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三春”何解三秋尽====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4: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名句
qq3269580浏览16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mk731206
推荐于 2016.05.18
满意答案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绝笔》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铅并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镇指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槐旅迹知?   《怅怅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用过的《桃花庵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6: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愁诗》[清]石成金 撰
公司总裁
2015-04-04   |  1840阅读  |  10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世事茫茫无了期,何须苦苦用心机。

寻些乐处酌杯洒,偷个闲时诵首诗。

放荡五湖思范蠡,纵横六国笑张仪。

百年光景须臾事,日日追欢也是迟。

诸般得失总虚花,展放眉头莫自嗟。



  几朵鲜花除世虑,三杯美酒醉韶华。

  徐行野径闲情爽,静坐茅斋逸趣嘉。

  分外不须多着意,惟将快乐当生涯。

  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在世一蜉蝣。

  陶朱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

  花落三春莺怨恨,菊开九月燕悲愁。

闲居安静多清福,何必荣封万户侯。



  也学如来也学仙,携尊随处乐陶然。

  人情只堪付一笑,世事须知无百年。

  皓首难陪东阁宴,清风自足北窗眠。

  休将烦恼盘心思,急须嬉笑舞疯癫。

  人生安分且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

  赫赫有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

  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

王谢功名有遗恨,怎如颜性乐陶啕。



  花甲之外乐余年,秃发留须半是禅。

  杖挂百钱村店里,手持一卷草堂前。

  功名与我无干涉,事业随他别处牵。

恼怒不生愁闷灭,饥来吃饭因来眠。



  歌几回时笑几回,人生全要自开怀。

  百千万事应难了,五六十年容易来。

  得一日闲闲一日,遇三杯饮饮三杯。

  焦愁恼怒都销散,兔致浮躯气早衰。

  六尺眼前安乐身,四时怎忍负良辰。

  温和天气春秋月,道义宾朋三五人。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笑语任天真。

  细看如此清闲事,虽老何须更厌频。

  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

  虚名浮利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

  胜游只宜寻美景,命俦须是选吾徒。

快乐原属闲人事,况与偷闲事更殊。



  得失乘除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家常安分随縧过,便是逍遥快乐仙。

  穿几多来吃几多,何须苦苦受奔波。

  财过北斗成何用,位列三台做甚么。

  眼底浮云轻似纸,天边飞兔疾如梭。

而今痴梦才呼醒,急享茅底快乐窝。



  举世不忘浑不了,寄身谁识等浮沤。

  谋生尽作千年计,公道还当一死休。

  西下夕阳难把手,东流逝水绝回头。

世人不解苍天意,空令身心夜半愁。



  一寸光阴不暂抛,徒为百计苦虚劳。

  观生如客岂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

  绿鬓易凋愁渐改,黄金虽富铸难牢。

从今莫着惺惺眼,沉醉何妨枕曲糟。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汤扯淡没来由。

  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

  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摘自清*石成金《通天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妻子绝对忠诚、一点不花心的大唐诗人是谁?
写乎
2018-07-31 12:46
作者:王崇菊

(杜甫)
唐宋时代,文人雅士,诗酒趁年华佳人来相伴是正常到如一日三餐的习以为常,大诗人陆游,沉痛在失去前妻唐琬悲伤诗词中,家中已换新人。一代词人苏东坡为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惹得粉丝们泪水涟涟,他早娶王弗为妻。
唯独大诗圣忠心耿耿,面对女色坐怀不乱,在他的诗中除了自己的妻女亲人,其它女性几乎为零添加,唯一一次,让那个同行的人尴尬一点面子都没有。
(一)对妻子绝对忠诚,一点不花心
但凡文艺大咖,爱美色的不用广而告之。美其名曰:寻找灵感,常新艺术生命力,好像只有不断换新才能激发文学源泉汩汩而来。老杜不信这个邪,今生今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对发妻杨氏忠贞不渝,对其他女色一眼不撒。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老夫老妻了蛮有情调,没有棋盘,画在纸上,你来我往下棋;没有钓鱼岛钩子,把针捏弯去钓鱼,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啊;

(以下为一组唐朝服饰图片)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劫后重生,原以为战火无情,彼此再无相见,不料还能重逢,妻子看见我,大惊之余,眼泪汪汪。生活原来无奈,谁让生的不是盛唐;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白天带着老妻乘着小舟去游玩,天晴带着孩子们沐浴清江的水流,家庭和睦温馨;
“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去别处喝酒,喝得醉醺醺,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婆;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唉,生活太苦,妻子脚寒湿重而疼痛,儿女有偏头痛无药医治;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会,悲泉共幽咽。”过一年回来,见到妻子比自己还可怜,什么话别说,让我哭一会吧。满满撒把狗粮,世间少有的有情有义,且忠义无双的男子,心不在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上。

他也跟初妻子之外的女性交往,但不被女色迷惑,没有因为男女关系闹得沸沸扬扬,唯一此比较“艳”的诗,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写他跟别人乘船玩,船上有女乐师弹奏起舞助兴。
期间李梓州同女乐放荡不羁,走出门,杜甫开玩笑又正色说:“李先生,你要记得你是有妻儿的人,不要学别人鸳鸯戏水逢场作戏乱了方寸。”搞的李梓州好尴尬。这哪是艳诗,妥妥警言。
处在唐文化繁荣时期,能保持傲岸节操,来自做人高贵品质,优良家庭传统
(二)年轻幸福快意,意气风发
公元721年,一个寒风凄厉,雪花曼舞的日子,一位男孩呱呱坠地,哭声响亮,动静不小。
做奉天县令的杜闲喜出望外,男丁兴亡,家族声势威壮,指日可待。自幼饱读诗书,起个名字不费吹灰之力,字子美,名字杜甫,几十年后世人皆知,千年之后仍有许许多多的人记得评说。
杜甫属于北方大士族。他的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做过膳部员外郎,曾祖父杜预,做过县令。他跟另一位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数同宗。他母亲的外曾祖母是唐玄宗第十子李慎的孙女。正宗皇室亲戚,可惜到他父亲一辈,家道渐渐衰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庭尚富足。

他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没有如富二代般荒废光阴,他从小好学上进,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把诗当作终生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自七岁开始作诗,至死不曾停止过。
人说起杜甫都是一幅苦瓜脸,写的诗歌非要一把辛酸一把泪,使人的心沉到谷底,谁能想到他曾经天真活泼,桀骜不驯,潇潇洒洒闯天涯。
他的童年,青年,壮年都在唐玄宗时代,早期作品浪漫开阔,意境丰富,吻合大唐盛世气象。十四五岁时,做的诗为一些老前辈比作班固,扬雄。整个少年时代,他读书,习字,赏乐,结交艺术名流。十八岁那年开始漫游。漫游是那个时代很多诗人的理想和经验,能增长见识,为心中理想迈步打下基石。

19—28岁两次长期漫游吴越和齐赵,此时为开元盛世,他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足见当时人民生活的富裕和小日子的红红火火。
旅途中除了收获无数灵感激发的文字,还收获深厚的友谊:李白,高适,岑参等大咖是在漫游中遇见,一见如故结下友情。
浪漫的时光总是短暂,人生三十而立,自小有崇高理想的杜甫三十尚未不惑,深感愧疚,正准备返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求得功名。
公元735年,杜甫24岁,参加他人生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来志在必得,世事难料,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三)众人心中孤老头一枚,可怜兮兮相
凭着过人的才华,杜甫的知识能力已超越许多同龄,甚至年岁长于他的人。以为踌躇满志的第一次科考,必定高中榜首。才华是有力的资本,有权有势人的支持荐举为当时的常态。王维若不是得到玉真公主的大力推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李白能走近唐玄宗跟前,也得益别人的引荐;李龟年年轻时自由出入王公贵族之间,只因精通音律的岐王和玄宗宠臣崔涤好这一口。
杜甫籍籍无名,且没有大人物荐举,科考惨败情理之中。还好,人家杜甫不在意,青春作伴好回乡,年轻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资本。
天宝三载,他开始又一次的漫游。这一次比较激动人心,他在洛阳遇见他的偶像李白,又与高适一见如故,三人结伴,同游梁宋。《望岳》便是这个时期所做的具有时代典范的伟大之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气势恢宏,气象开阔,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浪漫,把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描绘淋漓,进而抒发自己敢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流露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
人在幸处,走路会有金蛋飞来,不幸,接踵而至,雪上加霜。
家里捎来音讯,父亲去世了。他豪放遨游的资本链断绝。以前豪迈游玩,如今在外是流浪。回来再次参加科举考试,遇到奸相李林甫制造冤案,一个人才都没有的论断,全部落选,杜甫就在其中。
考试不能达到愿望,他写诗,一首一首,投递,希望遇到一位赏识的人。也曾被河南尹韦济仰慕,并加以荐举,无奈人微言轻,终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唐朝逐步衰退,杜甫的一腔火热也在冷却。一日日困顿,后来为了生活,低三下四在贵族府邸做“宾客”,陪着人家诗酒宴席,得到可怜的钱财。家中人口仅靠他这些不能维持开支,他懂得药材,带着孩子们上山采药或自己种植,卖给贵族,换来银两。“卖药都市,寄食友朋”中的前一种。
开始有可怜相,为生活,哪里有好办法,活命,才能追求自己想追求的,获得想得到的。

家里穷,自己饿的青黄瘦弱,妻儿同样如此。一次病重,差点命丧,多亏朋友王琦照料,“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感谢朋友真诚帮助。
四处投递换得参军之职,古代"参军"相当于现在团职干部。年已四十多岁,功业未有建树,功名仍是浮云,暂且做个小官,收获资财养家糊口。干得不如意,多次要求回家探亲,不批准。诚心感动老天,获得恩准,匆匆忙忙回家,一路看到悲惨凄苦场景无数,完全没有唐朝鼎盛时期的繁荣昌盛,人间繁华。刚刚到门口,屋内哭声一片,走进去,小儿子活活饿死。
忧愤之极,他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杜甫长安十年积累的厚积薄发,也是生活造就诗圣的横空而出,代表着他的作品又轻熟路线转为为大众民生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为天下苍生呼喊的心声在作品中明白显现。
安史之乱,祸害大唐倒退几十年,唐由盛至衰,夹缝中生存的诗人,仰望着星空,不曾为眼前的苦痛磨折脊背,用诗歌抒发内心万千心结,希望通过精神力量给黎民求得当初的繁华,为天下人获得朗朗乾坤。

(四)感恩的心,感恩有你
杜甫历经盛世,又遭乱世,深刻感受盛极至败惨痛,更能清醒认识现状,不辜负活着的每一天,值得称道,最值得赞扬的是他的为人。
他感恩遇见的每个人。
姑母,他生命重要一员。由于家道衰落,被寄养姑母家。日子艰难,恰逢传染疾病来袭,健康的人上不能躲过劫难,身体衰弱的当然无能为力。他同表兄一起染上疾病,命在旦夕。姑母家贫,无钱无药,听说山上有医治药草,姑母趁着黑夜前往,采得一株,如果再寻找,恐怕耽误两个人性命。急急忙忙返回,只有一株药草,给亲生儿子,给亲亲侄儿?两难抉择,姑母狠狠心咬咬牙,舍弃儿子,给了娘家骨血,再寻得药草,表兄因延误医治,命丧黄泉。
杜甫深深感念姑母救命之恩,对姑母如同父母,养老送终,修建陵墓,写墓志铭。
朋友,他生命中一部分。对待朋友有情有义,绝不锦上添花,也不雪上加霜。朋友中分量最重当属与李白交往。他们是杜甫第二次漫游时遇见,结伴而行。为此李白有四首诗记录中间的过程,杜甫有四十多首叙写此次漫游时光。

当李白因站错队伍,性命堪忧,杜甫听说,写许多诗歌表白思念和担忧。
《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晚上做梦多次梦见李白,担忧他的现状,江湖险恶,害怕行走的舟楫遭遇不测,你要多加小心啊!多么有才华,有能耐的人,被现实摧残的早生华发,独自孤单寂寞。谁说天理公道从不欺骗人,已到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即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怎能补偿曾遭受的冷落凄凄惨惨。真情的哭诉和牵挂,绝版的世间最好“闺蜜”。因此才有李白和杜甫相遇,是太阳和月亮碰了头。

得知高适被贬彭州刺史,岑参在虢州任长史,写信给他们“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送上至诚的怀念和殷切的期盼;自己吃不饱,山上采苍耳,门前种菜,离开夔州,把四十亩果园无偿赠给朋友;当朋友严武去世,他哀痛不已,写下很多悼念诗文。
对妻儿,朋友,亲人有担当,有情义,似乎天经地义,陌生人,他亦能关爱有加。
居住夔州,他左耳耳聋,右耳听力大减,眼睛昏花看不清楚,牙齿一半脱落,手发抖,写字都困难,日子举步维艰。他的小院有棵枣树,邻居有贫寒夫人,常趁着天黑来打枣充饥。杜甫明白知道,不打扰那位夫人,甚至希望她多打一些,给家里的孩子吃。后来,院子盘给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为了不让那位夫人打枣,修葺高高的围墙,杜甫听说,写信给朋友,让他不要小气,拆掉院墙,任那位夫人打枣。
正是这么多身份和情感的杜甫,才会将生活真实记录,并在古诗歌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创新。
明代著名评论家胡应麟《诗薮》说:“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象。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综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成蓄。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杜也。”
一点也不虚夸。

【作者简介】王崇菊,一名乡村语文老师,喜欢读书,喜欢写写,喜欢将日子记录,喜欢把每一个值得铭记。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卖花声·雨花台
【作者】朱彝尊 【朝代】清拼音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标签: 追忆情感婉约感伤
赏析
此词从南京的萧条景象,侧面反映清兵南侵对这座名城的破坏。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追怀往事,不胜感慨。上片描写南京的衰败零落。下片吊古伤今,抒发感怀。字字蕴涵着兴亡之慨。全词哀婉抑郁,清丽自然。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为什么说贾府三春初登场亮相,便能看出谁更喜欢林黛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39:三春出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母介绍两位舅母:邢夫人和王夫人给黛玉认识,又介绍了贾珠的未亡人李纨,最后吩咐人去传三春姐妹来见客,今天不用上学了。


(第三回)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细说红楼系列139,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贾府三春就是迎春、探春和惜春。

之前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三春名字跟着元春而来。

迎春是贾赦庶女,贾琏妹妹,王熙凤小姑子。

探春是贾政庶女,贾宝玉的妹妹。

惜春是贾敬嫡女,贾珍的妹妹。


如今三春都在贾母跟前接受教养,老太太显然是要“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出身和教养给孙女们增辉添彩。

那个年代讲究出身门第和教养。三春出身贾府自是不俗,母亲却都差强人意。她们从小跟着祖母贾母这尚书令千金,荣国公诰命夫人,谁也不敢轻视她们。

文中暗表,三春中,迎春年纪不但比林黛玉大,更比贾宝玉还大。探春则与林黛玉同岁,不差几天。林黛玉二月十二生日,探春是三月初三。而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大概只有三四岁那样,比贾兰也不大多少。


三春姐妹穿着打扮完全一样,其中两庶一嫡,便可见贾府对嫡庶女儿并无区别待遇。

别看惜春寄养在贾府,如果真要嫡庶有别,肯定也会区别出来。三春一样,侧面证明了贾府的规矩和教养风范。

迎春外表形貌与薛宝钗类似,皮肤极好,因性格温柔沉默,给人亲近感十足。

探春外表却与林黛玉相似,瘦长出挑,神采飞扬,自信又大方。

惜春还小便没有描写。

从三春的出场形容,便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命运。

迎春温柔便不免软弱。

探春自信更有志气。


惜春“被忽略”存在感最低。

林黛玉印象最深的无疑是贾探春,二人外形也相类似。作者借以突出的是两个人未来的牵绊。

探春“见之忘俗”,便是飘然若仙的意思。

黛玉“神仙一样”风姿,自是超然于物外。

两人既然“相似”,肯定互为吸引。


日后贾探春提议起诗社,她说“最喜芭蕉”取号“蕉下客”,那芭蕉就是贾宝玉几次三番舍不得的“绿玉”:

比如“绿玉春犹卷”和“红香绿玉”。

而“绿玉”,其实就是黛玉。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4-08 10:1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6: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家四春“元迎探惜”,为什么并非是“原应叹息”?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17:贾家四春:元迎探惜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雨村提到甄宝玉,实际便如镜子一般,影射了贾宝玉的性格和日常。

当日贾雨村被甄宝玉连翻羞辱,不得不辞馆离开甄家时,就知道贾宝玉在家是如何对待他的老师。


说完甄宝玉,贾雨村顺口一提便讲到甄家的几个女儿,要注意他这故意引导,实际是为了让冷子兴提起林夫人贾敏。

果然,冷子兴听他提起甄家女儿,便忍不住说起了贾家女儿。

☞细说红楼系列117,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贾家四春,元迎探惜,冷子兴介绍她们也很清楚。

元春是贾政的嫡出女儿。

迎春是贾赦的庶出女儿。

探春是贾政的庶出女儿。

惜春是贾敬的嫡出女儿。

贾府四春二嫡二庶。不但如此,冷子兴这番话还包含了另一层意思。

就是贾政夫人王氏和贾敬妻子都是原配夫人,否则以冷子兴事无巨细的说法,肯定要有交代。毕竟谁是妾生庶出都讲明白,若元春和惜春母亲为续弦不能不说。


关于四春以“春”为名,多少有点俗气。贾雨村也提到:“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更在引导冷子兴话题。

冷子兴果然告诉他皆因元春以春为名,四春才跟随,否则贾府女儿也与儿子同排行,比如林如海的妻子贾敏。这且不提。

且说贾府四春:元、迎、探、惜。

元春自然因她出生大年初一,又是立春之日有些神奇,便唤元春。


春字自然有些意思,但主要还在“元迎探惜”四字,脂砚斋认为是“原应叹息”,表明四春薄命,生于贾府末世的命运多舛。

这般解释应该不错。事实上,四春最终二死一嫁一出嫁,应验“原应叹息”之说。

但事实却还另有说法。

元春之前讲过,生日为大年初一的立春和春节同日,便有了元春之名。奇在新年与春节的重叠极为罕见而被认为神奇。


元春人生确实不简单,长大后被送入宫中做了女史,日后更是做了一品夫人贤德妃。

但总觉得“应、叹、息”还好,可“原”不足以形容元春的“元”,似乎“怨”字更合适一些。而“迎、探、惜”也应该另有故事。

具体如何,下文解读。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7 10:0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5: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中的隐语:“春”和“三春”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9-14 08:48:45)
标签: 元春 王夫之 陈子龙        分类: 《红楼梦》新解
——《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8)

作者:至真斋主

我在《<红楼梦>就是一部“谜书”》一文中,论述了谜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受文人墨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作为国粹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胡适所举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谜语是难猜谜语的极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他以此来嘲讽红学索隐派是“猜笨谜”,这种做法不是他所标榜的科学态度。在封建极权时代,文人们为了表达被统治者压制禁锢的思想感情,或者反抗统治者的压迫,有时候不得不采用隐语的方式为文,我列举了南宋遗民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这是在蒙元统治者的高压统治环境下,不得已用隐语写成的祭悼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文章。而在明遗民诗文中也大量采用隐语祭悼殉国的崇祯和灭亡的明朝、歌颂抗清志士、抨击残暴的满清统治者。

《红楼梦》中的隐语:“春”和“三春”


文学博士刘利侠在《王夫之<落花诗>政治意识浅论》一文中说:“身处在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遭受着家国与民族的双重灾难,回天无力,报国无门。这种萧索、凄凉的景象,最能够契合他们的处境,是‘摇落深知宋玉悲’,所以也最容易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真实强烈的情感。除此之外,一般还认为,花色红,红即‘朱’,与朱明王朝就有了某种婉转而密切的联系。百花盛开的春天,有王朝兴盛的象征意蕴;风飘万点、春意阑珊的暮春之景,是明王朝从没落逐渐走向败亡的最佳比喻。清初诗人喜咏落花,借对落花的诸多感叹来表达对故国旧君的哀思与凭吊,从而为落花打上了鲜明的政治烙印,同时赋予了这一主题更加深厚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时代气息。”

由于胡适不了解明遗民表达对明朝故国感情时的习惯性隐语,他可能也没读过多少明遗民的诗文著作,不知道《红楼梦》与明遗民诗文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一致性,他看不出《红楼梦》隐写了什么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我们吴氏红学的九峰真人在文章《红楼梦中一些风物的特殊寓意是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中说:“《红楼梦》的思想内涵是高度的民族主义,由于构思的巧妙和写作手法的隐蔽,自抄本传播以来,一些人看不懂她的思想内涵。清朝被推翻以后,尤其是受胡适红学的影响,广大读者更是失去了对本书思想内涵的敏感和认知,形成今天附庸风雅的胡适派官方红学。一些红学家钻进一个包衣奴才家族,牵强附会地考证与对应曹家事,把改朝换代国仇家恨的宏大主题和民族主义情结,狭隘猥琐地解读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红楼梦》既然是小说,他就不是天书,不管作者把主旨设计得多么隐蔽,我们可以看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明遗民思想。作者既然要传播明遗民思想,那么,对于小说中绝大多数隐藏的秘密,读者只要抓住书中特殊的写作手法就能准确破译。”他还把书中的风物按照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作者憎恶的阵营有风、雪、金、水、秋等;二、作者喜爱的阵营有月、玉、红、朱、赤、香、春、梅花等。

《红楼梦》中的隐语:“春”和“三春”
(黛玉葬花)

经常看到红学家和红迷说把《红楼梦》多看几遍就明白了,在我看来未必。这几年经常跟红迷在微信群互动,很多红迷看了十几遍《红楼梦》,有的甚至看了七八十遍,他们除了记住书中的细节,甚至把全书倒背如流,却对书中的思想内涵依旧茫然不知。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长期以来被胡适红学误导,认为《红楼梦》只是一部世情小说,写的就是一个大家族盛衰和公子小姐们的感情故事,他们不知道《红楼梦》是一部“真事隐”的谜书,作者采用谜语、意象、符号等隐语写作手法,把“真事”巧妙地隐藏起来,我们只有破解这些谜语、意象、符号等隐语,才能知道《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而不是胡适和当今主流红学家们认为的清中期。《红楼梦》作者应该是明遗民,而不是曹家子虚乌有的“曹雪芹”,更不是敦诚敦敏的朋友“四十年华付杳冥”的那个曹雪芹。为了彻底揭开《红楼梦》的真相,我将对一些重要隐语进行解析,为那些真爱红楼的红友抛砖引玉。本文先解析《红楼梦》文本和批语涉及的“春”和“三春”。

如果要把《红楼梦》中的隐语划分类型的话,“春”和“三春”属于符号类。符号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特定事物。作为《红楼梦》这部谜书的“符号”,它不具有读者普遍认知的含义,它的特殊含义只在一个特定文人小圈子流行。这也符合隐语的特性,如果人人都明白符号性隐语的含义,它也就不成其为隐语了。

一、“春”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听见警幻仙姑作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如果把这里的“春”仅仅理解为“春季”或“男女情欲”,那么这首歌就没什么深意,甚至就可以说《红楼梦》中这类伤春的诗句都是公子小姐们的无病呻吟。主流红学家蔡义江教授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把这首歌的“春梦”解释为:“比喻欢乐短暂,往事已矣。”“飞花”解释为:“比喻青春易逝,女儿命薄。”“闲愁”解释为:“多余的烦恼,无谓的痛苦。”

在太虚幻境配殿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其中“春感司”的“春感”是在春天感伤的意思,“秋悲司”的“秋悲”是在秋天悲戚的意思。春天本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在万木葱茏、鲜花盛开的春天本应愉悦兴奋,而我们看到在《红楼梦》中多处伤春悲秋。“薄命司”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葬花吟》有“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桃花行》有“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贾宝玉作的《姽婳词》有“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如果把这些伤春诗句都理解为“儿女闲愁”,感叹什么“青春易逝”“繁华易散”,发出“乐极生悲”等无可奈何的叹息,那么,有谁再说《红楼梦》伟大,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赞成的。生老病死,这是人生常态;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这是自然规律。寻常百姓一朝富贵发达,富贵大族挥霍逐渐败家,这也是社会常有现象。如果《红楼梦》作者仅仅表现这些东西,这有什么值得隐写的吗?这有什么值得被人称叹高明伟大的吗?还有一些红学家把《红楼梦》冠以什么“封建社会的挽歌”,不这样《红楼梦》就真的不伟大了。可惜,《红楼梦》写作的年代,作者没有19世纪才产生的“封建社会”概念,从书中我不但没看到什么“封建社会挽歌”,相反看到的却是作者在想方设法维系旧礼教,竭力颂扬忠孝思想。

《红楼梦》中的隐语:“春”和“三春”
(崇祯殉国处)

在警幻仙姑作歌处,批书人提醒我们:“开口拿‘春’字,最紧要!”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以上列举的《红楼梦》文本中的“春”是否隐含着特别寓意?把“春”赋予其它特别寓意我们能在南宋遗民和明遗民诗文中找到佐证。南宋遗民林景熙的《送春》:“蜀魄声声诉绿阴,谁家门巷落花深。游丝不系春晖住,愁绝天涯寸草心。”蜀魄就是杜宇,在古诗文中杜宇往往就是国破家亡的意象。春天这个季节对南宋遗民来说还有着特别的含义,1279年夏历仲春的二月初六,崖山海战结束,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林景熙这首诗题名《送春》就是在表达对南宋故国的怀念之情。龚鼎孳曾是明朝旧臣,后来屈节仕清,但是在他的《定山堂诗集》中,有不少篇章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缅怀之情,例如:“吐舌谈前事,攒眉向上游。翠蛾珠珥乱,龙种玉魂秋。夜火傅深殿,铜鸵立古丘,杜鹃花下血,点点是春愁。”诗句中又有杜宇(杜鹃)啼血和“春愁”。抗清英雄明遗民陈子龙就有一首词直接题曰“春愁”。《山花子·春愁》“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陈子龙这首词绝不是无病呻吟的“伤春”,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抒发悲悼故国的一腔遗恨,像这类诗词陈子龙还有很多首。明朝崇祯帝于暮春时节的三月十九日殉国,在明遗民的诗文中常常用伤春诗句表达对故国和崇祯帝的缅怀之情。

也有的明遗民用“春”隐喻南明。王夫之曾在南明永历政权供职,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著书立说。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吴三桂谋划称帝,其部下决定上表劝进,并派人请王夫之执笔。王夫之拒绝说:“我安能作此天不盖、地不载语耶?”接着又说:“某先朝遗臣,誓不出仕,今何用不祥之人,发不祥之语耶?”王夫之随即逃匿深山。当三月初二日吴三桂于衡阳回雁峰前的馒头岭建坛即位时,王夫之愤慨地作《祓禊赋》,抒发了对吴三桂称帝的鄙视,期望南明复国。《祓禊赋》:“谓今日兮令辰,翔芳皋兮兰津。羌有事兮江干,畴凭兹兮不欢。思芳春兮迢遥,谁与娱兮今朝?意不属兮情不生,余踌躇兮倚空山而萧清。阒山中兮无人,蹇谁将兮望春?”

如果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定位在明末清初,作者是明遗民,那么书中“春”的特别寓意也跟明遗民诗文一样,有时是对明朝故国的缅怀,有时是对南明复国的期望,有时是对南明政权失败的感伤。

二、“三春”

第一回中秋佳节,贾雨村对月感怀吟诗一首:“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在这里甲戌本有一条批语:“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也就是说《红楼梦》用贾雨村的咏中秋诗开篇,全书结束前也必然有中秋诗作为收笔。说明这个批书人是看过全本的,他对“三春”发出感叹,认为本书用中秋诗起,再用中秋诗收,是有用意的,也是本书思想主旨的关键。“三春”与“三秋”相对必有深意,在《红楼梦》中“三春”和“三秋”绝对不是简单的季节含义,其中必有隐喻。从表面意思来说,这条批语的“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也就是整个春季。与此相对应,这里的“三秋”是指孟秋、仲秋、季秋,也就是整个秋季。那么,批书人为什么感叹“三春”?这是因为《红楼梦》文本中的“三春”也跟“春”一样有特别的寓意。

《红楼梦》中的隐语:“春”和“三春”

第五回元春判词有“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蔡义江教授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在解释“三春争及初春景”时说:“三春暗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争及’,怎及。意思是元春的三个妹妹都不及她荣华富贵。”蔡教授这么解释是不对的。之所以造成错误是因为蔡教授相信胡适红学,认为时代背景是清中期,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定位不同,对《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人物的解读也肯定不同。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作者是明遗民,贾家四个小姐中的元春、迎春、探春影射南明政权。判词中的“争及”不是“怎及”的意思,而是“达到并超越”的意思。关于贾家“四春”的总体影射我今后会有专文解读。

在惜春的判词中有“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在《红楼梦曲·虚花悟》中有“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这里的“三春”绝不是春天三个季节的意思。也不是蔡义江教授解释的“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于是,惜春就选择出家为尼了。在《红楼梦》的文本情节中,惜春一开始就有出家倾向,从第七回她年龄尚小经常跟小尼姑智能儿在一起,并且拿出家调侃就可以看出来,而不是看到她的姐姐们“好景不长”才萌生出家念头。

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里的“三春”连表面意思都没有指贾家四个小姐的意思,而是隐喻南明政权。秦可卿在此处表面上是在跟王熙凤交代贾家衰亡的后事,实际隐喻南明政权彻底失败后,那些投靠南明政权的人都要各自寻找各自的归宿。在第七十回,薛宝琴的《西江月》词有“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把“三春”称作“事业”已经直白地说出了“三春”隐喻某种事业。“三春事业付东风”与“三春去后诸芳尽”其意相同。

把南明政权比作“三春”,这不是《红楼梦》作者的杜撰,也不是我作为研红者的臆想,而是有明遗民王夫之诗文为据。抗清斗争失败后,王夫之深感复国无望,于是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说,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他反思抗清斗争失败的原因,用意象隐语创作了大型组诗《落花诗》,计有《正落花诗》10首、《续落花诗》30首、《广落花诗》30首、《寄咏落花》10首、《落花诗体》10首、《补落花诗》9首,共99首。他的《续落花诗》之一十八吟诵道:“珊珊欲下故来迟,卖眼惊飙万片齐。绛雪回风依树急,繁星陨雨贴天低。三春卷土终无计,尽日何心独向西。恋萼黏须无限恨,悬知此去隔云泥。”这首诗中的“三春卷土终无计”隐喻南明政权失败了想卷土重来最终无计可施,这与“三春事业付东风”“三春去后诸芳尽”的隐喻是一致的。只有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确定在明末清初,才能揭开《红楼梦》一再伤春、怜春、叹春、恼春的奥秘!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09: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送春 - 宋代词人朱淑真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蝶恋花·送春》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收录于《全宋词》中。

此为一首惜春词。全词将春拟人,抒发伤春情怀。上片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春的感情。全词共用五个“春”字,由系春、随春、惜春到端酒送春,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凄苦缠绵,无限留恋。歇拍的“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以黄昏的凄风苦雨之声为送春的背景,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将缠绵悱恻的惆怅之情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蝶恋花·送春

作者
朱淑真

作品出处
《全宋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蝶恋花·送春》意境图
《蝶恋花·送春》意境图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1、系:拴住。

2、青春:大好春光。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3、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4、犹自:依然。

5、杜宇:杜鹃鸟。

6、便作:即使。

7、莫也:岂不也。

8、"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9、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折叠白话译文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它随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绿色的山川只听杜鹃乌啼叫,它本是无情的鸟,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时有一段纯美的爱情,但婚后生活却十分不如意,最后忧郁而终。这首词正是她对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追恋哀伤不已的反映。[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本赏析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1]

折叠名家评论
明·田汝成:"淑真诗词多柔媚.独《清昼》一绝.《送春》一词.颇疏俊可喜。"(《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明·沈际飞:朱淑真《送春》,满怀妙趣,成片里出。体物无问之言,淡情深感。(《草堂诗余续集》)

清·陆昶:"淑真诗好,词不如诗。受其'黄昏却下潇潇雨'旬.又词好于诗也。"(《历朝名媛诗词》)

清·李佳:朱淑真词,《蝶恋花》云:(此词略)。情致缠绵,笔底毫无沉闷。(《左庵词话》)[2][3][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淑真像
朱淑真像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春归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送春归》是宋代诗人曹勋诗词作品之一。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目录
1作者
2诗词正文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宋 曹勋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正文
送春归,在何处。

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

杨花零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

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

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

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

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

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秦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0: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021-01-02 00:05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近现代〕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

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此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鉴赏

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写出,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样一来,“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下阕是对无私无欲的梅花的礼赞。首句承“俏”字写出。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预报春天就要到来,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所以作者说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万般气,是这首词的诗眼,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俏”字也是上下阕之间过渡的桥梁,使整首词的境界浑然天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写出了新时代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新时代的梅花形象象征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2:58 , Processed in 1.4508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