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好事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0: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人? (2022-04-22 19:14:25)
标签: 秦可卿究竟是什么人? 她是淫妇还是预言家、 树倒猢狲散也是预言 非常喜事是预言 天下第一淫人的文化内       
天下奇书《红楼梦》 文化瑰宝《推背图》(1024)

  尊敬的各位红学研究老师及爱好者朋友们:大家好!

                     曹雪芹真本《红楼梦》的主旨究竟何在?
  

    早期的真本《红楼梦》是曹雪芹和脂砚斋合著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它的主旨已经由“凡例”(又名《红楼梦旨义》)说明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作者是运用暗示与隐晦的手法表露的。如果要实际探究它的主旨到底何在,就必须从正文中的描述中去仔细寻找。

  现在,我通过细读第13回了解到其主旨应该就深藏在秦可卿托梦告诉凤姐的几句话中:
  “婶婶,您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脂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余犹在耳,曲指卅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以上正文和脂批呢?

我的个人解读是:
  一)从1744年作者起草《石头记》原稿开始算起,“卅五年”前的事情即1709年事,那时曹寅在四次接待康熙南巡后曾经说过一句“树倒猢狲散”深藏哲理的话,他死后其儿子曹颙和继子曹頫及家人对这句“谶语”(预言未来的话)记忆犹新,所以脂砚斋直言说“余犹在耳”。因此到雍正上台,直到他派人查抄曹頫家南京家产、罢官入罪、家人遣送北京事,令芹脂二人极度‘哀伤’‘痛杀’。
  二)那赫赫扬扬的“将近百载”,应该指的是爱新觉罗氏率领军队打败明军,于1627年皇太极任上,改国号“后金”为‘清’;1644年于顺治任上才迁都北京,正式建立一统天下的“大清王朝”(‘定鼎’也)开始,到1722年康熙去世,1723年雍正篡权上台执政,共计96年。即接近‘百载’无疑!
  三)“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的话,影射的是皇家大业即将走入“末世”的预告。秦可卿托梦是假,作者向后世国人预言:封建王朝即将‘倒塌’已成定局,才是真!详见第五回描写的——‘忽喇啦似大厦倾’‘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脂批:“过来人观此,宁不放声一哭!】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脂批:“又照看葫芦庙;与‘树倒猢狲散’反照”】

书中接着写道“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于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宴不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怕后悔无益了!’

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露’。只是我与婶1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脂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由此可见:秦可卿在书中表面上写的是“淫丧”,实质上她是发布历史预言的政治人物的代表,即她根本不是什么“淫人”,而是能够引领中华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人”,她是“警幻仙子‘之妹’”。所以才有引领贾宝玉入梦并且用警幻仙子的托名赞美贾宝玉(作者曹雪芹的化身)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这里的‘淫’是‘意淫’的意思(‘肉淫’的反面内涵),即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所以“第一淫人”就是文化领袖的内涵!
故该书“真事隐”所隐的第一件政治大事,就是“大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相应地预言了一个崭新的‘红色社会’即将清王朝取而代之。这个新政权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其首要之务是发展经济,为人民解决吃住两大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所以总书名以“红楼”冠之,它暗示在一个红色政权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百年奥运”不是梦,“千年飞天”也不再是梦,人人得到温饱、户户住得起“红楼”也不只是“梦想”了!!

                                                                   (2022-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9: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病死之后,为何贾府人人都觉得有蹊跷?《金瓶梅》中有答案
2021-08-20 17:13:17 来源: 不红居士
图片

秦可卿之死,可谓是《红楼梦》最大的疑点,因为关于秦可卿的情节,曾经再三增删,以致于原著本身就留下很多疑点。

图片

比如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宁国府传来秦可卿病死的消息后,所有的人都感觉很蹊跷,书中这般记载: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她(秦可卿)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之人。——第13回
这就是秦可卿之死的纰漏,“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段话本是应该删去的,因为曹雪芹已经在前文中反复暗示了秦可卿的病情十分严重,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图片

且看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因王熙凤和秦可卿关系甚好,所以时常前来探望病情,凤姐便看出秦可卿命不久已的事实,并且劝尤氏早点安排好后事事宜:

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第11回
如果秦可卿的病情真的如王熙凤、尤氏所言,那么她其后的病死便是水到渠成,既然如此,秦可卿一死,为何阖府上下都怀疑其中有蹊跷?

图片

可见此处是经过删改的,在原稿中,秦可卿的死很突然,所以阖府上下人等皆怀疑其中有问题,但其后曹公进行修改,想将秦可卿的死归结为病死,所以增加了上述“王熙凤探病”、“尤氏准备后事”这样相关的情节,但删改得不彻底,误将原稿中的“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给留了下来。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十、十一两回写秦氏的病,显然是在删天香楼后补加的。原先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当然并没生过病。但是如果改了第十三回,需要连带改第十、十一回,庚本第二册倒又不缺第十三回。这疑点要在删天香楼的经过中寻找答案。
原稿中秦可卿的死因应是“淫丧天香楼”,这一点第13回的脂批中写得很明白: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图片

也就是说,秦可卿本来死的很不光彩,但因为她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为贾家未来的生计做了精细的谋划,脂砚斋感念她的这种付出,便让曹雪芹删去了她那不光彩的真正死因,给她安排了一个病死的结果。

那秦可卿真正的死因为何呢?脂批中提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关键在于“淫丧”二字。《红楼梦》脱胎自《金瓶梅》,细读过此两书之读者,都会发现这两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红楼秉承高雅风格,对秦可卿之死隐晦处理,而金瓶则是直写,譬如金瓶之西门庆、庞春梅便是彻彻底底的“淫丧”。

图片

《金瓶梅》第79回“西门庆贪欲得病,吴月娘墓生产子”,西门庆再三服用胡僧药,释欲过度,不堪重负,染上恶疾,不过几日光景,竟溘然长逝。读者读之亦感西门之死太过猝然,第79回得病,亦是第79回身死下葬,西门家开始走下坡路;

春梅亦是如此,西门庆死后,她被吴月娘撵出了西门府,却被守备看上当了妾,后又被扶正成了正妻,可谓乌鸦变凤凰,可她却沉溺风月事之中,先后与西门庆女婿陈经济、仆人周忠之子周义有染,最终行云雨之事时,死在周义的身上......

而一旦用这种思维来看待秦可卿之死,可谓大有争论之余地,单是读者情感上,就无法接受秦可卿是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女子,如何能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呢?

图片

事实上,这一点曹雪芹明显也考虑到了,所以他从很多方面刻画秦可卿的正面意义,譬如吴世昌在《红楼梦探源》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秦可卿临终托梦,本是元春临死所为,是曹雪芹为了找补秦可卿的正面价值,加在她身上。

宋淇在《论大观园》一文也提到了这一点:

现在从元春移到可卿身上,无非让秦可卿立功,对贾家也算有了贡献。否则秦可卿实在没有资格跻身于正十二钗之列。虽然名居最末,正副等名位的排名固然同身份、容貌、才学等相关,同品行也有关。(《明报月刊》一九七二年九月号第六页)
当然,目前对秦可卿之死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符合原稿的说法,譬如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染,被丫环发现,秦可卿自知罪孽深重,便选择在天香楼自缢而死,虽然仍是云里雾里,这至少还算勉强契合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正结局。

“淫丧”终究还是跟道德站在了一边,这真的是曹公的原意吗?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曹雪芹、脂砚斋这些看过原稿的人才能给出一个板上钉钉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的病是因何而起?
海的深处
海的深处​
律师执业证书持证人
​关注他
《红楼梦》作者耗费十年以“一声两歌”、明暗双文的手法写作(书第三十五回三次重复“双文、双文、双文!!!”),为的是在字里行间藏入异文。隐记晚明那一段天塌地陷般的华夏亡国噩梦。

要明了《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需按照书中以下两条脂批做仔细研读: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秦可卿是一个谜一样的悲剧人物,病得突然,死得蹊跷。通篇文中,作者并没有透露死亡时的具体情节,除葬礼外,对其着墨甚多的却是看病过程、症候与病由。也就是第10回回目讲的“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秦氏此人,作者是拿她来喻汉人王朝乃至华夏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写道,“若云无朝代可考 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 又有何难?”,作者在此处提示:文中没明写出具体朝代,会借用汉唐等名称代指明朝。此句中,若将“汉唐”后的“等”换作“秦”,本书文字后隐藏的主旨就近乎清晰起来。因为秦、汉、唐、明特点是皆为汉人一统的华夏王国。

比如,“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说的就是,“近来明王朝遇到了大凶”;“满纸荒唐言”是说书里写的都是大明遇到大凶的事情。

秦之基业正覆盖华夏范围,书中秦氏之父恰称秦业,秦氏、秦业、秦钟(种)一家的死亡,喻示(大明亡时),华夏、汉王朝、汉种族同时也亡。

秦氏判词册上所画着的“高楼大厦(天香楼)”,“厦”之内为“夏”字,喻华夏,美人在大厦内悬梁自缢”就是喻华夏亡。

秦氏生病、治病、死亡过程,也太像积弱已久、病入膏肓,倏忽间被灭的明朝了,那场可疑的、帝王级别的丧礼,实际上作者勾绘出的,是一场中华亡国的葬礼。

秦氏房间挂有“秦太虚”的画,这个名字也是喻虚弱至极的中华。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亡秦者,胡也”,故,“秦”字取意,还隐着胡亡中华。

张太医名曰张友士(有识),作者称他“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显然赋予其洞悉世事的局外人身份,给秦氏诊脉论病,就是在细穷明衰弱乃至被灭亡的根源。

张太医给出的症候有:

“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尅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
在其诊断中,可以读出:“明自身虚弱而生祸,致兵祸血灾不断,关城尽失,乃是王令不能畅行,军队毫无战斗力,国土最终全部沦陷。玄烨上台之时、虎兔相交之年,清国取明而代之。”

这里,“火”取“祸”之意;

“家气滞血亏”喻朝廷王令不能畅行,军队不能打仗;

“左关沉伏”“右关虚无”喻大明东西各地的关城失陷;

“土被”“尅制”指明疆土全部沦陷;

“经期不调”则喻流血兵祸不断;

“头目”“时眩晕”暗指当时是玄烨上台之时,借“眩”指“玄”,“晕”同“烨”都有光的意思;

“寅卯间”“自汗”“如坐舟中”指的是虎兔相交之年,失去明朝,清国取而代之。

“自汗”本义是失汗,这里比作“失汉”,大汉国喻明朝。“如坐舟中”指的是被水包围,即清国取代了大明。整句与“虎兔相逢大梦归”意思相近。

论及秦氏的病源,书中有以下对话:

“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 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 不但断无今日之患 而且此时已全愈了 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 也是应有此灾 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 吃了我的药看 若是夜里睡的着觉 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 据我看这脉息 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 聪明特过则不如意事常有 不如意事常有 则思虑太过 此病是忧虑伤脾 肝木特旺 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 问一问断不是常缩 必是常长的 是不是 这婆子答道 可不是从没有缩过 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 先生听了道 妙啊 这就是病源了 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 何至于此 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 待用药看看”
其中隐记:大明的运数是被耽搁了。在清兵入主中原滥杀无辜时起,明廷就应采取对策抗衡,断无今日之患,朝廷耽误至此,也是应有此灾。事不如意,则过度忧虑。忧虑畏惧清兵,使局势变得更糟。清兵的屠杀也是变本加厉,二日屠、三日屠,乃至十日屠都有。这当然是败亡的原因所在了,早厉兵秣马以作抵抗,不会到如此不堪境地。目前明显是清盛明亡的征兆了。

“症候”指国运;

“行经”实喻流血,“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显是暗指清兵的大屠杀,不是有“扬州十日”吗?

秦氏一天要换四五次衣服,表面理解是经血过多导致,文字背后则是隐记清兵不可胜数的大屠杀!

类似语还见第六十九回,

“谁知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 于是血行不止。”
隐意就是:多铎领清兵一路向南打了过来,屠杀暴行不止。

“胎”是指多尔衮之弟多铎,“多铎”在满语中即胎盘、胎儿。

“水亏(“溃”音)木旺(亡)”指的是清盛明亡,清属水,木指朱明。

张友士(有识)给病入膏肓的秦氏开的方子也颇有玄机。上写的是: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土炒云芩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 酒洗 白芍二钱 炒川芎钱半 黄茋三钱 香附米二钱 制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 炒 真阿胶二钱 蛤粉 炒 延胡索钱半 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 去心红枣二枚”
从药方内容中可读出:姑息清廷并仰其鼻息,导致明自掘坟墓。黔、滇、秦、蜀四地被其收服, 川中豪杰孙可望降附胡虏,并将所知明军全部真实情况交于清廷,致永历朝廷最终败亡。

“益”为“抑”的音,压下的意思;

“养荣”是“仰戎”的音;

“参”“白”分别是“身”“败”的音;

“术”音为“zhu”,指朱明;

“钱”、“芩”(非苓字)、“熟”三字分别是“黔”、“秦”、“蜀”的音,“云”则指云南;

“归身”是收服的意思;

“芎”乃“雄”的谐音,指豪杰;

“茋”(非芪字)是“脂”的音,黄茋这里喻米脂,孙可望是米脂人;

“香附”是“降附”谐音;

“柴胡”喻指“豺胡”,将胡虏比作豺狼;

“怀”指肚里所知的;

“胶”是“交”的音;

“莲”即中华莲,书中代指中华,莲子是指天子,此处指永历帝;

“去心”喻死亡。

编辑于 2023-06-18 17:06・IP 属地山西
「真诚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秦可卿是“惜花人”?-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为什么说秦可卿是“惜花人”?
原创 暗香疏影

上文说了秦可卿的来历,知其出身不凡。但要想解读清楚“大讽刺处”还欠缺一些内容,需要先把这个话题放一放。

我们再回到第七回。回前诗题曰: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这一回虽然不到一万字,却包含了很多内容,足见得作者字字珠玑。

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秦钟见宝玉这一节,宝钗的仙药来历这一节,现在回到回目所说的“送宫花”这一主要情节:

有人说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一节曹雪芹运用了当代摄影艺术的“摇镜头法”或“移步法”,让读者跟着周瑞家的移步到贾府各钗的住处,跟她们做一次近距离接触:除了要体会作者“一支笔作千百支用”的生花妙笔外,还要找一找回前诗提到的“惜花人”。

先从起点看起:“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甲侧:“古怪”二字,正是宝卿身份。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香菱拿来放宫花的锦匣,借薛姨妈之口道出宝钗不喜欢花儿粉儿的;

“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默坐。迎春的丫头司棋与探春的丫鬟待书甲夹: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处。二人正掀帘出来,手里都捧着茶盘茶盅,周瑞家的便知他姊妹在一处坐着,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原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从丫鬟的名字可知元春喜欢操琴,迎春喜欢下棋,探春喜欢书法,惜春喜欢画画。周瑞家的先来这里只是因为顺路,并没有厚此薄彼之心。而迎春和探春只是让丫鬟们收了宫花,没表现出是“惜花人”;

“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可戴在那里?”蒙侧:触景生情,透漏身分。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惜春这时应该还小,说做姑子去只是一句玩笑话,却成了谶语。既然有心做姑子去,肯定不是“惜花人”;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唠叨了一回,便往凤姐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甲夹:细极!李纨虽无花,岂可失而不写者?故用此顺笔便墨,间三带四,使观者不忽。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写明李纨孀居的身份;

“周瑞家的会意,慌的蹑手蹑脚的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风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出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又拿出两枝来,甲侧:攒花簇锦之文,故使人耳目眩乱。先叫彩明来,吩咐他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 巧姐和凤姐都在午歇,作者略一皴染凤姐的“风月之事”。

凤姐转送宫花给秦可卿,表明了两层含义:

第一,凤姐自己挺喜欢这个宫花,所以才会送给“闺蜜”;

第二,以凤姐对秦可卿的了解,秦可卿应该更喜欢,所以凤姐才会即刻派人给送去。

结合第五回对秦可卿卧室的奢华描写,和平日里众人眼中的秦可卿形象,可知,相比各钗秦可卿会是最喜欢这个宫花的“惜花人”。

因黛玉有别样心思,我们下文再看。



欢迎大家和我互动,如果你也想在有心拾萃发表你的《红楼梦》解读高论,请发Email到我的QQ邮箱:http://1553115801.qq.com

编辑于 2018-01-31 10:33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6: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的幻情之魅-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秦可卿的幻情之魅
原创 2018-02-21 暗香疏影



曹雪芹在红楼梦人物的名字上做了巧妙的谐音双关,而后人往往对其谐音做的是多关解读。比如说“秦可卿”。之前我说过了“情可倾”,今天我要说的是“秦可亲”,之后我还会说到“情可轻”。

纵观《红楼梦》文本,并没有怎么写秦可卿如何待人接物,反而逐一写了贾母,尤氏,王熙凤对她的厚爱,仿佛她天生就应该是个可亲之人:

第五回,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甲侧:借贾母心中定评,又夹写出秦氏来。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历来都有人对于“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句话感到不解,荣宁二府只有贾蓉,贾兰,巧姐是贾母重孙辈,当时只有秦可卿一个重孙媳,哪来第一之说?

在此我稍作解释:《红楼梦》虽说着重写了荣宁二府的事,但从后文秦可卿的葬礼,修建大观园和除夕祭宗祠可以看到,贾府一族都聚居在一起,日常生活中都有来往,宁国府的贾珍还承担着族长之责,因而这里的比较范畴是贾氏一族。

第十一回,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到了这个时候,贾母还在认为秦可卿好个孩子,说明贾府众人还没发现秦可卿“品行有污”。

再看尤氏,第十回,尤氏嘱咐贾蓉: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

几乎是个完美之人,要不怎称得上“幻情身”?不过细想想的话,性情好,模样好,为人行事好都不至于打着灯笼找不着,这段话最关键的没说,其实只有门第相当,家世般配才不好找。虽然作者故意隐藏了秦可卿的真正出身,但又在处处逗漏了秦可卿身份的高贵。

接下来又说:我才看着他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况且如今又没个好大夫,我想到他这病上,我心里倒象针扎似的。分明是当自己的女儿来待了,与后文秦可卿的自述相互照应。

至于王熙凤对秦可卿更是没的说了,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二人虽差着辈分,可年龄相当,闺蜜一样相处。比如第十一回,尤氏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尤氏道:“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你就快些过园子里来。……凤姐儿才向秦氏说道:“你好生养着罢,我再来看你。合该你这病要好,所以前日就有人荐了这个好大夫来,再也是不怕的了。”……

可见秦可卿的幻情当中包括了亲情,友情和密情。

编辑于 2018-02-21 1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为什么单单托梦给王熙凤?-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可卿为什么单单托梦给王熙凤?
原创 2018-03-13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合集:(3月14日)http://mp.weixin.qq.com/s/rV4BB0Fg-O2qu1erOyh9_A



通过前面十几回的文本细读,上文我们推理出了涉及《红楼梦》总纲的一个论断:王熙凤是警幻仙子的人间幻象。

想来因我人微言轻,大家不会轻易接受这个论断,没关系,在接下来的解读过程中,我们会继续验证,将这个论断作为论据的话是不是合榫?这个论断能不能作为解开其他红楼谜题的钥匙?





第十三回一开始,就有一个谜题:

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有何深意?

我们来看文本: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事?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甲侧:“倘或”二字酷肖妇女口气。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甲眉:“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甲眉: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甲侧:此句令批书人哭死。甲眉: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





细读这一大段文字,我们可作出如下解读:

1、秦可卿提醒王熙凤的两件事是为整个贾氏家族筹谋的大事,从这一点上来说,秦可卿获得众人的高度评价并不是虚名,她的确是贾府唯一的“可继家事者”。

2、此处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筵必散”、“乐极生悲”等语,暗合了智通寺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由秦可卿在托梦时说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悔意”。

3、从后文可知,秦可卿所说的两件大事应行而未行,才造成了最后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换句话说就是,秦可卿之死拉开了贾府衰亡的序幕,并且衰亡得彻彻底底,无比凄惨。

4、“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与第五回惜春的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和判曲[第九支·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相照应,是对整部《红楼梦》大结局的预告。





其实从第五回的秦可卿引宝玉入梦,又引宝玉出梦,第十三回的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以及秦可卿虽然位于十二钗之末,却率先给出了结局且葬礼出格地豪华……如此种种,套用脂批的话说就是“未写盛筵,却先写盛筵之散,用的是回风舞雪,倒峡逆波之法”。

通过前文可知,《红楼梦》中的一干“风流孽鬼”入世需要在警幻案前掛号,那么离世必定需要销号,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正是在警幻案前销号之举,同时预告了“公子红妆”的人生之大观园即将开启。

编辑于 2018-03-14 1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表及里,细说秦可卿之死(上)-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由表及里,细说秦可卿之死(上)
原创 2018-03-14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合集:(3月14日)http://mp.weixin.qq.com/s/rV4BB0Fg-O2qu1erOyh9_A

如果没看过《红楼梦》的脂批本,是无论如何也堪不破秦可卿死亡的真相。因为只读文本读出的是因病而死,而通过判词读出的是上吊自尽。矛盾还不只一两处。

现在我们就依据《红楼梦脂汇本》作一个由表及里的解读,让大家看个明白。



第十三回的文本最后有这样一条脂批甲:“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由此可知第十三回原来的回目应该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和秦可卿的判词相符,因而秦可卿死亡的真相应该是天香楼自尽,第十回戚评中提示的写可卿之病是为了速其死,也是合理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我们再回到文本细读: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眉: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庚眉:可从此批。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庚侧:八字乃为上人之当铭于五衷。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庚侧:老健。

1、虽然作者删去了过于直露的字眼和内容,但还是用了隐语暗示:“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而批者唯恐读者读不出深意,又做了两重批语提示天香楼事,说明秦可卿的自尽应该还有内情。

2、“怜贫惜贱、慈老爱幼”是秦可卿的人格魅力所在,“上人之当”,意思是人上人应当具有的人格。

3、作者笔力老健,寥寥数语,为后文丧礼的豪华做了铺垫。



再看下一段: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凄,也不和人顽耍,甲侧:与凤姐反对。淡淡写来,方是二人自幼气味相投,可知后文皆非突然文字。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甲侧: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搊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庚侧:又淡淡抹去。这是急火攻心,甲侧:如何自己说出来了?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庚眉:如此总是淡描轻写,全无痕迹,方见得有生以来,天分中自然所赋之性如此,非因色所感也。

1、宝玉的生之意义全系黛玉。

2、秦可卿是宝玉认定的可继家务事者。

3、宝玉因秦可卿之死而吐血,黛玉死又当如何?可知宝玉赤暇之因。

4、宝玉的天性就是博爱,众生平等,无关情色。

光看这一句,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不明究竟,看到后文,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甲侧:补天香楼未删之文。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殡殓,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甲侧: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方恍然大悟。

至此,可将天香楼事还原一二: 尤氏撞破秦可卿和贾珍的秘情,秦可卿知耻自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第七回的焦大醉骂到秦可卿自尽这段时间秦可卿和贾珍至少三次发生关系,一次被焦大所知,一次是去年的中秋节,通过秦可卿的病隐写,还有这一次。每一次,秦可卿的贴身丫鬟瑞珠应该都是知情者或者充当放风人。显然前两次没有泄密,至少尤氏不知,秦可卿也得过且过。而这一次被尤氏撞破,秦可卿自尽,丫鬟瑞珠应该也是引咎自尽,一方面放风不利,一方面跟随不利,没有及时发现秦可卿自尽。又因秦可卿一贯恩惠爱人,小丫鬟宝珠应该是心甘情愿充当养女。

发布于 2018-03-18 19:47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表及里,细说秦可卿之死(下)-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由表及里,细说秦可卿之死(下)
原创 2018-03-15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合集:(3月18日)http://mp.weixin.qq.com/s/rV4BB0Fg-O2qu1erOyh9_A

上文我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天香楼事。但一直以来都有人质疑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有人认为如果二人之间有秘情的话,在秦可卿死后,贾珍就不会那么高调,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看这一段文本:贾珍哭的泪人一般,甲侧: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庚侧:淡淡一句,勾出贾珍多少文字来。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戚夹:“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思织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

1、秦可卿死后,贾珍之悲最甚,脂批直言如丧考妣般,作者写这段往事时,仍会感到刺心,说明贾珍和秦可卿是作者生活中的原型,二人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

2、媳妇再好,也不过是个晚辈,居然说出“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这样的大不敬之语,可见贾珍以族长托大,目中无人。

3、尽其所有来料理秦可卿的后事,批语明点这是对媳妇的“非礼之谈”,实在不能再为“贾珍隐讳”。

其实,第二回旁观者冷子兴早已给贾珍定位:“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贾珍一贯张扬跋扈,目中无人,根本不会在意任何人的看法,也不会去掩饰他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有这样胡作非为的族长,贾府焉能不败?



贾珍如此,尤氏托病,贾蓉是苦主,贾敬呢?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庚侧:可笑可叹。古今之儒,中途多惑老佛。王梅隐云:“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斯言信矣。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原来贾敬抛家弃子,不是为了信仰去修道,而是为了“飞升”,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世情。自古以来上至皇帝下至儒生,所谓的修道其实都是修仙,是想“长生不老”。

回前有条脂批,甲:贾珍尚奢,岂有不请父命之理?因敬老修炼要紧,不问家事,故得恣意放为。再一次强调了贾珍的恣意妄为是因为贾敬的不作为。这也是我在前文分析的“造衅开端首罪宁”的真意。



接下来再看: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甲眉: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甲侧: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蒙侧:“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贾珍听了,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赏。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甲侧:的是阿呆兄口气。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甲侧:政老有深意存焉。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甲侧:夹写贾政。甲眉: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

1、最后一句点出贾珍将恣意妄为进行到底的本质是“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说明贾珍对于秦可卿多少还是有真情的,当然也不排除赎罪之意。

2、一直以来樯木到底是什么木?给秦可卿用樯木到底有何深意?都是红学解读关注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脂批提示很明显,樯木的深意就是“人生若泛苦之舟”,与《红楼梦》人生之大观的主旨照应;给秦可卿用樯木则有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之意,秦可卿的幻情就是迷津,红尘的诸多诱惑就是一张尘网。

3、贾政所说的“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其实是对秦可卿之死的象征意义的暗示。后文我会详细分析到。

发布于 2018-03-18 19: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8: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揭秘秦可卿的葬礼之谜-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独家揭秘秦可卿的葬礼之谜
原创 2018-03-19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合集:(3月26日)http://mp.weixin.qq.com/s/rV4BB0Fg-O2qu1erOyh9_A

鲁迅曾说:“《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阶级立场下,会有不同的视角,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一句话,所有的分歧都来自于读者三观的差异,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红楼梦》的终极主题就是人生之大观。

当下的互联网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四大名著之类的大IP更为草根们所热衷,其中不乏解析透彻的精品之花,但更多的是不知所云的莠草。

《红楼梦》有着人生之大观的宏大主题,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人生阅历是不敢轻易触碰的。我自己也是,虽然有些不自量力,但还是那句话,解读我是认真的,是良是莠静待读者评说。



读第十三回读到此处终于明白了,前文的所有铺垫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令“王熙凤开绣幡”,即拉开《红楼梦》中人“红楼幻梦”这部戏的大幕,然后我们看到的第一场戏是秦可卿的葬礼,亦即“金陵十二钗”的葬礼。

何出此言呢?我们先接着看文本: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甲眉: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庚眉: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蒙: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

1、脂批第N次印证《红楼梦》是作者自传。

2、前文秦可卿托梦时,有甲眉:“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前面刚刚说了三十五年,这里却来了一个三十年,注意这两条脂批源于同一版本甲戌本的同一回,应该是同时所批,因而可互为参照,批者故意逗漏这种明显的时间矛盾用意何在呢?

3、结合之后的庚眉:“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可以推测,宁国府之败正是由于这些积弊,从王熙凤口中说出的治家之法,实际上出自作者。

4、凤姐之才小可齐家,大可治国,彰显的正是作者的补天之才。这一点十分重要,后文相关话题时我还会展开分析。



再看第十四回: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庚眉: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前文我已多次分析过,十二字样总有大寓意,这里脂批又特别分析出了作者送葬名单的十二地支寓意。究竟是在暗示什么呢?



凡此种种,似乎可以从第十三回的这条回前批庚: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找到答案。

生不逢时,应该说的是阿凤,也就是作者,因为作者在此将自己的“齐家治国之道”赋予了阿凤。秦可卿托梦之语实际上暗含了《红楼梦》的主旨,“登高必跌重、盛筵必散”也包括“树倒猢狲散”等语,在此作者将其通通赋予了秦可卿,实际上赋予她的是“金陵十二钗”的象征意义,秦可卿的死象征着“金陵十二钗之殇”。因此这场葬礼必须由王熙凤来“执导”,因此这场葬礼才如此地盛大豪华。

这正是所谓的“回风舞雪,倒峡逆波之法”。《红楼梦》即“金陵十二钗之殇”凝成了作者的心头之血,必然要先为之一大哭,因此作为总导演的王熙凤打开绣幡之后的第一场重头戏必然是为“金陵十二钗”举行盛大的葬礼。也因此《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完成了的作品,总计七十八回。

发布于 2018-03-26 1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9: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氏一门相继谢幕的背后-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氏一门相继谢幕的背后
原创 2018-04-02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红楼梦解读合集(4月3日更新)



https://mp.weixin.qq.com/mp/prof ... 124#wechat_redirect

第十六回脂批有说:“极热闹极忙中写秦钟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宝玉正文。”宝玉的“情”和世人不同,第五回警幻仙子曾为之做了定义: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甲侧:二字新雅。‘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甲侧: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

秦氏父女子三人,秦业秦可卿秦鲸卿,谐音“情孽可警卿”。即秦可卿的“种情”,和秦钟的“情种”,都象征了“情孽”,他们为情而死是“情孽”的必然,是在对贾宝玉天生的意淫之情进行“死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回到文本来看。

还是第五回警幻仙子的话: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所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甲侧:妙!盖指薛林而言也。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

由这段话可知,“意淫”之情虽说是贾宝玉天生的,但注定会被世人所不容,遭受万目睚眦,见弃于世道。因此宁荣二公才会剖腹深嘱警幻仙子警之以情,秦可卿谐音“情可轻”,以期宝玉能将情看轻,从而改悟前情成为所继家业者。然而我们看到,秦可卿为宝玉种情之后,宝玉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在“意淫”之上又有了“实淫”,而且在秦可卿死后,口吐鲜血,不仅没有“情可轻”,反而是“情更重”了。

再来看秦钟,秦钟谐音“情种”,秦钟和宝玉都是所谓的“情种”,是本书的大纲目;二人之情是惺惺相惜之情,互为比托。

第七回到第十六回,秦钟之名上了四次回目,从正文文字可以看到秦钟的隆重出场并不是为了言情,而是为了督促宝玉上学,大闹家学之后,在秦可卿葬礼期间又紧锣密鼓地收拾外书房,二人要读夜书,只不过此时出了意外:偏那秦钟的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调养,庚侧:勿笑。这样无能,却是写与人看。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大有不胜之态,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甲侧:为下文伏线。宝玉便扫了兴,只得付于无可奈何,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甲侧:所谓“好事多磨”也。

1、秦钟的病因脂批说是写与人看的,可见秦钟之病和秦可卿之病一样,另有深意。

2、秦钟不能出门,为下文智能儿找上门来伏线。

3、第一回就提到,乐极生悲,好事多磨都是书之本旨,此处的好事有宝玉若能夜读,置身于经济之道可期之意。

接下来再看:秦钟本自怯弱,又值带病未愈,受了笞打,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庚眉: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

最后的脂批很重要,揭示了秦钟之病的深意。也就是说作者写秦钟之病也是为了速秦钟之死,为的是将秦氏一门的情之警戒至此做一收结。因此秦钟死前才留下这样的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己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侧: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眉: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

秦钟将自己的老父气死是真真的孽子所为,悔之晚矣。只能用自己的死对站在对面的宝玉做最后的比托之谏:千万要以我为鉴,从此立志功名,不要像我一样留下“悔迟之恨”。注意,最后脂批用到一个词:“太露穿凿”,秦钟不说这样的话就会“太露穿凿”,什么意思?显然是欲盖弥彰,进一步印证了秦钟之死谏是作者有意安排。

之前针对脂批,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我已发文多篇,详细解释了大纲目和大比托的寓意,请参见:

秦钟之谜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红楼梦中数风流

在此,我们终于看到了其大讽刺处:

秦氏父女子三人本来应该行的是“来时本姓秦”中的秦罗敷的情之守护之路,却都走了“未嫁先名玉”中的紫玉的为情而亡之路,更何谈开创宁荣二公设想的“一条新的觉世觉人之路”?!

因而秦氏一门只能相继谢幕,藉此迎接大观园的开启:世上的人为情所困都是生之必然,心甘情愿,以情而警情显然是行不通的。只能期待真正的新的觉世觉人之路存在于即将开启的“大观园”中。

发布于 2018-04-03 1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06 , Processed in 1.2528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