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惜春===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3: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解读:抄检大观园,惜春为何一定要撵走入画?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74回,因为一个绣春囊,王夫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在这场行动中,有两个丫环查出了问题,一个是迎春的丫环司棋,一个是惜春的丫环入画。

司棋处查出了她和表弟潘又安的“情书”,这正好与“绣春囊”的调性相同,于是被当做重点怀疑对象,最终被撵了出去。

奇怪的是入画,她那里虽也搜出来一些“赃物”,但都是入画哥哥的东西,暂时放在她这里保存,此举最多算是个“不小心违了规矩”,就连王熙凤也看出入画的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就批评了她几句,准备就此抹过,可问题突然出现了——入画的主子惜春,主动提出要将她撵出去!

这是怎么回事,抄检人员都认为不值一提的事,为何惜春反应这般剧烈?她到底因何这般生气?这个问题能延伸出《红楼梦》中很多细节分析,我们先从搜出的赃物开始说起,且看原文记载: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她。谁知竟在入画箱中搜出了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付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因问:“这是哪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第74回
脂批云:为察奸情,反得贼赃。搜出的金银锞子,估算之下,价值应在百两以上,加上男人用的玉带板子和靴袜,入画一个女丫鬟,怎么藏着这么多男性用品?

入画是有解释的: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

这么一听,如果入画所说属实,还真的是情有可原,所以王熙凤也表明态度:你的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该私自传送进来。我去核实下,如果所说属实,下不为例!

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入画的这番话其实早已惹怒了主子惜春!如果入画不提宁国府还好,一提宁国府,惜春彻底被激怒了,这是为何?

因为惜春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家宁国府,属于腌臜肮脏之地,哥哥贾珍吃喝嫖赌无所不做,名声极差,就连外人柳湘莲都知道:你们东府里,只有门口那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惜春的智商和眼力丝毫不逊色“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只是因为曹公经常略写惜春,所以被众多读者忽略了这个小女孩的真正实力——她一双冷眼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譬如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周瑞家的来给惜春送宫花,正好惜春正和尼姑智能儿两个人在玩耍,期间周瑞家的询问智能儿:“你师父哪里去了?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得了没有?”智能儿一脸迷茫,称自己只是在这里等师父,什么也不知道。惜春的表现却令人诧异:

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她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她师父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第7回
可怕的是,此时的惜春几乎还是个幼童,却已然察言观色到这种地步,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推断出背后的原因;

再回到第74回,入画处搜出“赃物”,王熙凤询问是谁把这些东西传递进来的,入画还没说话,惜春早已知晓了答案:若说这传进来的人,再无别个,必是二门上的张妈。她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她。

试问大观园诸多女儿中,谁能有惜春这么一双“冷眼”,任何细微的现象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所以对于人尽皆知的肮脏的“宁国府”,惜春如何能不知道?这一点书中是有隐晦的伏笔的,比如第62回贾宝玉生日,探春处置了一个案子,林之孝家的在汇报工作时曾说到这么一处细节:

林之孝家的便指那媳妇道:“这是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现是园内伺候的人,嘴很不好,才是我听见了,问着她。她说的话,也不敢回姑娘,当撵出去才是。”——第62回
四姑娘自然是惜春,她屋里的丫环的娘到底说了什么,严重到要被“开除”,笔者私认为,很有可能是说了类似宁国府内部多乱多脏的话,这种话虽是实话,却属于大逆不道,不利于宁国府的舆论,所以被以“嘴很不好”为由撵了出去。

由此观之,惜春处也不是铁板一块,碎嘴子该说的话,一句也不会少,加上惜春一双冷眼,恐怕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对自己的家——宁国府很避讳。

而更为令惜春不齿的是,入画处搜查出来的男人物件分别是一付玉带板子、男人靴袜,加上三四十个金银锞子,都是贾珍赏赐给入画的哥哥的,那么问题来了,贾珍为何要赏入画哥哥这么多金银和带有隐晦色彩的男性用品?难道是好心?

上一个有同样经历的人叫金荣(第9回),薛蟠就给了他不少金银,让他在贾府学堂省了好大的嚼头,可代价是——金荣要做薛蟠的娈童!

钱不是白给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入画的哥哥能被贾珍赏赐金银锞子,还赏男人靴袜、玉带板子这些私人物品,也足以说明入画哥哥与贾珍关系不一般,很有可能跟薛蟠与金荣的关系一样。

惜春无法忍受自己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却被自己丫环的哥哥带累了名声,于是才咬紧牙关,一定要撵走入画!

可笑的是,第74回抄检刚刚完成后,第75回中记载到:因贾敬去世,家中守丧,不能娱乐,贾珍便假借练习骑射为名,行聚众赌博之实,聚集京中纨绔子弟,安排各色娈童伺候,期间邢大舅(邢夫人的哥哥)还因为娈童的问题大吵了一架,亦算得上是对第74回惜春为何要撵走入画的真相补充,读者亦需细观。

发布于 2020-09-20 12:59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林黛玉
王熙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3: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惜春的冷漠——写在骨子里的基因密码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惜春虽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女子,但《红楼梦》文本中关于她的描写很少,即便是第3回刚出场时,曹公详细介绍了迎春、探春的长相,对惜春却只用了八个字介绍: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包括在其后的大观园生活中,惜春往往成为黛玉、宝钗、湘云等顶尖女子的背景墙,探春提出创建海棠诗社,惜春却不擅长作诗,社长李纨象征性地给了她一个“誊录监场”的副社长干,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在旁边站着,啥也不管,根本没有参与感。

我们对惜春的形象印象一直很淡漠,直到第74回,抄检大观园,因入画处抄检出“赃物”——入画哥哥送来让妹妹代为保管。弄清原委之后,抄检队长王熙凤准备放入画一马,可惜春却死活要撵走入画。

读者这才猛然发现——当年那个身量未足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姑娘了,可她行事却极“狠”,入画从小跟随她长大,可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候,惜春没有丝毫犹豫就要放弃她。

笔者翻遍《红楼梦》全书,想要找到惜春性情为何会变得这般狠心的答案,最终却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惜春的狠心是天生的,而将这种狠心写进她基因中的,正是她的父亲贾敬!

对《红楼梦》没有熟读的读者,恐怕都快忘了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这个好不容易考中进士,本应承担起振兴宁国府重任的贾家族长,最终却抛家舍业,去道观中出家,把好好的一个宁国府扔给少不经事的儿子贾珍,直接导致了宁国府的衰落,正因此,秦可卿之判曲《好事终》末尾记道: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纵观全书,贾敬和惜春虽然是父女关系,但两人从未见过面,按照情节推测,贾敬应该在惜春不记事的时候就出家当道士了,从此很少回家。

第11回,贾敬寿辰,儿子贾珍专门去道观请贾敬回家过寿辰,好歹接受儿女们的磕头礼,可贾敬大怒,觉得贾珍这些红尘中人阻碍了自己求道,让贾珍别来烦自己,于是贾珍一家子只能在家遥拜贾敬,举办了个没有寿星的寿辰。

再有第13回,秦可卿去世,按理说孙媳妇去世了,他总该回来祭奠一下吧, 可贾敬是怎么做的呢?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第13回
所以这般分析下来,大家就会发现,贾敬和惜春这对父女,虽然没见过面,但骨子里的冷漠无情是异曲同工的。

贾敬可以抛家弃子,连家人去世都不在意;惜春从小孤僻,没有什么朋友,入画应该是跟她最久、关系最好的丫环,可在面对抄检出现问题的时候,明明是一件小事,惜春却死活要撵走入画,入画被撵出去后,会是个什么结果,参看金钏、司棋之死,可想而知。

曹雪芹在74回中描绘惜春的性情时称: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的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癖性,任人怎么说,她只以为丢了她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

可见惜春的冷漠无情是天生的,是带在骨子基因里的,是她的父亲贾敬遗传给她的。

贾敬和惜春,一个求道法,一个入佛门,但他们俩都没有做到道家、佛家所要求的洒脱和慈悲,她们只是将道、佛当做满足自己世俗安全感的避风港。

譬如贾敬,他潜心求道,不是为了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庄周境界,而是为了修炼丹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他的目的与道家境界是相违背的,而他最终也是因为误食丹药,一命呜呼,他献身给了丹药,而不是道家。

再看惜春,她也秉承了贾敬骨子里的冷漠无情,但她没有步入道家,而是遁入了佛门,这是现实环境作用下的结果,因为惜春从小跟着贾母生活,林黛玉来贾府后,贾母将迎、探、惜三春送到王夫人处生活,贾母、王夫人都是信佛的,尤其是王夫人,经常要吃斋念佛,抄写经文。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惜春将佛家当做自己心灵的归宿,但她的行为模式和贾敬一样,并不是为了求道,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安全感的需求——只要遁入佛门,我就是我自己,谁也别想连累我!

这也是为何佛家以慈悲为怀,惜春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却也想遁入佛门的原因所在,她相中的不是佛家的慈悲,而是佛家可以帮助她摆脱俗世对她的侵扰。

第74回,惜春铁了心要撵走入画,嫂子尤氏前来劝解,可惜春的每句话出口都像刀子一般锋利:

惜春冷笑道:“我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今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上了......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自此以后,你们有事,也别累我。”——第74回
张口闭口就是一个“我”字,从心理学上来看,惜春是个极端自我的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自私。尤氏是她的亲嫂子,可惜春这番话,说的何等绝情,丝毫不亚于自己的父亲贾敬,嫂子尤氏听完这话,评价惜春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着实精准!

但如惜春这般,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悲剧,她即便遁入佛门,却也不得涅槃,因为佛只是她借用的手段,她父亲贾敬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

发布于 2020-09-20 12: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2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14 02:26

已关注
《红楼梦》中的执笔描绘《大观园行乐图》的贾府四姑娘的大秘密。

执笔作画《大观园行乐图》其实就是执笔撰写《红楼梦》。也就是说,《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执笔描绘《大观园行乐图》的贾府四姑娘,这是在暗示作者在家中的实际排行为“四”。

另外,作者宝玉与贾琏同时都被称作“二爷”,暗示贾琏也有一个夭亡了的哥哥,而且与宝玉同生日的丫环的名字也是“四儿”,这都是在反复暗示宝玉在儿子中的实际排行为“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23: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19: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二;白杨村里、青枫林下的典故:青枫林下回天跸;连天衰草遮坟墓,黛玉的衰草寒烟典故:后庭遗曲,亡国恨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4】


(接上文,惜春身份和判词解读)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几句也都是用典。

“白杨”典故,我们看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相邻的两首古诗。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
“白杨”:都是描写“坟、墓”的诗句。

所以曲中写“白杨村里人呜咽”。是因为“下有陈死人”,所以在坟墓呜咽,痛哭死去的亲人。

“青枫林下”显然是用唐诗典故,孙逖的《丹阳行》: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燬。
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
诗中写的是丹阳,金陵。

五胡乱华,洛阳、长安两京失陷,所以诗中写“京都乱如燬”,“双阙戎虏间”。

衣冠南渡,五马渡江,司马睿“一马化为龙”,建立东晋,建都建康,即诗中的金陵、旧都、建业,就是南京。

石头,是石头城,南京的古称。京口,是丹阳北边的镇江。

青枫林下:“回天跸”,“转国容”。

天跸:是天子出行的车驾。国容:是国家礼仪,国家景象。

“回天跸”是天子出行的车驾不得不转回。因为“京口拒戎锋”,成了拒“戎虏”的“战场”,北方之地都改变了“国容”,被“戎虏”占领了。

所以说不见“河阳”树,故都洛阳北边的河阳,当然见不到了。

所以写只听到“建业”钟,建业是南京,是衣冠南渡后的都城。

在京都城门看不见“河阳”树,在皇帝车道只听到“建业”钟;青枫林下,皇帝车驾只能转回;杜若洲前,国家容貌已经改变。

这,便是诗人笔下的“痛失山河”!

诗是含蓄的情感表达,是含蓄的美,不是赤裸裸。中华的诗词、国画,甚至音乐,都讲求美的含蓄,这是国画、国乐、国学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不同于欧美非洲,也不同于游牧民族。

像《武林外传》中钱掌柜说的,一个美女,绝不是赤裸裸地站在你面前,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就被大嘴“油爆枇杷”了。

读《红楼梦》,“油爆枇杷”何其多!让我等奈何?万事成蹉跎!

我们把这种“含蓄的美”,称为“东方神韵”。

这种神韵,这种含蓄,源自诗经离骚,继之汉唐诗赋,早已融进这个民族的审美血液中了。

“青枫林下回天跸”如此,“杜若洲前转国容”也是,“青枫林下鬼吟哦”又何尝不是?

诗中的“杜若洲”,用《九歌·湘君》中的典故,“采芳洲兮杜若”。

在《红楼梦》中,也有“杜若蘅芜”,“杜若香飘明月洲”,说的正是薛宝钗的“蘅芜苑”。

“青枫林下鬼吟哦”:典出“青枫林下回天跸”,这样的诗句,这样的含义,金陵、旧都,“回天跸”、“转国容”,作者何意?不言而喻。

“青枫林下”吟哦的鬼,是“回天跸”的天子!“胡人”乱华,衣冠南渡,是都城在金陵、南京的天子!是最后丢了两京的皇帝!

对“油爆枇杷”的大嘴,岂止“不言而喻”?简直言了也不喻!大嘴不管秀才说的“藏一半儿、露一半儿”,不管露的是什么,也不管藏的是什么,把“琵琶”理解为“枇杷”,直接“油爆”完事儿。



连天衰草遮坟墓:

像读王维的诗,脑补此句图景:一片坟墓之上,遮着连天衰草。

在唐宋诗词中,“连天衰草”和“衰草”的典故很多,这里遮满坟墓的“衰草”,到底用的是哪个典故?

《红楼梦》中,也多次用到“连天衰草”和“衰草”:

甄士隐解注《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贾宝玉杜撰《芙蓉诔》: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
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可还记得潇湘妃子的《菊梦》?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衰草枯杨”,“连天衰草”,“衰草寒烟”,一下便明白了。

看典故:“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词,王安石的《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意,王安石这首《金陵怀古》,写的还是“金陵”!跟“青枫林下”的典故一样,也是写“金陵”。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建都“金陵”,就是南京。

《红楼梦》中,贾雨村也说过“金陵地界”、“六朝遗迹”、“进了石头城”的话。

“六朝旧事”、“六朝遗迹”,说的都是南京的往事!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更是直接用了杜牧的名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们也就知道了“寒烟衰草”的“寒烟”,原来是“烟笼寒水”。

中国最著名的“亡国之音”,便是陈后主的“后庭遗曲”!

所以黛玉说“衰草寒烟无限情”,是什么情?“亡国恨”!

所以黛玉跟读者说“同谁诉?”黛玉的“衰草寒烟”之情,读者可知?读者不知亡国恨,黛玉提醒后庭花。

对“连天衰草遮坟墓”的“衰草”,作者同样提醒过读者,首句便问读者“待如何”?典故是“带朝烟”。

对第一句就提醒读者“烟”,和黛玉在菊花诗中提醒“衰草寒烟”,第一回便提醒读者“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怎么就能用来解读第五回这句“连天衰草遮坟墓”呢?这不是胡乱联系吗?

我们在此文开始的“读红楼梦方法总结”中,就回答了这些问题,总结了《红楼梦》中的一些规律和解读方法,像关键字法,系统性,前后联系,重复强调等。

“连天衰草遮坟墓”,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不就是一个意思吗?都是往事随流水,只留下了坟墓,和衰草。

往事知多少?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所以这个“衰草枯杨”的“坟墓”,人呜咽,鬼吟哦,为什么?亡国恨!痛失山河!痛失亲人!

(惜春未完,下文继续)



点击看上一文:

长安昭阳王:《红楼梦》判词解读18:惜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独卧青灯古佛旁,看经独坐的典故: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勘破三春景不长,是哪“三春”?
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的草堂春睡诗
byqyti2021.03.18浏览11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ggyy96513
2021.03.21
满意答案
   七律·古隆中诸葛草庐

昨夜微风伴梦来,
慧智仰慕在星台。
三顾堂前枝叶茂,
小红桥畔花蕊鲜。
田园淡泊书卷里,
天下宁静心宇间。
潇洒出入一挥就,
草庐锦城俱心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四句诗是啥意思?
快乐老年435 2017-07-05   |  8294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一诗,出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这一回也是诸葛亮正式粉墨登场的一回,书中是这么描写的: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世上很多人都看过这部小说,袁阔成老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应该有不少人听过,央视新版、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有大把的人看过。那么,有多少人关注了诸葛亮的这首“出场诗”呢?又有几个人读懂了呢?小编看网上有关资料,大多数人对此诗的理解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诸葛亮诗原文如下: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注释】

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觉:觉醒、觉悟。

平生:从来,向来。

迟迟:徐徐



【赏析】

本诗出自《三国演义》,无任何正史记载。与其说是诸葛亮诗,不如说是罗贯中诗。《三国演义》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罗贯中亦不愧为小说大家,从这首小诗就能看出端倪来。首先,从写作角度来说,此诗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大气盘旋的铺垫。那么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氛围渲来说,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其次,此诗是为诸葛亮量身订做的,不仅十分符合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开始就为诸葛亮戴上了一顶智慧的帽子。说到这里了,就必须要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了。大梦,是道家对人生的一种诠释,在道思想中,梦既指混沌迷蒙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与思想。“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理解,意思就是在这乱世之中,人人迷茫,惊慌失措,但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其中的缘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巧姐,惜春。神瑛侍者三化身。三生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姐的“柚子”与板儿的“佛手”
三生石畔绛珠草 2016-01-31   |  1614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小说第四十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段描写,有朋友以为预示着巧姐和板儿的姻缘,因为八十回以后,刘姥姥解救了巧姐,而判词也显示,巧姐最后终老山村,成为靠纺织为生的村妇。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而板儿刚好是刘姥姥的外孙,于是这个情节恰好暗示着在“佛手”(佛的有缘之手)牵引下,巧姐和板儿的结合。粗看起来,这种解析是很有道理的。但仔细研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佛手”和“柚子”的文化含义。



“佛手”,确实有佛法无边,一切皆有佛法决定的意思,正如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因此,这里的“佛手”,是有前世注定、佛法无边和指引普渡的意思。



而“柚子”呢?一般而言有两层意思,一是谐音“游子”,即离家之人;二是团圆之意。这两层意思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为游子远离家乡才会渴望团圆。



其次,在明了了“佛手”与“柚子”的含义之后,再联系巧姐和板儿的行为,其暗喻就呼之欲出了。



1.巧姐出来抱着的是“柚子”,这其实是暗含着巧姐今后命运的一个征兆,那就是她差点被王仁和贾芹拐卖,成为无家可归的“游子”;



2.而就在这时,巧姐看到了板儿的“佛手”,于是哭着要,于是“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而板儿对于“佛手”也玩厌了,觉得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这样一来,板儿和巧姐的命运立即发生了转换。巧姐的“游子”身份转换给了板儿,板儿拿到了柚子,变成了“游子”。也就是说,八十回以后,巧姐因为刘姥姥的解救如被菩萨挽救,而板儿却成为了游子而背井离乡。


所以,我认为这里预示的不是巧姐和板儿的婚姻,而是巧姐和板儿的命运。这其间,肯定发生了一连串的因缘巧合。至于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稍后再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4: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巧姐儿争佛手——朱三太子的反清复明[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红楼隐史蝶恋花 [color=var(--weui-LINK)][url=]红楼隐史[/url] [color=var(--weui-FG-2)]2020-04-12 22:10
[color=var(--weui-FG-HALF)]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红楼梦》里有三处提到了佛手,先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后,板儿看到探春屋里摆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犯馋要吃,探春便给了板儿一个大佛手,结果巧姐儿看到板儿手里的佛手后便哭闹着要,众人于是用她的柚子换了佛手。然后是第六十四回雪雁提及黛玉屋里也常爱摆佛手;第七十二回里贾琏又提到外路和尚送给贾母的寿礼——一个蜡油冻的佛手,为贾母所爱。
为何《石头记》中屡屡提及佛手,而且这佛手不但惹得巧姐儿与板儿相争,同时也为探春、黛玉、贾母三人所爱,这佛手究竟是何宝贝?
这佛手可不是小宝贝,而是大宝贝,除了前书解密过的寓意外,这佛手还喻指大明政权这个极大的宝贝!
朱慈炤为何要将大明政权比作佛手呢?这就要从大明的开国之君朱重八如何走上从军路说起了。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兄长相继病亡,孤苦无依的朱重八只得去了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四出流浪,化缘为生。元至正八年(1348年),21岁的朱重八返回皇觉寺。1352年定远富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在濠州起兵,朱重八的童年好友汤和被郭子兴授千户,汤和于是给好友朱重八写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收到信后的朱重八在留寺为僧、离寺避难还是听从汤和的建议还俗从军这三个选择中犹豫不定,于是在寺中向佛祖求问占卜,占卜的的结果显示无论是留在寺庙、还是离寺避难都属不吉,朱重八于是卜问从军举事怎么样,结果占卜大吉,看到佛祖给了他如此明确的指点,朱重八大喜,于是立刻赶赴濠州投军。
不断获得神助的朱元璋因此在短短十五年后取代元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明政权,所以,朱慈炤就在他的《石头记》中用佛手借喻得到佛祖指点和帮助而投军起事、最终成功称帝的小和尚朱重八创立的大明政权。
这就是为什么在朱慈炤的笔下:探春、黛玉和贾母都是将佛手摆着供着,唯有板儿是闹着要吃佛手,因为板儿是一心想吞灭大明的满清!
第四十一回里就巧姐儿和板儿的佛手之争写得仔细、批注的也详细:“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蒙侧批:画工。】”
探春房内摆的数十个大佛手是喻指南明政权结束以后的仍然尊封大明为正朔的明郑政权(1662年-1683年)苦苦支撑的数十年,受不了板儿闹腾的探春给了板儿一个佛手,这是暗喻地处台湾的明郑的继承人郑克塽最终不支,只得投降满清,汉人政权被从探春——明郑的手中交到了板儿——满清的手中。
巧姐儿向板儿要佛手,并且甘愿用自己手中的大柚子做交换,前书中已经解密,大柚子暗喻的是崇祯和田秀英唯一留下来的儿子——朱三太子朱慈炤,巧姐儿甘愿用自己的大柚子换取板儿手中的佛手,这是暗喻:巧姐儿朱慈炤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满清篡夺的大明政权,表明了朱慈炤反清复明的不怕牺牲的决心。
那么,朱慈炤是否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呢?这是明史学界从未详审过的一个问题,因为从朱慈炤被捕后的供词来看,朱慈炤明确否认自己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
那么,朱慈炤被捕后的供词是否确实呢?
答案是否定的。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
根据描写宁波慈溪地域文化的古籍道光《浒山志·杂记》卷八记载:“眉山陈氏景屏楼面玉屏山,楼额相传故明朱三太子书。诸生胡朴崖迎之,居为奇货,召募壮士,思行嘉绩故事。众溃,被逮。太子不知所终。”游方和尚朱慈炤还俗成婚后隐居在浙东,从朱三太子留下的楼额手书和起兵之事可知,朱三太子朱慈炤确实是曾参与了反清复明的,只是不幸失败。
其后发生的金和尚拥立朱三太子起事的记述则更为清晰,义军们明确声明,他们拥立的朱三太子是永王。身为普通的江南百姓,却能清楚无误地说对朱三太子的王号,可见他们对朱慈炤的情况十分了解,见《伪朱三太子案二则》:“一江南金和尚挟妖术,诈称拥立朱三太子,为崇祯帝子永王,潜相煽诱,聚众太湖。圣祖南巡,谋劫乘舆,以发炮不鸣而止。事发, 捕逆党, 悉伏诛; 所称朱三太子者, 年七十余矣, 解京师, 鞫实, 斩于市。”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以“朱三太子”的旗号起兵的宁波张月怀的义军中的何子奋被捕后供述清楚,何子奋是其化名,他的真实身份是朱三太子的二儿子朱?。(见《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897-898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4 :“臣等现在会审,因查四十五年七月间,浙江张月怀左道惑众案,内有拏获奸犯何诚之侄何子奋,现禁在狱,提出讯问,据何子奋自供:伊系何诚之第二子,本姓名朱?,何诚即是朱三,入赘余姚胡家,有子六人,其第三子已死,自败露之后,何诚家属妇女逃窜至湖州府长兴县地方。……”)
以上三处记载已经足以证明:永王朱慈炤不但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而且还不止一次!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康熙年间会不断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而不是朱太子和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起事。
顺治初年的南北皇太子案都是以假冒之名了结的,也就说,清廷的对外官宣始终是朱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因此,作为民间百姓,如果要假借崇祯儿子的名号起事,毫无疑问借用下落不明的朱太子朱慈烺的名号最有号召力,再不济也应该打着朱二太子定王的名号,因为这两位不仅伦序排在前面,而且也都是被东林党吹捧成千古圣贤皇后周后的儿子,也就是崇祯的嫡子,谁会想到去拥立朱三太子这么一个伦序在后,而且还是被东林党攻击为奸妃之人的庶子呢?
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不同时期的各路义军们纷纷舍朱太子和朱二太子的旗号不用,一致地拥立朱三太子,这充分证明:朱三太子必定与这一支支起事的义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甚至直接参与其中的某只队伍,所以他们才会而明确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进行反清复明。
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吴三桂起兵反叛传到北京后,估计是甲申之变时,年幼的朱三太子朱慈炤面对李自成的英勇不屈给京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一位名为杨起隆的人以“朱三太子”之名在京城纠集了八旗奴仆、佃户千人反清,因监生郎廷枢告密而事败,杨起隆下落不明。 后在康熙十八年(1678年),杨起隆的旧部朱次门又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托名“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拿获,押往京城处死。
如康熙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纠集海上兵勇数万人起事,皆头裹白布,称“白头军”,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与台湾郑经联合,后被海澄公黄芳世击败。
如浙江宁波眉山诸生胡朴崖召募壮士,拥立“朱三太子”起事,兵败,朱三太子不知所终。
如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江南金和尚拥立“朱三太子永王”,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金和尚最后事败被杀。
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浙江大岚山的一念和尚张念一(即张廿一张君玉)、张念二(即张廿二张君锡)等又以“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他们聚众起事,头包红布,竖大明旗号,欲攻太仓劫库,却未成功。因为两地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清廷的特别重视,对此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严密搜捕,朱慈炤全家最终被捕遇害。
如果说在康熙朝早期起事的杨起隆和蔡寅之所以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是因为钦佩朱慈炤国破时的英勇不屈,但康熙中后期的江南一带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则毫无疑问都是身居其地的朱慈炤亲身参与的结果,所以翻看史书就会发现:在康熙四十七年永王朱慈炤被捕并被杀害后,曾经此起彼伏、连延不绝的朱三太子起事也就从此平息了。
被捕后的朱慈炤拒不承认自己反清,尽管他的二儿子朱?被抓时就是在反清的义军队伍里。朱慈炤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朱慈炤在《石头记》的第八回里曾经批注道:【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同清廷斗争了几十年的朱慈炤对清廷的狡诈和凶残是再清楚不过了,他知道自己和儿子们都难逃一死,但他绝不能交待自己的过往行动,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护那些同他交游往来的为数众多的遗民义士和他的血泪巨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如果他承认反清,那么清廷就将会对这些人进行疯狂地搜捕剿杀,不但无数人要被残酷株连、人头落地,而且自己托付于密友畸笏叟的心血之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会被发现焚毁。
最终,由于没能从朱慈炤的口供中得到任何线索,没有发现足够证据的清政府因此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株连迫害。
朱慈炤从未放弃抗争,正是他不懈地组织队伍、不断地发起斗争,这才让“朱三太子”的战斗旗帜历久不倒,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开篇所写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知,坚持反清复明斗争的朱慈炤是在六十五岁以后才开始创作《石头记》的,此时的他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再胜任奔波武斗,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抗争,于是将反清复明的事业交付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化名何子奋的二儿子朱?,让他代替自己从军,而朱慈炤自己开始以笔为枪,转入了另一个战场,既然他无才“补天”——恢复中华旧山河,那么他就要用他的余生与东林党文魔们作文斗,去补地之缺——补史之缺——为存留明朝灭亡的可贵真相而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崇祯皇帝在甲申三月十八日晚送三个儿子出宫时,给他们交代的最后一句话是:“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
朱慈炤没有辜负父亲的最后嘱托,巧姐儿确实是用他又香又圆的大柚子,也就是用他的生命去反清复明,去换取被满清篡夺了的大明佛手,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无畏勇气和坚韧不拔永远值得我们的钦佩。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慈炤被害十二年后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远在台湾的福建人朱一贵因为不满清廷的剥削和压迫愤而起义,为了壮大声威,朱一贵也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只是他这个“朱三太子”已经不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儿子永王了,而是朱一贵将自己的年幼儿子称为“朱三太子”,可见,由于朱慈炤的不懈斗争,“朱三太子”这个旗号已经是威震全国、深入人心了,即使朱慈炤已死,但他名字的余威依然足以撼动满清的统治,依然值得借来一用。
“朱三太子”可谓是康熙终生的梦魇,就连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在继位后也始终是心有余悸,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年)亲自向全国颁行《大义觉迷录》,并在首篇的《华夷中外之论》中哀叹说改朝换代的新皇帝们从来没有像满清这么艰难过:“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近日尚有山东人张玉,假称朱姓,托于明之后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鼓惑愚民,现被步军统领衙门拿获究问。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之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否则,隐匿姓名伏处草野,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












[color=rgba(0, 0, 0, 0.3)]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红楼隐史”的视频正式上线了!




[color=rgba(0, 0, 0, 0.3)]红楼隐史


不喜欢
[color=var(--weui-FG-0)][backcolor=var(--weui-BG-5)][color=var(--weui-FG-0)]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0: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探春一句话,说出了贾惜春对尤氏的真实看法
2018-05-04 23:30:56 来源: 牡丹爱名著  举报
0
分享至


《红楼梦》中,贾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而父亲贾敬又不管她,因此贾母把她抱来荣国府养着。贾惜春在荣国府这一住着,就很少到宁国府那边去了。贾母把她当亲孙女一样的看待。

但是宁国府的贾珍、尤氏毕竟是她的亲哥哥、亲嫂子,在读者看来,他们之间还是有亲情在里面的。贾珍和贾惜春毕竟是一母所生,怎么也会照看惜春这个妹妹的。

那么贾惜春和贾珍、尤氏之间真的有感情么?也许《红楼梦》文本中,贾探春的一句话告诉我们,贾惜春对宁国府、对贾珍和尤氏的恨,远超出读者的想象。



在抄检大观园中,从贾惜春的丫鬟入画的屋里搜出了她哥哥的东西,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惜春就是把嫂子尤氏请来,要她把入画带出去。她们姑嫂之间,还发生了很不愉快的对话,尤氏被气的跑到李纨的稻香村来了。后来贾探春她们也到了,并且贾探春还在言语上冒犯了尤氏,尤氏说道:“我今儿是那里来的晦气,偏都碰着你姊妹们的气头上了。”探春并不知道谁得罪了尤氏,还寻思道:“四丫头不犯罗唣你,却是谁呢?”

贾探春和贾惜春,都住在大观园,平时贾惜春和尤氏有没有联系,肯定是了如指掌的。尤氏到贾惜春的住处,就连探春都没有想到,可见平时尤氏根本没有去看望过贾惜春,而贾惜春更不会请尤氏到她的暖香坞来坐坐。因此贾探春才会想到,贾惜春根本不会罗唣尤氏。



贾探春的话,其实告诉我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贾惜春平时和贾珍、尤氏根本不会有任何来往,要不是入画的事,也许贾惜春和尤氏根本不会说一句话。即使贾惜春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去告诉她的亲哥嫂的,可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虽说是亲人,可是却没有一点亲情在里面。

贾探春话的第二层意思是,尤氏平时也不会管贾惜春的。如果尤氏平时经常来暖香坞的话,贾惜春不仅和她亲,而且还会事事麻烦尤氏的。



从以上可知,贾惜春和贾珍、尤氏之间,哪像兄妹、姑嫂,可以说根本没有一点感情在里面,并且还有一种读者无法想象的恨意在里面。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47 , Processed in 1.5087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