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七=====可儿为谁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2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解密:秦可卿丫鬟宝珠名字的来历及意义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些看起来越是不重要的丫鬟名字越是隐藏了四大家族的重大秘密。媚人只出现一次就没有了,但是媚人这个名字是文本里至关重要的一个名字,袭人和媚人对应,媚人和可人对应,可人原来是被赶出贾府的丫鬟,她到处传唱的就是贾府千方百计极力掩盖的不伦丑闻。贾母最喜欢珍珠这个名字,给了贾宝玉一个珍珠又给一个丫鬟改名珍珠,原来贾珍和贾珠就是她最喜爱的两个亲孙子。王夫人的两个丫鬟金钏和玉钏合称金玉,也是王夫人为了纪念儿子贾珠和贾珍的公主原配。丫鬟金鸳鸯改名鸳鸯,薛宝钗的丫鬟从金莺改为莺儿,这里都隐去了金字,暗示贾府的历史原型就是金贵妃家族。薛宝钗的丫鬟黄金莺改名金莺,后来改名莺儿,暗示金莺本来就是贾府丫鬟,这里隐去了黄字暗示薛家的历史原型是黄贵妃家族。史湘云的丫鬟翠缕被史湘云称为缕儿隐去了翠字,暗示史家的历史原型是崔姓家族。王熙凤的丫鬟除了平儿还有一个丫鬟丰儿一闪而过,暗示王家的的历史原型是冯姓家族。文官、芳官、蕊官、藕官、葵官、豆官、艾官、茄官、宝官、玉官、龄官、莳官这十二个名字是脂砚斋为了纪念大观园里众金钗的真实名字而起的。秦可卿的两个丫鬟宝珠和蕊珠其实是贾珍原配,也就是同昌公主为心爱的贾珠而给丫鬟取的名字。前文介绍了秦可卿的丫鬟蕊珠名字的来历及意义,本文简短介绍一下同昌公主的另外一个丫鬟宝珠。

查阅明末清初的诗词曲赋,查得明代著名文人谢榛的一首关联诗词:

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过因谈诗法漫赋长歌兼述别意

峨冠野服非凡质,对榻论诗坐终日。力搜东海宝珠来,法转西天龙象出。

楚猿乱聒夜冥冥,谁听湘妃鼓瑶瑟。欲为古调高可跻,赋声好振太行西。

莫画少陵神自合,更深梦落浣花溪。江通鱼腹山无隔,月照峨眉路不迷。

醒来归思候晨鸡,春草未生羸马嘶。黄金筑台战国术,何必郭生志与齐。

凤城花时兴逾远,北岳有灵迎杖藜。攀萝蹑屐殊萧散,笔扫层崖秃千管。

气横大漠雕不飞,响彻空林虎应断。荷衣独立最高峰,老骨欲仙无寒煖。

洗兵焉得挽天河,阴山单于近纳款。尚思朋辈共离樽,燕赵茫茫目力短。

壮怀奋激歘乘风,若木扶桑指顾中。他年相见重把手,宁羡征南矍铄翁。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他是临清(今属山东省)人,少眇一目。喜游侠,好交游,善度新声。谢榛十六岁作乐府商调,少年争相传唱。后折节读书,刻意为诗,遂以诗名。谢榛最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称为后七子。“后七子”是明代文坛的一大复古集团,这一称呼最早由晚明著名文人钱谦益提出。钱在《列朝诗集》的宗臣小传中简述了几人结社的始末,将他们与李梦阳等人并而论云“一则曰先七子,一则曰后七子”。

七子社有个发展变化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京师结诗社,社由高岱、李先芳主盟。开社入社者为六人:高岱、李先芳、吴维岳、王世贞、李攀龙、袁福征。高岱字伯宗、钟祥人,先芳字伯承,濮州人。王世贞、李攀龙、皆由高、李招之入社。“后七子”诗社最初源于承继了刑部文学传统的西曹诗社。王世贞在《长兴哭子与归途即事有感》其三称“当年六子五沉沦”,说明五子诗社实有六人,即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周颖《王世贞年谱长编》中,对七子入社的先后顺序及其原因有较详细的讨论。七子社后又延揽谢榛入社。

谢榛以援卢柟出狱事,名震京师,而且本人有系统的诗学主张,诗作也较见功力,所以能以布衣入社。谢榛诗主盛唐,但反对盲目拟古,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会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则浩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谢榛其诗以律、绝见长,工力深厚,颇富真意。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其诗云:“茂秦诗有两种:其声律圆稳持择矜慎者,弘、正之遗响也;其应酬牵率排比支缀者,嘉、隆之前茅也。”有《四溟集》、《四溟诗话》传世。

最后以谢榛先生的《春宫词》结尾:

长信宫中芳草生,晚风独立正含情。

时颦柳叶听龙驾,谁隔桃花吸凤笙。

金屋半开春寂寞,珠帘不动月分明。

烧残蜡炬虚长夜,遮莫同心结未成。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1-05 22:51・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3: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葬礼是悼崇祯帝
粟 2018-11-24   |  18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书名:红楼梦
豆瓣评分:9.0分(142人评价)
博主评价:
未评价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来自豆瓣读书资源
《红楼梦》【以下简称《红》】秦可卿的葬礼是悼崇祯帝
《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对秦可卿的葬礼是这样描写的:【括弧内容为笔者加】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扣四【告诉死讯】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荣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出神,秦可卿为神,升天】……
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船樯送终木】,出在黄【皇】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万岁】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贾政……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崇祯当然不是平常之人】。……宝珠【保朱】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大明宫掌管内相戴权【大明代权】,先备了祭礼,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祭上,祭皇上】。……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忠尽衣锦还乡,山川安宁,寿比南山】。……亲朋你来我去,……不能胜数。只见……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更有两面朱红销金【朱洪消金】大字牌对竖在门外,上面大书:”防护内廷紫禁【紫禁城】道御前侍卫龙禁尉【龙君位】“。对面高起着宣坛,僧道对坛榜文……。四大部洲至中之地【中州,中原,中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平之国,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元始天尊三一道教】录司正堂叶生等,敬谨修斋,朝天扣佛【扣佛天朝】,以及“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镇……。

令人惊奇的是,在《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己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哺,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遗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法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锦文而下,【从】死者数十人。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藏。明亡。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盛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也。

上述《明史》记载的是:明崇祯帝的葬礼是清朝举办的。而且为之建陵“典礼优厚”。《红》书中秦可卿的葬礼以此记载完全相符。

《中国历史大事记》是这样记录的:
公元1644年,明崇祯17年,清顺治元年。正月李自成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纪元永昌。3月李率义军自西安至北京。城陷,思宗自缢死【1610】明亡。4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自成还京称帝。翌日率部西走。5月,明臣迎清军入京。

应该说,《明史》及上述“大事记”还有其他很多相关的同样记载,就是《红》书中的一部分“真事隐”。以此为据,叙述秦可卿葬礼是悼崇祯帝因该是可以成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粟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贾雨村是“假玉存”
下一篇: 《红楼梦》的反满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3: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上吊天香楼隐写崇祯帝煤山自缢(上)
原创2021-08-21 20:45·齐燕客
一般人都认为:李自成攻入北京明皇宫,崇祯帝仓惶出逃,在煤山东麓一棵海棠树(后改槐树以代)上自缢身死。煤山即今之景山。顺治帝伐掉海棠树,改种槐树(坏树),并以锁链加之。称之为“罪槐”也。后人叹曰:

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正史记载,崇祯皇帝并非缢死于景山东山坡的野树上。而是悬梁自缢于万岁山(景山)之寿皇亭(天香楼)。

《红楼梦》记载了上述两种说法。 1644年(甲申猴年)4月23日(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义军在炮声中攻城。傍晚时分,崇祯最信赖的重臣守城总管、宦官曹化淳打开彰仪门(今广安门)献城投降,义军进占外城。

4月25日(阴历三月十九)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崇祯帝知道,已经众叛亲离,遂与宦官王承恩溜出紫禁城后门,登上了正北的万岁山(今景山)。两三天后,人们才发现崇祯帝的尸体。只见乱发覆面,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着红鞋,怀揣血书衣带诏,与王承恩相对缢死。李自成下令将他葬在3个月前死去的田贵妃墓中——即十三陵的思陵。 猴年的甲申之变,随着崇祯皇帝之死,大明王朝“树倒猢猴散”也。

1644年阴历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进入承天门(今天安门),占据皇宫,首先寻找崇祯皇帝。在“大楼宫中不得”,乃悬重赏、申严诛:“献先帝(崇祯)者万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烈皇小识》卷8)直到阴历二十二日方得崇祯遗体。 《红楼梦》记载的崇祯皇帝自缢,采用了正史与野史两种说法:“天香楼自缢”与“海棠树上吊”。因为作者们也搞不清,究竟哪一种说法是信史。 “天香楼自缢”根据万岁山寿皇亭自缢的记载。“海棠树上吊”根据《明季北略》记载,崇祯自缢在海棠树上。当时皇城内的海棠树,以巾帽局附近的回龙观最盛。《京师坊巷志稿》引《天启宫词注》云:“回龙观多海棠,旁有六角亭,每花发时,上临幸焉”,可见崇祯帝常来这一带游幸。崇祯逃至此处自缢较为可信,以至于李自成几天找不到他的遗体。黄云眉《明史考证》第一册载:“帝崩于万岁山”则说的比较笼统。


秦可卿隐射清太宗崇祯帝两皇帝,孝庄文皇后顺治董鄂氏端敬皇后与康熙赫舍里皇后。秦可卿自缢天香楼隐写朱由检煤山自缢。

《红楼梦》以“天香楼”隐射万岁山寿皇亭,以“林如海”隐射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二木成林)自己到(如)海棠树(海)上吊。


秦可卿丫头瑞珠撞柱而死隐射崇祯大太监王承恩煤山自缢。 《红楼梦》第十三回云,秦氏的丫头瑞珠触柱而死,显然隐写崇祯吊死于景山,在附近国槐树上“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柱”者,亭柱或主子上吊的大树也。书中称“此事可罕”,“也都称叹”,表达了汉族遗民对忠君志士的钦敬。


景山万春亭——崇祯自缢的万寿山寿皇亭(天香楼)

崇祯皇帝企图力挽狂谰于既倒,最后以身殉国,御笔衣带血诏云:“朕自登极十七年,致敌人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最后六个字,打动了多少亡国汉族遗民破碎的心!

连李自成都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张廷玉在《明史》中赞道:“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 。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 如此亡国而不辱身的大明君王,隐史《石头记》会不大书特书吗? 直接写北京崇祯国葬是万万不能的,只能与皇太极盛京国葬混合着隐写在一起。读者必须仔细分辨这种鱼目混珠的写法。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直接记录了多尔衮与孔有德奉顺治皇帝(与孝庄)之命,在北京为崇祯皇帝举行追悼与殡葬活动的场面,甚至还记载了多尔衮与孔有德敬献的挽联,孔有德负责修建思陵灵堂并叩拜老主子等具体的历史细节。时间在顺治元年五月至十月,孔有德西讨李自成之前。 第十三回原文加注: “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无品)职例。……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满汉)鼓乐厅,两班青衣(满汉)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更有两面朱红销金(朱明)大字牌对竖在门外,上面大书:“防护内廷(鹾政廷)紫禁道(紫禁城主)御前侍卫龙禁尉(前龙禁尉=前金龙位主)”。对面高起着宣坛,僧道对坛榜文,榜上大书:“四大部州至中之地(中国),奉天承运太平之国(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多尔衮,喻其无子孙也)、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穆莳——“大换先人”的孔有德)等,……朝天叩佛(叩拜老主子)”” 《注解》 “俱按五品(无品)职例”——皇帝为无品最高职例。“按五品职例”隐射顺治元年五月初二初三,多尔衮入主北京,“为崇祯帝发丧三日,具帝礼葬之”的初期祭奠。

“灵牌疏上皆写“天朝(清代顺治朝)诰授(加谥)之灵位””——明确记录着顺治皇帝为崇祯庄烈愍皇帝冕疎上的题款:“天朝大清国皇帝诰封加谥故明庄烈愍皇帝之灵位。”

“两边起了(满汉)鼓乐厅,两班青衣(满汉)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更有两面朱红销金(朱明)大字牌对竖在门外”——满汉鼓乐齐鸣。满汉仪仗并列。门外对竖着朱明皇帝殡葬典礼的大字牌。虽然是做给北京明朝遗民看的,但“典礼优厚”,“具帝礼葬之。”

“上面大书:“防护内廷(鹾政廷)紫禁道(紫禁城)御前侍卫龙禁尉(前龙禁尉:故皇帝)”——泯烈帝冕疎上大书:北京前明崇祯大行皇帝天朝(顺治朝)加谥庄烈愍皇帝之葬礼。

“对面高起着宣坛,僧道(满汉)对坛榜文,榜上大书:……四大部州至中之地(中国),奉天承运太平之国(朱元璋创立的明朝)”——满汉对坛榜文,榜上大书:中国明朝大行皇帝祭奠大礼。

“总理(摄政王)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满洲八旗)正堂(总督)万虚(谕多尔衮无子孙)”——满洲八旗总督摄政王多尔衮(敬挽)。

“总理(总司令)元始三一教门(儒道释三教合一)道录司(汉军八旗)正堂(总监)叶生(并非根生,是叶生嫁接也。穆莳——嫁接者孔有德)”——汉军八旗总监中原绿营部队总司令天朝皇帝生父孔有德(敬挽)。

《石头记》作者说,对老主子造了十几年反的李自成也私下派了使者参加崇祯皇帝的葬礼。

第十四回云“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大顺皇帝李自成)、陈也俊(降清大学士陈之俊)、汉军正红旗卫若兰(孙延龄父子)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冯紫英代表大顺皇帝李自成出席崇祯皇帝的葬礼,是由于“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造反者承认“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衍圣公孔子的后裔率领全国士大夫的代表来了。

第十三回云“接着,便又听喝导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孔子著《春秋》而成为中国第一史家也。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均为汉臣也。

“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镇,四十九日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华夏兆亿遗民感恩戴德为大行故君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

《石头记》作者记录了历史事实,也表达了自己沉痛的哀思与历史的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3: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秦可卿最后一夜被“遗簪”与“更衣”脂批抖出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06-25 23:56


题:秦可卿最后一夜,被“遗簪”与“更衣”脂批抖出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是一个口碑极好的人物,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处理家务的能力,似乎都不输王熙凤。

甚至可以说,秦可卿是一个比王熙凤还要强的女人,所以,即便是隔着帘子看病,重病的秦可卿,也毅然决然地坚持每天换四五遍衣服。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长得非常好看,薛宝钗的绰约丰姿,林黛玉的风流婉转,她都有,男人们见了秦可卿,都丢了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貌美,又稳重妥帖的人,却早早就死了,还死得不明不白,以至于合家纳罕,人人都犯了疑心病。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心思缜密,至死都在操心贾府的家事,以至于“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实在让人叹服,脂砚斋因此感慨,秦可卿并不是一个安富尊荣坐享人,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

但是,作者却曾用史笔,写下“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故事,脂砚斋批语偏偏留下痕迹,道:



“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众所周知,宁国府对外传出去的消息,是说秦可卿病死了,然而,事实上,秦可卿的判词早就告诉世人,秦可卿是上吊自杀的,秦可卿的死法,是悬梁自尽。

那么,秦可卿悬梁自尽的最后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秦可卿究竟得了什么让作者崩溃的病?你看她一天换四五遍衣服就懂了!“少去四五页”亦是此意!



很多人怀疑秦可卿和贾珍做了丑事,其实不然,秦可卿是无辜的。

其一、秦可卿若是一个这么不检点的女人,与贾珍做下如此不堪的丑事,秦可卿在贾府中的口碑如何如此之高,贾府一众人等为何一如既往都很待见她?一个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没有娘家的背景,若有失检点,却如何在豪门贾府如鱼得水?不是很奇怪吗?

有人说,人性都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好人都好,坏人都坏,秦可卿虽有治家的能力与胸怀,但也有作风不检点的地方,秦可卿功大于过,所以,众人敬佩她。



然而,这一点完全站不住脚,要知道,那是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品行第一,才貌都是次要的。

其二、秦可卿早就骨瘦如柴,病得奄奄一息,这样一个久病之人了,穿个衣服都费劲,坐起来都要半条命,怎么会和贾珍做下什么事呢?

其三、如果贾珍真和秦可卿有什么不合适的关系,何必在族人面前表现得那么夸张呢?难道还嫌别人说是非的笑料不够多吗?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一直是一个谜,一个养生堂抱养的孤儿,卧室的摆设为何都是帝王用过之物?秦可卿的葬礼规模为何如此大,乃至于皇亲国戚都给她设灵棚,路祭?



刘心武说,秦可卿是皇家之女,是废太子的女儿,是公主,宁府养育她是政治投资,其实,秦可卿真正的身份,是崇祯!那一夜,发生在秦可卿身上的“遗簪”与“更衣”故事,便是崇祯上吊的情景。

秦氏究竟得了什么让作者崩溃的病?明朝末世积弱积贫之病!内忧外患之病!所以,她是上吊之死的,也是病死的,秦可卿一天换四五遍衣服,是舆图换稿之意,隐写“崇祯死后,南明经历了四个皇帝一个监国,最终覆灭”的故事。

《红楼梦》一书,删减五次,批阅十载,字字血泪,真事隐,假语存,你以为就是你看到那点风花雪月?作者明确告诉世人: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借警幻仙姑之手,把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而贾宝玉是荣宁二公认定的唯一继承人,秦可卿则是贾宝玉眼中贾府的唯一继承人,为何?秦可卿就是女版贾宝玉!通灵宝玉就是传国玉玺!



脂砚斋便是朱明后裔,秦可卿故事,脂砚斋一句“因命芹溪删去”,可见,脂砚斋便是真正的作者,脂砚斋就是写下这部《情僧录》的情僧,脂砚斋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石头,石头就是传国玉玺。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3: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最大的纰漏:秦可卿自缢天香楼,费尽了曹雪芹的脑细胞
2022-05-22 15:12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红楼梦》问世以来,可谓饱经争论,或有争辩钗黛谁优谁劣,或有秉承宫斗思维,窥探书中人物心机,再有就是针对《红楼梦》中存在的诸多纰漏,进行详细校正。

而细数下来,《红楼梦》中最大的纰漏,就是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末位的秦可卿!

秦可卿虽然在《红楼梦》中的出场不多,她于第五回出场,第十三回病逝,可她却几乎毁掉了红楼前半部分的情节逻辑,为了“挽救”她,曹雪芹几乎用尽了心思,可还是留下了大量的问题。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按照《红楼梦》原稿,秦可卿原本的结局应该是“天香楼自缢”,故而甲戌本第十三回有批语写道: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庚辰本亦有批语写道: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


焦大醉骂

这些批语跟前文乃是紧密联系的,比如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秦钟夜间归家,宁府派人相送,这项苦差落到老奴焦大身上,焦大心中不忿,便大骂一通,原著明确写道焦大连贾珍的事也喊出来,张嘴便是“爬灰”二字!可谓明确点破了秦可卿、贾珍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第十三回秦可卿骤然去世,曹雪芹这般叙写宁国府上下人等的反应: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她(秦可卿)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之人。——第十三回
如果秦可卿真的是正常病逝,就不应该有“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样的文字,这些字眼都跟“秦可卿自缢天香楼”紧密贴合。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包括秦可卿去世后,贾珍哭得如丧考妣,散尽家财也要替儿媳办一个风光的葬礼。反倒是作为丈夫的贾蓉,几乎消失不见,作为宁国府女主人的尤氏,这场丧礼本应由她来操持,可尤氏却推病不起,最终引出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文章。

这些细节都是有暗线穿插的,秦可卿原本并无病症,可第七回“焦大醉骂”时,尤氏、贾蓉、王熙凤、贾宝玉均在场,秦可卿被当众点破死穴,自知自己和贾珍的事早已泄露,故而忧虑成疾,并最终酿成了“秦可卿天香楼自缢”的结局。

同时,尤氏也知道此事不风光,故而秦可卿病逝后,她宁愿装病,也不愿意操持这场丧礼,这便是《红楼梦》关于秦可卿原本的时间线。


秦可卿风光大殡

可正如第十三回批语所言,秦可卿的原稿写成后,因有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为贾家提前安排后路的人性光辉,所以曹雪芹在其他人的劝诫下,改变了“自缢天香楼”的结局,准备给秦可卿安排一个相对缓和的结局,于是乎,《红楼梦》中的文笔疏漏也一处接一处涌出来。

曹雪芹先删去了“秦可卿自缢天香楼”的具体情节,转而设置了“秦可卿病逝”的结局,确定了这个写作方向后,他在原著中增加了一些情节内容。


送灵铁槛寺

比如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尤氏和贾珍心心念念,担忧儿媳秦可卿的身体,为此专门委托冯紫英,找来了医术高超的张太医,为其诊脉看病,为了表明尤氏对秦可卿的关心,曹雪芹不吝笔墨,埋了不少伏笔,原著记:

尤氏道:“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第十回
这里就是明显的增改,第七回“焦大醉骂”,尤氏早已知晓了贾珍、秦可卿之间的秘事,如何到了第十回,反而不计前嫌,一门心思给秦可卿找大夫?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秦可卿病逝后,尤氏便不该以患病为由,躲避操持这场丧礼!


铁槛寺众僧迎灵柩

再有第十一回,王熙凤、贾宝玉来宁国府做客,顺便探望生病的秦可卿,可卿自知命不久矣,便一片真心向凤姐倾诉,可话一出口却是这样的,原著记:

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第十三回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秦可卿在生命的尽头,没必要向凤姐撒谎,可她口中的丈夫贾蓉,居然和她举案齐眉,互敬互爱,堪称一对儿模范夫妻。

显然,此段描写也是增改,在《红楼梦》最初的原稿中必定是不存在的,理由跟上述尤氏的情况一样,贾蓉早已知晓了秦可卿、贾珍的事,就算贾蓉忍气吞声,也达不到夫妻和睦的团圆境界。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注意到了这一点,故而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她写道:

第十、十一两回写秦氏的病,显然是在删天香楼后补加的。原先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当然并没生过病。但是如果改了第十三回,需要连带改第十、第十一回,庚本第二册倒又不缺第十三回......甲戌本第十三回是新删天香楼的本子,回内有句批:“删却。是未删之笔”,显然这时候刚删完。——《红楼梦魇》

也就是说,第十回尤氏对秦可卿的关心,以及第十一回秦可卿的倾诉,都是后来改变原书意旨后添加的,目的就是为了抹去“爬灰”的前事,告诉读者秦可卿是个好女子,她被列入十二钗正册,属于名副其实,否则必然有读者诟病秦可卿人品有污,不配列入十二钗之列。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可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如果修改了“秦可卿自缢天香楼”的情节,再要重新增删,找补秦可卿的文字将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秦可卿的判画、判词、判曲全都成了漏洞。第五回“贾宝玉入太虚幻境”,看到秦可卿的判册是这样的: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别的不说,单是判册上的“悬梁自尽”,就已然成了问题。同时,判词中连用了四个“情”字,乃指秦可卿、贾珍由情越礼,逾越了界限,并导致了“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后果。


曲演红楼梦

如果秦可卿改成正常病逝,那关于秦可卿的所有文字几乎都难逃厄运,连被奉为解读根据的判词、判画、判曲都成了空中楼阁,再难有半点可信度,甚至会影响到读者对十二钗正册其余女子的解读。

故而,秦可卿内容的增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曹雪芹并未早逝,想必是要大修大改的,从判册内容到相关情节伏笔,全都要重新设置,常言《红楼梦》乃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确是名副其实。

文/马嘉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4: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天破惊石系列之七=====可儿为谁淫?【“潢海”化用“潢池弄兵”之典】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8546&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当秦可卿是谁?值得天下人来共哭?值得作者专门著书立传写她?
播报文章

游戏金主
关注
2021-03-14 00:45
2024网页游戏大全-上线送首充无限元宝免费VIP
2024网页游戏大全-上线送首充无限元宝免费VIP
王者之心2正版授权,经典再现,高爆高返
王者之心2正版授权,经典再现,高爆高返
2024好玩的网页游戏,送VIP,送首充,页游大全!
2024好玩的网页游戏,送VIP,送首充,页游大全!

广告
3D网络游戏之选,总有一款能触动你的心弦!
×


题:你当秦可卿是谁?值得天下人来共哭?值得作者专门著书立传写她?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前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在《石头记》故事里,作者交代秦可卿的身世,只说她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看似波澜不惊的介绍之后,脂批却发了长篇大论的感慨,又说秦可卿命苦,作者特地写了《红楼梦》,就是想让全天下人一起为秦可卿哀悼。


广告
近几年的网络游戏排行榜(靠谱点的)上哪可以找到啊?
×


你听听这个逻辑?秦可卿怎么就命苦了呢?还要天下人一起为她掉眼泪?不科学是不是?你以为这是评书人大惊小怪乱发感慨是不是?不,作者就是这样去执行的!不信你看秦可卿的赞礼上有谁来送葬?

你以为八公就仅仅只是在写八公吗?你看这八公的名字:牛清、柳彪、陈翼、马魁、侯明、石光珠。此所谓十二支寓焉!什么意思呢?天干地支凑齐了,天下人送葬,天下人哭丧之意!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你以为作者写四王路祭,就只是在说四王都给贾府面子吗?东西南北四王齐全,平安宁静四字凑齐,亦是“天下共哭”四个字!

在《石头记》故事里,作者以四王写天下四方之民,以八公写天下生肖,以“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写百家姓,不过是写“作者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这是什么样的排场?你细品!再看秦可卿的棺木!




天下没有人敢用的棺木,秦可卿凭什么用?“潢海”化用“潢池弄兵”之典,正是王熙凤口中“造反”二字,“铁网山”是抵御北虏的边界防线!秦可卿便是崇祯帝朱由检!后文中冯紫英三月二十八日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是继朱由检三月十九之后,二马遭清军围猎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4: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公众号宣传计划
【原】贾宝玉与贾珍,分别是秦可卿的前任与现任,这是一个历史故事!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272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娶了秦可卿为妻;贾珍在秦可卿死后,哭得就像死了亲娘。

  焦大发酒疯所骂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大概指的就是秦可卿与贾珍及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所以脂批说“石兄在内”。

  姜子认为,贾宝玉与贾珍,分别是秦可卿的前任与现任,一个是荣国府二爷阵营的代表,一个是宁国府大爷虫属性的代表。

1524316156353299.png

  《红楼梦》原著中,秦可卿是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什么意思?贾宝玉是秦可卿前任为何不能直说?作者为什么要隐去天香楼事件?

  甲戌本《红楼梦》第十三回,畸笏叟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是历史记载的代称,《红楼梦》即史册。

  姜子认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别名《清风明月史》,秦可卿就是崇祯帝朱由校,天香楼就是朱明江山。

  正因为如此,所以,秦可卿出殡,四王六公都来路祭,这是举国缟素的国丧。而贾珍(满清)为秦可卿(朱明)举行隆重葬礼,是企图以和平演变掩盖其窃国大盗面目(假称天下是从流寇手中夺的,是为朱明报仇)。

1524316181937565.jpg

  正因为如此,所以,秦可卿的铭旌上写的是“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奉天”二字,即写秦可卿帝王身份,又表明作者以朱明为正统的立场。“洪建”二字,隐写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帝。

  秦可卿的“淫”,有如贾宝玉是“古今天下第一淫人”,是“意淫”的意思,即秦可卿的病因“思虑太过”。

  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遗簪”、“更衣”是隐写崇祯上吊场景,也有剃发易服、舆图换稿之寓。

  正因为如此,所以,贾母(朱明祖宗)认为秦可卿(朱由检)是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让他去安置宝玉(玉玺),即让崇祯即位(可卿宝玉成姻)。

1524316203395112.jpg

  《红楼梦》原著中,秦可卿的判词写道:“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月貌(朱明)到风情(满清),便是贾府之源荣国府的败落,所谓败家的根本,指的就是宁国府贾珍假借和平演变(贾源)的名义,抢夺荣玉(朱明天下),导致三春作三秋,春尽香消。


  《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时代是清朝,秦家隐喻秦朝以来的汉人基业,贾宝玉隐射崇祯政权,贾珍隐射康熙政权,你说作者为什么要隐去?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56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黛玉与宝玉有多么相爱?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下一篇: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隐去天香楼事件?秦可卿在贾珍与贾宝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4: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贾敬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可卿的判词里?揭露红楼梦宁国府不得不说的那些秘密!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34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敬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可卿的判词里?揭露红楼梦宁国府不得不说的那些秘密!

  《红楼梦》是千古奇书,处处绛树两声,正反相应。秦可卿作为《红楼梦》永远的话题女王,身上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了。本回的姜子说书,我们来聊聊秦可卿的判词。

  如果抛开历史隐射,把《红楼梦》当成单纯的文学作品,姜子也会认为,秦可卿与贾珍之间,一定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如丧考妣),贾敬与尤氏之间,八成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死金丹独艳理亲丧),甚至秦可卿跟贾敬之间,很可能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箕裘颓堕皆从敬)。



  但是,姜子认定《红楼梦》是明清正史,所以,下面我们以历史的角度切入正题,先来看看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秦可卿的判词里面,出现的两个人,不是秦可卿跟贾蓉,也不是秦可卿跟贾珍,居然是秦可卿跟贾敬。贾敬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可卿的判词里?



  姜子认为,‘秦可卿乳名兼美,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所以,秦可卿的隐喻对象可以一分为二,一为鸡鸣狗盗肌肤滥淫之情(清),一为全用体贴功夫儿女真情意淫之情(秦)。

  不但是秦可卿的隐喻对象可以一分为二,贾敬的隐喻对象可以一分为二,一为道老爷(朱明崇尚道家,隐射朱明嘉靖),一为贾老爷(入关的顺治,出家的顺治)。杨贵妃号‘太真’,住玉真观,以杨妃比薛宝钗,这便是贾敬‘常养静于都城之外玄真观’。

  宁国府的宁作明朝国都解,嘉靖本是牛人一个,然而迷信道教,后宫中怨声载道,子业凋零,也算是朱明江山箕裘颓堕的开端了。



  宁国府作东府解,东府东边皆隐射东北胡虏匈奴,游牧民族旧有聚麀传统,窃国大盗乃鸡鸣狗盗之徒,便是‘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没错,秦可卿的判词,主要还是得从‘东府淫情(清)’这方面来解读。其父秦业便是清孽,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正如刘姥姥傅秋芳来历,实乃薛家也!养生堂抱养,实乃养而亦生,农夫与蛇之寓也,是褒中贬。

  于是,我们就知道了,什么叫做‘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



  因为满清的江山是努尔哈赤跟皇太极打下来的,顺治无功于国,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但是顺治是入关第一人,也是满清三大宗祖之一,这便是贾敬袭爵又是乙卯科进士的缘故了。《红楼梦》常常以五品之职隐喻‘九五至尊’,‘光禄寺上例赐祭’、‘宾天’亦是皇家专用之词。‘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隐喻的恰是满清从东北入关。



  画梁春尽落香尘,写的是秦可卿上吊而死,更指《大观园》群芳之太虚之画,粉面成骷髅。擅风情者,清风之擅权夺权也,故为败家的根本。顺治入关,自然是南明灭亡,华夏灭亡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实有深意。宿孽之孽鬼自然是薛子满清家。

  自从薛蟠送棺材,便有人报贾珍曰‘瑞珠触柱而亡,宝珠誓任摔丧驾灵之任’,瑞珠者,贾瑞贾珠乎?宝珠者,宝玉贾珠乎?珍珠者,袭人乎?双玉之亡乎?瑞珠之死,何必非言撞破奸情事?



  自古两情不能兼美,既有“木石前盟,两情相悦,为何又有“金玉良缘”?因为“山木自寇,源泉自盗”,世间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既是宝玉,自然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既生其计,必有“金玉良缘”之说。然,宝玉原是自家的,如何为了不生贼偷而自毁?到底还是因为自毁长城,而使虎兕横行,读史者不可不知。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56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5: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8—1
钟家台 2018-03-28   |  1021阅读  |  8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8—1

为大家揭开这个红楼梦中的最大谜团!

  看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欲知秦可卿的“淫”和“爬灰”背后的历史真相,必须先要看懂秦可卿的“情”为何解?“淫”为何意?

  “情”通“秦”,指的是自秦始皇起的华夏封建王权。秦可卿的养父“秦业”正是四皇子用名字来点出“自秦始皇开始的中华封建王权基业”!

  “淫”指的是“掌握封建王权的皇帝无力中兴帝业,最终为颓败国事所累的不堪和尴尬的状况”。

  那么和秦可卿有“孽情”的公公——贾珍是谁?

  请把“珍”字拆开,谜底自现!是什么?“王人三”!皇帝三个!原来贾珍的来头这么大,居然一人影射朱明三个皇帝!

  贾珍影射的是哪三个皇帝?从秦可卿——崇祯往上数的三位前辈皇帝:哥哥明熹宗天启、父亲明光宗泰昌、爷爷明神宗万历!


  原来四皇子写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之间的孽情是为了给父亲崇祯鸣冤抱屈:崇祯之所以亡国很大程度上是前三位皇帝留下的烂摊子!

  正如毛对崇祯的评价:“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乱摊子,只好哭天抹泪地去了呦。”

  北静王水溶,在书中被林黛玉称为“臭男人”,自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林黛玉是天界仙草、世外仙姝,她的第六感直觉是很灵的。建议大家如果对红楼梦中有性质属性不确定的人物,可以参考一下“世外仙姝”黛玉和“通天畸人”妙玉的态度,绝对事半功倍。

  书中北静王送了两样东西给宝玉:先是第十五回他给了宝玉一串鹡鸰香念珠,此处“鹡鸰”来自“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用来比喻手足兄弟;香念珠实为“香珠”,谐音“相诛”,原来是让华夏汉人“兄弟相诛,手足相残”!

  第二十八回通过蒋玉菡的手又传给宝玉一块“血点似的”汗巾,实为华夏汉人的斑斑血渍!

  北静王水溶究竟是谁?

  拆开看:北静王,北方青(通“清”)争王(权)。姓“水”一是其人姓中带水,二是属于满清阵营。名“溶”,左边“水”右边“容”,“与水交容”,暗含投靠之意,而且是相溶好和,应该是在满清得以善终的人物。

  符合这些特征的人是谁呢?

  崇祯曾设祭坛隆重祭祀其“殉国”大义,清朝封他为首位汉人大学士,姓氏为“洪”字三点水旁——原来“洪承畴”是也!

  洪承畴对完善满清国家机器巩固满清统治做出了极大贡献,功劳仅次于多尔衮和范文程!最后得封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袭的洪承畴,比起吴三桂等算是善终了。


  前面分析了十二钗正册的收尾之人秦可卿——明朝亡国之君朱由检。接下来看看位列副册第一人、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女子,而且是贯穿前八十回的线索人物——甄英莲。

  为何甄英莲副册居首呢?

  甄英莲本是姑苏望族甄士隐的独女,没成想,本是大家小姐的她最后却成了薛蟠的小妾奴仆,受尽折磨而死;而她家的丫鬟娇杏却成了一路高升的贾雨村的夫人,从奴仆变成了主人,真是对比鲜明!这也正是影射了本是主子的大明王朝和原为明朝子民的满清地位转换的真实历史。这样的命运如何不是真应怜——甄英莲?

  甄英莲并不是简单影射某一个人,她其实是整个南明的悲惨写照,她是南明四帝一监国的总代表。

  香菱眉心中有米粒大小的从胎里带来的一点胭脂痣——“朱”砂痣,宝玉喜欢吃胭脂喜欢红色,批书人也自号脂砚斋,香菱这一点胭脂痣正是朱明标志。香菱苦命的一生:五岁被拐(暗示四帝一监国共5人),受尽凌辱折磨十几年,最后死于异地只能香魂返故乡。四皇子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的结局作为香菱结局的,香菱的死为整个南明史画上了句号。

  香菱“有些象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秦可卿是影射崇祯,暗示香菱与崇祯的本是同根生的朱明后裔。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吟诗,而黛玉呢?偏偏说“昨夜的月最好”要香菱写咏月诗,月是朱明,点出香菱实乃崇祯的学生——后继者——南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4)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7—5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孝文皇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成祖朱棣嫡后(1362年-1407年),濠州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

基本信息
出生地
濠州

所处时代


父亲
徐达


出生时间
1362年

去世时间
1407年

目录
1历史评价
2概述
3儿女
4人物生平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凋落的红颜--中国后妃列传》之三十九

一、 初入皇家

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谥"孝慈",她也确实是一位出众的皇后,并且得到了众多儿女的一致敬爱。而《明史》中更明确地写道,她与自己的一位儿媳妇也有情同母女的感情。

史书所说的这位儿媳妇,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据说她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因此亲自召见徐达,当面为自己的四子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爱卿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儿子朱棣?"

徐达一听皇帝竟有如此美意,顿时心花怒放,当即"顿首谢",应允了这桩婚事。

洪武九年(公元1376)正月二十七日,十五岁的徐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嫡妃。从此开始了她尊贵而不平静的一生。

做为一位皇帝的结发妻子,史书对徐皇后的描述尽管不算少,但多是官样文章。不过点滴间也仍然能让我们看出她与朱棣伉俪情深,与婆母马皇后情同母女。

帝王家族虽然少见真情,但也史不绝书。夫妻情长婆媳谊重都不足不奇。只是当我们遍检书史,却不得不叹息,生在乱世长于富贵的徐皇后与丈夫朱棣的情谊,实在是来之不易,洪武九年那位小小亲王妃向丈夫盈盈四拜的场景,连起了几个家族横亘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二、 未来皇后的姨母一家

世人都知道朱元璋的马皇后善良慈祥而马皇后的善良并没有得到所有受惠者的回报。这其中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或者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另一类代表人物)

朱守谦对马皇后的恩将仇报说来话长。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又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有极深渊源,我们必须详细叙说。

朱守谦的父亲,就是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儿朱文正,即朱元璋死于瘟疫的大哥朱兴隆之子。朱元璋当初奉郭子兴之命第一次前往家乡招兵之际,就特意去找到了自己当年带着儿女回娘家的寡嫂王氏,以及同样守寡的堂嫂田氏,将她们母子都带回濠州城和自己一起生活。两位守寡多年的嫂嫂操行很好,朱元璋对她们非常敬重,后来不但封王氏为南昌王妃,田氏为蒙城王妃,还破格封侄子侄孙为亲王,侄女们为公主(王氏之女封福成公主,嫁福州卫指挥使王克恭;田氏之女封庆阳公主,嫁淮安卫指挥使黄琛),直到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建文帝才把这一破格的册封降为郡王及郡主。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与马氏对朱文正一直爱抚有加。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的时候,朱元璋夫妇还没能生下儿女(长子朱标生于两年后即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455),对于朱文正这么个朱家长房长孙独苗苗格外看重,朱文正当时已有十余岁,俨然已可做叔父的助手,而在随后的战争年月里,朱文正也确实表现得格外出众,逐渐成为叔父最为得力信任的亲信之一。在朱元璋征"汉国皇帝"陈友谅的战役中,他率部在南昌城下拖住了陈友谅八十多天,立下了决定性的大功。因此,初立吴国时的朱元璋以军功封朱文正为从一品大都督,镇守江西,府治洪都(今南昌市)。

然而朱文正虽然统兵有方,性格却极其暴虐荒淫。镇守江西时他派心腹卫可达(一作卫达可)四处抢掠民女淫乐,又因害怕走漏风声触怒叔父叔母,将这些无辜女子一一杀死灭口。

江西按察使李饮冰闻讯大怒,誓要为治下小民讨个公道,遂想方设法搜集朱文正更多的罪证。

李饮冰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原来,早在建立吴国分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曾经问过朱文正,想要做什么官,想得到怎样的爵位?

朱文正自认军功盖世又是朱家长房长孙,不用开口也肯定能得到第一等封赏,何必多说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呢?他做假做谦让以讨叔父欢心,答道:"虽然我功劳很大,可您如果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我的话,只怕会使外姓属下有甚么不满,不利于您继续成就大业。先不要着急,等到一统天下,我这个亲侄儿还怕没有富贵吗?"

朱元璋此时还仅仅是个"吴国"之帝,元王朝也没真正推翻,正是非常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听朱文正这么一说,认为侄儿懂事之至,顿时心花怒放,立即将最顶级的空缺优先分配给了外姓功臣。

这一安排大出朱文正的预料,他没料到叔父竟将自己的话当了真,于是满腹怨气地来到江西上任。到任之后他越想越气:你不给我封王封爵,我自己来!于是他在自己的床榻用具上乃至夫妻俩的服饰上都统统弄上了龙凤图案,不但在府第里俨然王爷之尊,还违规占了大量民田蓄了大批奴婢。

李饮冰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这些之后,马上狠狠地向上奏了一本,向朱元璋告发朱文正的这些罪状。朱元璋大怒,一面派人将朱文正狠狠斥责一顿,一面打算跟进惩罚。

朱文正异常恐慌,于是干脆孤注一掷,打算与叔父的另一死敌、在江南称"吴王"的张士诚联合(张士诚称吴王在公元1363年九月,为示区别,史书将张士诚称为"东吴",朱元璋称"西吴")。但是他没有想到,自从朱元璋对他起了疑心的那一刻起,他的身边就有了朱元璋的眼线。正当他做着各项准备的时候,朱元璋突然从天而降,带着大队人马抓了他一个现行,大骂道:"你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虽然是人赃并获,但看在死去兄长的面子上,朱元璋没有将朱文正当众杀掉,而是免官安置桐城。

然而到桐城没多久,朱文正就神秘地死去了。他是怎么死的,史书上的记载晦涩掩蔽。但是一个正当盛年,并且曾身经百战的男人是不可能如此迅速地自然死去的。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朱元璋终于还是杀了这个作恶又背逆的侄子。

朱文正的嫡妻谢氏不久也死去了。也许是吓死的,也许是自尽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她和丈夫一起穿用了违制的龙凤锦衣,也被朱元璋处死了。

朱文正夫妇死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小名铁柱的朱炜才刚刚四岁。朱元璋虽然杀了侄儿夫妇,却收养了他们的儿子。这个乳臭小儿是朱家长房唯一的传人了,朱元璋希望自己能把这个小男孩调教得乖巧懂事,不要断了苦命兄长的香火。因此他亲自为朱炜改了一个意义很深的名字:朱守谦。

朱文正夫妇是被处死的另一个佐证,是朱元璋收养朱守谦时的一席话。面对那个虽然年幼无知,却对自己万分畏惧的小小孩童,朱元璋很是伤感,遂抚着他的头安慰道:"孩子,你不要害怕。你父亲落得那般下场,是因为他屡教不改,令我太过失望。你只要做个好孩子,我绝不会把你父亲的罪过牵连到你身上的。"--"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

朱元璋果然说到做到。当朱守谦长大之后,大明王朝在洪武三年分封的第一批王爷中,除了朱元璋自己亲生的九个儿子(朱樉为秦王,朱㭎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橚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榑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鲁王)之外,另一位王爷就是朱守谦了,他被封为靖江王。

初封的时候,朱守谦做为侄孙,虽然被破格封为亲王,不过得到的待遇是"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不过朱元璋对他仍然寄予了厚望:"稽古帝王抚有方夏,必茂建亲支,所以敦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衣,遭时弗靖,躬历行伍,秉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王)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於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为十四岁的朱守谦选定了广西都指挥使徐成的女儿为嫡妃(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后的朱守谦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国了。

朱守谦将自己的封地和叔叔们的比较了一番之后,不禁嗒然若丧:诸王要去的是西安、长沙、太原……这些地方怎么说都比自己要去的那个桂林要繁华富饶得多了,叔祖父口口声声说要厚待自己,可这算是怎么回事。于是,朱守谦很不情愿,在南京城里拖拖拉拉不肯离开。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是隆重的封王典礼已经举行,何况桂林是边陲军事要地,一定得有王爷坐镇,他不打算改变主意。最终,在朱守谦的软磨硬泡下,马皇后为了安慰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孙儿,在丈夫的面前竭力打圆场,终于使朱元璋同意增加靖江王的待遇。于是,朱守谦本应为银质的靖江王册印改成了亲王规格的金印金册,俸禄也随之上涨。官属仪仗则达到了皇太子的规格。在所有就藩的王爷中,他的出发队伍是最浩荡神气的。(可以想象,马皇后花了多大的精神,才把自己的儿子们都一一说服)。朱守谦在叔祖母的百般宽慰下,总算是"勉为其难"地就藩去了。

可惜的是,到任以后的朱守谦并没有遵守自己对马皇后许下的承诺,才不过三年的功夫,他就惹得两广地方的官员百姓们一片嗟叹怨恨声。朱元璋遂先将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皇城。七年后他觉得侄孙儿态度有所改变,便重新恢复他的王爵,派他去云南当王,给予他的待遇也维持了自己当初应允妻子而给予的那些。谁知道朱守谦很快就故态复萌。最过分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太子朱标早逝之后,他不但不悲伤叔叔的早逝,反而自鸣得意地宣称:"如今国中没有太子, 皇太孙朱允炆是个无知小儿, 又身有残疾。而我是朱家长房长孙, 既年长, 又享有太子的一切待遇, 如今我就是太子了。"

这番话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听说侄孙竟如此歪曲亡妻的好意,对亡妻子孙如此没有家人情谊,当即勃然大怒。于是朱文正的历史再次重演:就在这一年,朱守谦被"锢之京师",随后便"卒"了。而他的长子朱赞仪则被朱元璋给收养了。

这一回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对朱赞仪的管教非常严格。洪武三十年,刚刚十五岁的朱赞仪便随着十三位叔祖父(朱元璋之子: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王)一起长途游历(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还自山东),不但在路途中增进彼此家人情谊,更广览山川,饱经劳苦。于是,朱赞仪在史书上留下了"恭慎好学"的美名。只是等到他恢复父亲爵封的时候,桂林靖江王府的待遇被降到了"旁支郡王"的水平。

朱守谦父子的人生因果,就这样结束,看起来是很寻常的皇族恩怨。然而他们却与成祖朱棣夫妇有着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朱文正的嫡妻谢氏,即朱守谦的生母,她与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亲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将领谢再兴的女儿。

算一算年龄,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朱守谦生于至正二十一年,而徐皇后则生于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说,在这三年间先后出生的三人中,朱守谦与徐皇后是表兄妹,却得管表妹夫朱棣叫叔父。徐氏在做女孩儿的时候,若不是跟规矩称朱棣为燕王,就是跟着表兄一起管他叫叔叔,而如今她与朱棣却成了夫妻。

三、 未来皇后的外祖父

既然说到了徐皇后的母亲谢氏,就不得不说谢氏与徐达的婚姻,以及谢氏的父亲,也就是徐皇后的外祖父谢再兴了。

谢再兴是朱元璋在淮西时的旧将,在红巾军中作战非常勇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有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儿,被很多人所倾慕。只是谢再兴择婿甚苛,女儿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倾慕大小谢氏的人中有两位身份非同寻常,乃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得力的猛将徐达。朱文正倒也罢了,徐达却是早已娶妻(在民间传说中,徐达的这位糟糠之妻因为大嘴巴乱说话,后来被处死了),因此尽管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谢再兴也不情愿把女儿嫁给他。

对这些情况,朱元璋都心中有数,他决定"成人之美"。

由于元末时群雄割据,甚么"吴王""汉王"满世界都是,因此为了控制在外的将士不敢叛变,朱元璋很早就定下了将士家眷不得随军的规矩(这规矩后来还惹出了麻烦,将领邵荣因长年征战不能与妻儿团聚,觉得自己与朱元璋同为小明王部属,不甘受他的辖制,恼恨之下竟打算暗杀朱元璋,结果事败被杀)。总之,朱元璋趁着谢再兴兄弟父子都出镇在外的机会,硬是自作主张地把大谢氏嫁给了朱文正,小谢氏配给了徐达。谢再兴的恼怒可想而知,只是得知消息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自己又刚刚犯了错,只能暗中切齿。

谢再兴犯的错说起来很简单:他当时镇守诸暨,派了两个部属去杭州做买卖。此事不久被朱元璋发现。当时的杭州还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认为有私敛财物以及走漏军机的嫌疑,不但立即把两人抓起杀了,还把两人的脑袋挂在谢再兴办公的场所。随后又让李梦庚去做"参军",谢再兴凡事都得听这位参军的节制。

李梦庚与知州栾凤眼见朱元璋如此不给谢再兴这个"亲家"面子,也就仗势欺人,联成一气,对谢再兴很不恭敬,处处与他为难。谢再兴是个武人,与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事情很快就达到高潮:就在谢再兴整备军事,要与张士诚决一死战的时候,身为文官本应辅助他的知州栾凤因为一点小事,竟然敢把谢再兴捆起来训斥。

结果,谢再兴终于忍耐不住,决定另找高枝。

就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战事千均一发之际,朱元璋一方的重要将领谢再兴领兵反叛,杀了栾凤夫妇,擒了李梦庚,投降张士诚。

虽然他在随后的战事中朱元璋一方接连取胜,并最终将谢再兴兄弟父子统统擒杀,但是对于谢再兴叛敌的前因后果,朱元璋心里自有一笔帐。而栾凤和李梦庚不但为凌辱谢再兴付出了性命代价,死后也没有得到朱元璋给予的抚恤。

谢再兴的一双女儿没有被朱元璋牵连追究,她们虽然失去了父兄的庇护,却又因为各自丈夫的地位升迁而夫荣妻贵,并接连生儿育女。

算起来,徐达与朱文正乃是连襟弟兄,做为外姓臣子,他先是看着老丈人谋反,又看着朱文正谋反被诛,同时又深知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深存猜忌,虽然外甥(朱守谦)被封了王,徐达心里的担忧仍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他的心事应该也是猜得出来的。综合所有因素前后考虑一下,朱元璋为何要亲自出马为儿子向徐达求亲,而徐达又为何在应承婚约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顿首谢",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无论君臣二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如何,那一幕也实在算得是"君臣相契"至极的一刻。

话说回来,朱元璋虽然以猜忌功臣出名,但对于元勋们的儿女他还是相当不错的。晚年他一次就提拔功臣子孙百余人入仕成就功名,好几个女儿嫁了勋臣之家,为儿子们娶的妻子也多为勋臣及元朝贵家女(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潭王梓娶于显女;鲁王檀娶汤和女;秦王樉娶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氏王保保之妹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代王桂娶徐达次女;安王楹娶徐达幼女;郢王栋娶郭英女)。虽然其中也有怨偶,但多数皇子与自己"将门虎女"的妃子感情甚笃。

四、亲王妃的平静岁月

嫁入皇家的徐大小姐果然不负众望,非但才貌出众更兼品德贤能,在一大群子侄辈的媳妇里,她得到了马皇后的格外喜爱,与婆母的关系也非常亲密。马皇后曾经不止一次地当众称赞过年青的燕王妃。

不过徐氏并没有在公婆身边侍奉多久。洪武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十九岁的徐氏跟着自己的丈夫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成为燕王府的女主人。

由于朱棣并不是一位坐享富贵的亲王,做为他的王妃,徐氏肩上也有一幅很重的担子。

朱元璋不但对儿子们的管教非常严,还对他们寄予了"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厚望。为了避免皇族孱弱,明初的藩王们虽然贵为皇子,却自幼就接受兵事训练,朱元璋还时常在凤阳家乡等地针对皇子们"讲武""练兵",给他们上军事课。当时的明王朝并不能算真正平安,元顺帝北逃之后,元皇族在北方建立了北元政权,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因此明初皇子们多数封往边塞重地,太原、北平、西安、开封、大同、宁夏、平凉、桂林、云南、大宁……遍布在明王朝的整个边防线上(亏煞老朱儿子多)。亲王们在各自的封国中屯田筑城练兵,被称为"塞王"。(如十七子宁王朱权藩大宁,其地在河北遵化喜峰口外,乃是千百年皆然的军事重镇,六百余年后还是抗日"大刀队"发生地。朱权在此重镇治藩属护卫兵,竟达甲士八万、兵车六千)。亲王们既有了这样的实力,当然就要在国家发生战事时,亲带各自的兵将奔赴战场,渐有取代开国元勋之势。

在一系列的战事中,燕王朱棣很快就崭露头角。洪武二十三年,他应命与晋王朱棡出征元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也要受他们的节制。

三月,北方大雪封山,晋王朱棡畏惧元兵掌握的天时地利,不敢追击,只有朱棣不惮劳苦,冒雪行军,出奇制胜地堵住了乃儿不花,迫使其投降。乃儿不花投降后,朱棣对其非常优待,乃儿不花被朱棣打动,主动去劝降咬住。最终,朱棣满载而归,成功地取得了这次重大战事的胜利。

三十岁的朱棣在这次战役中不但辉煌亮相,而且得到了真正的军伍锻炼。对于儿子智勇双全的表现,朱元璋大喜,颇有"此儿象我"之感,此后朱棣越发受到重用,和晋王一起得到了直接向皇帝本人禀报军事要务的权力。

频繁的军备战事并没有妨碍燕王夫妇之间的情谊。虽然做丈夫的频频出门在外,在家的时间非常稀少,燕王妃徐氏仍然连续生下了三子二女至少五个孩子,占朱棣所有子女数的一半还多。--由此可见,世上以"忙"做为感情冷淡借口的,基本都是些没诚意的男女。

重用藩王领兵,当初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构想,既可避免外姓诸臣节制军事跋扈成灾,又能使诸王"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何况照他的预想,诸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长子朱标竟早早地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了,晚年的朱元璋面对幼弱的皇太孙朱允炆,虽知重用藩王领兵可能会为这个文弱小儿埋下隐患,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甩下自己的儿子去用那些令他一百个不放心的外姓大将,于是他始终还是没有把削藩提上议事日程。只是一再地寄希望于能在自己生前为太孙多聚些人脉众望,寄希望于朱家子孙都懂得尊老爱幼之理,体恤骨肉血缘之亲。大约也正是出于这层考虑,老皇帝先是应允孙儿修改了自己施行多年过于苛刻的刑律七十三条,为朱允炆赢得了"天下莫不颂德"的美名。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他还特地重新制定了朝见太孙之礼,又规定叔父们在公开场合须向侄子行君臣之礼,回到后宫皇太孙才向叔父们行家礼。为了增进家人感情,第二年他又让其它的侄辈和叔辈们一起游历天下山川。

然而,再妥当的想法,也终归只是想法,只能保障生前,难以保障身后。终于,在洪武三十一年闰四月乙酉日这天,七十一岁的朱元璋抛下他的嫡长孙朱允炆,还有他那一大群儿子,以及在他多年治理下民生休养生息逐渐兴旺的大明帝国,离开了人世。

五、改朝换代中的亲王妃

朱元璋去世了,随着这位拥有绝对雄才伟略,在皇家内更拥有绝对权威的老皇帝弃世,皇家的骨肉亲情迅速土崩瓦解。

建文帝待臣民仁厚,那是没得话说的,然而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年青皇帝却重用了一群书生,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人。君臣们虽知照着书行仁政,却几乎没有真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人事方面的实际经验,遇上有事就只会翻故典,方孝儒更是个《周礼》专家,一门心思就想复古,把朱元璋施行了三十年的制度来个彻底推翻,总之就是一堆纸上谈兵的人物。当然,推翻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对他们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几位辅臣们的权力是大大地暴涨了。

早在即位之前,朱允炆(建文帝)就对叔叔们起了提防之心,这倒也还是可以想得通的。但是他以及亲信大臣们在对待这个问题时所采用的急眼儿方法,却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建文帝最疑心的,莫过于智勇双全的燕王朱棣,对于其它的叔父,他也巴不得立即废了完事,只是急切间找不到下刀子的地方,只能和亲信众臣暗中商议。邪门的是,他私下与辅臣们商议的这等机密大事,居然没几天工夫就传遍了京城,也不知到底是哪位先生大人口不把风。"皇帝要削藩",这消息一传出就引得一众藩王惶恐不安,就算没异想的也急得上窜下跳了。

偏偏就在这个当口,建文帝"磕睡碰到了枕头",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家中出了事故。朱橚才干过人且颇有抱负,曾做《元宫词》百章,还体恤百姓,在封地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并先后组织编写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这些药方广泛流传中外民间,并成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重要引用依据,为普救百姓疾苦立下大功。可是这位文武全材的亲王偏偏治家无方,次子汝南郡王因为与兄弟们争风心怀怨恨,向建文帝上书,密告自己的父亲图谋不轨,还说燕王朱棣齐王朱榑湘王朱柏都与此事有关。

建文帝立即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派朱元璋养孙李景隆假称巡边,路过开封,不由分说就把毫无防备的周王朱橚连同妃嫔儿女统统抓了起来。

朱元璋死了还不到四个月,周王朱橚就被侄儿废为庶人,先是流放云南蒙化,不久又和儿子们一起被囚禁在京城。

到朱元璋周年忌的时候,建文帝打算将另外几位引起自己忌惮的叔父也统统擒拿,湘王朱柏得知消息,与妻子一起在自己的王宫中自焚而死。朱柏也是一位文武全材的亲王,他为大明王朝立下过不少战功,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还酷爱读书雅好道术,即使出征也要将书随身携带,遇有美景山色还常常徘徊终日。湘王以惨烈的死法,申辩自己并无谋反之意,然而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却再也不能停下。不久,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先后被"告发有罪",废为庶人。

也不知道书生们的书都是怎么读的,包括建文帝本人在内,非但没有从汉景帝汉武帝父子两次削藩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发,倒是都以为当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以天下敌一隅是小事一桩。更没有把朝廷中已无干将的现实看在眼里。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他们认定朱棣才是最大祸患的同时,偏偏又把朱棣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给放走了,而且还一面放,一面认为这是可以麻痹朱棣的聪明做法。殊不知,五位亲王的下场,即使看在弱智的眼里,也足够引起警惕了。

朱棣远比侄皇帝要聪明,一面装疯诈病地哄得建文帝放回了自己的儿子,一面抓紧练兵备武。与此同时他的才干声望也帮了他的大忙,北平官员中的许多人都接到了齐泰黄子澄两人捉拿燕王的密令,而其中的大多数人都第一时间主动向朱棣报信,就连偶尔听到风声的老太婆都不例外。虽然经过建文帝的削藩,此时的朱棣身边已经只剩了八百卫士,他仍然凭借计谋和在北平经营十余年的人气,成功地收服了北平城中的官员及军队。

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讨伐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短短半个月之内,他手中的兵马就增至数万,攻克了通州、怀来、密云、遵化等地。

朱棣初起兵时,方孝儒们并不以为然,仍然专心地忙着复古改制。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燕王有如此影响力,又有如此的韬略,竟然将元老大将耿炳文的十余万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终于着了急的建文帝君臣急于取胜,做出了又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临阵易将,换上"读书通典故"的李景隆为将。然而这位公爵爷是个不折不扣的绣花枕头,很快就会让建文帝吃尽苦头。

李景隆集合了五十万大军,打算轻松搞定朱棣的少少兵马。趁着朱棣出袭大宁的时候,他将所部兵马分成三路,主攻一路由他亲自领头,攻打朱棣的根据地北平。

大宁(今内蒙古宁县),正是前面说过的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封地。他虽然有雄厚的兵力,但建文帝的削藩之举还没有来得及落实到他那里,他仍然有大量剽悍的部属。朱棣起兵后颇有力量不逮之叹,遂定下计谋,打算先奔袭大宁,夺取宁王之兵。到大宁之后,胆气颇壮的朱棣在郊外埋下伏兵,自己则以请求朱权为自己草谢罪诏为名单骑入城。在城中盘桓数日后,借着朱权出城为自己送行的机会,暗令伏兵出动,将朱权活捉,妃嫔儿女也没能逃过,数万精兵也轻易就成了朱棣的部属。大宁城为之一空。

朱棣冒险去了大宁,北平城里,只剩了朱棣的徐王妃和世子朱高炽留守,精兵也都随朱棣在外,城中只有些老弱之兵。

在多年独当一面的燕王妃生涯之后,在丈夫自洪武年间就屡次出征、又共同扶持着面对"削藩"恐惧的锤炼之后,徐氏已经完全地成熟。面对兵临城下的强敌,她先是冷静地在宫中指导儿子应变,见情势紧急,她又传命,给所有和自己一样留在城中的燕王部属及官绅士民之妻都配发甲胄,让大家都加入战事中。徐王妃本人更是亲自登城督战。这时正是农历十月,徐王妃又命众人水泼城墙及城下兵将,李景隆措手不及,望城兴叹。

在徐王妃的指挥下,北平守军坚持到了燕王朱棣成功收编宁王军队,回师救援的时候。

这场守城之战,清晰地显示了徐王妃做为开国勋臣之女的风范。她在其中表现出的智谋胆略,在历代皇后中是极为罕见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更容易想象得到她与自幼习兵的丈夫之间,情投意合志趣相当的生活场面了。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明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1407),,洪武九年(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朱棣称帝册封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四日去世,享年46岁。谥"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折叠编辑本段儿女
儿子:明仁宗朱高炽 汉王朱高煦 赵简王朱高燧

女儿:永平公主 永安公主 安成公主 咸宁公主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中山王徐达长女,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终弗谢。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尝采《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四年而陵成,以后葬焉,即长陵也。帝亦不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折叠内训
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於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折叠明长陵
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北京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9:44 , Processed in 0.2023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