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中元节五美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元节:细说《红楼梦》里的鬼故事
2022-08-12 18:55:39 来源: 少读红楼 安徽  举报
2
分享至
七夕一过,不觉便是中元节。今人对于这个慎终追远的节日,早已是忘到爪哇国里,唯一一个在老一辈那里还坚守着的民俗,不过是在坟前或路边焚起一处又一处的纸钱。在晚来的凉风里,随着纸钱一起飞舞的,还有落寞躲在历史尘埃深处,早已被我们遗忘的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元节。

提起中元节,今人大多陌生,但是若说起七月十五鬼节,那么男女老幼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红楼梦》里直接写及中元节的,一处也无,只是在小说第64回,通过宝玉的一番心理活动,含蓄点明黛玉作《五美吟》之时,正是中元节:

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

虽然在小说里,中元节一隐再隐,但是和中元节有关的鬼魂的元素及内容,在小说里却被一写再写,真是鬼影绰绰、鬼意森森。



祖宗之灵

小说开篇不久,已死去许多年的宁荣二公的鬼魂便隆重登场。这宁荣二公便是给贾氏子孙创下万贯家私、荣华富贵的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

当年,这兄弟俩跟着太祖皇帝起兵打天下,九死一生,才挣下这赫赫战功、泼天富贵,谁想到后来,不肖子孙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一味高乐不了。

好色的嗜赌的乱伦的收受贿赂的,还有避世修仙的,玩得那叫一个嗨,早已把当年宁荣二公创下的偌大家业一败再败,以至于到小说开篇时,这贾府早已是瘦死的骆驼,日常开销常靠卖地卖古董卖金银首饰救急。

死在地下许多年的宁荣二公死不瞑目,也没有心思去投胎,所以眼见警幻仙姑到了宝玉的梦里,便急忙忙赶来,殷殷叮嘱警幻仙子一定要将嫡孙贾宝玉引入正路,则他们弟兄就是死也瞑目了。

这许多年一直未投胎的宁荣二公的鬼魂居于何所?若我们认真说一番鬼话,那便是居于贾府的祠堂内。

小说第75回写中秋节前,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养,又整了一桌子丰盛的佳肴和果品,众人在会芳园喝酒行令听小曲儿,一直嗨到三更时分,然后“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而这墙外四面并无房屋,却紧靠着祠堂,接下来,小说里便出现了一段恐怖至极的描写:

“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



如果我们不联系小说第五回写到的宁荣二公之灵,只是单纯读这段文字,确实让人后背一阵嗖嗖发凉,可是,若我们联系第五回宁荣二公之灵的殷殷叮嘱,再来读这段文字,就会觉得分外哀伤。

宁荣二公之灵,这许多年,一直在贾府祠堂内依依不肯离去,无非是痴心想着,子孙中能有一二稍振家业者,可是,一年又一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迎贵妃,眼看他宴宾客,花天酒地日复夜,骄奢淫逸年复年。

宁荣二公之灵眼睁睁看着贾氏子孙不日便大祸降临,可是,他们却依然日日都在醉里梦里,无知无觉,果真是,儿孙自有儿孙祸,他们当年九死一生挣下的这家业,很快便将是水月镜花梦一场,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舍不得来也要舍,丢不得来也要丢,纵死去多年,也依然放不下这份对儿孙牵挂之情的宁荣二公之灵,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面对着满桌美酒佳肴,满耳淫词艳曲,最终仍是,祖宗掩面救不得,长叹一声挥泪别。



秦钟魂魄

有丢不开对儿孙百般牵挂的痴心父母,迟迟不愿投胎如宁荣二公之灵者,亦有痴恋生前牵挂之事牵挂之人,迟迟不愿就死如秦钟者。

作为秦业之子,秦可卿之弟,小说第七回写秦钟一出场便吸睛无数,但见他粉面朱唇眉清目秀,还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于是初见面便直接入了宝玉的法眼。

然而秦钟后来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整个就是警幻仙姑口中一“皮肤淫滥之蠢物耳”。

秦钟和宝玉一道去贾府家塾上学,把一个私塾课堂闹了个人仰马翻,后来又与馒头庵智能儿行云雨之事,复与宝玉缠绵情深,这样用情之滥的海王,实在是让人无语至极。

小说第16回写秦钟与智能偷情之事被秦业发觉,遂逐出智能,痛打秦钟,然后着了气恼在心的秦业,老病发作,一命呜呼。这之后,秦钟因偷情着凉,又挨了打,内心悔痛无比,终至奄奄一息,接着便有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拿人魂魄了。



小说里这一段鬼判拿人魂魄的描写,纯用民间传说口吻。那秦钟魂魄虽离了身,却百般不肯就去,又是记挂着家业无人掌管,又是记挂着家里还有三四千两银子,又是记挂着智能不知被父亲赶出后,下落在何方,因此秦钟魂魄便对鬼判百般央告求情。

岂料这些鬼判全然不听秦钟哀告,反而义正词严说道,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不比阳间瞻情顾意,各种通融。

读到此处,你可千万别急着给这些鬼判们鼓掌喝彩,因为接下来,很快他们就自己打脸了。

却说宝玉正此时来看望秦钟,一句“宝玉来了”传到秦钟魂魄那里,一听说是这人是荣国公的孙子,彼时正是运旺时盛之人,先前还一副凡事都要秉公办理铁面无私的鬼判们,立刻便唬得慌了起来,很快便“只得将秦魂放回”,与宝玉话别。

到这里,我们便能很明显看出,作者借秦钟之死,在这一回里认认真真说了一大篇鬼话,实际不过是作者的游戏笔墨,巧妙借助秦钟魂魄与众鬼判们一递一声说着话儿,暗地里以鬼府喻人世,骂尽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欺软怕硬的世间之人世间之事。



青面白发鬼

有挂牵子孙在祠堂内萦萦绕绕不肯离去的祖宗之灵;有挂牵红尘俗世百般不肯就死的秦钟魂魄,这二类都是有情鬼魂,其痴恋人间之情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感慨,然而,也有一类恶鬼,纯粹只是予人祸患,只不过,他们降祸给人的方式是借助世间邪恶歹毒之人的巫蛊之术。

这自汉武帝时便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巫蛊之术,曾经让历朝历代多少人为之惨死冤死,可是它的咒诅之术,到底是否真的灵验如此,后人也是看得一头雾水,真假难辨。

不过,在《红楼梦》第25回,通过赵姨娘和马道婆的一番密谋和付诸行动,作者还真让他们的巫蛊之术成功了。

这一回里,作者以生花妙笔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巫蛊之术的操作全过程:

又向裤兜里掏了半晌,掏出十个纸铰的青面白发的鬼来,并两个纸人,递与赵姨娘,又悄悄地教他道:“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

读至此处,相信每个读者都会以为这马道婆是纯粹骗赵姨娘钱来的,她的这十个青面白发的鬼一定不能祸害人。

可是,再往后读,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思路和想法走,反而让马道婆的巫蛊之术发挥作用了,而且威力巨大,直接把宝玉和凤姐两个都齐齐干倒了。一个发了疯一蹦三尺高;一个拿着把大钢刀就要杀人。在一番疯狂表演后,两人便病倒了,且医药无灵、祈祷无用,奄奄待毙。



这被施了巫术的青面白发鬼,真能祸害人甚至取人性命吗?很显然,在小说里,作者给出了肯定答案。有人认为这是曹雪芹的游戏笔墨,和前面写秦钟的鬼判可作一例读之。

不过,若我们联系一下曹雪芹生活的清朝,康熙帝时九子夺嫡的宫廷斗争,就会发现,小说里写马道婆的一番表演,或多或少是对这段血腥宫廷斗争的隐写。

公元1708年,55岁的康熙皇帝以暴戾淫乱罪,第一次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并将其交由皇长子胤禔看管监视。结果这大阿哥胤禔太心急了,直接向康熙建议杀死胤礽,让康熙帝非常生气:

你丫为了个太子之位,连亲弟弟都要弄死,还是个人吗!

康熙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胤禔的噩运很快就来了。

不久,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用魇术咒诅胤礽,致使其迷失本性胡言妄语,后经调查属实,还搜出了多处物证:差侍卫在宫中掘出镇魇物十多处。

且康熙帝对此深信不疑:

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因召置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朕初谓魇魅之事,虽见之于书,亦未可全信,今始知其竟可以转移人之心志也。

除了把宫斗换成宅斗,《红楼梦》第25回的这一处“魇魔法姊弟逢五鬼”情节设计,像极了胤禔与胤礽及胤祉的兄弟血腥斗争。

小说里,身遭险境的宝玉和凤姐,最终逢凶化吉,可是,现实里的曹家,在九子夺嫡的宫廷斗争之后,最终家败人散,子孙流离,富贵一梦。

在暑热难耐的农历七月,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不觉又至,在红楼小说一回回的鬼话连篇里,我们分明读出了这鬼也不是鬼,那怪也不是怪,正是:

有情众生多少泪,无常世事处处悲。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谈梦丨中元节与五美吟:林黛玉在祭悼谁?
少读红楼 2020-02-11   |  205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元节曾经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这天要祭祀祖先,以示慎终追远。

《红楼梦》书中并未明写此节,只在第六十四回含糊其词地写林黛玉将龙文鼒[zī]放到了桌上,以备听瓜果用。

宝玉想:“据雪雁说来,必有原故。若是同那一位姊妹们闲坐,亦不必如此先设馔具。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一句“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道出了林黛玉祭祀的时间。

与《红楼梦》书几乎同时代的孔圣后人,著名的《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其著《节序同风录》,一本专门记载民俗风情的专著里,记载了七月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七夕,一个是中元节。七夕会供奉瓜果,却并不祭祀,只有中元节才是祭祀的日子。

由是推断林黛玉祭祀的这日当为中元节,因为某些避讳而将“真事隐去”,故而并不明写时间,但仍能根据草蛇灰线推断出来。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贾敬宾天,林黛玉在家私祭,此时黛玉父母的忌辰早已过去。作者借宝玉之思道出她此时在行宗庙之礼祭祀。



林黛玉是何等身份?本是为还泪而来的林黛玉,此时她在还谁的泪呢?

关于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不能不说,有“专家”根据“切”与“妾”音相近,愣是扯出‘切’即‘妾’的谐音,即证明“曹雪芹的续妻就是李鼎的女儿。”,实在是贻笑大方,古时没有汉语拼音,字音是根据反切的,这里是告诉你“鼒”这个字是“子”字的切音。

这里对“曹氏红学”的炮制方法一大笑。

黛玉祭奠完毕,身体恹恹。但是却写了五首诗,为“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分别是历史上的五位美人: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题目咏的是西施,西施本是越国人,却被送入了吴宫,虽然锦衣玉食,却无时不在吴宫中思念自己儿时生活过的越国,被人笑话“效颦”的东施,虽然老了依然在溪边浣纱,却仍在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去国怀乡的忧思之情。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这首诗题目咏的是虞姬。四面楚歌声中,乌骓马在夜风中嘶鸣,虞姬与项羽在帐中四目相对,此刻应是满腹的绝望与悔恨吧?

黥彭分别指黥布与彭越。黥布即英布,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却叛楚投汉,前196年又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彭越本是战功显赫的刘邦麾下将领,却被人诬告而遭冤杀。



如果这两人早知道自己他年后会受醢刑,还不如当时就在楚帐中饮剑而死。这首诗虽然是咏虞姬,实际却是在叹息那些被冤杀的将领。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这首诗题目咏的是绿珠。绿珠是石崇的爱妾,石崇曾做过校尉,故此处称石尉。石崇对身边的姬妾都很残暴,唯独却宠爱绿珠,而绿珠也不曾负他,石崇被杀后,绿珠也跳楼殉了他而去。这首诗表达了绿珠对石崇的坚贞与追随。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这首诗题目咏的是红拂。红拂是唐代一位非常有眼光有胆识的女子,本是杨素府中的家伎,只因偶然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便打定主意追随当时不过布衣穷途中的李靖,李靖不负慧眼,果然成为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功臣。这首诗歌颂了红拂的勇气与坚定。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首诗题目咏的是明妃。明妃即汉朝和亲的王昭君。诗中描写她的容貌“绝艳惊人”,却也更对比出她的薄命。而薄命人却是今古相同!君王纵然并不好色,也不能把判定美丑(对错)标准的权力交给画工来决定。这首诗表面叹息明妃的遭遇,实际却骂了汉皇的昏庸与轻率。

宝钗过来探望,看到她写的“五美吟”,说到:“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王荆公即王安石,永叔是欧阳修,他们都同时写诗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同情,又同时指出了君王自己不明智犯的错,却将罪责推到了了毛延寿身上。林黛玉诗中也同时表达了此意。

林黛玉今日所祭,即是那些冤死者。

作者:轻飏,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妃曲二首
[ 宋 ] 王安石
原文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注释
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⑾“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延寿 - 宫廷画师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毛延寿,西汉京兆杜陵人。善画人像,美丑逼真。相传元帝曾命画宫女像,诸宫女皆贿赂之,独王嫱不肯,乃丑化其像。后匈奴单于求美人为阏氏,帝以王嫱行。临去召见,貌为後宫第一。追究其事,延寿等画工皆被处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毛延寿

所处时代
西汉

出生地
京兆杜陵


出生日期
公元前33年

职业
宫廷画师

目录
1人物介绍
2古籍记载
3文学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毛延寿,西汉京兆杜陵人。善画人像,美丑逼真。相传元帝曾命画宫女像,诸宫女皆贿赂之,独王嫱不肯,乃丑化其像。后匈奴单于求美人为阏氏,帝以王嫱行。临去召见,貌为後宫第一。追究其事,延寿等画工皆被处死。[1]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记载
《西京杂记》卷二~075~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閒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赀,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丑好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据此则画工之图后宫乃平日,而非匈奴求美人时。且毛延寿亦众中之一人,又其得罪以受赂,而不特以昭君也。后来诗人谓匈奴求美人,乃使画工图形,而又但指毛延寿一人,且没其受赂事,失之矣。[2]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形象
毛延寿是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汉宫秋》中的一个反面角色。

这是一个集贪婪、狡诈、奸险、凶残、忘恩负义诸恶德于一身的形象。他虽非主要人物,却是至关紧要的角色。他拆散了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是王昭君十年冷宫生涯的一手制造者,直接导演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

本来王昭君出塞和番,仅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这是个人的激愤之举,从她冲出封建牢笼这一点而言,是好事而非坏事,是喜剧而非悲剧,而毛延寿的介入,则使王昭君的冲出苦海之举变成了被迫步向深渊。毛延寿在《汉宫秋》中的地位,显然是举足轻重的。

毛延寿的介入昭君和番,最早的恐怕就是《西京杂记·王嫱》中有关记载了。作者仅点出毛延寿为画工,技艺超群,因贪赂为朝廷弃市。毛延寿的形象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到了《汉宫秋》,毛延寿则成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毛延寿一出场,就是一个“百般巧诈,一味谄谀”之人,他可以“哄的皇帝老头儿十分欢喜,言听计从”,使“朝里朝外,哪一个不敬我!哪一个不怕我!”真是雕心雁爪、欺大压小、谄佞奸贪,一副奸诈的卑鄙的面孔。

为了牢固君宠,巩固已经获得的地位和权力,毛延寿抓住汉元帝好色昏庸的心理,怂恿他广选宫女,多纳后妃,以使他耽于女色,不问朝政,自己好从中得权。他对元帝说: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合无遣官遍行天下,选择宫女,无分王侯宰相军民人家,但要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者,容貌端正,尽选将来,以充后宫,有何不可?”道来言之凿凿,乍听煞是有理,其实却极为荒谬。惯听顺耳之言的汉元帝却觉得大合其意,即刻封毛延寿做了朝廷选择使, “赍领诏书一通,遍行天下刷选”。

嗜钱一如嗜权。毛延寿借选择宫女之机,大肆敲诈勒索,以肥己囊,自称: “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那管人唾骂。”赤裸裸地表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只要能诈取金银,刀山血海,皇朝王法,俱可为抛掷不顾,生前如此,又遑论死后之名?其贪婪的剥削阶级本性暴露无遗。

后宫佳丽三千人,入宫而能遇君宠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但在封建时代,这对一个家族却是至高的荣誉。所以在选取宫女的过程中,“各家尽肯馈送”实属必然。不过,于此淡泊蔑视者也有人在,王昭君即是此类。她虽“家道贫穷”,但“倚着他容貌出众”,故全然不睬毛延寿的勒索。雕心雁爪的毛延寿自不会甘休,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便有王昭君“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的凄惨遭遇。

小人得志,未必能久,毛延寿也有被识破真相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汉元帝闻听昭君哀怨的琵琶曲,出于好奇,欲看究竟,却发现了昭君出凡之美貌,遂为倾倒,当他察知其中原委,当即令金吾卫速取毛延寿项上人头。毛延寿此时已顾不到昔日君恩如山,竟背叛汉朝投靠了匈奴主,并献出昭君的图像。匈奴主为昭君之貌歆羡不已,便起兵压境,索讨王昭君。汉元帝朝有文武,却不得其用,无奈应允以昭君和番。王昭君黑江殉国,匈奴主也恼怒毛延寿的叛国叛君,令手下绑赴汉朝。毛延寿从此结束了他肮脏可耻的一生。

作为恶德者形象,毛延寿是宋元时代的产物。他身上渗透着封建地主阶级贪婪残忍的本性,有奶便是娘,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一个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脓血的混合体,是中国文学中的“这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一。[3]​

参考资料
1.毛延寿  . [2024-1-1]
2.典故毛延寿  . [2024-1-1]
3.《毛延寿》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 [202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08: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五美吟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五美吟(第六十四回),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诗中议论本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五美吟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林黛玉

分类
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

目录
1说明
2西施
3虞姬
4明妃
5绿珠
6红拂
7鉴赏
折叠编辑本段说明
五美吟(第六十四回)

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被宝玉翻见,将它题为《五美吟》。

折叠编辑本段西施
折叠诗词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折叠注释
1."一代"二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参见《赞林黛玉》"西子"注。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参见《赞会芳园》"若耶溪"注。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本诗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折叠编辑本段虞姬
折叠诗词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折叠注释
1.虞姬--项羽的侍妾。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被刘邦军围于垓下。夜间汉军四面楚歌,项羽感到绝望,对虞姬作悲歌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相和。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又《楚汉春秋》载虞姬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云云,乃后代好事者之伪作,秦汉之际还没有这样的五言诗。

2."肠断"句--夜间骏马嘶鸣,令人肠断。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程高本改作"乌啼",大误,"夜啸风"必解成夜风如啸方通,但这一来这句全无史实根据了。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3.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4."黥彭"句--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醢(音海),肉酱。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酷刑。

5.饮剑--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加以敷演的。

折叠编辑本段明妃
折叠诗词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折叠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参见《警幻仙姑赋》"王嫱"注。

2.出汉宫--指和亲事。参见《青冢怀古》诗注。

3."予夺"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折叠编辑本段绿珠
折叠诗词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折叠注释
1.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2."瓦砾"句--把明珠(喻绿珠)当作瓦砾一样地抛弃。石崇曾与王恺斗富,随手用铁如意击碎王恺的二尺多高的珊瑚宝树,而把自己的三四尺高的赔他。所以这样设喻。

3.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4."都缘"二句--绿珠跳楼死去后,石崇也一家被杀。诗说他还是有前生注定的厚福的,因为尚有绿珠与他同归地府,可以慰其寂寞。以悲剧为有福,即书中所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折叠编辑本段红拂
折叠诗词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折叠注释
1.红拂--隋末大臣杨素家里的婢女,本姓张,因侍杨素时手执红拂(挥灰尘的用具),后来就叫她红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入见扬素,从容谈论天下大事,红拂在旁见他气宇轩昂、谈吐超人,知道他将来必非庸碌之辈,就连夜越杨府投奔李靖,与他同往太原辅佐李世民起兵讨伐隋王朝。见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

2."长揖"句--李靖谒杨素时,杨素态度倨傲,李靖长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责杨待客不逊,杨连忙谢罪,后来听了李靖的一番高谈雄辩更心悦诚服。程高本改"长揖"为"长剑",误。

3."美人"句--红拂能在李靖尚处卑贱地位时看出他今后必有一番作为,所以说她巨眼卓识。

4."尸居"二句--说红拂奔离杨府事。尸居余气,用以说人将死,意思是虽存余气,而形同尸体。语出《晋书》:李胜曾对曹爽说:"司马公(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红拂投奔李靖,李靖恐杨素不肯罢休,红拂也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杨公幕,杨素的府署。羁縻,束缚。女丈夫,指红拂。后人称她与李靖、虬髯客为"风尘三侠"。

折叠编辑本段鉴赏
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元帝所知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诗中议论本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

黛玉磋叹"一代倾城" 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儿家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已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她鄙薄反复无常、苟且求荣、甘心得到耻辱下场的黥布、彭越,觉得不如虞美人"饮剑"于楚帐,是借此寄托她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志愿。她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她惋惜绿珠而对石崇有微词,以为石崇生前珠玉绮罗之宠,抵不得绿珠临危以死相报,又可见其在爱情上重在意气相感,精神上有默契。她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更突出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思想。

诗中所咏是否也与小说情节有某种照应呢?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首诗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好象不是偶然的。末首的题材与小说情节似乎相距较远,但有些用语却很象双关,如"识穷途"之类即是。红拂未受" 尸居余气"的杨府的羁留而出走了,黛玉最终不是也离开了"尸居余气"的贾府而回到离恨天去了吗?当然,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

附带提一下: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宝钗或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那时候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林黛玉《五美吟》的技术特点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12-20 22:30:19)
标签: 林黛玉 杨玉环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聂桥

我认为文学评论领域也需要技术手段的,我们从小学语文课里就学过写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希望我们的红学界的解析文章能有一点技术含量,因此,有必要引用技术论证的严谨方法来进行《红楼梦》的文本解析。

解析林黛玉《五美吟》的技术特点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林黛玉所做《五美吟》,关于这组诗,人们已经作了很多的解析,诗中的五大美人,至少又带出五大历史人物,因此围绕着这五对男女有着数不清的故事,于是人们也就各取所需,用其中的某一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笔者今天要改变一下,从技术角度出发,找出这五个人中带有共性的东西,唯有如此,才能看清林黛玉作《五美吟》的真实目的。

一、倾国倾城,世间难寻

这一特点的文本依据是《五美吟·西子》中的“一代倾城逐浪花”一句。可能有人会把“倾国倾城”作为一大特点不屑一顾,似乎《五美吟》所咏之人是大美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要请大家注意,这“倾国倾城”四个字可不是什么样的女人都能承当得起的。世上能称得上“倾国倾城”四个字的女子少之又少,四大美女是当仁不让了,此外历朝历代的著名美女也有此资格,如飞燕合德姊妹,卓文君,武媚娘,上官婉儿等。至于说《五美吟》中的五个美女,西子和明妃是四大美女中人,当然是当仁不让了,虞姬也是西楚有名的美人,相传容貌倾城,有虞美人之称。其它两位绿珠和红拂女名气上虽然不如上面几位大,但曾经是历史上有名的风尘女子,娇好的容貌是她们安身立命的资本,绿珠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而红拂女更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请大家注意《五美吟》的第一特征,五个美女均有倾城之貎,是世所罕见的绝代佳人。

二、百姓家燕,飞入王榭

这一节要说说五美的身份。这之前,看到了一篇关于五美身份的文章,看后令人吐槽。文章引用了某专家的考证结果,说发现《五美吟》中的五个美女均是已婚女子,并以此推断出林黛玉的原型为一已婚女子,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能根据已婚身份来推断出林黛玉原来是雍正年间的某王妃。这都哪跟哪呀?首先,五位美人与林黛玉的原型并无直接关系,薛小妹怀古诗写了十个人,五男五女,那你要把薛小妹往谁身上靠呀。再说了,这个“已婚女子”的所谓重大发现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结婚生子这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大部分人所要经历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子终身不嫁,是一件非常不体面的事情,古典的中国文化也不会对这一人群加以宣传的。因此,要在历史上找到五个,五十个甚至五百个已婚女子并非难事,但要在历史记载中找到哪怕一两个事迹突出的单身女子,可是难于上青天。尽管一些女子的青少年时代也很光彩照人,但最后也无一例外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像《五美吟》这类怀念历朝历代古人的作品,想要找到没结婚的女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四大美女都是有婚史的。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女子的身份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大多是依附她的丈夫的身份地位而定位。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五美”的丈夫的身份地位,就会发现“五美”的夫君都是地位极其显赫之人,其中三人有君王背景,虞姬、西子和明妃分别都是正宗的皇妃(项羽虽然只是项王,但他也已经是一统天下,成为事实上的皇帝)。红拂的丈夫李靖作为唐国的开国元勋,被李世民封为卫国公,也算是王公一族。最后看绿珠的丈夫石季伦,虽然不是什么王公,但其却是当朝首富,甚至敢和皇家比富。因此说“寻常燕子,飞入王榭”才是“五美”身份的真正特征。

解析林黛玉《五美吟》的技术特点


​三、红颜薄命,古今皆同

“红颜命薄古今同”这一句不但适用于明妃,也同样适用于《五美吟》中的另外几位女子。所谓“红颜薄命”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些女子都没有走完正常的人生。《五美吟》五个女子均符合这一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五个女子均死于她们的丈夫之前,而这一点恰恰为我们证明下面一个特点提供了依据。

四、为夫献身,可歌可泣

这一条没能涵盖《五美吟》中的所有人,因为红拂女是因病而死,并没有此壮举,但其它四人均符合这一特点,也算是有一代表性的一个特点。虞姬和绿珠都是丈夫遭到危难之时舍身殉主,西子在完成了越王收复失地的使命后,投江自杀,以保他心上人清白,明妃虽然没有那样壮烈,但她的死是为了汉室,也就是为了君王。所以才有了“孤雁汉宫秋”那样的思念。

这就是我所能总结出的“五美”的主要技术特点。至于这些女子身上体现的多才多艺,妩媚多娇,忠诚丈夫等特点就无需多说了,因为这是几乎我们所推崇的美女的普遍特点,共性强,个性稍差,也就不一一论述了。

总结完了这《五美吟》的技术特点后,我还是有点意犹未尽,脑子里总有一个完成符合“五美”全部技术特点的美女在我脑海中闪现,就让我用一篇《续五美吟》来推出她吧:

《续五美吟》

倾国倾城天生成,红颜命薄断此生。

马嵬舍身挽危局,莫怨唐皇负前盟。

看了这首小诗,大家一定就知道我要说的是谁了,正是天宝年间的杨贵妃。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折子戏:第一出《一捧雪》,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其中第二出《乞巧》出自洪升的《长生殿》,李隆基与杨玉环立下爱情盟誓,批语说:“《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解析林黛玉《五美吟》的技术特点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其生活状态与“倾国倾城”、“飞入王榭”和“红颜薄命”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说到“为夫献身”的壮举可能会有人不认可,这也很正常,因为在很多记载中,杨玉环在马嵬坡殒命是被无情的唐明皇所抛弃,甚至在有的作品中还有杨玉环临死前哭哭泣泣求皇上饶命的情节,这样一个杨玉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甚至薄情的唐明皇也应受到谴责。但是我们要充分注意,在主流的文化传承上却不是这样,尤其是在得《长恨歌》全部精髓的昆曲《长生殿》中,马嵬坡前的杨玉环就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烈女。当陈玄礼要求唐明皇杀死杨贵妃谢罪时,唐明皇和杨贵妃是怎样处理的呢?下面截取《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埋玉》一出的部分文字来加以说明:

想看着就要发生哗变,唐明皇仍然是对杨贵妃依依不舍:

(生)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

好个杨贵妃:

(旦)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

这正是: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

表面上看杨贵妃之死没有虞姬和绿珠那样惨烈,但“红颜为君尽”之心是一致的,杨贵妃之死甚至比前两位的死更有价值。虞姬和绿珠之死固然令人动容,但他们的死却一点也没能改变她们各自丈夫的命运,而杨贵妃之主动请死却挽救了唐明皇的一时困局,甚至是挽救了国家。而在平定叛乱后,做了太上皇的李隆基也一直在为赐死妃子而懊悔,李扬二人在“天上人间”所表现出来的对爱的执着最终换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月宫重圆的人间奇迹。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7 2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乌江亭
[ 唐 ] 杜牧
原文 译文对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7 2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作“哀哉千秋魂”《五美吟》的历史大玄机 (2017-02-11 07:42:37)

标签: 崇祯 东林党 红楼梦 明朝 南明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是朱三太子----崇祯帝的四皇子朱慈炤。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的回前总批写道:【题曰: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此诗的前四句说的是黛玉:幽居深闺的“奇女”黛玉无须珠翠装点也依然才貌绝世,可怜她因为用情太痴而忧苦劳累,终致容颜憔悴。此回写宝玉“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便劝道:“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宝玉话说了一半就再也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林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黛玉田秀英和崇祯之死,是宝玉朱慈炤和汉国灾难的开始,思及如何不伤悲?


哀哉千秋魂:指的是黛玉所作的《五美吟》中的那五个古代的 “有才色的女子”都是薄命人。这是喻指这五位流芳千秋的英雄义士的令人哀伤的不幸际遇。


“桑间人”对应的是本回题目中的“浪荡子”贾琏。“桑间人”典出《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桑间”借指淫乱之地,“桑间人”即为淫乱之人,是同黛玉和古代五美相对照的“奸丑非其类”的淫荡变节之人。朱慈炤在此用“桑间人”借指尤氏姐妹等背国弃义的朱明贰臣。



黛玉做《五美吟》,不但焚香祭上了“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这一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待宝钗满清来了后宝玉才拿出《五美吟》来看。五首薄命美人颂,而且当着满清面,这“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的感慨分明是影射在对抗满清的南明五政权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义士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五美吟是按照五位古代美人的时间顺序写的,春秋末期的西施,楚汉相争时的虞姬,汉代的王昭君,晋代的绿珠和隋末的红拂。但是她们所对应的南明五政权时的英雄并非是按照南明的政权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各自对应的特点。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是说以身报国的西施虽美,却早早夭亡,她在吴宫里日日夜夜对故国的思念也都随之而逝了。人们都嘲讽鄙视效颦的丑女东施,可是你们没看到他们的丑态虽令人作呕,可是他们却都平安的苟活到白头。这是朱慈炤鄙视投降满清的丑妇东施,“倾城”影射的是被世人赞美的弘光帝朝的扬州城破后被俘殉国的史可法。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黥彭”指英布和彭越。这首诗是说项羽大势已去,英布和彭越纷纷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与其作贰臣像英布彭越后来落得个兔死狗烹剁尸剐肉的可悲下场,不如现在以身殉主守得节烈忠义。这是隐喻拥立鲁王朱以海的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张煌言在朱以海死后灰心绝望,解散军队,后被满清抓捕宁死不降,被斩前赋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坐而受刃”,正如诗中所写的“幽恨饮剑”。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是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即使君王不识昭君的绝艳,那为何一定要把命运交到画师的手中呢?这是影射隆武帝器重非常的郑成功。郑成功后来远走海外,创立了台湾明郑,并始终尊奉朱明为正朔。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石崇斗富把明珠当瓦砾一般抛洒,何曾珍视过美丽妖娆的绿珠?可是因为前世修来的福气,绿珠却愿一死陪他。这是影射先拥立隆武帝朱聿键,在隆武帝败亡后又拥立了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兄终弟及做了绍武帝的苏观生。朱聿鐭因为兄长朱聿键的关系而被苏观生拥立尝到了做了几天皇帝的滋味,这借了兄长的光也算是朱聿鐭顽福前生造。苏观生在广州陷落被捕后自缢殉国。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巨眼识英雄,夜奔李靖然后一起投奔并辅佐李世民伐隋。这典故里里藏了两个“李”姓,乃是隐喻本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的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云南称王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并说服孙可望“以中国为重”一同归顺明室。李定国一心反清复明,是永历朝最优秀最重要的抗清将领。在永历帝被杀后仍然坚持抗清,不久病亡。




“春花如海” 指出:  第六十三、四回围绕贾敬过世展开,贾(甲)敬于七(申)月“殡天”后,宝玉看见“雪雁领了两个婆子,手中拿着菱藕瓜果之类”供黛玉设祭。应该能再次印证当时所指的大的时间背景和事件。(之后尤二姐、三姐粉墨登场。。。)
  -----------------------------
  雪雁就是作者朱慈炤,两个婆子又是“二”,《红楼梦》中“二”指朱明政权,菱藕喻指南明和作者,即北京朱明的继承者。

  阴历以七月为申月,正如“春花如海”发现的贾敬七月宾天乃是暗指1644年的甲申之变,崇祯亡国,而后留下了南明菱角和朱慈炤莲藕。

  黛玉作《五美吟》乃是简单概述南明五政权的代表人物,诗作完即暗指南明五政权彻底灭亡,所以宝玉见了黛玉“早已滚下泪来”,朱慈炤的亡国之痛无法言说,只能写道宝玉黛玉两人“无言对泣”。


  而后宝钗满清出现评价影射南明政权的《五美吟》,朱慈炤巧妙地借夷狄宝钗之口引用了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中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点出了南明无力制夷狄、反被夷狄满清彻底绞杀的可悲可怜与可恨。

  在《五美吟》完成即南明五政权灭亡后就是尤氏姐妹出场,开始演绎满清平定三藩、汉人军事势力被彻底剿灭的真历史。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27 22: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8-22 08:09

已关注
田秀英被害死于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因为资金缺乏,田妃墓拖拖拉拉地修了一年半才告完工,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三壬子日,田秀英遗体入葬天寿山,当天晚上,明朝灭亡的丧钟正式敲响。

《崇祯实录》、《明季北略》、《烈皇小识》和《明史纪事本末》等诸多史书都纷纷记载下了当晚出现的惊人天象:
“ (崇祯十七年正月)壬子,葬皇贵妃田氏。夜,星入月中;占云:‘国破君亡’。”

天象示警,崇祯将亡。上天留给崇祯帝的时间不过就是刚好能让田秀英入土为安而已!

三月十九,因为无路可逃,绝望的崇祯帝不得不自缢于煤山之上,大明王朝就此轰然倒塌,而这距离田妃被害,过去了还不到两年,距离田妃入葬,过去了还不到两个月。令人不禁感叹:报应来得真快!

曾在崇祯朝任九江知府的史惇在《恸余杂记》中感叹“天厌之报”:
“闯贼破京城,专为打破(东林党)周介生伪名士一局;清人入据中原,专为打破东林伪君子一局。……东林要钱,惟恐人知觉;而清朝要钱,不怕人知觉。天若曰:‘所谓要钱,当如此。’盖天之厌之久矣。此神庙之意,所谓自有天诛也。”

作为明遗民,因为“悼明讽清”的政治正确,史惇不能直接批评崇祯皇帝以及国丈周奎,但他总结的这“天厌之报”其实最适用于崇祯帝的国丈周奎。

如果没有“闯贼破京城”拷掠权贵,将周奎的巨额家财毫无遮掩地呈现于北京民众眼前,谁敢相信被东林党们美化吹捧为“笃厚朴谨”的周奎一家居然在大明财政最为困窘的十七年里,从不名一文的赤贫如洗,神速聚敛了数以千万两白银计的惊人财富?而被东林党们鞭挞痛斥为疯狂敛财的田秀英一家居然是囊中羞涩、家无余财?

如果没有“清人入据中原”,谁又能想到最是蒙受崇祯厚遇的国丈周奎,居然会一而再地将崇祯的儿子们献出邀宠?

正是东林党这些伪君子的卑鄙下作、和周奎周后这对假父女的贪婪歹毒,才会让上天厌憎不已,这“闯贼破京城”和“清人入据中原”,不正是上天对周奎和东林党们无耻谎言的最好打脸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9: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古·深闺有奇女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五古·深闺有奇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五言古诗。此诗开端所说的"奇女"指的是林黛玉,起四句就是说她的。诗的末两句把后半回"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的情节与林黛玉写诗联系起来了。可见作者把不同的两类人和事写在同一回中,也有艺术上的衬托作用。该诗涵义蕴藉,手法独特,值得品读。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五古·深闺有奇女

创作年代



作品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曹雪芹
深闺有奇女(第六十四回)
【原文】
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①。
情痴苦泪多,未惜颜憔悴。
哀哉千秋魂②,薄命无二致。
嗟彼桑间人③,好丑非其类。
【注解】
目录
1作品注释
2作品赏析
3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千秋魂:指此回中林黛玉所作《五美吟》中西施等古代的五个"有才色的女子"。

(2)桑间人:淫荡之人。指尤氏姐妹等。《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后多用"桑间"以称淫风。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此诗仅见于《红楼梦》的原苏联列宁格勒藏本第六十四回回目后、正文前。诗前有"题曰"字样,回末有一联对句。其形式的类型,乃是早期《红楼梦》的形象,以后才逐渐被删改净尽。《红楼梦》的早期抄本,甲戌本固无此回,庚辰本原缺此回,是用己卯本的补抄本来填补的。现在列藏本独有此标题诗,可见列藏本此回文字较现存各抄本为早。此诗当是曹雪芹所作。

此诗开端所说的"奇女"指的是林黛玉,起四句就是说她的。她才貌绝世,幽居深闺,虽有珠翠可增容色也是枉然,因为她用情太痴,容易感伤,不知保重自己。此回写贾宝玉到潇湘馆,"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贾宝玉见她刚刚哭过,便劝她"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若作践坏了身子,将来使我……"贾宝玉话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早已滚下泪来"。林黛玉"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这些都是标题诗所指。

关于贾宝玉进来前林黛玉伤感哭泣的原因,书中写道,据丫头告知贾宝玉说,姑娘"又不知想起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会,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啊词啊",然后命摆炉点香,私室祭奠。后来诗被贾宝玉发现,才知就是组诗《五美吟》,则其感伤的原因实是怀古伤今,祭奠的也是历史上的亡魂,即此诗的五、六句所言,是对回目"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的阐释。"千秋魂"即林黛玉用以寄慨的五个古代女子。说"薄命"古今一致,正可证明《五美吟》有隐写林黛玉命运的用意在。若以为指的是古代五位女子都是"薄命",则与所咏的人物不尽符合,至少红拂不能算是薄命。何况书中也明言这些古代女儿的命运有的是"令人可欣可羡"的。可见,这是暗示吟咏者本人的遭遇与《五美吟》诗中双关语所藏深意相合。

诗的末两句把后半回"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的情节与林黛玉写诗联系起来了。对林黛玉和五个古代女子来说,尤氏姊妹是"奸丑非其类"的。可见作者把不同的两类人和事写在同一回中,也有艺术上的衬托作用:虽则尤氏姊妹与林黛玉就"薄命"而言并"无二致",但一则淫佚,一则贞静,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后来贾宝玉招惹丑祸,连累林黛玉蒙受流言之辱。此回与题诗也是预为她澄清污垢,申明她原是和晴雯一样洁白无瑕的。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5:03 , Processed in 1.4551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