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亡秦必儒&儒家伪辞===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华胥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和贾瑞同照风月宝鉴,一个悟了,一个死了
江山携手 2019-03-19   |  1279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瑞照风月宝鉴的事,看过《红楼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但很多读者都忽略了,其实贾宝玉和贾瑞一样,也照过风月宝鉴。所不同的是,贾瑞照风月宝鉴后依然执迷不悟,最终年纪轻轻就夭亡了。而贾宝玉则在照风月宝鉴时惊醒了,这就给他将来种下了悟道的种子。



贾瑞和他的风月宝鉴:

贾瑞这个小人物充其量不过是个路人甲,他在《红楼梦》里戏份很少。第九回宝玉去家塾上学,顽童闹学堂时,贾瑞也不过露了个脸,并没什么重要戏份。他这一生最重要的戏份都在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里。

十一回,贾瑞在宁国府花园里调戏王熙凤。十二回,贾瑞去荣国府私会王熙凤,并希望能和凤姐发生点什么。不料想发生的事情没发生,他倒被凤姐戏耍了两回,白冻了两夜,又被泼了一身污秽,回去又挨了贾代儒的责打。



贾瑞因此大病了一场,天天看病吃药皆不见效。后来,跛足道人带着风月宝鉴来救他了。这风月宝鉴是警幻仙姑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此镜两面皆可照人,照正面可看到自己心中所想之事,所以贾瑞看到了凤姐对他招手,并且他还能走进镜子里去和凤姐云雨;照反面看到的却是骷髅!



若贾瑞能听跛足道人的话,只照反面,病自然就好了,可他偏偏舍不得正面里的凤姐,反复照正面。一次他又和凤姐在镜中云雨,凤姐依然送了他出来。回到床上时,他身体已经虚弱得不行了,镜子都从手里掉了下去,刚好反面对着他,这也许是风月宝鉴想再提醒他照反面。

可贾瑞的态度却是“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接着他又照了正面三四次,和凤姐云雨三四次。最后一次他刚要出镜子,却被两个人套住拿走了。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拿了镜子再走!”正因为如此执迷不悟,所以连警幻仙子特制的风月宝鉴都救不了他了。



宝玉和他的风月宝鉴:

很多人看到我说宝玉也照了风月宝鉴,肯定会很奇怪,宝玉哪里照过风月宝鉴?其实宝玉照风月宝鉴比贾瑞还早呢!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就曾把自己的妹子可卿许配给宝玉,并授予宝玉云雨之事。于是宝玉和可卿巫山云雨,柔情缱绻,软语温存。大家想想,宝玉在太虚幻境和可卿云雨的情景,不正是贾瑞和王熙凤在风月宝鉴正面云雨一样吗?这不就是风月宝鉴的正面吗?



第二天宝玉和可卿一同游玩时,来到了迷津。这个地方十分可怕,周边遍地荆棘,到处是豺狼虎豹,前面还被一条黑溪阻断去路。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里面水响如雷,还有许多夜叉海鬼要把人拖下去。这不就是风月宝鉴的反面吗?

宝玉看到迷津,就相当于贾瑞照风月宝鉴反面。贾瑞一照反面,就吓得赶紧照回正面去。若宝玉看到迷津时,也赶紧回头扑入可卿怀里,说不准他的下场和贾瑞一样。但好在他没有回头奔回可卿怀里,也就是说他没有照回风月宝鉴的正面,而是及时惊醒了,这就给他未来播下了悟道的种子。



宝玉这棵悟道的种子,在后来的岁月里,一遇到风雨就逐渐成长,直到最后开出悟道的花,结出悟道的果来。譬如22回宝钗生日时,因湘云笑指戏子像黛玉,宝玉反倒闹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时宝玉心情是低落的,在心情低落时,他就想起了宝钗点的戏里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就开始“参禅”了。尽管当时还未参悟,但他已经慢慢走上了悟道的路上了。之后每一次遇到人生的坎,他都会反思生命的本质终归是回归虚无,就如风月宝鉴正面里的美女,最后也会变成反面的骷髅一样。


这样一次次的反思,宝玉最后就彻底悟道了,于是他抛弃一切,遁入了空门。贾瑞在面对正面美女,反面骷髅的风月宝鉴时,他执迷于照正面,结果夭亡了;宝玉一样面对正面美女,反面迷津的“风月宝鉴”,但他及时惊醒了,而没有执迷于正面的梦幻中,所以最后才能悟道。



其实《红楼梦》这本书就是风月宝鉴,作者一再告诉我们要照反面,切不可执迷于正面。正面的美女、云雨、功名利禄等等,虽然都很好,可这些终究要成为反面的枯骨,终究是要了的,这就是《好了歌》的含义。跛足道人用一曲好了歌来度化甄士隐,又用风月宝鉴来度化贾瑞,其实这本书里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作者用来度化读者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的正面与反面
来源:红网 作者:孙贵颂 编辑:化定兴 2020-10-04 19:02:5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楼梦》里有个出场次数不多、但却令人牢牢记住的人物,就是贾瑞。这个贾瑞,贾府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尊尊卑卑那么多女人,没有一个瞧上眼的,却偏偏看上了嫂子王熙凤。王熙凤人长得虽然标致,但却心狠手辣,不是一个善茬儿。贾瑞鬼迷心窍,“合该作死”,硬要鸡蛋碰石头,结果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给生生害死了。

贾瑞行将就木的时候,有个跛足道人送来了救命的“风月宝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只是有一禁忌:“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如果贾瑞按照跛足道人的话去做,三日后就能痊愈。然而可叹贾瑞,没有认真执行跛足道人的指示,最后落得呜呼哀哉。

镜子均有正反。然而这个镜子两面的反差实在太大了。贾瑞一开始倒是听话,按照嘱咐,老老实实地看它的反面,哪知却是一个骷髅。便又翻过镜子看看正面。没有想到,却是朝思暮想的凤姐站在里面,花枝乱颤,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便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然后呢,然后就小命归西了。

说实在的,贾瑞最后的“要命”,与凤姐无关。镜子不是凤姐送的,“抖音”不是凤姐做的,更不是凤姐叫他看的,纯粹是贾瑞本人不能自控所制。如果他自始至终听从跛足道人的话,虽然视觉上受点煎熬,但却能治好自己的病。他的死,根本原因还在于缺乏定力。

如果跛足道人所拿的那个风月宝鉴真的管用,那么,它就不是仅治色淫这一种病。因为世上的“邪思妄动之症”,不单单是贪色这么单一,而是多种多样,比如贪官、贪财、贪誉等等,不胜枚举。假如跛足道人要给一个贪官治病,那么风月宝鉴的正面应当是:八抬大轿抬着一个高官,耀武扬威。而它的反面,却是一个挑着担子、满脸是汗的穷人;假如跛足道人要给一个财迷心窍的人治病,那么风月宝鉴的正面就是:一座堆满金银珠宝的房子,而它的反面可能是:一个手持破碗在大街上要饭的乞丐。

说起来,这跛足道人治病的招数无非是:反其道而行之。你想尝甜的,我偏给你苦吃。良药苦口利于病;你想听悦耳话,我偏絮叨难听语。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好色,非但不能让你见到美色,反而要让你看差色、丑色甚至恐怖色;你贪财,那就不能让你接触到金银、珠宝和欧元,而只让你讨些小额纸币或残羹剩饭。

其实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邪思妄动之症”。每一个人的怀里,也都揣着一面“风月宝鉴”。就看你怎么去端详它,使用它。用得好,这个风月宝鉴可以成为你的动力和助手,用得不好,则会使你走下坡路,滑向深渊。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他不仅学富五车,才华盖世,而且一表人才,相貌俊伟。假如诸葛亮手中也有一个“风月宝鉴”,它的“正面”绝对不乏貂蝉般的美妇艳色,而且得来易如反掌。然而,诸葛亮却选了个“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黄月英为妻。难道他不喜欢那种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女人么?非也。只是诸葛亮所偏爱的,是黄月英的多才多艺,文采出众,乃巾帼少有的奇女子,这正是诸葛亮理想的人生伴侣。诸葛亮不是吕布,更不是猪八戒,他选择黄月英为妻,显示出志存高远的聪明与才智。

官场《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精研官场之道,不知有多少人靠他提供的“秘籍”,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可是他本人却厌恶官场,视做官为畏途。

辛亥革命成功后,李宗吾被推举为重庆关的监督,这可是个肥得流油的职位。然而委任状下来,李宗吾却坚决不肯就职,理由竟然是:这是个肥缺。他怕玷污了自己的清白。于是改任官产清理处处长。可是处长才当了一年,李宗吾又主动申请将这个机构撤销了。他决定重操旧业,回家当教书匠。临行时,手头连路费都没有,只好向同乡借了50块银元。是李宗吾不知道钱的用处吗?显然不是。钱最起码可以买回家的车票、船票,雇人抬轿子。李宗吾手里,明明拿着一个风月宝鉴,而且它的“正面”会给他带来成堆的金银财宝,但他却不去看,不去用,经受住诱惑,宁可吃苦受穷,也不能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行文至此,我对《红楼梦》里跛足道人关于“风月宝鉴”的定义产生了疑问:到底哪一面才是正面?用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正能量”来套用,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才叫正能量,即正面。而跛足道人的所谓正面,就像夹竹桃一样,看起来很美,其实有毒。而它的反面,虽然看起来有点丑,有点恶,有点恐怖,但却是向上的,健康的,可以信赖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反作正时正是反。道理是一样的。

来源:红网

作者:孙贵颂

编辑:化定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探源- 道客巴巴
阅读文档7页 - 900积分 - 上传时间:2012年11月28日

“凤月室鉴探源刘艺摘要《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出现看似偶然但却是应运而生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时代思想的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我们无论是从纵向的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里面这笔最露骨的描写,作者究竟为什么这样安排?
2020-11-16 21:31:16 来源: 小轶旅行  举报
50
分享至
红楼梦里面喜欢用大旨谈情,在书中开头没多久的时候就接二连三的写到了有关于“情”的事。不过从秦可卿给贾宝玉传授云雨之事,还是到后面的秦可卿和公公之间的不伦秘事几乎都是用短短的几笔就一笔带过了,描写的算比较隐晦,能够看得出来作者也不想在这种事情上面多费笔墨。




但是到了后面有关于到“风月宝鉴”这一张的时候,作者却用了诸多的笔墨描写,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小说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想着,便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点手儿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新又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



贾瑞好色被王熙凤设局,害得生了病,卧床不起,他临死前照的那面镜子正是“风月宝鉴”。“风月宝鉴”说到底就是一个“镜子”,是一位僧人送给贾瑞治病的,在之前也叮嘱过他,好生交代过他,让他千万不要照正面,而要照反面。谁知道这贾瑞不听,看到反面都是骷髅自己被吓了一跳,尝试着看了下正面,结果是他所喜的那种事,忍不住还骂了那个僧人,之后再喜滋滋地看起了正面,那镜子之中的小人凤姐正在召唤着他,喜不胜收,谁知道欢乐之中竟然藏着这害人的利器,贾瑞最后去了。




作者在之前的篇幅之中也有描写到有关于“云雨情”但是这么露骨这么大费周章的还是第一次,那作者出于何意图?很简单为了警示。

首先来看看开篇没多久的时候“可卿授贾宝玉云雨”这件事的时候,由警幻仙子主导,将贾宝玉引入梦中来,说到这件事的时候她是怎么说的呢?她说“希望贾宝玉体验过这种事情之后,能够专心于孔孟之道,为家族的发展出一分力”。这种事跟“孔孟之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还是有一定关系的,男子很容易被女色所害以及这种闺中之事所沉迷,而现在警幻仙子希望通过安排贾宝玉体验过这种事情之后,能够专心于孔孟之道,为家族的前途发展考虑,而不是把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上面。




情色和女人是男人的大劫,历史以来也有不少男人败在情色和女人上面,被折腰。

同样说回到“风月宝鉴”,作者特意用诸多笔墨去描写用意也在如此,都是为了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让那些男人切勿为情色所沦。

“风月宝鉴”的设计,正面是“情色”是诱人的王熙凤,而反面是骇人的“骷髅”,那僧人说过让贾瑞千万别看正面,而是要看反面,并且再三叮嘱过他,让他千万不要看正面,只有看反面才能够确保他的病无虞。




“正面”代表着情色,很明显就是说让他不要看这一面,会被情色所害,让他看反面,起到的是警醒作用,让他切勿再沉沦在女色之中,这就是作者的安排。

所以作者对于“风月宝鉴”这一回故意描写得那么明显,笔墨多就是为了起到一个警示的原因,警示世人,不要再被情色蒙蔽了双眼,而是应该专心于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里出现的“风月宝鉴”,不只是一面镜子,曹雪芹寓意深刻
2019-06-26 00:01


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就提到了“东鲁孔梅溪”曾经把《红楼梦》“题曰《风月宝鉴》”。其实,据说曹雪芹早年写过一本名叫《风月宝鉴》的小说,也就是《红楼梦》的初稿。

清代的皇室宗亲、对《红楼梦》颇有研究的裕瑞在其著作《枣窗闲笔》中介绍:“《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有志于作一百二十回,书未成即逝矣。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书及八十回书后之目录,率大同小异者,盖因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成此书……”所以这段《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删改而来的介绍应该也是有根据的。

在文本中,“风月宝鉴”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在了第十二回,由一个跛足道人借给病入膏肓的贾氏家族子弟贾瑞治病的。《红楼梦》书中惯用诸如“有隐有见、一击两鸣”等巧妙的写作手法,对于“风月宝鉴”的出现意义也是“一喉二歌”的。那么,风月宝鉴出现在此书、此回、此情节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一、从表面来看,风月宝鉴是治病救人的“仙物”。

色迷心窍的破落户子弟贾瑞觊觎荣府琏二奶奶凤姐的美貌,先是制造偶遇,又是不断的登门骚扰。

不胜其烦的凤姐先是对其小惩大诫地捉弄了一次,但是色胆包天的贾瑞并不长记性,凤姐便再次点兵派将施计狠狠地惩罚了贾瑞。

由此贾瑞坐下了病根,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无巧不成书,到贾瑞家化斋的跛足道人恰好是专治冤业之症的高人,他将自己的宝贝--风月宝鉴给了贾瑞,因为这柄由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所制的风月宝鉴的作用就是“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

“风月宝鉴”反面照出的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正面照出的时令人神魂颠倒的凤姐。宝鉴反面照出“骷髅”虽有一时的心惊肉跳、恐怖异常,却是能治愈沉珂顽疾,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正面照出的“凤姐”虽风姿绰约、柔情蜜意,却是要人命的,所谓“财是催命鬼、色是杀人刀”。

此时的“风月宝鉴”就是一件神奇的“医疗器械”,能救治身陷色欲沼泽的贾瑞。跛足道人曾反复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只可惜贾瑞中色欲之毒太深,凭仙道神器也无能为力,自己断送了年轻的性命。



二、从隐含意义来看,风月宝鉴暗示了事物“物极必反”的两面性。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红楼梦》描述的就是贾府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盛极一时的家族,一步步走向凋零败落的过程,之所谓的乐极悲生、物极必反。

跛足道人给贾瑞治病的“风月宝鉴”,其正面照出的是令人神魂颠倒的凤姐,其反面照出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正反两面景象各异的“风月宝鉴”之于《红楼梦》全书,是对全书既形象又具体的一部比喻。

风月宝鉴的正面,是一派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儿女情意绵的盛景,当然喻示的是贾府盛极之时无比荣耀、无比显赫的风光场景。而风月宝鉴的背面,则是白骨粼粼、血泪斑斑的悲惨境况,隐含的就是贾府被抄家败落之后人亡家散凄凉的场景。

“宝鉴”的一正一反正映衬了贾府从“当年笏满床”到“陋室空堂”的大反转,印证了秦可卿弥留之际给凤姐的梦中警示: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唐朝名相魏征向李世民进谏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曹公警冀后世众人,以“风月宝鉴”为镜,正心性、识真假、明事理,居安思危,择善而从。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风月宝鉴的作用和隐喻
少读红楼 2020-02-11   |  3995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就提到了“东鲁孔梅溪”曾经把《红楼梦》“题曰《风月宝鉴》”。其实,据说曹雪芹早年写过一本名叫《风月宝鉴》的小说,也就是《红楼梦》的初稿。

清代的皇室宗亲、对《红楼梦》颇有研究的裕瑞在其著作《枣窗闲笔》中介绍:“《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有志于作一百二十回,书未成即逝矣。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书及八十回书后之目录,率大同小异者,盖因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成此书……”所以这段《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删改而来的介绍应该也是有根据的。


在文本中,“风月宝鉴”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在了第十二回,由一个跛足道人借给病入膏肓的贾氏家族子弟贾瑞治病的。《红楼梦》书中惯用诸如“有隐有见、一击两鸣”等巧妙的写作手法,对于“风月宝鉴”的出现意义也是“一喉二歌”的。那么,风月宝鉴出现在此书、此回、此情节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一、从表面来看,风月宝鉴是治病救人的“仙物”。

色迷心窍的破落户子弟贾瑞觊觎荣府琏二奶奶凤姐的美貌,先是制造偶遇,又是不断的登门骚扰。

不胜其烦的凤姐先是对其小惩大诫地捉弄了一次,但是色胆包天的贾瑞并不长记性,凤姐便再次点兵派将施计狠狠地惩罚了贾瑞。

由此贾瑞坐下了病根,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无巧不成书,到贾瑞家化斋的跛足道人恰好是专治冤业之症的高人,他将自己的宝贝--风月宝鉴给了贾瑞,因为这柄由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所制的风月宝鉴的作用就是“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

“风月宝鉴”反面照出的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正面照出的时令人神魂颠倒的凤姐。宝鉴反面照出“骷髅”虽有一时的心惊肉跳、恐怖异常,却是能治愈沉珂顽疾,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正面照出的“凤姐”虽风姿绰约、柔情蜜意,却是要人命的,所谓“财是催命鬼、色是杀人刀”。

此时的“风月宝鉴”就是一件神奇的“医疗器械”,能救治身陷色欲沼泽的贾瑞。跛足道人曾反复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只可惜贾瑞中色欲之毒太深,凭仙道神器也无能为力,自己断送了年轻的性命。



二、从隐含意义来看,风月宝鉴暗示了事物“物极必反”的两面性。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红楼梦》描述的就是贾府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盛极一时的家族,一步步走向凋零败落的过程,之所谓的乐极悲生、物极必反。

跛足道人给贾瑞治病的“风月宝鉴”,其正面照出的是令人神魂颠倒的凤姐,其反面照出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正反两面景象各异的“风月宝鉴”之于《红楼梦》全书,是对全书既形象又具体的一部比喻。


风月宝鉴的正面,是一派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儿女情意绵的盛景,当然喻示的是贾府盛极之时无比荣耀、无比显赫的风光场景。而风月宝鉴的背面,则是白骨粼粼、血泪斑斑的悲惨境况,隐含的就是贾府被抄家败落之后人亡家散凄凉的场景。

“宝鉴”的一正一反正映衬了贾府从“当年笏满床”到“陋室空堂”的大反转,印证了秦可卿弥留之际给凤姐的梦中警示: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唐朝名相魏征向李世民进谏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曹公警冀后世众人,以“风月宝鉴”为镜,正心性、识真假、明事理,居安思危,择善而从。

注:本文为回答网友提问。

作者: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620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表里皆有寓,关键是“风”“月”二字
2020年03月06日 00:241961浏览 · 18点赞 · 1评论

吴氏红学
粉丝:4014文章:117
关注
作者:至真斋主

“托物言志”是作家在诗歌、散文、小说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志”是意愿的意思。“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一般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一些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这些被作者描摹的客观事物都寄托或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思想,即被作者赋予了某些寓意。这些寓意有的是浅显的,很容易被读者理解,有的是深藏不露的,需要读者深入挖掘。

《红楼梦》这部书表里皆有寓。在开篇作者自云中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批书人也以批语的方式来提醒我们,这部书很多地方都有隐喻。例如,第一回僧道看见甄英莲时,说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批语说:“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批书人很明确地提示我们,本书“托言寓意”,不要把这部书仅仅当做情爱小说,作者假托情爱来隐喻更深刻的立意主旨。紧接着,批书人又说:“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这就等于直接告诉我们,这部小说虽然表面上写的是大家族的故事,而实质上是在假借大家族的故事写国家,即“以家喻国”。在第四回贾雨村断完“葫芦案”,充发了门子之后,批书人道:“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盖云一部书皆系葫芦提之意也,此亦系寓意处。”在第五回林黛玉、薛宝钗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处,批书人说:“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在第十一回回首,庚辰本有批语:“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第十二回跛足道人用“风月宝鉴”给贾瑞治病,批书人说:“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至于书中没有批语提示的寓意处就更多了。


戚蓼生说:“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戚蓼生指出了《红楼梦》这部书采用了“一喉二歌”的写作手法。这个观点已经成为红学界的共识。其实,本书几个书名的含义也都是“一喉二歌”表里有寓。我在前面的文章《〈红楼梦〉书名的寓意就在书中,直指时代背景,非关哲学文化》《脂砚斋最喜欢〈石头记〉书名,这个书名内涵最深刻》两篇文章,分别论述了《红楼梦》和《石头记》书名的多种寓意。我今天论述《风月宝鉴》书名的寓意。关于“风”“月”在书中的立意指向,吴雪松的文章《〈红楼梦〉中一些风物的特殊寓意是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做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阐释。

凡例《红楼梦旨意》说:“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红楼梦旨意》简明扼要地告诉我们,《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并且在第十二回用大篇幅描写贾瑞之病因、病症、病况,跛足道人用“风月宝鉴”试图挽救他的生命,而贾瑞却喜正照风月鉴因而一命呜呼。


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并且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书中接下来有如下文字:“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在此处甲戌本有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段文字和批语不仅透露了《红楼梦》一书的更名过程,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红楼梦》一书的创作过程:“空空道人”最初从原创者手里抄录本书并改名为《情僧录》,“吴玉峰”增删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增删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贡献最大,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脂砚斋”在甲戌年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书名。可以说,《红楼梦》一书是前后多人参与创作、策划、增删、作序、评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贡献最大的“雪芹”年龄比“棠村”大,故批语说“乃其弟棠村序也。”

“棠村”是梁清标,生于1620庚申年,逝于1691辛未年。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因是明官员,曾降李自成,后降清廷,故名列“贰臣传”。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甲戌本批语说梁清标曾给《风月宝鉴》作序。那个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的批书人做批的时候梁清标已经去世,那个批书人怀念他,因此仍称本书为《风月宝鉴》。这条批语未署名,根据“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句和书中有“梅溪”落款的批语,推断这条未落款的批语是“梅溪”写的,“梅溪”即“东鲁孔梅溪”,他不但参与了本书的增删,还留下了一些批语。这个“东鲁孔梅溪”很可能是孔尚任。

孔尚任,生于1648戊子年,逝于1718戊戌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东鲁狂生。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就对南明兴亡感兴趣。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访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1685年他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1690年孔尚任回京,开始了10年京官生涯。1700年,孔尚任做户部广东司员外郎时,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罢官后,他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因他的《桃花扇》取得了巨大成功,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由梁清标、孔尚任参与《红楼梦》的创作,及书中说明“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可以判断“甲戌”干支年号是1694年。孔尚任在1685乙丑年至1690庚午年在江南时期,正是《红楼梦》的增删阶段。只是书未成他就离开淮扬回到北京。他后来创作的《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用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亡国的教训,其时代背景、思想内涵、故事构架和很多用词与《红楼梦》惊人地相似。难怪“东鲁孔梅溪”把《红楼梦》书名题为《风月宝鉴》。

“鉴”就是镜子,古代都是青铜制成的镜子,引申为借鉴,鉴戒,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鉴”又是编年史的一种名称,有通鉴、年鉴、图鉴等,例如,《资治通鉴》。《新唐书·魏徵》中,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段著名的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风月”作为词组有如下意思: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唐)吕岩《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2、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3、指男女情爱之事。《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俞太尉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4、指声色场所。5、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6、指嫖妓。(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7、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作者形容燕青:“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8、指妓女。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妾身姓李,表字贞丽,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一个有多种含义的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也不同。贾瑞追求凤姐,表面看是典型的情爱故事。贾瑞害病后,跛足道人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由警幻仙子所制的一把“风月宝鉴”给贾瑞治病,其正面是美女形象。因此,“风月宝鉴”中的“风月”一词的含义是指男女情爱之事。通观《红楼梦》批语本前80回,主线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爱故事,“东鲁孔梅溪”用《风月宝鉴》书名也是很贴切的。然而,如果本书只是男女情爱故事,其“鉴”字就只能解读为“借鉴”、“警戒”之意,没有“史书”的含义。《红楼梦》一书表面上是写大家族的兴衰和男女情爱故事,这一点各门各派基本上无异议,这也是作者用假语村言敷衍的表面故事,而对作者“真事隐”的故事则是长久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和批书人都告诉我们本书表里皆有寓,贾瑞所持的“风月宝鉴”背后是骷髅,寓意本书隐写的必然是关于“死亡”的故事或史实。甄士隐、贾雨村、王熙凤、贾探春等人都生于“末世”。贾瑞追求王熙凤的时间点书中明确交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符合本书时代背景范围内的这个日期,只有明朝崇祯年间出现了两次。这就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定在了明末清初。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通灵玉的讽刺诗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是关于政权争夺导致白骨如山惨剧的史实,这更进一步说明《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而不可能是清中期。这样,《风月宝鉴》的“鉴”字就有史书之意。

如果把“风月宝鉴”中“风月”一词拆开来解读,“风”与“月”都有特定指代。在元朝和清初的一些遗民诗文中,“风”指代北方少数民族。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他的《挽文丞相》一诗颂扬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国破家亡之痛。“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这里的“北风”指代蒙古铁骑。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虞集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为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颜元(1635年—1704年),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他在《存治编》中说:“宋人苟安日久,闻北风而战栗,于是墙堵而进,与荆公为难,大哄极诟,指之曰奸、曰邪。”这里的“北风”指代“金国人”。

“月”在明遗民诗文中指代明朝或南明。吕留良(1629年—1683年),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他曾参加抗清斗争,兵败后隐居,行医、著书。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他的诗《述怀》:“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清风虽细难吹我”:清人纵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也绝不会屈服于他们。“明月何尝不照人”:我依然有明朝故国情怀。“枯木也会再逢春”:虽然现在明朝已经灭亡,将来也会有恢复明朝江山那一天。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青年时期曾参加抗清斗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说,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王夫之,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风”指清廷,“明月”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联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清兵欲取南京,钱谦益主动献城,为清朝礼部侍郎。他辞官后秘密参与抗清斗争,他又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他的《后秋兴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这首诗是他在听到南明桂王被害后写的,故有“独倚银轮哭桂花”之句。全诗以崖山海战比喻南明败亡,以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诗情极为沉痛。“吹残日月是胡笳”一句中的“日月”是指代南明。胡笳是一种少数民族乐器,因清朝统治者是满族,故以胡笳代指清。

徐骏,江苏昆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顾炎武的甥孙。他是雍正时期庶吉土。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马上把他革职。复又查抄徐家,在他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认为徐骏存心诽谤清廷,对明朝有怀念之情,依大不敬律斩立决。可见“清风”与“明月”的特殊指代,清朝皇帝和文人们都知道。

我们再看《红楼梦》“风”的寓意和不同人物对“风”的态度。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大字不识,更不会作诗的王熙凤在集体联句时,起句“一夜北风紧”,李纨接句“开门雪尚飘”。“芦雪广联诗”从表面看是一群公子红妆们借景抒情,实际上却是在隐写战争。这里的“北风”就是指代清人,而“雪”也是指代清人。“丰年好大雪”的薛家是代指清阵营。

林黛玉的《唐多令》咏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裘。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飘零喻亲人离散,国破家亡,红颜薄命,这一切都是“风”造成的。林黛玉是晚明或南明的拟人化象征,悲“风”情绪在她的诗词中比比皆是。而薛宝钗是清廷的拟人化象征,则大喜“风”,她的《临江仙》于一片悲凄声中唱出了昂扬之调。“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中还有大量的咏月诗和中秋赏月的场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月、赏月,而是对明朝故国的怀念之情。如果不把《红楼梦》这部一笔两意、一喉二歌的文学杰作定位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其解读便像断线的风筝而漫无边际。误读《红楼梦》,曲解《风月宝鉴》,主要是定错了时代背景,以及对作者意象指代等特殊的写作手法不甚了解造成的。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瑞和《风月宝鉴》的关联,他为何字天祥,其中有何玄机?
2020年03月17日 21:592837浏览 · 40点赞 · 15评论

吴氏红学
粉丝:4014文章:117
关注
作者:慧读古典


在《红楼梦》几百个人物之中,贾瑞尽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远不能说是核心人物,他仅仅出场了几回,就在第十二回中死去了。因为他垂涎王熙凤的美色,被王熙凤设下了歹毒的相思局害死了。他的死状可谓是丑态毕露,难以启齿。

按理来说,这样的一个不算十分重要的人物,应该和全书并无多大关联。然而,细究之下,却觉得并非如此,他竟然和“风月宝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五个书名,除了《红楼梦》之外,还有《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四个书名。由此可知,第十二回出现的“风月宝鉴”并非一面普通的镜子,实际上就是《红楼梦》这本书!“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如果只是一面镜子,砸碎了就是,干嘛还要架火来烧呢?在这里,庚辰本给出的双行夹批是: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风月宝鉴”就是一本书,而且还不是野史,而是正史!这也即是说,《红楼梦》是一本正史。可为什么我们许多读者怎么看都不觉得它是一本史书,而像是一本精彩的世情小说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正面的美人和反面的骷髅,而《红楼梦》也有两面,正面的小说和反面的历史。这从贾瑞这个人物也可以看得出来。

贾瑞,字天祥。学过历史的人,对“天祥”这两个字想必不会陌生,必然会想到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面对异族统治者,他坚贞不屈、坚忍顽强,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大英雄。因此,数百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最崇高的敬仰。

可在《红楼梦》中,这个以“天祥”为表字的贾瑞怎么也不像是好人,他违背祖父的教训,垂涎王熙凤的美色,做了许多荒唐事。而且他的智商也是实在太过低下,那么轻易就着了王熙凤的套儿,以至于被其活活整死。将这两人相提并论实在有点不伦不类。也许有人会说了,这恐怕只是一种巧合,作者没想那么多。

说这话就显得相当没水准了。《红楼梦》是一群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经过数十年精心创作的成果,作者们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对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文天祥这样的一个人物意味着什么。就算贾瑞字天祥是一个巧合,但是文天祥其中一个字是宋瑞,这难道还是巧合吗?

是的,文天祥字宋瑞,而贾瑞字天祥。文天祥的名成了贾瑞的字,而他的字“宋瑞”里面的“瑞”字则成了贾瑞的名!这难道也仅仅只是巧合吗?天底下又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巧合呢?

这自然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刻意为之!

这样的刻意为之,《红楼梦》的作者也不是首创者,在此之前的南宋,陆游的母亲唐氏就已经这样做了,她将秦观的名和字套用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秦观和陆游都是极为著名的文人,两人一个出生在北宋,一个出生在南宋,两人的出生相去了七十四年(秦观1049-1100,陆游1125-1210),似乎难以交会。但因为陆游母亲的关系,使得他们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唐氏在生陆游的时候,临盆之际梦到了秦观,于是她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孩子是秦观转世。于是唐氏将秦观的字少游里面的“游”字拿来做了儿子的名,而将秦观的名嵌进了陆游的字“务观”里面了。陆游出生之后,唐氏就对其格外的看重,重点培养。一方面固然是使陆游有了很深厚的文化修养,奠定了他作为著名诗人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太过看重他,所以唐氏容不得陆游在文化修行上有任何一丁点的懈怠,这也造成了陆游的婚姻爱情悲剧:由于陆游和表妹唐婉二人琴瑟和谐,难免有太过于沉溺于爱情的举动,这让唐氏很是担忧,认为长此以往会耽误了儿子,于是逼迫陆游休了唐婉,这就造成了一对真心相爱之人的分离,成就了千古绝唱“钗头凤”。由于这段故事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中,在此略过不提。


很明显,作者在这里借鉴了唐氏给陆游起名的方法,将其套用到了贾瑞身上。

文天祥写过一篇《过零丁洋》的名篇,其中有这样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借指史书。而贾瑞所照的“风月宝鉴”也是一本史书。

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征呢?“风月宝鉴”有两面,正面是美女;反面是骷髅。而“风月宝鉴”就是指《红楼梦》这本书。也就是说,《红楼梦》这本书也有正反两面,一般读者看到的只是《红楼梦》的正面,即是一部很精致的世情小说,写的是以贾府为中心的中上层阶级的日常生活;而其反面,也正是我们“吴氏红学”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讲过的“白骨如山”“虎兕相逢”的“末世”!

其实这些东西,也并不是那么难以揣摩的,只要对历史文化常识稍微有所了解,就很容易知道。然而,绝大多数的读者因为受胡适派红学的误导,跳不出他们所划定的圈子,也就不会往这方面去想。

如果说陆游和秦观之间很是相似的话(都是有名的文人,有着很深厚的文学造诣),那么贾瑞和文天祥之间则完全没有哪怕一丁点的相似之处。文天祥顶天立地、正气凛然,而贾瑞则猥琐不堪,为人下流且智商低劣,两人简直是云泥之别,似乎作者将文天祥的名和字用在贾瑞身上实在让人很是不解。但请注意的是,贾瑞的姓——贾,即是假!也即是说,贾瑞,贾天祥,即是假的文天祥!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了。贾瑞,即是指那些平时以文天祥自居,可到了关键时刻却没有经受得住考验,做了可耻汉奸的败类们!

这些汉奸之中,最出名的是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

然后就是祖大寿、洪承畴、续顺公沈志祥、义王孙可望、孟乔芳。

还有额驸李永芳、马光远、孙得功、金砺、鲍承先、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张存仁、李国英、刘武元、陈锦、刘芳名、左梦庚、田雄、马得功、张天禄、许定国、刘良佐、赵之龙等人。

这些人,本是明朝将领,在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本应该奋起反抗、保家卫国,和异族侵略者做殊死搏斗。然而,他们却做了可耻的汉奸,投靠敌人,屠杀起自己的同胞来,为清廷最终占领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个“假天祥”们,和文天祥相比,显得是那样的猥琐,那样的可耻和可恨!

正如书中的贾瑞那样,他们在选择的时候,不敢面对无数同胞的血泪和清廷的暴政(镜子的反面骷髅的象征),而是选择了荣华富贵(镜子的正面美女的象征),作者让贾瑞丑态百出地死去,其实就是对他们的一种鞭挞和诅咒!

我们再来看看《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后二十八回,这二十八回书太过血腥、太过残酷,充斥着无数的血泪,写出了当时国人的凄惨生活,控诉了清朝统治者的暴政。毕竟“风月宝鉴”是正反两面都要兼顾的,《红楼梦》不仅仅有大观园如诗如画一般的风花雪月的生活(镜子的正面美女),也有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镜子的反面骷髅)。而这也是造成这后二十八回不能流传于世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所以几百年来,只有八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得以广泛流传。作为《红楼梦》的研究者,不能放过任何有参考价值的版本。

————————————————————

校对:王华东 安妮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00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与《石头记》
2020-08-01 12:25


《红楼梦》一名《风月宝鉴》,这在小说楔子和甲戌本的《凡例》中都提到,只是实际上流传的本子无论是抄本还是刻本,题作此名的还未见过。在楔子“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句上,有一条脂批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是“旧有”的“有”,是“撰有”还是“存有”?在我看来,这并无可生歧义处;按古文习惯用法和后面行文看,都只能是“撰有”而不是“存有”。将“有”释为“存有”者,几乎都认为《红楼梦》是合成的,即先有另一人写了一部《风月宝鉴》,然后曹雪芹在此基础上改写成《红楼梦》,或者先有他人作了《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二书,然后由雪芹合成。这些想法的产生,重要根源之一是对雪芹虚拟石头撰书被空空道人抄回后由自己披阅增删而成的荒唐言信以为真的缘故。有脂批已反驳了“披阅增删”说,指出这是“作者之笔狡猾之甚”,我们实在不该再被“蒙蔽了去”才是。须知小说不是理论性文章,有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是很难或者应该说是不可能合成的。再说,雪芹写这样一部风月繁华如梦幻般破灭的小说,是有许多史料可以印证其创作动机的,而改写他人之作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除了用误会作者行文和曲解脂批的办法去寻找依据外,是与我们已知的雪芹生平事迹不相符合的。批书人怎么也不会将只改写、合成他人之作的增删,说成“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第五回脂评)或者说是“哭成此书”(第一回脂评)的。

前引“旧有《风月宝鉴》”的批语的后两句,我的解释是:“如今,我看到雪芹《石头记》新稿,就不免怀念起他弟弟棠村曾为其旧稿作序的情景;为了纪念逝者棠村,所以仍沿用了旧书名,题为《风月宝鉴》。”所以,这条批语就是“东鲁孔梅溪”加的,为了说明自己为何题此书名。梅溪在小说中是加过批语的,第十三回批“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二句说:“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便是。这更证明《风月宝鉴》确是雪芹早年旧作。

那么,《风月宝鉴》是怎样一部书呢?很遗憾,没有什么资料可供研究;诸家说法,都不过是从一些迹象出发所做的揣测和联想。比如有人从甲戌本《凡例》中的话,推测它是一部淫秽小说,因为那里说:“《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还说“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

其实,“风月”并非只指男女情爱,广义也指风月繁华。小说楔子中一僧一道,高谈快论红尘乐事,“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这也就是所谓的“妄动风月之情”。因为结果所得是悲,是苦,是空,所以要“戒”。

小说以小喻大,以镜喻书,借《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故事(其中有些性描写),表达一种红粉骷髅、荣华梦幻的思想,同时点出《石头记》“此书表里皆有喻也”(第十二回脂评),“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所以被视作全书的“点睛”之笔。却不能由此而断言旧稿便是此类故事。若果真都写偷鸡摸狗,我想,梅溪就未必会沿用此旧名来题雪芹新稿了。

清人陈森作《品花宝鉴》,描写贵族们的同性恋及玩弄优伶的邪恶行为。《风月宝鉴》的书名与之相像,这可能也是引起同类书联想的一个原因。显然,这更属皮相之见。

曹雪芹在楔子中深恶痛绝地贬斥“淫滥”小说:先说“历来野史……贬人妻女,奸淫凶恶”,继说那些书“一味淫邀艳约,私讨偷盟”,再说“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如此等等。这反映一位作家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文学价值观和创作美学理想,非一时兴之所至说的话。很难想象,雪芹自己也刚刚写过那样“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的书,接着又为重写新书而板起脸孔来将它痛骂一顿。所以,我以为推测《风月宝鉴》旧稿艺术上粗糙些,还不太成熟,是可信的;否则新稿就不可能取代它。但说它是一部淫秽小说,我不信,因为既无依据,也不合作者思想发展的逻辑。

从梅溪“睹旧怀新”“故仍因之”等批语看,《风月宝鉴》是后来《石头记》加工修改的基础,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故有人说它是一部幼稚的《红楼梦》(篇幅自然也会短小些)。但由于没有别的佐证,过多地揣测它是一部怎样的书,是无益的。

本文选自:《红楼梦十五讲》 作者:刘梦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8 02:30 , Processed in 0.0516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