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五十三载&自比子房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9: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为何不堂堂正正写七夕节?
2017-08-27 20:14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红楼梦》里描绘了许多传统节日,像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浓墨重彩,而最浪漫的七夕节却少有描摹。我们字斟句酌才能找出七夕的影子来。

《红楼梦》最早有关七夕的一出戏,出现在第18回元春省亲点的四出戏里,元春点的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七夕又叫乞巧节,《乞巧》出自《长生殿》第22折《密誓》,讲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盟誓,感动了天上的牛郎织女。此戏很可能影射贾元春的命运。

第31回回目叫“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熟悉古典诗词的都知道,“双星”一般指牛郎星和织女星。而七夕恰恰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这里的白首双星据红学家考证是指宝玉和湘云。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40回后七夕信息开始密集出现。第40回薛姨妈行酒令,鸳鸯说:“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说的是:“织女牛郎会七夕。”第42回王熙凤因女儿有恙,让刘姥姥给女儿起名,刘姥姥问其生日,凤姐说是七月七,刘姥姥便给起名叫“巧姐”。《红楼梦》人物生日多与节日有关,元春是春节,黛玉、袭人是花朝节,探春是上巳节前一天,宝玉、宝琴等是芒种或端午前一天。

第50回宝钗等人做灯谜,宝玉作诗谜道:“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这个琅玕节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指道教的七夕节。谜底一般认为是风筝,诗里说的明白,风筝本是春天才放,至夏天七夕后多雨,一定要收藏好。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第78回贾宝玉撰《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有一联曰:“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这里除提到七夕,还提到了鹊和针。鹊指搭鹊桥的喜鹊,针是女红工具,织女是女红专家,所以古时女子七夕穿针乞巧。

为何曹雪芹不堂堂正正描绘七夕节,而是用了这么多曲笔、闲笔呢?凤姐说巧姐生日那句似乎泄露了天机:“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古人认为七不吉利,跟死亡有关。女子逢七就更加不吉利,凤姐才有此说。刘姥姥虽是村中老妪,但世事洞明,说取名巧姐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一句话说到凤姐心坎里。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

文章:《半岛都市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习俗:放纸鸢(放殃)
作者: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 来源:网络

端午节习俗: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放纸鸢,即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影驰碧空飘双带,又送红灯到上边。《朝野佥载》:『鲁般者,尝作木鸢乘之而飞。』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清代诗人描写放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檐瓦放风筝。』『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京称风筝为『鹞子』;缚竹笛于风筝背上,因风播响,称为『鹞鞭』。据说初春的风,由下往上刮,过清明风则不稳;故易吹落。

关键词:端午节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堪比子房,辅四帝,平安史之乱,终成宰相
播报文章

科技大箩筐
关注
2020-08-28 15:28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坚持泡水喝,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坚持泡水喝,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老中医说:“肾囊肿”有救了!用此物轻松解决,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老中医说:“肾囊肿”有救了!用此物轻松解决,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连吃一周,荷尔蒙“爆棚”!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连吃一周,荷尔蒙“爆棚”!
喜欢小编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分享哦,你们的支持是小编前进的动力。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下方评论留言喔,您的每一次评论点赞就是对小编的肯定与鼓励
张良张子房,乃汉初三杰,辅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但我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却不是他,而是唐朝时期一位神童,此人辅助四帝,平定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邺侯李泌。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赋“方圆动静”,李泌很快说:“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说:“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非常高兴,赐李泌束帛,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

后来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玄宗命他供奉东宫,当时的太子李亨对他极为优厚。后由于官场问题,李泌选择自己喜欢的归隐,“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仓皇出走,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派人四处寻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灵武。肃宗立刻和他商讨当前的局面,他便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很高兴,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希望以宾客的身份随从。肃宗也只好授李泌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难的问题,常常和他商量,称其为先生而不称名。

肃宗问李泌剿贼的战略,他就当时的情势,定出一套围剿的计划。首先,李泌断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因此,他拟定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肃宗统统照他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这便是李泌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等到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遁避进衡山修道,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为他建造居室。

再后来玄宗去世,肃宗随即也驾崩,新继位的皇帝便是李泌当年特别加以保护的广平王李豫(即唐代宗)。代宗即位后马上召回李泌任命为翰林学士,但因为当时的权臣担心自己的地位排挤他,故而只能外放为官。但是对于军国大事,李泌仍然不远千里地向代宗提出建议,代宗也必定采用照办。
李泌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并且最终远离朝堂,长年隐居于衡山。最后皇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泾原兵变后,德宗避难于梁州,急诏征李泌至行在,授以左散骑常侍之职。德宗令李泌每天在中书省值班,以便等候德宗召对,受到朝野关注。贞元元年(785年),李泌帮助安定陕虢,贞元三年(787年)李泌击破淮西叛军,同年六月,李泌入朝,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李泌执政的时间虽短,但他在任内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比如对内政的处理,外交的策略,军事的部署,财经的筹划,都做到了安和的绩效。 他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保全功臣李晟、马燧,以调和将相。外结回纥、大食,达成“贞元之盟”,从而遏制吐蕃以安定边陲。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4月1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所赐赙礼加等。
李泌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郭子仪等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只是因他一生爱好神仙佛道,被历来以儒家出身、执笔写历史的大儒们主观看法所摒弃。说到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望之犹如神仙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9: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白堂记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醉白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议论性散文。在文中,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摹写醉白堂及其景致,而将韩琦与白居易进行了一番对比,就他们的优劣进行了评论,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文章集议论与抒情于一体,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醉白堂记

作者
苏轼

作品出处
《四库全书》


文学体裁
散文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醉白堂(1)记

故魏国忠献韩公(2),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3)《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4)?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5)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6)。苟(7)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8)!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9)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10),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11)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12)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13)。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14)。杀伐果敢,而六军(15)安之。四夷八蛮(16)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谟(17),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18),是以实浮于名(19)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20)之圣而自比于老彭(21),自同于丘明(22),自以为不如颜渊(23)。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24)。臧武仲自以为圣(25),白圭自以为禹(26),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27),扬雄自以为孟轲(28),崔浩自以为子房(29),然世终莫之许也(30)。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31),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醉白堂:北宋韩琦在其家乡安阳修建的一所堂。
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1008-1075年),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仁宗时,韩琦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率兵抗敌。后入为枢密副使,嘉佑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国公。韩琦为相十年,临大事,决大义,虽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卒谥忠献。
乐天:即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以为韩公与伊尹、周公相比都不逊色,为什么还羡慕白乐天呢?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指主持国政的大臣。
无闻(wèn):没有名望。
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大意说老天造就这样一个人,倘若让他担起天下大任,那么寒馁之人就会向他求衣求食,大凡没有获得重用的都向他要求得到重任。
苟:倘若。
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因此终身处在忧患的境地,走着利害得失的路,这难道是他所希望的吗?
相三帝:韩琦自嘉佑中为相,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帝,历时十年。
浩然将归老于家:坦然告老还家。浩然:广大的样子,文中作坦然解。
莫释:没有从这种境地中解脱。
有不可欺者:有不可隐瞒的。
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大意说韩琦在文德方面招致太平,在武功上又平定乱事,在谋略方面能安定国家,但又不自以为功高。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封建帝王把天下据为一家所有,世代相传,故以宗庙作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急贤才,轻爵(jué)禄,而士不知其恩:加紧为国家招纳贤才,轻视自己的名利,以至于有识之士不知道他所加给他们的恩德。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诸侯国有三军、二军、一军不等。后作为全国军队的统称。
四夷八蛮:边远少数民族。
忠言嘉谟(mó):忠实的言论、美妙的谋划。谟:谋划。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谓古代有德行的人,他约束自己很严厉,而在求名方面却很廉谨。
实浮于名:其实际德行功绩远远超出他所得的名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老彭:即彭祖,传说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姓锾名铿,尧封之于彭城。
丘明:即左丘明,春秋鲁国人。相传曾为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
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学生。好学,乐贫安道。
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chǐ)心焉:后来的所谓君子,实际的德行不够,却大都有奢望。
臧武仲自以为圣:臧武仲是臧文仲之孙,自以为圣,自以为极端聪明。
白圭(guī)自以为禹:白圭,战国时人,在诸侯国内曾治小水,却以邻为壑,向孟子夸耀说:"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扬雄自以为孟轲:扬雄,字子云,西汉官吏。西汉蜀郡成都《扬子法言·吾子》:"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嗣之,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也,窃自比孟子。"
崔浩自以为子房:崔浩,字伯渊,小名桃简,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曾把自己比作张良。《北史·崔浩传》:"性敏达,长于谋计,自比张良,谓己稽古过之。"
然世终莫之许也:可是世人始终没有承认他们的自许。
忠彦:韩琦的长子。
折叠白话译文
已故的魏国忠献韩公在自己家的园池上建造了一间厅堂,取名为"醉白"。取白居易《池上》这首诗意,做了一首《醉白堂》歌。他的意思好像是认为自己比不上白居易而羡慕白居易。天下的士人,听说这事都很疑惑,认为韩公比起伊尹和周公都毫不逊色,怎么还会羡慕白居易,这是为什么呢?

我听后笑着说:韩公岂只是羡慕白居易?他是想成为平平常常默默无闻的人而做不到。上天生下这样的人,就是要让他担荷治理天下的重任,那么寒冷的人想得到衣服,饥饿的人想得到食物,凡是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都想得到。如果全部满足这些需求,那么人们的要求将会没完没了。因此这个人终身处于忧患的环境之中,行走在利害相交的道路上,难道这是他想要得到的吗?韩公已经辅佐了三朝皇帝安定天下,如今他一腔正气将要告老还家,然而所有的人都挽留他,不放他走。在这样的时刻,他的确羡慕白居易能安度晚年,这并不值得惊奇。然而拿白居易的一生与韩公相比,看他们两个人谁更仁厚谁稍浅薄,谁拥有什么谁欠缺什么,那么后代人的评论,就会更明白无欺。韩公以文韬使天下太平,用武略平定叛乱,出谋划策安定社稷,却不居功自傲。他急于召纳贤才,不吝惜爵位利禄,而士子们并不知道是出于他的恩德。他处理武各英明果断,使军队的将士们免受战争的创残。四方的蛮夷之人都想瞻仰他的风采,天下人都把安危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些都是韩公具有,而白公不具有的。在身体仍旧强健的时候请求退休,家居十五年之久,天天与他的朋友赋诗饮酒,极尽山水园池之乐。家中有吃有穿,还蓄养了歌舞女妓。这些是白公拥有,而韩公没有的。进献忠直的议论,在当世见到成效,而文章风采流传后世,不论得志与否,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道德淳美超越古人,这些是韩公与白公共同具有的。韩公既不以自己所具有的感到骄傲,也不以自己未能拥有的感到遗憾,他只是准备在自己与白居易共同具有的方面借以托身。当他饮醉的时候,把得失看得没有区别,把祸福忘得干干静静,不分责贱,不辨贤愚,天下万物无所不同,而游于自然天地之间,他并不是有意将自己比做白居易。古代的君子们,他们把谦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追求的是廉直的名声。因此他们的仁爱忠信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名声,世上的人将他们的美德代代传流,从不厌倦。凭着孔子的圣明,他仅仅说自己要上追老子彭祖,认为自己与左丘明相当,而自认为比不上颜渊。后来的君子们,还没有真正的德行,却个个都自以为很高明。臧武仲自认为是圣人,白圭自认为能与大禹相比,司马相如自认为不亚于蔺相如,扬雄自认为与孟轲不相上下,崔浩自比于张良。然而世人却始终不这样认为。由此看来,韩忠献公比其他人的确贤明得多了。

过去韩公曾经对他的儿子韩忠彦说,想让我为此堂写一篇记,还没来得及提出这个要求,韩公就逝世了。安葬过韩公之后,忠彦把这话告诉我。我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记文。[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韩琦退居之后,在私第建"醉白堂",请求作者写一篇记文,但未能如愿。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韩琦去世。其子韩忠彦为达父之遗愿,请求作者作文,于是作者流泪写下这篇文章。[3]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作者起手擒题,落笔生花。一个若字,尤耐人寻味,使文章顿起波澜。韩公钦羡白乐天,是真是假,是虚是实,下文作了解答。难怪"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一个"疑"字乃全文关键。作者便由此"疑"字生发议论,为天下之士辨疑、释疑。"轼闻而笑曰",一个"笑"字,见出作者早已对天下之士的疑问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这两句先总的作以简要回答,指出韩公不只是单单钦羡白乐天,而是愿作一个"寻常无闻"之人。接着作者指出:"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途。"这几句所阐述的完全是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作为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终生劳碌而不见成功,精疲力竭而不知归宿,多么可悲。而韩公"既以相三帝安天下",比起一般人来,是取得了巨大成就,那就该寻找一个归宿,隐居故乡。"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所以"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白乐天六十一岁退居,直到七十五岁去世,过了十多年悠游自乐的日子。韩公羡慕他,自然"无足怪",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是想作一个"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的时候,才作如是想的,其实并非韩公的本意,韩公比起白乐天还要超脱。

文章对韩白之优劣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比较,比较的目的,仍在于为天下之士辨疑、释疑。其一, "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从文蹈武略、治国安邦来看,白乐天无法和韩公相比,可见韩公并非钦羡白乐天;其二,"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从纵情山水之乐,享受声色之娱来看,韩公比不了白乐天。比不了并非就羡慕,因韩公已超脱利害之外了;其三,"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二人的忠言嘉谟、文采、节操、道德完全相同,韩公更没有必要羡慕白乐天了。从这三方面总的来看,自然还是韩公优于白乐天。因为韩公优于白乐天,就不羡慕白乐天,这并非作者本意。因为"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在作者看来,韩公实已超脱有无、多少的利害了,绝不是因自己所无而羡慕别人所有。写至此,韩公不羡白乐天的问题已经阐明,天下之士的疑问已经解决。文章似乎该结束了。不料,作者在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忽发奇想,以空灵虚拟之笔,写出了下面一段绝妙的文字: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这是全文的纲目,也是文章的高潮。一个"醉"字用得绝妙,不只是紧扣题目,而是另有深意。韩公在酒醉时,对得失、祸福、贵贱、贤愚完全等同视之,他的精神要同万物并存,同造物者交游。这又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论思想。人如果超生死、超功利、超社会、超是非,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就能同大自然合为一体,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绝对的快乐。原来,韩公羡慕的是这种最高境界的人,而不是羡慕白乐天。文章至此,境界忽然升华。但是,作者所说的"同乎万物,与造物者游"的思想,并非就是韩公的思想。韩公忠君爱国,学优而仕,谨守儒教,是非分明,刚正不阿。任右司谏,曾一次奏罢宰相、参政四人,满朝为之震惊。作者在此是借为"醉白堂"写记,阐发自己深奥而富于哲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怀。

文章高潮过后,有一段平铺直叙的议论。引古之君子自比于人,常常谦抑所以"实浮于名";后之君子,常常自负,所以名浮于实,二者相比,更可看出"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结尾点出这篇记的写作是韩公去世之后,"泣而书之",表现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全文思路清晰,议论纵横,挥洒自如。

折叠名家点评
南宋黄震《黄氏日抄》:反复将白乐天、韩魏公参错相形,而终之以取名也廉之说,尊韩之意,隐然自见于言外矣。

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集》:荆公谓东坡《醉白堂记》为韩白优劣论,盖以拟伦之语差多,故戏云尔。而后人遂为口实。夫文岂有定法哉?意所至而为之。题意适然,殊无害也。

明末清初吕留良《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选》:顺题不得,反题不得,此处当玩其立言之妙,然唯魏公,庶足当之无愧色。

明末清初孙琮《山晓阁选宋大家苏东坡全集》:魏公勋望,著于三朝。堂颜醉白,取诗为歌。盖深羡白之山水园池,赋诗饮酒为可乐也,一起叙题已尽。妙在因天下之疑,忽发一笑,将魏公一生大本领和盘托出,然后取韩白有无,及其所同处,反复较量,段段切实的确。再因醉字生情,说入一步,而以名实结束全篇。见公过人甚远,层澜叠浪,滚滚不穷。在记为变体,实为杰构也。[4]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宋神宗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调,历任杭州通判与密、徐、湖三州知州。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朝,召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又贬惠州,再贬琼州。宋徽宗即位,赦还,途中卒于常州。"唐宋八大家"之一。[5]

参考资料
1.郭超 - 四库全书精华 集部 第1卷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300.
韩琦 - 北宋政治家、词人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韩琦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韩琦


  • 外文名

    Lily


  • 别 名

    韩魏王、韩忠献


  • 谥 号

    忠献


  • 稚圭


  • 所处时代

    北宋


  • 赣叟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日期

    1008年8月5日


  • 出生地

    泉州


  • 逝世日期

    1075年8月8日


  • 主要成就

    抵御西夏,庆历新政,治理蜀地


  • 主要作品

    安阳集、谏垣存稿


  • 最高官职

    永兴军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尚书令(赠)


  • 祖 籍

    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


  • 爵 位

    魏国公→魏郡王(赠)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韩琦简介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咸丰初年,配享孔庙。

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史料记载,韩琦家聚书万余卷,皆经其点校,丹黄粲然,列屋而藏,在安阳故里筑“万籍堂”藏书楼,与欧阳修“六一堂”、司马光“读书堂”均为大臣中藏书最多者之一。其后代韩忠彦、韩侂胄均能藏书。

韩琦的著作有《二府忠论》5卷、《谏垣存稿》3卷、《陕西奏议》50卷、《河北奏议》30卷、《杂奏议》30卷、《安阳集》50卷及《家传集》等。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史料记载

《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

《史传三编·卷三十·名臣传二十二》[1]



折叠编辑本段韩琦主要影响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重要事件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忠于职守,勤政爱民。但在宋英宗想有所振作改新的氛围下,步入中年以后,韩琦的思想略显保守,未能推行大的改革。史家认为:“韩琦最终从庆历年间一个倡言新政的激进改革者变成了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代表,这是十分可悲的。”

总的来说,韩琦仍是北宋中期的一位贤相。《韩魏公集·序》亦称:“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对韩琦本人的真实写照。[2]



折叠编辑本段名相韩琦的兴衰成败

北宋庆历五年,时任扬州太守的韩琦发现自己家后院的"金带围"开了花,便邀请同在扬州的王安石、王珪前来赏花。

"金带围"是一种芍药,素来有名,传说中只要开花,城中便要出宰相,而韩琦院中的花开了四朵,朵朵大红花瓣围绕金黄花蕊,极尽富贵之相。

因开花四朵,韩琦便想着再邀请一人,碰巧其人身体不适,转而请当时路过扬州的陈升之参加,其与王安石、王珪同在大理寺供职,便也相熟。

换盏赏花之间,韩琦兴致一起,便摘下四朵花,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也许是命运使然,在余后的三十年里,这四人都在不同的机缘巧合之下登堂为相。便成了著名的"四相簪花"

在这四相中,我们最为熟知的是王安石,但今天笔者却想聊聊韩琦,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韩琦确是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仍能尽显其能,有人说:宋时四杰者曰韩、范、富、欧阳,而韩冠其守。韩琦到底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韩琦其人: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作为北宋中期政治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韩琦的一生大起大落,可谓曲折,能在百年之后得一句大相公,实为英杰。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谏官本色、不惧权威;劝谏帝王、痛斥中书

韩琦为国忧民最早体现在其出任谏官时,当宋仁宗沉迷后宫,略耽朝政,他劝谏皇帝:"选其无用之人放令出外,以消阴盛之变。"一方面是让皇帝忠于朝政,另一方面也给了宫中众多宫女一条生路,为皇帝博了美名。

而当仁宗耽于礼乐玩乐,韩琦当下便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劝诫皇帝不可浮于表面,纵然礼乐为皇家之仪,可彰显皇家风范,但也不可失了分寸,西北边防未平,还需多忧心。

若说这些对于谏官来讲都是分内之事,那么一朝罢免朝中四位老臣,与大势力为敌,就不可不赞一声敢作敢为、大公无私了。

他上书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痛陈其过,说宰相老病、参知政事无能,在其位不能谋其政。王随虽为宰相,不但不忧国民、做实事,反而信奉巫神之道,称病不上朝;陈尧佐以权谋私,以官位养老;韩亿以权谋私,为其子升换官职;而石中立不适合政治,只能做文书一类工作。四人皆德不配位,

为此事,韩琦连上四次梳陈,一时之间,朝野震荡,百官皆敬佩其勇气,为国为民与权力中枢为敌,是多大的勇气,最终,仁宗无奈,一朝罢免四人。

韩琦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谏官产生了影响,朝中谏官不再畏首畏尾,而是能够真正站在国家百姓的角度上,针砭时弊、痛陈朝中错漏。而对于韩琦个人来讲,这更是其从"俗吏"到"帅臣"的一场转变。

从他的种种做法来看,韩琦从来都是以家国为先,而非谋一己私利,他虽不同意王安石变法,但仅仅是在讨论阶段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实际推行中并没有横加阻拦,可见,韩琦乃真丈夫也。

从个人来看,韩琦也确是个刚正不阿的真君子,他正衣冠,注重外表,与王安石同朝为官时,曾因王安石不拘小节而颇有微词,认为其彻夜玩乐,不重外表,实际上王安石是彻夜读书导致来不及洗漱上朝。但即便如此,王安石对韩琦其人仍十分敬佩。在对夏战争中,范仲淹与韩琦也曾政见不合、当面争吵,但过后仍能精诚合作,不以私利而对公事。[3]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0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己达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分享 举报
3个回答#热议# 发烧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
热点探索家小酒 高粉答主
2020-04-22 · 关注小酒,带你看这一秒,世界又发生了这么多事!
关注
“修己达人”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唤醒别人的方法。“修己达人”是由“修己以敬”延伸而来,出自《论语》。
出处:《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扩展资料

“修己达人”赏析: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从十九世纪到如今,再回到孔子时代,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否名副其实?水镜先生将其比作姜子牙、张子房是否更合乎实际?
诸葛亮比实际成就远不及子房子牙,单论其治军治国才能可否与各位前辈相提并论?

关注者
91
被浏览
31,07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1 条评论
​分享

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失眠的暗黑龙
失眠的暗黑龙
三国史爱好者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只感觉张良太过写意,有仙气,适合演义里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本源来说,管仲的富国强兵,乐毅的实战、外交,是相当贴切的。如果加上一些情怀,那就是裴度给他的评价了:“尚父(姜子牙)作周,阿衡(伊尹)佐商,兼齐管、晏,总汉萧、张。”

发布于 2016-01-13 18:04
​赞同 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鯫生
鯫生
沛公,距关,毋内诸侯!三秦可王矣!
4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吃泻药。

提问没什么问题,但是副标题里面以诸葛亮的成就来非议人家这就不应该了。三代以来唯一完人你拿子房太公管仲乐毅比一比谁能当得起?小心亮粉们砸你家玻璃掀你家瓦片。

个人按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管仲乐毅有什么共同点?

管仲前期辅佐的公子纠是竞争爵位的失败者,再看齐国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简直就是衰微的气象。然而人家辅佐齐桓公最终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就首霸事业,前无古人。

乐毅入燕的时候燕和齐的国力对比简直天壤之别,燕昭王即位前齐国还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名义上讨伐子之,实际上行侵略之举。激起了燕人的仇恨,最终燕昭王同乐毅苏秦等人苦心策划和经营了数十年,最终五国联军伐齐险些灭掉齐国,这也是燕国最高光的一笔历史记录,此后再没有勃起过……这也是前无古人的。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是什么意思呢?管仲辅佐弱齐以及明主齐桓公终成霸业,乐毅辅佐弱燕以及燕昭王终成弱齐丰功。时人莫之许也,那要看是谁不同意,要是跟他一起耕作的平头老农民,管仲乐毅你问他们是谁他们都不见得知道,要是知识分子不认同,可见管仲乐毅在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地位低吗?不低吧?他们只会认为你诸葛亮别吹牛逼了。极少有人看到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匡扶汉室,行如光武一般的光复汉室的事业,管仲乐毅之流大抵也是如此。

再看水镜给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是水镜最得意的学生,老师给学生寄予的厚望自不必说,他很了解诸葛亮,认为他的才能堪比兴周之姜尚、开汉之子房。言重了吗?并没有。

只是角度和层次不太一样。

姜尚和子房做的是什么事业?毁三观一点,就是造反的事业,姜尚推翻前朝商朝,开启了周的历史。子房刺杀秦皇未遂亡命天涯,后来辅佐刘邦入关中接受子婴的投降,随后又帮刘邦解决了项羽,进而完成统一,造就了炎炎大汉。

严格意义上讲,子牙和子房开创的都是新时代,都是“帝师”级别的存在,都是完成的统一事业(周至少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就这一点上,历史功绩方面管乐二人自然没法比。但是这也掩盖不了管乐二人的光辉。

你要说诸葛亮不知道姜尚子房俩人那纯属扯淡。为什么不把目标定的更高一些呢?

诸葛亮隐居那会汉朝还没亡呢?也没谁打出个旗号说要另立山头你们都跟我混吧!(有个例外,袁术,诸公看这傻逼的下场)需要开创什么新气象?彼时汉室衰微,前有黄巾折腾,后有各地太守州牧俨然如一方诸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清除这些乱臣贼子,兴复他理想中的汉室,而不是去找一个能干掉汉朝的实力股入股当个葛望或葛留侯。他的理想不一样。这也是他为什么不去投曹操和我家大帝的原因。因为刘备打出的旗号更对他胃口。

再看看曹操当时的情况,是不是和燕昭面对的强齐有许多相似之处,再看看刘备和献帝的处境,妈呀,他又不想做深入敌后搞间谍的苏秦,那就只好做个在国内统战的乐毅咯!另外成就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霸业”之举的管仲对他口味也就不足为奇了。尊的是谁?汉室,汉献帝啊!攘的谁?那些不听话想架空皇帝的各路诸侯,他曹操上黑名单第一名!至于我家大帝,先唬着他让他跟乃们一起把曹操祖特了再把他名字挂到黑名单里去(别以为我不知道,但我还是要赞一句,好手段!)。至于九合诸侯,鉴于王室衰微,想一瞬间提高政府影响力和公信力是不可能的,那么那些强势的听话的不听话的即使暂时拿你没办法,你也要紧紧团结在拥护中央的旗帜下面不能玩太嗨忘了自个爹姓啥了。当年齐桓公管仲怎么做,他孔明也想借鉴。姜尚子房不是不高光(俩都入了武庙呢!地位也还都比孔明高……),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放弃了对他们要推翻的前朝的最后一点希望,姜尚在商做过官,认为商没救了,就去帮了周文王,子房体会过秦的暴政,所以雇杀手刺杀嬴政,失败之后潜逃但始终没有放弃灭秦的理想,最终帮助刘邦亲手实现了灭秦并角逐天下。

这也是诸葛亮和子牙子房最大的不同,他还没有放弃对汉室的希望,他至死都没有放弃,他不认为大汉已经无可救药了。所以对他而言管仲乐毅比子牙子房要更适合。他要的是拥戴合法政权的明主或是能够同情弱小者的遭遇惩罚为强不仁的强势方的人(恩,都是指的刘大耳朵),而不是想辅佐野心勃勃的替代者或是做一个改变原有现状的革命党(恩,曹老板)。

以上。

编辑于 2017-10-06 13:25
​赞同 41​
​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如果这五个人要分一下。

我认为可以把张良、诸葛亮分一类,姜子牙、乐毅、管仲分一类。

这主要考虑他们本身的成长,是不是和

小伙伴一起成长的,张良和诸葛亮在他们的主公很弱小的时候就已经在一起了,当时他们的主公就知道自己的缺少某些方面的能力,这就是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

也可以把诸葛亮、姜子牙分一类,乐毅、张良、管仲分一类。

因为其中只有诸葛亮和姜子牙可以说是全才,军事、财政等等是没有短板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倒不见得,但是他们这二个方向都是那时最强之一的。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也是突出他本身能力的全面与优秀。但是他当时即没有和刘备一起创业成功,年纪也不是很大,所以他并不会自比张良或者姜子牙。

我高中的时候曾经为诸葛亮赋诗三首:

一蜀相

丞相祠堂储春色,天地乾坤万物新。

草长云飞三月里,碧雨黄鹂花开季。

羽扇纶巾空城计,儒将风范破敌心。

英雄何须成败论,千载英名咏到今。

二书愤

世事原本多艰辛,可怜书中早已删。

隔岸花草少芬芳,书屋空气无生机。

青鬓当展青云志,朱颜应是最妙时。

出事之表留千载,为能寻求一知己。

三无题

出事之表真名意,他时定当带取之。

古今英雄多悲壮,无闻生来悲壮去。

人生在世犹可活,严谨治学乐游戏。

十之八九皆难事,十之一二盖八九。

以前的游戏之作,现在已经不再写诗了!

编辑于 2016-01-12 20:21
​赞同 12​
​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阿里云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99元/年ECS云服务器,2核2G独享带宽,助你进阶云和AI技术
性价比之选:高性能配置,满足日常开发需求; 稳定可靠:建站、应用无忧,确保业务顺畅运行; 职业发展:掌握核心技能,提升职场竞争力。查看详情
迷茫
迷茫​
谢邀,不管三国演义怎么吹,诸葛亮一生北伐都没看见过长安城墙,所以比乐毅嘛实在是差了点,至于辅佐君王成就霸业方面嘛,比管仲也是差很多,至于水镜先生说的姜子牙、张良嘛,感觉还有一定可比性,毕竟对诸葛亮来说长于内政、短于军事还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编辑于 2017-12-20 12:14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陆机传》

诸葛亮自比管乐是没什么问题。但水镜向刘备推荐他时也把他比作管乐,不等于明着说刘备是燕惠王那样的昏君吗。相比之下,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创下八百年基业,张良辅佐刘邦打下汉朝江山。这两个都是开国功臣,不是等于说刘备一定能恢复汉家江山吗。

发布于 2016-01-12 18:19
​赞同 5​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周小鱼鱼
周小鱼鱼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论对后世中国的影响,这五人当中管仲是最大的。是他创立了官僚主义,这成为了汉文化的基础。不知为何管仲在书籍堆里地位不高

发布于 2016-01-12 15:23
​赞同 5​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令狐国冲
令狐国冲
尼安德特人一样的高眉骨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当初读三国演义看到这段觉得好叼,后来一想,那时候汉还是皇帝,曹操还奉天子,各地诸侯名义上还是汉臣,司马徽凭什么说张良是旺汉八百年,这不就是说政府药丸吗……

发布于 2016-01-13 08:23
​赞同 3​
​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子游
子游
惯游走于理性的数据和感性的装逼之间!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东莞能有曾经的辉煌,那是管大人首开先例~~~国营单位!!!这一点武侯稍逊~~~然而也是我等不可企及的高度!!!

发布于 2017-10-07 05: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2023-09-24可可诗词网-古代散文名句 https://www.kekeshici.com

【注释】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运:运用,进行。

筹策:古代计数的筹码。引申为计谋策划。筹,谋划、策划。

帷帐:军用帐幕。

千里之外:指前方战场。

馈饷:粮饷。

子房:张良,字子房。

人杰:人中的豪杰。

【赏析】

在楚汉相争的角逐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最后胜出,贵为天子,与他的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是分不开的。一次,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刘邦问诸大臣:“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原因是什么?项氏之所以失去天下,原因又是什么?”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为人傲慢,喜欢轻视戏弄别人,项羽为人仁厚,而且爱护别人。但是,陛下派人去攻城略地,能把他们所降服的地区封给他们,说明陛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其利,拥有大的美德。而项羽妒贤嫉能,谁有功劳,就设法加害谁,谁有贤才,就猜疑谁。部下作战胜利,得不到封赏,自己得了土地,也不给别人一点利益。所以必然失去天下。”

刘邦说:“看来,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自己总结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成功经验是: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意思是: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说镇守国家,安抚百姓,运送军粮,我不如萧何。要论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却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刘邦自己的才能并不突出,但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博采众长,所以能够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知人善任的前提是他“常有大度”,平易近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例如他率先攻入咸阳后,想立即搬进秦宫去享受,但一经樊哙劝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对他后来在项羽面前表白自己没有野心,顺利地从鸿门宴上脱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以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自觉地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能够镇守国家、保证粮草供给的萧何,攻无不克、百战胜敌的韩信,都能为他所用,充分发挥其才干,集众力为一股,所以在垓下之战中,一战定乾坤,给了项羽毁灭性的打击。

反观项羽,嫉贤妒能,徒逞匹夫之勇,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刘邦打天下的主要功臣,如陈平、韩信、彭越、英布等等,都曾是他的部下,但无一例外地都离他归汉,为刘邦所用。连仅有的一位谋臣范增,也被他抛弃赶走。两相比较,孰胜孰负,其答案不言自明了。

下一篇: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上一篇: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十三日种竹偶成二首其一
【作者】郭印 【朝代】宋拼音
开拓无多地,栽培只数竿。
云分千亩润,风送一窗寒。
坐上清阴罩,墙边野色团。
课奴勤灌溉,日日报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十三日种竹偶成二首
[ 宋 ] 郭印
原文
开拓无多地,栽培只数竿。

云分千亩润,风送一窗寒。

坐上清阴罩,墙边野色团。

课奴勤灌溉,日日报平安。

作者介绍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1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桑辑要·竹木·种竹

《齐民要术》:宜高平之地,近山阜尤是所宜,下田得水即死。黄白软土为良。正月、二月中,剧取西南引根并茎,芟去叶,于园内东北角种之。令坑深二尺许,覆土厚五寸。竹性爱向西南引,故于园东北角种之,数岁之后,自当满园。谚云:“东家种竹,西家治地。”为... 阅读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8:52 , Processed in 0.0487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