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元春凤藻宫·怒其不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0: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的愚蠢无可救药,她在死前才暴露的阴暗情绪,要了贾家老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40:元春的恨无常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文讲了[枉凝眉]不可能是宝黛爱情悲歌。皆因[枉凝眉]三字无法体现宝黛爱情的悲情和厚重。

且“阆苑仙葩”的典故是借杨贵妃隐喻海棠,肯定不是绛珠草,而是海棠花签的史湘云。

美玉无瑕是指羊脂白玉,也不是五彩斑斓有瑕的通灵宝玉,而是指“无瑕美玉遭泥陷”的妙玉。


而六个“一个”,分别写了贾宝玉在钗黛以外,与六个有缘无分的女儿感情。她们是:史湘云、妙玉、金钏儿、晴雯、麝月和袭人。

至此,通过[终身误]和[枉凝眉],彻底交代完贾宝玉的一生情缘。

后续果然就按照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排序,先写到贾宝玉一奶同胞的姐姐贾元春的[恨无常]曲子。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元春的曲子名叫[恨无常],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要理解“恨无常”三字,就不能脱离贾元春的判词。

元春四句判词分别用两个典故为她的人生点评。

一个典故是五月榴花神潘淑,在孙权晚年不辨是非,卷入太子继承之争后,莫名被宫人缢死。

潘淑因不辨是非而死,影射贾元春二十多岁不能够明辨是非,导致潘淑一样悲剧收场。


是为“二十年来辨是非(反话),榴花开处照宫闱。”

一个典故是《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的“虎兕相逢”故事。

这个典故核心,是孔子教育身为季氏门客的两个弟子:冉有和季路要如何明辨是非,承担各自责任,争取力挽狂澜,不让矛盾激化。

冉有和季路夹在季氏和鲁国君、颛臾之间,要恪尽职守发挥作用。

贾元春同样夹在家族与皇帝之间,应该发挥她的立场和正向作用。

可惜,她的胸怀、见识和能力,都远逊色于妹妹贾探春,最终错上加错致使她步了潘淑、杨贵妃后尘,惨死收场。

是为“三春怎及初春景(反话),虎兕相逢大梦归。”

判词实际是对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串香橼”的解释。

“弓”有三层含义。

一,谐音宫,代表元春入宫为贵妃。

二,代表军事冲突,一如“季氏将伐颛臾”,贾家与皇帝日后当有一次“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谋逆行为。

三,代表贾元春极可能是被这“弓”勒死。下手的就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下手重)。


“香橼”有两个特点,一个特别。

一,外表焦黄,隐喻元春不顺的贵妃生涯。

二,内心酸涩,则代表其心有不甘。

三,香橼的变种是佛手,隐喻福寿。

元春没有佛手,结局惨淡。

探春却有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隐喻其为王妃后福寿绵长。

姐妹由此更成对照。

正因为贾元春对皇帝“心有不甘”,才会卷入太上皇与皇帝的父子之争,才会放任贾家与皇帝对立而无所作为,才会不辨是非导致家亡身死……才会“恨无常”。


“恨”字正面宣泄出贾元春心中的怨气。

她恨贾家将其送入宫中为妃子,才会在省亲时哭着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种话,在贵妃省亲的高光时刻说出来,可知元春“不辨是非”。

她“恨”皇帝对自己无宠。才会在太后、皇后都没动作时,带头省亲。

要知道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与皇帝初衷相悖。元春带头省亲,不制止家族操办行为,让皇帝颜面大失,本就展现了她“任性而为”的幼稚和无知。

她“恨”人生薄命,不能够自主、自立,便不管不顾拉着家族为她陪葬,这就是“恨无常”。

“无常”,既代表索命的白无常,黑无常,隐喻元春的短命。也代表贾元春人生和命运的失控。

之所以从公门千金,成为深宫妃嫔,又一跃成为贤德妃,再“宛转蛾眉马前死”短命结局,贾元春诠释了一个任性,心有怨气和不甘的女儿形象。

尽管她从小跟着贾母,却没能学得老太太的气度,远不如贾探春和史湘云。

她深受母亲王夫人的影响,导致了心胸狭窄,鼠目寸光。


但凡她早有探春的胸襟和气度,就会发现贾家与皇帝之间的紧张关系,晋升贤德妃的不寻常,杜绝省亲大观园,尽量做家族与皇帝之间的“缓颊”。

奈何一切都是读书人的一厢情愿。“恨无常”三个字表明贾元春死到临头,依旧是心有怨气不得疏解。

她的一生,堪称冥顽不灵的糊涂!

那么,[恨无常]曲子究竟又讲了与贾元春相关的什么事儿呢?下回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12 10:1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帮着皇帝掏空贾家,还让太监上门勒索,蠢成这样谁见过?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元春省亲,让贾府得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一时之盛。但就像这八个字表现的那样,过犹不及。

不用讲贾府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元春省亲,皇帝会不会开心。元春不管娘家立场,不约束贾家行为,皇帝会不会憎恶。






只说为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以皇家的礼仪和规矩行事,这笔钱是多少,要从哪里出?

以贾家当时的情况,负担一次省亲,岂有不被掏空家底,以后的日子要如何过?

省亲之事看似贾府主动,实际必须要得到元春同意。

贾元春不同意,贾府也不可能操办。

然而她全不想钱从哪里来,毫无成算的任由贾府胡作非为。

结果就是一场贵妃省亲,让贾府三代积蓄被彻底掏空,更引来一群太监胁迫勒索,导致贾府经济雪上加霜。就算没有最终抄家也会一败涂地,再不复富贵景象。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引导,误以为当时贾府就已“内囊尽上来了”。

实际冷子兴之言,就像如今吃瓜群众在讲“某首富”破产没钱一样,毫无根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严嵩与和珅被抄家后,抄出多少财富?

宁荣二公,无论是国公爵位,以及手握的军权势力,比“严和”二人只高不低。就算国公高风亮节不贪,他们身后的财产难道没有严嵩的一半?子孙两代就花没了?

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在淮扬一带监造海舫,修建海塘,全是实权肥缺。

宁国公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京营节度使贾代化手握重权,掌控京畿安危,就只花钱不攒钱?

贾府两代三个国公一个世袭一等(实权)将军的积蓄,难道只凭借第三代一二十年就花光了?他们怎么花的?

贾赦、贾政虽有地位没有实权,确实让贾府的“灰色收入”枯竭。






但一方面有庞大爵产支撑,还有不错的俸禄,就算入不敷出,也能抵消一部分。怎么可能把祖宗的积蓄都花没?

如果严嵩、和珅不抄家,他们子孙躺着吃都够花几辈子。

就像如今那些富二代们,想要花光财产,只愁钱没地方花而已。

何以贾府就那么容易彻底败光家底?

这个问题,才解释了贾元春省亲的根本。

没有钱贾府不可能操办省亲。

操办省亲花费太大,皇帝不报销,贾府必然财政枯竭。

毫无疑问,正因元春省亲花费太大,才导致了贾府的经济危机。

第五十三回,贾蓉对乌进孝说:“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贾蓉虽没说元春省亲花了多少银子。但却说省亲之后,每年都要多赔出来几千两银子。这笔钱是什么,贾蓉也没让乌进孝知道。

第七十二回,随着夏太监派小太监来贾府要钱,才揭开元春省亲后,贾府被太监接连上门打抽丰勒索,让贾琏烦不胜烦。

(第七十二回)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段话经常被人误解“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是指贾家吃林家的绝户,是林家的财产。实际是错的。

《红楼梦》里的情节,没有一条跳着写。一个情节出现,必然跟着相关的几个情节互为补充才是。

贾琏说的话与林黛玉全无关系。黛玉在此前此后也没有相关出场的情节描写。






贾琏抱怨的由头是贾府没钱过中秋,才想主意让鸳鸯偷贾母的东西典当救急。王熙凤说她梦到一匹锦缎,遭宫里来人抢。结果就有夏太监派人来要钱,让贾琏想起周太监昨儿张口就要千两银子的事。

整段故事的核心是贾家没钱和太监来勒索,联系王熙凤提到的宫里,就会发现问题的核心聚焦在贾元春身上。

贾元春与贾家财政有什么关系?

无外乎正是元春省亲让贾府没钱,正是元春省亲为贾家引来太监们这群外鬼。

所以,元春省亲花了贾家多少钱,导致如今入不敷出的局面?“三二百万两银子”不就出来了准确的数?

贾琏管家在元春省亲之前。

作为管家人最清楚当初银库中存了多少银子。

当时手里有那些钱,贾琏根本不愁钱。






可一场元春省亲彻底花光银库存款,导致如今家里入不敷出,还要应付太监们的勒索和打劫。贾琏如何能不抱怨?

他说“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何尝不是曾经有“三二百万”,结果挥霍光了后的后悔言辞。言外之意是回到起点,百事无忧。

就像“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

曾经你有五百万,挥霍光了后,很容易会后悔“再有五百万就好了”。

奈何世间最没有后悔药。

贾家操办元春省亲,导致经济崩溃,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不是没钱,贾家还能继续“苟着”。皇帝拿他们也没奈何。想抄家也得要借口才是。

可惜,没有可惜。

贾府之败,看似与贾元春无关,实际她的原因才是关键致命处。

如果元春不主张省亲,贾家会败,却不会亡。起码还能再坚持一两代无忧,也就得了更多的喘息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30 09:5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的怪异晋升:凤藻宫尚书不奇怪,皇帝最大恶意是封她贤德妃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元春突然被加封贤德妃,让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甚至贾母众人见皇帝下旨召贾政去临敬殿陛见,不知所为何事还紧张到不行。

直到赖大得了贾政出来告知确切消息,才知道是元春升了。






(第十六回)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这段描写中,最重要的是临敬门和贾政去东宫,因为事关贾府成败。

贤德妃也让人注意,关乎贾元春的个人成败。

当然,如何解读以上讯息,要看读书人以何角度去理解,倒不能一概而论。

但让今人最疑惑的,肯定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为什么排在贤德妃之前,贾元春一个妃子为什么要做什么尚书?

本文就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其实说穿了也不值得什么事儿。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皇帝晋升贾元春,先是说晋封凤藻宫尚书,又加封贤德妃。

既然顺序有先后,就肯定分了轻重。

凤藻宫尚书,势必要比贤德妃更加重要。

那么,凤藻宫尚书究竟是什么意思?元春又不是和男人一样,在朝堂之上做朝廷的“吏户礼兵刑工”的六部一把手,为什么也称“尚书”?

事实上,贾元春想要当贤德妃,就必须坐到凤藻宫尚书的位置,还要从她入宫做女史说起。






一,女史贾元春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起元春入宫,说:“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何为“女史”,原文没有交代。

熟悉历史和中国书画史的,都知道东晋著名大画家顾恺之根据西晋的张华《女史箴》原文,画过一幅《女史箴图》为传世名作。

现存两幅摹本,宋摹本藏于故宫博物院。更早的唐摹本被八国联军掠夺去欧洲,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女史,据《周礼·天官·女史》记载: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

简单说就是古代宫廷的女官。以识文断字的妇女充任。负责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协助管理内政。

薛宝钗要参加的选秀,就是给公主郡主选“女史”,不过此时换了职称叫“才人”“赞善”,负责伺候公主郡主们。






再简单说一下,女史就仿佛是王熙凤身边的女“彩明(男童)”,主要负责处理文书一类的后宫工作。

贾元春因“贤孝才德”入宫,似乎是做皇后的大宫女。

但女史实际是汉唐以前的称谓。到了宋明以后基本淡化“女史”一说。

女史真正对应的,实际是低阶嫔妃。就像武则天当年的武才人也不是宫女,而是低级嫔妃。

女史肯定是与凤藻宫尚书一样,代表皇帝妃子的品级和职责。

而这才符合贾元春作为二代荣国公的嫡出长孙女的身份。哪有国公孙女入宫做大宫女的道理。

很多人拿贾政从五品工部员外郎说事,其实忽略了荣国府第三代当家人的身份,是与荣国公世袭一等将军贾赦平齐的身份。

贾政要不是得到皇帝认可,贾家任何人也不敢让他当家敕造荣国府鸠占鹊巢。

而敕造荣国府作为荣国公世袭的爵产,与爵位对等。贾政实际就与贾赦平级才是。贾元春的出身绝不低。






二,尚书贾元春

古代后宫效仿前朝。皇后以下分作六宫,对应前朝的六部。

是为“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宫不语一生闲”之说。代指帝王后宫嫔妃。到明代以后又泛指三宫六院。

周代天子时确立六宫,设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对应的是外朝六官制度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同辅佐皇帝。

六宫女子由皇后开始各有职司。皇后正位宫闱,体同天帝;三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主宴寝……

后世妃嫔数量各有增减,明目也多不同,比如唐代三夫人多了一位,作四夫人,也就是贵贤淑德四妃。

宋明以后妃、嫔、贵人等称谓逐渐清晰,多有取代夫人、世妇、御妻等说法。阶级更明确,也更森严。

但在职责上依旧对应前朝六部,各有品级和职责,负责处理后宫各处的大小事务。

贾元春被封的凤藻宫尚书,就是成为凤藻宫之主。肯定是六宫之一。

凤藻宫尚书也就是全面掌管六宫之一,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对照






尚书是一品大员,凤藻宫尚书则为一品夫人,贵妃衔。

注意,一品夫人不是尚书的妻子和母亲的一品诰命夫人。而是指“三夫人”或者“四夫人”之一,是帝王妃。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说林黛玉日后“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是对应的潇湘妃子说法,证明林黛玉日后肯定嫁作了帝王妃。不提。

贾元春成为凤藻宫的女主人,掌控凤藻宫所辖职责权柄和所属各级妃嫔,只向皇后负责。全是后宫一个独立的大部门。

而凤藻宫以下的那些妃、嫔、贵人等,就像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各有等级。

女史肯定就位列其中,属于低阶嫔妃,推测相当于贵人。

看过《甄嬛传》的就知道,混到贵妃入主一宫,旗下就能掌管好几个妃嫔宫苑。贵妃以下各宫之主是妃,再下是嫔、贵人、常在、答应等。每处宫苑都有一主二副等妃嫔,以贵妃马首是瞻,形成金字塔的阶级,皇后一人在最顶尖,为六宫之主。






三,贵妃贾元春

贾元春被晋升,先确立品级和职责是凤藻宫尚书。然后再给她荣誉职称贤德妃。

所以,实打实的好处是凤藻宫尚书,不但明确她成为一宫之主,还确立了权势地位。至于贤德妃不过是锦上添花确立的尊荣。

元春的全称是“贤德妃凤藻宫尚书贾元春”。

这就好像贾母父亲史公,要称他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

看似保龄侯在前更尊荣,实际尚书令的职位品级更重要,代表实际权柄。

宁荣二公也一样,在国公爵位之后,肯定要负责具体的职权,比如某某大帅、节度使之类。

等到贾赦和贾珍,为什么贾家衰落?因为只有爵,职成了虚职,自然导致权力不够,地位降低。

当然,虚职很容易转正,就看皇帝宠信不宠信。不提。

说话贤德妃,贤妃、德妃与贵妃一样都为四妃之一,是一品夫人。

所以贾元春也被尊称为贵妃并不错。

不过,贤妃即可,德妃也好,贤德妃不免“正正得负”之意,反而有些不伦不类。






(第十五回)贾琏道:“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非有八九分了?”
这处伏笔非常重要,周贵人和吴贵妃包括吴天佑家,信息量有点大。

周贵人,诌贵人,胡诌的贵人就是假(贾)贵人。

吴贵妃,无贵妃,没有的贵妃就是假(贾)贵妃。

因此能确定,贾元春就是从贵人直升的贵妃。

而贵妃是凤藻宫尚书,贵人明确是女史无疑。

从贵人直升贵妃,既没有生儿子,也没见怎么得宠,显然元春的晋升与皇帝忌惮贾家势力有关,是迫不得已的紧急举措。

这点要联系秦可卿死后,四王八公出席,尤其北静王图谋不轨,拉拢贾家结党的意图非常明显。皇帝晋升贾元春,实际是分化和试探贾家与北静王的结党意图。

而“吴天佑家”,说得就是贾家。“无天佑”就是没有皇帝庇佑,说明贾家日后失去圣心而被抄家,大概就是与北静王结党的原因。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26 09:4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判词,都有引用典故。比如林黛玉的“咏絮才”是谢道韫故事。薛宝钗“停机德”是乐羊子妻典故。史湘云是湘妃的典故。王熙凤是武则天的典故,迎春是“中山狼”的典故等。


每个典故都一一对应伏笔,命运脉络一清二楚。

读书人循着典故理解人物,更容易清楚明白。

要说判词最特别的引经据典是贾元春的判词,上下两句引用了两个经典故事。

“榴花开处照宫闱”,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

“虎兕相逢大梦归”,揭示贾元春尸位素餐。

两者归总,指向了贾元春之死和贾家覆灭之因。

“虎兕相逢大梦归”,典出《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是孔子教育弟子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家臣,面对季氏膨胀不轨的不臣之心,要勇于作为和担当,不能放任自流,酿成灾祸。

贾元春坏在面对贾家对皇帝的不臣不恭之心,既视而不见,又推波助澜,最终拉着贾府一起殉葬,是为“大梦归”。


但本文要讲的是另一个典故,“榴花开处照宫闱”,为什么是作者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最终导致身死家亡之祸。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后句榴花的典故是对前句的解释。足以说明贾元春为什么会二十多岁还不明辨是非。

那么,“榴花开处照宫闱”典出哪里呢?就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

潘淑,三国东吴孙权皇后,先为罪臣之女入宫为婢,后得孙权宠幸晋升为夫人。

五月榴花神之说,源于潘淑生前曾有“榴环台”的典故。

据说,潘淑为夫人时,孙权常与她一同游览昭宣台。曾于醉后吐酒于玉壶中,不想竟掉出一只红宝石戒指。


潘淑命人将戒指高挂在石榴枝上,并在此地建高台,称作“环榴台”。后因“吴蜀争霸,‘环榴’谐音‘还刘’,恐有妖异之象”,遂又改名“榴环台”。

潘淑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十二花神之五月榴花神。

“榴花开处照宫闱”,便以潘淑的经历影射贾元春。

潘淑的历史名声并不好。《三国志》记载其:“性险妒容媚”。说她容貌妩媚动人却生性善妒,心态不正常,凡事都要占足上风。这点简直是贾元春的翻版。

元春明知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非皇帝本意,还同意贾府倾尽家财操办贵妃省亲,不就是其“凡事要占上风”的虚荣么?

而妒忌、小气、阴险,恰是王熙凤翻版,不也是王夫人的写照?

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有限的出场表现,恰恰表现出她的这些个性格缺陷。


比如,省亲不见贾环,卷入父亲的妻妾之争,不符合她的贵妃胸怀和地位。

比如,元宵节灯谜,与贾环置气。

比如,支持王夫人,将贾宝玉从贾母身边调离,安排进全是女儿的大观园,才有后面贾宝玉脱离管束,在母亲房中公然调戏金钏置其死。

比如,以贵妃身份在清虚观打“祈求风调雨顺的平安醮”,太过僭越。

比如,支持金玉良姻,反对宝黛姻缘等等。

贾元春的这样性格,也注定她会步上潘淑的老路,死的可怜又可叹。

孙权晚年病中,潘淑一心想让儿子孙亮(吴少帝)登基。按说孙亮已是太子,等孙权死后自然继位。

潘淑只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她就可以成为一国太后。

可此时她利令智昏,不辨是非,竟公然卷入了太子继位之争。

要知道孙权虽病却还没死。太子孙亮又尚年幼。

潘淑不管孙权缠绵病榻,没有夫妻之情。

不顾国朝安稳,插手帝位之争,没有皇后之责。


且潘淑自己也有野心。史载:(潘淑)曾"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这可是大事。

母壮子幼,孙权岂不担心自己死后潘淑干预朝政?

所以,潘淑在一天夜里突然莫名被几个宫人给缢死。孙权“大怒”,将行凶者全部杀死。于是,这桩公案便成了历史悬案。

潘淑是病死,还是被人缢死,有分歧。

潘淑是被宫人自发缢死,还是被孙权暗中派人杀死,有分歧。

不管如何,显然是潘淑不辨是非,才召来杀身之祸。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长到二十多岁就要明辨是非,潘淑显然是个糊涂任性之人。也为自己的人生召来死劫,成为贾元春之谶。

贾元春的年纪比贾宝玉大十岁那样,省亲时她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符合“二十年来辨是非”的说法。

而元春任性省亲不说,省亲当晚数次哭哭啼啼,和贾母王夫人抱怨家里送她进宫,皇宫是不见人的去处。和父亲抱怨如今富贵不如小门小户天伦之乐,怨妇一般仿佛她一辈子不嫁人守着父母才是好的……这等不合时宜的事,分明就是潘淑一样的糊涂任性不辨是非。


反观元春突然被晋升贤德妃背后的问题,她显然是不想的。

如果不是皇帝发现贾家不臣不恭,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有结党嫌疑,不得已晋升她分化之,以她无子无宠如何能够晋升?

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元春对此却无知无觉岂不是愚蠢?

既然晋升有问题,就要韬光养晦,改弦易辙。不但自己尽心伺候,低调做人,也要敦促贾家忠顺皇帝以自保。

可贾元春如何处之?太上皇下旨省亲,贾家踊跃响应,更遭皇帝忌讳。她不说禁止贾府操办,还积极响应。为了一己虚荣同意省亲,不光掏空贾府钱财,更是让皇帝对她和贾府深恶痛绝。为日后她的死,贾府的抄家埋下苦果。

关于贾元春的死,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暗示贾元春与贾家就像马嵬驿之变的杨贵妃和杨家一样结局。

杨贵妃被皇帝赐缢死,潘淑被缢死,贾元春岂不也是被缢死?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已足够说明问题。

曹雪芹在书中伏笔极为清晰,读书人稍作功课也就一清二楚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3: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作死的证据,就在“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典故里,可笑又可怜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判词,都有引用典故。比如林黛玉的“咏絮才”是谢道韫故事。薛宝钗“停机德”是乐羊子妻典故。史湘云是湘妃的典故。王熙凤是武则天的典故,迎春是“中山狼”的典故等。


每个典故都一一对应伏笔,命运脉络一清二楚。

读书人循着典故理解人物,更容易清楚明白。

要说判词最特别的引经据典是贾元春的判词,上下两句引用了两个经典故事。

“榴花开处照宫闱”,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

“虎兕相逢大梦归”,揭示贾元春尸位素餐。

两者归总,指向了贾元春之死和贾家覆灭之因。

“虎兕相逢大梦归”,典出《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是孔子教育弟子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家臣,面对季氏膨胀不轨的不臣之心,要勇于作为和担当,不能放任自流,酿成灾祸。

贾元春坏在面对贾家对皇帝的不臣不恭之心,既视而不见,又推波助澜,最终拉着贾府一起殉葬,是为“大梦归”。


但本文要讲的是另一个典故,“榴花开处照宫闱”,为什么是作者讽刺贾元春不辨是非,最终导致身死家亡之祸。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后句榴花的典故是对前句的解释。足以说明贾元春为什么会二十多岁还不明辨是非。

那么,“榴花开处照宫闱”典出哪里呢?就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

潘淑,三国东吴孙权皇后,先为罪臣之女入宫为婢,后得孙权宠幸晋升为夫人。

五月榴花神之说,源于潘淑生前曾有“榴环台”的典故。

据说,潘淑为夫人时,孙权常与她一同游览昭宣台。曾于醉后吐酒于玉壶中,不想竟掉出一只红宝石戒指。


潘淑命人将戒指高挂在石榴枝上,并在此地建高台,称作“环榴台”。后因“吴蜀争霸,‘环榴’谐音‘还刘’,恐有妖异之象”,遂又改名“榴环台”。

潘淑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十二花神之五月榴花神。

“榴花开处照宫闱”,便以潘淑的经历影射贾元春。

潘淑的历史名声并不好。《三国志》记载其:“性险妒容媚”。说她容貌妩媚动人却生性善妒,心态不正常,凡事都要占足上风。这点简直是贾元春的翻版。

元春明知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非皇帝本意,还同意贾府倾尽家财操办贵妃省亲,不就是其“凡事要占上风”的虚荣么?

而妒忌、小气、阴险,恰是王熙凤翻版,不也是王夫人的写照?

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有限的出场表现,恰恰表现出她的这些个性格缺陷。


比如,省亲不见贾环,卷入父亲的妻妾之争,不符合她的贵妃胸怀和地位。

比如,元宵节灯谜,与贾环置气。

比如,支持王夫人,将贾宝玉从贾母身边调离,安排进全是女儿的大观园,才有后面贾宝玉脱离管束,在母亲房中公然调戏金钏置其死。

比如,以贵妃身份在清虚观打“祈求风调雨顺的平安醮”,太过僭越。

比如,支持金玉良姻,反对宝黛姻缘等等。

贾元春的这样性格,也注定她会步上潘淑的老路,死的可怜又可叹。

孙权晚年病中,潘淑一心想让儿子孙亮(吴少帝)登基。按说孙亮已是太子,等孙权死后自然继位。

潘淑只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她就可以成为一国太后。

可此时她利令智昏,不辨是非,竟公然卷入了太子继位之争。

要知道孙权虽病却还没死。太子孙亮又尚年幼。

潘淑不管孙权缠绵病榻,没有夫妻之情。

不顾国朝安稳,插手帝位之争,没有皇后之责。


且潘淑自己也有野心。史载:(潘淑)曾"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这可是大事。

母壮子幼,孙权岂不担心自己死后潘淑干预朝政?

所以,潘淑在一天夜里突然莫名被几个宫人给缢死。孙权“大怒”,将行凶者全部杀死。于是,这桩公案便成了历史悬案。

潘淑是病死,还是被人缢死,有分歧。

潘淑是被宫人自发缢死,还是被孙权暗中派人杀死,有分歧。

不管如何,显然是潘淑不辨是非,才召来杀身之祸。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长到二十多岁就要明辨是非,潘淑显然是个糊涂任性之人。也为自己的人生召来死劫,成为贾元春之谶。

贾元春的年纪比贾宝玉大十岁那样,省亲时她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符合“二十年来辨是非”的说法。

而元春任性省亲不说,省亲当晚数次哭哭啼啼,和贾母王夫人抱怨家里送她进宫,皇宫是不见人的去处。和父亲抱怨如今富贵不如小门小户天伦之乐,怨妇一般仿佛她一辈子不嫁人守着父母才是好的……这等不合时宜的事,分明就是潘淑一样的糊涂任性不辨是非。


反观元春突然被晋升贤德妃背后的问题,她显然是不想的。

如果不是皇帝发现贾家不臣不恭,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有结党嫌疑,不得已晋升她分化之,以她无子无宠如何能够晋升?

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元春对此却无知无觉岂不是愚蠢?

既然晋升有问题,就要韬光养晦,改弦易辙。不但自己尽心伺候,低调做人,也要敦促贾家忠顺皇帝以自保。

可贾元春如何处之?太上皇下旨省亲,贾家踊跃响应,更遭皇帝忌讳。她不说禁止贾府操办,还积极响应。为了一己虚荣同意省亲,不光掏空贾府钱财,更是让皇帝对她和贾府深恶痛绝。为日后她的死,贾府的抄家埋下苦果。

关于贾元春的死,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暗示贾元春与贾家就像马嵬驿之变的杨贵妃和杨家一样结局。

杨贵妃被皇帝赐缢死,潘淑被缢死,贾元春岂不也是被缢死?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已足够说明问题。

曹雪芹在书中伏笔极为清晰,读书人稍作功课也就一清二楚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02 12:53・IP 属地天津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只在家待了七个小时,为何却先后哭了六次?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关注他
10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times-old)

元春省亲一回的文字简直是浑然天成,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如在眼前,非亲历不能为之,反复阅读这一回的文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元春之所以能省亲,原文第十六回借贾琏之口做了交代: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情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竟大开天地之恩,特降谕诸淑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上面有了谕旨后,贾府即开始营造大观园,从年初到十月份大半年左右的时间,大观园初建成,等到所有事情都已齐备,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这才进入元妃省亲正文,不过遍读这一回的文字,可以说是字字血泪啊,在元春省亲前后不过七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先后哭了六次,由此可以推断出两点信息,一是元春在宫里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或陷政治斗争之中;二是元春少时被送进宫,骨肉分离,思家心切。

我们不妨从头来看一下元春省亲的行程和她的几次悲伤。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按品服大妆。”五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五更,以前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鼓或五更,五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清晨3点到5点之间。

虽然元春是贾母的亲孙女,贾政的亲闺女,是从贾府走出的凤凰,但如今已然是贵妃身份,天地君亲师的次序是不能错的,要先君后亲,所以接待元妃自然不能怠慢,一大早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宁可多等一时,也不能误了吉时。

贾母等人估计等了很久,已经不耐烦了,才来了太监汇报元春省亲的日程。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我们翻译成今天的时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还早呢,贵妃下午1:15分用过晚膳,2:30分到宝灵宫拜佛,5:15分到太明宫用宴看灯,然后请旨,估计要到晚上7:00左右才动身往这边来。

果然很早,贾母他们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等了,那时候是冬天,估计天还没亮呢。所以太监报了元春行程之后,贾母她们就先回去了。

太监说元春要晚上7点才往贾府这边来,后文元春回宫的时间是丑正三刻,很准确的一个时间,丑正三刻就是我们现在凌晨2点45分。请注意,以前的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丑时是凌晨的1点到3点,如果说丑时(或丑初)三刻,就是1点45分,如果说丑正三刻就是2点45分,不能混淆。

从戌初的晚上7点,到丑正三刻的翌日凌晨2点45分,去掉元春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前后在贾府只有短短的7个小时左右,她在短短的7个小时里,先后做了以下几件事:先是游览了大观园,接着跟阖家上下叙了骨肉亲情,然后又考了宝玉并姊妹们的诗才,再接着就是听了几出戏,最后再次游览了之前没有到过之处,最后赏赐了众人之后就回宫了。

从今天来看,七个小时要做六七件大事,很是匆忙,元春不仅很完美地做完了,且在这其中先后哭了六次,每次读到元春哭处,联系到自幼进宫远离父母可能正深陷宫斗之中的她,不仅令人心生悲戚之感。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管呜咽对泪。”元春见到贾母、王夫人之后,先就是“满眼垂泪”这是将见未见之时,也就是说,元春在知道马上就能见到自己的祖母和母亲之后,想着自己的经历,心中已经充满悲伤,眼中已经不自觉地流泪,这是她一个人独自在哭。

等到见到祖母、母亲和家里人之后,元春终于找到了情感发泄的闸口,所以接着是“只管呜咽对泪”,她终于有了哭诉的对象。骨肉亲情分离多年终于得见以后,一家人难得团聚,想来无不伤心落泪。其他诸人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放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到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咱晚才来。”说到这句,不仅又哽咽起来。

这是元春第三次哭了,这次的哭是联想到自己虽然归来省亲,但终究还是要离开,相聚太短,下次又不知何年,想及此处,能不落泪哽咽?

元春的第四次哭是对自己的父亲贾政。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从这段话我读出这样的信息,即元春进宫乃贾政之意,她为了贾府最终选择牺牲了自己,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富贵名利的看淡和骨肉亲情的看重,且似有埋怨其父之意。想着自己一辈子就要在深宫之中度过,骨肉分离,且身系贾府荣辱,想到这些,难免落泪。

一向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贾政,此时也是含泪回复了自己女儿的问题,除了让她好好侍奉皇上,顺便也对她进行了情感安慰:“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犁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

元春的第五次哭是见到自己的弟弟宝玉后。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我们知道,从年龄来说,元春应比宝玉大了不少,且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且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即便元春入宫后,还是关心宝玉学业,念切之心,刻未能忘。

元春与宝玉感情如此深厚,但她离开几年,宝玉已然长大,看到如今长大了的宝玉,想及小时姐弟之情,以及后来她在宝玉人生中的缺席,用“泪如雨下”再恰当不过。

我们看元春一开始是“满眼垂泪”这是无声的落泪,默默地落泪,有些隐忍的落泪。后来是“呜咽对泪”这是见到至亲之人后,情感喷发的伤心之极之时,但并不敢放肆地大哭,仍旧呜咽。后来是“哽咽”心中想哭,但一方面不能有失礼仪,一方面不能让亲人再为自己担心,有着很大的克制。接着对贾政,是“含泪”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没有流出。

元春以上的这四次哭,基本都还处在情感的隐忍之中,她时刻谨记着自己的身份,不敢有半点失仪之处,但见到自己自幼带大的弟弟后,终于“泪如雨下”这时候才真正痛快地哭了起来。由此可见元妃对弟弟宝玉之爱,也是借此,她把之前几次隐忍的悲伤和泪水,一下子全都哭了出来。

元春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哭,是在执事太监报了“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之后,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这句话之后有四个字脂批:使人鼻酸。

前后不过待了七个小时,听到要起驾回宫的奏报后,想着从此一别,可能亲人再也无法相见,甚至阴阳两隔,元春怎能不悲伤落泪?从她拉着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就可看出,元妃对骨肉亲情有多么不舍。

综上,我们看,元妃省亲一大篇文字,看似热闹非常,富贵逼人,盛极一时,但从元春的六次落泪我们可以于大喜之处参透大悲之行。这也是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的“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一语成谶,从元妃省亲之后,贾府就接连出事,再无往常盛时之景,最终败落的命运已然难以避免。元妃的六次哭,与其是为自己,何尝不是为了整个家族呢?还记得红楼梦十二支曲子里有关元妃的那句话: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发布于 2017-04-15 21:20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十二钗
​赞同 100​
​5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赞同 100


分享

欢迎参与讨论

5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穰穰
穰穰
贾元春在宫里过的什么日子就可见一斑了。书里要强的人比比皆是,买来的袭人尚有争荣夸耀之心,眼空心大的丫头也不少,为什么富贵荣耀几无以复加的贾元春会一次次失态,在这样盛大的场合、宫里家里这么多人面前几次三番不合时宜难以抑制地悲泣,她可是令贾府满门荣耀、奴仆骄矜的存在,是让宝钗感叹“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的尊贵,如果她有半点欢喜,她会无法掩饰地表现出这样由衷地悲哀和酸楚吗?
2020-12-04
​回复
​4
青岛老王
青岛老王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到元春和宝玉的年龄。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叫作宝玉。
如果 次年 即是第二年或下一年,由此可见二人差一岁。
省亲一章中解释二人关系,宝玉三四岁时,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虽系姐弟,有如母子。说明二人年龄相差较大。

所以原本曹先生对其中的各主人年龄都故意混乱,不太可考了。当然冷子兴是外人,可能其演说有他不明之处也是正常的,应以贾家的实际描写为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品红楼之“诡” 元春到底是谁的贵妃,省亲内容细致极恐
张磊
张磊​
我不是希区柯克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有两大盛事,一是秦可卿的葬礼,一是元春的省亲。元春省亲可以说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辉煌时刻,然而,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竟隐藏着诸多细致极恐的诡异和不寒而栗的局。

这些局虽然暗流涌动,但贾府上下真的无一人察觉吗?

第一个诡:贾元春到底是谁的贵妃?

原文:“(第十六回)贾琏道:“当今……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非有八九分了?”

贾琏口述贾元春省亲始末,背后有几点内容格外需要注意。

首先这道旨意是太上皇下的,并非是皇上下旨。

这是第一个诡异之处,贾元春到底是谁的贵妃?

肯定是皇帝的贵妃,但书中完全没有说明到底是哪个皇帝的贵妃!


假如,元春是太上皇的贵妃?

那问题来了,因为自古以来,皇帝的贵妃根本没有省亲的权利,太上皇的贵妃为何有这个特权?

退一万步讲,基本元春很受太上皇宠幸,这种特权只要一开,其他的贵妃该怎么办?

就算皇帝孝敬太上皇,也不至于开这个特权,而且省亲时候摆出的倚仗规格也很庞大,而且原文中有一段话更为古怪。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服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这段话很多人将作者的伏笔集中在时间上,

其实真正的焦点是在“宝灵宫和太明宫”这两个地方,因为这是现任皇帝要过元宵节的地方。 所以一个太上皇的贵妃竟然要陪同现任皇帝过元宵节。

奇怪不奇怪呢?

假如,元春不是太上皇的贵妃,是皇帝的贵妃。

有没有可能,有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政过生日,贾家大摆宴席,热闹非凡。正在此时,朝廷由太监下圣旨,叫贾政进宫拜见皇帝。此刻全家慌了,不知是福是祸?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是贾元春被加封为贤德妃。

从这么看,倒是很像皇帝的贵妃,那皇帝的贵妃为何一定要太上皇下旨省亲呢?

这很明显说不通,其次,既然元春是皇帝的贵妃,那说明贾府的后台更加牢靠,为什么还会因为皇帝一份圣旨吓坏了贾政、贾赦。

原文写道:“宁、荣二处人丁齐集庆贺、热闹非凡,忽有门吏忙忙地进来,至席间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吓得贾政、贾赦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

圣旨内容是让贾政入朝觐见,没说原因。

贾政进宫期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一干女眷,坐立不安,惶惶不宁。贾母不断派人飞马往来,来回报信,简直是如坐针毡、芒刺在背。

荣国府一家人接到圣旨为何会如此惶恐不安呢?

只能说明一点,贾府肯定知道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还是说身为皇帝贵妃的贾元春与太上皇另有隐情?

这个隐情,很有可能就是贾元春在宫中的私情,也就是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没有提起,但是元春的判词却暗示了这一点:”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四句判词有许多解读,有很多专家说是这里可能有误,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这四句判词暗示着“元春之死,贾府衰落”。

理由:元春死于十二月,正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应该虎兔相逢大梦归。

这种说法听起来确实有道理,但曹雪芹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兔”和“兕”这两个音不同,字义也不同,点出贾府即将衰落,这个暗示是肯定的,但是不是点出元春之死就真的不好说了,因为虎和兕都是最凶悍的野兽,虎可以代表皇帝皇权,那兕会不会就是代表太上皇呢?

如果真是如此,那元春在宫中过不好也就说的通了

发布于 2024-06-09 07:46・IP 属地北京
醉酒
红楼梦(小说)
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做贵妃也不自由,省亲回家第一件事,为什么是上厕所?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2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元春元宵节省亲,到了贾家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可能有人没注意,竟然是上厕所。要说人有三急不可避免。问题是像贾元春贵为贤德妃,很多时候她要以皇家礼仪为先导,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哪怕是吃喝拉撒这种人的生存本能,在外事活动密集的一天当中,也要听从流程安排,不能为所欲为。






(第十八回)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淖疲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贾元春从皇宫出来回到贾家,对贾政率领男丁,贾母率领女眷的叩跪并不停留直接进府。而她停顿的第一处,是叫“体仁沐德”的仪门往东的一处院落。这里显然不是正式场所,而是贾元春的“更衣处”。






何为“更衣”?字面意思是换衣服。但贾元春白天穿着正式的贵妃礼服,参加了一系列的宫中活动,晚上又领了皇帝的家宴,陪皇帝赏了灯,才请旨出宫回到贾家。

彼时省亲仍旧是“国事”,不可以更换常服,所以,这里的“更衣”,无外乎三件事:一,补妆;二,休息;三,方便。

“体仁沐德”四个字也体现出“休沐”的意思。不要小看这大有深意的四个字。

古人认为君权神授,帝王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管理教化万民,以德服人,以仁服众。帝王不仁德,民众将群起攻之,寻有德者居之。“体仁沐德”代表一种君臣关系。






贾元春是贵妃代表皇帝,贾家是皇帝臣子,双方以“仁德”为基础,互相衡量对方。皇帝有德有仁,则臣子需忠须顺。反之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体仁沐德”四个字一语双关。贾家对得起皇帝,曾有功忠顺于皇家。皇帝仁德也不能辜负贾家。此处是一个重要提醒。暗示贾家与皇帝的矛盾点,恰是双方曾经契合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而“体仁沐德”处在一个类似“厕所”的地方。证明双方的忠顺仁德,已经寥寥!日后贾家抄家,恰从元春省亲这件事埋下最致命的伏笔。






闲言少叙,贾元春回贾家第一站就是在“体仁沐德”处更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细看贾元春一下午的安排,又密集又连贯,根本就没有私人时间。

(第十八回)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贾元春下午一点半吃晚餐,两点钟去宝灵宫拜佛(注:记住宝灵宫,和体仁沐德结合才知具体意思)。五点半去大明宫陪皇帝吃饭,赏灯。然后请旨,七点半才能出宫。

从五点半到七点半,吃吃喝喝穿着贵妃礼服是不可能方便的。来到贾家起码八点多了。后续还有一系列的正式活动,也不可能解决“三急”问题。






所以,皇家制定贵妃省亲的全部流程时,也将贾元春全部行程,包括具体事宜都囊括在内。一进贾家便解决个人问题,正是省亲流程的重要一环。

贾元春贵为贤德妃,却也并不自由。她的行动处处需要符合皇家礼仪规范。省亲大日子,是她一辈子的荣光所在,她在元宵节这一天的密集行程,绝不能在个人行为上有失。

元春省亲前领了皇帝酒宴,一定不可能放开吃喝,来了贾家也不会放开吃喝。她也是常人,肚子饿、口渴、需要方便这些个平常人随手的事,贾元春只能在特定的休息处打理。






所以,元春省亲一进贾家就“更衣”上厕所、补妆、甚至稍微进食,也是不得已。这一天看似最荣光,实则最遭罪。可叹她还不知道,正由于省亲,她很快就会彻底失宠,并最终要了她的命!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发布于 2021-02-27 1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细思极恐细节:元春省亲时已经去世,看看众人什么反应
旺琳么么哒
旺琳么么哒
时间自由,全天无忧
​关注她
14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细思极恐细节:元春省亲时已经去世,看看众人什么反应



《红楼梦》这部作品在大家心中一直都是一部经典之作,而剧中贾府的繁盛更是让大家看到了古时候的大家庭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身份地位还有礼仪教养,到底有多么的严格,虽然贾府最终没落了,但是他们曾经的繁盛,也足够大家羡慕的。而贾府众人,身份最为贵重的,当属元妃了,而她省亲的这段戏,却让大家非常的疑惑。







一、时间



为了能够让她回家看一眼,贾府早在两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得到确切的回家时间后,贾母更是非常用心的,很早就开始让人准备,但是最先等来的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宫里传信的公公,他表示元妃要回家,还要经过很多道程序才可以,所以到贾府的时候,应该是晚上了,为了能见女儿,身份尊贵的贾母忍了这些规矩。







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元妃回家省亲的时候,天都黑了。虽然和她一起回来的有很多宫人,但是这些人很明显的有些呆滞。并且这次省亲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元妃却并没有在家待很久,而是在丑时三刻就离开了,也就是半夜两点四十五的时候。这个时间更是非常的奇怪,虽然说后妃不能在家里过夜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走呢?







二、贾府众人表现



在以往的作品当中,后妃能够回家,一定是备受皇上的宠爱,才能同意她回家看看。既然元妃能够顺利回家,说明她在宫里的地位并不低,但是贾府众人在见到她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高兴的宣扬,而是哭成一片。这个场景真的是非常的诡异,要说他们是激动的眼泪,那哭一会也就行了,为什么众人要一直哭呢?







元妃虽然是贾府的女儿,但是站在门口就开始哭,丝毫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多少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并且元妃这次省亲没有多久之后,便失去了皇上的宠爱,并且在宫中离世,随后贾家便没有了往日的光辉,开始向着没落的方向发展。







其实对于元妃这个角色,大家还是有很多猜测的,夜里回家,不用见光,大家也都知道什么东西愿意在晚上出来。而且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后妃去世后要准备的仪式非常多,这一系列办完之后,天也就黑了,正好和元妃回家的时间对上了。再结合上贾府众人看到元妃后的反应,和元妃回家后,对家里人的埋怨,这些都不是宠妃会和家里人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省亲的时候,元妃很有可能已经去世了。而她的省亲也不是真的省亲,而是回魂。不过这一点完全是猜测,毕竟故事的背景架空,我们也没办法用史料来考证,但是看完上面这些细节之后,大家对元妃省亲时候的表现,是否已经开始质疑了呢?







不知道大家对元妃的省亲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发布于 2021-02-09 13: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09: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妃
田秀英
城春草木深"        主演: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48 , Processed in 1.4612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