓的记载最早见《魏书·地形志》。言:“东平郡领县七:无盐、范、须昌、寿张、平陆、富城(汉晋属。有富城、卞城、武强城、左丘明冢) 刚。”富城遗址位于肥城市王庄镇,其疆城包括今肥城市的王庄、桃园、石横、湖屯等乡镇。《汉书人表考》也载:左丘明“葬泰安肥城县西南五十里肥河乡都君庄”。清康熙十一年《肥城县志》载:“左丘明墓在城西南五十里肥河乡都君庄正觉寺之西。”宋王去非诗《题左丘明墓》也准确说明了其位置。诗中说:“寺压古坟阙已摧,坟前古树已凋衰。未能迁寺还封树,每到都君一泪垂。”清俞正燮在《左丘明墓考》中,更依据《水经注》《魏书》《通志》《元和郡县志》《天顺一统志》等史料,力排左丘墓在东平、峄(山)、曹(县)说,认定“丘明墓依古籍在今肥城,审矣!”。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民国以前
左丘明的品行和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左丘明逝世不久,人们即将他著述过的地方称作“左传精舍”,予以保护,并代有修葺。

汉初,肥城置县伊始,就在县城兴建了“左传精舍”,并立重修碑以志。

左丘明亲手植的银杏树

汉平帝时(1-6),《左传》初立学宫。东汉建武年间(25-56),《左传》复立。

唐贞观二十一年(637),太宗李世民颁《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庙诏》,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左丘明后裔为此植槐纪念,称“谢唐槐”。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赵恒,追封左丘明为瑕丘伯【{叚才之叹}】,授其四十七代孙丘芳衣巾,以主祀事。翌年,平阴县令王讽重修“左传精舍”并立碑详述追封之事。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赵佶封左丘明为中都伯。【{中京大都}】

明洪武四年(1371)肥城知县丘明后裔丘思齐重修“左传精舍”。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朱厚璁追封左丘明为“先儒”,敕建墓门坊,并亲书“先儒之墓”。

明毅宗崇祯十五年(1642)朱由检敕封左丘明为“先贤”。肥城知县王惟精与左丘明第六十四代孙丘云特辑订《左传精舍志》。《左传精舍志》设遗像志、本传志、祠墓志、艺文志、谱系志等五卷,清乾隆六年(1741)增辑本现存于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档案馆。

清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与六十九代孙丘玉洁捐资七千余两重修县学宫、痒门,咸丰皇帝书赠“敦崇名教”,以旌表其行。袭封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启题赠“承先卫道”匾。

清雍正三年(1725),为避孔丘讳,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丘均加“邑”部为“邱”,丘明及其后裔的丘字均改写为“邱”。民初,丘氏后人闽杭清举人丘荷、台湾清进士丘逢甲认为雍正所为不公,呼吁去“邑”复“丘”,还祖先本来姓字。丘氏族人闻者纷纷响应,恢复了“丘”姓,而未闻者则仍沿用“邱”字至今。因此,丘与邱本是一姓,都是左丘明的后裔。清乾隆十六年(1751),清礼部重新确认丘明之谪孙为世袭奉祀生,并赐祭田18亩。

折叠民国以后
左丘明文化旅游区位于山东肥城石横镇衡鱼村。景区高标准、高起点修复了左丘明墓、碑、牌坊等,规模宏大,甚为壮观。主要景点有左丘明墓及左丘明文化纪念馆,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左丘明史学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011年5月20日上午,肥城市矿区中学更名为“丘明中学”揭牌仪式举行,肥城市、肥矿集团及社会各界参加了此次盛大活动。原矿中更名为“丘明中学”,体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乡贤史圣左丘明的尊崇,是弘扬左丘明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大举措。校名为国际左丘明文化研究会会长丘恩处题写。

2011年12月16日,山东省肥城市丘明中学成立“左丘明文化研究会”,当日研究会编辑并印发了第一期会刊。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来自海内外丘氏宗亲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丘明中学校长严铁军在左丘明文化研究会揭牌仪式上介绍说:“弘扬左丘明文化,就是传承先儒‘敬德、尊礼、保民、慎罚’的思想,不学习民族历史,就不能掌握民族精神;不了解左丘明文化,就不能领悟完整的国学。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左丘明文化的重担,丘明中学走在了前列,这是丘明中学的责任,更是丘明中学的光荣。”

折叠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2018年,灵台县旅游电影宣传片《灵台》: 何文珍饰左丘明。[4]

参考资料
1.左传  . 图书馆 . [2024-1-19]
2.《晏子不死君难》  . 语文网 . [2024-1-19]
3.左丘明  . 古典名著网 . [2024-1-19]
4.灵台旅游电影宣传片《灵台》主题海报首发  . 搜狐网 . [202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9: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桑田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沧海桑田,汉语成语。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例句为“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该成语出处晋代葛洪的《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联合式结构,作谓语、宾语、分句,中性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沧海桑田

外文名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拼音
cāng hǎi sāng tián

近义词
日新月异、沧桑陵谷、白云苍狗


反义词
一成不变

注音
ㄘㄤ ㄏㄞˇ ㄙㄤ ㄊㄧㄢˊ

出处
《神仙传·麻姑》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故事
3成语寓意
4成语运用
5相关拓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后人据此提炼出“沧海桑田”这则成语。 [3]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一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缓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寓意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所以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反之,气温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假如地球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洋。另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所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运用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迅速,比喻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运用示例

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

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拓展
沧海桑田油画(又名:流淌的文明)是江北一怪 武微波先生哲理绘画作品。 作品解读:中国有盘古开天地,有华夏五千年。自古有三皇五帝,炎黄开春秋。黄天、黄地、黄眼睛、黄皮肤、黄山、黄河,尽现泱泱大中华。五千年的根里有着什么样的痛苦与悲哀!

谁知?文明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修炼!谁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桑田又沧海,沧海又桑田”,生生又死死,生死又轮回。从奴隶制的死亡,到封建制的诞生也是一种文明开始。五千年中的文明不断启航。作者武微波带着极大的历史疑问创作了《沧海桑田》。

画中一棵沧桑古木,气断神在,神英之气迂回在天地之间。五千年的黄烟烤烙,已化成不杇,沉淀的涌动,溢出的精华,厚重的基因,流淌吧!这是自然的传承。该画显示出作者是一个追求理想主义者,追求那种唯美的艺术境界,他用理智的支配,用率意放纵的笔法,放浪形骸的布势,同时调动了一切自然主义手法,使画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富有感染力,极度的夸张感、惊人的想象力,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却又是虚幻的存在,将文明无形的空间,与人性想象的空间升华到思想的最高意境。[2]

参考资料
1.沧海桑田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 [2024-1-2]
2.桑田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啊  . [2024-1-2]
3.成语 〉 C字母开头的成语 〉 沧海桑田  . [202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2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9薛震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震威而怀,靡事戕戮】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李煜不朝伐之煜降江南平为震雷薄矣·震雷薄
[ 宋 ] 崔敦礼
原文
震雷蒲矣,胡蝇之营。

弥江负淮,隩天险矣。

弥曰我尽臣度,肃恭威灵。

宇宙混同,一方阻。

皇明建灵旗,下巨般。

震威而怀,靡事戕戮。

王师如翰,至则速。

风漰雷磕,奄其覆。

哀哀逆俦,维喙乞长降。

樏车青盖,朝帝乡。

妖氛杀翳,旋披攮。

膏痿腥{月奥},德泽滂。

凯旋金声,奏洋洋。

煇燿万国,俱向方。

作者介绍

崔敦礼
敦礼,河北人。字仲由,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与弟敦诗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江弥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
文庠、武庠、增生、吏员、监臣(转) 虛怀若谷 2017-11-20   |  2168阅读  |  1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1.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因此,文庠就是文秀才,武庠相当于武秀才

2.增生:“增广生员”的简称。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初定制,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廪 食。后增加人数,廪者遂称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清沿其制,而名额皆有一定,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

3.吏员是衙门中操办具体事务的人员。正式的吏员都须在吏部注册,国家给予俸禄,但有一定的任期限制。吏员任期满后,可以参加吏部的考试,合格的话,给予出身,甚至任命为官。
一般来说,一个县有吏员十余名,小县可以少至数名,大县可以多至三十余名。
吏员虽然没有品级,但也有高低之分,区别在于俸禄的多少。吏员中的首领称司吏,副首领称典吏。
虽然朝廷有规定吏员的配给人数,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所有的衙门吏员均超额,甚至达十余倍。
吏员负责具体事务的机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与承发房、架阁库。


4.监臣:地方政府长官的副职.宋代称通判.
通判这种官的权位有些特殊:论官位,通判在知州之下,仁宗以前规定,朝官充通判者,历两任即可升为知州,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改为三任方得 充知州;论职权,则通判不但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州府公事须经知州与通判签议连书方许发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与守臣通判签书施 行),而且,作为皇帝的耳目,所部官有功过及职事修废,可直接通达皇帝。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

[url=][/url]
[ zhèn ]

部首:雨笔画:15五行:水五笔:FDFE


基本解释

1. 震动 地~。~耳欲聋。威~四方。

2. 特指地震 ~源。防~棚。又连着~了几次。

3. 情绪过分激动 ~惊。~怒。

4.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见〖八卦〗。

5. 姓。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雨,辰声。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本义:雷,疾雷)


2. 同本义

震,劈历振物者。——《说文》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春秋》。孔颖达疏:“ 何休云:震,雷也。电,霆也。”。

又如:震震(雷、鼓、车、马等所发出的巨响);震厉(雷声);震霆(轰雷,响雷);震雷(响雷);震响(震雷似的响声)


3. 八卦之一。雷之象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易·说卦》。

又如:震宫(东方);震方(震位,震维。东方);震区(东方)


4. 与天子有关 。

如:震位(指东宫,即“太子之宫”);震宫(太子所住的宫殿);震业(帝王的事业);震储(皇储,太子)


5. 威势;威严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国语·周语上》

畏君之震。——《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震灼(威势极盛);震肃(因慑于威势而肃然)


6. 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

雷奔电泄,震天动地。——《水经注·河水》

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汉书·刑法志》

震惊朕师。——《书·舜典》

余威震于殊俗。——汉· 贾谊《过秦论》

内地为之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震掉(颤动);震域(地震波及的范围);震裂(物体因受震动而裂开);震主之威(指人威势极为盛大,使君王畏忌不安)


7. 震惊;惊惧;使惊惧

愿承闲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楚辞·九章·抽思》

簿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韩非子·八奸》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又如:震汗(因惊惧而颤抖出汗);震怖(惊恐);震悸(惊怖恐惧);震慑(震惧。形容极害怕)


8. 心动;激动

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国语·周语下》。

又如:震怜(动情怜恤)


9. 振兴;振奋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滞久而不震,生乃不殖。——《国语》。

又如:震奋(振作奋发);震发(奋发,奋起);震激(振作激发)


10. 怒

震于廷。——《太玄·释》。范望注:“震,怒也。”。

又如:震恚(大怒,盛怒);震扑(怒而攻打);震愤(大怒)


11. 地震

八月丁酉,南宫极震。——《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震之所在。(地震所在的方位。)——《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震中;震波;震级





辞书解释[ zhèn ]

1 髰禘。垮:髰变缭峙。《騩恖·訄恖芾》:“蹥褁樛雒,脍訄樛疥柈髰。”撌脅艬《铓攥願·晷剏简畤竩桏》:“誃碭窔雒躻丒珤窔阱忷愉,綞蒛髰丘濈,苃畲艽軳,詫蒛熬疄蓦忧韷撠惷诂。”驿謼青髰。垮:髰慱;髰攥;忧髰。

2 柸。《豈·绱涋·蓦丒蹉抩》:“鮶鮶髰寇。”

3 梕唗。《禾溽·编熗窔雒》:“偺幁鮖:‘忷倛螶,纊豶瓵鈪,筲萳冔髰蹉幏?’”《騩恖·訄恖芾》:“〔痥〕緳靻伲,伲靻苓髰。”

4 扌聟袔璮;潞粨。垮:髰茕。《騩恖·訄恖牸》:“脅倄黸雭髰,緳或雭秆,穞拋攠杍。”

5 訅“帛”。伄嵁。《禾溽·此熗熐雒》:“覗舃儣髰盻涨。”

6 枡訚蹉丘,訚蔀妶☳,岊蹳柸髰。矆妶窔蓦忒訚蹉丘,髰牸髰芾。《榈·髰》:“岊鮖:噏柸,髰。”噏,咐霆。岑鹧瑞浬柸,挻妶梕髰。

7 謼埞儣。跊 “髰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20: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庠、武庠、增生、吏员、监臣(转)
虛怀若谷 2017-11-20   |  2168阅读  |  1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1.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因此,文庠就是文秀才,武庠相当于武秀才

2.增生:“增广生员”的简称。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初定制,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廪 食。后增加人数,廪者遂称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清沿其制,而名额皆有一定,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

3.吏员是衙门中操办具体事务的人员。正式的吏员都须在吏部注册,国家给予俸禄,但有一定的任期限制。吏员任期满后,可以参加吏部的考试,合格的话,给予出身,甚至任命为官。
一般来说,一个县有吏员十余名,小县可以少至数名,大县可以多至三十余名。
吏员虽然没有品级,但也有高低之分,区别在于俸禄的多少。吏员中的首领称司吏,副首领称典吏。
虽然朝廷有规定吏员的配给人数,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所有的衙门吏员均超额,甚至达十余倍。
吏员负责具体事务的机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与承发房、架阁库。


4.监臣:地方政府长官的副职.宋代称通判.
通判这种官的权位有些特殊:论官位,通判在知州之下,仁宗以前规定,朝官充通判者,历两任即可升为知州,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改为三任方得 充知州;论职权,则通判不但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州府公事须经知州与通判签议连书方许发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与守臣通判签书施 行),而且,作为皇帝的耳目,所部官有功过及职事修废,可直接通达皇帝。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4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5: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齐文宣帝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1]。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但后期却变得暴虐无度,极尽奢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文宣帝

出生日期
529年


逝世日期
559年

主要成就
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

目录
1高洋
2人物生平
折叠编辑本段高洋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1]。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但后期却变得暴虐无度,极尽奢侈。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平二年,封太原郡公,累迁尚书左仆射。武定五年,为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继高澄之后控制了大权,时年二十岁,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食邑一万户。又进封齐王,邑十万户。后任相国,食邑二十万户,加九锡。

登基
高洋于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年仅二十一岁,为北齐显祖文宣帝。

去世
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以法驭下,并能任用杨愔等人,勤于武备,征伐四方。后来神智昏乱,猜忌残害大臣,虐杀自己的兄弟,饮酒无节制,最后因饮酒过量无法饮食。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去世,时年仅30岁,他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为显祖,太子高殷即位。武成帝曾于天统初,改其谥为景烈,庙号威宗。武平初,赵彦深执政,复帝本谥,庙号仍为显祖。

为政举措政治
高洋改革了官制,他看到地方上的官吏太多,人浮于事,又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于是他采纳一些大臣的建议,削去州、郡建制。这样,全国的官吏一下子就减少了几万人,贪污腐化现象大大减少,农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高洋还加固长城。每到农闲季节,他就调民工修长城,这对边疆的稳固起了很大的作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齐国慢慢的强盛起来。[2]

军事
高洋还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一般情况下是几千人出兵,俘虏几十万人的成果。

其他
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朝、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谓中国历史上少见年轻有为之君。可是他上位六七年后开始放荡起来,最后一年,不理朝政,由太子监国,自己或者禅修闭关,或者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今河北临漳)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三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

高洋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准确来说,高洋对人民的压迫体现着修广三台这一事件,以及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城等。

然而他却十分注重生态发展,比如:“诏限仲冬一月燎野,不得他时行火,损昆虫草木。"  ”夏四月庚午,诏诸取虾蟹蚬蛤之类,悉令停断,唯听捕鱼。乙酉,诏公私鹰鹞俱亦禁绝"[2]等。高洋后期虽然饮酒作乐,大事上不迷糊,经常大赦天下,遇到灾害年间减免受灾地区税务等。

朝政上,高洋在位期间虽然自己奢侈,但始终反对贪污,对于贪污的大臣(如高德政)处理严酷。高洋所拣选的大臣们一般都清正廉洁,对国家治理非常好。[2]

人物评价
总评

《北齐书》:“帝少有大度,志识沉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雅好吏事,测始知终,理剧处繁,终日不倦。初践大位,留心政术,以法驭下,公道为先。或有违犯宪章,虽密戚旧勋,必无容舍,内外清靖,莫不祗肃。至于军国几策,独决怀抱,规模宏远,有人君大略。又以三方鼎跱,诸夷未宾,修缮甲兵,简练士卒,左右宿卫置百保军士。每临行阵,亲当矢石,锋刃交接,唯恐前敌之不多,屡犯艰危,常致克捷。尝于东山游宴,以关陇未平,投杯震怒,召魏收于御前,立为诏书,宣示远近,将事西伐。是岁,周文帝殂,西人震恐,常为度陇之计。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连耽湎,肆行淫暴。或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以夜继昼。或袒露形体,涂傅粉黛,散发胡服,杂衣锦彩。拔刃张弓,游于市肆,勋戚之第,朝夕临幸。时乘馲驼牛驴,不施鞍勒,盛暑炎赫,隆冬酷寒,或日中暴身,去衣驰骋,从者不堪,帝居之自若。亲戚贵臣,左右近习,侍从错杂,无复差等。征集淫妪,分付从官,朝夕临视,以为娱乐。凡诸杀害,多令支解,或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河。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于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情有蒂芥,必在诛戮,诸元宗室咸加屠剿,永安、上党并致冤酷,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元景、李蒨之等皆以非罪加害。尝在晋阳以槊戏刺都督尉子耀,应手即殒。又在三台大光殿上,以锯锯都督穆嵩,遂至于死。又尝幸开府暴显家,有都督韩悊无罪,忽于众中唤出斩之。自余酷滥,不可胜纪。朝野惨憎,各怀怨毒。而素以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文武近臣,朝不谋夕。又多所营缮,百役繁兴,举国骚扰,公私劳弊。凡诸赏赉,无复节限,府藏之积,遂至空虚。自皇太后诸王及内外勋旧,愁惧危悚,计无所出。暨于末年,不能进食,唯数饮酒,曲蘖成灾,因而致毙。“[2]

《北齐书》:“高祖平定四胡,威权延世。迁邺之后,虽主器有人,号令所加,政皆自出。显祖因循鸿业,内外协从,自朝及野,群心属望。东魏之地,举世乐推,曾未期月,玄运集己。始则存心政事,风化肃然,数年之间,翕斯致治。其后纵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近世未有。飨国弗永,实由斯疾,胤嗣殄绝,固亦余殃者也。”[2]

赞曰:“天保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箓。势叶讴歌,情毁龟玉。始存政术,闻斯德音。罔遵克念,乃肆其心。穷理残虐,尽性荒淫。”

历代评价
卢思道评价:“文宣虽云外弟,少乏令名,人望所归,便见推奉。于时政有彝伦,朝多俊才。爪牙皆韩、白之伍,心腹尽良、平之俦。外静方隅,内康庶绩。主之不才,四海弗之觉也。洎乎受终文祖,燎天改物。兵强地广,国富刑清。发号施令,必师古始。信赏必罚,如有四时。年谷屡登,灾害不作。敌人窜迹,郊境无虞。天保受命,迄于五祀。黄初泰始,不能远尚。爰及中年,诞纵昏德。以万乘之贵,为长夜之饮。散发视朝,肉袒听政。手行刳剔,躬运矛?。宠狎佞谀,亲爱凡鄙。出入市廛,游走衢路。太保高隆之,佐命元功,庙廊上宰;仆射高德政,龙潜宾友,帷幄重臣;卫尉卿杜弼,硕学伟才,拔萃出类;光禄大夫元景,风流儒雅,师范士绅;或赤族见诛,或丹颈为戮。并直言窃叹,毙于谗□。自馀名士良臣,非罪遭命。淫刑以逞,不可殚言。刘曹以还,逮于僭伪,受命称帝,未有若斯之惨者也。”[3]

朱敬则评价:“文宣承父兄之资,据已成之业,屈奇不测,内刚外柔,属变起不图,祸机窃发,临事而惧,警而後行。故使逆党无遗,凶徒必尽,自得政二世,树恩百寮。”“然远迩之心,赫虎之变,爪牙夙将,帷幄旧臣,足使邻国寝谋,殊邦侧席。况属梁运道销,江淮家无(阙)周室厌关函谷封泥,故得北柔沙漠之陲,东怀辽海之际,政尚明直,时实丰盈,膏泽始流,菁英已竭。中山迫於汉献,高洋劣於魏文。但礼乐未施,冠履不假。高论王道,此实多惭。”[4]

家族成员
家世

七世祖:高隐

六世祖:高庆

五世祖:高泰

高世祖:高湖

曾祖父:高谧

祖父:高树

父亲:神武帝高欢

母亲:武明皇后娄昭君

兄弟姐妹
哥哥

高澄,北齐文襄帝,母为武明娄太后

弟弟

永安简平王高浚

平阳靖翼王高淹

彭城景思王高浟

孝昭帝(常山王)高演

上党刚肃王高涣

襄城景王高淯

武成帝(长广王)高湛

任城王高湝

高阳康穆王高湜

博陵文简王高济

华山王高凝

冯翊王高润

汉阳敬怀王高洽

姐妹

永熙皇后,高洋同母姐妹,北魏元修皇后,再嫁元韶

太原长公主,高洋同母姐妹,东魏元善见皇后,再嫁杨愔

颍川公主

义宁公主

某公主,司马消难之妻

阳翟公主

浮阳公主

东平公主

后妃
可贺敦皇后李祖娥,生废帝高殷、太原王高绍德

段昭仪,后改嫁录尚书唐邕

裴嫔,生西河王高绍仁

弘德夫人颜玉光,生陇西王高绍廉

王嫔

薛嫔

薛氏,薛嫔姐

子女
儿子

废帝 高殷

太原王 高绍德

范阳王高绍义

西河王 高绍仁

陇西王 高绍廉

女儿

义宁公主,嫁斛律武都,见《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

轶事典故
测字

测字是中国神秘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测字就是用加减汉字的笔画、拆合字体结构的方式附会人事,进而推断祸福吉凶的一种文化活动。由于测字属于预测学的范畴,关系了帝王政权或朝代的命运,因而引起了历代帝王的重视,在中国历史上对测字感兴趣的皇帝不乏其人,比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禧宗、宋高宗、朱元璋、乾隆等人都留下了与测字有关的趣闻逸事。

谈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测字皇帝,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魏武帝曹操(严格地说,曹操不算皇帝,他是在死后才被其长子曹丕追封为皇帝的),因为有关曹操测字的故事实在流传太广了。如果说曹操称得上测字四段的话,那么他比起测字九段的高洋来说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人曾计算过,从秦朝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长达二千一百多年间,传统史籍中认可的,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皇帝有二百一十二位,在这其中要推出最著名的测字皇帝就非高洋莫属了。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并没啥名气,但他却是个名副其实实的测字皇帝,其测字的技巧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令人简直难于置信的程度。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建立了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当然要给自己创建的王朝起个大吉大利的新年号,他让大臣们议一议。有人提议名叫天保,让老天爷保佑北齐万年万年万万年吧。众人齐声叫好。高洋却说道,好是好,可这“天保”两字拆开来不就是“一大人只十”吗,你们是笑我在位只有十年啊。高洋一向喜怒无常,荒淫残暴,平时他就常将煮杀人的大锅,肢解人的长锯、锉、礁等刑具摆在庭中,喝醉了酒之后,就以杀人取乐。左右大臣无故惨遭屠杀的有多人。有一次,就连丞相杨愔也差点被他用刀捅去上腹的皮。这时众大臣都吓得跪地求挠,谁知高洋却哈哈大笑说,没事,没事,这是天意,不怪你们。我有十年皇帝做就不错了。

有意思的是,高洋不但知道自己在位几年,甚至连何年何月何日要寿终正寝也晓得。有一年,高洋带着美若天仙的皇后李祖娥上泰山,在岱庙的天贶殿向老道问卦。高洋问,你看我有多少年的天子位可坐?老道不暇思索地说,三十。高洋面露喜色地对皇后说,你看,老道也说我只有十年的时间了。皇后不解道,老道不是说三十吗?高洋解释道,这三十是指十年十月十日,三个十加起来不就是三十吗。后来,高洋果然在天保(559)十年十月得了暴病,食不能下咽,饿了三天,就在十日这一天病逝。

话说侯景在梁朝作乱失败后,将传国玉玺交给侍中赵思贤让他转交自己的属下,赵思贤见侯景东山再起无望,便将玉玺送给新主子北齐南兖州刺史郭元振作为投靠的见面礼,郭元振又上交顶头上司辛术,几经周转玉玺终于落到了高洋的手中。一日,高洋问众大臣,你们说说看,为何侯景已经得到了传世玉玺结果还是保不住天子的宝座?诸臣无言以答。高洋破解道,侯景曾对他的部下说过,你们要知道我侯姓的人字旁不是作人看,要作人主看。不错,侯景确实是当上了天子,可他忘了不能光看侯姓还要同名字景连在一起看,侯景两字拆开来就是“小人百日天子”。所以他的天子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就滚下台了。我算了一下,他以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攻破建康,篡位成功,到壬申年三月十九日兵败,总共是一百二十日。而侯景在三月一日便离宫前往姑孰,刚好在宫殿只住了满百日。众臣听了无不钦佩高洋的神机妙算。

由于高洋出生年529年实际为己酉年,属鸡,所以,所谓“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应当有误。

559年高洋死后庙号由高祖而威宗由威宗而显祖。谥号由文宣而景烈,后改回文宣。

快刀斩乱麻
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他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让他们尽快理清,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受到高欢的夸奖。

暴虐无道
高洋在金銮殿上设有一口锅和一把锯,每逢喝醉了酒,必须杀人才能快乐。而他从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须从早到晚不停地杀人。宫女宦官和亲信每天都有人惨死在他的盛怒之下。最后遂由司法部门把判决死刑的囚犯,送到皇宫,供高洋杀人时之用,后来杀得太多,死囚不够供应,就把拘留所里正在审讯中的被告充数,称为“供御囚”。不但送到皇宫,即令高洋出巡时,供御囚也跟着高洋的屁股后,只要三个月不死,即作为无罪释放。当高洋幼年时,宰相高隆之对他曾经不太礼貌,现在记起前恨,下令把高隆之杀掉。忽然更恨起来,把高隆之二十多个儿子唤到马前,马鞭在马鞍上轻轻一扣,卫士群刀齐下,人头同时落地。高洋的侄女乐安公主(高澄之女)嫁给了上述右仆射崔暹的儿子。一次公主回宫,高洋问及公主的生活,公主回答说:“一家人都极尊重我,只有婆婆不怎么喜欢我。”恰好当时崔暹因病去世,高洋直接跑到崔暹家中,问崔暹的妻子李氏是否想念故去的丈夫。李氏回答说:“结发夫妻,哪会不想念呢。”高洋听了之后,默不作声地抽出佩刀,说:“既然想念,何不一起去陪他?”说完便一刀砍下李氏的头,扔到墙外。高洋非常宠爱一位歌妓出身的薛贵嫔,又跟她的姊姊私通。有一天,到她姊姊家吃酒,姊姊仗着高洋的宠爱,求高洋让她的父亲当上司徒,高洋大怒,说:“司徒是朝中的重要官职,哪是你想求便能求到的?”说完便亲自动手用锯子将她锯死。之后,高洋又怀疑薛氏跟高岳之前不清白,便用毒酒毒死了高岳,接着又砍下薛氏的头,把血淋淋的人头藏到怀里参加宴会,在宴会高潮时掏出来抛到桌子上,全席大惊失色。高洋又把她的尸体肢解,用腿骨做一个琵琶,一面弹一面唱:“佳人难再得。”出葬时,高洋跟随在后面,蓬头垢面,大声哭号。

高洋凶性发作时,对亲娘也一样看待,有一次曾把他母亲娄太后坐的小矮凳(胡床)推翻,使老太婆跌伤。又有一次他大发脾气,宣称要把母亲嫁给鲜卑家奴。高洋到岳母家,一箭射中岳母的面颊,吼叫说:“我喝醉了连亲娘都不认识,你算什么东西。”再把已满脸流血的岳母打一百鞭。高洋把平日经常规劝他的两个弟弟高浚和高涣,囚到地窖铁笼之中,高洋亲自去看他们,纵声高歌,命二人相和,二人既惧又悲,唱出歌声,声音颤抖。高洋听了,不禁流下眼泪,然后提起铁矛,向二人猛刺。卫士们群矛齐下,两个弟弟用手抓住铁矛挣扎,号哭震天,不久就被刺成一团肉酱。最后连同铁笼,一齐烧毁。高洋最后做的一件事是,把北魏帝国元姓皇族,全部屠杀,婴儿们则抛到空中,用铁矛承接,一一刺穿。

高洋的女人,只有一个没有受到他的欺侮,那就是皇后李氏。李氏是汉人,才色俱美,高洋为太原公时娶她为妻,当上皇帝后立她为皇后,高洋对后妃虽喜怒无常,厌烦了就杀掉,但对李氏却以礼相待;至于对李氏的母亲和姐姐,他就另眼相看了。一次酒后,高洋闯进岳母家中,见岳母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发起无名之火。他从随从手里拿过弓箭,一箭射中岳母的脸,并对流血如注的岳母说:“我打过母后,还没有打过你,这不公平,我还要打你一顿才好。”于是又命令手下抽了岳母一百马鞭才罢休。

李皇后的姐姐是魏亲王元昂的妻子,长得香艳迷人。高洋早就对她垂涎欲滴,于是故伎重演,借口到元昂家饮酒,酒后装疯,同李姐调情。他故意把酒洒在自己身上,让李姐为他擦拭,趁机在李姐身上摸摸捏捏。他甚至将酒吐在裆处,要李姐清理。正当李姐把手伸过去,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时,高洋突然一把把李姐抱住。元昂和李姐不受辱,面呈不快之色,高洋虽欲火中烧,却无从下手。

为了得到李姐,高洋想将她纳入宫中当三昭仪,但又怕她留恋丈夫,便心生一计,找个借口,召元昂进宫,用乱箭射死。李姐设置灵堂,祭奠元昂,高洋假装前往祭祀。欲火攻心的高洋就在元昂灵前把李姐奸污了。朝廷命官吓得从此不敢蓄美纳艳,有了美女也只送往宫中。

到了三十岁,高洋已经不能吃饭了,每天只靠几碗酒度日,最后终于死在昏醉之中。历史上,像高洋这样的淫迷狂皇帝,还是少有的。曾有人说,高洋是因为酒醉才乱性,应该说,他是借酒装疯,酒后暴露了他荒淫、残暴的本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2:40 , Processed in 0.1018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