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警幻仙姑&四仙姑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姑娘竟有四种意思,但真正的“姑娘”却只有一个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的丫头尽管分一二三等,实际分红则不同。

跟着伺候主人的丫头自然体面,那些分配各处干活儿的丫头便逊色一筹。

但丫头就是丫头,哪怕一等如鸳鸯和袭人,论体面和权力,也不如管家执事大丫头。这是贾府丫头们的阶层分列。


具体到了每个人,按照贾府的规矩,也都被称一声“姑娘”,比如鸳鸯姑娘,袭人姑娘和晴雯姑娘等。

“姑娘”也是贾府的尊称,不但丫头们使用,小姐们更被称呼姑娘。比如三姑娘、林姑娘,宝姑娘等。

但你知道同样称“姑娘”,实际意义却并不相同么?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府的“姑娘”,分了好几种意义,可不只是年轻女孩的昵称。


一,姑妈

“姑娘”就是姑妈的俗称,一般来说称姑妈,比如王熙凤第一次出场,说到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时,就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但等到了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时,贾珍一见凤姐杀来,很没义气的将儿子贾蓉推出去挡灾,嘴里就说的是“好生伺候你姑娘,吩咐他们杀牲口备饭。”

另外,晴雯撵走了坠儿后,坠儿娘进来表达不满,提到的“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好,你们教导他,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这里的姑娘也是“姑姑”的意思,坠儿比晴雯她们小一辈。

还有“柳叶渚边嗔莺诧燕”,春燕提起大观园柳叶渚边的花草都归她“姑娘”管……等等。

“姑娘”就是姑妈、姑母的意思。


二,小姐

第二种“姑娘”的意思自然就是小姐们的尊称。

贾府三春称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

表小姐林黛玉是林姑娘,薛宝钗是宝姑娘。

王熙凤称凤姑娘……

这些“姑娘”都是小姐的尊称。代表的是“某某家的小姐”的意思。

贾探春的三姑娘,指荣国府的三小姐。

林黛玉的林姑娘,指林如海家大小姐。

薛宝钗的宝姑娘,是薛家长房大小姐的昵称。

这个“姑娘”就是形容尚未出阁的小姐们。一旦出了阁嫁了人,往往称“姑奶奶”更合适。只有自家人,才会昵称姑娘。

而“姑娘”也是对外的“官称”,那时候女孩子大多没名字,“某某家几姑娘”便成了代称。倒不是直称小姐的。

小姐只在相对生疏客气时使用,比如问夫人小姐好。

而自家人对外提到则不能用小姐,便客气称“太太、姑娘·们”如何如何……


三,女孩的称呼

由于“姑娘”代表姑母以及小姐的尊称,便被下放,用于民间对年轻未婚女孩的称呼。

这就像“太太”,之前必须得是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尊称,后来便成了妻子的“称呼”,放弃了“拙荆”“贱内”这等略贬低的谦称。

贾府的丫头们每个人都可以被同为仆人的奴才们称之为“姑娘”。但实际她们谁也不是“姑娘”,只是一个尊称。有点类似如今人人称“美女”差不度。属于是一种客气,而不是代表了身份和地位。

就像茗烟称呼小红娘,“好姑娘,你进去带个信儿,就说廊上的二爷来了。”

小红姑娘,肯定不是什么地位,也只是客气尊重的说法。

但林之孝家的教训贾宝玉称呼说袭人等时,说:“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

这个“大姑娘”虽说还是客气称呼,却有前缀,是指老太太和太太们身边伺候的丫头(姑娘)们。

实际上,袭人这些丫头们的“姑娘”都是假“姑娘”,真正的“姑娘”是与“姨娘”对应的“职称”。严格来说贾府真正出场能被称“姑娘”的就只有平儿。


四,通房丫头

贾府的丫头真正被赋予“姑娘”称呼的,只有平儿。

平儿姑娘与袭人姑娘迥然不同。

袭人的姑娘是尊称,客气话。

平儿的姑娘则是职称,代表身份地位,皆因平儿是通房大丫头。

姑娘,是通房丫头的称呼,对应着姨娘的侍妾称呼。

姑娘和姨娘都是指男主人的贱妾。

“姨娘”得到父母尤其是正妻认可,给予家庭正式身份,成为分房的侍妾。

“姑娘”得到正妻认可却没有分房,依旧与男主人的房间相通,只有妾的实际却没有给予妾的名分,还是通房丫头。

所以,在称呼上,侍妾代表晋升为“妻”一方的人,要称姨娘。通房没能获得“妻”一方的身份,还是丈夫家里人,只能称姑娘。

姨娘与姑娘的表达,代表古人纳妾,妻子占据主导的现实。


侍妾地位获得认可,并正式承认有保障。

通房地位只是口头承诺,没有给予妾的保障。

姨娘是半个主子,姑娘只是丫头。

但即便如此通房丫头的地位还是远高于普通丫头。

(第三十一回)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的脸紫涨起来,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袭人被晴雯讽刺连“姑娘还没挣上去呢”,就是说她连通房丫头也不是,却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不合规矩不要脸,袭人哑口无言。

所以,“姑娘”的称呼有四种,每种都不同,可不能用错。尤其那些丫头们,看似都叫姑娘,不但与小姐的姑娘天差地别,就是与平儿的姑娘,那也是不一样的。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1 10:2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赏读
云天漫步
2018-01-23 16:27

【原文】
浪淘沙令[1] 五代 李煜
帘外雨潺潺[2],春意阑珊[3] ,罗衾不耐五更寒[4]。梦里不知身是客[5],一晌贪欢[6]。
独自莫凭栏[7],无限江山[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甄士隐&甄应嘉!}】。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简要注释】
[1]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2]潺潺:形容雨声。[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7]凭栏:靠着栏杆。[8]江山:指南唐河山。
【诵读目标】
通过边读边想象、情境诵读等方法品味诗人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注意韵脚,语速疾缓有致,总体偏缓。

【文选简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词的下片,起曰:“独自莫凭栏”。“独自”,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真实而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说:“《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今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李后主盖用此语耳。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由此可见,“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这又正是它千百年来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4: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梦歌
[ 清 ] 曹雪芹
原文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4: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作者】杜甫 【朝代】唐拼音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标签: 写景抒情动植物寓人桃花
译文 注释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赏析
这组绝句写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有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古诗文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4: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事
曾棨曾棨〔明代〕

片片飞花逐水流,伤春何处最多愁。
红妆独倚阑干立,望尽征帆不下楼。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c1c76b4a14b.aspx
曾棨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07: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请问哪位能指点一下这句话的涵义?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1个回答#合辑# 面试问优缺点怎么回答最加分?
LOVE生活
推荐于2019-11-08 · 时尚优质答主
关注
"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涵义是:

一、通俗解释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二、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扩展资料:

《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文章中引用如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大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

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如是观 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232    评论(2) 分享 举报收起

京东
广告2024-08-12
梦幻 手机-京东手机热销榜TOP,为您精选热门机型,性能强大,操作流畅!探索科技魅力,让您的生活更智能,更便捷!
www.jd.com
阿戚爱生活
推荐于2019-10-11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关注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出自《金刚经》。

一切的观法中,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我,再加个“涅盘寂静”,就叫四法印。什么叫法印?像个印章那样。佛法的印章,苦、无常、无我,就是三个原则。



扩展资料: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

‘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是心的显现。量子学已发现粒子不是物质而是波动的现象——但是科学不知道是心念的波动形成的现象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6    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earth北慕南城
2019-12-23 · TA获得超过938个赞
关注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出自《金刚经》。一切的观法中,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我,再加个“涅盘寂静”,就叫四法印。什么叫法印?像个印章那样。佛法的印章,苦、无常、无我,就是三个原则。扩展资料: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8    评论 分享 举报
百度网友62ea901
推荐于2018-04-04 · TA获得超过1762个赞
关注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节选自《金刚经》
注意:是“一切有为法”,而不是“一切皆为法。”"!!!
涵义:世间一切的法道,都如梦幻泡影一般一触即破,不可捉摸。又如晨;露闪电一般转瞬即逝,应该以此看待众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155    评论(9) 分享 举报
盛世莲因
2006-06-24 · TA获得超过308个赞
关注
是在阐述佛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缘生性空.
世间万法,都如梦幻泡影一般一触即破,又如晨露闪电一般转瞬即逝,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一切只是因缘既会而已,缘尽既散.应该以此看待世界万事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7: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1.2
钟家台 2019-01-16   |  205阅读  |  2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此处的脂批可谓是细致之极:

  ”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正是明告读者”风月宝鉴"其实就是本书一开头强调的书的别名,风月宝鉴就是本书《红楼梦》就是《石头记》!怪不得贾代儒要毁镜子不是用摔也不是靠砸,而是架起火来烧!原因很简单:因为名为镜子的”风月宝鉴“不是真镜子,而是“以史为镜”的被比做镜子的真史书!

  “两面皆可照人”的宝镜----风月鉴就是“表里皆有喻”的悼明讽清的本书《红楼梦》!毁书自然是要焚才能毁得彻底,所以必须要架火来烧!


  为何朱慈炤反复强调“风月宝鉴”只能看反面?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

  清风明月,“风月宝鉴”寓意就是《红楼梦》是鉴别明亡清兴真历史的红宝书,是还原被东林党颠倒了的真正明亡史的真史书!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脂批更是明点出被东林党贾代儒骂作“妖镜”的“风月宝鉴”就是“此书”《红楼梦》!

  【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脂砚斋强调凡是看《红楼梦》的人都必须要细心体贴的深入去看内里文章,这样的人才能看《红楼梦》,若是只会看表面的风月,却看不懂《红楼梦》的内里的真正文章,《红楼梦》当哭矣!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这句说的是:《红楼梦》明面上也就是风月宝鉴的正面是仿造东林党的伪史写的,故而千万不要被表面文章所迷惑。

  ”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说的是:风月宝鉴的背面文章也就是《红楼梦》的内里文章才是真实的历史血泪,一定要透过表象细细琢磨书中的内里真历史!

  想看懂明亡史?那就请先看懂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对黛玉、晴雯的明贬暗褒,对宝钗、袭人的明褒暗贬。

  记住朱慈炤的血泪忠告:看明亡史就要像看《红楼梦》一样,一定要反着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千万不要相信东林党写的明亡清兴史,如果相信了满清官修的东林党版的明史,以假为真,那想要以史为鉴的读书人就永远无法了解真相!

  跛足道人的神镜“风月宝鉴”的惊世真相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开篇就写道【《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

  脂砚斋怕读者无法意会书中各个借喻的深意,故而在开篇重点提醒:《红楼梦》有多个化名!这多个命名无非是朱慈炤使用的多种借喻罢了,是为了将《红楼梦》化入自身书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写作手法。。


  ----《红楼梦》是为了强调“昨夜朱楼梦”的“朱”,是为了暗示警幻仙姑的开口拿“春”字的“春梦随云散”的“春”其实就是”红楼“朱明;

  ----《风月宝鉴》是为了明示读者第十二回里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其实就是《红楼梦》这本书;

  ----《石头记》是为了强调唯一仅剩的补天之石的特殊身份,暗示小说的自传性质;

  ----《金陵十二钗》是为了暗示读者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来的奇杯“十环一百二十节的大海”,其实就是名为《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梦》。详情请看我前面的《妙玉出的绝世难题》那篇解密。

  看第十二回描写:“跛足道人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庚辰双行夹批:毕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7: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1.3
钟家台 2019-01-16   |  159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1.3

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

  此处的脂批可谓是细致之极:

  ”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正是明告读者”风月宝鉴"其实就是本书一开头强调的书的别名,风月宝鉴就是本书《红楼梦》就是《石头记》!怪不得贾代儒要毁镜子不是用摔也不是靠砸,而是架起火来烧!原因很简单:因为名为镜子的”风月宝鉴“不是真镜子,而是“以史为镜”的被比做镜子的真史书!

  “两面皆可照人”的宝镜----风月鉴就是“表里皆有喻”的悼明讽清的本书《红楼梦》!毁书自然是要焚才能毁得彻底,所以必须要架火来烧!


  为何朱慈炤反复强调“风月宝鉴”只能看反面?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

  清风明月,“风月宝鉴”寓意就是《红楼梦》是鉴别明亡清兴真历史的红宝书,是还原被东林党颠倒了的真正明亡史的真史书!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脂批更是明点出被东林党贾代儒骂作“妖镜”的“风月宝鉴”就是“此书”《红楼梦》!

  【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脂砚斋强调凡是看《红楼梦》的人都必须要细心体贴的深入去看内里文章,这样的人才能看《红楼梦》,若是只会看表面的风月,却看不懂《红楼梦》的内里的真正文章,《红楼梦》当哭矣!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这句说的是:《红楼梦》明面上也就是风月宝鉴的正面是仿造东林党的伪史写的,故而千万不要被表面文章所迷惑。

  ”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说的是:风月宝鉴的背面文章也就是《红楼梦》的内里文章才是真实的历史血泪,一定要透过表象细细琢磨书中的内里真历史!

  想看懂明亡史?那就请先看懂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对黛玉、晴雯的明贬暗褒,对宝钗、袭人的明褒暗贬。

  记住朱慈炤的血泪忠告:看明亡史就要像看《红楼梦》一样,一定要反着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千万不要相信东林党写的明亡清兴史,如果相信了满清官修的东林党版的明史,以假为真,那想要以史为鉴的读书人就永远无法了解真相!

  接下来看揉碎桃花、拔剑殉情的尤三姐。

  尤氏是尤大通叛徒“犹大”,这尤氏的姐妹自然也是叛臣了。但尤氏同尤老娘三个又是有区别,尤大是兵败被俘后才降清的,而尤老娘三个却是主动投降后金满清的,故而朱慈炤将尤氏与她三人区分开。

  尤三姐最后自刎殉情,专情得斩钉截铁,可是在此之前,尤三姐却是个放浪不堪的淫奔女。请看书中描写。

  第六十四回里明写道:“(贾琏)况知(尤二姐、尤三姐)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尤”又谐音“麀”,“麀”即牡鹿。“聚麀”指父子两代的乱伦行为。后金原先本是归顺朱明的藩属,后金的创建者努尔哈赤是明朝将领李成梁的养子,因此朱慈炤拿“聚麀”来借指朱明叛徒先侍朱明父后侍满清子的无耻行径。

  第六十五回的回目就叫做《淫奔女改行自择夫》,第六十九回里尤三姐自陈:“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都是明写了尤三姐是一个“使人家丧伦败行的万人不及的淫奔女”,这“淫奔女”已经道出了尤三姐的主动投靠新主子的贰臣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7: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1.1
钟家台 2019-01-16   |  150阅读  |  1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十一回《见凤姐贾瑞起淫心》里,朱慈炤写了一个明确的日子“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样的特殊日子几百年难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没有任何一年的十一月三十日是冬至日。

  可这几百年难遇的日子崇祯居然碰上了两回!崇祯四年和崇祯十五年都是!而崇祯十五年的冬至正是朱慈炤唯一亲身经历过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贾瑞贾天祥,即假文天祥洪承畴就是在“十一月三十日恰是冬至”的崇祯十五年的松杏之战后投降满清的!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一份诏书中,命国史馆编纂《明季贰臣传》。洪承畴等出于“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今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刑生,腼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之理由被列入《明季贰臣传》中。由于功劳巨大,洪承畴被荣幸地列入贰臣的甲等,从此定性。

  尤氏就是尤大,真是匪夷所思啊,这尤二姐,尤三姐都是贾琏包的二奶三奶了,《红楼梦》也是时尚又超前了。

  朱三太子和桃花扇段落写得精彩。对黛玉和宝钗的影射不认同。

    跛足道人的神镜“风月宝鉴”的惊世真相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开篇就写道【《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

  脂砚斋怕读者无法意会书中各个借喻的深意,故而在开篇重点提醒:《红楼梦》有多个化名!这多个命名无非是朱慈炤使用的多种借喻罢了,是为了将《红楼梦》化入自身书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写作手法。。


  ----《红楼梦》是为了强调“昨夜朱楼梦”的“朱”,是为了暗示警幻仙姑的开口拿“春”字的“春梦随云散”的“春”其实就是”红楼“朱明;

  ----《风月宝鉴》是为了明示读者第十二回里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其实就是《红楼梦》这本书;

  ----《石头记》是为了强调唯一仅剩的补天之石的特殊身份,暗示小说的自传性质;

  ----《金陵十二钗》是为了暗示读者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出来的奇杯“十环一百二十节的大海”,其实就是名为《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梦》。详情请看我前面的《妙玉出的绝世难题》那篇解密。

  看第十二回描写:“跛足道人说毕,从褡裢中【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褡裢犹是士隐所抢背者乎?】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双行夹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庚辰眉批:与“红楼梦”呼应。】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有济世保生之功。【庚辰双行夹批:毕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庚辰双行夹批:所谓无能纨绔是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三:秦可卿引梦,警幻仙姑揭示三重境界
长安昭阳王
2024-05-25 12:33
陕西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宝玉入梦遇警幻仙姑,警幻仙姑是接引神仙,掌管风月债和男女情。警幻仙姑邀请宝玉游览太虚幻境,强调幻境、假境与真境之分。真境隐在假境背后,需读者揭开表面故事,识别真意。文章探讨《红楼梦》中的真事隐与假语存,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4】
(接上文,秦可卿引梦)

12.2 入梦
宝玉入梦后,作为引梦人的秦可卿并未消失:“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遇到警幻仙姑。

警幻仙姑出场,作者不惜笔墨,特意作了一篇长赋,一页还多,明显能看到《离骚》、《洛神赋》的痕迹。比如:云髻、唇齿、纤腰、珠翠,以及秋菊、春松,回风舞雪,龙游曲沼,非常明显。

《离骚》是辞赋之宗,并不出奇。为什么借用《洛神赋》呢?

除了赞警幻仙子,还因为“秦氏在前”,是秦可卿引宝玉来此,《洛神赋》的“洛”,还是暗指秦可卿反面是朱常洛的线索,同前文。

最后几句: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也问读者:此是何人?来自何方?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比西子、王嫱,也是黛玉一类人物。后面警幻仙姑也说了,本是接“绛珠”的,因受宁荣二公之托,接了宝玉。《红楼梦》中黛玉比西子、王嫱王明君,如“病如西子胜三分”,“莫怨东风当自嗟”。

此赋末尾的“奇矣哉!”明显源自《离骚》末尾的“已矣哉!”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国内没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都!

所以,“生于孰地?来自何方?”是问读者,是个射覆,作者用人尽皆知的《离骚》,强调故国、故都!而且强调:国无人莫我知。是红楼作者向读者发的感慨:“无人知我”!

我对本文读者,也是一样,古今同慨:我尽管写,却无人知!

“信矣乎!”明显源自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周之衰,孔子鸣!周末,庄子鸣!楚亡,屈原鸣!

——明亡,我鸣! (我:当然指红楼作者)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论语》中的话。

木铎:是铜质的大铃铛,以木为舌。

《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所以把孔子比喻为“木铎”,为天下“鸣”。

红楼作者在明亡后,以《红楼梦》为“木铎”,也为天下“鸣”。

瑶池:昆仑天池,西王母所居之处。

紫府:紫府洞天,“紫府东华帝君”,即东王公所居的洞府。

东王公、西王母是道教神话传说中接引得道成仙者的神,西王母掌管所有女子成仙者,东王公掌管所有男子成仙者。学道之人升天时,先拜东王公、西王母,才入三清拜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最后才面见天帝。

所以女子成仙者由瑶池的西王母接引,男子成仙者由紫府的东王公接引。

写警幻仙姑“瑶池不二,紫府无双”,说明:

一、警幻仙姑是接引神仙。

二、警幻仙姑既接引男子,也接引女子。所以黛玉、宝玉都接。

三、在《红楼梦》中,作者为警幻仙姑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幻境,太虚幻境。不同于佛道神话中东王公、西王母、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天庭,也不同于西天佛祖的圣地,而是专为红楼人物创造的仙境,太虚幻境。如同第一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说,红楼人物是在警幻仙子案前挂号,完后要往太虚幻境销号。

虽然警幻仙子接引不分男女,但僧道的“超度”明显还分男女,道度男,僧度女。比如甄士隐、柳湘莲都是渺渺真人超度,而香菱、黛玉都是由癞头和尚说疯话。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从表面上回答了上句的孰地、何方,说警幻仙子来自瑶池、紫府之类的仙境,是西王母、东王公一样的接引神仙,接引黛玉等人到太虚幻境,得道成仙。而反面真正的回答,是用《离骚》典故的故国、故都!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问读者这是何人,表面的回答如上,是接引神仙。反面真正的回答,如前所解,是和黛玉“绛珠”(血泪)同类的人物。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居于恨、愁之中,处于天、海、山、洞的神仙洞府、蓬莱仙境,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司掌人世间的风月债、男女情。

警幻仙姑说离太虚幻境不远,邀宝玉一游。宝玉这才“忘了秦氏在何处”,所以秦氏引梦,警幻接引。


警幻仙姑、太虚幻境
宝玉随了警幻仙姑,至“太虚幻境”,两边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个“太虚幻境”的石牌,和“真假有无”的对联重复出现了,重复表示强调!上次出现,是第一回,甄士隐看到“通灵宝玉”时,到了“太虚幻境”的大石牌坊,看到此牌此联,一声霹雳,猛然惊醒。“甄士隐”者,“真事隐”也!看到“太虚幻境”,和“真假有无”,想到“宝玉”、“真事隐”,能警醒读者。而且,带读者到此之人名什么?“警幻”。这些信息,宜联系起来综合思考。

警幻:是警读者,此为幻境!

“幻境”还用警吗?石牌上的大字不就是“太虚幻境”吗?

还有两边的对联,“真假有无”。

所以《红楼梦》中有三重境界:幻境;假境;真境。

幻境:即此梦境,洞府仙境,太虚幻境。

站在太虚幻境,看下面尘世中的贾府:贾母摆宴,凤姐凑趣儿,宝玉讲“耗子偷香玉”的笑话,黛玉流泪,宝钗扑蝶,贾瑞拿着风月宝鉴在照……用“假语”,敷演出的这段故事,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贾府是“假”府,贾母、贾宝玉都是“假”人物,是“假境”。

作者在开卷便明确写了:“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所以“真事隐去”的,才是“真境”。

很显然,“真境”隐在《石头记》一书敷演的表面故事的背后,需要读者揭开假府表面故事的“面具”,看到背后去,慧眼识“朱”,看到流泪的黛玉的真身,和扑蝶的宝钗的真身,以及其他红楼角色的真身,真境。认出假府背后的“真境”是什么,其中正在发生什么事。

假境和真境,就如同:戏台上正在演《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戏,和台下村姑七夕乞巧的现实场景。牛郎织女是假,鹊桥相会也是假,没有人能飞到天外,喜鹊也飞不到银河,这些“人”、“境”都是“假”。台下的村姑、七夕乞巧才是真实、真境。从太虚幻境往下看,很明显:戏台上是“假境”,戏台下才是“真境”。

所以我们看《红楼梦》,不能看戏入迷,只看到戏台上的“假语”、“假境”,看不到“真事隐”的“真境”。

对联中,“假”对“无”,“真”对“有”,假无真有,真有假无:

假境:“假语”的正面故事,是“假”的,是“无”,没意义。

真境:“真事隐”的反面故事,才是“真”,是“有”,才有意义,是红楼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不要再跟我讨论宝玉都爱谁,王夫人更赞同宝玉跟谁的婚事,贾府衰亡的原因有哪些。对假府里这些假人物、假故事,我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想看明白“真事隐”的反面故事,探索“真事隐”的各种可能性,这才有意义。只看《红楼梦》正面的“假”故事,没意义。

点击看上一文: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二:秦可卿房中海棠春睡图,脂批:艳极淫极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57 , Processed in 1.5468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