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薛宝琴送裙子为何偏偏给了这两个人?背后暗藏了一个贤良人的丑事
小涵读书 2019-03-06   |  1239阅读  |  2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薛宝琴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完人,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母非常的喜欢,当众就问她的生辰八字想给贾宝玉娶妻。得知她已名花有主时,还逼着王夫人硬认了干女儿,并把她带到自己的身边一起居住,后来还一起参加了贾府的祭祀大礼。


在众人的眼里薛宝琴更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人。她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才华横溢,足以与钗、黛、湘旗鼓相当;容貌秀美,雪中俏立,犹如仇十洲的双艳图,贾探春认为薛宝钗也不及他。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做了一件事,无意中暴露了一个贤良人的丑陋人品。

这件事情很隐蔽,发生在贾宝玉生日当天,薛蟠的小妾香菱和豆官、芳官等人在采花草时,新裙子被积雨污湿了。无奈之际,巧遇上宝玉,香菱说出裙子是薛宝琴送的,仅仅只有两条,送给薛宝钗一条,她一条,香菱为此担心薛宝琴知道后,引起误会,贾宝玉善解人意忙说袭人也有一模一样的红裙子,并让袭人拿来给香菱换上。


薛宝琴送出的裙子是石榴红凌,绝非普通布料。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一语双关。香菱是薛家的一份子,多子多福就是为薛家开枝散叶,添丁进;送给薛宝钗也暗有此意。因为此时金玉良缘已在贾府基本形成共识,薛姨妈大方的进驻潇湘馆,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差距基本拉开。

问题在于袭人为何会有这样一条裙子?按照贾宝玉的说法是刚做的,因为袭人有孝在身,所以一直没穿。这个说法自相矛盾。袭人明明要为自己母亲守孝,为何还要做一个有寓意多子多福的红裙?所以裙子不是做的,而是有人送的,贾宝玉为了引人耳目,假装对香菱说的。既然与香菱的一模一样,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薛宝琴私下里送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薛宝钗转送给袭人的。


不管是谁送给了袭人,其实都说明了袭人这个自称为贤良之人,其实是有问题的。

袭人确实是贤良之人,她跟了贾宝玉之后,尽力维护他的利益,维护怡红院的名声。莤雪因茶之事被贾宝玉醉骂,摔破了茶杯,贾母问起时,袭人说是自己不小心失了手;晴雯发脾气,她忍辱下跪拦住贾宝玉,挽留了晴雯;贾宝玉喜欢女红,常被贾政训斥,袭人婉言相劝,这些都是她的贤良之处。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她还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史湘云初回贾府,贾宝玉一大早前去探望,与此同时,薛宝钗早上进入贾宝玉房间,袭人与她言谈之间,露出自己的志向心志。贾宝玉挨打,袭人与宝钗交好,贾宝玉为了让晴雯私下里看林黛玉,设法让她去薛宝钗屋里借书;王夫人提高袭人的月银之后,薛宝钗马上到她房间里报喜。在贾母明显反对金玉良缘的情况下,袭人背叛了老主人,投向了新主人王夫人的怀抱。


袭人的表现王夫人心中有数,薛宝钗也不傻。薛宝琴送给她一条寓意深刻的红裙子,一向藏拙守讷的薛宝钗没有机会穿,私下里送给袭人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到宝玉那里,这条裙子竟然成了上个月袭人才做的,这说明袭人对裙子之事,以及她和宝钗私下交往之事都对宝玉进行了隐瞒。为了能在薛宝钗手下当一个侍妾,在宝钗还未嫁给宝玉时就如此下作,只能说明袭人的人品太差太丑陋。


世事弄人,袭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她费尽心思努力之后,她最终还是被迫离开贾宝玉嫁给他人,而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一切付出都化为乌有了。

作者:大愚小孩,每天陪你品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香菱换上花袭人的石榴裙大有深意!影响这三个女子的命运
2023年04月22日 22:217855浏览 · 29点赞 · 1评论

南山橘暖读书时
粉丝:3.5万文章:220
关注
大家好,今天说说香菱换上花袭人的石榴裙有什么深意?简单来说就是暗喻了香菱和花袭人的命运,还与薛宝钗的结局有关。



“石榴裙”泛指古代红色的裙子,唐代最为盛行,也广受后世女子喜爱。顾名思义,以其色彩艳红如石榴花而得名,女子穿上“石榴裙”之后格外俏丽动人,因此石榴裙也被文人赋予许多浪漫色彩,唐诗中有“红裙妒杀石榴花”的描写。



渐渐地“石榴裙”也成了古代美少女的代称,用来形容这女子容貌姣好,优雅美丽。也可以指代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比如女皇武则天的诗中写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亿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一、香菱换上袭人的石榴裙,预示她将会被薛蟠的正妻忌惮处治



《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是士绅甄士隐之女,原名甄英莲。长得妩媚鲜艳,袅娜脱俗,有“兼美”秦可卿的风采,可谓是书中数一数二的美人。



香菱的美貌穿上石榴裙正是美人着丽服,相得益彰,但是很多读者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当时的身份是薛蟠的小妾,而石榴裙虽然不是大红,但却属于古代的正红色系里,太过艳丽招摇。



香菱偏又穿着这石榴裙拿着一支并头兰花,跟小丫头小戏子们一起斗草,还说她手里拿的是“夫妻蕙”。这里展现出了香菱当时的婆家金陵薛家不讲规矩礼数,不仅在娶妻之前先纳妾,还让小妾穿石榴裙。



虽然“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展现出香菱性格纯真娇憨的一面,但也可见这这姑娘是真的情商很低,不怎么懂人情世故,也是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不懂考虑这话说出来是否合时宜。



香菱说的这些若这话论起来可比花袭人当众和宝玉自称“我们”严重很多。



幸亏这次她说话的对象是小丫鬟小戏子们,最多嘲笑她想丈夫就罢了,若是被别人听到,岂不又笑话“金陵一霸”家没规矩?这话若是传到薛宝钗、薛姨妈耳朵里,保不齐香菱又得挨一顿唠叨甚至责骂教训。



香菱最怕的也是这个,她因为害羞和小戏子推搡,把身上穿的石榴裙拖在泥水污湿了,立刻就吓得不行了。宝玉立刻表示:“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遭踏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



香菱听了这番话恰恰正“碰在心坎儿上”,可见她平日在薛家的地位何等卑微,不仅要给薛蟠做妾,伺候这个呆霸王,还要给薛姨妈、薛宝钗当丫头使唤。想读书都只能“偷空儿看一两首”,而当薛蟠乱花钱的时候,薛姨妈怎么舍得骂她的好大儿薛蟠呢,又没有儿媳妇可以摆谱,只好天天拿香菱出气而已。



可笑还有观点认为香菱在薛家过得什么享福的好日子,事实就是香菱连一条比这更好的裙子也没有,哪里像花袭人,虽然只是宝玉的大丫鬟,一个没过明路的通房,但她随手赏人就是几两银子,擅自做主送史湘云古董盘子,区区一条石榴裙说给香菱也就给了。



再比起贾府里插金戴银,遍体绫罗的贾琏通房平儿,香菱甚至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首饰,否则薛蟠想要找戴过的珍珠配药,还用巴巴的去问王熙凤要吗?



这自然都是托薛宝钗做的好事了,她甚至曾教导过未过门的弟媳妇邢岫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这都管到堂兄弟家去了,自家哥哥的小妾香菱,薛宝钗自然是管的更多更严格了。



香菱穿上了鲜艳珍贵的石榴裙的这段时间,也是她生命中最光华夺目的部分。她学诗、作诗、联句,又在宝玉的生日宴上写字、猜酒令,文采飞扬,光芒四射,哪里像个恶霸家的丫头贱妾,当真是比国公府的千金小姐,如迎春、惜春等更加耀眼。



可是此时香菱的石榴裙沾了泥水脏污了,暗合的是她在太虚幻境的画册判词上预示的:“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香菱也就是甄英莲,她虽是石榴裙般娇艳珍贵的女儿,但可惜被“金陵一霸”薛蟠给玷污,她也如那“石榴红绫”一样不禁染,又容易被毁损和容易褪色的,此处香菱解下了弄脏染湿褪色的石榴裙,应该也有预示着她的生命来日无多的意思。



香菱还接着换上了袭人给的一条一模一样的裙子,袭人是宝玉婚前厮混过的丫头,不得见光的通房,却得宝玉依赖和王夫人重用,她在宝玉屋里小人得志,拉帮结派,做张做致的装狐媚子哄宝玉,还立什么贤德人设,将来必然要被贾宝玉的正妻忌惮处治。



袭人其实是没资格穿石榴裙的,她最后的结局是嫁给了优伶戏子蒋玉菡。香菱穿上袭人给的石榴裙,很可能预示她会被薛蟠的正妻忌惮处治。



书中她是在宝玉生日的时候穿了这条裙子来赴宴的,可见这是她出门见人的鲜艳好衣裳了,等到薛蟠娶夏金桂的好日子,香菱很可能也会穿这条石榴裙。



那么薛蟠的正妻夏金桂过门来,看见香菱这个摆酒请客开脸的正经小妾穿着一条鲜艳的红石榴裙,就好比王熙凤去小花枝巷看见尤二姐穿着大红袄一样。



难怪夏金桂横看竖看香菱都不顺眼,有着“宋太祖灭南唐”的心思,容不得卧榻之侧他人鼾睡,甚至做局设计、撒疯撒痴要把香菱往死里整,既是为了除掉香菱这个美貌有才得人心的美妾,也是借机会给薛蟠全家一个下马威。



而且这一回中香菱当着宝玉就解开裙子换衣服,虽然他们俩是心思纯真,没有邪念的人,还有个袭人在旁边。但香菱毕竟是薛蟠的小妾,她和宝玉的关系,应该比平儿和宝玉之间还要敏感避嫌才是。



宝玉平时想对平儿献殷勤,都要避讳她是贾琏爱妾的身份,如今宝玉却又帮香菱解围,又这样换裙子,难怪香菱临走的时候嘱咐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宝玉也说:“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可见两人也都知道薛蟠是个什么性情,不敢让薛蟠知道这件事的。但是薛蟠又偏偏因为和宝玉因为这些争风吃醋的事情几次闹事,一次为了秦钟闹得天翻地覆,一次因为琪官要持刀动杖要去打死宝玉,后文中如果有人嘴碎把“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事告诉了薛蟠,难免不会引出别的祸事。



有薛姨妈和宝钗拦着,虽然有贾府的权势威压,薛蟠自然不敢真的动宝玉,那么他只能收拾香菱,香菱最后惨死的结局未必与这件事没关系。



因为作者还写到是贾宝玉亲手埋了香菱的夫妻蕙,连同他自己的那一支并蒂菱。所以这件事的后续很可能对宝黛的婚事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不知道薛蟠又闹了什么幺蛾子,那都是后文的事了。



二、薛宝钗和花袭人送出石榴裙,暗示她们都是没福气的人



再说香菱这条石榴裙是薛蟠和宝钗的堂妹薛宝琴送来的布料。



薛宝琴也是富商之女,父亲虽然亡故了,但家是里这些珍贵的布料却有的,她上京城来嫁人自然带了不少,作为陪嫁和礼物馈赠都是好的。



因为古代颜色鲜艳的染料难得,而石榴裙是用茜草、红花等植物染成,诗经中有“拾得红茜草,染就石榴裙”的词句,红花是唐代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在当时十分贵重,所以鲜艳的石榴裙实在价值比较珍贵呀。



薛宝琴被梅家放了鸽子,眼看要被退亲,只好来贾府投奔薛姨妈,想攀附贾府的关系,自然要给薛姨妈家的哥哥姐姐们送礼。只是她送的石榴红绫想必也不太多,所以一共才做了两条裙子,一条是香菱的,另一条是薛宝钗的。



偏偏“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就是源自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作者又官评薛宝钗像杨妃。



据说杨贵妃酷爱穿石榴裙,但因为她和唐玄宗曾经的公媳关系,很多大臣都不尊敬她,不给她行礼,唐玄宗大怒,下令众臣属见到贵妃必须下拜,于是诸大夫众男人也就只好拜倒在杨贵妃的石榴裙下了。



可薛宝钗在贾府日常立的人设是端庄娴雅道学淑女,不爱花儿粉儿和富丽闲妆,住的雪洞,穿的素净,身上是半新不旧的衣服,出门的外套都是和李纨这个寡妇一样的青色系。



所以薛宝钗就拿这条鲜艳的石榴裙裙子送给了素日亲厚结交的花袭人,拿二手货送人也是薛宝钗的老把戏了,之前还拿了史湘云给她的戒指转赠袭人,拿了自己的旧衣服给金钏呢。



而书中宝玉说的:“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她因有孝,如今也不穿。”明显是宝玉不知内情的话,袭人的娘刚死了没几天,袭人还动不动要在宝玉面前思亲落泪惹怜爱呢,她还要立什么至贤至善的好名声,怎么可能在亲娘的热孝期间做这种颜色鲜艳的石榴裙呢。



此处也可见薛宝钗和花袭人交往不走心,就是利益交换的合作而已,也没把花袭人当个人来尊重。否则花袭人还在热孝之中,她就送这鲜红的石榴裙那也太忌讳了。



花袭人也没把宝钗送的这石榴裙太看在眼里,反正她“花大奶奶”日常管着贾宝玉的小金库,一个月几十上百两的银子流水般的从她手里过,侯门嫡女史湘云订婚后巴巴拿来送她的“绛纹宝石戒指”,连贾宝玉这个贵公子都觉得很好,可袭人去却蔑的说:“戒指儿能值多少?”



所以袭人可能就是把裙子随手一放,正好被素日最爱红的贾宝玉看见了,贾宝玉觉得奇怪才问她,她才胡编宁可说自己新做的,也不敢说宝钗又送的礼物来笼络她。



正好这次贾宝玉怜惜香菱的石榴裙污湿,让花袭人拿了这条裙子给香菱换上,袭人毫不在意的就拿出来送给了香菱。



这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薛家的裙子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薛家去了。



只是薛宝钗送出了自己的石榴裙,何尝不是在暗示她终究是个无趣的女子,虽然号称是什么“艳冠群芳牡丹花”、“任是无情也动人”,但是她冷心无情,毫无生气,不止贾宝玉不喜欢她,书中也没有任何男子拜倒在她裙下,为她的风采倾心过。而贾府上下,也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把她当什么主子小姐尊重的。



但凡她有些人情味,贾宝玉就算在黛玉早夭后娶了她,也能和她有些共同语言,不至于万念俱灰,悬崖撒手出家了。



花袭人也是一个无趣的女子,贾母盖章的锯了嘴的葫芦,和宝钗一样又爱说教,又爱装道学,却又突破底线,大胆的用身体作为交换哄着贾宝玉只听她的话,将来她好靠着宝玉“争荣夸耀”。



她得到王夫人承诺后就开始立人设,天天在贾府装老好人,“至贤至善”的牌坊竖的老高,散漫花钱,打赏下人。只可惜也没几个人真的尊重她,连她手底下的丫鬟们都说她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不过看她是王夫人的一条狗一样。



或许薛宝钗和花袭人送出去的不只是一条石榴裙,还是她们本该鲜艳生动的人生与姻缘。



最后再说两个关于石榴比较有趣的典故,一个是据说石榴花的花神是“鬼王”钟馗,而薛宝钗又暗合了刘姥姥那故事里变了“鬼”出来四处晃荡的小姐,青面红发的瘟神,花袭人又是真正和宝玉作怪的人,当年宝玉从梦中被夜叉海鬼拖住,跌入迷津,醒来一睁眼就看见的是花袭人。



所以薛宝钗和花袭人这种喜欢装神弄鬼作怪的“风流孽鬼”容不下那艳红似火的石榴裙,好像也不是说不过去呀。



另一个就是石榴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是妥妥的吉祥果,所谓“艳若丹砂,流汁若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有着吉祥、富贵、喜庆、团圆、多子多福、金玉满堂,家庭和睦、家业昌隆等等美好的寓意。



甚至还有“榴实登科”的典故,说古代人们用石榴籽数量预测科考中榜的人数,古人新婚时候的很多衣帽、床上用品等,也会多多绣上石榴花和石榴的图案,寓意生活红红火火,早生贵子。



可是在《红楼梦》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古代女子悲剧大全中”,不管是送出了石榴裙的薛宝钗、花袭人,还是弄脏了石榴裙的甄英莲,都不是那幸运有福气的古代女子,她们的前半生也都没什么好日子可过,余生也难以得到吉祥幸福。无论她们人品如何,是否作恶,也不过都是可怜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日观妓
[ 唐 ] 万楚
原文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作者介绍

万楚
万楚,唐开元年进士。诗八首。开元年间登进士及第。沉迹下僚,后退居颍水之滨。与李颀友善。诗人简介万楚,唐诗人。开元年间登进士及第。沉迹下僚,后退居颍水之滨。与李颀友善。清沈德潜谓其《骢马》诗"几可追步老杜"(《唐诗别裁集》)。《国秀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意娘
[ 唐 ] 武则天
原文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思纷纷:思绪纷乱。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来:近来。

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作者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和袭人互换石榴裙有何深意?她们是男人喜欢、婆婆中意、当家主母嫉妒的妾,结局凄惨
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品读《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看沧海桑田。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香菱的大红石榴裙弄脏了,怕薛姨妈骂她不知道节俭糟蹋东西,而不敢回家。贾宝玉发现后,让袭人江湖救急。于是,香菱换上了袭人的大红石榴裙,香菱的同款裙子给了袭人,让袭人随意处置。

《红楼梦》中无闲笔,每一件小事,都有深刻的寓意。那么,香菱和袭人互换石榴裙,有什么深意吗?

第一、香菱和袭人都是丈夫喜欢,婆婆中意的女子。
薛蟠一见香菱就觉得她不俗,不顾一切地抢来的女子。为了得到香菱,和薛姨妈打了许多饥荒。

薛姨妈也相中了香菱。






(王熙凤对贾琏说:)“姨妈看着香菱的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儿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地与他做了妾。”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袭人是贾宝玉的第一个女人。“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心”。

王夫人也相中了袭人,对袭人很满意。她含泪对薛姨妈和王熙凤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地服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






王夫人对袭人的评价更高,甚至认为袭人比儿子宝玉还强十倍。王夫人希望袭人能长长久久地伺候宝玉。

第二、两个人的命运惊人的相似。
香菱是薛蟠过了明路的妾。袭人是宝玉没过明路的妾。

她们二人的当家主母夏金桂和薛宝钗都是商人之女,都失去了父亲。

夏金桂和薛宝钗在容貌和心机抱负上也有相似之处。夏金桂外具花柳之姿,薛宝钗酷似杨贵妃,都是美人。夏金桂“今日出了阁,自为要做当家的奶奶”。薛宝钗比夏金桂的志向高远,她希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夏金桂和薛宝钗都要降服丈夫。只不过,夏金桂用硬的,采用雷霆手段,“趁热灶一气炮制熟烂”,自竖旗帜。薛宝钗用软的,她总是耳提面命地提醒贾宝玉读书上进,光宗耀祖,让贾宝玉在自己规定的路上,奋勇前进。

夏金桂和薛宝钗都不允许丈夫有才貌双全的爱妾。夏金桂“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人酣睡”之心。”于是把自己的丫头给了薛蟠,用计折磨、迫害香菱,让薛蟠毒打香菱。前八十回,香菱被迫离开了薛蟠。

薛宝钗和夏金桂一样,允许宝玉有不爱的小妾,但是不允许宝玉有喜爱的小妾。袭人是宝玉的第一个女人,宝玉依赖袭人。






薛宝钗不允许宝玉有心上人,不允许袭人分享自己的丈夫。薛宝钗应该将自己的丫头给了宝玉代替袭人。袭人被宝钗嫁给了蒋玉菡。

袭人和香菱有同款的大红石榴裙,说明她们的命运也惊人的相似。她们都有一个厉害的当家主母,都有一个不能为自己做主的丈夫,都被当家主母算计,被当家主母用计撵走。

袭人和香菱自己的大红石榴裙都没有留下,她们最后也没有和丈夫也走到一起,而是分开了。

第三、说明贾家人大方,薛家人小气。贾家人浪费,薛家人节俭。
香菱的裙子弄脏了,就十分担心,生怕薛姨妈骂她。宝玉懂得香菱的心思。






宝玉跌脚叹道:“若你们家,一日糟蹋这一百条也不值什么。只是头一件既系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姐姐每人才一件,他的尚好,你的先脏了,岂不辜负他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蹋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
宝玉说袭人上月做了一条一模一样的,建议把袭人的裙子给香菱换上。香菱和袭人都同意了,于是香菱换上了袭人的大红石榴裙。

从宝玉的话里可知,薛姨妈平时在家里是一个碎嘴的婆婆,经常教训香菱。同时也说明,薛家人很节俭,不浪费东西。香菱是过了明路的妾,做了一条大红石榴裙,便当了宝贝。弄脏了就吓得六神无主。






贾府则比较浪费了。袭人名义上还是丫头,只是有妾的待遇。可是袭人的裙子和香菱的裙子一模一样,而且袭人说给人就给人了,眉头都不皱一下。这说明,贾府的准姨娘,比薛家的正牌姨娘还富有。我们看见平儿插金戴银的,从未见香菱插金戴银的。

结语:
香菱和袭人都是被买来的;都曾经是少爷主子的心上人;也曾经深受婆婆的喜欢。然而,她们都碰上了一个有心机、狠心的当家主母,她们都被当家主母赶走,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男人。香菱得了干血症,最后死了,袭人被嫁给了蒋玉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不只换了袭人裙子,读懂其中深意,才觉得心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六十二回,贾宝玉生日,香菱换上袭人的石榴裙,体现出作者在《红楼梦》中诸多细节上的匠心。换裙子是日常小事,对当事者三人,却有不一样的意义。








(第六十二回)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的淘出个故事来才罢。”香菱红了脸,笑说:“多谢姐姐了,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说着,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袭人道:“把这脏了的交与我拿回去,收拾了再给你送来。你若拿回去,看见了也是要问的。”香菱道:“好姐姐,你拿去不拘给那个妹妹罢。我有了这个,不要他了。”袭人道:“你倒大方的好。”香菱忙又万福道谢,袭人拿了脏裙便走。
贾宝玉生日那天,大观园中群芳毕集。香菱娇憨与小戏子们玩“斗草”游戏。

“斗草”是古时候流行在端午节前后的民间游戏,最开始盛行于荆楚之地,是女孩子最常有的游戏。






香菱斗草“夫妻蕙”,小戏子说她想薛蟠了,双方打闹玩笑将香菱滚在水洼中,湿了薛宝琴送她的石榴裙。才有贾宝玉让袭人拿裙子换给香菱的那一幕。

香菱换上袭人的石榴裙,是不打算还的。而袭人拿了香菱的石榴裙,势必也不会轻易给人。就像当初的茜香罗汗巾,也是收了起来。

不过,这次换裙子的生活小事,体现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贾宝玉对所有优秀女儿,心中都有一种仰慕。警幻仙子说他是“古今第一淫人”,又说他对待女子的感情叫“意淫”。

贾家女子只要能亲近,从小到大都被贾宝玉“骚扰”过。






姐妹们整天混在一起不说。贾母的丫头,王夫人的丫头,贾宝玉都能亲近。唯有几个人是他不能够的。像贾琏通房丫头平儿,薛蟠的妾香菱。

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本是平儿遭王熙凤贾琏荼毒,贾宝玉却难得尽心一次,颇有怡然自得的感觉。

(第四十四回)宝玉因自来从未在平儿前尽过心,──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深为恨怨……不想落后闹出这件事来,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因歪在床上,心内怡然自得。
贾宝玉了结平儿的心愿后,香菱成了最后一个遗憾,不想通过换石榴裙的事达成所愿,也是他的“痴心妄想”:“因又想起上日平儿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日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

所以,换裙子一件小事,却达成贾宝玉这段心事。不过这并不是全部。

第二,香菱换了袭人的裙子,暗示二者命运调换。

香菱非常明确的影射林黛玉一生。作为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要比晴雯影射林黛玉更多。甄士隐一家三口,本就是宝黛钗三人命运缩影。






好巧不巧香菱又给薛蟠做了妾,属于薛家人。像秦可卿一样身兼黛玉、宝钗二者特点,也是周瑞家的说她有“小蓉大奶奶的品格”的意思。

“袭为钗副”,袭人的经历、性格、见识几乎与薛宝钗一样。然而袭人并不仅止于此。

袭人姓花,在贾母房中本名珍珠,后被贾宝玉改名为花袭人。这一改就由金玉人改成了草木人。她最后不能嫁给贾宝玉,被嫁给蒋玉菡,暗示宝黛姻缘不成,林黛玉被外嫁的伏线。袭人同样是身兼宝钗、黛玉之人。

香菱与袭人这次换裙子,等于二者再次调换了一次命运。袭人把薛宝钗身上不好的属性给了香菱。而香菱将林黛玉可能有的另一种命运给了袭人。

结局是袭人嫁给蒋玉菡,“妇唱夫随真和合”。她幸运的没有承受贾家抄家,结局也不错。反观香菱就不是,她的结局将宝钗、黛玉之苦都集于一身,最终血竭而死。






第三,香菱之死与贾宝玉的牵连

香菱与袭人换石榴裙是贾宝玉主导,影射她的死与贾宝玉相关。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被夏金桂凌虐致死,背后有薛蟠的始乱终弃,类似贾宝玉抛弃薛宝钗。有血竭而死,类似林黛玉泪尽而亡。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红楼梦》死去的几个女子多与谣言有关。

秦可卿死于焦大醉骂“爬灰”;

金钏儿死于被撵走后赵姨娘们的流言蜚语;

晴雯死于被毁谤的诬陷;

这几人的死都与贾宝玉有关。到香菱,一定也不例外。归根结底,还是影射林黛玉最后遭受造谣诟谇中伤她与宝玉的关系。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就是指这一段。






闲言少叙,贾家抄家后,根据当时风俗,贾宝玉宝钗夫妇一定会投奔岳母薛姨妈。就像香菱父母甄士隐夫妇一样。

宝玉宝钗在薛家可想而知的不顺遂。夏金桂更可能借机造谣,说贾宝玉与香菱有苟且行为。第二十八回薛蟠酒令“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一语双关,既说贾宝玉会出家当和尚,也影射贾宝玉会让自己做“乌龟”。

“情解石榴裙”,影射的就是这段情节。香菱因夏金桂中伤而死,贾宝玉离开薛家“一去不回归”。

(第六十二回)香菱只顾笑。因那边他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说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你看,是不是曹雪芹早都写了“结局”?读懂其中深意,怎么不替贾宝玉和香菱掬一把辛酸泪。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还请点击关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0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偏爱花袭人?你看他“赏”给袭人的三样东西,多么的讽刺
播报文章

静品温茶
关注
2020-05-08 22:49
老中医说:瘦不下来的三个原因,看完想胖都难,不小心瘦到90斤
老中医说:瘦不下来的三个原因,看完想胖都难,不小心瘦到90斤
得“皮肤病”祸根 揪出来了,不是啤酒和海鲜,而是它!快看看;老中医说:不管什么皮肤病,用这个方法,1次就给你解决!
得“皮肤病”祸根 揪出来了,不是啤酒和海鲜,而是它!快看看;老中医说:不管什么皮肤病,用这个方法,1次就给你解决!
杭州精选旅游攻略:十大景点盘点+防坑指南
杭州精选旅游攻略:十大景点盘点+防坑指南
意在“使闺阁女儿昭传”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里面写尽了形态各异的女儿。因为具备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所以作者往往只用一个字,便能准确勾勒出这些女儿的特点来,如“憨湘云”、“勇晴雯”、“呆香菱”、“俏平儿”等等,而对于花袭人,则用了一个“贤”字。


广告
灵隐寺--第一次去--必看攻略
×


贤,重在指德行,有时还囊括才能,而在旧时,对于所有女子而言,贤德高于一切。

袭人初登场时,文中便对其做了一番介绍,重点提及因为她“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贾母才将其与了贾宝玉,而在服侍贾宝玉后,袭人又因和顺恭谨、尽心竭力为府中人所称赞。

看着贾宝玉不喜读书、毁僧谤道,她便使用怀柔政策,与贾宝玉“约法三章”,为了主子的前程,袭人可谓煞费苦心。

李奶奶当众怒斥其“狐媚子”、“勾引宝玉”,她也只是哭,并不反驳,如此忍气吞声识大体,让人心疼。

贾宝玉与晴雯拌嘴,激动处称要去回王夫人,要将晴雯撵出去,花袭人一见便跪下来,好说歹说才劝住了,而前一刻晴雯还殃及池鱼,将她嘲讽了一番。如此不计前嫌,委曲求全,灵魂高贵到闪闪发亮。




如此种种,不消多记,所以在贾府,袭人的贤良是有口皆碑的。而作为读者,很多人亦认为袭人此人是实实在在的贤良,因为品质可贵,所以作者才偏爱之,将其嫁给了蒋玉菡,逃离了败落的贾府。

可是,在作者的心中,花袭人真的是他偏爱的女子吗?如果看懂了作者“赏”给她的三样东西,我们或许就豁然开朗许多。

唯一的“破席”

在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见到了一幅画,画中是一簇鲜花和一床破席,旁边有几句言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根据判词我们知道,这是花袭人的判词,因为除了她,没人会嫁给优伶。而判词中,温柔和顺和似桂如兰,将袭人素日的形象刻画得分毫不差。而意味深长的是,这画中的那一床破席。


广告
黄山旅游必看攻略:详细介绍,带你一起探索黄山的美丽
×


画中的鲜花,指花袭人的姓氏,席,通袭,两物暗指花袭人姓名。可是,纵观所有金钗的判词,凡暗指人物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即便有残缺,也是带有美感的。如妙玉判词中的“美玉”,香菱判词中的“枯荷”,王熙凤判词中的“雌凤”……可是,作者明明可以像巧姐、迎春等人的判词一样,用一个美人代表袭人,它为何非要用一床草席呢?草席也就罢了,为何还是破的?

细思起来,无非是暗指袭人低贱如草席,而且还曾委身贾宝玉,已经成为了一床破席。但是作者的笔下,并非所有“沾染了男人气味”的女子都是可憎的,譬如王熙凤和平儿、李纨和尤氏等等。所以,这破席重点不是指袭人已非完璧,而是人格上出现了残缺。

正因此,袭人的判词中,“温柔和顺”之前才有“枉自”二字,“似桂如兰”中才有“空云”两字。原本是赞誉之词,但前面的两字直接将这赞誉否定了,很显然,作者的意思是,这些形象都是假的。

意外的“窝心脚”

衔玉而诞的贾宝玉,自幼便对女儿膜顶崇拜,其一句“女儿水做的骨肉,男子泥作的骨肉”更是闻名京城。这位小爷,在女儿们面前素来只有尽让的,从来不会对她们颐指气使,只有唯命是从,伏低做小。有时甚至甘心为丫环们工作,譬如第五十一回袭人回家探母,当夜临睡前,麝月因够不着镜子上面的帘子,求身量较高的晴雯帮忙,晴雯却怕冷舍不得出暖阁,贾宝玉便自己走了过去,将帘子拿了下来。

这就是贾宝玉,在丫头们面前从来没有主子的款,更别提打骂丫环了。可是,有一回贾宝玉竟然打人了,而且头一次打人,竟然还踢中了袭人。

在第三十回,贾宝玉在雨中奔回怡红院,谁料丫头们关起门在赶鸭子玩儿呢,雨声笑声不绝于耳,何曾听到贾宝玉的敲门声?这贾宝玉一天中经历了与黛玉和解、被宝钗讽刺、调戏金钏被母亲怒斥等事后,胸中积压了一肚子情绪,此时又被丫头们锁在门外,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很快被触怒,想着要把这开门的踹上一脚。

好巧不巧,这一次开门的正是花袭人。

为何说巧?因为贾府中的丫环,自上而下各司其职,人人都有明确的职责,谁负责浇花喂鸟,谁负责来往使役,谁负责铺床叠被,都是定好的。这花袭人,是怡红院首席大丫环,素日只贴身服侍贾宝玉,何须劳动她开门啊?所以贾宝玉后来还纳闷:

“我长了这么大,今日是头一遭儿生气打人,不想就偏遇见了你!”

可是,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巧,宝二爷头一次打人,就给花袭人一个“窝心脚”,而这一脚,让花袭人患上了咯血的毛病,以致后来都不敢和贾宝玉狎昵了。这意味着什么?很显然,是作者在借此教训花袭人呢。你看看花袭人自己咋说:

“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但只是别说打了我,明儿顺了手也打起别人来。”

深意就在这“起头儿”的上面,我们知道贾宝玉的初试,是和花袭人,但是后来,花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时,将自摘得一干二净,反而暗示林黛玉与贾宝玉不干不净。所以,怡红院那么多丫环,连开门的工作都落实到个人,作者却安排花袭人享用贾宝玉的“窝心脚”,无非是深意存焉罢了。

肮脏的石榴裙

薛宝琴进京后,给堂姐宝钗和堂嫂香菱各送了一件石榴裙。在贾宝玉生日那天,香菱进园与众丫环斗草,期间因为一句“夫妻蕙”被几个丫环取笑,打闹间被推到了泥坑里面,一条崭新的石榴裙,被泥水染得面目全非。

小丫头们见惹祸了,赶紧一哄而散,独留香菱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一时贾宝玉见了,知道缘故后,一来担心宝琴知道了心寒,二来担心薛姨妈知道了要唠叨香菱,便想了个法子。他称袭人正好也有件这样的裙子,因为现在孝中,还未上身,让香菱先换了袭人的新裙子,先将此事混过去。

贾宝玉返回怡红院和袭人说明情况后,袭人果然将新裙子拿过来给香菱换了。继而袭人又道:

“把这脏了的交与我拿回去,收拾了再给你送来。你若拿回去,看见了也是要问的。”香菱道:“好姐姐,你拿去不拘给那个妹妹罢。我有了这个,不要他了。”袭人道:“你倒大方的好。”香菱忙又万福道谢,袭人拿了脏裙便走。

此事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而在这件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还在孝中的袭人,明知不能穿红色,为何要新作石榴裙?巧合的是这石榴裙与香菱的一模一样,细细琢磨后,我们才恍然大悟,袭人的石榴裙,不过是薛宝钗将宝琴送的石榴裙悄悄转赠她的罢了,显然,因为香菱是个侍妾的身份,宝钗自持是大小姐,宝琴却赠送她俩一样的礼物,宝钗如何能接受呢?但宝姑娘没有明确拒绝,而是背后悄悄送给了同为“姨娘”的花袭人。

只是,本来能拥有崭新石榴裙的花袭人,最后只能换来一件沾满泥水的石榴裙,这意味着什么呢?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花袭人沾染了男人的气味后,成为了肮脏的泥水。

从破席到窝心脚,再到肮脏的石榴裙,作者对袭人的讥讽一层比一层辛辣,一层比一层不留情面。

所以,作者到底还是太调皮,最喜明暗互转之笔,文中常常明褒暗贬,真假互形,表面上对一人赞扬有加,但却在细节处否定这种赞扬,达到一种反讽效果,使这种批判越发深入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2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与香菱“射覆”,是对薛宝钗最大否定,对林黛玉最高赞扬?
君笺雅侃红楼

2023-07-26 08:52发布于辽宁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贾宝玉生日,凑巧也是薛宝琴、邢岫烟和平儿的生日。曹雪芹在这里做了一个有意的设计。
当日众人行酒令“射覆”,结果第一轮就是薛宝琴和香菱“对决”。不想却引出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比较,导致宝钗“输惨了”。
图片
(第六十二回)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
薛宝琴射的“老”,借由红香圃的圃,说的是“吾不如老圃”,其典出于《论语》。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原文意思很大。曹雪芹只是借用了孔子说“种菜我不如老菜农”,强调樊迟“不务正业”,本末倒置。
图片
香菱本来不会,史湘云就教她说“药”,意思是“药圃”,对应了“老圃”。
妙在这“一射一覆”,是薛宝琴和香菱比对。更妙在史湘云教香菱。这个设计实际上影射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薛宝琴射香菱的“吾不如老圃”,不就是当初香菱学诗时,薛宝钗认为她“不务正业”么?
香菱学诗,薛宝钗不置可否,林黛玉却积极鼓励。
薛宝钗在之前对林黛玉看禁书表达立场,认为人要守本分。
男儿当读书科举,力争辅国济民。如果学了学问不走正途,不如农民务农。女儿要相夫教子,三从四德,读书乱心不如不读书。
图片
薛宝钗的思想就是“吾不如老圃”的孔子立场。
孔子觉得樊迟应该守本分学习学问,哪里用得着去种庄稼?
薛宝钗认为香菱应该想怎么伺候薛蟠、孝顺薛姨妈,治理家庭,哪里要学作诗干什么?
可薛宝钗和孔子都有问题,他们忽略了樊迟到底是更适合和愿意种菜还是做学问,香菱为什么想要学诗。
这小小的酒令充满了学问和伏笔。曹雪芹为此做了很高妙的设计。
面对“老圃”,史湘云出山教授香菱回以“药圃”。
如果说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影,香菱就肯定是林黛玉的影。而史湘云无疑又是贾母的影。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的思想和教养,其实都传承自贾母。这也是古代女子教养母女相承的礼法。
贾母教授了林黛玉,林黛玉再往下传,她教授香菱学诗,体现的就是这点。也是史湘云教香菱药圃的意义。
图片
我们看当初林黛玉如何教育香菱学诗的?
林黛玉秉持的思想与薛宝钗恰恰相反。她更主张对人因材施教,鼓励百花齐放。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兴趣而教育。
香菱既然想要学诗就教她作诗。贾兰努力学习就教他科举。贾宝玉想做文人,也尊重他的意愿。
培养和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大家反而乐于读书。这岂不就是兴家“良药”?
贾母身边这些个孙子孙女,经过她的手的,贾家四春琴棋书画,贾宝玉文采斐然,林黛玉和史湘云惊才绝艳,各擅胜场,不就是百花齐放么?如果这样的氛围持续下去,未来如何不好?
贾宝玉不爱读科举之书。只有三个人不劝她:贾母、林黛玉和晴雯。皆因她们知道贾宝玉不是科举那块料,劝也无用。
所以,香菱对薛宝琴的“老圃”是史湘云告诉她的“药”字。
林黛玉马上指出史湘云:“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作者在暗示林黛玉与“药圃”的关系。
图片
“老圃”代表僵化的“本分”思想。对应以“药圃”,则是化解、解救之意。
关联当初香菱学诗故事,就是林黛玉的“灵活”教育,“因材施教”思想。
林黛玉思想教养源于贾母,而薛宝钗的思想教养来自母亲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一脉相承。她的“本分”思想注定是死胡同,走不长久。
如果任由她教育香菱,不过就是个本分的小妾,成不了诗人。
综上,“射覆”这一段乍看觉得寡然无味。但结合香菱学诗再回看这一段,就会发现真相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如何治家教育的对决。不多赘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0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一冤案曲折痛苦,却拆穿高鹗续书虚假,还原真实结局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中所有的典故都要严格注意,肯定是要作为重要线索作为伏笔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拐子人卖两家,导致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便影射日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被一个帝王横插一脚,林黛玉被抢走做了潇湘妃子。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包揽诉讼处理的张金哥退婚案,影射日后贾宝玉逢冤被害,被迫与林黛玉解除婚约,导致悲剧结局。


还有一个就是本文要讲的那个“石呆子被陷害谋夺扇子”的冤案。不但揭开之前两个典故关于影射贾宝玉“逢冤(冯渊)”被害的细节,更连如何“失去”林黛玉做了潇湘妃子的细节,全都讲解清楚。

可以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张金哥退婚案,石呆子失扇子案,这三个案子是一以贯之,互为伏笔,最终线索都指向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被迫分离的悲剧结局。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关于石呆子一案,源于平儿来到蘅芜苑找薛宝钗讨要的薛家的好棒疮药时,对薛宝钗讲述的贾琏被打的故事。

起因非常简单,就是贾赦去人家做客,看到用的扇子是好的。回家一看自己的扇子不如人家,就不满意,起了攀比之心要找到更好的扇子来用。

要说这扇子能有什么?差不多用就好。架不住贾赦有钱任性非得要好的。结果就因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导致一个姓石的人家破人亡,十足悲惨。


(第四十七回)平儿咬牙道:“……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都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得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给他多少银子。偏那石呆子说: '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了,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 '人家怎么弄了来了?'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

“石呆·子被谋夺扇子案”,平儿讲的非常清楚,其中不过是贾赦需求不得满足,贾雨村构陷石呆·子下狱,抄没家产充公。等待石呆·子的结局要么是死,要么就像当年那个葫芦案的“门子”被充军几千里。

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石呆·子“逢冤”,对应了冯渊的惨死,张金哥未婚夫“逢冤”而死的“冤”。

冯渊与张金哥未婚夫的结局是被害得“人财两空”。似乎“石呆·子”只是失去了几·把扇子。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张金哥退婚案”的故事原型,基本出自《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类似,情节又有《钗钏记》和《水浒传》林冲的故事身形。核心是有情人被拆散,权力斗争导致家破人亡。

“葫芦案”的故事原型,基本出自《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有情人不得眷属,女儿被强权抢走,家破人亡。

“石呆·子失扇子案”的故事原型,则出自有名的《一捧雪》故事。

《一捧雪》是明末作家李玉所作戏剧,故事很是跌宕起伏。

主人公莫怀古,赏识提携裱褚人汤勤,将他推荐给权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不想忘恩负义的汤勤,因觊觎莫怀古的爱妾雪艳,蛊惑严世藩谋夺莫怀古的传家宝"一捧雪"玉杯。

一开始设宴请莫怀古,就有点鸿门宴的意思,便是贾元春省亲所点之《豪宴》一出。

莫怀古自知没有退路,便用一只赝品应付。谁知被汤勤揭发。

严世蕃大怒构陷莫怀古,要抓他入罪,再抄没家产谋夺一捧雪。

莫怀古走投无路只得怀揣真杯逃走,又遭到严世藩派人追杀。

莫怀古路遇戚继光被其私放,只杀了酷肖莫怀古的仆人莫成李代桃僵,不想再被汤勤所害。


锦衣卫陆炳有心救莫怀古。征得小妾雪艳同意将她嫁给汤勤。洞房花烛夜,雪艳用刀刺死汤勤后自尽而死。最后正义战胜邪恶,莫怀古沉冤得雪,只可惜依旧家破人亡。

“石呆子失扇子案”基本复制了《一捧雪》的故事。

石呆·子的原型便类似怀璧其罪的莫怀古。而贾雨村就是那个汤勤,贾赦就像严嵩和严世蕃父子。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出自《一捧雪》,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可知石呆·子这个故事的真正作用,不但是指出贾府害人家破人亡,更暗示贾宝玉和贾家日后为贾雨村迫害而家破人亡。

否则以“石呆·子失扇子案”这点事,是完全不足以导致贾府被抄家的。而案子有两层意义。

一,是贾雨村犯下的罪,将成为贾府公然倒塌的导火索。

第七十二回,江南甄家被抄家的同时,贾雨村已经被降职。

贾雨村降职代表他勾结甄家和贾家犯下的罪事发,他的末日也将不远。

但这等犯罪对“外戚”甄家和“打工人”贾雨村是要命的。但对与皇族同样的功勋贵胄贾家,则是微不足道的。


皇帝不可能就因这件事就将先帝封赏、立下盖世功勋的贾府抄家。

贾家不倒,贾雨村必然要求助?可彼时贾府已经知晓他救不得,否则必然会被连累。

贾雨村本就是忘恩负义,自然“反水”,开始迫害贾家。契机便是贾宝玉。

莫怀古有传家宝“一捧雪”。

石呆·子有传家宝“扇子”。

贾宝玉本身就是贾家的“宝”,何况还有通灵宝玉。

既然当初忠顺亲王已经上门刁难,不排除故技重施,这次不要蒋玉菡,开始讨要通灵宝玉是必然。

贾宝玉不排除因此避难而去,才有贾元春省亲所点第三出戏《仙缘》,引出甄宝玉送玉故事。

二,“石呆·子失扇子案”,实际便是贾府被抄家的预演,也是贾宝玉日后故事的重要伏笔。这里除了上述,还有好几个重要线索直指最终结局,必须要清楚。

首先,“石呆·子”并不只是莫怀古,也不只是冯渊和张金哥未婚夫,他更是贾宝玉。

《红楼梦》里的雪,肯定与薛宝钗有关。莲花,肯定与林黛玉有关。石头,就肯定与贾宝玉(也和史湘云)有关。


贾宝玉常被人称之为“呆”,更是神瑛侍者和女娲补天石转世,脂批也常见“石兄”说法,“石呆·子”显然就像蒋玉菡(将玉含)和冯渊一样,影射的就是贾宝玉。

如此一来,“石呆·子失扇子案”就变作贾宝玉日后遭到降职的贾雨村为谋求上位而忘恩负义构陷牺牲,弄的他家破人亡,应了《一捧雪》和“夺扇”故事的梗概。

其次,石呆·子被夺走的扇子,要特别注意名称。平儿说:“全是湘妃、棕竹、麋 鹿、玉竹的”。

平儿能记得如此清楚,自然是替“作者说”。

这四种扇子除了给出一个“散”的结局外,更非常巧合的将原文中大量的线索汇集,能够一一串联给出这么一种“解释”:


湘妃,潇湘妃子林黛玉。

棕竹,主要分布于两广云贵、东南亚和南亚等地,指踪迹方位。

麋鹿,借蕉叶覆鹿指蕉下客贾探春。

玉竹,贾宝玉。

因为贾雨村害得贾家家破人亡,导致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效仿娥皇女英(湘妃)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贾宝玉在抄家出家后,也寻踪而至。最后踪迹就在西海沿子的一处岛国。也就是故事开始的“西方灵河岸边”的范畴。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讲她的姻缘是昭君出塞一样远嫁异国为王妃,对应潇湘妃子。

贾宝玉曾发誓林黛玉做了一品夫人(帝王妃)病老归西后,去她坟前守墓一辈子。


贾探春的杏花签和判词,讲她远嫁异国为王妃。与林黛玉的姻缘相同。

潇湘妃子是贾探春给林黛玉取的名号,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为王妃的典故。

“石呆·子失扇子案”,不但借“石呆·子”影射贾宝玉,写出贾家日后败亡的真相。更完美的交代出宝黛情尽的最终结局:贾宝玉被害,林黛玉为了他,同意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后泪尽而亡结局。

这个故事,又呼应了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案,和张金哥退婚案,集合起来就是《红楼梦》故事最终的走向。

平儿对薛宝钗讲述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告诉了薛宝钗,她未来的丈夫一去不归的真正去向。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3 10:2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0: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英莲香菱秋菱&湘灵鼓瑟【甄士隐===陈士美!】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5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白居易·湘灵→甄士隐→甄英莲·香菱//柳湘莲→秦可卿·秦香莲→陈士美·甄士隐。。。
夜雨
[ 唐 ] 白居易

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寄湘灵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赏析/鉴赏
据文学考证,中提到的符离村姑湘灵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恋人,与白居易写作《长恨歌》、《长相思》的创作初衷有一定关系。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714)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闻一多先生曾指出,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感事”传统。“感事”不同于“记事”。记事者,重在对“事”的客观叙述;感事者,重在对“事”的感受与体悟。事的色彩淡化,情的韵味加强,作家主体性得到强化。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感情的把握细腻真切,尤其是天人之隔的凄苦相思描写,更是哀婉动人,他诉说、宣泄、投入的是什么?不是一种讽喻,一种爱情,一点感伤所能解释的。我们透过文本,从创作心理深层来看,它也折射出诗人自身深深的人生无奈。这首诗不是历史的纪实,而是诗人对现实、人生的重构,成为白居易深层人生无意识的再现场所。白居易对李杨爱情的咏叹,寄托着自己的深情。据《白居易世袭家族考》《白居易生活系年》等书可知,白居易年轻时与出生于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同居,成为事实上的夫妻。但由于两人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社会门第观念和尚的阻碍,两人没有能正式结婚。据考证,白居易早年的《长相思》《潜别离》《花非花》《冬至夜怀湘灵》《凉夜有怀》《寄湘灵》等诗,均与此次恋爱经历有关。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
背诵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34 , Processed in 0.0692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