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红豆曲·雨打梨花深闭门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豆曲·雨打梨花深闭门【绣春囊+】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40164&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第28回酒令,“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里面女儿指谁?
maozhano2019.09.21浏览158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kytvxqkh
2019.09.22
满意答案
   
「第一节」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下该冯紫英,说道: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冯紫英+薛蟠===一片石//绣春囊两个妖精?贾环赵姨娘+薛宝钗}】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第二节」金麒麟伏白首双星

为什么要先证明冯紫英的酒令是「喜乐悲愁」?皆因这个顺序涵盖了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红楼梦》第五回「乐中悲」曲子折射史湘云一生命运,奈何除了知道她嫁了个才貌仙郎不久后家破人亡丈夫去世外,对她丈夫的线索几乎没有。甚至到三十一回史湘云来到贾家被人恭贺“大喜”了,也没有提男方是谁。



曹雪芹对此有意留下彩蛋,皆因第二十八回冯紫英的反常酒令已经揭示了谜底。可笑是后来抄书人认为别人都是「悲愁喜乐」,冯紫英为什么是「喜乐悲愁」而做了更改。到高鹗,程伟元收集抄本时,应该两种版本共存,但以「喜乐悲愁」为多,就保留了「喜乐悲愁」顺序。不想后世出版者再次将之修改。如此一来,曹雪芹隐藏的史湘云丈夫是冯紫英一节被掩盖,反倒人云亦云出来个卫若兰。

(第三十一回)「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怎么看这条批语都不能证明史湘云的丈夫是卫若兰。反倒是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和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更契合。都讲了一对神仙眷侣,丈夫早逝,妻子家破人亡先乐后悲的故事。



“金麒麟伏白首双星”正和“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匹配上,证明史湘云为冯紫英生了双胞胎,除此之外,还有蒋玉菡的酒令有一句「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也是证明。

「第三节」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第二十八回酒令最应该注意的恰是蒋玉菡的酒令。蒋玉菡是戏子,酒桌上除了妓女云儿他地位最低。不但最后一个行令,还必须借酒令致敬每一个公子哥才算礼仪。所以蒋玉菡的四句酒令分别讲了包括他在内的四个人。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影射贾宝玉离家出走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影射薛家穷了养不起夏金桂。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影射冯紫英史湘云生双胞胎。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影射他与袭人成亲婚后幸福。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表面看有洞房花烛夜夫妻和合之意。但“灯花并头”已经说出“和合”之意。“结双蕊”分明与“养了双生子”,“白首双星”意思一样,就是珠胎暗结成双胞胎之意,何况与冯紫英的酒令又都是「女儿喜」。





这些线索聚拢到一起,清楚无误的指明史湘云的丈夫是冯紫英,他们婚后生了双胞胎,正是“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最后总结下史湘云的一生。她与冯紫英结婚后,冯紫英对她极好,填补了她幼年失怙的凄苦。二人婚后生下双胞胎,不想乐极悲生,冯紫英出意外(仇都尉儿子挨打报复?)染重病在床,冯家又遭逢大难,最后史湘云带着另个幼子沦落风尘流于烟花巷,不排除做了妓女。第二十八回的妓女云儿正是对史湘云的影射。《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小名正是云儿。
《红楼梦》绣春囊事件始末 wodedoc910 2016-03-11   |  7084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风语红楼》之一千二百七十四
         风之子原创
    整个影响《红楼梦》进程的绣春囊事件,曹雪芹没怎么写,是不写之写。只是在第七十三回写傻大姐捡到了绣春囊:
    邢夫人在王夫人处坐了一回,也就往园内散散心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贾母房内的小丫头子名唤傻大姐的笑嘻嘻走来,手内拿着个花红柳绿的东西,低头一壁瞧着,一壁只管走,不防迎头撞见邢夫人,抬头看见,方才站住。邢夫人因说:“这痴丫头,又得了个什么狗不识儿这么欢喜?拿来我瞧瞧。”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只因他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贾母因喜欢他爽利便捷,又喜他出言可以发笑,便起名为“呆大姐”,常闷来便引他取笑一回,毫无避忌,因此又叫他作“痴丫头”。他纵有失礼之处,见贾母喜欢他,众人也就不去苛责。这丫头也得了这个力,若贾母不唤他时,便入园内来顽耍。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然必是两口子相打。”左右猜解不来,正要拿去与贾母看,是以笑嘻嘻的一壁看,一壁走,忽见了邢夫人如此说,便笑道:“太太真个说的巧,真个是狗不识呢。太太请瞧一瞧。”说着,便送过去。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傻大姐道:“我掏促织儿在山石上拣的。”
    这便是绣春囊的由来。这个由来里头,要注意傻大姐捡到绣春囊之所在。
    第一,园内,即大观园内。
    第二,山石背后。这一点尤其关键,这一段叙述两次提到山石处。
    好了,回溯到第七十一回,鸳鸯无意间发现司棋和潘又安私会:
    且说鸳鸯一径回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角门虚掩,犹未上闩。此时园内无人来往,只有该班的房内灯光掩映,微月半天。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睛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丛藏躲。
     鸳鸯发现司棋私情这里,和傻大姐捡到绣春囊那里,是对的上的。
     第一,都是在大观园内。
     第二,巧不巧?都是在山石处。
     这其实不巧,是曹雪芹故意这么写的。这样就对上了。这绣春囊,就是潘又安和司棋相会,带了来给司棋把玩,挑逗司棋春情之物。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误认为绣春囊是王熙凤和贾琏之物,凤姐是这样分辨的:
     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此其一。
      这就更加证明了绣春囊是潘又安私会司棋,从外面带进大观园的。
      如是,这绣春囊到底是谁的这桩公案已然水落石出,那是潘又安带来给司棋的,相会之际,误撞见鸳鸯,从山石处往树丛里躲避时遗失的。及至被鸳鸯逮个正着,司棋只顾得求情,潘又安磕头之后,只想着赶快跑,穿花度柳一般出了大观园,那里还顾及这小小的绣春囊。
      但是,事情尚未完结。潘又安何以在大观园如此便捷?如此熟悉?第七十二回:
      原来那司棋因从小儿和他姑表兄弟在一处顽笑起住时,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不娶不嫁。近年大了,彼此又出落的品貌风流,常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旧情不忘,只不能入手。又彼此生怕父母不从,二人便设法彼此里外买嘱园内老婆子们留门看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却也海誓山盟,私传表记,已有无限风情了。忽被鸳鸯惊散,那小厮早穿花度柳,从角门出去了。
     原因清楚了。
     第一,潘又安和司棋买通了大观园看门的婆子,给他们留着门呢。
     第二,潘又安进大观园和司棋相会已久,对大观园门道已是十分熟悉,所以来去自如。所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不是说潘又安初次进园相会,而是说这次是第一次与司棋要发生性关系了。
     好了。这下,连带着,第七十一回,尤氏发现天色已晚,大观园角门大开,无人看管这桩公案也水落石出了。所谓:


     且说尤氏一径来至园中,只见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犹吊着各色彩灯,因回头命小丫头叫该班的女人。那丫鬟走入班房中,竟没一个人影,回来回了尤氏。尤氏便命传管家的女人。
    潘又安出大观园是从角门,鸳鸯发现司棋私情出大观园,走的也是角门。不要忽略了这两处提点,曹雪芹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大观园角门大开无人看管,正是司棋和潘又安私会买通看门的婆子所致。所以,尤氏的丫鬟前去质问,触动了婆子的利益,婆子们才敢放肆顶撞。王熙凤命林之孝家的捆了那两个婆子,原该抓的,并无过错。
     如此一来,绣春囊这桩公案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楚了。作孽的,是司棋和她的表兄潘又安。其实王熙凤带着王善保家的和周瑞家的查抄大观园,是逮到了真凶的。可是,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借机扳倒了晴雯,这就是绣春囊事件这桩公案牵扯出来的关于晴雯的冤案。当然,还有邢夫人妄图栽赃王熙凤这另一桩已化解的冤案。


    一件丫鬟偷情的公案,牵扯出晴雯和凤姐两桩冤案,皆因王夫人和邢夫人,心中仇恨之人各各不同,但其间的阴毒狠辣,却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儿便说道:“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甲戌侧批:道着了。]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众人都道:“别混他,别混他!”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众人都道:“再多言者罚酒十杯。”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云儿又道:“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说完,便唱道:

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甲戌侧批:双关,妙!]

唱毕,饮了门杯,说道:“桃之夭夭。”令完了,下该薛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7-30 1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绣春囊到底是谁的?答案全在王熙凤一句话里!
2017-01-16 10:05


红楼之中有个悬案,一直以来都没有标准答案,那就是绣春囊一案,历来为很多红学家和红迷做出了各种解读,莫衷一是。因为红楼未完,很多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使得这一悬案似乎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今天,我来试着分析一下,绣春囊的主人到底是谁。

绣春囊一案发生在原文第七十三回,在前八十回之中,已经接近尾声,也是因为绣春囊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抄检大观园及晴雯、芳官、司棋等人被驱逐的命运。

原文中有交代,绣春囊是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在山石背后捡到的,关于绣春囊的外形,有这样的描述:(傻大姐)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

后来傻大姐碰到邢夫人,邢夫人没收了绣春囊,且对傻大姐进行了一番恐吓,要她闭嘴不能将此事说出去,就像宝玉问王熙凤什么是爬灰被喝止一样,傻大姐自然不敢说了。

很多人对于邢夫人后来为什么要将绣春囊给王夫人有疑问,这个没什么好疑问的,贾母跟着小儿子贾政生活,贾赦和邢夫人单独生活,整个荣国府有权力的只有三个人,那就是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绣春囊是在大观园捡到的,自然要交给问事的管理者。这样的事自然不能让贾母知道,只能交给王夫人。

王夫人拿到绣春囊后,二话不说,直接找了王熙凤,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下大观园里都有谁。



我之前写过一篇《贾环为什么没有住进大观园?》的文章,分析了住进大观园的人,除了李纨,都是未出阁未成家的公子小姐,她们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拥有此物的可能性为零,只有一个人出入自由些,那就是薛宝钗,不仅薛宝钗,之前薛蟠外出游艺一年,香菱也搬了进来,而王熙凤又是常到大观园里去的。

所以,从整个荣国府来看,最有嫌疑的主子,有这样几个人,寡妇李纨、姑娘薛宝钗、被薛蟠收归房里人的丫鬟香菱以及结了婚当了家的王熙凤,这几个人要么是结了婚的媳妇,拥有此物是并不稀罕;要么就是出入自由的小姐,方便从外面带入,嫌疑比较大。

但这段公案悬就悬在傻大姐拾到绣春囊是在山石背后,在此之前的原文第七十一回,想要去山石背后小解的鸳鸯,发现了山石背后迎春大丫鬟司棋与其表弟潘又安正在私会。这样来看,主子嫌疑之外,又多了一层丫鬟嫌疑,那么除了司棋,还有其他有嫌疑的丫鬟呢?文中并无提及,我们暂且不论。



我们先来一个个分析。李纨是个寡妇,虽然平时很寂寞,也会借着吃酒的当儿朝平儿身上乱摸,第一天丢了帕子也会在第二天去宝玉的怡红院索要,但她不至于大胆到揣着绣春囊到处跑,她的一门心思都只在自己儿子贾兰身上,且是被贾母指定要带着姑娘们学做女红针线的,不大可能也不敢想着这些事儿,李纨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

再来看宝钗,一直以来,很多人怀疑绣春囊就是宝钗的,有两个证据,一个是癸酉本后28回里的描述,说是宝钗故意放在山石上嫁祸人的。一个是此前薛蟠游艺归来,给宝钗带了一箱子小玩意儿,宝钗搬进了大观园,一一打点好送给了众人,绣春囊极有可能是薛蟠买来自己用的,但错放了箱子,被夹带进了大观园。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但我们联想宝钗平素之为人之心机,就有了很明确的答案,宝钗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的,这对她没有任何好处,且因绣春囊事件,直接导致一件事,就是宝钗搬出大观园,她怎么可能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呢?且她完全没有做这件事的动机,所以,宝钗的嫌疑也可以排除。

再来看香菱,香菱被冠之以“呆”名,对学诗情有独钟,其他事一概不管,做梦都是诗。王熙凤也曾夸香菱说,多半的主子小姐都不及她。要说她手不释卷我信,但要说她随身带着绣春囊,没有一点可能,虽然她被薛蟠收归了房里人。香菱的嫌疑也可以排除。

接着就是王熙凤了,原文之中王熙凤被王夫人质问绣春囊一事时,王熙凤很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也忍不住要为她辩解,很多人读红楼都觉得王熙凤跟贾蓉有事儿,或者跟宝玉有事儿,都是瞎扯。

原文第二十三回,贾琏说了一句话,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这话透露了一个信息,王熙凤对房事并不在行,且可能也没太大兴趣。这也是贾琏不断出轨的原因之一。再者,王熙凤平时管理着一大家子人,根本就不可能随身带着绣春囊。所以她的嫌疑也可以排除。



最后,所有有嫌疑的人都排除了,那就只有司棋了,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可能还是怀疑另有其人,毕竟红楼未完,你硬说你的对,我也不会让你听我的,下面我来用原文的四个证据证明,为什么绣春囊一定是司棋的。

第一个证据就是事发地点,鸳鸯发现司棋跟表弟幽会时是在第七十一回,在山石后面,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司棋早在第二十七回里,就说了一件事,小红“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这是司棋在山洞里小解,按照曹公笔法,这无疑是千里伏线,为司棋之事伏笔。而绣春囊恰恰就是在此处被发现的。

第二个证据就是因果关系,鸳鸯发现司棋之事后,紧接着傻大姐就捡到了绣春囊,这在时间上有先后的因果联系,且这几回之中,并无写到其他人的异常举动,令人不得不把怀疑目标锁定到司棋身上。

第三个证据就是抄检大观园,除了宝钗之处没抄,其他公子小姐都抄了,但没发现问题,唯独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了猫腻,是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私定终身的信物,里面提到了香袋之事,而香袋即是绣春囊的俗称。



第四个证据就是王熙凤的一句话,可以说,王熙凤的这句话不仅撇清了自己的嫌疑,也排除了宝钗等人的嫌疑,直接锁定了绣春囊的主人司棋。王熙凤为自己辩解时说“这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

这话的信息量不可谓不大,也就是说,绣春囊的做工一般,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联系王熙凤、李纨、宝钗等人的主子小姐身份,她们即便有,也不可能是普通的绣春囊,一定都是上好的。该有人说了,前面不说了绣春囊是华丽精致吗?怎么又做工一般了?别忘了,那是在粗使丫头傻大姐眼中,不是曹公眼中。下人眼中好的东西也许在主子眼中仅仅只是一般甚至不入流,这很正常。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除了丫鬟,主子小姐谁会要一个市场常见的做工一般的绣春囊呢?自然是司棋的!且,请注意,这里王熙凤把“绣春囊”叫做“香袋”与后文司棋表弟提到的“香袋”一致,不是她的又是谁的?

综上,说了一大篇,绕来绕去还是绕了回去,绣春囊其实就是司棋的,无论从做工,还是从犯案动机,或者从前后文伏笔及时间因果关系,也都只有司棋这一种可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关于其他人的嫌疑,不过都是后人的猜测,原文并无实据,至此,悬案可以告一段落了。

(作者:夕四少,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7-30 1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绣春囊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竟吓哭了王夫人,让王熙凤红了脸
播报文章

时尚魅影
关注
2022-01-14 23:47
纯真丝吊带睡裙,绽放卧室里的时尚魅力!
纯真丝吊带睡裙,绽放卧室里的时尚魅力!
当代音乐杂志投稿 快速审稿-1-3月见刊
当代音乐杂志投稿 快速审稿-1-3月见刊
升级您的交易体验,正版交易平台即刻获取
升级您的交易体验,正版交易平台即刻获取
傻大姐在大观园玩耍时捡到的一个香囊,竟然引发了荣国府一次史无前例的地震。“绣春囊”事件,让贾家彻底乱了,更将各方势力的矛盾全部激发出来。

不过,让人最感兴趣的是众人见到“绣春囊”的反应非常有意思。




(第七十三回)傻大姐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地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然必是两口子相打。”左右猜解不来,正要拿去与贾母看……

“绣春囊”就是个香囊,古人经常佩戴在身上的饰物。但“绣春囊”属于见不得人的东西,一般是夫妻或者情人之间的“情趣”之物。

所谓“春”,也就是“少儿不宜”的意思,内容与《春宫图》一样。不同在于一个是“画”作,一个是“绣”作。

成人商品古代早已有之,虽说礼法森严时代不能够堂而皇之流行,却也不能禁绝。




“春宫”一类情趣用品在民间广为流传,上流社会乃至宫中也屡见不鲜。属于“大人”们心照不宣,严禁少儿接触的“禁”品。

那一回薛蟠请客,就说见过一套署名“庚黄”实为“唐寅”的极品“春宫”,还引得大家一笑。

小厮茗烟更是给贾宝玉收罗了一批“禁书”,除了《西厢记》《牡丹亭》之类高雅的,也一定有艳情粗俗的,要不说奴才害死人。这些在古代都是“少儿不宜”,只能藏于成人的枕边。

傻大姐天性迟钝,不解“春意”。只见得香囊精致好看,也不辨其上的内容,认为是两个妖精打架。却差点没把其他人吓死。




(第七十三回)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快休告诉一人。这不是好东西,连你也要打死。皆因你素日是傻子,以后再别提起了。”

邢夫人的性格虽然稍劣,但妇德品行并不差。绣春囊吓得她“死紧攥住”,可知内心震撼的程度。

她恐吓傻大姐不让对外乱说,是妥当的处理方式,这种东西一旦被外人知道,人言可畏,贾家的脸面就要丢尽了。

不过,邢夫人随后并没有自行处理,也没去找儿媳妇王熙凤商量。而是回到家里将绣春囊封好,派王善保家的送去给了王夫人。

邢夫人如此处理,性格的劣性一面就体现了出来。

她一方面震撼于大观园有绣春囊这件东西,“死紧攥住”不让外泄。另一方面又自以为抓住了王夫人的把柄,派王善保家的送过去,对王夫人发起攻势讨要说法,质问她是如何当家的!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含着泪,从袖内掷出一个香袋子来,说:“你瞧。”凤姐忙拾起一看,见是十锦春意香袋,也吓了一跳,忙问:“太太从那里得来?”王夫人见问,越发泪如雨下,颤声说道:“我从那里得来!我天天坐在井里,拿你当个细心人,所以我才偷个空儿。谁知你也和我一样。这样的东西大天白日明摆在园里山石上,被老太太的丫头拾着,不亏你婆婆遇见,早已送到老太太跟前去了。我且问你,这个东西如何遗在那里来?”

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去见王熙凤,吓得直接哭起来,直呼还要不要脸面性命,可见“绣春囊”的可怕。

大观园是贾家女儿们居住的地方。除了贾宝玉、贾兰,禁绝任何男子踏足。

贾兰当时年纪太小还不懂事,只有贾宝玉可能从外头拿进去“绣春囊”。




问题是王夫人不敢想想象真是贾宝玉将这东西拿进去做什么,又为什么会赤裸裸地摆放在“山石”上面!邢夫人的“言外之意”也是如此质疑。

贾宝玉独自和姐妹们住在大观园是不妥当的。贾家人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但贾元春下旨了,别人也“无话可说”。只是担心质疑的声音少不了。

王夫人也知道贾宝玉住在大观园不妥。但她不敢轻易让儿子出来。

贾宝玉只要一出园子,必然还得回去贾母院里住,王夫人将再次失去对儿子的控制权,不能接受。

绣春囊一出来,王夫人尽管第一时间想到可能与贾宝玉有关,却绝不敢相信,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一口咬定是王熙凤的。

只有绣春囊是王熙凤的才可能让她放心。也只有是王熙凤的才合理。其他无论是谁的,结果都可怕。也无法向邢夫人交代。如果那东西是邢夫人自己儿媳妇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王熙凤当然不肯承认,这玩意她确实有,但也不能说天天带在身上招摇,她成什么人了。所以,王熙凤摆事实讲道理,说了三点为自己脱罪。归根结底还在第一点。




(第七十四回)凤姐听说,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也含泪诉道:“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但其中还要求太太细详其理: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

王熙凤说我是个有身份的,这个绣春囊一看就是山寨货,很低档,并不会到她手里。

从王熙凤的“不解人意”往外推拒,也知道绣春囊的问题很严重,不能随便乱接刀。

所以,傻大姐捡到的绣春囊,明确就是市井的“低档货”,也就明确了归属。只能是潘又安带进来引诱司棋的。二人厮混时不小心被鸳鸯冲撞,慌乱之下掉在了山石上,被傻大姐捡到了。

但绣春囊的破坏了这才刚刚开始,由绣春囊引起的抄检大观园,最终以伤亡惨重结束。可怜其威力!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7-30 12: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绣春囊竟与王熙凤有关?曹雪芹一个巧妙设计,揭开绣春囊背后隐情
君笺雅侃红楼

2023-05-02 08:30发布于辽宁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总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草蛇灰线,伏线千里”,很多读书人并没有概念。怎么就“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了呢?
为了更直观说明,本文就讲一个绣春囊的例子。原来早在第二十七回,曹雪芹就埋伏了绣春囊的线索。
我们知道傻大姐是在大观园的假山石上捡到了这只绣春囊。究竟是谁的却始终没有给出答案。
图片
从后面抄检大观园的结果来看,司棋房中搜出了潘又安的信件还有一些杂物,结合鸳鸯当时在假山石后面撞破她与潘又安的好事,可知绣春囊应该是潘又安带进来“引诱”司棋的。
司棋与潘又安是姑表亲,注意他两个的感情是影射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这里不多说。
潘又安从外头得了绣春囊,拿进来送给司棋。两个人山盟海誓之际,司棋便差点被潘又安得逞了。
好在鸳鸯突然出现把两人惊散,才导致绣春囊丢在了那里。
可能双方都在想那东西被对方收了起来,也不敢再去找。那时候也没电话无法沟通。才会被淘气的傻大姐从那山石后边捡到了。
绣春囊引发了抄检大观园的风波,改写了好多人的命运和生死,是非常重要的情节。
关于绣春囊,早在第二十七回就有了明确的伏笔。
图片
当时小红和坠儿正在滴翠亭说贾芸的手帕事。注意这里的小红与贾芸、坠儿,就是在重演《西厢记》。结合后面晴雯替贾宝玉传递手帕给林黛玉可以知道:贾芸与小红的爱情同样也是正写宝黛之情的发生和发展。
曹雪芹将不方便写宝黛爱情感情升温的情节,都移植在了小红和贾芸头上。
当然,他们的结局又是另一种宝黛爱情。其他还有那贾蔷与龄官,藕官与菂官、蕊官等,不多赘述。
当时小红与坠儿的话被薛宝钗听了去,认为他们是奸淫狗盗之悲。于是惊散了她们。
图片
小红此时被惊散,与后来司棋被惊散的心理状态大体一样。都是“丑事”被人发现后的惶恐不安。
之所以曹雪芹写薛宝钗提到林黛玉,其实不是嫁祸,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读书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发展,与小红和贾芸的情况类似。
以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他们的感情都是袭人说的“丑祸,不才之事”。再难听点,就是薛宝钗所谓“奸淫狗盗”。
题外话,宝黛爱情唯美、悲情,是一出悲剧。但在《红楼梦》时代,尽管也会被人同情,更多的礼教会认定他们是私情而抨击和反对,我们也要客观的站在当时人的立场去认识。
又跑题了,说回绣春囊。
小红从滴翠亭出来,便遇到了王熙凤叫她回家去找平儿,将绣匠的工钱给张材家的。再去里屋床头间给她取一个小荷包来。
图片
于是小红就去干这件事,回来就与司棋碰上了。
(第二十七回)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
你看,荷包、假山石,从小红与贾芸的私情,引出了司棋后面的私情。
物证、地点、人物、情节冲突,这几个要素全部具备,分明小红给王熙凤取荷包这件事,就是影射了日后的绣春囊。
绣春囊是夫妻间的成人物品,也只得在夫妻床头使用。王熙凤吩咐小红去里屋的床头间取(正经)荷包,分明就影射了绣春囊。
司棋从假山石钻出来系裙子,也预示后文她与潘又安在假山石后的不轨,最终遗落了绣春囊。
图片
综上,串联来看绣春囊的描写,就能明白“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重要。
曹雪芹后文偏不明说绣春囊是司棋的,尽管证据能够证明也有些人不信。
但结合第二十七回小红取荷包遇到司棋从山洞出来这段描写,就能肯定是司棋的无疑。
《红楼梦》很多这样的故事情节,都需要前后对照和关联去看,才能归拢出一个共同的结果和答案。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理解红楼梦中的《红豆曲》?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8
被浏览
3,25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8 个回答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谢邀@高廷贞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仅要看酒面曲子,更要看酒底,酒底才是谜底!!!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看酒面:

红豆=绛珠=血泪,什么血泪?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注意这个【思】字,和【血泪】



再看酒底:

梨:“雨打梨花深闭门”

典故显然用唐寅《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宝玉这个酒底,在说什么?

尽日颦的颦:明显是黛玉。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思君!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这本书一手二牍,正面是用假语村言敷衍的故事,背面是真事隐的故事,这才是二牍,即一喉两歌,一嗓子唱出两首歌来!如何做到?用多义,汉字的多义。

比如这里:

唐寅的【思君】,是思念你,思念其女神。

但【君】的“皇帝”之义,中国人都知道。

第二牍:

君=皇帝;思=思宗。思君=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

所以才能理解此【血泪】,理解红楼作者的【一把心酸泪】。

也就能理解:黛玉-绛珠-血泪-崇祯皇帝,是亡国血泪!

所以才能理解:【白骨如山忘姓氏】。否则曹寅家就是抄了个家,没杀他家一人,怎么就【白骨如山】了?怎么还【忘姓氏】了?国家被异族占领,胡虏成了君父、成了父母官,才是【忘姓氏】!

所以薛家一出场就是:葫芦僧、葫芦案。谐音:胡虏案啊。。。异族入侵,杀人抢人,全是血泪!



所以宝玉的酒底是:【思君】,思念他的皇帝,思宗。

读《红楼梦》不去了解其中的典故,只能是看热闹!

就像这里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就像《红楼梦曲》中的【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典故明显出自明初高启(1336-1374年)的梅花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您看清楚:雪满、月明! 满、明!

谁是【满】的代表,谁是【明】的代表,还不清楚吗?

红楼作者为什么设计薛宝钗是【山中高士】?黛玉为什么姓林?都明白啦?

所以看看多少伪红迷,典故都不去了解,抄本都不去细看,只走马观花一下,《红楼梦》的【高!妙!】一点没看出来,甚至完全是门外汉,然后便信口雌黄,直接把这本书从珠穆朗玛上拉下来了。

我只告诉朋友们一句:这本书,【横看成岭侧成峰】

别让假语村言的表面故事蒙蔽您智慧的双眼!那是作者躲避中国史上最黑暗的文字狱的,一手二牍、一喉两歌的伟大、绝妙,不是其它书可类比的。您至少要试图去看:侧成峰,真事隐。

看错不要紧,至少要努力去看背面骷髅。而不是满足于看表面美女,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红迷呢,实则【贾瑞】一个!

言尽于此,只奉给懂的朋友。贾瑞之流,绕道,不送!

发布于 2023-11-14 13:42・IP 属地陕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7​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小伊玖玖
小伊玖玖
悼明的。我感觉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包衣公子哥,因为接触过满人高层越能理解满汉之间那种隐形的不平等,从而生出对故国的神往,尤其是如果他还了解了扬州十日之类的历史,那么亡国对他而言就是新仇旧恨的血泪。

发布于 2023-11-02 14:49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挺着肚皮的小淘气
挺着肚皮的小淘气
我爱美食音乐读书抒写心情和感悟用笔记录描绘生活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豆曲》出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薛蟠生日,请了冯紫英贾宝玉几个吃饭,紫英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事后请二人吃饭聚会。此时宝玉刚和黛玉有误会,经过一番生气和解之后,心情非常舒畅,因此在这次宴会上显得非常开心自在,十分活跃,而且整场宴会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宝玉行酒令所唱小曲,却是意外的不合时宜——显然快乐短暂,而愁思难解,是人生常态,也更是爱情常态,《红豆曲》整首曲子的基调是作者内心对于青春美好,爱情美丽而现实实不能长久的哀叹与惆怅,若要将它细化,具化,也可以说是木石前盟天然的悲哀的体现。

红豆,此处显然喻“血泪”,所以第一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后一句和日后宝玉做《芙蓉女儿诔》,“茜纱窗下,我本无缘”是同一种意象,不同的立场。而且,读后难免使人联想到了黛玉常日睡眠很差,经常是雨打潇湘竹,滴沥到天明,雨点似泪,泪亦如雨这样一番孤凄多思;“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容颜瘦。”写一腔幽怨以致容颜憔悴,无心饮食,这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几句是先实写,后比喻感受,前句说“愁”,后句比喻愁思难断。

这首曲子,是从宝玉的观察关爱出发,写他所感受到的黛玉的万千愁思。假如我们认可“红豆”,实际等于“绛珠”,那么,这首曲子写的是黛玉,和黛玉自己的“葬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同样的愁的另一种表达。

正因“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才是“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的愁,如青山绵延,绿水长流。

《葬花吟》出自地二十七回,宝黛误会而至黛玉一腔哀愁付之于花落春归,解开误会后,宝玉仍在不断想着黛玉的境遇,故有《红豆曲》。二人心意相通,时刻萦绕于心,念念于兹,角度不一,立场却同。

不过,虽然可说《红豆曲》与《葬花吟》是一体两翼,但个人管见,《红豆曲》在艺术手法,意境营造上,可以说远远不如《葬花吟》,放在《红楼梦》里去比较其他诗作,在文学性,尤其是艺术性上,《红豆曲》不是特别优秀的作品。

作为曹雪芹的拥趸,个人理解是:这是他特意写成这样通俗一点,直白一点,不那么骚人墨客一点,因为这是小曲,下里巴人的俚曲,不能阳春白雪。就像我们看到香菱学诗这一节,曹雪芹非常贴切地给她写了三首水平不断提高的诗作,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一个苦志学诗的姑娘飞速进步的过程——这是曹雪芹的本事,因为真的,写得好固然很难,但是本身写得很好而要去模仿低级水平,其实也不容易。“要贴到人物去写”,是沈从文教写作的警句,曹雪芹早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个人管见,谢谢!

发布于 2023-11-03 17: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8: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明代〕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孤负 一作:忘了;虚负 一作:误了)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相思生愁整日都皱着眉,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论:说。
销魂:黯然神伤。
颦(pín),皱眉。
啼痕:泪痕。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以女子口吻所作的一首闺怨词。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诵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唐寅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后,其生命轨迹已经远离传统士大夫阶层。生平多出入声色场合,因此在他有很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失调名
[ 宋 ] 佚名
原文
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馀几许。桃脸自羞心自爱。

微酣后,记取夜来题目。门掩映,人寂静,风弄一枝花影。

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恓惶两泪流,界破残妆面。

嘹嘹呖呖雁南还。金炉香烬漏声残。影转西楼十二层。

情绪厌厌。微蟾残照挂墙头。金猊宝篆香馥郁。掌握貔貅十万兵。

广寒宫未闭,独折一枝芳。数声啼鸟不堪闻。一溪流水绿湾环。

琼瑶堆满径。溶泄冰澌逐水流。衣薄不禁寒。三竿日上醉初醒。

徘徊无语倚南楼。目送归鸿泪转流。罗带缓,倩谁收。

人情惟有相思切,乍去还来无尽头。争似水,只东流。

轻暖吹香,薰风涨绿,此窗添得琅玕玉。新粉微含,翠浪明如玉。

珠泪偷弹,纤腰减束,天涯劳我危楼目。燕子无情,斜语阑干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8: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渭城曲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送元二使安西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送元二使安西


  • 别名

    赠别、渭城曲、阳关三叠


  • 作者

    王维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

    盛唐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

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折叠白话译文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整体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折叠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从休文“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变来。

麓堂诗话》: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批点唐诗正声》:《阳关三叠》,唐人以为送行之曲,虽歌调已亡,而音节自尔悲畅。

《唐诗绝句类选》: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诗薮》:“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岂不一唱三叹,而气韵衰飒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此论盛唐、晚唐三昧。

《唐诗正声》:吴逸一曰:语由信笔,千古擅长,既谢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胜之!

《唐诗镜》:语老情深,遂为千古绝调。

《唐诗解》:唐人饯别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非为其真切有情乎?凿混沌者皆下风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谢枋得曰:意味悠长。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作意者正不能佳。蒋一梅曰:片言之悲,令人魂断。

《唐风定》:风韵超凡,声情刺骨,自尔百代如新,更无继者。

《唐诗摘钞》: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泊,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唐音审体》:刘梦得诗云“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诗云“听唱阳关第四声”,皆谓此曲也,相传其调最高,倚歌者笛为之裂。

《此木轩论诗汇编》:古今绝调。“渭城朝雨浥轻尘”下面决不是遇着个高僧,遇着个处士,此钩魂摄魄之说。第三、第四句不可连读。落句冷水一涕,却只是冲口道出,不费寻思。

《唐诗笺要》:不作深语,声情沁骨。

《而庵说唐诗》:人皆知此诗后二句妙,而不知亏煞前二句提顿得好。此诗之妙只是一个真,真则能动人。后维偶于路旁,闻人唱诗,为之落泪。

《唐贤三昧集笺注》:惜别意悠长不露。《阳关三叠》艳称今古,音节最高者。按“三叠”为度曲者叠第三句也。相传倚笛亦为之裂。

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作也。

瓯北诗话》: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唐诗真趣编》:只体贴友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用笔曲折。刘仲肩曰:是故人亲厚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渭川曲音乐是怎么样的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2个回答#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阿里个通
2023-01-16 · 爱写心里的鸡汤希望可以温暖到你
关注
是唐玄宗时期李龟年作的一首琵琶曲。
《渭川曲》是一首西北地区的民族,此曲繁弦急管,清扬婉转,有西北秦音陇地的味道,但早已丢失。
李龟年是唐朝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在那个时候他是皇帝以及王公贵族的座上宾。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仙林雾森喷泉成套设备
2023-07-11广告
是的,音乐喷泉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和喷泉的特殊艺术形式。在很多地方都有制作音乐喷泉的公司。比如在长沙,就有一家名为长沙喜马拉雅的音乐喷泉生产企业,他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音乐喷泉解决方案。同时,也有一些致力于园林景观产品研发及施工的综合型企...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仙林雾森喷泉成套设备提供

凤白安丛刚
2023-07-13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关注
《渭川曲》又名《渭州曲》《胡渭州》,是唐代的一首琵琶曲,主要描写西北地区民间风情。这首曲子由琵琶伴奏,旋律繁弦急管,清扬婉转,富有关陇地域风味。
李龟年是一位在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歌唱家,他受到了皇帝以及王公贵族的喜爱,被邀请到府邸高歌。而《渭川曲》正是李龟年创作并演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2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豆曲
[ 清 ] 屈大均
原文
江南红豆树,一叶一相思。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15 , Processed in 0.0680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