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太虚幻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始元灵是谁 创始元灵的师傅是谁
智能人做超人
2015-07-11   |  111064阅读  |  4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2015-03-31 17:56]     来源:娱乐沸点     责编:葛美洁
[摘要]自小我们就听着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长大,而如今却出来一个创始元灵,甚至还有人称其是第一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创始元灵是谁?创始元灵有师傅吗?创始元灵的师傅是谁?创始元灵和盘古谁厉害?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目录

  1、创始元灵 2、创始元灵的师傅是谁 3、创始元灵四大弟子

  4、创始元灵和盘古谁厉害 5、创始元灵是谁

  创始元灵

  《创始元灵》为网络小说作者自己于《洪荒》里编造,人物关系也是编造的,历史书籍并无创始元灵之说,请注意甄别。

创始元灵

  在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创世元灵没有形象,没有体态,其是来自其它时空的贤者(不同位面)这元灵无意中于西昆仑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一日,仿佛是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竟又不知从哪里找来四个形象各异、灵窍初开的生灵。

  中文名:创始元灵

  外文名:founding yuan ling

  来 源:网络小说虚拟名词

  继承者:鸿钧、混鲲、女娲、陆压

  形 态:来自不同位面,无形象、体态。

形 态:来自不同位面,无形象、体态。

  创始元灵【{警幻仙姑}】

  以下内容皆出自现代网络小说《创始元灵》,请各位不要将其作为洪荒类作品的参考。

  创始元灵分别传授给四个小生灵一门修行的法门。老大鸿钧,修“玄清气”,老二混鲲,修“玄灵气”,老三女娲,修“玄空气”,老四陆压,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后人分别尊其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空灵殿!}】

  鸿钧老祖

  收有三大弟子: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太虚幻境,“四字可思”
少读红楼 2020-12-10   |  399阅读  |  3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警幻在通部书中戏分并不多,只在第五回惊鸿一现,但第一回刚一出现警幻的名字,脂砚斋马上就指出:“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在第五回的批语中,更是将她与第一正人贾宝玉并列为“通部大纲”。

警幻司掌太虚幻境,而贾宝玉和十二钗栖止之所——大观园,作为通部书的重中之重,“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注1]。因此,虽然警幻戏分不多,但她和她司掌的太虚幻境,却是通部书中极为重要的文学意象,贯穿于通部书。


警幻与“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的秦可卿实为同一个人[注2],都隐指谥号“密”的废太子胤礽,因此,“四字可思”(脂批)的太虚幻境归根结底是因胤礽而有。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前看到秦可卿卧室墙上脂批所谓“妙图”的唐伯虎之画《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是一个典故,来自唐人笔记《唐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尝于沉香亭召杨贵妃,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贵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唐玄宗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史湘云酒令中有“双悬日月照乾坤”,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脂砚斋又指出“琴志唐皇”,都与唐玄宗有关,因此,在假借为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以杨贵妃和唐玄宗之典隐喻胤礽(秦可卿)和康熙之间的爱恨情仇,《海棠春睡图》就是隐喻胤礽和康熙之间父子情深的美好时光,即胤礽的极致繁华。


但是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子,胤礽终其一生也只以太子名世,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是大幸运中之大不幸的大悲剧。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前在秦可卿卧室墙上看到的所谓秦观(秦太虚)所作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在文本中出现两次,这在通部书中极不寻常。


一次就是第五回,另一次是第十一回,宝玉在秦氏病危将亡,随凤姐探视时。两次都是出自宝玉的眼中或心中,脂砚斋:“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因此,这两处都是“大关键”,而且都与秦可卿和太虚幻境有关。

该对联的上联“嫩寒锁梦因春冷”,喻示胤礽的人生曾经如“海棠春睡”一样,是繁花似锦的春天,但最终逃不过“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一切只是失去人身自由(“锁”)的南柯一梦,同时暗喻在胤礽之后登场的贾宝玉及诸芳演绎的“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大观园的“一番梦幻”,寓言了比托于悲剧人物胤礽的“九十春光”[注3],注定是一场凄寒的春梦。“春冷”与警幻仙子的出处放春山遣香洞、警幻仙子所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及秦可卿魂托凤姐所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相呼应。


因此,太虚幻境就是建构在胤礽悲剧人生的基础之上。悲剧总是事出有因,那么,在作者眼中,又是什么造成了胤礽的悲剧?

文本中,与秦可卿相关的判词和梦曲中,“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虽然将家亡主要归罪于宁国府和贾敬(隐指雍正),但“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和“宿孽总因情”等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看作就是写秦可卿。

第十二回,贾瑞因对王熙凤起淫心,正照风月鉴,命丧黄泉,寄灵于铁槛寺。脂砚斋指出:"先安一开路之人,以备秦氏仙柩有方也。为秦氏停柩作引子。”下一回,秦可卿也“同归幻境”,而第十二回的回前诗曰:“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暗示秦可卿之死与贾瑞之死一样,皆因“一步行来错”,都与“风月鉴”有关。


第四十八回脂批云:“贾瑞淫又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风月鉴是梦中的文学寓言之镜一一“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在作者的“一番梦幻”中,贾瑞对凤姐之淫就是一个隐喻关于邪思妄动引发的悲剧之梦,贾瑞因邪思妄动而白白丢了性命,因此,“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和“宿孽总因情”的秦氏之悲剧即胤礽的悲剧,也是邪思妄动的悲剧。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随仙姑到一处,先见“太虚幻境”的石牌和对联,接着在宫门上看到“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和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警幻仙姑眼中“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的宝玉却“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其实是作者暗示,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情”和“风月”都大有深意的“假语”。

第一回关于开卷之第一个女子甄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砚斋就作批道:“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因此,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情”和“风月”都不单单只是情和风月,而是隐喻包括欲望、权力在内的世间万象。

将“擅风情,秉月貌”和邪思妄动加之于胤礽,那就更不是单纯的情和风月。胤礽天资聪颖,起点很高,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了三十多年太子,以情和风月喻之,真是情海滔滔、风月无边。但两立又两废,滔滔情海和无边风月也不过只是过眼云烟,人生硬生生地变成“登高跌重”的悲剧。

因此,从风月宝鉴正面看,是所谓“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和妄动风月,造成秦可卿人生悲剧,但在风月宝鉴背面,其实是隐喻胤礽纵情游弋于权力与欲望的海洋中,迷失了自我,最终被权力与欲望的漩涡吞噬。

当然,在“满纸荒唐言”、“更向荒唐演大荒”的梦幻文本中,太虚幻境是一个独立于人间的玄幻存在,既是故事的源头之一,又是那些历尽风月波澜的红楼梦中人最后的精神归宿。第六十六回,“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的尤三姐,“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因此,广义上说,太虚幻境也是包括通部人在内的无论忠奸善恶的所有人最终的灵魂救赎场所。

但是,第十六回脂批指出:“《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耶?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因此,作为梦幻文本中最重要的文学意象,太虚幻境当然也深具现实的价值。

其实,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而太虚幻境就是作者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的文学载体,意在“道济天下之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前在秦可卿卧室墙上看到的所谓秦观(秦太虚)所作对联(第十一回该对联再次出现)的下联“芳气笼人是酒香”,酒香谐音久香,久香即“群芳髓”的幽香、“千红一窟”的“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和“万艳同杯”的“清香甘冽、异乎寻常”,暗喻在悲剧之上建构的太虚幻境,超越了“哭”和“悲”,是芳香充盈的心灵圣殿。


因此,太虚幻境虽然是天才的"荒唐言”,但其中之深意却是对人的最深切的关照,太虚幻境因而更具现实意义,更可以说是人间的一种真实存在。

太虚幻境建构在悲剧之上,又超越了悲剧,而悲剧的现实价值在于让人吸取教训,得到警示。如果胤礽不是太过聪明,不是出生在“风月无边”的皇家,或许他就不会“妄动风月”,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自我,就可以如秦可卿魂托凤姐所说的那样,读书务农,就可以“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远”。

胤礽的化身之一警幻,以自己的惨痛人生经历,警示天下苍生“万种繁华原是幻”,"何必觅闲愁”,正如其所制的有“济世保生之功”的风月鉴,正面美丽的王熙凤是假的,而背面的骷髅才是残酷的真。不应“情”迷于美丽的幻象,忘了残酷的真,而“妄动风月"。所有让人动"情”的美丽,也不过是秦可卿魂托凤姐时所说的"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

但太虚幻境不仅警示了不该做什么,也告诉了应该怎么做。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缘由是宁荣二公之灵因一众子孙中,无可继家业者,惟宝玉略可望成,故嘱托警幻引其入太虚幻境,警其痴顽,期望能入于正路,脂砚斋对此批道:“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凤姐,“语语见道,字字伤心”,不仅说出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的千古不易之理,而且还给出永续的长策,其中蕴含着耕读的古老大智慧,就是“开一觉世觉人之路”。

薛宝钗就是这一古老大智慧的完美体现者,文本中时不时提一提薛宝钗做针黹,她行为豁达,安分从时,藏愚守拙,能够抑制“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的天生热毒,而她的金璎珞和冷香丸正是与二仙和太虚幻境大有关系,金璎珞和冷香丸都是隐喻,而薛宝钗本身就是一个大隐喻,隐喻太虚幻境在红尘幻境的真模样。

“薛宝钗”就如脂批所云“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己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成与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在喧嚣的红尘中,“不离不弃”“薛宝钗”,就可以“芳龄永继”。

天才的作者,就是在胤礽悲剧人生的基础上,以其天才的智慧、人生的阅历、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了悲剧,构建了奇幻而又神秘的太虚幻境。比托于胤礽悲剧的太虚幻境并不虚幻,而是寓意深远的文学梦境,意在为在熙熙攘攘红尘中迷陷于名利声色的众生开一剂醒世良方,是超越时空、安放心灵的永恒所在。

注1、大观园与太虚幻境之间其实是比托与被比托的关系。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7 秦可卿和警幻是同一人吗?

注3、第一回,甄士隐听跛道对癞僧说你我不必同行,三劫后,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脂批又指出:“佛以世为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5: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示太虚幻境对联的含义和作用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8-07 09:09:49)
标签: 甄士隐 贾雨村        分类: 《红楼梦》新解
——红楼梦诗词曲赋明末清初时代背景新解(3)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在睡梦中随一僧一道来到太虚幻境大石牌坊前,只见两边书写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到了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看到了这副对联。关于这副对联的文字,绝大部分抄本只是在上联的第六个字处,是“亦”还是“作”有异同,只有舒序本差别大且第一回与第五回对联文字不一致。舒序本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是“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第五回变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同一个地方对联书写前后不一致,这很可能是传抄者误抄造成的。我们不采用舒序本上联,而以甲戌本文字为准。

揭示太虚幻境对联的含义和作用


一副对联重复书写,甲戌本批语解释说:“正恐观者忘却首回,故特将甄士隐梦景重一滃染。”批书人这么解释我觉得是牵强的,如果怕读者忘却就要重复,书中很多警句恐怕都要重复。我觉得作者之所以重复书写,是为了显示这副对联对于整部书的重要作用。然而,看了一些对这副对联含义和作用的解读,觉得大都没说到点子上。这副对联的表面意思很好理解,我们就按照蔡义江教授的解释:“把假的当做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做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蔡教授阐释了这副对联的深层含义:“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蔡教授并未进一步解释“真事隐去”的含义是指“真事”彻底消失了?还是隐藏在本书中需要索隐才能把“真事”挖掘出来?蔡教授属于胡适红学,而胡适红学自诩“考证派”,秉持胡适观点把索隐派斥之为“猜笨谜”。我想蔡教授是不同意“真事”就隐藏在本书中的,因为一旦承认“真事”隐藏在本书中,那就只有通过索隐才能找出来。

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基本上是在蔡义江观点的基础上做了补充,在解释“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时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与‘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联,应视为作者表述自己创作思想和方法的特殊用语。一般认为包含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的典型概括过程,当然也意味着作者避免文字之祸的难言之隐。有的研究者提出,以假隐真不限于一般的典型化方法,还应当领会这部小说的特殊写法,包括以假事敷演、用真事点醒,互相补足、彼此沟连,成正话反说,或以褒为贬,或借题发挥,或隐喻暗示等。这才可能以‘儿女笔墨’的形式,写出一部具有‘怨时骂世’深刻内容的作品。”《红楼梦大辞典》引用的“有的研究者”的观点确实是真知灼见,但是由于胡适红学一贯反对索隐,再加上把时代背景错误地定在乾隆朝,认为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红楼梦》是以曹家家事为素材写成的,胡适红学的研究者除了在曹家家事上索隐外,基本没有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索隐成果。刘心武的索隐“成果”已经成了笑柄,有的民间研究者也往清廷宫斗上索隐,无视书中处处显现的汉民族文化元素和情感,这种索隐肯定是缘木求鱼、徒劳无功。而那些持明末清初时代背景的民间红学,因为他们的很多索隐契合本书主旨,因此硕果累累,已经接近彻底揭开《红楼梦》真相。

揭示太虚幻境对联的含义和作用
(甄士隐与二仙)

近日,《红楼梦学刊》公众号发表了卜喜逢的文章《“真假”、“有无”一联的三重阐释》,他基本上赞同蔡义江和《红楼梦大辞典》对这副对联表面意思的解释,但是他认为这副对联不是针对《红楼梦》一书的阅读方法而设置撰写的,而是针对世事的批判与讽刺,他说:“这副对联实际上是对世事的批判与讽刺,真假不分,有无不辨,这正是世路上的俗人们的通病。这副对联对于甄士隐来说,实际是点化。”

事实上,这副对联既是对读者阅读理解《红楼梦》方法的提示,也是对书中人物的警示。书中人物甄士隐和贾宝玉都看到了这副对联,那么这部书传抄流行于世,也是对当时读者世路上的警示。贾瑞管理学堂收受好处,又贪恋女色勾引王熙凤,结果被王熙凤算计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王熙凤是荣国府大总管,再加上作者给她起名“王熙凤”,从名字含义也赋予了她权力的象征。那么贾瑞追求王熙凤也就有贪恋追逐权力与荣华富贵的影射。跛足道人手持两面皆可照人的“风月宝鉴”来给贾瑞治病,是要让他不要贪恋追逐权力和荣华富贵,这样才能保全性命。如此设计情节,在清初时代背景下有警示士人不要仕清的寓意。

关于“风月宝鉴”的隐喻我们吴氏红学有多篇文章解读,“风月”在明遗民的诗文中是“隐语”,“月”指代“明朝”,“风”指代“清朝”,“风月宝鉴”就是明清易代的历史镜鉴。批书人也提示我们:“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这面镜子正面是美女,背面是骷髅,隐喻满清表面光鲜的政权是靠屠杀汉人建立起来的。正如通灵玉嘲讽诗所说:“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也如太虚幻境的警幻用散发着香气的“千红一窟(千红一哭)”茶和“万艳同杯(万艳同悲)”酒,来教育开悟贾宝玉。而这面“风月宝鉴”,道人说是“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警幻”这个名字意即“警示身处幻境中的人”,这个幻境是虚幻的,是虚假不真实的。这其实是在讽刺用野蛮手段建立起来的清朝。道人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在这里批书人说:“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再一次强调《红楼梦》这部书的解读方法,不要被表面的风花雪月、公子美女所迷惑,要看这部书“白骨如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背面。然而受胡适的误导,主流红学家们和众多的读者只看这部书“假语存”的正面,而无视“真事隐”的背面。即便是看这部书的背面,因为胡适红学错误地把时代背景定在清中期,错误地认为曹寅之孙曹雪芹是作者,他们看到的也只不过是曹家被抄家的家事,而与“白骨如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丝毫也不沾边。贾瑞因为只喜欢看“风月宝鉴”的正面美女,不愿看背面的骷髅,“以假作真”最终精尽而亡。胡适红学只看正面的结果是对《红楼梦》的真相一无所知,发文出书误己误人。

揭示太虚幻境对联的含义和作用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含义正如蔡义江教授所说:“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然而对书中“真、假、有、无”的辨别是最难的。有的曹学红迷就曾经说过:“你们能看出书中明朝的事情,我怎么就看不出来?”,不单是一些红迷看不出书中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一些著名红学家、文学研究者也如此说。这反映了五个方面问题:一、对明末清初那段历史不了解,导致对书中明确交代的重要日期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不敏感,如果跟他们提起当代的一些敏感日期他们很清楚,如果跟他们提起明末清初的一些敏感日期他们就很茫然;二、对书中的“隐语”不熟悉,例如“风”、“月”、“春”、“秋”、“红”、“雪”等隐语在书里都有特定的指代,这些隐语跟明遗民诗文中的指代是一样的,如果对这些一无所知,那么也就只能当做一般风物景致来看了,这就影响了对这部书思想内涵的解读;三、受胡适红学的误导,把时代背景定在清中期,认为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处处往曹家事上联想;四、国学知识薄弱,文学感悟力差,本书开篇明确说“真事隐”、“假语存”,大家族贾家实际上是“假家”,也就是假托的一个大家族,实际上隐写的是朱明皇家,书中的很多情节也支持这种影射,即作者采用了“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而很多红迷因为知识的欠缺、感悟力不强却看不出来“以家喻国”;五、被现实利益捆绑,不肯承认错误,这些人主要是那些出过书因此博取了各种职称、名誉、地位的红学家,否定他们的观点或者自我否定,意味着所博取的利益有毁之一旦的可能,他们又岂能不拼命维护自己的观点?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是在反复提醒我们不要沉醉于这部书表面敷演的故事,要通过作者提供的一些线索准确定位时代背景,把书中的“隐语”含义和指代全部破解,把遍布书中的“机关”通过索隐打开,从而挖掘出隐藏的真事,这部书的思想主旨也就一目了然了。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0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虚幻境宫门“孽海情天”,是解开红楼梦的总钥匙,一般人不注意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屏山品红楼
关注
2023-02-28 16:37来自云南
旅行社不告诉你的秘密,张家界旅游攻略全在这
旅行社不告诉你的秘密,张家界旅游攻略全在这
重庆旅游景点排名前十的景点,您知道几个?
重庆旅游景点排名前十的景点,您知道几个?
南疆和北疆哪个好玩?年轻人必看攻略,玩出不一样的精彩!
南疆和北疆哪个好玩?年轻人必看攻略,玩出不一样的精彩!


广告
北京三日游攻略:年轻人的潮流打卡路线推荐
×
《红楼梦》里具有象征意义之处、之物有很多,比如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二者一物一境,细想表达的却是一个主题,那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其实还有一处,也是同样的意思,却直白浅近许多,与前二者表达的亦是同一主题,区别在于它实为对世俗的总批判,奇怪的是,它言语凌厉,却常常为读者所忽略。这就是太虚幻境宫门上的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红楼梦》是带有浓厚佛道文化的小说作品,佛教里对“孽”的解释就是罪恶。将“情”定义为罪恶苦难的根源。孽海,就是说人们沉沦于罪恶之中不能自拔。“罪始滥觞,祸终灭顶,恶心不息,孽海转深”的佛家警语恰时地解释了这四个字的内涵,也解释了《红楼梦》大悲剧之根源。与此匾额相呼应的是太两边的对联: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多么透彻锥心的解释!


厚地高天,出自《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j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地虽然宽广,人在其中貌似活动空间很大,其实一样受禁锢而不能自在。

天地这么的广阔,一个“情”字,不知困住了多少世人是心灵。人类繁衍至今,痴男怨女从来不绝,男女之间的这点事,就像是欠债需要还钱一样,没有人能潇洒地将其抛开。

曹雪芹一边以彻悟的视角来审视俗世红尘,一边却流露出他因果和宿命论的思想。我们读红楼,会发现曹雪芹一边用这些具有佛道意涵的词为自己的作品背书,可是作为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算是最后皈依佛门了,其实并没有能够摆脱这一精神的束缚。不知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该有怎样的纠结,亦或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矛盾。

《红楼梦》创造性地将“情”一分为二,划分为完全对立的两个范畴:一为“意淫”之情。二是“皮肤滥淫”之情。对前者,他竭尽推崇和褒赞。品性的高洁是拥有这种感情之人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对于后者,肮脏和不堪才是它最恰当的注脚。说白了,前者是精神层次的愉悦,是感情最高级的形式。而后者,追求的是感官刺激和身体的快乐,是低级的。


广告
【攻略】张家界旅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旅行必知
×

具体到人物,贾宝玉、林黛玉、晴雯三个是“意淫”之情最典型的代表,若加以延伸,还可以将贾蔷和龄官、守备公子和张金哥、柳湘莲和尤三姐等纳进来。和意淫的稀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遍地开花般的皮肤滥淫,贾府里的男人们,除了贾宝玉,几乎全部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包括一副正经面孔的贾政。

其实有些感情无法做到非黑即白的厘清,比如贾珍和秦可卿,贾琏和尤二姐,秦钟和智能儿。他们的感情最开始当然是从最原始的欲望开始的,但发展到最后,无论是秦可卿的死亡,还是尤二姐的死亡,或者智能儿的不知下落,留给他们另一半的,是谁也否认不了的深重的痛苦。

《红楼梦》还描写了两种感情的冲突,最典型的就是贾琏和王熙凤。贾琏是须臾离不得女人的,这个离不得就是他旺盛的需求。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就是他情急之下竟然拿小厮出火,还有他面对多姑娘时的丑态。王熙凤完全不同,王熙凤是众多红楼女子里极少见推崇一夫一妻无妾婚姻模式的。她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需求,根本原因是她对丈夫贾琏的感情是精神层面上的。皮肤滥淫之情的泛滥是败家的根本,也是社会没落的根本。具体到贾府,贾琏和王熙凤在感情问题上的冲突也就是两种感情诉求的碰撞,直接导致贾府诸多矛盾的提前爆发,加速了灭亡的进程。



《红楼梦》所描写的太虚幻境里,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对薄命司里一众女子命运的设计,这些女子基本上代表了世间最美好、最应该被铭记做传的杰出代表。可是小说开篇所讲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神话故事,故事的核心就是绛珠仙子要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意下世将一世眼泪还他。不同样是困于偿还情债的男女风月吗?

既然“孽海情天”可以挂上太虚幻境的宫门,苛责贾珍贾琏们的所谓滥淫到底能有几分的说服力呢?

贾宝玉最后终于走上了通往佛门的道路,这时的他将会如何看待意淫呢?这个问题或许曹雪芹也给不出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0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太虚幻境根本不是天堂仙境,而是一座关押鬼魂的女子监狱
2021-11-10 12:27:23 来源: 吉庆有娱  举报
0
分享至
导语:很多红迷们都以为书中所谓的太虚幻境是一座冥界的世外桃源,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神仙所在,那些美丽而聪慧的女孩子们死后,理所应当该去这样一个清净秀美的地方。



其实,大家想错了,太虚幻境不但不是天堂,而且还是一座阴间地狱。当然,这里指的地狱并非是说鬼魂受惩罚的地方,而是一个关押、囚禁鬼魂的地方。

1:太虚幻境是一座管理鬼魂的“女子监狱”

这其实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把这些不安分的孽鬼们捉来,交给警幻仙姑监督管理的。警幻仙姑就相当于冥界的“监狱长”,是专门负责关押和改造这些鬼魂的。这里也是按照鬼魂们的罪孽轻重来为她们量刑。太虚幻境关押的主要是“女囚犯”。

警幻仙姑会为她们存留档案,编辑排号,根据她们日常的表现去安排她们的下一世。表现积极、乐观向上的,就会被提前安排转世投胎、重新做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比如救过人命、扶危济困的,还会被安排到一个富贵人家去享受下辈子。



有那些顽固不化,始终不能反省忏悔的,警幻仙姑就只能把材料呈报上去,让上级定夺,或转交到更加严厉的刑罚部门,或烹或煮或煎或炸,或是安排她们去投生畜牲道,任人宰割。

比如,成为贾母喜欢吃的那种“牛奶蒸羊羔”。羊羔实际上就是胎死腹中的、没见天日的羊胎子。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又曾作恶多端的鬼魂来说,很可能就会被安排进畜牲道,而且还是那种没见天日就胎死腹中的“羊胎、牛胎、猪胎”。

所以说,大家不要以为人死了就可以无组织无纪律,无法无天、自由自在了,那是不可能的。任何圈子和领域都有它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生存法则。



如果鬼魂太多,而太虚幻境的管理人员和文员太少,警幻仙姑就会招聘新的管理人员,比如,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

尤三姐自刎而亡后,曾经给柳湘莲托过梦,透漏了自己在太虚幻境的工作性质。

这一桥段就在“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那一回中。章回的题目就已经说明了,太虚幻境是“地府”,而不是天堂。咱们看看原文,尤三姐给柳湘莲托梦时说了什么话。原文如下:



只见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
大家看到了吧?尤三姐去太虚幻境,是帮着警幻仙姑管理存档的,也就是要把那些鬼魂们的档案做搜集调查或矫正补充,并要根据那些鬼魂的表现上报上层领导,有权限立刻安排投胎的,就立刻安排。权限之外的,就要等待上层审批。只有政审通过了,才可“再行安排”。



或许红迷们并不认可我的说法,坚定地认为太虚幻境就是天堂,就是冥界里的世外桃源,我也不反驳。只是,如果她们死了反而得到彻底的解脱,成了一缕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灵魂,那倒是她们的造化了。也就不成其为悲剧,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

太虚幻境,就如跛足道人手中的风月宝鉴一样,有着两面性,一面是风花雪月,一面是血雨腥风,一面是红粉佳人,一面是白骨森森。

书中还有一位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另一面”,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他不但有着“人性”的两面,还有着“视角”的两面。一面赏心悦目,一面触目惊心。一面唯美温馨,一面阴森恐怖。



在原著原文中,甄(真)宝玉也曾去过太虚幻境,但他的描述与贾(假)宝玉却截然不同,他眼里的太虚幻境就是一座乱葬岗,一座关押鬼魂的地方。

“真宝玉”与“假宝玉”的话,谁的话更可信呢?大家可以自行甄别和判断。我们来看看甄宝玉眼中的太虚幻境是什么样子的。

2:甄宝玉的噩梦

关于甄宝玉“魂游太虚幻境”这一桥段,作者是借甄家的奴才包勇之口说的。当时的甄家已经被抄家。实际上,甄家被抄,暗示的也就是贾家将被抄家,他们两家本就是一家。不过是镜子的两面,相互对照而已。里面的甄宝玉与贾宝玉,本就是同一个人。



那个“包勇”原是甄家的奴才,遭到抄家后,来投奔贾家了,他与贾政有一段细思极恐又耐人寻味的对话。当贾政问起他们家的宝玉时,包勇是这么回答的:

包勇道:“老爷若问我们哥儿,倒是一段奇事.哥儿的脾气也和我家老爷一个样子也是一味的诚实。从小儿只管和那些姐妹们在一处顽,老爷太太也狠打过几次,他只是不改.那一年太太进京的时候儿,哥儿大病了一场,已经死了半日,把老爷几乎急死,装裹都预备了.幸喜后来好了,嘴里说道,走到一座牌楼那里,见了一个姑娘领着他到了一座庙里,见了好些柜子,里头见了好些册子,又到屋里,见了无数女子,说是多变了鬼怪似的,也有变做骷髅儿的。他吓急了,便哭喊起来……”


大家看到了吧?这不就是贾宝玉之前游的“太虚幻境”么?“牌楼”,就是宝玉梦中写着“太虚幻境”匾额的那个牌楼。“领着他的姑娘”,自然是指警幻仙姑了。

箱子柜子里的册子,也自然是写金陵十二钗正册与副册的档案了。那“变了鬼怪的无数女子”可不就是为宝玉献歌舞的那些“神仙姐姐”们吗?只不过,那些女子在贾宝玉眼里是“红粉佳人”,在甄宝玉眼里是“骷髅鬼怪”。

所谓的“太虚幻境”,原本就是负责管理收押乱葬岗鬼魂们的所在呀。

再看看太虚幻境里的那些部门:分别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



关键词是“痴、啼、哭、感、悲”。“朝啼司”是白天哭,“夜啼司”是晚上哭,连起来不就是日夜悲啼、鬼哭狼嚎么?

大家看到这里,还会以为太虚幻境是天堂?哪个天堂会日夜悲啼鬼哭狼嚎呢?

况且,警幻仙姑给宝玉喝的茶

、饮的酒,分别是“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这同样强调了冤魂们的悲愤与不甘。这是一群冤魂,是枉死的,无辜的,所以她们即使死了也会冤魂不散,搅扰的一方不宁。



文章开头的和尚与道士,就是来安抚和安排这些怨气十足的亡魂的,她们并非寿终正寝,所以没办法顺理成章的在阴司落户,无法在那边安居乐业,只能在这里闹腾。

说白了,她们就是冥界的流浪者和难民,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工作,得不到活人的祭奠和香火供奉,不闹事怎么办?不闹事魂魄就无处可依啊!所以只能以兴妖作乱的方式游行示威,终于闹得阴司不得安宁,随后阴司高层便派出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来度脱她们。



其实,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就是过来建立一处孤魂野鬼“收容所”,也相当于临时监狱。让她们都有自己的事做,替她们安排好工作,自力更生。只要有事可做,有地方可以安魂,她们也就消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姜子说古书 2024-09-20   |  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几百年来无人读懂《红楼梦》,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段历史时段!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大观园的原型在北京还是苏州亦或者南京?大观园到底是北京恭王府还是圆明园,亦或者是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的苏州拙政园或者南京旧时的随园?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得先知道“金陵”在哪?“十二钗”到底指的是什么?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你以为金陵就单单只是指南京吗?记住,金陵指的是“六朝遗迹”,甲戌侧批“画梁春尽落香尘”是六朝妙句,作者分明是用六朝来写古都,对应荣国府之源,荣即是华,以草木之繁对应花木之繁,实写华夏!不信且看“地陷东南”四个字!对应的不就是太虚幻境的“孽海情天”四个字吗?再看宝玉自思。恰是作者醒世人耳目处!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

  为啥甲戌侧批姑苏是金陵呢?为啥姑苏和金陵都有望族甄家呢?为啥金陵和京都都有宝玉呢?为啥京都、金陵、姑苏皆是宝玉投胎之富贵风流之地呢?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

  众所周知,林黛玉和香菱乃是姑苏人士,而晴雯家乡姓氏皆忘,却都位列《金陵十二钗》,为啥任意地点都被视为金陵呢?因为作者是以古都应天下!



  至于十二的秘密,作者第五回就告诉世人了,十二是王的拆字法。悼玉,玉即是王,红楼梦《此曲》只为咏叹一人、感怀一事,作者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

  警幻便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列位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一切皆是物质运动轨迹学,时间是不存在的,是由空间置换而来的。换言之,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书中是有时空隧道的,这话我说了无数年,说了无数遍,似乎没有人听进去。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但宇宙是个一体的概念,时间暇隙这四个字,时暇是时间概念,间隙是空间概念,但是,时隙和间暇却是两个统一体,你能想象吗?


  读不懂这一点,就不配读《红楼梦》。没错,荣国府的空间,等于宁国府的空间加上甄府的空间,荣国府就是大一统的中国。大观园的第一层意思,是以大观应天下,几百年来,从来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读懂《红楼梦》,猜对“大观园”。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又命旧有匾联者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再看大观园的第二层意思,这就要说到大观园的空间位置了,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而是直接被作者置换成历史时间了。“观”者,又现轮回,再现历史,故曰《石头记》。

  《红楼梦》故事里,这个省亲别院,连接荣国府和宁国府,意思是大观园的时间线就是荣国府衰亡被蚕食直至宁国府一统天下为止。荣国府指的是崇祯朝,宁国府指的是顺治朝到康熙朝,也就是说,大观园从来都不是在说哪个园子。大观园等于三春。当然,海棠无香,也可以说,大观园等于二春。



  贾蓉先回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

  大观园不是空间位置,它是时间线,从芒种花神退位开始,花神即华夏帝王。一句“转至北边”,意味着舆图换稿从北方起,双悬日月照乾坤,再到《哀江南》之朱楼全面倒塌。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所谓省亲,是回娘家之意,穿黄的元春不是皇妃,而是原来的帝王,所谓前朝帝王,元通源,与荣国公贾源同一天生辰,皆是写荣华生死时间线。

  《红楼梦》故事里,地陷东南的前半句是“天倾西北”,南明为地,大明为天,满清为孽海。“风月之债”写的是满清这个清风鸠占鹊巢,占了明月这个朱明的巢。“古今之情”写的是“昨夜朱楼梦”、“昨夜之月”这个古,和“今朝水国吟”这个今。情者,情识也,亦是案情也!葫芦案,写的是窃国案!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虚幻境——人间净土
公司总裁
2021-02-16   |  458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太虚幻境解析

太虚幻境——人间净土
作者:沈抱书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提醒读者:“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这句话并无人关注其深意,第一回就写出了甄士隐梦幻太虚,这其中蕴含了作者立意,既然是作者本旨,这太虚幻境就不是虚构,虽然是梦幻之旅,实则确有其实。

《红楼梦》第五回原文:宝玉随警幻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乃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当下随仙姑进入二层门内,至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


“孽海情天”的孽海即业海,业海情天关联词汇是花叶沿海清情天界,花沿清界谐音是华严清界。由此推断,作者演义的贾宝玉第一次梦幻太虚是由大西天大慈真如宝殿进入。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原文写道:雨村听了点头叹道:“原来如此,下愚不知,但那宝玉既有如此的来历,又何以情迷至此,复又豁悟如此?还要请教。”士隐笑道:“此事说来,老先生未必尽解。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两番阅册原始要终之道,历历生平如何不悟!仙草归真,焉有通灵不复原之理呢!”雨村听着却不明白了,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太虚幻境关联词汇是打胎次序包换点睛,打次包点谐音是大慈宝殿;真如福地关联词汇是包袱点滴,真如包点谐音是真如宝殿;太虚幻境即真如福地,两者合并即大慈真如宝殿。


《红楼梦》第五回写道,警幻仙姑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太虚幻境放春山遣香洞。离恨天灌愁海关联词汇是搭理很细天观台抽噎海吃,搭细天台噎吃谐音是大西天太液池;太虚幻境即大慈真如宝殿,放春山遣香洞关联词汇是琼芳春花山道黔驴相公洞,琼花道驴公洞谐音是琼华岛吕公洞。

《红楼梦》第十二回跛足道人跟贾瑞说道,风月宝鉴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空灵殿关联词汇是空光凌寒殿,光寒殿谐音是广寒殿,广寒殿建于琼华岛上。作者借广寒宫神话比喻风月宝鉴是神物,提醒读者以史为鉴。

北京大西天(乾隆年间改称西天梵境)坐北朝南,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牌坊一座,南临太液池。山门为歇山黑琉璃黄剪边顶仿木结构券门,为三座,门之间有琉璃墙,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后为天王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黄剪边顶。天王殿后为大慈真如宝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主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瓦黄剪边,该殿全部为楠木建成。殿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顶。前出月台,有额为'恒河演乘',联为:'无住荫慈云,葱岭祗林开法界;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又北向联为:'日月轮高,眄七宝城如依舍卫;金银界净,涌千华相正现优昙。”大西天明代时为经厂,又称西天禅林喇嘛庙。牌坊南向题额为“华藏界”,北向题额为“须弥春”,“须弥春”之意即到了“须弥山”这个佛家最神圣的境界。


《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原文:那和尚拉着宝玉过了那牌楼,只见牌上写着“真如福地”四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横书四个大字道:“福善祸淫”。又有一副对子,大书云:“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宝玉想道:“我走了半日,原不曾出园子,怎么改了样子了呢?”赶着要和鸳鸯说话,岂知一转眼便不见了。心里不免疑惑起来,走到鸳鸯站的地方儿,乃是一溜配殿,各处都有匾额。宝玉无心去看,只向鸳鸯立的所在奔去。见那一间配殿的门半掩半开,宝玉也不敢造次进去,心里正要问那和尚一声,回过头来和尚早已不见了。宝玉恍惚见那殿宇巍峨,绝非大观园景象,便立住脚抬头看那匾额上写道:“引觉情痴”。两边写的对联道:“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引觉情痴”关联词汇是吟哼荷蕨宴请城池,哼荷宴城谐音是恒河演乘。由此推断宝玉第二次梦幻太虚是从大西天正门进入的。喜笑悲哀都是假关联词汇是淙溪孝陵卑职爱吝都开法师佳节,从陵职淋开法节谐音是葱岭祗林开法界;贪求思慕总因痴关联词汇是探究秋风思路墓园总在淫荡持牵,究风路园在荡牵谐音鹫峰鹿苑在当前。


大慈真如宝殿后为华严清界殿,再后为大琉璃宝殿(琉璃阁),额为'华严清界'。联为:'七宝同庄,金界普成具足相;三轮共转,玉毫齐放大圆光'。

“福善祸淫”关联词汇是浮华善言火情阴界,华言情界谐音是华严清界,为什么“福善祸淫”与“孽海情天”是同一个匾额演义的呢?这正是作者对贾宝玉历劫后心悟变化的描写。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对联的关联词汇是过期取保胃痛赖装,墨锦未解质朴现成能惧大足破相,期保痛装,锦解朴成惧足相谐音是:七宝同庄,金界普成具足相。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遣散引论后宫廓转,须臾治好亲戚谨防不大香橼风光,散论宫转,臾好戚防大橼光谐音是:三轮共转,玉毫齐放大圆光。

第一百十六回原文,宝玉叫道:“好姐姐,等等我。”那鸳鸯并不理,只顾前走。宝玉无奈,尽力赶去。忽见别有一洞天,楼阁高耸,殿角玲珑,且有好些宫女隐约其间。……宝玉欲待要出来,又舍不得,只得央告道:“神仙姐姐既是那管理仙草的,必然是花神姐姐了。但不知道草有何好处?”那仙女道:“你要知道这草,说起来话长着呢。那草本在灵河岸上,名曰‘绛珠草'。因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

正想着,不多时到了一个所在,只见殿宇精致,彩色辉煌,庭中一丛翠竹,户外数本苍松。廊檐下立着几个侍女,都是宫妆打扮。见了宝玉进来,便悄悄的说道:“这就是神瑛侍者么?”引着宝玉的说道:“就是。你快进去通报罢。”有一侍女笑着招手,宝玉便跟着进去。过了几层房舍,见一正房,珠帘高挂。那侍女说:“站着候旨。”宝玉听了,也不敢则声,只得在外等着。那侍女进去不多时,出来说:“请侍者参见。”又有一人卷起珠帘,只见一女子头带花冠,身穿绣服,端坐在内。宝玉略一抬头,见是黛玉的形容,便不禁的说道:“妹妹在这里,叫我好想!”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镜心斋的山石园亭,传说是张岱所造(1689年逝),清初王士祯的《居易录》里对张岱其人有如下介绍:“岱字陶庵,其父号南垣。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懒,曲折平远,经营惨淡,巧夺天工。南垣死,岱继之。今瀛台、玉泉、畅春苑皆其所布置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岱是按照李成、董源、黄公望、黄鹤山樵等画家的笔法来堆山叠石的,这一景区的特点就是移步异景,宛如一幅一幅名画家的山水画,所以园中建有“罨画轩”和“画峰室”两座建筑专门来鉴赏这些“名画”。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碧鲜亭紧贴花墙外,起点景之妙。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

赤瑕宫神瑛侍者是贾宝玉前身,赤瑕宫关联词汇是赤子锦霞成功,子锦成谐音是紫禁城。神瑛侍者关联词汇是天神子婴宝石作者,天子宝作谐音是天子宝座。此处贾宝玉梦幻太虚觐见潇湘妃子,遇“绛珠草”,暗喻林黛玉归宿。

《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原文是:正在为难,见凤姐站在一所房檐下招手。宝玉看见,喜欢道:“可好了,原来回到自己家里了。我怎么一时迷乱如此。”急奔前来,说:“姐姐在这里么!我被这些人捉弄到这个分儿。林妹妹又不肯见我,不知是何缘故。”说着,走到凤姐站的地方,细看起来并不是凤姐,原来却是贾蓉的前妻秦氏。

五龙亭在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五龙亭伸入水中,由五间亭子组成。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左边两亭名为“澄祥”、“滋香”,右边两亭名为“诵瑞”、“浮翠”,合称五龙亭。龙泽、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单孔石桥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悬华带匾一方。龙泽亭是专供封建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焰火的地方,其余四亭是文武官员陪钓的地方。清人诗曰:“液池西北五龙亭,小艇穿花月满汀,酒渴正思吞碧海,闲寻陆羽话茶经。”五龙亭三面环水,周围荷红柳绿、赏心悦目,清风徐来,笙管丝竹之音缭绕,成为皇家御苑盛夏时节的独特景致。隆冬寒风凛冽时,这里又成为皇家观冰嬉戏赏趣之地。

《红楼梦人物原型解析》详解过,王熙凤影射二帝一王(皇太极,朱由检和多尔衮,多尔衮尊为皇父也是帝之尊),秦可卿(朱由校和朱由检)影射二帝,合计五帝即五龙。贾宝玉二次梦幻太虚见秦氏、王熙凤于此处。

总上分析,作者所拟太虚幻境对联,均以真实对联演化而来的,反向印证太虚幻境并非虚构场景,从康熙朝始,特别是乾隆大规模改建大西天,目的是将中原文化同满文化充分融合,大西天现存建筑多被改建,或重新题匾额,对应的《红楼梦》太虚幻境和真如福地,如今读者对照古迹似有差别也属正常。

著作权声明:原创作品,未经本人同意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剪辑、修改、摘编、抄袭前述作品,转载须注明原创作者及出处。

太虚幻境——人间净土
太虚幻境——人间净土
太虚幻境——人间净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公司总裁 > 《爱奇艺会员/好书/好方》举报/认领
上一篇: 【古诗词中的文学典故,你知道多少?】以典...
下一篇: 改写给孩子看的《红楼梦》:第一集、林黛玉进荣国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冷香丸有什么深意?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5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925
被浏览
6,038,26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60
​4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74 个回答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13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冷香丸确实大有玄机,原文和脂批均欲说还休,虽未明言此丸影射何物,但其制作之法,却仍然透露出了真相。

本文是应一些读者邀请,以专门解读“冷香丸”,因专栏中章回有序,特放在此提问下,待时机合适,仍会收入专栏之中,特此说明。只是我有些担心,“冷香丸”之真相,是颇为吓人的,大家须得做好一些心理准备才是。

冷香丸的制作,极为费时费力,宝钗食之,既能压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还能让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异香,真不知羡煞如今多少女儿家,香奈儿迪奥这等香水奢侈大牌,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如若现在各大专柜真有卖“冷香丸”的,说不得多少女子,就算拼上几月工资,也得买上几丸来尝尝。

诸位女士,我说的可对?

原文第七回摘录:......(癞头和尚)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制作冷香丸,除了四色花蕊、四令霜露雨水之外,顶顶重要的,便是癞头和尚给的这包药引子。

脂砚斋说他知道这包药引子的来历,“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批语中出现了好几个重要词汇,“放春山、灌愁海、太虚幻境空灵殿”等等。

这几个地方,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曾出现过,乃是全书首席大佬警幻仙姑所居之处。

如果要评选红楼最重要的章回有哪些,毫无疑问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定会榜上有名,金陵十二钗判词判曲皆出于此,端是无比重要。

这包药引子正是癞头和尚自太虚幻境中带来的仙药。所以,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冷香丸”是不可能出现在商场专柜里的。

言归正传,既然药引子来自太虚幻境,那么我们就得看看第五回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五回原文摘录,这一段极重要,请大家定要细读:

......(贾宝玉先看了各钗判词,接着随警幻进入仙宫房间)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甲戌侧批:好香!】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宝玉称赏不迭。

警幻房内,有三件奇珍。

一曰群芳髓,乃是一种焚香,是山川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脂批特评一词:好香!

二曰千红一窟,是为茶水,乃是“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冷香丸原料中,正是需要搜集四令节气中“雨、露、霜、雪”等水物,与此茶制法如出一辙。脂批之意,“千红一哭”!

三曰万艳同杯,乃是酒水,是以“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冷香丸的另一主料,却正是四季鲜花的花蕊,与“万艳同杯”中的“百花之蕊”为同一物事,脂批另又有点评“万艳同悲”!

看到此处,想必诸位已是知晓,冷香丸的两味主料,正是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

而原文中癞头和尚“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此异香扑鼻的药引,正是那产自太虚幻境,脂批点出“好香”的群芳髓。

“群芳髓”此名,看之像是在说百花之精,只是为何作者要把此物名称,写得这么惊悚和残酷呢?

因为,此名乃是作者有意为之。

那么,“群芳髓”,它究竟是个什么物事呢?如此命名,作者是想表达出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何“群芳髓”竟是这等奇香扑鼻呢?

这几个问题,红楼作者其实是给出了答案的,而且,答案就在原文之中.....

如果害怕,作者君建议您到此打住,不看下文,速速离开。

......

......

......

......

......

......

好吧,看来您是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继续。

自从第五回出现“群芳髓”后,后文就再未提过这个名字。

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才给我们揭开了真正的答案。

这一回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宝玉为林四娘所作姽婳词为: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关于《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的解读,之前我的专栏中已有专文解析,评论中很多读者说看得双目含泪,作者君也不知说什么好,此处也就不再赘述了。

宝玉此词中,明确点明了一句“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骨髓香”的典故,又出自江阴抗清后,一无名女子于江阴城墙上所题,极为著名的一首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以上诗中之香,是“群芳髓”中的“异香”,“群芳髓”又是“冷香丸”之药引,所以,“冷香丸”中的香味是何香?大约也不用我明言了。

再看“冷香丸”中两味主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再加上“群芳髓”作为药引,这“冷香丸”所需之原料,正是天下万民之骨髓和泪水,它所影射的,是改朝换代之际,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明清战争。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前,秦可卿先是带他去上房内间就寝。

第五回原文摘录:......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燃藜图》,“燃藜”者,通“燃黎”也,作者乃是影射黎民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宝玉“心中便有些不快”,脂批也批注:“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呃,这里要说道一下,启功先生考证这图有典故,是讲神仙劝读的故事,典故出自“刘向别传”。

我倒是好好去查了查这个“刘向别传”,发现这本书现今并不存在,也不知启功先生是从哪里找到这个“典故”的。没其他意思,只是阐述事实。

但在《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六.妖异部二》,《王子年拾遗记》中,却对刘向燃藜此事有详细记述。

史料摘录:......刘向校书天禄,专精不倦,假寝弥时。有人植青藜之杖,时夜已暗,乃吹其杖端,炯然火出。因以照向,则户内如灯烛也。向与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如目见焉。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刘向这番燃藜对话本意,“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乃是指帝王兴亡、改朝换代之事。《五行洪范》,即“洪范九畴”,是为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

所谓燃藜神仙劝人读书的解释,实为臆断。

再有第七回原文摘录:......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甲戌侧批:“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

第一条脂批中的黄柏,是味中药,苦味与黄连有一拼,用它煎汤,人喝了怕是要苦出泪来,而偏偏服用冷香丸,却得用此黄柏汤。

此苦味,正是“冷香丸”指代的战争,给黎民百姓造成的无尽痛苦。

脂砚斋还特意提醒“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有同者”,意思是悲苦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十二钗,而是天下皆同,意指万民百姓。

第二条脂批也很有深意,特意讲了一个词“梨香”,指宝钗所住之地“梨香院”,“梨香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以后空了也可为大家解读一番。此处只是告诉大家,“梨香”乃是“背井离乡”中的“离乡”。

此处亦是影射“冷香丸”所代表的战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宝姐姐在红楼一书中,在某些特定情节里,确有影射清廷之意。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服用一丸用群芳髓、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制成的“冷香丸”,是在影射清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动战争,并给大明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但是,正如我前文所讲的“情”“事”双线解析法,薛宝钗的人物角色,主要还是写“情”,红楼开篇就讲了“大旨谈情”。

只有在作者需要用她来“喻事”时,才会用某种情节或道具,来影射作者所要表达的重大事件或观点。

因此,宝钗身上的“写情”与“喻事”,一定要分开来看,否则只会让人越看越糊涂。

“情”与“事”在宝钗身上的交替闪现,给宝钗的人物身份一种割裂感。这正是我前文所讲到的,初稿作者作书本意是纪念过往并悼明为主,而改稿的创作团队却是借红楼表达自身观点为主,免不了在原有人物身上,使用影射、比托等手法。而这,也正是红楼的复杂之处,也是千万人读红楼,却有千万种理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罢,“冷香丸”的解析,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我想现在商场专柜就算有白送“冷香丸”试用装的,也不大会有人想要了吧。玩笑话。

那么,再见!

祝大家双节愉快!

最后,红楼的完整解读,在下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00: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贽
播报
编辑
讨论26
上传视频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展开9个同名词条
秒懂TA
一口气看懂李贽,明代“离经叛道”第一人,12岁便讽刺圣人孔子
03:11
主要经历
有名的“异端和尚”,大明第一“狂人”李贽,做事有多惊世骇俗?
02:10
人物关系
同属明朝思想相近,名气却相差甚大,李贽和王阳明有什么关系?
02:44
死亡真相
二十六岁中举,七十六岁狱中自刎,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犯了什么罪?
02:26
死亡真相
二十六岁中举,七十六岁狱中自刎,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犯了什么罪?
02:26
人物评价
写文章怼孔子,抨击程朱理学,李贽的思想和学说有多另类?
02:04
查看全部
收藏
2218
231
李贽(1527年~1602年),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福建泉州府(福建省泉州市)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66]
李贽幼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其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后被诬下狱,自刎于狱中,享年七十六岁。 [67-68]
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这一倾向亦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69-70]
人物关系

汪可受
学生
汪可受(1559年—1620年),一名汪静峰,字以虚,号静峰,晚号三槃居士。湖北黄梅独山汪革人。1580年(明万历八年)进士,初任浙江金华令,旋升礼部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江西吉安知府,山西提学副使,江西右参政,山东霸州兵备道,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尹,大同巡抚,兵部侍郎等职。总督蓟、辽宁、保定等处。汪可受在任四十年以守操自律称闻。1592年(万历二十年)知吉安时,修白鹭州书院;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任陕西布政使时,于宝庆寺高“联镳会讲”,诣会听讲者众,改寺东“小悉园”为关中书院;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祭拜恩师李贽,树立《卓吾老子碑》。并作墓碑记。后人为纪念汪可受于挪步园内建有可受祠。
别    名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字宏甫
号卓吾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一说回族) [3]
出生地福建泉州府
出生日期1527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1602年5月7日
主要成就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
主要作品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
本    名李贽
职    业史学家、文学家、心学家
信    仰心学为主与真心、童心
分支学派心学派分支泰州学派
目录
1生平经历
2个人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3人物影响
▪思想影响
▪海外影响
4主要作品
5出版图书
6人物评价
▪总评
▪自我评价
▪历代评价
7家族成员
8人物争议
▪家庭出身
▪民族属性
9史书记载
10轶事典故
▪另类讲学
▪借宿好友
▪自杀
▪其他典故
11后世纪念
▪人物墓葬
▪人物故居
▪研究会
12艺术形象
生平经历
播报
编辑
李贽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7] [75]
李贽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 [8]。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家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9]
万历十二年(1584年),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 [5]。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9]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为芝佛院的常住客户和职业作家。书写到高兴处,索性剃发留须,故意摆出一副“异端”面目,俨然是个搞学术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工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历史学家焦竑替他主持新书发布会;文坛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李贽一开坛讲学,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一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道的学术明星。 [8]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9]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次年春天到南京,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9]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 [9]
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他坦然说道:“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10]后来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三月十五日,李贽留下一偈:“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以剃发为名,夺下理发师的剃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享年七十六岁。 [11]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 [9]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李贽的学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苏侍御捐银钱为其树碑。据说“卓吾血流二日以殁,惨闻晋江,士庶甚闵,于晋江西仑作温陵先师庙,颇奉香火,后毁于兵燹。”
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李贽又被当作尊法反儒的英雄,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划归“法家”。
个人思想
播报
编辑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12]
政治
抨击程朱理学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 [13]
李贽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抨击,对儒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 [14]。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15]
在《焚书·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是一种大胆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 [16]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一定要去学孔子。 [17]这就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了。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一种丑态了。 [18]
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19]。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 [20]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21],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 [21]。还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 [22]。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22]。
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23]。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24]。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
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20]
民本思想
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20]
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的暴行,李贽更加以无情揭露。他借汉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话传说,指斥当权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 [25]在《焚书》中,他还借评点《水浒》,发泄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 [26]
李贽将拯黎民于水火,探求一条益国利民的道路,把目光投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希望“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使“大力大贤”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 [27]
经济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 [13]
他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董仲舒“正其义”、“明其道”的宣传,也是以功利为目的的。从功利的观点出发,李贽主张富国强兵。他批评理学家“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闻,反以说及理财为浊”的行为。他指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 [28]。针对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现象,他强调武事重要,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20] [29]。他提倡耕战,认为“务农讲武,不可偏废” [30],说“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 [31]。针对正统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14]。
文化
文学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6]
认识论
李贽哲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理本论到心本论的转化的过程。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程朱理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李贽还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32],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论,这是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李贽信奉王阳明的心学,所以,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点物相” [33],没有“理”,没有物,世上一切物质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什么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我”的心。它们是主宰一切,产生诸相的本源,可称作“清净本源”,万事万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显现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关系。这种观点,与陆王学派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是一脉相承的。
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心学之上的先验论,主“生知”说。《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皆可以为圣” [22]。李贽以“生知”说反对神化孔子,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否定认识正确与否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对“圣人生知”说,其认识论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 [13]
历史观
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26]
社会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 [34]。他认为要获得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其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他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为了打破孔孟之道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
提倡人类平等
李贽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35]
提倡婚姻自由
李贽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尊重妇女
李贽反对歧视妇女,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36]
宗教态度
李贽自序中说自己“幼年不信道和仙释,老年信真佛。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里,李贽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关于落发为僧,在《与曾继泉》一文中,李贽写道:“其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
李贽视念佛往生西方是真实的,十分推崇净土,他在觎音问中说:“念佛者,念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国土,专一接引念佛众生。”又说道:”人人能念佛,人人得往西方。”可见,李贽以往生为归,并不排斥他力作用。《豫约》中认为:”夫念佛者,欲见西方弥陀也。见阿弥陀佛了,即是生西方了,无别有西方生也。见性者,见自性阿弥陀佛也,见自性弥陀了,即是成佛了,亦无别有佛可成也”。 [37]
人物影响
播报
编辑
思想影响
李贽是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批判与反思,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集中体现。 [71]
他反对理学,其著作虽经朝廷几次明令销毁,却依然得以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种富于自由精神的思想和新兴气锐的言论,不仅使他成为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对于晚清思想解放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他所倡导的反独断、反迷信的怀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也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72]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先驱——吉田松阴承认,其生死观颇得力于李贽思想的启发,在日本民主革命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有不少学者从事李贽思想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 [73]
海外影响
与李贽生活在差不多同时代的许筠(1569-1618),是朝鲜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多次接待明朝使臣,又数度以使臣的身份出使明朝,期间购买许多书籍包括李贽的著作带回朝鲜半岛,许筠思想受到李贽的影响,两人的文学观念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许筠还被朝鲜学者称为“朝鲜的李贽”。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的汉学家和兵学家吉田松阴(1829-1858),曾熟读李贽的《焚书》和(藏书》,在思想上曾受到李贽的影响。 [74]在日本民主革命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73]因此有学者认为李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日本近代社会的转型。 [74]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门人汪本钶说:“(卓吾)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渐至今日,坊间一切戏剧淫谑刻本批点,动曰卓吾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09: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洪先(罗念庵)《醒世诗》22首
凤凰山居士 2020-04-22   |  1474阅读  |  2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来自: 公司总裁 > 《古文精华/启蒙读物》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罗洪先与《醒世歌》罗洪先与《醒世歌》左春房赞善。被罢归后,终日著书讲学。卒后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微服访黄门祝咏于衡阳,携门人王托等游南岳,登祝融峰,游青玉坛,宿上封寺,交友高台寺。现存高台寺的状元松,志载为他与名僧楚石共植,至今传为佳话。于方广寺逗留七日,瞻仰二贤寺,缅怀朱张。在南岳写诗二十来首,文数篇。
       罗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嘉靖五年(1526),罗洪先参加乡试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会试,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
      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阳明心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至地理、水利、边塞、战阵、攻守,无不精心探究。
       罗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和地图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尤以地图学贡献卓著。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罗洪先史籍记载
《明史.儒林二》记载:
罗洪先 ,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馀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壻成大名。」 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於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 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後,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羣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馀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鍊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後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 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 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諡文庄。
《醒世诗》22首

(一)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二)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

人心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古古今今多变革,贫贫富富有循环。

将将就就时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三)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

随高随低随时过,或长或短莫埋怨。

家富家贫休叹息,自有自无总由天。

平生衣食随缘过,才得清闲便是仙。

(四)

世事茫茫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竹蓠茅舍风光好,不羡他人住高楼。

与世无争常知足,心地清凉无忧愁。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五)

花红世界多烦愁,惹得少年白了头。

穷怕人有美笑丑,看破人情泪欲流。

功名富贵虚幻影,忙忙碌碌走九州。

行尽世间天下路,唯有修行是真由。

(六)

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言语休开口,不干已事少当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鸥。

看破世情天理处,人间何用苦营谋。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七)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尽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哪得几千年。

世间最重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八)

衣食无亏便好修,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难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

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雁含愁。

林泉幽静多清乐,何必荣封万户侯。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九)

独对青山举一觞,醒来歌舞醉来狂。

黄金不是千年业,红叶能消两鬓霜。

身后铭碑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

得些生意随时过,光景无多易散场。

(十)

为人不可不回头,名利英雄有日休。

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荣辱一分忧。

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

开口对人闲借问,为谁辛苦为谁愁。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十一)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在困途。

锦上添花自古有,雪中送炭至今无。

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一壶。

堪叹眼前亲族友,谁人肯济急时无。

(十二)

得失万事总由天,机关用尽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扑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安贫守分随缘过,便是逍遥自在仙。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十三)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流。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时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十四)

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僧家说也麽。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

锦衣玉食风中烛,象简金鱼水上波。

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十五)

贪名逐利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六道轮回易循环。

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

(十六)

新命传选墨未干,栉风沐雨上长安。

低头懒进三公府,跣足羞登万善坛。

闻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报恩难。

何不及早回头看,松柏青青耐岁寒。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十七)

身在公门好积功,莫施巧计害贫穷。

炉中有火休添碳,雪里生寒莫助风。

船到江心牢把舵,箭按弦上慢开弓。

当权若不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

(十八)

世事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

盖间茅屋遮身体,开个柴门对水流。

得隙闲眠真可乐,吃些淡饭自忘忧。

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回头。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十九)

刀笔相从数十年,是是非非万万千。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脱下紫袍归山去,草鞋竹杖兴悠然。

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二十)

无忧无虑更无愁,何必斤斤计小酬。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知足胜服长生药,克已乐为孺子牛。

万勿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到白头。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二十一)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计谋。

三餐饭饱常知足,一帆得风便可收。

事生生事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二十二)

寿夭富贵与贫穷,全不由人由天公。

前世积修今世受,莫说时乖命运通。

昨日花开满江红,今日花落一场空。

花落鸟啼春分尽,方知尚在艳阳中。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罗念庵《醒世诗》鉴赏!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51 , Processed in 1.0869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