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红楼梦方法:故意写错,异常提醒,重复强调,关键字法 + 满、明、雪、月、金、木、水、火等关键字,是读红楼梦的钥匙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9】



3.2 我被绑架了怎么办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不能有话直说的问题,但作者要想方设法让读者看懂反面写的意思。可用绑架来举例模拟,假如我被一群憨匪绑架了,之所以说憨匪,是我发现这帮家伙悍虽有余,但脑子不大灵光,我就要想办法把信息透露给亲友。亲友电话打来,绑匪让我接,但在旁监听,那我怎样说话,能把信息透露给亲友,又让绑匪注意不到,不会把我撕票。这种情况,跟红楼梦有些类似。

3.2.1 故意错
故意说错话,让亲友觉得不对劲儿,甚至在错话中透露关键信息。错误是很有效的提醒,比如我说我跟蔡元培在吃饭(知道蔡元培的人不会当绑匪吧?否则我死定了),亲友会一下子感觉到有问题了。

比如宝玉生日,香菱的新裙子“贜”了,把臓写错,让读者意识到这里可能“藏”了什么,然后仔细去看上下文,去发现秘密。

比如在大家玩射覆游戏时,把“射、覆”二字故意写反,太明显了,让读者意识到“两射一覆”说的其实是前一个射覆,从而解密。

再如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多次错写成“花气袭人知昼暖”。昼暖、玉生烟:太明显了,差不多说白了。

这是字面上的,还有一些事理方面的错误,比如贾敬过寿,贾蓉把贾赦、贾政称呼老爷,却把贾敬称太爷,就是明显的错误。

宝玉生日,同时出现牡丹花、芍药花、并蒂菱花,这有违常识,读者知道这些不可能同时开花,那么一定藏了作者不能明说的秘密。

3.2.2 不正常
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见得是错误,但对这个人来说是反常的言行,或者对这件事来说出现了异常情况。

比如我在电话中说我在青楼,可亲友都知道我只看红楼,从不去青楼,马上会意识到有问题了。

比如贾政居然讲下流笑话了,说舔老婆的脚,还说不是奶奶的脚贜,是月饼馅子有些作酸,那就要仔细看是怎么回事。

比如宝玉,平时不说脏话,有一天大骂“反叛肏的!”那就要思考:作者骂的是谁?是不是跟当面的薛蟠有关?反面有什么事情?

比如凤姐,不识字,出自王家那样的名门,却不识字,要引起注意。这个不识字的人,却有“学名”王熙凤,那就更要引起思考了:“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有一天这人又突然认字了,拿着司棋表弟的情书念,那里面一定藏了秘密!

贾环说个谜语,谜底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一次俩谜底,这就是异常,好好猜吧。

黛玉、湘云中秋夜联诗,妙玉突然出现,这也是异常现象。

宝玉生日,吃丫头饭。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这都是异常。

首先要意识到异常,然后在上下文里仔细看,再思考各种线索。

3.2.3 重复强调
在电话中,我会把重要的字词重复两三遍,以引起亲友的注意。这是很常规的方式,我们平时的谈话中,如果把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多次重复,对方也能听出强调之意。

比如26回,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在窗外听到,问:“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既重复强调,又问读者为什么?

第一次写蘅芜苑:“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重复出现四个“清”,但绑匪感觉不到在说“清”。

有个叫蕙香的小丫头,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

重复是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发现的方式,只要看到重复,在上下文里仔细看看,思考一下作者有没有在强调什么。

3.2.4 关键字法
如果我要给家人透露鸡窝里藏了金条和重要东西,我会在电话中把“鸡”作为一个关键字,结合错误、异常,并两次三番重复“鸡”,把这个关键信息传递给家人。

家人在听到我引起注意的话时,要在我看似平常自然的话语中,把关键字识别出来,这有一定难度。识别关键字比找重复难多了。

比如第一回介绍黛玉:绛珠草一株。绛,红色系是朱,珠、株都读朱,五个字里三个“朱”,是用重复告诉读者“朱”这个关键字。

比如顽童闹学堂,宝玉问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是问姓金的来历,茗烟答:“他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要识别出“东胡”这个关键字,需要跳脱出句子本意的局限,从文句中抓取到嵌在其中的关键字。其后写道“他母亲胡氏”,“胡”这个关键字易认。

对比: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能够识别出满、明是关键字,而雪、月作为满、明二字的载体,在满、明因为太露不宜直接用时,雪、月也成为关键字。还有雪、林,明显代表薛宝钗、林黛玉,作为二人的代表关键字,雪还作为薛家的代表关键字,“丰年好大雪”代表薛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第五回红楼梦曲的结尾,也是《红楼梦》这本书的结果,是指大地归了薛家,没看到“雪”啊?您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都“白茫茫”了,还看不到雪!

识别关键字的时候,要想到尽量多的可能性,然后在多种可能性中去筛选,不怕选不到只怕想不到,而且要超出这段文字的本意去想。因为我在电话中要让家人听懂,还要防止绑匪听出来,所以往往不是表面说的意思,具有隐蔽性。比如把“东胡”说成“东胡同子”里住的一个人。

在“纵有千年铁门檻,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里,要能识别出“一鑑”,有一个前提,得先知道这是谁的名号,需要一些基础知识。

湘云中秋夜联诗,“庭烟剑夕棔”,用错字来强调关键字“棔”,通过湘云一大堆的解释,和“查一查”的提醒,读者明显能意识到,这些都是在说“棔”这个关键字。

宝玉说:“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这个关键信息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玉生烟”这样的事件,或者诗句,识别时需要联系到诗。

再如妙玉请吃茶,“瓟、犀”两个关键字,需要仔细对比分析,还要结合诗经,才能识别出来。

我们把关键字分为两种:

一是瓟、胡虏、满、明、雪、月、金、木这种贯穿于全书的关键字,要重点识别,必须识别出来,能作为解密其他人、其它事的线索。比如贾母丫鬟金鸳鸯,根据姓金可怀疑此人后来投降满清做了汉奸,然后注意到其它很多线索,经过综合求证,最后确定此人确是汉奸。所以这类关键字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在后面尽量都总结出来。

二是犀、棔、一鑑这种,只在这个局部,揭示某个人、某件事的关键字,要在遇到后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即便没识别出来,影响也不大,比如棔字,没识别出来也只影响到认出丛帝,而其它很多线索照样可以让读者认出湘云是太子。

注意:对关键字识别的结果,先仅作为怀疑,不能认定为证据,要与其它地方多处验证,方能确定为线索或证据。否则就是识别了错误的关键字,曲解了作者的意思。注意避免但凭己意,瞎猜乱解。



点击下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什么意思?+ 读红楼梦方法:谐音法,接茬法,射覆法,预演法,看似说此实则说彼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3: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梦写作的好处?空间时间可穿越:写反面人物故事 + 红楼梦版本问题?+ 红楼梦中诗词文字、用具器物等考证问题?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38】



用梦境写作的好处是,书中可以出现关公战岳飞,然后关公和岳飞在亭中煮酒论英雄。这时注意:关公必须知道宋朝的事,他得知道岳飞的皇帝是谁,这昏君要杀岳飞,必须知道岳飞的敌人是女真的金兵,然后还和岳飞边饮边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然后把栏杆拍遍。关公必须知道靖康之难和《满江红》等等这些事,否则这哥儿俩在一起聊什么呀?

但在时空穿越中也有规则:比如颜良文丑,岳飞不能杀,过关斩将水淹七军的还是关羽。岳飞关羽可以在大观园住隔壁,颜良文丑可能扮演成丫鬟,编个花篮送个手帕啥的,在路上碰到岳飞摇摇地走来,相互打招呼都不是问题,甚至岳飞会和才留头(暂时留着头,不久就被关羽砍了)的小丫头文丑开玩笑:“长得这么丑,还跑出来吓人!”但岳飞不会杀了文丑。

关羽斩杀颜良的情节,也不是纵马扬刀的战场,可能是颜良插个草标在一个谐音为头或首的东西上,同倾城倾国的关羽玩,比如斗草之类的游戏,亦或是头上粘了一根草,插标卖首。说关羽倾城倾国,一点不冤枉他,倾了荆州城,也葬送了蜀国。武侯的战略长期规划是:“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荆州重要到只能交给蜀主二弟,可关羽急功近利,不顾大局,逞能南攻,丢了荆州丢了命,打乱了蜀国的全盘计划。想想看,刘备的几十万复仇大军(天下震动),如果加上关羽的几万虎狼之师(威震华夏),谁与争锋!且荆州是主攻之师,兵员物资顺流而下何等便捷!两路大军同时出击是什么效果!历史可能就被改写了。另外,作者想要提醒读者,会把形容美貌的“倾国倾城”这个成语,故意写为“倾城倾国”,不注意的读者也看不出来,而细心的读者会把这作为“关羽倾城,导致倾国”的一个线索。

但有一点应注意:如果说关羽倾城倾国,对蜀汉衰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只是作者的看法,不一定跟官方记录相符,在官方资料中对关羽的总结,可能只是大意失荆州、忠烈、义薄云天等常规颂扬。到了清朝,既要抬出一个英雄做榜样,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崇拜需求,又要让汉人淡忘对北方胡虏的民族仇恨。往前数,明朝的英雄不是打满清就是打蒙古,宋朝岳飞打的正是满清的祖先,杨业打的是契丹,唐朝也不行啊,李靖打突厥,郭子仪打的还是胡人安禄山,五胡乱华南北朝更不行了,然后就数到三国了,加上努尔哈赤没文化,就爱读个三国演义,像宝钗说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读三国演义甚至知道张飞字翼德,那当然算是读书人家啦。得,就关羽吧,满汉两方肯定都没意见,就把关羽抬出来了。所以清朝有意拔高关羽来压倒华夏群星璀璨的民族英雄,甚至把关公抬高到了明显不合适的程度:雍正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还不算完,在北京阜成门内的历代帝王庙里,居然为关羽单独建庙,成为奇特的庙中庙,至今仍存。这就是历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读红楼梦在找历史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打扮失真的常态,各种打扮都是各利益集团有目的而为之,所以要找到原版的关羽形象,而不是升级版的关羽,或者降级版的岳飞,既要尽可能还原真相,又要设身处地靠近作者的思路和立场,否则可能完全认错人了。

这是《红楼梦》,不是《三国演义》,不能出现水淹七军、尸积如山的场景,大不了是:丫头玉金(于禁)捧着象棋盒,又和晴雯说笑,不防被关羽碰翻了盒子,棋子撒了一地,七个兵卒棋子落入亭外池中,然后关羽说了一句指桑骂槐的话,于是大家都笑了。

作者在修订时怕太明显,七个兵掉在池子里,不就是水淹七军嘛,恐怕躲不过文字狱,所以把“七个兵卒棋子”改为“几个棋子”。在后续修订过程中,觉得几个棋子落入池中,太正常了,又怕读者看不出这里暗藏的信息,这书不就白写了吗?于是又把“几个棋子”改为“七个棋子”。如此之类经过多次修订,这书就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纠葛,再加上抄写的讹误,版本就更混乱了。

作者死后整个儿事儿就乱套了,没人能说清不同版本的情况,也没人能说清这书里倾城倾国的关羽和弱柳扶风的岳飞跟一群女孩子吃酒吟诗斗草下棋是在写什么,众说纷纭。后来有个叫蔡元的专家说,这书写的是靖康国难、宋金战争,有个叫胡舌的专家马上表示反对,说我用多么科学的考证方法,经过怎么严密的考证,这书写的是成吉思汗的伟大帝国,有个叫郭靖的傻子练成了盖世武功,被他的义弟拖雷在攻打襄阳城时灭了全家的悲剧。

出于对胡专家的博学和文坛领袖地位的尊重,后来的人们都沿着这条路越走越深,更有人考证出了《武穆遗书》确实存在,被郭靖得到了,郭靖还据此活捉了成吉思汗的两个王子,在某时某地,证据确凿。有人考证出跟关羽比武的神箭黄忠,就是蒙古名将哲别,“哲别”在蒙古语中就是“箭”的意思。有人提出,书中出现过关羽吟唱《满江红》的诗句,所以赵构皇帝之前应直接排除掉。有人更是从元朝的各种历史文献中,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书里写的只能是元朝,确切说是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

更有非常精深的专家从书中用具器物等方面考证,比如关羽既然跟岳飞下象棋,就从象棋考证,结果大致如下:《楚辞》中已有象棋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但当时的象棋,每方只有六个棋子。到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棋盘由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到宋代,中国象棋才定型,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还增加了“士、象”……煌煌高论,引经据典,句句实证,不容反驳。最后的结论是,此书背景肯定在宋代以后,唐朝之前象棋根本就没有兵卒。这下认为书中关羽是汉末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没兵卒,你淹什么七兵?

每当这个时候,希望我的呐喊能飘过您的窗口:这是梦……是梦……梦……梦……梦……



点击下一个:谁是红楼梦中第四主角?李纨盗香!+ 宝玉说笑话,耗子偷香玉,您看懂了吗?+ 谁是真香玉?谁是假小姐?谁是小耗子?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4: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2: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年份推算:从第一回,到八十回,全书时间,没有错乱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78】



6.6 红楼梦中年份推算
从第一回到八十回的各年表:


宝玉十七岁那年:老爷宾天了!朱明亡国,在崇祯十七年。

从前文宝玉生日推算,老爷宾天是三月十九,年月日一天不差。

在红学界,一直说红楼梦中的年份时间是混乱的,说宝玉等各人的年龄忽大忽小,其实把书中线索列出表格来细看:年份一点不乱,宝玉黛玉的年龄很清楚。

里面会有一些故意错,比如贾母八十大寿,但与前后文一对比,其实很容易甄别出来这种错。为什么贾母八十大寿要故意错?还是红楼作者从反面要透露给读者真事隐的历史年份:这一年,是这个历史人物的八十岁的年份。在读者解出贾母时,一算就明白了,后文说。



点击下一个:其它年份宝玉生日:宝玉魇魔,三月十八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2: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2: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红楼梦》中100个生僻字及出处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看到一篇好文,查了下,知乎上没有,转载过来。也便于自己收藏转发。

转载自此地址: 感谢原作者!

《红楼梦》中100个生僻字及出处

《红楼梦》中100个生僻字及出处
汉语言文学学习2021-07-14 21:54:52



这篇文章其实网上到处都能看到,可能有很多同学已经看过了,但是原文只有很少几处标注了该生僻字的出处,而且读音标注有多处错误,这次佚名君花了一晚上给大家把出处都找全了,错误的读音也人工校对了过来,当然可能还是会有遗漏,如果有发现注音错误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1、牖

音you,三声,窗户的意思。先秦不说窗,只说牖。贾谊过秦论有“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段玉裁注《说文》:“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红楼梦》出处:十七回,“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

2、跣

音xian,三声,赤脚的意思。跣足,即赤脚。跣脚,就是赤足。古代的跣足,与礼仪有关。比如祭祀,就不许光着脚,要有敬意。而着急见某人,跣足而出,可见爱才亲士。

《红楼梦》出处:第一回,“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3、蓊

音weng,三声,茂盛的意思。由草木引申到人家。朱自清《荷塘月色》“蓊蓊郁郁的”。

《红楼梦》出处:二回,“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

4、羼

音chan,一声,比喻混杂的意思。本义为牛羊杂居,引申为掺杂、掺混。

《红楼梦》出处:二十八回,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

5、紬

音chōu chóu,读二声时可做名词,同绸,一种粗绢。读一声时做动词,则是抽丝之抽义,引出端绪的意思。现引申可用于搜集史料、编写书籍等。

《红楼梦》出处:三回,“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

6、蜼

音wei,三声或四声。三声时为笔画之意,四声时本意指一种动物,即长尾猴。体形较大黑色。脂胭斋甲辰本侧批:蜼,音垒,周器也。

《红楼梦》出处: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緑色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盆。”

7、宸

音chen,二声,本义为屋檐,引申为屋之大者,再引申特指帝王住处,瑞引申特指帝王或与帝王相关的事物。如宸极,喻帝王,指北斗星。宸翰相当于说御笔。

《红楼梦》出处:三回,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8、莳

音shi,二声,栽种的意思,常用于莳花艺草。本义侧重于移栽。音shi4时,用于“莳萝”,古代香料植物,即今小茴香。

《红楼梦》出处:三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9、罽

音ji,四声,本义指鱼网,后来指毛毡或毛毯之类织品。

《红楼梦》出处:五十回,黛玉也笑得有些控制不住了,捂着胸口嚷道:“锦罽暖亲猫。”

10、罥

音juan,四声,大政方针为捕鸟之网,后指悬挂,缠绕。杜甫诗:“高者挂罥长林梢。”罥烟眉指眉毛像一抹轻烟悬浮于额头。

《红楼梦》出处: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11、褕

音yu,二声。美衣曰褕。掌管钗钏褕沐的,应该是小丫头。一本作“钗钏盥沐”,盥义为洗手。上下文似更通。

12、黹

音zhi,一声。指古代针线活,如剌绣、缝纫等女子家务工作。属于女工之一。

《红楼梦》出处:四回,“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13、帑

音tang,三声,国家藏财物的仓库,也指国库钱财,也指包银子的布囊。后家宫中所藏叫内帑。

《红楼梦》出处:四回,“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14、乩

音ji,一声,表示通过占卜问吉凶的一种方式。叫扶乩,也叫扶鸾。

《红楼梦》出处:九十四回,“我在南边闻妙玉能扶乩,何不烦他问一问”。

15、参商

shen,一声;shang一声。参与商皆古二十八宿之一,两星不同时在天上出现,常用以比喻亲人不相见。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处说宝黛二人“略无参商”,指和睦欢洽而无丝毫隔膜。第十五回说“性情参商”,应该是性情大不相同。

16、悒

yi,四声,表示忧愁的样子。

《红楼梦》出处:五回,“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17、藜

音li,二声,本义为一种蔓生植物,可以作野菜。近藿,故合说藜藿,指粗劣的食物。其茎制作手杖叫藜杖,动词说杖藜即拄着藜杖。用藜藤编成床叫藜床。燃藜图的典故是西汉刘向寒窗苦读的故事。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红楼梦》出处:五回,“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

18、饧

音xing,二声,糖变软叫饧。各成的面团变软也叫饧。眼饧骨软,这里的饧即软,表达的矇眬欲睡的状态。饧眼也说两眼饧涩,指眼中无光,昏昏欲睡。软糖也叫饴糖,也叫饧,读时通糖音。

《红楼梦》出处:五回,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

19、翥

音zhu,四声。本义为振翼而上,高飞。《楚辞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成语有龙翔凤翥。

《红楼梦》出处: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

20、滃

多音字。wěng,wēng.广东省有滃江,音weng,一声。说滃染则读三声。纸面不得染色,叫难滃。绘画涂色,叫染滃。单用滃指色浓。云气蒸腾、烟雾弥漫或大水沸涌都可说滃然。如滃然而云。

《红楼梦》出处:五回,“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21、兕

音si,四声。古代指雌性野牛或说犀牛。虎与兕并列见《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古代虎兕指凶恶的动物。《诗经》“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另外,兕觥是古代一种酒器,可与前边说过“蜼”参照思考记忆。

《红楼梦》出处:五回,“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22、谲

音jue,二声。权谋机诈叫谲。“谲主”即欺君罔上,谲计,即奸计,谲术,即骗术。引申为怪诞或婉曲。

《红楼梦》出处:五回,“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

23、阆

音lang,四声。本义为高大的门,又指城外无水之城壕,义近城隍之“隍”。传说中昆仑山顶叫阆风山,也叫阆山、阆风、阆邱、阆风岑、阆风台。山顶有苑叫阆风苑,简称阆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贾岛字浪仙,一作阆仙。今四川省有阆中市。

《红楼梦》出处:五回,[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24、骘

音zhi,四声。本义为公马。后引申为安定,再引申为评定。阴骘,指上苍暗中安定天下百姓。转义指阴德。这里是阴德的含义。第十回文中所说《阴骘文》,属道家著作。

25、臼

音jiu,四声。操井臼,就是操持家务的意思。臼指舂米。本义是舂米的器具。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常连用。动词就是舂米。后引申指臼状工具如药臼、石臼、捣臼,再引申为臼状,如臼齿。这里的操井臼之井相当于说汲水。

《红楼梦》出处:四回,“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

26、舚

音tian,四声,吐舌头的意思。第六回“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舌咂嘴的道谢。”此处舚字属罕见字,多种版本都不清楚。双音词有“舚舑”,意思相同。唐韩愈诗《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有“杂作承间骋,交惊舌互舚。缤纷指瑕疵,拒捍阻城堑。”

27、饫甘餍肥

成语。饫与餍,都是吃的意思。略近于现在说的“吃香的喝辣的”。甘即是甜,把即是肉。饫,yu,四声。饱食。餍,yan,四声。饫餍为同义词,复用可说“餍饫”。《广雅》“饫,餍也。”

《红楼梦》出处:第一回,“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

28、锞

音ke,四声。金银制成的小锭。也说锞子。有时指小块的金银。

《红楼梦》出处:七回,“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

29、窭

音ju,四声。本义为贫穷得无法置办礼物,后泛指贫穷。合说则贫窭。

《红楼梦》出处:七回,“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

30、墀

音chi,二声。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地面涂成红色,叫丹墀。宫殿前台阶与台阶前空地,都涂此颜色。后泛指台阶与台阶前空地。

《红楼梦》出处:五十回,“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

31、纍

音lei,二声。是强索或缠绕的意思。字不常用。在累累、累赘的意思上同累。纍丝嵌宝紫金冠,显然是高贵的帽子。

32、谶

音chen,四声。古代迷信以为将要应验的预言,叫谶。汉代中国大兴谶学,与纬书合称谶纬之学。后代也指预言书。具体讲有谶记、谶兆、诗谶、图谶等说法。第二十二回贾政赏谜有感,回目就叫“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33、衿

音jin,一声。衣领。古代服装的衣领,一般环颈周外,下连到两襟。衣服左右分开,加扣子的,两襟处相对,叫对衿,也叫对襟。

《红楼梦》出处:四十九回,“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

34、贽

音zhi,四声。本义即见面礼。持礼物求见叫贽见,所执之礼物叫贽见礼。这里是送给老师的礼物,相当于古代的束修。红楼梦第九回薛蟠就是白送些束修礼物去,贫富不同于此也见。

《红楼梦》出处:八回,“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35、肏

中国骂人用字。或作入,或作日。如水浒传之“入娘贼”“入娘的”“直娘贼”,《白鹿原》作“日”。一般辞书不收。或注音为cao,四声。今说“狗日的”,红楼梦作“狗肏的”。第十六回凤姐骂平儿:“我说呢,姨妈知道你二爷来了,忽喇巴的反打发个房里人来了?原来你这蹄子肏鬼。”

36、攮

音nang,三声。小匕首叫小攮子,用小刀或匕首剌人叫攮。这里现代常用含义。此处含义不详。囚攮的,当是骂人恶语。此处“攮”或可解作“剌入”。或说接近红楼梦薛蟠作诗中“女儿乐”后接的句子。肏攮,指吃喝。第四十回:刘姥姥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

《红楼梦》出处:三十四回,“谁这样赃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才罢!”

37、芎

音qiong,一声。因为主要产地是四川省,所以也叫川芎。一种药用植物,草本,全草有香气,地下茎入药。

《红楼梦》出处:十回,“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钱半黄芪三钱”。

38、捻

此字多音。我们学过的《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读nian,三声。此音捻字本义多指把布条纸条等物搓成条状物。所搓成的东西也叫捻,儿化则捻儿,如灯芯也叫灯捻,此处说“贾瑞也捻了一把汗,”很容易让人联想,捻同捏。当读nie音,一声。后文贾蔷举个“捻子”应该是灯的简称,音nian,三声。此字古入声,应该相同,现代分化不等于古代不同。也有辞典只注一个音的,通读nian,三声,也有道理。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时红着脸对袭人的手“一捻”,至于是轻轻揉搓了一下还是暗暗捏了一下,似乎都可讲通,你以为如何呢?

《红楼梦》出处:十六回,“殊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汗儿呢”。

39、曀

叠音用于“黑”后,可猜其意为昏暗。形容天气,近翳、晦。音yi,四声。《诗经》“终风且曀”。

《红楼梦》出处:十二回,“只见黑曀曀的来了一个人”。

40、琮

瑞玉。古代与璜皆尊贵玉器用于祭祀地神。八方形,象地。音cong,二声。刘表的儿子叫刘琮,也是这个字。

《红楼梦》出处:十三回,“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

41、珖

也是玉器。也指玉笛。贾珖显然也是玉字辈。音guang,一声。

《红楼梦》出处:贾珖,贾府"玉"字辈远房子孙。

42、珩

音heng,二声。玉佩上的配件。或说横玉,形状像磬。多用于人名,今人的许德珩。王大珩。贾珩也是玉字辈。

43、黉

音hóng。黉门,古代的学校。黉门监,其实就是监生。明清时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

《红楼梦》出处:十三回,“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

44、伽蓝

此伽字多音难辨,需要认真弄清楚。多用于古今译音,但因为此字古入声,今音变化多端,所以不同地方读法不同。如佛教中之“伽蓝”,读qie,二声;lan,二声。是寺院的通称,全译是僧伽蓝摩,简称叫伽蓝,天天新博客介绍过北魏名著《洛阳伽蓝记》。如科学家伽利略,则读jia,一声。伽利略还是国际通用加速度单位。在朝鲜族乐器伽耶琴上,也读jia,一声。物理上说伽码射线,则读ga,一声。这里可说明的是,感化佛经文中的人名皆读qie,二声。

《红楼梦》出处:十三回,“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思普锡,神威远镇,四十九日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

45、钤

音qian,二声。注意读音。古代三义指印章,转义指盖印章,引申指锁钥、关键、谋略。这里的钤束,当指约束、管束。

《红楼梦》出处:七十九回,“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46、鞓带

皮带,腰带。音ting,一声。古代一般腰带可以表示官职,也只有官员才有皮带。

《红楼梦》出处:十五回,“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

47、鹡鸰

鸟名,为一科,也写作“脊令”。音ji,一声;ling一声。古代典故中指兄弟。实际用歇后法。《诗经小雅棠棣》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红楼梦》出处:十五回,“此是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48、纛

音dao,四声。古代指军中大旗,也可指帝王车上羽毛类的饰物。

《红楼梦》出处:十六回,“大爷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儿”。

49、箦

音ze,二声。床上铺的粗制竹席,叫箦。没有铺竹席的床,叫箦床。后箦也泛指床。古人习俗,将死必更换床席,更换床席之际,就叫易箦之际。后“易箦”直接指临终之时。这里的易箦之礼是把人从床上移下,放到地上的竹席上,所以说移床易箦。

《红楼梦》出处:十六回,“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移床易箦多时矣”。

50、槅

音ge,二声。门窗上用木条做成的格子。有时也指房屋或器物的隔板。是隔加格的合义。研究同源词可注意。槅的本义的大车之轭。张衡《西京赋》“商旅连槅,隐隐展展”。指车。红楼梦第十八回有“纱橱锦槅”。

51、桔槔

一种古代汲水工具,是辘轳的前身。这里合说桔槔辘轳,当指辘轳。按桔槔,一端绳子拴桶,一端绳子拴大石块。利用杠杆作用提起水来。在《庄子。把这种当时先进的工具叫机巧。桔,音jie,二声。桔梗是草本植物,根入中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药方中就有桔梗。有止咳化痰之功效。按此桔字又是橘子的橘的俗字,迎春房中丫头名绣桔的“桔”应该同橘子的“橘”。

《红楼梦》出处:十七回,“旁有桔槔辘户之属”。

52、茝

音chai,三声。《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后来茝兰并称,古代香草名。有人认为好白芷,也读如芷。音zhi,一声。

《红楼梦》出处: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蒩”。

53、韲

音ji,一声。把蒜、姜、韭菜等捣碎成糊状叫韲。也提细碎有东西,如韲粉。韲盐表示贫穷的生活。甘于贫穷叫韲盐自守。今简化作“齑”。注意写法。

54、珝

音xu,三声。珝是美玉,钱珝是晚唐诗人。《红楼梦》“贾珝”。

55、蠲资

蠲音juan,一声。本是免除、除去的意思。这里通捐。蠲资即拿出钱。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探春兴利除弊就是“蠲”了不少旧有的项目。

《红楼梦》出处:二十二回,“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

56、跐

音ci,一声。本义是用脚踩、踏。脚下滑动也叫跐。这里近于差人、倩人、央求人的意思。

《红楼梦》出处:三十六回,“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著那角门的门槛子。”

57、镴

音la,四声。镴锡铅合金,可以焊接金属,亦可制造器物,也“白镴”或“锡镴”。如:镴枪头(锡铅合金做的枪头,质软。比喻中看不中用的人)

《红楼梦》出处:二十三回,“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58、趸

音dun,一声。整数,整批。或整批买卖,囤积。成批购物叫打趸。

《红楼梦》出处:五十一回,“不过每年四节大趸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

59、椁

音guo,三声。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叫椁,棺椁,后泛指棺材。商汤葬,有棺无椁。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及闻槥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

60、葳蕤

音wēi ruí。本义是草森茂盛的样子,《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这里指精神困倦、萎靡不振。

《红楼梦》出处:二十六回,“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

61、榧

音fei,三声。木名。香榧,也叫“野杉”,果实叫榧子。如:榧子儿你嗒嗒(给你个榧子吃吃。榧子,指用拇指和中指相捻作声,这是苏、皖一带戏弄别家话中有错的动作。这里的榧子一词也有方言特征。

《红楼梦》出处:二十六回,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62、鹘

音hu,二声。也叫隼。是养来供打猎用的猛鸟,也说猎鹰。苏轼《石钟山记》:“山上栖鹘”。

《红楼梦》出处:二十六回,“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63、旄

音mao,二声。用牦牛尾巴装饰于旗杆顶,这种旗叫旄。也指牦牛尾巴或牦牛。

《红楼梦》出处:八十九回,“你看这断纹不是牛旄似的么”。

64、莼

音chun,二声。莼指莼菜,一种水生植物,也叫水葵。茎叶可食。这里玉粒金莼,应该代指美食佳肴。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即莼菜。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红楼梦》出处:七十五回,“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

65、甬

音yong,三声。象形字,本义象花之蓓蕾,借指钟柄。杨树达以为本义即钟,意义变迁而指钟柄。浙江省的甬江,流经宁波,所以宁波简称甬。甬道或甬路,是古代建筑名词。两边有墙的通道叫甬道,在房子中间上有顶棚的过道也叫甬道或甬路。第四十一回“石子甬路”应该是地上铺有石子的通道。

《红楼梦》出处:四十一回,“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

66、谯

城门上的望楼叫谯楼,语源上应该与瞧同源。古代地名,安徽省毫县秦时置谯县,汉代属沛国。音qiao,二声。

《红楼梦》出处:二十八回,“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

67、薷

音ru,二声。《集韵》解作木耳。草名用于香薷,是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茎一叶可撮芳香油,故名香薷,其香名“香薷二醇”。香薷,又名香葇。葇,音rou2。香薷饮有发汗解暑之功效。但黛玉体虚风热,用之非宜。

《红楼梦》出处:二十九回,“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

68、袷

多音多义字。此处袷当同夹,双层的衣物叫夹衣。一床袷纱,即双层的夹被。音同夹,jia,二声。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写芳官穿戴:“那芳官只穿着海棠红的小棉袄,底下丝绸撒花袷裤,敞着裤脚,一头乌油似的头发披在脑后,哭的泪人一般。”古代衣服交叠于胸前的衣领,叫袷,音jie,一声。又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所穿的长袍,对襟,无领,叫袷袢,音qia,一声;pan,四声。

《红楼梦》出处:三十四回,“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

69、魆

音xu,一声。形容黑。魆黑也说“黑魆魆的”。另有黢黑,音qu,一声,也说黑黢黢的。

《红楼梦》出处:十二回,“正自胡猜,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

70、鲛绡

音jiao,一声;xiao,一声。绡是生丝,在鲛绡意义上也作鱼旁。鮹,与绡同音,也是一种鱼,细长,呈圆筒形,也叫马鞭鱼、烟管鱼。红楼梦中或作鮹,这里应作绡是。鲛,是海中的大鲨鱼,侧中国古代传说有一种鱼人,叫鲛人,这种鲛人眼睛能凝成珍珠。所织成的绡极薄,所以鲛绡用以指薄纱。是著名典故。出自梁代文学家任昉的《述异记》:“南海出鲛绡纱,泉先(指鲛人)潜织。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第五十回联句:海市失鲛绡。第九十二回有“鲛绡帐”。陆游词《钗头凤》“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因此也称含泪的手帕。

《红楼梦》出处:七十八回,“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71、闩

音shuan,一声。门后面的插子,阻挡开门,也叫门关。动词指把门闩插上。红楼梦第八十回薛蟠打香菱用的就是门闩儿。

72、痌瘝

音tōng guān。痌同恫,痛苦。瘝,痌瘝在抱,成语,指把他人的疾苦放在心上。

《红楼梦》出处:三十七回,“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

73、缟

音gao,三声。本义是生绢,引申为白绢,白色。再引申指月光或月光照映。缟衣古代可指丧衣孝服,也可指仙装。探春诗句:“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与黛玉诗句之“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可以说用同一典故。

《红楼梦》出处:五十回。

74、屐

音ji,一声。木鞋,也叫“呱哒板儿”。古代行于雨或登山往往着屐。如游屐或雨屐。后也泛指鞋。辛弃疾《满江红》:“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则指鞋。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宝玉着“沙棠屐”,应该是一种沙棠木所做的屐。

75、篾

音mie,四声。篾片是用竹子茎剖开成一层薄薄的长条,青的叫篾青,黄的叫篾黄。引申用苇子或高梁杆也叫篾儿,如孙犁《荷花淀》叫苇眉子。用篾片编成的席叫篾席。编成篓,叫篾篓;编成篮叫篾篮。后转义指富贵人家帮闲的清客相公。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人主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

《红楼梦》出处:四十回,“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

76、敁敠

音dian,一声;duo,轻声。本义指用手估量物体轻重。也作“掂掇”。后引申为揣度、估量、斟酌。《红楼梦》四十一回:“刘姥姥听了,心下敁敠。”第四十四回:“凤姐儿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

77、麈

音zhu,三声。古代指麋鹿一类的东西,或说就是“四不像”。动物名,其尾可以用制拂尘,所以拂尘也叫麈尾,简称麈。

《红楼梦》出处:四十回,“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78、裀

音yin,一声。锦裀蓉簟,互文见义,此处通茵,是褥子、垫子等床上用品。裀的本义为夹衣或内衣。

79、鯗

音xiang,三声。“你把茄鯗搛些喂他。”是给刘姥姥夹菜,茄鯗是菜名。是腌腊茄味鱼。鯗的本义就是腌鱼或腊鱼。

《红楼梦》出处:四十一回,“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

80、蠲

音juan,一声。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这句话难解,意思大概是多年前清洁过的雨水。因为蠲有“清洁”或“使清洁”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同涓。蠲的本义是驱除。如蠲免。有时通捐、涓,还有白驹过隙以的意思。这里也可以理解成择取。

《红楼梦》出处:五十五回,“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

81、斝

音jia,三声。一种圆口三足的古式酒器。用于商周时期,功能主要是温酒。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文瓟匏以为觯斝兮,洒醽醁以浮别醑耶?”

《红楼梦》出处: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

82、赭

音zhe,四声。赭石是暗红色的矿物,可作颜料。赭本义是红土,与垩是白土相对。后引申指红色。古代罪犯着囚衣一律红色,叫赭衣,犯人也叫赭人。浙江省萧山县的赭山,因山色而得名。

《红楼梦》出处:四十二回,“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83、杌

音wu,四声。本义是村没有枝,引申指砍伐过后的树桩。这里的小杌子就是低矮的小凳子。双音词,杌杌,是呆呆的样子。杌陧,是动荡不安的状态。

《红楼梦》出处:四十二回,“老嬷嬷端着一张小杌”。

84、瓟

音bao,二声,同匏。又音bo,二声,小瓜。或一种草的名字。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亦出此字,即《芙蓉女儿诔》:“文瓟匏以为觯斝兮,洒醽醁以浮别醑耶?”

《红楼梦》出处: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

85、檠

音qing,二声。本义是校正弓弩的器具。后指灯架、灯台。再引申为灯。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

《红楼梦》出处:四十五回,《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86、屄

音bi,一声。女子外生殖器。此字一般字书不载。“夹着屄嘴”,屄嘴,比喻,是骂人语,意思是不让对方再说话。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芳官的干娘骂芳官:“这一点子屄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屄淡话,咬群的骡子似的!”连用两屄字,也是妙文。同是此女人,第五十九回骂自己的女儿道:“小娼妇,你能上去了几年?你也跟那起轻狂浪小妇学,怎么就管不得你们了?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屄里掉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既是你们这起蹄子到的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该死在那里伺侯,又跑出来浪汉。”“这叫作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屄!”第六十回赵姨娘骂儿子:“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着眼蹾摔娘。这会子被那起屄崽子耍弄也罢了。你明儿还想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没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仅此一字之用,已见人物层次品位。不过赵姨娘比春燕娘高一丁点,骂自己儿子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第六十二回柳家的骂小厮说“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屄毛挦下来!”又说“屄声浪嗓”“捣鬼吊白”的,都是不可字字解的骂人秽语。

《红楼梦》出处:四十六回

87、戥

音deng,三声。戥子,一种小秤,专门用来称金银或贵重药品的。用作动词,就是用戥子称。戥耗,指用戥子称时的差额。戥头,就是戥子本身的重量。

《红楼梦》出处:四十八回,“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

88、舛

音chuan,三声。本字象形,是两只相反对的脚。《说文》解作二人相对而卧,常用意义指相背、差错、错杂、交互。舛错,是错误、差错。有舛讹、舛差、舛误,义近。但“舛错”又指意想不到的事件,往往不是好事,成语说“命运多舛”。有人解释成参差不齐的样子,也可以通。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不但是外头的讹言舛错,便在家里的,一听见娘娘两个字,也就都忙了,过后才明白。”

89、嵸嵸

音zong,一声。意同耸。高耸的样子。谢眺《答张齐兴》:“荆山嵸百里,汉文流无极。”云气郁聚叫陇嵸。也作嵷。众多山峰连绵起伏叫嵱嵷,音rong3zong3。红楼梦第四回“茗烟嵸嵸笑道”;第四十九回:睛雯“嵸嵸地笑向袭人道”;第五十回,宝玉嵸嵸地拿了一支红梅回来。这“嵸嵸”应该是形容表情的惊奇。近于“耸人听闻”吧。在不同的版本里,我们看到或作笑欣欣,或作笑嘻嘻。

90、氅

音chang,三声。本义指用鸟类的羽毛所做的大衣。不过所用鸟多用鹤,一般也称鹤氅。这里的鹤氅就是字面理解就是“用鹤的羽毛所制的大衣”的意思。据上下文意知是用野鸭子的羽毛。因为所作大衣主要用于御寒,后也指可以御寒的大衣。如大氅。说鹤也非鹤,据说是用鹫鸟的羽毛,鹫近鹤,水鸟,头与颈无毛,也叫秃鹫,旧作上秋下鸟。音qiu1。如说鹤氅裘,则氅只指羽毛了。而且此羽毛也可以作旗幡,也说戈氅。

《红楼梦》出处:四十九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

91、麀

音you,一声。本义指母鹿。这里指麀皮即鹿皮。典故有聚麀或麀聚的说法,指众男共一女之类的乱伦。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珍、贾蓉等与尤二姐三姐不明不白,贾琏就怀疑。原文是:“贾琏素日既闻尤氏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动了垂涎之意。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熟悉其事,可作聚麀的解。

92、阄

音jiu,一声。为了赌输赢或决定事情,预先在纸上写上文字或做好记号,然后揉成纸卷或纸团,然后相关各人抓去一个,打开看,按纸卷或纸团上定的行事,履行义务或享受权利。这种纸卷或纸团称「阄儿」,这种做法称「抓阄儿」。也叫拈阄。现代多用于排序相当于“摇号”。第六十二回行酒令也写了抓阄。

93、稔

音ren,三声。谷物熟叫稔,故字从禾。动词通用形容词,稔岁、稔登、稔泰,都是五谷丰登,丰年丰收的意思。引申则一次成熟叫一稔,一年叫一稔,为量词。再引申为积久养成的祸福。可以理解成一向、素来。如稔奸、稔恶、稔祸、稔寇,四字则说稔恶藏奸、稔贯满盈、稔恶不悛、恶积畔稔。而稔闻等于久闻、稔究等于悉心研究。再引申为熟悉,指人与人关系,如说相稔、素稔。指女子常说成熟之美,如稔色即美貌,稔腻即艳美,可重叠成“稔稔腻腻”或“腻腻稔稔”。此处年稔就是丰收的意思。

《红楼梦》出处:五十回,“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

94、葭

音jia,一声。本义指初生的芦苇。多用于比喻。如葭孚之亲,指芦苇中的薄膜,比喻比较疏远的亲戚。此句“葭动灰飞管”,也有典故,古代用葭烧成的灰测季节与气候,叫葭灰。《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唐代韩偓《冬至夜作》:“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红楼梦》出处:同上。

95、阗

音tian,二声。本义是盛大。常形容锣鼓与车马的声音。作动词或形容词。叠音为阗阗。动词近充满,形容词近热闹。宾客阗门即宾客盈门,锣鼓喧阗即锣鼓喧天。

《红楼梦》出处:五十一回,《赤壁怀古其一》“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96、稗

音bai,四声。稻田里生长的一种似稻而非稻的野草。引申为微小的、非正统的。成语稗官野史。稗字是一种小官,专门给帝王讲民间民俗小故事,后来稗官野史指非正统的史料。往往以记载轶闻琐事为主,可补正史之不足。古代也指小说,盖出于稗官也。这里说“菜蔬稻稗”,用本义。

《红楼梦》出处:五十六回,“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

97、搴

音qian,一声。搴本义是用手摘取,如斩将搴旗,就是指导敌人的旗帜给拔掉。这里搴帷之搴同褰,是提起的意思。把衣裳提起过河,叫搴裳。把帷幕(一般脂窗帘等)挂起,叫搴帷。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搴烟萝而为步幛,列枪蒲而森行伍。”

《红楼梦》出处:五十九回,“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

98、眊

音mao,四声。《孟子·离娄上》“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眊”字本义是眼睛看不清楚,引申为人老悖、昏乱、迷惑。也说眊聩。

《红楼梦》出处:五十九回,“那婆子本是愚夯之人,兼之年迈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99、侑

音you,四声。本义为劝食。侑酒,即助酒兴,佐酒的意思。引申为报答、配享、相助。

《红楼梦》出处:六十三回,“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100、焜

音kun,一声。汉乐府《长歌行》“焜黄华叶衰。”焜指叶子变黄枯萎的样子。本义却是明亮、光鲜。这里说“焜耀”,指丧礼办得路人看去眼花缭乱,黄是光彩夺目的意思。焜昱,也是光辉灿烂的意思。

《红楼梦》出处:六十四回,“是日,丧仪焜耀,宾客如云”。

发布于 2021-09-25 2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7: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红楼梦考证》:太祖皇帝仿舜巡?还是访舜巡?+ 康熙南巡考证结论:四次接驾?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是可靠证据吗?曹家接驾?还是织造署?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4】



11.1 访舜巡
先看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把“康熙南巡”有关的内容摘出来:

----(节选)

又我的朋友顾颉刚在《江南通志》里查出江宁织造的职官如下表:

康熙二年至二十三年 曹玺
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 桑格
康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二年 曹寅
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四年 曹颙
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六年 曹頫
雍正六年以后 隋赫德
又苏州织造的职官如下表:

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 曹寅
康熙三十二年至六十一年 李煦
----(节选)

(3)康熙帝六次南巡的年代,可与上两表参看:

康熙二三:一次南巡 曹玺为苏州织造
康熙二八:二次南巡
康熙三八:三次南巡 曹寅为江宁织造
康熙四二:四次南巡 同上
康熙四四:五次南巡 同上
康熙四六:六次南巡 同上
(4)颉刚又考得“康熙南巡,除第一次到南京驻跸将军署外,余五次均把织造署当行宫。”

这五次之中,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

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

----(节选)

以上关于曹寅的事实,总结起来,可以得几个结论:

(2)当康熙帝南巡时,他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

----(节选)

第三,《红楼梦》第十六回有谈论南巡接驾的一大段,原文如下:(引用原文略)

此处说的甄家与贾家都是曹家。曹家几代在江南做官,故《红搂梦》里的贾家虽在“长安”,而甄家始终在江南。

上文曾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红楼梦》差不多全不提起历史上的事实,但此处却郑重的说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大概是因为曹家四次接驾乃是很不常见的盛事,故曹雪芹不知不觉的——或是有意的——把他家这桩最阔的大典说了出来。

这也是敦敏送他的诗里说的“秦淮旧梦忆繁华”了。

但我们却在这里得着一条很重要的证据。因为一家接驾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大官如督抚,不能久任一处,便不能有这样好的机会。只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不是很可靠的证据吗?

----(节选)

总结上文关于“著者”的材料,凡得六条结论:

(4)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

----(节选完)

胡适先生的考证结果出现这样的结论:

【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
【他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
【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大概是因为曹家四次接驾乃是很不常见的盛事】
【因为一家接驾四五次】
【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不是很可靠的证据吗?】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
一面说“四次接驾”,“恰巧当了四次接驾的差”,强调接驾次数“恰巧”吻合“四次”,得到这是可靠证据的结论,又说“接驾四五次”,“四次以上”。到底是几次?如果“恰巧四次”是可靠证据的话,“四五次”是可靠证据吗?“四次以上”是可靠证据吗?

一面说“把织造署当行宫”,“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又说“他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差”,“曹家四次接驾”,“一家接驾四五次”。到底是不是曹家?官员在办公地点接驾,与“他家接驾”能划等号吗?

还有这句:【但此处却郑重的说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

胡适先生手上有甲戌本,却把“访舜巡”,考证成了“仿舜巡”!

所以,胡适先生此文,很不严肃!更谈不上“严谨”、“考证”。



甲戌本原文:

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妈妈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庚辰本:

这段文字几无差异,只有像“凤姐道我常听见”,和“凤姐道常听见”,少了个“我”字;还有像“赵嬷嬷”和“老赵嬷嬷”的差异,“赵妈妈”和“赵嬷嬷”的差异。





庚辰本是四评本,甲戌本是二评本,所以多了些脂批,如下:

“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多了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

此脂批意思很明显:对“舜巡”,妇人才说“热闹”,读书人不能论“热闹”。因为: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提示读者:舜帝南巡,皇帝死了!



“只预备接驾一次”,多了侧批:【又要瞒人】

在“独他家接驾四次”的“四次”右侧,多了脂批:【点正题正文】。这个侧批,与“驾四次若”平齐,所以说是对“四次”的侧批,不是对“独他家接驾四次”的侧批,也不是对“接驾四次”的侧批。

【点正题正文】:“四次”。

很明显,脂批很清楚明白,只要细心看,没有歧义。



在“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的“个字竟顾不得了”右侧,多了脂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什么经过见过的真事,“竟顾不得了”?“罪过可惜”!

赵嬷嬷说话,用“四个字”,明显不合理,这是文人才用的字,读书写书之人才用几个字的说法,所以这是红楼作者为读者指出的“四个字”:“罪过可惜”!

并非两个妇人表面说的:“热闹”。

在“岂有不信的”的“不信”右侧,多了脂批:【对证】

在“皇帝家的”右侧,多了脂批:【是不忘本之言】



甲戌本,也有类似脂批:

“谁家有那”右侧,也有脂批:【是不忘本之言】

“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右侧,有脂批:【最要紧语!人若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本脂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



点击下一个: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访”字何意?总共接驾几次?六次还是四次?+ 看正面还是看反面?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0 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访”字何意?总共接驾几次?六次还是四次?+ 看正面还是看反面?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5】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甲戌本、庚辰本,都是“访”舜巡,不是“仿”字。

“访”字,在八十回中出现了二十多次,全部列出来看:

“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

甄士隐同疯道人去后,“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

“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

“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警幻仙姑“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

“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

“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

“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宝玉的诗“《访菊》”,说的更明白:“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

“所以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

“访妙玉乞红梅”。

“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

“一时难查,慢慢访查”。

“平儿一一的都应着,打发他们去了,却悄悄的来访袭人”。

“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

“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

抄检大观园前,凤姐的话:“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就吩咐他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要紧”。

“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

所以红楼梦中的“访”字,意思很清楚,可“访”人、物、事,不得,故访,访之,可得,也可能访不着。



我们细看这个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



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

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

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请问贾府、王府、甄家总共接驾几次?

答案:四次。

为什么不是六次?

为了摈除成见,客观计数,不被胡适先生的光芒夺目,我们换个题目、变个动词,把它变成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加减法数学题,这样我们就不需要鼓起质疑胡适先生的勇气,让一个小学生就可以来算了:

我们把“接驾”,变个动词“旅游”,让一个小学生来计算自家贾家,和两个亲戚王家、甄家,这三家总共“旅游”的次数。

注意凤姐和赵嬷嬷说的是几十年前的事,所以数学题这样描述:

请计算发生在几十年前的这三家旅游次数。

贾家:只预备旅游1次。

王家:也预备过旅游1次。

甄家:独他家旅游4次。

解答如下:

因为说的是几十年前的旅游,贾家“预备旅游”1次,他家预备过、安排过,显然最终没有成行,没有真正旅游,否则如今说起来,就不只是“预备旅游”1次,而是“旅游”1次。

所以,贾家旅游次数:0次。

同理,王家旅游次数:0次。

甄家:旅游4次。

这三家旅游次数合计:4次。

红楼梦中,接驾次数,也是一样,总共四次,不是六次。



前文解过,贾家甄家、史家王家,都是一家,朱明皇家。

所以这里说的“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说的也是朱家的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满清是红楼作者在书中一直蔑称的耗子、虫鼠、犬羊、腥膻、胡虏、猢狲、中山狼、无情兽、野驴子、骚达子、反叛肏的、中华之患、跳梁小丑,因此这里尊称的皇帝、舜巡、接驾、皇帝家,绝非薛家满清。

从“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的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提醒读书人,舜巡,崩,皇帝死了,不是“热闹”之事。

“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及侧批:【最要紧语!人若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也提醒读者,“热闹”是“虚”,这是“最要紧语”,读者要“自知”。

而且,“谁家”旁的脂批,和“皇帝家的”脂批完全一样,都是【是不忘本之言】,不忘皇家是不忘本,也提示读者:“谁家”?说的就是“皇帝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细看这段文字压轴的“一句话”:

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赵嬷嬷的“告诉奶奶一句话”,是这段“当年故事”的最末的话,是这段文字的总结性的话,显然告诉的不只是“奶奶”,还有读者,一定要看明白作者反面在说什么。

“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是问读者的话,谁家?是甄家吗?是王家吗?是贾家吗?

是谁家?“皇帝家”!这里一直说的是“皇帝家”、“皇帝身上”的事,不是真“热闹”之事。

如前文以往解读,他家,甄家,贾府,王府,其实都是朱明皇家。

所以,凤姐“纳罕”:他家,怎么这么富贵?皇帝家,当然富贵。

“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注意,不是负责招待,都是我们家“养活”,也只有皇帝家,才能这么说。

“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不是说我们家负责管理,说的很明确“都是我们家的”,谁家敢这么说?皇帝家。

那么,“皇帝家”、“皇帝身上”的事,不是“热闹”之事,“太祖皇帝访舜巡”的事,反面到底说的是什么事?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中一直把黛玉崇祯帝比作“舜”。舜巡,崩,在崇祯帝死后,朱明皇家有四个皇帝也追寻“舜”,先后死去,就是南明四帝,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也都先后崩,共四次。

所以“接驾四次”的“接”,是南明四帝前仆后继,一个接一个的“接”。

这跟我们前文解读“珍(珠:亡了)琏环琮,元迎探惜”,是“真(朱:亡了)连环从,原应叹息”,一贯一致,都是指南明四帝之事。

所以,是在“连环从”的贾琏之处,说“访舜巡”之事。

所以,是在元春永历“选凤”之时,说“访舜巡”之事。

所以,是在元春“省亲”的话之后,说“访舜巡”之事。

甲戌本第十六回有回前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就是说,“省亲事”与“南巡”:有关联。后面省亲的元春,是永历帝,正是“访舜”、“南巡狩”、“崩”的最后一帝。写此批语的时候,南明四帝已亡多年,朱明已亡,所以有“忆昔感今”之慨。

所以,现在回头再看“接驾”的几句话,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脂批:【又要瞒人】

脂批提醒了“预备接驾一次”是作者“瞒人”。

这句“预备接驾一次”,可与说“访舜巡”之前,说“省亲”的那段话最后,赵嬷嬷压轴的那句话一并看,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

看清楚:咱们家,就是咱们贾府,预备接元春的驾!原来如此。

所以,“预备接驾”,只是预备,并非真正接驾,跟前文计算次数我们理解的“预备接驾”,完全一致。

凤姐:“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

王府、贾府,都是皇家,也是这次:预备接元春的驾。凤姐理家,不就是凤姐在预备嘛。

从两段文字最后赵嬷嬷都是压轴的、关键的话,我们能看得出,赵嬷嬷“这会子跑来,到也不为酒饭,到有一件正紧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把读者都叫“奶奶”了,读者好歹记在心里:有一件正紧事!什么正紧事?是给儿子求事吗?从这俩栋梁后来再没出现过,甚至赵嬷嬷也再没出场,可知:赵嬷嬷“这会子跑来”的“正紧事”,就是给读者揭示反面秘密。

看赵嬷嬷说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甄,真:独他家,只甄家,真朱家,接驾四次。

甲戌本脂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我们也就明白了:“甄家”这个“大关键、大节目”!

“四次”:脂批【点正题正文】

正题是什么?“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

说起当年的故事:太祖皇帝访舜巡。四次!

与前面我们理解的南明四帝“访舜巡”:前后一致,相互验证。

赵嬷嬷说:“‘罪过可惜’四个字”。

赵嬷嬷这“四个字”揭示的秘密:“罪过可惜”!我们也就一下明白了:南明四帝,前仆后继,一个接一个,“崩”了四个,罪过可惜,原应叹息!

胡适先生明显不是看此书正面,也是看反面,却看的粗枝大叶,把“预备接驾”和“接驾”都划等号。对特意出场这一次,专门跑来揭示反面秘密的赵嬷嬷,也置若罔闻。既不看正面,也不细看反面,硬是把“访舜巡”考证成了康熙南巡六次、曹家接驾四五次的结论,硬是把这作为“可靠”证据,成了《红楼梦》是写曹寅家事的“铁证”!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把木石前明的《红楼梦》,生生变成了“金玉配”!

让黛玉死不瞑目,泪珠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让红楼作者,心事终虚化!

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大师,麻辣鸡丝赵丽蓉:

春季里开花,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是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这么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儿,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我的五姑娘啊!

正月里开迎春,十四,五?啊六!

阮妈妈报错啦。

没错!

那正月里,哪来的六哇?

是六!六,六,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那六九头!

王俊卿说的是李月娥!这媒婆硬是乱点鸳鸯,拉五姑娘来配。



点击下一个:衍圣公,孔家辈字,兴毓传继广,是哪个皇帝所赐?+ 衍圣公孔继宗书:曹家考证不成立!《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后?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24 1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7-15 08:07

已关注
《红楼梦》中事的发生年代。

尽管作者在一开篇的红楼梦旨义中和第一回中反复强调“不敢干涉朝廷”,而且“无朝代年纪可考”,但这不过是秉持“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的原则的作者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实际上,《石头记》一书中时时都在影射朝廷政事、处处都在暗示明末背景,比如这里的副文脂批中明确写出的“南直”一词。

“南直”是”南直隶“的简称,是指明朝时,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朱棣在迁都之后,改北平布政司所辖州府为中央直辖,为区别南北两大直辖区,便改称“直隶”为“南直隶”,简称“南直”。

“南直”是专属于明朝的,并且是自永乐朝开始的明朝的特有称谓,“南直”这一称呼在永乐朝之前完全不存在,而在明朝灭亡后,也随之被完全废弃。因为,大清不是大明,大清的首都可只有一个,便是北京。

那清朝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清朝的作法是将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并将北直隶恢复原称“直隶省”。单单是这一个极其特殊的万万乱用不得的重要政治称谓“南直”一词,便是作者对《红楼梦》实为明朝之事的最直白的点破和提示。

接下来看突生祸端的葫芦庙。《红楼梦》中大量使用谐音,如作者明确解释了甄士隐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穷儒贾化是“假话”,表字“时飞”乃“实非”等等。

这其中特别强调了“隔壁葫芦庙”中的“‘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却有意跳过“葫芦庙”不解释,为何呢?因为不能再解释了,再解释,这《石头记》便会被直接烧了,

原因呢?“葫芦”谐音“胡虏”,“庙”暗指“庙堂”,即朝廷政权,这“隔壁的葫芦庙”看似轻描淡写不起眼,实则关系重大,影射的是与大明王朝毗邻的胡虏政权,这说的还能是谁?

当然是与大明相邻的胡虏满清了。胡虏满清的野蛮凶残可是有目共睹的,这下明白了作者什么都要细加解释,偏偏不解释“葫芦庙”的原因了吧,反正话都说的这份上了,该明白的自然都会明白的。

“三月十五炸供”,影射的是日期相邻的三月十九的崇祯亡国,三月十九这个日子在清初是人人皆知的敏感日期,还是那句话,该明白的自然都会明白的。正文中的“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一句,“竹”音似“朱”,“木”即赤心木,还是“朱”,暗示此方人家实为赤心木朱明王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5: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南直召祸+葫芦庙炸供+】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隐史
2024-07-15 08:07

已关注
《红楼梦》中事的发生年代。

尽管作者在一开篇的红楼梦旨义中和第一回中反复强调“不敢干涉朝廷”,而且“无朝代年纪可考”,但这不过是秉持“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的原则的作者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实际上,《石头记》一书中时时都在影射朝廷政事、处处都在暗示明末背景,比如这里的副文脂批中明确写出的“南直”一词。

“南直”是”南直隶“的简称,是指明朝时,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朱棣在迁都之后,改北平布政司所辖州府为中央直辖,为区别南北两大直辖区,便改称“直隶”为“南直隶”,简称“南直”。

“南直”是专属于明朝的,并且是自永乐朝开始的明朝的特有称谓,“南直”这一称呼在永乐朝之前完全不存在,而在明朝灭亡后,也随之被完全废弃。因为,大清不是大明,大清的首都可只有一个,便是北京。

那清朝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清朝的作法是将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并将北直隶恢复原称“直隶省”。单单是这一个极其特殊的万万乱用不得的重要政治称谓“南直”一词,便是作者对《红楼梦》实为明朝之事的最直白的点破和提示。

接下来看突生祸端的葫芦庙。《红楼梦》中大量使用谐音,如作者明确解释了甄士隐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穷儒贾化是“假话”,表字“时飞”乃“实非”等等。

这其中特别强调了“隔壁葫芦庙”中的“‘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却有意跳过“葫芦庙”不解释,为何呢?因为不能再解释了,再解释,这《石头记》便会被直接烧了,

原因呢?“葫芦”谐音“胡虏”,“庙”暗指“庙堂”,即朝廷政权,这“隔壁的葫芦庙”看似轻描淡写不起眼,实则关系重大,影射的是与大明王朝毗邻的胡虏政权,这说的还能是谁?

当然是与大明相邻的胡虏满清了。胡虏满清的野蛮凶残可是有目共睹的,这下明白了作者什么都要细加解释,偏偏不解释“葫芦庙”的原因了吧,反正话都说的这份上了,该明白的自然都会明白的。

“三月十五炸供”,影射的是日期相邻的三月十九的崇祯亡国,三月十九这个日子在清初是人人皆知的敏感日期,还是那句话,该明白的自然都会明白的。正文中的“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一句,“竹”音似“朱”,“木”即赤心木,还是“朱”,暗示此方人家实为赤心木朱明王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未住红楼先酿梦(红痴之三)
苏粉红痴 2018-12-28   |  110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梁少金

日有所想夜有所梦。人人都想作一个好梦,把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梦想成真”直教人兴奋无穷,幸福奔泪。然而“白日梦”多自嘲,“噩梦”惊魂沮丧。梦,毕竟是缥缈虚幻的东西,周公也不能解开形形色色的梦。梦是精灵,梦是思想,梦醒时分,人们寄希望再圆美梦。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二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曹雪芹以康乾盛世为背景,用艺术画笔,如痴如醉描绘心中的美梦,《红楼梦》————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莲。文学史上的丰碑。
     《红楼梦》亦真亦幻,她才给读者拓展无限的想象空间,盛极必衰,以贾家为首的贵族繁华过后成一梦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大观园里的诸芳是聚也依依,散也依依,人去楼空阐释了世态炎凉、人生苦短悲凉,人生的路,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我对曹雪芹的梦略知皮毛,我困惑的还是“红楼”
曹雪芹是现实和浪漫的高手,“假做真来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总用“贾雨村”来对付“甄士隐”,任何用静止的、形而上学的学习态度去看《红楼梦》都会走入死胡同。把贾家的兴衰归结到某个人的身上是不懂“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的。我曾老纠结现实中的“红楼”在哪里?多高?多别至?是写贾府还是宁府?是稻香村还是梨香院?是大观园的泛指?还是林黛玉的潇湘馆?我最后的推测是贾宝玉的“怡红院”,因为它带“红”字,其实我的想法太幼稚,曹雪芹大手笔咋会局限一个红房子,它表达的是红房子下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人生悲怜。让政治家、历史学家坚信封建大厦将顷的必然性。这种解释权当迁就而已。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把它看成是原始概念,望文生义终究是笑话一场。等那一天你做了好梦,住进了红楼,遇见曹翁,方可得到“标准答案”。
略举例《红楼梦》中的梦,感受一下中国梦。
1、 秦可卿给王熙凤报梦,说婶子你是“脂粉英雄”月亏月盈盛极必衰,趁自己有权,要注意防后路,在秦可卿的怂恿下,王熙凤克扣月钱,放高利贷,大肆盘剥,弄权铁槛寺,让一对“鸳鸯”一个上吊一个投河,三千两银子尽收囊中。

2、        秦可卿安排小叔子贾宝玉睡自己的床,才有了“游幻梦境指迷十二钗”。

3、     林黛玉思念贾宝玉,梦见昏天黑地贾宝玉的船上不了岸,落水挣扎,这倒使丫鬟雪雁将“昏”与“婚”联系起来用以宽慰林姑娘的心
4、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把被窝行旅放在潇湘馆里,睡了三天三夜,总想梦见林妹妹,却总也梦不见,由此看来,梦,不是想做就做的。

+关注
undefined
苏粉红痴
乡村教师,爱好写作,数十万字作品刊发在网络、纸媒、微信文学平台上;爱书法,三次跟全国书法高手同台竞技;酷爱《红楼梦》百看不厌,偶有心得。展开
共 198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4: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恐怖真相?
guang5225252021.08.12浏览442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4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被拐卖的甄士隐的女儿名“英莲”,“英莲 ”谐音就是“应怜”,这个人的命运,真是应该可怜。被薛蟠打死的小乡宦之子名为“冯渊”,“冯渊” 谐音“逢冤”,逢上了薛蟠这个薛家的呆霸王,可真是逢上了冤家。作者使用“英莲”、“冯渊”两个名,是利用谐音寄寓着对两个不幸有情人的深切同情。

  “霍起”这个人物一出现,就是“祸起”,甄家就丢了女儿,继而遭了火灾。甄家丫环娇杏,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侥幸”做了贾雨村的夫人。贾府的清客詹光、单聘人、卜固修,是一帮子“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家伙。而粮房书办则是詹会,这个人只知道“沾惠”,贾芸的舅舅干脆就叫卜世仁,也就是 “不是人”。贾化则是满口的“假话”。贾家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就是“原应叹惜”。

  宝玉、黛玉、宝钗,这三个人是最为关键的人物。“宝玉”二字寄托着贾府这个贵族世家的期望,可是这个期望却是“假”的。“贾宝玉”这个名中暗示着叛逆的性格。“黛玉”中有“宝玉”的“玉”,意在取其清纯、洁净;“宝钗”中有“宝玉”的“宝”,意在取其富贵。三个人的名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牵连,这已经说明了三个之间纠葛不断、不可分割的关系。

  “风月宝鉴”是镜子吗?

  在《红楼梦》的第十二回里有一段关于“风月宝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贾瑞的猥琐青年居然色胆包天地去骚扰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结果被凤姐狠狠地戏弄了两次,没想到他不思悔改,继续痴迷于男欢女爱这类淫邪之事,搞得他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小命不保,这时来了一个道士,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也就是镜子,并叮嘱贾瑞只能照反面,而千万不可照正面,这样三天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了。贾瑞照了一下“风月宝鉴”的反面,看到里面立着一个骷髅,吓得他要死!于是好奇心的驱使让他决定看一看“风月宝鉴”的正面,没想到居然看到的是AV的镜头,于是他痴迷于其中,很快精力耗尽而亡!贾瑞的爷爷贾代儒大怒,命人烧掉这把“风月宝鉴”,这时那个道士及时出现并将镜子抢走,于是贾瑞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离奇古怪了。
红楼人物结构图,红楼人物对应表 :明末六帝,南明四帝,清初皇帝,将帅汉奸,嘉靖后代,朱明宗室,都在贾府
[color=var(--GBK03A)]长安昭阳王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2】

10.22 红楼人物对应表
能看出贾府人物结构,规律很明显,前文总结过。
贾府两个敌对势力也很清楚:薛家满清、农民军。
还解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将帅、汉奸,分左右列出。


对照参考图1,贾府人物架构图:


对照参考图2,末世六代人物图:

嘉靖后代,朱明宗室,一个不落,都在贾府。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7 22:29 , Processed in 0.0901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