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的“渔翁”“渔婆”有何深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2: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翁
- 360国学
《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收起
《渔翁》宋·陆游
江头渔家结茆庐,青山当门画不如。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我亦衰迟惭笔力,共对江山三叹息。
收起
《渔翁》宋·释行海
历尽江湖白尽头,生涯惟有一扁舟。醉来吹笛空沙上,鱼自相忘水自流。
《渔翁》宋·徐积
白发老翁心似铁,网尽溪鱼犹未歇。船中浑是卖鱼钱,买酒烹鱼醉明月。
《渔翁》清·佚名
渔翁独钓曲江湾,春雨秋风总是闲。满眼儿孙长绕膝,卖鱼沽酒醉苍颜。
《渔翁》明·谢榛
青竹竿头一钓丝,高风应与子陵期。夜深醉卧秋江上,梦绕芦花明月知。
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2: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翁
- 360国学
《渔翁》清·金武祥
清晨理渔榜,泛泛逐鸥鹭。欸乃只闻声,荡入烟中去。岸侧水溁洄,犹识舟行处。
《渔翁》清·任崧珠
露满清江月满天,得鱼换酒乐陶然。孤篷惯向芦花泊,一任飞霜点鬓边。
《渔翁》明·江源
独钓无名百虑休,绿芜新水旧矶头。时人莫讶无真趣,占断长江万里流。
《渔翁》元·周权
转棹收缗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芦花雪满溪。
《渔翁》宋·刘过
短篷三尺寄烟波,短褐休休岁月过。江海不知戎马事,酒酣搔首唱渔歌。
《渔翁》宋·舒岳祥
大男举网锦鳞红,稚子轻摇一榜风。微雨斜阳身半显,瓦瓯醉酌主船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翁
- 360国学
《渔翁》宋·朱继芳
渔翁家在何许,惯宿芦花不归。昨夜江村欲雪,百钱买得蓑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2: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翁 - 柳宗元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编辑分类
《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中唐时期创作的一首的七言古诗。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渔翁》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柳宗元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作品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折叠作品译文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渔翁》意境图
《渔翁》意境图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1]

折叠名家评价
《冷斋夜话》:柳子厚诗曰:“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东坡评诗云:“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环溪诗话》:柳子厚诗云:“渔翁夜傍西岩宿,……”此赋中之兴也。

《唐诗品汇》:刘云:或谓苏评为当,非知言者。此诗气浑,不类晚唐,正在后两句,非蛇安足者。

《批选唐诗》:无色无相,潇然自得。

《批点唐诗正声》:“烟消日出不见人”二句,古今绝唱。

《唐风定》:高正在结。欲删二语者,难与言诗矣。

《诗薮》:子厚“鱼翁夜傍西岩宿”,除云末二句自佳。刘以为不类晚唐,正赖有此,然加此二句为七言古,亦何讵胜晚唐?故不如作绝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首二句清,次二句有趋景慕,深推赞目,岂子厚失意时诗耶!顾璘曰:幽意切。周珽曰: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尾二句不必亦可,盖以前四语已尽幽奇,结反着相也。陆时雍谓“欸乃”句是浅句,“岩下”句是浅意,然欤?

《诗的》:柳柳州《渔翁诗》……气清而飘逸,殆商调欤!

《诗话类编》: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余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

《唐诗别裁》:东坡谓删去末二语,馀情不尽。信然。

《唐诗笺要》:二语幽绝(“烟销日出”二句下)。[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雕像
柳宗元雕像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的“渔翁”“渔婆”有何深意?
2018-03-06 22:49


文/夕四少

虽然红楼梦未完,只存世前八十回,但根据各种线索,我们已经知道,宝玉和黛玉最终没能在一起,黛玉泪尽而逝,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曲词里说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正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情况。

关于宝黛爱情的结局,前八十回里,不止一处暗示,有的是通过他人之口交代,有的是在判词曲词里透露。宝玉越是跟黛玉亲近,最终两人越是不能走到一起,这也是曹公一贯的写作手法,这样到最后,才更能引起共鸣,才成其为悲剧。

黛玉虽然心系宝玉,但因寄人篱下,对于自己的未来尚且不知,更不要说她与宝玉的未来,也因此,她常常伤春悲秋,时时落泪,逐渐养成了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这跟她的身世和处境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除了别人拿黛玉和宝玉开玩笑,就连她自己,也无意中开过两人的玩笑,但这个玩笑并不好笑,因为它暗伏了一个凶兆。

原文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顾名思义,这一回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宝钗和黛玉以心相交,两人成了金兰姐妹。一个就是黛玉病情加重,思及自身,作了一首充满悲凉的风雨词。这之后,宝玉来访,于是黛玉便开了一个看似无心却被脂砚斋重点作批的玩笑。



原文: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雨夜来访,穿了一身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黛玉看到宝玉的装束,随口说出他像渔翁的话来,这里没有脂批。

接着,黛玉对宝玉的斗笠蓑衣产生了兴趣,就问宝玉是哪里来的,宝玉就说是北静王送的,并问黛玉要不要,要的话,他可以再想办法弄一套来,黛玉拒绝了,像上次她拒绝宝玉转赠给她北静王送的鹡鸰香串一样。

原文: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单读这话没什么,呆傻的宝玉也不会留心这些,偏偏锦心绣口的黛玉,想到了她之前说宝玉像渔翁的话,这里又说自己是渔婆,这不成了一对儿了吗?虽是玩笑,但因为是自己亲口说的,且她本身也有这个心病,因此心中就格外在意这些言语,没想到如今自己开了自己的玩笑,所以才有些后悔,接着是脸红。

如果没有脂批,我们对黛玉这个笑话的理解,也许仅限于此,但黛玉这个笑话之后,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脂批,隐约透露了宝黛爱情最终的结局。

庚辰本脂批: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脂批这段话可谓点睛之笔,直接帮黛玉说出了心里话,从黛玉口中说出她和宝玉是一对夫妻的话来,而这夫妻偏偏是画上画的,是戏上扮的,别有深意存焉。



我们知道,画上的是假的,永远不会成为真的;而戏上扮的也是假的,早晚都有戏散的时候,也当不得真。其所指之意,不言自明,也就说,宝玉和黛玉不是真的夫妻,前八十回中我们看到的宝黛之间的一切,都只是假象,是画上花的,是戏上扮的,两人不会真的走到一起,所以脂批说“暗隐不吉之兆”。

脂批又说“画儿中爱宠”,这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这是从宝玉眼中写来,把黛玉比作“爱宠”。这句话有两个出处,一个是《聊斋志异》:“忽镜中人笑曰:‘影里情郎,画中爱宠’今之谓也。”一个是《西厢记》:【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影里儿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这里只说“画中爱宠”,不说“影里情郎”,似乎正暗示了黛玉早逝,而宝玉日日思念的结局,也正应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句话。

我们看,黛玉的一个玩笑,在脂砚斋眼中,成了暗伏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条线,两人虽看似亲密无间,两小无猜,却成不了夫妻,反过来,宝玉和宝钗虽看上去生分,最后却成了夫妻,而这正是脂批曾批出的宝玉黛玉的关系是“近中远”,宝玉宝钗的关系是“远中近”。

综上,黛玉看似随口的一个笑话,看似随口说出的渔翁渔婆四个字,经脂砚斋一点评,却透露这么多深意,不能不令人惊异。而即便没有脂批,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笑话推断出,宝黛之间越是亲密无间,越是有这种夫妻的玩笑,最终越是不可能走到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渔郎》是宋代诗人 董嗣杲所作诗词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渔郎

拼音
yú láng


注音
ㄧㄩˊ ㄌㄤˊ

目录
1作者
2诗词正文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宋 董嗣杲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正文
儒者困章句,负抱希圣贤。

披缁谈虚空,要悟西方禅。

仙人说金丹,飞步学长年。

三者亦何心,不过寿所传。

争如打鱼人,心契太古前。

万事绝无想,生计归小船。

晴逐白鸥去,夜傍黄芦眠。

青莎纫短衣,备在风雨先。

得鱼不上岸,博酒不博钱。

相牵醉妻儿,短笛吹空烟。

桃源共楚泽,枉为时所怜。

行路苦信脚,负载多赪肩。

夕阳下西山,水云渺无边。

我欲从之游,浩歌乐其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全庵桃花
[ 宋 ] 谢枋得
原文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译文
当年的桃源人找到桃花源躲避秦末乱世,每次看到桃花盛开才知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遣:让。

津:渡口。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作者介绍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江文旅故事】忠臣郭都贤
桃江融媒

2022-07-19 21:06发布于湖南
+关注
编者按:《桃花江文化旅游故事集》征稿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收到了很多优秀作品。“大美桃江”每天一期将持续推送,读后有什么感想、意见或建议,真诚地欢迎大家留言,我们将认真吸收修改。同时,期待大家积极创作,踊跃投稿。最后,年底结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忠臣郭都贤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一天,三堂街龙牙寺洒扫一净,八百僧尼齐聚大雄宝殿,身披袈裟的住持方丈引领众僧齐诵佛号,以隆重的佛教礼仪迎接新科进士郭都贤到来。
古朴雄伟的宝殿,升腾缥缈的青烟,空灵悠扬的梵音……一切那么庄严肃穆,一切又那么亲切熟悉!再次踏进这座千年皇家御庙的郭都贤,昨日蟾宫折桂露头角,今朝故地重游是少年;他快步走到迎候在大殿门外的方丈面前,屈膝磕首恭行弟子跪拜之礼。
“施主今已成为一方名士,老纳有幸得结善缘,怎堪身受如此大礼呀!阿弥陀佛!”方丈连忙躬身将郭都贤扶起。
“都贤生性愚钝,若非大师与众名士多年殷勤教诲,且幸得宝刹典藏古籍熏陶,哪有我今日的薄名呀!”
众人一旁无不感叹。当年,这位勤奋的少年在龙牙寺藏经阁秉烛苦读的情景,恍如昨日。
方丈清修的禅室里,主客举茶互敬后,方丈向郭都贤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名士才气卓荦,用笔工整,老纳想求赐一幅墨宝,存之敝刹以昭荣光。不知可否?”
“弟子谨遵师命。我就献丑为宝刹山门撰写一副对联吧!” 郭都贤爽快地答应了。
龙牙寺自古就是湘中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相邻的松风书院又是益阳最早的书院,在三堂街龙洞口这片褔地上,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相融并存已有数百年,为广大三湘学子大开了求学方便之门。郭都贤对这处文化圣地一直心存感激,他略作沉思,挥毫泼墨,运笔如椽,一挥而就:
万山风雨锁龙宫,被樵子留连,识破一盘棋局;
千古水云迷洞口,问渔郎消息, 放开几片桃花。
方丈颔首微笑,好似悟出了更深的联外之意。他命人将对联收好,不日便将其镌刻在龙牙寺的山门上。
郭都贤再来龙牙寺,是十四年之后的崇祯九年底(1636年)。他因母亲病危告假回乡侍奉,直到他母亲病故“丁忧”的三年间,多次来龙牙寺拜访住持方丈,常与方丈彻夜长谈治国安民的良策。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开春,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战争席卷大半个中国,国家社稷危在旦夕。郭都贤忧心忡忡,前来龙牙寺与方丈辞行。
“时局艰危,都贤打算提前结束‘丁忧’,请命奔赴疆场退‘贼’,以救国家于危难!”
“大人乃国之栋梁,官之翘楚,当下朝廷急需良臣辅国,盼大人此去能力挽江山倾覆,救黎民于水火。阿弥陀佛!”
龙牙寺山门旁,郭都贤弃岸登舟,与方丈挥手道别。
崇祯帝重用郭都贤为江西巡抚,郭都贤整治吏治、训练乡勇、筹措军饷,殚精竭虑。张献忠率大军进犯江西,郭都贤全力抗敌,而时任明朝统兵元帅左良玉看到天下已经大乱,明王朝气数将尽,便观望另谋,拥兵自重。郭都贤心系大明,忠义为本,独自骑马去左良玉军营相见,求其出兵攻打张献忠,保卫江西的安全。左良玉叫苦连天,无能为力。郭都贤悲愤不已,数日不食,深感大势已去,自已又无力回天。南昌沉陷,他只得弃官回故乡隐居。
时局风云变幻。同年,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了北京。各地纷纷举起了抗清的义旗。郭都贤内心无比痛苦,“不行,我要尽我的一切努力,想办法抗击残暴的清军!”
郭都贤往来于龙牙寺、浮邱寺、东林寺,秘密联系僧人和乡贤,商讨如何抗击清军的办法。他身旁很快聚集起一群积极抗清的热血义士。
一天,郭都贤正在龙牙寺向北方云游来此的一位僧人了解北边的近况,寺院里突然闯进几个不明身分的人,口口声声要找郭都贤“宣旨”。
原来,北京城破后,抗清名将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成立了南明王朝,召郭都贤任南京提督,统领上下江防事务,并巡抚安庆、徽州、南京、池州、太州、德州六府。
“大人,朝廷还是识人辨才,唯您方可力挽狂澜!”
“大人,国乱思良将,您可再展雄才大略了!”
郭都贤迟疑不语,众乡贤热切相盼、极力相劝。
“老朽不堪担此重任!公使大人请回吧!”郭都贤无力地摇了摇头。
众人惊讶不已。“宣旨”官走后,郭都贤缓缓说道,“明王朝已烂入骨髓,独木难支,与其对垒徒伤人命,不如另作他谋。”第二年(1645年),史可法所拥戴的朝廷被清军攻破,史可法被杀,清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
听闻此信的郭都贤伤痛不已。他看到清兵的烧杀抢掠及各路抗清队伍与之展开拉锯战,已弄得更加民不聊生,湖南千里炊烟几断,内心更是充满了无比的忧愤!他抓紧奔走于民间,联络各方义士,等待时机举事。1646年,经过反复思考的郭都贤在桃江东林寺落发为僧、遁入空门,以出家人身份开展反清斗争。当年,桂王朱由榔又在肇庆组建朝廷,定年号为永历。永历帝颁发诏书命郭都贤为兵部尚书。郭都贤以削发为僧推脱,未去奉召。
1652年的一天,一骑快马停在郭都贤门前,一位壮士掏出一封信函递上。
李定国?永历皇帝任命的晋王、原大西军统帅李定国?
郭都贤看完来信,眼前浮现出了一个骁勇的“贼兵”统帅。他任江西巡抚时, 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率军进攻江西。李定国所部纪律严明,所向披靡;郭都贤倾其所有充作军饷,昼夜巡守,多次与李定国死战……如今,这位“贼兵”统帅李定国已成为永历王朝的一员大将,已从清军手中收复了广西,贵州和湖南大部分土地。
李定国特意派人来邀,请郭都贤前往衡山他的军队驻地一叙。昔日大明王朝的仇敌,如今也能投身抗清保明,而且还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郭都贤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末将李定国。”
“在下王夫之。”
李定国将军与他临时聘任的“军师”王船山前出衡山军营十多里,在官道旁迎住了郭都贤。
“一文一武,肱股之臣呀!”
郭都贤拉住二人,眼中充满了喜悦。
军营里,三人秉烛长谈,一夜无眠。第二天,郭都贤就匆匆地赶回了三堂街。
郭都贤与李定国商定,他以白龙会的名义,秘密联络各路抗清义士,同时把白龙会总舵主肖震天接到益阳,以龙牙寺为掩护,打出“起义兵、逐清吏”的旗号准备举事。郭都贤又组织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与明旧臣周堪赓、陶汝鼐等人组织洞庭湖一带的船民成立了水乡义军;同时又联络梅山首领屠汝铭,道纪司都纪李纯阳等数千人,准备于永历7年(1653年)元宵节一同起事。
“大人,宁乡名士陶汝鼐等百余义士被抓,不日将被处斩!”
年底的一天,一位手下气喘吁吁跑进郭都贤设在龙牙寺的议事“禅房”,向他报告这一消息。郭都贤与肖震天舵主等几个人一惊:这节骨眼上,怎能出这种事!
原来,有人不慎走漏了起事的消息,长沙府胥潘正先告发,清廷逮捕了陶汝鼐在内的100余人,准备处以极刑。
空气近乎凝固,一切来得太突然!
“我去找洪承畴!”
郭都贤一字一顿,几近咬牙吐血。
郭都贤曾与洪承畴曾同朝为官,洪承畴被诬陷下狱时,时任吏部天官的郭都贤极力为其开脱并保其官复原职。后洪承畴官至蓟辽总督,1642年3月兵败松山降清,现担任大清王朝太子太师,经略湖广云贵五省,总督军务。
“去年他远道前来桃江看望您,您先是闭门不见,后又闭眼装瞎, 大人还说自从认识他的那天起就瞎了眼。对洪承畴降清大为不齿,大人此番去找他,怕难如愿啊?”大家都很担心。
“听任他怎么待我,我都得去!只求他网开一面,释放那些被捕的义士。”
长沙府官衙内,一场简单直白而又惊心动魄的对话,在郭都贤与洪承畴这两个昔日的同僚今日的“对头”之间展开。
“解散白龙会,不再与清廷作对!”
“释放陶汝鼐等全部义士,我答应从此不问国事。”
“先生不事二主,气节高山仰止;先生待我有恩,在下铭记于心!只要您不再对抗清廷,我举荐郭公子随我出任监军?”
“我既不食清粟,后辈更需步我后尘;多谢两朝元老!”
“下官千古罪人!”
不日,洪承畴将告发者潘正先以诬告罪名处斩,陶汝鼐等100余名被捕义士全部释放回家。郭都贤不能再在龙牙寺立身了,从此隐居避世,以诗文寄托内心苦闷,终老余生。
1654年夏,几千清兵突然将龙牙寺围住,把这处隐蔽的反清场所彻底捣毁了。
作者 胡著宣
编辑 刘 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出自宋代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
译文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注释遣:让。津:渡口。

赏析诗人没有直接写桃花之景,将其比作世外桃源,突出此地的安谧静美,表达了诗人面对破碎山河、沦丧国土的忧愤之情。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谢枋得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的桃源人找到桃花源躲避秦末乱世,每次看到桃花盛开才知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遣:让。
津:渡口。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简析
  《庆全庵桃花》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没有直接描绘庵中桃花盛开的景色,而是借景抒情,把幽静的庆全庵,比作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希望在这里隐居避难,从此不与世人交往。诗人身处乱世,眼见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忧心如焚,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这种忧愤心情。
创作背景
  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这首小诗即是此时而作。

赏析

  诗题的是自己门前的桃花,但诗直接由题宕开,从桃花联想到桃花源。桃花源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文中说武陵有个渔夫,见到一条小溪,溪边长满桃花,落英缤纷,他顺溪水找到了一个地方,人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自称是避秦乱而迁移至此,遂与世隔绝,不知外面的世界已几经变更。渔夫回家后,告诉了当地太守,再去找那地方,却再也找不到了。诗首句就是借桃花源,说自己找了块与世隔绝的地方隐居,目的是为了躲避新朝。诗人在感情上已经把自己等同于桃花源中躲避秦末暴政的人物,万事不关心,因此第二句说自己自从避世后,连时间概念都没有了,只是见到眼前桃花盛开,方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这两句虽然读来觉得平易

展开阅读全文 ∨
谢枋得(枋:一说读fāng,一说读bǐng)(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5ddf11a10ba0.aspx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枋:一说读fāng,一说读bǐng)(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115篇诗文 ► 21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3: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父 - 五代南唐诗人李中七言律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渔父》是五代南唐诗人李中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令人陶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渔父

作者
李中


创作年代
五代(南唐)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目录
1作者简介
2作品原文
3译文
4赏析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李中情趣高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书法尤佳,善草书,有《墨池编》。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

打鱼人家打开房门出来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

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着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

渔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渔船也归来了。

折叠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令人陶醉。

前两句写诗人寻访: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朝着芦花丛中行去,但见波光粼粼,山色青青,好一派晚晴秋色!着一"偶"字,可见并非常来,而是忽然发现这宜人之处,就更显其风光优美了。用一"深"字,大有一种曲径通幽、诱人前往的情趣,其芦花飘飞、芦叶瑟瑟之景跃人眼帘。"行"字令人浮想联翩,诗人也许是乘着一叶扁舟而来的吧,或是独自闲步信走?不管怎样,总是一路观赏、一路欢愉,雅情逸致溢于言表,从中亦可想见渔人生活之诱人。后两句写渔家迎客:诗人的行踪,惊动了渔村里的狗,它叫了起来。于是村舍里的大人急忙打开门户,迎接远来的客人,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看个究竟。诗人先写"开户",再言"犬吠",足见渔家迎客速度之敏捷,感情之殷切,而且"犬吠声"起,于水乡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这首诗,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纯朴的民风迎面吹来,好舒畅好舒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2:36 , Processed in 2.1428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