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V哥掰谎//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顶飞鹰 6670楼 2014-05-28 19:19

袁还真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在当时那个背景下,不管怎么说,他被刮,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不久,祖大寿率领的关宁铁骑被清军全歼,进关的那部分也在与李自成的作战中全军覆灭,只剩下吴三桂所部硕果仅存。当时如此情形下,袁死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袁的火器当时在世界上想灭谁就灭谁。他不死,大明完全可以换回败局。

------------------------------

@小Sana 6674楼 2014-05-28 19:24:39

我的原话是

但是你让崇祯黛玉给袁崇焕的元春行礼?????你是要折了袁崇焕的寿吧???

你说元春是朱元璋我都能勉强忍受,袁崇焕都跑出来当老大了,真好笑。

整个贾家要等袁崇焕降临,跪拜袁崇焕大仙?!

请不要来讨论政治立场!我也无心和你们讨论这说不清的政治立场

君臣之道都没有了,人伦都乱了,还读什么红楼?当自己逛的是青楼么?

-----------------------------

@216688 6704楼 2014-05-28 20:18:01

还是那句话,书要正反两面看,反看的话只要注重它跟正看里的联系,暗藏的细节,伏笔,以及最重要的批语,以此来判断正面描述在反面里的投射。其他的就完全可以当作风花雪月里的一般小说看,写成月月小说总要添花加叶的,而且也有意的把人物顺序常理颠倒,否则正正经经一一对应的话,几百年后的我们都还看得出来,难道对于当时的当政者写的就是他们的当代事实他们会看不出来,饶是这样写还是难逃最后章节被删而攥改的命运。......

-----------------------------

@V哥掰谎 6720楼 2014-05-28 21:00:35

这位老兄很有见地!你的思路真的很好,感觉如果你好好研究会有重大突破的!

-----------------------------

作者让崇祯给袁崇焕行礼,虽然从礼法上讲不通,但作者思想开明呢?敢在那个时候写红楼梦的大才,可不是一般人啊。毕竟魏忠贤和袁崇焕两个救命的都是死在崇祯多疑上


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逍生叹

2014-06-06 13:05
8955楼  


mark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党的保护神

2014-06-06 13:42
8956楼  


@精英误国2013 8856楼 2014-06-06 09:33:23

-----------------------------

昨晚恶补了2小时红楼,本来今天想来显摆一下,被你个畜生弄的没心情了,只能和你说说话了。为什么不回话?看不起我啊?著名五毛都点你名了,你狗日的杂种难道一点不激动?忙着给你爹办丧事那还是怎么的?这下好了,广大五毛都惦记着你娘的大黑逼呢,热闹了。看到回话


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13:46
8957楼  


崇祯不喜欢沉溺于女色是有了名的,与明朝历代皇帝比这确实很难得,应该也是他小心多疑的性格所至,这也让他到死的时候也保持着健康的体魄的原因之一。继位几天之后的一个夜晚,他与几个大臣正在讨论国事,忽然闻到一股香味远远地传来,他闻出这个香与众不同,所以立即命人检查,结果发现是魏忠贤派来的小太监在附近点燃的,为的是让崇祯皇帝闻到以后赶紧产生性冲动,沉溺于美色,从而无心顾及管国家大事,于是管理江山的事还得交给魏大人处理,老魏真是用心良苦呀!崇祯皇帝知道以后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说:“我的父亲和兄长都是被这个色字害死的!现在居然魏忠贤将这一招用在我身上!其居心是如此的险恶呀!”幼年时的不幸经历让他有一种比一般人都要强的自制能力,所以可以做到坚决不被老魏的美女人弹打中!经得起各种美色的诱惑,慢慢地魏大人发现崇祯皇帝跟天启皇帝完全不一样,他几经努力想巴结讨好崇祯都没有起到作用,而且新皇帝还越来越怀疑自己,这让他很是无耐,他还厚着脸皮在崇祯面前哭过鼻子,可发现这个新皇帝不吃这一套,头脑异常清醒,软硬不吃,就是不动气色,明摆着是不信任自己。于是他在多方的压力下,经过长时间考虑以后,主动提出辞职。我猜测可能他是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一流,象《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说凤姐那样:“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试想我魏忠贤甩手不干了,你一个刚上任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十七岁的小皇帝能挑得起这副管理这么大个国家的重担吗?没有我魏忠贤,大明上上下下能玩得转吗?搞不好到时候还得请我回来帮他擦屁股,真有这一天我乐意不乐意还两说呢?所以老魏可能采用的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撂挑子的战术,看样子是想赌上一把,可这一回他失算了!

崇祯皇帝立刻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我相信这是崇祯求之不得的事,本来让他滚蛋的话不好自己张口,没想到他自己主动提出来了!那还不来个顺水人情?于是命魏忠贤去凤阳守陵,所以老魏只好大摇大摆地带上几年来搜刮来的大量财物上路了。众人见到魏大人倒台了,于是纷纷出来弹劾他。崇祯一看魏忠贤居然如果罪大恶极,所以决定抓他来回法办,在路上的魏大人听到消息以后在绝望中上吊而亡,正所谓“哭向凤阳事更哀”。除掉魏忠贤,是崇祯的得意之作,他感觉自己这么年轻就能做成这么大的事实在是了不得!从此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然而这一点他错了,不但因为魏忠贤并无篡位之意,而且也没想加害于他,再说实际上是老魏自己辞的职,如果他真想篡位夺权早就下手了,哪会等到今天呀?崇祯皇帝的猜忌多疑、刚愎自用的性格在后来管理国家的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一个诺大的明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葬送在了他的手中,实在是让人又感慨、又懊恼!

(我的新浪博客将此贴中零碎登出来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blog.sina.com.cn/vgimm

botanicat  2020-02-23 20:33
评论 V哥掰谎:建议楼主去看看杜车别的分析明亡的原因的文章 明亡不是崇侦的责任 这种外力下他无力回天的

居八盖i  2020-09-15 03:34
评论 botanicat :我觉得你可以说明亡不是崇祯一个人的责任但不能说他没有一点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2
8975楼  


在通行本里,这个“蠢物”的自述,已经被删得不剩多少了。但是在某些本子里,还是保留的。我小时候,十岁左右的时候,先看的是程乙本。在我看了无数次程乙本之后,我又在家里找出了一套戚本。这时候看戚本,实在是太怪异了,里面的文字异文极多,感觉比较累赘,比较拗口,比较生硬,跟通行本的平顺通畅大不相同。这些“异文”的某些感觉,更近似于那个“旧时真本”。

我家里有一本书,这本书非常特别,叫《红楼雾瘴》,作者叫“克非”。这本书非常冷门,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在一个地摊上用三块钱收来的。这位叫克非的作者的观点极其有趣,他认为“脂评”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一个骗局,脂砚斋根本就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他根本不认识曹雪芹,脂评都是脂砚斋自己编的,为的就是让自己跟着曹雪匠出名。他的说法自然不足为信,但是他提出的那些论据,却非常值得研究。我们可以像照风月宝鉴一样,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个克非的言论。

比如他提出,凡是涉及“蠢物”的文字,根本就是脂砚斋自己加起去的。他认为这些以顽石的身份作第一人称叙述的文字,实在跟曹雪芹的文笔相去甚远,根本就不是作者本人的亲笔。他还找出了不少的句子,认为写得十分生硬,根本不是曹雪芹的原文。我倒是赞同他的这个说法——原本这就不是一个人写的。

克非的观点虽然怪,但仍然有不少参考的地方。比如他也认为,《红楼梦》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而《风月宝鉴》是一个更近于《金瓶梅》的本子,趣味也不见得如何高尚,文笔也不见得多么优美。他指出,有些人物是原本《风月宝鉴》里面有的,如柳湘莲,秦钟,二尤等等,而原来《风月宝鉴》的主要舞台是在宁国府,到了《红楼梦》,有些人物失去了舞台,被删了,有些人物就减少了情节,保留了下来,如尤氏,贾敬。他提出问题:为什么秦可卿的判词把“家亡”的原因都归在了几乎没有怎么出现的贾敬身上?我们都看尤二尤三去了,那尤大呢?这些是不是原来《风月宝鉴》的情节?

我也相信,《风月宝鉴》确实是存在的。前十几回,和中间有一些情节(比如二尤),细品之下,那个文笔实在是有些不同,跟《旧时真本》倒是更相似。我比较倾向于相信《旧时真本》回评者的说法:一个是原作者,一个是润色者。原作者的文笔更近于《风月宝鉴》,或者说,更近于《金瓶梅》那种世情小说,甚至有相当程度的情色的描写,非常露骨,比如蓉蔷戏贾瑞,比如贾琏和多姑娘。润色者,我们通俗一点说,更仙气,更高雅,更优美。我倒是不太相信是一个团体共同创作,因为众人写的东西,跟一个人单独写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可能还会有些人参与点评,偶尔会改一点,但是大体是应该就是原作者和润色者这两个主要的作者。至于诗词曲赋太不入流的问题,后二十八回的就是暂时填塞进去的,又不是人人都是曹植能作七步诗,肯定是等之后再来慢慢写慢慢改的。当然,这“两个作者”说法也很笼统,具体问题还是要涉及各种考证,这里就不细叙了。

这后二十八回的结构方面,九回为一节,共是一百零八回,很多红学家已经指出红楼梦的这个结构特点了。而且这续本有回首诗,也是某些早本的“特色”。另外,这后二十八回,有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大观园里面的路是对的,作者对此写得是胸有成竹,正是“胸中自有丘壑”的感觉,读者可以去自行品味一下。

再说情节。

这后二十八回,确实是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丝丝入扣。我选择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林黛玉之死。历来人们对黛玉之死设想无数,却从没有一个人想到,她会死得如此之惨。我也只恨自己太愚蠢,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其实都是十分直接的,根本没有一个绕了弯弯的。比如凤姐就是“一从二令三人木”,“人木”既是休弃,也是上吊而死。比如惜春就是“独卧青灯古佛旁”,比如迎春就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妙玉就是“终陷淖泥中”,没有一个是含蓄的。按着这个思路走下去,那么林黛玉就是“玉带林中挂”,她就在树林里面吊死了,薜宝钗就是“金簪雪里埋”,最后死了埋在雪里。只是,就连刘心武这么天马行空的人,也不愿意相信林黛玉会死得如此凄惨,也根本不相信她会死得只剩一副白骨,“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4
8977楼  


我们都不敢也不愿意相信,可是,红楼梦是真真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绝非空穴来风。林黛玉的死法,跟《葬花吟》和《桃花行》句句对应。比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最后被宝玉草草葬了)。比如“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紫鹃泣血而亡),比如“天机烧破鸳鸯锦”(鸳鸯直接导致了林黛玉的死)。还有芙蓉女儿诔,既祭晴雯,又祭黛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里面有一句,“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程本觉得这个“羽野”太惹眼,直接改成了“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这是程本的一贯作风,只要有太显眼的都会改掉。“羽野”的典故来自于离骚的“鲧婞直以亡身”,虽然鲧的目的是好的,但做事的方式有问题,最后害了自身,这跟林黛玉最后死的原因十分相似。程本大概觉得,这个对黛玉之死暗示得太直接,就改掉了。还有林黛玉自己写的那首诗,“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这诗非常强劲,跟她平时的诗大相径庭,这也是她后期独自理家以抗强敌的一个象征。

至于王夫人那么轻易就同意了黛玉嫁宝玉,其实,以前也早就有人提过: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过贾政的意愿?迎春的婚事已经暗示了一点:父亲才是最终决策人,而这个贾政,他的决定,王夫人绝对不敢干涉。至于贾政为何对妙玉青眼有加,凡是涉及妙玉的部分,都奇奇怪怪的,最后对妙玉的评语,高到不可思议,“天子不臣,诸候不友”,最后却这么个下场,她的存在只能去索隐,否则无法理解,暂且不谈。

再说一些细致的小伏笔。这个续本具有一个鲜明的早本痕迹:湘云戏份很重,她出场都十分生动,比如“摇着黛玉手臂笑道”,还有她和宝玉两次提到“猴子”“孙悟空”,都是对前八十回她那个灯谜的呼应。周妆昌的《红楼梦新证》增订本里面有“旧时真本”的资料,张爱玲又整理了一下,我们再偷个懒,就用她整理的那些“续本”来举例。据说有个续本提到过,有湘云和宝玉捡煤球(煤渣)的情节,这个我们确实在“旧时真本”里看到了,而且这一段写得十分十分出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几欲破纸而出。再拿天涯那贴子里一位网友的话来说:这本子里,宝玉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宝玉,黛玉也是我们熟悉的黛玉,凤姐更是我们认得的凤姐。

这确实是最有力的铁证。湘云也是我们熟悉的湘云,而且她的形象浓墨重彩,这跟早本里面,湘云是重头戏的这一点完全符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数百年以来的谜案,终于,有了合情合理的结果。

另一个大谜案,就是元春之死。87电视版对此不敢下笔,草草带过,大约地让人感觉到是各股势力倾轨造成的,只是无法细说,也圆不好,所以特别保守。但是这后二十八回,元春直接影射袁崇焕,直接跟林四娘挂上钩,终于,那个“望家乡路远山高”的谜,得到了解释。后妃上阵杀敌很雷人,不过,这一段行文拉得快,逻辑不够严密,在写作过程中很正常,这毕竟是个早本,不是什么增删五次搞了十年的本子,即使是现在的通行本,漏洞也不是没有。再次强调,这是早本,早本!提到元春,就得提提她那四本戏,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所谓的“大过节,大关键”,果然重要。

凤姐。她出局得很早,其实她的形象倒是相对别人不那么鲜明,应该后期填补了很多。但是通过她的结局,倒是侧面写了别的很多人,比如邢夫人的个性,最终在这里面得到完全展示,又懦弱,又容易听信别人。比如贾琏,他在这里面的表现,给他的画像填补上了最后完整的一笔,他对凤姐也没到绝情的地步。还有平儿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死得也十分惨烈。名字虽“平”,性格却倔,早在她“理妆”的时候,宝玉就说过了,她“薄命如斯”,果然不假。这是红楼梦里面独有的写法,整个古代小说再无第二。有点近似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里面提出的“复调”,就是把人们都放在一个环境里,他们互相影响,在事件的发展中展现出自己的性格。不完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大家都有活动和发展的余地,但是又不会掩盖主角的光彩,配角仍然是配角,不会因为太出色而喧宾夺主。光凭这一点,我就无法再怀疑这个本子的真实性,在凤姐出局到死这一段中,这种手法用得非常完美,我没有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任何一本中看到有这种写法。

再说李纨。历来人家都认为她的曲子里面所说的“将阴骘积儿孙”是指她贪,甚至有人怀疑她是不肯掏钱救巧姐,但结果却是她让儿子去新朝为官。这绝对是个大颠覆,她最后在黛玉墓前流泪,大概也是程本选择她最后陪着黛玉过世的原因之一。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5
8978楼  


巧姐儿,哪怕是87版电视剧,都是仁慈的,她虽然被卖到了妓院,却并没接客,事实上,这后二十八回,她已经做了妓女了。这跟脂批是对得上的,“后有忍耻招大姐之事”,什么叫忍耻,这就叫忍耻,刘老老绝对是此书中上上人物,颇有侠义之风。

北静王。这个人物,在前八十回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实在没想到他会在后面来抄贾家的家,又在新朝混得风生水起。我依稀记得有位红学家说过,北静王的服饰打扮,是明朝戏曲里面的装扮,其实这一点,就是一种暗示了。他不过就是个戏台子上的傀儡,“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才是北静王存在的真正意义。不过,这个早本里面,北静王的戏有点不足,比如那个著名的鹡鸰香串,就是少数非常重要、却又没有呼应上的伏线之一,可能之后有所添补。如果我们同意张爱玲的说法,祭金钏也是相当后来才添补的(这一节跟北静王息息相关),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北静王后来还有“加戏”。

薜宝钗。其实,她的结局,在第一回里面说得已经太明白了。“钗于奁中待时飞”。还能怎么待,不就是在闺房里面等着嫁贾雨村吗,而且,真是“待”,一是等候机会,二是苦等他回来娶。只是这个结局,就跟黛玉之死一样,我们简直没法接受而已。她“露着香肩”勾引贾雨村,看起来实在是太让人无力接受了,不过,想想原本的“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描写。请记住,早本里面,色情黄暴的部分,一定很多很多!那是充满情色和淫乱的“风月”宝鉴,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意淫”的红楼梦!原来的宝玉可要那啥得多!她那首“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也是她的自况:终不改!最后连贾雨村都萌生退意,她仍然“终不改”!

袭人。“花袭人有始有终”,蒋玉菡的那几句“女儿悲女儿喜”,句句对应,没什么好多说的。袭人这个角色,非常奇怪,不少红学家都公认她是有原型的,可能就是离开作者的妾。因此,她从第一版就存在,结局一直未变。值得一提的是,有个版本,非常古怪,说袭人嫁了蒋后,“温饱,不复忆旧主”。结果有一天宝玉讨饭而来,见到袭人,两个人居然相对扑地而亡。还有个版本,说宝玉经常去蒋玉菡那借钱,蒋玉菡烦了要赶他,被袭人骂了才罢休。这两个都有可能是早于这个旧时真本的更老的本子。这个旧本,或者应该是第三稿,因为已经有批了,作者总要改到可以见人的时候,才会愿意给人看的。

秦可卿。回评里面,所说的原来的“天香楼”的部分,非常合理。靖本所说的“遗簪”,“更衣”,比起87版里面的,更可靠,更合情理。

探春。这是作者相当钟爱的一个人物,她最后“与泉石为伴”,倒也符合她的个性。她的远嫁,与凤姐之死、宝玉远去,是87版的扛鼎之作,我每次看都会想,即使是曹雪芹本人,也未必能超越吧?但是,看了这旧本,我心服口服,最后赵姨娘的那一嗓子,“为什么你们不让林丫头四丫头去,偏让探丫头去”,这才是活脱脱的赵姨娘。而探春那一句,“我们这样的大家族,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只有从里面杀起来”,我一直不太明白,因为看前面,贾家似乎没有到这么你死我活的地步啊?而她这句话,几乎囊括了整个后二十八回。

一干丫头。鸳鸯“拿大”的性格,在前八十回一再都有细节表现,她也自视甚高,让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她,很装的样子。后来的转变很大,不过也算真实。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旧本里面,彩霞和彩云,各有各的戏,两个人绝对没有一点混淆,这也是旧本的铁证,她们是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被搅混的。芳官一干人成了“戏子无义”,不过,这堆姑娘不是善人,前面已经能看出端倪了。龄官还是非常突出,她的形象仍然鲜明,跟贾蔷的情也是一脉相承,这不是伪作能做到的。

几乎所有在前八十回出现的人,哪怕只曾经有个名字,出现过一两次(如嫣红),在后文都有交代。如果有人说这随便换个人续都能办到,那我们就拿事实说话,前八十回一直都有,几百年了,谁续出来了一本“前面所有的人物后面都有交代的”? 这不是能随便塞进去的问题,这需要作者整体的谋篇布局,统一的精心构架。

我们也学学张爱玲,从写作的角度上,来谈谈这个“旧时真本”。我个人的感觉,八十一回才开始那几回,文气不畅,断断续续,感觉作者本人也写得不顺。但是到了“流寇”的部分,作者那股怨塞不平之气就已经到达最顶峰了,这一部分写得很赶,很急。有比较充足的写作经验的人都该清楚,当某种感情充塞于胸的时候,会有拼命写出来的冲动,那时候感情充沛,写出来的东西也情感丰富,极具感染力,但是为了怕那股感觉消失,会写得很急,忽略一些细节,在一些逻辑不顺的情节先草草带过,以后再慢慢填补,一定会在这感情消失之前,把整个骨架拉完。我认为,“流寇”来袭,贾家倾覆这一节,作者就是处于这样的心态,因此,里面的人物常常像火山爆发一样地说出一些跟她的身份并不完全相符的话,作者的激情不可抑制。比如林黛玉那段长长的独白,比如凤姐“知命强英雄”那一段哭诉。有些地方,可能是缺文,也可能是原本就交待得不够清楚,比如他们抓宝玉干什么?柳湘莲不是出家了吗,怎么又跑回来做“强梁”了?但是,贾家肯定有子弟做了“强梁”,这是百分之百的,只是以前觉得无法想象。因为“训有方”,指的绝对不是柳湘莲,一定是贾家的人,嫡系子弟!加上探春说“从里面杀起来”这话,贾家的覆灭原因,是可信的,合理的。坦白说,我也没有想到,红楼梦这后二十八回,对明清交际的事影射得如此直接,直接到令人心惊胆战。这就是它无法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吧。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6
8979楼  


当舞台转到紫檀堡时,作者那股怨塞之气,也略微平息了一些,这一段舒缓得多了,而且也开始有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比较典型的就是在紫檀堡舞台上对莺儿几笔极有趣的白描,以及她跟宝钗的互动。结局部分,老了的宝蟾去见宝钗叙旧,那一句“呵呵一笑”,一个老年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看得人心酸。她所讲的麝月一头黑发都白了,也与之前的宝玉给她梳头相对应。别觉得宝玉“跟蒋玉菡翻滚在床上”很雷,其实,头十几回里面,闹学堂,整贾瑞,还有在后面放进去的多姑娘,二尤的情节,相信还有被删了的“宝玉跟秦钟算帐”,绝对比这个更露骨更黄暴!

最后结局,实在是黯淡到了极点,居然两个人讨了几十年饭,到老了才死,宝玉也没真出什么家。张爱玲的评价十分中肯,这种灰暗现实的结局,即使列在近代小说之列,也难以让人接受。作者的思想十分超前,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真正属于悲剧的现实主义小说。仅以此结局,红楼梦就足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而那“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剪影般的画面,实在是美到极致,夕阳西下,末世之感。神话和现实主义结合得最妙的例子(另一个自然是西游记)。

克非提出的“脂砚斋是假的”这个怪论,其中一个论据,就是他根本不相信能够有人搞出一个“情榜”,把一百零八人都安上一个“情”字。周汝昌拟过一个,不是太让人信服,生拉硬扯的感觉还是比较重的。但是,作者做到了,确实做到了,而且人人都安得恰如其分。当我看完情榜的时候,我,服气了,完全相信了。

这就是所谓的“旧时真本”。毫无疑问。

再说一下程本。我们先不管程本是不是因为清朝政府的原因产生并流传的,程本的作者,手里是肯定有旧时真本作参考的。如果别的论据都不够有力,那么,就让我们凭直觉来判断吧。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这书的后四十回是别人续的。但是,我就是只喜欢看程乙本的前三本,这三本被我翻得破烂不堪,只有第四本是崭新的。不是不想看,是一看就觉得索然无味,根本坚持不下去。但是,这后四十回里面,确实有一些章节段落,让我愿意挑着看。

简单地举几个例。

贾母之死。尤其是“脸上发红,再也说不出话来,竟是含笑去了”,这一句,不管放在哪里,都觉得极好。另外公认写得比较好的,柳五儿“承错爱”,宝蟾送酒,这两段肯定有旧本的部分段落在里面。显然,旧时真本里的金桂送酒诱惑宝玉,比宝蟾去要有理由和说服力得多,旧本为真,程本为伪。“承错爱”的,自然也不是早已死了的柳五儿,我怀疑,可能是那个袭人的表妹,“银妋”。而且宝玉调戏她的话,很可能也是旧本的原话,“你晴雯姐姐待你好吧”,恐怕换成“袭人姐姐”更合适吧。记住,这时候的宝玉,还不是后来那个只谈“意淫”的宝玉,他也是皮肤淫滥之人,跟很多人都有过关系。在多姑娘、银妋来勾搭他那一段,明显有缺文,或者就真的是“承错爱”那一段,只是替换成了已死的柳五儿。

可能含有部分原稿的还有黛玉焚稿、绛珠归天那一段。尤其是那几句“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原作者爱用四字叙景,我就不信这能是高鹗的原作,很显然是原文精神,“远远一阵音乐之声”,实在妙极。还有一句非常亮眼,这是张爱玲也特别提出了的,“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 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张爱玲说此句颇有旧本精神。而且,请注意,为什么她过个生日要“含羞”?黛玉平时在姐妹妯娌之间,落落大方,妙语如珠,只有谈到婚姻之事的时候,才会“含羞”。我觉得,这一段应该是旧本里她和宝玉的事定了之后,她出来见众人的情况,而不是“过生日”,才更符合“含羞”。

程本最牛的,就是保留了这一点:元妃死时,四十三岁。这个突兀到了没有人能忽略,就跟宝玉在后面说八股文章无用一样,简直怪异极了。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索隐一下,元春跟甄宝玉那哥哥一样,影射的都是袁崇焕,这个就跟黛玉影射崇桢一样,简直明显到没办法不留意了。这一点也给了我们一个提示,程本确实手里有这个旧时真本,他以此为参考,从中间挑了一些比较无关紧要的情节改改放上去,偶尔也加了一些原本的文字。比如程本里面那个说给了巧姐的周家公子,在旧本里面也出来了,而且文字差不多,只不过,在旧本里,他知道巧姐做过妓女,不肯要了,板儿不嫌弃,娶了巧姐。这更真实,也更合理。

可能存在部分原文的还有著名的“黛玉吃大头菜”一节,也许就是湘云问黛玉吃什么那一段的变调。以及黛玉眼看着剪破的香囊,听铁马叮叮声一节,文字及意境,绝非续书可及。

宝玉在续书中梦游太虚幻境,旧本也有,是宝玉最终“被渡”,跟他少年时梦到太虚互相呼应。与续书一样,也是尤三姐接引,也见着了绛珠仙草。那形容仙草的几句话,就是原文,程本抄得很顺手。


11.72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7
8980楼  


再谈谈这个直觉。

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旧时真本的时候,我正好面临一个职称考试。按理说,我应该好好复习的,可是,看到这个旧本,我是废寝忘食地看了整整两天,什么都顾不上了。这种强烈到极点的艺术力量,是没办法作伪的。什么都可以做假,只有情感,不能作伪。这样的感染力,不是一个伪作能达到的。我自己是搞文艺评论的,对此是真的深有体会。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我考试完后,我就一头栽进去继续看,但是又不忍去看,就是“不忍卒睹”,因为这后二十八回,实在是太惨烈,惨烈到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而且,强烈的影射,对世事的控诉,也注定了这后二十八回无法流传。

再次引用张爱玲的话。她认为,曹雪芹是越改越大胆,越改越不甘心,他逐渐地把线索往前八十回里面放,越放越多。他也希望,我们仅看了前八十回,就能大约知道后面。如果说,架这个骨架的人,是一腔怨塞之气,而这个润色的人,在十年增删的时候,他的心境已经逐渐平和。要知道,情感太浓,写出来的作品并非是最完美的,虽然感染力强,却缺少细节和琢磨。后来润色的人,也是了不起的,他让这部作品,终于达到了至美至善的境界,从一部类似金瓶梅的小说,净化了,升华了。一家之见,就这个旧本而言,应该叫“石头记”,而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通行本,应该叫“红楼梦”。而它们,都是“风月宝鉴”,正面红粉,背面骷髅。

最后,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的,是红楼梦的哲学思想。我对回末点评基本上都赞同,但是有一点,我认为,作者想的并非反清复明,在他眼里,哪个时代,都是“末世”。他的思想,更近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都随波逐流在这个时代更替里面,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过于清高,就不容于世。这种哲学思想,是跟整个红楼梦“无材补天”的强烈悲剧感一脉相承的,而并非反了清、复了明,然后就能天下太平了。事实上,对于崇桢的批判,也是非常直接的,那股透纸而出的悲愤之音甚至强于对清廷的批判。

看到红楼后二十八回,此生无憾。确实,藏家没有义务把自己珍藏的东西拿出来,我得说,能让我们看到如今的本子,已经非常感激了。如果有朝一日,可能通过某些方式,把全本公布于众,会是所有深爱红楼的读者的最大心愿。让真本现世,也是作者——不论这作者是哪一位——的心愿。不论作者究竟是谁,曹雪芹也罢,吴梅村也好,严绳孙也无所谓,都没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16:27
8996楼  


直到大明即将亡国之时,崇祯在煤山上吊的前几天,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年处死魏忠贤的作法是多么的幼稚、愚蠢,后悔当初没有听哥哥朱由校的话,于是派人重新厚葬了魏忠贤。但毕竟为时以晚,虽然后人一直称赞崇祯是个很难得的好皇帝,工作勤勉,生活节俭,不好女色,兢兢业业,但为什么大明就亡了呢?这不得不说是跟他独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而这也是作者为什么在《红楼梦》一书中重点强调林黛玉很鲜明的小性、多疑的性格的主要原因,现在看来作者为塑造这个形象真是煞费苦心!以前我们以为这都是闲笔,是在描写所谓“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可爱的小女生个性,现在看来真是猴吃麻花满狞了!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他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足以见得崇祯皇帝的脾气得有多大,即使他是个普通人,也会让人感觉太另类了!没法相处。

《红楼梦》的作者借用崇祯皇帝儿时丧母被寄养在“西李”和“东李”家的这段史实进行了改编和发挥,并通过黛玉和宝玉恋爱以及宝钗与黛玉争夺宝玉的情节将黛玉小心、多疑、喜欢猜忌的性格充分展示给大家,我们从黛玉的身上看到了太多未登基时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影子,虽然作者用了“假语村言”的手法进行了加工,但只要我们确定对了小说的主旨,就可以看懂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这更证明了《红楼梦》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而是一本隐写的史书,是对明亡的反思,是在清朝文字狱的大环境下明朝的遗民们不得已而进行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这样看来《红楼梦》一书也应该被称为《崇祯传》!但是谁能够对崇祯皇帝的这种性格如此了解呢?要知道那个时期的人想对皇帝的性格了解这么详细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是在皇宫中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才有可能知道这么具体、详细。我前面的文章里推测说吴梅村很有应该可以确定是《红楼梦》的原作,而他不但见过崇祯皇帝,还跟皇帝有个密切接触。崇祯皇帝对吴梅村特别的优渥,在他殿试以后遭遇别人妒忌非议时,亲笔在其试卷上朱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以示充分肯定。那时吴梅村还没有成婚,又是崇祯皇帝恩准他回家举办婚姻大事,“奉旨成婚”的新闻不胫而走,吴梅村真是风头出尽,天下人无不仰颈羡慕,崇祯皇帝对他的知遇、恩宠还不止在他获取功名的初起时段,在他从政后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关照、庇护。

后来吴梅村曾在宫中当太子的老师,所以肯定对皇宫的结构很熟悉,对崇祯皇帝的一举一动也很了解,他能写出书中皇家气派的氛围一点就不奇怪了。而我也相信第三回中对黛玉长相的描写,肯定是崇祯皇帝本人的面相,大家仔细体味一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大家看,这里多次强调了黛玉的眉毛的形状,我个人认为这是写实,也是崇祯皇帝给作者留下的极深的印象!大家看这些崇祯年轻时候的画像,是不是有一点这书中描写黛玉的影子呢?



原来林妹妹真实的模样是长成这样呀!居然还有胡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0: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续书都不可靠

可靠的只有前八十回.

索隐派方向正确,但钥匙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没有过硬证据就消停消停吧

-----------------------------

你是想说现存的手抄本都是伪造的吗,你还是看程高本吧,那个最真实~~~估计你压根就没看过脂本吧,真是无知者无畏!

脂本简称 抄成年代 书名 拥有回数 发现年代

甲戌本 1754年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6 1927年

已卯本 1759年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43 1936年

庚辰本 1760年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78 1933年

王府本 石头记 120 1960年

戚沪本 石头记 残存40

南京本 石头记 80

俄藏本 石头记 80

靖藏本 石头记 78回,仅余一页 1959年

卞藏脂本 嘉庆前期 (冯其庸语)红楼梦 10

甲辰本(梦序本)1784年 红楼梦 80 1953年

红楼梦稿本(杨藏本) 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 120 1959年

已酉本(舒序本)1789年 红楼梦 残存40

郑藏本 红楼梦 2

有正本 1912年付印 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 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19:37
9029楼  


我跟老吴在山东见到了传说的《石头记》新钞本,让人相当震惊!因为这是一个“红学”历史上独一无二“角色”的本子,一定注意“角色”二字。这也是一个将有可能引起极大震动的本子!现在正在跟藏家谈价格,对方要价太高,而我手头没有这么多,所以正在找人帮忙杀杀价。我希望尽早搞定,但看样子还不太容易,我先回北京,等在山东的朋友把价格谈好了,我再去取,希望别让我出太多血!我可是个穷人。

本子一旦到手以后,就会有一场别开生面好戏给大家看!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词:“别开生面”!这个词可意味深长,希望大家别理解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7 08:29
9129楼  


贾家的气势宏大,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起居饮食都透着帝王气息,作者非亲身经历不可能写得出来。记得有一位清代的穷文人笔下描写的富贵人家的日子,写出来的富人吃饭都是:“大碗鸡 大碗鱼 大碗海参”!给人感觉实在是太没有想象力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告诉我们荣国府的帝王般家庭的情况,非亲自经历者是无法写得出来的,在第三回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也是这个意思:

〖甲眉: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薄前人也。〗

这里也强调这些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作者通过对虚构的贾家的描写,是在象我们展示历史的真实。而对黛玉长相的描写,肯定也是有原型的。

在第二回里,也有对黛玉的介绍: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我们看黛玉生得“聪明清秀”,从这张图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一点。而“不过假充养子之意”一句我们应该从“假作真来真亦假”的思路来考虑,也就是说这应该不是假充,黛玉这个角色影射的就是一个男人!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也有过对黛玉相貌的描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甲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这条批语非常重要,所谓“史笔”就指历史记载的代称、指修史之笔、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也就说“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应该写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崇祯皇帝的模样的介绍。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7 11:35
9151楼  


@V哥掰谎 617楼 2014-05-22 20:49:38

那张岱的这出戏为什么要叫《冰山》这个名字呢?原来是指魏忠贤手中的权力就像一坐“冰山”一样,虽然看起来高大威猛非常唬人、盛气凌人而不可一世,但崇祯皇帝像太阳一样,一出来,这个权力的冰山就马上融化而土崩瓦解了!实在让我们没有想到,原来王熙凤判词里的“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短短两句中居然包涵着这么多的内容!

这段记载中还提到演杨涟演员上场以后,刚说道:“我是杨涟”,于是全场观众集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7 13:09
9162楼  


作为本书最重要的主角,影射崇祯皇帝的林黛玉,她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作者应该为她的名字动足了脑筋才对。第三回里宝玉说过: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这里已经把“黛玉”的“黛”字的来历解释清楚了,明末居京文人刘侗在奕正合著1635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介绍:“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曰眉石,亦曰黛石。”明明正德翻宋刻本《释名》“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晰名物之殊”即宝玉所谓物考,“辨典礼之异”即宝玉所谓人考。《释名》声训“黛”字:“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

从这里这些解释中我们发现:“黛”字有“替代”的意思,“黛玉”也就是“代玉”之意,而“玉”又是大明的象征,所以贾家才有那么多象征大明的“玉”字辈的人(书中“王”字旁的人名,均为“玉”字辈,在第十回里有过介绍:“且说他姑娘,原聘给的是贾家玉字辈的嫡派,名唤贾璜”),是不是说黛玉这个名字“象征着大明”的意思呢?或者会不会“玉”字谐音“御”,代指皇帝,也就是说“黛玉”暗指代表或影射皇帝之意呢?总之,书中人物的名称应该都很有玄机,所以“黛玉”这个名字的含义肯定不简单,希望大家集思广益。

有个网友朋友跟我说:“我小时候把林姑娘当有点别扭的邻家小妹看,大了就把她当成是妹妹,更大了再看当她是女儿那样喜爱着。现在突然看到说黛玉的原型是个男人!我好想撞墙啊!别扭死我了!”我相信很多朋友会有类似的感觉。在第一回里有一条批语,希望大家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蒙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白,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

这是在透露大家不要太纠结于书中人物的性别上,毕竟作者是用闺阁来隐写历史人物,用的是“幻笔”,也就是指是“虚构”、“艺术加工”,表明了作者的这一作者手法就不难理解书中那么奇奇怪怪的描写了,所以不能用理工科那种刻板的思维来看此书。

我用了三篇文章将黛玉所影射的原型进行了介绍,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分析她的,而我的书主要是讲“《红楼梦》中隐写的明亡历史”,所以这些都是很必要的。而关于《红楼梦》第一女主角的更多详细分析,我会在后面结合各种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到时候会让大家对黛玉认识得更深,对作者和增删者的良苦用心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真正认识此书的主旨。接下来,我开始介绍书中的另一个女主角:薛宝钗,而对于她的分析应该说我有太多的话要告诉大家,希望我能让大家对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3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1: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7 17:25
9198楼  


第十二章 宝钗身份

薛定钗是一个《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主角之一,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往往大家对她的评论走两个极端。我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宝钗的信息,看到对她是这样的评价:

宝钗容貌丰美,品格端方,举止娴雅,才德兼备,是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的掌上明珠。宝钗性格沉稳贞静,从小因被父亲喜爱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其人品性格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陶臻出的“完美典范”。宝钗之鲜艳妩媚与黛玉之风流袅娜,被人们普遍认作是中国古典两种类型美女典范,其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与四十五回之前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个性亦形成强烈对比。宝钗博学多识,理家才能不让凤、探,诗作才华不让黛、湘。对待宝钗,不应该用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用二分法来指责批判否定她,而应该回到《红楼梦》的世界去了解她,去发现她的很多能为我们现代人借鉴的优点。

其实这也是典型的传统“红学”的看法,“红学家”们坚持认为:宝钗是个温柔体贴、很懂人情世故的大家闺秀,是个严守封建道德传统的典范和“山中高士”,所以很多“红学家”容不得半点对宝钗的负面评价,甚至在有的《石头记》钞本中对宝钗不利的批语都被专家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掉了,而且还拼命地为她立贞节牌坊,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居心?这也是将作者锁定为所谓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将贾家锁定为曹家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何况“红学家”们根本在曹家以及曹家的亲戚中找不到这样一个人物,所以任他们怎么说怎么是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本书隐写的是明末的历史,王熙凤影射的是大太监魏忠贤,林黛玉影射的是儿时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贾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那宝钗这样一个大主角肯定影射的身份不简单!也是此书反面故事中主旨的核内容,所以是否能够认清她的本来面目,是看懂《红楼梦》的关键所在!而这件事也实在是被拖得太久了,中国广大的读者也被忽悠得太久了。我估计我的关于揭穿宝钗身份的文章会引来“红学家”和一些“钗粉”的不满,要改变人们的习惯思维确实是很难的,改变是痛苦的,但一定要改变,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红学”!

从表面上看《红楼梦》的核心故事是“宝、黛、钗”三角恋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说最后的结果是黛玉早死,宝玉是跟宝钗结婚了,所以在在第五回《终身误》的曲子里一开始就是这样说的: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短短的两句,真是内容丰富,这又是“一喉二歌”的又一经典之处!

YuhuanX  2017-10-29 17:02
一直就不喜欢宝钗 觉得她心机很重 绝不像表面那样温顺 大度 有种阴森森的坏 背地里戳刀子 有回听到小红和一个丫头对话被发现了 还能那么镇定 然后还污蔑黛玉 我就觉得她不简单 林妹妹不是说宝姐姐对什么都不关注唯独对什么身上戴的脖上挂的十分重视警醒

YuhuanX  2017-10-29 17:06
这样做就是想让大家注意她脖子上挂的是金锁跟宝玉的是一对 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金玉良缘 可见心思不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6:10 , Processed in 0.0572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