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六桃叶渡怀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宋代 / 苏轼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渔父》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翻译[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解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诗文赏析[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上一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下一篇: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作者介绍
苏轼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桃花流水鳜鱼肥是什么意思?PENTAXinsanya2013.09.10浏览8330次美容塑身[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L011001x0752013.09.10


满意答案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鱼肥

刘秉忠〔元代〕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笠,绿蓑衣。风雨不须归。管甚做、人间是非。两肩云衲,一枝筇杖,尽日可忘机。之子欲何为。归去来、山猿怪迟。




[url=][/url]
[url=][/url]





刘秉忠 [url=][/url]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147篇诗文 ► 3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叶渡怀古》(薛宝琴)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9/01/28 18:20 | 分类:文章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桃叶渡怀古
薛宝琴
系列:咏史怀古诗大全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注释
  
(1)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王献之分别,王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2)「衰草」二句:因人名桃叶,而用花草萧瑟的秋天桃树上叶子离开枝条来说人的分别。
  
(3)梁栋:大臣的代称。王献之曾为中书令。多如许:多半如此。指难免都会有离别亲人的憾恨。
  
(4)「小照」句:意即题著字的壁上空悬著小照,即画像。空悬,徒然地挂著。王献之曾在壁上题字及作画事见《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孛牛,甚妙。」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桃叶渡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 ... 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桃叶渡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贾迎春的。「衰草闲花映浅池」的景像在书中第七十九回里已经写到:贾迎春被接出大观园后,贾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看那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贾宝玉感伤之余口吟一诗,也是以「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起头的。「桃枝桃叶」本是同根,恰好喻贾宝玉与贾迎春的兄妹关系。诗的后两句是小说八十回之后的细节,无从揣测,后半部佚稿中是否会有贾宝玉空对贾迎春所遗之小照一类的情节,就不得而知了。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喉两歌下的十首怀古诗之桃叶渡怀古解析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再说说怀古诗,薛宝琴的怀古诗的谜底很明显是红楼梦艺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整体谜题方面,作者是不会给后人留下一堆了无对证的谜题。我们经常说的古人的“怀古”“咏史”之类诗作,都是作者感怀有加的时候,偶然到了一处地方,见了某些景物有所寄托,借诗词含蓄地表达某种想法或寓意而已。显然把薛宝琴的所编怀古诗不能作为一般诗谜来看待,其隐物无法脱离前面我们提到的一喉两歌.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怀古是十首怀古诗里最难猜的。桃叶渡,在今天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河的合流处。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该诗道出了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此诗相传是晋代王献之所作,描述了残秋季节,他的妾桃叶从渡过此河与王献之分别的情景,王献之在渡口处作《桃叶歌》相赠, 王献之有《桃叶歌》词为:“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隋书·五行志上》),而桃叶则以《团扇歌》作答。诗里的“衰草闲花”两句指花草萧瑟的秋天里,桃树上的叶子离开枝条落到大地上,诉说两个人的分别之意。桃枝和桃叶本是同根,古人也常言“桃花似笑”和“人面桃花”。 “六朝”第三句用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六朝时期,王导,谢安和王献之都是乌衣巷内的著名人物。梁栋是王献之的代称,也做“房梁”和“梁柱”解。王谢家是豪门贵族,大宅里定是雕梁画栋,房多,梁多,柱子也多。第四句,人去楼空,只剩下小照空悬壁上。“小照”虽然是画像的意思,但在也可以理解成镜子,至今一些寺庙里还有在墙上装饰镜子的习惯。小照空悬壁上题的意思也就是人已经离开了,在那高高的墙上空悬着镜子。这个谜底是最难猜的,虽然贾府千金都有这个机会,但是和寺庙有关的人物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妙玉,另外一个是惜春。如果再加上脂砚斋关于妙玉他日瓜州渡口的评注,估计在渡口离别的只有妙玉一人。我们再来看看,桃叶渡怀古的其六很特别,为什么桃叶渡怀古要放在第六位?同时诗里也出现六朝的字样,那么在金陵十二钗里谁排名第六?只有妙玉一人,因此桃叶渡怀古隐喻的人物是妙玉无疑。

发布于 2021-02-12 13: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叶渡的典故探寻(摘)
馨若兰溪 2015-03-26   |  6391阅读  |  3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近读博友耕玉品兰先生所填《钗头凤》两阕。

其一:出未央,过咸阳,五马轻裘下洛阳。雪花飘,野茫茫,天伦故土,悲喜绕肠。难!难!难!

其二:梅蕊绽,灞桥轻越牛女晤。燕台句,拥红炉,锦罗帐里,仙人生妒。切!切!切!

请教“陶叶渡”是否用典。得到肯定。读书吟诗填词,自然遇到一大堆的典故,我等学问浅薄,不敢懈怠,遂利用现代网络对“陶叶渡”的用典情况进行搜索,收获甚丰!

简明答案:

桃叶渡的典故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48景之列。

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

“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

诗文道出了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因王献之当年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古渡口由此得名。

王献之当年曾作《桃叶歌》曰: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从此渡口名声大噪。

这首载之《古今乐寻》中之诗,颇昵而佻,为乐府吴声流韵,至南朝陈时犹“盛歌”之。

《桃叶歌》一直保存在明乐的乐曲之中,至今日本的明清乐中还有这首歌曲。“桃叶临渡”遂成千古佳胜和久传不衰的风流佳话。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就继续往下阅读:

言桃叶渡,献之、桃叶为首,秦淮河畔风流亦不可缺,怀春浪漫文采奕奕之纪阿男也不可不提。此三为桃叶渡之核心。桃叶渡广场另有“邀笛步”、“停艇听笛”典故都源于献之、桃叶之桃叶渡。

千古风流桃叶渡

(一)盈盈秦淮水

金陵秦淮河的桃叶渡与杭州西湖的断桥和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一样,且更具浪漫色彩,由此也引申演绎出了无数浪漫的传说和催人泪下的故事。

从宋人曾极的《桃叶渡》诗“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就可略见桃叶渡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


清吴敬梓的五律《桃叶渡》:“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则更是点出秦淮河、桃叶渡千百年间所发生的故事。

桃叶渡是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个古渡,原名南浦渡,曾有诗云“宝钗兮,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它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古金陵的贡院东原利涉桥处,即今日秦淮区淮清桥南,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在原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桃叶渡,有民间传说当时在两条河的岸边栽满了繁缛的桃树,春天,起风的时候就会有接连不断的桃叶轻佻到水上,被风催得四处泅渡,撑船的艄公望那满河浮泛的桃叶,笑谓之桃叶渡。

不过一则典故说出桃叶渡真正的来历。东晋年间,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常在此与爱妾桃叶相会。由于南浦渡在两河的交接处,水深流湍,翻船事故时有发生。王献之对往返于秦淮河的桃叶很不放心,常常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作歌数首《桃叶渡》吟颂。南浦渡由此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王献之的《桃叶渡》现留下三首: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当时桃叶诗风靡一时,时士人骚客莫不吟颂之。特别是第二首诗载之《古今乐寻》。诗句颇昵而佻,为乐府吴声流韵,到南朝陈时犹“盛歌”之。《桃叶歌》也一直保存在明乐的乐曲之中,至今日本的明清乐中还有这首歌曲。“桃叶临渡”遂成千古佳胜和久传不衰的风流佳话。

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诗中“此渡名惟桃叶留”,点出王献之对桃叶的喜爱。“桃叶渡”也由此常见于诗人文士笔端常用的一则典故了。


桃叶渡“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的状况,延续了千百年。一直到了清顺治三年(1646年),金陵孝陵卫有个叫金云甫的人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木桥,彻底解决了两岸居民的交通问题,太守李正茂亲自将这座桥题名为“利涉桥”。今木桥已荡然无存,但街名仍沿用至今。

(二) 脉脉桃叶渡

  桃叶渡处在金陵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繁华熙闹的秦淮河畔,自然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会聚的地方,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十里秦淮、桃叶临渡如四月的桃花落瓣,随手可拣。

  崇祯十二年(1639年)秋,已与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梳拢”的李香君,就是在这里宴送自己的情人——落榜北归的侯公子。李香君在桃花渡歌《琵琶词》曲赠之,曲毕语咽:“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时朝廷内阉党当权,李香君希望侯以东汉蔡邕事董卓为鉴,以节为上,莫侍奸佞之人,污一世清名。李香君的一番肺腑之言,大有伯牙别离子期碎琴断弦之志,意在诲言侯方域珍重名节,切不可学蔡邕作失节的文人。可侯方域顺治八年参加“乡试”的失节行为,辜负了李香君的一片心意,也辜负了桃花团扇上那血染的桃花。有一种说法,当独居侯府南园(今商丘睢阳区李姬园村,其墓也在此)的李香君,惊闻侯方域考中乡试“副榜”后,悲恸难禁,痛不欲生,愤而自尽。侯方域得知后痛心疾首,捶胸泣血。赶回南园,为香君立一石碑,上书“李香君之墓”五个大字,下刻“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两行小字,在碑前的石礅也上刻下“愧石礅”三字。每年清明和月圆的时候,他总要坐在石礅上反思、自责自己,追思患难休戚的爱妾,遥望那在秦淮河畔、桃叶渡前曾有过的美好岁月。

  曾有《秦淮竹枝》:“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一诗留世的金陵少女纪映淮,在及笄之年,奉父母媒妁之命,远嫁山东莒州。在离开金陵前,这个生长在书香门第,深受家门熏陶、喜欢在诗词中找寻自己幸福的女子,在一个静谧的春月夜,独自来到这个前人留下千古浪漫的渡口,面对岸堤桃花飘舞的桃叶、一江的春水、皓洁的明月,她低吟道:

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名以王郎久,花又古渡新。

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莫谓供凭揽,因之可结邻。

  扶栏眺古,触景生情。依然是秦时的明月,晋时的桃花,而我的郎君,是否也像王郎?梦幻和现实中的爱情,在此刻少女的心中,秦月晋枝与金陵莒州一样,都可以“结邻”起一个圆满的梦。

  然而,纪映淮在桃叶渡对未来的憧憬、期待的梦想,却被婚后的现实击得粉碎。清初王士祯的《池北偶谈》载:“女名映淮,字阿男…。及笄,嫁莒州杜氏,早寡,年五十余,以节终。予在仪制时,下有司旌表之”,阅之不禁为这么一个才女不幸的一生而唏嘘。


  王士祯在游金陵秦淮河时写下了 “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一诗,在诗中作者流露出了对这位金陵才女的无比怀念和惋惜之情。现在立在秦淮河畔古桃叶渡的“桃叶渡”牌碑的正联“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就是这位才女的诗作。

  “盈盈秦淮水,脉脉桃叶渡”,千百年流淌的秦淮水,孕育了多少这样催人泪下湿襟叫人惋惜的故事。此时,仿佛站在秦淮河畔、桃叶渡前,望着流逝的江水,一种“秦时明月今依旧,秦淮歌舞已难觅。”的感伤涌上心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叶渡的由来,一个东晋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书法家的遗憾
行走说历史号
2018-10-16 13:13
王献之是东晋王羲之的儿子之一,从小就很有名气,才华横溢。而且他的浪漫爱情也受到后人的高度尊重。据说,王献之唯一的三首诗都是是为一位名叫桃叶的女人写的。
据传说,王献之有叫做“桃叶”的小妾。当她往返秦淮时,王献之很挂念,经常在渡口迎接桃叶,并写了《桃叶歌》三首。就流传很广。

由于王献之,这渡口也很有名。它被重新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一切都是灯火鼓,繁华地。明代,桃叶渡入选“金陵十八个景”,并入选清代“金陵四十八个景”。
然而,这个爱情故事并没有像今天那样为世界所唱,但200年后,王献之和桃叶的爱情故事和诗歌被记录在古今乐录里。桃叶渡故事在江南很受欢迎。

王献之和桃叶之间的爱情尚未得到证实,但在历史上,王献之年轻时确实有一种浪漫的爱情。它比这个不可靠的传说更令人感动,更悲惨,所以献之终生难忘。
王献之的初恋是他的表姐郗道茂。她美丽优雅,端庄而安静。她是王献之舅舅的女儿。她比他大一岁。他们很开心,彼此相爱。

结婚后,王献之和妻子度过了美好的快乐时光。他们两人对名誉和财富漠不关心,在山河中徘徊,专注于书法。他们是一对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但很快,第三方出现在他们的婚姻中。当然,这个第三方不是桃叶女孩,而是皇帝的姐姐,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道福一向羡慕王献之,但由于桓温权势,他别无选择,只能嫁给桓温的儿子。后来,桓夺取军事力量,被赶到长沙。公主就离婚。她记得她心中的王献之。于是她请求王母,不是王献之就不结婚。当时的皇帝是新安公主的弟弟。为了笼络王氏家族,他命令王献之与公主结婚。
为了避开新安公主,王献之用艾草烧伤了脚,只带着拐杖走路,但仍然无法撼动公主的决心。

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王献之被迫离婚并与公主结婚。这时,表姐的父母已经去世,只能去找她的叔叔。表姐晚年的生活是孤独和冷漠的,他在悲伤和孤独中死去。
强行打破了良好的关系,表姐和王献之的故事令人尴尬。一千年后,充满激情的唐伯虎还画了一幅关于王献之休妻的图片。画上的王献之似乎处于自信状态,但心里却有很多痛苦。

后来,王献之去世前重病缠身,家里请道士来消灾,道士问,你一生有什么过错,献之答,这辈子没什么过错,唯有与妻子离婚。说出了心中憾事不久,就去世了。
有人说,桃叶神似献之表姐,不论是否真有其人,都化作一段佳话,飘荡在秦淮河上。这个传说一旦出现,桃叶渡就再也跟它分不开了。

哪怕百度上关于渡口的名字起源还有另外一个更平实可信的说法,也几乎从不被人提起了。自此之后,桃叶渡便俨然成为了文青恋爱圣地,好比现代风骚一时的普罗旺斯、曾厝垵、丽江、马尔代夫……历代都有人留下诗句赞颂爱情。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桃花是因为颜色和季节,桃果是因为形状,而桃叶,真就是靠着王献之那连绵千年的情意了。
桃叶渡的由来,一个东晋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书法家的遗憾
行走说历史号2018-10-16 13:13





王献之是东晋王羲之的儿子之一,从小就很有名气,才华横溢。而且他的浪漫爱情也受到后人的高度尊重。据说,王献之唯一的三首诗都是是为一位名叫桃叶的女人写的。
据传说,王献之有叫做“桃叶”的小妾。当她往返秦淮时,王献之很挂念,经常在渡口迎接桃叶,并写了《桃叶歌》三首。就流传很广。


由于王献之,这渡口也很有名。它被重新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一切都是灯火鼓,繁华地。明代,桃叶渡入选“金陵十八个景”,并入选清代“金陵四十八个景”。
然而,这个爱情故事并没有像今天那样为世界所唱,但200年后,王献之和桃叶的爱情故事和诗歌被记录在古今乐录里。桃叶渡故事在江南很受欢迎。


王献之和桃叶之间的爱情尚未得到证实,但在历史上,王献之年轻时确实有一种浪漫的爱情。它比这个不可靠的传说更令人感动,更悲惨,所以献之终生难忘。
王献之的初恋是他的表姐郗道茂。她美丽优雅,端庄而安静。她是王献之舅舅的女儿。她比他大一岁。他们很开心,彼此相爱。


结婚后,王献之和妻子度过了美好的快乐时光。他们两人对名誉和财富漠不关心,在山河中徘徊,专注于书法。他们是一对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但很快,第三方出现在他们的婚姻中。当然,这个第三方不是桃叶女孩,而是皇帝的姐姐,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道福一向羡慕王献之,但由于桓温权势,他别无选择,只能嫁给桓温的儿子。后来,桓夺取军事力量,被赶到长沙。公主就离婚。她记得她心中的王献之。于是她请求王母,不是王献之就不结婚。当时的皇帝是新安公主的弟弟。为了笼络王氏家族,他命令王献之与公主结婚。
为了避开新安公主,王献之用艾草烧伤了脚,只带着拐杖走路,但仍然无法撼动公主的决心。


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王献之被迫离婚并与公主结婚。这时,表姐的父母已经去世,只能去找她的叔叔。表姐晚年的生活是孤独和冷漠的,他在悲伤和孤独中死去。
强行打破了良好的关系,表姐和王献之的故事令人尴尬。一千年后,充满激情的唐伯虎还画了一幅关于王献之休妻的图片。画上的王献之似乎处于自信状态,但心里却有很多痛苦。


后来,王献之去世前重病缠身,家里请道士来消灾,道士问,你一生有什么过错,献之答,这辈子没什么过错,唯有与妻子离婚。说出了心中憾事不久,就去世了。
有人说,桃叶神似献之表姐,不论是否真有其人,都化作一段佳话,飘荡在秦淮河上。这个传说一旦出现,桃叶渡就再也跟它分不开了。


哪怕百度上关于渡口的名字起源还有另外一个更平实可信的说法,也几乎从不被人提起了。自此之后,桃叶渡便俨然成为了文青恋爱圣地,好比现代风骚一时的普罗旺斯、曾厝垵、丽江、马尔代夫……历代都有人留下诗句赞颂爱情。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桃花是因为颜色和季节,桃果是因为形状,而桃叶,真就是靠着王献之那连绵千年的情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桃叶渡怀古原文翻译赏析tuhbkq2015.04.10浏览115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binjieli2015.04.11


满意答案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桃叶渡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桃叶渡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贾迎春的。“衰草闲花映浅池”的景象在书中第七十九回里已经写到:贾迎春被接出大观园后,贾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看那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贾宝玉感伤之余口吟一诗,也是以“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起头的。“桃枝桃叶”本是同根,恰好喻贾宝玉与贾迎春的兄妹关系。诗的后两句是小说八十回之后的细节,无从揣测,后半部佚稿中是否会有贾宝玉空对贾迎春所遗之小照一类的情节,就不得而知了。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注释
  (1)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王献之分别,王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2)“衰草”二句:因人名桃叶,而用花草萧瑟的秋天桃树上叶子离开枝条来说人的分别。
  (3)梁栋:大臣的代称。王献之曾为中书令。多如许:多半如此。指难免都会有离别亲人的憾恨。
  (4)“小照”句:意即题着字的壁上空悬着小照,即画像。空悬,徒然地挂着。王献之曾在壁上题字及作画事见《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侼牛,甚妙。”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00分享[url=]举报[/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
译文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

注释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南宋犹盛此风,钗,女子头饰物。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之处。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

赏析此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指分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渲染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三句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凄苦怅惘的心境。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辛弃疾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我怕登上层层的高楼,十天里有九天风号雨骤。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悲愁,风雨摧花全没人来救,更有谁劝那黄鸢儿将啼声罢休?
瞧瞧簪在鬓边的花簇,用花瓣数目将离人归期预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数。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梦中悲泣着哽咽难诉:是春天他的到来给我带来忧愁,而今春天又归向何处?却不懂将忧愁带走。

注释
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宝钗分,即夫妇离别之意。
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在桃叶渡口,我们分钗别离,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从此,我最怕登楼,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黄莺不住地呜叫,催落飞红满天,也没有人去理会!更不用说去劝劝黄莺:别再啼!
看着鬓边戴的花,取下来仔细端详,用花瓣推算离人归期。刚戴到头上,又取下重新数一数,这样才心里满意。昏暗的灯光下,还记得梦中哽咽自语:是春天把愁给人带来,春天不知回到哪里,为什么不把愁也带去?

注释
①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南宋犹盛此风。钗:女子头饰物。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杜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大家风度的表现。只不过这首词作,感情表现得更为细腻罢了。

  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蓼园词选》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三

  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写得词丽情柔,妩媚风流,却是与作者纵横郁勃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头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 ;“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 ”,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写作时间无确考。黄苏《蓼园词选》说此词是“借闺怨以抒其志”,是可信的。书中还写到“史称叶衡入相,荐弃疾有大略,召见提刑江西,平剧盗,兼湖南安抚,盗起湖、湘,弃疾悉平之。后奏请于湖南设飞虎军,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者,数阻挠之。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停住。弃疾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乃释然。词或作于此时乎?”辛弃疾从到南宋之后,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的恢复的壮志难以伸展,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发胸中的郁闷,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同一情调,同一抒情手法。但不能确指为因某一事而发。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去妾吕氏而作,证据不足。

简析
  《祝英台近·晚春》是一首抒写别情的闺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与情人分手后春光流逝,春愁难止;下片写日夜盼郎归来,并化用成句抒写凄婉别愁。此词章法绵密,以春归人未还给合上下片,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而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出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a7900666497f.aspx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8篇诗文 ► 1692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20 , Processed in 2.0922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