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庚黄//庚寅之劫的可怕历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徵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人物关系
文伯仁侄子 文伯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文徵明

别称
文征明


征明

所处时代
明代


出生日期
1470年

逝世日期
1559年

性别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概述
3职业生涯
4人物评价
5书法
6作品艺术特色
7作品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名:文徵明

生卒:(1470—1559)

描述:明代书画家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概述
文徵明,1470年生,1559年逝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吴门四家”。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纵34厘米,横530.7厘米。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折叠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

文徵明像
文徵明像

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征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征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征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征明一身。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折叠编辑本段书法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文徵明书法
文徵明书法

文征明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赤壁赋》,文征明书于嘉请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纵34厘米,横530.7厘米。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征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征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艺术特色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俯。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文征明到晚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文征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薛蟠“春宫图”的秘密
原创2017-04-01 09:23·~冰儿~
薛蟠虽然是个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但他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就连他写的歪诗,被称作薛蟠诗,或薛蟠体,被后世津津乐道。他身上闹的笑话不少,最有名的笑话,就是因为把春宫图的作者唐寅,认作庚黄。 关于春宫图,前面在解读薛宝钗时,揭秘绣春囊案时就特别提到了。根据吴本,那个上面绣有春宫图的绣春囊,是薛蟠买来,被薛宝钗偷偷放在园子里的石头上,被傻大姐捡到,而引发抄检风波。

所以《红楼梦》写春宫图,绝不仅仅为了表现薛蟠的荒淫,写庚黄的笑话,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薛蟠的不学无术,作者不尽之意似乎在文外。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因发幽情”有一个古怪而著名的情节,讲的是呆霸王薛蟠让小厮冒充贾政,把宝玉骗到墙角,然后一段对话,因写字画画之说,提醒了薛蟠得到的“春宫”图,文本内容如下: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这段故事,很多人读至此处,只觉刻画薛蟠入骨三分,形象生动,然后心下一笑略过,并不知道作者设置这段古怪的情节,反复说这“庚黄”、“唐寅”,有着血泪的记忆,小说“字字看来皆是血”,为此情节一笑者,作践了《石头记》作者之苦心。



其实这段故事,是有着出处的,明末清初的文人褚人获,在他的《坚瓠三集·卷四·衡山图记》有着这段类似情节记载:

文衡山生年与灵均同。因取“唯庚寅吾以降”句为图书。有一守自北方来。闻知衡山善画。因问人曰:“文先生前更有善画过之者乎?”或以“唐伯虎!”对。又问:“伯虎何名?”曰:“唐寅。”守即跃起曰:“文先生屈已尊人如此!”人问何故,曰:“吾见文先生图书曰:'唯唐寅吾以降'。”闻者喷饭。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 文征明(1470-1559,号衡山居士)与灵均(屈原)生年(天干地支)相同,所以用“我与屈原都是庚寅年生”的句子做题字。有一北方来的太守,听说文征明善画,于是问人:“文先生之前还有更擅画的人吗?”,有人回:“唐伯虎。”以对,他又问:“伯虎名字是什么?”,回答:“唐寅。”,太守“噔”地跳起说道:“这就对了,文先生竟然屈尊与此人这般地步!”人问何故,他说:“我见文先生的画上写着‘我唯一承认比不上的是唐寅’”众人人听了,“噗~”地一声大笑,满地喷饭。



其实在明末清初的这个民间段子,被作者巧妙改装在《石头记》(《红楼梦》)中,不是为取悦读者,而是要表达,“庚寅”二字,《石头记》作者既不是要说“唐寅”,也不是要说“庚黄”,而是在组合中曲折表达与当时段子中的“庚寅”,同时,在错综的字形组合游戏里,又透露一个“廣”字。

再清朝,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只要把“廣”与“庚寅”放在一起,没有人不联想“庚寅之劫”的廣州屠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3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徵明“唯庚寅吾以降”用《楚辞》入印,有人用为“唯甲子吾以降”,被评“殊为可笑”,具体怎么回事?
这是陈振濂先生《篆刻艺术学通论》中提到的一个故事,我不理解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文徵明引用得高明,后人却改得可笑?

关注者
148
被浏览
86,667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2 条评论
​分享

1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濠上鱼
濠上鱼
观鱼自有乐,何必在濠梁
17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涉及到一个古代私章中“成语印”的知识。



明代徐官在《古今印史》中说:“近见湛甘泉一私章,刻曰‘吏、礼、兵部尚书’。予窃怪之,甘泉称古学乃亦尔耶?及读《宋史》,乃知苏东坡曾为吏、礼、兵三部尚书,盖用成语也。文衡山庚寅生,刻印曰‘惟庚寅吾以降’。此句出《楚辞》,后辈有效之者改曰‘惟甲子吾以降’,殊为可笑。”



我们来考察一下这段话。大意是说,明代的著名学者湛若水(号甘泉),有一枚私章,刻的是“吏、礼、兵部尚书”,因为湛若水曾经做过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作者看了一时不解,以为湛先生随手把自己经历刻进印章,这不符合成语印的规则。于是觉得湛先生的学问不过如此。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作者读到了《宋史·苏轼传》,发现苏轼曾经分别做过吏、礼、兵三部尚书。突然想起了湛若水的那枚私章。才发现湛先生可不是随手一刻,原来是暗合古人呀!湛先生学问大得很呀!



文徵明有一枚私章“惟庚寅吾以降”,既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又来源于《离骚》,明合古人,所以符合“成语印”的规则。可是有人在私章里刻“惟甲子吾以降”,可能他确实是甲子年或者甲子日生的,但是由于随意篡改了古人的原句,已经不符合“成语印”规则,所以显得特别没文化,特别可笑。



好了,下面正襟危坐正式讲讲成语印。



成语印,盛行于宋元之际,传南宋宰相贾似道有“贤者而后乐此”(此句出《孟子》)一印,自后相习成风。洎夫明清,此风益炽。明何雪渔好以《世说新语》入印。亦有用牢骚语、风月语、佛道家语入印者。但是不管怎样,都是以习语入印,不改动原句的基础上又符合自己现实的处境或心境,这才显得雅趣非常。



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刻《离骚》语入印曰:“惟庚寅吾以降。”既点明自己的生日,又与屈原挂上了关系,堪称神妙。



后来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效法父亲,刻印曰:“肇锡余以嘉名”,也是出于《离骚》的名句。既符合自己名字叫“文嘉”的现实状况,也没有改动屈原的句子,是一枚很好的成语印。



文嘉的哥哥文彭也玩起了这个游戏,刻印曰:“窃比于我老彭”,此句出自《论语·述而》。这就更令人忍俊不禁,因为他叫“文彭”,自称老彭是没啥问题的,而且又巧妙的用孔子原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抒发了自己的志向。真是一枚完美的私章。



取成语入印,虽属一时游戏,要当求其隽永笃雅,不能信手臆造。否则让人觉得不学无术,止增笑耳。



一觉醒来如此多赞!感谢诸位!实在是诚惶诚恐!我还有几个不错的回答,大家一并批评指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1 10:23 , Processed in 0.0519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