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巧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巧姐为何是十二金钗之一
dreamidea200浏览20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hldGht
推荐于 2016.10.17
满意答案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花语
  1、林黛玉(芙蓉)    薛宝钗(牡丹花)   
  2、贾元春(昙花)       3、贾探春 (杏花)            
  4、史湘云(海棠花: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红楼梦》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
  5、妙玉(梨花)          
  6、贾迎春(迎春花)
  7、贾惜春(曼陀罗)
  8、王熙凤(罂粟花)
  9、贾巧姐(牵牛花)
10、李纨(梅花)
11、秦可卿(仙客来: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巧姐起到了什么作用
guminming2浏览139次其他分享举报
她出现的次数不多,怎么也位于金陵十二正钗呢
1个回答
a3595946
推荐于 2016.02.12
满意答案
  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刘姥姥孙板儿为妻,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判词: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翻译成白话就是:家势已经衰败就别提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别说谁是骨肉至亲。偶然接济过的刘姥姥,后来成了救命的恩人。
1、“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曹雪芹佚稿中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2、“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一句——“刘氏”,程高本作“村妇”,当是嫌原句太直露而改的。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续本则写巧姐嫁给了一个“家财巨万,良田千顷”的姓周的大地主家做媳妇,把“荒村野店”写成了地主庄院,与作者在画中所预示之意相悖。“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巧姐的四大不幸,第一条最为严重凄惨,是悲剧根源
播报文章

小黄瓜讲娱乐
关注
2019-09-22 19:41
你~~还要多久,我快不行了,他憋红了脸,满头大汗......
你~~还要多久,我快不行了,他憋红了脸,满头大汗......
“老公,别,别出来,再坚持一会儿好不好?我快来了……”
“老公,别,别出来,再坚持一会儿好不好?我快来了……”
散人烈火 元宝装备全靠打 散人烈火 开始游戏>>
散人烈火 元宝装备全靠打 散人烈火 开始游戏>>
红楼十二钗诗词及人物解读系列

【第十二篇 第1节】


广告
“父皇,我没钱!”皇帝怒:你给点零花钱,国库便充盈了!
×


巧姐判词: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释义:第一句是说巧姐的结局,是成为纺绩的村妇。判词的前两句说家败就不要再谈什么高贵不高贵的话,骨肉至亲也靠不住,大娘李纨不伸援手,也指巧姐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说,因为凤姐一时恻隐接济了刘姥姥一家,巧姐最后被刘姥姥救出火坑。“巧”为一语双关,既指巧姐,也有凑巧的意思。“恩人”是指救巧姐的刘姥姥。当初刘姥姥所说“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易》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阴功”和“余庆”在这里意思差不多。指的是前辈的善行可以使后辈受益得善报。具体到巧姐,就是指王熙凤接济刘姥姥,行的善举最终回报到自己的女儿巧姐身上。

劝人生,济困扶穷。

劝人们要积德行善。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是说卖掉巧姐的亲舅舅王仁,和曾得过凤姐好处的贾族的巧姐的兄长。大约是指的贾蔷、贾芹、贾菱、贾菖中人。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人生中的事,荣枯消长,浮沉赏罚,福祸报应,皆有定数。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巧姐是贾琏和王熙凤唯一的女儿,也是荣国府长房唯一的第四代,前八十回,巧姐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婴儿或者幼儿,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巧姐给人的感觉也是一个小小的孩童,这个时候的她甚至还没有名字,因为刘姥姥的到来,王熙凤考虑女儿生日不好,一来想借刘姥姥这个贫苦的老太太给起个名字,怕是还压的住;二来刘姥姥年高硬朗,也算是借寿。于是刘姥姥欣然应允,为她取名为“巧姐”。用的是以毒攻毒的法子,寓意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皆从这个“巧”字上来。

巧姐在前八十回的戏份很少,大约总共出场不过三四次,也没有一句台词的描写,但巧姐是十二钗里结局最好的一个。巧姐自己没有什么作为,但她是母亲王熙凤偶然行善的直接受益者,她的福气是巧遇朴素善良刘姥姥的结果。巧姐的人生际遇反映了曹雪芹因果论的思想。

读者只要一提到巧姐,总是和“幸运”“善报”联系起来,这是与她的姑姑们相比,但巧姐她首先是位列薄命司里十二钗之一。说到底,她的“薄命”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底色。巧姐的不幸。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广告
灵芝孢子粉的几种用途,原来对身体这么重要!
×


一、幼年丧母

贾府被抄,凤姐被休,哭向金陵继而死去,巧姐被卖。这几件事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密集发生的。参考众小姐入住大观园的第一年,也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幼儿,三年后大观园诸芳离散,巧姐最多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凤姐对女儿巧姐的爱是很深的,巧姐出花,作为母亲的王熙凤立刻安排五件大事: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传令厨房忌煎炒;与贾琏分房半个月;拿大红尺头给奶娘丫头亲近的人裁衣裳;打扫了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天不放回家。

巧姐是母亲王熙凤的心头肉,对于这个女儿,凤姐很用心思,刘姥姥为巧姐分析她所谓的不好的生日,又给她起寓意吉祥之名,凤姐很是感激刘姥姥,吃的穿的用的,凤姐送给刘姥姥半炕的东西,和第一次进荣府打秋风,凤姐的应付相比,这一趟,王熙凤不但喜欢上了这个村野老妪,对她还有着一份感激之情,这种感情的建立,巧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纽带。

真正爱巧姐的母亲的去世,家族中的其他人自顾不暇,没有人在乎巧姐的死活,亲舅舅和族兄甚至还打起她的主意,拿她去换银子呢。失去了母亲,巧姐其实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无依无靠的孤儿。


广告
因为得到美女欣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二、缺失父爱

虽说《红楼梦》时代男最女卑观念严重,但享受过高质量父爱的姑娘也不少,比如薛宝钗、香菱、林黛玉、妙玉等。包括王夫人和凤姐在娘家也是很受父亲重视的。可是贾府里的姑娘虽说是金尊玉贵的娇养着,贾母、王夫人也是很重视女孩儿的教育和养成,可是细细数来,贾府里的姑娘貌似都是缺少父爱的,贾政对女儿算是稍微正常一点,迎春、惜春两个完全是缺少亲情的,更不要提父爱了。

年幼的巧姐也是一样,父亲贾琏完全无视她的存在,她出天花,性命危在旦夕,父亲贾琏丝毫也不在意,只顾自己找多姑娘猎艳快活去了。人家多姑娘还提醒他你女儿在出花儿,家里供着娘娘,你作为父亲也该戒两日。贾琏直接答复,谁让他快活他就认谁是娘娘,哪里管得了什么娘娘!巧姐的性命在贾琏的眼里,根本比不上自己的欲望重要。若说贾琏最受诟病的地方,莫过此事,巧姐有父亲,和没有也差不了多少。

三、家族获罪被抄

女孩儿不受重视,本来在封建社会也属常态,以贾府的传统,对待家族里的姑娘是十分厚待的。不管怎么样,巧姐是荣国府长房嫡出长孙女,照样的金奴银婢。可是巧姐还未成年,贾家突遭大难,获罪抄家,大厦倾覆,家族人等飞鸟各投林。母亲死去,父亲获罪,有能力的大伯母李纨冷眼旁观,眼睁睁的看着巧姐深陷泥坑而不伸与援手。年幼的巧姐如飘萍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与地狱仅一步之遥。


广告
灵芝虽好,但服用禁忌也不少
×


四、被亲舅舅王仁和族兄卖到烟花巷

“家亡莫论亲”,家族败落,舅舅王仁不顾骨肉,伙同贾族中人,竟将亲外甥女卖到烟花巷。

此为第一节,文未完,下一节分析:卖掉巧姐的奸兄到底是谁



,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庚辰底本前80回)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初七 贾巧姐生辰 红楼梦里的七夕节
月是故乡明548 2016-08-14   |  589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巧姐·生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金陵十二钗里,贾巧姐是对于读者来说印象最为模糊的一个。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巧姐出场次数极少,而且也不是作为主要人物出场,更多的是为了情节的需要作为陪衬。而且前八十回的巧姐年龄很小,尚在襁褓之中,因此也并没有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来。读者对于巧姐的印象,似乎就停留在第五回出现的判词之中,知道她后来遇难,为刘姥姥所救,仅此而已。似乎贾巧姐的出现,就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应证了“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是为了“劝人生,济困扶穷”。在锦绣成堆佳人如云的贾府,巧姐淡出在众人的视线之中,似乎与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身份不符。
应该说,曹公并非对所有主要人物都浓墨重彩、详加描写。往往寥寥几笔,就已经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很好地刻画出来。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巧姐是和四春并列的五位千金小姐。(当然,从辈分上来说,巧姐该叫她们姑姑。)对于四春,曹公仅用“归省庆元宵”、“不问累金凤”、“兴利除宿弊”、“杜绝宁国府”四件事对她们分别有一个较为详尽的描写,而更多地是通过平常一些小事里体现出的细节来表现其形象。这其实也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时的一个主要手法。在高续中,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是对巧姐故事的一个展开,它是否符合巧姐形象的设定我们不做讨论。但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有关巧姐的描写,来对巧姐的形象做一个初步的认定,而不至于让我们对巧姐只是作为一个人物符号来看待。
首先来谈谈巧姐的名字。在《红楼梦》的一些版本中,还出现了“大姐”这个名字。庚辰本第二十七回: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庚辰本第二十九回,众人前往清虚观打蘸:

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一“抱”一“带”,明显把大姐和巧姐的年龄加以区分。这说明凤姐有两个女儿,巧姐是大女儿,而大姐是小女儿。可庚辰本到了第四十二回: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这里显然,大姐和巧姐是一个人,还没取名之前叫大姐,而取名以后叫巧姐。而且这一段也点出了巧姐的命名其实是和她的生日和境遇有关。
我们不妨对这一现象做这样的解释。在作者早期的构思之中,凤姐是有两个女儿的。后来大概是出于情节上的考虑,把大姐和巧姐合二为一了,并借刘姥姥将这两个名字合为一个。有趣的是,在《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女儿也叫西门大姐。不过《红楼梦》在将大姐这一名字改为“巧姐”以后,实质上赋予了这一名字更多的含义。
中国古人认为七不吉利,跟死亡有关,女子逢七就更加不吉利。因此对于七月初七出生的巧姐,凤姐说她“生日的日子不好”。这里也就奠定了巧姐的悲剧命运。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因此巧姐名字里的“巧”字和节日有关,即刘姥姥说的“以毒攻毒,以火攻火”。庚辰本在此处有一条脂批:“从谶语,以影射后文。”刘姥姥又说巧姐日后“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可见巧姐是要经历一番“难”和“凶”的。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巧姐每逢出场,几乎都在生病,这与巧姐的灾祸在某种意义上也进行了暗示。
那巧姐品貌如何呢?后四十回写她“生得好相貌”“穿得锦团花簇”,其实都是一些泛泛之写,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出发。
巧姐的父亲贾琏,作者虽然未对其外貌进行直接描绘,但是从他得到灯姑娘、尤二姐等美丽女性的倾心、在外寻花问柳屡屡得心应手等情况,可以想象贾琏是一位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又精明能干的年轻公子。贾赦逼鸳鸯的哥哥时说:



自古嫦娥爱少年……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



也印证了贾琏英俊潇洒的贵族公子哥形象。而巧姐的母亲王熙凤,在第三回里通过黛玉之眼,有这样的描写:



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巧姐的父母都是品貌出众的,自然可以想见巧姐也是相貌不俗。

另一方面来说,在第五回中,宝玉见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簿册中,预示巧姐身世命运的图画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里的“美人”也是泛写,但已经可以辅证巧姐品貌的不俗。同时,从这一“美人纺绩”的画面以及巧姐的身世境遇来看,巧姐的身上有织女的影子。纺绩,即纺纱,既说明了巧姐的结局是成为一名村妇,又以“织女”的形象暗示了巧姐的名字。织女就是以帝孙的高贵身份嫁给勤劳、老实、善良的牛郎的。“荒村野店”即是日后巧姐所居破败的家,与牛郎的茅屋毫无二致。从这一层关系上看,巧姐实质上也被作者赋予了织女的美好形象。
小说里也有两处写到了村姑,或许可以作为巧姐形象的陪衬。一处在第十五回,宝玉随行前往铁槛寺的时候路中所遇:

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色,说明原委。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杜撰了一个村庄女子:

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其次,巧姐在亲情上其实是缺失的。虽然巧姐自幼被位尊权重的父母养在身边,却未享受应有的亲情。父亲贾琏对女儿漠不关心,只沉湎于享乐之中。相比于林如海珍惜黛玉、甄士隐娇宠英莲来说,贾琏甚至在女儿病中犹自寻欢作乐。《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凤姐与平儿都随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
那个贾琏,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独寝了两夜,便十分难熬,便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如今贾琏在外熬煎,往日也曾见过这媳妇,失过魂魄,只是内惧娇妻,外惧娈宠,不曾下得手。……惹的贾琏似饥鼠一般,少不得和心腹的小厮们计议,合同遮掩谋求,多以金帛相许。

而王熙凤疼爱自己的女儿,从她为巧姐供奉痘疹娘娘、请刘姥姥取名也可看出。然而凤姐对巧姐的关爱其实忽视了她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况且凤姐平日理家掌权,无暇兼顾,也只是在某些场合对巧姐施以关心。故巧姐每次出场都由奶子携抱;后面写她向李妈认字,向刘妈学女红,凤姐的疼爱不似李纨的精心课子。
贾府的千金小姐大多缺乏亲情。邢夫人禀性愚犟,只知奉承贾赦,对于迎春毫不怜惜;贾敬一味好道,对惜春也是置之不理。在这样的环境下,迎春养就了懦弱的性格,而惜春养就了孤僻的个性。而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巧姐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也值得思考。
在高续中,对巧姐的形象有做了一定的补充。首先是对巧姐理家的才智,她并没有母亲那种“男人万不及一”的爽利言语和深细心机,巧姐对家事止于明白,并不参与深究;而不同于贾府四春在琴棋书画上各有所长,巧姐之才偏于针黹纺绩。这主要是为巧姐的结局铺垫的。而结局写贾赦病危,贾琏去见最后一面,贾府剩下贾芸和贾蔷等人理家。“狠舅”王仁、“奸兄”贾芸以及贾环等人将巧姐私聘外藩,幸得刘姥姥所救。最后在贾政贾琏应允之下,巧姐由刘姥姥做媒,许嫁“家财巨万,良田千顷”的乡村富翁周氏。这样的结局,显然和前文的内容照应不上。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脂批:伏线千里)。那板儿因玩了半日的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脂批:柚子,即今香橼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

板儿与巧姐儿交换了佛手与柚子,这表明他们有缘分。在贾府抄家后,巧姐被刘姥姥救出,板儿成为了巧姐的“牛郎”,二人在乡下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虽然不是锦衣玉食,但也是自食其力。而高续的后四十回,王熙凤让刘姥姥认巧姐儿为干女儿,与板儿有了辈分差别,使他们的结合没有了可能。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而在后文中,贾兰读书中举,巧姐纺绩板儿务农,或许正是对秦可卿预言的一种照应。荒村野店里的美人纺绩,见出的也是一片真醇景象。
关于巧姐的意义,有很多人做过探析。曹雪芹笔下的巧姐被赋予了一定的进步意义。从结构上来说,《红楼梦》一干女子的故事,以香菱的不幸遭遇开始,又以巧姐的命运归宿结束;两位命运相近的千金小姐的身世浮沉,恰好形成照应,反映出甄贾两家的沧桑变幻。而从内容意义上来说,整部《红楼梦》以贾宝玉的遁入空门结束,反映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痛苦;又以巧姐的婚嫁农家收场,反映的,则是“终归不愿无路可走”的求索。
红楼梦里的七夕节


红楼梦·七夕节


缘聚七夕

七夕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红楼梦》里描绘了许多传统节日,像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浓墨重彩。而在现代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爱恋情说的七夕节却没有很欢快热闹的描摹,反而是若隐若现,却是为何呢?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中关于“七夕”的一些暗写。
《红楼梦》最早有关七夕的一出戏,出现在第十八回。这一回,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众所周知,七夕又叫乞巧节。乞巧是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因此称为“乞巧”。而《乞巧》这一出出自《长生殿》第22折《密誓》。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但马嵬坡兵变中,军士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深切痛悔,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而《乞巧》讲的便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感动了天上的牛郎织女。据脂批暗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回目,在有些文本中做“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关于“白首双星”的解释众说纷纭,一直是红学界争论的热点,因为这关系着主要人物的命运。这方面我们姑且不论。但在古典诗词中,“双星”一般是指牛郎星和织女星,而七夕恰恰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因此也有人认为,“白首双星”暗示后来宝玉和湘云的故事。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薛姨妈的酒令词里也出现了“七夕”: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
第四十二回: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中国人认为“七”是个不大好的数字,跟死亡有关,女子逢七就更加不吉利。阴历七月初七又是“乞巧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民间认为这个日子阴气很重,因为所有喜鹊都上天搭桥去了,所以人间无喜气。这天出生的孩子多半长大后也是忧多喜少,因此凤姐甚是担心她的身体和前途,凤姐才有此说。凤姐就希望刘姥姥给久未取名的女儿起个好名字,一来可以借刘姥姥的寿,二来因为她是穷人。旧社会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姥姥虽是村中老妪,但世事洞明,说取名巧姐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一句话说到凤姐心坎里。这是曹雪芹对乞巧节风俗的间接描写。
第五十回宝钗等人做灯谜,宝玉作诗谜道:“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这个琅玕节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指道教的七夕节。不过从词句本身上来看,它也暗合了《长生殿》里七夕的故事。除了上述“乞巧”的故事以外,《长生殿》里的另一个七夕,发生在第四十四出《怂合》。杨玉环“尸解”当年的七夕,牛女双星再次相会,就在这次相会中,杨玉环和李隆基两人因信守“前盟”而通过了“情志”考核,双星决定为二人作合:

做玉妃、不过群仙队,寡鹄孤鸾白云内,何如并翼鸳鸯美。念盟言在彼,与圆成仗你。……李三郎罪有可原。他若果有悔心,再为证完前誓便了。

因七夕已过,二仙就把日期定在了七夕过后八月十五月圆日。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宝玉细想到,大約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大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

古时,有钱人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朝人刘克庄诗咏到:“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七夕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物品,焚香点烛,奠祭供神。
第76回凹晶馆联诗,黛玉说:“犯斗邀牛女。”湘云对:“乘槎访帝孙。”牛女指牛郎星、织女星,帝孙又名天孙,指织女星。既有牛女,又道帝孙,属联诗所忌,因而黛玉说:“对句不好,合掌。”
第七十八回贾宝玉撰《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有一联曰:“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 ;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楼空”二句——《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鳷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名,这里指华丽的楼阁。与 “七夕之针” 连在一起,可能由李贺《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联想而来,但鳷鹊与鹊不是同一种鸟。带断鸳鸯——比喻情人分离。可能用唐人张祜诗 : “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五丝之缕——指七夕所结之“彩缕”。又王嘉《拾遗记》:“因祗之国,其人善织,以五色丝内于口中,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前一句“楼空支鸟鹊,徒悬七夕之针”是说第五十二回晴雯病中为宝玉补雀金裘的事,意思是晴雯芳魂已去,只剩下当日为我缝补雀金裘的针还空悬在那儿。晴雯工织,用此亦合。
所以虽然曹雪芹并没有直接描写七夕节,却用了很多曲笔、闲笔,使得七夕节在《红楼梦》中成为一个若隐若现的节日。为什么曹雪芹不像其他节日那样直接来描绘呢?大概真像凤姐所说,“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在古人的观点里,“七”不吉利,因此在曹雪芹的笔下,七夕也就显得较为隐晦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迫害贾巧姐的“狠舅奸兄”到底是谁?
江山携手 2020-01-03   |  306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
贾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在《红楼梦》一书中出现次数不多,且年龄尚幼。曹公对她并没有正面描写,只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捎带提了她几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却名列“金陵十二钗”之中,可见曹公对这个人物是倾注了感情的。

贾府兴盛时,她尚在襁褓,是贵族小姐;贾府破败时,她初长成,险些沦落风尘。当年被众仆围拥,视若明珠,一旦家族败亡,四下猢狲散,最终拯救她的居然是当年最不起眼的一个老妇——刘姥姥。曹公大抵是想以贾巧姐这个人物来作一面镜子,照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是红楼十二支曲中贾巧姐的一支,内容并不难破译。贾家破败,巧姐遭遇“狠舅奸兄”迫害,身处险境,幸亏王熙凤积下阴功,曾救济过的小人物刘姥姥搭救,最终逃离苦海。这里可知,使巧姐蒙难的不是外人,是她的一个舅舅和兄长。王熙凤的兄弟《红楼梦》书中只有一人,那就是王仁,必是他无疑。有人认为王仁只是一个走过场的人物,不大可能后文有戏。而且前文对王仁并无褒贬,是冤枉了他。但仔细咀嚼一下这个名字呢,“王仁”即“忘仁”和“枉人”的意思。曹雪芹不要多着墨,就已经给这个人定性了,并没有什么可疑问的。

可是”奸兄“是谁就难了,高鹗后文提到的要把巧姐卖到青楼的主使三人是王仁、贾环和贾芸。这里就不能不为贾芸喊冤了。贾芸这个人物虽然身处下层,但是曹雪芹对他是倾注感情的。贾芸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对待他舅舅卜世仁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再看他交结的人,醉金刚倪二,那是一个豪爽的英杰。他和小红的爱情一波三折,充满了打破世俗藩篱的勇气,是被曹雪芹所歌颂的。最重要的,在脂砚斋的批语中我们得知,贾芸、小红夫妇在后文中是有搭救贾宝玉的义举的,小红在狱神庙显正文,而贾芸又有仗义探庵的情节,如何贾芸还拐卖巧姐呢?高鹗实在是害苦了贾芸!

纵观《红楼梦》全书,除了秦可卿葬礼上那些走过场的宗族,巧姐一辈的兄长有:贾蓉、贾芸、贾蔷、贾兰、贾芹等。贾环虽有重大嫌疑,很有可能也参与卖巧姐的恶行,但是他是巧姐的叔叔,实在不是奸兄。贾芸刚才说过,完完全全不可能是他。贾蔷这个人物,他的结局虽然曹雪芹没有写明,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他最终是跟龄官有个好归宿的,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浪漫的。而且他很早自立,不大可能做出卖自己妹妹的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来。而贾芹,书中曾记述他行为不端,但要论坑害巧姐,似乎还轮不到他。剩下的就只有贾蓉和贾兰了。

有人说,肯定是贾蓉了,贾兰后来可是要当官了,他受过那么好的教育。不忙,先来看看贾蓉的可能性。

有人从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见王熙凤时贾蓉突然闯入的情节里看出端倪,认为这不是一段闲文,有深意。王熙凤安慰刘姥姥说贾蓉不是外人,是她侄儿。而后文刘姥姥又称板儿是王熙凤的侄儿,这就是曹雪芹故意设的一个对比,亲侄儿最终害自己的女儿,不是亲侄儿的板儿反而最后挺身相救,这更有现实的讽刺意义。又称这贾蓉和凤姐关系暧昧,很有可能凤姐把巧姐先托付给贾蓉,于是贾蓉“近水楼台先为奸”,作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这虽然很有些道理,但是一个问题是,贾家破败之时,作为长房长孙的贾蓉如何会幸免?通过探轶我们得知,这贾府犯的可不是小罪,现实中的曹家是被乾隆除籍的。而一个敏感的人物,也算是贾府政治投资的对象秦可卿那可是贾蓉名义上的老婆(本人颇有几分赞成刘心武先生的考证)。贾蓉且有龙禁尉官位在身,如何幸免?如何在家族破败之时去卖巧姐?纵观全书,贾蓉这个人虽然行为不端,不干正事,但是做的都是些贵族公子普遍的荒唐事,并没什么不可饶恕的恶行,人格上不见得坏到哪里去。至于他和王熙凤有染,建议读者读读程高本以外的其他版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就会发现,在刘姥姥与王熙凤对话时贾蓉突然闯入的这段情节中,那些暧昧的字眼和令人浮想联翩的笑,都是高鹗妄加的。曹公本意只是想描写他们婶侄关系亲密,难料高鹗心术不正,妄加揣度。这倒也罢了,他为了证实自己观点,居然妄改前八十回内容。像这样的地方不止一处,此处不叙。

众嫌疑对象都排除了,到最后,这奸兄难道是贾兰?的确就是贾兰。

首先,王仁身上突出是一个“狠”字,舅舅卖外甥女,的确心够狠。而贾兰身上,突出的是一个“奸”。从字面上看,奸与恶不一样,在表面上,奸的人甚至可以一本正经,如“奸诈”、“奸计”、“汉奸”都有一个共同点,表里不一,外表正经,甚至让人有觉得很好的错觉,而内在,却是一个比“狠”还要狠。着眼在贾兰身上,可能就是他对巧姐的处境置若罔闻,见死不救。

贾兰是荣国府长孙,书中他的年纪小,对他的描述并不多。我对他的感觉一个字——冷。闹学堂一回,所有学童都闹翻天了,身边的贾菌也要“参战”,而贾兰却劝贾菌不要闹事。贾政宴请宾客,一家人团聚,而贾兰却是不请便不动,即使来了也没有多话。老夫子闲征姽婳词一回,贾兰见宝玉作诗受赏,连忙自己作诗邀赏。有人可能觉得这很正常,认为这只是贾兰的性格内向,但是看看他邀功一举呢,分明心里有着火热的名利欲望。还有说他性格迂腐的,这就让人发笑了,他那时只是一个孩子,如何称迂腐呢。他的镇定,他的与世无争,他的淡定并不是本性,只是被逼出来,一旦他有了能力,那他的面目是要大变样的。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解《好了歌》中有一句:“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脂砚斋的批语说“日后”是父母死后之日,而这句指的人是柳湘莲,这我实在是不敢恭维。柳湘莲后文已经是出世的人了,又怎么会做“强梁”呢?再者柳湘莲跟“训有方”更是扯不上任何关系。我觉得这句指的是贾兰。“强梁”的并不只指强盗和强横之人,也可指残忍或凶狠的人。贾兰从小读的圣贤之书,受的是正统教育,最终却成了间接导致妹妹巧姐蒙难的“强梁”,如何不让人感叹呢?

有人又要说了,贾兰从下跟李纨在一起,受的教育应该很不错。的确,贾兰的思想必定会受到母亲李纨很大的影响,但是李纨是不是真的只是教他仁义礼孝就不一定了。有人认为李纨的名字是完美的意思,如果《红楼梦》中有一个完美的人物,那就是李纨了。这就是大错特错了。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是李纨的判词,最后两句是褒义嘛?李纨的结局虽然比起其他钗要好,但是他的人生观人生结局是要被人“作笑谈”的。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是红楼十二支曲李纨的曲。这里的语气就更加不好了,几乎是带有责难口气的。预示李纨最后虽然富贵加身,但是也“黄泉路近”了,分明说他不积阴骘,最终被命运嘲弄,对她的人生态度提出质疑。李纨究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呢?和贾兰一样,对巧姐的处境,置若罔闻,见死不救,而且她是根源,贾兰是受其影响的。

那么李纨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就要从她的原型说起。李纨的原型实际是曹颙的遗孀马氏,而贾兰是曹颙的遗腹子,只不过书中把他们的辈分降了一辈。曹寅、曹颙死后,曹頫过继过来继续当江宁织造,住进了江宁织造府的正厅,成了新主人。此时的马氏的心境可想而知,从一个家族夫人成为别人富贵的旁观者,虽然那人也不是外人,但是她心中失去的总是无法弥补的。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丈夫和织造夫人的位置。但是马氏又无法嘴中说出来了,曹頫过继过来是皇帝的旨意,又是符合家族利益的,她一个失去丈夫的妇人如何能说什么?好在她还有希望,那就是她的儿子。她从小给自己儿子灌输的是一种奋发向上出人头地的思想,并告诉儿子,眼前的富贵原本都可以是我们的,但是现在却是别人的。虽然你是长孙,但始终是不能保证的,况且上面还有一个那么受宠的叔叔。没有本事的时候只能忍,有了本事一定要让这些看看,让抢走了我们孤儿寡母富贵的人看看,我们是怎么出人头地的。

当然,关于原型考证和心理揣度都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我认为在逻辑上并不牵强。

《红楼梦》书中,贾母、王夫人等人出于对李纨的愧意,对李纨的待遇那是相当好的。月钱是和贾母一样的,而且她也是有地收租的。王熙凤的一番话把他的家底全部兜了出来,而一向平和的她好像被人当中说了秘密一样不高兴,对王熙凤用了极端刻薄的话。李纨吝啬,我们是可以找到依据的。她的月钱很多,但是吃喝用度又用不着自己花钱,贾母等多有体恤,连给王熙凤过生日凑份子的钱都是贾母代出。可是在建诗社的时候,作为大嫂子的李纨却不肯拿出一分钱,去向王熙凤要。为什么李纨吝啬?因为她要给自己留后路,可能她也预料到贾家富贵不长吧,只要攒多点钱她才会有安全感,她才会有实力供养贾兰,最终出人头地。

在八十回后的情节里,李纨母子并没有因为贾家破败受什么难,一来他们本是孤儿寡母,没有什么不法的动机和罪证,而来他们实际里跟贾政不是一支的。皇帝要打击的是曹頫,曹颙并没有什么罪,曹颙后人马氏母子当然不会受到株连,甚至会有所优待。贾府一败涂地,繁华富贵不再,巧姐落难,或许李纨心中隐隐有些快意呢。对于求救的人她虽然嘴上不好一口回绝,但背地里一定告诉贾兰不要搭救。再者,她一个吝啬惯了的人又怎么会花钱救王熙凤的女儿呢?

很多读者觉得王熙凤和李纨的妯娌关系很好,那就错了。其实她们是面和心不和,荣国府正经的媳妇是李纨,不是王熙凤,李纨会对王熙凤心服口服吗?会在后来救王熙凤的女儿吗?而冷面冷心的贾兰从来对贾府的人没有任何感情,巧姐落难,众人求救,贾兰表面搪塞,左右推脱,终使众人心灰意冷,落得个不仁不义的骂名,成为致使巧姐蒙难的“奸兄”。

周汝昌先生和刘心武先生的红学观点类似,他们续八十回后的情节里:贾府败亡,巧姐蒙难,贾芸、刘姥姥有心搭救而无能为力,想到向李纨、贾兰求助。李纨表面应承,实际却毫不作为,隔岸观火。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红学流派众多,观点纷纭再正常不过,只要言之有据,即无不可。这也是《红楼梦》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江山携手 > 《红楼梦探》举报/认领
上一篇: 钗黛本一人?宝钗之“宝”与黛玉之“玉”,俩人各分半个贾宝玉?
下一篇: 贾芸别传:浮生原来若梦 繁华终究是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娘亲留余庆积阴功之贾巧姐儿

艾小墨
  
IP属地: 上海
0.11
2018.12.11 13:06:11
字数 847
阅读 1,407
巧姐,生于阴历的七月初七,贾琏和王熙凤之女。最初,巧姐并没有名字, 被唤作大姐,和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大姐称呼一样,后来刘姥姥来贾府,王熙凤为了借一下庄稼人的长寿和贫苦让姥姥起的名字,乞巧节,那就叫巧姐,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遇见不顺心的事情,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期盼。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遇见巧姐病了,王熙凤与刘姥姥闲话家常巧姐是如何又病的,王熙凤说太太给了一块糕风地里吃了扑了风,受凉之意。刘姥姥说是小孩子家到了生地方,眼里头又干净,是见了什么神,撞了客。最后刘姥姥建议,“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刘姥姥的说的也不错,放到现在,就是别太金贵,这样就当打了防疫针了,少疼些,也即是让孩子有一颗平常心,锻炼下逆商。

巧姐的命运,随着王熙凤的死去也,被狠舅奸兄所卖,狠舅王仁无疑,奸兄是谁,贾芸?我认为不是的,贾兰,应该也不至于。这是个谜。所幸的是,王熙凤曾接济过贫苦的刘姥姥,刘姥姥变卖家产,把巧姐从烟花巷赎出来,正所谓: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被赎回来后, 嫁给板儿做媳妇, 这个在前面也是有伏笔的,巧姐和板儿用柚子交换佛手。和袭人间接和蒋玉菡交换汗巾子后来俩人结婚类似。“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贾府主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已发展为骨肉相残。到那时,肯伸手相援的都是些曾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如贾芸、小红、茜雪等。而曾被作为贾府上下嘲弄对象的刘姥姥,不但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反过来,她也成了真正能出大力救助贾府的人。要把被卖作妓女的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一个农村劳动妇女的思想品质,大大高出于表面上维护着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地方。最终,巧姐的结局是,归隐田园,虽无大富大贵,但有天伦之乐。宝玉的出家,惜春的为尼,巧姐的回归田园,巧姐终归算是逢凶化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唱《混元盒》,哪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宝玉揭起来瞧什么?+ 外路和尚孝敬的臘油冻的佛手?还是蜡油冻?福建寿山石!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72】

54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宝玉下席出去,到了怡红院,见袭人和鸳鸯在闲话,悄悄出来。路上遇见两个媳妇,问他们拿的什么,媳妇们道:“是老太太赏金、花二位姑娘吃的。”秋纹笑道:“外头唱的是《八义》,没唱《混元盒》,那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宝玉笑命:“揭起来我瞧瞧。”
宝玉提醒揭开来瞧的是谜语!这种作者说给读者的话,要看出。
金、花二位姑娘,显然指金鸳鸯、花袭人。
秋纹说“《混元盒》”,“跑出‘金花娘娘’来了”,要揭开瞧:
《混元盒》是明代戏剧,为设醮禳神大鼓戏。剧情概要:嘉靖帝求长生,皮匠陶谦因点石成金术被嘉靖帝召见,陶谦请用童女烧炼,触怒玉皇大帝,命凶神降罚。大孤山水神金花娘娘与张天师有世仇,趁机会聚群妖,令各路妖精盗取张天师的祖传八卦五雷神印。妖精们居然剥孕妇人皮做纸,骗张天师在人皮纸上盖印,欲以血光破其宝印,被张天师识破,设坛收妖。嘉靖帝召张天师入京,金花娘娘放蟒蛇、蛤蟆、蝎子、壁虎、蜈蚣五毒妖精为害,又聚群妖斗张天师,张天师用混元盒制服群妖,收五毒于混元盒内。
《混元盒》在演出时是连台大戏,分三本,第一本就是《五雷印》,在第二本《朱砂判》中,金花娘娘曾打败张天师,结果张天师请来孙悟空,斗败了金花娘娘。第三本是《收五毒》。戏是乱七八糟的戏,只是热闹,群魔乱舞,各显神通,很多折子,能连台演两三天。
在这里注意几点:
一是“五雷印”,是张家的祖传神印,跟贾府的通灵宝玉、朱家的玉玺一样。
二是金花娘娘,是“水”神,而且会聚各种妖精,与天师斗法。
三是金花娘娘和各路妖精要盗取“五雷印”。
放在红楼梦的大框架下,“水神金花娘娘”显然属于满清阵营,他们要盗取神印,跟宝玉讲的“耗子精偷玉”同出一辙!
所以这个戏剧的谜语揭开就是:金鸳鸯、花袭人二位姑娘,也就是“金花娘娘”,是满清阵营的妖精,偷玉,偷神印。
从“《混元盒》”、“金花娘娘”来看,金鸳鸯、花袭人是汉奸无疑!
72回,鸳鸯安慰了司棋,顺路来望候凤姐儿。贾琏回到家,忽见鸳鸯坐在炕上,便煞住脚,笑道:“鸳鸯姐姐,今儿贵脚踏贱地。”鸳鸯只坐着,笑道:“来请爷奶奶的安。”
荣国府玉字辈最长的公子,居然说鸳鸯是“贵脚踏贱地”,而且见了琏二爷,鸳鸯只坐着,并不站起,可见鸳鸯在荣国府中的地位。
贾琏坐下后,提到一件事:“因有一件事,我竟忘了,只怕姐姐还记得。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臘油冻的佛手”,“故董帐还有这一笔”,“故董房里的人也回故我两次”。连续重复三个写错的“故”字,还有“蠟油冻”的“蠟”,错写为“臘”字。鸳鸯说送来了,平儿说现在楼上放着呢,并且告诉过二爷,贾琏想了一想,拍手道:“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应该是想起来了。
这段话是贾琏在说正经事“借当”之前,特意提起的,提醒读者“想一想”,不要“糊涂”,别“忘了”。这件东西,放在荣国府,正如平儿所说,是“不值钱的”,“比那强十倍的东西”也不稀罕。那么贾琏在说正事之前,为什么要对金鸳鸯提到这个“臘油冻的佛手”?
佛手:多次出现过,前文也解过,属于南方特产,在浙江、福建、两广、云南等南方地区才有。
蜡油冻:是一种珍贵冻石,指“福建寿山石”中的冻油石,因润滑如结冻之油蜡而得名。石质晶莹脂润,色泽浑然天成,如田黄冻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福建寿山石,全国闻名,是中华瑰宝,是福建特有的名贵石材,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
“佛手”和“蜡油冻”有个共同点:福建。
看到“福建”,我们一下就明白了:
为什么把“蠟油冻”,故意错写为“臘”?为什么在后面连续错写三个“故乡”的“故”?都是用错误提醒读者。
为什么对金鸳鸯说“臘油冻的佛手”?
《清史稿·列传·卷二十四》:“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
“佛手”、“蜡油冻”的福建:是金鸳鸯洪承畴的故乡!
洪承畴,是大明的汉奸,清朝已明确将其列入《贰臣传》。也就是说,在洪承畴生活、工作过的两个朝代,他都是毫无疑问的汉奸、贰臣。那就奇了怪了,见了鬼了,为什么现在反倒有人吹捧其为中华一统的功臣?他的子孙、家乡还引以为荣,隆重祭祀?其子孙无耻、家乡愚昧,不足为怪,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历史,就要放在其历史环境下去评论,脱离历史环境,拿地球村说事儿,就是耍流氓、耍无赖,是地球流氓、中华无赖。

点击下一个:李嬷嬷:老将李成梁,谁有资格做“宝玉”的乳母?+ 李嬷嬷第一句话是什么?李嬷嬷骂谁没调教?+ 李奶子怎么不见?问他作什么?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姐和板儿互换柚子佛手有何深意?为何是柚子佛手,不是别的水果
道炁玄天
2020-08-07 14:54
巧姐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女儿,贾府的千金小姐,金枝玉叶。板儿是刘姥姥的外孙,乡下贫苦农家的孩子,挣扎在温饱线上。巧姐和板儿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却有一段奇特的缘分。
他们的缘分,跟柚子和佛手这两种水果息息相关。《红楼梦》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一起游览大观园。巧姐抱着一个柚子在玩,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在玩。巧姐看见了板儿的佛手,就吵着要佛手,丫鬟就把巧姐的柚子给了板儿,把板儿的佛手给了巧姐。板儿看见柚子又香又圆,就拿去当球踢着玩去了。
至此,两人的“玩具”交换了一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其实大有深意。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是不轻易接触的。如果一对男女互换了自己的东西,那就表示他们私定了终身。

小红和贾芸就是用互换手帕的方式来传情达意,私定终身的。还有蒋玉菡和袭人,他们无意中通过贾宝玉互换了汗巾子,后来袭人嫁给了蒋玉菡。所以,巧姐和板儿互换“玩具”也是暗示他们长大之后会结为夫妻。
那为什么他们玩的“玩具”是柚子和佛手这两种水果,而不是别的水果呢?
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柚子和佛手这两种水果都属于亚热带、热带水果,出产于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北方是没有的。而贾府在北方的京城。在古代,这两种水果运到北方去卖是很贵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
这么贵重的水果一般人家买不起,也舍不得买。而且这个佛手还不能吃,也不是不能吃,主要是它的味道跟颜值成反比,非常酸涩,一般人不会吃它。只有有钱的人家会买佛手,放置于几案之上,让室内生香,这叫做清供。
佛手清供是富贵人家常见的。在探春的房中就有佛手清供。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槌子去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那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给他,说:“玩罢,吃不得的。”
贾府里很多地方都摆放着柚子和佛手,这正好说明了贾府是豪门世家,既富且贵。所以,作者在这里写柚子和佛手,其实是写实,并非故意虚构。
除了写实,暗示贾府是富贵之家以外,柚子和佛手还有更深刻的含义。
柚子,别名香栾。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有天然的清香。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所以柚子是中秋节的应景水果。柚子作为巧姐和板儿的“定情信物”,预示着他们俩遭遇波折之后会重逢团圆,结为夫妻。另外,柚子谐音“有子”,暗示巧姐和板儿在结婚后生有儿子,而且多子多福。

佛手,别名香橼。芸香科植物。散发着天然的香气。佛手谐音“福寿”。因此,古人多以佛手入画,取它这个“福寿”的谐音,预示多福多寿。
佛手预示着巧姐将来多福多寿。虽然她的身份从千金小姐跌落到普通农妇,但是,她能够多子多福,多福多寿,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比她母亲王熙凤更幸福、更完美吗?
巧姐在《红楼梦》中出场很少,情节也不多,她在好长的时间里,只是一个孩童。这样一个出场很少情节不多的角色,为何能进金陵十二钗正册?难道仅仅是因为她是王熙凤的女儿?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跟她比起来,巧姐的分量就轻了许多,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巧姐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人物呢?
王熙凤一直以一种强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事事要强,处处要强。在封建社会男权、夫权的双重背景下,王熙凤能够把荣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把几百号人管理得服服帖帖,连丈夫贾琏在她面前都小心翼翼,小事大事都是她说了算。可见她的能力和手段不一般。

但是,就这样一个连男人都自愧弗如的女英雄,她也有她脆弱的一面。凤姐的脆弱体现在两个方面:
1、她的身体不好,有血山崩这样严重的妇科疾病。
2、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凤姐本来是有一个儿子的,可是怀到六七个月的时候流产了。这也是她心气过高,身体太弱的原因导致的。
没有儿子是王熙凤最大的脆弱之处。在古代社会,一个女人没有儿子,就等于你后半辈子没有依靠没有指望。尤其是正妻,你没有儿子,那么你的丈夫就有充分的理由纳妾,如果妾生了儿子,你将来的地位就有点危险了。就算保住了正妻的地位,没有儿子给你撑腰,你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凤姐看到尤二姐怀孕的时候,内心是无比恐惧的。在这种羡慕嫉妒恨加上恐惧的心理下,她下狠心除掉了尤二姐的胎儿。
王熙凤那么要强,她的命好吗?她无子,还被丈夫休弃,最后在牢房里惨死。在古人看来,她无子、被休,还短命,这样的命运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王熙凤一生作恶甚多,唯一一次接济刘姥姥,给自己和巧姐种下了一个善种,若干年后,正是因为她曾经这小小的一次善举,挽救了巧姐。而巧姐,作为王熙凤的女儿,是她生命的延续。作者对王熙凤是充满同情的,王熙凤太惨了,她要强了一辈子,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无数的怨恨;得到了一纸休书;得到了牢狱之灾;得到了短命惨死的结局。

她的生命结束了,巧姐的生命还在继续。王熙凤没有得到的,没有实现的,巧姐一一为她得到,为她实现。王熙凤没有儿子,巧姐会有自己的儿子。王熙凤短命惨死,既没有福也没有寿,巧姐会有,她会有疼爱自己的丈夫,还会有好多孩子,她还会活很久很久,变成一个皱巴巴的老太太。她是一个福寿双全的女人。
王熙凤所有的遗憾,巧姐都替她实现了。所以,凤姐你可以放下了,放下曾经的执念了,安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 (2016-08-23 09:23:16)
标签: 眀朝历史 崇祯 红楼梦 史话 东林党        分类: 人文
“芹”,音似家“亲”的“亲”,“贾芹”既是“家亲”又是“假亲”。“芹”音同禽兽的“禽”,巧哥儿四皇子的判词“家亡莫论亲”[一头一尾藏“家亲”】“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出卖巧哥儿的看似家亲、实为假亲的真禽兽舅兄还能是说谁?自然是毫无悬念的贾芹----崇祯的好后戚周奎一家!

  周奎父子先是出卖三皇子和四皇子给李自成,后又出卖太子给满清杀害以换取荣华富贵。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 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石匮书后集 》等有更为细致地描述:“太子至周奎家,访问其妹。兄妹见,即抱头哭;街市哄然。周奎不敢隐,缚太子出献摄政王。复令公主认之,公主见太子,泪下;周奎掌其颊,公主惊走,亦言不是(长公主胆小,被周奎一巴掌打得改口不认亲哥哥)。遂发刑部拟罪;主事钱凤览力争太子是真,被收即讯。法吏曰:‘易言则生,不易则死’!(只要改口说太子是假则生,不改口就是死路一条)!凤览曰:‘太子是真,断不可易’。竟坐诛死。太子亦即遇害。”】

  《甲申传信录》、《罪惟录》、《甲申朝事小纪》、《鹿樵纪闻》、《北游录•纪邮上》等也都对此做了记载,摘录《甲申传信录》作为对《清实录》的解释补充:

  “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四皇子)永王(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  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已而西平复仇之兵且至。十三日卯刻,自成东出。二王各令一卒抱持马上,百姓迭拥观之。民间遂言太子亦在营中。至通州驻马,百姓有叩头者。(三皇子)定王失一履,通州民趋与着之。二十六日,闯骑乍归,部署尽乱,未有知太子、定王入者。既而吴兵入,亦不见所谓太子,定王也。或言(三皇子)定王已遇害于城南之空苑,而太子、(四皇子)永王终不知所之。。。。

  太子同常侍投嘉定侯周奎府中。曰:『皇太子也』。周奎佯不能识,奎侄铎以侍卫,引与公主见,公主抱头大哭。哭罢,奎饭之,举家行君臣礼。。。。傍晚与公主哭别而去。数日复至,公主赠一锦袍,密戒云:『前来,皇亲上下行礼进膳,顿生疑衅,可他去,慎无再至也』。痛哭而别。十九日又至,奎便留宿。二十二日,奎侄铎与奎谋曰:『太子不可久留,留且陷害,不如去之』。奎因语之曰:『太子自言姓刘,说书生理,可免祸,否即向官府究论』。太子曰:『我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如此,何不遣行?乃留我何意』?奎曰:『汝第言是姓刘假太子即已』。太子坚不从,晚,奎令家人椎系之,逐之门外。捕营健卒遂以犯夜擒去,明晨献之刑部。曰:『此假太子也』。即会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勘其事。凤览字子端,号兰台,浙江会稽人,以祖父文贞象坤荫生中书升刑部主事。因家累居京师,仕清授原职。讯内侍旧臣真伪何如,内侍常共言此真太子也。旧司礼太监王德化亦言其真。百姓观者数千,皆应声称真太子。是日送入殿中,廷勘之。太子言宫中事颇同,历诏之,内监多不言是。有一杨姓内监在旁,太子曰:『此杨太监,尝侍我,讯之可知』。杨仓猝曰:『奴婢姓张,不姓杨。先服侍者,非我也』。因呼旧锦衣尝侍卫者十人,讯之,十人齐跪曰:『此真太子,愿无伤』!讯之晋王;晋王执不言是,独旧常侍内监是之。遂下常侍内监及锦衣十人同太子皆系狱。明日刑部复讯之,终不能决。

  钱凤览上疏力诤:“周奎恐惧,妄以为假,岂有所为假冒也。昨刑部官共周奎遁辞曰:『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其愚妄之私,尽露于此一语。周奎以皇亲又得罪先帝者也。清朝优以爵禄,虑有太子,祸且及身,既已有心,自难实告。故周奎不言是,诸臣自然瞻顾;大内员不言是,小内员益皆不敢言是。民实有口,何能混淆?昧死剖陈,仰祈鉴裁。”。。。 即日摄政王旨:钱凤览、朱六邵、贵尼、僧真庆,着即绞。李时印、张文魁、申良策、郑国勋、杨博、杨时茂、张元龄、常进节、杨玉各斩决。”



  面对主审官钱凤览的“背主忘恩”的怒斥,周奎大义灭亲地回答道:“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 太子被杀,“除常内侍、旧锦衣外,无复敢言(太子)真者”,最终为太子辩护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指挥李时荫、太监常时节、杨玉等几十人通通被杀,而周奎立下大功,因此单独得到满清的特别奖赏,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顺治朝实录》明确记载:
  “(八月初七)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靠算命为生的周奎虽然不会算命,但却善于招摇撞骗和献媚新贵,一样可以保得荣华富贵。


  贾芹贾芹,真真好家亲,真真好禽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巧哥判词所影射的难以置信的悲愤真历史 (2016-07-09 12:12:43)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人文 史话 崇祯        分类: 人文
解读巧哥儿的判词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甲戌双行夹批: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需要注意的是判词中“偶因济刘氏“的刘氏实为谐音“留氏”,指的是明朝的遗臣遗民毛将军、王老乡绅和胡先生。

  翻译:家势衰败就别提那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休念那是骨肉亲情。总是能在危险困苦处,机缘凑巧得到明朝遗民遗臣的及时救助。


     脂砚斋的【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强调”家亡莫论亲”的不幸经历乃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欲知细节,再看红楼梦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原来脂砚斋在暗示巧哥儿在贾府亡后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给无情出卖!

  翻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每有灾难,就有恩人出现搭救;这全是多亏我那娘亲积下的阴德。劝世人多多济困扶穷,千万莫要学那贪财爱钱出卖骨肉的周奎周铎父子!他们先是出卖三皇子定王和四皇子永王给李自成,后又出卖太子给满清!苍天在上,因果必报!

  曲子里“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指的是我前面已经说过的“封肃”(谐音“又疯又俗”)和害死柳五儿的“钱槐”所影射的周奎父子.
      
     《甲申传信录》、《罪惟录》、《甲申朝事小纪》、《鹿樵纪闻》、《北游录•纪邮上》等都对此做了记载,仅摘录《甲申传信录》供大家参考:“闯(贼)犯阙时,上遣太子及二王出匿,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贼)入,求上及皇太子。三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即四皇子朱慈炤)、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闯问:『早来曾食乎』?王曰:『尚未用膳』。因进饭,与之共食。因发交伪权将军刘宗敏,令善养之。二王既至宗敏所,尚衣赤,谓监视军士曰:『我当衣素奈何衣红?可取素衣来』。军士曰:『何来素衣?将往取宫中,可乎』?王曰:『不可』。遂罢。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已而西平复仇之兵且至。十三日卯刻,自成东出。二王各令一卒抱持马上,百姓迭拥观之。民间遂言太子亦在营中。至通州驻马,百姓有叩头者。(三皇子)定王失一履,通州民趋与着之。二十六日,闯骑乍归,部署尽乱,未有知太子、定王入者。既而吴兵入,亦不见所谓太子,定王也。或言(三皇子)定王已遇害于城南之空苑,而太子、永王(四皇子朱慈炤)终不知所之。。。。

  太子同常侍投嘉定侯周奎府中。曰:『皇太子也』。周奎佯不能识,奎侄铎以侍卫,引与公主见,公主抱头大哭。哭罢,奎饭之,举家行君臣礼。。。。傍晚与公主哭别而去。数日复至,公主赠一锦袍,密戒云:『前来,皇亲上下行礼进膳,顿生疑衅,可他去,慎无再至也』。痛哭而别。十九日又至,奎便留宿。二十二日,奎侄铎与奎谋曰:『太子不可久留,留且陷害,不如去之』。奎因语之曰:『太子自言姓刘,说书生理,可免祸,否即向官府究论』。太子曰:『我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如此,何不遣行?乃留我何意』?奎曰:『汝第言是姓刘假太子即已』。太子坚不从,晚,奎令家人椎系之,逐之门外。捕营健卒遂以犯夜擒去,明晨献之刑部。曰:『此假太子也』。即会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勘其事。凤览字子端,号兰台,浙江会稽人,以祖父文贞象坤荫生中书升刑部主事。因家累居京师,仕清授原职。尝怀恨不得志,遂以佯狂嗜酒为事。讯内侍旧臣真伪何如,内侍常共言此真太子也。旧司礼太监王德化亦言其真。百姓观者数千,皆应声称真太子。是日送入殿中,廷勘之。太子言宫中事颇同,历诏之,内监多不言是。有一杨姓内监在旁,太子曰:『此杨太监,尝侍我,讯之可知』。杨仓猝曰:『奴婢姓张,不姓杨。先服侍者,非我也』。因呼旧锦衣尝侍卫者十人,讯之,十人齐跪曰:『此真太子,愿无伤』!讯之晋王;晋王执不言是,独旧常侍内监是之。遂下常侍内监及锦衣十人同太子皆系狱。明日刑部复讯之,终不能决。

  钱凤览上疏力诤:“周奎恐惧,妄以为假,岂有所为假冒也。昨刑部官共周奎遁辞曰:『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其愚妄之私,尽露于此一语。周奎以皇亲又得罪先帝者也。清朝优以爵禄,虑有太子,祸且及身,既已有心,自难实告。故周奎不言是,诸臣自然瞻顾;大内员不言是,小内员益皆不敢言是。民实有口,何能混淆?昧死剖陈,仰祈鉴裁。”

  除太子系狱外,凡争言太子无状及钱凤览、赵开心等尽斩之。时廷臣共乞生凤览、开心。满御史叩救开心,因开心奏时无甚唐突语,以故得免。汉臣之救凤览者亦力,因改绞。即日摄政王旨:除御史赵开心还职罚俸三月,钱凤览、朱六邵、贵尼、僧真庆,着即绞。李时印、张文魁、申良策、郑国勋、杨博、杨时茂、张元龄、常进节、杨玉各斩决。”



  面对主审官钱凤览的“背主忘恩”的怒斥,周奎大义灭亲地回答道:“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 太子被杀,“除常内侍、旧锦衣外,无复敢言(太子)真者”,最终为太子辩护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指挥李时荫、太监常时节、杨玉等几十人通通被杀,而周奎立下大功,因此得到满清的特别奖赏,满清官方档案《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也做了相应记载:

      “ 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视。袁妃等皆以为伪。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以开心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语。亦论死。因系言官。免罪。夺俸三月。”


  “(1644年八月初七)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崇祯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定王、皇四子永王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太子来不及去成国公府便隐匿于民间,定王和永王一齐去了周后的父亲周奎家。没想到,两人被周奎送给李自成。面对随时都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十二岁的四皇子朱慈炤的不屈实在令人敬佩,幸运的是李自成并没有为难他们。他们两人算是逃过一劫。

  可是没多久满清占领北京,已经被周奎出卖过一次的三皇子和四皇子学乖了,不敢再去周奎家了,四皇子朱慈炤由李自成手下的毛将军保护着一路逃到了河南,而三皇子遇害于南苑未能逃出北京。但是太子却不汲取弟弟们的教训,以为亲外祖父周奎会保护他,虽然长平公主一再劝阻他不要再来,以免重蹈覆辙,可太子就是不听劝,认定周奎父子就是不念皇恩也要念及亲情。可是在太子第二次来周奎家时,周奎与周绎父子俩将太子交给了多尔衮,太子的亲外公周奎和舅舅周铎按照摄政王的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也不敢再说话。袁妃也识时务的附和说太子是假。凡是敢说太子是真的的大臣都被杀了,多尔衮一口气杀了十五个大臣!主审官钱凤览据理力争,最后被处以绞刑!这一次,太子未能逃过死劫,周奎因此立下大功,得到满清的奖赏,“(1644年八月初七)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可叹太子原来只值区区银百两!




  有读者肯定要问为何崇祯不将四皇子送到田秀英的父亲----四皇子的亲外祖父田弘遇府上呢?

  因为田弘遇已经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己未病死(见《崇祯长编》),甲申之变时田府只剩了个田秀英唯一的弟弟,才刚刚虚岁8岁的田敦吉,七八岁的幼儿如何保护十二三岁的四皇子?田秀英生母早亡,而且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田弘遇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是崇祯九年时的妾室所生,比田秀英年纪小了有二十多岁。《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也是妾室所出,也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四皇子为巧姐----也就是自己安排的结局是终老于民间,但我们知道,四皇子和他的五个儿子在1708年被捕并被从杭州狱中解往北京杀害,不幸应验了《红楼梦》中所说的“白茫茫大地好干净”!

  但我们也发现所有的史料中都未提及四皇子唯一的孙子朱钰寶为何没随祖父和父亲被押往北京,四皇子的孙子被关入杭州狱中后就不见其记载了!也许朱钰寶已经死在了杭州狱中,也许他就是四川遵义的自称四皇子朱慈炤的后代的祖先。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43 , Processed in 1.436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