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2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09:29
8921楼  


朱由检自幼形成的小性、多疑的性格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他为了自我保护,在临来宫中时,听从张皇后的建议,带着干粮和炒熟的米麦等食物,不敢吃宫中一粒米,不敢喝宫中一滴水,担心被魏忠贤派人下毒,对宫中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怕魏忠贤派人来行刺。到了夜晚,他秉烛独坐,不敢入睡,看见一名小太监,持剑而过,立即叫到跟前,索要其剑,说自己欣赏一下,把玩把玩,详加审视,然后便将剑放在小桌上,以防不测,并答应会给重赏,小太监高兴而去。当听到宫中巡夜者击打木梆的声音,便起身前往慰劳,并回头问左右侍从,如何才能得到酒食赐给这些巡夜之人?侍从回答说,此事由光禄寺管辖,得问问他们。于是,朱由检便下达命令,由光禄寺准备酒食,赐给这些巡夜的卫士。霎时间,个个欣喜,欢声如潮。大家都去会餐去了,没有人来保护自己,反而让他感觉安全了许多,可见他的想法有多奇怪?这样的皇帝当得多变态呀!

为了不让魏忠贤起疑,所以刚刚当上皇帝的朱由检韬光养晦,常称病不来上朝,这看似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做法。他发现魏忠贤一直没有加害自己以后慢慢放下心来,于是开始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实际上他骨子里是不想当个傀儡皇帝,不受控于魏忠贤。其实我个人感觉魏忠贤并没有想加害朱由检的意思,只是想讨好他,让他成为第二个天启皇帝,也就是说对自己充分信任,让自己继续独掌大权,管理国家,但也是在维护皇权的前提,或者说魏忠贤应该是个皇权的坚定的维护者,不然他要是想害崇祯皇帝早就害了,还用得着拖那么久吗?也许老魏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绝对忠于皇帝,忠于大明的。

虽然他身为太监,但他深知男人的弱点,天底下有哪个男人不好色?于是他给崇祯皇帝送来四个绝色的美女,骨子里是为了讨好他,有点郑皇妃给崇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送美女的意思,可当年几个美女要了崇祯老爸朱常洛的命,而这一切才刚刚过去七年,现在同样的事又发生在崇祯皇帝身上!傻子也得吓一大跳呀!再加上崇祯皇帝小性、多疑的性格,是要命还是要美女他自己心理很明白,强大的恐惧感强烈地压制了他的欲望。中医理论讲:“恐伤肾”、“怒伤肝”,我以前一直以为“恐伤肾”只是在指有些人在受到惊吓以后会尿裤子,没想到也是指害怕的情绪可以克制性欲!崇祯皇帝怕魏忠贤多心,所以表面上接受下来这份大礼物,但四个美女入宫以后,他先对她们进行全身安检,非常细致,就差用X光了,没有发现可疑之物,只是发现在她们的裙子上都有一种“迷魂香”,是专门让用来让男人产生欲望的。于是崇祯马上将她们的“迷魂香”毁掉,而且自己绝不碰她们一下,让四个美女白白地闲置下来,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暴殓天物”的感觉了!果然是“果然是朱门酒肉臭”呀!

(我的新浪博客将此贴中零碎登出来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2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13:46
8957楼  


崇祯不喜欢沉溺于女色是有了名的,与明朝历代皇帝比这确实很难得,应该也是他小心多疑的性格所至,这也让他到死的时候也保持着健康的体魄的原因之一。继位几天之后的一个夜晚,他与几个大臣正在讨论国事,忽然闻到一股香味远远地传来,他闻出这个香与众不同,所以立即命人检查,结果发现是魏忠贤派来的小太监在附近点燃的,为的是让崇祯皇帝闻到以后赶紧产生性冲动,沉溺于美色,从而无心顾及管国家大事,于是管理江山的事还得交给魏大人处理,老魏真是用心良苦呀!崇祯皇帝知道以后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说:“我的父亲和兄长都是被这个色字害死的!现在居然魏忠贤将这一招用在我身上!其居心是如此的险恶呀!”幼年时的不幸经历让他有一种比一般人都要强的自制能力,所以可以做到坚决不被老魏的美女人弹打中!经得起各种美色的诱惑,慢慢地魏大人发现崇祯皇帝跟天启皇帝完全不一样,他几经努力想巴结讨好崇祯都没有起到作用,而且新皇帝还越来越怀疑自己,这让他很是无耐,他还厚着脸皮在崇祯面前哭过鼻子,可发现这个新皇帝不吃这一套,头脑异常清醒,软硬不吃,就是不动气色,明摆着是不信任自己。于是他在多方的压力下,经过长时间考虑以后,主动提出辞职。我猜测可能他是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一流,象《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说凤姐那样:“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试想我魏忠贤甩手不干了,你一个刚上任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十七岁的小皇帝能挑得起这副管理这么大个国家的重担吗?没有我魏忠贤,大明上上下下能玩得转吗?搞不好到时候还得请我回来帮他擦屁股,真有这一天我乐意不乐意还两说呢?所以老魏可能采用的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撂挑子的战术,看样子是想赌上一把,可这一回他失算了!

崇祯皇帝立刻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我相信这是崇祯求之不得的事,本来让他滚蛋的话不好自己张口,没想到他自己主动提出来了!那还不来个顺水人情?于是命魏忠贤去凤阳守陵,所以老魏只好大摇大摆地带上几年来搜刮来的大量财物上路了。众人见到魏大人倒台了,于是纷纷出来弹劾他。崇祯一看魏忠贤居然如果罪大恶极,所以决定抓他来回法办,在路上的魏大人听到消息以后在绝望中上吊而亡,正所谓“哭向凤阳事更哀”。除掉魏忠贤,是崇祯的得意之作,他感觉自己这么年轻就能做成这么大的事实在是了不得!从此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然而这一点他错了,不但因为魏忠贤并无篡位之意,而且也没想加害于他,再说实际上是老魏自己辞的职,如果他真想篡位夺权早就下手了,哪会等到今天呀?崇祯皇帝的猜忌多疑、刚愎自用的性格在后来管理国家的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一个诺大的明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葬送在了他的手中,实在是让人又感慨、又懊恼!

(我的新浪博客将此贴中零碎登出来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blog.sina.com.cn/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2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4
8977楼  


我们都不敢也不愿意相信,可是,红楼梦是真真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绝非空穴来风。林黛玉的死法,跟《葬花吟》和《桃花行》句句对应。比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最后被宝玉草草葬了)。比如“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紫鹃泣血而亡),比如“天机烧破鸳鸯锦”(鸳鸯直接导致了林黛玉的死)。还有芙蓉女儿诔,既祭晴雯,又祭黛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里面有一句,“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程本觉得这个“羽野”太惹眼,直接改成了“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这是程本的一贯作风,只要有太显眼的都会改掉。“羽野”的典故来自于离骚的“鲧婞直以亡身”,虽然鲧的目的是好的,但做事的方式有问题,最后害了自身,这跟林黛玉最后死的原因十分相似。程本大概觉得,这个对黛玉之死暗示得太直接,就改掉了。还有林黛玉自己写的那首诗,“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这诗非常强劲,跟她平时的诗大相径庭,这也是她后期独自理家以抗强敌的一个象征。

至于王夫人那么轻易就同意了黛玉嫁宝玉,其实,以前也早就有人提过: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过贾政的意愿?迎春的婚事已经暗示了一点:父亲才是最终决策人,而这个贾政,他的决定,王夫人绝对不敢干涉。至于贾政为何对妙玉青眼有加,凡是涉及妙玉的部分,都奇奇怪怪的,最后对妙玉的评语,高到不可思议,“天子不臣,诸候不友”,最后却这么个下场,她的存在只能去索隐,否则无法理解,暂且不谈。

再说一些细致的小伏笔。这个续本具有一个鲜明的早本痕迹:湘云戏份很重,她出场都十分生动,比如“摇着黛玉手臂笑道”,还有她和宝玉两次提到“猴子”“孙悟空”,都是对前八十回她那个灯谜的呼应。周妆昌的《红楼梦新证》增订本里面有“旧时真本”的资料,张爱玲又整理了一下,我们再偷个懒,就用她整理的那些“续本”来举例。据说有个续本提到过,有湘云和宝玉捡煤球(煤渣)的情节,这个我们确实在“旧时真本”里看到了,而且这一段写得十分十分出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几欲破纸而出。再拿天涯那贴子里一位网友的话来说:这本子里,宝玉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宝玉,黛玉也是我们熟悉的黛玉,凤姐更是我们认得的凤姐。

这确实是最有力的铁证。湘云也是我们熟悉的湘云,而且她的形象浓墨重彩,这跟早本里面,湘云是重头戏的这一点完全符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数百年以来的谜案,终于,有了合情合理的结果。

另一个大谜案,就是元春之死。87电视版对此不敢下笔,草草带过,大约地让人感觉到是各股势力倾轨造成的,只是无法细说,也圆不好,所以特别保守。但是这后二十八回,元春直接影射袁崇焕,直接跟林四娘挂上钩,终于,那个“望家乡路远山高”的谜,得到了解释。后妃上阵杀敌很雷人,不过,这一段行文拉得快,逻辑不够严密,在写作过程中很正常,这毕竟是个早本,不是什么增删五次搞了十年的本子,即使是现在的通行本,漏洞也不是没有。再次强调,这是早本,早本!提到元春,就得提提她那四本戏,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所谓的“大过节,大关键”,果然重要。

凤姐。她出局得很早,其实她的形象倒是相对别人不那么鲜明,应该后期填补了很多。但是通过她的结局,倒是侧面写了别的很多人,比如邢夫人的个性,最终在这里面得到完全展示,又懦弱,又容易听信别人。比如贾琏,他在这里面的表现,给他的画像填补上了最后完整的一笔,他对凤姐也没到绝情的地步。还有平儿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死得也十分惨烈。名字虽“平”,性格却倔,早在她“理妆”的时候,宝玉就说过了,她“薄命如斯”,果然不假。这是红楼梦里面独有的写法,整个古代小说再无第二。有点近似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里面提出的“复调”,就是把人们都放在一个环境里,他们互相影响,在事件的发展中展现出自己的性格。不完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大家都有活动和发展的余地,但是又不会掩盖主角的光彩,配角仍然是配角,不会因为太出色而喧宾夺主。光凭这一点,我就无法再怀疑这个本子的真实性,在凤姐出局到死这一段中,这种手法用得非常完美,我没有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任何一本中看到有这种写法。

再说李纨。历来人家都认为她的曲子里面所说的“将阴骘积儿孙”是指她贪,甚至有人怀疑她是不肯掏钱救巧姐,但结果却是她让儿子去新朝为官。这绝对是个大颠覆,她最后在黛玉墓前流泪,大概也是程本选择她最后陪着黛玉过世的原因之一。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5
8978楼  


巧姐儿,哪怕是87版电视剧,都是仁慈的,她虽然被卖到了妓院,却并没接客,事实上,这后二十八回,她已经做了妓女了。这跟脂批是对得上的,“后有忍耻招大姐之事”,什么叫忍耻,这就叫忍耻,刘老老绝对是此书中上上人物,颇有侠义之风。

北静王。这个人物,在前八十回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实在没想到他会在后面来抄贾家的家,又在新朝混得风生水起。我依稀记得有位红学家说过,北静王的服饰打扮,是明朝戏曲里面的装扮,其实这一点,就是一种暗示了。他不过就是个戏台子上的傀儡,“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才是北静王存在的真正意义。不过,这个早本里面,北静王的戏有点不足,比如那个著名的鹡鸰香串,就是少数非常重要、却又没有呼应上的伏线之一,可能之后有所添补。如果我们同意张爱玲的说法,祭金钏也是相当后来才添补的(这一节跟北静王息息相关),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北静王后来还有“加戏”。

薜宝钗。其实,她的结局,在第一回里面说得已经太明白了。“钗于奁中待时飞”。还能怎么待,不就是在闺房里面等着嫁贾雨村吗,而且,真是“待”,一是等候机会,二是苦等他回来娶。只是这个结局,就跟黛玉之死一样,我们简直没法接受而已。她“露着香肩”勾引贾雨村,看起来实在是太让人无力接受了,不过,想想原本的“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描写。请记住,早本里面,色情黄暴的部分,一定很多很多!那是充满情色和淫乱的“风月”宝鉴,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意淫”的红楼梦!原来的宝玉可要那啥得多!她那首“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也是她的自况:终不改!最后连贾雨村都萌生退意,她仍然“终不改”!

袭人。“花袭人有始有终”,蒋玉菡的那几句“女儿悲女儿喜”,句句对应,没什么好多说的。袭人这个角色,非常奇怪,不少红学家都公认她是有原型的,可能就是离开作者的妾。因此,她从第一版就存在,结局一直未变。值得一提的是,有个版本,非常古怪,说袭人嫁了蒋后,“温饱,不复忆旧主”。结果有一天宝玉讨饭而来,见到袭人,两个人居然相对扑地而亡。还有个版本,说宝玉经常去蒋玉菡那借钱,蒋玉菡烦了要赶他,被袭人骂了才罢休。这两个都有可能是早于这个旧时真本的更老的本子。这个旧本,或者应该是第三稿,因为已经有批了,作者总要改到可以见人的时候,才会愿意给人看的。

秦可卿。回评里面,所说的原来的“天香楼”的部分,非常合理。靖本所说的“遗簪”,“更衣”,比起87版里面的,更可靠,更合情理。

探春。这是作者相当钟爱的一个人物,她最后“与泉石为伴”,倒也符合她的个性。她的远嫁,与凤姐之死、宝玉远去,是87版的扛鼎之作,我每次看都会想,即使是曹雪芹本人,也未必能超越吧?但是,看了这旧本,我心服口服,最后赵姨娘的那一嗓子,“为什么你们不让林丫头四丫头去,偏让探丫头去”,这才是活脱脱的赵姨娘。而探春那一句,“我们这样的大家族,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只有从里面杀起来”,我一直不太明白,因为看前面,贾家似乎没有到这么你死我活的地步啊?而她这句话,几乎囊括了整个后二十八回。

一干丫头。鸳鸯“拿大”的性格,在前八十回一再都有细节表现,她也自视甚高,让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她,很装的样子。后来的转变很大,不过也算真实。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旧本里面,彩霞和彩云,各有各的戏,两个人绝对没有一点混淆,这也是旧本的铁证,她们是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被搅混的。芳官一干人成了“戏子无义”,不过,这堆姑娘不是善人,前面已经能看出端倪了。龄官还是非常突出,她的形象仍然鲜明,跟贾蔷的情也是一脉相承,这不是伪作能做到的。

几乎所有在前八十回出现的人,哪怕只曾经有个名字,出现过一两次(如嫣红),在后文都有交代。如果有人说这随便换个人续都能办到,那我们就拿事实说话,前八十回一直都有,几百年了,谁续出来了一本“前面所有的人物后面都有交代的”? 这不是能随便塞进去的问题,这需要作者整体的谋篇布局,统一的精心构架。

我们也学学张爱玲,从写作的角度上,来谈谈这个“旧时真本”。我个人的感觉,八十一回才开始那几回,文气不畅,断断续续,感觉作者本人也写得不顺。但是到了“流寇”的部分,作者那股怨塞不平之气就已经到达最顶峰了,这一部分写得很赶,很急。有比较充足的写作经验的人都该清楚,当某种感情充塞于胸的时候,会有拼命写出来的冲动,那时候感情充沛,写出来的东西也情感丰富,极具感染力,但是为了怕那股感觉消失,会写得很急,忽略一些细节,在一些逻辑不顺的情节先草草带过,以后再慢慢填补,一定会在这感情消失之前,把整个骨架拉完。我认为,“流寇”来袭,贾家倾覆这一节,作者就是处于这样的心态,因此,里面的人物常常像火山爆发一样地说出一些跟她的身份并不完全相符的话,作者的激情不可抑制。比如林黛玉那段长长的独白,比如凤姐“知命强英雄”那一段哭诉。有些地方,可能是缺文,也可能是原本就交待得不够清楚,比如他们抓宝玉干什么?柳湘莲不是出家了吗,怎么又跑回来做“强梁”了?但是,贾家肯定有子弟做了“强梁”,这是百分之百的,只是以前觉得无法想象。因为“训有方”,指的绝对不是柳湘莲,一定是贾家的人,嫡系子弟!加上探春说“从里面杀起来”这话,贾家的覆灭原因,是可信的,合理的。坦白说,我也没有想到,红楼梦这后二十八回,对明清交际的事影射得如此直接,直接到令人心惊胆战。这就是它无法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吧。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6
8979楼  


当舞台转到紫檀堡时,作者那股怨塞之气,也略微平息了一些,这一段舒缓得多了,而且也开始有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比较典型的就是在紫檀堡舞台上对莺儿几笔极有趣的白描,以及她跟宝钗的互动。结局部分,老了的宝蟾去见宝钗叙旧,那一句“呵呵一笑”,一个老年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看得人心酸。她所讲的麝月一头黑发都白了,也与之前的宝玉给她梳头相对应。别觉得宝玉“跟蒋玉菡翻滚在床上”很雷,其实,头十几回里面,闹学堂,整贾瑞,还有在后面放进去的多姑娘,二尤的情节,相信还有被删了的“宝玉跟秦钟算帐”,绝对比这个更露骨更黄暴!

最后结局,实在是黯淡到了极点,居然两个人讨了几十年饭,到老了才死,宝玉也没真出什么家。张爱玲的评价十分中肯,这种灰暗现实的结局,即使列在近代小说之列,也难以让人接受。作者的思想十分超前,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真正属于悲剧的现实主义小说。仅以此结局,红楼梦就足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而那“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剪影般的画面,实在是美到极致,夕阳西下,末世之感。神话和现实主义结合得最妙的例子(另一个自然是西游记)。

克非提出的“脂砚斋是假的”这个怪论,其中一个论据,就是他根本不相信能够有人搞出一个“情榜”,把一百零八人都安上一个“情”字。周汝昌拟过一个,不是太让人信服,生拉硬扯的感觉还是比较重的。但是,作者做到了,确实做到了,而且人人都安得恰如其分。当我看完情榜的时候,我,服气了,完全相信了。

这就是所谓的“旧时真本”。毫无疑问。

再说一下程本。我们先不管程本是不是因为清朝政府的原因产生并流传的,程本的作者,手里是肯定有旧时真本作参考的。如果别的论据都不够有力,那么,就让我们凭直觉来判断吧。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这书的后四十回是别人续的。但是,我就是只喜欢看程乙本的前三本,这三本被我翻得破烂不堪,只有第四本是崭新的。不是不想看,是一看就觉得索然无味,根本坚持不下去。但是,这后四十回里面,确实有一些章节段落,让我愿意挑着看。

简单地举几个例。

贾母之死。尤其是“脸上发红,再也说不出话来,竟是含笑去了”,这一句,不管放在哪里,都觉得极好。另外公认写得比较好的,柳五儿“承错爱”,宝蟾送酒,这两段肯定有旧本的部分段落在里面。显然,旧时真本里的金桂送酒诱惑宝玉,比宝蟾去要有理由和说服力得多,旧本为真,程本为伪。“承错爱”的,自然也不是早已死了的柳五儿,我怀疑,可能是那个袭人的表妹,“银妋”。而且宝玉调戏她的话,很可能也是旧本的原话,“你晴雯姐姐待你好吧”,恐怕换成“袭人姐姐”更合适吧。记住,这时候的宝玉,还不是后来那个只谈“意淫”的宝玉,他也是皮肤淫滥之人,跟很多人都有过关系。在多姑娘、银妋来勾搭他那一段,明显有缺文,或者就真的是“承错爱”那一段,只是替换成了已死的柳五儿。

可能含有部分原稿的还有黛玉焚稿、绛珠归天那一段。尤其是那几句“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原作者爱用四字叙景,我就不信这能是高鹗的原作,很显然是原文精神,“远远一阵音乐之声”,实在妙极。还有一句非常亮眼,这是张爱玲也特别提出了的,“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 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张爱玲说此句颇有旧本精神。而且,请注意,为什么她过个生日要“含羞”?黛玉平时在姐妹妯娌之间,落落大方,妙语如珠,只有谈到婚姻之事的时候,才会“含羞”。我觉得,这一段应该是旧本里她和宝玉的事定了之后,她出来见众人的情况,而不是“过生日”,才更符合“含羞”。

程本最牛的,就是保留了这一点:元妃死时,四十三岁。这个突兀到了没有人能忽略,就跟宝玉在后面说八股文章无用一样,简直怪异极了。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索隐一下,元春跟甄宝玉那哥哥一样,影射的都是袁崇焕,这个就跟黛玉影射崇桢一样,简直明显到没办法不留意了。这一点也给了我们一个提示,程本确实手里有这个旧时真本,他以此为参考,从中间挑了一些比较无关紧要的情节改改放上去,偶尔也加了一些原本的文字。比如程本里面那个说给了巧姐的周家公子,在旧本里面也出来了,而且文字差不多,只不过,在旧本里,他知道巧姐做过妓女,不肯要了,板儿不嫌弃,娶了巧姐。这更真实,也更合理。

可能存在部分原文的还有著名的“黛玉吃大头菜”一节,也许就是湘云问黛玉吃什么那一段的变调。以及黛玉眼看着剪破的香囊,听铁马叮叮声一节,文字及意境,绝非续书可及。

宝玉在续书中梦游太虚幻境,旧本也有,是宝玉最终“被渡”,跟他少年时梦到太虚互相呼应。与续书一样,也是尤三姐接引,也见着了绛珠仙草。那形容仙草的几句话,就是原文,程本抄得很顺手。


11.72埋红包1评论只看TA




家亡血史

2014-06-06 14:57
8980楼  


再谈谈这个直觉。

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旧时真本的时候,我正好面临一个职称考试。按理说,我应该好好复习的,可是,看到这个旧本,我是废寝忘食地看了整整两天,什么都顾不上了。这种强烈到极点的艺术力量,是没办法作伪的。什么都可以做假,只有情感,不能作伪。这样的感染力,不是一个伪作能达到的。我自己是搞文艺评论的,对此是真的深有体会。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我考试完后,我就一头栽进去继续看,但是又不忍去看,就是“不忍卒睹”,因为这后二十八回,实在是太惨烈,惨烈到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而且,强烈的影射,对世事的控诉,也注定了这后二十八回无法流传。

再次引用张爱玲的话。她认为,曹雪芹是越改越大胆,越改越不甘心,他逐渐地把线索往前八十回里面放,越放越多。他也希望,我们仅看了前八十回,就能大约知道后面。如果说,架这个骨架的人,是一腔怨塞之气,而这个润色的人,在十年增删的时候,他的心境已经逐渐平和。要知道,情感太浓,写出来的作品并非是最完美的,虽然感染力强,却缺少细节和琢磨。后来润色的人,也是了不起的,他让这部作品,终于达到了至美至善的境界,从一部类似金瓶梅的小说,净化了,升华了。一家之见,就这个旧本而言,应该叫“石头记”,而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通行本,应该叫“红楼梦”。而它们,都是“风月宝鉴”,正面红粉,背面骷髅。

最后,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的,是红楼梦的哲学思想。我对回末点评基本上都赞同,但是有一点,我认为,作者想的并非反清复明,在他眼里,哪个时代,都是“末世”。他的思想,更近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都随波逐流在这个时代更替里面,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过于清高,就不容于世。这种哲学思想,是跟整个红楼梦“无材补天”的强烈悲剧感一脉相承的,而并非反了清、复了明,然后就能天下太平了。事实上,对于崇桢的批判,也是非常直接的,那股透纸而出的悲愤之音甚至强于对清廷的批判。

看到红楼后二十八回,此生无憾。确实,藏家没有义务把自己珍藏的东西拿出来,我得说,能让我们看到如今的本子,已经非常感激了。如果有朝一日,可能通过某些方式,把全本公布于众,会是所有深爱红楼的读者的最大心愿。让真本现世,也是作者——不论这作者是哪一位——的心愿。不论作者究竟是谁,曹雪芹也罢,吴梅村也好,严绳孙也无所谓,都没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23: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16:27
8996楼  


直到大明即将亡国之时,崇祯在煤山上吊的前几天,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年处死魏忠贤的作法是多么的幼稚、愚蠢,后悔当初没有听哥哥朱由校的话,于是派人重新厚葬了魏忠贤。但毕竟为时以晚,虽然后人一直称赞崇祯是个很难得的好皇帝,工作勤勉,生活节俭,不好女色,兢兢业业,但为什么大明就亡了呢?这不得不说是跟他独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而这也是作者为什么在《红楼梦》一书中重点强调林黛玉很鲜明的小性、多疑的性格的主要原因,现在看来作者为塑造这个形象真是煞费苦心!以前我们以为这都是闲笔,是在描写所谓“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可爱的小女生个性,现在看来真是猴吃麻花满狞了!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他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足以见得崇祯皇帝的脾气得有多大,即使他是个普通人,也会让人感觉太另类了!没法相处。

《红楼梦》的作者借用崇祯皇帝儿时丧母被寄养在“西李”和“东李”家的这段史实进行了改编和发挥,并通过黛玉和宝玉恋爱以及宝钗与黛玉争夺宝玉的情节将黛玉小心、多疑、喜欢猜忌的性格充分展示给大家,我们从黛玉的身上看到了太多未登基时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影子,虽然作者用了“假语村言”的手法进行了加工,但只要我们确定对了小说的主旨,就可以看懂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这更证明了《红楼梦》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而是一本隐写的史书,是对明亡的反思,是在清朝文字狱的大环境下明朝的遗民们不得已而进行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这样看来《红楼梦》一书也应该被称为《崇祯传》!但是谁能够对崇祯皇帝的这种性格如此了解呢?要知道那个时期的人想对皇帝的性格了解这么详细可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是在皇宫中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才有可能知道这么具体、详细。我前面的文章里推测说吴梅村很有应该可以确定是《红楼梦》的原作,而他不但见过崇祯皇帝,还跟皇帝有个密切接触。崇祯皇帝对吴梅村特别的优渥,在他殿试以后遭遇别人妒忌非议时,亲笔在其试卷上朱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以示充分肯定。那时吴梅村还没有成婚,又是崇祯皇帝恩准他回家举办婚姻大事,“奉旨成婚”的新闻不胫而走,吴梅村真是风头出尽,天下人无不仰颈羡慕,崇祯皇帝对他的知遇、恩宠还不止在他获取功名的初起时段,在他从政后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关照、庇护。

后来吴梅村曾在宫中当太子的老师,所以肯定对皇宫的结构很熟悉,对崇祯皇帝的一举一动也很了解,他能写出书中皇家气派的氛围一点就不奇怪了。而我也相信第三回中对黛玉长相的描写,肯定是崇祯皇帝本人的面相,大家仔细体味一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大家看,这里多次强调了黛玉的眉毛的形状,我个人认为这是写实,也是崇祯皇帝给作者留下的极深的印象!大家看这些崇祯年轻时候的画像,是不是有一点这书中描写黛玉的影子呢?



原来林妹妹真实的模样是长成这样呀!居然还有胡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2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7 08:29
9129楼  


贾家的气势宏大,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起居饮食都透着帝王气息,作者非亲身经历不可能写得出来。记得有一位清代的穷文人笔下描写的富贵人家的日子,写出来的富人吃饭都是:“大碗鸡 大碗鱼 大碗海参”!给人感觉实在是太没有想象力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告诉我们荣国府的帝王般家庭的情况,非亲自经历者是无法写得出来的,在第三回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也是这个意思:

〖甲眉: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薄前人也。〗

这里也强调这些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作者通过对虚构的贾家的描写,是在象我们展示历史的真实。而对黛玉长相的描写,肯定也是有原型的。

在第二回里,也有对黛玉的介绍: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我们看黛玉生得“聪明清秀”,从这张图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一点。而“不过假充养子之意”一句我们应该从“假作真来真亦假”的思路来考虑,也就是说这应该不是假充,黛玉这个角色影射的就是一个男人!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也有过对黛玉相貌的描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甲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这条批语非常重要,所谓“史笔”就指历史记载的代称、指修史之笔、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也就说“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应该写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崇祯皇帝的模样的介绍。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blog.sina.com.cn/vgimm
管理
回复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8: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芙蓉女儿诔+】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论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忆女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慧德。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罘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蒩。花原自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疾。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謑诟,出自屏帷;荆棘蓬榛,蔓延窗户。既怀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闱恨比长沙;贞烈遭危,巾帼惨于雁塞。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馀痕尚渍。镜分鸾影,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鳷鹊,从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消;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腰俱绝。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露阶晚砌,穿帘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萎。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待。抛残绣线,银笺彩袖谁裁?折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陟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遣抛孤柩。及闻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石椁成灾,愧逮同灰之诮。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磷;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汝南斑斑泪血,洒向西风;梓泽默默馀衷,诉凭冷月。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之有妒!毁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卿之尘缘虽浅,而玉之鄙意尤深。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此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降于兹,特不揣鄙俗之次,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列羽葆而为前寻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庇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翳以征耶?闻馥而飘然兮,纫蘅杜以为佩耶?斓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借葳蕤而成坛畤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洒醽醁以浮桂醑耶?瞻云气而凝眸兮,仿佛有所觇耶?俯波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际兮,捐弃予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为耶?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又奚化耶?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来兮止兮,卿其来耶?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烟萝而为步障,列苍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爱格爰诚,匪簋匪莒。发轫乎霞城,还旌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逋,复氤氲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欷怅怏,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6 09:29
8921楼  


朱由检自幼形成的小性、多疑的性格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他为了自我保护,在临来宫中时,听从张皇后的建议,带着干粮和炒熟的米麦等食物,不敢吃宫中一粒米,不敢喝宫中一滴水,担心被魏忠贤派人下毒,对宫中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怕魏忠贤派人来行刺。到了夜晚,他秉烛独坐,不敢入睡,看见一名小太监,持剑而过,立即叫到跟前,索要其剑,说自己欣赏一下,把玩把玩,详加审视,然后便将剑放在小桌上,以防不测,并答应会给重赏,小太监高兴而去。当听到宫中巡夜者击打木梆的声音,便起身前往慰劳,并回头问左右侍从,如何才能得到酒食赐给这些巡夜之人?侍从回答说,此事由光禄寺管辖,得问问他们。于是,朱由检便下达命令,由光禄寺准备酒食,赐给这些巡夜的卫士。霎时间,个个欣喜,欢声如潮。大家都去会餐去了,没有人来保护自己,反而让他感觉安全了许多,可见他的想法有多奇怪?这样的皇帝当得多变态呀!

为了不让魏忠贤起疑,所以刚刚当上皇帝的朱由检韬光养晦,常称病不来上朝,这看似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做法。他发现魏忠贤一直没有加害自己以后慢慢放下心来,于是开始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实际上他骨子里是不想当个傀儡皇帝,不受控于魏忠贤。其实我个人感觉魏忠贤并没有想加害朱由检的意思,只是想讨好他,让他成为第二个天启皇帝,也就是说对自己充分信任,让自己继续独掌大权,管理国家,但也是在维护皇权的前提,或者说魏忠贤应该是个皇权的坚定的维护者,不然他要是想害崇祯皇帝早就害了,还用得着拖那么久吗?也许老魏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绝对忠于皇帝,忠于大明的。

虽然他身为太监,但他深知男人的弱点,天底下有哪个男人不好色?于是他给崇祯皇帝送来四个绝色的美女,骨子里是为了讨好他,有点郑皇妃给崇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送美女的意思,可当年几个美女要了崇祯老爸朱常洛的命,而这一切才刚刚过去七年,现在同样的事又发生在崇祯皇帝身上!傻子也得吓一大跳呀!再加上崇祯皇帝小性、多疑的性格,是要命还是要美女他自己心理很明白,强大的恐惧感强烈地压制了他的欲望。中医理论讲:“恐伤肾”、“怒伤肝”,我以前一直以为“恐伤肾”只是在指有些人在受到惊吓以后会尿裤子,没想到也是指害怕的情绪可以克制性欲!崇祯皇帝怕魏忠贤多心,所以表面上接受下来这份大礼物,但四个美女入宫以后,他先对她们进行全身安检,非常细致,就差用X光了,没有发现可疑之物,只是发现在她们的裙子上都有一种“迷魂香”,是专门让用来让男人产生欲望的。于是崇祯马上将她们的“迷魂香”毁掉,而且自己绝不碰她们一下,让四个美女白白地闲置下来,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暴殓天物”的感觉了!果然是“果然是朱门酒肉臭”呀!

(我的新浪博客将此贴中零碎登出来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8: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07 08:29
9129楼  


贾家的气势宏大,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起居饮食都透着帝王气息,作者非亲身经历不可能写得出来。记得有一位清代的穷文人笔下描写的富贵人家的日子,写出来的富人吃饭都是:“大碗鸡 大碗鱼 大碗海参”!给人感觉实在是太没有想象力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告诉我们荣国府的帝王般家庭的情况,非亲自经历者是无法写得出来的,在第三回有一条很长的批语,也是这个意思:

〖甲眉: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薄前人也。〗

这里也强调这些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作者通过对虚构的贾家的描写,是在象我们展示历史的真实。而对黛玉长相的描写,肯定也是有原型的。

在第二回里,也有对黛玉的介绍: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我们看黛玉生得“聪明清秀”,从这张图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一点。而“不过假充养子之意”一句我们应该从“假作真来真亦假”的思路来考虑,也就是说这应该不是假充,黛玉这个角色影射的就是一个男人!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也有过对黛玉相貌的描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甲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这条批语非常重要,所谓“史笔”就指历史记载的代称、指修史之笔、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也就说“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应该写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崇祯皇帝的模样的介绍。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围观: http://blog.sina.com.cn/vgimm
管理
回复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09: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四月二十六未时芒种+葬花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未为木五行的墓裤。绍璇四月初八没}】
琴瑟萧股

2014-06-08 09:48
9311楼  


俺照抄一段高人文:

明亡次日祭崇祯——揭秘《红楼梦》中的“四月二十六日”

原创作者:巢曼2010-11-04 11:29 http://angelaying.blog.sohu.com/162072482.html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大明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特于此回写“埋香冢”、“泣残红”、“葬花吟”盖喻明亡也,以下再举铁证)——……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庚辰侧批:所谓“久病床前少孝子”是也。】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钟)交芒种节。……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此中“四月二十六日”历来为红学界所争议。孰不知一六。四四年的西历此日,正是大明亡国次日!这也是殊颖. 巢曼前两日偶然惊悟出来的,在脑海中酝酿了两天两夜,又四方求证确凿资料、万年历等确认无误方敢写出。

一六四四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崇祯吊死煤山,大明亡国,当天西历正是4月25日。次日不正是“四月二十六日”么?!!!

历来为了这一天是不是宝玉的生日而争,现在巢曼认为如此的争论相当无聊。当然,退而言之,若将“四”谐为“十”的音而解,那么十月二十六日就是方以智的生日,这也须得认可巢曼拙研的方氏为此著真作者才行得通。

一六四四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即甲申年戊辰月丁未日。

据《明季北略》卷二十《三月十九帝崩煤山》载:“是午(三月二十日约午时许),共见白光起东北,闪烁永之,盖帝之灵气上达于天也。”未时是紧接着午时的时令,故红楼中选“未时”为“祭饯花神(喻指祭送崇祯)”之时是非常恰当的。“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意为大明子民因明亡而四处流散受难成亡国奴了,做为花神的崇祯被逼致死、强迫退位了,而他勤政爱民,非亡国之君,必须要感恩送行。

而“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六月上旬,作者在红楼中提前了芒种的日期,巢曼认为是因为“芒”字下为“亡”也,且可释为“亡种”,借以暗喻大明朱家统治地位的结束,而且在作者心目中是提前结束了,明不该亡,于是就有了红楼中种种的揭明之失与深痛的反省。

当然,这里又要老调重提的是,只有《红楼梦》的作者通西历(现在的新历、公历,也称阳历,是国际通用历法),才有可能采用如此写法写出明亡的日子。他如此大胆写出这个日子,也说明当年确实很少人会了解并运用西历。据史载,明朝复社成员中,唯方以智、黄宗羲、王锡阐、顾炎武等人通天文、历算。若问,为什么不可能是另外三位所作?请观他们的平生经历、性格才学与中心思想,勿须赘言。方以智作《物理小识》,自述缘起,也是写“万历年间,远西学入”,也证明了西学从明代传入中国。这一瞒天过海,竟瞒了三百多年。殊颖.巢曼又有此一重大发现,可谓惊喜交集!回想多少学者,包括巢曼自己都曾绞尽脑汁去猜这个四月二十六日,并几番密切联系此日与芒种及未时之对合日,均无任何发现。想不到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悟,又为我之研究中心思想添了重要铁证!如此也生发了一个研红心得:正确地“断章取义”未必不可行。

巢曼另发现“更可骇”之情节!上引“也没人理,由他(黛玉)去闷坐,【庚辰侧批:所谓“久病床前少孝子”是也。】只管睡觉去了。”这一段还写出了明亡当日之实情,这里孤助无依,暗自垂泪的林黛玉主要原型之一正是明亡之夕的崇祯皇帝!

“丁未五鼓,上御前殿,与二人手自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散遣内员……”——《明季北略》卷二十《三月十九帝崩煤山》

这不正是“也没人理”最生动的原型事件诠释么?脂批所言之“久病”指大明外受清兵、内受李自成军困扰已久,朝廷上下又腐败成风,种种外忧内患长年如病。俗语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这里将“无”改为“少”,是批者大慈悲也!盖此处作、批亦同为以智一人。正如崇祯临终所悲叹:

“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如先朝靖难时有程济其人者乎?”已而太息曰:“想此辈不知,故不能遽至耳。”遂自经于海棠树下。——《明季北略》卷二十《三月十九帝崩煤山》

待研——

“老父(方以智)亦精天学,出世后绝口不提。”——方中通

这在红楼情节中也有见证:“(宝玉)见了星与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第三十五回)

西元1644年4月25日黛玉孤苦垂泪,同一天是崇祯自杀日! 这一铁证证明了红楼梦是反清复明的根本本质! 可悲的是这边旷世巨著竟然被野蛮人的包衣给窃取了。 呜呼,满清不但窃我中华, 而且窃我文化。

作为汉人血泪战斗史诗的《红楼梦》绝对不可能出自包衣奴才之手!

《红楼梦》是明末遗民用智慧征服野蛮的满清王朝的最高一招。

其中的多混虫就是特指多尔衮, 多姑娘就是多尔衮的老婆。

耶律匈奴就是辱骂蛮族的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日月双悬照乾坤”

------这些都是悼念大明王朝的诗句, 怎么可能出自包衣奴才之手呢?

兴汉必须从文化上开始, 只有找到兴汉的灵魂,才能彻底击败野蛮民族。

原始的红楼梦是彻底反清的, 被满清窃取了, 按在一个奴才头上巨著。

满清不但窃取了汉人的江山, 而且窃取了汉人的巨著。

把明明是“反清复明”的战斗文学,汉家灵魂《红楼梦》说成是清宫故事, 从精神上打击弱化汉人。

想想看, 一个旷世奇著的作者竟然是个包衣奴才, 那么其他的汉人呢? 还不得乖乖当奴才?

这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复兴汉族必须从文化做起, 否则的话, 都是一场空!

西方因为文化复兴,才有了几百年的强大,

汉人要复兴,首先要从文化复兴做起,

u_112842405  2016-06-09 18:21
拔云见日!太精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笙烟1103

2014-06-11 18:46
9870楼  


@路过808 9751楼 2014-06-11 13:20

大明天子守国门 守不住也守 宁可死在任上 够壮烈!但是不够聪明,如果在发现事不可为时,早作决断,退回南京老家据长江天险防守,守边精锐悄悄南下,放个空京城外加山海关给农民军,让农民军守边,日夜和满清切磋,战略形势就会完全不同了,至少保住个半壁河山... 再挺上一段时间 等西方火器进一步发展 明军大量装备 光复中原不是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4:19 , Processed in 0.0937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