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53回——贾府的经济收入从何而来?
韦小易
韦小易
红楼梦搬运工
​关注他
8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上次说到第51、52两回可以算作晴雯的小传,晴雯的性格被刻画地淋漓尽致,到本回自然要收住,下一次关于晴雯的事迹要到第74回了。第53回也比较特殊,这一回跟前两回不一样,人物刻画在本回不作为叙事的主要目的,这一回主要是讲了三件事儿:一、乌进孝进贡;二、贾府全家老少祭宗祠;三、过元宵节。而过元宵节在本回只是开了一个头,其主要关目都在第54回,姑且放在下一回中讲。鉴于此,今儿只讲前两件事,并且以科普为主。

我们看过《红楼梦》,当然知道贾府很富贵。换句话说,贾府很有钱。可是贾府的经济收入是从何而来呢?就靠贾政那点工资,或者逢年过节皇帝赏赐些东西根本不足以支撑贾府的运转。从乌进孝向贾府交租子的事儿上,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个七七八八。乌进孝是谁呢?贾府作为大地主阶层,手里面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而贾府的人又不可能亲自坐在地头上去经营这些土地,那怎么办?只有承包出去,找人代理。乌进孝就扮演着代理人的角色,他的职责就是监督佃户生产,催收地租,摊派劳役等事。如果拿苹果公司对比,贾府就是硅谷总部,乌进孝就是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

我们知道,过年是一个花钱较多的节日。咱作为普通老百姓尚且要购置些许物件,何况那时候的贾府。所以,乌进孝要在年前把租子交到贾府的手上。而租子不仅仅指钱,还包括很多的实物。这也是为何年底才交租子的重要原因。因为实物非常多,非常庞杂,还特别重。旧时交通很不便,通过文中贾珍和乌进孝的谈话,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贾府的庄子在今天的河北东北部或辽宁一带,距离北京是非常远的。而拉货物的车大多是骡子拉的敞车,一车也就只能装三五千斤货物。从庄子上出发到贾府大门口少说一个月,多则五六十天。而那时候又没有硬化路,路上阴晴不定,如果下一场雨,道路将极为泥泞,几乎寸步难行。那北方什么时候不下雨呢?冬天啊!所以古时候长途货运一般都在冬天进行。冬天天寒,路面冻得很硬,十分利于运输。事实上,明清两代遇到修宫殿之类大型工程,不少巨大的石料运输都是在三九天时节,往开采地到京城的路上分段不断洒水,使之结冰,然后用几十匹骡子拖着运送到施工地。另外,一些需要交纳的毛皮,都是秋冬季节才打下来的,所以年底儿交租是最为科学的选择。我们来看那一下乌进孝给贾府交的租子都是什么: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chēng)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这个单子里面包含的信息实在是太广泛了!我最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单子都选择跳过不读,后来看了一些有关清朝风俗的书,才发觉这单子太讲究了。譬如我随便提一个问题,为啥要把“鹿”罗列在第一项呢?因为鹿肉太珍贵了,体现着咱是大家族的身份。清朝皇帝直到清末,仍把赏鹿肉当作对大臣的一项重要恩典。另外,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鹿”和“禄”谐音,乌进孝作为乙方太会讨好甲方了,他的意思就是祝贾珍加官进“禄”,他决不会把“猪”列在第一项。这里面都是学问,都是文化啊。很多人都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就体现在这些细节层面上。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庄户们饲养的家畜种类繁多,打猎打渔也是庄户们的一项重要活动。既然说到了打渔,那就再说一下“鲟鳇鱼”。上面我采用的文本是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八二年以前出版的《红楼梦》中写的都是“鲟鳇鱼二百个”。“二百个”明显是错误的数据,鲟鳇鱼是一种大型鱼类,如果你看过中华鲟的图片,就知道这鱼大概的尺寸。咱也不多说,一条鱼三百斤是肯定有的。如果是二百个的话,就是六万斤,三十吨重,光这一项就得多少车来运呐,所以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 八二年以后人文社出版的《红楼梦》将其改成了“鲟鳇鱼二个”。

有人要问,这么多动物活蹦乱跳的,这咋运输?不是这样的,这个单子里除了“活鸡、鸭、鹅各二百只”之外,都是不会动的。这里说到的暹猪、汤猪、龙猪包括各种羊都是先杀了把内脏处理了冻好后才运输的。暹猪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香猪”、“乳猪”,在过去这是最好的肉猪,用米来喂养的,一般人可吃不起。龙猪是一种长毛猪,以前在农村还能见到,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瘦肉多而肥肉少。腊猪就是整扇的腊猪肉,这个咱都吃过就不多讲了。汤猪、汤羊比较特殊,为什么叫“汤猪、汤羊”呢?很简单,因为它们是专门用来做汤用的。它们在被屠宰后只处理内脏、四蹄,而不作褪毛处理。等做汤的时候,厨师临时褪毛,皮和肉一起煮。因为皮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所以能煮成浓汤,口味极佳。

我粗粗估计了一下这个单子上所有物品的重量,至少有两百吨。按照一个骡车五千斤的运载量,乌进孝进租子的车队就要有七八十辆之多,排面是很土豪的。可贾珍不这么想,他只关注乌进孝带来了多少银子,一瞅才2500两,便立马皱起眉头:

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别叫人过年了。
甲方很生气,乙方很紧张。乌进孝当即来了一场Failure Analysis Report。说是今年天儿不好,不仅多雨,还下雹子,收成实在不好。还说荣国府那边管的庄子比咱家这边多了好几倍,也不过才五千两的收益。贾珍一听这,就说起了荣国府省亲盖大观园都快把那边的钱花没了。乌进孝一听很不解,这钱难道皇帝和娘娘不给报销?在旁边的贾蓉立马说,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小金库给了我们不成,她就算有这心也作不了这主。到节间统共才赏一千两银子,够干嘛。说着,贾珍命人将乌进孝带进去,好生款待着,自己在外面吩咐将方才各物,留出供祖的来,将各样取了些,命贾蓉送过荣府里。然后自己留了家中所用的,余者派出等例来,一分一分的堆在月台下,命人将族中的子侄唤来与他们,这且不提。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九,荣宁二府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到了大年三十就该祭宗祠了。这天一大早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著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祭宗祠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也是体现了中国的礼教传统。以前很多红学家经常把《红楼梦》反封建、反礼教挂在嘴边,可是在本回,曹雪芹一笔一笔、不厌其烦地叙述祭宗祠的活动,也是在反礼教不成?不仅不反,曹雪芹还还抱着赞赏的姿态来写的,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他的这种情感。我个人是比较不认同《红楼梦》反礼教这种说法的。我们来看一下祭祀的过程: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著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文本中祭祖的过程已经讲得很清楚,谁站在什么位置,谁该干什么事都交代清楚了。我主要作一些名词解释的工作。文本中写到贾府祠堂内“上面正居中悬著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这似乎与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中祭祀先人的镜头有差异,因为我们认为供桌前都是“神主”,也就是那个写着名字的木头牌子,哪里有什么遗像。台湾红学家赵冈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想当然地认为曹雪芹描写的是满族的祭祀礼仪。首先要说,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邓云乡先生早在80年代就已经指出。

事实上,通过明朝人的笔记我们就能看到汉人在祭祀的时候也是要把先人的遗像拿出来挂到供桌前。这里所谓的“遗像”当然不是指照片,而是人物工笔画。旧时做儿女的如果经济能力允许,在父母年事渐高的时候,要找专门画神像的画师为父母画个像,裱成画轴,生前叫作“喜容”,去世后叫作“神轴”,逢年过节就要拿出挂起来祭祀一番。父母、祖父母,再远一点到曾祖父母,生前见过的,挂起遗像还可以认识,再往上就认不得了。在大家族中,分房另过,除父母、祖父母遗像外,其他曾、高祖父母的遗像都按谱系缩画在一个轴子上,祭祀时也要摆出来,这就是文中所谓的“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这不止是满族的礼仪,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有。

另外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贾母主祭”的问题,这好像也跟我们的印象不一样,祭宗祠为什么女人也要参加,并且还担任了主祭的任务?赵冈先生认为这也是满族礼俗。实在不好意思,赵冈先生又说错了。其实这是个误会。文中已经明确说到“贾敬主祭,贾赦陪祭”。之所以贾母看起来是祭祀的主导,是因为贾母年龄大,辈分最高的缘故。贾母端菜、上香的行为不是“主祭”的行为,而是“致荐”。“主妇荐馔”是完完全全汉人的礼法。

解释了这么多,看似与《红楼梦》无关,实际上也确实跟《红楼梦》关系不大,但作为一种历史常识了解一下,涨涨知识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大年三十祭祀的事情就是这样,第二天又是正月初一,贾母们又像昨儿那样,早早地就要去宫里面朝贺,回来后要再祭一遍宗祠。当然,曹雪芹肯定不会再写一遍祭祀的过程,而是一笔带过。他接下来重点要叙述元宵节是何等的热闹,从场地到家具、从桌椅到碗筷,来了一波自然主义式的描摹。那元宵节到底是怎么一个热闹法,王熙凤又在其中怎么逗别人哈哈大笑的,咱下次再表。

发布于 2020-02-01 20: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那些谐音梗,背后大有玄机,读对是真相,读错是笑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有很多“谐音”,藏着作者对故事线索的伏笔和隐喻。正确理解“谐音”梗,读书人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但是,谐音梗的套用需要谨慎,并不是什么都适用。如果凡事都用谐音解释,不但不能更好的读书,还会造成误读。

本文就讲几个正确和不正确的“谐音”,一己之言,是与不是见仁见智。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哪些是正确的谐音梗?是那些非常明确,且能够佐证的例子。

一,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真愚蠢。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真愚蠢”,是绝对不错的。

甄士隐的兴亡故事,影射了贾家败亡的真相。

所谓“真事隐”,作者通过甄士隐隐藏了《红楼梦》四个核心关键的兴亡线索。

第一,甄士隐对名利的不舍,导致他接连遭遇灾祸。

甄士隐是乡宦,就是致仕还乡的前任官员。关于他是“辞职”还乡,还是贾雨村那样被“罢官”,不得而知。这里不展开。

但甄士隐回乡后。却住在天下一等繁华,又最热闹的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的葫芦庙旁边,便注定他对繁华和权力还有留恋。

十里街,谐音势利。

仁清巷,谐音人情,认清。

葫芦庙,可作糊涂解读。

既然致仕还乡,还官场势利藕断丝连,终究难免受到灾祸牵连。甄家败亡早有伏笔。

甄士隐对势利不撒手,不甘心,就是认不清的糊涂。

甄士隐如此,从葫芦庙里走出来的贾雨村也如此,几代豪门老臣的贾家也是如此。


第二,甄士隐元宵节丢了女儿后,家破人亡

同样,林如海元宵节后送走女儿林黛玉后,家破人亡。

贾府在“三春去后诸芳尽”,也迎来败亡。

三春指迎春、探春和惜春,三姐妹有结果时,便是贾家败亡时。

三春还是探春,探春在清明左右远嫁后,贾府便败亡。

第三,甄士隐投奔岳父封肃,为其所害。

要严重注意“岳父”和“舅舅”的害处。

甄士隐的经历,预示贾府最终为王家所害。

更预示贾宝玉要小心岳母薛姨妈日后的对待。


第四,甄士隐出家而去,影射贾宝玉日后出家。

贾府抄家后,贾宝玉、薛宝钗夫妇,就如甄士隐夫妇一样结果。

至于贾雨村,被脂砚斋说成是“假语村言”,并不完全准确。

他从葫芦庙走出来,奔向十里街而去,追逐名利和繁华,所谓禄蠹就是“糊涂”,结果必然竹篮打水一场空。

葫芦庙,来自湖州的糊涂者,愚蠢也,雨村也。

贾雨村,真愚蠢也。

贾雨村罢官后汲汲营营谋求复职,更是愚蠢行为,将要一步步走向覆亡之路。

他路遇智通寺,智通就是聪明。智不通,就是愚蠢、糊涂。

看不懂“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提醒,更是愚蠢至极。

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兴亡往复,都暗示贾府沉迷权力,恋栈不去,最终导致败亡结果。


二,焦大,骄狂自大

焦大的骄狂自大,体现在他在宁国府的嚣张跋扈。

他不但骂管家赖二,更骂贾蓉和贾珍,追着贾蓉威胁“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恃功骄狂,以下犯上。

焦大更是仗势欺人,动辄焦大太爷眼睛里有谁,抬抬脚比你们头还高呢。

他年轻时,多少人受他的欺压和霸凌?

焦大者,骄狂自大!

而焦大七老八十还赖在岗位上不退休,不给后来人机会。每天吃酒骂人,宁国府能一直忍耐他,已经是宽恩。遇到个“王熙凤”早都收拾他了。

焦大影射贾府老臣尸位素餐、昏庸自大,更是赖着贪权自重,不忠不顺。

贾府最终就遇到个“王熙凤”一般的皇帝,将他们抄了家结果。


三,蒋玉菡,将玉含

戏子蒋玉菡,谐音将玉含,影射“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他背弃忠顺亲王投奔北静王,便预示贾府背弃皇帝,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结党,图谋不轨。

皇帝抄了贾家,是对四王八公老臣们行削藩夺爵,彻底消灭这群不忠不顺,拥兵挟权自重的老臣威胁。

贾宝玉送蒋玉菡的玉玦扇坠,换得北静王的茜香罗汗巾,更是个重要伏笔。

玉玦是古人重要的信物,代表“决断”之意。

汗巾是捆绑之物,暗示结党。

联系蒋玉菡背弃忠顺王,投奔北静王。预示贾府决定与北静王结党营私,彻底背弃皇帝。

以上都是正确的“谐音梗”,了解“谐音”的妙处,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伏笔和对故事的铺垫。

但除了正确的谐音,有一些谐音如果被乱用就是错误,也举几个例子。


一,贾政,假正经

贾政绝不是假正经。

贾政字存周,他与王夫人房中放着一个文王鼎,说明他以二房继承并当家主政荣国府,是像周武王以次子身份继承周文王一样合法、合规。

当然,就像周武王取代哥哥伯邑考成为继承人,历史在“合法”之上打了引号一样,贾政的主政荣国府,背后肯定有问题故事。是否兄弟阋墙,王家插手帮助女婿都不好说。

但贾政当家荣国府,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旨意,是绝对不错。否则贾府任何人也不敢私下分配和安排荣国府当家人。

贾政当家尽管力有不逮,但也是本本分分。比较贾敬、贾赦和贾珍之流,还是要正经。

且荣国府二房,最终也成为贾家破而后立的担当。宁荣二公嫡长房,都难堪大任败亡了。

贾政一妻二妾,也是贾府中最少。更没做出欺男霸女、贪财好色、违法犯纪之倒行逆施之事。对贾宝玉犯错更不姑息。

尽管难免迂腐,说其假正经断然不对。


二,青埂峰,情根

脂砚斋认为“青埂峰”是情根,就像他认为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不完全正确。起码不主要正确,只能算作一个侧面解释。

不要过度迷信脂砚斋,他首先是个读者。其次脂批出现的太晚,有争议。最后脂批未必都是一人。不同人不同认识,容易被混淆误导。

青埂峰,要对应大荒山无稽崖来看。

就像黄山顶上的飞来石旁,就是万丈悬崖。而山顶之上还有更高的莲花峰和天都峰。

《红楼梦》故事看似以“情”为主,实际讲的是兴亡和以史为鉴。

情,建立在兴亡的基础上,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就要以贾家兴亡作为解释。

宁荣二公军功起家,位极人臣,就如权力登顶,位在山巅。

权力与危机并存,贾府等于立在悬崖之侧。有了万劫不复的危机和隐忧。

“何以解忧”?杜康肯定不行。

孟子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比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三代而亡。

贾家正是富贵传家,想要避免“三代而亡”,就要走诗书传家,耕读传家之路。

“青埂峰”,“埂”为田间小路,青代表禾苗,就是耕读传家之意。

预示贾府的出路是放弃权力,耕读传家。

将“青埂”理解为情根,便失去耕读传家的意味。也与贾府兴亡伏笔割裂,更与大荒山无稽崖的权力与危机无关,不符合贾家的兴亡教训。

所以,如此谐音便不太可取。

至于大荒山,谐音大谎。无稽崖,形容无忌之类,大可不必。


三,坠儿,赘儿

坠儿这个小丫头贪财。替贾芸和小红传递时,便张口闭口要好处。

她在芦雪广(yǎn)偷了平儿的虾须镯,一点都不奇怪。

但坠儿肯定不是“赘儿”,说她累赘也根本不通。

何为坠儿?扇坠为坠儿,吊坠为坠儿。

坠儿是贾宝玉房中小丫头。

第一回茫茫大士将女娲补天石变化成一块雀卵大小的美玉,就是扇坠形象。

所以,坠儿的“坠”,预示的是通灵宝玉。

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是偷了平儿的“财”。要如何理解?

坠儿是贾宝玉房中丫头。贾宝玉是荣国府当家人贾政的继承人。

平儿是贾琏的通房丫头。贾琏是荣国公世袭将军贾赦的继承人。

原本荣国公第三代世袭,全由贾赦一人继承,未来传给贾琏。

谁想出了“意外”,导致贾赦只袭爵,也只能传爵给儿子贾琏。

贾政分去爵产荣国府,成为第三代当家人,并传位给儿子贾宝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上面写道贾政字存周时,就提到贾政尽管像周武王继承周文王一样合理合法。但“继承”背后有没有问题不好说。

贾赦字恩侯,预示他因犯错,让贾政获得继承权。贾赦袭爵还是皇帝开恩赦免的结果。

但贾赦为什么会犯错,犯了什么错?有没有人背后下手设计陷害?

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就给出了答案。

“二房‘坠儿’贾宝玉”偷了“长房贾琏”的富贵,不就暗示贾府第三代继承,是二房贾政“偷了”长房贾赦的荣国府和继承权么?

后文中秋夜,贾赦被石头绊了一跤,失足崴了脚,石头与坠儿不都是通过贾宝玉影射贾政暗算了贾赦么?

为什么贾宝玉会衔玉而生?

刨除神话说法,不就是故意设计的套路宣传贾政二房掌权天命所归么?

后来王家女儿又故技重施,弄出来金锁、冷香丸,宣传金玉良姻,更暗示贾宝玉含玉而生背后是王家搞鬼!

所以,坠儿哪里是赘儿,她影射的就是通灵宝玉那个“坠儿”。赘儿哪有这般意思呢!

另外,像“薛宝钗,雪抱财”,“蘅芜苑,恨无缘”的,也是很难说有特别隐喻,并不需要强行“谐音”。

还是那句话,谐音梗确实很有用,但不是万物皆谐音。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4-22 20:2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谐音诙谐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红楼梦文本研究员;陈道明表演解剖师
​关注他
2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的谐音诙谐

文/荞麦花开



钱锺书先生《管锥编》第一册“周易正义 一 论易之三名”:

语出双关,文蕴两意,乃诙谐之惯事,固词章所优为,义理亦有之。
又《管锥编》第一册“史记会注考证 二七 樗里子甘茂列传”:

盖即异见同,以支离归于易简,非智力高卓不能,而融会贯通之终事每发自混淆变乱之始事。论创造心理者谓之“两事相联”。俳谐之设譬为隐,机杼莫二。譬如嗢噱之最凡近者为双关语,混异义于同音,乱两字为一谈,非直“稽”而“滑”之,有类谜语之“解铃系铃”格欤?……康德尝言,解颐趣语能撮合茫无联系之观念,使千里来相会,得成配偶;让.保罗至喻之为肯作周方、成人好事而乔装神父之主婚者。
作为中国文学的珠峰,《红楼梦》一书高出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其他古典名著者,非止一端;而其一端,便是诙谐。曹公之诙谐幽默,几于无回不有。以下略撷《红楼》谐音诙谐之几例:

1.第九回: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的。因向他说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胡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了,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帐!”吓得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
按《诗经 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识字的李贵误为:“呦呦鹿鸣,荷叶浮萍。”金庸《鹿鼎记》中韦公小宝益大放厥词,误“尧舜禹汤”为“鸟生鱼汤”,引得皇帝哈哈大笑,正复其道不孤。

2.第三十三回: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凶多吉少,哪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个信,偏生没一个人来,连茗烟也不知在哪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了。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她,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她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快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呢!”
按《红楼》叙事之妙,每在张驰结合,于极惊险紧张之情节中,竟还闲情逸致,点染一二逗笑诙谐之笔,解读者之颐,缓看官之心。此段回文更有妙处:聋老婆子误听为之“跳井”、“有什么不了的事”,又正中宝玉心事——金钏儿跳井身亡——可谓哪壶不开,偏提哪壶!

3.第五十九回:

众媳妇上来笑说:“嫂子,快求姑娘们叫回那孩子罢。平姑娘来了,可就不好了。”那婆子说道:“凭你哪个平姑娘来也凭个理,没有个娘管女儿,大家管着娘的。”众人笑道:“你当是哪个平姑娘?是二奶奶屋里的平姑娘。她有情呢,说你两句,她一翻脸,嫂子你‘吃不了兜着走’!”
按此处以“凭”个理谐“平”姑娘,妙于转接。

4.第六十一回:

五儿急的便说:“那原是宝二爷屋里的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现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
按此处以“方”官谐“芳”官,“方官”、“圆官”者,“方圆”也,“规矩”也,言下之意,不管你是谁,犯了规矩,都必按规矩办你!

又按“芳—方—圆”此种谐音诙谐,实为一“体”:先以同音字谐音;然后再缀一字,为此同音字之反义——联合以收奇妙诙谐效果。此“体”再举两例:

1.第四十五回:

凤姐儿笑道:“有什么事,这么要紧?”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
2.第四十七回:

贾琏陪笑道:“见老太太玩牌,不敢惊动,不过叫媳妇出来问问。”贾母忙道:“……你媳妇和我玩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贾母也笑道:“可是,我哪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
类似第六十一回,林之孝家的以“方”谐“芳”,再缀以“方”之反义字“圆”;第四十五回,凤姐以“湿”谐“诗”,再缀以“湿”之反义字“干”;第四十七回,贾母以“抱”谐“鲍”,再缀以“抱”之反义字“背”。此三处之诙谐,其“体”其“格”,机杼同一。二月河学红楼笔法巨细靡遗,《乾隆皇帝》第三部《日落长河》第六回:

守门太监进来说道:“大同知府郝永贵——”傅恒一肚皮焦火,呼地一拍案,厉声道:“什么好永贵歹永贵?出去!”
看官试看,“郝—好—歹”,其体全同“芳—方—圆”、“诗—湿—干”、“鲍—抱—背”。《红楼梦》中还有几例,为此体之简化:

1.第二十八回:

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她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
2.第四十八回: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3.第五十二回: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她。”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她家的人来领她出去!”
按以上“宝姑娘、贝姑娘”、“雨村、风村”、“花姑娘、草姑娘”(叹服,果然晴为黛影!),可谓随手掇拾,妙于谐趣。

编辑于 2018-03-17 00: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一回:梦幻,风尘
给点阳光就灿烂
给点阳光就灿烂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关注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一回是全书的总括。

先交代此书的由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自经煅炼,通了灵性,又静极思动,便央求一僧一道将自己带往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体验一番。灵石将所经历之事刻于石上,后被空空道人看见,随从头到尾抄录下来,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题为《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当然不可能是这么来的,曹雪芹之所以这样说,可以表明故事的真实性,这是石头的亲身经历,我只是将它记录下来。

接着便写了甄士隐的故事,甄士隐的故事可以算是全书的一个梗概,后面的四大家族只不过是甄士隐家的一个放大版。

同时故事也引出了贾雨村,谐音“假语存”,表明后面的故事是有隐义的,所以曹公会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第一回里就把贾雨村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很完美了,一个封建的儒学者,自命不凡。在甄士隐家中时,见丫鬟两次回头看自己,便以为其对自己有意,内心还脑补了一场:“自以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这种想法到很符合许多直男,妹子对自己的一些无意举动,却认为是妹子对自己有意。不过故事却给了这个丫鬟一个好的结果,最后成了正室,也算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本没有的,却有了。

贾雨村作为读书人,功名确是忘不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表示自己是“金”“玉”一般具有才华的人,只是时机还未到来。甄士隐也是由眼光之人,看出了贾雨村的不凡,提供资金,让贾雨村进京赶考,但是甄士隐却没能看出贾雨村的为人,或许贾雨村代表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吧。

最后曹公借《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荣枯,这两首诗歌文学性和现实性都极强,让人读了感受到封建社会下对权势利欲的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替的图景。但是对于其中所要展现的出路,曹公也只能转向佛道之中,“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这两首诗歌所展现,不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图景吗?我们现在也还继续生活在其中,难以解脱出来,至今我们也没能寻找到答案。

发布于 2021-05-30 11:12
曹雪芹
文学
红楼梦注释(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6: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谜《红楼梦》之不是冤家不聚头
文侠书馆 2014-11-08   |  3987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解谜《红楼梦》之不是冤家不聚头 - wamoga - wamoga
  这一小节里,我要重点说说宝玉和黛玉“清虚观之行”回来后的一场“大闹”的问题。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贾母“清虚观之行”的真正目的,“灵心慧性”的黛玉岂能不知?
  那么,“清虚观之行”回来后,宝玉和黛玉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一场“宝玉砸玉”及“黛玉剪穗”的“大闹”呢?
  难道又是黛玉的“小性儿、尖酸刻薄、行动爱恼人”及“失败的性格”在作怪?
  贾母在这次宝玉和黛玉的“大闹”后说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更是令人深思。
  
  荣国府短短的几天内,出现了元妃公开的“赐端午儿节礼”之事,接着又出现了贾母浩浩荡荡的“清虚观之行”事件。贾府稍微有一点明白的人,比如贾琏心腹小厮兴儿等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当后来“尤三姐思嫁柳二郎”时,当尤二姐、尤三姐、小厮兴儿聊到宝玉时,小厮兴儿和尤二姐尤三姐说:“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妹妹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六十六回)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厮兴儿和尤氏姐妹说的话简直就是对贾母在清虚观和张道士说的话的诠释。
  
  至此,贾母的“清虚观之行”的目的已经全部实现:
  贾母在凤姐和张道士的帮助下,有力的回击了王夫人“小集团”——借元妃之手“赐端午儿节礼”——对她的尊贵地位和人格尊严的恶劣挑衅;贾母回答了她对“金玉良缘”的态度;贾母宣布了她的“木石姻缘”之心;
  贾母还借“金麒麟”的“适时”出现,让贾府年轻人积极讨论,从根本上动摇了“金玉良缘”的理论基础;指出了“金玉良缘”舆论在贾府满天飞,其本质就是一种“荒谬”。
  
  以贾母的“清虚观之行”为标志:从此以后,荣国府里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斗争,从只有少数人“心知肚明”的“地下化”变成了人人“心知肚明”的“半公开化”。
  我之所以说是“半公开化”, 是因为贾母的“清虚观之行”时,贾母还没有和荣国府“小集团”主要人物王夫人有过“直接的”或者“公开的”较量。
  直到后来王夫人完全不顾体面的露出了丑陋的真实嘴脸:王夫人用恶狠狠的“一巴掌”“撵出”并“逼死了”为自己“尽忠服务十几年”的贴身丫鬟金钏儿;王夫人用自己的月例银子“收伏”了花袭人当怡红院的“看门狗”;王夫人开始在“内闱”中“封闭”贾母。。。
  贾母和王夫人才有了“直接的”或者“公开的”较量。。。
  以贾母“两宴大观园”为标志:贾母“两宴大观园”时和王夫人的“直接的”面对面的较量,则标志着荣国府“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斗争就“完全公开化”了(后文和大家讨论)。。。
  

  我在这里要提醒各位朋友:虽然“又大又有文采的赤金点翠的金麒麟”在清虚观“适时”出现后,贾府里所有众人都知道史湘云早就有了一个“金麒麟”了,特别是贾府年轻人知道并积极讨论后,可以说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金玉良缘”的理论基础。
  黛玉是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姑娘,黛玉当然也知道“金玉良缘”确实很荒唐,黛玉也知贾母有一颗坚定的“木石姻缘”之心,黛玉也知道宝玉心中的爱情属于自己。。。
  但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只要薛姨妈还住在荣国府,只要宝钗的金锁还明晃晃的挂在脖子上,只要宝钗还没有“入宫参选”,只要王夫人的脸每天都还是这么冷冰冰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一般,而且有越来越恶劣的趋势,黛玉心中对“木石姻缘”的“终有嫌疑”(“终有嫌疑”一词出现在第四十五回)、“恐惧”“担心”和“隐痛”必定存在。
  况且,这次元妃的“赐端午儿节礼”之事,已经是更加深深的刺痛了黛玉那颗稚嫩的心了。
  元妃在黛玉心中,可不是个一般人物;元妃身上可是有着皇家之气的;元妃可是个敢于挑战贾母的人物;或者说元妃就是个比贾母更强大的人物。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黛玉清虚观回来以后,总还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就会对宝玉说:“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呢。”(第二十九回)
  “只是丢下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第三十二回)
  黛玉时常的就会对宝玉顺嘴说上这些话,其实并不稀奇。
  
  这当然不是 “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这是深藏在黛玉内心的一种真正的“痛”。
  因为“冰雪聪明”的黛玉知道:这“金玉良缘”的真相就是对着她和宝玉“宿命的爱情”来的;这“金玉良缘”本来就是对着贾母的“木石姻缘”来的;这“金玉良缘”当然也就成了黛玉心中永远的阴影和一个真正的“痛”了。
  这当然也不是可以用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解释的通的。
  因为黛玉心中的这个“痛”,不是偶然原因造成的。而是王夫人小集团多次的“蓄意”“欺负”造成的;
  元妃“赐礼”,则更是在贾府“公开的”“欺负”黛玉了。
  只要“木石姻缘”没有变成现实,或者,只要宝钗还没有出嫁,这个真正的“痛”就会在黛玉心中永久存在。
  第四十五回,潇湘馆“秋窗风雨夕”之时,宝玉冒雨来看望病中孤独的黛玉,宝玉走后,宝钗派了一个婆子给黛玉送来了“一大包上等的燕窝”,黛玉打发了婆子走后,这时作者写道:“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她有母兄;一回又想宝玉虽素昔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幔,不觉又滴下泪来。”
  这个“终有嫌疑”就是黛玉“清虚观之行”后真实的心境。
  这个“终有嫌疑”就是黛玉心中真正的、永久的“痛”。
  
  

  贾母“清虚观之行”,用那个“又大又有文采的赤金点翠的金麒麟”请出了史湘云身上的“金麒麟”,从我们读者的角度来说,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金玉良缘”的理论确实“很荒谬”。
  但我们又静心细细一想:“金玉良缘”是不是“很荒唐”“很荒谬”,从薛姨妈擎儿带女进入荣国府住下来开始,原本就是个无所谓的事了。
  或者说,宝钗这“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是“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第八回)
  或者说, “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第二十八回)等等。
  这些根本不一致的说法,都只是表象而已;都只不过是王夫人“小集团”的一个“幌子”而已。
  这些都只是属于王夫人之流的“欺人”“不自欺”的目的而已。
  他们制造并散布“金玉良缘”,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对抗贾母的“木石姻缘”和警告打击黛玉。
  
  其实,作者在宝玉宝钗“比通灵”“比金锁”的第八回里,早就题诗一首了:“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旧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体会一下作者写在这里的这首诗的内涵了。两百多年来,我们可能都没有怎么真正在意作者在此的用心良苦。
  作者在这首诗里告诉我们读者:不但“金玉良缘”是“荒唐”“荒谬”的,就是“女娲炼石”也是“荒唐”“荒谬”的。所以作者才说“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作者笔下的“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旧臭皮囊。”我认为作者甚至在告诉我们:贾宝玉生下来口中含着的那块“通灵宝玉”也是“荒唐”“荒谬”的,只是作者不让我们怀疑、不让我们讨论而已。。。
  作者笔下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我认为作者甚至试图在告诉我们读者:人生短暂,人生如梦;“人生真相”其实原本就是“荒唐”“荒谬”的;既然人生都是“荒谬”的,那么,人生“劳累奔波”所追求的、永远没有“餍足之心”的“金玉”“权势”“美色”,其本质也就是“荒唐”“荒谬”的。。。
  或许,这就是作者的那颗“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吧!
  作者“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在告诫我们大家:人生短暂;人生如梦;人生“荒唐”;人生“无奈”;人生“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所以,我们每个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决不能“只有一颗富贵心,只有一双体面眼”啊!
  特别是那些“富贵已极之人”,心中要多些“同情之心”、多些“草木之心”、多些“悲悯情怀”。。。
  

  我们说,王夫人“小集团”这“金玉良缘”背后的真相,就是贾政王夫人薛姨妈元妃他们“只有一颗富贵心”“只有一双体面眼”。他们没有一点“木石心”。
  他们根本不管“孤弱”的“草木之人”黛玉的命运和生死问题。他们时时在用恶毒阴谋的手段“蓄意”“欺负”“警告”“危害”“草木之人”黛玉。
  他们后来甚至视“草木之人”黛玉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对黛玉心生“必欲除之而后快”之心,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就因为“草木之人”黛玉妨碍了他们的“富贵心”、“金玉心”和“体面眼”。
  随着我的分析,我们将更加清楚的看清王夫人“小集团”所有人物的真实嘴脸。特别是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一对姊妹,她们可以说是没有一点人性的。。。
  至于他们用了“草木之人”黛玉的嫁妆和养命的钱来造大观园,他们可能认为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富贵之人”,他们用“草木之人”的钱就是理所当然的嘛。
  
  在作者笔下,王夫人“小集团”这些人的“只有一颗金玉心”“只有一双体面眼”确实恶毒厉害。
  在作者笔下,王夫人“小集团”这些人的“金玉心”和“体面眼”,后来是真正“红了眼”“黑了心”的。是“无情无义无人性无亲情”之极的。。。
  再后来,在作者笔下,王夫人“小集团”这些人的这些“黑心”和“红眼”已经是“没心没肺”了的,他们已经是真正变成“乌眼鸡”了的。
  这“没心没肺”和“乌眼鸡”,那就是真的要吃人了。
  那就是后来探春所说的:“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了(第七十五回)。
  那就是探春所说的:“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第七十四回)
  这就是贾府最后“轰然倒塌”的根本原因。厉害厉害!(后文再和大家讨论)
  
  我说,我们可爱的林妹妹的人生悲剧,恋爱悲剧,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而荒唐的、荒谬的“金玉良缘”理论,只不过是王夫人“小集团”的 “不自欺”“欺人”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形式罢了。
  至于黛玉是否“小性儿、尖酸刻薄、目无下尘”以及黛玉是否“性格失败”,对王夫人“小集团”来说,其实根本就是无所谓的;其实根本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宝钗当然也是早就知道“金玉良缘”是荒唐的、荒谬的。因为宝钗知道史湘云脖子上早就有一个“金麒麟”了。(第二十九回,作者笔下写道:“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按黛玉和宝玉的说法,宝钗是个“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指宝玉)生气拉了你去。。。”的人(第二十回)。
  宝钗当然知道史湘云从小和宝玉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就在贾母身边生活过几年,史湘云到贾府比她来得早。
  人家先来,她后到。就算真的有“金玉良缘”之说,按宝玉“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说法,“金玉良缘”也应该是属于人家史湘云和贾宝玉嘛。
  
  还有更加重要的两点,那就是:
  宝钗早就知道宝玉的一颗心只是属于黛玉的;宝钗早就知道贾母的态度是坚决主张“木石姻缘”并反对“金玉良缘”的。
  这就更是宝钗心中永远的“痛”了!
  
  宝钗知道“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挂着林黛玉”(第二十八回)。
  宝玉在梦中喊出的:“和尚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便说木石姻缘”。这可是宝钗亲自听到的。
  这话对宝钗来说,可谓是“惊天动地”的;也是“心惊肉跳”的。这是宝钗心中的最疼。
  
  宝钗更知道贾母的态度是主张“木石姻缘”的。
  所以,宝钗对表妹宝琴一入荣国府就得贾母人缘讨贾母欢心很是吃醋。宝钗对宝琴说“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四十九回)。
  宝钗可是这么多年在贾府千方百计的讨贾母欢心而不得啊!
  宝钗知道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儿肉”。
  所以,宝钗对黛玉说“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四十二回)。
  
  但宝钗又什么办法呢?
  我在想,宝钗假如生活在我们今天这社会,她一定毫不顾惜的摘下脖子上的“项圈金锁”,走出门外,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爱情的。
  因为对年轻人来说,爱情甚至比婚姻重要。
  
  虽然我们说,过去封建社会,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可能是“家庭政治”、“家族政治”;婚姻可能是和金钱、权势连在一起的;至于婚姻中有没有爱情,倒是无所谓的。
  甚至太多女人在结婚前和自己的男人都是没有见过面的。
  但,我们通读《红楼梦》文本,我们感觉贾府的主子却决不是一味的反对年轻人“自由恋爱”的。
  否则,贾母不管不顾的把“情窦初开”的、甚至是已经到了“钟情”“怀春”年龄的宝玉和黛玉安置在自己身边“同吃、同睡、同乐、同读书”,这个问题怎么解释?!
  
  而且,贾政王夫人他们也专门让元妃“下谕”,点名“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二十三回)
  “元妃之谕”,只是点了宝玉和宝钗的名,其中之意当然也是意味深长。
  
  但,爱情这种“心灵上的震撼”的事岂是元妃“一谕”所能够解决的吗?
  爱情是没有理由的;爱情是没有道理的;
  爱情可不是元妃的“一谕”就能够促成的。
  
  宝钗确实没有办法。
  宝钗和黛玉和三春一样,都不能走出荣国府、走出大观园。
  贾政王夫人元妃以及自己母亲都已经定下了的事,宝钗能反抗吗?当然不能。
  所以,“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第七回)“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第八回)的宝钗每天只能把个明晃晃、沉甸甸的“项圈金锁”挂在脖子上了。
  
  这也就是宝钗的人生悲剧、爱情悲剧、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所以,作者在第五回的《红楼梦十二支曲词》的【第二支终身误】里就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者笔下的这首词是以宝玉的心写的,是以宝玉的口吻写的。。。
  所以说,这也就是宝玉的人生、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关于宝钗其人,我后面还有专门的文字来和大家讨论的。
  
  

  为了叙说黛玉和宝玉“清虚观之行”回来后的那场有些“特别”的“大闹”。我啰里啰嗦的说了这么多,现在言归正传。
  我认为,宝玉和黛玉“清虚观”回来后这场“大闹”的“特别处”,就是:
  黛玉是无心闹的;宝玉却只是因为心中“宿命的爱情”太浓太深;而花袭人却是“心怀叵测”;贾母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慨叹,令人深思;凤姐的态度可圈可点;而王夫人的表现我们只能是去猜想了。。。
  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宝玉和黛玉的这场“大闹”。
  这场“大闹”,有宝玉的“砸玉”,有黛玉的“剪穗子”。。。
  
  贾母的“清虚观之行”,后来因为闹出了动静,贾府的一些“世家相与”都赶来送礼,贾母有些后悔。
  贾母说:“又不是什么正经事,我们不过闲逛逛,就想不到这礼上。没的惊动人”。
  贾母下午就回贾府了。贾母第二天就不想再去了。
  贾母后来也因为“昨日张道士提起宝玉说亲的事来,谁知宝玉一日心中不自在,回家来生气,嗔着张道士与他说了亲,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别人也并不知为什么原故;二则林黛玉昨日回家又中了暑;因此二事,贾母便执意不去了”。
  这里,我们又见贾母情真意切的“二玉心”。
  
  宝玉的“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这当然是宝玉的心事。
  你想:宝玉因为“贵人姐姐”的“赐端午儿节礼”时没有让他的和林妹妹的一样,宝玉马上质疑说:“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宝玉后来知道了事情真相,马上“愤恨”的把这个“贵人姐姐”从自己心中抹去了。
  而这次张道士当着他心爱的林妹妹及贾府众人的面“高调的给他提亲了”,而且所提之人不是林妹妹,宝玉心中对张道士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而林妹妹因为“先天生的弱”,“清虚观之行”果然是“中了暑”。但林妹妹的心境是不是也受到了张道士“高调给宝玉提亲”之事的影响呢?这事只有林妹妹自己知道了!
  
  凤姐的戏当然还是要接着演下去的。否则,凤姐真的会马上招致王夫人“小集团”的怨恨的。
  “打墙也是动土”,凤姐也正好可以真的“偷闲取乐”一回。所以凤姐自己带了人真的去看戏了。
  至于薛姨妈是不是又去看戏了?还有宝钗、三春、李纨等人是不是又去看戏了?那只有让我们大家去发挥我们的想象去猜想了。
  
  黛玉“中暑”生病了,宝玉不放心,“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得吃,不时来问”。
  宝玉心中的“宿命爱情”真实可鉴!
  而“病中”的林黛玉又担心宝玉因为她而“有个好歹”,心中不忍。
  所以黛玉对宝玉说:“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
  黛玉的话更是真心关心宝玉的,并没什么。
  而且,黛玉从入住大观园开始,经过了一些列的“被”“蓄意的欺负”,黛玉比宝玉更“心明眼亮”着呢!
  但宝玉因为张道士给他提亲的事心中不快活,宝玉以为黛玉在“奚落”他。宝玉“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了。
  宝玉对黛玉说:“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宝玉先发了脾气了。
  黛玉接着就是“条件反射”了,黛玉对宝玉冷笑了两声:“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
  不但如此,黛玉后来还加上了一句:“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杀性子。”
  黛玉的这两句话,也实在不该说。
  但黛玉也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嘴,黛玉也只是顺口的就说了出来而已。
  这就是两个年轻人“吵嘴”并“大闹”的关键所在。
  因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宝玉现在还不是完全听得懂黛玉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
  因为宝玉是个“实心人”。。。
  宝玉这次真的又要对脖子上挂着的“通灵宝玉”采取措施了。。。
  至此,两个年轻人就真的“吵闹”了起来了。

宝玉和黛玉“清虚观之行”回来的这一段“闹”,作者写的更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
  一方面,我们感觉到作者笔下的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是如此的真实厚重、情真意切。
  所以,在作者笔下:“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小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惟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
  “宝玉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以这话奚落堵噎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方可见你方知我近,不知我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
  如此看来,两个年轻人的“闹”,只是因为心中的“爱情”太浓太重,或者说,就是王蒙先生说的真正的“宿命的爱情”在他们心中作怪吧。
  
  另一方面,作者这时给我们这些读者的感觉:似乎两个年轻人的吵架,就是为了“金锁”和“通灵宝玉”之事;或者就是因为黛玉的“小性儿”。
  所以,在作者笔下:“那宝玉又听见她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咽,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玉来,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劳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宝玉见没摔碎,便回身找东西来砸。林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巴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
  这时宝玉黛玉真的是一场“大闹”了。
  比宝玉黛玉初次见面,宝玉的“摔玉”还厉害,这次宝玉居然要“砸玉”了。
  
  黛玉的心只有黛玉自己明白。
  黛玉的真心决不可能只是说那块“通灵宝玉”。所以黛玉说“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
  但宝玉是个“实心眼”,宝玉真的以为问题就是出在“金锁”和“通灵宝玉”上,宝玉认为他心爱的黛玉一直以来之所以不快活,就是因为脖子上这个“通灵宝玉”。
  所以宝玉这次是坚决要“砸玉”了。
  这就是宝玉的“砸玉”。
  
  宝玉黛玉在“潇湘馆”的这一“闹”,最先是“闹”来了宝玉的大丫鬟袭人。
  袭人紫鹃二人都在“潇湘馆”力劝宝玉和黛玉。。。
  最后,宝玉黛玉袭人紫鹃“四个人都无言对泣”。
  也就是说,宝玉黛玉的吵架此时在袭人和紫鹃的劝说下已经基本平伏了。


  但是,我不得不郑重的在此说一下袭人这时的“不怀好意之心”。
  宝玉黛玉的“大闹”在袭人和紫鹃的劝和下基本平伏后,这时袭人却又故意的“勉强向宝玉道:‘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姑娘拌嘴。’”
  袭人这时说这样的话,当然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劝架有这样劝的吗?
  为什么紫鹃这时不“勉强向宝玉”说这样的话呢?
  
  袭人这明显是在故意挑起黛玉心中的“隐痛”。
  我们说,袭人从小和宝玉黛玉一起在贾母身边长大,袭人这位“二小姐”可以说就是黛玉的“闺中密友”。
  袭人岂能不知黛玉的“个性”?袭人岂能不知宝玉黛玉两个年轻人“深深相爱着的一颗心”?袭人岂能不知黛玉“心中的痛”?袭人岂能不知黛玉的“脾性”?袭人岂能不知贾母的心思?袭人岂能不知王夫人薛姨妈的心思?。。。
  袭人可是个比宝玉“开窍”还早些的人。
  第六回,作者笔下:“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而且,袭人和宝玉“偷试云雨情”时,袭人的思想是“袭人素知贾母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无人撞见。”
  当时的袭人是没有一点“羞耻感”和“道德负罪感”的。
  当然,我认为袭人和宝玉“偷试云雨情”时有“优越感”无“道德负罪感”可以理解,毕竟袭人确实是贾母看中后给了宝玉的,袭人认为“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或许可以理解和谅解。
  但袭人与宝玉的“偷试”毕竟是不能见得人的事,“幸无人撞见”已经是很“侥幸”了,袭人心中至少应该有些“羞耻感”吧?。。。
  所以说,袭人早就已经“通人事”了,袭人是“过来人”了,袭人岂能不知宝玉和黛玉“爱的深深”?
  所以说,袭人此时如此劝架,是不怀好意的。
  
  还有,就是袭人从“元妃赐礼”中看出了未来的“宝二奶奶”可能是与黛玉无关了,袭人是决定“弃暗投明”“与时俱进”了,袭人是决定背弃“旧主子”贾母和“闺中密友”黛玉了,袭人决定投向“新主子”王夫人和“准宝二奶奶”薛宝钗了。。。
  
  因为袭人的“不怀好意”的一句话,“林黛玉听了,也不顾病,起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子来要剪。袭人紫鹃刚要夺,已经剪了几段。林黛玉哭道:‘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稀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袭人忙接了玉,道:‘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
  这就是黛玉的“剪穗”。
  这当然是袭人“多嘴”的不是了。
  我说,袭人岂止该被宝玉踢“窝心脚”一脚,袭人的这嘴更该被宝玉狠狠的打几下!
  
  类似的挑起黛玉的“心中的痛”并“条件反射”的剪宝玉手中的扇套子以及挑起湘云对黛玉有意见、闹矛盾的事,后来袭人还蓄意的干了好几次。
  袭人可恶!
  关于袭人的品性,我后面有专门的文字和大家讨论。以便让我们大家看清楚作者笔下的这个真实的袭人!
  
  


  宝玉和黛玉的这次“闹”,本来就是根本没有事或者只是一些小事,因为袭人的“别有用心”,终于“闹”得贾母和王夫人“也不知有了什么大祸,便一起进园来瞧他兄妹”,贾母和王夫人都过来了。
  这也就是袭人如此“不怀好意”的目的吧。袭人可是个“心机很重”的人。
  我们从袭人后来是“有心”的、却又是故意“含含糊糊”的到王夫人处告宝玉和黛玉的状一事可以看出,花袭人此人物“心机”确实不一般!
  宝玉和黛玉的一场“大闹”,“还是贾母过来带出宝玉,方才平服”。
  王夫人过来后,王夫人看到了宝玉黛玉的这一场“大闹”,肯定会是另外的一番感受。
  
  接着就是到了初三,薛蟠生日请客。
  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了贾府诸人。”
  作者写道:“宝玉因得罪了林黛玉,二人总未见面,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采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因而推病不去。林黛玉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本无甚大病,听见他不去,心里想:‘他是好吃酒看戏的,今儿反不去,自然是因为昨儿气着了。再不然,他见我不去,他也没心肠去。只是昨儿千不该万不该剪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带了,还得我穿了他才带。’因而心中十分后悔。”
  作者接着写道:“贾母见他两个(宝玉和黛玉)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去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得抱急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这就是贾母有名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的来由。
  这时,至尊至贵的贾母居然再次为了宝玉和黛玉“也哭了”,贾母的“木石姻缘”之心可鉴啊!
  
  我读《红楼梦》,对贾母从“清虚观之行”回来后说的这句“不是冤家不聚头”, 我总是在心中深思:
  我们说,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儿肉”,黛玉是贾母的“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第三回)。
  贾母从小把宝玉带在身边“教养”,贾母“千里迢迢”把黛玉接到身边, 贾母有心把宝玉和黛玉从小放在身边“同吃、同睡、同乐、同学习”的“四同”中长大,贾母对宝玉和黛玉这一对年轻人的“喜爱”、“疼爱”、“怜爱”——总之一句话,贾母心中所拥有的对宝玉和黛玉的“大爱”——不是用千言万语所能表达的出来的。
  宝玉和黛玉当然不是贾母的“小冤家”;贾母当然也不是宝玉和黛玉的“老冤家”。
  贾母此时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岂止就是指宝玉黛玉“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的又一次“吵架”吗?
  那么,贾母所说的“(宝玉和黛玉)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这句话又在说什么、说谁呢?
  那么,对贾母来说,宝玉和黛玉又有那些事让贾母“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呢?也就是说,宝玉和黛玉有什么事让“高贵”的贾母“天天操心”呢?
  那么,在贾府“至高无上”的贾母为什么也有无奈,也会对宝玉和黛玉这一对年轻人“天天操心”呢?
  我们的可爱的贾母啊!
  我们的“至尊至贵”的贾母啊!
  我们的心中有着“大爱情怀”的贾母啊!
  贾母心中对宝玉和黛玉这一对年轻人因为“爱的太重”所产生的“心痛”,我们能够知道吗?!
  “心痛”是一种什么感觉?!
  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有“心痛”的感觉吧!
  黛玉这个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受人欺负”的“可怜人”“草木之人”是贾母“最大的心痛”啊!
  我甚至认为,贾母之所以对宝玉如此的“喜爱”,就是因为贾母心中对黛玉爱的太深爱的太重!
  贾母心中拥有对黛玉“最伟大的母爱”啊!
  。。。。。。
  贾母的“清虚观之行”回来后,特别是宝玉“砸玉”、黛玉“剪穗”的这场“大闹”后,贾母一人独处时,一定会是想了很多很多的。。。
  当然,王夫人也会是想了很多很多的。。。
  。。。。。。
  
  贾母久经世故;贾母久经沧桑;贾母什么事没有经历过?
  贾母此时说的“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贾母的这些话,确实令我们读者深思。。。
  作者总是喜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这只有让我们读者自己去用心体会了!
  后来的实际证明,王夫人薛姨妈这一对姊妹“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她们为了“金玉良缘”,她们在荣国府真的是“闹上天去”了的。。。
  她们和贾母当然更是属于“不是冤家不聚头”的。。。
  
  我说,贾母此时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传到了王夫人和薛姨妈耳内,她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王夫人一定是会更加的“事多心烦”吧?!
  薛姨妈呢?。。。
  
  还有,贾母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传到凤姐、李纨、三春、宝钗、荣国府那些“二小姐”晴雯鸳鸯平儿袭人、那些管家婆子等人耳中,她们也都会有自己的感想的。。。
  
  当然,贾母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也传到了宝玉和黛玉这一对年轻人的耳中。
  作者这时接着写道:“这话传入宝林二人耳内。原来他二人竟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泪下。虽不曾会面,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宝玉“砸玉”,宝玉对黛玉真心痴情一片!
  黛玉“剪穗”,更是黛玉被贾政王夫人元妃多次的“蓄意”“欺负”的情感发泄!
  自从入住大观园“潇湘馆”后,黛玉心中的“苦痛”,黛玉心中多次受到“蓄意”的“恶意”的“欺负”,宝玉岂能知道?宝玉岂能完全知道?
  黛玉在贾府能找谁发泄自己心中的“苦痛”?当然只有宝玉!
  虽然黛玉“想葬掉心中的爱情之花”,但宝玉至少还是黛玉的“宝哥哥”、“宝二爷”吧!
  黛玉“剪穗”,当然还是花袭人“别有用心”的结果!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这次宝玉黛玉“吵架”的真正原因!
  我们说,至尊至贵的贾母面对元妃王夫人等人的“恶劣”的“挑衅”都已经忍无可忍了;贾母对元妃都“断不容她刁钻去了”;贾母都要起来坚决回击了。
  而我们“孤弱”的、倍受“蓄意欺负”的黛玉找一点机会,发泄一下心中的“苦痛”,就不可以吗?
  我们能说这只是黛玉的“小性儿”吗?我们能说这就是黛玉“失败的性格”吗?我们能怪黛玉就是喜欢无缘无故的哭吗?我们能怪黛玉就是喜欢无缘无故的“闹”吗?
  况且,这里还有花袭人“不怀好意”的“恶意的多嘴”!
  宝玉黛玉两人的爱情无可置疑!
  袭人却是居心叵测!
  
  宝玉后来来到了黛玉处赔礼道歉。黛玉看到宝玉,又哭了起来。
  这时作者写道:“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黛玉因又掌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黛玉在这里,又把宝玉称呼为“二爷”了。
  凤姐及时出现了,凤姐说:“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脑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有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
  凤姐把宝玉黛玉拉到了贾母身边,凤姐说:“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两年轻人在贾母凤姐的支持下,和好如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曹公写了多少年红楼故事?十年写十九年故事,回首好似百年(上)
小说红楼 2022-04-03   |  61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其实曹公写《红楼梦》到底花费了多少时间?从他写得一首诗里就可以知道。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慢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红楼梦》,期间增删五次,宇字句句都是心血凝成,这十年的辛苦创作,用心良苦,意义非同寻常。《红楼梦》写了四大家族的兴旺起落,整个看似经历了百年,可是不过仅仅十九的光阴。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细看这十九间发生的故事。

以顽石下凡历劫,贾宝玉诞生,红楼纪年开始。

红楼元年,也就是红楼梦的第一回,这一回发生的主要事件有贾宝玉诞生和贾雨村赴京。其中主要讲了讲述《红楼梦》一书的来由,宝玉和黛玉前世的因果联系,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宝玉为了体验红尘下凡历劫,黛玉愿意用一世眼泪为了还灌溉之恩亦下凡。

甄士隐梦入在太虚幻境,遇见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通灵顽石,在警幻仙子处挂号,然后下凡历劫,即荣国府贾宝玉诞生。



红楼二年,还是第一回,不过这一次讲述的重要事情是葫芦庙起大火和甄英莲(即香菱)走丢的故事。

这一章节里其实说了很多事情,甄士隐本是地方乡绅因为女儿甄英莲(香菱)走失了几番寻找不得便投奔了岳丈一家。葫芦庙失火后那么小沙弥后来便到衙门做了一个门子,也为后来贾雨村和香菱、薛家的关系做了铺垫。

红楼三年和四年,基本上发生的故事都联系在一起,主要讲述了甄士隐(即香菱的父亲)出家,甄士隐的妻子封氏主仆三人依靠父母艰难度日,依旧在寻找甄英莲(香菱)的下落。

红楼五年,仍旧发生在第一回里,讲述了贾雨村考上进士做官。贾雨村考上功名赴任,为官清正廉洁,但是持才傲物。正是因为贾雨村的性格也导致了不久之后他就被贬官。

红楼六年,发生在第二回,这年讲述了贾雨村革职,后到林如海家当家教,就是给黛玉做老师,这一年宝玉和黛玉都有了明确的年纪,黛玉五岁,宝玉六岁。

贾雨村因为持才傲物、得罪上司便被撤职,后来通过朋友帮助在林如海家当家教,偶遇好友冷子兴,一起讲述贾府和甄府的关系。今年黛玉五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所以宝玉六岁。

红楼七年,发生在第二回和第三回之间,这一年里黛玉母亲贾敏去世贾宝玉7岁贾蓉16岁(宝玉的宁国府哥哥贾珍之子、他是宝玉的侄子)贾琏娶了王熙凤两年。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

红楼八年,发生在第三回和第四回,这一年里黛玉进荣府,此时黛玉7岁,贾雨村起复乱判案子,贾兰5岁(贾宝玉去世的亲哥哥贾珠和嫂子李纨之子)。



这一年中黛玉正式来到贾府。贾雨村因为林如海和贾政的保荐,很快得到官职。上任的第一

件案子便是薛蟠为了抢夺香菱,(甄英莲)而打死当地的一个富家公子冯渊。香菱(甄士隐丢失的女儿甄英莲)的身世已经揭晓了,但是从此她和薛家也分不开了。薛蟠也按照之前的准备带着薛宝钗、薛姨妈、香菱上京。

红楼九年,发生在第四回和第九回,这一年里,宝玉梦中知道大观园中众女儿的结局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管家四年,贾蓉十八岁。宝玉和秦钟初相识(秦钟,宁府贾蓉之妻秦可卿的弟弟,和宝玉是好朋友)。宝、黛、钗齐聚贾府,宝玉和秦钟上学惹事。

宝玉跟着贾母、王夫人等到宁府做客,可是喝多了便要休息,贾蓉的妻子秦可卿便让宝玉在她的卧房安置。宝玉做了一个梦,便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有女孩子的结局。宝玉、黛玉和宝钗都来到了贾府,宝玉和黛玉跟着贾母一起住,宝钗住在梨香院。

红楼十年,从第九回到十二回,这一年里秦可卿病重(宝玉的侄儿媳妇、贾蓉之妻)林如海病重黛玉回家探亲。贾瑞中王熙凤的相思计。

秦可卿生病是很奇怪的,其中暗含着秦可卿和公公贾珍之间不正当关系败露,秦可卿难逃死亡结局。贾瑞色胆包天觊觎王熙凤,王熙凤便教训贾瑞让他吹了一夜冷风,后来贾瑞不死心王熙凤边设下相思计,贾瑞因此大病一场,得高人所赠风月宝鉴可治病,可他不遵医嘱,最后病死了。

红楼十一年,十三回到十六回,这一年讲述了秦可卿病故,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贾琏送黛玉办理林如海后事。黛玉二进荣国府,自此长住,为宝黛姻缘和后事埋下伏笔。元春封妃,贾府鼎盛。秦钟去世,秦家灭亡。

贾蓉二十岁的时候,秦可卿死了。贾蓉之父贾珍倾全力大办秦可卿的丧礼,王熙凤主持大局,展现了她极强的管家能力。王熙凤在秦可卿灵柩停在铁槛寺之际,收了老尼姑的钱办了一件坏事。贾元春封妃,贾府鼎盛。黛玉处理完林如海的丧事后,第二次来到荣国府,自此长住。

红楼十二年,从十七回到十八回,讲述了两件大事,大观园竣工、元春省亲。元春得蒙圣恩回家省亲,贾府花了海量的银子修建大观园,虽然风光无限,但是贾府被耗去大半。元春初见宝钗和黛玉,还趁机考了她们的才华,元春喜黛玉。

红楼十三年,从18回到53回,讲述了很多事。



今年,贾宝玉十三岁,薛宝钗十四岁。史湘云和贾探春年岁差不多,都比黛玉小一点,11岁左右(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贾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妹),贾芸18岁(宝玉的侄子,贾府旁支亲戚,宝玉干儿子)。

宝钗过生日宝玉参禅,而且在宴会上宝玉同时让湘云和黛玉都生气了,他自己也写了一首诗,赌气睡觉去了,后来大家都开开解已经困惑迷上参禅的他。

贾政看到孩子们做的灯谜,因丧感觉不详。宝玉黛玉第一次看《会真记》,知道青春期的懵懂是爱情。

贾芸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王熙凤哪里找到工作,喜欢宝玉的小丫头林红玉。宝钗扑蝶偶然间听到小红喜欢贾芸的秘剧密,后金蝉脱壳诬陷黛玉。

宝玉和王熙凤因马道婆施法中魔咒,后被解救,这是赵姨娘第一次严重的陷害宝玉和王熙凤。

贾府众人到太虚观打平安礁,王道士为宝玉说亲,宝黛吵架,不够也明白了彼此的真心。

这一回宝玉无意中夸宝钗像杨贵妃,结果宝钗大怒,可知宝钗选秀失败。

宝玉无意中害死金钏,贾政因为宝玉不务正业和得罪了忠顺王爷,痛打宝玉。

袭人被王夫人内定为宝玉的小妾,王夫人提升了袭人的月钱,从此袭人和其他丫头的地位都不一样了。

宝钗为宝玉秀肚兜表爱意,宝玉认定黛玉、袭人为今生最爱,宝钗第一次如果伤心,她就是宝黛爱情的第三者,宝玉心中从来没有她。

大观园诗社开启,探春是发起人,李纨自荐社长。第一社海棠诗,宝钗夺魁。第二次湘云宝钗请大家吃螃蟹宴、做菊花诗、黛玉夺魁。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畅游大观园,刘姥姥给众人带了很多欢乐,她走的时候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都给了很多东西。

贾母带着众人筹钱为王熙凤过生日,宝玉城外祭奠金钏儿。贾琏偷情被抓包,骂王熙凤打平儿,贾母主持公道,三人和好、

宝钗黛玉和解,宝钗和黛玉之间一直都是很矛盾的存在,可是这次宝钗借着探望黛玉的病,给了黛玉很多忠告,她们二人正式和解,黛玉称呼宝钗都是姐姐。

贾赦(宝玉大伯,贾母于贾代善大儿子),他非要娶贾母贴身大丫头鸳鸯,鸳鸯宁死不从。

薛蟠(宝玉姨表兄,薛姨妈之子)调戏柳湘莲被打(宝玉好友,爱客串唱戏),柳湘莲避祸远走他乡,薛蟠后出门学做生意,香菱正式进入大观园,后跟着黛玉学诗词。

薛宝琴、邢岫烟出场,她们一起住到了大观园,诗社兴旺了起来。大观园姑娘们在芦雪庵烤鹿肉、喝酒、做诗、赏红梅,湘云夺冠,后王熙凤、贾母皆参与其中。

平儿顾全宝玉面子不惩罚宝玉屋里小丫头,晴雯重病夜补雀金裘。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府最大的一次祭祖盛会。

《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年的故事,一共分为上下两篇,这篇先写到十三回,后来的章节在下一篇中更详尽的分析。想一想十年的删改只为写成一本书,曹公的认真和付出的努力让人感动又敬佩!

+关注
undefined
小说红楼
如果你也喜欢红楼梦,就让我们一起找寻其中有趣的人和故事吧!
共 968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4: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说《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之“只提琴与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
mxb08 2015-09-16   |  1622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学刊 微信号:hlmxkzzs

新朋友们点击标题下蓝色字“红楼梦学刊”关注

小提示: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庚辰本《石头记》第五十四回:贾母说:“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邓遂夫校订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认为“至”乃“与之形讹”;红研所第三版《红楼梦》已直改为“与”。其他诸本《红楼梦》此句文字,与此均异,《列藏本石头记》写作:“只须用箫合,笙笛别的一概不用”;《梦稿本》原抄作:“只须用箫管,笙笛一概不用”;蒙戚序本《石头记》为“只用箫随着,笙笛一概不用”;甲辰、程甲本《红楼梦》写为:“只用箫合,笙笛余者一概不用”。此均非作者之文笔,纯属臆改。其共同之错是删除了伴唱的主要乐器“只提琴与管箫合”之“提琴”。

提琴者,非现代西洋乐器之小提琴,而是我国的一种拉弦乐器。

清代姚燮《今乐考证》载:“《词话》:‘提琴起于明神庙间……,其制用花梨为杆,饰以象齿,而龙其首,有两弦从龙口而出,腹缀以蛇皮,加以三弦,然而较小。其外则别有鬃弦绊曲木,有似张弓。众昧其名,太仓乐师杨仲修能识古乐器,一见曰“此提琴也”。然按之少音,于是易木以竹,易蛇皮以匏,而音生焉。时昆山魏良辅善为新声,赏之甚,遂携之入洞庭,奏一月不辍,而提琴以传。’……杨仲修见周藩乐器,因创为提琴,哀弦促柱,佐以箫管,曼声和歌,缠绵凄楚,如诉如泣,听之使人神情不能自己。”明代宋直方《锁闻录》载:“其后,有杨六者,创为新乐器,名提琴,仅两弦,取生丝张小弓,贯两弦中,相轧为声,与三弦相高下。提琴既出,而三弦之声益柔曼婉畅,为江南名乐矣。”由此看来,提琴乐器在明代已经产生。《金瓶梅诃话》第三十六回插图,记海盐腔艺人演出场景,在伴奏乐器中,即有拉提琴者,形状若今之高杆板胡。“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由此看出约在明晚时提琴已用于地方戏曲伴奏。清代李渔在其《闲情偶寄》第三卷,声容部习技之丝竹篇中,对提琴的声音、伴奏作用记述颇详:“丝者,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学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种,……提琴较之弦索,形愈小而声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绝少美人之音也,春容柔媚,婉转断续,无一不屑。即使清曲不度,止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丝音之最易学者,莫过于提琴,事半功倍,悦耳娱神。”<2>从中看到,在昆曲的清唱中,有用提琴这一弓弦乐器伴唱,包曲裹调,音甚优美,“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在刘东升所写的《传统戏曲乐队中的弓弦乐器》一文中,也有几段关于提琴的描述:“明末清初人写的小说《祷杌闲评》第七回中写道:‘进忠走来问一娘是什班名,一娘道:是小苏班。……看看交冬天气,冷得早衣食无措,重整归业,买了个提琴,沿街卖唱。……一娘奉过店家酒,拿起提琴来,唱一套北曲,人人啧啧称羡……见他欢喜,又取提琴来唱了一套王西楼所做《闹元宵》。’”由此可证,用提琴伴奏昆曲是有先例的。现故宫博物馆院藏提琴一把形似蒙古族的拉弦四胡乐器。“清长88.3cm,琴筒长10.7cm,宽11.5cm,用于宫廷番部合奏乐。八方型匏器做琴筒,是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制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一提琴,形似当今之中音板胡。“清长98.8cm,琴筒面经8.3cm,原为杨大均教授所藏。明代出现的拉弦乐器,用于伴奏昆山腔戏曲,近代仍用于昆曲清唱。现已繁衍成一系列板胡类乐器,在众多梆子腔戏曲乐队中,居领衔地位,也用于民族乐队”。

《红楼梦》贾家有昆曲班,演出于私人宴集、厅堂庭院、园林水榭。昆曲以吴依软语中古方言为基础,以平上去入四声,多分阴阳,语音字声丰富,表现力强。其轻柔婉转,悠远靡曼,纤细必分,流利明晰。著名声律家沈宠绥对此洞察深刻:“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溶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所度之曲,则皆‘折梅逢使’、‘昨夜春归’诸名笔;采之传奇,则‘拜星月’、‘华阴夜静’等词。”第五十四回芳官清唱昆曲《寻梦》一折,是昆曲名剧《牡丹亭》中第十二出,与“惊梦”皆是令人咀嚼不尽的好戏。写的是丽娘游园惊梦,于梦中生情,便心怀惆怅,情思绵绵。次日再度寻梦,重游梦地,其梦中情缘,本为虚幻,再次寻梦,人去难觅,便无限留恋旧梦,如醉如痴。然梦境茫然,频生无限的惊、疑、羞、恼、悲、愁之绪……最后只身如一片秋叶,即将飘零。为如此复杂的细腻情感而设计的大段唱腔,小工调、水磨腔可谓舒徐绵邈,凄厉婉转,入情入微,移情动魄,一唱三叹,感人至深。因此在乐器伴清唱中以托腔包调,音色优美细婉,控制力度极好表现力强的乐器以和之为妙。贾母对戏曲音乐有较高的鉴赏水平,指令“只提琴与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是突出了提琴的领奏,再合以管箫,以达到“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的给人看看”的新颖优美的艺术效果。

提琴音色,正如李渔所言:“即绝少美人之音也。”,表现力极为丰富,其音高低婉柔,细润百转与浑厚低沉之箫,苍凉悲壮之管合之,真可谓配合默契以收阴阳刚柔,意境深邃,千娇百美,遐想联翩;急可为流水激于山泉,缓可如行云飘乎天外,令闻着叹为观止,真乃余音绕梁也。由是观之,只有庚辰本之文字才是曹雪芹之文笔,它本皆为臆改。

对于昆曲艺术而言,私家园林的清幽环境,为其生存提供了绝妙的演出空间,从音乐音响效果看,在清幽的环境中,非常利于小型家乐音响的传播,再配以潺潺的流水,使乐音更加清脆悦耳,悠扬婉转,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戏剧大师梅兰芳曾说:“……我想到《红楼梦》里家宴时叫十番在藕香榭演奏,说借着水音好听,的确水榭式的戏台,是有它的特点。”由此也证实曹雪芹学有丰富的戏剧知识、音乐知识。他生在词典世家,其祖父寅词曲俱工,著有《续琵琶》、杂剧《太平乐事》等作品,尤娴熟《西厢》、《牡丹亭》,且能串戏。曹雪芹受其影响,所以在《红楼梦》中写戏曲、音乐活动场面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正如庚辰本第十九回写宁府演戏,脂批在“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处评道:“形容克剥之至,戈阳腔能事毕矣!阅至此,则有如耳内喧哗、目中离乱。后文至隔墙闻‘袅晴丝’数曲,则有如魂随笛转,魄逐歌销。形容一事,一事毕真,石头是第一能手矣!”

(本文原载于《红楼梦学刊》2015年第5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被隐藏“真事”的时段划分与部分人物的寓意和影射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隐藏故事的时段划分与部分人物的寓意和影射



龍乡

原创

《红楼梦》背后隐藏的真实故事到底是用怎样的方法,怎么隐写出来的呢?




简单举一些例子:



第一回至第四回,是対大明灭亡到南明政权的概括性隐寓;



第五回里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加上香菱、袭人、晴雯的判词,是用“推背图”形式対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一百二十年的概括;



第六回至第十八回,是对1629年发生“己巳之变”至1644年满清入关、南明建立的隐写;



第十九回至第二十二回,概括性隐写的是1616年努尔哈赤反叛明朝建立后金、1643年福临登基,1644年满清入关进入北京,以及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因天花病死去;



第二十三回至三十回,隐写的内容从1644年三月十一日李自成进入寅府、三月十九日大明灭亡、四月二十二日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被汉奸吴三桂与满兵战败、至五月初二多尔衮带领满兵进入北京、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



第三十一回与三十二回,隐写南明永历时期以李定国为代表的抗清斗争;



第三十三回至三十八回,在隐寓中暗写满清取代明朝,南明开始了希望复明的抗清历史;



第三十九回至四十六回,隐写了1644年至1645年满清在对农民起义军及南明的进攻中,夺取了九曲黄河以南涉及十个省份的一百二十个左右的州府;







第四十七回,是对1628年袁崇焕承诺“五年平辽”,被崇祯皇帝任命为蓟辽督师,以及1629年发生“己巳之变”的隐写;



第四十八回与四十九回,是対南明隆武与浙东鲁王监国时期的隐写;



第五十回至第五十三回,“十首怀古谜诗”暗隐1644年至1664年南明抗清斗争的形势变化,其中以李定国、郑成功为主要代表;



第五十四回至六十一回,隐写南明抗清最终失败,正统王朝灭亡;



第六十二回至六十九回,隐写熊廷弼和毛文龙辽东抗清,及最后死于内讧;



第七十回至七十三回,隐写南明弘光时期发生的内讧,以及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



第七十四回至第七十八回,隐写南明抗清到最后时刻,随着南明郑成功、李定国于1662年五月、六月、相继病逝……



看到以上内容,有朋友就质疑:怎么会有那么多重复呢?



是的,确实有很多重复,但是在重复中角度、层面与主线又有侧重与区别,作者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但达到了“真事隐去”的效果和目的,同时,用各种笔法编织组织成了一个连贯系统的“假语村言”的表面故事。



那么,表面故事中的人物与被隐藏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设置和形成连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其中一部分人物的隐寓和影射。



1.贾宝玉:隐寓传国玉玺、皇权。书中设置”甄宝玉”这样一个人物,在于暗示“贾宝玉”有双重寓意,即代表朱明时,为“真宝玉;代表满清时为“假宝玉“。以此显示出作者只认承朱明为正统王朝。



2.林黛玉:隐寓处于“末世”的朱明王朝。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木石”为”柘”,以河南柘城为朱姓的发源地来隐指朱明。



3.薛宝钗:隐寓满清。在描述她的文字中,暗隐着发源于东北的肃慎至满清的历史。她与”假宝玉”的“金玉姻缘”,喻指满清的兴起。



4.甄士隐:既指《红楼梦》表面文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又以“甄”代指朱明,而“隐”有隐退之意,来暗喻朱明王朝的灭亡。



5.贾雨村:既指《红楼梦》的表面故事皆为假语村言,又以“假”代指满清,用“假语村言”来暗喻满清虚假、鄙陋、粗俗。



6.秦可卿:此名来自于“秦有客卿之官”。其形象隐寓朱明纵然处于内忧外患的末世甚至最终灭亡,但仍然属于从秦汉传承下来的正统王朝。



7.王熙凤:代表天启、崇祯两朝的“末世”政权,其形象中包含有魏忠贤的影子。



8.贾瑞:死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第二年,即1643年,影射皇太极(又译黄台吉)。




9.甄英莲:喻大明灭亡;香菱:喻指南明在南京建立;秋菱:南明灭亡。



10.巧姐:双重影射,一为崇祯太子朱慈烺,一为爱新觉罗.福临。



11.刘姥姥、王狗儿、板儿、青儿:隐寓满清。



12.贾珍:满清、多尔衮。



13.尤氏:尤姓出于沈姓,其继室身份,喻指从赫图阿拉迁都到沈阳,后金改名“大清”的过程。



14.贾蓉:曾率清军进攻并占领蓉城的皇太极大儿子豪格。



15.柳湘莲:袁崇焕。










16.尤二姐:熊廷弼。尤二姐的故事是対春秋时期著名艳后夏姬的演绎,以夏姬生于熊姓的发源地新郑,葬于朱姓发源地柘城,影射晚明名将熊廷弼。



17.尤三姐:皮岛主帅毛文龙。



18.贾惜春:长平公主朱媺娖。她擅长画画,“画”意为与满清划清界线。



19.贾迎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20.李纨:李自成与农民军。



21.冯渊:李自成。



22.冯紫英:李自成与农民军。



23.贾兰:隐逐鹿天下进入北京的李自成。



24.贾环:李自成。



25.赵姨娘:李自成。



26.马道婆:李自成。“马”来自“闖”,她用魇魔法暗害贾宝玉那天隐大明灭亡的三月十九日。







27.贾芸:李自成。他出场那天暗隐1644年三月十一日,农民军进入宣府。



28.卜世仁:李自成的舅舅第一代闯王高迎祥。



29.倪二:1509年正德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因其家乡廊坊灞洲离北京很近,来隐指大顺农民起义军进入宣府。



30.林红玉:李自成的大顺军。她出场那天暗隐1644年三月十二日,她接近宝玉,隐喻大顺军一步步逼近北京紫禁城。四月二十六日写她不配有玉,隐喻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二十六日撤回北京,三十日又撤出这个象征皇权的政权中心。



31.妓女云儿:降清的吴三桂。



32.司棋:权臣马士英。



33,潘又安:阉党阮大铖。



34.柳家的、柳五儿:左良玉。



35.钱槐:东林党党魁钱谦益。



36.绣橘:扬州、老阁部史可法。




37.花袭人:顺治(福临)。



38.智能儿:顺治(福临)。



39.芳官:顺治(福临)。



40.孙绍祖:豫亲玉多铎。



41.邢岫烟:何腾蛟。



42.妙玉:隆武帝朱聿键。



43.李纹:李锦(过)与忠贞营。



44.李绮:李来亨与夔东十三家。



45.薛宝琴:延平郡王郑成功。



46.晴雯:晋王李定国。



47.贾探春:鲁王监国朱以海。



48.史湘云:永历帝朱由榔。




49.史鼐、史鼎:寓意朱聿鐭、朱由榔前后称帝,使广东同时存在了两个明朝皇帝。



50.卫若兰:隐寓朱由榔的最后结局,1662年四月十五日,永历帝被吴三桂弑杀后,葬于古且兰国境内的都云卫高唐山。南明亡。



……



需要强调的是,“曹雪芹”这个名字是从明朝遗民演化而来,《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是排满悼明,而不是什么曹寅家事与子虚乌有的寅孙“曹雪芹”自叙传。

发布于 2022-07-23 16:14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赞同 8​
​6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欢迎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三个例子看红楼梦隐藏故事的时代背景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从三个事例看红楼梦隐藏故事的时代背景



文:龍乡



2021-09-01 01:57



一.贾府就是包衣曹府或江宁织造府吗?



《红楼梦》里的贾府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作为国公府邸,是荣宁二公在世时建造起来的。










主流红学专家认为,贾府即是曹府,或江宁织造府。







真的是这样吗?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写柳湘莲把呆霸王薛蟠骗出“北门”后,在一个叫“苇子坑”的地方,将其痛打了一顿。然后贾蓉找来,在“关厢”雇了一顶轿子把薛呆子抬了回去。那么这个“北门”会是什么门呢?







在全国所有能如京都或金陵一般的城市中,只北京的德胜门外,才有“苇子坑”和“关厢”这两个相邻不远的地方,由此可证明“北门”即是北京的德胜门,此处的京都也北京莫属。







第六十四回,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故事中这样写道:







“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







据曹学泰斗周汝昌考证,小花枝巷即是在德胜门内,紧挨德胜门大街西边的花枝胡同。







小花枝巷在宁荣街后二里远近,也就是说宁荣街在小花枝巷南边二里远近。那么,在花枝胡同南边的街是什么街呢?







事实是,从花枝胡同东边,顺着德胜门大街往南,除去两边几个胡同外,二里多远处,只有一条街是为地安门大街,也就是现今故宫北墙外的平安大街。而书中称这条街为宁荣街,那么,所谓的宁荣府,除了紫禁城(故宫),真的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替代了。







由此可见,宁荣二府其实是“假府”真紫禁城。











可是,作为汉军正白旗包衣奴才的曹家,在北京只有十七间半房子,就敢自称“国公府”吗?并且出于什么目的,什么逻辑,或者谁借给他的胆子,竟敢把包衣之家称作“国公府”,还以宁荣二府的“国公府”暗隐紫禁城呢?







即便是江宁织造,不但地处南京,而且也仅仅是五品衙门,与在北京的皇宫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也许专家们会说,书中写的贾府常常是很模糊的,一忽儿似乎是在京都,一忽儿似乎是在金陵,而且贾雨村还曾对冷子兴说,曾经在金陵(石头城)地界从宁荣二府的老宅路过呢,这里的宁荣府就应该是指曹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府。







那么老宅是江宁织造衙门,新宅却是北京的紫禁城,逻辑上能说得通吗?老宅只有暗指南京的紫禁城,才不会显得那么矛盾荒唐。







同时,既然将南京的紫禁城称为“老宅”,那就与明朝脱不了干系了,因为,只有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建国之初把都城设在了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把都城搬到了北京,这样,北京就成了顺天府,南京则变成了应天府。







二.书中用十五回的篇幅隐写的那个日子



从第十六回写贾元春从宫中女史“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便为起建大观园,迎接元春归省开始酝酿造势。











只因王熙凤说的“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和赵嬤嬤讲的“独他家接驾四次”,曹学专家便认为这是指康熙南巡中,与曹家掌管的江宁织造参与了四次接驾。







专家们全然不顾皇帝的庙号是绝对不能胡乱来的,把努尔哈赤你清太祖,送给清圣祖玄烨,作包衣寅孙,哪里有这个权力地位?另外,康熙六次南巡,五次去到南京,江宁织造也参与了五次接驾,与书中讲的“接驾四次”也是不相符的。







那么,这个“太祖皇帝仿舜巡”,和“独他家接驾四次”,到底在暗隐什么呢?







这就需要去看第十六回,至第三十回这十五个章回里,在暗隐一个什么日子。







因第十六回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被恩准省亲,第十七回贾府建成了归省别墅大观园,十八回元宵节之夜元春归省。







第二十二回经元春恩准,第二十三回宝玉和众姐妹于二月二十二日入住大观园。随之,就出现了《红楼梦》的重头戏:宝黛“共读西厢”和“黛玉葬花”。











书中写这一天“正当三月中浣”,自这天算起,从第二十四回,至二十五回,一天接一天地连续写了九天,在《红楼梦》中这种现象是绝无仅有的。







也就是在第九天,贾宝玉中了马道婆施的五鬼魇魔法而昏死,胸前佩戴的通灵宝玉也遭污失去了灵性。






《红楼梦》开卷即这样写道:“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可见此书就是“通灵宝玉”的自传,而“通灵宝玉”受污失去灵性,与“通灵宝玉”合体的贾宝玉被加害昏死,在书中位置是多么地重要。







那么,这天是哪一天呢?







三天后,跛脚道人和癞头和尚来为宝玉治病,又过了三十三天宝玉病情大愈,次日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此时,离宝玉中魇魔法已经过去了三十七天,反推一下,四月二十六日的三十七天前恰好是三月十九日。







历史上,1644年三月十九日,正是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之日。







因而在这十五个章回里:







以那个“三月中浣”,从黛玉葬花开始,一天接一天地连写了九天,来重点烘托暗隐这一天;











以离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三十七天,来为读者能夠确认这一天提供出一个线索;







以用魇魔法暗害贾宝玉之人为马道婆,来暗隐李自成这一天攻进北京,而“马”字正是来自闖王之“闖”;







以黛玉的生日在二月十二花朝节,来暗隐这一天,因为花朝节离明亡也是三十七天;







以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这个朱姓得姓始祖炎帝朱襄氏的生日里,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来祭奠这一天;







以二十二回里元春出的爆竹灯谜,来隐喻这一天明朝烟消云散;







以宝玉和众姊妹二月二十二日搬进大观园,与元宵节元春归省相隔也是三十七天的刻意设计,来暗隐明朝灭亡的这一天之后不久,朱由崧又回到太祖最初建都之地的南京称帝,建立了南明政权;







以“太祖皇帝仿舜巡”连系元春的归省,是在隐指福王朱由崧就是因为“这一天”,才称帝于南京,这个太祖最初的建都之地;







以“独他家接驾四次“,来暗隐“这一天”后的五月十五日,在江南建立的南明,共经历了“三帝一监国”四个政权;







以二十九回的五月初二,黛玉剪断玉穗,宝玉摔玉,暗隐随着明朝在这一天灭亡,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北京;







以第三十回,通过对五月初三薛蟠过生日的记述,来暗隐满清取代明朝,在北京建立了满清政权;







以第十九回,宝玉给黛玉讲“耗子窃香玉”的故事,对满清窃取明朝江山进行隐喻和讽刺……







总之,在第十六回至第三十回这十五个章回里,所写的一切内容,都与三月十九日有着紧密的连系。







三.1646年衡王被杀的“新闻”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中,贾政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










说的是恒王出镇青州期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恶,不足大举,因轻骑前剿。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为众贼所戮。”随之,恒王的姬妾被称为“姽婳将军”的林四娘,带领一干宫女去为恒王报仇,最后皆战死于乱军之中。







关于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年间统传很广,曾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的文集之中。而其首创者是福建晋江人陈宝钥。







陈宝钥是南明隆武二年丙(1646年)举人,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设六部官,陈宝钥被委任为协理礼官。次年因与郑成功有矛盾,惧得罪,自泉州降清。清迁陈宝钥以监司用,顺康之际在青州海防道任。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弑永历帝于云南,明统绝祀,郑成功、李定国以忧愤卒。陈宝钥降清并非心甘情愿,因此,在他赴贵州为官时,参加了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周失败后,陈宝钥再次降清,不久,辞官回归晋江。他曾有《陈绿崖诗集》传世,但因为他的诗文中有不少缅怀前朝,表彰遗民之作,从而被清廷禁毁。







就在陈宝钥任青州海防道期间,听到了永历帝和郑成功先后离世的消息,于是在1663年,永历帝、郑成功去世一周年之际,创作了林四娘的故事,以表达对前朝的缅怀之情。随后,林云铭、王士祯、陈维崧、李澄中、蒲松龄、安致远、王士碌、邱宗玉、卢见曾等明朝遗民们,争相对林四娘的故事进行了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改编,暗中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











《红楼梦》里在引用这个故事时,同样也进行了改动,其中明显的是把“衡王”写成了“恒王”。







衡王作为明朝被分封到青州的藩王,共经历了七世,前六世衡王皆为自然死亡,唯独第七世末代衡王朱由棷于1644年投降了满清。但满清并没有放过他,于顺治三年(1646年)借口朱由棷家人造反,先是软禁,随后将其杀害。







可见,书中写的“黄巾”“赤眉”只是一种模糊障眼之法,“意为犬羊之恶”表达的才是真意,因为“犬羊”在历史习惯中,是对入侵之敌的蔑称。而衡王朱由棷为顺治帝所杀,当然是在骂顺治满清为“犬羊”了。







书中又写道:







“大家听见这新闻,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婳词》,以志其(林四娘)忠义。”







这里既然说,1646年顺治杀害衡王的事件为“新闻”,那不就足以证明了《红楼梦》中被“真事隐去”的故事背景是在明末清初吗?







小结



从上边三个例证可以看出,《红楼梦》表面写的是“家”,隐藏在背后的是“国”,即“以家喻国”。







从多章回、大篇幅地暗隐“三月十九日”,从暗写发生在1646年的故事的故事为新闻,以及骂顺治和满清为“犬羊众贼”,可以看出“真事隐去”的故事背景,是在明末清初的王朝更迭之际。也证明了书中充满着排斥满清、凭吊朱明的思想情绪。







只因为在开卷的楔子中有“曹雪芹”,在第十六回有“独他家接驾四次”这十个字,曹学专家就认为,全书七十多万文字中,其它皆是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唯独“曹雪芹”和“独他家接驾四次”这十个字,是“假事隐去、真语存焉”?







不应该被忽略的是,《红楼梦》出现在有史以来,最严酷的文字狱时期,作者敢在书中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勇气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难道说,子虚乌有的寅孙“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和披阅十则,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当写到“曹雪芹”和“独他家接驾四次”之时,耳边就会出现一个声嘶力竭的声音在高声喊他:







曹雪芹、曹雪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几百年后的那群伟大的曹学专家的灵魂,已经附在了你的身上,冲破“真隐假存”的桎梏,把自己真名“曹雪芹”,和“独他家接驾四次”这十个字,都实话实说地写在那七十三万字的“假语存焉”之中吧。

发布于 2022-06-24 08: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6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读红楼梦方法 + 哪个版本比较好?+ 红楼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 走进书中,参与场景,才能看出问题和妙处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7】



3. 读红楼梦,方法总结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认为明末清初的大方向没错,没法用巧合来解释这些,而且这么多证据能够相互验证,所以说我们走近了红楼,但还没能进入红楼大门。跨进门后则琳琅满目,几十上百个人物纷至沓来,各种事件都隐在其中难解难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所以要边看边积累总结方法,才能在后面的分析中逐步改进,不致迷失。别的领域如不讲求方法我不知会怎样,在软件工程中,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支撑,将会一塌糊涂,甚至团队成员之间无法合作进展。

因我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二十多年,从程序员到系统分析师,尤其是后来十多年工作就是分析软件系统,也许在读红楼梦时自觉不自觉地用了程序逻辑和软件分析的一些方法。毕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职业习惯,如同我一个警察朋友,请我上车时,不是常规的用手护车门顶,而是摁我脑袋塞进去。

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网上有很多介绍,不用我赘述。

我是按甲戌、庚辰、己卯本的优先次序,这几个版本相互参照读。

注意:现在有些印刷的版本,对红楼作者故意写错的字,编辑们兢兢业业地给修订了。如果您不幸读的是修订正确的版本,那很多问题您发现不了,很多线索就看不到了,所以尽量看保持了原貌的版本。有条件的话,看手抄本的影印版或电子图片,效果最好。比如:


相信我,看这页图片,对比普通的简体印刷本这页的内容,你接收到的信息和思考判断绝对不一样。

比如,你新拿到一本红楼梦,可检查如下两个地方:

第2回末尾:“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是否被改为“次名贾琏”?长子贾琏叫二爷,才有助于分析文字辈和玉字辈弟兄们之间的关系。

第6回,刘姥姥刚进凤姐堂屋:“使人头悬目眩”,是否被改成了“头晕目眩”等其它字?李自成进京,使崇祯头悬吊死。作者惯用画家三染法,此为刘姥姥一进贾府;第二次进贾府直接睡到宝玉床上了,表示染指皇权;后面还会有刘姥姥三进贾府,黛玉就“玉带林中挂”了。

如果你拿到的红楼梦版本,这两个地方都被改了,这本书扔掉,看之有害无益,只会把你引到沟里,你要据此跟别人讨论红楼梦,则不在同一个基础上。

3.1 走进书中参与进来
读红楼梦不能只作为一个旁观者!

窗前灯下,一书在手,灯光之下,目光所聚,便是我的红楼世界,外面那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就跟我没关系了,老婆叫都可以不答应(放心吧,老婆看你专心读书没出去乱搞,一定不会为难你的)。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沉醉书中只看到美女、骷髅,一定要走进红楼场景,把作者和自己放入镜头中,哪些话是作者旁白,哪些话是作者对我说的,别觉得在说别人,跟我没关系,其实作者一直在跟读者说话。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书上文字是作者写给读者看的,看书就是作者在跟读者说话”,而是红楼梦这书中的很多话,就是作者直接说给读者的话,我们拿宝玉生日举例:

香菱情解石榴裙那回,香菱新裙子“贜”了,宝玉拿着并蒂菱过来斗草,香菱说“你瞧瞧这裙子”,你有没有瞧香菱的裙子?瞧出什么来了?这里边“藏”了石榴裙的线索,而且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杨贵妃典故。“你瞧瞧这裙子”不是说给宝玉,是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让读者注意瞧香菱的裙子。

香菱换了裙子,见宝玉蹲在地下埋花,香菱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这又叫做什么?”是香菱提醒读者的话,注意看宝玉在干什么?这里面有谜。“你惯会鬼鬼祟祟”是香菱说作者的话,作者总是鬼鬼祟祟的,又在这里揭露香菱身份呢。你看,在这出戏里,作者、读者都在场。

在这之前,宝玉有个奇怪的举动:扔下一堆小姐,亲自跑回怡红院找芳官去了,不会派一个丫鬟去找吗?见芳官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快别睡觉”,也是说读者别睡觉,仔细看,这里有重要信息透露。

书中类似的话很多,比如看到“你留神看”、“宝玉留神看”之类的话,读者就要听懂“这是作者说给我的话”,要留神看。作者特意拿宝玉举了个例子:

第8回宝玉黛玉初探宝钗,宝玉因吃冷酒听宝钗劝,恰逢紫鹃让雪雁送小手炉来,黛玉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懂了,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是黛玉借此奚落他,宝钗当然也听懂了,我们读者也都看懂了,但薛姨妈就没看懂。其实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话,你都看懂了吗?如果跟薛姨妈一样没看懂,就类似这里,体味不到妙处,也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点击下一个:为什么贾政说不是奶奶的脚臓?却藏了什么?谁才是舔老婆脚的人?+ 贾瑞为什么字“天祥”?+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秘密?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21:05 , Processed in 0.0738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